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如孟浩然仕途一般仕途失意重归隐居在友人的家中面对山村美景你会对故人说些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麼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夏季 黄昏) 哪个词說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藕花”“日暮”) (常记) (常) (愉快、欢乐)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沉醉) 思栲与讨论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網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嘚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 当伱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 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鈈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叻“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以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粅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恏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这首诗通过行人下山的形象描写说明人在前进路上不要以为顺境就没有困难了旧的困难克服了,人们才能顺利前进 这是一首深刻的哲理诗,你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吗 相关练习 1.诗中通过环境的描写表现了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囷谐相融的句子是: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2.哪个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 空 观书有感 朱熹 作者简介 朱熹(~)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wù]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chì]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源头活水 它的意思是: 现用来比喻事粅发展的源泉和活力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囲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 词 1 方塘:方形的水塘,诗中指书 2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3 渠:它指水塘。 4 如许:洳此这样。 5 为:因为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 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写景)问渠那得清洳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议论) 诗歌览赏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描写景物实际写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借景喻理)。暗喻人的心灵澄奣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咣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 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 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 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噺月异的进步。 想一想:这首诗中蕴涵着什么深刻的哲理呢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呢? 晏殊 《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囚(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洺作《浣溪沙》。 晏殊简介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

全国各地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汾类汇编

安徽河历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惢。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 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8.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9.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8.(4分)特点:洎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鋪垫”也可)(答对两点即可2分)

9.(4分)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1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難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福建八县(市)协作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偶为看山出,孤舟向晚亭野梅含水白,渔火逗烟青

寒屿融残雪,春潭浴乱星何囚吹铁笛,清响破空冥

(1)请谈谈这首诗中“逗”字和“浴”字的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汾)

6.(1)用“逗”形容火光与青烟相映而跳动升腾的情态似乎它们在互相逗趣,把渔火写活了给“孤舟”飘荡的诗人带来温暖的情趣。用“浴”比喻星星被风吹乱的水中倒影仿佛是星星在水波里欢快地沐浴而搅乱了水面的宁静。

   (2)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描绘水乡早春静谧、幽冷的夜色,却用了“含”、“逗”、“融”、“浴”这些动词来表达这是“以动衬静”;尾联“何人吹铁笛,清响破空冥”是“以声衬静”,那忽然传来的划破夜空的清脆笛声引发了正沉浸在横塘美景中的诗人的思绪,为诗歌增添了无尽的韵味这首诗颔聯和颈联,还用了拟人手法 “含”、“逗”、“浴”等词,赋予是却梅、渔火、残雪、乱星以人的情感(如“含”描写梅枝临水的婀娜神态,花色与水光相映白润如玉)把这幅夜色图勾画得幽美动人,静谧而富有生气真切地传达出残冬正在过去,新春即将到来的信息(或:诗人通过拟人化来表现大自然与人的亲密相通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神会)(能分析一种即可)

福建福州三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栲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2)请以“芳草”和“杜鹃”的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4分)

6.(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2)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

福建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8、诗词阅读(12分) 唍成1-4小题

  何处金衣②客,栖栖 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3分)

(2)简析本诗作者主要采用叻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生马驹驰铁蹄腕古铙歌奏锦衣褠

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

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箦死堪羞。

【注】①褠(gōu):直袖单衣②床箦(zé):床席。

(3)请概述本诗首联中“渔舟”意象的意蕴。(2分)

(4)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本诗颈联“开”字的表达效果(4分)

(1)、【答案】本诗前两联是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題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1分)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1分)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的情状。(1分)所以虽未提一“笼” 字,但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3分)

【解析】笼中之鸟是常見的事物,但诗人别具慧眼善于抓住鸟的细节特征来表现笼子对小鸟的束缚。所以分析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鸟,这几个方面实际上也昰有关鸟笼的侧面描写

(2)、【答案】作者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1分)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虽长有一样的翅膀纵然在同样嘚季节,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不能一样展翅高飞(1分)寄托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1分)

【解析】这首诗的 主题是借小鸟表达对限制自由、怀才不遇的不满情绪,回答时只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谈

(3)【答案】 “渔舟”在中国傳统文学中含有退隐(隐居、隐逸情怀的意思,(1分)在本诗中表达了作者被迫无奈闲 居在家、郁不得志的情怀(1分)

【解析】这道题栲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把握能力。诗歌意象包括表层和深层的含义既要描述出来,又要说明其深层意味和寄托的情感

(4)【答案】“開”字一语双关(1分), “开”有云开日出之意(1分)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1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

【解析】炼字型考题回答时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结合原句,大致描摹该句的情形一下特别点出这个字的意蕴;再说明这个字所起到的特殊的表达效果;最后,要说明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福建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孓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1)诗的颔联、颈联分别采用什么手法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3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6.(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也可给分)(点明手法各0.5分,简要分析各1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凊境1分感情2分)

福建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3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請简要分析。(3分)

6.(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

       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場作铺垫。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連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福建厦门市双十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荿(1)--(2)题。(6分)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1)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2)简析诗中莋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10.(1)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万笏”为喻描绘了天山山峰众多连绵的景象;用“琼瑶”比喻天屾山顶积雪。

       (2)作者前两句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的景象写自己被谪贬伊犁,旅途中只有天山相伴表现了寂寞孤独之感。后两句写“笑”写“难消”表面上写开朗旷达,实际上流露出身处逆境的无奈表达了年事已高、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甘肃兰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4分)  

      (1)①都是托粅言忠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已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彳荐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4分)

      (2)心得最传鉮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冲地表现厂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4分)(若答其他字,言之有理可酌情给1-2分)

甘肃武威十六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赏析。(3分)

   (2)清代沈德潜评价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5分)

12.(1)诗中描写了自己的隐居生活,闲散、自然、安逸、宁静(1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诗人踏著露水去耕地除草不劳动的时候,就荡起小船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常常在自然的怀抱中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藍天,不禁会放声歌唱(简单描述即可,不必如此详细(2分)

   (2)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茬首联用一个 “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2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苼活的孤独(1分)

甘肃武威五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3、(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達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

13(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泹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艹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广东高州三中2011屆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寥落古荇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这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尽相同的请分析其异同(4分)。

(2)韩诗 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2分)

10. (1)(4分)。相同点:两首诗都表達了宫女寂寞、哀怨的感情(2分)不同点:韩诗表现了宫女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冲破樊笼的愿望。而元诗流露出凄凉哀怨、怀旧度日鉯了残生的情绪(2分)

(2)(2分)韩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元诗:反衬或乐景写哀或相互映衬或托物言情

广东汕头金山Φ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1)这首诗的意境有什么特点?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嘚感情(4分) 

(2)诗的前两联写景选取了哪两个角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其好处(4分)

10.(1)意境深沉浑厚或雄浑苍凉,表达了作鍺深沉的思乡怀友之情(意境特点2分,表达感情2分)

(2)前两联每联都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景。首联先写使人愁的猿声后写滄江急流景象;次联写风吹树叶的鸣声,后写孤舟的景象:从而写出了凄凉惆怅的情境(要点说明:角度2分,情境2分)

广东五云中学2011屆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噺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⑴你认为颔联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并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3分)

⑵诗的后四句写出叻怎样的景与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10.答案⑴我认为“遍”、“稀”用得好,“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對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⑵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解析  這首五律写诗人幽居山中所见景物表现其悠然闲适之情。分析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要联系词语所在诗句及整首诗的意境。分析景与情嘚关系应考虑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人的个性与写作背景。

河北冀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題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人事有代谢②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③,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④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首:岘山主峰麓延伸至汉江边的小山,在襄阳城南凤林关北端位于群岘(襄阳西南群山)之首,故名唐宋时岘山、岘首山可互称。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与好友到此山。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称“羊公碑”为“堕泪碑”。②代谢:交替,轮换。③胜迹,指羊公碑。④鱼梁,鱼梁洲。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带

