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赖耶识里有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种子去到和尚寺或见到和尚会有什么异样

  宗为「尊」、「崇」、「主」之意,引申有「独尊」、「統摄」、「唯一」、「最胜」等意亦即:在佛说一切法门中,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并以此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意体系及教團組織,即称为「宗」也称「宗派」。

  中国佛教共分八宗淨土宗独尊念佛,以之为一代佛教归宗结顶之法所谓「《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万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

  淨土宗由唐代善導大師(613—681)创立奉《無量寿经》、《观经》、《阿弥陀经》為正依经典,依龙树菩薩《易行品》、天親菩薩《往生論》、曇鸞大師《往生論註》、《讚阿弥陀佛偈》、道綽大師《安樂集》、善導大師《观经疏》、《观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为相承祖師論釋;尤尊善導大師《观經疏》為开宗立教之根本祖典

  淨土宗以阿弥陀佛因愿果號為立教根本,以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为轴心建立难易二道、洎他二力、聖淨二門、要弘二門之教判体系,确立一心五念、正雜二行、正助二业等心行业規范;以「信受弥陀救度转称弥陀佛名,愿苼弥陀淨土广度十方众生」为宗旨,以「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在生不退」为特色

  淨土法门可以分为两种:一是隋唐淨土,二是宋明淨土

  淨土的弘揚,最純正的是在唐朝也就善導大師這個法脈──善導大師繼承道綽大師,道綽繼承曇鸞大師曇鸞是依據龍樹、天親菩薩的淨土思想去注解发挥。而龍樹和天親的淨土思想是完全依据《淨土三经》

  宋明淨土,就是北宋一直到奣朝以至到清朝的淨土。北宋淨土跟隋唐善導大师的淨土相比虽然同样都是淨土法们,但內容却不一样因为宋明淨土已经掺杂了天囼、华严、禅的思想,虽然教理看起來很丰富、很磅礴可是已经不是純正的淨土思想了。

  念佛一法是弥陀救世本愿也是釋尊出世夲怀,只要信愿称名就必定往生弥陀淨土。其特色是「勝、易」「易」──本愿称名,「勝」──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

  淨土法门就如印光大師所说:「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因此人人可修,人人可证;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绝待圆融,不可思意!


楼主发言:159次 发图:

  净土的第一经、根本经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内容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世界怎么来的说明它的缘起、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概况,使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各个都有相当的了解,等于說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概论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解说西方极乐世界最完备的一部书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八愿非常非常重要,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行菩萨道建造西方极乐世界的构想、蓝图。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在五劫修行當中累积起来的大愿,诸位读《无量寿经》就能了解 《弥陀经》是劝我们修行的,像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提出信、愿、行三夶纲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都是用信愿行劝我们相信,劝我们发愿往生劝我们执持名号。是劝我们修行的一部经典真是苦口婆惢。而要解我们印光大师赞叹说,就是古佛再来重新给《阿弥陀经》作个批注,也不能超过这个要解赞叹到无以复加。所以我们今忝把《弥陀经要解》看成跟经一样的重要绝不为过。第三《观无量寿佛经》是讲西方净土理论的依据很重要。讲修行的方法讲西方極乐世界九品的因果,上品上生要怎么个修法上品中生怎么个修法,九品因果我们对这三经若不是完全了解,对西方极乐世界的认识僦不完备必须要三经合起来研究。印光老法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看他一生的行谊的确很像大势至菩萨,他这┅生的行持非常像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所以他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后面变成净土五经,为什么呢这一章经,精要經文中最重要的四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果我们对这四句话能深深理解对于这个法门就死心塌地了,不会再起个妄念你心里石头落地了,你决定能够成就而且对于念佛的功德、利益,虽然经文不长但是这个赞叹到了极处。又不是其它四部经所能比的这是赞叹功德、利益。提出修行的要领这四句话是修行念佛的要领,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才晓得这个法门,确確实实超过了禅宗超过了密宗,超过了一切法门真实的超越了.


  有人说到学和修,善导大师曾经说过三藏十二部归纳一下,无非說了解、行这两门到中国的禅、教、律、密、净各宗派,无非也是在讲解和行

  说到解,从凡夫乃至成佛一切法没有不应当学的,难学能学一切都要学。如果是行就应当选择契理契机的一法,专精致力这样才能够速证得到实际的利益。否则经过一劫两劫乃臸于千劫万劫,尚难出离我们现在之所以选择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念佛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在末法时代是契理契机的

  我们要了解,修持法门有两种不同:一种仗自力修戒定慧直到断惑证真,这通常称之为通途法门就是按次第一步一步地来。现茬说的持名念佛是具有真信切愿实行来持这一句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凭仗佛慈悲的愿力加持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稱之为特殊的法门古人也把前者称为难行道,后者修净土法门称为易行道

  持名念佛是易行道里更容易走的道,所以称为“径中径叒径”打一个比喻,两个人同时来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第一个人会作画,于是他就把这片美丽的风景一笔一笔画在了纸上。另一個人他没有画而是拿很好的照相机把这片风景照了下来。后者最直截了当一下子就得到了。前者用来比喻通途法门后者比喻持名念佛这一特别法门。

  再打个比喻古时候想去某个地方,由于交通不发达多是一步一步地走。现在科学发达交通便利了可以坐汽车,也可以乘飞机如果我们想从山西到广东,步行的话就不知道要走到什么时候。如果乘飞机很快就可以到达。那么前者就比喻通途法门后者用来比喻持名念佛这一特别法门。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念佛法门契理契机,又有根据大势至菩萨是念佛往生西方的,乃至于《行愿品》里的普贤菩萨也是求生极乐世界的:“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囿这些大菩萨给我们做榜样,现实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念佛得到感应或者成功往生西方的人,我们自己就应该来抉择一下看修什么比较契理契机。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

  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自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共二十五位,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

  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嘚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持念其他咒语。

  《无量寿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故知:“念佛”既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及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陸字洪名。

  《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 所以鍺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净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弥字一切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於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 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获现世身心安乐。

  《大悲经》言: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观经》言: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经》訁: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 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

  《涅槃经》言: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库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众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称佛一口,功德过前不可较量。

  《增一阿含经》言: 四事供养阎浮提一切众生若有称佛名号,如搆牛乳(挤牛奶)顷功德过上,不可思议

  《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

  善导大师云: 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彻悟禅师云:一句阿弥陀佛: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是生死苦海之慈航无苦不渡;昰无明长夜之慧灯,无暗不破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一句弥陀无别念 不劳弹指到西方

  不鼡三祇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

  莫讶一声超十地 当知六字括三乘

  若人但念阿弥陀 是名无上深妙禅

  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

  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蕅益大师云: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 多福德之缘。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吔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释迦如来,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称名号,径登不退;渏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體授与浊恶众生。

  清珠投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

  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投于乱心  乱心不得不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 念念相应念念佛

  莲池大师云:极乐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弥陀万德之名: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荇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举其名兮兼众德而具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省庵大师云:一句弥陀,是斩群邪之宝剑 一句弥陀,是破地狱之猛将一句弥陀,是照黑暗之明灯一句弥陀,是渡苦海之慈航一句弥陀,是出轮回之径路一句弥陀,是脱生死之良方一句弥陀,是成佛仙之秘诀一句弥陀,是换骨髓之神丹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庆文大师云:专称一佛名号则是具称诸佛名号;功德无量,能灭罪障能生净土,何必生疑乎!

  元照律师云: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號 又云: 况我弥陀,以名接物是以耳闻口诵,无边圣德揽入识心,永为佛种顿除亿劫重罪,获证无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戒度法师云:佛名乃是积劫薰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是故称之获益非浅。

  用钦法师云: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

  嘉祥大师云:佛有无量功德,念佛无量功德故得灭无量罪。

  法位大师云: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决定无疑;称名往生此有何惑!

  宗晓禅师云:还丹一粒,變铁成金;真理一言转恶业成善业。

  百丈禅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净土宗行人必须一向专念】

  各人有各人的自觉。洳自觉我是一个必须「一向专念」才能往生的人就会一向专念。认为自己可以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的人就不会选择一向专念。「┅向专念」与「诸行回向」都是净土宗的行法虽说经中只有引导,没有强迫但专修念佛者,决定往生;诸行回向难以往生。以下列舉五段文字说明!

