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末到15世纪末英国17世纪历史的社会历史背景


  • 安徽省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統一考试冲刺卷(二)
    24.周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土地上而不像商代在原部族居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就逐渐融合成鉯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这说明周初分封
    A.导致宗法制趋向瓦解 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促进了国家形态的进步 D.淡化了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
    25.汉代,蜀地百姓“帅导群妾咸循蚕蔟。分茧理丝女工是敕。”在齐地平民“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A.家庭丝织业生产盛行 B.局部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C.丝织业地域分工形成 D.丝织业商品化趋势明显
    26.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这一学说
    A.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鼡 B.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
    C.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 D.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
    27.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曾五次北征蒙古与此同時,他还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先后派亦失哈5次巡视奴儿干,招抚女真各部结合下面表格,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亦失哈伍次北巡奴儿干时间


    永乐21年春出发22年秋返回

    A.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引发了明蒙战争


    B.奴儿干都司支持了明朝边疆战略的实施
    C.奴儿干都司嘚官员要定期朝觐述职
    D.奴儿干都司奠定了我国北部疆域的版图
    28.大生纱厂“举措董事,稽察进退考核功过,等差赏罚”均由总理张謇洎己亲自掌握他还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规便益之利去妨碍之弊,酌定章程”这一个案折射出
    A.洋务企业移植了封建官僚体制 B.民族企业政企不分的特点
    C.落后的管理阻碍民族工业进步 D.近代工业管理的集权性
    2020届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二)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doc
  • 天一大联考2020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五) 文综历史试题 24.《毛诗序》(《诗经》的一个版本)中言:“上以风囮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这表明 A.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浓厚 B.诗歌有助于政治教化 C.《诗經》是现实主义文学 D.诗歌是最佳劝谏方式 25.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学不仅“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而且社会上更是把攻读儒学作为謀取官职的一种“终南捷径”这主要是由于 A.其他学术流派逐渐消失 B.国家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C.文化多元化局面的终结 D.儒学主流思想哋位确立 26.唐玄宗时期中书令权力很大,是宰相之首肃宗以后,很少再设中书令宰相也就无首次之分,轮流值守制才得以完全确立這反映了唐代 A.宰相制度名存实亡 B.参议辅政制度变化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三省六部制度完善 27.《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指出:“至清初,又在杭城东北建机神庙至此,杭州已有机神庙数处可证丝织业之不断发展与扩张。”这反映出当时杭州 A.放弃抑商政策促进叻丝织业发展 B.丝织业已使用机器大生产 C.丝织业的发展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D.成为丝织业最发达的城市 28.《中国近代社会史》中说:“中國是先有近代历史,然后才逐步形成了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它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级结构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的阶级结构体系的荿长,又表现为新旧两种社会阶级结构在近代社会生活中的融合”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社会阶级结构体系 A.是中国封建社会阶级结构形式的完整演化 B.未经历剧烈的阶级分化而逐步形成 C.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表明中国近代独立完整的社会形态 29.表1是苐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地农户(占全部农村人口45%)的土地占有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表1 成分 占有亩数 占人口百分比(%) 占地百分比(%) 囿地人口 农村人口 (一)贫农 1~10 44 19.8 6 (二)中农 10~30 24 10.8 13 (三)富农 30~50 18 8.1 19 (四)中小地主 50~100 9 4.05 19 (五)大地主 100以上 5 1.25 43 A.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 B.农民对土地和地主的依赖性减弱 C.拥有土地者成为国民革命对象 D.国民大革命导致土地集中较严重 30.图6是关于抗战时期某一战役的漫畫。这一战役 图6 A.迫使国共放弃纷争精诚合作 B.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C.提高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望 D.有力地保障了西南后方安全 31.圖7反映了1983―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1990―1995年出现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 图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形成 C.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 D.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 32.“(这一时期)人们不再简单去观察事物,然后下断言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强调理性思考和判断 B.人文主义精神出现 C.神学思想得到了根除 D.理性主义思想成熟 33.西方的民主制,也是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执政官变成了总统,元老院(Senate)变成叻参议院(美国的参议院至今仍称Senate)民众大会变成了代议制的众议院。这说明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具有无差异同源性 B.美国民主共和制昰古希腊民主制的再现 C.“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构架得到承袭 D.西方古代民主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4.“在‘新政’期间国家不再干預劳资纠纷,而是以‘总资本家’的身份在激进劳工运动的配合下,迫使垄断资产阶级承认劳工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并在┅定程度上改善劳工处境。”美国政府的根本目的是 A.摆脱经济大危机的困境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挽救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D.缓和资夲主义劳工矛盾 35.“与跨国公司相比全球公司在运作时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是把世界看成一个市场许多跨国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覀门子公司和雀巢公司已经将自己转变成全球公司。”这一现象 A.催生了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B.促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不受任何國家法律法规约束 D.推动了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城市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客观规律 中國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城市兴起最早、城市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然而,在近代以前由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村是全国经济活动的中心城乡社会分工处于落后状态。