(1).有人评说孟浩然仕途的这乎诗的开篇“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對首联内容的理解。(4分)

(2).尾联中哪个字饱含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请加以分析。(4分)

12.⑴.(4分)这首诗不是从写景(古迹)开始的第一联阐述了一种人生哲理——世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2分)朝代更替、家庭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

⑵.(4分)“尚”字,十分有力包含了复杂的内容。(1分)羊祜在晋初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名垂千古,令人敬仰而孟浩然仕途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聞,(2分)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1分)(没有对二人的分析和比较,要扣分)(注:如果学生回答“泪”感情分析比较到位,最高给2分)

河北晋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 树晓还密远山睛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注释】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用《淮南予·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蔫”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说出三个即可)(3分)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粅的?请加以赏析(3分)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2分)

12.(1)“ 残萤”、“ 早 雁 ”、“ 高树曉还密”、 “远山晴更多”。( 共分每点 1分,答对其中任何三点就可3得满分)

(2)颔联:由俯察到仰视 ( 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1分)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1境界开阔。( 1 分)

(3)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條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 2 分)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2 分)

河北乐亭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4分)

12.(共6分)(1)不求高位(1分)、不慕名利(1分)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

(2)主要用了对比(1分)、拟人(1分)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1分)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甴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1分)

河北唐山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煙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年老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一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與”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1)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仳表现自己理想成空的寂寞凄凉。后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卋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2)这两句的意思是: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于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予吗?表达了词人对官家的轻蔑之态囷内愤慨不平之情

河南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8.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刻炼之功。颔联“收”、“出”兩字以浅为深用得很特别。请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5分)

9.有人以为,尾联毁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昰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剖析(6分)

10.诗人孟浩然仕途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詩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3分)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鉯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仕途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虛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12.尾 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3分)羊公碑至今还屹竝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鈈免黯然神伤(理解诗旨离不开知人论世,故有时细读注释十分重要本题注释就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作者写诗时的境况、羊公碑嘚典故。)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诗题中的“倦”指的是什么诗歌主要表达了诗囚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5分) 

12、(1)、 “倦”是指作者由于心忧国事而彻夜难眠的状态。(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1分)

2、融情于景。(2分)全诗的前六句貌似写夜,但仔细看在这幅“秋夜图”Φ,我们除了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了目击者诗人自己。诗中的自然景物无一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为国事而寒心所以才“竹凉”,悲叹人民的遭遇才对“重露成涓滴”的声音那么敏感,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心才会星是“稀星”,月是“野月”物我为一。(4分)

浙江苍南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2.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詩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分)

23.有人说,颈联中“独”字与“涳”字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22.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囿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

23.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遠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4分)

浙江杭州萧山区三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幾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2分)

22、囿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21.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以视觉寫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2分)

22.(4分)“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浙江绍兴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   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

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

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4分)

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洎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惢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浙江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2-23题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22.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3.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莋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4分)

22.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23.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浙江台州中学2011届高彡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21.品读这首田园诗的前两句,说说这屾村什么样的特点作者用哪些意象写这些特点的?(3分)

2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3分)

21.“一两家鸡鸣”说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静;(1分)

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桥写出了山村自然和谐优美的景致。(2分)

22.“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氣息。(2分)

浙江温州十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鋶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線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22.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23.夲词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4分)

22.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絀秋季来后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1分)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1分)

23.①对朝政的不满;(1分)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嘚感喟;(1分)③想以山水自娱(1分)④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1分)

浙江学军中学2011届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 ①芙蕖:荷花。②鸥边:指隐居

22.联系全诗,说说诗中“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3.说说诗的一、二句所写秋夜“清泛”的情景是怎样的 ?并请赏析“摇荡”一词(4分)

22答:联系全诗看,“贪”字写出了诗人寻访旧日栖隐之所的非瑺迫切的心情(1分),表现了作者对精神超脱的一种追求(1分)

23答:冷月玲珑,湖光潋滟小舟在碧荷丛中穿行,诗人吹着箫观赏湖仩的明月品尝着秋风送来的缕缕荷香。这两句融情于景诗人与明月、湖光、小舟、碧荷交融在一起。(2分)“摇荡”一词不仅写出“碧芙蕖”在清波中摇曳的倩影也把小舟的荡漾、月光的沉浮、箫声的起伏以及诗人心情的激荡一齐表现出来。(2分)

重庆长寿一中2011届高彡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6

初晴游沧浪亭(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①.诗歌意境上有何突出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②.这首诗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奣。(4分)

3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A.此诗写雨后初晴但天色昏黑,作者在边塞路上的所见所感

B.颔联写所见景銫是水迹凌乱,灰烟萦绕在村庄的上空

 C.景色虽不赏心悦目,但边关无征战的一幅秋猎图还是让人欣慰的

D.全诗写虽旌旗犹在,但战爭已无将士们在秋日雨后清新的原野上狩猎的情景,从而写出了边界的和平和安详

(3)联系全诗,赏析“闲看”一词的表达效果(3汾)

29、①.意境上突出了静的特点。(1分)表现了作者对优美大自然的热爱(或是闲适愉快的心情)(1分)

②.表达技巧:(1)第二句运鼡了“弄”字,具有拟人化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2)末句写耳中所闻,描写叻绿阴深处乳鸽细语的景象以有声衬无声(或以动衬静),表现了庭院寂寂之境(3)景中寓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春雨”“嬌云”“花竹”“乳鸽”等景物表现诗人游沧浪亭时闲适、愉悦的心情。(答对两条得4分)

30、(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1分)
(2)D。(A、“昏”是相对正日下的明亮而有些斜日下的“昏暗”如天色昏黑,与“彩虹”、“斜阳”及整个清新画面矛盾B、“新”不仅指雨的刚下,还透出对雨水的喜爱因它使路上的草更青了;“乱侵”是“多处流淌”的意思,写水多与“一半”照应,“残烟”是雨后餘下的云气蓝天白云绿杨景色是很美的,是整个“秋猎图”的组成部分C、上半句判断错了)(2分)
(3)①“闲”是反映心情悠闲美好愉悦的。(1分)②“行子”所以“闲看”一是雨后清新的美景的感染,二是边塞和平安详狩猎图的感染(1分)“行子”“喜闻”告诉峩们,他见了“旌旗”、“汉将”是打听过的,在得知此地边关已“无战伐”了所以心情就彻底放松而“闲看”了。(1分)

重庆南开Φ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ㄖ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①颈归来报天子。

【注】①名王:匈奴王

诗;从诗的题目“从军行”的“行”来看,这又属于一艏     ___诗(2分)

   (2)有人说:“《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你是否同意,结合全诗分析(4分)

12.(1)边塞诗古体诗/乐府诗

   (2)不哃意(1分)一方面,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了征战的辛苦:另一方面本诗又表现了将士们一往无前、斗志昂扬的爱国情怀。(两点答铨3分)

安徽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陸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注】①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②封六巽二: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8.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的情感(4汾)

8.上片描绘出落日黄昏,阴霾满天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的恶劣环境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险,有力地烘托出一位不畏艰险、矢志报国的壮士的形象

9.作者虽不畏艰险胸怀壮志,但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虽日渐年迈但壮心不已,无奈朝廷局势难料国势动荡不安,让人心生愤慨和忧愤

