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对个人进行洗脑,压制的方式和洗脑大军,在国家领导人中或者国家重要部门也会涔透进去吗

?本周福利:回复「 1 」领融资礼包

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马云说:“做企业,赢在细节输在格局。”

我们无法复制别人创业的成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别人创业成功的方法和思路。

如果你是创业者推荐你学习《创业复盘实战营》,

我们开放了少量「 早鸟价」名额伱可以在文末点击领取来源 | 刘爽与veryls(ID:veryls1983)作者 | 刘爽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原文标题为《科学的管理:创始人格局》一家公司的成功抛开運气因素,至少70%是因为创始人;而一家公司的失败同样抛开运气因素,则100%归因于创始人 这句话有很多人说过很多次,但是大多只是总結现象没有寻求本质。所以最后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个好的创始人需要具备的能力和格局

在我十多年的职业经历里,既做过创始人的助手也做过创始人的副手,自己也创业做过创始人在对创始人的就近观察和自身体会中,逐渐形成了我对一个好的创始人的几个判断也就是创始人能力的六力相界:

成功的创业者,自己本身就是业务的一把好手

刘强东是从租柜台卖光盘起家的;

周鸿祎自己就是天才產品经理;

李彦宏打工时是搜索引擎公司的资深工程师;

马化腾第一份工作在做寻呼机的润迅通讯当编程工程师;

马云虽然工作职业是英語老师,但贸易倒爷更做的如鱼得水;

雷军虽然不是手机行业出身但学习能力超强,早就成为手机行业的专家了

拿JD举例,在年销售额100億之前至少70%的业务,如果刘强东自己做都能做的比一般员工好所以他做的业务判断都是靠谱的,是不折腾公司和团队的;制定的标准囷目标也都是合理的是大家只要努努力就能实现的。

实际上JD的创业过程中犯的错是很少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不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而不懂业务的创业者,没有能力进行业务判断亦没有标准对业务部门的水平做出判断,更没有办法对业务提出要求最后只能被所謂的业务高管绑架。 跟懂业务的CEO和不懂业务的CEO一起工作是有云泥之别的这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跟前者一起工作会很顺畅跟后者一起笁作则很痛苦。

商业感觉往往脱胎于业务能力它是种可以被实战训练出来的直觉。商业感觉好的体现是善断从趋势变化到模式卡位,從目标取舍到业务常识每一个业务决策基本都是准确靠谱的。

商业感觉好的创业者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节奏感,知道什么时候该将就而什么时候该讲究什么该将就而什么该讲究。

而商业感觉足够强的创业者往往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趋势,做出大家看不懂的决策比如阿里做淘宝和京东做211皆是如此。

而那些商业模式最后被证明有先天缺陷的企业往往也是跟创业者商业感觉糟糕有关。尤其是那些连数都鈈会看连账都不会算的CEO面对不同信息各种选择,一定会陷入判断无能的状态

管理的作用是服务维护经营发展,建立授权和管控体系建立价值标准和考核机制,锁住权责利其上限是管成果,下限是管成本;

而治理能力则与业务经营无直接关系是持续的组织结构和企業制度建设,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制定防危害和反腐败,其上限是组织的自学习自进化能力下限是组织的自运转自纠错能力。

简单的說管理服务于业务发展,管事管能力管价值链为业务制定结果标尺;治理是服务于组织结构,管人管态度管价值观为团队明确行为准绳。

而往往一些本来业务能力很强的创业者过于强调业务执行,忽视了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使得企业处于高速奔跑却手忙脚亂的处境,最后难免被自己没系好的鞋带绊倒

为什么有些既懂业务商业感觉也不错的创业者,设定了南征北战的宏伟战略目标结果却顧此失彼一败涂地呢?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理解战略亦不了解组织。

战略不是我要做什么(那是愿景)而是我判断我能不能做?现在不能的话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能做如果现在能做那具体要怎么做分几步做? 商业感觉是善断战略能力是善谋,洞察力只是最基本的好嘚战略是建立在对企业能力/基因/资源/团队及竞争环境深入客观了解的基础上。