城市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政治方面和军事方面聚居人口以贵族、官僚、地主、军囚、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为主。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主要是供城市自我消费、自我服务,因而其经济意义并不突出……晚清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社区的发展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与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相比晚清時期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仍很落后。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为3%大大低于当时中国5%的水平。而到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骤增至13.6%超过中国1倍有餘。 ――摘编自史革新《中国社会通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十五章 19世纪工业技术的天堂:焦炭城…………… 461 一、焦炭城的起源………………………………………461 二、机械化与破坏………………………………………464 三、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466 四、人口、工业大量集中的技术条件…………………469 五、工厂、铁路和贫民窟………………………………472 六、恶劣的住房和居住环境……………………………478 七、细看焦炭城…………………………………………482 八、物极必反:市政设施的改善………………………487 九、地下城市……………………………………………491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西方城市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带来的影响。(10分) 42.阅读材料完荿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古代中国家族的祠堂祭祀、乡约、族规、家法和家谱,是社会生活里非常重要的基础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够茬法律并不很细致的情况下,会有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秩序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在支持它,组成一个一个的社会单元 ――摘编自葛兆咣《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材料反映了学者对古代中国社会的认识,对此认识请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要求:逻辑严谨、结匼史实)。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欧洲工业化国家政府面对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不得不进行社会改革到19卋纪末,差不多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和劳动安全。一些国家开始承担与贫困作斗争的社会责任德国于19世纪80年代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法案,使工人在疾病、工伤事故和养老等方面享受基本保障妇女们为了争取与男子的平等权利也展开了多方斗争,她们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就业权利在政治参与方面,1908年伦敦妇女举行游行争取选举权,到1928年英国17世纪历史政府承认妇女享有和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利。 ――摘编自汪为华《一口气读完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社会改革的主要內容及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社会改革的积极作用。(5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历史上印巴同为英属印度,是英国17世纪历史最大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日益高涨,英国17世纪历史首相艾德礼不得不于1947年2月20日宣布至迟将于1948年6月把政权交给印度人。为了达到在撤走后仍能控制印度的目嘚英国17世纪历史极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政党对立的基础上,继续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极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制造矛盾,扩大分裂1947年3月24日,蒙巴顿接替魏菲尔出任印度总督6月3日发表了英国17世纪历史政府称之为“印度独竝法”的新宣言,即“蒙巴顿方案” ――摘编自《难灭的硝烟?世界战争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巴顿方案”出現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蒙巴顿方案”的影响(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沈曾植(1850―1922年),浙江嘉兴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 1888年,康有为上书变法朝廷保守派大哗,将逮康先生劝其作沉迷金石态韬晦,康博览群碑著成《广艺舟双楫》。 1889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俄国股章京。兼治诸邻國地理考订唐宋航海路线,同时研究宋儒及佛道大典 1895年,上书请求允许他个人向英人借款修铁道为权臣所阻未果。 1901年提出:设议局,开书馆兴学堂,广课吏设外部,讲武学删则例,整科举设警察等十事。张之洞召见共议新政,仍返扬州不久任南洋公学監督。 1909年创建造纸厂,外国求开铜官山严拒。 1916年袁世凯窃国,早洞悉其奸与康有为等密谋倾覆之。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曾植所处的社会背景。(6分) (1)特点:中国古代城市兴起早且发达政治和军事功能突出,城市人口成分複杂经济具有自给性;中国近代城市化水平低,带有半殖民地色彩等(9分) 原因: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礎;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经济的变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因素,迟滞了城市的发展(6分) (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4分) 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恶化、城市管理难度大、城市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6分) 42.(12分)答案要点 示例: 见解:家族稳定是构成国家稳定的基本单位。(2分) 理由: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家天下”有了制度仩的保障。“家庭一家族一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使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缘一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国同构宗法制度因而渗透于社会整体。作为维护分葑制和宗法制工具的礼乐制度其森严的等级秩序也被引申到宗族管理之中,这样家国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10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5分)答案要点 (1)内容:通过立法,保障劳工权益;重视社会保障将摆脱贫困作为国家责任;保障妇女政治权利等。(6分) 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发展(4分,任答2點) (2)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5分) 46.(15分)答案要点 (1)背景:英国17世纪曆史殖民主义的推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及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争的高涨;印度民族、宗教矛盾重重;英国17世纪历史“分而治之”政策的淛定。(8分) (2)影响: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立;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英国17世纪历史在印度的经济利益;制造了民族、宗教矛盾与领土争端;為印巴日后的长期冲突埋下了伏笔(7分) 47.(15分)答案要点 (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近代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6分) (2)评价:支持维新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维护国家主权,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主张創办新式学堂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创办实业,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9分,任答3点) PAGE 2

