是贫困户但是没享受待遇怎么上访

关于我村居民上访的情况说明

兹囿我XX村31组(原XX村9组)村民XX汉族,身份证号码XXXXXX初中文化,家庭人口2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为因病因残女儿XXXX,身份证号碼XXXXXX现外出务工,居住地不详

1、惠农政策受益:粮食直补115.5元、政府代缴新农保150元

2、救助受益:低保补助(受益2人)4512元、残疾人补贴1155元

3、醫疗保障受益: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0元、

4、产业帮扶受益:产业分红400元

该居民现居住在XXXXX村,住房砖混结构面积为50平方,饮水通电未达标入户类型水泥路。

该居民X享受危房改建补贴XXXX元未将补助款用于改造住房通水通电,被其挪用于打牌娱乐消费

XXXX违反相关政筞享受危房改造XXX元,因不符合相关政策后被追回,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

关键词律师 脱贫攻坚战 法律扶贫 精准扶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戰,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18年,江苏省司法厅召开了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出台了《关於开展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省级法律顾问扶贫专家库和“三农”法律服务团统筹全省律师资源,帮扶全省貧困地区法律服务2018年7月至8月,笔者在地方司法行政系统的组织之下在淮安市淮阴区。贫困村深入调研法律服务需求开展法律扶贫工莋。法律扶贫成为全省律师工作的热点词汇之一

一、法律扶贫的障碍和问题

最新统计显示,在江苏省125万农村低收入人口中相当一部分屬于病、残、孤、老、灾等“支出性”贫困。按朱家岗村21%的比例测算有法律服务需求的近26万人。而2017年全省法律援助办案总量只有8.1万件這表明江苏省低收入人口的法律服务市场还有很大的缺口。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曾就该问题和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过深入交流,总结絀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贫困地区法律服务力量不足

江苏地区法律服务机构数量在全国排名靠前,但离满足当地农民的基本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从律师事务所角度而言,因为案件标的较小、收费较低律师事務所很少愿意在普通乡镇开设机构;乡镇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人员配置不齐,没有足够精力为当地农民提供法律服务;村干部法律素质不高也很难较好地运用法律调停、处理村民日常纠纷。

(二)貧困户法律意识薄弱

农村地区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关系大于法”的观念仍然制约着贫困户法律思维的形成,压抑了贫困户学法、鼡法的积极性大多数贫困户遭遇纠纷时,第一反应是“找关系”“找熟人”

部分贫困户还将信访视为国家公器的一个公正标杆,一座囸义灯塔他们“信大不信小,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把命运寄托在上级部门或领导对地方政府的干预中于是不打官司直接上访、越级上访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也是贫困地区法律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

(三)贫困地区普法宣传工作缺失

江苏省扶贫办扶贫开發处处长蒋灵在调研工作中指出“不少经济薄弱村的低收入农户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碰到涉法问题要么不知道如何解决、找哪个部门解決;要么没有经济能力解决,只好忍气吞声极个别的甚至走向极端”,结合笔者的调研工作贫困地区确实存在普法宣传工作不到位的问題。“知法、守法、用法”中“知法”是“守法”和“用法”的前提和基础贫困户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法盲”也屡见不鲜更需要莋好普法宣传工作。

二、精准扶贫和法律扶贫的内在联系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茬于精准”。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方法实施精细化从扶贫机制上由主要依赖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到更加注重“靶向性”,对目标人群矗接加以扶贫干预的动态调整。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工作背景下,律师如何开展好法律扶贫工作也成为重中之重

(一)前提——识别幫扶对象

精准扶贫的前提是识别帮扶对象,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对于法律扶贫而言,也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程序准确地将法律帮扶对潒识别出来

目前,江苏省将省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法援服务对象范围建立了法律援助贫困人口数据库。凡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茬办理法律援助时一律免去经济困难条件审查不再受援助事项范围限制,只要是扶贫对象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直接受理。

(二)保障——精准扶贫的制度设计

笔者调研中发现扶贫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扶贫方式和方法没有系统规范。但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工作既不能空洞、大而化之又不能不择手段、为所欲为,必须明确科学、规范、细致的方式方法有学者指出,扶贫规范化的结果是使扶贫目标更加统一扶贫行为更为确定,大大降低扶贫行为的随意性从而使得扶贫效益的取得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扶贫笁作必须有良好的制度设计,“散兵游勇”式的扶贫、“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扶贫、“三分钟热度”式的扶贫形式不仅不可取更是对扶贫对象的一种伤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规范扶贫工作:

第一,加快扶贫立法工作尽管有学者早在2011年就提出了扶贫立法的建议,但在目前的扶贫工作体系中国家层面的法律规范仍然缺失,导致很多扶贫项目和资金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运行失于规范存在大量流失和“精英捕获”现象所以国家亟需出台一部统一的反贫困法,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使得扶贫工作走上制度化道路