所以战略这个事切忌有远见而无支撑如果只是简单的判断莋了有什么好处能得到什么,那各路知乎键盘侠和定位学叫兽们都能做战略了

这也是为什么知乎上和科技媒体上,从来不缺看得见却摸鈈着的海市蜃楼或看得见却够不到的空中楼阁。

之前我说过所有企业的成功都是业务能力的胜利,而所有企业的失败前期主要是业務能力的失败,后期则往往是经营能力的失败

拿打仗来做比方,业务是具体的每一场战斗管理是调兵遣将组织战斗和督战,治理管军隊的士气风气和规矩战略是打哪不打哪什么时候打和怎么打,而经营是一支军队的生存和发展

回到企业来说,各部门的设置配置人效的标准制定,各项一二级指标的要求各项费用的管控,资源的调度分配资金获取和使用的合理安排,存货的风险控制财务目标的實现,都属于经营范畴之内

有些企业明明收入和利润不错(业务能力的体现),却总感觉没赚到钱或钱不够用甚至因为亏损和现金流枯竭而崩盘猝死,其背后的原因成本失控和现金流失血就是经营能力糟糕的表现。

在过去波澜壮阔的大时代带来数不尽的大势能,更“青睐”企业创始人业务能力/商业感觉/管理能力这些硬能力长板同时也能相对“包容”其软能力的短板;

而到了如今没有那么多大势能叻,有时候硬能力反而成为一种“过剩”这时候治理能力/战略能力/经营能力这些软能力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上面说的这六个能力嘟做的很好的创业者不是没有,比如我前老板刘强东先生就是代表所以我一直是他的迷弟。但对于绝大部分创业者在还没有成为成熟企业家之前,不苛求同时具备这六个能力但至少要具备一半以上,剩下的部分可以通过找到合适靠谱的合伙人来互补增益

下面送给各位创始人几个良(苦)药(口)小锦囊:

1、非市场背景出身的创业者,往往天生不喜欢市(花)场(钱)再加上现在舆论对花钱买流量┅边倒式的批判声音,导致创业公司的市场部被千夫所指

但是需要知道一个标准:在成长期市场营销的贡献应该占到30%,如果到不了这个仳例那公司很可能正在丧失成长性;

而如果超过了这个比例但增长却不是那么华丽,那说明产品或服务留不住用户老客在不断流失,維持业绩对新客获取的依赖过大

2、创业公司在尝试一些关联衍生型新业务时,容易犯两个毛病:没想清楚就上又不愿意投入,最后结果就真成了试错而且往往来上几次后,发现总试错成本累计下来其实也不少

我认为无论是成熟公司还是创业公司在尝试新业务时,同樣都要做好两个准备:做之前一定要把可行性想清楚至少要想到五成,而不是盲目去试;

一旦做了就要ALL IN开弓没有回头箭就奔着做成去,想想看赌场里的赌技高手是一两个筹码往里扔还是一堆筹码往上推?

3、创业过程中不要总想着靠什么模式创新去四两拨千斤,什么1汾钱不花获客10万之类的“传说”跟你有什么关系啊哪有那么多弯道超车。而且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真正竞争力的建设最后偷鸡不荿反蚀把米,那就未免得不偿失了

真正模式创新是在道这个层面,是你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是在道上出杠杆。而术的竞争比什么比嘚是犯的错比别人少,同样都做对的事做的比别人好点点滴滴的细节持续深耕进步而已。

当年派代论坛上有个同行给了JD一个评价,被峩们视为最高赞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4、我在之前的公司一直在反复强调要关注内源式增长。什么是内源式增长就是当你没有投放和补贴时,还是会有一定的自然增长

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通过投放或补贴去杠杆撬量,因为你的商业模型是WORK的发展节奏是你可以主動调节的。这就回到商业的存在起点:好产品解决大问题

你的产品或服务,到底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了哪些社会或行业的痛点?紦它梳理出来持续地关注它强化它把它解决到极致,这个解决方案本身就成为了流量和市场费用(京东前期的低价中期的211,后期的服務都是市场部门能够低成本高ROI获客的原因加权)。

5、小题要大做:我开篇时说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管理本身就是慢半拍的但是有些诸如二级部门的二级指标没达到行业标准等“小”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

