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军人的家属加军工加基建

前几天我们“深圳基建工程兵”公众平台推出了一篇原基建老兵舒明远先生的一篇稿件——“老兵热议|退役基建工程兵应否享受相应的优抚待遇”。受到了粉丝热烈的圍观和讨论稿件在我们平台的阅读量超过了1.1万,可见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从平台留言上也可以看出原基建老兵对这一问题能否得箌解决的关注和急迫。今天早上刚来到单位就收到了舒明远老兵发来的又一篇文章,他已总结归纳了上篇文章留言中提到的问题并邮寄给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希望为基建老兵退役后基本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今天我们平台全文刊发这篇写给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的攵章。

前几天本人就退役基建工程兵优抚待遇问题写了一篇文章引来了热议,纷纷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归纳整悝,认为有必要正面向退役军人事务部提出书面报告根据事务部职责:对退役军人思想教育、管理和保障政策的拟定和执行,做好退役軍人的待遇、优待抚恤等工作因此,将此问题向事务部提出报告是正当途径至于事务部看不看,给不给予政策调整是另外一回事但峩相信做了也是一种慰籍。下面将报告内容转载如下:

关于要求解决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退伍老兵相应待遇问题的报告

本人系一九六六年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兵的首批义务兵即一九六六年九月入伍,现为公务员退休不属经济优待之列。近年来与退伍回乡的老戰友们常见面更多的了解到他们随着年龄增长都是70岁以上的人了,各种疾病缠身农活也无力干了,生活极为困难而作为退伍军人未能享受相应的优待,最低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为此,本人根据相关的政策法规特提出如下报告。

一、退役基建工程兵老兵的历史和现实問题

一是目前老兵年龄都在60到70岁以上,一大批在农村的和在城镇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役老兵生活处境确实堪忧;

二是户口迁移到城镇打笁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也没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又享受不到每参军一年35元的生活补贴;

三是带病回乡的问题本来在2004年国家僦开始解决这类人的补助问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知道的在当时那种官场风气,如不打点乡镇根本不往民政部门报或许报上去也不获批准,有的找着门路花上一两千元打点就办了现在要办的,与当时部队确定的病情不对应哪怕因当时的病引起的综合症都不能认定,辦不了比如骨折骨裂不影响功能,造成气候变化疼痛现在检查不是病也就说类似问题无法解决;

四是超期服役应否享受一定待遇问题;

五是应当与参战、参核人员享受同等补助问题;

六是转业安置费、住房补贴;

七是志愿兵应否享受干部待遇。

上述等等问题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提出应给予解决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希望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妥善解决好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现实问题,帮助这群退伍老兵摆脱晚年生活的困境也让他们从心底真正感受到当基建工程兵无怨无悔,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热血无怨无悔感受到党和政府没有莣记他们,仍在关心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

所谓历史遗留问题我认为应当从广义和狭义去理解,从狭义角度说即按当时的法律法规政策或实际情况应当解决,而没有得到解决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从广义角度说,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在当时没有条件解决,而现在又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而这一问题与当时又有历史的联系,加之同类问题在后来的法律法规政策又作了明确的规定作为行政法律法规政策不朔及往,对某一个历史阶段的问题成了空挡这样自然也应归属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就现在退役基建工程兵老兵反映出的问題属后者居多也有本应在当时解决而未解决的历史问题。

二、尊重历史正确认识基建工程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所谓尊重历史就是茬那个特殊的时代,这部分军人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应当如何来弥补他们的待遇。由于当时的条件和国力未能解决但鈈能让这笔“欠帐"就一笔勾销。现在当1年义务兵给高达20几万元还要解决就业和养老保险。当然我不是说用现在与过去比较既然当兵是義务和荣誉,也是为祖国建设发展作出牺牲和奉献的一个特殊群体总不能让他们到老来连基本生活都无法维持和应当享受的待遇得不到享受吧?为了要论证现在提出解决基建工程兵相应优待问题不得不将这一特殊兵种的历史翻出来让世人更为了解和知晓,看看应不应当給予他们特殊的优待

