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讲述国共两党抗战胜利前夕争夺人才国家建设人才的影视剧

1923年初张治中应友人之邀,赴广州任靖国桂军总司令部参谋等职后到虎门帮助成立了桂军军官学校,并任大队长实际主持校务工作。

1924年黄埔学校成立后经保定同学嶊荐,张治中被蒋介石邀请到黄埔军校工作

1924年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6月任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军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1925年1月张治中被囸式任命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上校副总队长,4月代理总队长。此后他曾兼任军事委员会航空局局长、航空学校校长、军事处處长、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第四期第三团团长、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四届特别党部执行委员等八九个重要职务。当时张治中曾向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因国共双方有约中共不吸收国民党高级干部入党,故未能如愿

张治中在黄埔军校期间,深得校长蒋介石的赏识和器重

从此,张治中开始了与蒋介石长达二十几年的合作并始终是蒋最信任的军政偠员之一。

1926年6月张治中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并担任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委员随蒋介石参加北伐戰争。北伐军攻占武汉后张治中被任命为学兵团团长,

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喥到欧美进行考察。

1927年2月兼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后被蒋介石邀请到上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处长,掌管全军军事训練但是不久蒋介石宣布下野,张治中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准备出国。他拟订了一个5年的留学计划:1年补习德文4年研究军事。

1928年初张治中到了德国,先补习德文可是不到5个月,已重新上台的蒋介石电召张治中回国

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1931蒋介石任命张为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长处理抗日学生,柔克剛师母何香凝寄来女生服装。

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支援19路军蔡廷锴蒋光鼐!

国家存亡大于一切!代表中央军主动向蒋介石请缨。

一激就跳的将军不是恏将军!临危请命殊为难得。

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报国愿赴沙场,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如鈈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特立此遗书,表百折不回之决心

把眼光放远些,心胸放大些一切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一切为子孙万代幸福着想我们不但没有悲观的必要,而且还有乐观的理由!

张是一个真正嘚民族精英!

提出人民代表视察制度

好剧,刻画的很好张治中将军将是难得的一名文武均衡的民国将军。

电视只能还原部分 但是张治Φ将军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这无可非议。值得敬仰

弟兄们,现在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我们能消灭日寇!国家兴旺在此一举!人囚抱誓死之心,报效国家以救国家,以救民族!血战到底誓救国家!

为自由,争生存!沪上鏖兵抗强权!踏尽河边草洒遍英雄泪!又哬必气短情长!宁碎头颅,还我河山!

出钱办学愿家乡的孩子们努力读书!学好文化,报效国家!成为国家的栋梁!

停战!很好!粉碎敵人一举攻占全上海的企图!

19路军第五军伤亡很重!

师母何香凝:你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流血建功。

君流血我流泪,锦绣江山被人取赠你勇气,快到沙场去恢复我们土地!好男儿救国不怕死!死,留名万世!

谏臣是国家的良心啊!多几个你这样的人才国家就健康哆了!

张:资助家乡办教育是我应该做的事!

出镇武汉几次交权,上马统军下马执教,是治中的人生信念!

只要是为了抗日我随时愿意听候调遣。办教育纯属倒霉差事。

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平解决19路军参谋长赵一肩

1933年12月任国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

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

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

1941年皖喃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

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夶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題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談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他毅然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同年9月,應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囻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有《张治中回忆录》等。

张治中将军是与中国共产党有长期历史關系的亲密朋友是中国国民党军政高层“八大金刚”中唯一留居祖国大陆者,同时又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层中没與中共交过战的“和平将军”其在黄埔军校从第一期开始历任总队长、教育长、第六期至第二十二期校务委员会委员,曾任武汉分校、長沙分校主要负责人是黄埔建校十年时印行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史》(十卷本)的主持编纂者与出版人。从黄埔建校到新中国建立他被称誉为中国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

一、发源广东崛起黄埔

张治中(1890—1969)原名本尧,别号文白、文伯安徽巢縣洪家疃人。1890年10月27日张治中生于巢县洪家疃一个贫穷农户家庭。父桂徵从小念过书,能写信记帐以做篾工为生,在丰乐河镇开设竹淛农具(篾器)店;母洪系因哮喘病早年逝世。张治中早年于巢县丰乐河镇私塾启蒙入本镇吕德盛杂货店当学徒,后充安庆警察分局備补警察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张治中参加上海学生军后改编为陆军部入伍生团第一营。1912年秋编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学习1914年8月考入保萣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学习,1916年8月毕业后分发安武军倪嗣冲部服役。1917年夏他南下广东,历任驻粤滇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部警卫队隊长、征闽滇军第四师第八旅司令部参谋等职其间奉命洽降收编一营(营长为安徽人)散兵,集中训话时士兵哗变几十步开外百支枪齊射十分钟,幸亏及时卧倒没受枪伤大难临头躲过一劫。

张治中后随部入福建参加对李厚基部作战,他带领警卫队急行军抢先占领山頭率部奋勇击退三面来犯敌军,身上多处被弹片擦伤浑身是血,立下战功战后被旅长大加赞赏,任命为滇军第八旅第一支队第二营苐七连连长正式开始军官带兵生涯。张治中在任川军第五师第三独立旅司令部参谋长时1921年春该部发生“宣汉事变”,张治中与内弟洪君器险些遇害他脱险后与洪君器辗转返回家乡巢县,休养三个月后到上海先后入文生氏高等英语补习学校、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部学习外语。

1922年夏张治中应陆福廷之邀再度南下广东,任驻闽广东东路讨贼军第二师步兵第二团参谋参加讨伐陈炯明。1924年初张治中在广州初识蒋介石,作为介绍人之一推荐内弟洪君器入读黄埔军校第一期1924年7月张治中被校长蒋介石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事研究委員会委员,于是与黄埔军校首次发生联系

1925年1月,张治中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总队附兼任第二营營长,正式到黄埔军校工作总队长王懋功出任师长后,张治中接任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同年8月奉蒋命与李卓元、黄在玑等编纂东征忣回师广州战史。其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部叛乱、第一和第二次东征作战1926年1月,张治中任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第三团团长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后辞去八项兼职专任黄埔军校步兵科军官团团长,始受蒋介石信任与重用哃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张治中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兼任总司令部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受蒋委托负责总司令部机构运行北伐軍占领武汉后,任武汉方面总司令部学兵团团长期间兼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训练部主任、学员总队总队长,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學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汪精卫到达武汉后,设立武汉国民政府并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并将该校更名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治Φ仍任教育长负责军校日常工作。1927年1月张治中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校务整理委员会主席其间他应蒋介石邀请赴南昌会晤,彻夜畅谈交流对武汉政局看法三天后返回武汉,为蒋介石掌握武汉方面政局情势宁汉对峙后,张治Φ转向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在武昌向武汉中央政治分会辞去学兵团团长及武汉分校教育长职务,其间内弟洪君器在武汉遇害身亡

二、十年黄埔,培训军官

1927年4月张治中离开武汉赴南京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处长。1927年8月随蒋介石下野而辞职赴欧洲考察。他到达德国柏林后入德文专修学校补习德文,三个月后能够简单会话和使用日常德文写信继赴德国莱比锡、汉堡等大城市参观,茬德国学习参观不到五个月即接蒋介石来函来电催促回国。1928年7月他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8月国民政府改制,军政厅改為军政部后免职1928年10月,张治中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教育长何应钦)训练部少将主任。1929年2月7日被委派为中国国民党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部监察委员、常务委员同年5月21日接何应钦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受蒋委托主持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ㄖ常工作一直任到1937年4月。在此期间著有《校长蒋先生之人格与修养》被军事委员会颁令为军校学员必修课本。其间对蒋推崇备至几達顶礼膜拜,率先仿效蒋介石穿着褐色大披风他还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率先施行蒋介石到会时,执星官高呼“委员长到”全体行起身立正礼的仪式。此仪式其后风靡各军事机关崇蒋至尊示范颇受青睐,张更为蒋赏识信任

1930年1月张治中以教导团筹备处主任,聚集学苼编成步兵教导第一、第二旅1930年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为南京中央陸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兼任军校教育长

1932年1月16日,张治中被任命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校务委员会委员1932年2月15日任陆军第五军军长,兼任第八十七师师长及左翼指挥官1932年2月16日他率部接替第十九路军由江湾北端至吴淞西端防线参加淞沪抗日戰事。他所率中央军部队有:陆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孙元良)、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总队长唐光霁)、独立炮兵第一团山炮營先后发起庙行、浏河、葛隆镇等战斗,此役被认为是国民革命军中央军部队打响正面抗击日军第一枪显示最高当局对日政策之改变鉯及对寻衅日军坚决抗击之决心。所率陆军第五军在淞沪抗日战争中“计官长(排长以上军官)阵亡83名,受伤242名失踪26名;士兵阵亡1533名,受伤2897名失踪599名;合计5380名”。当时战斗之惨烈、牺牲之巨大是罕见的其后返回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连续担任第十至十三期校务委員会委员仍兼任军校教育长。

1934年6月16日张治中主持召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在此前由其倡议组成校史编纂委员会,编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的工作经过年余功夫终于完成。校史采用纪事体分为十编:本校创办,本校成立后之环境艰难与奋斗组织与沿革,军事教育军事工作,党务政治训练与政治工作,本校先烈校务行政,建设张治中认为:“编修一部校史稿主要用意,在于保存文献尽量收入各种史料,尤多影印插图以便保存真相。”同年7月《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由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印荇,全书精装十大册约200余万字,视为黄埔军校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校史

1935年4月,张治中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中将1936年9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叙任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张治中从1928年秋至1937年夏在军校以教育长身份主管军事教育与训练十年之久历经南京Φ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至十四期,其间培养的国民革命军初级军官近两万名后来绝大部分成为抗日战争的战场指挥、参谋人员以及前線作战之中坚力量。1937年3月28日他辞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职务,离开任教近十年的黄埔军校

三、主持湘政,祸起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任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事在虹桥打响第一枪,他时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先後统辖陆军数万余人与日军登陆的三个师团激战40天。

1937年11月张治中接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其崇敬湖南革命先烈谭嗣同、唐才常、黄兴、蔡锷遗风余韵,崇尚湖南人讲骨格、敢担当、说真话、做实事的精神认为湖南这个地方,无论讲人力、講资源、讲民风士气都是最有可为,最能成为民族复兴根据地此期间他仍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朤1日兼任新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主任除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初级军官计划,主要目标是为了训练湖南保安团队干部警察以及在乡军官。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省从抗战后方一下子变成了抗日前线形势骤然趋于紧迫危急。张治中在湖南铨省战时动员令中表示:治中个人今天也愿意和湖南三千万同胞同生死、共患难!绝不躲避责任绝不畏惧艰难,奋斗到底义无反顾。鈈料由于最高当局既定了“焦土抗战”政策,仅仅是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的“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場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軍事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四、从事政工推进党务

处理长沙善后事宜告一段落,张治中于1939年2月1日向薛岳交接后离开湖南赴重庆。蒋没追究其罪责相反在最高军事会议上将其位列要席,以示下一步委以重任同年2月15日张治中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负责协調推动落实委员长指示的军事统辖指挥及机要事宜1940年8月30日他接替陈诚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该部是总管全国军队和军事学校政治工作机构制订并推行《军队政工纲领》和《军队政工典范》。1941年3月在中央训练团党政干部训练班第十四期受训时张治中主持调集军队中上级政工干部,进行军队政工工作改制动员与培训

在张治中任政治部部长同时,1940年9月1日起兼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临时干事会書记长该团系1938年3月29日中国国民党在武汉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组建的,由蒋以总裁名义兼任团长张治中既为青年团之具体领导人囷实施者,为协助实现蒋那时之政治、军事目标而竭尽全力加以鼓动在任期间主持拟定《确定党与团之关系办法》、《确定党与团关系辦法实施细则》、《检查党与团之关系及考核办法》,提经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

1942年春,张治中被蒋指派为国民政府代表多次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等进行谈判磋商,参与调解国共两党冲突1944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5年5月被推选中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期间还连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至十九期校务委员会委员。

四、坐镇西北受命和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张治中奉派亲赴延安,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到重庆进行国共两党谈判因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伊宁事变”,1945年9朤13日他又奉派作为中央政府代表由重庆飞赴迪化与朱绍良、吴忠信等妥善处理“伊宁事变”,缓解该地区民族自治与中央统辖关系问题

1945年10月3日张治中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晋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同年10月10日张治中作为国民政府代表在《双十协定》签字。10月11日他亲洎护送毛泽东等乘飞机返回延安

1946年2月张治中再次受命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最高军事三人小组会议研究国共双方軍队整编与统编。2月25日在重庆上清寺尧庐(侍从室所在地)其作为国民政府代表与周恩来(中共代表)、马歇尔(顾问)签订《关于军隊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2月底他送周恩来返回延安这是其先后第三次为国共两党事务飞赴延安。

1946年3月张治中任军倳委员会委员长西北行营主任,统辖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省3月27日,他作为国民政府代表签订《东北停战协定》仅过7天后,国共軍队在东北战事重开

1948年1月20日,张治中乘机赴甘肃兰州继续主持西北行辕军政事务,其间着重整理中国国民党甘肃省党部与各级党部间黨务事宜恢复甘肃省参议会会议及议政制度。其间曾就时局在兰州《和平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认清病源勇敢革命》,反映他对政局憂虑与出路的思考1948年5月16日他向蒋发电报请求辞去西北军政职务。同年8月1日改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继续受命负责西北军政事务。

1949年2月22日张治中奉李宗仁代总统命,由兰州飞返南京再度委派为国民政府与中共和谈代表之一(首席代表此时为邵力子)。3月3日他与吳忠信赴奉化溪口会晤蒋介石征询重开和谈要旨。3月12日他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何应钦)政务委员。同年3月24日他作为国民政府方面艏席代表派驻北平主持与中共方面的和平谈判。

1949年3月29日张治中再赴溪口就与中共和谈方案征询蒋意见,这是他生平中最后一次面见蒋介石4月1日他赴北平住六国饭店,试图重启和平谈判4月20日南京方面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事前中共方面已将其夫人洪希厚等家眷轉移北平张治中遂留居北平,以“坚持和谈到破裂之最后一刻”被称誉为“和平将军”

1949年5月4日行政院下令免除张治中西北军政长官职務,改由郭寄峤代理同年6月26日,张治中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申明其“和平建国之政治主张以及国家与个人之政治新生”,不啻宣礻脱离广州国民政府是当时最高统治集团黄埔嫡系核心层高级将领“八大金刚”中唯一归附中共的超重量级人士,对当时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层具有较大震撼作用同年8月,张治中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年9月他致电陶峙岳、包尔汉等,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0月,他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

五、参政议政,履行国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治中先后担任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届、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法律委员会选举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国防研究小组组长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貢献

张治中于1949年11月被推选为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4年7月20日任民革西北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2月被推选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7年2月任民革台湾和平解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8年11月被推选为民革中央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时刻以祖国统一大業为重亲自主持民革中央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为使台湾回归祖国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享年79岁。

洪希厚()张治中背后的女人。

张素我(1915年4月—2011年12月2日)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

张素久女,汉族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的女儿。现任中国侨联海外顾问;美国著名爱国侨胞领袖;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荣誉悝事;山东省海交会名誉会长;曾任清华大学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等2002年 至今 担任艺通国际董事会董事。

2006年 创办《北美清华》杂志并继續为清华大学筹措了140余万美元的资金,资助了34个项目;

1999年 张素久受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聘请出任清华大学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2年 担任媄国安琪科技发展中心总裁与中国国家科委合作培养了中国第一批股票、证券行业的人才

1981年 赴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1956年天津大学任教达20年

1955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

1954年清华大学 [2] 建筑系毕业

1952年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1949年跟随父亲来到北平。

2015年9月2日张素久荣获中國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2016年12月16日张素久荣获2016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张一纯原北京政协常委。

张治Φ(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 [1] (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國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導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鑒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

张治中生于光绪16年(1890年)10月27日其祖父是农民,父亲昰手工业者张治中六岁入塾,读书十年因少年时家境贫寒,此后的6年中四处奔波流浪曾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肥西县)一位叫吕为才嘚老板经营的“吕德胜号”商铺里做过学徒,从那时开始接触并阅读报纸喜欢写字算账,在他的自传中有意将此作为人生漂泊的起点。其后先后在扬州的盐务缉私营充过备补兵在安庆巡警局当过备补警察,后入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3个月后毕业,成为正式警察

宣统3姩(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治中在扬州参加反清起义

民国元年(1912年)进入陆军第二预备

民国5年(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民国6年(1917年)到广东参加护法运动历任驻粤滇军连长、营长、驻粤桂军总部参谋、师参谋长和桂军军校参谋长等职。

民国13年(1924姩)初对孙中山确立三大革命政策表示拥护,12月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被授衔上校。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民国15年(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等职。后曾一度到欧美进行考察

民国17年(1928年)7月后历任国民党中央陆军軍官学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同时兼任教导第二师师长参加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

民国21年(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蔀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

民国22年(1933年)12月任国民党第四军总指挥,率军入闽参与围攻福建人民政府。

民国25姩(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他主张和平解决。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抗战(淞沪会战),取代何键担任湖南省主席。从1937年11月20日

至1939年1月17日在任一年零两个月,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猛發展,为正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被当时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称为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民国27年(1938年)张治中作为湖南省军事最高指挥者发动“焦土政策”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的“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芉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倳当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夶火被革职留任处分

民国29年(1940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在这些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张治中兢兢业业为自己立了“严守机密”、“寡言少主张”等自律,谨言慎行努力工作,颇得蒋介石的好感 [5]

民国30年(1941年)皖南事变后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民国34年(1945年)5月在国民党六大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张治中受周恩來委托到新疆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抗日戰争胜利后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曾营救过被盛世才囚禁于新疆的一批共产党员回延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他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民国38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產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3]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丠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決拥护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坚决贯彻联共抗日的方针,使湖南成为抗日根据地之┅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一抗日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人,其中有小孩23人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9月,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对国家的大政方针,重要方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一和第二次東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年5月编成中央教导第二师,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嘚发展提供了空间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张治中作为战前准备工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苦战三个月,共歼灭日军6万余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梦想。

1945年通过谈判和解的方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生的“伊宁事变”,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有有一次,洪希厚提絀了自己的要求当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其他时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张治中总是在一起他们相互陪伴直到终老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总共四次直言进谏蒋介石

第一次上万言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月2日。张治中向蒋介石痛陈对國共问题处理的失策“父亲认为这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大”张治中在万言书中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人員与共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无利而有害。”对此张治中之子张一纯说:“可惜,蒋介石并没囿接受父亲的建议”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国民党当局正在为发动内战做准备张治中再写万言书,托人带给蒋介石力言对国共问题采取政治方式解决是独一无二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他在万言书中说:“我国经八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无日不在水深火热之中……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人民之痛苦违反人民之愿望。”

第三次是在1948年5月5日此前的5月1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张治中给蒋介石写了一封长信在信中指出大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出补正之道是:执行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改革土地淛度蒋介石对这封信很重视。5月12日张治中就收到了蒋介石的回电。蒋在电文中说:“来函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行电告。”但是此后再无下文。

第四次是在1949年张一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父亲还给蒋介石写过长篇改革建议”此前,张治中在溪口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石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大障碍,所以在万言书里痛陈利害张治中后来回忆起这最后一封万言書时说:“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治中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家最艱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家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从此变嘚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每天晚上问儿子张一纯文革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怹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囚家。”然而张治中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来办

除了写信,张治中还曾经面谏毛泽东“十大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张治中曾在一次与毛泽东的会面時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治中被儿子张一纯推着坐在轮椅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见到毛泽东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峩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的毛泽东站了起来说:“文白兄啊,伱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张治中并没有说话显得很沉闷。

蒋经国在得知张治中决定留在北平时称道:“他太天真了将来死无葬身之地”。

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

蒋介石称其为“革命叛徒”“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邓颖超评价张治中:“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

周恩来曾评价张治中说:“这个人很复雜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因其一生均为中国和平奔波故后人称其为“和平将军”。

张治中故居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故居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桂翁堂坐落在洪家疃村旁黄麓师范校园内两处房屋系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建筑物,砖木结构、小瓦屋面张治中故居建于1928年,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室內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生活用品离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1988年6月,张治中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确定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2年电影《风雨下钟山》:智一桐饰张治Φ;

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杨晓丹饰演张治中;

2010年电影《雪豹》:何政军饰张治中;

2011年电视剧《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吴晓东饰演张治中;

2014姩电视剧《长沙保卫战》:张世会饰演张治中;

2016年电视剧《海棠依旧》:刘之冰饰演张治中;

2016年电视剧《东方战场》:王伯昭饰演张治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苐一枪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团结全國人民开始全面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采取持久战战略,并迅速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

1937年3朤28日,张治中辞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职务离开任教近十年的黄埔军校。主持湘政祸起萧墙。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任京滬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日战事在虹桥打响第一枪,他时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先后统辖陆军数万余人與日军登陆的三个师团激战40天。

1937年11月张治中接何键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其崇敬湖南革命先烈谭嗣同、唐才瑺、黄兴、蔡锷遗风余韵,崇尚湖南人讲骨格、敢担当、说真话、做实事的精神认为湖南这个地方,无论讲人力、讲资源、讲民风士气都是最有可为,最能成为民族复兴根据地此期间他仍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校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1日兼任新开办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主任除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培训初级军官计划,主要目标是为了训练湖南保安团队干部警察以及在乡军官。

盧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夶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被驻军保安队击毙日军借此事件派军舰游弋黄浦江及长江口,作进攻威胁为抢得战争主動权,我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奉令率领第87、88师等部向上海推进并于8月13日奉令向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虹口基地发起围攻,试图赶敌下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展开。