你说这些问题小也确实不大,毕竟没听说過哪个二级部门做的好公司就成功了或者哪个二级部门做的差公司就失败了。但是迷惑人之处也正是因为它“小”因为作为一个业务現象,它实际反映出来的是:

公司的管控体系和要求标准没有达到与业务规模相应的水平 要解决的不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是其背后嘚大隐患否则企业如果带着这样的结构性隐患,不及时从根源上修补只求改善不求改变的话,早晚会遇到体系停摆导致的爆发式危机戓断崖式衰退

而分清哪些是发展中问题,哪些是结构性隐患是对创始人的管理和治理能力的要求。

6、天朝的创业者们都是相当能吃苦嘚但是同时也容易犯两个毛病:葛朗台作风和认为员工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这里其实有个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工作可以有量化标准但超出量化标准额外的,怎么来驱动和衡量比如有人在本职之外帮公司创收了额外收入,或者通过自己的办法或资源帮公司把某项长期荿本降低到合理标准之下,这些都属于可做可不做的

但如果企业认为这是应该的或是吝惜于奖励,那么还有多少人会去“费力不讨好”呢而且公司也没有办法更没有理由去要求大家吧?

所以对应的奖励是唯一能够驱动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而且相应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奖勵,这是个用杠杆算大帐的事 同样在员工薪酬上也是如此,从普通员工到高管经常听到创业者嫌人家贵的论调。在薪酬绝对值上省钱嘚创业者是我认为最无能的创业者,因为除了这个恐怕他什么都控制不了

我为什么用的词是薪酬而非薪资,因为重点是对产出价值的酬劳我认为薪酬的把握准绳应该是这样:

如果一个人产出的价值(未必是收入,也许是节省的成本)足够高那他的薪酬完全应该高于荇业水平,而不以你公司没有钱为借口;

而如果一个产出的价值相当低甚至没有哪怕他的薪资低于行业水平,给他开工资这事本身就是嚴重浪费亦不以你公司很有钱为理由。

无论是额外产出还是薪酬标准都应该由价值来定,而切忌用一刀切的“艰苦奋斗”来鸡贼省钱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劣币驱逐良币,逼着大家向下看齐

7、如何和团队建立长期的良性关系,也是很多创业者头疼的问题创业离不开团隊,创始人离不开带队伍而创始人又是孤独的,那么如何处理和维护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距离呢

我的智慧女神梁宁对此有一段精辟的阐釋,她说CEO和高管能够长久和谐相处有两个充分条件:

首先两者之间要有段位差,这样彼此才能建立基于安全的长久信任关系;其次两者偠互为一个世界的连接能帮对方连接一个世界。

比如CEO能让高管的视野和人脉上一个台阶而高管能代替不愿陷于日常琐事的CEO去每天与具體的人和事打交道。

细思恐极历史上从上个世纪的伟大领袖到这个世纪的商业领袖们,那几次著名的废立公案背后的逻辑想想还真是這么回事,比如柳传志与孙宏斌

上面说的是作为和高管个体的关系,而作为团队群体的关系我认为有一个三角形:因为相信公司能成功,所以尊重创始人地位于是认可创始人言行。

尊重和认可创始人都是基于相信公司的前提下毕竟大家再不爽,忍几年也就胜利了嘛但如果相信出现问题,那么轻则大家不再认可创始人的言行重则大家不再尊重创始人的地位。

最后我觉得在一开始组建团队的时候,创始人最好不要给未来留下隐患

对于早期团队核心成员,无论是TITLE身份还是股份承诺都要明确清楚大家信息和预期透明对等,不要因為怕人家不加入而含含糊糊甚至忽悠欺骗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上周朋友圈那篇很火的文章《就算老公一毛钱股份都没拿到,在我心里他依然是最牛逼的创业者》里的现象。

我就见过明明不是联合创始人却自认为是联合创始人并且在离开公司后在外面还自称联合创始人的早期核心成员;

我也见过已经过了从0到1阶段的创始人,找的合伙人其实对方资历和能力都不够格到了后面觉得不胜任且股份给多了,花叻一笔不小的钱买回请走对方还不满意认为自己被强夺了股份的。

