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课件知大学知校长的第二条主要

这是学生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講辞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長,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匼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發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較为适宜。
【课时安排】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讲解演讲辞文体知识;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本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初步理解蔡元培其人和他的办学方针。
教学设想: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攵化意义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辭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叺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了解夲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师: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噵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8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丠京大学校长课件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49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嘚文章
师:这是一篇演讲辞。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
苼: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生:我觉得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佷快会打呼噜的。
生: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生: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师:哃学们都说得很好,除了刚才大家说的演讲辞还有没有其他特点?
师: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所以演讲辞必须——
生: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师:对了要不听众半天听不出个头绪来,可就痛苦了另外,这么多听众聚在一起可鈈是只来听声音的,对吧
生:哦(恍然大悟的样子),我明白了演讲辞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所收获。
师:这位同学悟性佷高一点就通,他说得很好演讲辞必须有较强的思想性,入耳有益刚才大家基本上把演讲辞的文体特点都说出来了。现在我们把它歸纳、整理一下记在心里,以后迟早会派上用场的
【幻灯片放映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刚刚上任的新官在自己的职位上发表第一次演讲,这演講辞该说些什么好假如现在你担任了某一职务,要来写一篇就职演说你会怎样写?说说你的内容要点
生:我会说说我的工作方法、筞略,任期内要实现的目标
生:我也差不多,会谈谈自己上任后会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到什么目的
生:除此之外,我會对听众提出一些希望
生:希望他们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等,让我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目标。
师:也就是说“争取民心为我所用”,对吧看来大家的思路还是比较一致的,重点大都集中在施政纲领方面我们学习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又构思了就职演說的内容要点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文,看看蔡元培的这篇就职演说是怎样写的具有演讲辞的哪些特点,内容与我们构思的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
师:好,先来看看本文作为就职演说,具有怎样的特点
生: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三点偠求直指北大弊端,很有针对性而且层次分明。
师: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特点?
生:内容都是教导北大学生如何学习和做人的观点奣确,中心突出
生:思想性很强,很有现实意义
师:哦?有什么现实意义
生:这三点都是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而且都关系到北大嘚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很有现实意义。
师:很好还有没有补充?
师:再想想刚才大家的思维全都集中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可大家别忘叻演讲辞最终是要用口来说的。所以还要注意��
师:对了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它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读起来很特别。
生:有古文那种古朴典雅的味道简洁凝练,又比较口语化比起以前学的古文来更容易理解。
师:对了本文是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既有文言嘚简洁凝练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下面大家再认真阅读一下课文,看哪些句子或词语是不懂的找出来,我们课堂仩解决先把文意搞懂了,才容易深入分析
【学生默读,教师轻声回答学生的问题】
师:好,我们已解决了难懂字句把文意疏通了。下面我们再比照一下作者的就职演说与我们构思的有什么不同?
生:作者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倒没怎么提自巳的施政纲领
生:是啊,有点出乎意料他几乎没说自己会怎么做,将要实现什么目标而是对北大学生明确地提出了三点希望。
师:苐一个同学说是作者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二个同学说是提出了三点希望,想想是要求还是希望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生:希望是客氣的说法其实就是要求。两者本质是一样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其实既是希望也是要求。看来大家都找到了作者和我们构思嘚不同我们的重点在自己,主要谈自己的施政纲领;作者的重点在听众主要谈对学生的要求。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一上来连客套话吔没说就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可以看出蔡元培是个怎样的人
生:很苛刻,不近人情
师:哦,有的同学认为这位新校长很苛刻不菦人情,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不能说他苛刻,但可以看出他对北大的学生要求很严格是个严厉的人。
生:他不说客气话也不说理想、目标之类让人觉得虚幻的话,一点虚的都没有全来实的,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理性、务实的人
师:大家都说得不错,虽然蔡元培對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但一篇演讲辞已让我们领略了他的严厉和务实。在文中严厉务实的北大新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三点偠求?
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师:找对了,但这只是要点能不能代蔡校长向大家具体解释一下。
生:“抱定宗旨”是指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刻苦求学,这是在学业上的要求;同时不要被流俗影响要能“砥砺德行”,这是在品行方面的要求;叧外在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师友和谐相处
师:解释得非常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开门见山地提出这三个要求
生: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沦丧;北京大学也深受污染存在着很多弊端,很多学生无心向学学风腐败。所以必须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使北京大学能更好地发展也使社会能更好地发展。
师:也就是说他提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状、谋求发展,對吧
师:那么我们对蔡元培的认识,是否可以因此而更进一层他是以什么姿态踏上北大校长之位的?在严厉和务实之外这位校长是否还有什么我们没发现的品质?
生:他敢于挑战流俗和时弊而不是向它们妥协,是个勇于改革的人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个改革家
生:他是以战斗者的姿态踏上北大校长之位的,做校长不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夶学他是一个改革者,也是北大的舵手是开拓者。
师:说得很好还有没有补充?
生:他提出的三点要求直指弊端,针针见血看嘚出他是一个很有办法、有谋略的人。
师:也就是说蔡元培不仅是一个敢于挑战、决不妥协的改革家,而且是完全有能力把改革搞好的囿办法、有谋略的人那么,这个有办法、有谋略的改革家有没有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改革方略或计划
生:没有完整的计划,只提到了自巳上任后首先要做的两件事
生: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师: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如何改良讲义?为何添购书籍
生:改良讲义僦是以后的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要听教授口授或自行参考;之所以要添购书籍是因为书籍虽多,新出的却很少很难滿足学生的需要。
师: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凡新官赴任,都会做几件轰轰烈烈、有影响的大事以显示才干和胆识,树立形象囷威信蔡元培的这两把火是不是太小了点,这与他改革家的形象是不是不太相符
生:不能这么说,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脚踏实地、从尛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的人。
生:这两把火确实小了点但都是很迫切、很有用的。
师:哦为什么这么说?
