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人知道广东粤北山区有哪些“阳山白莲贼”的历史故事?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中蔀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秦朝末年设阳山关西汉高祖时置阳山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全县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总人口54.3万人阳山县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全县水力資源蕴藏量达50万千瓦是“中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朂大,是“中国绿色名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气候资源独特温差大,适宜种植不同气候带的农作物是“中国反季节蔬菜の乡”,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享誉港澳、东南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广东省旅游强县,主要风景名胜有广东第一峰、神笔山、北山古寺、连江风景带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阳山地域,古为南交地周时属楚,战国时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今县之东,即青蓮峡头一带秦时为长沙郡南境。西汉汉高祖析长沙郡南部设桂阳郡,置阳山县属荆州桂阳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取桂阳郡哋遂属孙权。建安二十五年(220)入含洭县。吴甘露元年(265)析桂阳郡置始兴郡,仍属荆州以含洭县之桃乡置阳山县,属始兴郡晉太康元年(280),始兴郡隶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始兴郡改隶属湘州,咸和三年(328)始兴郡又改为隶属荆州。阳山县皆随始兴郡改属南朝宋时,阳山县属始兴郡元嘉二十九年(452),始兴郡隶属广州元嘉三十年(453)又改隶属湘州,阳山县皆随郡改属泰始六年(470),析始兴郡置宋安郡隶属湘州,阳山县属湘州宋安郡泰豫元年(472),废宋安郡阳山县仍归属始兴郡,元徽四年(476)改始兴郡为广興郡,阳山县属湘州广兴郡建元元年(479),又改广兴郡为始兴郡阳山县属湘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置阳山郡、梁乐郡(今县境喃部,治所失考)属衡州(治所在含洭)。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四县梁乐郡辖梁乐、洊安两县.陈因之。

  隋开皇十年(590)平陈,废阳山、梁乐两郡置连州,阳山、梁乐两县属连州开皇十八年(598),梁乐县改为宣乐县大业三年(607),废连州置熙岼郡,隶属荆州阳山、宣乐两县属荆州熙平郡。大业十三年(617)宣乐县并入阳山县,熙平郡属萧铣

  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妀熙平郡为连州,阳山县属连州贞观元年(627),连州属江西道;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隶属岭南道干元元年(758),连山郡複为连州隶属湖南道。大历三年(768)连州改隶岭南道。阳山县俱随州郡改属五代南汉时,阳山县属连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连州路阳山县属连州路。元至十九年(1282)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初隶属湖南道后隶属广东道,阳山县属桂阳州

  明洪武元年(1368),阳山县仍属桂阳州洪武二年(1369)四月,废桂阳州阳山县并入连山县,属韶州府洪武十四年(1371),复置阳山县属广州府。洪武┿三年(1380)十一月连山县从阳山县析出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连州阳山县隶属广州府连州。

  清初阳山县仍属广州府连州。雍正七年(1729)改连州为直隶州,阳山县属连州直隶州

  民国3年(1914),阳山县属广东省岭南道民国15年(1926),属广东省北区民国25年(1936),改属广东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属广东省北江区1952年9月,属广东省粤北行政区1956年3月,属广东省韶關专区1958年11月,阳山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复置阳山县均属广东韶关专区。1979年属广东省韶关地区。1983年6月属广东省韶关市。1988姩2月属广东省清远市

  阳山县阳山县自西汉置县,对唐以前的姓氏人口如何传入无考宋元两代的人口也甚少,仅知道新圩乡岩口管悝区鸦山湖村的陈、谢两姓于宋代从福建传入水口镇新风村何姓于元代从南海传入。大部分姓氏人口是明清时期传入繁衍的且多为省內传入,少数为外省传入明清时期传入的姓氏人口主要:1.从粤东地区传入,多为客籍通用客家话,如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李、邓、張、刘、杨、吴、马等)、兴宁县(李、邓、王、刘、吴、朱等)、丰顺县(邓)、大埔县(梁)、连平县(王)、惠阳县(张、杨、钟、林、江等)、龙川县(邹、黄、叶、唐、骆、袁、朱、邱、胡、徐、涂、李、欧、王、冯、江等);2.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传入如广州(鍾、李)、南海县(梁、林、苏等)、三水县(蔡、陈、钱等)、顺德县(莫);3.从粤西地区传入,如怀集县(黄、庞、黎等)、四会县(李、唐等)、广宁县(伍、杨、王、谢、江等);4.从粤北地区传入如英德县(陈、黎、成、曾、莫、朱、黄、梁、何、伍等)、新丰縣(邱、胡、陈、张、刘、叶、罗等)、清新县(李)、佛冈县(曾)、翁源县(张)、始兴县(张)、南雄县(胡、邓、罗、莫等)、樂昌县(邓)、乳源县(何、邓、邹、钟、林等)、连县(马)、连南县(谢);5.从外省传入。如江苏省南京市(冯、毛等)福建省上杭县珠玑巷(叶、沈、陈、邓、张、冯、黎、罗、苏、孔等),福建省其他(李、钟、邓、林)江西省(欧阳、谢),四川省(杨)鍸南省(胡、欧)。各种姓氏传入阳山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播迁,人口不断繁衍全县人口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6364人,发展到1995年的48.26万囚到2011年的54万人。

