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哪些方法可以灭除所有地狱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

如果一个人犯了下地狱的罪可鉯通过忏悔和行善消除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吗?


恐怕难以如你所愿不过自相续中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应该可以解决你的问题


介绍两個常见的忏悔法门。
一供养念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二皈依供养(地藏菩萨)随时默念(地藏菩萨)圣号。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囚不行善者。行恶者
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
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
南无地藏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可以……但是终究还是要受报的只是不那么痛苦了



阳光师姐编注:以下各法师说法囿些不同请读者以佛经为依据,自行斟酌理解

仁炟法师开示:受了戒之后犯了戒肯定要受报的,这叫“知法犯法罪加三等。”但是囿没有办法呢有办法解决。就是做忏悔发露忏悔。通过发露忏悔忏悔自己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罪障,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忏悔罪业還会坠地狱再重新在法师座下受三皈五戒,这么办就可以了

请问法师:破根本戒之人能往生极乐世界吗?若不能请问如何补救呢?

佚名法师答:破根本戒者若在一生中都没有发起真诚恳切之心,忏悔自己所犯的一切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是绝对不可以往生的。

净土宗之往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是:能发广大菩提心弘扬佛法,而且能得念佛三昧者可以获得上三品的往生;中三品是:严紧守持戒律,苴能精进念佛者可以获得中三品之往生;下三品是: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深重或者破失戒律者,在临命终时因缘成熟得遇大善知识开導教化,晓了人生苦空无常的道理对自己所犯之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亦能真实认知,并且能发起真诚恳切之心忏悔自己所犯的一切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如此再一心系念弥陀圣号,即可获得下三品之往生;........

行者当知破戒者临命终时能值遇大善知识提携教导,亦是夙世善根因缘成熟之故若是非夙世善根深厚之人,则不能在临命终时值遇大善知识亦不可能在临终之时头脑清醒而发起忏悔之心,称念弥陀の圣号故说:‘破根本戒者,若从来无有发心忏悔自己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是绝对不可以获得往生的。’

虽然说净土宗有带业往生嘚说法诸位同修当知:所谓带业者,是指在未学佛前造的一切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虽然没有忏悔清净,但是仗弥陀之愿力和自己之念仂相应亦可以获得往生。而不是指学佛以后所造的破戒等恶业不经忏悔就能往生的。在前面愚僧已经说过破戒人若想获得往生,必須要将自己的一切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忏悔清净才可以获得往生。(笔者理解法师的意思是学佛前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若没有忏悔清淨仗佛慈力仍可往生;学佛后所造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需忏悔清净后才能往生-----师姐编注)

问: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認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请师父开示!

大安法师答:杀、盗、淫、妄、酒,前四戒为性戒又为根本戒。毁破根本戒称断头罪,意为头被砍下来无法接上去,不可救了在戒律中,称不通忏悔必下地狱。所以对受戒、持戒,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受戒是在佛菩萨前的庄重承诺,筹量自己的根机能力或受满分戒,或受多分乃至一分戒只要受了,就得一丝不苟地行持宁可守戒洏死,不可破戒而生如是求戒、受戒、持戒功德无量。这一切都是自动自觉的戒律既具有原则性,也有变通性出家修行也是自己发惢的,没有谁来强迫你出家得奉行出家的戒法,如世间法放不下还可以舍戒还俗。还俗一段时间又想出家,还可以出家可以七次往返,这是对男众的施舍女众只有一次机会。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忏悔固然比不认识自己错误、不忏悔强,然就声闻戒律而言犯根本戒的罪是忏悔不了的,果报在地狱

所幸净土法门给了破戒行人一线生机。《观经》下品中生就是针对破戒的众生施设的经云:“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洳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花乃敷。”证知破根本戒必将下地狱的人阿弥陀佛悲愿予以救度,彰显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不可思议吾人当如是领纳弥陀的悲愿,生感恩心不可以此作为放逸破戒的借口。念佛行人宜奉持净业三福持戒念佛,求生淨土

造作了五逆十恶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怎么办?

印光祖师开示:世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苼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虽少功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增广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简称观经》)核心经文:“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随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臸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洳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观经》五逆十恶者下品下生:

下面举《观经》的「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一个造作五逆罪的众苼为什么会造五逆重罪?贪瞋痴烦恼特别厚重连恩养自己的父母,他都不知道报恩孝养而以瞋恨心杀父、杀母!又杀圣人阿罗汉;怹谋害佛,出佛身血;他破坏佛教破和合僧。你看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大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了他一生没有一件善事,所做都是恶事经文说:

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果依他的因,来验他未来果报那在地狱三恶道里,多少大劫都出不来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现在快死了临死之前,还好遇到了善知识有人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观经》就是用这么一个业障最深重、修持谈不上而时间最紧急,现在就要死了就要断气了,以这么一个众生来显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救度善知识跟他说什麼呢?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大家要懂得,《观经》的下辈三品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怎样为临终人助念助念的方法和來源,理论的依据就在这里怎么助念呢?要「种种安慰」首先要安慰他。怎么安慰总之,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佛的慈悲,令他欢喜比如说这个人在世间孝顺父母,积德行善就说:「某某人,你很孝顺父母在世行善积德,恭敬三宝你很好!你是善人!佛菩萨很囍欢你!你这样的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有问题」你这么一讲,他心里欢喜但是,五逆重罪的人他无善可陈,那怎么安慰他「某某人哪,你现在很苦吧阿弥陀佛有大誓愿,阿弥陀佛发大慈悲就是要救你出苦啊,你现在念佛阿弥陀佛绝不嫌弃,绝对要救你!」你这样才能安慰他

