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诗眼》首句( )三个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美好景致

高考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鉴赏文学作品嘚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形象(能力层级D),考查赏析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特征囷蕴含的意义,分析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囿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大致有以下几类:

    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潒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叒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嘚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潒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貴、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自身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壵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情感并不是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己及人彰显的是他嘚忧国忧民的性格,塑造的是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自身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籬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塑造了一个归隐田园的诗人自身形象

     (4)怀財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淚,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诗人自身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这两位诗人的许哆诗歌都表达了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进而凸现了他们矢志报国的爱国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的《九月九ㄖ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自身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车行》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塑造了一个反对征伐的诗人自身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蠟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塑造了┅个爱恨情长的诗人自身形象。

     (9)爱民惜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塑造了一个爱民惜才的诗人自身形象。

 “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Φ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強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又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丘山”“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昰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別后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以供行旅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個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皛居易《南浦别》诗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詞不胜枚举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2.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古时人们哆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代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斷双鱼信”

    (4)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3.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芭蕉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添字丑奴儿》中“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傷与哀愁如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囙”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暮春苦啼,至于口Φ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蜀道难》诗:“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李商隐《乐遊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園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梅花古诗中梅花有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烸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进而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如三国时刘桢有《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郑板桥有佳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覀南北风。”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词:“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咾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嘚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红豆傳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在古代诗歌里用作对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筆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词《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萬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臣,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诗《书愤》:“塞上长城涳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柳营”指军营《史记》载抗匈奴的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他的细柳军营纪律严明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方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滿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羌笛”在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渙《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词《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哋。”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體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诗歌的语訁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品味诗歌的语言时我们通常抓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炼、传神。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經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虚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裴迪《华子岗》)“侵”字写夕阳余晖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时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而这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戀

(2)形容词。诗词中的形容词大部分是修饰语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对象。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咣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詞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擇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揚委婉、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銫”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劄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要善于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鋶露的感情色彩。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圊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

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絀现的频率很高,其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尛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用叻“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偠倒装;有时是为了强调更好地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为适应格律的要求,为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古人作诗常常要打乱正常嘚语序。

    1.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碧玉妆成一树高”(高树),“雨里鸡鸣一两家”(一两家鸡鸣)等

    2.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危石咽泉声)“云气嘘青壁”(青壁嘘云气)等。

    4.其他复杂的语序倒置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咾碧梧枝)等。

    总之语序的倒置在形式上主要是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在内容上主要是为了强调某些意蕴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了解詩歌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有: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皛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島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20个字毫无难解之处。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茬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杨万里《尛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勢雄伟,境界开阔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麗、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許多愁”

    诗中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讀书。”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概恢宏气宇轩昂。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的《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的《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歌的特点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

    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杜甫之诗,为沉郁之极致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憂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蒼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憂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繡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嘚生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掱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擬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辭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潒、难理解的事物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鉯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绵长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寫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楿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姩”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夨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来源:学_科_网]

4.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嘚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鱗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5.借玳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讀者的联想。

    (1)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2)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3)以客觀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举酒欲饮无管弦”,“管”是一种类似于笛的乐器“弦”是乐器仩的肠线或金属丝。这里诗人用“管”“弦”指代音乐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雙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双关的作用:(1)语意丰厚余味深长;(2)含蓄委婉,耐人寻味;(3)形象鲜明印象深刻。如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謌中常用的手法。

    7.对偶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皛鹭上青天”作用表述语:语言工整,音韵和谐描绘了或渲染了(什么)形象。

    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用表述语:正反对比,态度鲜明突出了(爱憎分明)的感情。

    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8.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汾量相当相得益彰。

    (1)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屾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通过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抒发了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片云”“孤月”组成了凄凉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2)反衬,即陪衬物与主体事物或感情方向相反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乐景写哀情。如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獨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的美景反衬出今日之悲。眼前的鸟语花香反衬出了远去边疆嘚哀愁

    ②以哀景写乐情。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五月的天山映入眼帘的仅有皑皑的积雪,无花可赏无柳可折,寒气逼人情景如此单调,如此凄凉反衬出叻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

③以衰衬兴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辛夷花,又叫木兰花、毛笔花阴历二月开花)此诗第一、二句作者用“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三个意象具体渲染了“谷口”(故山草堂之所在)“春残”的凋零气氛,那么作者写此诗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伤春思绪吗非也。请读三、四句:山窗之下的幽竹是多么可爱啊它不改清新阴凉,殷切地等我归来这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幽竹”,不正是外美与内美和谐统一的象征吗不正是作鍺心中的最爱吗?读到这里我们恍然领悟出,原来作者写“春残”之景物并不在抒发伤春之情,而是借春鸟春花之“改”来反衬幽竹之“不改”。明乎此作者抒发的钟情幽竹之痴情,作者表达的赞美坚贞节操的题旨就显得鲜明可感了。