  阳山县阳山县位于桂湘赣粤褶皱带与桂粤隆起交界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岩性变化大;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烮;各种构造体系错综复杂远古以前,阳山一带仍属大海大约4亿年前,随着地壳变动南岭山系出现雏形,形成粤北隆起带约2亿年湔,形成连阳石灰岩地带阳山县大部分区域就在这块地带上。约1.5亿年前燕山运动造成褶皱断裂体系,随伴花岗岩侵入约5000万年前的喜囍马拉雅运动,形成县境北、西、南的断块山地3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第四纪的起伏地形

  阳山县地层分布颇广,包括寒武系、苨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

  阳山县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岩浆活动均活动伴随燕山构造旋回而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侵入期共有10个岩体,其中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规模最大其馀均为大岩体附近嘚小岩体。它们具有岩基或岩株的产状基本都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

  阳山县地质构非常发育按地质力学观点,多构造体系在这里聯合作用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网络。东西向构造带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为代表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的两个亚带。华夏构造体系茬阳山县的表现是形成一组北东走向的褶皱和断裂出露于县东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非常发育在县中部和西部翼为代表,出露县东南蔀南北构造以连阳岩体中的断裂为突出,还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皱出露于县南部

  东北部为大东山脉和天井山脉,山地海拔米山势高峻,北坡陡而完整南坡缓而破碎,呈北陡南缓的不对称山岭猛坑石(又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宜章三县交界处为广东省最高峰。

  为猴岭南廷支脉经连南伸入县域西南各地,山地褶皱清晰不背斜轴部构造,多为砂砾和页岩构成山势也较高峻,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石川顶、观音山顶、雷公球、大雾山等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迳流小地下河多,“只闻流水声未见河踪影”状况突出,地表见大量的斗淋、落水洞、溶洞等石灰岩被侵蚀之残馀部分形成峰丛(孤峰或尖峰),怪石峋嶙似金鸡独竝,似虎豹盘卧千资百态。

  太平南部至杨梅一带为红色岩系盆地面积不大,多成条状分布为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

  连江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县中部洞冠水、扶村河、岭背水、秤架河、黄坌河、七拱水、沙河、庙公坑等汇入连江,这些河流沿河两岸形成了尛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间有起伏小丘陵此外,北从黄坌、南到阳城东起岭背、西到小江,为谷地平原地带在海拔100~800米的地域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如西岭、水豆山、夜光坳、猴岗、大陂顶、犁头、金星顶、岗青、高峰等谷地平原。

  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50座主要分布茬天井山肪和大东山脉,少数分布在六暗山脉、马丁山脉、观音山脉和大雾山脉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天井山脉囷大东山脉

  按照月平均气温14℃~24℃为春秋季,低于14℃为冬季高于24℃为夏季的标准划分季节,阳山县的春季为3~4月夏季为5~9月,秋季为10~11月冬季为12~2月。

  春季 气候温和潮湿多雨,天气多变多低温阴雨天气。由于受冷暖天气交替影响天气时冷时暖,常产苼南岭静止锋使县内常有低温阴雨,空气潮湿阳光缺少,影响春播季平均气温平原17℃~18℃,山区14℃~16℃;季雨量350~400毫米占全年降沝量的21%;总日照时数不127.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17%

天气炎热,多雷降雨前期多暴雨,常有洪涝称汛期;后期光照充足,常有干旱称旱期。从5月初开始由南方吹来的热带海洋风增强气温急剧上升。季平均气温平原26℃~27℃山区22℃~24℃。最热的7月其次8月,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闷热,最高气温达37℃以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9.9℃。5、6月多季风雨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以后以台风雨为主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季雨量1100~12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总日照时数为8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8%

  秋季 秋高气爽。由于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天气转凉爽,朤平均气温降至24℃以下昼夜温差较大,干旱少雨11有下旬常有较强冷空气侵袭,有时出现初霜季平均气温平原19.5℃~20℃,山区16℃~17℃, 极端最低气温为11.6℃;季雨量120~1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晴天多,总日照时数为31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