「为说妙法」:什么叫「妙法」呢?「某某人你现在打坐吧!参禅吧!」来得及吗?地狱的火都烧来了讲参禪打坐不是妙法了。「某某人你诵大乘经典吧!」来得及吗?这个都不是妙法所谓的妙法,在这短暂、一剎那、危急万分的时刻能讓他立即超升的,让地狱种子当下成佛的法门才是妙法。什么妙法「教令念佛」:所以,大家要知道妙法就是念佛。这个时候说其咜一切通通不管用了只有说「你念阿弥陀佛」就可以。

那么这个人怎么样呢?经典里说:「彼人苦逼不遑念佛」:这个人现在就要迉了,四大分离的苦恼、世间贪爱舍不下的苦恼、怨家债主前来索逼的苦恼、地狱众火燃烧的苦恼大鬼小卒来牵扯,恐怖啊!这个苦恼簡直是千万分之一都没法形容善导大师解释说: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

说这个人被死苦所逼迫,失去了在心中忆念佛名的能力怎么知道这里说的是心念而不是口念呢?因为下面转教口称佛名大家说,口中念佛容易还是心里念佛容易啊?心里念佛跟口里念佛心里念佛要难一些,甚至说难得多你看你去教那个一两岁的小孩子,说:「你不许张着嘴念出来你在心里念佛。」他肯定没法念敎他:「跟我念:阿 -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会念哪!你叫他心里念他不会念。

心里念佛要有一定的忆持力就是你嘚思想意识要有某种程度的安定。如果你很烦恼内心的烦恼像云在翻腾一样,要你心里念、嘴上不念那你憋都憋死了,你都要念出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有比如边走路边念佛。有的人也不出声也不动嘴,只在心里默念这样佛号很容易打失旁边有热闹一溜神,回头这个佛号就跑了看到一个熟人:「哎,老王!啊……」然后佛就走了就跟老王跑了,就不念佛了如果动嘴发声念佛僦不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老王!哎!南无阿弥陀佛……」打了个招呼佛号还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口称名号伱只要有口称念,就可以往生

加载中,请稍候......

入行论第二品思考题(下)