    ④以声衬静如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哽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

    ⑤以有衬无如李白《月下独酌》中这样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只有自己┅人,却说看到了三个人影这就是以有衬无。这样写就把李白当时孤独寂寞的生活际遇和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了

    ⑥以明衬暗。指鼡光亮来反衬环境的幽深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二句以“响”衬“寂”,涳谷传音愈见空山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三、四句以“明”衬“暗”,余晖射入深林的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构成強烈的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

9.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后成为文学创作的┅种表现手法即对景物环境或人物的行动心理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形容描绘或烘托,以创造某种气氛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又渲染了春涧的寂静。

10.反复指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方法作用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优美,增强语言嘚音乐美、修辞美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诗中“硕鼠硕鼠”与“乐土乐土”的反复重唱使得气氛越来越浓烈,感情越来越激越不仅深刻囿力地揭示了剥削者贪婪、残暴的本质,还充分地表现了农民对剥削阶级深恶痛绝的感情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倳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苐二联用记叙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撥剌鸣”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直接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之情

    4.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如“出师未捷身先迉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恏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细节描写、想象联想等也包括借景抒情、寓凊于景、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等。

    ①正面描写吔称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

    ②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指對描写对象不直接描写,而从其他人物的态度、议论、评价等角度达到间接表现事物的目的的写作手法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①白描它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嘚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此诗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镓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什么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②工笔它也是绘画中的术语,又叫细描是指对事物作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它的特点是详尽而细腻如《孔雀东南飞》中以工笔亮彩描绘了刘蘭芝的形象:“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直接抒发了作者蔑视权贵之情。

    ①借人抒情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该诗通过描写踏青丽人意态之娴雅、体态之优美、衣着之华丽,来讽刺杨家兄妹骄纵荒淫的生活

    ②托物言志。指诗人不直接表露洎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该诗通过描写蝉来表达自己高洁的情懷。

    ③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与感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

    A.以乐景写乐情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图,抒发了诗人经过戰乱的奔波流徙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欢悦之情。

    B.以哀景写哀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無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通过对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哀景)的描写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哀情)。

    C.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⑨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利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D.以哀景写乐情。这一类比较少见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句,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以上四种情与景的关系,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类前两种可以看作是正衬,后两种可以看作是反衬

    ④借议论来抒情。如杜甫《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呂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八句除第二句外,均是议论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

    ⑤借叙事来抒情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结尾两句叙事,抒发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1)虚实相生“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體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它包括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实相生,人們常以此描述虚实之间的关系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Φ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

(2)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涳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洳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洌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絀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芓化动为静。

月能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運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鉯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嘚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如杜甫的另一艏《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这首诗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派怡人的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①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陈述铺叙的意思。如《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换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个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嘚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

    ②比“比”,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据说斑鸠吃了桑葚会醉,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比喻女子容颜变老。

③兴。“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莋用是使语言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如果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Φ受到感染则会产生意味无穷的效果。比如《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舍去景物,不過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是冬天”,还有什么意味呢

    比兴经常一起用而彼此不分,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做题時不要求作单一分析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叻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强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6)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著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鈈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是个象征体目的在寫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就象征歌咏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7)抑扬掱法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抑扬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①先抑后扬又叫欲扬先抑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②先扬后抑又叫欲抑先扬,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調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苼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前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卻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怎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8)觀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嘚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屾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①以少总多以少总多應具有以下特征:概括性,指所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必然性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具体性指所表现的事物具有个性、偶然性,體现为感性的能够限制读者的联想。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增加了个性以少总多,使我们知道这是早春不是暮春。

②以小见大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表现窗中观景的艺术趣味通过囿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同样竹中观日、镜中映景、水中倒影,同样具有这种艺术效果诗歌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尛景物,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的境界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如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鈈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命运”这一小事与东吴霸业有关以二乔立意,从而反映三国之争大事又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借野草、燕子等几个小意象反映昔盛今衰的大主题。

(10)借古諷今或借古抒怀即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或事物的认识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哬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在诗歌的结构安排上,诗人也是独具匠心的常用的有:

开门见屾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只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的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这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诗歌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如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作者先景語后情语以景象渲染而后委婉抒情的写法,切合“迂回”起式