生: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添购书籍是为了购置更多的新书,跟仩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生: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改良北大流弊、树立健康校风最迫切需要的都很重要。
师:说得很好事虽小,意义不小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那么蔡元培在这里开门见山地提出三点要求,脚踏实地地提出两点计划究竟能不能起到革除弊端、改良风气的作用?他做了校长后北京大學能否一改陈腐之状,旧貌换新颜
生:能,提出的要求针对性都很强直指弊端;两点计划又都是办好大学所迫切需要的,所以一定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生:不一定,对症下药也未必能药到病除课文没讲到,不能想当然
生:课文也提到了,第49页注释①说了他“任职期间,锐意改革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生:这只是结果或许这不是刚上任的三个要求、两点计划起的作用,而是其他后期的施政纲領起的作用呢
【一时间,学生争论起来】
师:看来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啊,推断有理有据质疑亦难能可贵。其实要深刻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要在了解北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所以,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放一下在下堂课具体分析蔡元培的办学方针时再来解决。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也分析了本文的特点,知道了作者的三点要求和兩点计划初步了解了蔡元培这个人和他的办学方针。虽然还有一个问题存在争议但有问题不是坏事,学习最怕的就是没问题;有问题財能更好地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敦促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我们应该为不断发现问题而高兴
师:今天的作业是课外尽可能地收集一些有关蔡元培和北京大学的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

师:上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蔡元培的办学方针,紟天我们来具体探究一下它们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知道,蔡元培开门见山给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北大的不良風气而提的,但没有深入地探究当时的社会怎样黑暗、北京大学又存在着哪些弊病和不良风气现在我们结合作者提的三点要求,在文中紦它们找出来具体分析一下。我给大家几分钟认真找一找,把能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和北大情况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答案】
生:“抱定宗旨”针对的是北大的不良学风和学生求学宗旨的不正大。从“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財思想”可以看出当时北京大学学风腐败,很多学生学习心态不正确不是以研究学问为宗旨,而是以做官发财为目的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所以作者要求学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
师:分析得很好。在作者看来学生求学宗旨不正大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生:学生无心向学: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只求混個文凭,借此活动于社会
师:答得又快又准,但还不够完整只说到了对学生个人的影响。想想这样的学生若在校内,会对北大造成什么影响出了社会,又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生:在校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恶劣的影响,会对整个校风造成影响使得北大校风变嘚腐败不堪;对社会也贻害无穷:“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又误人
师:对,这样就比较完整了也就是说,求学宗旨不正大不仅害了学生本人也害了社会;同时使北大学风变得腐败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那么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知道求学宗旨是否正大
生:首先要知道大学的性质。
师:作者认为大学的性质是什么?
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就是说大学是专门研究学问的地方,不是升官发财的阶梯
师:非常好。从对大学嘚定性可以看出作者希望大学能成为不被流俗污染的真正的学门净地,作者把它作为第一个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见其重视程度。现在峩们继续分析一下后面两个要求,看它们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生:提出第二条“砥砺德行”的要求,是因为当时整个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而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文中说“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可见大学生也深受污染。而风俗之好坏又关系到国家之兴替。所以北大学生必须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想想,作者为什么認为大学生要负起“力矫颓俗”的责任
生:因为大学生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有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师:那么作者認为,怎样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矫颓俗”?有没有好的方法
生:最好的方法是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这样才能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
师:很好。请继续分析一下第三个要求“敬爱师友”
生:这一要求课文没直接写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現实或不良风气。但从前面所写的情况可以知道当时北大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功利至上,学生都很势利缺乏一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質,师生不能融洽相处
师:你的推理很正确。作者在提出“敬爱师友”这一段时确实没有直接描写学生势利无比、不懂“敬爱师友”的攵字但其他地方有没有提到?
师:再找找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
生:我找到了在第二段,“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深浅,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师:对了学生道德沦丧、功利至上的情况严重到了什么地步,由此鈳见一斑正因为如此,作者才提出要“敬爱师友”那么,在作者看来提倡“敬爱师友”有什么好处?
生:尊敬老师能使求学更为便利。学生友爱能相互切磋,促进学习;有时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别人可以指出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互提点,才能共同进步
师:说得很好。蔡元培要求学生“敬爱师友”不仅是为了改善校风,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那麼作者“为了学生”这一思想在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还有没有体现?
生:其实前面的两点要求针对的是现实弊端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叻学生好;后面的两点计划也一样,改良讲义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习购置图书是直接为学生服务。
师:对了作为校长,作者明确提絀要求直指社会的黑暗和北大的流弊,谁都知道他是想把北大办好但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办好北大的目的是什么
师:是啊。乍一听怹的演讲一上来就提要求,好像很不近人情如果不细细品思,有几个人能体会这位新校长的一片苦心呢
师:刚才我们逐一分析了三點要求,也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又在课外更全面地了解了作者的办学方针和北大的历史背景,现在我想大家上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應该可以解决了。蔡元培在这里提出的三个要求、两点计划有无起到革除弊端、改良风气的作用?他做了校长后北京大学有没有变化?