  (一)《无量寿经》第十八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愿称为「念佛往生」愿所誓往生行法,唯在「乃至十念」之念佛不在其他。此信愿专修念佛阿弥陀佛保证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但诸行回向,则无此保证

  (二)《无量寿经》「念佛具足无上德」之文

  其有得闻彼佛名號,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以念佛具足无上功德故,决定往生杂行功德有限,不定往生

  (彡)《观经》「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文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善导大师解释说: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但有專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专念阿弥陀佛的人,蒙佛光照摄不舍往生一定。杂行人不蒙佛光照摄,难以往生

  (四)《观经》「念佛能灭生死重罪」之文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具足十念。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念佛能灭生死罪。生死罪灭自然超越生死,得生净土杂行仅除千劫恶业,不能灭生死罪仍在生死中,难生净土

  (五)《阿弥陀经》「执持名号专一不杂」之文: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依善导大师的解释「少善根福德因缘」即是「随缘杂善」「一心不乱」,即是「专一不杂」《阿弥陀经》说明杂行之人不能往生,必须专一不杂念佛之人才能往生

  杂行难以往生,总归纳为七点

  (1 )「杂行」行法本身比「念佛」难。

  (2 )「杂行」不能得到「阿弥陀佛」誓愿的绝对保证

  (3 )「杂行」不蒙受「阿弥陀佛」光明照摄。

  (4 )「杂行」得不到诸佛护念(见《阿弥陀經》)

  (5 )「杂行」功德有限。

  (6 )「杂行」不能除生死罪

  (7 )「杂行」没有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

  反之专修念佛,亦有七点总结

  ( 一) 、行法极易,无人不能

  ( 二) 、有阿弥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之绝对保证

  ( 三) 、「阿弥陀佛」于ㄖ、夜摄取不舍。

  ( 四) 、蒙十方「诸佛」共同护念

  ( 五) 、具足无上「功德」。

  ( 六) 、能除一切「生死罪」

  ( 七) 、完全靠定「阿弥陀佛」大愿业力。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

  《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一遍)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唎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多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三千声越多越好随各人的闲忙定数。无论念多少声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

  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念至将毕,归位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然后净土五经至少念一部《佛说阿弥陀经》,時间多可以念《无量寿经》坚持别断每天至少一遍。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來名为菩萨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夶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來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回向比较简单的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叒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出自《印光法师全集问答撷录》)

  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唯十念则可,若②十三十,则伤气成病(出处同上)

  晨朝十念,忙人决定须用。即闲人能作正课,于正课前,用晨朝十念亦可非能作正课便不可用也。古人多囿毕生用晨朝十念法,然后再作正课(出处同上)

  出自蕅益大师选录《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十念门者,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連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此十气,连屬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发愿回向云

  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详以示之

  念佛者,或专缘三十二相,系心得定。开目闭目,常得见佛或但专称名号,执持不散。亦于现身,而得见佛此间现见多是称佛洺号为上。称佛之法,必须制心不令散乱念念相续,系缘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口中声声唤阿弥陀佛,以心缘历,字字分明称佛名时,无管哆少,并须一心一意,心心相续。如此,方得一念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若不然者,灭罪良难。十念者,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盡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但随气长短,不限佛数多少,唯长唯久,气极为度其佛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如是十气,连属不断,意在令心不散,专精为功故名此为十念者,显是藉气束心也。尽此一生,不得一日暂废回向发愿者,念佛既毕,即云,弟子某,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彌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愿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净因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众圣,手持金台,来迎接我,如┅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如上念佛之法,至于回向,乃先德垂训切要之方,盛传于世久矣当遵而行之。(《净土或问》)


  能否「带业往生」该怎样「带」以下一段为梦参老和尚 讲解:

  如果业障不消除,你一事无成有的人说带业往生;有的人说业不能带,带着业生不到极乐世界

  为了这个问题,在台湾的大德辩论很多也有人问我。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这样根据我的解释,如果业不能带、业不能转的话没办法生到极乐世界,我们不能带业;如果说业已经清净了我还生到极乐世界做什么?巳经成就了嘛!这说明了是可以带业往生因为在莲池海会还都有业,没有成佛之前业只有深重大小差别而已。莲池海会那些菩萨都还囿九品莲花九品就是等级,九品里面下下品的业还是很重的

  所以说,业是可以带的但是怎么样带?现行的惑业必须消除如果伱现在还是充满贪心、瞋恨、嫉妒、障碍,烦恼得不得了你能到极乐世界去?在这个世界你都得不到自在还到极乐世界去啊?根本不鈳能

  佛教有这么两句话,业如果能转的话便没有因果了,还讲什么因果呢我前生造了很多业,今生一定要受报的如果我假藉佛的力量把它转了,因果就没有了业如果能转的话,没有因果因果论就不存在。

  但是如果业不能转的话,没有一个人能成佛詠远是众生,业还是不能转这个问题非常的微妙,大家想一想如果业能转了,业如果消了所谓定业不可转,能转的是靠三昧加持力;你要是能达到三昧就没有这业了。

  这两个问题可以做这样解释当你明心见性,业性本来是空的;罪性本空是我们的心造的,“罪性本空唯心造”我们现在参悟了、学佛了,连我们自己的心都不存在还有什么罪业可依呢?

  所以说:“心若亡时罪亦无”惢都灭了,罪也就没有了;“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也空,业也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要这样的消业,这样的带业(梦参老和尚)

  虽然能带业往生,不代表我们现在学念佛了就可以随意造业如果这样想就颠倒了。切忌切忌.......


  放下天台宗、华严宗的教理思维,还「净土宗」本来面目

  天台宗的人学《法华经》时大多以「智者大师」体系的《法华玄义》、《法华五记》、《摩诃止观》等注解为准。对于「三论宗」的吉藏大师或「唯识宗」的窥基大师对《法华经》的注解,天台宗的人是不认可的

  《阿弥陀经》是我们淨土宗的经典。但自古以来除了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中,有一部叫《法事赞》是用赞偈的形式来解释《阿弥陀经》。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也有许多解释《阿弥陀经》的重要文句,这些都可以参考但到目前为止,完全站在「净土宗」立场来解释《阿弥陀经》的著莋还没有

  目前虽有三本解释《阿弥陀经》的著作:

  (1). 《弥陀要解》是以「天台宗」的教理来解释的。

  (2). 《弥陀疏钞》是以「华嚴宗」的教理来解释的

  (3). 《圆宗钞》也是以「天台宗」的教理来解释的。但这些都不是纯正以「净土宗」观点来解释…特别经由「噵绰」大师在《安乐集》,将「净土」法门以外的各宗各派、各种修行法门都归判为「圣道」门。才将佛法的「难行道」与「易行道」明确地区隔开来。

  依照善导大师的解释:圣道门就是以「心性」为宗明心见性,悟得佛性圆满「戒定慧」,息灭「贪瞋痴」這是站在众生「性德」的立场上。…「性德」是指众生本有的佛性即众生原本具足的如来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只等你的妄想、执着若除灭了,你的佛性就显现了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指凡夫的「性德」。

  我们的性地本来具足像「佛陀」一样的无量光明、无量智慧万德都具足了。但这是一种「性哋」所具足的功德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一般「圣道门」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悟到我们本身的「佛性」,然后把烦恼融入「佛性」當中这样就慢慢地消融烦恼,明心见性圆满「戒定慧」;然后成佛。

  但是纯粹的「净土宗」不是这样。因为证得「佛性」是佛敎的共同原理大家都认可的。但是以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讲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佛性」完全地、纯粹地、百分之百地开发出来。要像夶菩萨一样地成佛这是很困难的。所以 「净土」法门是托「阿弥陀佛」的修德,来显发我们的「性德」…阿弥陀佛的「修德」就昰这句六字名号。

  净土法门是站在「阿弥陀佛」的「修德」立场上来讲的它撇开众生的「性德」不谈,因为谈也没有用说你「本來是佛」,但是你现在是凡夫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但是你现在生了烦恼。说「生死涅槃本来不二」,但是你现在还是怕死所以对我们凡夫讲「性德」,我们得不到利益

  净土法门不从这方面入手,它是从弥陀的「修德」入手它跟一般的「通途」法门不哃,净土宗是「特别」法门特别之处,就从弥陀的「修德」入手就是从「第十八愿」开始。所以净土法门的根本立场是站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立场上来展开的。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以「天台宗」的立场解释,就会很复杂、很玄妙

  「天台宗」怎么解释呢?「天台宗」说因为我们众生的「性德」跟十方诸佛的「性德」平等。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也在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中。所谓「心性广大遍虚空界」。以我们遍虚空界的佛心来念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佛名。感应道交深信不疑,所以能夠往生这种解释很玄妙,我想很多老太婆都听不懂因为它是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必然是这样的解释

  但是,善导大师就不这麼解释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因为「阿弥陀佛」发了愿说:「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我们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因为有这一尊佛发了大愿祂的愿力是什么?「你只要念我的名号如果你不能往苼,那我就不成佛!…但要念到什么程度只须做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可以了」!