基建工程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基建工程兵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组建她是恢复和发展我国国防和工业基本建设嘚主力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奠定我国国防和工业基础尤其加速工业发展,起到了增强国力的根本作用也就是说改变一穷二白的新Φ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既要迅速发展国防和工业建设,又要立足于准备打仗工业基地建设布局为立足于打仗而需调整即“三线"建设。沿海沿边已有的军工加基建和民用工矿、科技企业内迁“三线"新建的工矿基地选址在崇山峻岭嘚“三线"。尤其钢铁、煤、黄金、铀、水利、国防工程都是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以人力为主的建设施工

面临这样庞大的基建项目,僦当时国家的施工队伍如何来承担具有相当大的困难。没有一支具有纪律严明行动快捷,成员年青技术过硬的队伍是没法完成的为此,党中央毛主席作出组建这样一支军队来担当

这支部队的组建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基础。根据这支部队的人员组成大体是三部分:一昰从部队选拔来的军事干部这部分人大多从战争年代走来,对党忠诚执行命令坚决,政治素质高二是原施工队伍符合转为军人的工囚,对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热情无限高涨技术过硬。三是义务兵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对新中国、对共产党、对毛主席具有朴素的感情囿勇于献身的政治热情,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年青力壮好学上进,很快就掌握了施工技术成为施工中的骨干力量。

由于有了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这支基建工程兵快速的组建成立,投身于各大中型工程的施工战场仅管一度社会上发生文革期间的动荡,但这支部队所担负嘚工程施工思亳没发生影响仅举一例,当时02部队担负的西北钢铁基地酒钢建设在后来的酒钢史中是这样记述的,酒钢建了12年没出铁洳果不是O2部队的最后冲刺还不知何年能出铁(66年到70年10月1日出铁,为最后冲刺酒钢58年开建)。

这支部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洎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支部队所担负的任务没有哪一项是轻松的环境气候恶劣,施工条件艰苦多为矿屾井下崇山峻岭筑路,面对艰难险阻从不退却在此仅举一例,修筑天山战备公路在海拔3000多米冰天雪地悬崖峭壁上施工,560公里公路牺牲了168人伤残两千多人。也就是说没有哪个建设工程没有十个八个基建工程兵将士倒在血泊中没有哪个将士的身体没有遭受过损伤,由於生活的艰苦轻者都患上慢性胃病由于这支部队人员的组成主要是上述三类,其中干部工改兵有工资收入而义务兵仅有几元一月的津貼,并且还有服义务十余年的

这支部队在共和国的特定历史时期,为共和国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历史不能磨灭的而他们也应当得到社會的回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是在他们奠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说尊重历史也就是这一历史事实。

三注重现实,对待基建工程兵退役老的待遇亟待解决

所谓注重现实,就这批英雄的基建工程兵老兵中还有那么一部分老兵,老来的生活困境理应得到改善恐怕在峩写此报告时,又不知有多少人已魂归天国了

一说到待遇问题往往就会回归到法律丶法规丶政策上来,总认为有现行规定的就是合理合法的没有规定的就是不合理不合法,没法解决这种解释似乎有道理。但对法和政策的作用尚需充分认识简单说法和政策都是随着社會发展的进程用于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或调整新出现的社会矛盾在没有发生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之前不可能先把法或政策制定好。

我國现行涉及退役军人待遇的法规为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涉及退役军人的相应优待抚恤的内容,其它的都是以政策方式予以调整也僦是说发现了或发生了应当予以解决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加以解决比如年满60岁以上农村退伍军人补助,两参人员补助军转干待遇,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等等都是出台政策进行调整并未上升为法律或法规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所采取的过渡方式因此,从基建工程兵角度由于兵种已经撤编,对历史和现实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只能用特殊的政策去加以解决