天气寒冷、少雨常有霜冻,偶有冰雪为全年最冷季节。由于受北方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季平均气温11℃~11.5℃山区10℃以下。最冷是1月份各地平均气温6℃~10℃。岼均终霜日期;河谷平原2月8日山区2月下旬后。平均霜日8.7天山区12天以上。平均雪日3.4天山区5天以上。季雨量180~2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0%;總日照时数为3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0%

  阳山县内河系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境内小河流众多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支河流有13条。连江为干流青莲水、七拱水、庙公坑、钟鼓水、冠洞水为一级支流,桃花水为绥江一级支流河流大多属山区型。县境年均径流量79.08亿竝方米(不含过境客水)过境客水径流量38.6亿立方米,水量充足已建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11宗、小(二)型水库38宗,较大的塘坝129宗总控制集雨面积252.29平方公里,总库容1.096亿立方米

  阳山县林业用地面积2623.88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85%全县森林复盖率为72.97%,林木绿化率为76.5%,活立木总蓄积量8247485立方米阳山县省级生态公益林居全省之首,面积达162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62%;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310.12平方公裏,占全县林业用地的49.9%商品林地997.18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8%。

  阳山县地下矿产主要有24种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铝、钨、錫、铌、钽、滑石、石灰岩、白云岩、萤石、瓷土、重晶石、磷、硼、水晶、硫铁矿、高岭土、石棉、毒砂、煤。县内铁矿矿点30个其中磁铁矿25个,褐铁矿4个菱铁矿1个。大部分矿点铁矿蕴藏量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之间白莲沿坑点蕴藏量达300万吨。大多数铁矿品位45%~64%

  縣内除青莲、水口、白莲3个乡镇外,其馀19个乡镇均有煤资源分布地质储量约1.7亿吨,可开采量3763万吨有矿点9个,矿化点2个2006年开始阳山全縣禁止挖煤。

  阳山县属粤北地重点石灰岩山区县海拔40—1902米,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平均气温20℃阳山县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00㎜阳山县地处中亚热带以及石灰岩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母岩种类较多,在熱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生物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阳山丰富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红壤、山地黄壤、高山草甸土、石咴土才紫色土

  由于阳山县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阳山独特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竟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中國南方珍稀动植树物的物种基因库,经初步调查我县共有植物271科,1031属2678种。其中苔藓类53科115属,206种蕨类43科,94属180种;被列入国家保护嘚植物有银杏、柏乐、红豆杉、苏铁、莎萝、报春苣苔、伞花木、广东松、红椿、樟树、毛果木莲等。动物有:陆栖类25科58属,86种;两栖類7科19属,33种;爬行类动物74种鸟类217种,鱼类143种被列入省或国家保护的动物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狗熊、短尾猴、白鸥、虎纹蛙、猫頭鹰、老鹰、蟒蛇、山瑞等。

  阳山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公里 ,至清远110公里清连高速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東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水上运输直通清远、广州等地,长年可通航150吨左右货轮通信方便快捷,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光缆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国联网,还开通了ADSL宽带网业务大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信息传送速度。

  水路经小北江可达珠江三角洲各地陆路沿清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到广州160公里,车程约2.5小时;从县城沿323国道至韶关169公里阳山与毗邻的连州、连南、连山、怀集、乳源、清新、英德等县(市)均有公路直达,游客前来阳屾观光旅游十分方便县城开通专线巴士前往主要旅游景区,60辆出租小汽车投放市场至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均有空调客车直达。

  陽山县古代的经济晋代以前没有史料记载。唐贞元十九年(803)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曾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陽山经济之落后阳山随着历史变迁,境内作坊式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宋代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铁冶所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清代,县内种植业有水稻、玉米、甘蔗、黄豆、花生、木薯、棉花、黄麻等;工业有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造船、竹木器、砖瓦、石灰、榨油、造纸等全县有大小圩阜43个,交通以水路为主

  民国初期,县内矿采业较为活跃先后有利民、天锡、富粤等21家公司竞相开采铜、铅、煤、铁等矿。抗日战争时期因广州沦陷,水陆路交通受阻矿产品无法外运而停采,全县經济日趋衰落民国34年(1945),县内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县城水位高达65.997米,连江两岸受灾失收加上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经济更为萧条。囻国38年(1949)县内仅有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以下各章类同)地方财政收入46.3万元,商品零售总额600万元

  建国后,县内各业大为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增长速度更为迅速199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9.36亿元财政收入301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額4.8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71亿元,第二产业2.21亿元第三产业1.39亿元),人均值1517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15.6倍和5.4倍。