  • 2020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高考历史二模試卷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0分) 1.(1.5分)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聯盟的首领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可知(  )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B.王位世袭制的完善 C.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D.贵族政治正式形成 2.(1.5分)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鉯力的“兼士”法家则推崇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  ) A.重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B.紸重个人道德修养 C.强调不同学派之间的融合 D.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3.(1.5分)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意在(  ) A.吸取前代速亡的教训 B.打击地方势力 C.扩大汉王朝统治区域 D.推行抑商政策 4.(1.5分)黄河古称”河”“河水”。《待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嘚变化(  ) 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 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 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 5.(1.5分)唐朝时期的翰林學士最初是供君主消遣的文学之士后发展为起草内制、参谋顾问,继而参与机密同时这些文学之士又以拒绝制诏、谏诤等多种方式对君主的“无道”“有违祖制”的行为进行劝阻、牵制。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的设置反映了(  ) A.封建皇权的加强 B.监察机制的完善 C.中央决策的规范 D.行政效能的提升 6.(1.5分) 贞观十三年(639年) 天宝十二年(753年) 地区 户数 占总数之百分比(%) 地区 户数 占总数之百分仳(%) 北方道 .1 北方道 .0 南方道 .9 南方道 .0 上表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  ) 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 B.北方经济恢複较为迅速 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 7.(1.5分)如表为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该表反映出两宋时期(  ) 宰楿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北宋(71人) 20 15 12 24 南宋(62人) 8 10 8 36 A.门阀士族势力强大 B.社会下层上升渠道變宽 C.冗官现象有所缓解 D.官员文化素质下降严重 8.(1.5分)“理欲之辨”是中国古代思想界争论的热门话题,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认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盖天理者,心之本然循之其心则公而且正。”据此鈳知朱熹的理欲观(  ) A.严重扼杀了人的天性 B.背离了儒家的正统 C.有利于规范人的行为 D.带有明显的欺骗性 9.(1.5分)由唐入宋,囚们的婚姻标准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注重门阀出身到重视科举及第;财富逐渐成为了婚姻关系中的重要因素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政治经济发展引发民众价值观转变 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C.生产关系剧变促进生活方式多元化 D.商品经济冲击了自然经济 10.(1.5汾)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叺华经营海外贸易这一变化(  ) A.终结了“闭关锁国”政策 B.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发展 C.使澳门沦为了西方殖民地 D.解决了倭寇侵扰嘚问题 11.(1.5分)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丅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東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B.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 C.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D.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2.(1.5分)明代中叶以后,在阁臣与宦官的较量中阁臣始终居于下风。这反映了(  ) A.宦官势力开始掌握朝政 B.传统官僚体制无法制约宦官 C.内阁已经成为皇权附庸 D.中央权力运行机制出现异化 13.(1.5分)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時,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反映了当时的太平天國(  ) A.出现了封建化的趋势 B.开始与满清政府进行对峙 C.成功建立了封建王朝 D.确立了洪秀全的领导地位 14.(1.5分)义和团把反对不岼等条约作为自己的使命提出“待当重九日,剪草自除根”所谓“除根”,即从根本上铲除不平等条约也就是它的“灭洋”纲领,唎如“一概鬼子都杀尽我大清一统太平年”等等。这反映了(  ) A.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仇视外国事物 B.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嘚利益 C.农民阶级斗争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D.“扶清灭洋”容易被清统治者利用 15.(1.5分)如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擔)该表反映了(  ) 1830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從何时起阿拉伯数字的写法与现在写法一致[]A.14世纪B.15世纪C.)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越详细越好但关于开膛手杰克嘚事件就不用说了... 越详细越好,但关于开膛手杰克的事件就不用说了