(一)60岁以上退伍老兵的养老问题。《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对1954年10月1日前参军的复员军人生活有困难的根据规定条件,由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额补助逐步改善生活条件,在后来对这类人员基本作了统一的定期额补助规定而1954年10月1日以后的對农村退伍军人和在城镇退伍军人未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或以后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伍军人,在《条例》中没作任何优待规定2O11年8朤1日起出台政策,每服一年兵役每月补助10元现调为35元。而在城镇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伍军人还不能享受该补助以基建兵为例服役期四姩每月仅14O元,年长的都在70岁以上缺乏劳力疾病缠身怎么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如果当年均作为工人招收,现在完全享受了退休金当然我们鈈能用“如果"去推论,但对他们实际的付出且作为军人本应享受特殊的待遇。综合而论不说比照退休人员的退休金至少也应当按当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标准予以保障。在巜条例》中也有这样的立法精神就是要逐步使复员和退伍军人的生活得到改善。现在这批人已经出现苼活极度贫困的情况是应当解决的时候了真正体现对那一代军人对国家付出所应得到的回报。

(二)关于超期服役的问题。根据五五兵役条例规定义务期为三年,六四年改为四年2011年IO月29日巜兵役法》规定义务期为二年。五五兵役条例规定超期服役只能一年2O11《兵役法》规定,二年服役期满如需留部队转为志愿兵即士官享受工资待遇。而基建工程兵义务兵服役了十多年未转为志愿兵仍然享受义务兵津贴,复员后也没作任何安置从前法与后法角度说显然无限期服义务都是与法相悖的,难道不是历史遗留问题吗因此,作一定的补偿昰完全应该的应当制定专门政策解决超期服役退伍兵的经济补助。

(三)关于“带病回乡”优待问题和退伍老兵现身患疾病医疗补助問题。应当说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优待的法规政策规定非常明确然而对基建工程兵这一特殊群体应当考虑所担负的特特殊任务对身体的损傷,凡带病的都应以退伍时的“带病"为依据结合现实身体疾病状况给予解决不应完全对应退伍时确定的病情来确定是否享受优待。

关于患病医疗费补助问题目前对民政救济对象除医保机构报销后,自已承担的部分由民政部门给予大部或全额报销而退伍军人一般不属此列。为此为了体现对退伍老兵的优待,应当给予患病退伍老兵自已承担的部分医疗费给予部分或全额补贴。目前有的地区对退休企业軍转干已实行自已承担部分的医疗费给予补贴的政策。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放宽政策的问题

(四),关于享受“两参"人员同等补贴问題所谓“两参"即参战部队人员和参试(参核)部队人员给予特殊补贴。巜条例》未作规定证明考虑两参人员的付出和贡献,加之身体鈳能受损而采取的一项优待措施,以彰显军人的荣誉然而基建工程兵所担负的任务除流血牺牲外,有尘丶有毒丶有害丶辐射对身体损傷也不小没有理由不给予一定的补贴,那怕标准不一样也体现对荣誉的彰显就“两参"是以部队为单位确定,有的人员实际上远离战场囷试验场当然并非说他们不应享受。因此对特殊的基建工程兵给予一定的补贴并无不当。

(五)关于转业安置费和住房补助问题。標准如何确定资金如何处置,当时应当有明确规定至于规定合不合理是另外一回事,对于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执行落实如何是否执行落实到位,应当制定相应政策进行清理未执行落实的,制定出执行落实的政策

(六),关于志愿兵应否享受干部待遇问题这个问题與安排到企业的军转干有相似之处,而军转干这几年来均享受了政府补贴高于同类企业职工退休金待遇。而在企业的志愿兵并没享受任哬特殊待遇按现在的士官退伍后都享有不同的待遇。因此在《兵役法》颁布实施前的志愿兵应当参照企业军转干政策给于相应的待遇。当然志愿兵不属现职军队干部之列但也享有一定职级军官待遇,那怕略低于现行军转干补贴也应体现志愿兵与企业职工退休金有所區别,体现志愿兵对国防建设所作出贡献的肯定

综上所述,本报告旨在解决当前部分基本建工程兵退伍老兵目前未能达到本地居民平均生活标准以及生活难已维续的问题,并解决老兵理应享受的相应待遇问题让他们能分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与优待最后诚望事务部认真调研,尽快为他们落实相应待遇让他们不带遗憾的离开这个世界。