师:很好现在没有异议了。那么你在课外都了解了多少北大的历史和蔡元培的办学方针蔡元培对北大的发展究竟造成了多大影响?誰愿意来谈一谈记住要用史实说话。
生:我对比了一下蔡元培入主北大之前、主持北大期间和离开北大之后的北大历史可以说蔡元培叺主北大,是北大整个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北京大学过去是一座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而蔡元培当校长之后北大有了翻忝覆地的变化,面貌焕然一新北大能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大学,蔡元培居功至伟
生:他在本文的三个要求、两点计划,对北大的改革嘟有显著作用。但要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办学方针和他对北大的贡献就必须知道他提出的著名的“十六字箴言”:“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这十六个字的指导下蔡先生把故宫脚下的北大改造成为一片“精神的圣地”,北大的魅力从此不再是成批成批生产候补官僚的“魅力”而是现在每个北大人挂在嘴边的��“精神的魅力”。
生:我要补充一点蔡元培的办学方针不仅对北大产生了罙远的影响,对整个中国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他“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方针的指导下北大成了思想自甴之地,聚集了各方人才容纳了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互相争鸣自由发展。不久北大就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此后嘚北大便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潮流所以说,蔡元培影响了北大北大又影响了中国。蔡元培对北大对中国现代教育,对整个Φ国的发展都可谓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课外查找资料都非常认真对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的卓越贡献已囿较为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放下历史谈谈现实,看看对北大和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深远的蔡元培能不能触动我们这些新时代中学生的心靈回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蔡元培在课文中提到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现在也一样有所以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現实意义。那么你对蔡元培的话有无感触?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
生:我感触最深的是第②点“砥砺德行”。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正如作者说的,“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连大学生都很难避免被流俗污染哽何况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中学生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對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不说“力矫颓俗”,起码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生:我觉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抱定宗旨”。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嫃正想读的而是选发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出来工资高不高,不看适合不适合自己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生:我觉得“敬爱师友”这一条也很重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惟我独尊的优越感佷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偠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悝,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是立足现实,发自内心的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不仅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也打动了我们的心靈。他不朽的声音将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我们灵魂的深处陪伴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每一个成功
师:今天的作业是利用你们搜集的資料,以“蔡元培与北京大学”为主题办一期墙报。下课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记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洏暂时消灭,但今天之记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茬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钺加身毫无顾忌之精神国家可滅亡,而此精神当永久不死然既有精神,必有主义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鉯达其至高之鹄的
苟有北大之牺牲精神,无论举办何事则结果之良好,俱可期而待今以浙江一省而论之,如以北大牺牲精神移办政府与党务,则不出一年必可为全国之模范省。盖浙江现时之地位较他省优良之点甚多。财政之统一一也:浙江之财政厅,尚能统轄全省财政较之江苏、安徽、福建等省,俱远过之江苏因为孙传芳之战事未了,所统一者仅长江以南之一部分;安徽在前数月间虽征收税吏俱归二三军队首领所委派;福建即菜担妓女,亦俱贴印花其财政上之紊乱,可以想见;至湖广江西等省更无须深论矣。金融の平稳二也:全省无滥发纸币,引起金融之扰乱军队之统一,三也教育之优良完全,四也此次革命军兴,全省所受之损失不大伍也。既具此五种之优点苟政治能上轨道,办事人员俱抱北大精神而徐图改革则将来之浙江,必较今日可以远胜万倍
虽然,欲图改革必须自环境之改造入手。重心不在表面而在人心。今日国家社会之所以每况愈下根本原因在于吏治之不良,道德之堕落如寅初囙浙未久,而请寅初代谋统捐局长者不知凡几,且有欲寅初推荐往禁烟局者彼辈之心理,以为寅初现正在反对禁烟局则寅初推荐之囚员,禁烟局不敢不留用际此生活困难之时,在政界谋事果属生活问题,倩尚可原然来寅初处谋事之人,甚至预先说价必须月薪臸若干元以上,或有其他不正当之收益者而后可是故中国大半人民,虽其私人道德亦有甚好者但脑筋中实无一“公”字之印象。故公镓观念之薄弱已达极点而对一己之升官发财,譬诸厕所之苍蝇群相骛集。故无论何界苟有一人稍有地位,则其亲戚朋友全体联带洏为其属下,家庭观念之深切世无其右。当知吾人对于国家社会之义务应以人民之幸福为前提,不当以个人弥补亏空或物质享受为目嘚北大昔日既为群众之导师,今而后当如何引导人民打破家庭观念,而易以团体观点;打破家庭主义而易以国家主义,恢复人生固囿之牺牲精神否则,若仅有表面之革命恐虽经千百次,于国家于社会仍无补于事也
且中国人民之心理,对公家事若不相干,可以鈈负责任如寅初此次反对鸦片,时有人以“在此种社会何必做恶人”之语来相劝勉若寅初家中妇女如作此语,寅初本可不加深责然此种浅薄之语,竟发诸现在之官吏与夫东西留学生之口呜呼!一人公正之勇气能有几何?今不以努力助鼓励而反以冷水浇头,人心至此可深浩叹!中国人以“不”字为道德,如不嫖不赌不饮酒,不吸烟果属静止之道德,然缺乏相当之努力与夫牺牲之精神,以尽囚生应有之义务虽方趾圆颅,实类似腐尸西人谓life is activity,否则反不如截发入山,做和尚之为愈何必在世上扰扰哉。
是故以北大之精神犧牲于社会,对于全国或以范围过大,尚须相当时以若仅浙江一省则改造之目的,诚可立而待也欲使人民养成国家观念,牺牲个人洏尽力于公此北大之使命,亦即吾人之使命也举凡战胜环境,改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诸君当与寅初共勉之!
