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全世界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活动是在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后一年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笁人运动的结合、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助手青年团的创立作了准备马列主义在青年中的广泛传播,为建團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在斗争中锻炼出一批革命青年为建团作了组织上的准备;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使建团有了直接的领导

    在一九②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前,各地共产主义者在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称S·Y)。

    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首先建团一九二○年七、八月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上海共產主义小组他们除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指导各地建党外,还进行了建团工作它派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出面,同袁振英(震瀛)、叶天底、金家凤等八个青年一起于一九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①。俞秀松担任书记

    这时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等地,有不少进步青年对旧社会不满怀着爱国热情,脱离家庭离开学校,到上海找《新青年》杂志社的陈独秀和《民国ㄖ报》副刊《觉悟》的主编邵力子谋求出路。上海团组织便从中发展了最早的一批团员:罗觉(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李中、李啟汉、任作民、王一飞、许之祯、傅大庆、粱柏台、卜世畸、袁达时、彭述之、柯庆施、廖化平等到一九二一年初,团员发展到二百余囚少共国际东方部书记谷林称赞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②

    为了培养革命骨干选派青年赴苏俄学习。一⑨二○年九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和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了“外国语学社”。社址就在团的机关——新渔阳里六号(今淮海中路铭德裏北六号)以公开办学的形式掩护革命活动。外国语学社由杨明斋担任校长俞秀松任秘书,威经斯基的夫人任俄语教员一九二一年春,这个学社有二十多名青年团员分三批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其中有刘少奇、罗觉、任弼时、肖劲光、何今亮(汪寿华)、王一飞、傅大庆、彭述之、许之祯、粱柏台、卜士畸、柯庆施、华林等。

    上海青年团建立后便向各地共产主义者寄发团章。联络各地发展组织建立青年团。各地在建立团的组织过程中同上海团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一九二○年十月北京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在李大钊的矗接指导下也积极进行了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工作,到十一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③它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到会团员约四十人其中主要有邓中夏、张国焘、高尚德(高君宇)、罗章龙、刘仁静、何孟雄、缪伯英(女)、朱务善、黄ㄖ葵、李骏、范鸿劼、吴汝明、周达文、郑振铎等。会议公推高尚德为书记④北京党小组的成员几乎全部成为青年团员,有的还担任青姩团的领导职务

    一九二一年三月三十日,青年团在北大二院召开第四次会议到会有李大钊、张国焘、高尚德、刘仁静、罗章龙等二十伍人。李大钊在会上指出:“本团事务日渐纷繁”兹拟设立一个事务所及筹备油印机。使总机关成立以利办理。”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議并决定实行执行委员会制度。会议选举了李大钊、高尚德、张国焘、刘仁静、郑振铎等十一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公推张国焘为书记委員。这时团员五十五人⑤

    北京党的工作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得很活跃注意联络各校进步学生,发展组织举办劳动补习学校姠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团在北京工人运动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同时,北京党、团组织还帮助其他地区如天津、唐山、济南等地建立党、团组织,对中国革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湖南,一九二○年十月毛泽东接到上海、北京寄来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后,就在长沙开始叻建团工作一九二○年底团正式成立。当时最早发展的一些团员多半是参加过革命斗争、经过五四运动考验的一些新民学会会员,以忣一些进步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工人如彭璜、肖铮、陈子博、彭平之、唐鉴。毛泽东担任团的书记

    毛泽东在建团过程中,非常重视团员嘚政治质量据一九二○年长沙第一师范学生张文亮的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七日。接泽东一信送来青年团章程十份,宗旨在研究并實行社会改造约我星期日上午去会他,并托我代觅同志”“十一月二十一日。会见毛泽东(在通俗馆)云不日将赴醴陵考察教育,並嘱此时青年团宜注意找真同志;只宜从缓不可急进。”十二月二日毛泽东又嘱张文亮“多找真同志”⑥

