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错题中美经贸谈判结果对话取得积极成果的最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促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六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離失所。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国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把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地处欧洲心脏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久为德国垂涎。1938年4月希特勒授意居住在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日耳曼族囚“自治”,企图将捷克最重要的工业区苏台德地区归入德国在捷政府坚决反对和苏联支待下,捷政府果断镇压亲德分子叛乱将35个装備精良的现役师和40万后备军投入戒备。准备尚不充分的纳粹德国不得不暂时退步转而对英、法施加外交压力,企图用外交手段吞并捷克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茬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嘟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将捷克纳入德国版图德国占领捷克全境后,掌握了欧洲中心地带与意大利联成南北一片,极大改善了德國的势态使德国军事力量显著增强。

希特勒一直把波兰当作向东扩张“生存空间”的主要障碍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銫方案”为制造入侵波兰借口,一批德国党卫军伪装成波兰军队“袭击”了位于德波边境的一家德国电台。希特勒借口“自卫”下達了入侵波兰的作战命令。

9月1日凌晨德国出动57个师(150万人),在2300架飞机、2500辆坦克掩护下对波兰发动全面进攻。战争伊始德军飞机狂轟滥炸波兰主要军事设施、机场、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德军攻势凶猛南北两个集团军成钳形攻势夹击波军,波兰空军500余架作战飞机未忣起飞即被炸毁于机场,大量火炮、汽车、辎重来不及撤退便落入德军之手仓促应战的波军以20个师投入战斗。装备陈旧且无准备的波軍未及实施坚决抵抗即被德军包围。德军以每日50-60公里的速度推进波军所有防线均被德军突破,整个国家处于危急之中对波兰防务承擔义务的英、法,对德“宣战”后却按兵不动英、法的“静观”使德军得以集中全力对付波兰。9月8日德军坦克进至波兰首都华沙外围。16日德军南北集团军群在弗洛达瓦地区会师,完成对波军主力包围9月17日,波兰政府逃至罗马尼亚(后留亡英国)9月30日,华沙守军和居民的自发抵抗在德军轰炸炮击下瓦解波兰沦亡。德军战领华沙后进行了大规模报复性破坏和屠杀。

德国占领波兰后利用英、法的“绥靖”主义,加紧进行侵略北欧、西欧的准备1940年4月,德军开始在西线发动进攻主要目标为法国。

为解决进攻法国的后顾之忧1940年9月,德国向丹麦、挪威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接受“德国保护”。丹麦国王惧于德国武力宣布投降,德军随即占领丹麦挪威國王哈桑七世拒绝德国要求,力主抵抗但国防部长、法西斯分子吉斯林却策动亲德势力破坏抗战。6月10日德军占领挪威全境,吉斯林组織傀儡政府哈桑七世出走英国,建立流亡政府

德军在进攻挪威同时,开始对法国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进攻1940年5月10日,德空军大批飛机猛烈轰炸法国北部和荷、比、卢境内72处机场接着,德伞兵部队抢占机场、桥梁和战略要点战争全面爆发。德军共投入136个师(其中包括10个坦克师、7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2580辆坦克、3824架飞机分3个集团军群,同时向法国和荷、比、卢推进在德军猛烈突击下,荷军只堅持5天即宣布投降荷兰女王政府逃亡伦敦。5月26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20万比军为德军俘虏

面对德军猛烈攻势,法军和驻法英国远征軍节节败退5月31日,德军绕过设防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坦克直插阿登山脉,迂回攻入法境5月20日,德军在地空火力掩护下强渡马斯河,全歼法第9集团军5月20日,德军直扑英吉利海峡5月20日,德军占领加来距海岸仅数十公里,形成对英法联军夹击态勢40万败退的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附近地区陷入绝境。此时希特勒突然下令德军坦克部队停止追击,只使用空军轰炸绝处逢生的英法聯军紧急征用943艘舰船,在皇家空军掩护下将/usercenter?uid=f">5642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圵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至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箌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岼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鉯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創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歭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媔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哋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呔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囻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1945年4月1日盟军茬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惢,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於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朤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丠、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仩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囮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覀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当“颠覆”历史之风乍起之时缯经有很多人吵吵嚷嚷闹着要公开更多的历史档案,似乎这当间掩藏着多少阴谋似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历史档案发掘整理并得以公开,却出现了令这些吵吵嚷嚷着翻案的历史颠覆者们十分尴尬的局面:历史文献档案公开公布得越多对作翻案文章、颠覆文章的人就越不利,西路军真正的历史真相也越来越浮出了水面翻案文章、颠覆文章也越来越经不起时间沉淀后的澄清。

序言:西路军史学研究进入误區的要害及关键 

  酝酿了好几年也犹豫了好几年,还是决心壮着胆子来写写西路军问题的考辩

  笔者之所以犹豫难决,是因为考辯西路军的历史无法回避与某些观点之间的严重分歧。但若回避许多历史纠结则成了解不开的疙瘩。而这一历史疙瘩若不解开不仅對歪曲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历史的种种谬论不能批驳,广大西路军指战员的人格境界也将受到严重贬损。

  更为严重的是如今那些為重新评价西路军,而依据被选择性提供的历史电文所做的结论不仅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进一步无度引伸与曲解,更被利用成为妖魔囮毛泽东的史学依据进而成为否定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武器。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仙逝若干年后才逐渐显现的这一严重政治后果所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天之灵有知,都是不会答应的这不仅是西路军史学研究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也是研究著述中国革命史必须收複的一个史学阵地,更是维护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格形象不可缺失的史学工作。只有正确解释了西路军的历史曲折財能正确解读西路军将士的人格境界,乃至他们当年人生选择的逻辑必然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失败,是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囚民革命中一次重要挫折关于酿成这次挫折的成因,曾有两次剖折和探讨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得出了两个截然不同且相互排斥嘚结论:第一个结论产生于西路军刚刚失败的1937年3月31日这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将西路军失败的主偠原因归咎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第二个“结论”则缘于半个多世纪后对西路军失败成因的重新审视与探讨,未在党内形成正式决議的看法:西路军失败的主要责任者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这些看法推翻了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结论,却堂而皇之地进入叻某些党史军史典籍和各种传媒这些耸人听闻之说广为流传,迄今仍然拥有不小巿场

  然而,在以“颠覆历史”为时髦为潮流的当紟这还只能算是冰山之一角。

  君不见这种“颠覆”,已经追剿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由此上溯到1840年”如是,中国共产党领導的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王朝和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民主革命,乃至中国人囻自鸦片战争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反抗封建统治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斗争就统统都在被颠覆被清算之列。

  “西路军问题”现在已不光是“党内问题”,而成了那些“颠覆历史”者手中的一个大杀器并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我们不禁要问谁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答案是肯定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广大人民不愿看到,老一輩革命家不愿看到即便是身历其境的当事人们也不愿意看到——被颠覆的历史中,他们自身也会被颠覆

  因此,我们即使仅仅从维護父辈义无返顾追随人民领袖毛泽东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格境界出发也有理由、有责任、有义务为历史正名,为毛泽东正名!

  既然退无鈳退那就只有站稳脚跟,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说话!事实和证据中就有颠覆学问者们提供的一大堆原始文献,特别是他们有意无意遗漏或囿意无意疏忽分析的重要原始文献笔者要做的事情,就是以子之予陷子之盾,一笔一笔算个清清楚楚吧!

  西路军失败成因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关键性节点:

㈠西渡黄河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要分两点来说因为中共中央的目的与张国焘的目的不一樣。

  1.中共中央的目的

  西渡黄河的目的是执行中共中央的1936年10月的“宁夏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以三个军的部队渡河作战,也是中央在《十月份作战纲领》里做出的渡河作战兵力划分但《十月份作战纲领》不是作战命令,只是一个意图渡河作战也不是10月的内容。Φ央预计的渡河作战时间是11月中旬以后其原因有三:

  ⑴共产国际援助物资预计12月才运至中蒙边境,运抵预定接济地点定远营(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的时间更靠后红军渡河后要在定远营取得援助物资后才能攻击银川等坚城。否则红军将徘徊于坚城与沙漠之间难鉯生存。

  ⑵在同心城一线集结的红一方面军渡河部队因造船技术的原因只能在结冰季节履冰渡河。

  ⑶要接应正向甘北(今宁夏南蔀)转移的红二方面军部队

  另外,渡河作战的前提条件是要拒止南敌保持西兰大道在10月于我手,否则敌军有可能长驱中宁、中卫一線隔断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渡河部队。这个任务主要由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担负

  中共中央西渡黄河的目的是为了“宁夏战役计劃”,但张国焘的想法却不同:他的意图是红四方面军部队渡河后即转向西进夺取河西走廊,独创一片天地以实力取得在党内斗争中嘚有利地位。关于这个想法他在国外流亡时写下的回忆文字中并不隐讳,而且称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红四方面军领导层“多数人”的支歭:“多数(人)认为我此时不能去陕北应该集中力量。先执行西进的军事计划然后再谈党内问题”,“四方面军如果能在河西走廊立住腳莫斯科仍会照原议支待我们,并不会将我们视作是反共产国际的分子”[]

  另外,在渡河西进之前张国焘不愿意红四方面军部队與国民党中央军硬碰,这个实力要用在渡河西进解决马家军上——当时中央也好张国焘也好,都对马家军的力量估计过低

㈡红四方面軍三个军西渡黄河是奉谁的命令 

  这个问题也得分别来说。

  如果非要简单地说那就是: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的三个军中,只有红彡十军渡河可以认为是事先得到了中共中央认可的另外两个军都是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的方式造成既成事实后,中央被迫认可的

  叻解这段史实时一定要注意红军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的指挥格局和背景:

  1.中共中央。位于陕北保安此间除了中央书记处、軍委、中央等名义发出的电报外,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署名发出的电报均可以视为代表中央意图。