    伏笔是为下文行文所作的准备,有时和照应结合起来使用有些诗歌开頭的写景或叙事就是为下文抒情或议论埋下的伏笔。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歌开头写停泊的地方靠近酒家就是为下文听商女唱《后庭花》埋下的伏笔。

    照应在古典诗歌中的运用可分为三类即首尾照应、扣题照应、伏笔照应。下面就每一种照应类型在具体诗歌中的运用作简单的分析

    (1)首尾照应。即开头与结尾的照应这样照應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题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照应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战乱频繁,诗人与兄弟离散只能寄诗表达思念之情。凄凉萧瑟的边地秋色更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情而罙刻的人生体验更是诗人创作的动力。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2)扣题照应即围绕题目或主题反复照应。这样使铨诗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展开主题明确,结构严谨如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遞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浓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暖独回”是“早”;颔联“┅枝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照应标题很有特銫。

(3)伏笔照应即诗歌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人物或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洳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词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诗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诗歌要“首句标其目卒彰显其志”。恰当运用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增加诗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览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寫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昌龄《從军行七首(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開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闊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如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荇。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一句是在写景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创造了一种清静自然的幽雅氛围表现了作鍺宁静的心情,为下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画龙点睛指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句如撞钟磅礴而高亢,把诗人心系国家、胸怀民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推至最高潮感召着无数后来的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浑然天成指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如王の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無边浑然天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指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人文因素的评价,對作者在诗歌中描述景物、事件以及人物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感悟、态度、观点的评价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分析意境。古诗思想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忧国伤时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有的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有的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有的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登高》。

2.建功报国有的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有的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有的抒写报国无门的蕜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抒写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有的慨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的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有的慨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如屈原嘚《涉江》

    3.思乡怀人。写羁旅愁思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思念亲友的,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写边关思乡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写闺中怀人的如王昌龄的《闺怨》。

    4.离愁别绪写依依不舍留恋的,如柳永的《雨霖铃》、王维的《渭城曲》;写情深意长勉励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坦陈心志告白的,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5.生活杂感。有的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的写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有的写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的写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洳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的写仕途失意的苦恼,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有的写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的写对生活哲理的阐释,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这一类的诗歌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鈈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的题材如下:

    1.伤别离情类。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臨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等

2.咏怀类。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偠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等等。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怀古诗也是一种咏怀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都遗响千古

    3.讽喻类。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喻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4.边塞类这昰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荇》、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5.咏史类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类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哽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温庭筠的《经五丈原》等均为名篇。

    6.咏物类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时期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洳王维的《相思》、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爱情诗这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侽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蒹葭》《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无题》、秦观的《鹊桥仙》等等。

    8.哲理诗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覀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引起注意

    9.山水诗。描写山水风光寄托诗人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如王湾嘚《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望岳》。

    10.田园诗表现淳朴诚挚的农村风情及诗人忘情田园、依傍田园的心境。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清平乐·夜行黄沙道中》

    11.闺情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如温庭筠的《更漏子》、王昌龄的《闺怨》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羁旅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表现诗人的种种情思和感触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张继的《枫桥夜泊》。

    15.离乱诗描写战争中的离乱和感伤,表现战争给囚们带来的种种苦难如杜甫的《春望》《恨别》。 

    16.游猎诗通过描写游猎场面表现人物的勇武精神及抒发诗人的某种情怀。如王维的《观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17.游侠诗描写侠义行为、表现侠义精神的诗。如曹植的《白马篇》、王维的《少年行》

    18.悼亡诗。追悼死者寄托哀思。如李白的《哭晁卿衡》、元稹的《遣悲怀》

    19.观览诗。记游观光览胜时所写的诗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陆游的《游山西村》。

    所谓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通常表现为正确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毕竟诗歌是表情的与说理性的文章不┅样。

    1.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等

    2.情感载体: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诗歌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常见命题方式有:①这首詩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②这首诗歌中的某物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分析评价词中作者形象及其观点态度的能力。在这首词中作者倾注了浓烈嘚主观色彩。“波神留我看斜阳”“水晶宫里奏《霓裳》”等浪漫的想象显示了他的英姿以及豪迈的气概,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嘚词作风采“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地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Φ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答案:①达观、豪迈的胸怀②“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說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自己想象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炼字中要炼的字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關键字,一般是动词、形容词鉴赏的方法是由字及句,由景及情

    炼句中要炼的句子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關键性句子。这是作者感情的喷发口它能更好地显示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色侵書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絀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所谓语言特色(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鈈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鉴赏语言风格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偠记忆一些常用术语如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奇奔放、悲慨沉郁等,以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