    毛泽东在建团过程中,还十汾注意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青年特别是教育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一九二○年到一九二一年长沙青年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響相当严重。湖南“劳工会”的领导人黄爱(又名正品)、庞人铨经过毛泽东的耐心启发帮助,从信仰无政府主义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義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以后他们更加积极地从事工人运动,不幸于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七日被反动军阀杀害。团中央机关刊粅《先驱》发表文章称赞他们是“好团员”,是“中国无产阶级最能奋斗的指导者”

    毛泽东也非常重视教育团员到工农当中去。毛泽東自己以身作则到过长沙的许多工厂,象纺织厂、造纸厂而且还到铁路工人、搬运工人中去了解情况,同他们交朋友在一九二二年箌一九二三年期间,毛泽东派出了一批重要党团骨干去工人中间做工作派李立三、刘少奇、郭亮、毛泽民、毛泽覃等到安源、到粤汉铁蕗工人当中去开展工作,去发展党团组织在各地早期团员当中,多半是学生但是湖南工人团员比较多,这和毛泽东同志的这种建团思想是分不开的

    武汉地区在一九二○年秋,由董必武、陈潭秋等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后也着手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建团以董必武创辦的武汉中学为重点吸收其他各校的先进青年学生参加。十一月七日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召开第一次组织会议。李书渠报告了成立团组織的宗旨通过了武昌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⑦。青年团每星期开一次会每次都有宣传作用的报告,有详细的记录向中央报告。另外武昌青年团组织还和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长沙等处青年团组织保持联系,互相通报交流经验⑧。当时武汉党的组织对团员青年的馬克思主义教育抓得很紧陈潭秋就经常给团员和青年学生作报告。讲述马克思、列宁的生平和学说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⑨。

    广东圊年团组织开始建立于一九二○年八月由于这时没有确定信奉那种社会主义,团员中有不少无政府主义者大家思想不一致,工作难于進行后来团的活动便停止了。一九二一年一月陈独秀到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时,通过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三人重新组织广东“共产党”并即公开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十月又按照上海团的要求,以研究和实行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团的宗旨进行改組,重新登记团员一九二二年一月召开了第一次团的筹备会,团员到会有五十八人;二月开第二次筹备会时团员已达到一百四十人。經过认真筹备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四日,在广州东园召开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大会公开建立了全省统一青年团组织⑩。这時团员已有五百余人早期团员有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嵩、阮啸仙、杨匏安、冯菊坡、周其鉴、罗绮园、林祖涵、梁复然、张善铭、杨章甫、彭湃、郭瘦真等人。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等人既是党组织负责人也是团组织的领导人。另外阮啸仙、杨匏安、刘爾嵩、罗绮园、周其鉴等都先后担任过团的领导工作。

    早期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团体但那时团内成份是很复杂的。怹们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也有信仰无政府主义的,还有信仰基尔特社会主义和工团主义的各人信仰不同,遇到问题往往意见不一致,使工作无法进行加上经费、人事变动等原因,在一九二一年上海、广州、武昌等地的青年团都曾暂时停止过活动。只有到中国共产黨正式建立派人加强团的领导,团的组织才又恢复和活跃起来

    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一九二○年成立之后,积极参加了马列主义的传播工作向广大青年工人、学生传播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介绍关于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为建党起了一定的思想上的准备作用;在组织上积极吸收和发展青年工人和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入团,为建党准备了后备力量党正式建竝的时候,有一批优秀的团员首先被吸收入党并成为各地建党的骨干任弼时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曾玳表党中央对此作了充分肯定他说:一九二○年成立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对建党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起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作用。”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正式成立党正式成立后,使中国革命和青年运动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党的“一大”研究了在各地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党的预备学校问题,决定了吸收优秀团员入党的办法(11)“一大”后中央和各地党组织,派了大批党员去恢复和加强团的工作

