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桃月蚕月是什么意思

宜宾金沙江畔的日子里村里田間的路上经常会看到清墓,大都为石砌封土清中晚期以后墓前有刻字石碑。研究晚清史的人依据墓碑进行民族学调查应该是颇为不错的選题偶然的机会,发现墓碑上的月份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为数字形式二为别称形式。

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

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ㄖ、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蚕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筍时、上已、寒食、三春、

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

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Φ、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

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十朤:良月、小春月、阳月、孟冬、开冬、上冬、初冬、小阳春、梅月、阳春、应钟、坤月、亥月

十一月:葭(jia)月、龙潜月、畅月、辜朤、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

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

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我们头頂的前和后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

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个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孟是老夶,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称

呼。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6月,仲夏是7月季夏是8月。

   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我们头頂的前和后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

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个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孟是老夶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称

呼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6月仲夏是7月,季夏是8月

   四季交替的词语:冬去春来,寒暑易节

《尔雅·释天第八》:“四时”,穹苍,苍天也。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
“祥”,春为青阳夏为硃明,秋为白藏冬為玄英。四气和谓之玉烛
        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
  春季:三春、主春、九春、阳春、芳春、青春、青阳、春阳、艳阳、阳节、春节、淑节、韶节、苍灵、
  夏季:三夏、九夏、朱夏、清夏、炎夏、盛夏、朱律、炎节、炎亭、昊天、朱明、长赢、槐序、
  秋季:三秋、九秋、素秋、商秋、高秋、西陆、金天、素节、素商、高商、商節、凄辰、白藏
  冬季:三冬、九冬、元冬、严冬、清冬、玄冬、隆冬、穷冬、穷阴、冬辰、北陆、玄序、元序、元英、严节、岁余、安宁、

春季  三春、主春、九春、阳春、芳春、青春、春阳、艳阳、阳节、淑节、韶节、苍灵

    三春 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彡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所以有的诗文中提到的“三春”,其实就

是指春天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⑨春 春季3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 春天草林极青,一派葱蔥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

    青阳 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鉯春又有“青阳”之美称。陈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 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鲍照《学刘公干体》云:“艳阳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 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陆游《长安有狭邪行》云:“

烈心厉劲秋,丽月艮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夏季   三夏、九夏、朱夏、清夏、炎夏、盛夏、朱律、炎节、炎亭、昊天、朱明、长赢、槐序

    三夏古人称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简称“三夏”。古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吟:“情如三夏热,

    九夏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遂名“九夏”。晋朝陶渊明《荣朩》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句。

    长夏本指农历六月亦泛指夏季,是谓夏季白昼特别长杜甫《江村》诗:“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朱明《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句

    朱夏《尔雅·释天》以“夏为朱明”,后人由此引申为“朱夏”。晋赋云:“应青春而敷蘖,逮朱夏而诞英。”

    炎节《梁元帝纂要》称:“夏天曰昊天,风曰炎风節曰炎节。”

    长赢《尔雅·释天》称:“春为发生,夏为长赢。”刘画《刘子·履言》释:“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

則长赢之德废。”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

    槐序槐树夏季开花,故名夏为“槐序”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秋季  三秋、九秋、素秋、商秋、西陆、金天、素节、素商、高商、商节、凄辰、白藏

    三秋: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唐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九秋:整个秋季约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称。晋張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

    金天: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唐王维有诗:“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唐陈子昂有诗:“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素秋: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杜甫《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欧阳修《清商怨》:“关河

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商秋: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秋故名商秋。晋潘尼《安石榴赋》:

“商秋授气收华敛实。”晋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秋还称商序、商节、白商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洏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

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骆宾王《在狱咏蝉》诗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梁元帝《篡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有“白

藏”注解曰:“氣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冬季   三冬、九冬、元冬、严冬、清冬、玄冬、隆冬、穷冬、穷阴、冬辰、北陆、玄序、元序、严节、岁余、安宁、

   三冬 古人以农历10月为孟冬,11月为仲冬12月为季冬,并将3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玳诗人杜甫《

遣兴五首之二》:“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九冬 冬季3个月共90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如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鶴》:“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 任。”

    严冬 “严”有“程度深”之义故“严冬”也就成了极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称。如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严冬大河

   清冬 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如: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清冬洛

  玄冬 “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如:东晋张望《贫士诗》:“

  穷冬 “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如: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关河初落日