实际上我们现在提出这個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在给政府要待遇出难题,作为基建工程兵这个兵种是在特殊时代组建又在特殊时代撤销。不要说老百姓记忆Φ不知道这支部队恐怕在政府高层中同样不知道这支部队。现在我们仅存的都在60岁以上了一方面我们需要挖掘这段历史,宣传这段历史另一方面对这支部队众多贫困老兵的生活疾病等优待问题,应当提出来也不失为从另一个角度宣传这支部队,也让世人更多的了解這支部队老兵们曾经的付出和目前生活的困境至于能不能得到解决,至少让政府知道有这样一支部队这支部队老兵有什么诉求。第一批义务兵已70岁以上了还能活多少年已无所谓,可还有一批批年龄小点的争取晚年生活不至于太凄凉,也不枉当过基建工程兵因此,通过不同的途径反映出来也才能让政府知道,既便政府有能力解决但不知道这个情况怎么解决呢?

原基建工程兵02部队I6团3营9连战士舒明遠

非常赞赏舒明远先生的义举虽然他自己并不需要相应的优抚待遇,但他看到了身边原基建老战友们身陷窘境、老失所依便发挥自己嘚法律专长、对基建工程兵历史的熟悉、特别是对战友们的兄弟之情、关爱之心,奋笔疾书为战友们的切身利益奔走呼号。在此献上我們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工作人员深深的敬意感谢舒明远先生的无私付出。也希望大家能继续关注“深圳基建工程兵”公众平台的相关推攵并积极讨论为问题的解决献计献策。一并感谢!

为在外敌来侵之际保留图存与反擊的资本从东北,从沿海数百万人来到大西南四川,在国家的腹地建立起工业大后方数十年后,他们融化成为新一批的四川人

双橋子,位于成都市区的东部在这个面积达280多平方公里的大都市中,市区的二环路正好从双桥子穿过公共汽车和小轿车川流不息,挤在車里匆匆奔波的人们很少有人注意到马路边的那群老年人

他们与这个城市中的其他老年人没什么不同,衣着朴素面带沧桑,只是——怹们坚持讲着东北话

他们都是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成发集团)的退休职工。今天他们要去春游正在等车。在他们身后成发集團的老厂房已经基本消失,只剩下厂部的一个大门口门口上方已经换上“华润.二十四城”的房地产招牌;在他们前面,越过二环路就昰他们居住的宿舍区,密密麻麻的老式简陋楼群他们更习惯称自己是“420厂”的人。

“原来我们厂下班的时候几万人从厂门口走出来,穿过马路进宿舍区交通都会堵塞”,诉说起当年的情形他们平静的脸上闪现出些许光彩。试想一下几万人,身穿蓝色工作服不骑車,全部走路从公路上涌过,何等地壮观

420厂曾经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军工加基建企业之一,最辉煌时拥有两三万工人加上家属就有10万囚,当时的双桥子基本都是420厂的天下如今,这个厂除了数千人搬到了新都大部已经消失,厂房已被房地产商买下宿舍区也在一块一塊被卖出。能搬走的职工迁向了成都城的各个角落,仍有一些没有搬走的人留在这里度过余生——他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年

420厂是1958年从沈阳迁来,主要产品是生产飞机发动机

420,是他们的代号这在过去的年代都是保密的。“我们那时通信都要写‘77信箱’,”自420厂甫一建厂就来到这里的老职工彭远金说

420厂迁至四川,这是当时整个中国庞大的三线工厂计划的一部分为什么要从沈阳迁厂?彭远金说因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人已经瞄准了我们厂还轰炸过一次,厂子已经暴露了转到四川时,先是叫新都机械厂其实这厂是在双桥孓,这样叫是为了保密——谁想到,现在这个厂的新厂真搬到新都了”

1958年的中苏决裂,使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在西部建设后方的战略问題1964年美国军舰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冲突,爆发北部湾事件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命脉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这就是三线建设的起源从1964年到1980年的17年间,中央政府向三线建设投入的资金为2052亿元建成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项目,随之迁移的人口数百万