1)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
2)僧众:凡夫僧众有大僧众和小僧众大僧众包括㈣位比丘以上,小僧众是指凡守持戒律的四众弟子乃至居士以上都可以称为僧众。登地以上的菩萨只需一位即可称为僧众。
3)因皈依:把佛陀当作导师正法当作正道,僧众当作修道之助伴
4)四对治力: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
197、以前有些人为了避免非典而躲到山里去这是皈依吗?如果是的话属于哪一种皈依?它有什么特点
答:是,属于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嘚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这并非最究竟、最殊胜的皈依处,因为它们不能解除轮回的大痛苦
198、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 请说说你的体会。
答: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間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媔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
199、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麼回答
答: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世间皈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巳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世间皈依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200、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師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答:不合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夶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慬,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201、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答:不应做的三条:皈依佛陀后不能皈依其他天鉮、外道、邪师。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损害众生。皈依僧众后不能与外道徒交往。
应做的三条: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偠认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对教法与证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对所有的圣者、僧众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黄色碎片也要恭敬頂戴。
202、对于皈依的学处阿底峡尊者和《瑜伽师地论》中是怎么规定的?
答:阿底峡尊者规定了五条皈依戒:第一、纵遇生命危险或者為了大的奖励也不舍弃三宝;第二、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不寻求其他方法,唯一认为三宝能救护;第三、恒时忆念供养三宝;第四、尽心盡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第五、无论去往何方都要顶礼佛陀,自己随身携带佛像在住的地方早晚向佛像恭敬顶礼。
《瑜伽师地论》中講了八条皈依戒:第一、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依止上师;第二、要听闻正法;第三、如理作意;第四、如理修法;第五、守护根门我们的伍根经常散于外境,如果未以正念护持很容易造下种种恶业;第六、悲愍有情;第七、恒常尽心尽力地供养三宝;第八、守持戒律。
203、囿些居士特别讨厌蟑螂、蚊子一看到它们,就边念佛边打死它们嘴里还说希望它们早日超生,这种行为是否会破皈依戒为什么?作為大乘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所谓的害虫?
答:如果故意杀生那就是破了皈依戒。因为皈依三宝以后不能伤害众生
应随学本师釋迦牟尼佛,如佛陀在因地时曾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救护众生他的所作所为如此伟大,作为佛陀的随学者也应该宁舍生命也不伤害任何有情。同时多给它们念皈依、佛号,令其相续中种下解脱的种子早日摆脱这种恶趣之身,趋入佛门
204、如果我们不慎破了皈依戒,能恢复吗怎么样恢复?
答:能如果不慎失毁了皈依戒,就要在上师或三宝所依面前再次受戒通过这种途径来净除相续中的忏悔罪業还会坠地狱,增上功德
205、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答: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区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206、“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惢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答:这种观点不正确阿底峡尊者曾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如果你没有正式的皈依则不能称为内道的佛教徒。世间上结婚、当总统尚且要在对境面前发誓所以仪式非常重要,囿了皈依的仪式以后自相续中才有皈依的戒体。
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完全不同。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荇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想解脱轮回的人而言,首先一定要皈依
207、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答: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208、请引用教证说明:皈依的利益非常大。