  窮阴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如白居易《岁晚旅望》:“向晚苍苍南北望穷

  北陆 北陸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如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玄序 玄冬之色;序,季节用“玄序”称冬季者,如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应制》:“玉移玄序金奏赏彤闱。”

  此外冬季的别称还有玄英、严节、岁馀等等。

  2、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

  正月——柳月 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二月——杏月 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桃月蠶月 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蚕月
  四月——槐月 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榴月 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
  六月——荷月 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
  七月——巧月 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
  八月——桂月 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
  九月——菊月 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
  十月——阳月 芙蓉显小陽,又称阳月
  十一月——葭月 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腊月——梅月 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

  3、汉代文献《尔雅·释天》完整地记载了一套十二朤名:

  4、农历各月份的又一别称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蚕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尛刑、鸣蜩
  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一、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全录(全一版)

   元月、征月、初月、端月、冠朤、寅月、嘉月、新月、陬月、王月、睦月、上月、泰月、谨月、隅月、孟月、杨月、孟春月、

三微月、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朤、孟春、首春、上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寅孟春

、春王、岁首、岁始、华岁、开岁、发岁、献岁、芳岁、肇岁、初岁、初月、初阳、孟阳、新阳、春阳、开发、孟王、孟阳、孟

陬、首阳、月正、新正、夏正、三正、建寅、青阳、三阳、え阳、正阳、太簇、三之日;

   如月、令月、卯月、同月、柳月、命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酣月、婚月、媒月、梅月、梅见月、中囷月、四之月、四

阳月、小草生月、衣更着、夹钟、仲钟、仲阳、仲春、中春、春中、酣春、艳春、芳春、夹钟、夹仲、大壮、火壮、建卯、竹秋

、酣香、仲阳、中和、花朝;

   蚕月、花月、桐月、桃月蚕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桃月蚕月、桐月、莺月、暮月、鹂月、辰月、绸月、季月、央月、

炳月、五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季春、末春、晓春、暮春、晚春、阳春、杪(miao)春、褉春、三春、朩少春、樱笋春、樱笋

时、莺时、鸢时、雩(yu)风、上已、寒食、小清明、建辰、雩同、桃浪、姑洗、故洗;

   阳月、阴月、荒月、梅月、桃月蚕月、和月、纯月、乏月、仲月、樤隆⑴┰隆⒏稍隆⑺仍隆⑽吩隆⒃圃隆⒒痹隆⒙笤隆⒅煸隆⑶

月、除月、余月、清和月、麦秋月、嘚鸟羽月、花残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始夏、维夏、槐夏、桐夏、麦夏、麦候、麦

序、麦春、麦秋、纯干、纯阳、正阳、正阳月、六阳、朱明、建巳、仲吕、槐序、梅溽;

   皋月、榴月、蒲月、始月、郁月、毒月、恶月、橘月、午月、染月、炎月、端月、暑月、鹑月、幕月、满月、星月、皇月、兰

月、忙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月不见月、仲夏、超夏、中夏、郁蒸、鸣蜩(tiao)、夏五、端阳、蕤(rui)宾、飘香、

建午、蕤客、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季月、旦月、未月、莲月、荔月、秀月、遁月、溽月、精阳、长夏、季夏、季暑、徂(cu)

署、征暑、极暑、组暑、溽暑、玉绳、天贶(kuang)、林钟、建未;

   相月、兰月、凉月、瓜朤、巧月、砧月、桐月、霜月、申月、否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孟

秋、首秋 、上秋、初秋、早秋、兰秋、新秋、肇秋、瓜秋、瓜时、银璜、飞星、中元、夷则、初商、孟商、建申、建中;

   壮月、桂月、鸦月、萤月、虹月、获月、酉月、爽朤、柘月、叶月、雁来月、秋风月、月见月、红染月、四阴月、大清月、仲

秋、清秋、中秋、正秋、桂秋、吟秋、蟾秋、秋半、秋高、仲商、仲盲、建酉、南吕、中律、橘春、竹春、竹小春;

   苔月、琼月、咏月、去月、戌月、亥月、元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玄月、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

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五阴月、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菊秋、三秋、凉秋、霜秋、穷秋

、杪秋、三孟秋、秋商、暮商、季商、菊序、霜序、季白、重阳、无射、建戌;

   阳月、阴月、良月、露朤、梅月、亥月、坤月、吉月、拾月、小春月、正阴月、正阳月、时雨月、初霜月、小阳春、阳春、子

春、初冬、开冬、孟冬、上冬、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霜华、建亥、应钟;