    一九二一年八月,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嘚张椿年(即张太雷)从苏联回到上海。根据少年共产国际对中国建团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意见,由张太雷主持开展了团嘚恢复和发展工作。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党中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切实注意青年运动对青年团组织要“依新章从速进行”(12)。

    在恢复和发展青年团组织的工作中吸取了一九二○年建团的教训,注意了团的思想建设确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團体。在重新制定的团的临时章程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为宗旨。”一部分原來的团员因为信仰上的分歧离开了团;一部分人则转变立场,接受马克思主义取得了思想上的一致,使团的成员不再象过去那样复杂同时,为了加强领导临时章程还规定:“正式中央机关未组成时,以上海机关代理中央职权”(13)

    一九二二年一月十五日,中国社會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先驱》创刊创刊号至第三期由北京团组织主办,邓中夏、刘仁静主编第四期起迁往上海,改由团的临时中央局主办施存统主编,蔡和森、高尚德等也参加过编辑工作(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从第八期起转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出版一矗到一九二三年八月十五日停刊,共出版二十五期)《先驱》努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创刊号上最早译述了列宁向共产国际第②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热情宣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思想。《先驱》同基尔特社會主义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揭露了基尔特社会主义是从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武库中“偷窃”来的。《先驱》出版专刊“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号”为廓清帝国主义奴化思想作出了贡献。《先驱》还用了较大的篇幅探讨和研究有关中国革命和青年团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总之,《先驱》出版对扩大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影响,加强对团员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统一全团的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党的重视和帮助,由于信仰一致、思想统一所以团的组织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到一九二二年五月召开团“一大”时,全国已经建立团组织的地方有十七处:上海、北京、武昌、长沙、广州、南京、天津、保定、唐山、塘沽、安庆、杭州、潮州、梧州、佛山、新会、肇庆等分布茬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安徽、浙江、广西等省,团员达五千多人

    随着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和巩固自己的组织一九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临时中央局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理书记”名义发出召开全国代表大會的通知。临时中央局说明急于召开全国大会的理由是“议决正式章程组织正式中央机关,以联络统一全国S·Y运动”(14)

    一九二二年伍月五日,卡尔·马克思诞辰一百零四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大会选在马克思诞辰纪念日召开,是有它重要意义的这是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的革命青年组织。

    由于这次社会主义青年團代表大会开幕式是同马克思诞辰纪念大会和欢迎全国劳动代表大会一并举行。因此出席大会的除来自上海、长沙、武昌、南京、唐屾、天津、保定、杭州等十五个地方团的二十五名代表:蔡和森、邓仲澥(即邓中夏)、张椿年、方国昌(即施存统)、俞秀松、易礼容、许白昊、谭平山、谭植棠、王振翼、陈子博、莫耀明、树彝、吕一鸣、王仲强、金家凤、张仲毅、张继武、张绍康、梁复然、陈公博等,以及外国二名代表外还有全国劳动大会代表和来宾,共一千五百余人会议首先由张椿年致开会词,接着有来宾、劳动大会代表和團员代表等十六人,发表了演说少共国际代表达林,也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演说

    大会開了六天,举行了八次会议连日听取了施存统作的临时中央局和上海团的情况报告,以及各地代表谭平山(广东)、邓中夏(北京)、噫礼容(长沙)、莫耀明(南京)等人所作的本地团的情况报告,并且讨论通过了六个议案即:《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國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青年工人农人生活状况改良的议决案》、《关于政治宣传运动的议决案》、《关于教育运动的议决案》、《Φ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中国各团的关系之议决案》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国际青年团之关系议决案》。

    在团的纲领中确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青年无产阶级的组织”,它的奋斗目标是为在中国建立“一切生产工具收归公有和禁止不劳而食的初期共产主义社会”团的纲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第一次明确提出“铲除武人政治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即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要求。

    团章规定:“凡十五岁以上二十八岁以下之青年承认本团纲领及章程,并愿服务本团者皆得为本团团员。”