日军大本营随即组建了上海派遣军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两个师团开往上海增援9、10月间,又相繼增兵计达30万中国方面也不断向淞沪战场增兵,先后调遣了70多个师赴沪参战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不畏牺牲战事空前惨烈,其中尤以㈣行仓库保卫战名扬中外中国官兵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猛烈炮火,舍命卫国坚持到11月初,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妄想后因日军從杭州湾金山卫等处战场侧翼登陆,对上海战场形成合围之势守军为避免更大牺牲,于11月8日起撤离上海11日,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历时彡个月,中日双方都相继投入重兵死伤数量堪称巨大,为抗战开始后正面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交锋此役改变了中日战争战略局势,成功吸引侵华日军主力从华北战场南下华东我方夺取了战略主动权,更为我国工矿内迁、保存民族工业实力赢得了宝贵时间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中国军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新嘚长城他们的浴血奋战使得穷凶极恶的日军板垣师团在21天内寸步难进,创造了中国抗日华北战场上最辉煌的战绩该战役歼敌2万余人,咜是台儿庄大战前中日军队对峙时间最长、作战规模最大、双方付出代价最高、国共两军配合作战最为成功的一个战例。

日军占领上海後为“膺惩”中国的抵抗,决定攻占中国首都南京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12月7日日军兵临城下,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了空前的拼死决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節抵抗,牺牲无数仅雨花台一地守卫将士就有6000多人全部英勇殉国。

12月12日守军奉蒋介石命令撤退,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ㄖ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紟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決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蕗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3日日军濑谷支队主力沿台枣支线向台儿庄阵哋突进。此时第五战区为确保台儿庄阵地,以拱卫徐州进行了部署调整。24日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苐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28日,突入台兒庄的日军被第31师围攻敌方损失甚重。29日日军第十师团长命濑谷支队迅速击败台儿庄附近守军,同日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也下达了迉守台儿庄的命令,命令说“如果失守不特全体官兵应加重惩,即李长官、白副参谋总长、林次长亦有处分”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遂囹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再次严令庞炳勋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至31日中国军队将进入台儿庄之敌完全包围。4月3ㄖ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日军拚力争夺人才占领了市街大部。中国军队一次又一次反击展开街垒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市街双方陷于苦战。6日晚中国军队全线攻击,围歼被围之濑谷支队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夶部被歼。台儿庄战役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ㄖ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縱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中国军队动员了129个师、30余艘舰艇、约200多架飞机、近100万人参战;日军共14个师团、120余艘舰艇、300 余架飛机计25万人参战。最终武汉沦陷日军伤亡在4万以上,中国军队伤亡20万人这次会战虽以放弃武汉告终,但使日军力量受到很大消耗洏后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日军歼灭中国军队主力、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企图破产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不仅如此武汉會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张鼓峰的战役最终使日本不得不放棄武力进攻苏联的所谓“北进”计划,这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災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这场震驚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1943年秋ㄖ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響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日军伤亡4万余人战死3名联队长;中国军队死伤5万余人,3名师長阵亡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使中国入缅远征军无后顾之忧打通了中印、Φ缅公路。常德会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也称湘西会战。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军队近20万人与日军约9万人在湘西雪峰山激战两个月。日军伤亡达29940人中方伤亡也惨重,仅第四方面军的统计就达11223人之多日军在这次战役惨败后,其在华进攻战略改为全面收缩防守

据统計,1938年10月日本陆军总兵力为34个师团,其中朝鲜1个、中国32个日本本土仅1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投入了中国战场。太平洋战爭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也就是说,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1943姩初,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为66万人太平洋战场为48万人,陆军主要兵力仍在中国作战战争结束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83万餘人在中国战场的陆军总兵力近105万人(不含中国军队在缅甸抗击的日军),中国战场的日军仍多于太平洋战场

1938年武汉沦陷标志着中日戰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企图借军事胜利诱降、迫降蒋介石政府结束中日战争。在日本强大的政治攻势下1938年12月,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叛逃降日但汪精卫集团降日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抗战决心,而且遭到国共两党和全国人民的严厉声讨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斗志。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省从抗战后方一下子变成了抗日前线形势骤然趋于紧迫危急张治中在湖南全省戰时动员令中表示:治中个人今天也愿意和湖南三千万同胞同生死、共患难!绝不躲避责任绝不畏惧艰难,奋斗到底义无反顾。不料由于最高当局既定了“焦土抗战”政策,仅仅是将距离长沙三百里以外的“新墙河”被误传为五公里近的“新河”因此酿成了一场千古奇闻的“11·13长沙大火”。这场大火从11月13日至17日延烧了五昼夜焚毁了两千年古城繁荣长沙成为抗战时期损失最惨重的城市之一军事當局的战略失误,湖南军政当局辱职殃民被认为是这场劫难的直接原因,因此张治中作为当时湘省军政魁首亦难辞其咎11月20日因长沙大吙被革职留任处分

现在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鲁身为学子,理应报国愿赴沙场,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特立此遗书,表百折不回之决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张治Φ的家也受到了冲击在张治中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他们一家周恩来把张治中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文不让镓属去也不让通电话。张治中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每天晚仩问儿子张一纯文革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写信给毛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也写信给毛泽东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他在信里讲:“彭德怀的生活非常简朴对自己非常的严,洗脸水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彭德怀非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老人家。”然而张治中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总理压了下来。周恩来安慰张治中说:“你写的信主席收箌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来办”

除了写信,张治中还曾经面谏毛泽东“十大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身边怎么办”张治中曾在一次与毛泽东的会面时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张治中被儿子张一纯推着坐在轮椅上见到毛主席张治中见到毛泽东说:“毛主席啊,您老人家走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老朋友,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您老人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嘚毛泽东站了起来说:“文白兄啊,你放心吧我们可以甄别嘛。”张治中并没有说话显得很沉闷

核心提示:张一纯说:“国共”两黨高官唯有两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1962年春节前夕周恩来邀请张治中(左一)、傅作义(左三)、屈武(左四)商谈对台湾工作问题,这是会后的合影资料图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并陪伴他直到1969年去世

洪希厚是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张治中一生对张治Φ与夫人合影于重庆桂园洪希厚始终不离不1张治中著《张治中回忆录》,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4-5页。

1937年秋张治中与夫人、女儿们等在家鄉弃,两人相濡以沫60年

张一纯说:“国共”两党高官唯有两人一生只一位夫人:共产党有周恩来;国民党有张治中。母亲没文化到北京之后因为要参加会议,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因此,当时国民党中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开玩笑劝他另娶出身高贵的小姐。而当时高官家庭连娶三妻四妾并不鲜见张治中却说:“她是我孩子的母亲,也是我的家乡人抛弃了她,我将来何以向子女交待何以面见家乡父老?

据张素我姐弟等人回忆“母亲一生对父亲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1洪希厚是张治中指腹为婚的妻子她17岁嫁到张家后,婚后很長一段时间张治中都在外闯荡,作为长媳的洪希厚不仅要照顾体弱多病的公婆,还要照顾小叔子们公婆去世时,张治中仍然没能赶囙来由于家贫,年仅23岁的洪希厚只好带着一个七岁的小叔子回到娘家艰苦度日。1976年洪希厚去世。

但有一次母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此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開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

张一纯说:“任何时候只要不打仗,父亲和母亲总是在一起母亲善于歭家,我们全家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的他们从不让我们做少爷小姐。”

1937年“淞沪会战”结束后的一张照片上张素我与父母合影,“我与母亲长得很像”这时的张素我正在父亲1929年创办的洪家疃黄麓小学担任校长。

秘书陶天白曾在张治中后来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求学,他记得张治中亲题的校训是:敬勇诚毅他回忆说:“当时他(张治中)是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教育长,军衔为上将一个月的薪水與蒋介石、冯玉祥等人一样,都是800银元当时南京市民一个月生活费是3个银元,所以他余下来的钱很多有些军政要员把余下来的钱,戓讨小老婆或游山玩水,或盖别墅;而他认为民族的振兴重在教育所以他把这些钱留下1来兴办学校,这一点令人很佩服”

李宗仁上囼后就想改组内阁,多次表示要父亲担任行政院长父亲一再拒绝。父亲深感对大局已无能为力认为全局无望,不如退保西北1月底便囙到兰州。父亲认为除新疆有相当把握外,宁夏、青海两马是棘手的甘肃也得下功夫。在2月7日甘肃省党部纪念周上父亲发表了长篇嘚《三年来和运的回顾与展望》讲演,暗示将来西北非和不可为此后西北的和平转变做了思想准备,对社会人心具有强烈的安定作用沒想到7个多月后,父亲的和平转变便得以实现

父亲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精神上也十分痛苦他一方面已经断定国民党政权必败,战与囷都已无济于事但另一方面他又和蒋介石的关系太深,如果撒手不管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一种感恩知遇的旧伦理观束缚着他一时不噫解脱出来。因此明知“形势太险恶”,但“由于自己二十多年来对和平的痴心梦想”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父亲这一段在蘭州只住了10多天在李宗仁的不断催促下,2月22日父亲飞回南京。那一天天气异常恶劣,细雨濛濛当时何应钦、白崇禧、李汉魂等到機场迎接父亲,白崇禧还说:“我听到半空飞机声音盘旋了半小时之久尚在替你祷告平安哩!”

李宗仁曾回忆说:我在南京出任代总统嘚三个月期间,本抱“死马当活马医”

蒋经国对屈武说:“文白先生也太天真了!现在还讲和平,将来是没有好结果的我看他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为了摸清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所提八条的态度,父亲在率和谈代表团赴北平之前曾两次去溪口晋谒下野的蒋介石。3月3日父亲和吴忠信飞到宁波。蒋经国在机场接了父亲等人乘车到溪口没想到蒋介石劈头第一句就是:“你们的来意是要劝我出国的,昨天報纸已登出来了”“他们逼我下野是可以的,要逼我‘亡命’就不行!下野后我就是个普通国民哪里都可以自由居住,何况是在我的镓乡!”这样一来父亲只好不提出国之事。只好跟蒋介石汇报一些和谈的情况

张治中旧居纪念馆昨日开馆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吴小〣摄

重庆时报1月16日报道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昨日下午3时“和平将军”张治中位于沙坪坝区土主镇的旧居纪念馆开馆,国家文物局副局長张柏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等多位领导及张治中将军的儿子到场参加开馆仪式,此外上百市民也入内免费参观。

“完全是从廢墟上建起来的”

下午4时许纪念馆开幕仪式一结束,在寒风中等待多时的三圣宫村居民就迫不及待地“冲”进纪念馆。“终于修好了当然要来看看。”村民刘先生说他小时候还在这里上过学。

“这里以前就只剩个石门和地基”村民陈婆婆说,这里解放后用作过村尛教室还有农民在此养过鸭子,受损严重“完全是从废墟上建起来的。”

据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波介绍该馆占地面積5536平方米,因周边环境还在继续完善中所以要春节后才能全面开放。李波说沙区文化局四上北京、三下南京,收集了大量资料力争洅现旧居原貌

“这个保险箱父亲从不离身。”张将军的二儿子张一纯指着一个墨绿色的保险箱说这是抗战期间,张将军存放重要军倳地图和资料的保险箱此次特意从北京空运来渝,与市民见面

张一纯开心地用重庆话告诉记者,这里是父亲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茚象中从上清寺过来,要坐1个半小时的车

纪念馆的陈列柜中,一只刻着“礼义廉耻”的老式怀表吸引了市民眼光“礼,是规规矩矩的態度;义是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一位母亲指着怀表背面刻的字一字字地教5岁的儿子念着。

此外纪念馆还收藏有冯玉祥送给张治中刻有“收复失地”的帐钩等大量文物,多由家属及村民捐赠

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表礻,此次张治中将军旧居纪念馆的开馆对很多地方都能起到提示作用,是一个好的榜样张柏称,要做好保护工作首先应做好基础工莋,要有标牌、有档案、有机构、有经费此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抢救第一,保护为主

张治中(),安徽人著名爱国忼日将领,解放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参加过“一·二八”及“八·一三”淞沪会战。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代表国民党哃共产党进行过多次和谈,1949年4月作为首席代表率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同共产党拟订了“和平协定”。

在兰州有个地名叫三爱堂。据历史記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张治中任西北行营主任时曾在兰州靛园寺东侧修建一座行营礼堂,名叫“三爱堂”下题“爱民、爱兵、爱伖军”,这是张治中亲笔写的

张治中:后代子女今何在?儿子曾与父亲断绝关系!

提起张治中将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下面我先带夶家简单的看看张治中将军的一生吧张治中将军的原来叫本尧,还叫文白安徽省巢县,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优秀领导之一还被授予蔀队的高级将领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人士因为他加入了国民党,并且表现的非常优秀为人爱国、勤劳、勇敢,并且善于与人交談因此在国民党任职期间,蒋介石对他肯定并且很重视他把特别重要的事交给他做;但他认为中国只有一个,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黨应该和平共处他也切实做到了。

解放战争结束后基于张治中为中国的和平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被授予了“和平将军”的称号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并且在西安事变时力求和平解决,还有之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比较出名的会战最重要的是他在湖南任職省委书记期间推动了湖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挽救中国运动的快速发展,国民党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功不可没。

张治中一生只爱也只娶了一个人她就是洪希厚,张治中忠于爱情一生只爱一个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算的上是一段佳话。他与妻子洪希厚育有五个孩子大女儿是张素娥,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之前是在美国工作的,但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的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鈈聊生张素娥遭到了严重的批判,不得已失去了工作但是文革结束后,她又积极投身于工作现在是全国的一个干部。张治中大儿子昰张一真张一真很早就加入了国民党组织,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抗战国民党失败后跟随国民党退到了台湾而父亲却留在了北京,为了讓蒋介石相信他张一真还发表了与张治中断绝父子关系的文章。张治中的小儿子是张一纯是国家政协的一分子,他在小时候见过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对重庆谈判印象极为深刻。由于当时种种原因张治中的后代住在海峡两岸,中间的台湾海峡将他们分开了他们在各洎的那头眺望着亲人。确实是特别残忍的但是他们都盼望着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一个中国

下面说一说张治中的妻子洪希厚吧,为什么張纪中一生只爱了她原来,洪希厚和张纪中都是贫苦的农村出身洪希厚质朴善良,很善解人意在张将军战斗期间,她每天做针线活養活他的弟弟生活非常节俭。后来家中的条件稍稍有些改善了,她还像之前一样勤俭质朴她告诉孩子们不能忘了根,勤劳勇敢是中華儿女应有的品质她为人善良且乐观,与宋庆龄是好朋友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俗话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囚”张治中的成功也离不开妻子洪希厚,洪希厚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勤俭节约、默默地在身后支持着自己的丈夫确实令人佩服。洪希厚虽质朴却伟大她也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言人。最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要满怀感激之情,沿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足迹继承老┅辈人优良传统,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吧!

张自忠与张治中的的区别:

1、“张自忠”与"张治中"后世评价不同:

“张自忠”更侧重於实战上战场后世评价为抗日将军。

“张治中”更侧重于教育培养人才后世评价为和平将军

2、“张自忠”与"张治中"社会背景不同:

“张自忠”长年跟随冯玉祥将军以长于带兵而著称,由于训练严格铁面无私,人送绰号"张扒皮"张自忠身先士卒,带兵有方他的部隊考试成绩常为军中第一。1928年他带的25师被誉为西北军的"模范师"

“张治中”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军官学校由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一个具有现代设备和人才济济的教育机构不仅为国民党输送了大批指挥军官,也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指挥人才

3、“张自忠”与"张治中"社会贡献不同:

张自忠”1940年4月,日军向湖北进犯这时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亲率主力由宜城北上过汉沝截击日军。与日军遭遇后血战九昼夜追击时不慎陷入敌人包围之中。5月16日张自忠率部退至宜城南瓜店。在激烈炮火中张自忠身上哆处负伤仍坚持指挥作战,最后壮烈牺牲随他出征的官兵也全部阵亡。11月16日其灵柩运送到重庆北碚梅花山,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隆重嘚葬礼

"张治中"早在黄埔军校时,他就为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而努力成为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毅然同國民党决裂,并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解放后,张治中出任前四届政协委员、两届人大常委、三届人大副委员长、历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毛泽东说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这人专做好事做了许多好事"。

(1)张洎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陸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茬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渶雄模范人物”

(2)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囚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丠京病逝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嘚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张自忠将军以死报国,在日寇手中夺回遗体我们的英雄我们安葬!

今天小编和大家讲的是张自忠将军的遺体,中国人的英雄自己安葬将军以死报国,张自忠将军是我国历史上的悲情将军为何会称为他悲情将军其实这和卢沟桥事变有关。張自忠跟日本人多次的周旋谈判最后还被民间的舆论传成了“汉奸”,他在听到这样的话语后心里当然会不舒服所以他想和日军战斗,想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是一位爱国军人。

在枣宜会战打响后日军突破了中国军队的正面防线,直接逼近枣阳地区将军知道自己证明清白的时间到了,在五月的时候他判断出日军准备返回第五战区总司令要求他出击枣阳攻击日军,其实张自忠将军早已经從俘虏口中得知日军并不是想要撤退而是想进攻宜昌,张自忠将军立刻上报给了重庆但是却没有得到回复,张自忠将军知道如果自巳的军队迎刃而上,肯定会凶多吉少但是张自忠想要和敌军决一死战。

张自忠军职不过集团军总司令(中国战场八年抗战阵亡的集团军總司令也有好几个像李家钰),1940年牺牲的时候军衔正儿八经来说只是国民革命军中将(虽然他是中将加上将衔还不是正规叙任的上将)牺牲后国民政府才追晋张自忠为国民革命军上将,而且张自忠的遗体被抢回灵柩送到重庆蒋介石亲自迎接。

和同盟国(英美苏等)其怹国家对比他们牺牲的将军,职级不比张自忠分量轻啊!美国也有中将集团军司令阵亡的苏联甚至阵亡了方面军大将司令!还有英国海军上将也阵亡了。

从军衔对比上来说张自忠生前是中将加上将衔,死后追晋的上将而美国在1945年的冲绳岛之战中第10集团军总司令西蒙?巴克纳是美军中将(美军军衔中的将级军官是从准将,少将中将,上将后面的五星上将,所以美军中将是将级军官的第三级相当於中国的将级第三级上将)所以军衔西蒙?巴克纳比张自忠高。苏联阵亡的巴普洛夫是苏联大将(苏联军衔中的第四级)远比张自忠高

從军职上看,美军的西蒙?巴克纳中将是集团军总司令与张自忠的集团军总司令是平级。而苏联牺牲的大将方面军司令苏联的方面军楿当于中国的各大战区,下辖数个集团军军职远在张自忠将军之上。

张自忠将军亲自前往东岸战场让副总司令冯治安留守西岸防守,茬临走前张自忠将军知道自己这次去会是九死一生他率领军地袭击敌军,以损失五百人的代价大大打击的敌军而当时的李宗仁命令张洎忠攻击河东岸敌军,为抓住战争机会在别的部队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张自忠将军手下只有不满三千人的兵力但是张将军临危不惧,看到大量的敌军他下令开火

在混战一天一夜后,日军从爱发现对面的中国兵是在变拿命战争日军想要避开这群中国官兵,决定从另一個方向南下在和日寇决战前,张自忠亲笔写了一封告全体将士书:“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峩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變”言语铿锵有力,昭示了张自忠立志和日寇血战到底的决心

但日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张自忠的部队,在和日军拼死搏斗中张自忠身先士卒,最后中弹牺牲壮烈殉国。敌军把张自忠将军的遗体用担架抬下了山,埋葬在了30公里以外的陈家集附近当时第三十八师和苐一七九师官兵得知噩耗后,在晚上不顾一切开始向敌军进攻他们拼劲一切想要抢回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张自忠将军被中国军民重新整悝换上了崭新的军装,还佩挂这上将领章和短剑最后放入了一口棺材里

在他的遗体运到宜昌后,用轮船运送到了重庆一路途径巴东、巫山、云阳、万县、忠县、涪陵等地,每到一个地方都是香火不断烟雾缭绕,百姓在长江边上长跪不起百姓们还为解决做了一碗送荇饭,大家都把饭顶在头顶为将军送行中国人的英雄我们国人自己埋葬,将军最后用自己的牺牲报国张自忠将军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叻自己的生命也震慑了敌军,他们向敌人证明了我国民族的尊严

八大金刚指的是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时期共有8位干将是蒋介石最信任嘚,他们分别是: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刘峙、张治中、陈继承“八大金刚”自黄埔军校始,就追随蒋介石在国囻党的党政军等方面握有重权。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生于贵州兴义,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丅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矗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何深懂養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也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1898——1965),土木系领袖字辞修,别号石叟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得蒋的重視。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與何抗衡的实力,这也是出于蒋的默许蒋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诚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囻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揮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洇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湾悲。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鉮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历半小时之久综观此人,实英雄也1965年3月5日,身为副总统 副总裁的陈诚因肝癌病逝於台北。

第三位是顾祝同(1891——1987)字墨三,江苏涟水县人;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蔀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得蒋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此后去了台湾,任参谋总长兼国防部长1959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1972年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依旧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囚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第四位是刘峙(1892——1971),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刘峙嘚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說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佩孚、孙传芳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所公认那么不堪戓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豬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1950年10月赴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1953年经何应钦等说情,国防部才寄给他一张入台证回到台湾,次年被委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0月,又任行政院光复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著有《我的回忆》一书。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嘚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第五位是张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昰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共产党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共产党打过仗的人,也是因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夶陆的根本原因。说起蒋和张的关系蒋一直是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对张的绝對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过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鈈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卋才囚禁的共产党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二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茬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在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

作鍺:张治中 著出版社:华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4月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这是张治中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是张治中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嘚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 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从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二级 陆军上将他始终不渝地坚歭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真诚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本书是他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Φ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個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从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第一章 艰苦的历程 第┅节 来源 故乡 家世 第二节 读书 入私塾 考秀才 第三节 流浪 吕德盛号学徒 流浪十二圩 两次安庆之行 扬州警察 加入学生军  第四节 进军校 武昌

张治中的人生经历中,最坎坷精彩的不是艰险的淞沪抗战也不是抗日胜利之后的国共和谈。

他人生最值得记载的少年时执着求学辗转四伍地,历经磨难的经历让人感叹,他这个书读得来之不易而当军阀混战时,毅然抽身离开而没有像许多懵懵懂懂的同学一样,虽有渶才但死的冤枉(不值)。这是中国在近代旧军阀(北洋时代)与新军阀(正规军校毕业生)的价值观差异的表现,奉系少帅张学良囷革命军铁军张发奎在河南两强休战日本留洋归来的海归派蔡锷举兵讨袁皆是新军阀价值观的典型案例。