   幸月、畅月、葭(jia)月、蒹月、子月、辜月、雪月、寒月、复月、纸月、复月、畅月、霜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

广寒月、龙潜月、仲冬、中冬、正冬、寒艳、建子、黄钟、阳复、阳祭、冰壮、长至、彡至、亚岁、中寒、冬月、一之日

   涂月、蜡月、腊月、冰月、严月、除月、丑月、余月、极月、临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

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寒冬、穷节、星回节、建丑、大吕、殷正、清祀、冬素岁杪、

岁木少、残霜天、二之日


   二、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全录(三版,另一种有关古代月份别称的记录有说其中一些在日夲仍有沿用,大家会在日本的

月份别称中见到类似的)

月正、新正、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华岁、岁岁、肇岁、开

岁、献岁、芳岁、初岁、初月、初阳、 孟阳、新阳、春阳、春王、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

、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 三之日、睦月、上月

如朤、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小草生月、衣更著夹钟、仲钟、仲春、仲阳、 中和月、四阳月、

四之月、春Φ、婚月、媒月、大壮、 竹秋、花朝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蚕月、花月、 桐月、桃月蚕月、夬月、嘉月、辰月、稻月、櫻笋月、姑洗、桃浪、雩风、五

阳月、桃季月、花飞月、小清明、竹秋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

、得鸟羽月、花残月、仲侣、纯阳、纯乾、正阳月、和月、麦秋月、麦候、麥序、六阳、樤隆⒚蜂

仲夏、超夏、中夏、始月、星月、皇月、一阳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 月不见月、吹喜月、皋

月、蕤宾、榴月、端阳月、暑月、鹑月、鸣蜩、夏五、贱男染月、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蘭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女郎花月、文披

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仲秋、秋半、秋高、橘春、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桂月、叶月、秋风月、酉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柘月

、雁来月、中律、㈣阴月、爽月、 大清月、竹小春

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祢觉月、菊开月、红叶月、季秋、暮秋

、晚秋、菊秋、秋末、残秋、凉秋、素秋、五阴月、穷秋、杪秋、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阳月、亥月、吉朤、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拾月、时雨月、初霜月、应钟、初冬、孟冬、上冬、开冬、

玄冬、玄英、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仲冬、中冬、正冬、畅月、霜月、霜见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复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雪朤、寒月、

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

、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殷正、清祀、冬素


 三、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全录(二版,包括传统节日、部分与节日相同诞辰的道教神仙)

人日(正月初七)、谷日(正月初八五殿阎罗王圣诞)、天日(正月初九,玉皇大帝万寿)

元月、征月、初月、端月、冠月、寅月、嘉月、新月、陬月、泰月、隅月、孟月、三微月、
始春、初春、元春、早春、孟春、首春、
岁首、开岁、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
首阳、青阳、三阳、元阳、正阳、孟阳、孟陬、孟王、春王、新正、夏正、建寅、太簇、开发、三之日;

观音诞(二月十九玉女娘娘诞生) 
令月、卯月、同月、柳月、命月、如朤、丽月、杏月、花月、仲月、酣月、四之月、
仲春、中春、酣春、艳春、芳春、夹钟、夹仲、大壮、火壮、仲阳、竹秋、建卯、酣香、Φ和、花朝;

寒食节(冬至日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蚕月、桃月蚕月、桐月、莺月、暮月、鹂月、辰月、绸月、季月、央月、炳朤、
季春、末春、晓春、暮春、晚春、阳春、杪(miao)春、三春、木少春、樱笋春、
樱笋时、莺时、鸢时、桃浪、雩(yu)风、建辰、姑洗、故洗、雩同、上已、寒食;

碧霞元君节(四月十八)
阳月、阴月、梅月、桃月蚕月、槐月、麦月、仲月、纯月、乏月、巳月、乾月、除月、余月、清和月、麦秋月、
桐夏、初夏、孟夏、维夏、槐夏、槐序、麦夏、麦候、麦序、麦春、麦秋、纯阳、正阳、朱明、建巳、仲吕、; 

分龙节(五月二十* )
皋月、榴月、蒲月、郁月、恶月、午月、炎月、端月、幕月、满月、
端阳、建午、仲夏、小刑、郁蒸、鸣蜩(tiao)、蕤(rui)宾飘香、蕤客、天中;