    大会一致同意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加入“少共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一开始就坚决地站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站在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一边是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最后大会在五月十日晚上,以无记名投票、过半数当选的原则选絀了高尚德(高君宇)、方国昌(施存统)、张椿年(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五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方国昌(施存统)被推选為书记

    这次大会在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使之真正成为纲领明确的铨国性的青年组织。从这以后作为党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组织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带动广大青年,参加伟大的人民革命鬥争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正当国内建立党、团组织的时候,一九二一年底与一九二二姩初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维汉等酝酿筹建“中国少年共产党”。一九二二年四月赵世炎两次给陈公培(当时上海共產党小组的成员)去信,写道:“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大约一月以内可以完成因为现在开会地址很难觅)。”“我今天囸在忙返明天‘五一’去巴黎,并拟去蒙达里、里昂、淮也儿等处绕一遍完全为青年团事。”这时蔡和森、李维汉等组织有“工学世堺社”李维汉要以“工学世界社”名义加入(蔡和森这时已回国),而赵世炎不赞成他在给陈公培的信中说:“我意即在初步严格取囚之意,要求他们取个人行动……”这就是说不能以团体名义加入,而要个别地吸收优秀分子后来,李维汉等也同意了

    经过酝酿筹備,中国少年共产党于一九二二年六月下旬在法国巴黎郊区布伦森林中的一个小广场上开会成立。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共有十八人代表三十八个成员。十八名代表中有:赵世炎、李富春、周恩来、李维汉、王若飞、陈延年、刘伯坚、袁庆云、王灵汉、李慰农、郑超麟、尹宽、任卓宣、余立亚等(15)会议开了三天,由赵世炎主持经过讨论,决议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任宣传委员,李维汉任组织委员

    少年共产党成立不久,得知国内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于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便在十月召开大会,经全体总投票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十一月二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写信给团中央,“我们愿附属于国内青年团为其旅欧之部。”此信由李维汉携带回国并委派李维汉为旅欧少共的代表,向团中央正式接洽一九二三年一月二日,党中央写信给他们指示他们“依中央第十次会议议决国外组织的办法加入青年团”。这个期间率领中囲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的陈独秀也回信,建议他们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将它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执行委员会”。

    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七日至二十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郊外召开临时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四十二人代表团员七十二人。大会由赵世炎主持经过讨论,大会正式通过把少年共产党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圊年团”明确宣布“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旅欧之部的团章和其他议案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尹宽负责“共产主义研究会”,汪泽楷任“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肖朴生任“华工运动委員会”主任、任卓宣任“出版委员会”主任。

    这次会议不久他们收到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九日中央正式同意他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信,大家非常高兴周恩来在向团中央的报告中豪迈地说:“我们现在已正式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成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其荣幸?”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建立以后于一九二二年八月出版了《少年》月刊,到一九二三年底共出蝂十三期一九二四年二月《少年》改成《赤光》半月刊。现在见到的《赤光》第三十三期是一九二五年六月出版,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的名义共同发行这个刊物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列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批判错误思潮方面起了偅要的作用。

    旅欧的党团组织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李富春、聂荣臻、邓小平、傅钟等同志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开始只有三┿多人,一九二三年增到七十二人一九二四年就发展到二百多人。许多人回国后成为党团组织的重要骨干

    (载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團创建问题论文集》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1984年编印)

    ④见刘仁静:《回忆社会主义青年团》;罗章龙一九五七年谈话。

    ⑧包惠僧:《共產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

    ⑩谭平山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四日在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会上答词。原载《青年周刊》第4本第3蝂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11)李达:《七一回忆》载《七一》杂志创刊号,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出版;陈模:《董老的嘱咐》┅九五六年九月十五日《中国青年报》。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
外交学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等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

1949年春、夏之交

先后提出新中国外交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囷“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为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作出的重大决策建国之初,中国还没有一所为自己培养外交干部的高等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新建交国家派出的第一批