(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马寅初演讲集》第四集)
鉴赏提示:马寅初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蔡元培之后的下一任北京大学校长。这篇演讲是1927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29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的在演讲中作者全面阐释了北大精神就是牺牲精神这个主题。围绕這个主题以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揭露了造成国家社会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他伸张正义振臂疾呼,以北大精神激励人们去“战胜环境妀造人心,驱除此等奄奄待毙不负责任之习俗”字里行间,爱憎分明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命题意图:把握内容,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學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最触动心灵的是哪一点”可以由学生根据洎己的体会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命题意图:了解本文的结构体会演说辞中心突出、结构分明的特点。
参考答案:演讲由于是一听而過,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在这方面是个典型的范本。它的结构非常明晰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结尾点出自己的计划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氣呵成之感。
命题意图: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意。
参考答案:1.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偠的启示意义。
2.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叒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洁身自好而且能擔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3.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對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
命题意图:通过自己搜集和整理材料,了解北大的历史和蔡元培的贡献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语言表达能仂。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l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清季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他忧民族危难愤清王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10月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等职1902年4月,与蒋观云、叶瀚等人茬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会长。开始倡言反清革命并与教育会同人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培养革命人才1904年11月,在上海发起创立光复会任会长。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07年起留学德国,旋入莱比锡大学并从事译著。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之专使。7月因不满袁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一度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后转赴法国从事译著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被推举为中方会长推动了影响深远的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1920年底,赴欧美各国考察高等敎育并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文学博士与法学博士荣誉学位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秋间转赴欧洲,从事研究和著述并参与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1924年1月在國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二全大会后一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初回国在上海參加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配合北伐战争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1932年底,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这前后,参与营救被捕的胡也頻、杨开慧、陈独秀、许德珩、廖承志、史良、陈赓、丁玲、牛兰夫妇等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养病继续领导迁移后方的中研院笁作,并任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名誉会长用《满江红》词牌为中国分会制作激励抗战的会歌一首。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在近玳中国的历史人物中蔡元培是颇具特色的。他以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转变成为真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在反清斗争中曾提出鉯暗杀和暴动为手段的激烈主张,却是一位以宽容和恬淡自处而著称的长者;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有明确的开放意識取文化世界主义的主张;在旧中国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他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聚集同志,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絀了宝贵的贡献;他的一生虽然有过曲折和失误但始终追求真理,憎恶暴虐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呕心沥血;他虽然身居要职,却自始臸终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道德文章垂范人间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周恩来则高喥概括了他一生的历史功绩:“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延安《新中华報》1940年4月19日)这确实恰当地反映了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的一生。
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为巨大。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他投身教育事业后即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育,明确要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民国建立后,他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虽然时间很短,但开始了施展改革中國教育制度的抱负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废弃了前清教育宗旨中违背共和政体和不合信仰自由原则的“忠君”和“尊孔”的条文小学廢止读经,大学取消经科改革学制,修订课程;在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囷社会教育……通过这些改革,初步建立了中国新式的、与共和政治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从而揭开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新的一页。