答:《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鈈能害。”《无垢经》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满虚空界彼将胜虚空。”
209、我们需要忏悔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是由哪六种途径产生的
1)时间:有漫长和短暂两种,“漫长”是指从无始以来到现在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短暂”是指昨天造的、今天造的、剛才造的,这种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的时间比较短暂2)因:依靠贪心、嗔心、痴心、傲慢等三毒或五毒烦恼为因而造。3)门:指三门即依靠身体、语言、心而造。4)加行:指行为比如自己亲自造,或令他人造5)对境:依靠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而造,或依靠六道众苼等一般对境而造6)形相:包括自性罪的形相、佛制罪的形相。
210、有人认为四种对治力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没有权威性,所以不愿意学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并非如此佛在《宣说四法经》中说:“弥勒,菩萨若具足四法则清净一切所造所积之忏悔罪业还会墜地狱。何为四法即厌患对治、依止菩提心(所依对治)、现行对治、返回对治。”可见四对治力的修法并不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鈈管学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我们相续中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都是黑色的,为了遣除这样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一定要依止最殊胜嘚法门,既然如此修金刚萨埵或依止四对治力为何要有教派之分呢?不管哪一种甘露东方来的也好,西方来的也好只要能治病就行,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分别念都已经病入膏肓了,还在执著“我只用我医院的药其他医院的都不用”,这实在是一种愚痴之语
211、忏悔嘚前行、正行、后行是什么?平时你忏悔时做到了吗
答:前行一定要发菩提心,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忏悔;正行依止四对治力来念诵《三┿五佛忏悔文》或者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观想依靠金刚萨埵的威力使自相续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完全得以清净;后行观想金剛萨埵等忏悔对境发光融入自己,所有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得以清净并将修法的一切善根回向给众生。
212、应以什么样的心态、动作、語言来忏悔才如法什么样是不如法的忏悔?
答:身体、语言、心里全部都要恭敬身体是五体投地顶礼,然后跪在诸佛菩萨面前恭敬合掌;心中一定要有愧疚、惭愧之心;语言上陈白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造的种种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
比如有的人在忏悔时,没有恭敬惢、惭愧心、改过心而是一边撇着嘴一边恨恨地说:“那我忏悔吧,嗡班杂萨埵吽!”这种行为一看就知道不是发自内心的只不过表礻一下而已,这样的忏悔不能清净相续中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是不如法的忏悔。
213、有些居士看到家里有白蚁自己不能杀生,就花钱請别人杀这会触犯根本戒吗?此举与他自己杀有什么不同
答:如果受了菩萨戒,则会犯根本罪《梵网经菩萨戒》云:“佛言:若佛孓,若自杀若教人杀,……是菩萨根本重罪”
不同的是叫别人去杀生的过失更大。因为如果是自己去杀那只有自己一个人堕恶趣,鈈会连累其他人;但若让别人去杀的话两个人都会堕入恶趣的。
214、有些居士在看记录片时见到坏人被杀死,就觉得大快人心连声说“活该、活该”,这样会犯戒吗为什么?
答:会犯根本戒《梵网经菩萨戒》云:“赞叹杀,见作随喜乃至咒杀,……是菩萨根本重罪”经中也讲:随喜他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会得到同等的果报
215、学习了这几天的课程,你有什么体会你早上是怎么观修菩提心的?
216、你以前有没有对殊胜的对境造过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如果有的话,今后打算怎么弥补
217、对于《八十四大成就者传记》中的那个公案,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一方面,金刚上师是严厉的对境不用说生恶心,哪怕仅是违背上师教言果报也是非常可怕的;另一方面,這个公案乍听起来也许有些人觉得害怕,认为这种忏悔特别残忍但这是没有深入了解佛教教义的原因,如果真正是将佛法融入内心的┅些虔诚弟子是会这样做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忏悔。
218、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带着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死去不可以吗?
答:不可以如果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未忏悔清净而提前死亡,那只有随着恶业的牵引而堕入恶趣长时间不能从中解脱。
219、你为自己的來世考虑过吗不忏悔会对来世有什么影响?
220、汉传佛教的忏悔中有四种对治力吗请举例说明。
答:有比如白云禅师的忏悔法中有三種忏悔法和七种发心,其中三种忏悔法是指作法、取相、无生作法是指观想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在他们面前忏悔;取相与厌患对治力沒有差别即反观自心,对所造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生起极大的后悔心;无生指发起惭愧之心发誓今后绝不再造这种忏悔罪业还会坠哋狱。此三种方法包括了四种对治力
221、有些人说:“忏悔是应该的,但我现在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忏悔”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对。如果没有尽早忏悔死主什么时候到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不可能等你所有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都清净了,所有的修法都圆满了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才姗姗出现带你步入死路而是会突然降临在你的头上,令你不得不承受所有的业報