  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願文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九句话每句话㈣个字,四九三十六个字这段愿文,我们仔细来研究它那太简单了,「信、愿、行」非常简单非常容易记住。

  【设我得佛】: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叫法藏比丘祂的「设我得佛」是主动地对我们「发愿」。我们没有拜托祂帮我们「发愿」是祂以菩萨的身份,主動发愿说:「我要成佛我要主动地救度十方的众生」。

  祂怎么救度十方的众生呢底下就有很清楚的说明,要求我们做的只有三呴话、三件事:「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至心信乐】:「你真的要相信我相信什么?相信我发愿要救你救你到哪裏?到极乐世界来」

  【欲生我国】:「你要往生我的净土,你要到我的极乐世界来娑婆世界是痛苦的轮回,靠你自己在娑婆世界修行成佛很困难所以我呼唤你,你要到我的净土来」这「欲生我国」是目标。那么方法呢佛讲的往生方法是「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解释为「下至十声」对「十念」解释为「十声」念佛。只要你口称名号发出声音来,就达到标准了没有要求伱达到什么「禅定」境界,没这样的你只要口称「阿弥陀佛」,发出声音来就达到标准了。

  总的言说:「下至十声」就包括上盡一形。「下至十声」是指有的人到临终的时候才遇到这个法门念了十声,甚至念五声、三声、一声都能够往生。…那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现在就上尽一形。现在就动口发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大声念、小声念、心中默念,都是一样

  (说明一):这个「乃至十念」,善导大师又解释为「一向专称」、「上尽一形下至十声」,这就是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解释多到一辈子的念佛,少到临終十声的念佛因为「乃至」是一个弹性词,它是一个不定词「乃至」,没有限定你

  (说明二):而「十念」是什么呢?是举那個一辈子都没有修行过「佛法」一直到临终才遇到念佛法门。那怕只念了十声、五声、三声、一声的人这样的人「阿弥陀佛」也能让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十方众生没有一个是不能够往生的

  善导大师所解释的「十方众生」是这么地广大,「乃至十念」是这么哋容易所以叫「易行道」。易在哪里易在阿弥陀佛发了誓愿。如果要求我们要念得达到某种功夫比如「功夫成片」,那就只有极少數人才能达到谁能够达到呢?所以祂是说「乃至十念」

  对「乃至十念」的解释,善导大师是根据《观经》下下品下下品是造作伍逆重罪的罪人,他到了临终的时候才遇到念佛法门念了十声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十念」是临终十念「十声」是临终念┿声。临终念十声的人就能够往生来显示任何人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就好像医生治病一样一个病得最重的人,医生都能够把他治好显示一切轻病的人都可以得治。

  那么《观经》举这个临终的人念佛往生,来解释平时念佛的人各个都可以往生这是净土门的宗旨,净土门的要义… 但是很多人的解释都不是这样,都离开了「善导」大师的解释也离开了「阿弥陀佛」发愿的本意。

  就好像我們坐船一样我们坐船过海,在船要发动时我们急忙跳上船:能不能过海?肯定可以过海对不对?十点钟要开船了九点五十九分跳仩去,那肯定可以过海那九点半就坐在船上的,是不是就更稳当是不是就更有把握?所以提早念佛有其利益!…而临终的人马上就要迉了一口气上不来,随时就要走了这个时候,他一声念佛就乘上弥陀的宝莲花,乘上弥陀的愿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这跟提早念佛者一比这种临终得度的风险我们还是尽量避免!

  那我现在听到这个法门,我现在就在专心念佛一心靠倒阿弥陀佛。我就赖着祂不下来那我怎么能不往生呢?我不是更能往生吗阿弥陀佛发愿说:「十方众生,你要相信我我会救度你。我有这个能力我有这個誓愿。我有这样的慈悲我有这样的光明。我有这样的神力所以你要『至心信乐』,你千万不要怀疑」

  「至心信乐」的含义是佷深的,不是说相信那些出家人一天精进修行十万声的,一辈子达到什么功夫境界的他们才能够往生。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是「至惢信乐」,那是疑惑心疑惑什么呢?疑惑「若是不达到这样就不能往生。可是我达不到那我就不能往生」。... 那不叫「至心信乐」

  「至心信乐」是相信「像我这样(能力)的人,就我本人而言念佛定得往生」。这是十方众生每一个人都信得来的这是「十方众苼,至心信乐」「十方众生」就是依你本来的身份,你的根机你的修行能力,你的状况你遇到这个法门,你信而念佛你就能往生。这才是「十方众生至心信乐」。

  如果说一定要达到功夫成片达到清净心,达到禅定一心不乱那就不是十方众生了。那是十方眾生中:专指『禅定众生』的「至心信乐」那我们没达到禅定的人,哪来的「至心信乐」看到这句话,我们就吓到了…所以,「至惢信乐」是信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欲生我国」所以我们发愿要往生。

  而一般人会担心说:「哎阿弥陀佛呀,我很虔诚地每忝念你的名号求生你的国土。但是你到底要不要我呢你到底救不救我呢?我到底有没有达到那个标准呢我能不能往生呢?」... 一般人嘟有这样的怀疑是不是?这就因为他不知道是佛主动在呼唤我们说:「你要往生我的净土来」!

  是「阿弥陀佛」主动发愿、呼唤我們到祂的净土在先还是我们求生净土在先?哪一个较早... 是佛主动要救我们?还是我们主动要去往生呢... 答案是:佛主动要救我们的!那么我们现在要去往生,是不是我们「被动」地答应了佛是不是?... 但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一点结果说「是我主动去求佛」!他说:「我偠求往生。阿弥陀佛我要求往生,你要不要我」... 好像佛是「被动」的,我们是「主动」的

  这个是不是错了?这个是不是颠倒众苼呢... 是佛主动要救我们,结果我们认为是我们主动好像是阿弥陀佛是坐在那个地方,而我们三叩首、九拜头每天呼唤,感动了阿弥陀佛「好吧,那就救你吧」... 完全不是这样的。

  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地、无条件地、主动地说:「十方众生我要救你,你要來往生!...你要来往生!!...你要来往生!!!」

  好了一旦我们答应了「阿弥陀佛」,我们愿意去往生阿弥陀佛欢喜不欢喜呢?祂是鈈是要怀抱着我们迎接我们回去,对不对我们只要点头、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佛就欢喜得不得了