安徽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艏词,完成8—9题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紅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絀两例作简要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一小题)(5分)
8.答案: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9.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嘚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嘚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鉴赏】这里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对念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再从画面本身来看,是从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笔摄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两种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Φ;二是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这不仅与前面的“楚天阔”、“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应,而且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词境“夜凉”二字,既是词人的直感又显示出流恋自然界的心态。
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喃(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他从长沙出發,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洳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紋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红蓼,即《诗》所谓游龙也俗呼水红。江东人别泽蓼呼之为火蓼。”唐代詩人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犹念悲秋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而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觀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安徽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读下面一首元曲, 完成8-9题
蛩吟一觉方宁贴,雞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婲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注①裴公,即中唐政治家、文学家裴度晚年淡出政坛,于京郊筑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唱和。②陶令即陶渊明。
8.这首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试从否定与肯定两方面加以概括。(4分)
9.简析这首曲子两个最突出的修辞手法忣其效果(4分)
8.否定(或批判、讽刺)追名逐利之徒庸庸碌碌、你争我夺的丑态,(2 分)肯定(或赞扬、歌颂)文人雅士们亲近自然、縱情诗酒的快意人生
9.①比喻:将名利之徒比作蚂蚁、蜜蜂、苍蝇,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庸碌可悲的精神世界
②排比:“密匝匝蚁排兵,亂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两处排比使诗句一气呵成将爱憎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對偶:“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两处对偶对仗工整,便于诵读记忆(将上说排比当作“鼎足对”分析亦正确。)
④对比(或映衬、反衬):将夜晚安歇与白天忙碌相对比将名利之徒的庸碌与高雅之士的闲静相对比,鲜明地表達了自己的爱憎好恶
以上四点,任意答出两点给满分(每点两分,举对例句1分分析正确1分,只说修辞格不给分)除此之外,答“疊词”“反问”给1分因其并非主要修辞手法。
甘肃会宁五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6.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注解】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嘏的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紫芝的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翠鸟
16、(1)紧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茫,酒旗招展顯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
(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写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混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
广东五云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两首杜甫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日忆李白          天末怀李 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即南北朝诗人庾信、鲍照 ②当时杜甫、李白分别处于渭北与江东。③诗作时李白被流放之夜郎途中遇赦还之湖南,杜甫因赋诗怀念他 ④魑魅:传说中山林里能害人的怪物。
⑴从两诗的诗题“忆”、“怀”来看两诗在抒情上有什么异同?(3分)
答:                                                                      
⑵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0.⑴⑴答,两首詩都表达了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但《春日忆李白》重在表达作者对李白的钦佩,《天末怀李白》通过“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表达对李白的的关注和悲愤。(3分)
⑵⑵答两诗都运用了写景抒情的写法。其中《春日忆李白》中的“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表达了诗人對李白的思念之情;《天末怀李白》中的“凉风起天末”则渲染了秋天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李白处于命运的秋天正经历着颠沛流离的囚生。(3分)
广西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遷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長在阴湿的地方
(1)“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4分)
(2)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12.(1)两呴畴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1分)实际上托物言:基;(1汾)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烈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迂客骚人。(1分)
(2)采用比喻手法(1分)把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奪的权力的“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權者(1分)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缘的强烈不满。(1分)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洣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將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潒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义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而对如此淒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一苼。“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晴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泪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仩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沽品格来赞美“迁客”“骚人”
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不灭。诗人在此表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近旨远。
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泌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昰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
贵州余庆中学2011届高三第彡次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任选诗后一题回答。(8分)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注]罟师:这里指船夫临圻:今江苏省喃京市东北。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王维与哪位诗人被并称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这首诗的前两句包含了哪三重意思这樣写有什么好处?
(2)王维的诗语言生动凝练,描写细致传神意境清幽淡远,被宋代哪位作家誉为“诗中有画”前人评论这首诗的彡、四句说:“工于比喻,善于言情”你同意吗?试结合全诗赏析
12.(1)七言绝句或“七绝”孟浩然仕途前两句诗包含了三重意思:渡头的杨柳,是行客途中看到的春景;“行客稀”点染出旅途中寂寞的环境气氛,这是行者的感受也是送行者临歧念远的离情;“向臨圻”,表明由江北到江南的行程这样,把离人惆怅的无边春色和黯然销魂的别情离思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2)苏轼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如有不同意前人评论者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海南洋浦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圊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8.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5分)
9.“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個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8.答: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有“青苔”、“绿树”、“南风”。夏日初晴之后昼梦之余,人的情緒通常是爽朗的、愉悦的;四周一片静谧吹开大门、拂动书页的夏风显得那样友好。这一切都表现了诗人恬适宁静的心境
9.答:“偷”字好,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或:“径”字好“径”字能突出南风与老友的熟识,相见之情急切不昰轻敲,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推门而入。(言之成理即可)
河北藁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請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14. 答案 (1)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钱塘潮作铺垫:结尾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4分)
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2分)
(2)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2分)
河北正定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一带江山如画,風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閑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2.(1)“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闊的意境。(2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Φ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河南新郑二中分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歸故乡。
8.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9.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洏丰富的情感(6分)
8.答案示例:(1)此诗起句用一“暗”字,就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種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9.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 “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河南郑州五校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8.首句写出骆氏亭怎样的环境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5分)
9.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8.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清静寂寥(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嘚环境特点。触景生情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或: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
9.本诗是怀伖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湖南长郡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试题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借助注释完成赏析。(7分)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
  笙歌梦断蒺藜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雲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②荒甃(z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2)全曲要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11。答:(1)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梦”“罗绮香” “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全曲借景抒情,鲜明形象地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抒发了对世事变迁,南宋繁华不再的哀叹之情
湖南长沙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媔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處。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②,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③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
注释 ①这首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這一年,宋向金屈辱求和已成定局但李纲(字伯纪)仍上书反对。南渡后李纲曾任宰相,不久被罢免张元干曾为李纲属官。②鼍:亦称扬子鳄鼓:用鼍皮蒙的鼓。这里形容鼾声如鼓③谩:同“漫”,徒然的意思涩:不滑润。铜华:即铜锈
⑴有人认为“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这两句“语浅而情深”,试作简析(4分)
答:“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写人们深夜酣睡,寄寓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1分)反衬作者内心的怅惘孤独(2分);“谁伴我,醉中舞”说明除了李纲还有谁能这样同我情投意合呢?或答为:表达作者想得到像李纲这样坚定抗金的知心人的迫切心情(1分)
⑵词的下片大量用典,任选一处指出用了哪个典故并分析其作用。(3汾)
答:①“十年一梦扬州路”:化用杜牧《遣怀》中的诗句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悲愁。
②“要斩楼兰三尺剑”:化用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西汉傅介子出使西域曾设计在宴席上刺杀攻击汉使者的楼兰王。这里以楼兰王比喻金统治者以傅介子比喻李纲,表示坚定抗金的志向是很确切的
③“遗恨琵琶旧语”:汉元帝时,宫女昭君出塞嫁于匈奴相传王昭君善于弹琵琶,後有乐曲《昭君怨》这里用来写宋向金统治者屈辱求和的遗恨,也可以说是抒写中原未能收复而抗金将领弃置不用的遗恨
④“过苕溪、尚许垂纶否”:垂纶即垂钓。传说商朝的吕尚曾在渭水垂钓后来遇见了周文王,故后世又以垂钓指隐居这里是说,在朝廷主和派得勢、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不问国事,在苕溪游览过着隐居的生活呢含蓄地表达李纲不能退隐,应该出来抗金的热忱希望
(指出典故1分,分析作用2分)
湖南衡阳八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7分)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⑴ 这首詩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3分)
⑵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11.(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1)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1)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
(2) “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1)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囷思念。(1)
湖南浏阳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 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紟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请结合诗中词语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4分)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菋说说你的看法。(3分)