四川是三线工厂最集中的省份之一。有人统计当年随三线工厂入川的工囚、技术人员和干部有40万这里面就包括了420厂的上万职工和他们的家属。

“我们是1958年坐火车来的坐了三天三夜,”一位站在双桥子路边嘚420厂退休工人操着东北话说“比我们更早来的人,还有坐船来的先到大连,再坐船到重庆再坐车,要走一个礼拜呢”

这些东北人,带来了全套的东北家居用品以及东北的生活方式有的人连腌酸菜的缸都运来了。在420厂区里长大的彭辉回忆说小时候住的房子,都是朩板铺地的东北式房子走起来咚咚响,吃的都是馒头、包子这些面食“我从小还在踩着小板凳时就会蒸馒头蒸花卷了,热腾腾的馒头吃起来这个香啊,我至今还是爱吃面食”彭辉说。厂区非常大里面有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甚至721工人大学的全套学校,有医院有邮局囿粮店有派出所“除了没有火葬厂和刑场”。

生活是整齐划一的彭辉还记得在院里洗衣房洗衣服的场景,那是一排水龙头和用水泥做嘚搓衣板一排人都站在那里搓衣服。所有的人都讲普通话“谁在这里讲四川话,那是被人看不起的”实际上,他们也很少与本地的㈣川人打交道虽然双桥子这个地方,离成都市中心不到十里路但与420厂人们的心理距离遥远,他们如果去市中心一趟会说“我进城去叻”。彭辉今年41岁现任成都电视台的编导,他说他的四川话还是工作以后才学起来的

彭辉的父亲彭远金是420厂最早的元老,他来到这个廠的时候才17岁。说起来彭远金实际是四川人,1956年他看到沈阳有一所航空技术学校招生,“我听这个名字好就报考了,结果考上了来到沈阳。”在学校里他遇到了他的同学黎人珍,后来黎人珍成了他的妻子。

黎人珍也是四川人她记得随着工厂从沈阳来四川,唑了一共四天的火车他们航空技校的学生们编成了一个队,几百人只有两个卧铺让女同志轮流去休息。黎人珍记得车厢里挤得连坐嘚地方都没有。

当时的双桥子还是一片乱坟岗荒地下了火车,人们马上投入建厂劳动“那时叫‘三边’政策,边设计边基建边生产”在今天彭远金和黎人珍的记忆中,那个年代就是忙“会战”一个接着一个,劳动竞赛搞得轰轰烈烈彭远金是一线的工人,在车间里加班加点黎人珍干的是统计、文书这一类文员工作,常常晚上就睡在办公室最长的一次,有半年多没回宿舍

彭远金的技术出众,他莋出的产品常常成为样板让别人参观而黎人珍就是解说员的角色。“人家那时就说我们是一对儿”黎人珍笑道。1965年他们的大儿子出苼,“那一年我最忙近视眼的度数长了400度”。黎人珍今天的近视度数高达2000度几乎就是盲了。

彭远金本来有一双好眼睛但是有一次在維修机床时,一粒铁砂从里面飞出正打在左眼上虽然厂里把他送到了上海治疗,但还是没保住左眼更糟糕的是,后来那只好的右眼也被带坏了

但即使是这样,彭远金仍然整天泡在工作里在彭辉的记忆中,父母在那个年代里星期天从来不在家永远都是在加班。就这樣靠着自己的勤奋、吃苦和技术精湛,彭远金干成了全国劳模

除了繁忙劳碌,黎人珍对那个年代的另一个深刻记忆是挨饿她清楚地記得三年“自然灾害”时,自己每月的粮食定量只有18斤“当时是,一线的工人比如钳工37斤磨工35斤,二线人员比如保管员是30斤,而我們机关工作人员本来国家规定是23斤,厂里又给抽了一部分照顾食量特别大的工人结果我们只有18斤。到星期天我就不吃饭了躺在床上,光喝水睡觉。到了星期一早上吃二两,中午三两晚上一两。今天我们每月吃18斤或许还吃不了呢可是那时肚子里没有油水,18斤怎麼够常常是人走到食堂还没吃呢,就晕倒了”

到了1964年以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吃不饱的日子一去不返,420厂的日子越来越景气“峩们的工资也比地方上高一些,比如地方上一个办事员的工资是每月34元我们就是38块1。那时候成都人找对象专门找我们厂的”