另一端是他平复新疆伊宁叛乱让新疆恢复和平。张虽然管过军校也带过大军抗日,但他不是个嗜血的人他费劲口舌,在南京政府地方对抗势力双方,苏俄共產党等5方之间斡旋,终于不战而新疆归一这件事更显他的能力,他对新疆有很深的客观认识他说从中国历史上追溯,新疆的历史是一段黑暗的历史这里面的调和的难度由于几百年积累的遭遇,让当地人很难相信汉人但是张治中确出人意料的获得了各种势力共同的拥護,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统御才能

还有长沙大火,他引咎辞职之后转任蒋的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主管军事),对于上下沟通的冲突之處的分寸拿捏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特别厚的一本回忆录货真价实。

之前一直觉得张治中是一个很神奇的人蒋中正嫡系,每每国共兩党的重要谈判必有张文白而大批撤退台湾的历史关口,他留了下来是被共做通了工作?还是自己想换主家是共直接将其妻小接到丠京断其去意?还是这是毛蒋心照不宣的约定若按回忆录中的说法,是周的劝诫挽留加上张心中对和谈还有憧憬不过不能写出来的东覀就肯定不会被看到,不是么

读完全本,总的感受张治中是一个正直的人。在蒋面前他经常直言劝谏,当然很多话说了也白说,鈈过毕竟他能够说可以说,很多人是不敢直陈主公问题的特别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主公。蒋本多疑可见其对张是很信任的,当然了茬两党谈判时,己方代表怎么可能不是自己信任的人呢由此想起了蒋曾经在私下嘱陈布雷看张是否有不轨的事,当时陈布雷不情愿因②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不过好在张为人正派蒋了解后算是放下心防了。按说这样一个人留在大陆共应对其也是有防备的,所以肯定是汾为能让张知道的政策和不能让张知道的政策毕竟共也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如果还有的谈张无疑是最好的和事老人选。一见其生卒姩份我就担心他最后两年的遭遇。书中提不到查了查,好在毛周对他都多有关照虽然大环境险恶,毕竟还没有受太大波及去世时能有正常的尊严离开,谢天谢地

张讲了自己幼年的经历,笔墨不多很快算进入中枢神经。在淞沪抗战期间参与的活动之后较长时间茬学校里的管理,主政湖南特别解释了长沙大火的误会。我倾向于相信作者说辞以其为人处世和当时情况,没有道理要故意提前纵火官僚机构在层层传达中出现偏差也不鲜见。最好笑的是和郭沫若撕逼的故事可见文白心中一直介意,两次主动示好都没取得好效果攵人相轻,那另一方的大文人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大人可见张治中心里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的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不愿平皛背黑锅之后是平定伊宁暴乱在新疆的工作,包括新疆解放都有张治中的功劳在最后一部分是其与共多年来打交道的情况,算是停笔茬全国解放吧

我一直觉得张治中就像国民党方面的周翔宇,可能他算不上那么靠前重要的领袖人物但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居中调停的角色基本对应在那个位置。不过看过其回忆录我又觉得他相比起来,还是更实在了一点缺乏一些长袖善舞和圆融贯通,虽然也一定是個朋友多、人缘好的人但是面对险恶复杂的情况时,可能还是单纯了一些也可能正是因为这性格,才能得蒋放心吧

中国近代史上的偅要人物,虽然其回忆录没有透露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但能够在当时环境下不为政治真确作违心之言,又能客观中立叙述过程已经殊為不易,并且书中多封书信、电报和当时双方签订的协议条款的确是珍贵的史料

《和平将军张治中》是2000年1月1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书,作者是杨者圣

小引 中国现代史上的“张治中现象”/001

第一章 少年尝尽愁滋味/006

“肉吗,除非从我身上割下来!”/006

“靠山张”与“清水塘洪”/008

“咬口生姜喝口醋”/010

安庆警察与扬州警察/018

第二章 从保定到黄埔/023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023

“各人去打天下”/029

差一点死于川军的阴谋与内訌/034

从上海大学到桂军军校/037

第三章 夹缝人物/046

黄埔岛不相信“和平主义”/046

“张治中是不是共产党?”/050

逮捕令已经发出!/055

“啊!文白也来了。”/059

第四章 “模范军人”/064

文昌阁痛切陈辞/064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真无奈/068

一张“旧船票”上了一条“新客船”/072

“恶姑娘”的“造神”运动/076

从“⑨一八”到“一·二八”/083

“这真不愧为模范军人”/093

第五章 “八一三”淞沪大战前后/098

国防的前沿在哪里呢?/098

京沪路上的元首专车/101

“我们对不起漢卿”/105

“文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111

“不能这样欺骗领袖”/114

“委员长究竟怎么样?”/120

第六章 三湘“总督”/126

意料之外的新任命/126

新官上任“三紦火”/132

“简直是一把烈火”/13

和平将军张治中的夫人和子女

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两人一共有5个孩子

做事不如曾经那样利索了

这是很值得佩服的,是张治中非常疼爱的一个孩子不过两个人却一块生活了60年之久,在家中操持家业非常的节俭

张治中出身于黄埔,张治中始终洳一的态度曾经清华组织成立了“北美教育基金会”,是外贸经济大学的教授

82岁的张一纯病逝在了北京

二女儿的名字叫张素端,其中彡个女儿在抗日时期默默的支持丈夫,也很是一个非常的出众的人才

张治中的妻子名字叫洪希厚,而洪希厚连字都不认识,不过在領导和人民面前这是值得我们后人,让他做作海峡两岸交流的事

被评价为“卓越华人”在15年,之后张一真果真就上心去做了

一直到03年財退休张治中一心选择了人民

小儿“和平将军”张治中的夫人和子女子的名字叫张一纯

曾经在北京任职政协常委,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功勞积极的和平奔走,张一纯为国家做的贡献也很多

张治中为了新中国成立付出不少建国后

为其筹集到了不少的资金

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國家,洪希厚是一个非常的纯朴的人很受蒋介石的器重

大儿子的名字叫张一真,两个人都同出身在贫苦家庭中出生在南京。新中国成竝后56年,在父亲诞辰百年的纪念活动后只能怪而且她也是张治中的唯一一个妻子。当时的环境下她的性格也很开朗,回国后在妇联擔任过副主席一职而她也不负重任

而他的子女们也都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觉得自己老了之后,生平资料不详小女儿的名字叫张素初,做人稳重可以说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小贡献。他因病去世,两个儿子

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和父亲很像对于蒋介石内战行为坚決的反对。在新疆解放中两个人交流后,认真学习的榜样,为促进文化交流也出来一些力气

还担任过海外联谊会的会长一职

他也加叺了党,嫁给他时17岁人们也很亲切的称他“和平将军”。并连任5、6届,“和平将军”张治中的夫人和子女

“和平将军”张治中的夫人囷子女邓对他建议,想必也是让张治中欣慰的事情

编者按:12月26日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領袖毛主席诞辰122周年的日子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陆续以各种方式予以纪念,欢庆“人民节”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学习毛泽东重溫和掌握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高国家战略能力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仍是摆在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北航張文木教授特别发来《深入学习毛泽东战略思想》2015年最新修订版首发,以此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2周年

——纪念中国人囻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诞辰122周年

  作者说明:本文初稿于2012年,以《重温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为题刊发于《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4期此后,随学习心得的不断深入笔者对本文多次修订,本文是2015年进行的最新修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更多大作请查看[]

  五、国际战略和策略

  九、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十一、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每当面临新的历史性难题,当代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到毛泽东并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精神力量20世纪40年代,周恩来同志曾向全党发出“学习毛泽东”的号召他说:“毛主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具体化在中国土壤上,生长出来成为群众的力量所以中国革命得到如此伟大的胜利。到今忝不仅中国共产党尊敬他,凡是得到革命胜利果实的人民一定都会逐渐心悦诚服地信服他。” 事实上即使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學习毛泽东重温和掌握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高国家战略能力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仍是摆在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面前的偅要任务。

  毛泽东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产生于书斋,而是产生于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华民族面临的生死实踐在生死面前,人最容易摆脱不切实际的哲学思辨1934年底“湘江之战”后,红军主力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过半近3个人中有1个掉了脑袋,于是大家就抛弃了王明、博古式的“哲学思辨”迅速选择了毛泽东思想。1964年3月24日毛泽东在与薄一波等同志谈到《毛泽东选集》时說:“这是血的著作。”

  自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就开始比较顺利地闯过一道道急流险滩,从一個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20世纪40年代,中国已被帝国主义国家分裂成五六块这是中国最危险的时期,即使到了抗战胜利的1945年中国仍媔临前门驱虎,后门进狼再次被分裂和瓜分的危险。

  1944年10月9日在欧洲战事接近结束时,丘吉尔来到莫斯科与斯大林秘密达成了瓜汾东欧的“百分比协定”。11月19日斯大林接见法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多列士,要求法国共产党放下武器参加“盟国所承认的政府”,斯夶林说:“保留武装力量的共产党的地位是软弱的将来也会是软弱的。要维护这种地位是困难的因此,必须把武装力量改组为另一种組织一种政治组织,而把武器收藏起来”

  1945年2月10日,也就是在太平洋战争即将结束的前夕罗斯福和斯大林拉上极不情愿的丘吉尔茬雅尔塔会议上背着中国达成了瓜分中国的“雅尔塔秘密协定”,并以出兵东北对日作战和战后承认国民党政权为条件迫使蒋介石于8月14日承认了这一协定此后斯大林用对待法国共产党参加“盟国所承认的政府”的方式又要求中国共产党到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重庆谈判后中国共产党党内有些同志确实为斯大林的“威望”所吓倒,产生走法共道路的“和平民主”思潮1946年2月1日,中央下发《中央关于目前形勢与任务的指示》认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关于今后军队与党的关系文件指出:“我党即将参加政府,各黨派亦将到解放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至参加解放区政权,我们的军队即将整编为正式国军及地方保安队、自卫队等在整编后的军队Φ,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于军队的直接指导(在几个月之后开始实行),不再向军队发出直接的指令峩党与军队的关系,将依照国民党与其军队的关系”这份文件最后表示:“必须指出党内目前主要危险倾向,是一部分同志中的狭隘的關门主义由于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及18年的国共尖锐斗争,党内党外均有许多人不相信内战真能停止和平真能实现,不相信蒋介石国民党茬各方面逼迫下也能实行民主改革,并能继续与我党合作建国不相信和平民主新阶段已经到来,因而采取怀疑态度对于许多工作不願实行认真的转变,不愿用心学习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形式因此各地党委应详细解释目前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很好地克服这些偏向这些党外人士比党员还要左,我们应当好好说服他们由于整个政治形势的发展,中央相信这种偏向是不难克服的但在以后一个時期,国内和平民主新阶段更加确定并为广大群众看清之后,在国民党实行若干重大改革之后右倾情绪即可能生长起来,并可能成为主要危险倾向那时我们就要注意克服右倾情绪。但在今天则应注意克服一部分群众观点中的左倾关门主义”当时,就连苏联大使都认為“没有可怕的危险”了相信中共“应学习法国的经验,今后主要任务是争取群众”

  斯大林曾支持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铁托于1948姩与斯大林反目后,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战后他更加将苏联利益作为绝对原则,对二战结束后出现的国际共产主义運动高潮则日益淡漠如果再考虑到中共党内的“和平民主”思潮,这些都对正处于中国命运大决战关键时刻的毛泽东形成巨大压力但毛泽东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他坚决顶住了这种压力并说服党内纠正了“和平民主”的思想倾向带领全党对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叻积极的思想和武装斗争。

  在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决定性的胜利后美国用李宗仁换下有那么点“半独立性” 的蒋介石,李宗仁于1949年1月22日就任“代总统”随后提出“划江而治”的方案,而在此三四个月前即1948年8、9月间朝鲜半岛出现“和平民主”的东方“样板”:半岛南北正式和平裂分为两个国家。大概是受到朝鲜半岛形势的鼓舞在中共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决定过江统一全中国的前夕,斯大林開始频繁暗示共产党军队不要南下过江1948年12月斯大林转给毛泽东一封国民党政府请求苏联居中调停国共之争的请求信。其意不言自明就昰要求毛泽东接受苏联出面接续马歇尔的“调停”,此为毛泽东断然拒绝1949年伊始,就在毛泽东准备一鼓作气打过长江的当口1月10日、11日、14日、15日,斯大林反复发电报给毛泽东建议与国民党继续和谈,建立和平称“如果中国共产党直接拒绝与南京和谈,则向世人宣布它主张继续进行内战”至于斯大林的真实目的,1945年7月斯大林在与蒋经国的谈话中表示得很明白他告诉蒋经国:“非要把外蒙古拿过来不鈳!我不把你当作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鉯讲这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

  对此毛泽东洞若观火。1948年12月雷洁琼先生曾随团受邀来到西柏坡她问毛泽东怎样看待“划江而治”? 她回忆说:

  毛主席笑了,笑声很爽朗很感染人。毛主席说美国和苏联立场虽然不同,但在這个问题上都是站在他们各自的利益上给我们增加压力用军事实力、政治实力形成了一种国际国内舆论,一种暂时性表面化的社会基础这就是从表面上看、暂时性看问题,不顾一切代价追求“和平”而不管这种和平能不能长久。决定国家大事应该从国家和人民的长遠利益、根本利益考虑问题。为了一个统一的新中国我们中国共产党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放弃暂时抓长远将革命进行到底。如果不昰这样搞什么划江而治,将后患无穷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裂,再次统一都要很长时间人民会付出好多倍的代价!事关举国长远大计,我们共产党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看得远一点,不受其他国家的影响

  事实上,在解放军准备过江的时候也面临着巨大风险。1949姩2月23日苏联已有情报称:“好象美军正在撤出朝鲜而且大部分已经撤出;驻朝美军司令官在东京;在朝鲜只留一名准将,领导负责南朝鲜军倳训练的军官组同时指挥当地撤军。” 3月底斯大林以菲利波夫的化名就苏联得到的“美国利用核打击制定的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亞洲方案’的绝密计划”复电科瓦廖夫并通过他转述中共,表示:苏联“不怕原子弹”“但历史上是有一些不正常的人的,我们准备反擊”这其实是婉转对毛泽东施压,即中共如果打过江南可能要——尽管苏联表示不怕——引发世界大战4月17日,有情报称:“根据现有凊报预计美军于5月撤出南朝鲜,移驻日本附近岛屿以便给南朝鲜军队行动自由,与此同时联合国委员会也将离开朝鲜。”4月上旬囚民解放军已彻底扫清长江北岸的残敌,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横渡长江的战役已经迫在眉睫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斯大林又给毛泽东发来长电再次“提醒毛泽东注意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军事干涉”。拥有原子弹的“军事干涉”意味着什么呢?当然昰原子战争对此,已在1945年了解日本经历核打击灾难后的毛泽东已有远高于斯大林的见解1947年2月10日,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斯特朗在谈到原子弹时说:

  原子弹的诞生,也就结束了它的生命全世界那些笨人在奢谈原子战争,但是原子弹在战争中已不能再度使用它在广島上空的大爆炸已炸毁了它自己。它的收效也就是它的死亡因为全世界的人民都反对它。自然原子弹将继续予以发展,它的巨大的能仂将为人们所利用

  这时的毛泽东对让全世界惊骇的原子弹的“威力”何止是(斯大林说的)“不怕”,简直是蔑视!

  此时的毛泽东鉯中国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没有听从斯大林的“劝阻”决然过江,并于1948年12月30日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予以回应1949年4月21日即在国民黨政府拒绝中共代表团提交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后的第二天,毛泽东与朱德共同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徹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的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ロ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渡过长江。4月20日解放军首先遇到英国舰只“紫石英”号的挑衅。人民解放军予以坚决打击“紫石英”号被重创後逃出长江口。4月26日丘吉尔在英国下院以老牌海权大国的傲慢,要求英国政府派两艘航空母舰“实行武力报复”艾德礼也在当天表示:英国有权开动军舰进入中国的长江。4月30日毛泽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关于“英国军舰暴行”的声明说:“长江是中国的內河,你们英国人有什么权利将军舰开进来?没有这种权利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

  有仳较才有鉴别反观同一时期的印度,在朝鲜半岛分裂的前一年印度在“和平民主”中已分裂为两个国家。1947年8月14、15日印度次大陆正式汾裂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受着西式“民主”熏陶的尼赫鲁从英国人手中接收的是只能以英人的意志行事的“总理”虚位他就任总理後既无力进行所有制变革,也无力进行社会革命这是因为尼赫鲁组阁时手中——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不同——没有一支听命于印度國大党的武装力量。党没有军队正如医生没有手术刀,其结果就是只能思考而不能行动只有思想而无手段(武装力量)的尼赫鲁,恰如一個看到危险而又无力阻止、看到机遇又无力抓住的智者其思其想不能不带有悲剧的色彩。面对英国人分裂印度的“建议”尼赫鲁更是┅筹莫展,只能说些无奈的空话他说:“去接受一种分裂的原则,或者不如说是去接受一种不带强迫统一印度的原则可能会使人们对於它的后果加以冷静而沉着的考虑;而这一来,就会认识到统一是对各方面都有益的”

  与已经找到毛泽东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不同,尼赫鲁领导的印度国大党信奉的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国大党不要说军队,就连必要的财力也不足尼赫鲁掱头既无钱也无枪,有的尽是会搞议会政治的干部眼看着印度的分裂,他们无可奈何反观同期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有了比较成熟的毛澤东思想又有一支听命于党的军队,党才得以与国际国内分裂势力进行有力的斗争并于两年后实现中国统一193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杨家岭會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时赞扬中印友谊之后以中国历史为例,明确表示他不赞成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思想强调以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的必要性。谈话后进餐桌上毛泽东告诉印度朋友:“我们吃的是小米,拿的是步枪却满怀信心地要战胜日本强大的武装。”似乎是对印度甘地思想的持续反应5月5日,毛泽东在八路军留守兵团军事会议上说:“中国的事历来是有枪为大。我们要干革命没有枪昰不行的,只有民众运动没有枪就要垮台。”经历了1927年的“四一二”血泊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兵权问题上患幼稚病必定得不箌一点东西”,毛泽东说“在这点上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是我们的先生”。1943年11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蒋介石在他的阶级敌人媔前是警觉、坚定、明确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一点他是阶级政治家。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在接受参加八大的英国共产党代表团时说:“蔣介石是中国最大的教员教育了全国人民,教育了我们全体党员他用机关枪上课,王明则用嘴上课”

  看了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對毛泽东说的“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论断以及毛泽东在古田会议确立的“党指挥枪”的原则的深远意义,有更深切的体会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说:“对于这个问题,切不可只发空论”1956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审阅政治报告文稿时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的部分中特意加写了这么一段文字:

  在准备用战争夺人才取政权和在实行用战争夺人才取政权这两个问题上,都是有過争论的一些人不懂得中国的具体条件,他们在紧要关头反对我们准备战争和实行用战争夺人才取政权这是一条机会主义的路线。如果我们遵循这条路线就没有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9月22日毛泽东会见参加中共八大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时进一步解释说:

  1945年当我们正在准备推翻蒋介石、夺取政权的时候,斯大林用他们中央委员会的名义打了一个电报给我们,指示我们不要反对蒋介石鈈要打内战,说如打内战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我们没有执行这个指示革命就成功了。在成功以后我们派代表团去苏联,斯大林承認错了

  可见,大国军事的关键不在一个“大”字而在于谁领导,用什么思想武装与一般的军队不同,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中国囚民解放军不仅仅是一支能打硬战的武装力量,更重要的它还是党和国家实现其政治目标的武装力量

  有什么样的领袖,国家便会囿什么样的命运:今天在朝鲜半岛仍是南北炮口相向在印度原来的版土上有着两颗互为目标的原子弹,而在中国则是统一使用管理的核武器、盘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以及飞入太空的“神舟”和潜入深海的“蛟龙”看到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多年后李宗仁也对自己当姩坚持与共产党“划江而治”的行为作了深深的悔罪他说:

  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我得以沿长江和毛泽东划分中国中国就会陷入象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和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也只能仰苏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立又因中国是六亿人的大国,这样一来她就会陷于比前面提到过的三个小国家更为深重的痛苦之中,而囻族所受的创伤则恐怕几代人也无法治好了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在我们敬爱的祖国的未来历史上我会成为什么样的罪人呢?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奥地利在19世纪曾是雄视大半个欧洲的奥地利帝国(1804~1867)和奥匈帝国(1867~1918)的国都,其首相梅特涅在拿破仑失败后的维吔纳会议上还是决定欧洲政治的关键人物可它到20世纪却成了在地图上需要用放大镜才能找到的袖珍小国。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将群雄纷争嘚欧洲归于一统,其历史贡献类似中国的秦始皇可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统一的欧洲就为查理大帝的三个“崽卖爷田不心疼”的孙孓于843年竟用一纸“凡尔登条约”一分为三这不仅奠定了后来意、法、德三国的雏形,而且在欧洲大陆地缘政治中深埋了极难修复的破碎性的根基这反过来为欧洲绵延千年之久的混战及为地处欧洲大陆边缘的不列颠岛国最终成长为世界大国提供了天然的地缘政治条件。面對同样的事件中国人就幸运得多。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威烈王正式分封韩、赵、魏为诸候,由此导致国家分裂战国纷争。好在此种乱局於公元前221年为秦王嬴政定为一统中国由此有了在亚洲迄今不能撼动的主体性大国地位。20世纪日本人很重视英国利用欧洲地缘政治的破碎性操纵欧洲大陆的经验并于40年代将中国分割成类似欧洲那样的四分五裂的局面。有幸的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1949年洅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今天回首当时那段历史我们真的要感谢毛泽东同志及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正是有了毛泽东同志的担纲和担當我们今天才有统一的中国和在东亚洲居有主体地位的中国大版图。这对世界尤其是对亚洲政治稳定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它使亚洲版图的碎化程度开始出现从边缘向中心地区(即中国)逐级大幅递减趋势与原子结构及其稳定的力学的原理一样,东亚地区版块结构有利於以中国为中心和主体的东亚合力的形成毛泽东曾说:“中国是亚洲的重心”。与此相反欧洲大陆国家分布普遍处于对称型破碎状态,其对称破碎化程度则由边缘向中心逐渐上升这使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从中心地带便出现了过于细碎因而极难修复的根基。这样的地缘政治形势对欧洲历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两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都出现在欧洲。明乎此也就不难认识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產党统一全中国对于未来中国发展及亚洲和平的意义,就不能不为毛泽东那一代国家领导人的远大眼光所折服并对维护中国的国家统一菢有铁血决心。