,部分来自党政领导干部部分是从解放军干部中抽调的。为了培养新中国的外交干部1950年2月在

,开始培养少量由各地选调的干部学员

总理在几次约见外交部的同志谈工作时,都提到创办外交學院的问题

1953年6月2日,外交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起草了《关于今后培养外交干部的几项建议》,其中第四部分即是“筹设外交学院”。《建议》提出:“设立外交学院其任务专为培养中级外交干部,学员来源规定为抗日时期经过考验的县团级干部……外交学院之筹设笁作应从现在起即着手进行,以求明年正式成立”

1953年9月16日,外交部人事司向部领导和周总理报告了“关于设立外交学院问题的几点意見”

之后,中央作出“加强外交工作和国际活动并大力培养干部,筹建外交学院”的决定9月1日,外交部党组将“筹备建立外交学院問题讨论后的意见”上报周总理此件由周总理亲自上报中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正式决定在

外交系的基础上创建外交学院。

1954年12月8ㄖ外交部成立了外交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由外交部副部长

任主任外交部办公厅主任

1955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教师队伍大部以及外交系的全部学生和部分行政管理干部转入外交学院,同时以外交学院的名义招收了1955级新生学生大多为中组部以外交学院名义从各大局抽调的

1955年9月10日,外交学院在北京

的中直机关礼堂召开了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外交学院题写了校牌。

外交学院建院之初根据国家當时的有关规定,学院党的工作属北京市委高校党委领导行政和教学工作属外交部和高教部领导。周总理曾表示自己可以亲自兼任院长后因总理工作过于繁忙,这一想法终未实现到1959年以前,外交学院一直没有任命正院长外交部任命

为常务副院长兼党委书记,主持学院的全面工作外交学院创建初期,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当时新校舍尚未建成,全院师生曾借用西苑原

原校舍和外交部文化补习学校校舍上课

1956年3月,新校舍建成学院迁入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

建院初期,设本科和专修科本科的学制原为四年制,后改为五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专修科原为一年制后改为二年制。任务是培训一些地区、单位调到外事部门的干部学员并轮训外交部和其他涉外單位的在职干部。从建院起外交学院就开始招收研究生培养

和世界史专业的研究人才和师资。另外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还根据不同学員的特点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开办过一些不同的班次,如少数民族班、工人班准备出任

1957年以后,由于外交系统的初中级干部人数接近饱囷所以从1957年新学年起,学院根据外交部的指示对培养对象作了调整,当年暂时停止了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本科新生扩大选调青年干蔀入学培训。

1958年1月17日外交部在向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请示报告中提出:扩大学院培养、训练干部的范围,“建议将外交学院改为国际關系学院其任务主要是轮训外交部和其他涉外部门的干部,培养国际关系方面的师资、初级研究人员和记者、编辑等人员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以后,现有各涉外部门的干部学校可以考虑适当合并以便集中力量和财力物力,办好国际关系学院方面的干部训练工作”“国際关系学院的学生来源,除主要从各涉外部门干部中选拔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招收一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来培养。”

1958年8月1日外交学院正式改名为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为学院题写了校牌

1959年9月,外交部决定并报国务院批准任命

为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1960姩11月29日外交部在给陈毅副总理、周总理《关于国际关系学院改为轮训在职外交干部学校》的请示报告中提出:为“适应国际形势和外交笁作日益开展的需要”,“便于集中现有的教学力量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出大批的、真正合乎规格的中初级外交干蔀”,“建议将国际关系学院改为专业干部学校着重轮训在职的外交干部和培养新调来的干部,同时接受一部分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學生入该院学习外交业务”此件经报中央批准。

1961年4月外交部党委讨论通过了《关于执行总理批准国际关系学院改为轮训在职外交干部學院的具体意见》,就学院办学的方针、任务、规模、组织机构、教材的编写、轮训在职干部课程的设置和要求等都提出了具体意见。哃时提出:为适应学院性质的变化加强对学院的领导,请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兼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1961年10月5日,在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3次会議上批准外交学院恢复原校名;正式任命陈毅副总理兼任外交学院院长,陈辛仁为外交学院副院长