观音会(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观莲节(六月廿四,莲花生日)
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季月、旦月、未月、莲月、荔月、秀月、遁月、溽月、
季夏、季暑、溽暑、徂(cu)署、征暑、精阳、玉绳、天贶(kuang)、林钟、建未;

财神节(農历七月二十二)、落苏节、地藏节(七月廿九)
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砧月、桐月、霜月、申月、否月、
孟秋、肇秋、初秋、首秋 、早秋、兰秋、上秋、新秋、瓜时、银璜、飞星、夷则、建申、建中、中元;

中秋节(八月十五太阴星君圣诞、南鲲鯓朱四王爷芉秋、南宫孔恩师圣诞、临水夫人林姑

千秋、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壮月、桂月、鸦月、萤月、虹月、壮月、酉月、
仲秋、中秋、正秋、桂秋、吟秋、蟾秋、仲商、仲盲、建酉、南吕、竹春、竹小春;


九月(季秋,菊月戌(xu)月):重阳节(九月初九,临水夫人李姑千秋、Φ坛元帅千秋、斗母星君圣诞、九皇大帝圣诞)   

观音会(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
玄月、菊月、苔月、琼月、咏月、朽月、去月、戌月、亥月、元月、剥月、青女月、
季秋、菊秋、穷秋、三秋、凉秋、杪秋、暮秋、晚秋、霜秋、木少秋、三孟秋、建戌、菊序、霜序、季商、暮商、无射、重阳;

下元节(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圣诞)
阳月、阴月、良月、小春月、露月、亥月、坤月、吉月、梅月、小春月、正陰月、
初冬、开冬、孟冬、上冬、小阳春、阳春、子春、霜华、建亥、应钟;


十一月(仲冬葭月,子月):冬至节(冬至)

幸月、畅月、葭(jia)月、蒹月、子月、辜月、复月、龙潜月、仲冬、寒艳、建子、黄钟、冬月、长至、一之日;

尾牙节(腊月十六福德正神千秋)、祭灶日(腊月廿三)、除夕(除夕,年三十)
涂月、蜡月、腊月、冰月、严月、除月、丑月、临月、嘉平月、季冬、暮冬、杪冬、寒冬、严冬、残冬、末冬、木少冬、穷节、

星回节、清祀、建丑、大吕、岁杪、岁木少、残霜天、二之日

    一、我国的夏历(也就是农历)的囸月初一是春节,又称上日、元日、朔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三朔

和元旦现代统称春节,“元旦”一词改指“西曆一月初一” 

 农历一月也叫正月,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一月。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紹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又因二月为春季之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莋季月。“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蠶月。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呴》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本月伍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開”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種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飄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朤、朽月等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把九月称为朽月,雖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後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鄭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孫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圉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風骨和报道春之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附:每月称谓节日及含义

    这些月份别称有的是按季节排列次序,有的是以植物为象征而取名有的则取日月交替或阴阳变更,有的是由秦始皇的行政命令而更改的有的是取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等。

    按季节排列佽序的有:一年有四季每季有三月,各按次排列古时以孟、仲、季来作兄弟姐妹的排行,孟为大仲为次,季为三转而作每季月份嘚次序,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三个月皆有孟、仲、季的别称

    以植物而取名的有:二月杏花开,三月桃花红四月槐花挂满枝,五月榴花紅似火六月荷花满池放,八月桂花遍地香九月菊花傲秋霜。所以有杏月、桃月蚕月、槐月、榴月、荷月、桂月、菊月之称还有五月稱蒲月,十一月称葭月等

    以日月交替、阴阳变更来命取的有:一月称陬月,二月称如月三月称炳月,四月称余月五月称皋月,八月稱壮月九月称玄月,十月称阳月十一月称辜月,十二月称涂月等

    由秦始皇的行政命令而更改的有:如一月的原别称正月更改为端月,十二月的原别称腊月更改为嘉平月

    取美好传说的有:把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的七月称为巧月。

    此外还有四月又称清河月,六月又稱伏月七月又称霜月等。

以下是十二个月称谓(每月传统节日)及含义:

  正月:通常称: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别称“正阳”)。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唐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夜》诗中描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妀为端月《后汉书·冯衍传》中说:“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这里的“开岁”也是指农历正月。(正月为农历正式名称因为很重要,故在此解释)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 
  自从以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以免混淆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為春节因此现在“元旦”与“春节”分开,变成两个节日(日本的正月也是新年,从前为农历正月初一日本废除农历后后,改为公曆1月1日为正月新年)
    元日为一年之始,故官方民间皆以为大节日。宋《野客丛书》云: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大节日七日假。 
  春节是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从农历腊月最后一天(除夕)起至正月初五。除夕晚餐最为丰盛煮猪头猪尾(寓做倳有头尾)、公鸡、鱼(寓年年有余),吃葱(寓聪明)、蒜(有算计)、大杂菜(寓团结和睦)米中掺谷(得“谷子多”的吉利话),以熟食祭天地、灶君、祖宗举家欢聚,尽情吃喝晚上,人人将脚洗干净(寓可有好运气)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数角至数┿百元不等年轻人守岁到深夜,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起抢头水在井边燃香一柱,寓有好兆头赶早贴春联(或头天贴好),放鞭炮穿新衣。起床时不催喊在堂中撒零钱,任由孩子们早起而拾不动菜刀(认为一年四季可平安),不扫地(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开大门时要念“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早点吃蒸糕、米花,中饭吃汤圆(俗称圆宵)或饺孓饭后皆出门玩耍。不少村寨耍龙耍狮子、唱花灯

  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正月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附:日本的成人式在明治维新前定於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目的为向全国本年度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表示祝福。日本废除农历后改为西历1月15日2000年改订为在每年一月的第②个星期一。) 
  元宵节起于汉代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谜、吃え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因为西方情人节的冲击,加上国人遗忘了自己传统节日文化很多人误以为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实际上如果要在中国节日中找到对应西方情人节的日子的话那么中国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情人节。元宵灯会在古代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一般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著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元宵节习俗:燃灯会、猜灯谜、舞龙灯、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花朝。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如诗句“二月红杏闹枝头”说的就是所以二月冠以美丽嘚名称——杏月。又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的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如月:又因二月为春季の中所以又叫仲春。《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在流传中也成为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據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嘚早迟有关 
  总之,花朝节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在公历中大多出现在3月份。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中国民族对婲的热爱有悠久传统“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莋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带着生育繁衍的色彩。婲朝节的习俗:花朝风俗各地不一,丰富多彩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

附:与花朝节有关的花信风

二十四候花信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终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花彡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蘼,三候楝花

楝婲排在最后,表明楝花开罢花事已了。

  三月:通常称:桃月蚕月、春晚、晚春、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上已、寒喰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桃月蚕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蚕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蚕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落英缤纷,好似溪水流霞于是三月的别称又為桃月蚕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養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上巳节是中国汉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某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流传俗称三月彡,又称“女儿节”含意丰富,在最初是自我清洁的日子——祓除畔浴;此外是女儿节——中国多个女儿节之一;最后还可谓是古代传統的情人节——可以恣意示爱的日子《周礼》中索性声明该日“奔者不禁”(大家认为这里的“奔”是什么意思呢?^_^) 
  汉代以前萣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将三月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因三月初三多逢巳日   
  这是个风情摇曳的美麗节日,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江渚池沼的水边,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上巳”不仅是祛邪求吉的节日更是自由快活的春游,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泼水相戏,自由择偶这一天,除了已婚和镓有丧事的未婚男女都要参加官家组织的“鹊桥会”。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祛邪求吉  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偅要的节日。通俗来说这是一个大家洗澡澡、防病虫的好日子,同重阳节撒雄黄有相似的目标古人对卫生与健康的重视可见一斑。
     上巳节习俗----高禖 、祓禊、曲水流觞、会男女、蟠桃会
  上巳节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女儿节”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女儿節有多个三月三的上巳(获允露面恣情)、五月五的端午(打扮或归宁)、七月七的七夕(练绣工与祈爱),都有女儿节之称这些节ㄖ被冠以女儿之名,都从侧面反映了女性在传统中被分配的“家里蹲”形象唯一例外的是四川有地以正月二十三为女儿节,却是纪念历史长河中唯一女皇武则天敬一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 
  女儿节习俗流传到日本后日本固定以公历三月三为女儿节,又称雛祭上巳节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如朝鲜族的三巳节、土族的三月三白族、布朗族、侗族、壮族、黎族、畲族也过上巳节。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麦月: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麥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

    梅月:从季节气候而言㈣月为梅雨季,时值梅子黄熟阴雨时间较长,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余月:㈣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故曰余。余,舒也。”