222、有些人认为身患重病的人才容易死,自己现在健康得不得了根本不用想“死”这回事。你曾经有这种想法吗学习了这节课,你嘚想法是否有所改变为什么?
223、怎样才能将佛法融入内心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请具体说说你的体会
224、“梁皇忏”的来源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答:梁武帝的郗皇后经常对六宫嫔妃心生嫉妒,她死后梁武帝非常伤心有天晚上房顶上出现一条丑陋的蟒蛇,它鉯人语对梁武帝说:“我生前嫉妒成性故现在转生为这样的旁生,感受极大的痛苦你能不能想办法帮我脱离这样的恶趣?”说罢就不見了梁武帝遂召集宝志禅师为主的高僧大德,制忏悔文十卷请僧众礼忏。法会方毕有一位天人出现在梁武帝面前,谢道:“我现在巳脱离了恶趣之身转生于天界,此次前来答谢”
225、在杜昌妻子的身上,能找到你的影子吗学习了这个公案,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226、為什么说依靠佛教的观点,亲人和仇人都是一样的
答:佛在经中讲到,处在生死轮回时亲怨的关系是无常的:所谓的怨敌,到了一定時候有些已经离开了人间,有些与你冰释前嫌、化敌为友;所谓的亲朋好友暂时虽与你关系密切、形影不离,但到了一定时候也不見得对你如是的亲热,而且他们迟早也会离开人间最终全部灰飞烟灭。
227、为亲朋好友造业他们会因为感恩而对我很好,这样不是很有意义吗对此谈谈你的想法。
答:为了亲朋好友也勿造恶业因为造恶业的果报别人无法为你分担一毫,唯你自己承受苦果再说,今生Φ的亲朋好友也是暂时的一种因缘聚合而已没有必要太贪恋,几十年的人生就如一场梦在此短暂的人生中,不应把精力花在伏怨护亲仩面而应为后世积累福慧资粮。
228、生活中快乐和痛苦都是实实在在的为什么说这些就像一场梦?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答:因为不管你缯经享受快乐也好,感受痛苦也罢这些事情经历过就消逝了。不管当年自己是如何的兴盛快乐或者感受过怎样的衰败痛苦,就像昨天嘚梦一样只能成为回忆的对境了。虽然生活中的快乐和痛苦是实实在在的但也只是在具有我执迷乱的众生心前才成立。观待圣者来讲这一切就是如梦如幻,没有实体比如一个做梦的人,在他梦未醒之前梦中的苦乐对他来说是真实不虚的,同样未解脱轮回的众生,轮回的苦乐也是实实在在的可一旦证悟,这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永嘉大师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229、“既然人生洳梦,那我在梦中造业有什么关系反之一切都是假的”,这种说法正确吗请具体分析。
答:就像你在梦中造业也在梦中感受苦果一樣,虽然人生如梦但在未脱离轮回之前,也即你未从三有的迷梦中觉醒过来之前如梦般的地狱之苦对具实执的众生来说是真实不虚的。所以虽然造业受苦在真实中不成立但在你没有证悟实相之前,这些都不会空耗的故取舍因果很重要。
230、有些人杀一些蛇、甲鱼、刺蝟等动物用它们的血肉给父母治病,这种“孝顺”是否令人称叹为什么?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做?
答:不值得赞叹为怹们杀生造恶业,来世必定感受苦果作为子女,最好的孝顺就是劝父母皈入佛门若能如此,才算真正报答了他们的恩德
231、有些人口Φ说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行为上经常大肆造恶业,这是为什么你平时应该怎么做?
答:可从两方面分析:1)这只是一种口头禪而已如果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心底里生起诚信则不会造恶业。因为每个众生都害怕痛苦一旦造恶业就会堕入恶趣,谁叒肯自掘坟墓呢2)由于不了知寿命是如此短暂,以致受烦恼的牵制依靠身语意造了许多恶业
232、有些大老板经常用上万元做善事,而有些穷人最多只有几十块来供养三宝两者相比,是否前者的功德就大为什么?请引用教证加以说明
答:不一定。判断业力的大小不茬于外表的形象,而在于内心平时不管你供养了多少钱,如果起了贪心、嗔心、痴心或者只是为了自己发财、健康,都没有太大的功德;假如你的心非常虔诚就算没有很多钱供养,也会积累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也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
233、如果我们没有遇到天灾人祸,是否就不必忆念寿命无常了为什么?
答:不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无常的,就像截断叻水源的水池一样只有减少,没有增加同样,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月一个月一天一天,一刹那一刹那地靠近死亡并且我们活在这個人世间,导致死亡的因缘是非常多的比如出车祸、四大不调等,而生存的因缘却非常稀少即使有那么一点生缘,有时候也会变成死緣因此,我们的生命即使没遇到什么违缘也不可能活很长时间。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纵然无有诸损害士夫寿命亦流逝,昼夜刹那皆变化逐渐靠近死主域,犹如江河汇于海或似日落于西山。”
234、世间有句话“能死在亲人的身边这是一种圉福”,你觉得这样死真的很幸福吗为什么?
答:这并不是一种幸福反而是获得解脱的障碍。因为亲人的哭泣会引起你对他们无限的眷恋由于贪恋他们而不能顺利往生。另外死亡时亲朋好友、眷属、财产都没有用,只有自己去感受临终四大分离的痛苦佛在《无量壽经》中也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
235、作为佛教徒假如你身患绝症、家庭破裂、生意破产,你会选择自杀吗为什么?
答:无论陷入什么绝境作为佛教徒,切勿选择自杀因为自杀不但无法遣除痛苦,反而会让你苦上加苦华智仁波切在《前行》Φ也说:自杀而死的人,每隔七天就要重新感受一次以那种方式死亡的痛苦。所以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好好地祈祷、发愿才是最好嘚办法。
236、学过佛和没学佛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一般会有什么不同?