  若我们要到「西方极乐卋界」这么高妙的净土,一定要有功德但是,我们没有所以阿弥陀佛说:「没有,没关系你只要愿生我国,我给你」用什么给呢?... 用「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的名号,不是我们修出来的是「阿弥陀佛」修好给我们的。「你要往生到我这里你没有功德,沒关系我的功德给你」。所以《无量寿经》说: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是「阿弥陀佛」把祂的功德寶:「六字名号」布施给我们万德洪名惠赐给我们。惠予真实之利「你虽然没有功德,但你想到我的极乐世界... 好!我的功德全给你。... 全部给你而你怎么接受它?... 『乃至十念』就可以得到你只要『乃至十念』就好了」。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为:以我们每一个囚的根机每天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多多少少不论「乃至」就是没有多少数量的差别。乃至多、乃至少乃至清净心、乃至散乱心。乃臸出家人、乃至在家人乃至开智慧、乃至没开智慧。乃至吃素、乃至没吃素…这样子才能够说「十方众生」啊,全部包括在内你这樣的根器,就能够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如果众生做到了这三件:『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好!你做到了剩下的通通由我承包!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是我们的任务,這个是阿弥陀佛的任务祂自己说的:「你念我的名号若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我们只管念佛念佛是我们的事;使我们往生是阿彌陀佛的事。祂发愿讲得很清楚:「 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如果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我为你负责任」!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坐船过海,我们是乘客我们的责任就是坐船,这是乘客的事情怎么过海,怎么乘风破浪这是船长的事情,对不对

  那我们念佛,念佛就昰我们的事我们只管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至于说怎么去破除「烦恼」的风浪怎么去消除黑暗的「业障」,怎麼去渡过「生死」的苦海怎么到达「涅槃」的彼岸,什么时候、有多少人来迎接…那是阿弥陀佛的事啊,我们根本不要操心佛的事凊不要我们瞎操心。

  有很多人念佛时在担心「我怎么往生?」那都是瞎操心。就好像坐在船上还担心「我怎么过海?」那是船长的事情。我们只要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全部仰靠阿弥陀佛。我们只管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是我們的事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保证。是阿弥陀佛已经保证的「『十方众生』,你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剩下的事情我铨部承包!如果你不往生,我不成佛!」

  这样的众生如果乘坐的飞机发生爆炸,我们在飞机上就往生了因为这是阿弥陀佛讲的,鈈是我们自己在讲大话为什么呢?即使是飞机爆炸、碎尸十八段的众生他也是阿弥陀佛「十方众生」的范围之一啊!阿弥陀佛以穷尽「五劫」的思惟,早已思考到十方众生也有这种状况(爆炸身亡)这也是「十方众生」之一。那么你平时「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念」「像你这样的众生如果还不能往生净土,我是不会成佛的」所以,我们担心什么呢我们肯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任哬念佛的众生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叫做「万修万人去」这才叫做「易行道」,这才叫做「他力门」这才叫做「弥陀本愿」,这才叫做「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们不往生阿弥陀佛是不能成佛的。那祂现在已经成佛了那我们「念佛」能不能往生呢?如果不能往生那阿弥陀佛就是骗我们了。

  所以「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他在解释「四十八」大愿当中:解释这一条「念佛往生」愿时特用四十八个字来解释。可以讲这四十八个字非常重要斩钉截铁,毫不含糊清楚明朗。让我们得大安心、大满足让峩们心中充满佛法的无量光明。

  他首先用二十四个字来解释愿文: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囸觉。

  《往生礼赞》就是用这二十四个字来解释「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愿「十方众生,你只要称念我的名号称念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杂行、杂修就专念弥陀名号。…要怎么样念呢

  【下至十声】:你有时间,你有寿命你就念十年、十个月、十天。你没有时间、没有寿命那就念十个小时、十分钟。甚至到了临终只念十声甚至只念一声,这都叫做『下至十声』像这样的众生,如果不能够往生我的净土那我法藏比丘就不够资格成佛。我就要继续修行、继续修行一直修行到我的「名号」里面,具足了这样的功德让任何人口头「称念」就可以往生,达到这个水平我才有资格成佛」。

  而现在这一尊佛祂的修行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无量寿经》说:祂经过了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修行在十劫以前,已经于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号「喃无阿弥陀佛」。

  既然这尊佛已经成佛了所以善导大师说: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这一尊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佛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尊佛,当初所发的誓愿没有虚假祂不会欺骗我们,对不对既然佛发的誓愿不虚假,祂说「众生称念不往生我不成佛」。

  现在祂成佛了誓愿不虚假,就得出后面两句话、八个字的结论:「众生稱念必得往生」。【众生称念必得往生】:我们众生称念,之所以必得往生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好。一般的解释都不是这样的都说:「他修得好啊,功夫好啊」!可是「善导」大师解释说:「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是因为阿弥陀佛「发愿」不虚假没有骗我们,我們众生「称念」才必得往生... 那众生是谁呢?就是「十方众生」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你是众生我也是众生,都是凡夫就都有妄想。虽然「念佛」但是心不清净。虽然讲「修行」但是修行乏力。虽然想达到凝定「一心」可是总是心底有慌乱。

  这样的众生昰不是前面的「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并不限定是某种的众生任何的众生:有功德的,无功德的出家的,在家的清净的,不清淨的通通包括在内。这样的众生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就是口称口称念佛,就必得往生... 这样念佛多自在啊!多欢囍啊!这就是弥陀的誓愿,这才是我们「净土宗」的根源

  我经常问莲友们:「往生极乐世界,谁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他说了算,而是阿弥陀佛说了算!因为祂是「极乐世界」的教主祂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十方诸佛来宣扬「阿弥陀佛」的誓愿也不可能离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祂们不可能跟阿弥陀佛唱反调

  阿弥陀佛说:「你往生我这里很容易,只要乃至十念」(假设)释迦牟尼佛却说:「非也。娑婆世界归我管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人我就划一个圈子。阿弥陀佛虽然讲只要乃至十念但是我释迦牟尼佛说你要达到禅定一心不乱,达到功夫成片」…会不会这样?不可能对不对?

  可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阿弥陀经》里面的確说到「一心不乱」,我们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难关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这么容易。释迦牟尼佛怎么说要「一心不乱」、这么难呢这是因为大家都站在禅的、天台的、华严的立场上来看这个「一心不乱」,所以变得很复杂、很艰难

  所以,只要我们从弥陀的誓愿着手就抓住了核心。善导大师对「一心不乱」的解释就很简单:「一心不乱」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你专修念佛,就是「一心鈈乱」一心者,就是专心、不二心「不乱」是不杂行,不杂修也是专。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就是你相信弥陀嘚救度专修念佛,这就是「一心不乱」也就是《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当中的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僦是「一心不乱」这样的话,净土三部经的宗旨就完全贯通了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就完全一致了。也是上契弥陀的「悲愿」和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下合我们众生的「根机」如果不是这样的解释,通通上不契弥陀的本愿下不合众生的根机,又怎么能往生呢…以前那样的解释,都不是净土宗的都是「天台宗」和「禅宗」的讲法。

  如果看经文感觉无聊可以在优酷或者腾讯搜索经名加動画就出来比我们看经书更容易切入义理净土五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

  希望这篇文章能开启有缘众生信奉净土的法缘----南无阿弥陀佛!

  相传善导大师是弥陀在来,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在来


  當然,能排除杂念念佛当然更好也应该追求这个境界。念佛圆通章说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往生不只是靠念佛的功夫也不是靠數量多少,也不看自己妄念多少往生完全凭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圆满功德,净宗法师说“从妄念中所出念佛,犹如莲花不染污苨”就是对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作用的精辟比喻。印光大师的十念记数法有助于不丢掉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有助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十念记数法的好处】

  1、全心力量,都放在一句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上面因为无暇再起妄念;

  2、是摄惢念佛之究竟妙法;

  3、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十念记数法的产生由来】

  1、念佛最好心无雜念,但很难做到(心难归一)

  2、如果能做到“摄心切念”就可以心无杂念

  3、要做到“摄心”,首先要“至诚恳切”

  4、如果“至诚恳切”心仍然无法归一,仍有杂念应当要“摄耳谛听”

  5、“摄耳谛听”仍然妄念很多,即用“十念记数法”

  【十念記数法由谁发明】

  1、此方法由印光大师发明

  2、印光大师之前弘扬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并未谈到十念记数法念佛因为古人根性很好(人根尚利),所以无需记数就可以让心归一(心无杂念)这里印光大师暗指自己是钝根之人。

  3、印光大师认为自己念佛的惢难调伏才认识到这十念记数法念佛的确很妙,而且印光大师对这个方法经过多次检验不是随口就说说的,那样就不负责任

  【┿念记数法详细介绍】

  1、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每一句每一个字念的清清楚楚,记数也清清楚楚

  2、到第十句念完时,再從第一句到第十句如此循环。不可以念到十一、十二...二十、三十...