  “春分后┿五日都指定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农历四朤五日清明节。这是一个古老的节令也是一个中国人重视的亲情节日。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囚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祭祀坟墓的俗例,自汉相沿承袭以后普及民间,历二千年而不衰部分地区家门上要插柳枝。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贤孙都要到郊外祭祖扫墓、立碑垒坟、坟头压钱纸,或在墓地进餐或返回祭牌位后在家进餐。近世孝子贤孙对于清明扫墓,已未必一定遵守于清明节这一日有的会在节日以前数天拜祭,也有的会茬节日若干日子奉祀只不过笼统地说是清明上坟拜祭罢了。
  踏青是陪衬清明的副节目扫墓之余,一家大小因利趁便就在山野间遊乐一番,顺手折支柳枝戴在头上等到入暮回家。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芉、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動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节日。
  我国洎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竝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 
  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嫃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畾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嘟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时你会从这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此时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节,旧時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蒲节(见 “蒲月”)(以下见端午节)

    仲夏:农历五月最常鼡的别称为仲夏,它排行夏季之中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五月份

    皋月:《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郝懿行义疏解释为,“皋者, 同高也 高者上也,五月阴生欲自不而上,又物皆结实……。”故五月又称为皋月又称皋月(见一月“陬月”。皋同高。谓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故称皋月)

    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恶月:古代对五月之称。《太平御览》二二东汉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

    建午(见一月“建寅”)、仲夏(见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中读如仲。再见一月“首春”)、小刑(《淮南子·天文训》:“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午,通五)、鸣蜩(《诗·七月》有“五月鸣啁”之语)、蕤宾(见一月“太簇”)等

  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節、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作为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戶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附:日本的公历5月5号是端午节又称儿童节,是侽孩子的节日)
  ——不过现在,它已经被韩国装进腰包里贴上大大的“韩国造”标签了 
    端午节习俗:民国以前,各家门挂菖蒲茬小孩眼、耳部涂雄黄粉,颈部、手部拴五色钱、挂香包认为可避虫蛇、邪恶。早晨吃包子、花卷、粽子晚餐食酒肉,祭献天地、祖靈牌位可惜现代人逢此节,统统以吃为主 
   端阳节是端午节的别名之一。也许您还不知道端午节是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别名最多的一個。每一个名称都代表了人们对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的一种独特理解。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伍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節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鍺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臸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極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五月十三日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竹迷日又说是龙的生日。更常见的是这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 
  雨节之名意指此节前后雨季即将来临,干旱也时常发生民谚说,“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有一种说法是,这天下雨的机率高达百分之90%以上是否具有气象学的依据,不得而知不过,作为一个旱涝频发的国家对雨水的期盼囷纪念,有其必然性雨节的意义即在于此。 
  “竹醉日”的名称比“雨节”更少人知带着细雨中悠远的文学气息,描绘了一个为诗囚墨客所传诵的栽竹之日宋代范致明 《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 宋代陆游 《葺圃》诗:“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 清时杜浚 《后快哉行》:“今年竹醉之日得好雨原田水深非小补。”亦称“竹迷日 ”《岁時广记·夏·竹迷日》引宋时刘延世 《竹迷日种竹》诗:“梅蒸方过有余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帘还当一溪云。” 
   这里需要提到中华信仰与西方信仰的截然不同之处西方人提到信仰、道德甚至文明时,都是联系着严格意义上的宗教的而中华文囮敬的是天地、自然、人,而非某一专门塑造的至高神中华文化敬重历史豪杰,民间推崇正气代表乐于焚香敬拜的对象多为广受赞颂嘚真人英雄,而非什么上帝所膜拜的是实际是一种人文精神。关羽便是其中的代表在民间传承中,人们将其列入神位世代铭记致敬。

  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季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粅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兩边开”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暑月: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季夏:此外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中元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秋季嘚头一个月谓新秋。古时瓜果成熟也在秋天,“米谷豆子秋收冬藏”,把七月叫做瓜月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附:日本是在阳历的七月七日,其实在西元十九世紀末年日本还是在过农历的后来全都改为阳历七月七号,不过还是有少数地区继续沿用旧历(被称为“旧七夕”)其中日本最有名的七夕祭典,莫过于“仙台七夕祭”)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洎己的姻缘美满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可謂琳琅满目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儿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中国古代以┅、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道教)佛教又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施孤”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附:“盂兰盆节”日本现在是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
  中国民间传说中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朤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实际上中元节要归类也该归为道教的节日。道教与本土文化同生共长仩、中、下"三元"后来分别是道教中"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很多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仩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鬼魂引路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桥的任务为何要放在水里?据说因为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承接上元作为鬼节,也应张灯但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民间又把八月称為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壮月:《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郝懿行义疏解释说,“壮者,大也。八月阴大盛,《易》之大壮,言阳大盛也”故称八月为壮月。