张宪民,缯在另一家生产电子元件的军工加基建715厂干过12年当年为进这个厂,只能让母亲提前退休他来顶班他记得军工加基建企业最辉煌时大概昰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有一个生产电子管的776厂工人的福利非常好,连劳保服装都发毛料的西服当年月工资高达六七百元,而成都一般笁人的收入当时只有一两百元

1978年,是彭远金一生中辉煌的高峰那一年他成了中共十一大的党代表。

事先彭远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被选為党代表的事市委组织部来通知他的时候,他正穿着背心短裤在车间里干活后来长袖衣服都是叫人送来的。

他回忆道:“在市里等了兩三天不让告诉任何人自己要去哪儿,电话也不准打厂里通知家里说出差了。等到省里其他代表和西藏代表团到了一起乘专机去北京。记得在一个军用机场下的飞机然后,先点名再上专车,一路上从机场到宾馆,到处是军警岗哨”

“我们不得随意出门,管得佷严不过走到哪里都有水果,有吃的直到会议结束后,把我们拉到王府井百货大楼专门接待我们一晚上,每人发张票可以买些便宜又好的东西。我买了瓶酒一斤毛线,(毛线到今天都舍不得用呢黎人珍插话说)。我们还到十三陵游览了一次也是把其他游客清場,专门给代表用记得是到地下宫殿看了一下,穿棉衣进去的里面很冷。我们还瞻仰了毛主席遗容那时的纪念堂还没公开开放。”

從北京回来后彭远金成了大英雄。“厂书记亲自到成都机场去接机厂里的职工排成两排,从牛市口排到双桥子的厂门口应该有两公裏吧,夹道欢迎军工加基建企业有代表参加党代表大会,这是第一个”

黎人珍回忆说,“我那时已经是厂工会主席在全厂最大的16号樓会议室里迎接,会场挤得水泄不通我看着他戴着大红花,上台传达会议精神那时我们老大也在欢迎队伍中,老二是鼓号队的在打皷,我们全家都在现场”那一天,彭远金是420厂10万工人、家属的中心

“当时你是不是觉得特别自豪?”记者问黎人珍

“啊呀,他也很噭动一上台,话都讲错了把陈云说成陈伯达。把我气得脚都跺起……”

420厂的好日子大约到1980年代的中期就不行了彭远金回忆说,1983年巳经是总厂不管分厂,分厂不管车间各个单位要自己找米下锅了。

那时的彭远金已经是车间主任他骑辆自行车到处跑,找活干“我管他叫丐帮帮主。车间里几百人要吃饭啊”黎人珍说。

420厂转产的民用产品曾经名噪一时“1987年时,我们的双燕电冰箱冰箱票是400元一张,还要托人才能搞到买冰箱要先坐小板凳排一个通宵。结果后来质量出了问题被曝光,最后产品还是垮了”

“那时我连这么小的墨沝瓶盖的活儿都接过。但是别人干这个成本可能一毛钱我们干就两毛钱。机制不一样成本高嘛。”

走进420厂留在今天的宿舍区你会有種感觉,正如电影《24城记》的编剧翟永明所言一切似乎都停在了20年前。单调破旧的楼房密密麻麻挂满各色衣物的窗口,楼下一群群无所事事打麻将的中老年人一位中年男子经营着一个小小的饺子摊,用他灵巧的擀面杖一下子就能同时擀出两张饺子皮但是,他不愿意囙答记者的提问只承认自己是东北人。

420厂的下一代许多人都进了420厂,彭辉说这也是自己父母当年最大的希望。但是彭辉更喜欢艺術文学,而不是工业技术或许是看过了太多父母的辛苦,或许是因为这个天地太与外面隔绝所以让人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彭辉说他从尛就不想留在这个厂

通过考学,彭辉出来了然而,许多留在厂里的同学现在都面临着下岗转型。40来岁的人除了会开机床没其他技能,可以想象再就业有多难“有一次我回420厂区,看到一个原来的同班女生在班里还当过团支部书记的,现在开了个复印店就在宿舍樓的一个楼梯下面……如果没有其他什么本事,就只能在这里自生自灭了”彭辉说。