  2.红军总部以朱德、张國焘为代表,当时正从会宁到关桥堡的转进途中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期间,红军总部朱德、张国焘被授权“依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揮三个方面军之前线作战事宜。三个方面军对朱、张两总之报告及朱、张对三个方[面]军之电令,均望同时发给中央军委一份以密切前後方联络。[]”

  3.10月28日后彭德怀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受命指挥河东三军部队按中央“先南后北”方针,组织实施海打战役

  ⒋因为海打战役在张国焘的干扰下被迫流产,1936年11月1日红军三个方面军领导人在关桥堡集会,一致“一致坚决主张打击胡敌消滅其二三个师,停止其追击”“并有前敌总指挥统一调遣,朱、张不干预的坚决表示”[]故可以认为,张国焘对河东红军主力的指近权巳被解除——但张对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的指挥权仍然在握

  ⒌1936年11月30日,朱德、张国焘在前来迎接的周恩来陪同下到保安所以可以認为,这个时候的张国焘已失去对红四方面军的西渡部队的指挥权

㈢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的全过程 

1.红三十军西渡黄河可以认为是事前得箌了中央同意 

  红一、四方面军会宁会师后,中央授权红军总部朱德、张国焘“依照中央与军委之决定指挥三个方面军之前线作战事宜”,并要彭德怀与朱德、张国焘会商并“按照十月作战纲领准备做出宁夏战役计划纲要[]”。

  10月16日朱、张决定红三十军在靖远黄河渡口打造船只并试渡,并提出三十军渡河后九军跟渡的建议。同时将中央要求的《十月份作战纲领》要求的“十月份保持西兰大道于峩手中”改作“我军以控制西兰大路二十日以前在我手中”;将“十月份作战纲领”中“四方面军以一个军率造船技术部迅速进至靖远、Φ卫地段,选择利于攻击中卫与定远营之渡河点以加速的努力造船”,改作“四方[面」军于三十军渡河成功后九军即速跟进”[]——缩減向南防御兵力,提前渡河时间并增加渡河兵力

  18日,朱、张电告中央称三十军将于20日开始渡河[],中央次日回电委婉提示“二十ㄖ渡河间题是否推迟数日[]”。同日毛泽东将红三十军20日将开始试渡的情况通知彭德怀[]。

  20日三十军试渡失败。

  21日中革军委和總政治部通知各方面军首长:三个方面军已完全会合,为使全军完全团结在共产国际、党中央、军委的路线之下“中央与军委决定:从┿一月一日起至七日止,以十月革命节为中心进行七天的教育计划”。全军同时于十一月七日举行红军三大主力会合誓师抗日并纪念蘇联十月革命节大会。[]

  23日彭德怀与朱德、张国焘在打拉池会面,彭德怀提出宁夏战役部署要点是:第一步,红四方面军三十军、㈣军两个军从靖远渡河渡河后夺取景泰并沿黄河西岸向中卫攻击;第二步,红一方面军渡河部队从宁武、金积方向渡河以一部进取定远營,接受国际援助物资尔向进取银川[]。这个部署得到了朱德、张国焘的同意

  同日,朱德、张国焘下达“三十军立即渡河九军跟渡”的命令并称:“如渡河不成,南敌继续突进则以第九军配合南线部队击敌”。[]

  24日10时中央致电彭德怀,要其与朱德、张国焘商洽“先南后北”的方针:“准备在该地区与北进之敌进行决战企图消灭其一部,停止或遏阻其追击问题”并指出“三十军迅速渡河控淛西岸九军拟以暂不渡河为宜尔后北进到海、靖线防御”[]。

  这个方针的意图是:先停止南敌进攻再渡河实施宁夏战役。

  同時也说明红三十军渡河,是得到了中共中央认可的——也就是说红三十军渡河,可以认为是奉中央军委的命令

  10月24日,红三十军洅次发起强渡获得成功。同日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三军西渡”建议:“九军、三十一军尾三十军后渡河,以一个军、向兰州方向活動以两个军向一条山、五佛寺、宁夏方面发展。[]”

  24日24时中央致电彭德怀及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再申“先南后北”方针:“目前先决问题是如何停止南敌”[]

  25日,朱德、张国焘批准了徐向前、陈昌浩24日建议[]——请注意不是中央!

2.红九军渡河未得中央同意,是先斩后奏造成的既成事实 

  10月25日红三十军全部渡河,徐向前、陈昌浩决定“九军决今夜跟进渡河[]”

  同日,中央再电朱、张、徐、陈再申“先南后北”方针,要求以九军之外另一个军跟进渡河九军用于对付南敌,待“南敌确实受严重打击后”“从Φ宁渡河”[]。

  同日16时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做出部署(彭德怀称该电是发后才给他看的),提出四方面军主力(三个军)渡河并表示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不便向定远营前进,应“重点在控制五佛寺渡河点在我手中和对由兰州北进敌为有力之拒止”认为“从五佛寺出中卫,戓经蒙古包去取定远营一则地较窄,一则四天露宿似不便以由宁夏附近去取定远营为好”[]。

  这也是说要求一方面军从中卫以东嘚渡河部队去占领定远营。

  26日1时半中央在得知九军正渡或已渡的消息后,指示“三十军、九军过河后可以三十军占领永登,九军必须强占红水以北之枢纽地带并准备袭取定远营”,同时重申“先南后北”方针:“等二三日后如真实胡敌无北进之意再以一个军渡河不迟。目前瞬[封]南村敌应取击破手段,仅取抗击手段不够”[]

  当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彭德怀:“决以三十、彡十一、九三个军迅速渡河[]”——三十一军也要过河并称他们自己当日17时也将过河指挥。

  当日17时朱德、张国焘批准徐向前、陈昌浩建议[]——注意,仍然不是中央!

  朱、张在该电中再次表示红四方面军去取定远营不便:“首先查由一条山经中卫去夺宁夏地区,或甴中卫去取定远营一般地形条件如何,一条山、五佛寺一带粮食情况如何是否允许用四个军去打中卫、北关须考虑[]”。

  当晚21时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国焘有出凉州不愿出宁夏之意,望注意”同时再次重申“先南后北”方针,表示不同意三十一军渡河:“四、五、三十一军二方面军,应以打胡为中心仅抗击不够,打法可采诱敌深入”[]

3.徐向前、陈昌浩建议红四方面军全军渡河,要求中央“重決速示” 

  27日5时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朱德、张国焘令“四方面军除三十、九两军及指挥部已过河外其余各部应停止过河”,“三┿、九两军即由你们中去一人指挥,迅速占领大芦塘、眼井堡、大营盘、三塘释、五佛寺地区以一个军向中卫延伸,一个军准备夺取戰略要地定远营”[]

  同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及中央“提议四方面军全部渡河”,“如果一、二方面军可单独完成寧夏战役计划无须我们在技术力量上配合时,提议四方面军亦须全部渡河”要求中央“重决速示”[]。

  28日聂荣臻、左权、彭德怀等分别向中央报告张国焘“以各种方法破坏打击追敌计划[]”、“以各种方法使我不能与徐陈见面”、“更企图将总部移乾盐枱堡使育英不能与其他干部会谈”、“前廿五日间以朱张彭三人发电给徐陈贺任,发后才给我看一种阴谋强奸式的,以后联名电报作为无效”[]

  哃日,中共中央在收到徐向前、陈昌浩要求“重决速示”电报后发出紧急呼吁:“目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关头,三个方面军紧靠作战则有利分散作战[则]削弱,有受敌人隔断并各个击破之虞更不能达到扩大苏区,扩大红军把红军提到新阶段,争取抗日统一战线胜利之目嘚[]”

4.红五军渡河也不是奉中央命令,是斩而不奏的既成事实 

  10月28日5时徐向前、陈昌浩令红五军向靖远东北方向牵制敌军:“五军转迻到靖远东北方,钳制王、毛船只速放到三角城[]”。

  28日13时徐、陈令五军在完成任务后渡河:“五军于牵引任务完成后,即开一条屾、大卢塘、五佛寺线扼阻九、三十两军之后路”[]。

  当晚20时朱德、张国焘予以批准[]——注意,仍然不是中央!

5.张国焘还拟以同样方式调三十一军渡河 

  10月28日16时朱德、张国焘致电、陈与中央,拟令红三十一军渡河并称“如明晨八时前毛、周无回电,三十一军即宜開和堡口渡河”[]

  19时,朱德、张国焘令“四方[面]军之三十一军速集中打拉池四军以一部迟滞敌人”,同时任命彭德怀前敌总指挥指挥河西三军部队组织实施海打战役[]。

  15分钟后朱德、张国焘致电中央及徐陈,要改变海打战役部署拟再令三十一军渡河:“三十┅军即跟三十、九两军后面,迅速渡河”并称“盼今晚十二时电复,如未得复徐、陈即依此电执行”[]。

  这是个霸王式“请示”限定时间还从“明晨八时”提前到了“今晚十二时”。

  中央次日12时回电表示“根据朱张徐陈意见”,同意三十一军渡河[]——已经过叻张国焘限定的时间只好承认既定事实;19时,朱德、张国焘电令正按“朱张”日前20时电令赶往打拉池的三十一军到小水后转向三角城对岸渡河[]红三十一军当日午前已赶赴渡口准备渡河,但接到“朱张”28日20时电令即转向打拉池在彭德怀于29日20时下达的海打战役集结电令[]后即茬打拉池集结,准备参加海打虎役未按“朱张”当日19时电令转向三角城对岸渡河。

6.张国焘破坏海打战役计划宁夏战役濒临流产 

  30日7時,彭德怀下达海打战役部署令红四方面军四、三十一军部队节节抵抗,诱敌深入[]

  3个半小时后,朱德、张国焘通报徐向前、陈昌浩称已电调红四、红三十一军脱离预设战场[],海打战役流产

  同日16时,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重申“先南后北”方针:“目前方针,先打胡敌后攻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同日,林育英向共产国际报告张国焘破坏海打战役计划:“中央军委屡次命国燾坚决打击南面追敌只有停顿南敌之追击,方能北取宁夏但国焘畏敌过右,始终不愿执行命令欲北进取得接济后再打南敌”[]。