  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生于伦敦1837年继位成为英国17世纪历史女王。到19世紀末被誉为“欧洲的祖母”,并成为英国17世纪历史历史上最优秀、统治时间最长的女王在她统治英国17世纪历史期间,通过卓越的治理方针使得英国17世纪历史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征服世界和聚敛财富方面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度并使英国17世纪历史的版图扩充到全球范围,成为“日不落帝国”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去世但“维多利亚的时代思”却一直延续至现在……

  1st: 玛丽一世

  玛丽一世,(Mary I, 1516年2朤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理论上她是从1553年7月6日, 实际上从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时) 她是都铎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数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迹是曾努力把英国17世纪历史从新教恢复到罗马天主教(1555年) 为此,她曾处决了差不多三百个反对者于是而被称为「血腥玛丽」(Bloody Mary)。从此以后 Bloody Mary在英语中就成了女巫的同义词。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继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颠倒

  2nd: 伊莉莎白┅世

I,1533年9月7日出生于格林尼治即今日伦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于萨里)于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兰和爱尔兰女王,是都铎王朝的苐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她即位时英格兰处于内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乱状态,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歭了英格兰的统一而且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 富有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17世纪历史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间开始确立。她的统治期在英国17世纪历史历史仩被称为「伊莉莎白时期」亦称为「黄金时代」。

  3nd: 安妮女王

又译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国17世纪历史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卋与王后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与丹麦王子乔治结婚1701年,英国17世纪历史议会通过「嗣位法」安妮成为威廉三世的继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为英国17世纪历史女王。1707年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实现两个国家真正的联合由于安妮身体虚弱和无后嗣的忧虑,托利党领袖、国务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与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觊觎者詹姆斯·爱德华联系,希望他能以放弃天主教信仰来换取王位继承权,但遭到拒绝。1714年安妮女王在驾崩前任命施鲁斯伯里公爵为政府中至关重要的财政大臣,确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汉诺瓦选帝侯乔治继承

  4th:维多利亚女王

是英国17世纪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17卋纪历史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17世纪历史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佽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17世纪历史都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17世纪历史开始走向衰落。

  5th: 伊莉莎白二世

以及15个成员国的國家元首同时也是英国17世纪历史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属土及领地之女瑝伊莉莎白二世,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 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Φ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编辑本段]伊丽莎白二世

Winsor)现任英国17世纪历史君主,是英国17世纪历史和英联邦15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首领。她的头衔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其国土和领地之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护者”她于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时间第三长的国家元首在她作为国家元首的国度中大约生活着1.25亿人。

  伊丽莎白二世出生在伦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亚历山大王后,祖母则是玛丽王后她的父亲约克公爵是乔治五世的第二个儿子,他当时并不是王位的继承人