张宪民是在1991年离开715厂的当时他看到了报纸上的一則成都市医药工业公司的招聘办公室主任的启事,决定去应聘他母亲坚决反对他的决定,因为她觉得还是这种国营大厂最牢靠“我走の前和之后,厂里还有一些人走也有人下海。事实证明凡是走了的都比留下的活得好。”

“唯一值得记忆的就是这张照片”

今天在彭远金的家中,挂着那张十一大全体党代表的合影这是一张长长的照片,在一千多人的合影中彭远金指认着自己的位置。当年每个代表都得到了一张从北京回来以后,他把照片交给了厂里到了退休以后,他不留恋别的只念叨这张照片。可是照片却再也找不到了

“对他们来说什么珍贵?厂子没了伤心啊,一把锄头一把汗水挖出来的这么大一个厂房子也拆掉了,唯一值得记忆的总结性的,就昰这么张照片”彭辉说。

彭辉决心把这张照片找回来他通过在北京拍电视片的机会,找到过中央办公厅甚至连当年的摄影师都找到叻,可是照片还是找不到——1978年时正是中国社会开始转型,开始改革开放整个领导班子的换届,一切都比较匆忙混乱后来,他终于通过朋友在宁波找到了另一位参加过十一大的代表复制了这张照片,在父亲70大寿的那天作为生日礼物展现在父亲面前。

“我看得出他佷激动他和我们一样,有什么兴奋都会本能压抑着但是很明显,他手足无措他都呆了。”彭辉说

作为一个老党员,彭远金不愿发怨言他只是说,觉得对不起车间里的老工人们“他们当年干得太辛苦了。”

“唉我们当年,没有奖金没有报酬,可是人们也没有菢怨是我们最好的时候……”夫妇俩沉浸在对当年的追忆中,总结着自己的一生听得出,这几十年留给他们最深印象的是这样几件倳:当年建厂的艰苦;困难时期的饥饿;文革时间人们的相互批斗。

1996年时国家计委三线办主任王春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三线地区仍有2000 哆家大中型企业数百万人口。今天在成都,在重庆在攀枝花……那些从星罗棋布于四川各地的封闭工业基地中走出的人们,仍在艰難的转型过程中

1999年,彭远金夫妇退休时他们的工资条上每人每月只有两三百元。现在他们可以每月领到一千余元的退休金这对年过70嘚老人,今天住在离成都市区数十公里的温江的一所房子中度晚年原来厂里分配的一套住房以25万元的价格卖了,现在这套住房是用10万元買的剩下15万元,老两口留着作为自己余生的医疗养老钱420厂许多老职工,在搬离了宿舍区以后都这样四散到了成都的郊区,房子大了┅些老友却少了。这一代新中国成立以后来到四川的工业移民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融进了这个西南大都市中。

张宪民自己的儿子后来仩了医学院,现在在重庆当医生张宪民知道的715厂的后代们,有的当了警察、公务员、教师、公司职员、商场售货员、出租车司机或是洎己做生意。他们已经彻底地融进了成都与这个年纪的成都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只是张宪民说,“他们中没一个想继承父母职业进国企工厂”——如今在这些已搬到郊县、转为民用品生产、规模也大大缩小的工厂里,充任主力的青年工人都是从外面招进来的

在成都東郊,位于双桥子的成都发动机集团(国营420厂)早已融进了成都市民的生活与记忆11月1日,成发集团办公大楼将实施最后搬迁届时,走過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成发集团整体搬迁宣告完毕那座曾经是东郊标志性建筑的俄罗斯风格办公大楼跟其他厂房一样也将被拆除。这標志着为期6年有余的成都“东调”战略工程基本完成见证了成都工业50年繁华与坎坷、为市民耳熟能详的420老厂区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永遠留在老市民的记忆和怀念中……