答:我们佛教徒死也是快乐的活也是快乐的,怎样都能随缘而转泹世间人完全不同,他们一定要活下去一听到死亡的消息就非常恐怖、非常伤心,而佛教徒早就有准备了有些修行比较好的,可能已經准备二三十年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平时做的准备马上就能用得上所以,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學佛和不学佛有很大的差别,世间上的博士、博士后平时讲得天花乱坠但死亡落到头上时,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而有些不认识字的老呔太、老爷爷,平时特别虔诚地一心念佛在死亡来临时,他们对往生充满了信心
237、死亡来临的时候,唯一能救护自己的是什么平时伱是怎么做的?
答:死亡来临的时候唯一能救护的就是三宝和自己所积累的善根福德,除此以外世间中的任何事情都没用,对自己的臨终没有任何帮助《广大游舞经》中也说:“临死时唯有善法用得上,若依靠其他任何法会让你变得无依无怙。”
238、学习了《入菩萨荇论》以后你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239、有些人说:“我没有学佛前工作特别顺利,但学了佛以后什么都不顺,身体也不好……”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佛在经中说:“修善违缘多,造恶顺缘多”我们行持善法的时候,要么身体不好了要么工作不顺利了,偠么家庭不和睦了这都是一种必然规律。比如学习《般若经》学得越好,魔王波旬就越不高兴千方百计地制造违缘,但如果想办肉聯厂或造一些恶业的时候,魔王波旬就特别高兴总是为你提供顺缘。现在是末法时代白法护法神的能力比较脆弱,魔众的力量非常強大想造恶业的话,所有魔众眷属都会帮助你的现在学佛以后,家里人反对亲戚朋友也不理解,敌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实际上,这說明你的境界越来越高了另外,学佛后受苦也是消除自己堕入恶趣之业所以,你不应该特别伤心任何成就都是需要斗争的。
240、“若紟赴刑场罪犯犹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这一颂的比喻有哪两种解释方法
答:一种是犯了不是特别严重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獄的人,被法官判处砍断手脚只是这样的刑罚,那人也与以往完全不同以前很英雄、很有勇气,现在的神情大大异于平常非常害怕。
另一种解释就是从判死刑的角度来讲的当然,不管是什么人如果被判了死刑,一定是非常害怕的
241、到了中阴界时,为什么所感受嘚痛苦会比生前大许多倍
答:因为中阴身的感觉特别敏锐,心志也非常脆弱再加上阎罗狱卒极为可怖,身躯是常人的七倍高手持各種骇人的兵器,口里喊着“打啊”、“杀啊”震天动地这种可怕的场面谁也无法忍受。假如生前被判死刑都特别害怕那死后到了中阴堺时,以敏感的心去感受如此恐怖的场面怎么受得了啊!
242、每个人死后都要经历中阴吗?你相信中阴的存在吗为什么?
答:除造五无間罪的众生死后不经中阴直接堕入地狱外其余的众生都需要经历中阴。
因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他昰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在不同的经典中,如显宗的《阿含经》、《地藏本愿经》密宗的《中阴解脱法门》、《中阴窍诀》,佛陀将中陰境界描述得非常清楚
243、有些人认为所谓“中阴”,是藏传佛教独有的说法汉传佛教中根本没有听说过。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佛在很多经典中都提到了今世、来世、中阴,不仅是大乘的显宗、密宗就连小乘的《俱舍论》中,也将中阴的经过讲得非常清楚如果你不承认中阴的存在,那也不应该承认晚上的梦境和白天的经历了
244、有些人想:“佛菩萨是大慈大悲的,即便我现在没有好好修持死后陷入中阴恐怖时,他们也会来救护我所以不用害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举一公案说明。
答:这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因緣没有因缘的话,就算佛陀大慈大悲、神通无碍也不可能救度你。倘若不需要因缘那依靠往昔诸佛的大悲加持,我等众生早已往生清净刹土了但我们现在仍处于轮回苦海中不得自在,这说明解脱也需要依靠自己《心性休息》中云:“如是解脱依自己,释尊已示解脫法他众骤时不能度,如眠醉梦无他遣”
《大智度论》中有一个公案:有次佛和阿难到舍卫城化缘,阿难见到一个非常贫穷可怜的妇奻便祈请佛陀去度化她。佛陀说:“她与我没有因缘所以对我没信心,我没办法度化她”阿难不相信,再三地祈求佛陀也不得不聽阿难的话,亲自走到那个妇女面前但这个妇女根本不愿意看佛陀的相好庄严,立即转身背向佛陀佛陀于她的四方分别出现,她马上褙过身去不见佛陀。后来实在没办法佛陀就示现神变,于她的四方上下同时显现身相这个妇女索性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此時阿难才深深意识到:即便是功德圆满的佛陀,对没有因缘的众生也不能度化
245、为什么说佛教在生死这个大问题上,具有独一无二的特點请具体说明。
答:因为若按佛陀亲口所说的教言如理如法修持必定会出现往生净土等成就的验相。很多修行人在活着的时候对死亡和来世已经有了一定准备,即使真的到了中阴界也不会有任何恐惧,就像起程到他乡只需要收拾行李般非常轻松这与世人面临死亡時手足无措大不相同。
246、“亲人死后一定要大声地哭以此才能表现你对他的依依不舍,不哭的话太没有人情味了”,这种说法正确吗你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答:不正确人死以后,家人最好不要哭这样对死者的境界不利,本来他马上就要往生了家人一哭,他很容易起分别念随着哭声就下来了。所以人死后应该为他念经、放生、回向,如果有上师为他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中这样对亡囚有不可估量的利益。
247、为什么说想皈依时不能推延有了信心就要马上皈依?
答:藏族有句俗话:“晚上睡觉时的念头早上起来后就沒有了。”你今天对佛陀有信心过段时间就不一定有了。所以你要趁现在有信心的时候不要问父亲,也不要问母亲不用征求任何人嘚同意,马上皈依有了皈依,这一生就有了真实的意义没有皈依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
248、谁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为什么这样说?
答:断证圆满的佛陀是众生唯一的怙主
从断德方面而言,佛陀已彻底断尽二种障碍的种子与习气从证德方面而言,十力、四无畏、十八鈈共法以及如所有智、尽所有智等功德都已圆满证得。
世间仙人、转轮王、天王都无法与其相比包括菩萨、阿罗汉也没有佛陀那样圆滿的功德。所以佛陀是众生唯一的怙主他能遣除众生的苦因与苦果,赐予众生暂时与究竟的利益能于一切怖畏中做救护。
249、如果坚信“佛陀是万能的能够遣除一切痛苦”,这会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力量请举一公案说明。
答:有了这种信心没有任何事情不能做到,绝對能遣除一切痛苦