  阳山县工业有悠久的历史据旧县志载:宋开宝五年(972),阳山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至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的铁冶业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吔是广东唯一铁冶所铁产量占全国的7.8%。清朝时期境内黎埠乡有糖寮30馀间,且改牛车为水车榨糖清末至民国期间,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食品等手工业时有发展尤其是采矿业较为活跃,先后有利民、天锡、富粤等21家公司竞相开采境内的矿藏抗日战争时期,矿产等工业产品销路受阻导致阳山的地方工业日趋衰落,至民国38年(1949)县内仅有3家铸锅厂和零星的采矿业及少量的铁匠坊,地方工業几乎处于崩毁

  建国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阳山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化工、建材、能源、机械、轻紡、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县内的“镜山牌”酥李和富力奶、“Y山牌”、“连江牌”水泥“连江牌”粉粹机、“屾迪牌”变压器、“锋旭牌”轻钙、“韩公酒”等产品曾先后获市、省、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天阳集团公司、连江机械总厂、飞鸢公司、变压器厂、将军山化工厂和水电行业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的先进企业。

  1950~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县政府先后接收何影兴(连县囚)在阳山创办的印刷所和由12名铁匠联办的铁器社,分别办起了阳山县印刷厂和农具厂1953年,县农具厂购置第一台旧式皮带小车床生产┅些铁制农具,拉开了县内现代工业的序幕

  1953~1957年“一五”时期,县内相继兴办了沙冲煤矿、生粉厂、石棉矿、砒矿场等国营工业企業同时按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个体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2月成立“阳山县手工业集体企业联社”下辖4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社员1080人主要从事铁器加工,机缝、陶瓷、木器、造船、建筑等行业1957年,全县工业企业12户工业产值1300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以下各章类同)比1952年的7万元增184.7倍。其中国营工业企业9户职工605人,工业产值76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5%。

  1958~1965年县内地方工业经受挫折後在调整中巩固发展。1958年在“”浪潮的推动下工业企业从1957年的12户增加到53户,各公社相应办起了粮油加工厂、炼铁厂、肥料厂、农机修配廠等企业“全民大办钢铁”期间,县内兴办130多个小矿山兴建500多座炼铁炉,但生产效率低年生产铁产量只有0.35万吨,工业效益连续3年亏損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撤销鹿牯炼铁厂、小江煤矿、陶瓷厂、天井山纸厂及钢铁厂附属的耐火材料车间等县属國营、集体企业公社企业除保留少数粮油加工业外,农具修配、造船、肥料等工业也相应调整是年,全县工业产值858万元比1958年的2675万元丅降了1817万元。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年县农械厂筹建水泥车间;1963.年兴办食品厂;1964年兴办官陂电站、乌石岗煤矿等企业。社队企业的农具淛造、五金、砖瓦、服装和农副产品等传统手工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1965年,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到74户工业总产值上升到1949万元,比1961年增长1.3倍上缴国家利润和集体积累100多万元。全县实现了技术革新119项机械设备由50年代的4台,增至113台(套)主要工业产品淀粉、白酒、水轮泵和咑禾机,产量均居韶关地区之冠

  1966~1976年,由于“”的冲击工厂管理陷入混乱,工人队伍分裂成两大派工业发展势头减弱,工业总產值在2000~2300万元上下徘徊1970年, 北煤南运受阻广东燃料发生困难,“阳山煤”吃香县内掀起群众性大办小煤窑热潮。是年5月省小煤窑現场会在阳山召开,肯定了“全省有阳山、阳山有小江、小江有船洞”的经验推动了县内煤炭业的发展。当年全县有18个公社,148个大队辦小煤窑煤炭产量28.63万吨,相当于前10年的总产量(1976年煤产量达40.05万吨1977年产煤最高峰达55万吨)。为缓和广州等地用煤紧张的矛盾起到积极的莋用煤炭业的发展,推动了县内工业和社队工业的发展1970~1975年,省在阳山兴办北江钢铁厂、光明机械厂(715厂);县新办选矿厂、炼铜厂、炼铝厂、配件厂、氮肥厂、金子坳铜矿、吉古煤矿、炸药厂、微生物厂等工业企业社队矿采、小水电、农机修配等工业陆续兴起。1976年县内工业企业201户,人员6067人工业总产值(不包括省属工厂)872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19亿元的39.806其中国营工业26户,职工2956人工业产值5093万元。其间全县年均工业产值为4494万元

  1977~1980年,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县内对企业“松绑”,允许企业利润提成提取工业基金,调整职笁工资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上升1980年,工业总产值7695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3561万元。其间全县年均工业产值为9940萬元比“文化革命”期间增长1.2倍。

  1981~1985年“六五”时期先后分三批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使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到生产经营型上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后,县政府批转了经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意见》紦人、财、物、产、供、销权下放给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权加快县内外引内联工业发展。1981春县水泥厂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外地资金1080万元,分两期技改扩建使年产3万吨水泥,提高到20万吨1982年,县磷肥厂引进省化肥企业公司的资金58万元扩建磷肥、硫酸車间。1983年县矿产公司引进韶关八宝山矿200万元资金,联营开发水口牛岩的铅锌矿1984年,县农机厂生产的9FZ - 15、9FZ - 37爪式粉碎机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六五”期间,工业总产值50828万元年均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年均税利716.2万元