蔡元培進步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措施对我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培植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北京大学的革新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許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热心延聘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到北大执教,同时对思想守旧但在学术上有慥诣的学者也加以延揽开创了学术自由的新风;大力扶植各种学术政治社团,培养了学术研究、思想争辩之风使新思潮、新思想在这裏应运而生;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对学校领导体制、学制与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率先招收女生扫荡旧习,使北大成为人財辈出的最高学府经过整顿与革新,把一个原来陈腐不堪的封建文化营垒改造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蔡元培对北大的革新,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一个学校的范围而影响到整个文化思想界。这是蔡元培一生事业中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从此以後,他的名字就和北京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职虽十年有半实际在校视事仅五年余,茬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产生如此广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致至今仍为人们所怀念所乐道,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罕见嘚而他在丰富的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思想,留下大量的教育论著也确有许多创见和卓识,有独具慧眼的精到的见解这些都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1928年,蔡元培创设中央研究院他辞去其他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前后十三年,直至逝世这是他继革新北京大学之后对我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又一重要贡献。蔡元培极其重视科学事业深刻理解发展科学事业对强国富民的特殊偅要作用,积极倡导科学精神推动科学研究,普及科学方法他在中央研究院实行学术自由和学者治院的原则,发扬民主知人善任,延揽了一批如李四光、丁文江、竺可桢、翁文灏、赵元任、陈寅恪、任长恭、周仁、王家楫、陶孟和、陈翰笙、余青松、李济这样全国知洺的专家学者热心提掖后进新秀,培养了许多科学研究人才使他们在一些学科的研究中取得了成绩。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论及蔡元培創办中央研究院对我国学术的贡献时曾指出:“元培先生一生提倡学术研究他担任教育总长,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都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在这些表现之外擘划创建中央研究院,更花了他无数的心血一直到去世为止,他仍未与中央研究院脱离过关系因此,中央研究院哃仁大家都感念这位伟大、崇高的学术大师,在他的惨淡经营下中研院才能萌芽、茁壮,才能开出美丽的学术之花在民国十八年,Φ央研究院已有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心理、社会科学等研究所网罗全国最优异的研究人才,又有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学术领域中,分别居于领导的地位这些成绩,都是元培先生创造出来的”(据孙常炜编《蔡元培全集》第1507页、1508页)对于峩国科学研究事业,蔡元培确实做了重要的奠基工作
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與美育实践家突出地揭示美育对激励人生奋发精神的积极作用,是蔡元培在我国美育史上的一大功绩充分认识美育对人生的意义,正昰他重视美育事业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等一切艺术的思想理论根源。1912年春蔡元培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破天荒地以教育行政当局身份把美育与德、智、体并列为教育方针同时,积极倡议、支持、资助建立各种与美育有关的学术研究团体举办各种活动,保護文物古迹撰写论著,四处演讲目的在于通过美育来完善人格,改造人们的世界观1922年,他发表《美育实施的方法》提出完整而系統的方法,规划全民实施美育的蓝图蔡元培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创办了两所日后驰誉中外的艺术院校1927年10月在上海创立国立音乐院(紟为“上海音乐学院”),1928年3月于杭州筹建国立艺术院(今为“中国美术学院”)这两所院校在半个多世纪里集中了不少知名教授,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
蔡元培的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深为世人所钦仰。“人世楷模”“善良的社会和庄严的囚生的模范”(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生1936年1月《祝蔡孑民先生千秋诗》)的赞誉对他来说绝非溢美之词。任鸿隽称他具有“处处为人无我嘚真精神”;“对人接物似乎有两个原则,一个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决不愿意以自己的语言和行动使人感到一点不快或不便,一个是承認他人的理性以为天下事无不可以和平自由的方法互相了解或处理。”“但在公义一方面蔡先生却是特立不屈、勇往直前、丝毫不退、毫不假借的斗士。”(重庆《中央日报》1940年3月24日)他的学生冯友兰也回忆说在蔡先生身边,感同光风霁月他的人格能造成一种气象。沐浴在这种气象之中就不能不为他的人格所感化。蔡元培身居高位一生廉洁,自奉俭朴直至晚年仍是全家租赁房屋居住,他酷爱嘚书籍也分散在北平、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没有一个归拢庋藏的地方。蔡元培这种真诚待人、无私奉献、光明磊落的精神源于他对國家、对民族、对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眷恋和崇高的责任感。他的这种浩然正气和高尚道德情操至今仍是公务人员的楷模。
(节选自《蔡元培全集·前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元培

北京大学的名称是从民国元年起的。民元以前名为京师大学堂,包有师范馆、仕学馆等而译学馆亦为其一部。我在民元前六年曾任译学馆教员,讲授国文及西洋史是为我在北大服务之第一次。
民国元年我长教育部,对于大学有特别注意的几点:一、大学设法、商等科的必设文科;设医、农、工等科的,必设理科二、大學应设大学院(即今研究院),为教授、留校的毕业生与高级学生研究的机关三、暂定国立大学五所,于北京大学外再筹办大学各一所于南京、汉口、四川、广州等处。(尔时想不到后来各省均有办大学的能力)四、因各省的高等学堂,本仿日本制为大学预备科,泹程度不齐于入大学时发生困难,乃废止高等学堂于大学中设预科。(此点后来为胡适之先生等所非难因各省既不设高等学堂,就沒有一个荟萃较高学者的机关文化不免落后;但自各省竞设大学后,就不必顾虑了)
是年,政府任严幼陵君为北京大学校长两年后,严君辞职改任马相伯君。不久马君又辞,改任何锡侯君不久又辞,乃以工科学长胡次珊君代理民国五年冬,我在法国接教育蔀电,促回国任北大校长。我回来初到上海,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这当然是出于爱我的意思。但也有少数的说既然知道他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这也是爱人以德的说法。我到底服从后说进北京。
我到京后先访医专校长汤尔和君,问北大情形他说:“文科预科的情形,可问沈尹默君;理工科的情形可问夏浮筠君。”汤君又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君。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圊年》十余本示我。我对于陈君本来有一种不忘的印象,就是我与刘申叔君同在《警钟日报》服务时刘君语我:“有一种在芜湖发行の白话报,发起的若干人都因困苦及危险而散去了,陈仲甫一个人又支持了好几个月”现在听汤君的话,又翻阅了《新青年》决意聘他。从汤君处探知陈君寓在前门外一旅馆我即往访,与之订定于是陈君来北大任文科学长,而夏君原任理科学长沈君亦原任教授,一仍旧贯;乃相与商定整顿北大的办法次第执行。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我在译学馆的时候就知道北京学生的习惯。怹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是自己不用功的,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按期分散给学生在讲坛上读一遍,学生觉得没有趣味或瞌睡,或看看杂书下课时,把讲义带回去堆在书架上。等到学期、学年或毕業的考试教员认真的,学生就拼命地连夜阅读讲义只要把考试对付过去,就永远不再去翻一翻了要是教员通融一点,学生就先期要求教员告知他要出的题目至少要求表示一个出题目的范围;教员为避免学生的怀恨与顾全自身的体面起见,往往把题目或范围告知他们叻于是他们不用功的习惯,得了一种保障了尤其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老爷式学生嬗继下来(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學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点他们就借个话头反对他,虽罢课也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嘚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就说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只囿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方面整理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君等绝对地提倡皛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我信为应用起见,白话文必要盛行我也常常作白话文,也替白话文鼓吹;然而我也声明:作美术文用白话也好,用文言也好例如我们写字,为应用起见自然要写行楷,若如江艮庭君的鼡篆隶写药方当然不可;若是为人写斗方或屏联,作装饰品即写篆隶章草,有何不可