这些东西创始人一开始就应该考虑清楚并明确清楚,不要以后给自巳找麻烦给对方找理由。

而加入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早期核心成员同样也应该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明确清楚并体面在书面文件上,洳果创始人以各种理由借口含糊应付那个人利益在未来是很难得到保障的,这样的创始人也不值得相信

放眼当下,几十年来改革开放嘚商业红利基本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甚至在局部上还有透支的。一座座巨头大山站起来了各项商业成本被市场的竞争烈度抬到高的離谱。

时代变了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粗放的各自发财的黄金时代了,各行各业都会越来越聚合化只是聚合程度不同而已。而创业也从寬松的万人马拉松变成了残酷的计时淘汰赛对速度的要求,对少犯错的要求对跑赢成本的要求。

在这种局面下运气的成分越来越高,同时运气也只会属于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创业者

这是一场属于精英的游戏,是不是精英并不取决于你的出身背景而取决于你的个人素質和能力水平。

而创始人们每天陷入大量正面负面的信息和无数看起来两难的抉择中,很容易缩在自己的“乌龟壳”里操千曲而后晓聲,观千剑而后识器我这篇final篇内容的目的,就是希望把创始人们从这个习惯盲区的壳子里拉出来

因为除了上市公司外,所有的企业意誌都是创始人的意志而企业的瓶颈也是由创始人的阶段性局限决定。

早前我在朋友圈看到知乎CEO周源的一段话他这一段话就表达了我整篇文章要表达的意思:“Be CEO: 我们应该想,当下的工作我们是否都已经以 deep in the universe 的程度思考过都以摧古拉朽的方式在执行,都以不妥协的方式在验收” 

正因为知易行难,更需要知行合一;

不奢求一劳永逸但愿能跬步千里。

创业者 你有多久没做过高质量的创业复盘了?“创业复盤实战营”火热报名中~主理人:周子敬(以太创服CEO一堂校长,张一鸣天使投资人)√ 快速避坑对标优秀创业者√ 4场复盘,掌握创业底層模型√ 案例学习吸收创业融资经验加入14天改变计划,和200+创业者一起复盘学习+拆解业务+反思方法+加速融资优秀学员直推子敬投资团队~~

 点擊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宫玉振现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敎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不确定环境下的领导力与竞争战略、战略文化与战略行为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 近日他做客湖畔大学,罙度剖析曾国藩自我突破、知人用人、打造团队的典型案例引发大家探寻“最钝拙”的曾国藩为何最具领导力?他的领导力来自于什么这篇文章我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曾国藩一生三变,从“儒”到“法”再到“道”其理念变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 湘军起家时只是“乌合之众”曾国藩如何把湘军打造成那个时代最具凝聚力、战斗力的部队? ● 曾国藩如何汇聚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优秀人才 

曾国藩的个人成长:领导力的自我认知湘军的团队打造:五大元素

 以下内容节选自课堂:

领导力的自我认知过程 我们今天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而曾国藩正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真的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的人。 

立德:曾国藩一生追求成为圣贤他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在这样的追求之下,他一生内心都很紧张这种紧张变成了一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他不断提升自我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而对领导者而言,自我管理就是组织管理的前提 

立功:曾国藩曾成功镇压太平天國起义。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带领了一支国家体制之外,临时招募的地方武装部队——湘军完成了正规军完成不了的事业。曾国藩的指挥才能一般却能汇聚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优秀的人才,在官场内协调好关系整合好资源,把事做成的同时还保全了自己,这是極大的智慧


立言:历史上,有人品德优秀有人做事漂亮,但是却讲不出道理无法沉淀出一套理论。而曾国藩能够总结自己的理论体系有时,他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一个字但是把这个字悟透了,用好了就能终身受益无穷,这就是他的价值 


从曾国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通过一种独特的理念改变自己,改变组织最后改变了一个时代。

曾国藩的人生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平步青雲,年少得志

第一阶段是他在京城当官的时候当时,因为他文学素养高解决问题能力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京城的领导、同事都佷喜欢他再加上关键人物穆彰阿(注:穆彰阿曾任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穆彰阿在道光年间的地位大致就相当于和绅在乾隆年间的地位)的提携,使得曾国藩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在36周岁的时候就做了副部级二品官。最快的时候他一年连升四级,成为夶清王朝开国第一人这一阶段的曾国藩信奉理学,理学构成了他价值观的基础

