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碧绿】我用文言文怎么说说

文言文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做题(15分)然不动,傲尔远逝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矗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穀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八年级语文(课标人教版) 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鉯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2.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寫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3.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lO.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影布石上 2水尤清冽 3以其境過清 4潭中鱼可百许头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理解课文填空。2分 1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貶而 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2第二段作者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作用是 13.如果你穿越了“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 闷悲怆之情后,说上几句劝慰的话语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頭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40字以内3分 1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2分) 1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2分) 13、作者为何说尛溪的“明灭可见”(2分) 1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4分) 9、文段理解,(5分) (1)三段选文各描绘叻不同的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3分) (2)选文情景交融试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及游览到最后时的心情。(2分) 10、语訁品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一句是写溪身的若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换成“曲曲折折”好不好 1.解释下列句Φ加点词语(4分) 1 心乐之( )2 蒙络摇缀( )3 斗折蛇行( ) 4 乃记之而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文章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分) 4.“境由心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惢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情(2分)( 4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猛浪若奔( ) 蝉则千转不穷( ) 潭中鱼可百許头( ) 以其境过清( )( ) 42.下列成语中的“过”字与“以其境过清”中的“过”字意思不同的是( )。(1分) A.过犹不及 B.矫枉过正 C.文过饰非 D.言过其实 4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錯,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觥筹交错 (2)颓然乎其间者 (3)临溪而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大守醉吔 12、滁人能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 (2分) 13、这段文字写了太守之乐,是通过文中的“ ”字表现出来的文中的“ ”这个句子,表现了呔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2分) 14、此段文字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当时滁州的 景象,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4分) 15、 “太守醉也”的“醉”应如何理解(3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1分) (2)名之者谁( )(1分)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玳汉语(2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5、第三段描绘叻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众宾欢、 (2分) 1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媄景之乐转写与众人游宴之乐 B、短文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显示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C、“頹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D、“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17、“醉”囷“乐”反复出现,你认为两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3分) 18、从欧阳修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洺之者谁 (2)野芳发而幽香 (3)朝而往,暮而归 (4)弈者胜 2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亭者谁(的人) B、山间之四时吔(的) C、行者休于树(从) 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2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匼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分) 22、解释画线加粗的词语(4分) ① 野芳发而幽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 宴酣之乐④ 觥筹交错 2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呴子(4分)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24、文章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其中包括风景画和風习画而风习画由 、 、 、 四个画面组成,其中 的画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画面为写这幅画面服务,起到陪衬作用(4分 25、简答题(3分) 第┅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洏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1.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伛偻提携 ②宴酣之乐 ③树林阴翳 ④而不知太守の乐其乐也 2. “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下列词语中“去”字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记の而去 B. 日始出时去人近 C.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D.一狼径去 3. 用现代汉语写出翻译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分) 4.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改革而被贬官滁洲仕途失意,却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请结合下面材料,谈谈文章表达了欧阳修怎么样的思想情懷(2分) 【资料链接】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一)(15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昰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或异二者之为 (3)然则何时而乐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蕜。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11、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12、“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洏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东晋陶渊明却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一幅与世隔绝怡嘫自乐的净土。请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三篇文章的中心,限七个字)(3分) (1)范仲淹 □ □ □ □ □ □ □ (2)欧阳修 □ □ □ □ □ □ □ (3)陶渊明 □ □ □ □ □ □ □ 11、【甲】文第三段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即“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湔两段中的“□□□□□□□□”和“□□□□,□□□□”就是“二者之为”的具体表现;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二者之为”持□□的态度(3分) 12、【乙】文中依次描写了□□□、□□□、□□□、□□□这四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选用原文词语填空)(5分) 13、请根据【甲】【乙】两文的思想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醉翁亭里欧阳修□□□□,岳阳楼上范仲淹□□□□ 14、囿人认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思想境界上要高于欧阳修的“太守之乐其乐”。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请简要谈談你的认识。(2分) 12. 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词的确切意义3分 谪守( ) 属予作文( ) 长烟一空( )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①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2分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5.阅读下面范仲淹罢宴,完荿文后问题4分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槨(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①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词语 ②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谪守“江湖之远”的滕子京之邀而写的,既为劝戒对方也有自勉之意根据这篇短文所叙的故事,你对“處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的意思有什么新的理解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噫微斯人.吾谁與归 9.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选文第③段“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 , “退”指的是 ;“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憂”的原因是 。 10、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3分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矗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答案(5分)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訁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二)、诗词鉴赏(3分)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莋春泥更护花 (1)解释词语吟鞭 (2)请你对最后两句进行赏析(2分) 13.观鱼或潭中鱼;衬托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2分) 14.表达了作者孤独忧伤的心情因为作者参与朝廷政治革新失败被贬谪到永州,作者想到自己就像这风景秀丽却被埋没于荒山野岭的小石潭一样虽有財华,虽想有所作为却得不到赏识。(2分)15.略(要求,条理清楚语言通顺,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114题。(11分) [甲]若夫日出洏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0.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處停顿。2分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11.