离别 一草一木都叫人难割舍

10月27日上午成发集团办公大楼一片忙碌,许多员工早上8点就来到办公室忙著收拾自己的办公用品与工作资料,为搬家做最后准备据了解,这栋办公大楼在420厂1958年建厂时修建面积逾万平方米,当时为苏联专家特別设计与刃具立交旁的红楼一样,曾是东郊标志性建筑之一厂区里的消防瞭望塔也曾经是东郊一道扯眼的风景线,高7层、30多米用红磚砌筑,旋转楼梯通顶是当时东郊最高的建筑。该厂党委工作部副部长胡益荛说“由于当时还没有普及电话,消防员在塔顶昼夜值班關注火情一旦发现就及时吹喇叭通报,它为东郊工业曾立下了赫赫战功将作为工业文物保留下来!”

党委工作部胡益荛:一草一木都凝着难舍情结

企业文化部的老马在这栋办公楼一坐就是整整17年,他从木柜里意外发现一大叠老厂报和一本厂史一脸惊喜,“还有几天就偠搬到那边去了资料很多得用几天时间整理,免得弄丢了!”老马脸上的惊喜转瞬变得有些凝重马上就要告别自己熟悉的办公室了,怹颇为依依不舍把办公桌抽屉看了一遍又一遍,没有忘记把窗台上一盆陪伴了他6年的兰花带走办公大楼前的广场上,很多员工举家来箌这里纷纷以办公楼为背景合影留念,有的还从朋友处借来了DV机“搬家后虽然还住在老厂区宿舍,但以后少有时间回来紧接着就要拆除了!”仰望着古朴的办公大楼,胡益荛满眼尽是不舍59岁的他从江西某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420厂,一干就是整整37年在这块土地上留下叻37年的热血与青春。厂区内成片的香樟、银杏等大树伟岸挺拔,这些树木都是当时的老员工一手栽植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成发囚难以割舍的情结

退休职工蒋辅臣:难忘当年热火朝天的情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420厂最辉煌的时候,员工超过两万人那时能分配到廠里上班简直就是一种荣耀!”67岁的退休老职工蒋辅臣回忆。1960年蒋老从成都第二航技校毕业分配到厂里时年仅20岁,当专业铣工厂里很哆职工都是他手把手带出来的。直到2002年退休他与420厂共同走过整整42个春秋。蒋辅臣说他上学的时候,正值420厂修建指挥部就设在水碾河,他与同学一有空就参与义务建厂劳动当年热火朝天的情景至今都历历在目。

蒋辅臣经历了420厂建设、投产、红火、转型、调整等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辉煌的时候,也有阵痛与挣扎的时候”他感触良多。

蒋辅臣回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各国有企业正掀起“军转民”高潮纷纷开始涉足民用领域,420厂也不例外:在生产“双燕”牌洗衣机之后420厂又与科龙公司合营生产“双燕”牌电冰箱。1990年开始经营陷入了困境,集团经历了一系列改制、改革等阵痛开始和员工签用工合同,国有企业“铁饭碗”的概念被打破接着出现了职工下岗,員工从2万多人降到了5000人左右

集团党委书记景济南:搬迁让老厂拿到“救命钱”

成发集团党委书记景济南说,由于包袱沉重、设备老化陈舊等历史原因体制弊端让企业逐渐失去活力,厂里最困难时员工每月只能发放200元生活费,企业负债率达90%以上连年亏损濒临破产边緣。成发集团开始探索和实践扭亏脱困之路直到2000年也无根本性的转机。就是此时成都市允许企业通过招拍挂方式处置国有土地获得资金,实施异地搬迁改造

2005年11月22日,对成发人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成发集团将老厂生产片区、被媒体誉为“东调地王”的840亩土地公开挂牌出让,最后被华润以每亩255万元、总价21.4亿元收入囊中用成发集团党委书记景济南的话说,“这20多亿在当时可以说是我们的救命钱!”

在离双桥子不远的地方成都市建了一处“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利用一处旧厂房将兴盛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成都东郊工业区嘚历史留存在这里,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在博物馆外,是老年人们的活动场空中飘荡着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老歌;在展览室里,一台台機床和照片凝聚着半个多世纪数以百万的人们与这个国家共同经历的人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工加基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