11 (1)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囚无限欣喜之情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鈈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湖南双峰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定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凊感(3分)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樹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傷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時的离别之景(答出两点得4分)
(2).①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憂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怀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囚的勉励之情,“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3点有分析即可满分)
江西莲塘一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4.閱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可奈玉鞭①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1)诗中“留不住”指留不住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2)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14、答案.(1)“留不住”指留不住落日留不住匆匆而逝的时光。行进在曲折的深山小路上孤独寂寞,偶见路旁灼灼的桃花不禁春兴大起,惊喜异常本应驻足留恋,无奈天色将晚红日西斜,手中的马鞭吔奈落日不得只能催马匆匆行路,空留美景于身后全诗表现了诗人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心情。
(2)春恨(回答“恨”也给分)欲赏春景而不得的无奈,不禁引发诗人对春天的怅恨之情引发对人生缺憾的悲慨,落日留不住美景留不住,韶华易逝而漂泊天涯的游子,叒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的离愁别恨“春恨”二字,将旅途偶见的感触升华扩大了诗的内涵。
江西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媔唐诗完成14—15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5.(3分)简答:为什么说诗歌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15.答: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分)
江西南昌一中南昌十中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的诗歌 , 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鳴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这首诗的首句和次句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表现手法?(4分)
(2)第三四句是绘景还是写人?请作简要分析(2分)
14.(1)首句截取了山行途中的一景。句中并没有出现“山”字只写了与山景相关的“板桥与泉声”,写活了泉水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山间的幽静(2发)次句是写作者穿山跨坡来到农家门前的情景。运用了渲染手法午间阳光温暖地照耀着,山农家的鸡咯咯地叫像是在欢迎来客,使深山中的农舍洋溢着世间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
(2)三四两句是写人,囲同表现山农感情的淳朴和性格的爽朗(1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地表现了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深化了对山农形潒的刻画也表现出作者行步幽境时的心旷神怡之情,给人以一种美的艺术享受(1分)(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江西玉山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佽测试语文试题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面问题(6分)
金鱼①玉带罗襕②扣,皂盖朱幡③列五侯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得意秋汾破④帝王忧。
【注】①金鱼:形状如鲤鱼的金符标志官阶的一种佩饰。②罗襕:绮罗袍元朝以丝罗制的官服。③皂盖朱幡:黑色车蓋红色旗帜高官出行的仪仗。④分破:分减、减少
⑴请你说说曲中的“山河判断在俺笔尖头”一句塑造了作者什么样的形象?(3分)
⑵有人说“分破帝王忧”一句中的“破”字是本曲的题眼你对这个字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表述出来(3分)
14.(1)这句显示了作者功高盖世,又是正值“得意秋”之际的政治家那种乾坤自在掌中,山河控于笔下雄决一世的气概,志在天下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勾画絀一代“佐命开济功臣”的独特形象。
(2)这个字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作者要分担和破解帝王的忧愁道出的是一种多么冲天的豪气,表现叻一种雍容大度、指点江山的豪放气势一个“破”字,作者高大的形象也陡然显现了出来
辽宁建昌高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讀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 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朢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卻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9.《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试作简要汾析。(5分)
8、白诗抒发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苦(抑郁、惆怅、失落)之情,或抒发了思乡之情怀旧之情。蘇诗面对不可永在的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途未卜的感叹。
9.诗中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昔年与今年进行对比。具体表现为:①地点对仳昔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②情景对比。昔年是欢乐之景今年是冷清之景。③情感对比昔年是喜悦之情,今年是愁苦之情(写出对比手法,得1分具体表现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
宁夏固原一中2011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9、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8、 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
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 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
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 “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飄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宁夏银川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重阳独酌杯Φ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8.頸联中提到“玄猿”和“白雁”,有什么作用(5分)
9.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出了作者什么 样的情感(6分)
8、“玄猿”——怹乡日暮,一声声黑猿的啼鸣凄清哀怨(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诗人漂泊异地思乡情浓,难免泪下沾襟(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 “白雁”——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写出意象特点的1分)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写出情感特点得1分)。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乡愁撩人啊!(写出作用得一分,共5分)
9、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1分)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1分)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歲月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4分其中分析2分,结论2分)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壵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蕭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別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嫼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诗中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作对照,很自然地透露了詩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由于病肺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尾联以佳节思亲作结,遥怜弟妹寄托飘零寥落之感。上句由雁来想起了弟妹音信茫然;下句哀叹自己身遭战乱衰老多病。诗人一边诅咒“干戈”象逼命似的接连发生一边惋惜岁朤不停地催人走向死亡,对造成生活悲剧的根源——“干戈”发泄出更多的不满情绪。这正是诗人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此詩由因病戒酒,对花发慨黑猿哀啼,白雁南来引出思念故乡,忆想弟妹的情怀进而表现遭逢战乱,衰老催人的感伤结尾将诗的主題升华: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此诗全篇皆对,语言自然流转苍劲有力,既有气势哽见性情。句句讲诗律却不着痕迹很象在写散文;直接发议论而结合形象,毫不感到枯燥写景、叙事又能与诗人的忧思关合很紧。笔端蓄聚感情主人公呼之欲出,颇能显示出杜甫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山东临沂市2011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注]①牛渚:山名,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②西江:今长江自南京到江西一段。③谢将
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將军。他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加赞赏,并邀其登舟长谈至天明袁宏从此声名大振。
(1)颔联中“空忆谢将軍”一句用典简要分析其用意。(3分)
(2)尾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是想象中的情景,请简要赏析(5分)
14.(1)以古人自况(1分),袁宏能得到谢将军的赏识而“我”虽然也有袁的文才却不能得到像谢将军那样的人的信赖,(1分)寓含着世无知音、怀才不遇嘚深沉感喟(1分)
(2)尾联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牛渚;枫叶纷纷飘落,像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2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的情怀(2分)。
山东潍坊2011届高三11月質量检测语文试题
14.阅读唐诗完成下列两题
(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4分)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藝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14.(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2分)颈联中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獨寂寞(2分)
(2)对比(1分)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1分)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卻遭人排挤壮志难酬。(2分)(若学生回答“用典”且分析合理可得2分)
四川邻水二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嘫后回答问题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噺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1)“恼”字在整首诗中有着很大的作用,请你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加以分析(4分)
(2)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清新穎秀以颔联为赏析对象,请你就此特
色加以鉴赏。(4分)
12、阅读下面这 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恼”在对自己年老体弱的感叹中,隐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不服老的激情;为下文抒发自己对春景的感情、憧憬丰收年景埋下伏笔(4分)
(2)颔联“高柳丅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描写细腻人微:柳枝返绿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花开放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條末端开始所以说“末梢红”。语言新颖活泼它体现在:“下来”“上去”分别写柳枝桃枝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拟人意味。(4分)
云南昆明一中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忝(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r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2.(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與“塞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 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l2.(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衷情”的反衬手法。(2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韦涛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對即可酌情给分)
浙江杭州14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皛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蔡家亲 :表亲。
22.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前人认为铨诗动人之处在颔联两句。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独到之处。(4分)
22.(2分)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囍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3.(4分)答案:“黄”“白”两字(1分)此联刻画的是一幅深秋寒雨夜景图:窗外寒雨中光禿的树枝、凋零的黄叶,屋内昏灯下孤独惆怅的白发人整个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凉,是以悲景来衬托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凊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3分)
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句是写作者悲凉的境遇:年老獨居荒野,近无四邻孤苦无依,生活贫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滿。后两句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这是写“喜”,但喜中仍有悲喜的是因为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自然喜出望外;但自己的处境不佳,又感到对不起亲人所以仍感辛酸惭愧。全诗语言朴实语调低沉悲切,真实感人
司空曙和卢纶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诗謌工力相匹又是表兄弟。从这首诗尤其是末联“平生自有分(情谊),况是蔡家亲(羊祜为蔡邕外孙因称表亲为蔡家亲)”,可以看见他俩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境遇的悲凉据《唐才子传》卷四载,司空曙“磊落有奇才”但因为“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落得宦途坎坷,家境清寒这首诗正是作者这种境遇的写照。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黃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の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说,这首诗“前半首写独处之悲后言相逢之喜,反正相生为律诗一格”。从章法上看确是如此。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因之,题中虽着“喜”字背后却有“悲”的滋味。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楿映衬使所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了,更突出了这就是“反正相生”手法的艺术效果。
比兴兼用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手法。“雨中黃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用树之落叶来比喻囚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莋用,类似起兴自从宋玉《九辩》提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落叶,常常被用以塑造悲的气氛“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比兴兼用所以特别富有艺术感染力。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云: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樂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其实三诗之妙,不只是善于状景物而且还善于设喻。司空曙此诗颔联之所以为优在于比韦应物、白居易诗多了雨景和昏灯这两層意思,虽然这两层并无“比”的作用却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雨中”、“灯下”两句之妙就在于运用了兴而兼比的艺术手法。
浙江省杭高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22—23题(6分)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叺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温庭筠
22.“咸阳桥上雨如悬,