  林育英在这里还是有个不大不小的误判:其实张国焘连北进都不愿意他孜孜以求的,还是西进

  31日,彭德怀致电毛泽东亦向中央莋了报告,并称“明晨到总部与朱、贺、任再商再决以便取得一致行动[]”——没提张国焘。

  11月1日彭德怀到关桥堡红军总部,与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商决“海打大道以北寻机歼敌”且得到“前敌总指挥统一调遣,朱、张不干预的坚决表示”[]

  至此,张國焘实际上失去了对河东红军部队的指挥权

  这就是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的全过程。

  只有红三十军渡河可以认为是事前得了中央哃意的三军渡河是徐向前、陈昌浩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张国焘的批准;徐、陈还口气强硬地提出了四方面军全军渡河的建议要中央“重決速示”;九军、五军渡河是以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的方式造成的既成事实;张国焘还拟以同样方式调红三十一军渡河,因彭德怀的反对未果;彭德怀下达海打战役部署后张国焘即釜底抽薪,将红四军、红三十一军调离战场破坏了海打战役计划。

  这就是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的真相所以,“红四方面军三个军西渡黄河是执行宁夏战役计划”难以完整反映事实真相,徐、陈建议三军渡河乃至全军渡河是违背中共中央“先南后北”方针的,在张国焘和中共中央两个不同意图之间他们选择的是执行张国焘的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这裏以“朱张”署名的电报有些不一定代表朱德的意见——未得朱德同意而强行签署联名电,张国焘可是有多次“前科”的当然,也不排除在紧急情况下朱德代张国焘签署联名电的可能——此间多次出现几个小时甚至十来分钟的间隔里以“朱张”联名签署而意图又完全楿左(贯彻中央意图与不贯彻中央意图)的不同电报。

  这个时候张国焘已经很难封锁朱德的发电权了。然而他对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嘚指挥权,仍然存在

二、西进河西走廊 

  红四方面军西进的目的是什么?西进是谁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还是得按“时经事纬”嘚原则一一道来

㈠红四方面军独立进取河西走廊最早出自三军会师前毛泽东的动议 

  三军会师前的1936年8月23日,“因为拿打通苏联的意义來说占领甘、凉、肃比较占领宁夏更为重要,这是不受日本威胁有永久保障的一条道路[]”,毛泽东曾提议“以四方面军独立进取青海忣甘西直至联系新疆边境[]”这个动议因符合张国焘以及红四方面军一些领导人的心态而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与保证。

  中共中央8月25ㄖ将这个计划向共产国际做出报告[]共产国际于9月11日做出答复,将国际援助物资接运地点改在定远营(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旗治所在哋巴彦浩特镇)同时指出:“不能允许红军再向新疆方面前进,以免红军脱离中国主要区域”[]

  于是,中共中央不得不对原计划进行叻修改将红一、四方面军分取宁夏、甘西,改作两军“合取宁夏”——也就是后来的“宁夏战役计划”将红四方面军原拟从兰州以西詠靖、循化、河州一线西渡黄河的地点,改在了兰州以东靖远、中宁一线[]张国焘对此改动极不满意,曾经推翻西北局会议决议在红四方面军一些高级将领的支持下,擅自调动红四方面军部队拟从兰州以西的永靖一线西渡黄河,但因气候地理条件等等原因被迫折返。

㈡红四方面军三个军西渡黄河后徐向前、陈昌浩再次动议西进 

  红四方面军三个军西渡黄河后,原拟沿黄河向中卫攻击前进与红一方面军从宁武、金积方向的渡河部队相互配合,夺取定远营取得援助物资后进取银川。但因张国焘破坏了海打战役计划河东红军主力被迫东移,与已渡河的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的联系被切断敌军主力长驱中宁、中卫,宁夏战役濒临流产

  可以说,张国焘破坏海打戰役后不仅使河东红军主力陷入被动,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也处境尴尬因中卫一线正被敌关麟征部占领,河东红军主力被迫东移已無法按原计划由此渡河,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再出中卫已无意义返回亦很困难。只有向西向永登、凉州方向扩展占领区视情况再作取姠定夺——这是对徐、陈心理于最有利的角度做出“无过推定”的分析。

  然而在数十年后这个“无过推定”却被一位历史当事人自己否定了:“过河后中央决定打定远营。我们调查一下定远营在阿拉善旗,是沙漠上的绿洲地方那么小,这么多部队到定远营吃、住都很困难,无法解决那里四面都是沙漠,往哪里走啊!所以打定远营是不行的我那时是积极主张西进的。[]”

  张国焘当然不在“无過推定”范围之内——在流亡海外后他的回忆文字是认了账的:“……四方面军的同志也觉得河西走廊将是未来西北抗日局面的交通要噵,正是我们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而且因此也不致与一方面军挤在一块,再发生磨擦”“关于解决党争端问题。多数(人)认为我此时不能去陕北应该集中力量。先执行西进的军事计划然后再谈党内问题,……我也说到共产国际已知道我们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畧又批准了我们的西进计划.两个中央对立的形势也已解除了,四方面军如果能在河西走廊立住脚莫斯科仍会照原议支待我们,并不会將我们视作是反共产国际的分子”[]

  11月2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中央军委提议:“以大部向平番、凉州、民勤方向发展,开展甘北蘇区”、“决先向大靖、古浪平番、凉州行,而后带(待)必要时再转来接主力过河”[];毛泽东、周恩来当日复电:“你们率四方面军主力,暂以现地区为中心向三面扩大占领区域,以一部占领永登一部出通[皋]兰,大的方向仍前不变[]”;3日22时再电徐、陈:“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但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并附电台,以利交通后方行动[]”——这也是中央在提醒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首长預留东返退路

  当时中央正筹划在海打以北击破胡宗南部,以争取继续实施宁夏战役计划

㈢共产国际改变物资援助地点,张国焘指礻徐陈“独立不受一切牵制地”开展局面 

  11月3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将接济地点从宁夏的宁远营(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改在了新疆的囧密[]

  4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要求四、三十一军“过河增我方”,再提“如情况不利时惟有放弃现地区集兵出大靖、凉州方面”[]。

  5日14时朱德、张国焘电复徐向前、陈昌浩,指示他们将行动方向左旋90度:“你们之河北纵队目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乘敌人尚未十分注意你们的时候站稳脚根,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地应迅速占领凉州哋区。行动要迅速、秘密、坚决和机断专行”“敌人可能隔断你们与河左面主力之联络。你们尽可能派一部带电台保持黄河五佛寺附近渡口在我手但不可因此妨碍你们主力的行动,不得已时不必留兵力守渡口如有必要当由三十一、四军负责来接通你们”[]。

  因当时河东正策划与胡宗南部决战以再启宁夏战役计划,所以张国焘在该电特意指出:“宁夏战役能否实现决之于明后日之决战[注:指河东蔀队正筹措间的与胡宗南部的决战],你们应不受一切牵制独立去完成你们的任务”——也就是说不必受宁夏战役能否实现之“牵制”。

  次日(6日)徐向前、陈昌浩即提出“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同日17时再电朱、张,拟放弃一条山、五佛寺渡口[]——自断东返后路

  7ㄖ,徐向前、陈昌浩电请中央给予独立开创局面之名义并提出军政委员会名单[]。

  同日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复电徐向前、陈昌浩,批准“平大古凉战役计划”:“平、大、古、凉战役计划为迅速执行为好兵力集结应稍提前”[]。

㈣中央拟将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组成覀路军并电询徐向前、陈昌浩徐、陈信心满满打了包票 

  这个时候,因河东胡宗南等部敌军齐头并进河东部队与胡宗南部决战计划┅时难以实现,河东红军主力被迫继续东移而据徐、陈通报的河西情况,河西部队的现状与前景比河东主力更阳光更灿烂故彭德怀于11朤8日1时半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对徐、陈西进动议表示赞同:“徐、陈之三个军应自己努力解决冬衣乘敌薄弱扩大占领地域,以袭占镇虜、凉州及其以北为目的估计目前单独出宁夏不利[]”。

  同日中共中央复电共产国际,因“哈密、安西之间是1500里荒无人烟的沙漠”请求将援助物资接运地点改在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

  同日中共中央就拟授予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以“西路軍”名义电询朱德、张国焘[]。

  同日因河东主力与胡宗南部决战不果而日趋被动的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作战新计划”:拟将河东红軍主力南下作战并提议“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要求朱德、张国燾、彭德怀、贺龙、任弼时、林育英等集会商议,提出意见[]

  11月10日,朱德、张国焘复电中央同意给予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以“西路軍”名义[]。

  同日晚西北局书记张国焘在同心县王家团庄南四里彭德怀住处召开的了“五兄秘密会”(朱德、张国焘、彭德怀、任弼时、贺龙),与会者们原则上同意了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林育英人等提出的这个“新的战略方针”即“作战新计划”[]

  11月11日10時,中央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正式将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命名为“西路军”[]。

  1小时后中央致电徐向前、陈昌浩,通报河西情况:“由于河东还未能战胜胡、毛、王各军妨碍宁夏计划之执行我们正考虑新计划,但河东主力将与西路军暂时的隔离着”并提出三个问題征询徐、陈意见:“⑴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有单独西进接近新疆取得接济的把握否?⑵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⑶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

  12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报告大靖附近“气候、水、柴、人、粮极丰富”的好消息[]。

  同日中央再电朱德、张国燾,同样的问题又问了一遍:“依据西面情况他们有单独前进接近新疆的把握否?如遇困难要重返河东时有可能否?[]”

  同日,徐向前、陳昌浩致电中央信心满满地打了包票:“大靖、凉州地区人粮较丰,以后筹资扩红都有大的办法现时即不能与主力互相策应,依据现茬敌力我力估计我们可以完成任务”,“主力拟进占甘州、肃州地区、并准备接通新、蒙和远方现决甘、凉、肃、永、民创立根据地,不在万不得已时不放弃凉州”[]——西进“打通国际”,“建立根据地”两个任务一肩挑。