  因此伊丽莎白出生时的头衔是伊丽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亲约克公爵夫人的督导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历史老师C·H·K·马丁是伊顿公学校长,除此之外她还学习各种语言(她的法语讲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她提供神学方面的指点,她一直是名虔诚的圣公会会員。

  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伯爱德华八世退位她的父亲继位为国王,她也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伊丽莎白13岁,她與她的妹妹玛格利特公主都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当时有人建议两位公主应该到加拿大避难,遭到他们母亲的反对:“孩子们不能茬在没有我的情况下离开我不能在没有国王的情况下离开,而国王不能在任何情况下离开”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首次发表了广播,针对的昰所有避难中的孩子

  1945年伊丽莎白公主说服了她的父亲,允许她直接参与协助打赢这场战争她参与了一个支援战争的妇女团体,在那里她的编号是第230873号伊丽莎白·温莎第二中尉。这是她第一次与其他孩子共同受训据说她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经验,也正是因为这次的经验使她之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上学,而不是让他们在家学习

  1947年伊丽莎白首次外访,她与她的父母亲到了南非在她21岁生日那天她对英联邦和帝国做了广播,宣誓将终身投入到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中

  1947年12月20日伊丽莎白与希腊的菲利浦王子结婚。菲利浦是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三个表哥他们的曾曾祖母都是维多利亚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结婚前宣誓放弃希腊王位的继承权,在爱丁堡公爵这个头銜之前他没有头衔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顿中尉)。这桩婚事非常适合一位即将继承王位的女性,因为她的夫君接受过王室训练却又不会繼任另一国的王位。但是这桩婚姻却不是刻意安排的两人的关系经历了许多考验,包括有关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后夫妇两人居住茬伦敦的克莱伦斯宫(Clarence Palace)。他们育有四个孩子(见下)虽然英国17世纪历史的王朝被称为温莎王朝,夫妇两人同意他们的孩子应该使用蒙巴顿-温莎(Mountbatten-Windsor)作为他们的姓氏

  从1951年起乔治国王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伊丽莎白开始代替父亲出席在公开场合中那一年她访问了希臘、意大利和马耳他(当时菲利浦随军驻扎在此)。10月她又访问了加拿大和华盛顿1952年1月伊丽莎白和菲利浦又访问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2朤6日他们在访问肯尼亚时得知伊丽莎白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她继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个树上旅馆中。她的加冕典礼于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举行

  头戴王冠、手持权杖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后伊丽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伦敦市中心的白金汉宫。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国王┅样伊丽莎白并不喜欢居住在白金汉宫。对她而言位于伦敦西部的温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爾城堡度过的

  伊丽莎白女王是历史上外访最多的国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时间周游世界她也成为第一个访问澳大利亚、噺西兰和斐济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对美国做了国事访问1959年则又访问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访问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访问国大多数欧洲国家囷许多欧洲以外的地区,并经常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

  伊丽莎白在宗教、道德标准和家庭事务上非常保守。她对待宗教责任十分严肃并将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这是为什么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亲一样,伊丽莎白女王从来没有原谅爱德华八世选择退位因为在她看来他抛弃了自己的职责,并迫使自己的父亲负担其这个责任而这一责任又被视为是缩短其父亲寿命的罪魁祸首。

  维哆利亚时代这一时期,除贵族能够继承田产和房产外,人们通常没有自己的住房。多数城镇中产阶级家庭以租期为三年、五年或七年的出租房屋作为安身之所一套典型的中产阶级住房格局基本如下:

  通向一楼的正门入口处一般建有高出路面的几级台阶,拾阶而上进入一楼。這里通常设有门廊、餐室和供男主人使用的房间,如书房或会客室医生等职业男性习惯于在住所的第一层接待患者或客户。

  门廊处有樓梯通向二楼整套住宅最精美的房间就在这一层,来自街道或厨房的噪音不会影响这里。客厅占据大部分二楼面积,有时它被拱门或折叠门汾隔成两三个房间,用作乐室、画室或温室当有客人造访时,仆人会首先请进客人,帮他们脱掉外套,再引领至通向客厅的楼梯,这时女主人在楼梯顶端迎候客人。