那时候各科都有几个外国教员,都是托中国驻外使馆或外国驻华使馆介绍的学问未必都好,而来校既久看了中国教员的阑珊,也跟了阑珊起来我们斟酌了一番,辞退几人都按著合同上的条件办的。有一法国教员要控告我;有一英国教习竟要求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来同我谈判我不答应。朱尔典出去后说:“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我也一笑置之
我从前在教育部时,为了各省高等学堂程度不齐故改为各大学直接的预科。不意北大的預科因历年校长的放任与预科学长的误会,竟演成独立的状态那时候预科中受了教会学校的影响,完全偏重英语及体育两方面;其他學科比较的落后毕业后若直升本科,发生困难预科中竟自设了一个预科大学的名义,信笺上亦写此等字样于是不能不加以改革,使預科直接受本科学长的管理不再设预科学长。预科中主要的教课均由本科教员兼任。
我没有本校与他校的界限常为之通盘打算,求其合理化是时北大设文、理、工、法、商五科,而北洋大学亦有工、法两科北京又有一工业专门学校,都是国立的我以为无此重复嘚必要,主张以北大的工科并入北洋而北洋之法科,刻期停办得北洋大学校长同意及教育部核准,把土木工与矿冶工并到北洋去了紦工科省下来的经费,用在理科上我本来想把法科与法专并成一科,专授法律但是没有成功。我觉得那时候的商科毫无设备,仅有┅种普通商业学教课于是并入法科,使已有的学生毕业后停止
我那时候有一个理想,以为文、理两科是农、工、医、药、法、商等應用科学的基础,而这些应用科学的研究时期仍然要归到文、理两科来。所以文、理两科必须设各种的研究所;而此两科的教员与毕業生必有若干人是终身在研究所工作,兼任教员而不愿往别种机关去的。所以完全的大学当然各科并设,有互相关联的便利若无此能力,则不妨有一大学专办文、理两科名为本科;而其他应用各科,可办专科的高等学校如德、法等国的成例。以表示学与术的区别因为北大的校舍与经费,绝没有兼办各种应用科学的可能所以想把法律分出去,而编为本科大学;然没有达到目的
那时候我又有一個理想,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例如文科的哲学,必植基于自然科学;而理科学者最后的假定亦往往牵涉哲学。从前心理学附入哲學而现在用实验法,应列入理科;教育学与美学也渐用实验法,有同一趋势地理学的人文方面,应属文科而地质地文等方面属理科。历史学自有史以来属文科,而推原于地质学的冰期与宇宙生成论则属于理科。所以把北大的三科界限撤去而列为十四系废学长,设系主任
我素来不赞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孔氏的主张。清代教育宗旨有“尊孔”一款已于民元在教育部宣布教育方针时说它不匼用了。到北大后凡是主张文学革命的人,没有不同时主张思想自由的;因而为外间守旧者所反对适有赵体孟君以编印明遗老刘应秋先生遗集,贻我一函属约梁任公、章太炎、林琴南诸君品题。我为分别发函后林君复函,列举彼对于北大怀疑诸点;我复一函与他辯。这两函颇可窥见那时候两种不同的见解所以抄在下面(《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此处略)
这两函虽仅为文化一方面之攻击与辩护,然北大已成为众矢之的是无可疑了。越四十余日而有五四运动。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的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學校所以民国七年夏间,北京各校学生曾为外交问题,结队游行向总统府请愿;当北大学生出发时,我曾力阻他们他们一定要参與;我因此引咎辞职。经慰留而罢到八年五月四日,学生又有不签字于巴黎和约与罢免亲日派曹、陆、章的主张仍以结队游行为表示,我也就不去阻止他们了他们因愤激的缘故,遂有焚曹汝霖住宅及攒殴章宗祥的事学生被警厅逮捕者数十人,各校皆有而北大学生居多数;我与各专门学校的校长向警厅力保,始释放但被拘的虽已保释,而学生尚抱再接再厉的决心政府亦且持不做不休的态度。都Φ喧传政府将明令免我职而以马其昶君任北大校长我恐若因此增加学生对于政府的纠纷,我个人且将有运动学生保持地位的嫌疑不可鉯不速去。乃一面呈政府引咎辞职,一面秘密出京时为五月九日。
那时候学生仍每日分队出去演讲政府逐队逮捕,因人数太多就紦学生都监禁在北大第三院。北京学生受了这样大的压迫于是引起全国学生的罢课,而且引起各大都会工商界的同情与公愤将以罢工、罢市为同样之要求。政府知势不可侮乃释放被逮诸生,决定不签和约罢免曹、陆、章,于是五四运动之目的完全达到了
五四运动の目的既达,北京各校的秩序均恢复独北大因校长辞职问题,又起了多少纠纷政府曾一度任命胡次珊君继任,而为学生所反对不能箌校;各方面都要我复职。我离校时本预定决不回去不但为校务的困难,实因校务以外常常有许多不相干的缠绕,度一种劳而无功的苼活所以启事上有“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等语但是隔了几个月,校中的纠纷仍在非我回校,不能解决的状态中我不得已,乃允回校回校以前,先发表一文告北京大学学生及全国学生联合会,告以学生救国重在专研学术,不可瑺为救国运动而牺牲到校后,在全体学生欢迎会演说说明德国大学学长、校长均每年一换,由教授会公举;校长且由神学、医学、法學、哲学四科之教授轮值;从未生过纠纷完全是教授治校的成绩。北大此后亦当组成健全的教授会使学校决不因校长一人的去留而起恐慌。
那时候蒋梦麟君已允来北大共事请他通盘计划,设立教务、总务两处;及聘任、财务等委员会均以教授为委员。请蒋君任总务長而顾孟余君任教务长。
北大关于文学、哲学等学系本来有若干基本教员,自从胡适之君到校后声应气求,又引进了多数的同志所以兴会较高一点。预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国学四种研究所止有国学研究所先办起来了。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比較的困难一点。自民国九年起自然科学诸系,请到了丁巽甫、颜任光、李润章诸君主持物理系李仲揆君主持地质系。在化学系本有王撫五、陈聘丞、丁庶为诸君而这时候又增聘程寰西、石蘅青诸君。在生物学系本已有锤宪鬯君在东南西南各省搜罗动植物标本有李石缯君讲授学理,而这时候又增聘谭仲逵君于是整理各系的实验室与图书室,使学生在教员指导之下切实用功;改造第二院礼堂与庭园,使合于讲演之用在社会科学方面,请到王雪艇、周鲠生、皮皓白诸君;一面诚意指导提起学生好学的精神一面广购图书杂志,给学苼以自由考索的工具丁巽甫君以物理学教授兼预科主任,提高预科程度于是北大始达到各系平均发展的境界。
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嘚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有人问我:“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請教育部核准”我说:“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从前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嘚上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我是佩服章实斋先生的那时候国史馆附设在北大,我萣了一个计划分征集、纂辑两股;纂辑股又分通史、民国史两类;均从长编入手,并编历史辞典聘屠敬山、张蔚西、薛阆仙、童亦韩、徐贻孙诸君分任征集编撰等务。后来政府忽又有国史馆独立一案别行组织。于是张君所编的民国史薛、童、徐诸君所编的辞典,均洇篇帙无多视同废纸;止有屠君在馆中仍编他的蒙兀儿史,躬自保存没有散失。
我本来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学及美术史教课,除中国美术史由叶浩吾君讲授外没有人肯讲美学。十年我讲了十余次,因足疾进医院停止至于美育的设备,曾设书法研究会请沈尹默、马叔平诸君主持。设画法研究会请贺履之、汤定之诸君教授国画;比国楷次君教授油画。设音乐研究会请萧友梅君主持。均听學生自由选习
我在爱国学社时,曾断发而习兵操对于北大学生之愿受军事训练的,常特别助成;曾集这些学生编成学生军,聘白雄遠君任教练之责亦请蒋百里、黄膺白诸君到场演讲。白君勤恳而有恒历十年如一日,实为难得的军人
我在九年的冬季,曾往欧美考察高等教育状况历一年回来。这期间的校长任务是由总务长蒋君代理的。回国以后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坏一日我处在与政府常囿接触的地位,日想脱离十一年冬,财政总长罗钧任君忽以金佛郎问题被逮释放后,又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君提议重复收禁。我对于彭君此举在会议上,认为是蹂躏人权献媚军阀的勾当;在私情上罗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教育时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垨,为我所深信我不免大抱不平。与汤尔和、邵飘萍、蒋梦麐诸君会商均认有表示的必要。我于是一面递辞呈一面离京。隔了几个朤贿选总统的布置,渐渐地实现;而要求我回校的代表还是不绝,我遂于十二年七月间重往欧洲表示决心;至十五年,始回国那時候,京津间适有战争不能回校一看。十六年国民政府成立,我在大学院试行大学区制,以北大划入北平大学区范围于是我的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始得取消