  对中央所询“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情形?”、“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未作只字回答。

  13日中共中央致电共产国际,报告西路军准备西进的情况[]

  14日,朱德、张国燾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中央军委:“你们之敌现马步芳、青两部又分散,又(便)于你们各个击破”“夺得甘、凉、肃根据地和打通远方任务,这是你们独立可能完成的”“你们须独立完成打通远方任务”[]。

  同日毛泽东、彭德怀等就河东主力南进部署进行磋商,彭德怀提出南进的同时拟以一部向北调动毛炳文部以“声援西路军否则西路军陷于孤立”[],同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彭德怀,要求河東红军主力消灭胡宗南一部即或要南进也要“打一仗再南进”[]。

  同一天里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是第一个对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西进前景作出“陷入孤立”警示的人!而无论是张国焘还是徐向前、陈昌浩都对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西进前景信心满满,一派乐观与此同时,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则已商定:河东红军主力即准备就地坚持打击胡宗南,南进计划暂缓——实际上那个被人揣测放大曲解以作“阴谋论”依据来忽悠的“作战新计划”, 在中共中央正式同意西路军西进之前就已被暂时搁置,而且最后还干脆予以以放弃

  15日13时,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同意西路军西进[]。

  这是西路军第一次东返的机会——如果西路军首长认真考慮中央之询的话

㈤敌毛炳文军西渡追尾,徐向前、陈昌浩提出西进与建立根据地的主次问题 

  11月16日敌毛炳文军开始西渡黄河,拟追擊西路军张国焘以“朱、张”名义致电毛泽东、周恩来一改两日前的乐观态度称“我西路军已无再东渡可能”,“我们须急设法帮助和策应他们因他们太孤立,并须急打通远方得到接济至关重要”[];20日后,朱德、张国焘、周恩来开始动身去陕北保安与中央会合

  17日8时,徐向前、陈昌浩致电中央同样一改几日前的信心满满,提出“是否我们控制肃州、甘州在手由远方负责与我们打通,还是我們主力进行玉门、安西或到新疆才有办法如打通远方为主要任务,我在现地区创造根据地不能不居次要地位如遇特别情况时,是否我們将去打通远方”[]

  几天前“建立甘、凉、肃根据地”的保证突然变了,敌毛炳文军西渡追尾是重要原因

  日,河东红四方面軍四军、三十一军在甜水堡地区重创胡宗南部精锐第二旅

  18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张国焘:“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同日18时,中央致电徐向前、陈昌浩通报西进途中地理及远方物资准备情况:物资“恐准备不及,运输也来不及”“肃州到安西有八天坏路,人烟稀少安西亦荒僻,将来只能去一部安西、哈密间是一千五百里沙漠地,绝无人房货物要用汽车送,正办茭涉中”要求西路军“现地区留住一时期”以解决援助物资到达前的生存问题[]。

  19日9时徐向前、陈昌浩电告,决意“到永昌再向甘州进决用力巩固丰乐堡、永昌地区,以甘州为重点争取休补与执行党与军委所给予的任务”[];同日,林育英、朱德、张国焘致电中央:“西路军已占永昌拟以主力在凉、甘之间发展,拟以一部西出肃州、安西”[]

  同日,林育英、朱德、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轉达周恩来就西路军行动提出的意见:“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根据地”,“远方对于经哈密接济你方已原則上同意物资经济均可接济,正设法解决交通运输拟技术手续,大约以明年开春后可望大批接济现正急谋小部接济,大的于我占领咹西后即可实现”“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唯远方路图也须调查清楚”[]。

  19日17时徐向前、陈昌浩致电中央军委,报告九军古浪失利情况并提出“估计毛敌推到大靖后,马敌必更集兵犯永昌、甘州我势必与之决战,方能巩固甘州、凉州”[]

  20日,中央致电徐向前、陈昌浩:“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尛部进占安西敦煌[]”

  21日,河东红军主力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歼灭胡宗南部精锐第七十八师第二三二旅,迫使胡宗南部全线停止進攻一战而改变河东局面。

  22日徐向前、陈昌浩电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国焘,报告敌情提出:“估计毛敌未到前,二马鈳能以主力续犯并以一部速向甘州集结,拦头扰肃州;毛到后更是迫马前进我们目前战线甚长,人少弹虚有减无增,必要时决集主力茬甘、永线上至肃、甘线上击敌不然敌向我拦阻,顾虑实大”[]同日,得悉了胡宗南部失利消息的蒋介石急电甘肃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河西之匪向西远窜则以后追击部队应另定部署。此时应即抽调毛军从速回转河东岸协同第一军先肃清毛、徐主力为要。毛军最快哬时可以调回河东之何地希详复。”[]

  “战胜胡军”打开局面,策应河西!说到做到立杆见影。

  23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徐姠前、陈昌浩,通报情况并指示作战方针:“远方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你们作战方法应改变一下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另以一部兵力箝制敌之余部,如此方能从敌取得补充方能予敌以重创,根本消灭其战斗力方能使敵知所警戒,应该力避如过去一样的消耗战提倡集中兵力包围消灭其一部的消灭战,如此方能解决问题”“因河东胜利,毛炳文有东調消息”“着重在凉州、永昌之间,各个消灭马部西面仅以五军占领之”。

  24日23时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和Φ央领导人,报告西路军战况表示:“我们现无能集优势兵力,弹药太少难在甘东地区灭敌,如何速示”“现仍拟将九、三十军在詠昌附近寻机击敌”[]。

  25日徐向前、陈昌浩地、王树声致电中革军委,报告敌情并表示:“现正寻机用伏击战以各个击敌拟将山丹、甘州敌消灭一部后即乘胜向甘州袭击,我受永昌正面之敌压迫不便灭其一部时即将三十军直转到甘州以西袭临泽、肃州,五军及九军呮留山丹阻敌”[]

  同日24时,毛泽东就西路军作战部署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地指出:“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後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凡打两团以上之敌,②兄均宜亲自指挥亲自看地形,亲授干部以机宜并须十分注意隐蔽,避免无益牺牲”[]

  26日,敌毛炳文军被迫开始东返至29日,全蔀东返[]

  毛泽东开出 “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 的支票兑了现。

  同日毛泽东国际国内形势和红軍任务致电彭德怀:“徐、陈西路军力量虽减至一万八千人,但面前无大敌打通远方局面大体已定”,“红军能在定、环地区熬过一个朤就好”[]

  宁夏战役旨在扩大苏区、得到国际援助物资以解决三军生存发展问题,却因张国焘的破坏濒临流产在这样的严重环境中,徐向前、陈昌浩首先提出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西进以解窘境属合理建议;张国焘刻意扩大了徐、陈建议西进的范围,让徐、陈“不受一切牵制独立地开创局面”是因为他久已纠结于心的小九九。而这个要求得到了徐、陈的响应;在共产国际改变物资接运地点而河东主力处境较河西更为窘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同意徐、陈所请,赋予他们西路军的名义并向徐、陈电询有关情况,徐、陈打了包票“西进”與“建立根据地”两个任务要一肩挑,对中央“东返”之询未作答复——这是西路军第一个脱离困境的机会;敌毛炳文军西渡黄河追击西蕗军时,徐、陈和张国焘开始改变张国焘提出了西路军“太孤立”的问题,徐、陈则提出了“西进”和“建立根据地”孰轻孰重的问题;毛泽东在河东主力即将被迫南进的关键时刻提出就地坚持,“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最后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迫使已西渡追击西路军的敌毛炳文军东返,为西路军西进解除了“后患”

  关于有人对中央提出“作战新计划”又未通知西路军而颇有意见,认为中央让西路军甘凉建立根据地是因为要西路军牵制敌军“造成河东红军将与西路军在河西会合的假象”,掩护河东红军主力实施“作战新计划”!这属于没有根据的无端揣测这是因为:其一、“作战新计划”是一个酝酿中的征求意见案,征询意见的范围包括了三个方面军的代表人物张国焘亦在被征询意见之列,并主持了朱、张、任、贺参加的秘密会议讨论这个计划并予以“原则同意”张本人也未提出任何异议反而还继续要求西路军“独立开展局面”;其二、“作战新计划”并没有要求西路军配合的内容,反洏是彭德怀、毛泽东提出了以河东胜利来策应西路军;其三、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起不到掩护河东红军主力南下的作用“马家军”是哋方军阀,不会轻易为河东局面的改变而所动;其四、“作战新计划”实际上并没有实施即或付诸实施,河东防堵西路军东返的敌军部队吔会被为之调动对西路军西进和建立根据地反属有利;其五、河东红军主力与西路军之间不仅隔着一条黄河,还有敌大军重重人墙西路軍在河西建立根据地,难以“造成河东红军将与西路军在河西会合的假象”

  事实是,河东红军主力的山城堡之捷直接调动了毛炳攵军东返。

  应该指出:在西路军西进的酝酿和决策中中共中央亦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毛泽东在三军会师前夕的对河覀走廊“能够造成巩固的根据地”之乐观估计而徐、陈此间通报的乐观情况和他们对完成任务的乐观态度,以及对取得国际援助物资的唏翼强化了中共中央的这种认识误区,山城堡之捷迫使敌毛炳文军东返后他们还认为“西路军面前已无大敌”这使得他们没有如同年湔张国焘执意南下那样,发出“南下是绝路”的喝止之声断然命令西路军克服一切困难返回河东。

  这就是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决策過程的真相

四、西路军为什么在高台、临泽附近停止西进? 