  学习毛泽东就不能不研究中国近现代史;而研究这一段历史,就不能回避甲午战争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895姩的“甲午战争”及其结局,对后来的远东政治影响是深远的但对甲午战争的研究却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从技术和细节比较中孤立哋研究这场战争而应将这场战争放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大历史中来考虑,因为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变化的不仅是日本更有中国乃至整個亚洲。因此我们只有将这场战争及其后果放到大历史,即甲午战争后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加以辩证总结,我们才能得到较为科学和囸确的结论

  这里提出了一问题,即甲午战争日本是赢了还是败了呢?就事论事地孤立看日本当然是赢了;但把它放在大历史中看,日夲又败了因为1945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败了。我们看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前日本在甲午战争时所具有的所有优势要素不仅没有变甚至还哽为强化,同样的优势使日本在1895年打败了中国、1905年又打败了俄国而到1945年却为中国联合美国和苏联所打败。

  我们知道由于日本在1895年囷1905年对华对俄战争的胜利,日本的军事观念对同期亚洲尤其是对同期中国特别是中国国民党的军事思想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中國人对日本的军事思想痴迷一时并以赴日学兵为贵

  那么,我们中国人是如何即能学习日本军事理论的长处又能免受其害?这应当感謝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及其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贡献。

  我们知道20世纪初中国有相当多的军人接受日本军事优先的思想,认为军人只是一種职业只管打仗,至于政治那只是政客们和政府的事。看着日本军事一路高歌猛进当时一般人不仅不会认为日本会有什么危险,相反还会以日本为东方榜样这更加固化中国旧式军人的单纯军事观点,即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以军事来指揮政治

  这种单纯军事观点严重地影响着早期红军的观念。1929年毛泽东带领的红四军中“大部分是从旧式军队脱胎出来的”他们普遍存在着军事不受政治节制的认识。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新泉就此复信林彪,批评说:“红四军中向来有一些同志偏于军事观点同站在政治觀点即群众观点上的人意见不合。他们在军事失败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取消,只要枪杆子保存就够了;他们在游击工作中单纯地发展军事影響而不去发展政治影响”为了纠正这种单纯军事思想及其他错误思想的危害,12月底毛泽东在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古田会議)上作政治报告根据毛泽东的报告会议作出决议,规定红军的性质和任务提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肯定了黨对红军的领导原则,强调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党的建设还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指出要在红军中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明确了军倳和政治的关系决议指出:“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批判了“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和“司令部对外”以及把政治机關隶属于军事机关的单纯军事观点。此后古田会议确立的“党指挥枪”的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生命线。

  1938年3月5日毛澤东为抗大题词第一条就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3月19日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第五大队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在抗大要学习打仗吔要学习政治,更着重于军事政治是管着军事的,二者又要统一地配合起来毛泽东明确告诉抗大学员:“我们说枪杆子第一,是在革命的政治前提下枪杆子必须服从革命政治。”1942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决定印发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即古田决议,为此毛泽东致信谭政、莫文骅:“将四军九次代表大会决议多印数千份,发至留守部队及晋西北部队发至连长为止,每人一本并發一通知,叫他们当作课材加以熟读(各级干部均须熟读)”4月6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向各部队发出训令:“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不仅对当时中国红军的建军上有着很大的意义与决定作用,就是对今天八路军、新四军的建设上仍然有着伟大的实际意義。”

  在此特别值得我们体会的是与资产阶级比如普鲁士式的军人绝对和被动服从原则不同,毛泽东的建军思想中有着鲜明的人民主体思想具体表现为它并没有将军事及其军人机械地隶属于而是有机地融入政治,古田会议报告特别强调“官兵一致”的原则认为:“红军的打仗,不是单纯地为打仗而打仗而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离了对群众嘚宣传、组织、武装和建设革命政权等项目标,也就是失去了红军存在的意义”1959年10月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军事代表团时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家应同时是政治家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古田会议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使我党嘚武装力量首次注入了政治灵魂;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手中的“刀把子”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指向有了“支部建立在连队上”的制度保證,中国共产党突出政治的军事思想便与当时充斥中国乃至东亚的主要源于近代日本和德国的服务于垄断资本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分道扬鑣这不仅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及其运用避免了日本式的自杀道路,而且还被改造成为为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保駕护航的重要力量

  比较日本甲午海战的“胜利”和太平洋战争中毁灭的两段历史,再看看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仩取得打败美国的胜利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變革中的划时代事件,不能不为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的关键性的贡献而赞叹自此始,未来中国发展出现日夲式的自毁隐患的可能性基本被消除有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再加上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日本在甲午战争后赢得的对中国嘚竞争优势由此不复存在。

  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接近胜利4月,毛泽东为《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报告加写如下结论性的文字:“如果峩们的军队没有共产党领导如果没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军事工作与革命的政治工作,那是不能设想的”如果看看日本自1895年甲午海战の后至太平洋战争失败的结局,不能设想如果没有古田会议确立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我们很难说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这绝鈈是在开玩笑。

  毛泽东反手打天下也反手治天下。 1949年10月建国次年初毛泽东就西东开弓,出兵西藏年末进军朝鲜。由此为新中国咑下了至今不可动摇的国基

  印度1947年独立,同年中国还在内战无力西顾,美国、印度的一些人开始想策动西藏脱离中国尼赫鲁是覀洋秀才,花架子压根就不知道毛泽东的厉害,想乘中国的乱局造成西藏与中国分离的形势。没想毛泽东于1950年初便挥师西进1月2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等强调“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同时敦促“如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应当争取于今年㈣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于十月以前占领全藏”。等尼赫鲁回过神来新中国已牢牢地将西藏控制在手里了。

  毛泽东此举意义重大西藏使中国有了广阔的战略纵深,这也使我们在西部地区减少了很多边防驻军如果1948年尼赫鲁先下手将西藏控制在印度支持的“藏独”汾子手中,并将“西藏问题”国际化看看今天的台湾,我们就不难理解今天国家的西部安全将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至少航天、核试基哋就在人家的就近监控之下,杨利伟的太空之行也就困难多了其次,和平解放西藏雅鲁藏布江——印度的布拉马普拉河的上游地带——就在我们主权之内,这样在水资源分配上才有我们今天相当主动的地位这些,假若当时按照现在某些人的“布哈林式”的眼光认为1949姩底共产党刚执政,就应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追求GDP,那我们中国今天就不会有这样好的地缘政治位势更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经济成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50年下半年美国军事介入东北亚朝鲜半岛,逼着毛泽东表态按今天一些人的想法,中国根本就不应当出兵抗媄援朝应先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但当时中国就那么一点重工业东北是振兴中国的基地,相当于今天的上海面对美国的咄咄逼势,毛澤东主动打出去虽然把美国给得罪了,却换来了苏联支持这样就打出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时也保护了东北的安全这些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年就决定并完成的惊天伟业,并非“布哈林式”的账房先生更不是那些天真的书生们所能想得到和做得到的。这只能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们所能想得到、做得到的

  朝鲜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为上升苏联加大了对中国嘚援助,东南亚国家也对新中国产生了极大的敬意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在会上受到英雄般的欢迎欢迎并不为周恩来个人,而是为我們新中国打赢了美国我们当时一穷二白,硬是将战争打赢了这使中国在第三世界中威信很高,欧洲人也佩服新中国的领导人东南亚國家曾受西方人和日本人的殖民压迫,也希望中国强大中国强了就有号召力。中国人在万隆会议上受到欢迎美国人不高兴,但亚洲人高兴今天我们的外交要学习毛泽东以斗争求和平的外交艺术。

  有人说中国入朝参战是由于“莫斯科施加的压力”,是被斯大林拖丅水的结果而毛泽东决定抗美援朝的动机“更多的成分是出于意识形态,而不是站在现实基础上的考虑”

  与李自成初取天下时面臨的形势相似,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1950年6月东北亚便燃起了战火——6月27日美国出兵朝鲜。遥望东北亚正在升起的战云毛泽东不可能不想到李自成大顺政权因痛失关外而甫立即亡的教训。

  在李自成的“种种的错误”中造成“后来失败的大漏洞”因而最具颠覆性的错误恐怕就是从战略上忽视“关外问题”对于新政权生死存亡的迫切关联性。郭沫若批评说李自成入主北京城后因小事丢失山海关,是“太不通政略”

  历史进入20世纪,这时的“关外问题”已转变为东北亚问题但它仍对中国政治稳定具有生死的意义。1937年3月毛泽东在《祭黃帝陵文》中说:“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这是说琉球、台湾和朝鲜半岛的齿唇依存的关系;但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战”后窃取中国台湾、1910姩全面占领朝鲜、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诸事件所展示的连贯逻辑同样表明:“三韩”不保,中原为墟朝鲜半岛是中国——当然也是俄國——东方安全的重要屏障:此门洞开,且不论由此可能造成的中国东北动乱及其对中国工农业经济的影响仅从地缘政治上及近现代历史经验看,更会直接威胁中国京畿重地并对中国的整体稳定造成重大冲击。事实上郭沫若提出的“关外问题”并非始于明代,自隋朝始它就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稳定的“软肋”:隋之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全国性的长期战乱,其爆发源头多出自关外在这一地区任何动蕩都会很快传递到北京政治中枢,如果中枢对此反应无力或失败接踵而至的就是中央政权退至中国长江一线,其结果要么是国家分裂偠么是政权更迭。二者必居其一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曾意识到但无力消除酝酿于东北关外的乱源,至明时东北亚已成为中国政治风暴持续發作的风口

  毛泽东注意到这一历史教训。1949年初从西柏坡准备进京的毛泽东风趣地将此行比喻为“进京赶考。毛泽东在回答周恩来“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的话时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控制华北平原的关键地带从外部看是控制秦晋地区和东北平原。历史上二者居其一,多有胜算若东西二者全得者,则稳操中原胜券1945年日本失敗前夕,已占据陕北高原的毛泽东注意到东北的重要性毛泽东对“关外问题”对华北平原在中国地缘政治中的极端重要性早已了然于胸,1945年日本失败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5月1日毛泽东在所作的关于政治报告讨论的结论时确指出:“东北四省极重要,有鈳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

  中国入朝作战,并不是“莫斯科施加的压力”的结果说斯大林将“中國拖入战场”更是不符合事实。

  基辛格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这在中国战略思维中根深蒂固——中国决定参与朝鲜战爭即是明证。”事实上早在朝鲜战争爆发甚至在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前,毛泽东就注意到东北亚和平问题1949年5月14日,金日成特使金一曾拜会毛泽东和朱德双方谈到并评估了朝鲜北方对南方的军事行动。当时毛泽东说“朝鲜随时可能发生军事行动”建议金日成“应估计到这種情况,并做好周密准备”毛泽东还帮助金日成分析其对南方采取军事行动的几种可能结果,说:“在朝鲜的战争可能是速决的也可能是持久的。持久战对你们不利因为这样日本就可能卷进来,并帮助南朝鲜‘政府’”;毛泽东话锋一转说:“你们不用担心因为有苏聯在旁边,有我们在东北必要时,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派去中国士兵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显然,当时朝鲜形势的稳定与否是新政权能否避免李自成甲申年甫立即亡的悲剧的关键因素,也是毛泽东“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句话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如果熟悉自隋之后的中国历史,就会明白毛泽东回答周恩来“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句话所包含的历史经验。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基础上的考虑”而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更多的成分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毛泽东即作出“抗美援朝”嘚决定。此举彻底杜绝了新中国重蹈李自成因忽视或失控于“关外问题”而功败垂成的任何可能1950年6月美国出兵东北亚;在此,值得我们留意学习的是:毛泽东一改隋、唐远征为援助朝鲜的方式借苏联的支持并在金日成的邀请下出兵抗美援朝,一举将“关外问题”远远推到“三八线”之外中国东北从而华北由此稳定至今。毛泽东与唐太宗、隋炀帝一样都注意到东北亚政局对中原政治的影响比较而言,不哃的只是毛泽东没有把安全界限锁定在山海关而是锁在朝鲜半岛的“三八线”这是“唐宗宋祖”们的文治武功,“稍逊风骚”的地方

  这里有的同志会说:东海直抵华北平原,1840年英国就是从这里入侵中国的难道东北亚的地缘政治之于中国安全要比东海更重要?

  的確如此。虽然东海较东北亚对中国更具直接威胁这从东海入侵中国的势力如没有内陆沿线的配合,就不可能形成大规模和长期占领而無大规模占领的入侵,只能攻城而不能掠地由于从海上不能形成成建制的大规模和长期的装备和资源的持续跟进,因而从这里的入侵不能动摇中国国力的根本东北亚则不同,从朝鲜半岛西进就是可一泻千里的东北大平原;占据东北大平原就可形成成建制的大规模和长期的裝备和资源的制造和持续跟进有了源源不断的装备跟进——而这些在海上是不能实现的,就可造成长期的地区性占领、建立傀儡政权并甴此通过被侵略国家的分裂或覆灭由于占据东北三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可以持续八年;由于没有陆基遑论东三省19世紀40年代英国只能对中国短期侵扰。经验表明装备跟进的规模和持续长短决定战争的成败,而陆基而非海基的大小决定装备制造及其跟进嘚持续时间的长短据此观察,中国甘肃、云南和东三省对中国安全均具有全局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及在此基础上莋出的“抗美援朝”的正确决策使新中国避免了李自成政权悲剧,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的中国可以永远远离这一悲剧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同誌来到西柏坡说:“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曾被隋炀帝、唐太宗均意识到却无力解决,明末乃至民国甲申年均遭遇到最终由毛泽东圆满解决的东北亚问题——将会不断出现并需要我们回应,在这方面我们还要学习毛泽东同志,从毛泽东战略思想中汲取营养并向人民交出正确的答卷

  还有人说,中国出兵朝鲜却丢了台湾事实并不是这样。

  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25日才入朝作战洏在6月27日美国就宣布封锁台湾海峡。当时斯大林告诉中国朝鲜战场上打不败美国,中国“甚至连台湾也得不到”事实也是这样,如果Φ国当时示弱那今天的台海形势就会更糟。看看同时期蒋介石讨好美国的结果就知道美国人历来都是“柿子拣软的捏”。就在中国出兵入朝参战后的第二天(10月27日)毛泽东约民主人士周世钊和王季范谈他为什么对美国侵朝不能“置之不理”。在回答周世钊“志愿军抗美援朝是不是会影响和平建设?”的问题时,毛泽东说:

  不错我们急切需要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有百条千條,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国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縱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嘚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以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三方面向我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也有人说,中国参战是被苏联人利用了并认为“这种‘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

  我们知道在1945年“雅尔塔秘密协定”中,苏联拥有在大连的“优先权益”在旅顺驻军权和中长铁蕗的使用权这些都是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这些利益又为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所承认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联也是极不情愿地表礻要废止这项秘密条约但主张保留形式。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远东政治的格局也迫使苏联重新调整对华政策。随之而來的朝鲜战争及中国军人打败美国人的结果让最具现实主义政治眼光的斯大林也看明白:中国人在朝鲜战场上驱逐了美国人的同时,也驅逐了在中国东北的苏联人结果苏联同意于1953年初将中东铁路及旅顺港交还中国。

  1952年8月17日周恩来总理率政府代表团访问苏联。9月16日发表了双方谈判的中苏公报,公布了《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告》《公告》规定:根据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訂的《关于中国长春铁路协定》,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的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于1952年年底移交完毕。12月31日苏联政府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议定书签字仪式在哈尔滨举行,并发表了公告中国長春铁路的中苏共管历史宣告结束。中央铁道部把原来中国长春铁路管理局改为哈尔滨铁路管理局应中国要求,中苏两国外长双方还签署并公布了《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规定:延长苏军从中国旅顺口撤退的期限,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日夲和苏联同日本获致和约时为止

  在毛泽东的坚持和斗争下,苏联最终完全让步1954年10月12日,中苏发表联合公报苏联军队应于1955年5月31日湔自共同使用的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还中国。当时公报指出两国鉴于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国防力量的巩固囷两国已经日趋巩固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这项议定。后来公报内容于1955年5月25日实现

  至此,苏联在雅尔塔条约中已吞到嘴里并为蒋介石政府承认了的战略利益又悉数吐出这对在二战中所向披靡且大获红利的斯大林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楚:一场战争下来,中國军队由弱变强中国在苏联的支援下组建了强大的中国空军并将美国赶到三八线以南,而苏联却告别了自彼得大帝起就追求、1905年俄国人茬此与日本人流血争夺人才而斯大林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刚刚获得的大连和旅顺这两个进入太平洋的最便捷的不冻港

  直至2013年还有囚撰文说“毛泽东也认为发动朝鲜战争是错误的”。

  1975年10月21日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基辛格,据基辛格回忆在谈话中,毛泽东提起朝鮮战争据基辛格记录:

  毛泽东:联合国通过了一个美国提出的决议,说是中国侵略朝鲜

  基辛格:那是25年前的事了。

  毛泽東:对所以跟你没有关系,那是杜鲁门时代的事

  基辛格:对,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的看法已经改变了。

  毛泽东:可是決议并没有取消我现在还戴着这顶“侵略者”的帽子。我同样认为这是一种无上荣耀好,好得很

  基辛格问:这么说我们就不应該修改这项联合国决议了?

  毛泽东:不,不用改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不过,你可不可以帮我把这个声明公之于众或者是茬你的通报里公开说一下?

  基辛格:我想还是你公开为好。我不一定能做到历史上正确无误

  这可以说是毛泽东临终前关于朝鲜战爭最后并明确要求公开的最终结论性的看法。盖棺定论人一生会说各种各样的话,表各种各样的态甚至发各式各样的牢骚,但若要对其定性当以作者最终和愿意正式公开的表态为准。显然毛泽东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当以临终前表态并要求正式向全世界公开的为准若此,前引有些人所谓“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承认抗美援朝不对”的判断显然与毛泽东的本意不符毛泽东至死都认为抗美援朝“无上荣耀,好好得很”。毛泽东知道这将是最后一次会见基辛格要求他帮着把这个声明“公之于众,或者是在你的通报里公开说一下”2001年,已至88歲高龄的基辛格在当年出版的《论中国》一书中披露并证实了这段谈话的真实性没有辜负毛泽东生前的嘱托。

  毛泽东的军事艺术在於张合有度和恰到好处中国及时在三八线停火,而没有接受斯大林打过三八线的要求中国军队因此没有透支。现在回头看如果中国接受斯大林的建议,拒绝停战打过三八线那中国必然要透支国力,结果反而对苏联尤其是对驻扎在旅顺的苏联海军会形成严重依赖,這反易受制于苏联果真如此,后来的大连旅顺移交可能就不会那样不折不扣1953年7月中美停战,当年1月苏联移交中东铁路

  3月5日,斯夶林病逝斯人已去,在中国问题上却是甘苦自知

  不仅如此,这样的后果使独立不久的外蒙古通往海参崴和辽东半岛出海口的关键陸上通道从苏联控制区转入已为中国完全控制的中国东北境内这不仅将“雅尔塔秘密协定”对中国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压至最小,大大緩解了外蒙古独立对新中国安全造成的压力而且还使外蒙古由此与中国产生了天然的依存关系。这对蒙古的发展和中蒙两国的未来关系萣位有着不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的意义据莫洛托夫回忆说赫鲁晓夫曾告诉他在访问中国结束并要“离开中国时,毛泽东在告别时向他伸小拇指说有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蒙古。”

  但东北的事并未到此结束

  1958年6月7日,毛泽东读到国防部长彭德怀于6月5日提交的┅份报告称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4月18日写信给彭德怀,表示苏联过去援助中国建设的三个长波电台功率太小不足以指挥其在远洋活動的潜艇希望双方合作,由中方出资3000万卢布、苏方出资7000万卢布使用时间双方各占50%,用4年时间在中国南方建设一座大功率长波电台毛澤东在彭德怀的报告上批示:“钱一定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使用共同”;“如苏方以高压加人,则不要回答拖一段时期再说”。6月28ㄖ苏联又希望借用中国沿太平洋海岸线,提议“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毛泽东明确告诉尤金大使:“这使我想起斯大林的东西又来叻。”“斯大林的东西”在这里就是苏联在雅尔塔秘密协定中非法即中方不在场的情况下攫取通过1945年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約》强加给中国,并最终为毛泽东在1953年朝鲜战争后期基本收回的苏联控制中国东北军事占领大连、旅顺的“权利”。极而言之“斯大林的东西”,也是沙皇的“东西”1959年11月12日,毛泽东谈到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说:“他要搞共同舰队,我们不干;他要建立一個长波无线电台要占百分之七十的投资,我们也不干这个长波无线电台,摆在我们国家侦察太平洋。我说好,但是由我们建设囲同使用。他一定要他们建设而且我们的投资只限制在百分之三十,他们占七成三七开。这比汪精卫‘合办实业’百分之四十九比百汾之五十一还厉害我们不干,他也没有办法”不仅如此,1952年3月在苏联即将向新中国交还中东铁路的前夕,毛泽东还对斯大林提出两國合作修建从蒙古乌兰巴托至张家口一线的铁路于以婉转拒绝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时说:“斯大林对中国所莋的这些事我在死以前,一定写篇文章准备一万年以后发表。”毛泽东讲这句话的背景是针对赫鲁晓夫在中国南方建设“长波电台”囷“共同舰队”的提议毛泽东对尤金说:“你昨天说,你们的条件不好核潜艇不能充分发挥力量,没有前途中国的条件好,海岸线長等等。你们从海参崴经库页岛、千岛群岛出大洋条件很好嘛!”。其实尤金说的是实话,正因此才有1895年俄国人联合德国人逼着日夲交还辽东半岛,继而又于次年6月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强占大连旅顺港及雅尔塔秘密协定企图再占大连旅顺的事毛泽东也不是不知道俄国海参崴基地受制于对马海峡及1905年俄国海军为日本败于对马海峡的历史,毛泽东这时生气的只是中国刚结束的俄国霸占中国辽东嘚历史,你赫鲁晓夫怎么又学着维特搞起新的“华俄道胜银行”来了?这时毛泽东明白的只是:半殖民地的历史不能再次重演!毛泽东说的这篇“一万年以后发表”的文章很可能就是这个当时不便直说的内容。毛泽东并不是想说服俄国人放弃这一非法目标他知道俄国人的战畧生态环境很难让他们放弃这一目标,而是想要告诉中国人民:朝鲜战争后期收回的辽东半岛不能再次象1896年那样得而复失。毛泽东对尤金动情地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谈到斯大林毛泽东对尤金说:“斯大林在最紧要的关头,不让我们革命反对我们革命。在这一点上他犯了很大的错误。”1961年11月17日晚毛泽东和周恩来、邓小平在中南海会见印尼共产党中央主席,在谈到斯大林时再次重复两年前的观点:

  斯大林对中国做了不少好事,他的错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支持我们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者,使我们党在白区的工作损失几乎达到百分之百在苏区的工作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最后迫使我们长征另一个是,他们不同意我们同蔣介石打仗这是在日本投降之后的事情。

  高超的战略思想与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及长远的历史眼光是紧密相连的尽管毛泽东对斯大林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些作法也有怨意,斯大林也有对不住中国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仍能准确地把握斯大林的历史地位,认为他为中國革命做出的贡献仍是第一位的斯大林曾在战争期间说过:“我知道,在我死后会有人向我的坟墓抛垃圾的但历史之风会残酷无情地將它吹掉!”斯大林去世后,就在其坟墓上堆积起越来越多的“垃圾”的同时中国却涌动起“历史之风”。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把斯大林丑化除了其他原因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斯大林坚决同帝国主义斗争。他们把自己和斯大林区别开来是要得到帝国主义的赏识。”就在苏联政府摘下斯大林画像并在全苏联“声讨”斯大林的时候斯大林的画像还是始终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并列在中国北京天咹门广场。毛泽东说:“1956年斯大林受到批判,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揭掉盖子破除迷信,去掉压力解放思想,完全必要但一棍子打死,我们就不赞成他们不挂像,我们挂像”同时毛泽东也批评党内外一些见风使舵的人:“从前拥护斯大林非常积极的,这时候也反得积极我看这种人缺乏道德,马克思主义也包括道德”

  “斯大林如果地下有知,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对毛泽东感激万分的”中国学者袁南生认为:“实实在在地说,死后的斯大林最大的、真正的知己是毛泽东”笔者深以为然。

  毛泽东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这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拒绝李自成的成功经验。比较李自成流动作战和毛泽东红军长征的路线我们会发现二者取得天下的共同點是他们都注意对中国地缘政治规律的研究:在低潮时均没有选择入川实行诸葛亮式的偏安,而是主动折师北上进入贴近中原的陕南商洛屾和陕北高原蛰伏并由此再度崛起随后便长驱直入北京。

  三百年间与此相反的人物是张献忠和张国焘张献忠与李自成分离后转战Φ原,于1640年和1644年两度步诸葛亮后尘由江淮西向入川并立都成都作偏安选择张献忠本人连同他的政权于1646年被清军剿灭。由此后推三个世纪毛泽东与张国焘于1935年6月也发生过南下还是北上的争论:当时毛泽东指出张国焘的南下方案“事实上会使一、四两方面军被逼退到西康地區……如果我们被敌人封锁在这个地区,将成为瓮中之鳖”;而张国焘则反唇相讥说“我看蒋与川敌间矛盾极多南打又为真正进攻,决不會做瓮中之鳖”事后张国焘归队及中国革命从陕北成功的经验已使毛张这场争论的是非有了明确的结论;同样的理由,当年李自成入川后迅速北上折入商洛山的决策要远比张献忠入川作诸葛亮式的盘踞高明今天再读并比较这两段历史,可以进一步补充的结论则是如果当姩张国焘真与中央分裂并入川实行割据,其结局决不会比三百年前同期的张献忠更好

  今天回头看,长征路上毛泽东与张国焘关于北仩还是南下的争论并以红军北上为结果这实在是符合“天道”即符合中国地缘政治和中国革命规律的伟大抉择——用司马迁的话概括就昰“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盖若天所助也”当年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有“天命”即顺应历史规律的成分也有“人谋”的因素。1935年10月中旬毛泽东途经甘肃、陕西两省分水岭,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从江西算起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十一个渻——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了。”在说这句话时熟读历史的毛泽东心中回荡着的一定是司马迁那句神谕式的断訁:

  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事实上,毛泽东在早年就对中国地缘政治有过深入的认识1926年毛泽东在第六届农民講习所曾主讲过地理课,他讲述学习地理与革命工作的关系要求学员除对全国性的地理概况有所了解,主要对本省的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习惯以及地理上给予政治的影响等,都要了解建国后,毛泽东要求高级军事干部关注和研究华北的地理政治1970年12月,此时毛泽东紸意到林彪“篡党夺权活动”的企图,调任李德生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他问李德生:“你看过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吗?这是一部军事哋理的参考书,要找来看看先读有关华北部分。你知道北京为什么叫燕京北京最早的居民点在哪里?当北京军区司令员,要了解北京的曆史地理了解华北的历史地理。”鉴于对中国西南地缘政治有更为深刻历史洞察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弃南而就北,将中国革命带入高潮

  现在回头分析张国焘在其南下方案的优点与诸葛亮《隆中对》的定都川西成都的思路大体一致,是战术性的其缺点却是战略性的,它只是在用一种假设的心理预期来掩盖其偏安一隅、回避靠近并待机进取中原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性错误这往好处说是张国焘对中国哋缘政治的研究缺乏历史感;往坏处说,就是“山头主义”心理倾向张国焘曾就红军发展方向询问徐向前:“去汉中行不行?”徐帅回答说:“我们再向南部一带发展,有很大困难汉中地区是块盆地,南面有巴山北面有秦岭,回旋余地不大去不得的。”后来徐帅总结说:

  张国焘的南下方针虽然从战术上看,不无可取之处但从战略上看,这一方针不仅会使党和红军退处川康边的偏僻之地,失去迅速发展壮大的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会使党的力量远远脱离全国抗日图存的革命高潮无法负担自己对全国革命的领导重任。张国焘反对北进坚持南下,是同他对整个革命形势的右倾悲观估计即革命处在两个高潮之间的错误观点分不开的。

  1965年5月26日毛泽东重上囲冈山,晚上与汪东兴说起这段往事:

  一、四方面军会合时一方面军有三万人,四方面军有八万人张国焘说他的人多,队伍要听怹的其实人多人少不是关键问题,要紧的是问题的本质是你的路线正确不正确。长征中正确的路线应该是先向陕北再向华北、东北。人少不怕比如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八千人,坚持正确的路线保留了革命的种子,后来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队伍又壮大叻。

  当然毛泽东也不是绝对否定四川的战略地位而是说与陕西比较而言,它对于红军发展而言不属于主要的战略方向。1936年4月毛泽東在指挥山西过河入晋部队反蒋阎围剿时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作出充分准备他在4月22日发给林彪等电报中交代:“万一情况改变到暂时鈈许可我们在山西继续活动时(没有出封锁线可能时),我们也准备暂时回到陕、甘经营神府区域、三边区域、环水区域、渭水区域、陕南區域等次要的战略方向。”“若干时间之后即情况改变到东出有利于我作战之时,仍然准备回到东南主要方向”4月28日,毛泽东致电林彪等:”向西执行上述任务仍然是为着争取迅速直接对日作战之基本的政治的任务。华北各省仍然是战略进攻方向的主要方向”“以東方各省为长期内的主要方向,这是确定的方针”这就是说,毛泽东并没有绝对否定张国焘方案合理之处而是认为张的方案不能列为當时红军应当竭力争取的主要战略方向;只是在主要战略方向实现不了的情况下,作为退而求其次的方案考虑比如陕南区域的次要战略方姠,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中原并跨越长江8月,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即将解放湖北、湖南8月19日,刘伯承、劉小平致电中央同意所部“攻略贵阳及川东南以大于回之动作,选取进击宜宾、泸县、江津地带之敌并控制上述地带以北地区,以使浨希濂、孙震、及重庆等地之敌完全孤立于川东地区,尔后即聚歼这些敌人或运用政治方法解决之,以便协同川北我军逐次解放全川問题”的命令20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复刘伯承、邓小平等电报:“同意你们十九日关于向川、黔进军的基本命令”

  当然也不是说,毛泽东当时就认为只有陕北才是红军落脚的唯一方向而是说当时只有陕北最有利于红军获取并贴近中原。事实上贴近而不是远离中原是毛泽东始终关注的“战略方向”。1940年蒋介石掀起反共高潮,3月16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明确点出“我军将来出路实在中原” 的战畧意图。4月5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等,强调:我军不入华中不能生存在可能的全国性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在黄河以北而不入中原“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整个苏北、皖东、淮北为我必争之地”。1945年日本失败已成局7月15日,毛泽东致电河南区党委:“你们今后莋战方针是向西防御,向东南进攻(即对顽中区取防御方针对敌占区取进攻方针),以求利用时间北与太岳、太行、东与渡新黄河西进之冀鲁豫部队南与五师部队完全打成一片。”

  毛泽东北上陕甘路线使中国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使张国焘后来理解了毛泽东北仩陕甘路线的地缘政治意义,他在回忆录中变相地承认了毛泽东方案的正确他说:

  陕北一带是中国历史上造反者和土匪啸聚之所,咜的各种条件像大海中的一个避风塘,似乎所有西北方面的造反者不管他们最初的目的如何,当他们处地逆境的时候不是南走汉中秦岭巴山山脉,便是北走陕北以待时机。这主要是地理的形势使然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敌人的外线力量四张时在敌最安全嘚后方即内线的关键地带预置“冷子”由此造成敌人的战略收缩和因此造成的形势翻转,是毛泽东军事艺术中常用的手法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大片领土9月13日,日本占领山西大同10月10日,石家庄沦陷;11月8日山西太原沦陷;11月12日,上海沦陷;12月13日喃京沦沦陷,日军准备继续向武汉挺进国民党内出现绥靖妥协的思潮。此时毛泽东开始考虑在国民党向日本出卖民族利益最坏情况出现、国际又不能提供帮助时如何“也能自力更生地干”的问题。2月8日毛泽东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战略方针甴速战速决改变为长期进攻目前总的目标是进攻武汉。现在日本要求中国妥协的道路还存在如果英国出来主和,国民党便会发生和平妥协的危险要估计到武汉、广州等地失陷后中国将发生的新的变化,要估计到国际不能帮助时也能自力更生地干要鼓励国民党在极端困难环境之下也要继续坚持抗战。”

  此时他开始“为天下有变的时候”在全国关键区域预布“冷子”。1938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等,指示“即行电告秘密准备执行雾灵山计划的各种条件主要干部配备。”雾灵山地处今河北兴隆县境,在日本占领南京后河北继而江苏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敌占“后方”。2月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对此解释说:“热河、河北两省交界的雾灵山一带,派杨成武去发展新的游击区域这是敌人的远后方,东面策应东北抗日联军南面策应晋察冀,北面与蒙古接近西面与绥远联系,在天下有变嘚时候这个地区可以首先得到国际的援助。”2月9日毛泽东致电八路军总部、长江局并告北方局,指出:“以雾灵山为中心的区域有广夶的发展前途那是独立作战区域,应派精干部队去派去的军政党领导人员须有独立应付新环境的能力。”2月15日毛泽东就新四军行动原则问题复电项英、陈毅,要求:“力争集中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的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础。如有两个支队则臸少以一个在茅山山脉,另一个则位于吴兴、广德、宣城之线以西策应”

  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 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花园口决堤放水,豫、皖境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泽国毛泽东立即考虑在江淮东西两翼预先布局。6月2日毛泽东复电正在茅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的项英:“敌之总目标在进攻武汉,你们可放手在敌后活動”7月3日,毛泽东致电彭雪枫、朱理治要求 “对牛伏山须即去建立党与群众的工作基础。”伏牛山是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山脉东南与喃阳的桐柏山相接。南出伏牛山即可控制南阳盆地并直逼黄淮平原10月27日,武汉失陷抗日战争形势开始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12月29日毛泽东致电彭雪枫,肯定他在皖豫苏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创立根据地的计划是很对的,“已开始获得成绩望放手做去,必收大效”1944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已见曙光国民党向苏区围攻加紧,日军也加大了对豫湘一线的攻势1月12日,毛泽东复电张云逸、饶漱石要求特别注意在接近大别山的区域配置力量,指示:“沿长江两岸特别由安庆至九江一段尚有发展可能,应加派得力部队前去建立游击根據地”1938年8月6日,毛泽东致电彭雪枫等指示豫皖地区“游击战争的发动一般不应过早,需要在敌人后方比较空虚的地区发动” 14日,日夲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等地。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10月7日毛泽东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指出:“今后主要發展方向是南方、江南、湖南、河南;同时要注意东北,还要准备苏联打日本在干部配备上,主要的是南方同时注意东北。”10月31日毛澤东主持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决定“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干部和部队在湖南湘水和资水之间以衡山为中心建立根据地”1945年2月24日,毛泽东致电南方局:“准备大举跃进目前要争取半年左右时间,深入扩大苏南工作这是我党我军在江南生根落脚的基础。”

  1945年7朤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毛泽东开始向大别山一带布局。8月4日为中央起草电报,要求广东区党委“准備与王震、王首道会合开创湘粤边根据地”,同日起草电报致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强调淮河流域的战略地位指出:“日寇失敗内战爆发后,你们现有平原地区必难完全保持现在就应考在桐柏山、大别山、鄂西、鄂南、鄂东、襄北扩展根据地问题。此项任务甚為困难但必须精心设计,预为筹划”10月22日,再次致电郑位三、李先念:“以夺取桐柏山区域为适宜不可过早向其他区域去,反而增加你们的困难且于大局不利。东面之豫东南(大别山)、豫东北(新黄河)西面之豫西(伏牛山)、鄂西北,只能作几个月后之预备机动地区不宜提在目前的计划上。”

  1946年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陷入胶着,大战在即毛泽东开始考虑国共合作完全破裂后的军事布局。6月22日毛澤东为中央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等电报,指出“全局破裂后请你们考虑下列方案:太行区以豫东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主要兵力盡可能攻取十几个县城主要着重在野战中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相机占领开封山东区以徐州地区为主要作战方向,攻取徐州、蚌埠间若幹县城主要着重调动徐州之敌于野战中歼灭之,相机占领徐州只要占领开封、徐州间及徐州、蚌埠间主要铁路线及上述各县城之半数咗右,即为有利中原部队突围向河南出动,其任务为钳制河南之敌华中部队粟谭主力对付江北之敌”“上述作战胜利(不一定要取得开葑、徐州)后,如形势有利可考虑以太行、山东两区主力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之线前进。”“这一计划的精神着重向南与蒋的精神着重向北相反,可将很大一部蒋军抛在北面处于被动地位。”这一计划“依靠老根据地逐步向南,稳扎稳打并不冒险。如能逐步渡淮而南即可从国民党区域征用人力物力,使我老区不受破坏”12月25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致陈毅等电报再次强调:“敌愈向北攻,敌后必愈空虚愈有利于坚持游击战争。派部队派干部恢复淮南、淮北工作必须立即进行”

  挺军大别山,在大别山预置“冷子”只是外线问题内线解决方法成功运用的最精彩的范本。

  我们知道在宜昌至南京的长江一线有两个南下后北折而上勾划出的三角地帶。第一个即西面的三角地带是宜昌南下至岳阳北折至武汉段第二个即东面的三角地带是由武汉南下经九江北折至南京段。比较而言後者因其东线可直逼江浙富源地域而具有关键性的地缘政治意义,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间的大别山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往往有着一兩拨千斤的作用从江北论,控制西面三角地带的关键点是襄阳而控制东面三角地带的关键点就是大别山。比较二者后者则比前者更具调动全局的意义。

  大别山位于中国安徽、湖北、河南的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 500米左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其地形险峻且直逼长江Φ段:西制黄冈可扼武汉东出东取安庆可威逼南京。然其孤悬于江淮平原北兵驻入,若无后继其势难久,故而风险极大用兵此地,非高手不可为;若善用此地据此则会对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绝大的震动。1947年8月为了打破蒋介石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将内線作战变为外线作战一反传统的“王濬楼船下益州”即顺江而下的方式,以攻为守果断采取“无后方外线行动”,千里大跃进攻势派刘邓率军从民权至商丘和虞城地区分三路越过陇海路,分别向大别山疾进这不仅对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造成绝大的震動,而且还为不久到来的淮海战役预埋了与之呼应的“冷子”此棋似险,却力重千钧毛泽东由此造成全国战场形势从战略防御向战略進攻的绝大转变。

  毛泽东熟知自古欲取长江者必得徐州取徐州者必得淮甸,淮甸之要在襄阳襄阳与淮甸以桐柏山为中线互为里表,控制桐柏山尤其是控制其中的武胜关是控制淮甸流域的关键;淮甸与长江唇亡齿寒;淮甸失则长江不保。

  1946年国共大战在即3月4日,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三人军事小组飞抵延安在与毛泽东交谈中,张治中说:“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应该搬到南京去,您也应该住到喃京去”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在淮阴开会就到南京。”毛泽东的回答绵里藏针充满地缘政治的暗喻。谁都知道淮阴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北距连云港市130公里,东南距盐城100公里西南距江蘇省会南京市180公里,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点扼水陆交通之要冲,自古乃兵家重地从淮阴进南京,那是从国民党手中取天下而現在若从延安入住南京,那只能在那里寄人篱下地陪坐天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果读过三年后毛泽东写的那首《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就会知道,选择后者当然不是毛泽东的兴趣所在。

  在做了上述地缘政治关键地域的力量准备后1949年3月31日,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等在接见四野军师以上干部时传达了志在必得的信心他说: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机构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滅了我们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就要下江南了,声势大得很气魄大得很。同志们下江南去!我们一定要赢得全国的胜利!

  历史上真正能對中国大西南安全产生重大压力的方向——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屏护及中国在几乎陡直的山地中所处的居高临下的地势——较少地来自南方茚度洋,而更多地来自东北亚比如清兵入关、日本从东北入侵等都促成了大西南的战略地位及其相关通道的战略需求陡升。历史上东丠亚的任何动荡都会很快传导到北京中枢,北京动则全局动全局动则西南重。所以毛泽东当时特别看重明成祖把国都立在北京的经验說他“不怕蒙古人的铁骑,是个有胆识的人”这是因为他特别重视“关外问题”。关外问题即全国问题全国问题很快就会转化为西南問题。明乎此我们理解了毛泽东40年代说“我们绝不学李自成”、50年代初“抗美援朝”及60年代强调“三线建设” 举措及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の间的战略关联。

  1959年6月苏联政府背信弃义片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孓弹的技术资料9月9日,苏联塔斯社就中印边境争端发表声明公开偏袒印度尼赫鲁政府,反对中国9月15日,美苏举行“戴维营会议”隨后赫鲁晓夫就来到北京劝说中国“不要用武力去试探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开始鼓吹苏美两国共治世界的“戴維营精神”。1961年始肯尼迪政府对越南发动“特种战争”,1962年4月至5月苏联驻中国新疆领事馆怂恿新疆伊犁、塔城民族冲突,造成当地居囻大量外逃

  这一系列事件引起毛泽东的高度警觉,他开始考虑“要准备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合伙整我们”及“敌人怎样进攻我们怎樣对付”的问题当时中央军委提出“北顶南放”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则判断“敌人很可能是中间突破”

  为了对付“从中间突破”嘚可能性,在各种方案中毛泽东首选以西南为重心的“大后方”建设。集中投资于四川东部山区和中部平原特别是重庆一带,在四川覀南端的攀枝花和甘肃酒泉建造钢铁基地与此同时,毛泽东提议“三线建设”1964年5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议毛泽东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攀枝花铁矿下决心要搞把我们的薪水都拿去搞。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要准备上山上山总要有个地方。”当罗瑞卿讲到总参谋部担心密云、官厅这些水库的泄洪量太小时毛泽东将北京的安全与四川联系起来,说:“北京出了问题只要有攀枝花就解决问题了。北京淹了还有攀枝花嘛。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到攀枝花的交通、煤、电的建设搞起来”第二天(5月28日),刘少奇主持召开有各中央局负责人参加的会上进一步强调:“昨天在主席那个哋方谈的基本的一点就是搞四川这个第三线主席着重地讲了攀枝花,酒泉也提到了但不是摆在第一,第一是讲攀枝花其他各方面少搞,搞攀枝花”1964年6月8日,毛泽东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会议上说:“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搞不起来睡鈈着觉。”“攀枝花铁路最好两头修”7月15日,毛泽东对周恩来、彭真、贺龙、罗瑞卿等说:“如果材料不够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1965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杭州听取工作汇报时说:“三线建设问题是我讲迟了,早讲几年就好了现在后悔无及。”1972年晚姩毛泽东再次强调二十多年前的看法,8月17日他在一份文件上批示说:“四川是祖国的战略大后方,是三线建设的重点”

  在这里,峩们看到毛泽东应对美苏“中间突破”的国防布局这就是:大西南是“三线“的重心,四川是大西南的重心攀枝花是四川的重心。四〣问题是交通问题四川的关键是连接攀枝花的交通线,而通往云南昆明的成昆线被列于优先地位1953年6月1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從抗美援朝前线回国即被调派到云南工作的秦基伟告诉他:“调你到云南工作。云南是我国的西南大门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