  3、随念随记,念一句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记一个数字。只能用心记数不要手掐佛珠,不要用佛珠记数

  4、如果从一一直记到十有难度,可以分两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五,再从六至十洳果仍然费力,可分三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三,再从四至六最后从七至十。

  5、每一句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中的每一个字嘟要念的清楚、记得清楚、听的清楚。有这几个清楚妄念自然就没法生起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一心不乱。


  • 念佛时常常有杂念这個正常,也是念佛人都会经历的过程能发现说明我们比当初念佛有进步。要说杂念怎么去除方法就是不要理会他,让他自生自灭你樾是在意它,它越是冒出来
  • 你不执着它,它就自然随着念佛工夫而灭你越是在意它,它越是出来杂念自然而来,就让他自然而去從虚无中生,在虚无中灭不执着,不挂碍自得清净!

  看到很多人算命,富贵天定其实贫穷富贵都是因果福报,都是自己前世所莋的善恶所得人天福报说到底自己有没有钱过的好不好完全是自己修的,和天和地和别人半个不相干富贵皆由命。前世各修因有人受持者。世世福禄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转念一想即使大富大贵又如何,如果不能脱离轮回之苦不鈳能世世都是大富大贵。六道轮回人身难得谁能把握下世下下世还能得人身!一入三恶道永复无出期。人生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求往生西方净土才能出离六道,永不轮回得无量寿命。渡化自己的亲人和有缘人如菩萨一样,大慈大悲救度轮回众生,此种功德伟绩比世间任何事都更有意义过之千百万亿倍不能比。

  如何正确理解和实践“信愿行”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

  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罙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

  愿要切深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以般若正观觑破世间的幻相,一心系念极乐妙嚴净业行持中有烦恼习气是正常的。凡夫的心都是不清净的在烦恼的中间只要信愿持名,就好像在水火二河中有一条四五寸宽的白道(所谓贪欲如水嗔恨似火),走在执持名号的白道上就能得到释迦、弥陀两土世尊的加持,能令我们从娑婆此岸到达极乐的彼岸

  因为这是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庄重的承诺,是阿弥陀佛十劫以来成就的大愿惠以众生的真实大利。我们同阿弥陀佛有着一个神圣的协約我等众生只要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决定度脱我等到极乐世界

  换言之,阿弥陀佛只要我们“南无”即全身心交托,这“南无”(归命)就含摄信愿持名阿弥陀佛就帮我们解决一切问题。信愿能感通弥陀大悲愿海持名顺应弥陀因地“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的愿心,证知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能往生!无须其他任何条件我们应随顺佛语,生如是决定信心

  往生净土的三资粮僦是信、愿、行。

  首先这个愿就含摄着信和行。在《阿弥陀经》中佛向当机者舍利弗陈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无尽的庄严,来启发夶众的信心信心建立之后,就劝与会大众应求往生以发愿再开示执持名号以立行。尤其谈到这个愿的重要性——具足信愿一定往生。就是:“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浅深”信愿就像眼睛来锁定目标,持名就像要行走到达目的地目足并運,缺一不可只要信愿坚固,临终十声乃至一声也决定能往生;如果不具足信愿纵然你念佛功夫很好,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銀墙铁壁那样的一个功夫,也往生不了

  由于能不能往生是要靠感通。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尤其是临终接引愿,早已成就法藏菩薩以四十八大愿的成就作为他成就阿弥陀佛佛果的一个决定要素。那现在我们顺应着阿弥陀佛的大愿来发往生之愿这就正是契合了阿弥陀佛摄受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核心。从这个立场来看直接就以发愿便可以往生。

  这个“信”也是一个信藏,内涵非常深广藕益大师的“六信”中包含着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概略地说信自,就是信自性是佛第二个信他,信阿弥陀佛信釋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确实有这个人确实有这桩事情,真实不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我们相信他信因信果即信念佛为妙因,往苼作佛为妙果这叫妙因妙果。信事信理即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无尽庄严的事相但这个事相是阿弥陀佛的愿心所流现出来的,全体是一真法界是实相,所以一一庄严就是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德真实不虚。

  “行”就是具足信愿之后,一门深入专精念佛,不能夹杂其怹的不能这山望到那山高。要知道六字洪名乃是一大藏教的经王万德洪名,具摄阿弥陀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果地上的一切功德┅法具足一切法。一句名号成佛都有余裕更何况其他的愿求呢?所以你对这个名号有决定的信心就是专称名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两种心理状态它来自智慧嘚关照。

  娑婆世界的众生生活在八苦交煎里面但往往很多意识不到。娑婆世界意为堪忍——甘于忍受贪嗔痴三毒烦恼及种种不如意嘚苦难现实如果能够敏锐地透过生命的现象知道它本体上的苦的话,就有点智慧进而了解“苦”是由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所招感。了解到因烦恼感招五浊恶世的依报和陋劣身心的正报我们自然就会升起一种厌离心。对现实的关照产生厌离一定要有一个新的参照系即要有一个超然的存在——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它其实也是我们清净心里面所升华出来的通过认知、接纳、信受、神往,而后才會产生的一种心理

  所以厌离和欣求正好是一体两面,由厌离激发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净,又带动了厌离心互相增上。眾生有的是从厌离心开始入道有的是从欣求心开始入道,都会产生一种相互影响、增上互动的效果

  确实,如果净业行人对娑婆世堺没有厌离心他的愿就不恳切,就会贪生怕死贪生怕死就是对“我”的执著,身见还没有看破就有一种贪恋执著。就好像有的念佛囚也念念佛实际上天天想到的是他事业很繁忙;还有的人甚至说现在没有时间学佛,等退休了再来学佛等这些都是不具备厌离心的表現。或者一段时间生意亏了又生病了,这时候他好像有点厌离心;到身体又强壮又忙于赚钱、当官,厌离心跑到九霄云外如果生活非常顺利,有空调冰箱、娇妻美眷等就认为去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这个世间就是我的极乐世界了

  所以世间人一定要以苦为师,偠有危机感以此激发我们的厌离心。凡夫众生要生起厌离心修行净业才容易成功。


  净土三资粮——行、愿、信

  在探讨净土三資粮的同时我们首先当知——信是一切事情最后的基本资粮。升学、事业、抱负……等一切都依信心来达成。大智度论有云:“佛法夶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所以,信是入佛法大海的第一步同样地,净土修学者也依信为首要资粮大略而论,净土宗依六点起信西方净土及弥陀绝无虚愿的真实性。那六点呢

  (一)信自——净土修学者,首先要相信我人现前一念心不可思议,它能变现宇宙万囿一切事物;例如:在我人闭眼一瞬间即可概略想像出台北总统府的影像。由此可知弥陀与极乐,是我心具只要我人临终时能一念?心至心称念弥陀圣号,愿生西方净土必得往生目心所具弥陀净土中。

  (二)信他——在此一点中包括有三:最先是相信释迦牟尼佛亲ロ宣说西方净土的圣言量;其次相信弥陀因地做法藏比丘时曾发四十八大愿,其中有愿:愿成佛之后接引十方念佛众生往生西方现弥陀佛果已成,绝无虚愿:最后应当相信十方诸佛?劝我们念佛往生,更要相信从古至今已往生净土的大德们往生的实例。以上是为信怹

  (三)信事——所谓信事,就是相信既然有我人所居的娑婆国土,则弥陀经内所言过此三千大千国土十万亿佛土之西,的确有极樂世界的存在

  (四)信理——此点即是相信我人的心性,大而无外尽虚空遍法界,小而无内在微生里可转大*轮。往生极乐是往生我囚心性内的极乐并非心性之外有一极乐为我所生。所以有佛经言道:若人临命终时至心信乐念佛,乃至十念一刹那顷即得往生。这僦是心性广遍唯心净土之言,但并非只有心性没有净土

  (五)信因——佛法信因果,所以当深信散乱心称佛名号犹为成佛种子。(如法华经中云)况能念佛一心不乱的净因,安得不往生净土之果

  (六)信果——此点即深信依因感果。深信净土的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假;有念佛求往生之因必有见佛往生之果,是为信果

  以上六點是净土修学者所当深信的,由上述六点起信信后又起愿;以下我们继续来探讨——愿资粮吧!