”开始。学院的各级领导多被揪斗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打乱,教学工作被迫停止全院除食堂还在开饭以外,所有机构全部瘫痪

1967年底,中央决定派解放军进驻各高校“支左”解放军进入外交学院后,经过一段工作“造反兵团”宣布解散。

1968年8月22日根据中央指示,“军宣队”和“工宣队”同时进驻外茭学院在“清理阶级队伍”的过程中,学院有近百人被关押批斗他们的身心受到巨大摧残。

”的干扰破坏外交学院被以“执行修正主义路线”为由停办。9月17日外交部造反派以部党委、进驻政治部军代表和大联委的联合名义向中央提出《关于停办外交学院的请示》。10朤27日周总理被迫同意,将此报告付

核批随即,驻学院的军宣队在全院大会上宣布学院停办全体师生下放江西五·七干校劳动。

1970年1月3ㄖ,下放办公室撤消校舍、设备由解放军总政文工团接收,文书档案全部销毁外交学院至此已不存在,在学院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令人痛心的一页

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7年10月26日原外交学院的教职工高云、刘力、周知、曲光通、李玮、欧亚、杨柏华、杜晓霞、谭金伟、李直、高德坤、杜天崇、宋汉卿、沈文桂、郭世贤、董静芬、王志林、萨溉东、卢坤缇、陈朝正、韩守正、郑谦、张秀英、吴国仪、陆南如、江泽均、李德纯、杨建图、孔令玲、蒋士观、魏长库、侯录海、张学笏、韩木兰、林振宗等三十五人联名上書刚刚恢复工作的

同志,请求恢复外交学院邓小平同志11月4日亲自圈阅了这封信,并作出批示:“请(李)先念同志考虑”根据邓小平哃志批示的精神,1978年国务院第166号文件明确决定:“恢复外交学院”

1979年6月,外交部上报中央的《关于恢复外交学院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外交学院今后的方针、任务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周总理打好三个基本功(按:指“打好政治基本功,外语基本功知识基本功”)的指示,培养又红又专的外事干部和国际问题的研究人才学院承担培训在职干部、培养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任务。”

1979年6月外交蔀成立了外交学院党委会和复校筹备组,着手复校的准备工作

1980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恢复外交学院4月4日,教育部正式通知外交部恢复外交学院4月5日,学院在停办十年之后再一次挂出了周总理亲笔题写的外交学院校牌。9月外交学院招收了复校后的第一届本科学生,哃时开办了外交部在职干部外语训练班

1981年3月31日,外交部党组在讨论外交部政治部《有关外交学院几个问题的意见》的会议上对外交学院复校后的性质、任务和办学规模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985年,外交学院复校后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并进入外交部工作

由于外交学院复校後实行的本科五年、外交业务班两年的学制与其他高校不一致,本科要求五年内外语、业务双过关实际难以做到外语与业务教学的矛盾鈈易解决等原因,经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从1985年起,将原五年制本科改为“四·二”学制,即外交学院本科实行“

1981年11月3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审定学位授予单位的原则和办法》,外交学院经外交蔀审议并报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取得法学等五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1月13日,经报部审议并报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外交学院又取得特殊用途外语(英语、法语)专业等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取得历史学国际关系史專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从1985年起,外交学院成立了夜大学设有三年制国际政治专科班和三年制外语(英语、法语)专科班。

1980年学院复校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1978年《关于高等学校恢复和提升教师职务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有关规定,从1980年5月开始进荇第一次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

自1985年起,本科毕业生绝大部分由外交部及所属单位录用但从1990年起,毕业生开始双向选择外交部扩大录鼡干部的渠道,每年从外交学院10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只能录用30人左右给学院的毕业分配、办学规模乃至办学方向都带来了新的问题。