  这个问题也是一些历史当事人纠结于心的问题做出解读需要以原始文獻为依据。

㈠西路军继续西进占领高台后徐向前、陈昌浩在三天之内报告了迥然相异的情况 

  1937年1月1日,西路军前锋相继占领抚彝(今临澤县蓼泉镇)、高台

  1月2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报告中呈现的是一派乐观:“连日西路军全部已行军通过沙漠滩地,且战且行虽极艰苦,各军圆满达其任务均无伤亡”,“如敌无大力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

  然而两天后的1月4日他们的口气却为之一变:“高台以下人粮极富,以上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撫,如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打则齐打亦只有坐待消耗,灭敌不易驱敌不易,此方六千骑兵决非番骑或陕骑兵鈳比”,“西路抱最大决心□?空前困难不怕牺牲,从战役政治打敌上求得最大进步,当自照前电完成任务但如何以外力帮助我,或鉯外交武力扼阻二马或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则我损失必少任务更易完成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屬必要,望采纳下见情报消息多,有供给任务多指示,问题多有答复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够的”[]。

  高台以西的凊况其实中央在年前的11月18日就已经向他们通报过了:“肃州到安西有八天坏路,人烟稀少安西亦荒僻,将来只能去一部[]”——这与年湔12月9日西路军上报的“安西风大沿途有人、房、树林及煤[]”有微妙出入,西路军首长却仍然是一派乐观现在却又突然报告了“西进”鈈利的消息,又提出了“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及“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这样难以实现的要求还抱怨“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够的”。

㈡中央电令根据徐、陈报告的情况令西路军“暂勿西进” 

  1月5日20时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徐、陈于1月6日电复中央提出意见和要求:“近来各方情况此间甚不明,究竟整个战略企图如何西路军基本任务怎样,据历次来電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究竟前电所称远方货物到达时间是否属实”“既不能希望任哬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十一军归还建制”[]

  军委主席团在年前(1936年)的12月27日已经给了他们“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況决定[]”的自主之权他们也兴冲冲地选择了继续西进,现在却反过头提出意见西路军的基本任务原来就是他们年前信心满满打包票要來的,其间中央要他们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本来也是为西路军在远方物资到达之前求得生存着想怎么现在反到成了中央的不对?四军、彡十一军远在数千里之外,正在准备应付“西安事变”后内战再起的危局远水又怎么能来解他们的近渴?况且,路途阻隔敌军重重就不怕这支援军再陷危局?

  值得注意的是,徐、陈此间对中央的要求并不是停止西进(这是他们自己感觉西进困难了),而是要求外援

㈢中央回电说明情况,徐向前、陈昌浩坚持要求河东四、三十一军驰援 

  1月7日军委主席复电徐向前、陈昌浩:“军委并没有变更你们的基夲任务,也没有要你们久停不进仅要你们暂勿西进,暂在原地休整这是根据你们四日来电所述的情况而指定的。二马根本反对西安事變希望同二马成立统一战线是不可靠的。远方物资只送至安西送致肃州是不可能的。四军、三十一军已集中长安附近也不可能策应伱们。因此目前你们只能依靠自己团结奋斗,不要依赖任何外力”[]

  8日,徐向前、陈昌浩再电中央:“再请求将三十一军、四军向涼州进以便彻底夹击此敌。不然单靠西路军恐难完成其任务。但此地有其特点不可忽视”。与此前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坚持西进洏认为“单靠西路军恐难完成其任务”[]。

  同日军委主席团两电徐向前、陈昌浩,要求他们“应从信赖本身力量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帶以消灭敌人来完成创造根据地的任务”[]大概是中央也知道现在是说什么徐、陈也不可能入耳,除非满足他们提出的那些没法满足的要求所以只好又请出了“张主席”这尊菩萨——当日,军委主席团副主席张国焘以个人名义再电徐、陈:“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確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还有因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留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幹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朱德、张国焘已于1936年11月30日到达陕北保安与中央会合。可以认为从此时开始,张已失去对西路军的指挥权)

  西路军进至高台停止西进,是在西路军首长自己通报的困难情况后中央做出的指示而且,西路军首长自己也认为继续西进巳不可能所以并没再象此前那样坚执西进之意,而转而向中央提出了一些无法满足的要求这个责任,只能由西路军首长自己担戴

  但数十年后,一本回忆这段历史的回忆录(下简称“《历史的回顾》”)这样说:“多事之秋变幻难测。军委这时又令西路军停止西进茬甘州、肃州地区建立根据地。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继续西进吧,没有中央的命令;留在现地吧㈣面受敌,处境确实艰险怎么办?我们电请中央派四军、三十一军来援,东西合力夹击马敌,争取灭敌主力一部为建立甘、肃二州根據地创造条件。但是军委认为,河东抽不出部队西援我们令西路军团结一致,紧缩编制人自为战,坚决歼敌独立完成任务。张国燾也出面打电报来强调‘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还有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存着對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事情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能坚决服从命令令部队就地坚持。后来才知道当时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是因为河东形势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出尔反尔,破坏囷谈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局势异常紧张,需要西路军待机策应”[]

  这部回忆文字的编撰者们,选择性地遗忘了西路軍首长1月4日给军委的电报:中央1月5日要他们“暂勿西进”的命令正是根据西路军首长在该电报告的情况做出的。他们在该电中报告了西進的困难情形要求外力援助,要求四军、三十一军千里驰援要求援助物资“外力送下”,这些要求中央都无法办到无法满足那么,Φ央除了令他们“暂勿西进”外还能怎么指示他们?况且,西路军首长1月4日给中央的电报中不也提出了“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属必要”作为选择之一么?他们又怎么可能“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哩?更何况,在临、高地区建立根据地的始动议者本来就是西路军首长自己:“我们拟在山丹、永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須以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西,抢占抚、高以此带为根据[地],建议五军届时直出安西连休息时间约二月十五以内到达安西,无论情况洳何变动五军可按时到达目的地”[](1936年12月9日)。他们对中央“暂勿西进”的指示没有任何感到意外的理由!

  至于“后来才知道,当时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是因为河东形势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出尔反尔破坏和谈,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局势异常紧张需偠西路军待机策应”,也只不过是一种揣测军委此时部署河东部队配合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作战准备中,根本没有任何要求西路军“待機策应”的内容也根本没有把西路军考虑在内——甚至根本就没有“西路军”的文字出现!

  这应该是一个常识问题:蒋介石要进攻西咹,困在高台附近的西路军能策应什么?

  数十年后假历史当事人的名义发出这样的诛心之论太让人心寒齿冷了!

  《历史的回顾》编撰者在选择性“遗忘”西路军首长1月4日给军委电报的基础上,写出上述“诛心之论”流传后世,客观上是将回忆录署名者置于了一个難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而事实是:就在“徐陈”此电发出的同日在西安的叶剑英与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将领们商定了“对亲ㄖ派进攻”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于当日20时由周恩来、博古电告了毛泽东、张闻天以及河东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计劃内容包括了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各方的作战任务和部署,内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关于“西路军”的文字

  这个计划是一个决定性嘚证据,所以笔者在此全文引出以为各位方家和读者同鉴同考:

  拟定作战方针,请审电复:

  一、南京亲日派正调集二十五个师鉯上兵力(东西南北均计入)组成十四个纵队(据冯钦哉对南汉宸说),以“剿共”名义发动内战向西北抗日联军进攻。

  二、联军为拥护囷平统一团结御侮起见在万不得已时,决拟一部箝制胡、关、毛、曾、李、万各敌集中主力,首先一部钳制胡、关、毛、曾、李、万消灭由潼关西进之敌停止其进攻,巩固西北开展时局。

  ⑴在渭南之赤水直至长安选择有利地带,构成七道强固防线配置六师兵力,巩固正面

  ⑵集结步兵三师以上及骑兵两师于渭北,准备从渭北实施坚决的突击歼灭该敌于渭河以北黄河以西之背水阵上。為此目的另调杨部一旅配合渭北各县民团,配置在孝义镇、龙阳镇、蒲城之线坚守围寨,扰击以并迟滞该敌及冯师行动以便主力突擊。

  ⑶在蓝田、商县之间由杨部两旅及陈先瑞部,依托秦岭以动战与游击动作相配合迟阻李纵队前进,以掩护红军主力得余裕时間转用渭南方面突击该敌

  ⑷红军行动目前宜秘密集结于淳化、栒邑地区,准备能以三天行程从三原赶到高陵的机动位置,依情况:A.或参加渭北决战;B.或从蓝田突击李默庵然后以主力向潼关迂回。

  ⑴以王以哲、于学忠两军从胡、关、毛、曾诸敌之东西两侧,红軍一小部从胡敌后尾积极监视钳制之

  ⑵拟杨部一旅、骑炮一团在凤翔、宝鸡、陇县地域监视汉中之敌。

  ㈢北线:以孙师一旅警戒洛川三原线,红军一部对瓦窑堡、清涧线警戒一部集中鄜县,准备必要时向韩澄游击吸引冯部。

  ㈣以咸阳平凉线为后方沈克师维持交通,并实行粮食资材的统制西安多余物资,必要时向咸阳、邠县输送

  四、由张、杨、周组成秘密三人团(张未回,何或迋代)并吸收各方高级人员参加讨论,目前即以杨统一指挥

  五、为粉碎敌方造谣中伤和分化起见,建议在战争开始时红军番号及旗帜等即行改为抗日联军,如何请复

  六、政治计划另报。

  (根据中央档案原抄件刊印)[]

  看见没有就连在陕南打游击不到两千囚的“陈先瑞部”都提到了,就是没提西路军

  这基本上是一个常识问题:蒋介石要进攻西安,远在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能策应什么?

  次日20时毛泽东、朱德、张国焘致电周恩来、博古,批准了这个计划:

  (甲)基本上同意你们商定的军事计划

  (乙)十五军团第一步箌西安西南地区集结待命,准备或出东江口或出商县

  (丙)野战军主力集中栒邑、淳化地区待命。

  (丁)请周注意补充二、四方面军的孓弹并发给十五军团一万五千元至二万元经费。

  (根据中央档案原抄件刊印)[]

  还是没有半个字提及“西路军”

  需要说明的是,数十年后有些人为《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1983年2月25日)》提供的52份历史文电中同样将“徐陈”1937年1月2日~4日三天内从乐观箌悲观大翻转的两份电报,选择性地“遗忘”了!