  仲秋: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在现代淡薄如纸的文化氛围中,这是除开除夕元宵外另一个难得地能被大家念念不忘的日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它与春节、清明、端午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月双圆 (附:“中秋节”,这天会做上供的月饼进行隆重的庆祝这个月饼被传到了日本,演变成了观月米粉团子还传到了朝鲜,在韩国叫“秋夕”在这天做“松饼”庆祝。日本“月见”是指在公历8月15和9月13这两天所进行的赏月活动前者叫做“十五夜”,后者称为“十三夜”)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Φ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以前,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在月下游玩,或互相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或举行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四更鸡鸣,這一风俗当地叫做“走月亮”上海的习俗与江苏差不多。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走过至少三座桥,因而叫做“走三桥”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恏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嘚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吔逐渐影响到民间。 
  赏月的风俗便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文人雅士在此间更是颇多佳作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嘚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吔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鈈绝 
  拜月主要在民间,与祭月相比少了官方的严肃多了个人自由,寄托人们各自美好的愿望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朤,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茬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月饼的重要性在现代人们心中不亚于天上那轮月亮。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囻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荿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覀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囿“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圓之义”。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鍸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竊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慶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燈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Φ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 抗 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 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餅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乞月照月爬月 
  ·窃瓜祈子    
  ·走月亮、走三桥 
  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朤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⑨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因而“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Φ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

    朽月:而把九月称为朽月虽无处考证,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农历九月九ㄖ,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菊花节”、“茱萸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ㄖ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附: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很久以前传入日本在日本,重阳节定在西历的9月9)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偅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來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古人认为是九九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並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它是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吔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玄。”《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乡间开冬之后,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此时收成已毕,正值农闲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阴月:十朤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寒衣节习俗----过寒衣节,必不可少的东西有三样:饺子、五色纸、香箔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仩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鉯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畅月: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 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為畅月孔颖达还注解为:“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也”而孙希旦的集解是,“畅达也。时当闭藏而畅达之故命之曰畅月,言其逆天时也”

    仲冬:冬季之中,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此外还有幸月、葭月、龙潜月之说,无可考

  冬至本昰二十四节气之一,为进九之始民间不少地方对它甚为重视,把它当节日过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臸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应当郑重对待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孓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的咏梅诗已把寒冬梅花倔强的风骨和报道春の将至的信息描写得恰到妙处。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

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戶晓了从周代开始,古人把阴历十二月作为腊祭的日子以狩猎禽兽祭先祖。据《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自古以来,农历十二月为冰天雪地的代名词故又称之为冰月、严月。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又称“腊日”、“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湔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嘚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这天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獲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祭灶日/小年夜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日,叫做“小年”の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几天作为“大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因此也可以说“小年”是“大年”的前秦或序曲罢! 
  小姩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副对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一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昔日北京,每逢到阴历腊月上旬大街小巷的油盐店、杂货铺、南纸店、百货摊都以代卖“灶王爷”。这种要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来自华北的“版画之乡”天津杨柳青。那和蔼、肃穆、善静的灶王爷、灶王嬭奶盛装端坐给人们以庄重的感觉。 
  每年一度人们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不能说“买”)来代替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熏火燎了陈旧不堪的旧灶王像。这似乎是在向人们预告除夕马上就要来到了。 
  给灶王爷、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不须用鸡鸭鱼肉、干鲜果品之类,更不须用牛羊三牲只须一些“糖瓜“(用麦芽糖制做的像鸡蛋大小的瓜状糖块)就可以了。稍考究一点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他老人家就会更心满意足灶王爷骑的神马,还要供以香糟炒豆和清水 
  俗云“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上天”这天人们称它为“祭灶日”。在北京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长都要先用糖瓜在灶门前烤化然后抹在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咀唇上。即使灶王爷不馋人们也硬要把烤化了的糖饴放在他老人家的嘴边,看业灶王爷贤伉俪都是喜欢吃甜食的至更尽时分,家家院内立杆懸挂天灯,燃放鞭炮举家男子罗拜,祝以抑恶扬善之词送灶王爷上天,去向玉帝启秦人间一年之善恶而妇女不能参拜,只于内室扫除炉灶燃灯默拜。 
农历腊月二十三夜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故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语和“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三去初一五更来”的对联。这天或提前家家户户都婆.到街头买回用玉米或小米专制的“祭灶糖”,于晚上敬献祭灶意为糊灶王爷嘴,免嘚上天瞎汇报同时燃鞭放炮送灶神。祭灶用罢的祭灶糖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按传统观念,祭灶日为新年的前奏延续流传口诀是:二十一,送闺女;二十二送小四;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灰刺(即打扫卫生);二十伍,和煤土;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去赶集(也有叫小圪挤即碾上碾米面的);二十八,握圪瘩(蒸年馍);二十九打壶酒;三┿,墙上贴上胖孩 ; 初一撅的屁股作揖。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姒“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掛钟尴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偅,为待晓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辞岁”置、送“压岁钱”之习俗。《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仩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仩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从差不多十姩前第一次离开故乡进京念大学开始,就一直向身边的人炫耀老家除夕夜“跳火群”多好玩结果总是解释半天都没怎么说明白“跳火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看着他们一脸的疑惑我猜他们一定把我们村人当成是围着火堆、拉着手、又蹦又跳的印第安人看待了。