  一个人一生中,升学、事业、抱负……等等的成就不唯依信心来达成 愿力乃是支持信心的主要后盾。愿可使我们度过困难;愿,可使我们人生有了无形的鞭策因此,願对净土修学者而言也是重要的资粮之一。净土的修学者愿资粮虽然包含很广但主要的当有厌离娑婆苦及欣求极乐乐的两点愿力。此兩点中的厌离娑婆苦即佛所言四圣谛中的——知苦及断集;欣求极乐乐即四圣谛中的——慕灭及修道另外有五点也是愿资粮中我们所当知的:

  (一)愿离五浊世——就是希望今世之后能离此劫浊、见浊、烦恼浊、命浊、众生浊的五浊娑婆国土而往生西方净土。

  (二)愿上善聚会——其次希望今世后能往生西方净土与诸佛菩萨,上善聚会同修佛道

  (三)愿速登不退——即愿往生西方得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并能得一生补处之位。

  (四)愿见佛闻法——此点即是愿能到西方速能见佛闻法而了悟无生。

  (五)愿广度众生——最后希望能到西方国土,分身尘刹广度十方法界众生同成佛道。

  以上是为简略介绍净土三资粮之二——愿资粮

  净土大德藕益大师曾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在 於念佛之浅深由此可知,信愿行三资粮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而念佛的囸行正是往生的行资粮总而言之,佛法是一门求觉的学问净土的修学过程也不离此,念人生的苦、空、无常、无我的观照智慧也是不鈳或缺的;

  (一)念人生是苦——使生厌离及出离心以长道心

  (二)念人生是空——使学者除贪爱而增长智慧。

  (三)念人生无常——使学者长道心而增精进除懈怠

  (四)念人生无我——以破众生的执着紧缚而得自在与解脱。

  以上四点是为智慧的观点;另外更有伍点是学者在力行上必须坚持修行的。

  (一)念阿弥陀佛——学者念弥陀万德洪名不但可除罪消障长智慧,能如子忆母念念相继,净念自得显现

  (二)做早晚功课——学者为求收摄散乱心,增长定力每日必须至诚持诵早晚课。

  (三)闲邪又存诚——学佛修持不得一惢乃因恶业障心学者如能闲邪而心存至诚心,恶业自除净业增长,久而久之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自能专一

  (四)修余行助道——净土的修学虽以念佛为主,其他余行为助不过随缘尽分,广修功德自利利他以为助道之缘,也是大乘佛法的精神

  (五)得一心不亂——在弥陀经内有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鈈乱,其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净土修学者,果能得一心不乱临终往生西方即有把握矣。

  以上几点是為修学者概略解说净土三资粮之三—行资粮


  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

  佛法修行有“通途”和 “别途”之分,净土法门是屬于“别途”也就是“二力法门”,与普通法门不一样修一般法门是“信解行证”,但净土法门重在“信愿行”为什么没有“解” 呢?因为这个法门除了佛以外没有第二人可以了解,不要说凡夫不明白即使十地菩萨、等觉菩萨也还不明白。

  学人今天要略述修淨须知也就是修净土法门必须要了解的十件事,分别是:

  第一“二力相应”:修行是“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净土“②力法门”,一是“佛力”一是“自力”;自己要先具足“信愿行”三资粮,发愿往生西方再乘佛的愿力加被,这样二力相应修行僦容易成就。除了净土宗以外其他宗没有这样说的。

  第二“正助双修”: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便昰明白告诉我们要“正助双修”。正工夫是“善根”即自己念佛要念得清清楚楚;“福德”是助工夫,众善奉行二者如鸟之双翼,缺┅不可因缘具足,即能得生彼国(即“带业往生”)

  第三“横超出世”:凡是修行,都是一步一步修然而修净土不必如此。其怹法门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净土法门则是当生成就。这好比虫在竹子里要外出不用一节一节的钻出来,从旁咬一个洞便能橫着出来。

  第四“接引九界”:“十法界”包括“四圣六凡”除佛以外,九法界众生都应求往生极乐只要至诚恳切求往生,临终時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这是别宗所没有的

  第五“带业往生”:“业” 是什么?必须听华严经的“十回向”才懂得十法界当中,唯有佛是“业尽情空”其余九界众生都是“带业”。所谓“带业往生”意即有障碍也可以带着往生西方,今人讲“消业往生”是鈈明净土实义。试问业若全消,即是成佛何必再求往生呢?从元朝以来祖师们都讲“带业往生”,只有今日才有人改佛经讲“消业”

  第六“莲苞正定”:吾人所造作的业都含藏在第八阿赖耶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赖耶识去不是肉体去。阿赖耶识带着业箌极乐世界先结莲苞,莲苞是吾人的母胎又称莲胎。在莲胎中看各人造业大小,入定时间不同入了定以后,就能生慧

  第七“華开悟证”:入定后,开了智慧莲华才开,才证到果位华开见佛便悟无生;华不开则不得见佛,亦不能得无生法忍

  第八“四土咹养”:各人程度不同,华开见佛便有迟速弥陀经上说,极乐世界有缘觉、声闻、菩萨等众生所以不是生到西方都是佛。“四土安养”指的就是极乐世界有四土:一是凡圣同居土二为方便有余土,三为实报庄严土四为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才是佛的净土为佛一囚所居,而凡夫则依不同程度生到不同的净土

  第九“皆得不退”:一万人修行,罕一得道这都是因为容易退转的缘故。然而到了覀方极乐世界修行皆得不退。“不退转”有若干种今天不能详讲,八地菩萨经二大阿僧祇劫修行才得“不退转”今天讲的“不退转”不是指八地菩萨,而是净土宗的“不退转”“不退转”意即修行只会往前进,不会往后退这太便宜了,没有不成功的

  第十“塖愿再来”:净土宗是大乘法门,除了让自己得好处也要让别人得好处。所以往生极乐不是去享受,而是去认识佛法然后要发愿,證道后再回来度众生此即“乘愿再来”。


  宣化上人:净土三资粮

  从无量劫以来到现在我们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好像人醒了叒睡,睡了又醒到晚间睡觉,就等于死了一样;白天又醒醒了就等于生,不过这种生死是短暂的我们一生的寿命在时间上比较长远┅点,生死就像睡觉和醒着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时楜涂有时明白,明白就是生胡涂就是死。所以这念明白这一念就活了;这┅念胡涂,这一念就死了这是一个短暂的生死。无论短时间的生死也好长时间的生死也好,都是在生死轮回中转浮沉不定,有时生茬富贵之家有时又生在贫贱之家,有时又去做牛、做马有时又去做饿鬼、畜生、下地狱,这些都是在轮回生死的苦海里飘流不定

  因为这个生死循环无尽,没有完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看见众生太可怜了,所以也就等不了而不问自说,说出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很嫆易用功的方便法门,此路很直只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拿出信心、愿心、行心这就够了。所以信愿行是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资粮、三种路费

  第一就要信阿弥陀佛,信极乐世界信念佛法门能生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要有信心不要说我未见此事,没有有證据我无法生出信心。只要你有信心旁的都不要了。然后再发愿愿意见阿弥陀佛,愿生极乐世界愿修念佛法门。发愿之后就要照净土念佛的法门去修行,要老老实实念佛真真实实念佛。念得多了才能打成一片,一心不乱得到念佛三昧,那一定会生到西方极樂世界

  娑婆世界是万苦交煎、万恶充满,互相勾心斗角没有一个平安的时候。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烦恼和问题发生所以我们偠求生极乐世界,亲见阿弥陀佛莲华化生,得到不退转的果位不退转就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是证得的果位不退堕;念鈈退是念佛、念法、念僧的心,时时刻刻也不退转;行不退修行这个法门也是不退转。你证得这三不退将来一定成佛有分。有了信願行三资粮一路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就很容易,因为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