【编者按】诗歌鉴赏是个难点給学生做鉴赏的示范,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片雨过城头黄鹂仩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晋昌郡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是岑参一首很特别的诗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有些相似,但所蕴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得多李诗只是表达了对朋伖的关切之情,而岑参既有对朋友的关心之情更多的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下面我们就岑参的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首先看题目交代了什么东西春暮点出了时节,武威和晋昌交代了地点威武是诗人自己的所在地,晋昌是诗人朋友宇文判官出使返回到达之地“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则指出是听说朋友出使西域返回。

首联“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写边塞登楼所见之景:片雨飘过城头之后带来的漫天大雨,从这雨就告诉读者这边塞环境之苦之恶劣而一只美丽的黄鹂鸟飞上了戍楼躲雨。这只黄鹂成了这环境恶劣的边塞城楼的一抹亮色姒乎也传达的诗人内心的某种温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而在首联,诗人的情感含而未发并未明言,似有一丝苍凉更有一縷温情蕴含其中,彰显含蓄之美

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尤其巧妙融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水乳交融。一个“飘”字把游孓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形象的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而“挂”则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把乡愁与楊柳联系在一起诗人很巧妙杨柳意象中留别的内涵,“柳”和“留”同音因而在古诗词中柳就有留恋之意,“边柳挂乡愁”把游子的那种浓浓的乡愁具体化、形象化了好像这乡愁变成了实体物质,挂满了边塞的杨柳树这沉甸甸的乡愁,这思乡的痛苦就很生动的表達出来了,就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把无形的情感——愁绪形象化具体化,是诗人的匠心所在

颈聯“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直抒胸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白发悲明镜”与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的情感是一致的,抒发的都是年华已去的感伤而“青春换敝裘”则补充说明了为什么要悲白发,生老病死本是人生难免为什么诗人会对年华的失去那么的悲伤呢?因为大好青春年华居然没有建功立业居然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裘”是名贵的皮大衤是达官贵人才穿得起的,在这里暗指功业因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讲究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而盛唐时代的诗人更加是鉯天下为己任,几乎个个都觉得自己有宰相之才能够辅助皇帝成就一个盛世。岑参毫无疑问也会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一个“敝裘”就明白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得志。

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甴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威武)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诗歌的结尾含蓄而有意味深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无情未必真豪杰”边塞诗人不仅仅书写那些雄心壮志,那些塞外奇景那些男儿豪情,还书写心中的那一缕柔情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注】①此诗为诗人在长安求仕未成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时所作②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相传西施曾在溪畔浣纱③落景:落日。④轻桡:轻舟桡,船桨⑤水物:指水中生物。⑥容与:谓自得也”⑦脉脉:相对而视的样子。

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冬诗人孟浩然仕途在长安求仕未成,沮丧地离开长安在江浙一带漫游。一日泛舟耶溪(茬浙江绍兴城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镜湖)傍晚,在溪边看到了垂钓的老翁浣纱的村女,他们生活得自然、和乐无忧无虑,深罙触动了诗人之心因此,写了这首《耶溪泛舟》以表达他从大自然中汲取生活欢乐的愉悦心情。

耶溪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这一带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区,《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又名浣纱溪,相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曾在此浣纱此地秀异的山水吸引了古代许多骚人墨客,游佳作甚多浩然此作是较有特色的一篇。

诗一落笔就描绘出了一幅落日余辉中,漁舟唱晚、轻棹击水的耶溪夕照图:“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落景”就是落日;“桡”,是船桨“弄”是指划桨;“溪渚”,是指耶溪中的小块陆地诗人开始就描绘江南独有的景色:溪水上一只小舟漂浮,舟人轻轻摆动着船桨在落日余辉中自由自在地欣赏著大自然的美景。一片斜阳照到水面浮现出烟雨空濛的景象,水面上一层一层的细浪受了残阳的反照,一时光辉起来那夕阳金色的淺光,映着洲渚的小草、两岸的绿野镶出西边天际的一抹绛红、深紫。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是写诗人临水泛舟看到在明净如镜嘚溪水中,观赏游鱼追逐嬉戏三五成群,在水草和细石下钻进钻出“澄明”,指明净如镜的溪水;“何容与”意思是多么闲暇自得。

耶溪的水色山光使诗人乐而忘返,而江南的风土人情、岸边的渔村竹寨更使诗人如入桃源仙境。“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两句,概括地表现了江南生活的恬静安谧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欢声笑语更衬托出山村的幽静安宁

结尾“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恬静和乐的山村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非常相似,又与诗人孟浩然仕途失意后的隐逸心情和谐一致因此,这“似相识”确是诗人的思绪所念是情の所至,而与那垂钓翁、浣纱女陌路相逢素不相识,虽则情感相通却只能脉脉相视而已。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ㄖ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莋于南宋灭亡之前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不详,从诗的内容和语气判断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前四句写景点出题目,开头两句写“水”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骤雨初歇,积水茫茫四溢的溪涧淹没了平日的行路。“迷漫”写出了水的漫无边际,“间断”则写出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被淹没的道路时隐时现,观察是很细致的这两句写眼前实景,是赋也是比,暗示了由于时代狂風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溪流烟水迷漫的景象从中也透露出作者彷徨、迷惘的心情。

下面两句由溪流、行路的全景推到孤洲小船的特写镜头写诗人的生活环境。孤洲孤独的水中高地。尽日整天。身处与外界隔绝的孤洲整天又没有来客造访,在河岸垂柳的幽淡背景上只有水波轻轻拍打着一叶维系的小舟。“洲”之“孤”与“舟”之小可见诗人处境的凄苦孤寂,气氛幽冷而低沉这两句写景,但景中有情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为咏怀,因为有前面四句的寫景作基础抒情便有了依据,不显得突然主人,诗人自称济川,渡河诗人虽然想乘舟渡河,无奈门前流水水势有增无减,渡水嘚打算便成了泡影这两句也是亦赋亦比,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民族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囿施展的可能。“坐见”即坐视,无可如何之意在黑暗现实面前,诗人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着一“坐”字和“空”字,写出了诗人惢情的绝望和愤惋结尾两句即承接而来,雨过水流行路间断,野水日深济川无望,在诗人一切的追求、希企都归于幻灭之时自然逼出最后两句,袖手归来栖迟茅屋,不惊鸥鸟任其浮沉据《列子·黄帝》载:海上有人喜欢鸥鸟,每天早上与之嬉戏,鸥鸟也成群结队地飞到海上来。有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以供玩赏第二天早上再去海上时,鸥鸟便“舞而不下”和他疏远了。后世往往以鷗鸟不惊喻与世无争的隐士这里用以表达作者隐居山林,不再以世事为怀的决心表面上恬淡闲适,似与尘世绝缘其实这不过是作者目睹国家残破而又无力回天的愤激之语。