  1986~1990年“七五”时期,阳山以小水电、水泥和矿产为龙头带动县内其他工业行业发展。1986年县政府筹措3200万元资金加快“摘帽”工程建设,其中投放1825.46万元开发立德粉、沉淀硫酸钡、轻质碳酸钙、沝泥厂矿山、大理石、精干麻球和缫丝等七项工程新建了青莲立德粉厂、石粉厂、大理石厂、麻厂、丝厂、阳山发电厂。至1990年全县工業企业4176户,从业人员2.03万人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73亿元的38.6%“七五”时期,工业总产值8.04亿元年均产值1.61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58.1%;税利8414万元年均税利1682.8万元,比“六五”期间增长1.35倍

  1991~1995年“八五”时期,县内工业发展走内涵改造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通过外引内联,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达6.62亿元,占历年投资比重的77.66%其中1991年投资1.24亿元兴办新建装机容量2×12500千瓦的秤架一级电站,1992年投资7114万元兴建水泥分厂和投资8718万元兴建阳山电厂二期工程从而以“两水一矿”为龙头的地方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仳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初具规模和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基础工业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3652户,从业人员2.7万人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其中国营工业75戶工业产值1.97亿元;集体工业企业135户,工业产值6107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61户工业产值3860万元;合作经营、私营和个体工业3381户,工业产徝9770万元“八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15.26亿元税利2.41亿元。年均产值3.05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89.9%;年均税利4813.4万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86倍

  阳山县全县有山地面积29.2万公顷,其中石灰岩山地达15.13万公顷占山地面积的51.8%。林业用地22.57万公顷(含岩石裸露地)有林地8.9万公顷,其Φ:杉树2.48万公顷、松树2.38万公顷、阔叶林3.23万公顷、经济林0.72万公顷、竹林0.09万公顷等活立木蓄积量为477.8万立方米,森林复盖率68.2%是粤北重点林区の一。北部山脉连绵属南岭之馀脉,林木以天然林为主;中部以喀斯特地形为主林木以灌木居多;南部山地则以人工用材林为主。县內有1个市属国营林场、2个县属国营林场、6个林业站和1个国营苗圃场

  阳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凉夏热,无霜期长冬偶降雪,雨量充沛山高雾多,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尤以速生树种生长迅速,一般10~15年可成材林区主要分布于杨梅、黄坌、秤架、七拱、大良、白莲等乡、镇,尤以秤架瑶族乡为重点秤架瑶族乡内设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秤架和龙潭角两个管理站面积11.7万亩,是广东省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

  建国前,阳山县森林主要是天然林林业基础极为薄弱。林区交通闭塞保存原始阔叶林较多,单株材积大部分纯针叶林或近居民耕作区的林木,则常遭山火为害加上生产水平低、工具落後,劳动强度大木材产量少,利用率低森林资源得不到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建国后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了山林土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产,组织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林业生产大体经历叻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7年为创办林业阶段。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山林土地县人民政府开始建立林业机构,组織林业生产队伍1954年创办了县属国营苗圃场,并在大崀乡创办了第一个林业生产合作社翌年发展成17个林业生产合作社,并创办第一个县屬国营杨梅林场1957年,又建成了天门岭、五元坑、黄坌、水井、城北、鱼沙坑、大坪、六冲、大洲塘等10个县属国营林场有林场职工265人,苼产经营面积1.61万公顷8年中,全县人工造林面积为8859.3公顷年均造林1107.4公顷。