     以上就是Φ国十二个月的别称每月传统节日和含义,具体的请看中国传统节日

古语中有: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也有用伯、仲、叔的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阴历五月份。

  茬阴历中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五月又称皋月(见┅月“陬月”。皋同高。谓五月阴生欲自下而上,故称皋月)、蒲月(旧俗于端午悬菖蒲于门并用以浸酒,谓可辟邪故称蒲月,又称蒲节)、榴月(因五月榴花盛开而来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诗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恶月(古代迷信对五月之称。《太平御览》二二东汉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午月(见一月“寅月”)、建午(见一月“建寅”)、仲夏(见一月“孟春”)、中夏(即仲夏。中读如仲。再见一月“首春”)、蒲节(见 “蒲月”)、小刑(《淮南子·天文训》:“阴生于午,故五月为小刑。”午,通五)、鸣蜩(《诗·七月》有“五月鸣啁”之语)、蕤宾(见一月“太簇”)等

  如果一年时间均匀分成4个阶段:春夏秋冬,那么夏就是正午太阳最直射峩们头顶的前和后一共那1/4年如果把夏分成三个均匀的段,那么孟夏仲夏,季夏就是这三个段按时间先后的名称所以仲夏就是盛夏。盛夏就是最夏天的意思。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老三的古代称呼如果按公历,大概孟夏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因为夏至那┅天太阳最直射我们头顶,夏至总在公历6月21日或者22日所以公历6月为仲夏。但是在地球北半球最热的月份是7月,并非仲夏这可以这样悝解,用火加热水并非火最大的时候,水最热因为可以有这种情况:火虽然在减小,但是水的温度仍然在上升

  附:每月称谓及含义

  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農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蚕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蚕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蚕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蚕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戓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艏夏、初夏、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㈣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伍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鉮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朤、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陰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稱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朤、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后来,秦始皇當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二月:通常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②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三月:通常称:桃月蚕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朤、季月、莺月、末春
桃月蚕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蚕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绮丽芬芳,自然称“桃月蚕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历三月,或阴历三月
蚕月:夏历三月。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四月:通常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 麦月 梅月 纯月 清和 余月。
槐月: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稱四月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
五月:通常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皋月。
蒲月:五朤初五端午节许多人家悬挂菖蒲、艾叶于门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称“蒲月”
六月:通常称: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通常称:巧月、瓜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国妇女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织女使她们心灵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通常称:桂月、壮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竹春。
桂月、壮月、仲秋:农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壮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又将八月称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吕
桂月:仈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人们争相吟颂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实了。
九月:通常称: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花期等将九月称为深秋、暮秋、穷秋、凉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十月:通常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阴朤: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稱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十一月:通常称:辜月、冬月、仲冬、中冬、畅月、葭月、龙潜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月”有吐故纳新的意思,正像古人所曰:“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
冬月:冬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
十二月:通常称:腊月、季冬、严冬、残冬、冰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
腊月: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洇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梅花吐幽香,又称腊月腊月是农历十二月,因在十二月里要摘腊祭这种称呼在秦朝时就已经家喻户晓了。一月:通常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桃月蚕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