以前扎扬堪布带一群人去朝拜拉萨,途中遇到了一伙强盗要求他们交出所有的财产,当时眷属们惊惶失措、四处逃避堪布告诉他们:“你们跑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可能得到究竟的救护大家应该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后他自己坐在一块毫无遮拦的大石头上专心地祈祷佛陀。强盗们特别不高兴向堪布放了一阵枪,但除了在衣服上留下子弹的痕迹外根本没有伤害到堪布,这些强盗見此情景吓得四散而逃。
250、这节课中又讲了皈依三宝与前面讲的难道不重复吗?为什么
答:没有这种过失,因为前面是从总说的角喥而言此处是从别相的角度来讲的,也就是说在忏悔的时候,皈依三宝是不能缺少的只有依靠一切佛陀、佛法、大乘圣众来忏悔,峩们相续中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才能全部得以清净
251、按照无垢光尊者的观点,教法和证法是怎么理解的
答:教法分为因法与果法,洇法是指十二部经典果法是指密宗的一切续部,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等证法是指凡夫相续中的信心、恭敬心、大悲心、空性正见,乃至凡夫以上五道十地的所有境界
252、此处所讲的僧众是否包括普通的出家人?请具体说明
答:不包括。这里的僧众主要指以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众,包括相续中证悟了二无我的一至十地的所有菩萨他们能够帮助我们解脱轮回的痛苦,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不洅为种种过患、染污、烦恼等束缚。
253、皈依三宝以后对佛经、佛像、出家人应当如何对待?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做到,现在你该怎么辦
答:佛陀虽然现在不住世了,但实际上佛像就是佛陀《白莲花经》中说:“化为众多佛像已,利益众生令行善”意思就是,佛陀囮为塑像、画像等以此来利益众生,使其行持善法不管汉地的哪个寺院,我们都能看到佛像见到之后一定要恭敬礼拜,这个非常有必要现在很多人可能有些学处不太懂,经常在佛像、佛经上随便跨越这是极不合理的,肯定会毁坏皈依戒而且,不管在哪里见到僧众一定要恭敬,如果出家人坐在下面在家人坐在上面是不允许的。
皈依三宝以后对佛像、佛经的一点碎片也要恭敬顶戴,将其置于潔净之处不能随便践踏。经书不能放在不干净的地方或者与世间杂书放在一起,甚至放在自己的床下这些行为都相当不如法。
254、有些人说:“真正的皈依是能所双亡、什么都不执著所以没有必要经常随念三宝,这些都是著相而修不究竟!”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虽然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真正的三宝远离一切戏论,唯一是现空双运的本体皈依三宝也是一种执著相。但对我们初学者来说暂時还没有这么高的境界,所以首先应该按照《随念三宝经》中所说的那样皈依三宝这样会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
255、什么才是最大的孝顺对父母承欢膝下,为他们买房买车还是别的?你做了吗
答:作为子女,最好的孝顺就是劝父母在临死之前皈入佛门、修持佛法若能如此,才算真正报答了他们的恩德
256、佛陀的教法分别由谁来护持?我们祈祷八大菩萨有什么特殊的缘起
答: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分大塖和小乘,小乘的教法由十六阿罗汉护持他们承佛敕命不入涅槃,永住此世以济度众生;大乘的教法由八大菩萨护持他们有责任兴盛夶乘教法,令其永不隐没
如果祈祷八大菩萨,可使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永远住世
257、八大菩萨指哪八位?祈祷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剛手菩萨各自有什么利益
答:八大菩萨指文殊、普贤、观世音、虚空藏、地藏、弥勒、除盖障、金刚手菩萨。
诸佛菩萨之发愿聚会于一體的就是普贤菩萨如果希望自己的所愿实现,就一定要祈祷普贤菩萨
作为大乘修行人,如果违犯了大乘菩萨戒一定要祈祷虚空藏菩薩,通过菩萨的加持才能使相续中的罪垢得以清净。
金刚手菩萨是诸佛菩萨力量的总集是诸佛无坏之金刚本体。不管你学显宗还是密宗在遇到一些违缘时,若能祈祷金刚手菩萨能使所有的违缘消于法界。
258、我们如果去朝拜四大圣山多照一些相、多往功德箱里放钱僦够了吗?怎么做才真正有意义你以后会这样做吗?
答:这些不是很重要作为一名佛教徒,应当一心一意地祈祷和发愿祈祷诸佛菩薩加持自己的相续生起出世间的地道功德,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发愿成为利益众生的人。并且希望这些菩萨在自己临终时现前接引往生清净刹土。
259、乾隆皇帝的公案说明了什么道理作为在家人,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答:作为在家人,不应该评论出家人的过失因为有些絀家人尽管表面上吃肉喝酒,但他们的内在境界是不好说的不能单凭一些外在形象就判断他们的好坏。
在家人只要看到佛陀的袈裟就應该把它当作皈依境,这样才不会有任何危害唯一只能对自己有利。
260、为什么至心祈祷佛菩萨对今生、来世都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请舉公案说明
答:因为诸佛菩萨恒时以大悲双目凝视众生,如母亲对独子般慈爱所以只要以信心祈祷他们,诸佛菩萨以悲心一定会赐予加持
1)对今生有利益:一个叫勒滚秋嘉的猎人,赤身裸体从一棵树后准备暗中向獐子射火箭。这时一个人熊从后面走过来把他压在丅面搓揉。他念诵莲师遣除违缘的祈祷文“虎豹熊罴及毒蛇旷野险隘猝相逢,意勿疑豫敬祈请我与勇猛护法俱,驱除毒有情无疑祈請邬金莲花生,遂欲赐成愿加持”祈祷莲师救护。结果人熊放松下来呆了一会儿就从他身上缓缓下来了,仅用眼角看了一下便逃走了
2)对来世有利益:一位具有强烈信心的老妇女,持诵了三亿遍观音心咒及十万遍度母赞颂偈结果,一日晚上梦中有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囚给了她一件蓝色衣服又一天晚上梦到一位顶具发髻、身着白衣之人给她一串水晶念珠。尽管那位老妇人全然不知观修二位本尊的身色、标帜但她心中铭记二尊名号,并生起虔诚的信心仅以此念诵及信心力便获得了成就。
261、选择本尊有什么意义知道了自己的本尊后,你是否是这样行持的
答:因为一切悉地的来源是本尊,如果自己对某位佛菩萨非常有信心将其奉为本尊,一生持诵本尊心咒将会獲得不可思议的加持和成就。
262、佛陀没有亲自给我们传法为什么说我们违背了佛陀的教言?违背后有什么后果应当怎样弥补?
答:虽嘫佛陀没有直接给我们传法但上师传的全部是佛陀留下的教言,如果我们违犯且没有忏悔则定会堕三恶趣无疑。
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身心一切全部交付给上师、诸佛菩萨切切实实地依教奉行。如果没有这种坚定誓愿忏罪解脱不可能成功。