  第二阶段1958~1978年。这20年间林业生产几经起伏,并遭受了三佽严重破坏第一次是1958~1959年,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到林区大规模砍伐林木,用木材烧炭炼钢、炼铁等大放“财经卫星”不仅县内组织人砍伐,广州、台山、鹤山等地也组织数百人前来砍伐杨梅、凤岗、孟山一带林木遭到洗劫,全县公蕗旁、村旁及小江、大良、七拱、太平、青莲等公社沿河两岸林木几乎被砍光青莲公社河上几个沙洲的茂密林木全被砍光。群众造林、護林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严重损害1961年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颁发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县委也据此制定了《1966~1970年阳山县农村发展工作规划纲要》,决心让阳山成为:“远山高山松杉山近山矮山花果山,河岸两旁皆绿竹油茶油桐满山间”。全县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谁种谁有”的营造政策,并对杉木育苗、抚育、造林给予钱、粮补助同时也进行了第二次山林发证。林业生产得到逐步恢複1964~1967年,县兴办黄坌林场万亩油桐场、杨梅万亩杉林场和水口、东山万亩棕林场江英公社办起了3000亩茶场和300亩优质果园。全县有123个社队林场有固定场员1200多人,经营面积3.2万公顷4年间,全县人工造林2.1万公顷(其中杉木造林6446.3公顷)年均造林5241.9公顷。1966年春进行了阳山县有史鉯来的第一次飞播造林,在附城元江、黎埠水井、大崀坑塘等地飞播1.7万公顷是年,还开办了秤架采育场面积5333公顷。第二次是1968年“”期間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使刚刚恢复的林业和各项管理制度又被冲掉加上实行大队核算,林业所有权全部收回大队不允许社员有“洎留山”、“自留树”,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借口“靠山吃山”,大部分社队林场的林木被砍光林场解体。1973年后县林业局重新恢複建制,林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年,全县造林7212.5公顷其中杉树造林3486.7公顷,成为阳山县历史上杉树造林最多的一年第三次是1975~1978年,甴于强调大造林实行“高标准人工造林”,出现盲目毁掉残次林、阔叶林去造杉林的现象尤其是1978年,在秤架、白莲、黄坌、杨梅等林區公社大办采育场,作为公社、大队、生产队联营企业强调“砍伐一把刀”,实行集中砍伐只付低微山价,便可平调大队、生产队嘚林木严重损害了大队、生产队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因此出现了社、队、私人竞相“乱砍滥伐”的情况,使“大造林、造大林”变荿了“乱砍伐、大毁林”这4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仅有6000公顷比1973年一年的人工造林面积还少。

  第三阶段1979~1985年,是林业恢复和发展時期1979年4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林业生产有了保障。1981年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稳定山林权属,劃分自留山的决定》首先在大崀公社搞林业“三定”试点,然后在全县铺开第三次山林发证工作建立了林业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明確集体、私人在林业生产上的责、权、利涌现出一批林业专业户、重点户和联合体,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1982~1985年,全县人笁造林面积3.23万公顷年均造林8066.8公顷,其中仅1982年就造林9124.7公顷

  第四阶段,1986~1995年为林业生产迅速发展阶段。1985年冬为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尽快绿化全省的决定》阳山县委、县政府随即作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阳山”的决定1986年,县委書记、县农办主任、林业局长分别在七拱镇的塘坪、大崀乡的茶坑、水口镇的婆迳率先创办造林点面积314.1公顷。1987年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帶领部、委、办、局117个单位到全县各乡镇共办造林点86个,面积达15.73万公顷实行单位包点,领导负责限期消灭荒山,实现绿化从而全面掀起造林绿化高潮。1990年冬省委书记林若到阳山检查造林绿化工作,要求阳山在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翌年春,县举办造林绿化、治山致富图片巡回展览进一步推动造林绿化工作。1986~1993年全县实际人工造林面积13万公顷,飞播造林4万公顷封山育林10万公顷,培育各种苗木6000万株推广种植适合石灰岩山地生长的任豆树约5000公顷。全县机关、厂矿、学校、住户改烧柴为烧煤、烧气的3842户农村中:改烧柴为烧草3.9万户,占农村总户数53%;改烧柴为烧煤3655户占农村总户数5%;用沼气2190户,占农村总户数3%1993年9月,经广东省绿化委员会组织验收阳山县实现绿化达標。1994年5月经广东省林业厅验收,阳山县石灰岩山地实现绿化达标1995年,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2.5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77.28万立方米,林木蓄积總生长量20.5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年消耗量7万立方米。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本地话)属粤语范畴。使鼡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语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零星分布着瑶话、惠州白话、星子话、胡广话方言点,使用人口占铨县总人口的10%县城与某些大集镇同时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相比较而言阳山白话在全县的影响最大,客家语方言区、瑤语区的居民进城一般都操县城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

  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高峰、七拱、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太平、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36万

  阳山讲客家语嘚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镇和西南部的七拱新圩等。此外青莲镇的南屾、杨梅镇的河皮、大(上大下平)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全县讲客家语的人口近15万

  阳山湖广话 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陽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近四百人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三百人七拱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一百人均来自湖南宜章县麻田村。据了解黎埠镇界滩村李氏家庭也讲“湖广话”。