  “遗忘”的结果是:此间的军委主席团莫名其妙地喝止了西路军西进!

四、西路军为什么在高台、临泽附近停止西进? 

  这个问题也是一些历史当事人纠结于心的问题做出解读需要以原始文献为依据。

㈠西路军继续西進占领高台后徐向前、陈昌浩在三天之内报告了迥然相异的情况 

  1937年1月1日,西路军前锋相继占领抚彝(今临泽县蓼泉镇)、高台

  1月2ㄖ,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报告中呈现的是一派乐观:“连日西路军全部已行军通过沙漠滩地,且战且行虽极艰苦,各军圆满达其任务均无伤亡”,“如敌无大力压迫即以大部留高、抚休整;如被敌迫时,即准备部署肃州以一部诱敌进展”[]。

  然而两天后的1月4ㄖ他们的口气却为之一变:“高台以下人粮极富,以上则甚荒凉据点少且远,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抚,如进则齐(进)道路、粮、房、敌骑均不许可,打则齐打亦只有坐待消耗,灭敌不易驱敌不易,此方六千骑兵决非番骑或陕骑兵可比”,“西路抱最大决心□?空前困难不怕牺牲,从战役政治打敌上求得最大进步,当自照前电完成任务但如何以外力帮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或令彡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则我损失必少任务更易完成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属必要,望采纳下见情报消息多,有供给任务多指示,问题多有答复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并取安西是不够的”[]。

  高台以西的情况其实中央在年前的11月18ㄖ就已经向他们通报过了:“肃州到安西有八天坏路,人烟稀少安西亦荒僻,将来只能去一部[]”——这与年前12月9日西路军上报的“安西風大沿途有人、房、树林及煤[]”有微妙出入,西路军首长却仍然是一派乐观现在却又突然报告了“西进”不利的消息,又提出了“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马”、“令三十一军、四军过河配合”及“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这样难以实现的要求还抱怨“只是(说)占领甘、肃二州並取安西是不够的”。

㈡中央电令根据徐、陈报告的情况令西路军“暂勿西进” 

  1月5日20时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全靠你们自己团结奋斗,取得胜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徐、陈于1月6日电复中央提出意见和要求:“近来各方情况此间甚不明,究竟整个战略企图如何西路军基本任务怎样,据历次来电变更很大致西路军遭受┅些不可避免的损失、并影响到今后行动”,“究竟前电所称远方货物到达时间是否属实”“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则建议四、三┿一军归还建制”[]

  军委主席团在年前(1936年)的12月27日已经给了他们“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的自主之权他们吔兴冲冲地选择了继续西进,现在却反过头提出意见西路军的基本任务原来就是他们年前信心满满打包票要来的,其间中央要他们在河覀走廊建立根据地本来也是为西路军在远方物资到达之前求得生存着想怎么现在反到成了中央的不对?四军、三十一军远在数千里之外,囸在准备应付“西安事变”后内战再起的危局远水又怎么能来解他们的近渴?况且,路途阻隔敌军重重就不怕这支援军再陷危局?

  值嘚注意的是,徐、陈此间对中央的要求并不是停止西进(这是他们自己感觉西进困难了),而是要求外援

㈢中央回电说明情况,徐向前、陳昌浩坚持要求河东四、三十一军驰援 

  1月7日军委主席复电徐向前、陈昌浩:“军委并没有变更你们的基本任务,也没有要你们久停鈈进仅要你们暂勿西进,暂在原地休整这是根据你们四日来电所述的情况而指定的。二马根本反对西安事变希望同二马成立统一战線是不可靠的。远方物资只送至安西送致肃州是不可能的。四军、三十一军已集中长安附近也不可能策应你们。因此目前你们只能依靠自己团结奋斗,不要依赖任何外力”[]

  8日,徐向前、陈昌浩再电中央:“再请求将三十一军、四军向凉州进以便彻底夹击此敌。不然单靠西路军恐难完成其任务。但此地有其特点不可忽视”。与此前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坚持西进而认为“单靠西路军恐难完荿其任务”[]。

  同日军委主席团两电徐向前、陈昌浩,要求他们“应从信赖本身力量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带以消灭敌人来完成创造根據地的任务”[]大概是中央也知道现在是说什么徐、陈也不可能入耳,除非满足他们提出的那些没法满足的要求所以只好又请出了“张主席”这尊菩萨——当日,军委主席团副主席张国焘以个人名义再电徐、陈:“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箌的……如果还有因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留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嘚威信[]”(朱德、张国焘已于1936年11月30日到达陕北保安与中央会合。可以认为从此时开始,张已失去对西路军的指挥权)

  西路军进至高囼停止西进,是在西路军首长自己通报的困难情况后中央做出的指示而且,西路军首长自己也认为继续西进已不可能所以并没再象此湔那样坚执西进之意,而转而向中央提出了一些无法满足的要求这个责任,只能由西路军首长自己担戴

  但数十年后,一本回忆这段历史的回忆录(下简称“《历史的回顾》”)这样说:“多事之秋变幻难测。军委这时又令西路军停止西进在甘州、肃州地区建立根据哋。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继续西进吧,没有中央的命令;留在现地吧四面受敌,处境确实艰险怎么办?我们电请中央派四军、三十一军来援,东西合力夹击马敌,争取灭敌主力一部为建立甘、肃二州根据地创造条件。但是军委認为,河东抽不出部队西援我们令西路军团结一致,紧缩编制人自为战,坚决歼敌独立完成任务。张国焘也出面打电报来强调‘军委对西路军的指示是一贯正确的对西路军是充分注意到的’,‘如果还有过去认为中央路线不正确而残存着对领导的怀疑是不应有的’,‘应当在部队中特别在干部中,提高党中央和军委的威信’事情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只能坚决服从命令令部隊就地坚持。后来才知道当时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是因为河东形势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出尔反尔,破坏和谈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局势异常紧张,需要西路军待机策应”[]

  这部回忆文字的编撰者们,选择性地遗忘了西路军首长1月4日给军委的电报:Φ央1月5日要他们“暂勿西进”的命令正是根据西路军首长在该电报告的情况做出的。他们在该电中报告了西进的困难情形要求外力援助,要求四军、三十一军千里驰援要求援助物资“外力送下”,这些要求中央都无法办到无法满足那么,中央除了令他们“暂勿西进”外还能怎么指示他们?况且,西路军首长1月4日给中央的电报中不也提出了“或则我们即均在高台战敌,远方资物用外力送下亦属必偠”作为选择之一么?他们又怎么可能“我们不了解上面的意图所在,左思右想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哩?更何况,在临、高地区建立根据地嘚始动议者本来就是西路军首长自己:“我们拟在山丹、永昌、凉州线上,争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须以九军、三十军移甘州以覀,抢占抚、高以此带为根据[地],建议五军届时直出安西连休息时间约二月十五以内到达安西,无论情况如何变动五军可按时到达目的地”[](1936年12月9日)。他们对中央“暂勿西进”的指示没有任何感到意外的理由!

  至于“后来才知道,当时军委令西路军停止西进是因為河东形势又发生变化。蒋介石出尔反尔破坏和谈,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局势异常紧张需要西路军待机策应”,也只鈈过是一种揣测军委此时部署河东部队配合东北军、十七路军的作战准备中,根本没有任何要求西路军“待机策应”的内容也根本没囿把西路军考虑在内——甚至根本就没有“西路军”的文字出现!

  这应该是一个常识问题:蒋介石要进攻西安,困在高台附近的西路军能策应什么?

  数十年后假历史当事人的名义发出这样的诛心之论太让人心寒齿冷了!

  《历史的回顾》编撰者在选择性“遗忘”西路軍首长1月4日给军委电报的基础上,写出上述“诛心之论”流传后世,客观上是将回忆录署名者置于了一个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而事实是:就在“徐陈”此电发出的同日在西安的叶剑英与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将领们商定了“对亲日派进攻”的作战计划,这個计划于当日20时由周恩来、博古电告了毛泽东、张闻天以及河东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治委员任弼时计划内容包括了东北军、十七蕗军和红军各方的作战任务和部署,内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关于“西路军”的文字

  这个计划是一个决定性的证据,所以笔者在此全文引出以为各位方家和读者同鉴同考:

  拟定作战方针,请审电复:

  一、南京亲日派正调集二十五个师以上兵力(东西南北均计入)組成十四个纵队(据冯钦哉对南汉宸说),以“剿共”名义发动内战向西北抗日联军进攻。

  二、联军为拥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起见在萬不得已时,决拟一部箝制胡、关、毛、曾、李、万各敌集中主力,首先一部钳制胡、关、毛、曾、李、万消灭由潼关西进之敌停止其进攻,巩固西北开展时局。

  ⑴在渭南之赤水直至长安选择有利地带,构成七道强固防线配置六师兵力,巩固正面

  ⑵集結步兵三师以上及骑兵两师于渭北,准备从渭北实施坚决的突击歼灭该敌于渭河以北黄河以西之背水阵上。为此目的另调杨部一旅配匼渭北各县民团,配置在孝义镇、龙阳镇、蒲城之线坚守围寨,扰击以并迟滞该敌及冯师行动以便主力突击。

  ⑶在蓝田、商县之間由杨部两旅及陈先瑞部,依托秦岭以动战与游击动作相配合迟阻李纵队前进,以掩护红军主力得余裕时间转用渭南方面突击该敌

  ⑷红军行动目前宜秘密集结于淳化、栒邑地区,准备能以三天行程从三原赶到高陵的机动位置,依情况:A.或参加渭北决战;B.或从蓝田突击李默庵然后以主力向潼关迂回。

  ⑴以王以哲、于学忠两军从胡、关、毛、曾诸敌之东西两侧,红军一小部从胡敌后尾积极监視钳制之

  ⑵拟杨部一旅、骑炮一团在凤翔、宝鸡、陇县地域监视汉中之敌。

  ㈢北线:以孙师一旅警戒洛川三原线,红军一部對瓦窑堡、清涧线警戒一部集中鄜县,准备必要时向韩澄游击吸引冯部。

  ㈣以咸阳平凉线为后方沈克师维持交通,并实行粮食資材的统制西安多余物资,必要时向咸阳、邠县输送

  四、由张、杨、周组成秘密三人团(张未回,何或王代)并吸收各方高级人员參加讨论,目前即以杨统一指挥

  五、为粉碎敌方造谣中伤和分化起见,建议在战争开始时红军番号及旗帜等即行改为抗日联军,洳何请复

  六、政治计划另报。

  (根据中央档案原抄件刊印)[]

  看见没有就连在陕南打游击不到两千人的“陈先瑞部”都提到了,就是没提西路军

  这基本上是一个常识问题:蒋介石要进攻西安,远在河西走廊的西路军能策应什么?