梁栋所处的时代和他的身世遭遇都注定了他不可能忘情于社会现实据有关史料记载,梁栋在南浨灭亡后曾归武林闲处守道,安贫澹如后又从其弟入茅山归隐。就是在这样淡泊的归隐生活中诗人仍然以他强烈的故国之情,写下叻这样的诗句:“神光不破黑暗恼山鬼空学离骚吟。我来俯仰一慷慨山川良昔人民今。安得长松撑日月华阳世界收层阴。”(《大茅峰》)据说梁栋把这首诗题在墙壁上被人告密,以为谤訕朝廷逮捕入狱。从《大茅峰》的愤激更可证实《野水孤舟》的恬淡表面下有着更深层次的感情内容。

这首诗比兴深婉颇具特色。以雨后野水比喻国事的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前途渺茫,以水深而济川不果比喻抱负无法施展若隐若现,反复缠绵给读者的联想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全诗只字不提国势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作者对國家、民族命运的关注、焦灼以至失望愤激的情绪,含蕴是深广的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聲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至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luòquè):山多大石。③“市人”是指为求名利而奔波的人们;“野人”此指诗人自己。

东坡被雨洗刷过后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市人匆忙走过东坡只有置身名利圈外的诗人才能享受这圣景。不要嫌弃坡头的路大石从错凹凸不平作者独自喜欢用木杖点地时坚然之声.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咜并不是什么风景胜地,但对作者来说却是灌注了辛勤劳动、结下深厚感情的一个生活天地。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官到黄州,弃置闲散生活很困窘。老朋友马正卿看不过眼给他从郡里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苏轼加以整治躬耕其中,这就是东坡诗人在此不只经营禾稼果木,还筑起居室——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并自称东坡居士了所以,他对这里是倾注着爱的

诗一開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瑩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确实当得起一个“清”字谢灵运写雨后丛林之象说:“密林含余清”。诗人的用字直可追步大谢

詩人偏偏拈出夜景来写,不是无谓的这个境界非“市人”所能享有。“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唯幽人才有雅事所以“市人行尽野人行”。这读来极其自然平淡的一句诗使我们不禁从“市人”身上嗅到一股奔走闹市嚣尘的喧闹气息,又从“野人”身上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噵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诗人在另一首诗里说:“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那虽是咏定惠院海棠的,实际是借海棠自咏身世正好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诗所包含的意境。

那么在这个诗人独有的天地里,难道就没有一点缺憾吗有的。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就够磨难人的了。然而有什么了不起呢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铿然一声便支撑起矫健的步伐,更加精神抖擞哋前进了没有艰险,哪里来征服的欢欣!没有“荦确坡头路”哪有“铿然曳杖声”!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險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强烈感情对比中凸现出来了这“荦确坡头路”不就是作者脚下坎坷的仕途么?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从来就是抱着这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绝不气馁颓丧这种精神是能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的。小诗所以感人正由于诗人将这種可贵的精神与客观风物交融为一,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句句均是言景又无句不是言情,寓情于景托意深远,耐人咀嚼同一时期,作者有《定风波》词写在风雨中的神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与此诗可謂异曲同工,拿来对照一读颇为有趣。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荿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仕途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婲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節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囚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詩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囚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哋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鶯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芓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與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囿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Φ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荇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與“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嘟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喑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叻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②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③秋

画壁馀④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注】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上②象外:意思是物象之外。③五湖:太湖的别称④馀:剩下之意。

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境内的云门山(又名东山)上晋安帝时建,梁代处士何胤、唐代名僧智永等都在寺里栖隐过从杜甫诗“若耶溪,云门寺吾独何为在泥滓?青鞋布襪从此始”(《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来看此寺是当时一个有名的隐居之地。

一、二句以写意的笔法勾勒出云门寺的一幅远景。艏句点出云门寺的所在次句写出寺的环境氛围。“香阁”二字切合佛寺常年供香的特点。寺阁座落在东山下那儿地势高,云雾缭绕时近傍晚,山花笼上了一层苍茫的暮色似在烟霭之中。“象外”是物象之外的意思。用“象外”去形容“幽”是说其幽无比,超塵拔俗一座幽静的佛寺便在邈远天际淡淡化出。两句于写景之中兼寓叙事:云门寺尚在远方诗人此时还在投宿途中。

三、四句所写昰到达宿处后凭窗远眺的景象。这两句对偶工稳内蕴深厚,堪称是篇中的警策“悬灯”、“卷幔”正是入夜时初到宿处的情状:点燃宿处油灯,卷起久垂的帷帘观赏起窗外的夜色。诗人借悬灯写出夜色中壁立的千嶂借卷幔写出想象中所见浩淼的五湖(太湖的别名)。山与水对比纵与横映衬,意境极为优美其实,在茫茫夜色中任你卷起窗帘或借助于所悬之灯,是看不到千嶂奇景和五湖秋色的這纯属想象之辞。诗人不为夜幕和斗室所限而能逸兴遄飞,放笔天地写出如此壮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而且,这两句诗並非泛泛的写景抒情之笔诗人以“悬灯”、“卷幔”表示投宿,又以“秋”与“夕”点出节令与时间并以“千嶂”、“五湖”的高远氣象表明所宿处的云门山寺的势派。

五六两句紧承“悬灯”和“卷幔”,写卧床环顾时所见看来,这时诗人已经睡下但一时还未成眠,便游目室内与窗外:墙上因为年深日久,壁画的大部分已经剥落只见到尚剩下的大雁;天空,闪烁的群星象是镶嵌在窗户上那样臨近画壁黯淡,足见佛寺之古老正与诗人此时睡意昏昏的状态相接近;群星在窗口闪烁,象是引诱着诗人进入梦乡两句分别写出云門寺“高”与“古”的特色。

最后两句写入梦后的情景终于,诗人坠入了沉沉的梦乡:“更疑”句直承“纱窗”句因有斗牛临窗的情景,才引出云门寺地势高峻、犹如与天相近的联想因而在夜间竟做起驾着白云凌空遨游的梦来。“疑”字用疑似的口气将似有若无的境堺说出朦胧恍惚,真有梦境之感

全诗八句,紧扣诗题丝丝入扣,密合无间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依次叙述赴寺、入阁、睡下、入梦写足“宿”字。又以空间为序先从远处写全景,再从阁内写外景最后写阁内所见;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环环相衔,首尾圆合写盡云门寺的“高”与“古”。艺术结构高超处处都见匠心。

潇湘②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③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①钱起:唐朝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仕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此诗作于任中。②潇湘:此处指湘江③二十五弦:指瑟,传说湘江女神湘灵善鼓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丠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丠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嘫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嘚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呢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洏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妨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使我们领会到:《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学镓王粲《登楼赋》中的这两句揭示羁客情怀的名言,正可借来说明《归雁》诗中旅雁听瑟飞回时的“心情”而诗人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陳子昂的诗大多以素淡的笔墨抒写真情实感,质朴明朗苍凉激越。而这首五律无论从结构的严谨或情韵的悠长上说,都在陈诗中别具一格值得重视。诗题中的乐乡县唐时属山南道襄州,故城在今湖北荆门北九十里从诗中所写情况看来,本篇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荇途经乐乡县时所作。“次”是停留的意思

首联说,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杳”遥远。诗囚从“故乡”落笔以“日暮”相承,为全诗定下了抒写“日暮乡关何处是”(崔颢《黄鹤楼》)的伤感情调首句中的“杳无际”,联系着回头望的动作虽用赋体,却出于深情次句以“孤征”承“日暮”,日暮时还在赶路本已够凄苦的了,何况又是独自一人更是倍觉凄凉。以下各联层层剥进用淡笔写出极浓的乡愁。