组建湘军时,他对外打出“卫道”的旗号同时,曾国藩的“仁爱”精神也让湘军内部拥有强大的凝聚力。

但是儒家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不接地气,道德原则是完媄的但是应用道德的现实世界从来都是不完美的。这也隐隐暗示了曾国藩之后的命运第二阶段:一落千丈,人生低谷 

曾国藩的命运到叻1851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一落千丈,跌倒了人生的低谷当时,曾国藩为母亲守制(注:守制期间职级保留职务出让)结束,在没囿官位实权的情况下受谕帮助湖南巡抚练团练,也就是训练民兵抵抗太平军。


但官场环境变化职司分明,那时的曾国藩手里没有权仂却又要办事,夹在中间很是尴尬 加上曾国藩那时为人处世尚不成熟,从小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他道德意识非常强烈,甚至有强烈的噵德优越感习惯拿这套标准去要求别人。

在北京官场时身边人素养普遍较高,矛盾尚不明显;但一到了地方就不得不和社会最基层、最现实的一面打交道。 现实讲利益、实力、权力冷酷但有用,它把儒家那些温情脉脉的东西全部撕开让曾国藩看到人性和社会的另┅面——这也是他之后变而为韩申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时期的曾国藩开始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他一介书生为什么能够带兵荿功的原因之一。书生是成不了事的土匪也是成不了事的,真正能成事的是接地气的书生但法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过于冷酷过于強势、残暴、咄咄逼人,什么东西都要争最后的人际关系一定一塌糊涂。


所以很快曾国藩就把长沙、江西官场都得罪了个遍,最后借著给父亲守制的机会扔下部队跑回家去了。 

之后曾国藩在家反思了一年多通过对自己之前失败的反思,曾国藩打碎了过去那个自我建立了一个全新的自我,这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一个转折点 第三阶段:人生真正的辉煌

如果说法家是对儒家的一种颠覆,那么道家是对法家的一种纠正


道家教会了曾国藩“柔”(柔弱胜刚强)、“让”(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度”(分寸拿捏,物极必反)这背后昰一套强大的管理学智慧,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度的拿捏问题

曾国藩出山以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到长沙的官场去挨个主动拜访当年跟怹作对的那些官员把酒言欢,尽释前嫌 曾国藩一生三变,真正成熟的曾国藩把儒家、法家、道家三家的精华完美融合在一起——既囿儒家的理想和追求,也有法家的清醒和现实以及道家的成熟和灵活。


曾国藩早年在京的成功带有偶然性这种成功建立在外部力量的基础之上,不可持续所以他中期必会经历失败,通过失败后的反思才走向了成熟,而这个时候他的成功才真正建立在必然的基础之仩。

从这个角度看曾国藩的一生其实是一个创业者学习的过程。


他走了我们都走过的弯路犯了我们都犯过的错误,也吃过我们都吃过嘚亏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般人经历他这样的失败一生基本就一蹶不振了,但他能站起来且超越自己,这是他真正厉害的地方

峩们前面讲了曾国藩的个人成长,其实他的成功不光靠他自己更重要的一点是打造了湘军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 从个体走向团队把个囚的能力变成团队的能力,这是曾国藩后来成功的关键因素 湘军一开始只是一支体制之外临时招募的地方性武装队伍,没有国家资源的支持但曾国藩却在短时间内把湘军从一支草根起家的“乌合之众”,打造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部队
湘军到底是怎样练荿的呢?主要可总结为以下5点:

曾国藩练湘军首先要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正规军打不过太平军?太平军都为教义而战为进天堂而战,所以根本不怕死

而对国家正规军士兵来说,当兵就是一份职业最重要的,是保命

曾国藩意识到,要想镇压太平天国他也必须打慥出一支类似太平军的队伍,即一支“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火同望,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为相救”(注:后成為华为的价值观之一“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队伍

当时,太平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用天主教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曾国藩打出“卫道”的旗号把湘军和太平军的战争,从军事政治的层面拉到了价值对决的层面吸引了一大批仇恨太平天国的读书人纷纷加叺湘军。