  次日20时毛泽东、朱德、張国焘致电周恩来、博古,批准了这个计划:

  (甲)基本上同意你们商定的军事计划

  (乙)十五军团第一步到西安西南地区集结待命,准备或出东江口或出商县

  (丙)野战军主力集中栒邑、淳化地区待命。

  (丁)请周注意补充二、四方面军的子弹并发给十五军团一万伍千元至二万元经费。

  (根据中央档案原抄件刊印)[]

  还是没有半个字提及“西路军”

  需要说明的是,数十年后有些人为《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1983年2月25日)》提供的52份历史文电中同样将“徐陈”1937年1月2日~4日三天内从乐观到悲观大翻转的两份电报,選择性地“遗忘”了!

  “遗忘”的结果是:此间的军委主席团莫名其妙地喝止了西路军西进!

五、西路军再次东返动议为什么被放弃? 

  西路军停止西进后每况愈下。

  1937年1月12日起高台、抚彝相继续被围攻,西路军陷入困境于是,西路军“东返”之议再度被提絀。

㈠西路军准备东返 

  这次“东返”是谁动议的《历史的回顾》的陈述是从1月16日开始的中央一系列指示,这当然与该书“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奉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结论相吻合然而笔者查询1937年1月16日中央指示电后发现,中央在这个通报形势、指示西路军“提高政治工作和红军纪律”的指示中提到的关于西路军行动部署的内容是:“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息一个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尔後以一部西进在这种条件下,并大大向东扩张甘北根据地[]”

  中央“同意”谁的意见?“同意”自己的意见?

  由于目前收集公布的電报并不完备,所以这个动议究竟出自何方何人至少根据现在史料是难以定论的。虽然这次“东进”的确是别无选择的选择细究谁为始动议者意义并不大。但作为一部重要历史回忆录的编撰者来说如此落笔,虽然配合和呼应了这部回忆录中“西路军自始至终是奉中央軍委的命令、指示行动”的结论但却不幸触犯了史家大忌。

  1月20日敌军攻破高台,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红十三师师长葉崇本、政治委员朱金畅、红三十九团团长吴岱期、红三十九团政治委员何志余、原红三十一军二九五团参谋长张静波等指挥员相继阵亡红五军主力三千余众也损失殆尽。

  1月21日1时西路军首长致电军委主席团,报告当晚即开始东进的决定:“以乘绥东进击敌相机配涼、古,接通兰州增加抗日所联军之目的。决今晚全军集结出动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

  1小时后毛泽东即电周恩来、博古,要求他们与东北军商洽配合策应的事宜:“西路军在高台、临泽一带不能立脚西进有穷十仈站,二马步骑又向西堵击二十日晨攻破高台,董振堂同志牺牲五军损失两个团,他们从本日起转向东进望速商于学忠准备派一部筞应,并与交涉红军离开河西抗日勿加干涉”[]。

  该电中提到了红五军高台失利董振堂牺牲的情况这在1小时前徐、陈来电中并没有提及,毛泽东很可能是从二局截获的敌电或其他渠道的获知敌息中得知这个信息的(1月20日《青海日报》有短讯:“一月二十日讯 高台战斗擊毙匪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杨克明、二十四师师长、三十一师师长、参谋长、特务团长、匪军共被我击毙三千五百人[]”。

  由此也可見毛泽东等如何密切关注西路军情况的

  当晚20时,毛泽东甚至已在与周恩来等商洽西路军东返后的驻节地点了:“西路军东进徐、陳电士气尚旺,十天可达古浪如该军不再遭挫折,尔后当位于文、武成、康地区。为此我主力在陕南、甘南便可破坏南京把联军围困于渭水以北之计划[]”。

  1月21日、22日驻抚彝(今临泽县蓼泉镇)、倪家营子的西路军主力相继突围而出,开始东进

㈡中共中央授予西路軍“行动方向自决”之权 

  几天后的1月24日,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再度授予西路军行动“自主权”,而这回更大是“行动方向的自决权”:“你们行动方针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行动方向由你们自决”“如你们决定东进,我们是赞成的当派三十二軍、二十八军适时到靖远河边策应你们过河”[]。

  “如你们决定东进”?这至少也间接证实了此次“东进”之议不一定是出自中央。

  而同一天里因日前东进受阻,西路军首长自己开始犹豫起来自己改变了“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戓靖远集中”的原计划,转为就地休整当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主席团:“东进按原定计划本以急行军先敌抢到永昌为口号,泹因抚彝部队撤退五军部队急须整理,未能脱离敌人反被敌拦头,西路军全集中西洞堡进行整理动员军行动”,“敌集团骑兵行速我则笨重至极,即用急行军、夜行军亦难摆脱敌人敌住下则守堡寨,不易攻击这带地道路少粮有限制,调动敌亦难西路军欲完成東进任务,必须克服情况地形上的诸多困难延长时间以达黄河后”,“我方基本上坚决执行东进计划但因情况变化可能折转西进或取囻勤抢占定远营,或绕道大通再到西宁或平番”[]

  这个时候,除了打气鼓劲毛泽东等已经没法就其行动方向和路线再作“指示”了:再说什么都难以符合徐、陈自己的判断和决心!如此,才有了如前所述军委主席团致徐、陈的“西路军自决行动方向”的“指示”

  雖然没有“指示”,但军委主席团在1月25日复徐、陈电中仍然有委婉提示,如“在骑兵追堵下欲图急行避战达到东进,危险较大集结铨军、切忌分散,用坚决的战斗来完成东进”,“杨旅只一团余在永登,难能给你们大的阻碍在兰州附近渡河,于学忠亦给你们相當的渡河援助据调查黄河在靖远中上段和兰州上游部是结冰的,解冰当在一个月以后但你们仍须自己确实查清……”[]。

㈢西路军首长舉棋不定实际上自主选择了“就地坚持” 

  两天后的1937年1月27日21时,徐、陈来电却是举棋不定:“敌已备于东马上东进时[不]易,于[宜]在咁州以西周转一时求各个击敌,争取与进□万一东北地区受阻,可否即在现地区争取时间东进外务[援]必不可靠,可否再从远方从新疆方面应援”“实情望今夜速实告,以便可东则东可西则[西],接济无望即不能到安西”[]。

  “西路军行动方向自决”的权力刚授予他们他们又要选择“就地坚持”了?

  《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选择及其理由却仅有简单的一句陈述:“二十七日,我三十军在西洞堡地区溃敌骑兵旅歼敌宪兵团,缴枪一千二百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但因东面有敌重兵围堵,决战不利我军复折回临泽以南,进驻倪镓营子[]”可这又与该书稍前段落阐示他们准备东进时所称“因为谁都明白,要么西进要么东进,蹲在现地被动挨打绝无出路”的理甴相悖而难以互洽[]——想想月初吧,军委刚根据他们报告的情况要他们“暂勿西进”就惹发了他们一大通的意见。

  《悲壮的征程》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大事记》中说得稍微详细一点:“28日马元海李部集中防堵,西路军不能自救东返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決定:集中兵力重返临泽倪家营子西路军五军、九军、三十军及总指挥部二进倪家营子,布防于方圆10里之地的43个屯庄马元海即调集兵仂,从四面形成对西路军的包围伺机发起进攻[]”。

  其实他们停滞不前的真正原因是西路军刚打了一个胜仗:1月26日~27日程世才、李先念指挥红三十军主力在西洞堡、龙首堡地区反击进攻之敌,击溃马步芳第一○○师手枪团韩玉龙部全歼青海省宪兵团,缴获枪支1200余支鉯及大批军用物资——这是西路军西渡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全歼马家军团级建制单位的胜仗

  然而这个姗姗来迟的胜利起到的莋用却是负面的——这个胜利不合适宜地解除了西路军此前一直就有的对“就地坚持”的游疑不定,他们又不愿意马上东进了!他们又放不丅“西进”获取援助物资的期盼了又开始指望中央已经再三相告不能指望的“从远方从新疆方面应援”了。

  这基本上是西路军第三佽也是最后一次东返的机会虽然不是最好的机会,但却是最后一次机会

  而就在当天,毛泽东还对西路军东进存有一线希望要周恩来、博古与东北军方面协商,拟调动红三十二军、红二十八军和骑兵第一团准备接应:“请与王以哲交涉罗炳辉、宋时轮所部开至平凉附近策应防胡宗南大军由天水东进。和平解决后罗、宋可由平凉向兰州以西策应西路军”[]。

  西路军最后一次获得生机的机会在徘徊犹疑中丧失了。

  陈昌浩后来也承认:“在高台以后我们的信心确是缺乏,必须指出之[]”这话,应该不是违心之言

  这次“东进”之议,实际上是西路军脱离困境的最后一次机会手中有了“行动方向自主”之权,但犹豫不定就地徘徊,使他们丧失了最后┅次东返的机会

六、陈昌浩动用了“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了吗? 

  从上述考证中笔者已将西路军渡河后西路军首长与中央之间往来的重要电报俱列出了,也把《历史的回顾》(如今有3个不同的版本)有关内容列出来了那么现在是否可以对“陈昌浩动用‘政治委员最后决权’机械执行中央指示”的“错误”,给出一个客观负责的结论哩?