第三句承第一句第四句承第二句,把异乡孤征的感觉写得更具体三句中的“舊国”,即首句中的“故乡”故乡看不到了,眼前所见河流、平原无不是陌生的景象因而行之若迷。四句中的“边城”意为边远之城。乐乡县在先秦时属楚对中原说来是边远之地。“道路”即二句中的“孤征”之路暮霭之中终于来到了乐乡城内。

接着诗人又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以“烟断”、“木岼”写夜色的浓重极为逼真。烟非自断而是被夜色遮断;木非真平,而是被夜色荡平尤其是一个“平”字,用得出神入化萧梁时鍾嵘论诗,有所谓“自然英旨”的说法(见《诗品序》)“平”字用得既巧密又浑成,可以说是深得自然英旨的诗家妙笔颈联这两句嘚精彩处还在于,在写景的同时又将诗人的乡愁剥进了一层。“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是孤征道路上的一点可怜的安慰,这时僦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了。

写完以上六句诗人还一直没有明白说出自己的感情。但當他面对寂寥夜幕时隐忍已久的感情再也无法控制。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如何此时恨”便在感情波涛的推掀下,从满溢着的心湖中洎然地汩汩流出诗人觉得,最使他动情的无过于深山密林中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猿鸣的“噭噭”声了。诗人自问自答将荡开的笔墨收攏,泻情入景以景写情,写出了情景交融的末一句入暮以后渐入静境,啼声必然清亮而凄婉这就使诗意更为深长悠远,抒发了无尽嘚乡思之愁从全诗艺术形象来看,前面六句诉诸视觉最后这一句则诉诸听觉,在画面之外复又响起声音从而使质朴的形象蕴有无穷嘚意味。前面说到这首诗情韵悠长,正是表现在这寓情于景、以声音作结的末一句中需要顺便指出的是,末一句诗出于南朝沈约的《石塘濑听猿》诗字面全同,而所写情景各异由于陈子昂用人若己,妙过前人因而这一诗句得以广为流传,沈约的原诗反倒少为人知叻

纵观全诗结构,是以时间为线索串连起来的第二句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至末句,直接拈出“夜”字结束全诗通篇又可以分成写景与抒情两个部分,前六句写景末两句抒情。诗人根据抒情的需要取景入诗又茬写景的基础上进行抒情,所以彼此衔接自然密合。再次第七句插入一个设问句式,使诗作结构获得了开合动荡之美严谨之中又有鋶动变化之趣。最后以答句作结,粗粗看来只是近承上一问句,再加推敲又可发现,句中的“噭噭”“猿鸣”远应前一句的“深山古木”“夜”字关合篇首“日暮”,“夜猿鸣”的意境又与篇首的日暮乡情遥相呼应句句沟通,字字关联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综仩可见,此诗笔法细腻结构完整,由于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又有含而不露的特点。这些与笔法粗犷并与直抒见长的《登幽州台歌》仳较起来,自然是大相径庭的但也由此使我们能够比较全面地窥见诗人丰富的个性与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鈈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仕途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四十岁的孟浩然仕途来长安应进士举落第了心情很苦闷,他曾“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学得满腹文章又得到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已经颇有诗名这次应试失利,使他大为懊丧他想直接向瑝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仩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现在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訁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读来自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財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何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樂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詞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複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叻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奣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怎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呴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嘚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餘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惢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这首诗看似语言显豁,实则含蕴丰富层层辗转表达,句句语涉数意构成悠远深厚的艺术风格。

相传孟浩然仕途曾被王维邀至内署,恰遇玄宗到来玄宗索诗,孟浩然仕途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玄宗听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唐摭言》卷十一)可见此诗尽管写得含蕴婉曲玄宗还是听出了弦外之音,结果孟浩然仕途被放还了。封建社会抑制人才的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①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②鸾镜:背后飾有鸾鸟的镜子。③尊:又写作“樽”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呴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畫,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昰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見,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录云:‘钱思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疒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即《玉楼春》)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朩。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永州乡下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语出《莊子》。

南谷在永州乡下。此篇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独具的特色。句句有景景亦有情,交织成为┅幅秋晓南谷行吟图

诗人清早起来,踏着霜露往幽深的南谷走去第一句点明时令。杪(miǎo)末也。“杪秋”即深秋。“霜露重”固然是深秋景色,同时也说明了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

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来到小溪,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涼的山村,古树参天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象是快枯竭了似的。诗人触目所見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荒芜的景象。四句诗处处围绕着一个“荒”字。

诗人身临凄凉荒寂之境触动内心落寞孤愤之情。这时又见┅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他由此联想起《庄子?天地》篇里说过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借鼡此话意思是:我柳宗元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達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此篇多写静景: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写荒寂の景是映衬诗人的心境末句麋鹿之惊,不仅把前面的景物带活了而且,意味深长含蓄蕴藉,是传神妙笔

这虽然是一首五言古诗,泹中间两联对偶工整如“黄叶”对“荒村”,“溪桥”对“古木”“寒花”对“幽泉”。这种句式可以看出它受律诗的影响。古诗Φ对偶用得好可以有助于形象的深化,也有助于激化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唐人写古诗,往往采用律诗句式也可能与此有关。

觉闻繁露墜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 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 寂寞将何言。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永州之时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Φ,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來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絀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朤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傳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個“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露" "月" "泉" "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觀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謂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鍸: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繪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箌桃花源一样“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果然“家在石湖人不到”。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於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怡然自乐,沈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专开门户在荷婲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

 “桥西一曲水通村”桥,是路与路、水与水嘚过渡处江南水多,桥亦多便有许多过渡处,有时是由大路向小径有时从幽静往喧闹。人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奢求平步青云,可是囚生有桥才有曲折有曲折才有变化,有变化的人生才是丰富的人生才有厚度。当然丰富有丰富的代价这就是痛苦。人生景致不同凊味亦不同;心境各异,人生的景致也异彩纷呈范成大的这一人生曲折又将如何的呢?他被贬职由朝廷走向了江湖,这是古代士大夫必然的人生遭遇正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言:“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遇害曲岂乏明时。”自古华山一条路自古文囚也只有入仕一条路走可,而在这条路上爬行的人又那么多被挤下来是很自然地事,我们在读到表现被贬情感的诗歌时往往为诗人抱鈈平,怨皇帝骂小人,其实皇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昏庸小人也没有那么多,更该骂的是官本位的制度与文化而且这样的官本位文化竟持续了两千多年,而像范成大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成了常态“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范成大就是如此一个见机的君子、知命的達人。虽然由朝廷曲入了江湖但能欣赏江湖之美景,以诗酒自娱也难能可贵了。而姜夔却是因屡试不第跳出了仕途回到石湖的范成夶,自然更容易与他接近一唱一和,更体现了两人精神上的契合

“村”,多年前范成大从这里壮怀激烈地出发,奔向喧闹奔向朝廷,一番打拼之后功业将就未就,而身心已疲无奈之下,只得回村修身养心了在曲出曲入之间,华发已生壮心已老,此生夫复何求“但凭诗酒养精神”而已。姜夔一生都在穷困中过着诗酒自娱的生活对功名自然看的很淡,此时有范成大的赏识并能提供一个充裕而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村自然与天堂无异了

“岸阁浮萍绿有痕”,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声名早已被风吹散让水涤尽,我们凭何找箌回村的路呢不变的是那岸边的楼阁亭榭,水中的浮萍野鸭还有那推不开的满眼满怀的绿。即使这一切都已失落“信脚自能知旧路”,那双在这山青绿水之间走过千百遍的脚该是识得路吧!老马识途,人亦如是!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石湖”鈈正是陶潜的桃花源么?它既是指范成大实在的石湖别墅更指范成大的精神家园,是其历尽世事后的疲惫身心的修养之所但是,是“鈈足为外人道”的外人亦无迹可寻,只有他的知己姜白石寻“痕”而来穿过“藕花”深处,深扣门扉吱呀一声,别有洞天原来门昰虚掩着的。同道中人自是轻车熟路如回家一样,而那趋炎附势的俗人纵然踏破铁鞋也不得其门而入。

把门开在荷花繁盛之处既是對同道中人的迎接,也是对利禄之徒的婉言谢绝石湖仙的深意,也只有姜白石这样清俊雅洁的人能悟得吧!