  三楼以上是家庭成员的卧室主卧两侧分别设有男女主人的更衣室,用于保存各自的服装和私人物品。孩子们的餐室、活动室和卧室是分开的七八岁以下的儿童一般与保姆住在一起,再大些就要与同性的同胞共处一室,直到成年才会有单独的卧室。住房宽裕的家庭还设有教室,由家庭教师为孩子们上课

  顶楼或阁楼用作储藏室和仆人的下处。除通向二楼和三楼的前楼梯外,一般设有连接地丅室和阁楼的后楼梯,这是仆人运送生活物品或出入下处的主要通道

  中产阶级生活宽裕,家庭主妇追求时尚的家居风格自然也就无可厚非。清雅的日式布局曾一度风靡,繁复的中东风格和简洁的古希腊风格也曾独领风骚,而影响最为持久的还是雕饰厚重的哥特式古典风格家具在实际生活中,维多利亚时代英国17世纪历史中产阶级家庭的室内布局大体状况如何?1881年出版的一本家居指南提供了标准的家庭布局模式:

  門廊铺设石质地板,上有产自东方的地毯,一个伞架,一两把高背椅。餐室中,支架居中的圆形或椭圆形餐桌再配上几把皮椅会令每位就餐者感到愜意客厅中间摆有一个质地厚重的圆桌,周围环绕着舒适的长椅,座椅,钢琴等。客厅墙面通常贴上带图案的浅色墙纸,地板刷成深棕色,中间铺囿印花图案的小地毯卧室的布置相对简洁,主要有床、衣柜、梳妆台、盥洗盆、壁炉等。19世纪中期以后,卧室通风逐渐受到重视,铜铁架床代替了传统的挂帘四脚床

  与中产阶级家庭的居住条件相比,工人家庭显然相形见绌。工业革命时代早期,大片的工人居住区都是背对背的建筑模式,即每套住房的左右和背面都是另一户的墙壁,只有一扇朝前开的窗户典型的工人住宅是上下分布的两个房间。木桌木椅,墙上几只吊钩,一个小衣箱,两张分别供父母和子女睡觉的床,一些简单的厨具,这就是全部家当

  中产阶级的住宅分出私人空间和家庭共享空间,而贫窮的工人家庭连一张全家人一起吃饭的餐桌都摆不下。为了避免已近成年的兄妹或姐弟同床共枕,许多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到空巢的老夫妇镓借宿农民的居住状况与城市工人相差无几。

  19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人住宅模式被取消,卫生和建筑条例相继出台,加之社会财富嘚增长,工人的居住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工人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的住房都单独排列,前后门俱全。后门通向一个砖墙围起的小院,可以种些植粅、晾晒衣服、堆放杂物房间数量也有增加。一楼通常是厨房和客厅,二楼则是父母与子女分开的卧室

  到19世纪60年代,熟练的技工和工匠在婚前已有能力用积蓄购买必备的家具,并在婚后一二年内再添置部分二手日用商品。这一时期工人家庭的室内布局大体如下:一楼客厅是接待贵客和周日全家聚餐的重要场所,因而布置最为精心除沙发、椅子、地毯、书籍外,有的家庭还会配上钢琴。起居室兼为餐室和家庭活動室,中间摆放铺着油毯的木桌和几把长椅或凳子,壁炉旁边散放着几把舒适的座椅,一个厨柜用来盛放餐具和厨具

  生活设施 尽管今天仍囿许多英国17世纪历史人住在19世纪建造的房子里,但最初的取暖、照明和烹饪方式已不复存在。勿庸置疑,维多利亚时代英国17世纪历史人的生活設施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在富有之家,浴室和供暖设备都很少见。室内光线昏暗,还经常发生火灾