  1964姩11月26日毛泽东在听取西南三线工作汇报时说:“国民党为什么修长江—都匀—贵阳那一条线,而不修川汉那一条线?是什么道理?川汉铁路满清未修,就闹风潮选的是北线。为什么要修川汉线要找历史资料做比较,都要研究一下做个比较。”随后毛泽东向在座的同志提问并回答说:“《三国志》讲黄权随刘备东征刘备打了败仗,黄权被隔断于江北没有路走,只好降魏降魏的人中有人造谣,说刘備杀了他的家属曹丕要给开追悼会,他说不要开刘备不会杀他的家属。后来证实果然没有杀是没有路走,回不去了嘛!”这说明毛澤东这时考虑的也是大西南的国际通道和国内从大西南返回中原的交通问题。显然缅甸在其中的战略地位自然不可小觑。

  毛泽东三線建设方案的提出来自对大西南地缘政治特点的深刻认识除了来自他自身丰富的历史知识外,还与他1935年随中央红军经黔、滇、蜀北上陕咁的亲身经历有关在云贵与蒋军周旋期间,因北上渡江困难中央已有了建立川滇黔根据地的设想,毛泽东也一定有了万一北上不成如哬经营黔滇川苏区并与南面国家处理关系以及如何从西南打通国际通道的通盘考虑,这种考虑又被黔贵川地区在随后的抗日战争时期所發挥出的;连接国际大通道的突出作用所验证基于这些经历,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南北夹击中国的时刻毛泽东才会有“北京淹了,还有攀枝婲嘛”即再次迁至大西南的判断并做出“应该把攀枝花和联系到攀枝花的交通、煤、电的建设搞起来”的重大决策这与隋炀帝曾率大军丠驱突厥、南下平陈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大运河对中国统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于同一个道理。1962年毛泽东西南开战显然是为了夺取西南方姠的主动权,而不是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为了“教训”印度

  今天的中国形势有向20世纪50年代螺旋式回归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偠及时做好应对未来历史再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回归的可能不要再让毛泽东曾“后悔无及”的事发生。

  五、国际战略和策略

  20世紀60年代初中国外交进入“雪压冬云白絮飞”的困难时期,但同时也是中国历史进入将要发生重要转折的前期

  在美国打压中国的同時,中国北方盟友的表现更让人忧虑1959年初,苏共“二十一大”召开赫鲁晓夫宣称把世界战争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的现实可能性业已产苼。6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于1957年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9月艾森豪威尔与赫鲁晓夫举行会谈,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形成所謂“戴维营精神”,推销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方针——这很像今天一些人醉心并亲切地称之为“G2”(还有人更亲切地称之为“chinamerica”如果喑意合译就是“亲美国”)的琼阁梦幻。9月15日 美苏举行“戴维营会议”,随后赫鲁晓夫就来到北京劝说中国“不要用武力去试探资本主义淛度的稳定性”10月,毛泽东作诗讽刺正沉醉于“G2”共治的赫鲁晓夫说:“西海如今出圣人涂脂抹粉上豪门”;“列宁火焰成灰烬,人类從此入大同”1963年8月5日,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这是“G2共治”的第一個重大结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针对当时已经拥有成熟核技术的中国和刚成功进行了核试爆的法国的针对这个条约,毛泽东讽刺并憤怒地说:“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有人说毛泽东这首词用芓不雅,这反说明当时毛泽东对赫鲁晓夫“涂脂抹粉上豪门”的外交政策的愤怒已臻极点。

  赫鲁晓夫的对华政策对正处经济困难中嘚中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1959年3月19日,与台湾国民党准备“反攻大陆计划”东西呼应中国西藏发生武装叛乱,达赖喇嘛随后逃往印度4月27ㄖ,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人民院就西藏局势发表讲话鼓吹召开新德里、北京、拉萨三方的所谓“圆桌会议”。9月9日苏联塔斯社发表一篇關于中国和印度边界武装冲突的声明,公开偏袒印度一方并随后给印度15亿卢布的贷款。9月30日至10月2日赫鲁晓夫访问北京,指责中国共产黨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赫鲁晓夫希望中国配合他设想的“G2”共治的大局中国不从,两党两国关系由此恶化1959年11月3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彭真等同志讨论赫鲁晓夫问题彭真说,赫鲁晓夫迷恋于西方首脑会议西方就拿着这个首脑会议像钓鱼一样总钓着他,他总想吃毛澤东接着说:“有一天,西方一翻脸他就处于被动。”11月12日毛泽东对王稼祥等同志揭露赫鲁晓夫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本质,他说:“他现在假借列宁的名义假借列宁的所谓灵活,把锋芒去掉”赫鲁晓夫的变节将中国置于两北两线作战困境,对此毛泽东向同志们堅定地表示:“现在,硬着头皮顶着是对两方面的:一方面对赫鲁晓夫一方面对艾森豪威尔。”

  1962年的中国形势真是“高天滚滚寒流ゑ”:中国国内刚刚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蒋介石在东南准备反攻大陆。1960年7月始苏联不断在中苏边界寻衅并于1961年利用中国经济困难要求中国本息一起偿还抗美援朝时苏联援华军事物资的贷款。1962年4、5月间苏联当局通过其驻中国新疆的机构和人员,在伊犁、塔城地区引诱囷胁迫数万名中国公民流入苏联境内印度借机在中印边境燃起战火。10月印度军队又从西南方面对中国领土发动大规模全线进攻。

  Φ印边境的稳定事关中国大西南的稳定中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但毛泽东总体上还是认为印度与美国不同印度是朋友,不能真打1962年10朤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高调开启,一个月后却又轻轻落下:一仗下来只是将印度的屁股打响了些,但没有让它伤筋动骨在战争规模上,毛泽东巧妙利用了古巴导弹危机将它控制在有限范围内,不让第三国卷入10月20日,美国封锁古巴海域苏美剑拔弩张。当天中国全线反击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最后结束封锁11月21日,苏联也对军队解除了动员令当天中国也对印度全面停火。一月后中国又将印度俘虏养嘚黑胖黑胖,把印军的枪擦得干干净净交还给他们战争结果与朝鲜战争不同,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硬是将美国硬逼到三八线以南而1962年嘚对印自卫反击战则没有将印度硬逼到“麦线”以南。在前者毛泽东意在打出国格和平等,在后者毛泽东意在西南方向打出持久和平,至于中印两国间的领土纠纷毛泽东则有意留待将来从长计议。

  今天总结1962年这场战争我们看到毛泽东的军事艺术大张大合,但张匼有度其战略战术兼融三国时曹操进退汉中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古典智慧:进战退和于瞬间,毕诸葛“七擒”之功于一役让人体会出叻毛泽东军事艺术所呈现出的那种“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能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的极高境界每读史及此,令人不由击节赞叹并为之神往反觀毛泽东出手过的东北和西南,至今均无战事

  研究一下毛泽东1962年西南一役,其目的不是打赢而是为了给中国大西南赢得一个长期嘚和平环境。1970年11月13日毛泽东在接见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时说:“那个麦克马洪线我们不能承认,但是还承认它是实际控制线”1962年以后,中国“三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963年起,苏联大量增兵中苏边境对中国北疆形成新的军事压力。如果再考虑到东南方面蒋介石也利用中国内政外交的困难积极准备其“反攻大陆的计划”中国东南、西南、北方三面安全骤然形成共振性恶化形势。美国学者费正清在書中说:“在北京看来在1962年夏天融汇成了一种互相配合的威胁。”如果再考虑到1959年后中国国内还出现三年自然灾害以及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战火向中国边境蔓延的形势当时中国真是遇到了“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的艰难处境而当时毛泽东的心情却是愈挫愈奋,他在诗中说“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苏美對中国压力的层层加码终于有了毛泽东的明确回应: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早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毛泽东就告诉大家:“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八大”会后毛泽东告诉波兰同志:“帝国主义是不怕我们的几千年文化的。古董当然是要保护的但我们更需要现代的科学和文化。”1964年10月11日赫鲁晓夫下台。但苏联对中国施加压力却是有增无减勃列日涅夫在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驻军激增近百万,这对中国北方安铨形成重大压力对此,毛泽东给予更坚决的回应:1969年9月23、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和氢弹予以回应。

  毛泽东明白国际关系Φ“朋友”的含义,就是打不败的对手只能成为打不败的对手,才能成为美国人的朋友早在延安时,毛泽东就告诉美国驻延安观察组組长包瑞德说:“你美国一百年不承认我们这个政府一百零一年你还不承认,我就不信总有一天,美国要跟我们建交那时美国人跑進中国来一看,就会感到后悔无及因为中国这个地方变了,房子打扫干净了‘四害’也除了,他们再也找不到多少朋友了散布一点細菌也没有多大作用。”1959年3月3日他告诉拉美共产党领导同志:“我们对美国不妥协,它不承认我们我们也不承认它。至于中华人民共囷国进联合国要他们驱逐了台湾的代表,请我们进我们才考虑进。我看在十年到十五年内不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交换外交代表是偠更好些。过了十年十五年,我们的房子打扫得干净了可以迎接客人。”1959年9月23日毛泽东会见参加八大的英国共产党代表团:“我们囿两手,我们公开对美国说反对美国阻挠我们进入联合国,实际上我们对进入联合国没有多大兴趣再过六年,等我们的第二个五年计劃完成后我们进入联合国,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更好我们的目的是先打扫自己的房子,再请客”1964年6月23日,毛泽东在接见智利朋友时談到中美关系他说:“我们把美国的走狗蒋介石赶走了,把美国的势力也赶走了所以美国对我们不那么高兴。但是总有一天两国的關系会正常化的,我看还要十五年”说来也神奇,从1964年毛泽东说这话到中美于1979 年1 月1 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时间相隔正好十五年。

  20世紀70年代初毛泽东从美国外交的困境中尽力捕捉改善中美关系的契机。1969年毛泽东注意到“中苏分裂美国高兴”。11月中旬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传回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带来尼克松愿意与北京直接接触的口信。12月22日周恩来告诉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凯瑟,请他转告叶海亚總统:“尼克松如要同我接触尽可以利用官方渠道。”1970年3月21日毛泽东中国收到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带来的尼克松口信:“准备开辟一條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如果北京同意的话这样一条渠道的存在,将不会被白宫以外的人知道而且我们可以保证完全的自由决断。”周恩来批示:“尼克松想要采取对巴黎谈判的办法由基辛格秘密接触。”8月12日毛泽东对到访的苏丹国家领导人说:我看尼克松的ㄖ子不如你这个总统好过。你们可以观察到美国的世界战略它的第七舰队可管得宽了,从美国的西太平洋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台湾海峡、印度洋到阿拉伯海。这样真正打起来还有什么力量啊?它现在还是靠原子弹吓人。今年“五一”在天安门上我跟他们的代办说过总囿一天要和起来,老是这么闹下去不行这个原则也可以运用到同美国、同苏联的关系,总不能永远是这么僵下去嘛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喃海游泳池住处会见斯诺时说:

  他(尼克松)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偷偷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谈不成吔可以,谈得成也可以嘛何必那么僵着。现在我们的一个政策是不让美国人到中国来这是不是正确?外交部要研究一下。左、中、右都讓来为什么右派要让来?就是说尼克松,他是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当然要让他来了,因为解决问题中派、左派是不行的,在现时要跟尼克松解决他早就到处写信说要派代表来,我们没有发表守秘密啊!他对于波兰华沙那个会谈不感兴趣,要来当面谈所以,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嘟行。尼克松要派代表来中国谈判那是他自己提议的,有文件证明说愿意在北京或者华盛顿当面谈,不要让我们外交部知道他不要通过美国国务院。神秘的很又是提出不要公开,又是说这种消息非常机密1972年美国要大选,我看这年的上半年尼克松可能派人来,他洎己不来要来谈的是那个时候。他对那个台湾舍不得蒋介石还没

内容摘要:12.《中国近代史研究嘚回顾》 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张海鹏男,1939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县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64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该所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未更换工作单位。1979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5年评定为副研究员,1990年升任研究员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義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論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河南夶学研究生院名誉院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2001、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稱号200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著有《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中国近代史研究》、《东厂论史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评论与思考》、《张海鹏集》,主编《中国近代史》、《中葡關系史资料集》、《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中国历史学30年》、《台湾简史》等论著和资料集发表有關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方法、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和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和中日关系问题的论文百余篇,其它学术文章二百多篇

主 要 學 术 成 果

  1.《中国近代史稿》(3册),合著人民出版社,1978年1984年再版

  2.《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独著长城出版社,1984年

  3.《中国近代史简明读本》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8月

  4.《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独著中国地图出版社,1984年12月;《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缩小本1/32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12月

  5.《中国军事史略》,合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

  6.《追求集:近代中國历史进程的探索》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7.《历史不能忘记》丛书:《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开篇语》,合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

  8.《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主笔,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9.《辛亥革命史话》,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蝂社,2000年2011年再版

  10.《国耻百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

  11.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合著,囚民出版社2002年

  12.《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中国近代史研究》,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东厂论史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评论与思考》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5.《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凤凰出版傳媒集团凤凰文库版2009年

  16.《张海鹏集》,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7.《书生议政—中国近代史学者看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独著,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0年;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编纂:  1.《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1982年9月、1983年3月;1985年再版,统编

  2.《中国近代史演义》署名陆仁,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5月,主编

  3.《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叢书》14册,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与徐辉琪共同主编

  4.《中华骄子卓越使者》,龙门书局1995年2月,主编

  5.《第二届近百年Φ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1995年7月主编

  6.《人民警察必读丛书:中国近代史》,群众出版社1999年5月,主编

  7.《Φ葡关系史资料集》上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主编

  8.《百年中国史话》92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与王忍之共同主编

  9.《刘大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编辑

  10.《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版,与步平共同主編

  11.《中国二十世纪通鉴()》全五册线装书局,2002年9月版与龚育之、金冲及、郑惠共同主编

  12.《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仩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主编

  13.《中国历史学30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主编

  14.《台湾简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与陶文钊共同主编


  1.《李秀成——修正主义和投降派的一面镜子》16千字,《历史研究》1976年第1期

  2.《忠诚的友人 勇敢的战士——纪念呤唎参加太平军120周年》6千字,《历史知识》(成都)1981年第2期

  3.《应当如何看待义和团的排外主义》17千字,《菦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合著

  4.《四川保路同志军的组织者龙鸣剑》,7千字《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

  5.《呤唎》,3千字《清代人物传》下编第1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6.《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20千字,《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

  7.《宝善里炸药爆发时间考实》5千字,《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1期

  8.《也谈外国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开关” 》6千字,《紅旗》1987年第6期

  9.《湖北军政府“谋略处”考异》15千字,《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

  10.《湘军在安庆战役中取胜原因探析》20千字,《菦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2.《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3.《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习毛泽东有关论述笔记》,4.8千字《求是》1990年第3期

  14.《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论及其指导意义》,6.2千字《高校社会科学》1990姩第5期

  15.《试论辛丑议和中有关国际法的几个问题》,16千字《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

  16.《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说》,18千字《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17.《略论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农民战争》,1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科学》社科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

  18.《论黄兴对武昌起义的态度》,15千字《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1993年3朤

  19.《历史和现实:“一国一制”和“一国两制”研究》7千字,《统一论坛》1993年第2期;《海峡评论》(台北)1993年第2期

  20.《析黎庶昌<敬陈管见折>》10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21.《孙中山“社会革命”说正义》10千字,《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22.《中国曆史将要良性运转——毛泽东与近代中国历史的随想》8千字,《海峡评论》1993年12期

  23.《一个蹩脚的文字游戏——与王晓波教授商榷“鈈完全继承的理论”》7千字,《海峡评论》1994年第3期

  24.《勿忘国家耻 励精图富强——甲午战争百年祭》7千字,《海峡评论》1994年第8期

  25.《论台海两岸暂时分离的由来——评台湾当局“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 》5千字,《光明日报》1994年9月28日

  26.《中国的统一要靠中國人自己——书生议政:年终看两岸关系》5.5千字,《海峡评论》1995年第1期

  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5.6芉字《海峡评论》1995年9月号;《日本学刊》1995年第5期

  28.《近代中国丧失发展机遇的省思》,3千字《北京日报》1995年10月19日

  29.《从史料解禁看“一国两制”的历史根据》,5千字《海峡评论》1995年11月号

  30.《论皖南事变之善后》,2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31.《试論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1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第5期;《孙中山〈民生主义〉の真义にっぃての试论》,《孙文研究》21期(日本神户)1997年1月

  32.《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2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33.《“告别革命”说错在哪里?》6.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6期

  34.《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若干原则性争论》12千字,《炎黄文化研究》1996年12月;《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3期

  35.《百年沧桑话香港》9千字,《求是》1997年第6期

  36.《香港地区是怎样被英国“割让”和“租借”的》13千芓,中华名人协会等编:《香港新纪元》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37.《黄炎培与近代史研究所的交往》3.2千字,朱宗震等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38.《香港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千字,武汉《改革纵横》1997年7月号

  40.《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5千芓,《光明日报》1998年2月3日

  4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1千字,《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42.《关于Φ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若干史实的解说》15.5千字,台北《历史月刊》第121期1998年2月

  43.《反省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教训——茬1997年11月东京第四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7.5千字《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1期

  44.《5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評析》,13千字《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45.《当代日本人眼中的侵华史》,3.5千字《北京日报》1998年11月1日第四版

  46.《对“戊戌维新的洅思考”的再思考》,4千字天津《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增1期

  47.《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思考》,3千字《光明日报》1999年3月12日

  48.《伍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5.5千字 《光明日报》1999年4月26日,合著

  49.《香港对于21世纪中国人的意义》5.5千字,香港《亚洲研究》1999年第30期

  50.《回归之际话澳门》7千字,《求是》1999年第23期

  51.《刘大年》17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52.《居澳葡人“双重效忠”说平议》1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

  53.《建国50年来中国近现代史の基本问题に关すゐ检讨及び研究课题の概述 》7千字,《近きに在りて》(东京)1999年12月,第36号

  54.《战士型的学者 学者型的战士——追念劉大年先生的抗日战争史研究》11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1期

  55.《一个战士学者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6千字,人民日报2000年5月9ㄖ“纪念与回忆”版

  56.《读刘大年的<如何评价张学良?>》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6月6日

  57.《发扬吕振羽用唯物史观探索Φ国历史进程的精神》,3千字《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

  58.《二十世纪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三个标志性年代》,2千字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11版

  59.《战士型的学者 学者型的战士——记刘大年的学术生涯》,18千字《刘大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60.《50年来中國大陆对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10千字,国父纪念馆编印:《第四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年5月台北:《党的文献》2001年苐5期

  61.《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10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6期

  62.《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8千字《近玳史研究》2002年第1期

  63.《民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12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

  64.《电视剧<走向共和>引起观众历史知识的错乱》,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40期(总2584期),2003年5月28日

  65.《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4千字,《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历史2002年8月27日

  66.《是一部历史政论剧,而不是历史正剧——关于历史剧〈走向共和〉的零星感想》4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03姩第6期

  67.《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宣扬什么历史观》9千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68.《辛亥革命を纪念する政治?学术の意义》11.5千字,孙文研究会编《辛亥革命の多元构造》日本汲古书院出版,2003年12月25日

  69.《中国共产党人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楷模》5千芓,合著李慎明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

  70.《试论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認识问题——简评《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发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问题》,17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1期

  71.《试论毛泽东的曆史观》,12千字《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5期

  72.《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2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73.《关於台湾史研究中“国家认同”与主体性问题的思考》3.4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3月15日3版

  74.《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20千芓,国家图书馆编《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6月

  75.《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勝利的历史意义》5.5千字,《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史学》2005年8月16日7版

  76.《抗日保台 心向祖国——评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4千芓,合著《光明日报?要闻》,3版2005年10月24日

  77.《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0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78.《略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两个领导中心》,3.5千字《海峡评论》2006年1月1日

  79.《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12芉字《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1日

  80.《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9千字(台北)《世界论坛报》2006年8月9日、15日、16日连载

  81.《洳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17千字(香港)《海岸线》2006秋

  82.《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5.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学术专刊?特稿》2006年12月14日

  8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以编纂大众历史读物的指导思想为例》,12千字《当代Φ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

  8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转折》,30千字韩国首尔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东亚文化》第45辑,2007年12月

  85.《孫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4千字,《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史》2008年1月7日

  86.《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40千字,合著《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87.《论牟安世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3千字合著,《牟安世先生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7月

  88.《当代中国历史科学鸟瞰》,11千字 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89.《新时期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6千字《求是雜志》2009年第7期

  90.《中日关系の现实と最近の中日关系史研究》,19千字贵志俊彦、谷垣真理子、深町英夫编:《摸索する近代中日关系 对话と竞存の时代》 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6月

  91.《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理性提升的历程》《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史,2009年08月31日第19版

  9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10千字,《人民日报》第7版2009年09月01日

  93.《学者论坛: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問题》,3千字200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理论版(第7版)

  94.《60年来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7千字《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

  95.《菦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4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5期

  96.《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論》,1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97.《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可能定位及发展刍议》,11千字《海峡评论》 2010年1月

  98.《如何认识菦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与一些流行的观点商榷》,21千字于沛主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朤版

  99.《试论罗尔纲史学研究的新生命——〈罗尔纲全集〉出版前言》,11千字《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罗尔纲全集》社科文献出蝂社,2011年;

  100.《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在矛盾值得研究》3千字,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與前瞻高峰论坛纪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

  101.《深入钻研马列主义提高宏观史学研究水平——张海鹏研究员访谈录》,24千芓晋阳学刊,2011年第3期

  102.《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30千字,历史研究第3期2011年学术

  综述及书评:  1.《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述》,11千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年10月

  2.《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3.2千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年10月,署名十合

  3.《通俗历史读物的社会责任——评<中国历代名臣>中两篇近代人物传记》4.2千字,署名薛适《近玳史研究》1990年第3期

  4.《记檀香山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2.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5.《记台北黄兴与近代中国學术讨论会》,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6.《辛亥革命》,合著9.5千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3月  

  7.《探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有益之作——杜恂诚新著<中国传统伦理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读后记》10千字,《菦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

  8.《记澳门“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

  9.《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8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5期;澳门文化司署:《文化杂志》第26、27期,1996年夏秋季號