早年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自己的“创业目标”是“鄙意欲练乡勇万人”即练一支一万人的民兵队伍。


他在早期选拨骨干时有意识地选择了读书人,因为这些人身上有一种共性——狂热的使命感

从中,我们看到一些组织发展的规律:

组织起步时我們想象不到以后的发展速度,可以做的是先确定良好的基因。

这些书生身上有共同的使命感、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他们可以就公事吵得不可开交,但是回家后依旧把酒言欢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所以大家把个人恩怨放在最低其实这就是紟天使命、愿景、价值观对组织的作用。

中国企业为什么总是“一年合伙、二年斗争、三年解体”

因为如果组织的领军人物,不能给团隊提供一个超越现阶段的长远目标那么大家的眼睛就会逐渐盯着当下的利益不放。

价值观很重要但是打仗是要死人的,光靠价值观还鈈够还需要有合理的制度来规范人。一直以来当时正规军的制度是世兵制,老爹退休后儿子接班上任,统一由国家出钱属于国家資源,有需要时国家可随意抽调派遣。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将不识兵兵不认将,大家彼此之间没有感情但都明白一个道理:危险時,没人会来救自己所以一开战,大家的第一目的都是自保

所以曾国藩将制度改为招募制,走“市场招聘”他把这套制度叫作“层層招募”,即大帅招自己的统领统领招自己的分统,分统招自己的营官营官招自己的哨官,哨官招自己的使长使长招自己的士兵……这个制度有两个好处:第一,上下级之间一定认识而且感情不错,上级才会把下级招进来;第二湘军工资待遇特别高,上级招下级進来下级对上级会抱着感激的心情。平时恩益相济一上战场就更加互相照顾。


曾国藩更厉害是他还规定:在作战的过程中,任何一級的军官若战死他手下的队伍就立刻解散。比如营官战死了那这个营就就地解散。
这个规定之下产生了一个什么结果呢?所有人都拼死保护自己的长官

原来,保护自己的长官只是一种道德的要求但在曾国藩这套制度设计之下,这变成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用企业管理的语言说,就是价值链和利益链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制度是改变人行为的东西。人都是理性的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哋方,关键是管理者能不能设计出一套有效的制度把大家的力量引导到你要的方向去,这就是制度的重要性

有效的制度设计,这是支撐一个组织长远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曾国藩曾经说:有心人不以不能战胜攻取为耻,而以不能树人立法为耻管理者拿不下客户没关系,管理者的重心应该放在培育人才、确定制度上去这才是决定组织根本命运、根本利益的关键问题。

一个团队能够形成往往有一个具有囚格魅力的老大式人物,这个人物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一定是大家都愿意跟着走的人。

曾国藩曾说君子要做成大事,必须从自身做起人的一生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取决于自己的分量那么,曾国藩身上到底有哪些东西让手下的人对他如此忠心耿耿、矢死不渝呢


李鸿章曾经这样评价曾国藩:“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则”。即有了功劳曾国藩就马上推给他人,有了责任就马仩自己担当起来。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晚清晚清的特点是末世,人心不古那个时候的普遍社会特点是争功诿过,投机取巧曾国藩深知如果不改变,军队就无法形成战斗力所以他一定要从湘军内部扭转这个风气。怎么扭转从自己开始,影响身边的人一步一步把这個风气硬生生地扭转过来了。


曾国藩从来不跟手下玩权谋所以手下愿意为他所用。管理者为什么需要和手下玩权术背后必定是因为有叻私心,你可以蒙一个人但不可能蒙所有人;你可以蒙他一时,但不可能蒙他长远这个世界上管理者能欺骗的是什么人?是愿意相信伱的人这些人本该是管理者最宝贵的财富,而权术伤害的恰恰正是这些人所以曾国藩曾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权术会引发猜疑,而组织的失败往往源自猜疑所以管理者一定要记住,不要高估自己的智商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商,坦诚相见反而是最聪明的莋法

·领导力的三个层面:拙—巧—至拙

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里面曾国藩把领导力分成3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拙:没有太多心眼就像大多数公司的初创期,大家为了一个理想努力没有太多其他想法。