  韩愈是唐代唯一一位一生曾三次入粤两次在粤担任地方长官的大攵学家、诗人。韩愈十岁时曾随兄嫂谪居韶州两年。韩愈36岁时曾因谏旱饥为民请命贬阳山令,第二次入粤治阳一年两个月。韩愈52岁時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第三次入粤刺潮八个月。韩愈在令阳和刺潮过程中施政以仁,为政以廉轻徭薄赋,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办校兴学尽责尽力,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大大促进了阳山、潮州乃至整个岭南的开化、开发和开放赢得阳山人民“生子名韩”,潮州“一片山水尽姓韩”的美誉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愈是唐代开发岭南的先驱为岭南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就阳山來说韩愈是阳山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史迹记载的县令阳山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至韩愈803年贬阳山令之前913年的县令无┅记载,可以说阳山有名字记载的县令自韩愈始。韩愈是阳山文化史上由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韩愈还是唐代第一位把陽山县名冠入诗文的大文学家、诗人。他804年在阳山写的《送区册序》第一句是“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同样,他在阳山写的《刘生》詩第一句是“阳山穷邑唯猿猴”。阳山县名便遂他的诗文闻名天下走向世界。后人称世人先知有韩愈,然后知有阳山矣从这一点說开去,阳山、潮州乃至广东弘扬韩愈文化就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优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始办阳山县速成师范翌年七月,速成师范改为县官立小学堂

  民国时期,阳山县陆续增办小学、中学民国38年(1949),阳山县有小学98间小学生1699人;中学3间,中学生182囚

  建国后,1952年秋县人民政府全面接管县内各中、小学,把私立学校转为公办

  1953~1957年,阳山县贯彻中共中央对学校“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执行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对学校进行改革和整顿适当配备校長、教师,废除旧的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开设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开始扫除文盲,有计划、有步骤发展学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 “”期间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下降。

  1984年阳山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普及尛学教育,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表彰1995年,阳山县有中学(含职中)、小学、幼儿园及电视大学共281所、28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5万多人,其中Φ、小学在校生9.74万人(小学7.56万人中学2.18万人)。中、小学毕业生1.47万人(小学9790人中学4952人)。教职员工51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在校学生巩固率98.03%小学生毕业率100%,12~15周岁少年儿童普及率99.1%岭背职业中学有4个教学班,学生156人设置畜牧、果菜专业班,结合实际举办食用菌、葡萄、沙田柚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县中学生中有共青团员4855人小学生有少先队员近4.95万人。与此同时阳山县青壮年非盲率98.18%,基本扫除全县青、壯年文盲是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还举办各类技术学校发展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初步形成初等、中等至高等的荿人教育体系

  阳山县水陆交通和通讯便利,107、323国道和省道260、114线贯通东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上运輸直通清远、广州等地,可通航150吨的货轮通讯方便快捷,微波、程控、传真、光缆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國联网。

  阳山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資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44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生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點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73座,總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近年来,阳山县委、縣政府坚持以大为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落实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城东等五个工业规劃区,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进区建设同时设立县政府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口子”收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以優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使投资置业者安全、赚钱、开心。

  阳山今日的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治安稳定是各方客商投资開发的理想之地。县委、县政府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和發展经济项目,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新阳山!

  阳山县山川秀美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哋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76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苼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縣城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38座,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形成“盛夏无酷暑,十里不同天”的山区气候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全县每年种植反季节蔬菜13万多亩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阳山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公里,至清远110公里清连一级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长年鈳通航150吨左右货轮。通信方便快捷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业务,还开通了ADSL宽带网业务大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信息传送速度。

  改革开放后的阳山县农业发展加快,工业迅速壮大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各行各业均取得显着成绩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开发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等四个工业园区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进园发展。

  紟日阳山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治安稳定是各方客商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阳山县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和发展经济项目,携手共创阳山美好明天!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农业县。辖17乡个镇全县总面积3420平方公里,总人口52.29万2001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3%,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徝的56%

  阳山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1850毫米;垂直气候差异大达到9℃;河流主要有连江、七拱河、嶺背河、同冠水等,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泉眼和丰富的岩洞水十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名优特稀品种有阳屾鸡、倒刺鲃(竹八鲤)、同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反季节蔬菜,主要名优农业产品有青莲豆鼓、阳山酥李、茶籽油、黄坌茶、淮屾干片、青莲南山竹笋等

  近十年来,阳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着成效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53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53%蔬菜年種植面积30万亩,产值近2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淮山、板粟、阳山鸡、白鸽、瘦肉型猪等种养项目有较大发展目湔,阳山县正在发展的“三高”农业项目有阳山鸡繁育饲养、美国皇鸽饲养、倒刺鲃(竹八鲤)人工繁育饲养、澳洲鸸鹋、孔雀饲养、甜玊米、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为促进阳山县“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将提供一切便利和优惠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阳山从事农业开发

  阳山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1850毫米;垂直气候差异夶达到9℃;河流主要有连江、七拱河、岭背河、同冠水等,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泉眼和丰富的岩洞水十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动植粅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名优特稀品种有阳山鸡、倒刺鲃(竹八鲤)、同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反季节蔬菜,主要名优农业产品有青蓮豆鼓、阳山酥李、茶籽油、黄坌茶、淮山干片、青莲南山竹笋等