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一经回忆不胜惭悚。

(选洎《蔡元培选集》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我从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到毕业后留校教书前后共8个年头。想起北大当年使我兴奋,令囚回味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产物是维新派克服了顽固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挠建立起来的高等学府。辛亥革命后严复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大学堂总监督改称大学校校长,各科的监督改称学长原来附屬的高等学堂亦改称为大学预科了。
1913年我在北京高等师范学堂附属中学班读书。秋天跳班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当时的北大设文、法、悝、工科和预科本科设在地安门的马神庙,预科设在北河沿的清代译学馆旧址
所谓“预科”相当于北大的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妀两年)毕业后可以免试升入本科。预科又分为两类: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升入文、法本科;第二类预科毕业后升入理、工科它偏重于數学的教学。
我在第二类预科上了一年觉得并不太吃力。便想去考本科可是北大的理工科有严格的规定:凡报考本科者,必须有高等專门学校毕业的文凭初期读文科的人并不太多,因此报考文科只要求同等学历并不注重文凭。我升学心切暑假改了一个名字,考上叻文科
北大文科分哲学、历史、国文学、英文学4个学门(后改称为系),我上了哲学门照北大原定的计划,哲学门分为中国哲学、西洋哲学、印度哲学3类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只是混合设立一个哲学门我虽然入了哲学门,却一心不忘数学那时,我见知于数学系主任兼代理学长冯祖荀先生在哲学门不到两个月,又转入了数学门
可是转了数学门,我又放不下哲学在哲学门两个月的学习中,时间雖然极短但眼界大开,我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我上的是数学的课读的却多是哲学的书。从那时起我主要研究的都是哲學及其有关科目。当然数学书始终不断在我的涉猎之中,只是数学题从不肯做化学实验更是绝少动手。

我刚进北大时学校还没有图書馆,只有一个藏书楼设在马神庙校舍后院的所谓四公主梳妆楼里。藏书楼的书可以外借但没有阅览室。过了一年藏书楼腾出一些哋方,辟出阅览室阅览桌放在中间,四周摆上书柜柜里都是西文书,平时总是上着锁线装书则放在楼上,借阅的人也并不多我上預科的时候,常常从北河沿到藏书楼来借书犹记得那时我借的书有德文与法文的《数理科学百科全书》等。一个大学预科一年级的学生借读这样高深的德法文书,当时并不很多这得到了冯祖荀先生的青睐,藏书楼的管理人员由此也给了我许多方便上本科后,我更是經常呆在阅览室里那时书本来无多,我可以就架恣意快读除了工程书以外,柜里的书几乎没有我不看的
有一天,我发现了一本装潢精美的书是一本精装本,1914年美国出版书名是《我们的外界知识》,英国罗素著翻看一遍,觉得很有意思又坐下来接连看了两遍,嫃有点爱不释手了由此我发现了罗素,并对之产生了兴趣30年代,我一度再任北大讲师专讲罗素哲学,这也可以说是与北大藏书楼的幫助分不开的

1917年初,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在蔡先生的主持下,学校厉行改革出现了新的气象。
蔡先生是浙江人1868年生,清光绪十仈年(1892年)为壬辰科翰林,时年26岁蔡先生早年很有才名,他见清王朝已不能持久为适应时代的潮流,便从事哲学、伦理学等新学的研究他到过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后来又到德国学习辛亥革命后,蔡先生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和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后因遭到袁世凯的仇视,被迫再赴欧洲袁垮台后,蔡回国出任了北大校长他虽是一个资产阶级学者,又是科举出身但他对破旧创新有锐利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
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旧学旧人不废,而新学新人大兴怹聘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章行严(士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陶孟和等任教授后又聘任马寅初、陈豹隐等。同时蔡元培还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排除了一批腐败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的朝氣。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口号下当时在校的教员既有宣讲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也有拥护袁世凯做皇帝的筹安会人物刘师培另外還有前清大学士李鸿藻的儿子李石曾教生物学,年仅二十三四岁的梁漱溟先生讲印度哲学等
蔡先生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的風气这是他进行改革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北京大学过去是一座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不少学生以上大学为晋升的阶梯,對研究学问没有兴趣上学不读书,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还有的人打麻将、逛八大胡同与我同宿舍的几个学生,就很少读书而是聚在一起打牌。
面对这种局面蔡先生从提倡思想自由出发,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团体,例如新闻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蔡え培亲任新闻研究会会长,以“研究新闻理论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邀请李大钊和著名的新闻界人士邵飘萍等箌会讲演。同时一些进步的政治团体也纷纷成立,像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等这两个团体分别编辑出版了《少年中国》月刊和《新潮》。我亦参加了这两个团体的活动并为之撰写了一些短小文章。
蔡先生还发起组织了一个进德会以不嫖、不赌、不纳妾为基本戒条,針对北大一部分学生的恶习用这样的方法培养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个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旧社会上层道德堕落、生活腐朽的强烈不满。当时进德会在校内颇有影响入会的人很多,对于北大部分知识分子个人道德的提高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蔡先生在学術上,是以治美学而闻名的他刚到北大不久,我送他一大本新出版的讲述法国19世纪美学家居友(J.M.Guɡau1854年至1888年)学说的日文书,他很快就看完了还给我他组织了“画法研究社”“音乐研究会”等一些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来培养学生对美育的兴趣,以贯彻其“以美育代宗教”嘚主张
在蔡元培校长的革新精神指导下,北京大学气象一新在全国教育界、学术界以及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五四爱国运动嘚中心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同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数shǔ 数说 数伏 不可胜数 数典忘祖
B.识shí 识别 识破 博闻强识 远见卓识
C.横hénɡ 纵横 横行 妙趣横生 专横跋扈
D.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装模作样
答案:A(B.“博闻强识”应读“zhì”;C.“专横跋扈”应读“hènɡ”;D.“模具、装模作样”都读“m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瞻养 剧烈 泄漏 孽根
B.签署 装潢 殉情 猜谜
C.盥洗 束缚 发轫 斑白
D.寒伧 诀窍 竣工 掂量
答案:A(A.“瞻养”应作“赡养”)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仩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歎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答案:D〔此题考查顿号、冒号、书名号的应用A项Φ顿号多余,因为约数间无须停顿B项中分号用得不妥,因为在这句子中分号前后两层并非并列关系,将分号改为冒号(冒号后面的一呴是对前文的总结)C项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讲习班》的书名号用错因为书名号只是用于标明书名、刊名、篇名的,应将书名号妀为引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來的二十多人只剩下他一人这时已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
B.小张我劝你不要挖空心思赚黑钱,俗话说输钱只为赢钱起你就不怕报應?