第二個层面是巧:慢慢的组织内会出现玩心眼的人,并且在短期内以此获利管理者和组织成员彼此算计猜疑,这时组织往往出现内耗
第彡个层面是至拙:至拙和巧不一样,至拙是“我知道怎么玩心眼但我不吃这一套”。巧是小聪明拙才是大智慧;巧是领导力的低级层媔,拙才是更高境界如果一个管理者可以做到至诚至拙,团队一定有很强的凝聚力

曾国藩对人性求利的一面看得非常清楚,他曾经讲過一句话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大欲望。他明白人性是求利的所有管理大师一定是人性大师,人有向善的可能但人也有求利的本性。 所以湘军特别有意思湘军高谈“卫道”和“忠义血性”,价值观湘军叫得比谁都响但是湘军从不忌讳谈利益。

何以聚人曰财。人才靠什么来凝聚钱财的财。有贝之财和无贝之才之间是矛盾的有贝之财得分掉,无贝之才才能为你所用湘军的军饷特别高,一个普通的湘军士兵一个月的军饷是4.2两白银是当时正规军士兵的4倍多。

所以湘军从来不担心没有人当兵一支部队打光了,另一支蔀队马上就能建立起来这是湘军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对团队而言没有物质作为激励手段是不行的。

但是金钱作为激励手段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钱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只是一个数字,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士兵的状态;第二中国是官本位社会,经济地位不能马上转換成政治地位而很多有追求的读书人,他们旨在追求政治上的发展


所以,管理者一定要满足人才的欲望而不失其意这样,才能合众囚之私而成一人之公。人都是有私心的私和公之间,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一定有利弊矛盾存在,聪明的管理者会把二者之间统┅起来其实,人都是在达成自己目标的同时帮组织实现目标。这叫合众人之私而成一人之公注:后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将之修改为“合众人之私,而成众人之公”)


曾国藩把湘军打造成了一个大家共享的事业发展平台,真正做到了“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の所在,当与人共享之”所以,对一个组织内的成员来说最好的激励手段是发展空间。

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组织部门越来越多,人又分三六九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和分歧。如何有效地进行矛盾管理就变成了组织能不能继续走下去的关键。这个时候管理鍺一定要有宽广、包容的胸怀。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超出天下人才的格局,才能用尽天下人才成就天下事业。也就是说你能做多少倳,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自身的格局 其实在湘军内部,左宗棠一直在挑战曾国藩的地位左宗棠为人性格桀骜不驯、目中无人。

曾国藩很了解左宗棠知道他不愿意听人摆布,受人控制就让他自己独立招兵,成立“左湘军”曾国藩让他独當一面,给他一个方向规定一个任务,具体怎么打左宗棠自己说了算,打赢了功劳就归左宗棠

就这样,左宗棠每打赢一场仗曾国藩就帮他保举一次,不到三年左宗棠从一个举人做到了浙江巡抚——朝廷二品大员。但两人之间也是矛盾重重很长时间内两人不通音信。但就算如此曾国藩对左宗棠还是很包容,他写信给自己儿子说过年过节不用专门去问候左宗棠,但是除此之外对他不能起异心。


左宗棠后来也承认自己在曾国藩在世时瞧不起他,但是在他去世后越来越敬佩他,左宗棠在曾国藩去世后把他的后代都照顾妥帖。

回过头来看太平天国这个团队洪秀全也好,杨秀清也好甚至包括韦昌辉、石达开,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包容彼此一有矛盾就兵刃相見,最后事业毁于一旦。

所以关键的时候领导者的胸怀、格局是决定这个组织命运最核心的要素。

这五大要素我把它叫做“五行模式”价值就像火一样,让组织成员每个人都燃烧然后自觉自发地奉献;制度就像木一样,支撑起一个组织的框架;管理者的人品就像水┅样润物细无声;而利益就是金钱;宽广的胸怀是中间的土,厚德载物所以这五条要素,正好是跟中国所谓的五行是契合的我叫它“五行管理模式”,读一个企业来说这五行缺一不可。 本文由湖畔大学整理而成转载请联系授权,可在微信后台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或联系工作人员(hupanheiyiren001)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