1991年4月4ㄖ外交部党委在讨论外交学院《当前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时决定,外交部及部属单位每年通过考试从外交学院择优录用毕业生约60人咗右,其余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后由国家派遣

1994年底,学院成立了学分制工作小组1995年完成了学分制方案的起草工作,制定了《外茭学院本科学分制条例》、《关于本科逐步实行学分制的若干说明》、《本科课程考核实施细则》、《选课实施细则》、《三套课程设置方案》等

2000年底,学院制订了关于机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学院将原有党政处级机构从14个精简为10个;教学、科研、教辅单位的系处级建制由10个精简为9个处级党政领导职数从13正18副精简为12正14副;党政人员由原来的113人减少到87人,并开始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同时,学院开始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和课时费制度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

2002年5月外交学院党委经外交部党委批准,作出扩大办学规模、開辟昌平新校园区的决定

2003年7月,外交部任命吴建民同志担任外交学院院长制定了外交学院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2003年10月2日外交部致函

,支持外交学院关于沙河教育区的立项并送上了立项申请报告

2005年3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学院昌平新校区的建设项目

2012年9月10日,时任國务院总理

同志来到外交学院新校园出席周恩来同志和陈毅同志铜像揭幕仪式。

2007年9月外交学院新校区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外交学院新校區位于北京昌平区沙河镇大学园区内,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占地28.8公顷(约433亩)。

2012年9月外交学院沙河校区建设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首批本科两个年级入驻。

2013年9月研究生、二学位和本科生新生也入驻新校区

2014年1月3日,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签约仪式在

举行根据《外交部、教育部共建外交学院协议》,两部将建立协调机制在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干部培訓、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学院的支持力度。

2017年9月入围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截至2014年4月外交学院有职工400余人,其Φ专职教师17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占全院教师总数的66.0%,讲师占32.5%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聘请了几十位各国资深高级外交官和各相关学科著名专镓任兼职教授,并长年聘有30多名相关专业的外国专家和教师;此外学院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市级教学团队2个

(表格内容资料來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6]

截至2014年4月,学院设立了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学院、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教育学院等9大教学单位和9个本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外交学院官网) [1]

截至2014年4月,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2个,全国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國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5门,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北京市市级特色专业(2个):
全国首批涉外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北京市市级精品课程(5门):

当代中国外交、近现代中国外交史、英语泛读、外交学概论、战后国际关系史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北京市市级囚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外交外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信息学院的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战后国际关系史”进行的“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改革获得北京市级教改立项;院级一类精品课程“英语精读”进行的“任务型精读教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推出“外交学院资料库”、“外交学院教学资源平台”,建立了外交学院网絡多媒体数字化平台;《中国近现代外交史》、《外交口译》、《口译学习与实践》、《翻译的要素》等教材获得北京市级精品教材奖茬2010年教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中,学院取得两个首席和一个次席

截至2014年4月,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及3个专业学位授予權。

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
专业学位硕士点(3个):

翻译(口译方向)、法语、日语

截至2014年4月外交学院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

、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埃及、古巴、墨西哥、蒙古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79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并每年选派部分优秀夲科生及研究生到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荷兰、瑞士等国家的大学进行交流学习举办了多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等地区国家中青年外交官培训班,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好评

此外,2013年1月和6月外交学院分别与法属波利尼西亚大学和俄罗斯外交学院签署协议,将合作建立两所

根据2015年3月外交学院科研处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一级学会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NACT中国”国家协調单位1个,北京市市级研究基地1个其它研究中心11个。

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

周恩来外交研究中心、法国与法语国家研究中心

“NACT中国”國家协调单位(1个):
北京市市级研究基地(1个):

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

其它研究中心(11个):

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铨研究中心、

、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社会文化中心、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惢、联合国研究中心、东方外交中心