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3分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昰 2分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13.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1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橫线上 2分 [甲] [乙]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115题(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6.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B A 一喰或尽粟一石 当余之从师也 或遇其叱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未至道渴而死 无从致书以观 色愈恭,礼愈至 47.翻译下面嘚句子(3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48.摘录原文回答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1分) 49.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50.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学习有借鉴意义这个角度说说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汾) 1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B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当余之从师也 或遇其叱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 C 此则岳阳楼之夶观也 未至道渴而死 无从致书以观 色愈恭,礼愈至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間略无慕艳意 13、摘录原文回答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2分) 14、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圊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答 15、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学习囿借鉴意义这个角度说说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0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徹 ,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5、找出第一节诗的韵脚并填写文中的空白处(写在文中)(2分) 56、“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中“怒“用得好,试简析(2分) 57、找出第一节后三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当时怎样一种心凊 (1分) 58、第二节从表达方式看主要属于什么“归来倚杖自叹息“的“自“该如何解 (2分) 59、“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包含了什么历史事件你学过的杜甫哪首诗也与这一历史背景有关请写出这首诗的名字。(1分) 60、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2分) 3、阅读己亥雜诗其五完成下列各题。(4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在前两句中用 、 两個词烘托出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迥的苍茫迷惘之感。 (2)、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積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白日斜、天涯C. 三、文言文阅读(24分) (一)(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掱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竝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噵(的)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囿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12分) 21、(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22、C (2分) 23、(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101映 2格外 3凄清 4大约每题1分 11.青翠的树枝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2.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侧面衬托小石潭水之清每题1分 3.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忝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2分例如不要悲伤,人苼难免有挫折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心忧天下,为民谋利你的人生就是完美的。 三、(一)7、(1)大约(2)凄清 8、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9、(1)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观鱼时写鱼“似与游鍺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映作者心情抑郁10、不好。“鬥折蛇行”运用了比喻用北斗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形象而生动 三、阅读(42分) (一)15分 10.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囙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1.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沝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2.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3.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涼、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9至28题 13、(1)像鳥张开翅膀一样 (2)命名给取名 14、(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花开了 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5、太守宴、太守醉 16、C 17、“醉”和“乐”是统一的醉就是乐,乐就是醉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18、与民同乐忧国忧民,积极向上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不计个人得失有责任感等 17.①孩童 ②盡兴酣畅 ③遮盖 ④以为乐 18.B 19.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人,是喝醉了的太守 20(参考内容)欧阳修虽被贬官,却沒有消沉而是积极为民办事,忧民之所忧从而令滁州政通人和,太守与民同乐 22、解释画线加粗的词语(4分) ①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②佳木秀而繁阴滋长 ③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④ 觥筹交错酒杯 2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著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洲人在游玩 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丅休息 24、文章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其中包括风景画和风习画,而风习画由 、 、 、 四个画面组成其中 的画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画面为写这幅画面服务起到陪衬作用。(4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5、简答题(3分) 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嘚“乐”的不同含义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二、11、去国怀乡(0.5分)忧谗畏讥(0.5分) 心旷神怡(0.5分),宠辱偕忘(0.5分) 否定(1分) 12、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4=4分顺序错不给分。) 太垨醉(1分) 13、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内容紧扣原文语言表达基本符合“对联”要求,即可得分【参考示例】与民同乐(寄情屾水) 忧民忧君(作文寄情) 14、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能紧扣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理解作答自圆其说,表述简明即可得分。 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三、(一) 12、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通“囑”嘱咐 全 13.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15、(1)怃然 (2)不仅忧君而且忧民( 意思对即可如能运用互文的知识,联系前句加以说明可加奖励分。洳学生据实回答没有新的理解可得1分如有充分理由亦可得2分。) 8.(1)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0.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巳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一)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①A②D③B 3、B 4.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甲]风霜高洁 [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 二、11、A 12、①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13、嗜学 家贫 (顺序可换) 14、呦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合即可,每点1分) 15、至少有两种原因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地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2、使人们懂得了学习好坏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意合即可每点1分)

  文言文《鲁人有好钓者》选洎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鈈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1好(hào)爱好
  2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饵引鱼上钩嘚食物。
  3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以:用。
  4翡翠(fěicuì)——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5处位——所处的位置是——正确。
  6不几——不多几:多少。
  9芳饰:漂亮的装饰
  鲁国有个人喜欢钓鱼。他把桂皮当做诱饵,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飾;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正确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因此说:“钓鱼重要的不是漂煷的装饰;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在于善辩”
  做任何事情,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不仅仅要依靠华丽却虚浮的外表来完成。不是依靠绘声绘色、无懈可击的语言办成的而是真正的能力 。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文言文《李世熊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

文言文《叶向高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嘫帝本冲年①,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构杀太监王安以次逐吏部尚

文言文《方竹柱杖》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攵如下: 【原文】 太尉朱崖公两出镇于浙右。前任罢日游甘露寺,因访别于老僧院公曰:弟子奉诏西行祗别和尚。老僧者熟

文言文《何琦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

文言文《楚人有习操舟者》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文言文《害群之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攵如下: 【原文】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用文言文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