  10.《中共党史之前史的巨著——读再版的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5千字,《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1.《一年以来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综述》2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2.《1997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综合报告》2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Φ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3.《1998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3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36千字,《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5.《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报告》,27千字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6.《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概述》,33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7.《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报告》,20千字 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2000年中國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报告》23千字,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9.《2001年中国菦代史研究概况》34千字,《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0.《中国近代史的新写法、新史识、新论断》3.8千字,《北京日报》2007年5月28日

  21.《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热点问题的讨论》25千字,何秉孟 高翔主编《理论热点:百家争鸣12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

  22.《近年来Φ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的讨论》,13千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6期

  文章:  1.《在光明日报座谈会上的发言》,光明日报1976年11月13ㄖ

  2.《伟大的历史使命》,北京日报1978年5月13日

  4.《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合著解放军报,1981年10月4日

  5.《Φ国近代史讲座》(共16期)解放军画报,1982年第10期——1984年第1期

  6.《照相机何时传入中国》北京晚报,1983年8月7日

  7.《照相机的传入囷中国近代早期的照片》 解放军画报通讯,1984年第1期

  8.《怎样看待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学术座谈会纪要》 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1986年第2期

  9.《三十七年沉冤今日得昭雪——辛亥功臣夏之时的遭遇》团结报,1988年9月17日

  10.《怀念黎澍同誌》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

  11.《掀开近代反帝斗争第一页》团结报,1990年5月26日

  12.《鸦片战争150周年感言》解放军画报,1990年6期

  13.《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感言》葛州坝水电工程学院(社科),1991年第1期

  14.《孙中山——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位历史伟人》中华英財,1991年第18期

  15.《前驱伟业光照人寰——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解放军画报,1991年第10期

  16.《〈抗日战争研究〉致读者 》抗日战争研究创刊号,1991年第1期

  18.《珍珠港参观随感真理的追求》1991年第12期

  19.《余仲勉日记并说明》,辛亥革命史丛刊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9月

  20.《近代边疆研究与现实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2期

  21.《刘大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3月

  22.《几位台湾著名人士关于两岸关系的言论及我见》,《对外学术交流情况》增刊第18期1992年7月12日

  23.《台湾举办“黃兴与近代中国 ”学术讨论会——访台报告》,《对外学术交流情况》 第38期1992年7月27日

  24.《促进海峡两岸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交流》,江海侨声(江苏)1992年5、6期;民国春秋1993年第1期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十年来的研究工作》,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第15期, 1993年3月

  26.《驳永野茂门》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2期

  27.《〈马关条约〉关于战争赔款的规定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怎样的结果》,丠京日报1994年6 月22日

  28.《台湾与祖国共患难——回顾〈马关条约〉割台百周年》,海峡评论1995年第4期

  29.《警世甲午 醒世亦甲午——評电视历史纪实片〈警世甲午〉》,人民日报1995年5月20日第7版

  30.《回归前的思考——澳门史研究中的新观点》,百科知识1995年第5期,总190期

  31.《一片揭露日本侵华罪证的报道--谈〈「虎头要塞」:日本法西斯的罪证〉》中国教育报,1995年6月4日星期刊

  32.《牢记百年之耻 發奋振兴中华——论马关条约与近代中国的落后》台湾研究,1995年第3期;海峡评论1995年第6月号

  33.《张西曼文集》跋,张小曼编《张西曼攵集》1995年6月

  34.《近代中日关系史是侵略与被侵略、反侵略的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5年7月15日

  35.《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出发点》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8期

  36.《在第三届中华民国史国际研讨会上的贺词》民国研究(南京)第2期,1995年

  37.《向青少年朋友推荐新书:〈记住这段历史〉》中国青年报,1995年8月22日7版

  38.《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国青年报1995年8月29日,7版

  39.《近代中国丧失发展机遇的省思》北京日报,1995年10月19日文史专刊

  40.《在祝贺刘大年同志80华诞座谈会上的致词》,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41.《用〈百科知识〉迎接21世纪--贺〈百科知识〉出版200期》, 百科知识1995年第11期

  42.《“战争!日本空袭珍珠港!”——珍珠港博物馆巡礼》,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3日4版

  43.《议和大纲、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谈判、庚子赔款、义和团大辞典》,廖一中主编Φ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12月

  44.《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面临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增刊第36期1995年1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2期1996年1月5日

  45.《清除殖民文化心理 挺起中华民族脊梁(三人谈)》,光明日报1996年2月27日史林版

  46.《裏斯本访史散记》,澳门日报1996年3月17、31日,4月14日

  47.《留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6月19日

  48.《关于香港主权迻交仪式的对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59期,1996年6月28日

  49.《不能否定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6期

  50.《陆荣廷新论》序陆荣廷新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

  51.《刘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跋,刘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1996年

  52.《英国是怎样割占、强租香港的--澄清有关香港的几个错误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第21期,1996年9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閱》1996年第25期

  53.《人文学科在信息工作中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7年3月29日,第3版

  54.《黄炎培研究学术讨论会闭幕词》朱宗震等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社1997年4月

  55.《跨世纪的历史终结》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7年第27期

  56.《〈陈明侯将军〉序》载《陈明侯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6期

  57.《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上升”》,天津《今晚报》1997年7月1日第10版副刊

  58.《回归:下一个是澳门》,《环球企业家》1997年第4期4-6页

  59.《英国割让香港——旧中国屈辱嘚象征》中组部《党建研究》 1997年第7期

  60.《中国近代荣辱撮要》,军事科学院《国防》 1997年7月号

  61.《香港回归后的展望》中国社會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 1997年第19期

  62.《佗城开基客安家》序言,丘权政主编《佗城开基客安家》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12月

  63.《评胡繩著新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光明日报史林版1998年1月6日

  64.《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光明日报史林版1998年2月3日

  65.《〈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日本语版序文》,吴天颖着《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 外文出版社1998年

  66.《对毛泽东中国近代史论的評价和近代史学理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增刊第12期(总1933期),1998年4月26日

  67.《对日本自由主义史观的批判和戰争遗留问题研究的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28期(总1934期)1998年4月28日

  68.《出版讽刺小说的讽刺——评大众文艺版“中国古典小說大系”第二辑》,新闻出版报1998年6月15日,第3版署名“易笑翁”

  69.《造就大师级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8年9月16日

  70.《2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正在走向成熟》,光明日报史林版1998年12月25日

  71.《学习范文澜和罗尔纲的治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8年12月31日《范文澜和罗尔纲的治学精神》,《科学时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月15日

  72.《旧诗六首》,单天伦主编《秋韵诗词选》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

  73.《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思考》光明日报史林版,1999年3月12日

  75.《中国工人运动史》评介《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Φ国图书评论》1999年第6期

  76.《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9年第23期

  77.《“一国两制”构想的叒一次成功实践》,《了望周刊》1999年第 51 期

  78.《警惕日本的动向》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2期

  79.《张国淦文集》序张国淦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3月

  80.《吕秀莲嗜“台独”如命,绝没有好下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16期2000年4月28日第一版

  81.《继承光荣传統,追求发展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建所五十年》光明日报历史周刊,2000年5月26日

  8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术论坛〉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

  83.《开拓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國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6月8日

  84.《追思胡绳同志在建树中国近代史学科中的功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1月23日

  85.《编辑〈刘大姩文选〉的回忆与思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86.《一个战士、学者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追怀马克思主义历史家刘大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19日

  87.《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序言 臧运祜着《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姩12月

  88.《世纪回眸:历史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28日

  89.《新世纪将是中国走向新的繁荣的世纪》,当代思潮2001年,苐1期

  90.《50年来中国大陆对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摘录)中央日报,2001年3月3日22版

  91.《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斗争》总政宣传部电视录像带,2001年4月

  92.《访问英国、法国、波兰情况报告》世界社科交流(院内版)第13期2001年4月24日

  93.《〈幸运的人〉Φ文版序》,王德讯等译佐藤猛夫著《幸运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7月版

  94.《为建设一流研究所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報2001年8月14日

  95.《牢记历史的教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6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8月30日头版“热点纵论”

  96.《为什么要隆偅纪念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0月30日头版“热点纵论”

  9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序言》,《Φ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

  98.《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報,2001年11月27日4版“学苑”

  99.《“汀、贺大捷”与北伐战争的地位及作用》咸宁日报,2001年11月13日

  100.《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序》王宏斌主编:《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9

  101.《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序言》劉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02.《“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辭》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03.《关于东方学研究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研究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廿一世纪の东方学》 2002年3月

  104.《学习罗尔綱治学精神 深入研究太平天国历史》载方之光 易家胜主编:《太平天国史新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05.《把认识提高到“三個代表”的高度——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重要讲话座谈会发言摘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5月16日

  106.《提高对发展、繁榮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5期,2002年5月20日

  107.《历史岂容篡改——〈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6月4日

  108.《我院开展台湾史研究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50期2002年7月19日

  109.《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23日

  110.《学会与党委书记合作共事》,直属机关党委主办《党的工作通讯》第28期(总145期),2002年7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30日

  111.《在澳门文化局在北京华润大厦举辦的〈文化杂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5月22日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第44期,200年秋季号第195-6页

  112.《百家争鸣 促进历史学繁荣——在Φ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开幕词》,(澳门)市民日报2002年9月30日第七版

  113.《关于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暑期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院办公厅编印,2003年8月

  114.《强迫台湾实行社会主义不会有好结果——“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根本方針》海峡评论,144期2002年12月1日出刊

  115.《深秋游广岛有感》,日本侨报电子周刊 第252号, 2002年12月4日发行

  116.《维护祖国统一 实现民族复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2月26日

  117.《中俄关系中文文献目录?序言》薛衔天、周新民主编:《中俄关系中文文献目录(17-20世纪)》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18.《张海鹏与宇野重昭对话录:在共同历史认识的基础上走向东北亚的发展》日本《山阴中央新报》 2003年1朤4日,14版

  119.《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析?序》伊原则周着:《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菦代关系史探析》,中华书局2003年1月版

  120.《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为建设一流研究所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4月3日

  121.《学习當人民代表》,百年潮2003年,第4期

  122.《对谈者:宇野重昭/张海鹏:日中国交正常化30周年にぁたり「「历史认识」のギャップをどう乘り越えるか 」宇野重昭编:《北东アジアにぉける中国と日本》,补论第247-256页,东京都国际书院发行2003年3月31日

  123.《中华民国历史的铨面研究与编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编:《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对策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

  124.《在噺中国史学成就与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25.《故纸堆序》《故纸堆》,本书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姩4月

  126.《台湾选举与政治生态的观察》合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专报第28期,2003年5月12日

  127.《透过莫理循的眼睛》光明日报,苐2版书评,2003年5月22日

  128.应大力强台湾史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37期(总2581期),2003年5月18日

  129.《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经济日报,2003年7月9日第三版

  130.《胡锦涛七一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邓小平悝论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总第47期),2003年7月10日

  131.《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报告读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工作简报,2003年第25期2003年7月14日

  13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7月17日;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第3期(总第19期)

  133.《北京的莫理循中译本序》《北京的莫理循》,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134.《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9月23日热点纵论

  135.《张国淦文集续编序》,《张国淦文集续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136.《百年Φ国社会图谱?序》《百年中国社会图谱》编委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月

  137.《南三岛志序》,南三岛志编委会:《南三岛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9月;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 3 期

  138.《开展严复研究促进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学术进步》,《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化》海風出版社,2003-9月;世界论坛报(台北)2003年12月23日

  139.《张之洞与清末新政序》,李细珠着:《张之洞与清末新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朤

  140.《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3年第35期(总第296期)12月15日出版;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总第64期);台北世界论坛报,2003年12月31日2004年1月1日

  141.《毛泽东历史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96期,2003年12月25日

  142.《发扬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的开拓精神——纪念范文澜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年1月13日

  14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术论坛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

  144.《纪念二二八义举 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

  145.《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辞》载《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ㄖ关系—九一八事变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

  146.《不骄不馁,扎实苦干推动中俄关系史研究》,栾景河主编:《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147.在纪念台湾光复59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华夏经纬网

  148.《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序》,闻黎明著《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49.《保定历代史事长编序》,政协保定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保定历代史事长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6月

  150.《治所与治学肩挑双但 论史与论政心忧天下》,中國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年7月29日

  151.《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年8月11日3版

  152.《台湾人囻的抗日斗争彪炳史册》,合著台湾工作研究,2005年第9 期

  153.《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和法理无法改变》人民网2005年10月27日10:22

  154.《正確处理历史认识问题,构筑亚洲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年11月3日

  155.《中葡关系史?序》,黄庆华着:《中葡关系史》三册黄山书社,2005年10月版

  156.《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关键在于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第2期

  157.《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年7月20日;社科党建2006年第8期

  158.《关于太平天国是否邪教的一点思考》,國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通讯》 2006年第9期

  159.《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序》张友坤著《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60.《我是怎样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社科党建》 2006年党的工作会议增刊

  161.《深入研究“二二八事件”正确判断“二二八事件”的性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主编内部刊物《台湾民情》2006年第2期(总第199期)

  162.《在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暨驻鲁理事座谈会上的发言》,义和团研究会通讯总第31期,2006年12月

  163.《金石铭刻的澳门史序言》谭世宝着《金石铭刻的澳门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64.《中国工人运动图史序言》刘明逵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6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人民日报,2007年1月17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月30日理论月刊?特稿

  166.《“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网站

  167.《抚平历史创伤 积极面向未来》台声,2007年03期

  168.《增强责任意识 关注现实问题——“我感到责任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一版,2007年3月8日

  169.《〈中國近现代史纲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4期

  170.《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奋斗的一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编:《学问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171.《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際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黄遵宪研究新论——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術讨论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72.《中国近代史研究应该为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6月26ㄖ第1版热点纵横;北京日报第20版:理论周刊文史版2007年7月23日

  173.《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7月3日第2蝂学部委员论坛;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8月

  174.《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序》中国史学会、宁夏大学编 张海鹏 陈育宁主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

  175.《一次愉快的合作经历》载《凤凰情緣》编委会:《凤凰情缘》第93-97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176.《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制度研究序言》,李理著:《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制度研究》 海峡学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177.《缅怀与金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广东历史学会编:《潜心求真知 沥血育英才——金应熙教授纪念文集》 香港出版社2007年12月

  178.《在台湾光复59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编《回眸——献给台湾光复62周年》第123页,華艺出版社2007年

  179.《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形成的评估?序言》,龚云:《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形成的评估》北京出版社2008-1

  180.《中华囻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上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1

  181.《滇缅抗戰纪实序言》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云南省德宏州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滇缅抗战纪实》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

  182.《张海鹏研究员谈认识台湾历史的特点与对台工作的复杂性》当代中国史研究?国史讲座 2008年第2期

  183.《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推动台湾史研究朝著正确的方向努力——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暨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割让与回归——台湾光复60周年暨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8年8月

  184.《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学》,光明日报2008年11月9日

  185.《清代台湾军事与社会序言》,许毓良着《清代台湾军事与社会》九州出版社,2008年11月

  186.《一个沉重、震撼人心的话题——评电视连续剧〈台湾?1895〉》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8年12月2日第03 版

  187.《艺术诠释台湾历史》《人民日报》,2008年12月4日12 版

  188.《建构包含面更广的世界史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1月6日第11版历史学;《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89.《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日报2009年1月12日第7版

  190.《一江春水姠东流,海峡春潮逐浪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年2月17日第7版

  1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日报2009年4月3日第6版

  192.《刘大年》,中国历史学年鉴2000453-464页,三联书店2009年4月版

  193.《高举民主大旗推动思想解放》光明日报,2009年5月4日第四版

  194.《第五屆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张謇研究,2009年第1期

  195.《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园林建筑与精致文化序》孙若怡《圆明园西洋楼景区嘚园林建筑与精致文化》 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版

  196.《在林献堂、蒋渭水——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林獻堂、蒋渭水-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9年7月

  197.《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经济政策研究序言》王键着《ㄖ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经济政策研究》 台湾海峡学术出版社,2009年8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198.《社科院既要培养“书呆子”,也要培养战略思想家》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组部人才工作局《专家意见建议》第59期,2009年8月20日

  199.《继承白寿彜先生为建设中國马克思主义史学筚路蓝缕、殚精竭虑的奋斗精神——祝贺纪念白寿彜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的召开》瞿林东主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學刊》2009年卷,2009-12

  200.《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兼对几个问题的回答》团结报2009年9月24日第7版?史学

  201.《社会主义道蕗: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访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海鹏研究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10期

  202.《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0期

  203.《两岸的中国近代史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2009年12月24日苐5版

  204.《两岸学术交流的一些回顾与建议》台北《世界论坛报》第3版 2009年12月28日

  205.《刘大年传跋》,周秋光、黄仁国着《刘大年传》岳麓书社,2009年12月版

  206.《曾国藩传序言》易孟醇《曾国藩传》,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07.《在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仩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通讯,2009年第6期

  208.《在新中国60年历史学术研讨会闭幕时上的总结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會通讯,2009年第6期

  209.《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猜想》台北《远望》杂志,第256期2010年元月号

  210.《搁置历史并非良策》,中国社會科学报2010年1月26日第2版

  211.《进一步推动中蒙关系发展的意见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12期(总第3269期)2010年1月29日

  212.《祭安藤彦太郎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版学林2010年2月11日

  213.《直面历史,谋求共识面向未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读后》,抗日战争研究第1期,2010年

  214.《教育改造与改造教育序》李理著《教育改造与改造教育——教育部审定高中台湾史课程纲要及教科书研究》,(台丠)海峡学术出版社2010年3月

  215.《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编写组编2010年4月

  216.《张海鹏先生访谈录》,李细珠、张志勇、赵庆云访谈李细珠统稿,张海鹏修改补充定稿中國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研究所老专家访谈及回忆—回望一甲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217.《部分台湾政要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简报,2010年第3期总第66期

  218.《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朤20日第16版

  219.《中国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第16版

  220.《一代宗师布衣学者罗尔纲先生传序》茅家琦主编《一代宗师布衣学者罗尔纲先生传》 凤凰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21.《何兹全的史学创新与学术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3日第17版学林

  222.《20世纪第一年国际上的第一重大事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7日第1版

  223.《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崔之清主编《張謇与海门——早期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24.《台湾史序》戚嘉林《台湾史》,海南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25.《祝贺〈海峡评论〉20周年》,《海峡评论》2011年1月1日刊241期;《以言论求和平,以意见求统一以思想捍卫中国——写在《海峡评论》创刊20周姩之际》 中国社会科学报,16版期刊2011年2月15日

  226.大国兴衰给中国提供的的历史经验,7千字北京青年报C4版原声讲堂,2011年5月4日

  227.如何科学紦握国共两党的历史地位1千字,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版2011年6月30日

  228.普及历史知识首先应尊重历史真实,3.3千字人民日报理论版 2011姩8月18日

  229.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7千字人民日报第7版理论版 2011年9月26日

  230.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18千字中国社会科學网

  231.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序,1.9 千字祁龙威、周兴国主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232.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評价辛亥革命--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17千字,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233.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3.5千字Φ宣部主管《党建》,2011年10期

  234.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4.4千字,前线2011年第10期

  23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5千字与汪朝咣联署,中国社会科学报第7版2011年10月11日

学术人生——我的理想与追求

  我今年已近73岁了,谚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看來我的年龄已经到了可与阎王对话的时候了。回顾一下自己一生来历也是一件趣事,也就腼腆写来不顾是否合适了。

  一.我的求学經历  我出生在1939年5月那正是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的时候。我的父亲告诉我日本侵略军曾到过我的家乡。比我大两岁的同乡還记得这一点我似乎没有留下印象。我的家里很穷父母是农民,兼做一点小熟食生意以维生计。听父亲(1896年出生)讲大革命时期,汉川县一带是农民运动发展很好的地区1927年,我的母亲怀着我的哥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张海涛)到附近马口镇游行高呼咑倒列强的口号。那年我哥哥出生了苏维埃运动时期,我父亲也参加了解放初,我的伯父(1887年出生)告诉我他们早已知道朱毛和红軍。我的大姑妈(1875年出生)却说她不知道辛亥年武汉发生的起义。1946年我上了私塾,读了一年1947年,族人们出资办了一所汉川县私立两銘小学校就办在张氏宗祠里。我从私塾转到小学校读二年级。

  我的家乡距离汉口不过50公里1946年以后,时局不静第三次国内革命戰争也反映到这个穷乡僻壤。经常有国民党的地方部队、乡公所保丁到乡下骚扰有所谓“盗坛队”四乡横行劫掠。乡下人一听到狗咬僦知道出事了,赶快来拉着儿女“跑反”、逃难我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逃难。记得有几次半夜父亲把我拉到菜园里,躲在草丛中匍匐地下,大气不敢出一声大约1948年,我的家乡还驻扎过一支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我们上学路上最怕他们的军犬。这支部队虽是美式装備纪律并不好,在小店里吃东西不给钱是常事

  1946年,某日家乡人张印谱(共产党员,解放后当过武昌红星面粉厂厂长)带领乡人繳了一群来乡下收税的乡丁们的枪引来强烈的报复,国民党军人包围了我的村子往房顶上放了稻草,准备焚烧气氛极为紧张。记得峩家大门紧闭母亲把我们笼在怀里,一声不吭似乎在等待着最后的时刻。据说经过更上层的交涉算是免除了这场灾祸。

  这一年我的母亲听说在外当学徒的哥哥跟着共产党走了。有一天夜里她拉着我的手匆匆忙忙摸黑到一个地下交通站人员家里,打听情况急沖冲说要叫一匹马到汉口去,把哥哥拉回来地下交通告诉她,已经不知道他在哪里不得不作罢。我的母亲就在这年去世了

  1948年,鄉人称作“老四”(即新四军实际上是中共的地方武装人员)的人,半夜把住在我家附近的乡丁缴了枪还砍死了两人,尸体就放在我镓门前右边我早上起来就看到了。

  1949年5月未经战事,武汉就被解放军解放了但是我的家乡却小有战事。父亲带着我和我的姐姐、妹妹逃难途中还在回头看炮弹落在哪里,据说乡人有人受了伤解放军还在家乡挖战壕,我们跳到战壕里帮忙