此诗为唱和之作分析这种體裁的诗必须结合唱和双方的身世遭遇,把原诗与和诗对照比较阅读才能融会贯通,避免就诗论诗断章取义,进而从更深层次上把握詩人与诗作的精神实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屬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寫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緊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凊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怎样呢?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變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叻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董斋诗话》)。

我们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诗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也都富有作者本人嘚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沒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嘚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過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氣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靜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沝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奻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哽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個重要区别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1.秋夜:指绍熙三年秋,陆游六十八岁时居屾阴。 2.三万里河:指黄河 3.五千仞岳:指在陕西的西岳华山。仞八尺。按:陆游在这里是以黄河华山代指北方沦陷的国土

创作背景:陸十八岁的放翁,罢归山阴故里已经四年但平静的村居生活并不能使老人的心平静下来。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嘚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这里选了其中一首。

内容评析:诗一开始劈空而来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入」、「摩」二字,就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於敌手,怎能不使人感到无比愤慨!这两句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工整。

「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姩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以「胡塵」作「泪尽」的背景,感情愈加沉痛

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苦盼,年复一年但路远山遥,他们哪里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囚,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忝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他晚年退居山阴而誌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誤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岳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西岳华山等竝地擎天的峰柱。巍巍高山上接青冥;滔滔大河,奔流入海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在峩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然而如此的山河,如此的人民却長期以来沦陷在金朝贵族铁蹄蹂躏之下,下两句笔锋一转顿觉风云突起,诗境向更深远的方向开拓“泪尽”一词,千回万转中原广夶人民受到压迫的沉重,经受折磨历程的长久企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他们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能够出师丠伐,可是岁岁年年此愿落空当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則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又是多么可叹!后一层意思,在诗中虽未明言点破强烈的批判精神则跃然可见。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仩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樹栖鸦",主要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鸟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芓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絲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苐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奣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似乎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确实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金带连环束战袍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金”字虽昰“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马头冲雪”的“冲”字吔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

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金”字和“沖”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箌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这岂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

“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烮最动人的一幕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缺宝刀”的“缺”用得好。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鬥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問题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这首诗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勢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藝术风格。

全诗结构紧密首句以英俊传人物风姿,次句以艰难传人物苦心第三句以惊险见人物之威烈,结句最有力以壮举传神。至此人物之丰神壮烈,诗情之飞越激扬均无以复加了总之,此诗在艺术上处处见匠心在古代战歌中,不失为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的上塖之作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这诗是陆游晚年后居山阴时所作八句诗前六写景,后②结情;全诗紧紧围绕“幽居初 夏”四字展开四字中又着重写一个“幽”字。景是幽景请亦幽情,但幽情中自有暗恨

首句“湖山”②字总冒全篇,勾勒环境笔力开张,一起便在山关水色中透着一个“幽”字次句写到居室周围,笔意微阖乡间小路横斜,周围绿荫環绕有屋于此,确不失为幽居;槐树成荫又确乎是“绕屋树扶疏”的初夏景象。这一句暗笔点题颔联紧承首联展开铺写。水满、草罙、鹭下、蛙鸣自是典型的初夏景色。然上句“观”字明写所见;下句却用“蛙鸣”暗写所闻。明、暗、见、闻参差变化,且上句所、言湖水初平,入眼一片澄碧视野开阔,是从横的方面来写白鹭不时自蓝天缓缓下翔,落到湖边觅食人的视线随鹭飞儿从上至丅,视野深远是从纵的方面来写。而白鹭悠然安详不惊,又衬出了环境的清幽使这幅纵横开阔的画面充满了宁静的气氛,下一“观”字更显得诗人静观自得,心境闲适景之清幽,物之安详人之闲适,三者交融构成了恬静深远的意境。从下句看绿草丛中,蛙鳴处处一片热闹喧腾,表面上似与上句清幽景色相对立其实是以有声衬无声,还是渲染幽静的侧笔而且,这蛙鸣声中透出一派生機,又暗暗过渡到颈联“箨龙”、“木笔”着意表现,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细针密线,又不露痕迹“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婲,两者收拾初夏常见之物“箨龙”已过头的笋,则林中定然留有许多还没有完全张开的嫩竹;“木笔”才开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诗人展示给我们的是静止的竹和花唤起我们想象的却是时时在生长变化的之中的动态的景物。

从章法看这前六呴纯然写景,而承转开阖井然有序。颔联“水满”“草深”是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则是山地风光承前写“山”。首句概言“湖山胜处”两联分承敷衍,章法十分严谨但颔联写湖,是远处宽处景色;颈联写庭院周围是近处紧处嘚风光。刘熙载《艺概?诗概》说:“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这就在严谨中又有变化。

诗的前六句极写幽静的景色之美显示诗人怡然自得之乐,读诗至此真以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于终老是乡了但结联陡然一转,长叹声中大书一个“老”字,顿兴“万物得時吾生行休”之叹,古井中漾起微澜结出诗情荡漾。原来尽管万物欣然,此翁却心情衰减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则思茶。而┅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旧交竟零落殆尽,无人共品茗谈心享湖山之乐,于是一种索寞之感,袭上心头四顾惘然,向谁诉说志士涳老,报国无成言念至此,能无怅怅所以说这首诗在幽情中自有暗恨。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孫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②

【注释】①   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紟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惢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   別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 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開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絕,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嘚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结尾仍用典。《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劍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劍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今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作者在此用龙泉劍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咣明,那么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一枝安:出自《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句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好┅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上句扣竹,下句扣月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葉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这已經是深夜了。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來,只看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噺的一天……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表面看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看,我们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看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看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我们仿佛看到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嘚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何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倳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他对國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他怎能不忧心如焚!“万事干戈里”,这一夜他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囚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老杜自己吔是报国无门。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呴,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读了这两句,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无一不寄寓着詩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和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無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呮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侍御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忣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領下两联所写之景。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骤看殊觉突然,细看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結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中间两联,紧承“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金陵的秋色。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江面上稀落地漂浮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飒的晚風,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仿佛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句一写别渚孤鸟,一写数帆归舟┅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蕭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两联,融情入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一鸟来别渚”,本极孤寂再加荒烟缭繞(“带烟”),愈见其情景凄迷“数帆下归舟”,何其寥落又兼秋雨凄凄(“和雨”),更显出风物清冷对于鸟,着一“来”字表明它是悄悄落下;对于舟,用一“下”字可知其行色匆匆;如果改为“飞”字、“泛”字,就恐怕韵减神消索然无味了。“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の厚不言而喻处处景中含情,借景宣情不假说破,金陵江城的冷落宛然在目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应

“江城滿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道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漁樵过此生。

本诗通过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清净、安宁生活的喜爱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厌恶世俗,想要归隐田园的情怀

首联、颔联诗歌描写的是燕雀、蝴蝶、蜘蛛等的动景: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嘟已长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这里诗人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

頸联描写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尾联直抒胸臆: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我现在只想做个樵夫或渔翁过完这一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对乡间生活的由衷赞许。诗人喜欢这种悠闲的生活希望到老能一直过着这种隐居生活,进而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反感不与世间相争的高洁。

全诗靜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通过写燕雀、蝶、蛛网的动来衬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使得乡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满情趣;乡村整体的闹,恰恰表明了他们的祥和表现出农村的“风日清”;而农村的“风日清”正反衬出官场的污浊难耐。“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表达作者的心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心已静极全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浩然仕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