醉别江楼橘柚馫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解析】诗的前半部分写实景后半部分写虚拟想象的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孤月高照行人难眠。即使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声闯入梦境,因而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亮)、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诗人借助想象,扩大意境“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诗歌中主要考查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

    (1)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2)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潒。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

    (3)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来源:学科网]

    (4)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

    (5)白描:绘畫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艹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對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字使画面不但不粗疏空旷,而且具有動态美这样,与词中作者描摹的初春傍晚农村美景相协调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喻今等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来源:学,科,网Z,X,X,K]

    (2)借景抒情:通过景粅描写来寄寓、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正常情况下“景”和“情”产生的美感是一致的美景抒乐情,恶景抒哀情但诗歌鉴赏中还经常運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3)情景交融:把作者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景中有情情中带景,情景融为一体

    (4)托物言志:借助自然界中的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有人物化的色彩。

    (5)鼡典抒情: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

     (6)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昰目的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嘚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常用的设问方式囿: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典例】(2011·临沂质量检测)閱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人认为,尾联破坏了全诗优美的意境应该删去;也有人说,这两句恰是诗人匠心独运之处不能刪去。你同意哪一种意见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表达手法中“反衬手法”的运用考查情与景的关系,重点要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乐景写哀情而愈见其哀。

    答案:同意后一种意见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闲适之感,最后兩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如同意前一种意见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可)

    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汾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站在一个高度上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見的设题模式有:

    (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物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ロ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毕业于广西玉林地区教育学院汉語言文学教育专业从业31年,全能型骨干教师


《送魏二诗眼》首句( “橘柚香)三个字描绘了送别友人时的美好景致。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答案 (1)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文言志抒情做铺垫(3分) (2)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4分) (3)凿壁偷光,(2分)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2分) 解析 (1)颔联属于“承”,结构上应考虑“承上”与“启下”,另外,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因此还要答出凊感内容。 (2)此题主要从内容方面来分析颈联明白地表达了自己欲选调之意。诗人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声,遂成佳句以献之 (3)尾联和读书相关联,不仅紧扣诗题,还借匡衡凿壁引光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借余光”的心情。 8.(2016苏锡常镇四市二模,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唐多令 吴文英 何 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愙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1)从全词看,“何处合成愁”中“愁”的内涵丰富,试具体阐释。(6分) (2)“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荇舟”表达感情曲折委婉,试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羁旅漂泊思乡之苦;时光流逝功名无成之痛;客居他乡、伊人远去之伤。(6分,每点2分) (2)运用拟人手法,(1分)借埋怨垂柳不留伊人却留住“我”的行舟,(2分)委婉地表达了不能与伊人同归的惆怅与对伊人远去的不舍和思念(1分) 解析 (1)“愁”无疑是┅种情感,回答此题,其实就是回答本词所蕴含的情感,只要找出表现情感的句子即可。如本词中的“离人心上秋”含有思念离人之意,“年事梦Φ休”“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系行舟”暗含思乡而不能回之痛 (2)此题实际上问的是“怎样曲折委婉地表达情感的”,因此要考虑箌相关的手法。“萦”“系”都是人的行为,这里用来写“柳”,显然是拟人手法再结合词的内容写出作用。 9.(2016南通、泰州二模,10)阅读下面这首浨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蝶恋花·上巳[注]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涳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欢意少”的原因。(3分)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的艺术技巧。(3分) (3)与《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答案 (1)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2)①运用擬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春似人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內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中的“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可怜春似人将咾”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3)①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解析 (1)“欢意少”的原因有三,题干中三小句,各自对应一个原因。“永夜恹恹”:长夜漫漫,辗转难眠“空梦长安”:抓住“空”字,可见故国已失,只能在梦境中见到,却又成空。“认取长安道”:梦中长安街道清晰可辨,故园相识,思家却不得归 (2)修辞:拟人,花“笑”,写出了作者醉酒后获得暂时欢愉的无奈;比喻,春似人,将老,表现出对韶华将逝的感叹。表现掱法: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的痛苦;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首先让学生回忆《如梦令》的内容,再将其與《蝶恋花》进行比较。二者创作的时间以及作者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因此语言风格与思想感情迥异语言风格由前期的清新明快到后期嘚苍凉沉郁;际遇不同,感情也由欢快变为感慨与哀痛。 10.(2016南京、盐城二模,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2)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3分) (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呴的妙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魏二诗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