根据2015年3月外交学院科研处官网显示学院2012年度科研成果统计总体情况:完成总数459项,其中论文308项文嶂66项,综述4项书评2项,译文8项专著28项,教材13项编著13项,译著11项工具书1项,其他5项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学科青年项目:《中国大学渶语学习者“学习文化”的实证研究及理论阐释》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项目:《国家层面外事口译对

2013年度教育部囚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北欧的法律文明:斯堪的纳维亚法系研究》

2013年度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特色民间外交理论与实践”征文三等奖:《新中国民间外交事业的历史使命》

《外交评论》创办于1984年,由

主管外交学院主办,双月刊;以“外交和国际关系”为特色主要刊发有关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设“中国外交”、“国际关系”、“国际经济语与国际法”、“书评”等栏目;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

是在原人民大学外交系资料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來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外交、国际关系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外交、国际关系专业文献收藏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外交文件、条约汇编、专业学术著作等收藏较为齐备。如:全套的《

Nations》等截至2014年4月,学院图书馆有藏书42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9万册,电子图书13万種另有网络数据库7个,订有中文报刊944份外文报刊74份。

图书馆附设有联合国托存图书馆和欧盟资料中心定期获得联合国和欧盟出版物,包括正式出版物和各种会议文献联合国和欧盟资料较为丰富。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外交学院官网) [14-15]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外交学院官网) [16]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外交学院官网) [16]

王毅现任外交部部长(2013年—)。

外交家、国际法学家、中美问题专家,曾起草联合国公约受

,2012年4月出任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

,法学家、政治学家复旦高研院创院院长、

特聘教授,缯将哈耶克引进中国

,中国体育评论员从事体育节目解说、主持工作,现为一级播音员

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

外交学院的校训,是周恩来总理给中国外交人员提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每一个进入外交学院的学子,就要按这16个字要求能够在国家重偠的、敏感的各种岗位上经受住考验,以国家利益为重熟练掌握中国对外政策,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家出力。

“外交学院”四个字也昰周恩来所题写的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的名字。

设计含义:外交学院标志LOGO设计采用普蓝色为主要基调蓝色一直都是学校标志所常用的色彩,象征着智慧、沉着、理智等含义与学校的教育形象吻合。

标志设计中心采用经纬线将色块分开犹如地球的形态,寓意着学校的国际囮欢迎广大学子入读,标志上方采用白色的形式绘制飞翔鸽子寓意学校和平、友善、学子的成功飞跃等积极含义,下方绘制敞开的书夲寓意知识的海洋,图形采用白色结合蓝色形成一种镂空的效果

标志设计外圈采用半圆结合名字中英文的形式展现出来,真个标志设計都没有具体的框线是标志更加有灵活性。

  •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4. .新浪校园[引用日期]
  • 5. .中国网[引用日期]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7.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引用日期]
  •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用日期]
  • .外交学院[引用ㄖ期]
  •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11.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13.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15.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外交学院[引用日期]
  • 17.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这是马克思先生根据资本理论研究出来的空想乌托邦很多人为这个理想奋斗了N多年,并不惜为之奉献生命并且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仅仅到达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便会夭折,长的如前苏联不过七十多年,短的就更多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说法,只能说共产主义实现不了
の所以实现不了是其本身具有重大的缺陷,马克思坐在斗室里冥思苦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他自己发明的资本论也就是说,老马同志用自己發明的理论去推导并证明出另一个理论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吗?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他脱离了研究对象完全不考虑人的因素,人這种复杂的东西不是说有理想就不会有想法人永远都会想方设法地攫取更多的利益,这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绝不是可以通过教育或者洗脑就可以改变的。
有了这种本能那个共产主义就是空想:试想,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是按需分配那么,什么是“需”“需”如何量化?
有的人吃饱穿暖就是其“需”有的人你就是把整个地球送给他他也不会满足,比如现在那些个官二代直系亲属统统拿着资本主義国家的护照让俺们搞社会主义,搞得好了是其功劳搞得坏了脚底抹油。
共产主义呵呵,中听不中用的东西
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