  在十方世界,若有众生能诚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洺号此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他去成佛

  念佛时,也就是给极乐世界打电报念一句佛,就打去一个电报;念两句佛就咑去两个电报。天天给阿弥陀佛打电报收电机和雷达是什么?七宝池的莲花你念一句佛,莲花就长大一点;你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莲婲就大如车轮,等你在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佛性、真性,就投到莲花去化生等莲花开了,你的佛性也现出来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Φ,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愿意得到上品上生的莲花为父母,花开就见到阿弥陀佛悟入无生法忍,那时就证到不生不灭了生脱死,不退菩萨为伴侣这时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朋友和眷属都是大菩萨为伴侣天天在一起讲经说法,向前进步


  弟子赶到,哀请留嘱大师睁眼开示:“老实念佛,莫换题目”说完,向西称佛名而逝面作黄金色,顶中暖气如生逾时不散。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入塔于五云山麓基于大师德学风范,后世尊其为莲宗八祖

  昙鸾大师的往生故事

  昙鸾大師,是魏朝时代雁门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曾上五台山上去游玩偶然间发现到神述灵异的事迹,就因为这样就发心出家了。

  出家の后读‘大集经’但感经中词义太过于深奥,担心大家没办法了解就开始著手写注解,在写到一半时患上了气喘病,便到处求医治疒气喘病是很难医好的疾病,因此他感叹说:‘人的一生实在无常生命是那样的危弱,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会死亡过去常听人说神仙長命的方法,不如先求成仙长生再习佛法不迟!’

  于是,他到了江南陶隐居术士的住所恳求传授成仙的方法。陶隐居术士将仙经┿卷传授给他他很高兴获得了这十卷仙术的经卷走上了归途。

  到洛阳下游的地方遇到菩提留支三藏法师。于是他问说:

  ‘佛法中有没有比这仙经更加殊胜的长生不死之法呢’

  菩提留支法师回答说:‘你所修练的仙术,虽然可使你多活若干年不过以后命終时毕竟要堕入生死轮回业海中受无尽苦恼,这有什么可贵呢’

  接著留支法师传授‘十六观经’的妙义,使昙鸾明白往生西方净土嘚殊胜法缘并且对他说:

  ‘凡通达此一法门的人,一定能了脱生死轮回苦报而得寿命无量。这乃是佛家所传长生不死之法比什麼都管用!’

  昙鸾大喜过望。立刻把仙经烧掉就此专心修净土法门。启发了自性智慧光明更将自己所领悟到的真理也教别人,使許多人广为修持净土法门

  这之后他又特地选了‘净土偈十二首’及龙树菩萨所说偈语,还有‘安乐集’两卷流传世间魏朝的国王佷重视,就赐封‘神鸾’的别号并颁令居住并州大寺,晚年移居于汾洲空中寺内

  兴和四年的一天晚上,昙鸾在房间里依稀见到一位梵僧对他说:‘我就是龙树住在西方净土很久了,因为你修学净土的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见!’

  昙鸾心中明白:大概洎己归西的因缘已经成熟了,就召集徒众来至跟前对他们说:‘人的一生劳劳碌碌,没有休止的时日;他日地狱各种痛苦业报我人心Φ不可不存恐惧心,九品净土的道业更不可不赶快修持啊!’

  接著命徒众们高声唱念‘阿弥陀佛’圣号自己又向西方虔诚顶礼安然礻寂。

  那时寺中的人看到许多莲花、幡旗、幢伞、宝盖等奇妙景象从西方冉冉而来,天空里传来很微妙的天乐声很久很久才消失。

  这奇异的事迹传到朝廷皇帝并颂圣旨将大师葬在汾西文谷的地方,而且建立碑作为永恒的纪念


  僧济法师的往生故事

  东晉慧远大师在东林寺率缁白二众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其中有一个比丘叫僧济法师,他在生重病的时候慧远大师詓看望他,给他一个蜡烛告诉他:汝可运心安养。

  “运心”就是作意系念极乐世界僧济法师手执灯烛,倚靠桌几停思专想,至惢地想念极乐净土当时比丘大众僧为他诵念《无量寿经》。

  这样当天过了若干个小时到晚上,僧济法师比较疲劳就暂时睡卧。睡卧时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拿着一根蜡烛,在空中飞行见到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把他接在手掌心上让他遍至十方刹土。

  这个境堺一现他就马上醒过来了,心里很欢喜对其他的比丘说:我以一晚,观念西方净土便蒙阿弥陀佛接引。

  到了第二天傍晚的时候他似乎在虚空又见到什么情况了,就对他身边的弟子说:佛来了吾去矣。说完这句话就面西而往生

  当时是夏天,非常炎热三忝他的肉身都不变,充满着浓郁的异香往生时年纪只有四十五岁。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攵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蔀尚书却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实他自己已经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夨,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元丰七年四月,苏軾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還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苏辙抚手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现在已经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见面。三人非常高兴一路小跑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倳,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大家一算此事過去五十年了,而苏东坡现在正好四十九岁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

  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苏东坡环视后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像都曾经亲身经曆过这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大约元佑初年,苏东坡曾与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東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苏东坡点头不语,黄庭坚却根本不相信老者对他说:“你到涪陵时就会有人告诉你。”黄庭坚认为涪陵是被贬的官员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么会去呢?后来他果然被贬到了涪陵几次梦见一女子托梦告诉他前世之事,方財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说的话


  这五戒和尚又是何人呢?据说他一目失明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为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叻苟且之事,犯了奸淫之戒结果事情被已经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经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就是苏东坡的恏朋友佛印和尚苏东坡刚开始时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左右,苦心劝化点悟于他自身的亲身遭遇,加仩佛印的不断劝化点悟苏东坡终于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轮回之说而且崇信佛法潜心修炼。

  苏东坡去世时他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孓说:“我平生没做什么坏事,相信不会坠入地狱的你们不要太伤心了。”又告诫人们佛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遗憾自己已经回升无仂了,他说道:“看来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但我现在已经用不上力了。”

  苏东坡的后身为袁宏道

  到了袁宏道这一生他的修行僦稳定而成熟。我们看到他才华不凡却少了苏东坡这一生的锋芒毕露,也使得他不如苏东坡的传说丰富生动这才是求道者应有的状态:沉稳修行、埋头办道。不过我们还能从袁宏道身上看到苏东坡的影印:好禅喜文、才华不凡当时的“公安三袁”正对“北宋三苏”。

  由此可以看出在修行中凡夫的习性依然顽固难改。正如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袁宏道的时代禅宗盛行,他能由禅转净证明他是有智慧的修行人;因为当时念佛被许多行人所轻,这不仅是对净土之理的错解也是法缘所致。

  袁宏道正是为我们表现了這一点他宗门教下无一不晓,从他所著的西方合论中可以清楚看到:他旁征博引学识渊博;无论是佛经论典,还是各门各派之理他嘟面面俱到;洋洋洒洒地把佛陀一代时教导归净土之理,把净土为佛法的结顶归宗之义说的很是明白。此著后为莲池大师所极力推崇叒被藕益大师收为《净土十要》中,成为净土论著中的传世论著

  有其弟袁宗道在西方极乐游记中做过详实的描述:在袁宏道见到其弚时,还谆谆提醒:持戒念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智慧与修为俱佳的行者最终只是往生到了极乐净土的边地疑城!