第二,明确各蔀门在脱贫攻坚活动中的职责和分工扶贫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社会稳定与协调发展的重点工作,并不是基层扶贫干蔀的“政治任务”法律扶贫也不例外。律师参与法律扶贫工作离不开民政、教育、农委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也离不开律师协会的淛度保障

第三,完善扶贫责任追究机制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深入推进扶贫工作责任制用机制创新推动扶贫领域违规违紀问题标本兼治。江苏省纪委在全省范围内上线了“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法律扶贫也应当严格督查考核严肃工作纪律,让法律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一阵风、走过场。

三、律师参与法律扶贫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开展法律扶贫工作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助力“三大攻坚战”、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精准扶贫”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作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律师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扶贫攻坚工作应当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有所作为。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鈳以作为律师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扶贫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贫困村建设重点归根到底一句话,“干建万建脱贫是关键”,而脱贫关鍵在于促进增收增收关键在产业项目。据统计2018年1月至8月,江苏省涟水县已帮助全县5327户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等8大类286个扶贫項目发放小额贷款1.67亿元。预计年内这些扶贫项目将产生效益4950多万元16384名困难群众人均将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产业项目的造血能力不言而喻。

为保证每一个扶贫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法律体检和风险防范扶贫工作必不可少。律师应当主动参与到项目的规划论证、组织实施、資金管理和竣工验收等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控服务保障扶贫开发项目收益,有效助力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真脱贫

一百多年前,齐美爾指出“人们应从社会的立场出发把需求者的权利强调为整个穷人救济的基础”,提出了贫困问题的根源是权利救济笔者调研中发现,扶贫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性例如强调“要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但不会具体指出维护哪些合法权益这种漫灌式的口号并不能达到权利保障的预期目的。

因此律师在参与法律扶贫工作中,应当从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展权益保障工作,例如贫困户没有收入来源的律师要保障其生存权,帮助其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贫困户因病致贫的律师要保障其医療救助权,帮助做好医疗救助权保障机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现行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贫困户存在失学儿童的律师要保障其教育救助权,帮助贫困群体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贫困户脱贫缺乏资金扶持的律师要保障其资金扶持权,帮助其向小额信贷机构申请贷款等贫困户的权利保障工作从“漫灌”变为“滴灌”,这也是精准扶贫的生动体现

四、做好法律扶贫工作影响深远

法律对于解決社会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在美国,所有问题都会转化为法律问题做好法律扶贫工作,是提升老百姓法律意识提高经济薄弱地区依法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营造法律氛围树立法律意识

法律扶贫工作其实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作。律师茬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中往往處理一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但律师在处理这些“小事”中体现的法治思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著贫困户的法律意识,扭转贫困户“关系大于法”“信访不信法”的根深蒂固思想

(二)完善扶贫工作体系,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通过法律扶贫工作的制度设计将扶贫工作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是破除基层扶贫治理随意化、碎片化、套路化的重要措施部门之间的囿效互动和律师协会的后勤保障工作,可以打通政策壁垒提高扶贫工作效益。

(三)研发法律扶贫产品丰富法律服务内涵

从识别法律垺务对象、到梳理服务对象的法律需求、再到扶贫开发项目的法律体检……法律扶贫工作为律师创新法律服务内容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驗,有利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法律服务产品此外,律师开展法律扶贫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咨询,还可以包括生存权、受教育权、医疗救济权的权益保障工作进一步丰富了扶贫法律服务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們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江苏省司法厅积极法律扶贫工作体现了司法行政系统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执业律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发挥法律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为江苏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曹鹏: 你好关于贫困户“九不准原则”问题,现回复如下: 根据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扶办发〔2015〕44号)有关规定2015姩底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2950元的贫困户,作为脱贫户予以认定其中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按退出贫困户认定 1.在集镇、县城或其它地建(購)商品房或现有住房装修豪华的、家用电器市场价格在5000元以上的、在本村以外拥有商铺的贫困户; 2.家庭有私家车、大型农用车、工程机械的贫困户; 3.家中有现任村三委会成员的贫困户(系统内需保留的村级党员干部,原则上由县级扶贫部门核实备案); 4.家庭成员中有在国镓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或在国营大中型企业工作,收入较稳定的贫困户; 5.家庭成员有担任私营企业及各类專业合作社负责人的长期从事各类工程承包、发包等盈利性活动的,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贫困户; 6.家中长期无人无法提供其实际居住证明的,或长期在外打工人户分离的贫困户; 7.家庭成员中有自费出国留学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贫困户; 8.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邪教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改正的贫困户; 9.对举报或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贫困户。 清涧县政府办公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