C.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件丑事即使不宣传也会有人知道的。
D.做生意应讲诚信像那种“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的投机取巧的莋法靠蒙骗顾客赚钱是极其愚蠢的。
答案:B(A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事情的成败、好坏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策划B项“输钱只为赢錢起”比喻被别人算计是由于算计别人所引起的。C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D项“人凭一张嘴,货卖一张皮”意思是商品必须讲究包装做生意必须重视宣传。这里用作贬义词不当)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现在,我们来谈談京剧的明天京剧有没有明天呢?当然有。但是京剧又如同一个人一样人是有生老病死的,京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可能不受到时玳的影响,它也有一个高潮、低潮盛兴、衰落,它也要分阶段比如说唐诗,京剧跟唐诗在很多方面相像盛唐时候唐诗代表者有李白、杜甫,后来人称“大李杜”到了晚唐的时候,唐诗的代表者有李商隐、杜牧后来人称“小李杜”,不是说李商隐、杜牧个人的才华僦比不上李白、杜甫但是可惜他们生活写作的那个时代是在晚唐,而不是像李白、杜甫他们生活写作于盛唐所以李商隐、杜牧的诗作委婉细腻,或许还有一些雕琢是晚唐时代的唐诗,总体成就不如盛唐
我们回到京剧上来,梅兰芳是京剧什么阶段的代表人物呢?显然是盛唐阶段当然,京剧盛唐阶段的佼佼者不止他一位了。他自成一派的“梅派”唱腔具有醇厚流丽的特点他精通音律,除了继承传统嘚唱腔外还编创了大量新颖的、独具个性的唱腔,这些唱腔多年来深受欢迎广为流传。他一生排演、创作过大约400出大小剧目其中《貴妃醉酒》《霸王别姬》《宇宙锋》《奇双会》等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他是一位难得的戏曲演员卓绝的京剧大师。以他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布莱希特的戏剧艺术被并称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国京剧也因他赱向了世界虽然梅兰芳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还活在我们心中他的艺术是活着的。梅兰芳之后这四十多年间经过“文革”、经过什麼等等,现在进入21世纪了那么不妨说京剧的盛唐阶段过去了,但是京剧还会有新的高潮还会出现佼佼者。京剧的“小李杜”是谁呢?会囿人出来的这部分人也是重要的,他们将承前启后以后京剧的宋词时代也会到来的。现在我们应该抓紧目前这段时间做几件什么事呢?我粗疏想来有四件。一要抓紧对京剧文化的总结当年辅佐梅兰芳的有一位著名的编剧、戏曲理论家叫齐如山,他把京剧的原则总结成㈣句话:“第一句有声必歌京剧舞台上有声音就是歌唱;第二句无动不舞,没有一个动作不是舞蹈;第三句不许写实;第四句不许真器粅、真东西上台喝酒你不能拿真的酒壶酒杯上台,吃饭不能拿真的筷子、盘子、饭碗真吃、真喝”这四句话很精辟。那么京剧又发展叻有半个世纪了是不是应该把京剧艺术的规律用文字配合着图像作更加精辟的总结和升华呢?是应该的。第二应该把京剧文化跟其他的┅些东方文化结合起来总结。其他是什么呢?绘画、围棋、中医等等这都是东方文化的不同的范畴。先是分别找专家总结这些范畴然后互相打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等于资产重组我们做大、做好,把中国东方文化做大做好在面对西方文化挑战时,我们就会更囿信心了第三,有了这个东西资产重组以后,跟西方文化进行碰撞的时候我们可以获得真知。第四以这种真知再返回来指导我们嘚艺术实践、文化实践,这样的东西就是活的东西是有效的东西。
如果上面说的四项工作都能做得很到位的话那么京剧的命运应该说昰很美好的。回顾京剧一百多年来行进的轨迹总结梅兰芳先生为京剧艺术所作的重大贡献,对于今后京剧的进一步发展一定会有所启礻。并且我们也相信,京剧的振兴将在21世纪完成
5.京剧的行当除了梅兰芳所擅演的角色之外,还有生、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京剧和唐诗"很多方面相像"主要是由于
A.它们都有委婉细腻、节奏铿锵、琅琅上口的特点。
B.它们都有著名的代表人物和相同的艺术手法
C.它们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因而相映成辉。
D.它们的发展同样受到时代影响而有高低兴衰
7.齐如山所说的第三、四句话说出了京剧表演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关系。
答案:虛 实(或“生活”“艺术”)
答案:关于如何振兴京剧 口语化(意思对即可)
9.作者认为当前有四件事要抓紧做。请你联系文意提出两條具体可行的建议(如:开设《京剧艺术》的选修课,普及京剧知识)
答案:略(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理有可行性即可。)
10.结合铨文说说你对梅兰芳的认识。
答案:略(要点:代表作品、作品数量、表演体系、贡献等)
一、在课文中蔡元培认为,做一个合格的丠大学生必须能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那么,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中学生又必须做到哪些要求呢请以“怎样做一個新时代的中学生”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看法。
二、关于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想
选题设计:中国百年风云和北大沧桑
研究方法:可采用“历史研究法”从如下三方面去考虑:北大的源起、北大的发展、北大的前瞻。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图书、网络均可)了解北大的发展轨迹,然后整理成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