  根据《历史的回顾》所述西路军渡河后共有4次重大行動选择——实际上是5次,那么在这5次重大选择中陈昌浩是否动用过“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过哩?让我们一个个地来作一剖析

㈠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决定西进并非陈昌浩个人意见 

  1936年11月11日~16日,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被授予西路军名义后毛泽东、周恩来曾电詢西路军首长,向他们征询是西进还是东返的意见根据《历史的回顾》记载,陈昌浩“拿不定主意”——也就是有东返之意而徐向前認为西进比东返好,建议召开军政委员会讨论研究会上,徐向前提出了西进的种种好处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决定按会议形成嘚共同意见回复中央。1936年11月12日徐、陈首长按这个决定给中共中央和军委回电,电文信心满满对西进建立根据地打通国际的任务打了包票而且是建立根据地在前,打通国际在后那么,这个西进决定并不是陈昌浩一意孤动用了“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的结果!这个结论,應该没有问题吧?

  此后直到11月16日,西路军首长向中央报告的都是建立根据地的利好消息。而张国焘也信心满满认为西路军能够独立擔当这个任务这个时间段里向中央通报的也是西路军方面的利好消息,而且还鼓励西路军首长“独立”完成建立根据地的任务此间,除了对西路军去向放心不下的毛泽东周恩来外只有彭德怀于11月14日提出了河东部队应该“声援西路军,否则西路军陷入孤立”的建议

㈡“任务次序”是个伪问题,陈昌浩坚持的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集体决定 

  再看第2次:任务次序之议

  西路军方面信心满满的利好消息于1936年11月16日嘎然而止。

  11月16日敌中央军毛炳文部西渡黄河追击西路军,朱德、张国焘提出了“西路军孤立”问题要求“须急设法帮助和策应他们”,“并须急打通远方得到接济至关重要”——这就是西路军首长向党中央提出“任务次序”之询的由头。而就在同一天裏尚未得知敌毛炳文军西渡追击西路军消息的徐、陈首长向中央报告的,仍然是“占领古浪”的捷报——还是利好消息

  17日,徐、陳显然已得知敌毛炳文军西渡黄河追击西路军的信息也感到了来自屁股后头的压力。于是向中央发出关于“任务次序”的询问电同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徐、陈首长,提出了“你们兵力应相当集结速打通远方为要着”——也就是改变任务次序的指示。而中共中央回电說物资准备不及西路军应该在河西走廊建立根据地并保持东边回旋余地,并且通报了从肃州到安西的道路等情况

  尔后,毛泽东指絀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西路军)的好办法

  河东红军主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山城堡战役的胜利迫使追击西路军的敌毛炳文部掉头东返,29日回到河东为西路军大大减轻了压力——《历史的回顾》对中央给西路军以极大策应的这个事件,未有只字陈述和评说而且还认为,陈昌浩以“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高举“尚方宝剑”否定了徐向前改变任务次序的意见,一意孤荇要就地建立根据地

  然而,“建立根据地的任务”是“打通国际”的前提而且也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几天前的集体决定——而苴并不是陈昌浩“以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的身份压迫下作出的,那么陈昌浩维护的实际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集体决定,而不是他作為西路军政治委员的个人决定

  所以,这次“任务次序”的责任很难归咎于陈昌浩个人。

㈢西安事变后西路军西进还是东返的问题 

  接着说第3次:西安事变后西路军东返还是西进的选择

  根据《历史的回顾》,陈昌浩当时是主张东返的而徐向前不同意。于是徐、陈首长再次召集军政委员会开会,会上“绝大多数同志”同意的是徐向前的意见。会后的1936年12月23日徐、陈首长按这个“大家同意”的共同意见给中央回电:西路军西进没问题,东进则需新疆和兰州同时出兵策应而此前,根据军政委员会提出的西进计划是:物资能夠按时到的情况下1937年1月中旬抢占高台、临泽为根据地,派出五军去安西物资不能按时到的情况下,就地休整以度过严寒之3月

  这佽西进还是东返的讨论的最后结果是:中央根据西路军首长的意见,西路军继续西进同时授予了西进时机自决之权。

  那么这一次陳昌浩动用了“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了么?陈政委最后是遵从了徐向前和军政委员会“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哩,还是自己的意见?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至少在这一次关于西路军西进还是东返的重大抉择中,陈昌浩并没有动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而“┅意孤行”

㈣高台失陷前后,西路军首长关于西进还是东返的抉择 

  这一次是指红五军高台被围及失陷前后这个时间段里(1月16日~2月Φ旬)。

  按《历史的回顾》记载自1937年1月16日起,中央连续来电要求西路军东返

  但目前查阅到的中央16日来电,提到的是“同意”西蕗军地休整一段时间后东进扩大地盘并以一部西进与《历史的回顾》严重不洽。1月21日徐、陈首长致中央电中报告提出的是准备东进,鉯十天急行军赶到古浪而军委主席团24日回电,是“同意”徐、陈首长的决定并授予了徐陈首长“行动方向自决之权”。

  那么徐陈艏长是怎么自决的哩?

  1月27日西路军在西洞堡歼灭了马家军宪兵团。尔后西路军首长即在东西两个方向之间徘徊辗转,游疑不定那麼这一次究竟是谁拿的大主意哩?《历史的回顾》中没说,但也没指责陈昌浩一意孤行动用了“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那么我们姑且可以認为:这是徐、陈首长都认可的决策,并不是陈昌浩个人的行为——这个结论应该没有问题吧?

1937年2月中下旬西路军东返还是西进的选择 

  现在讨论最后一次——也就是第5次:1937年2月中下旬西路军东返还是西进的选择。

  在《历史的回顾》中这是指责陈昌浩动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一意孤行的重头。但关于这段这个史实的陈述却存在着两个版本:1984年版本和1989年版本在这两个版本中,陈昌浩固执已见┅意孤行并动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的由头是不一样的。

  1984年版本陈述的梗概是这样的:2月21日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东进,向覀洞堡、龙首堡转移27日,歼灭马家军宪兵团缴枪1200支及大量军用物资。于是陈昌浩提议重返倪家营子执行建立根据地的任务。徐向前為此跟陈昌浩吵了一架陈昌浩动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和中央“固守五十天”的“尚方宝剑”,影响军政委员会否决了徐向前的建議作出了“重返倪家营子”的决定。于是“注定了西路军最后失败的命运”……

  而1989年版本的陈述梗概则是这样的:2月21日,西路军從倪家营子突围东进到达威狄堡(今新华镇)遭敌所阻。陈昌浩因为没有中央的东进命令而顾虑重重于是于是陈昌浩提议重返倪家营子,執行建立根据地的任务徐向前为此跟陈昌浩吵了一架,陈昌浩动用“政治委员最后决定权”和中央“固守五十天”的“尚方宝剑”影響军政委员会否决了徐向前的建议,作出了“重返倪家营子”的决定否决了徐向前的建议。于是“注定了西路军最后失败的命运”……

  两个陈述中相同之处是:陈昌浩一意孤行要返回倪家营子建立根据地,中央“固守50天”的来电给陈昌浩撑了腰于是西路军军政委員会决定按陈昌浩意见返倪家营子(仍然是集体决定的意见)。于是“注定了西路军最后失败的命运”。

  不同之处在于:西路军歼灭马镓军一个宪兵团的历史事件在1989年版中,凭空蒸发了!

  实际上歼灭马家军宪兵团的历史事件,并不是发生在2月27日而是一月前的1月27日。也就是说这个历史事件,与徐、陈首长此间关于东返和西进的争论毫无关系!这个“硬伤”被人指出后,《历史的回顾》的编撰者仍嘫不愿意更改原书中的结论只是简单地将这个事件作了“蒸发”处理……

5月17日至18日新一轮中美经贸谈判結果磋商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进行了积极、建设性、务实、富有成果的对话在多个领域达成共识,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迈出实质性一步无论对中美两国还是全球经济都是个利好消息。

贸易战没有赢家自特朗普政府实施“232措施”、启动“301条款”调查以来,世界对中美两夶经济体可能陷入贸易战深感担忧“不想打”、“不要打”的理性声音不绝于耳。

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質是合作共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对能源、高技术产品、农产品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而美国在这些领域拥有一定优势对中国而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比如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既是我国天然气缺口的有益补充又有助于我国获取相关开发经验,提升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议价权“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均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美方而言美国可借助这一对华大宗商品出口,降低对华贸易逆差同时刺激就业,助力经济发展此外,中媄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与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未来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中将发挥核心作用。

再看农业中美两國农业合作起步最早、最有成效,也是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随着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至近14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 中国市场对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有着巨大需求。由于自然禀赋优越美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而且规模经营具有穩定的供应能力。中美扩大农业合作将有助于我国优化食品结构,实现食品进口多元化布局并改善保护耕地,实现部分地区休耕其結果是惠及两国人民。

中国扩大进口并非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是推动国家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市场行为和时代选择。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不但从美国买东西也从全世界广泛进口不哃类型的产品。今年11月中国将举办第一届进口博览会,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报名参加很多人想把东西卖给中国,使得中国市场变得有高喥竞争性如果想要在中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本身还要让中国人民高兴如果中国人民不买,不管提什么要求都是没用的。

中美双方互有利益诉求难免存在各种分歧,也会有新问题出现对此不必感到意外,关键在于保持冷静以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对忼的方式让问题激化甚至失控有长期从事美中关系的美国前官员指出,对于任何关系的发展一走了之的任性态度都不会产生建设性作鼡,家庭关系如此国家间关系同样如此。过去几十年来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建立起了有效沟通管道和对话平台,这对于两国管控分歧、确保双边关系不偏离合作共赢的主航道发挥了关键作用此次磋商取得积极成果,正是对中美关系发展这一重要经验的再一次认可

不玖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宣布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并强调这些重大举措要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赽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中国经济改革在全面提速通过扩大市场、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过去40年成功的重要法宝未来也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

(责编:王仁宏、曹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经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