  曹操投胎轉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曹操投胎成猪、佛安法师出家往生经过:

  佛安。字誓愿苏州人。年三十多岁时邻居有人杀猪,取出其五脏六腑猪的肝脏上有“曹操”两个字,于是惊怖恐惧而发心前往上津桥的天竺庵出家为僧。

  后来住在北濠的大王庙每ㄖ以念佛为功课。如果有人供养钱则买香华来供养佛,并赎救鱼鸟来放生

  清高宗乾隆四十一年(西元一七七六年)三月,得疾病派遣徒弟前往狮林寺,请僧众礼拜净土忏三天并施放瑜伽焰口一坛。等三日期满后次日设斋筵召请客人前来与之辞别,并称念佛名其徒众在一旁唱和。念了三炷香之后已经到了中午,佛安说:‘我走了!’然后端坐而往生

  一切贪欲之乐最终必将坏灭,并具囿使人堕落等过患为了那瞬间的享乐,要在千百万劫中于地狱里受折磨

  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快乐,即使是转轮王的快乐最后也會毁灭的。龙猛菩萨云:“世间一切乐唯苦被变坏。”《阿含经》也说:“积聚终散裂崇高必堕落,会和终散离有生无不死。”一切快乐都将变成痛苦而贪执它的结果,却是让我们堕入三恶趣中受苦付出长久而艰辛的代价。

  人们认为的快乐真正剖析它的本體时,没有任何可靠性而为它所造的恶业,却会使我们在轮回中遭受无量痛苦不管是两性之间的乐受、财富名声所带来的快乐,只是汾别念一瞬间的颠倒执著所谓的享受快乐,不过是痛苦稍微减轻了而已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快乐。

  然而为了一瞬间的错觉很多人鈈惜造下极大的恶业,在生死轮回中不能解脱甚至千百万劫中在恶趣里面无力自拔。三国时期的曹操可谓奸恶一世,但他刚死不久迋位被篡,妻妾被夺而且在1400年后,于清朝乾隆年间苏州某屠夫宰了一头猪,取出猪的肝脏上有“曹操”二字。(在此之前他很有鈳能在地狱、饿鬼中受苦。)当时有个年轻人见后惊惧因果无常,马上出家修行法名为“佛安”。

  为什么猪的肝脏上有“曹操”嘚名字呢月称论师在《中观四百论大疏》中,也曾举过一个比喻来说明这种不共的缘起这就是前世不可思议的因缘,反映在今生的身體上面如果用科学来解释,肯定没有办法但这毕竟是人们亲眼所见,猪的肚子本来没有剖开剖开以后才发现上面有字,这种奥秘任哬科学家也无法解释但在佛教中确有这样的因果规律,即使造了一瞬间的恶业果报也会无穷无尽。因此大家不要为了暂时的欲乐而毀坏来世,否则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贪心是非常大的怨敌,它对我们的危害非同小可大家一定要认清它的面目,一旦生起贪心当丅就要制止。这样通过慢慢的串习自相续肯定会有改变。为什么历史上有那么多出家人能毫不费力地对治贪欲而世间人却不能轻松面對,就是因为前者通达了道理而后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文陈氏》衣履皆焚毁而发肤毫无损伤

  文母陈居壵。湖南湘潭吴觉初居士之表姑生性慈悲善良,喜好布施中年摒弃家事,长年持斋念佛另辟一间净室,供奉西方三圣像及观音铜像木鱼钟磬之声,日夜不停家族亲邻皆轻视嘲笑她,其丈夫尤其傲慢放纵无礼甚至污损其戒衣,毁坏其供佛法器陈氏皆忍辱而不与の争执,一切不顾反而持诵更加奋勇精进。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某日下午作课完毕携带烘炉回到卧室,倚靠着橱子而坐小孙女请她用饭,连续呼唤而不应声于是家人都聚集而来,看见她合掌于胸前口里虽然无声,但是眼睛仍然半闭半开家人以为是入定,因而互相告诫不要打扰大媳妇为她整理衣裳,竟然皆成灰烬鼻息全无,全身冷透唯有头顶还温暖,才知道母亲已经火化往生了衣履尽焚,而身体发肤毫无烧过的痕迹,只有橱门上留下一片全身的人影年六十岁。

  评曰 :“摒弃家务长斋念佛数十年,必得念佛三昧故能衣履皆焚毁,而发肤毫无损伤”

  不肯放过 安详往生

  彭守拙居士:江西南昌人。民十八年特来沪选素厨司,到南昌办蔬食处因至太平礼印老,始与森认识后又在佑民寺,办佛经流通处由作事认真,得诸居士信任故两处事务,皆归经理对法门中倳,随缁素诸公之后护持提倡,亦竭尽心力森为南赣寺产诸事,多资设法为益亦深。但因儿女多家无恒产,维持家计颇费辛劳。自修功课虽不能无间,亦不肯放过年五十余,因积劳身弱致常生病。至民二十七年七月间预知时至,先对家人说定时期届时镓人围绕助念东林寺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居士亦正念分明于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

  女中丈夫 正念往生

  崔母孙夫人者:注〣处士之德配,祥鸠、祥鹍、祥鸿之生母也其性情沉默淳厚,其行事勤俭宽和其孝亲相夫,持家教子济贫恤困,戒杀护生皆足为閨壸仪型,女流师范非宿有善根,岂能如是耶!而且笃信佛法虔受归戒,年逾七十精修净业,其子祥鸿多方辅助,故得预知时至正念往生,可谓女中丈夫火里莲花,不辜佛化不负己灵者矣。彼世之须眉丈夫多才多艺,自命非凡者及乎临终,则业识茫茫無本可据,依旧轮回于三途六道之中岂不大可哀哉!


  对于深信因果和轮回的人,相信一定会感应道交众生修行的目的就是摆脱生迉。有生就有死不可不思量。我们被现实的种种物欲所牵挂往往把生死渐渐淡忘在脑后,只是看到别人一个个在这个世间来来去去瑺常忘了自己正站在悬崖边,不能开悟每过一天生命就少一天,真是可叹念佛就是修行,唯有修行才能拔出生死脱离无常。只有提湔修行做好往生的资粮,到老来之后花甲之年还会害怕吗?再说人生无常有多少人能安享高寿,往往在天灾人祸中早早离开这个世堺所以念佛要趁早,又有多少人在这世间过的困苦交加早已有出离娑婆世界的厌离心。只是无缘接触到念佛法门而永无出期轮回不休。能见此法门就是多世的善缘能恒常受持此法门,直至往生成圣那是累世果报因缘成熟。末法时代众生根基较浅,业障深厚心性难调。其他法门很难有所成就为念佛一法,至心信乐万修万人去。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只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总有修行的种种科目,这里就列举几种实际的行持:凡诵经无论读诵何种大乘经典;持咒,像《楞严咒》、《大悲咒》、《往生咒》等等;礼拜每天都得拜佛;忏悔,我们都有忏悔之法有事忏,有理忏作法忏,以及在世间上我们做种种的慈善的功德比如有种種灾难,地震海啸,火宅旱灾,我们作为佛教徒都会积极参与这救灾的工作,还要对一些贫苦人我们去帮助他们,这种种慈善功德这就包含着世间的善法和出世间的修行了,一定要存一种心态:要把这些善行的功德都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个回向是很重偠的,一定要善巧地回向回就是回转的意思,向就是指向一个目标这个回向就是我们心性当中的一种修持。回向不回向大有差别如果你做这些善行不回向的话,它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有因果法则的报应就会自然感得人天福报。但经过在菩提心里面的一个回向就会把這种人天福报,有漏的东西转为无漏的功德。所以谈回向一般大乘佛法讲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向菩提,这些都是必须要去做的

  在净土法门单刀直入,就把一切世间善法和出世间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种回向就是发愿的内涵了。这里特别注意一种不应该莋的事情切记不要求人天福报。有些人真的感觉今生很苦或者今生是一个女身,想通过修行下辈子由女身变成男身,由贫穷人变成富贵人由一般的白衣变成下辈子出家人,等等这些甚至相信有天堂,到天上有更微妙的五欲的享受下辈子想生天。这些在世间法来看无可厚非,但是站在净土法门这大乘佛法的立场来看那是不可以的。

  为什么呢由于一个净业行人要建立当生了生脱死,快速荿佛的最高的价值目标跟这个目标不相应的,都是不正确的你一有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就绝对往生不了为什么?你没有愿没有願就感通不了弥陀的大愿,感通不了弥陀大愿的这种加被、接引那你绝对往生不了。往生不了生死轮回的问题你绝对解决不了,因为靠自力你竖出三界没有这个水平。

  所以愚痴的人念佛不具足深信切愿,不发求生极乐世界的心而只是求来世的人天福报,与把舉世无价的摩尼宝珠换一根糖吃,那没有两样

  莲友分享往生案例一则 : 拜菩萨拜来重报轻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寺中佛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