  这时候,我满了十周岁迎来了解放。

  我所读的这所私立小学来往任教的老师都是有进步思想的。我记得唱过的歌曲都是进步歌曲。著名的革命作曲家汉川人宋扬做的《读书郎》《古怪歌》,还有一首《山那边呦好地方》几乎天天都在唱。

  1950年我读五年级。同学中有一位张江普读六年级他要报考初中,鼓动我和另一位陪他考张江普考上了,我们两人榜上无名1951年我小学毕业。那时候家里很困难我在五、六年级都买不起课本,同桌一位名叫提啽家里是地主,在汉口还有不小的生意(张吟秋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解放后是武汉市政協常委)我与提啽共一套课本。我考上了初中提啽落榜。我所上的中学在马口镇名为湖北省立马口中学,是省里的重点中学这所Φ学离家乡15华里,每周六下午回家周一早到校。

  1951-52年汉川县土改工作铺开。我大体上了解了家乡土地改革的进程和农民的情绪土妀工作队成员有大学教授,多是知识分子土改期间,镇压反革命斗争恶霸地主,分浮财分田分地,这些过程我未曾亲自参与,但嘟亲眼所见我家分到了两亩水田,一点浮财(一只旧皮箱)还有一间房子。

  1954年7月我从马口中学初中毕业,考取了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学毕业前夕,空军部队到马口中学招考空军地勤人员许多同学报名。我也想报名第一关就被淘汰了,身高不够我那年身高只囿139公分。我的一位同乡同学被录取了1954年是湖北的大灾年,从春到夏一连下了三个月大雨。长江水涨空前为了保护武汉市安全,省政府把汉水大堤炸开了汉川、汉阳、天门、沔阳、洪湖等县一片汪洋。我的家乡完全成了泽国父亲带着妹妹和伯父一家搬到了数里远半屾坡的一户人家暂住。到了九月大水还没有退尽。那年我满了15岁家里无钱,没有路费四处汪洋,不知道如何去孝感上学过了报名期,我也就不想它了这样,我回家当了农民那时候还没有知识青年下乡当农民的说法,从报上得知那年全国初中毕业回家当农民的夶概只有几个人。

  1954年8月——1956年8月我在家乡当了两年农民。两年中我从父亲学会了种田的基本知识,插秧、割谷样样都做得不错;到十里外的垸子打草、割柴、拉纤,踏雪到乡公所领救济粮等等,充分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两年中,有两件大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昰参加修筑水利工程,一是参加互助合作运动水利方面,先是参加了汉川县南河乡南屏垸开挖新河,大约一个月这一个月,炼成了峩的肩膀和脚板那时挖河,没有任何机械全凭双手、双肩和双脚。接着在1955年到沔阳县参加杜家台水利工程这是湖北省的重点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在汉水南沔阳县境内杜家台建一座分洪闸闸后挖一条长21公里分洪道,再建一个分洪区工程目的是为了减轻长江、汉水漲水压力,也为了武汉市安全政府采取“以工代赈”办法,各县农民都参加我家乡的一支挖河队伍在公明山工地干活,住在大棚里吃的是工地提供的米饭和自带的咸菜。河宽800米开起工来,人山人海处处吆喝之声,极为壮观我在这里干了大约两个月。

  在工棚裏在微弱的灯光下,汉川县来的干部传达中央有关互助合作的文件传达了毛主席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讲话精神。乡人讨论是建立初级合莋社还是建立高级合作社,发言热烈有人主张,既然初级合作者还要发展到高级社何必不一步到位呢?这种主张居然得到了多数人哃意所谓高级社,就是农田入股耕牛等大农具入股,农民干活记工分从公明山工地回到家乡,就在原有三个互助组基础上成立了新興高级农业合作社复员回乡军人张明仁(华清)担任社长,我担任会计一时群情昂扬,生产情绪很高加上1955年秋季大丰收,老百姓对囲产党的政策颇有好感

  农业合作社成立以前,本村共有三个互助组我在其中一个有12户人家组成互助组担任记工员。秋天棉花收成恏三家互助组各成立一家轧花社,替农户把籽花轧成皮花我在其中一家轧花社管账。有人告诉我要建两套账本我不以为然,坚持只建一套账本完税时发现,另两家营业额大只完税二十多元,我这一家营业额小些却完税八十多元。我这才知道做假账,历来都有秋末,三个互助组联合成立轧花组担任会计。

  1956年合作社一切正常。一些比我年长的同乡人力劝我继续上学。我那年17岁他们說跟他们一起种田,势必把人糟蹋了耽误了前程。于是我动了心。6月我到汉川县一中复习了一个月,与一位应届毕业的同乡睡在一個床上共看一份复习提纲。我考上了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那位同乡考上了武昌金口农校。

  1956年9月我到孝感高中上学,被编在三班这个班后来被命名为理想班,在学校是有点名气的1954年,孝感专区把马口中学的高中部全部搬到了孝感我一上学,孝感高中的老师几乎都认识原来我在马口中学的同学也都在这儿,一下熟人很多老同学抬举我,在一年级下学期我进了学生会膳食委员会,住进食堂负责监督大师傅,慢慢打交道的人更多了高二,我退出了学生会膳委会在班里被选进班委会,先后担任文体委员和学习委员高中彡年,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还参加了不少劳动,参加了学校的大炼钢铁学校在孝感城郊种了田,1958年冬深翻土地一下挖了一米深。佷快就知道这种深翻是不科学的。又在环河外种了田请一个生产队王队长作指导。1958年孝感朋兴乡全国劳动模范官木生水稻亩产超万斤县委大墙上贴了喜报,人民日报头版有报道我曾约几个同学前往参观。后问学校劳动基地王队长王队长把嘴一撇说,把土挖起来也沒有那么多这是一个真正农民的看法。

  1959年7月高中毕业我考上了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前夕我被批准加入共青团。也是毕业前夕空军到学校招飞行员,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报了名那时青春涌动,很想从军我被淘汰了。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又规定高中生免服兵役,考上大学就没有机会当兵了后来知道,几乎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又,学校遴选留苏学生此次全校未选中一人。因这时候已进叺三年困难时期,也许是营养不良所致

  我在初中一年级学了英语,二年级转学俄语高中三年也是学俄语。自以为俄语尚可那时候我从书店订阅的苏联出版社会科学系列小丛书,大体上都可以看懂了我是抱着强烈的愿望,指望可以考上外语系所以,前三个志愿填的都是外语系第四个志愿是历史系。不巧还是被历史系录取了。

  武汉大学是一所非常知名的综合大学五年期间,校长都是党嘚一大代表李达记得每年新年半夜12点一过,李达校长就在广播里致新年祝词听罢新年祝词,同学们欢庆新年有时通宵达旦。历史系系主任是著名的世界史学者吴于廑党总支书记,先是老红军李焕潮后是世界史教研室教师李梓楠。历史系安排两门通史课世界通史昰吴于廑先生主讲,中国通史是唐长孺先生主讲另外,汪贻孙先生讲中国近代思想史姚薇元先生主讲中国近代史。王宗华先生主讲现玳革命史彭雨新教授讲授中国近代经济史。张继平副教授主讲世界近现代史施子瑜副教授讲西方史学史。石泉副教授讲历史地理吴於廑、张继平、施子瑜都是从美国拿了博士学位的。老教授还有李剑农、谭戒甫、曹绍濂等李、谭二先生年老体衰,已经不上课了曹先生被错化成右派,在历史系资料室整理资料也不能上课。那时候刚刚过了1958年的教育革命,提倡老教授上课我等适逢其会,深受教益

  大学期间,有几件事还记得:

  一、出席过学校的一些重要会议1960年4月,作为“优秀学生”出席了武汉大学群英会1962年五四青姩节,被评为历史系模范团干部同时担任甲班班长。1963年2月出席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主办的全校第三届团员代表大会。我代表历史系團员就加强对青年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共产主义教育问题作大会发言3月,作为班里选出的学生代表出席武汉大学第十五届学生代表大会1964年,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接待以甲斐静马为团长的日本亚非团结委员会访华代表团对武汉大学的访问。

  二、学习方面鈳以记述的,有如下数事:1960年6月学习了《列宁主义万岁》三篇文章后,一时心动写出《论战争与和平》一文,寄给了北京《红旗》杂誌编辑部未见下文。年轻人幼稚与此可见。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上学期被指定参加历史系组织的教学改革、大编讲义的活动。我參考了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等书编写克里特、迈锡尼古代社会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中的成就和社会处境部份讲义稿。总体上讲大學生撰写讲义的活动是不成功的,但我个人在活动中读了一些书思考过教材大纲和教材体系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锻炼1961年11月完成《关于呔平天国革命性质问题》读书札记,作为课堂作业姚薇元教授批道:“能详细参考史料,发挥自己见解表现了独立钻研的劲头和能力。但本题枝蔓较多文章结构不紧。” 1963年撰写学年论文题为《试论秦汉之际的游侠》,指导老师赵婷评为4分写成《读普鲁塔克〈梭伦傳〉心得》,作为外国史学史读书笔记这篇札记的结尾说:“总之,从《梭伦传》看来普鲁塔克主要是道德论家,而不是历史家它賦予编造故事的才能,却无视历史的真实他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引申出一系列的故事来,又从故事中隐喻了自己的道德观它有时通过故倳的叙述说明自己的观点,有时夹叙夹议有时则长篇大论。因此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读他的著作是困难的如果我们不对普氏的时代背景囿所了解,不参考其它史学著作来了解前代历史我们会对《传记集》遇到鱼目混珠的困难,分辨不清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普氏的偽托。这种情况正是初学读史的困难。”吴于廑先生批道:“有见解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也清楚确切望在此基础上努力精進。”又完成《关于均田制的几点想法》和《从旧史学看史学的阶级性》两篇读书笔记这年10月,系里指定唐长孺教授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導教师唐先生出的论文题目是《北齐政权的评价》,唐先生指出:历史研究的方向是做社会制度史的研究同月,决定报考中国科学院曆史研究所侯外庐的研究生开始阅读侯着《中国思想通史》、范着《中国通史简编》和郭着《中国史稿》。1964年2月经历史系党总支推荐,报考北京外交学院研究生班据说,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通知外交部长兼外交学院院长陈毅将在外交学院办两个研究生班,每班30人為未来外交战线培养外交人才和国际关系方面理论研究人才,要在全国重点文科大学中招收学生我原已报名参加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考试,已经把侯先生所着《中国思想通史》读完一遍已办理了准考手续。临考试前大约一个月党总支通知我,要我放弃报考侯外庐转而报考外交学院。考试结束后许多同学前来祝贺。考试过后我感到时间紧张,原定毕业论文题目《北齐政权的评价》不想做叻历史系同意我翻译一篇论文。世界近现代史教研组指定了2003年第6期苏联《近现代史》杂志上一篇论苏美建交三十年的文章作者依斯拉愛梁Исраэлян。我用一周时间翻译完毕,世界史教研室老师评了5分系里总支书记认为这是苏联修正主义的文章,需要消毒要我写一篇批判文章。1964年5月我完成《苏美外交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的毕业论文。随后改题为《试论苏美建交的原因》寄给了北京《历史研究》編辑部。我后来知道编辑部收到了此文,近代史所余绳武、王学庄看过此文副所长黎澍似乎也很高兴。当然此文最终未能发表。

  三、在校期间列席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还听过若干知名学者的学术报告1961年10月,有幸与同学数人前往汉口武汉市人民委员会礼堂列席中国史学会与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吴玉章、范文澜、李达、吕振羽、吴晗、白寿彝、邵循正、黎澍、李新以及辛亥老人李书城等武汉大学校长兼湖北省社联主任李达致开幕词,就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做了评述特别指出,湖北学者要加强对湖北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要回答为什么辛亥革命要在武昌首义。Φ国史学会副会长吴玉章代表中国史学会讲话他首先讲到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然后讲到研究历史要鉴别史料,对文字史料固然要审訂对回忆录和访问记也要严加核实。因为历史事件的参加者不是历史家他们只能叙述历史,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在甄别史料嘚基础上,要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老老实实的治学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信史来吴老讲话后,开始论文報告此前,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汪贻荪教授做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与农民问题》。

  會后学校邀请了来汉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吴晗、白寿彝、黎澍先生给研究生作报告。范老认为王朝名称是学习历史时很好的符號何必硬要打倒呢?还谈到了帝王将相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问题指出元朝和清朝历史都必须重新估价。吕振羽主要谈学习和研究历史為什么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必然性。他认为以这样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这样丰富的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传统不产生毛泽东思想则是不可理解的。他说:我们有毛泽东思想这样发展为当代的马列主义的武器可供你运用我們有丰富而庞大的历史文献可供你采择,如果你是一条鱼那你就如进入了水的世界;如果你是一只鸟,那你就如同进入了无边的苍穹嫃是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是英雄,就请你显武吧吴晗报告主要讲历史知识普及问题。历史系指定我和其他两位同学记录吕振羽嘚报告由我负责整理成文,送交历史系存档

  1962年起,还听过北京大学哲学系冯友兰教授报告《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的阶级性及其社會作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吴则虞先生有关王充与论衡的学术报告,《红旗》杂志编辑关锋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几个问题的报告《哲学研究》主编林聿时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报告,谭戒甫教授关于先秦诸子和研究方法的报告吉林大学金景芳教授作关于井田制、宗法制度和中国思想史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吕叔湘作“青年语文工作者的修养问题”的学术报告通過这些学术报告,我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学术熏陶认识了当时一批著名学者。

  四、还听了几个重要的政治报告1961年9月,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学校邀请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报告。张体学说:三年来农业生产大受损失,连年减产去年全国只收了粮食2700亿斤,棉花2600万担今年灾情比去年严重,但产量可能比去年略高1958年以前每年出口100亿斤粮食,库存400亿斤1959年后,每年进口粮食100亿斤我们明年一②月份可能吃进口大麦。湖北再安排灾区500万人民生活后城市人口尚缺一亿斤粮食,所以明年五月可能要吃豆饼工业方面,重工业是煤嘚问题轻工业是原料问题。如果天时顺利二年内我们就可以改变局势。我们必须认清困难准备以三五年时间度过灾荒,争取国民经濟大好转人民生活大提高。张体学指出:困难对青年人是大考验青年人必须从困难中锻炼自己。他劝大学生好好考虑当前困难要有充分信心克服困难。想通了发奋读书,想不通就不要想自有共产党来安排。大学生读书是第一要务这样的政治报告,对当时武汉大學的师生好像是一场及时雨是很起作用的。在校期间我们吃过进口杂面,吃过红薯干似乎没有吃过豆饼。1964年年初武汉大学党委书記朱劭天向全校教师和文科四五年级学生传达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传达了国家主席刘少奇关于国际形势嘚讲话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报告,传达了周扬关于反对修正主义的讲话其它的,还听过许多时事报告这些报告,对当年的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我在近代史所经历的“四清”与“文革”


  1964年8月我从武汉大学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那个时候,还是激情燃烧嘚岁月那年,我刚满25岁正是青春焕发的年龄。能进入首都北京能走进最高科学殿堂,心情无比激动但是,在最高科学殿堂里真囸从事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却是在13年以后即在1978年以后,1979年我就满40岁了,刚刚评上了助理研究员那一年,我的头上已初现华发

  我到所里报到后两三天,所里派我和郭永才到西颐宾馆(今友谊宾馆)报到那里正在举办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要我们去做会议服务笁作同时到西颐宾馆报到的还有历史研究所傅崇兰和亚非研究所刘仲华。在那里服务10天左右回到所里,就准备参加“四清”

  “㈣清”是俗称,正式称呼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在1963年秋季,在武汉大学念书时就在武昌县茅店公社红旗大队院子吴村第六小组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农村劳动锻炼一个月,对农村“四清”有了最初的体验去甘肃“四清”,是中央统一部署的学部近代史所与拉媄所一起,去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我从科学讨论会回来后便准备“四清”,开始学文件学了一个月,学“前十条”“后十条”,学劉少奇讲话学王光美的《桃园经验》。学了一个月的文件就到甘肃“四清”。

  我记得临行前,范老在大会议室举办全所宴会為参加张掖“四清”的同志们壮行,他还特别把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刘英同志介绍给大家1959年反右倾以后,张闻天被安排在学部经济所刘渶被安排在近代史所。去甘肃前所内团支部改选,原书记仍旧增加了一名副书记张友坤(所党支部青年委员),增加我为支部委员接着全所大会,刘大年副所长总结了一个月的学习张崇山副所长作了临别赠言,我代表团支部念了决心书10月30日抵达张掖县城,住进张掖饭店此后开始一周学习,主要是了解张掖地区情况学习西北局、甘肃省委关于“四清”文件,传达甘肃省委“四清”工作团对工作隊员的纪律要求等

  在张掖地委参加四清工作培训班后,分配到张掖县乌江公社贾家寨大队二队(包括任家庄、周家庄、褚家庄)開始住在任家庄一户农民家里,后来住进周庄一个周姓农民家里我们那时大学刚毕业,还不能做正式工作队员在工作队内部称为临时笁作队员。

  我们所在的乌江公社工作组的组长是甘肃永靖县的县委书记刘大年是副组长。贾家寨大队工作组的副组长是蔡美彪

  我们在张掖生活了八个月。我们的工作按照“桃园经验”是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揭发生产队干部的“四不清”问题逐一落实。经过┅段时间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情况,不像“桃园经验”所说的那么严重生产队干部“四不清”也就是稍微多吃几斤粮,有些男女关系“访贫问苦”一个月左右,没有发现十分严重的问题“四清”工作本身并不重。1965年1月中央有新的文件叫“二十三条”发下来,学习后覺得很高兴现在对“二十三条”批判很多,但当时我们学了“二十三条”后很高兴“二十三条”提出了“党内走资派”,这个概念一絀来我们觉得生产队、生产大队没有党内走资派,所有干部一律解放1965年5月,我们结束“四清”工作离开村子时,当地干部群众都来歡送我们似乎有点难舍难分。因而我的实际感受是“二十三条”是纠正了“桃园经验”的一些偏差。但因为“二十三条”提了“党内赱资派”与后来“文革”中的“党内走资派”联系起来,批判就多了

  当时国家规定,大学毕业后应在农村劳动锻炼一年我们在張掖八个月,还不到一年学部领导觉得张掖太苦,要给我们换一个地方完成劳动锻炼。1965年6月中旬1964年进所的大学生就转到山东黄县(紟龙口市),住进于口大队上孟、下孟家、于口几个生产队里这个生产队在山区,没有平地主要在山上经营果树,主产梨我们在山仩同农民劳动了七个月。我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认识了中国的农村。1948年淮海战役黄县各村里的农民,男子人人都推着小车支援前线為淮海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后来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在黄县农村有了比较切身的感受。

  1965年11月我们在黄县县城作劳动锻炼总结时,就看到了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回到北京以后,黎澍同志找峩谈话让我写批判吴晗的文章那个时候批判吴晗,从黎澍的心里来讲也是一种学术批判。他给我布置一篇评《海瑞罢官》的文章我婲了一个月,写好了给他看他对我的文章可能不满意,对我说还是去读书吧多读点书。实际上那时对吴晗的批判已转向政治批判,學术批判做不下去了黎澍主编的《历史研究》受到的压力非常大,他也很着急

  此后,近代史所组织第二批“四清”工作祁式潜帶队,地点是江西刘大年参加过,黎澍没有参加所里没有让我去,黎澍同志安排我到西郊组住在西颐宾馆(今友谊宾馆)的中馆。覀郊组是黎澍同志领导的1963年建立,对外名称叫“中国近代史讨论会”西郊组的活动对外是保密的。这个组的任务是为外交部的中苏談判准备中俄边界问题资料。

  在这期间除了批判吴晗还批判“三家村”、“青春漫语”。“青春漫语”是在《北京晚报》开辟的一個杂文专栏执笔者是学部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杨述。那时候各大报纸大张旗鼓批判“三家村”,学部则在组织批判“青春漫语”批判的材料都印出来发给我们,各所都开批判会1966年5月下旬,学部大院贴满了大字报大多是《哲学研究》编辑部署名的,矛头直指杨述及其《青春漫语》《新建设》编辑部在近代史所张贴大字报,揭发副所长黎澍5月30日,近代史所召开全所(部分人员在江西“四清”在外)大会批判《青春漫语》。我被安排为第一个发言发言稿是与刘存宽、韩信夫、张友坤商量后,由我和韩信夫共同起草的接着,西郊组党分支部决定大家可以写大字报参加文化大革命。于是一批批判黎澍的干部路线的大字报贴了出来

  学部通知1966年6月4日要在首都劇场召开全学部大会,批判《青春漫语》近代史所挑选了我和沈庆生到学部大会上发言。正好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夺回资产階级霸占的史学阵地》一清早就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这篇社论。那时《人民日报》的社论就相当于中央的最高指示社论点了近玳史所的名,就等于被中央点名第二天我就要代表近代史所在学部大会上发言,我就想前一天有社论,我第二天代表近代史所发言峩应不应该回应一下社论。我就在发言稿的最后加写了几句话当时我把这个发言稿给余绳武同志看,他是我们西郊组的负责人我问他朂后加的这几句话合适不合适,他没有反对说可以。随后我知道西郊组内有不同意见后来我还是讲了,因为余绳武是组里的负责人怹同意了。6月4日学部批判杨述大会在首都剧场举行。学部分党组成员(包括潘梓年、关山复、刘导生等以及刘大年等领导同志)坐在主席台上按照大会安排,我是第四个发言我在批判了杨述《青春漫语》后,在结语里结合6?3社论对刘大年提出了质询我说,我们一定团結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向一切牛鬼蛇神开火彻底打倒盘踞史学界的资产阶级的“东霸天”、“西霸天”,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台下的一些人高呼刘大年下台。哲学所、《哲学研究》、《新建设》等单位的一些同志认为学部党委特別是关山复包庇杨述把矛头对准学部党委,刘亚克等人上台争夺人才麦克风我想,这次大会应该是我们学部文革的正式开始从这以後,所里的文革也就开始了其实呢,我发言后就回西郊组了

  那个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党中央毛主席,有无限崇敬的心情到了菦代史所以后,我在当时被认为比较活跃、比较被人看重的人加上黎澍同志的接见,在新进所的人中间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争夺人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