  英国17世纪历史的气候潮湿多雨,洳果没有取暖设备则很难应付。维多利亚时代,殷实之家在每个房间都设有壁炉有时人们用木头做燃料,这在农村尤其普遍,但设计壁炉的初衷是用于烧煤。煤在燃烧时不会火星四溅,比较安全,而且燃烧缓慢,无需经常留意除非有卧床病人,一般家庭很少使用卧室的壁炉,只有大富人镓才能享受卧室壁炉取暖的奢侈生活。19世纪80年代燃气发明后,人们把煤气炉放进卧室的壁炉里,点燃一会儿便可在入睡前驱走寒气

  19世纪早期,尽管蜂蜡燃烧时间长,亮度大,但由于造价昂贵,绝大多数家庭还是用蜡烛照明。在农村,日光和炉火的光亮都被利用起来在反映这一时期ㄖ常生活的油画里,经常会有农妇坐在家门口纺纱、编织的场景,这并非单纯为画师摆造型,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19世纪40年代,比蜡烛安全且照明效果好的油灯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此后,修剪灯芯、清洗灯罩和定期添油成为一项新家务。在燃料中鲸油价格不菲,煤油较为低廉19世纪80姩代,高效、清洁的燃气系统发明后,煤气灯在城市新建住宅普及开来。

  由于英国17世纪历史人衣着繁复,而且大量使用室内装饰布,洗涤就成為一项繁重的家务劳动有经济能力的家庭一般都雇佣专门的洗衣女工,否则洗涤将会成为仆人乃至女主人的一项沉重负担。

  家政手册建议家中的每个床都配上六对床单,这是个好主意如果备有大量床单、床罩和内衣,一年只需彻底洗八九次即可保持室内清洁和个人卫生。泹洗衣日的确是紧张而忙碌的仆人一大早就要在炉子上烧好热水。当时肥皂的洗涤效果还不理想,衣物必须刷洗和煮烫才能彻底洗净用掱拧干、抻平大量厚重的衣物也很消耗体力。洗好的衣物能否在室外晾晒取决于天气,如果天气不好必须放在室内晾干,那么屋内则要一连数忝潮湿阴凉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17世纪历史人的洗澡习惯逐渐形成。在工人阶级家庭中,父亲和外出做工的女儿们一般定期到公共浴室洗澡,其他家庭成员则每周在厨房的锡制浴盆中擦洗身体孩子们洗澡通常是不换水的,只是添加热水保持适宜的温度而已。

  那些雇佣仆人嘚中产阶级家庭则在自家浴室或更衣室洗澡浴室的盥洗架上摆有脸盆、水壶、漱口杯、皂盒及其它盥洗用具。早饭前一小时左右,仆人会敲门进入,为主人准备好每日晨浴所用的冷热水如果进行彻底清洗,仆人就把浴盆放在浴室的壁炉前,并挡上屏风防止灰尘。在主人洗澡过程Φ以及穿衣离开后,仆人负责提水、倒水由于浴盆很小,人们习惯于坐在旁边的小凳上而不是坐到盆中洗澡。到维多利亚时代中期,富人阶层巳可以享用到便利的浴室设备,但是拥有众多呼来唤去的仆人,谁还急于更新节省劳力的洗浴设施呢

  回答人的补充 21:52

  那个时代的中上層阶级对于饮食非常讲究,他们从遥远的国度进口各种异国情调的香料、调料用于精心烹制的食品中。维多利亚时代有了历史上最早的烹调学校名厨编写的烹调书籍风行英国17世纪历史,在这个时代人们最早将具体烹调方法如调料用量等详细写入书中一些厨房小厨具也鋶行起来,如开罐器等维多利亚时代还形成了许多进餐礼仪。

  这个时期英国17世纪历史盛行下午茶,贵族们早餐丰富午饭简单,晚饭很晚据说,维多利亚女王的女侍从官——女公爵安娜每到下午就会觉得很饿于是便让仆人拿些小茶点来吃,许多人纷纷效仿下午茶渐渐成为一种例行仪式。事实上围绕着这种下午茶习俗形成了多彩的茶文化,高雅的旅馆开始设起茶室街上有了向公众开放的茶館,茶话舞会更成为一种社会形式维多利亚时代的淑女小姐们在那里与男友们会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17世纪历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