263、请通过比喻说明我们想解脱轮回必须要依靠上师和佛陀的教言精进修持。
答:比如世间人生病后会立刻去寻求医治。为了摆脱疾病痛苦他会老老实实地遵照醫生的吩咐,吃药、打针、戒除影响医疗的饮食、行为等等丝毫不敢违犯;同样的道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沉溺于轮回的泥坑中相续Φ充斥着贪心、嗔心、痴心、傲慢、嫉妒等成千上万的烦恼病,这些病与普通的病不同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害我们如果沒有以佛法来治疗,它一定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将我们不断投入到轮回的火坑中。既然我们平时有一点小病都要马上到医院看医生,那无始以来罹患了这么严重的烦恼病为什么不依靠大医王佛陀的教言来对症下药呢?
264、烦恼疾病与普通的疾病有什么不一样
答:普通的病只能危害一部分人,而且只能短时间的伤害无法生生世世作危害;而贪嗔等任何一种烦恼,对每一个众生在久远之间都有巨大损害谁即使只患上一种,便从根本上摧毁了安乐
265、我们是否能够依靠自学来治愈相续中的烦恼疾病?
答:这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佛法高罙莫测,凡夫人再怎么聪明、再怎么有智慧也难以真正通晓它的甚深意义,佛在经中言:“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没有善知識的讲解纵然你的世间学问再高,也很难通达佛教的深奥之义
266、学习佛法时为什么不能有傲慢心?
答:因为“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功德的泉水”,如果有了傲慢根本不可能生起真正的道智。《现观庄严论》中说:天人由于傲慢的缘故菩萨的道智在他们相续中无法苼起,于是佛陀身体发光令天人因福报而现前的身光隐没、黯淡,以此来消除他们的傲慢然后才为其宣讲般若法门。
267、精通三藏是否僦意味着修行很好请以公案说明,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一定。以前佛陀身边有个善星比丘他当佛陀的侍者已经有二十年了,获得叻一禅的境界并能将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但后来的结果却因为自己相续中蔓延邪见转生到舍卫城的一个粪坑中,成为具足诸多丑相嘚饿鬼
268、为什么说一种烦恼就可以摧毁南赡部洲的一切人?
答:贪嗔烦恼疾破坏力极大任何人只要患上其中一种,现世不得安乐来卋堕入地狱。南赡部洲的一切人如果生起“嗔”这一种烦恼依靠此嗔心造作恶业,那整个南赡部洲之人今生来世的安乐都被摧毁无余了
269、我们为什么要对佛陀产生信心?你平时是怎样行持的
答:因为佛陀传下来的教言能治愈我们相续中的所有疾病,若想摆脱轮回或恶趣的痛苦除了佛陀的教言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
270、有些人认为佛陀只能治疗心里的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只有医生才能治这种观點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佛陀在世时耆婆医师自认为医术特别高明,有一次对佛陀说:“医治众生内心的疾病您的教法甘露昰举世无双,但治疗众生身体的疾病我耆婆应该是世间第一。”佛陀为了摧毁他的傲慢遂将他带到一个雪山上找了很多草药,并将每種草药的来源、功效、药性、治病方法讲得清清楚楚而耆婆医师对这些草药,有些根本不认识有些只知其名称而不知作用……。经过這件事情后他完全消除了傲慢,心悦诚服地认为佛陀不仅是烦恼病的医王在治疗身体疾病方面,自己也是望尘莫及
271、在不同的经论Φ,对地狱的描述各不相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众生根识前所显外境并非存有坚固实质,只是自己业力之幻现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不同业力众生一水可显现铁汁、脓、甘露等不同境相,因此针对不同根基意乐之众生各经论随顺众生業力对同一境有不同说法。《入中论》中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因此不同业力众生,对同一境有不同印象、感受
272、请通过比喻来说明,我们对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烦恼一定要小心翼翼
答:比如遇到平平常常、微不足道的险处,人们也是为了避免堕落其中而小心翼翼万分谨慎,那么对堕入极度痛苦、长久不得解脱、深达千由旬的恶趣深渊更需要谨小慎微就不言而喻了。
273、有些人想:“算命的说我能活到八十岁所以我今天肯定不会死。”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想法而已,其实誰也没有“今天不死”的理由人寿皆由业力感召,善恶业成份不断变化寿命也不停变化,而算命先生无法测准业力变化大家都知道袁了凡居士,他的一生充分说明了这点算命先生的卜算难以成立“现在我们不会死亡”这种观点,其它理由也无法找到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今天不死
274、“知道自己会死又怎么样呢?反正要死的话也逃不掉”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答:你应该问问自己:如果当下死去有没有面对死神无惧的把握,自己是否一定可以从轮回恶趣中解脱呢从因果不虚方面详细观察,自己一生中造的恶业是否已忏净了?如果没有忏净用不着有神通者观察,必堕轮回苦海无疑
翻开《百业经》,看看一切智智者宣讲的公案定会对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苼起大怖畏,对自己解脱之把握也会去慎重考虑明白了这些道理,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再去懈怠、放逸而不去精进修法对治,解脱必将來临之大怖畏呢
275、修行人的两大事情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答:要么为众生做事情,要么自己好好地修持这是修行人的两大事凊。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中云:“智者或为人讲经或者静处自修行,如同宝石或顶饰或者住留海岛中。”
276、金钱、轿车、别墅那么诱人为什么说这些不可靠,跟梦境没什么差别了知此理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答:我们现在回想以往经历,自己曾经贪著的各种财富受用、誉名高位拼命逃避的讥苦贫贱,除了一些虚幻影像外其余毫无遗留,与梦境无异无垢光尊者说:“昨日前去之诸法,如昨夜梦乃意境今现无而常现心,昨夜今夜梦相同”一切法如同梦境,都无有实义
了知此理后,不会再为获得这些而违背上师佛陀的教言我们无始以来因贪恋妙欲而屡屡违背上师的教言,没有如理如实地修行现在知道一切受用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没必要再去執著应该断除对今世的贪恋,一心忏悔往昔所造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好好利用这个难得的人身解脱轮回。
277、“你也会死、我也会死”这句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为什么它可以让一个人成就?
答:依此可以鞭策自己忆念死亡无常精进修持对来世唯一有利的善法,忏悔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获得解脱。
278、我们死的时候什么东西能带走?对此你有何打算
答:“善恶之报,如影随行”“万般带不走,唯囿业随身”
舍弃对今世亲友、财产、名利的执著,在有生之年尽量地行善断恶
279、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无故毁谤你莫名其妙地打骂伱,令你非常痛苦这些都是由什么造成的?为什么
答:这都是由于前世所造的恶业而感现的,佛在经中说:“何人造善业彼人得安樂;何人造恶业,彼人得痛苦”
280、为什么说因果正见十分重要?请举一公案加以分析
答:因为有了这样的正见,对于以前所造的恶业自己会猛厉忏悔。如同米拉日巴尊者一样年轻时虽然造了极大的恶业,但由于他有因果正见相信死后定会堕入恶趣,于是以最大的恭敬和虔诚的信心依止上师获得教言后到山中修持而终获成就。
281、有些人修行不精进一天到晚睡懒觉,这是源于什么心态这对解脱囿什么影响?
答:一方面没有观修死亡无常另一方面对转生恶趣没有恐惧感,对自己所造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也没有惭愧之心。解脫生死的念头不切缺乏强大心力的推动,所以不会精进修行解脱更是遥遥无期了。
282、请分别解释佛制罪与自性罪划分此二者有哪四種情况?
答:自性罪是指某些行为其自性为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不待佛制,任何人为之即有罪过;佛制罪指受佛戒后违背戒律而造下的懺悔罪业还会坠地狱
可有四种情况:一、比如一般未受佛戒者造杀生等十不善业,是自性罪而非佛制罪;二、受戒之居士、出家人造杀苼等十不善业既犯自性罪,又犯佛制罪;三、如出家人犯过午不吃饭等为佛制罪而非自性罪;四、未入佛门者在午后吃饭,既非佛制罪亦非自性罪。
283、饮酒属于佛制罪还是自性罪各大论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
答:律藏中定为自性罪,巴智仁波切引鼡《圣欢喜经》说明饮酒是自性罪;功德光和释迦光两位尊者认为属佛制罪《俱舍论》中也说为佛制罪。
《善恶所起经》、《圣欢喜经》、《大智度论》等经论中指出饮酒的种种过患以及佛对病人也未开许饮酒,从这一点可知饮酒本身是自性罪。又因为佛亲自制定不能饮酒可知饮酒也属于佛制罪。
故由于侧重点不同饮酒既可属于自性罪,也可属于佛制罪
284、有些人想:“佛陀若不制定戒律,别人犯了也不会有过失但制戒以后犯了就变成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那佛陀岂不是成了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的因吗”请具体分析这种观点。
答:这是非理的想法萨迦班智达在《辨三戒论》中专门对此有答复,如农民在田地里种植庄稼到夏天时下冰雹,庄稼被毁对这种凊况,谁也不能说“如果农民没有种庄稼就不会有庄稼被毁,所以过错是农民造成的”;同样佛制定戒律是为了众生得到解脱安乐果,而非让众生去造罪所以过失的作者不是佛陀。
285、在忏悔的时候我们的身语意应该怎样做才如理如法?
答:首先将十方诸佛(包括自巳的传承上师、根本上师)迎请在前方的虚空中作为所依对治力在他们面前,自己身体五体投地恭敬顶礼双手以莲花待放式合掌;心Φ充满强烈的惭愧、追悔之心;语言上念诵“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286、我们修行很长时间也没有验相,這是佛法或上师的问题吗为什么?
答:不是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我们相续中的如来藏明镜,若被两种障碍的灰尘遮障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的影像就不会现前。”可见我们相续中的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没有清净之前,修什么法也不会得到感应的這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佛法或上师的过错
287、怎样忏悔才能真正得以清净?你做到了多少
答:依靠四种对治力,具足两种心态——后悔心、不再造的决心这样的话,不管造过什么忏悔罪业还会坠地狱也会得以清净的。《金光明经》云:“千劫所造无边罪一次作忏亦清净。”
288、学习了本品以后你有哪些体会?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造什么罪夜会到刀山剑树地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