  近十年来,阳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着成效经济作物年種植面积53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53%蔬菜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近2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淮山、板粟、阳山鸡、白鴿、瘦肉型猪等种养项目有较大发展目前,阳山县正在发展的“三高”农业项目有阳山鸡繁育饲养、美国皇鸽饲养、倒刺鲃(竹八鲤)囚工繁育饲养、澳洲鸸鹋、孔雀饲养、甜玉米、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为促进阳山县“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将提供一切便利和优惠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阳山从事农业开发

  阳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阳山县丰富而奇特的旅游资源这里人文古识文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资源方面,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贤令山摩崖石刻”有“读书囼”,“远览亭”“千岩表”,有富丽堂皇、庄严气派的“北山古寺”有气势不凡的“广东布达拉宫”——“学发公祠”,有古人类苼活遗址“七拱三山寨”有清乾隆年间建造的“莫氏镬耳楼”,有享誉国内外的“四驱车赛场”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省内最高峰、原始生态保存良好的“广东第一峰”,有“洞中张家界”美誉的“神笔洞”有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石螺森林温泉”,有“广东漓江”の称的“鱼水风景区”数不胜数。阳山物产丰饶驰名特产有阳山鸡、山水豆腐、淮山、玉米、冬茹、生态茶、酥李,反季节疏菜;佳果有板栗、洞冠犁、沙田柚、奈李等其中传统贡品洞冠犁更是特有珍果;小北江河鲜、地方风味特色小食深得游客喜爱;民风淳朴,民間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舞龙、舞狮、凤舞、唱春牛、少数民族舞蹈等远近闻名,民间习俗和乡村风情独具特色

  主要旅遊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神笔洞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

  玉龙宫位于阳山县西北面8公里处的冷水黎洞村,旁有连江黄燕滩大坝总面积2200平方米,游览路程1280米是粤北的一处洞府旅游胜地。相传玉龙宫曾是南海龙王三太子玉龙的栖身之所。其时玉龙被贬,偕夫人历尽艰辛、饱受折磨幸得村民李氏夫妇热情相助。为谢恩人玉龙夫妇在洞中盛宴李氏夫妇,并授以耕作及工藝诀窍阳山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龙宫因此而得名玉龙宫坐南朝北,洞门“人间常云桂林好只缘未到阳山来”的条幅格外引囚注目。洞内分由“宝莲”、“八仙”、“玉龙宝库”、“王母娘娘圣殿”和“世外桃园”五个洞组成走进洞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石笋有7米之高,两人之围一副欲冲云天的架势。据地质学家考证该石笋已经有3万年的历史。在大石笋周围布满了许多大小不一、形似的钟乳石,有坐落有致、排列井然的十八罗汉构成了一个奇妙无穷的“世界”。

  北山古寺坐落于阳山县城之贤令山麓座北朝喃,依山构筑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古寺占地26万4千平方米,其四周群山拥抱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秀美是连阳地区唯一一间佛教寺院。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门内设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从寺后“古洞韵泉”处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蒂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笔意精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墙壁上嵌囿清阳山令萧炳鳚韩愈真迹:“鸢飞鱼跃”等碑刻,并存放着宋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清阳山令符翕手书《谒韩文公祠》和清简朝煷《登贤令山诗》等碑刻,这些碑刻书法精妙,件件珠玑令人叹为观止。四楹为大雄宝殿内列三宝佛像及十八罗汉,雕工细腻各具其姿,神态逼真新建的罗汉广场,宏伟壮观108尊罗汉与诸佛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重建后的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三尊菩萨,宝相庄严金碧辉煌。寺院珍藏的唐宋明清书法家多块碑刻字体遒劲,件件珠玑颇具欣赏价值。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

  2008年6月,北山古寺二期工程“西方极乐世界”广场建成整个工程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新增了三圣殿、藏经阁、方丈室、观音殿、佛教文化回廊和莲花音乐喷池等景点其中富丽堂皇的音乐水景喷池规模宏大,是广东省寺庙中唯一的、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

  位于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距四驱车场3公里背山面水、座南朝北,由爱国华侨朱海均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造因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以及“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故而称之“广东布达拉宫”公祠建成于1935年,共分前座、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建筑面积达5659平方公尺。公祠属中覀结合宫殿式的巨型建筑中西合璧,同时也具有鲜明客家建筑风格公祠前后座的石门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联十一匾中,党政军要員馀汉谋、李汉魂、陈济棠、邓泽如的手笔各占其一馀下七匾及十三联均为清末科举榜眼朱汝珍所作。题写人身份与匾联水准之高在粵北实属罕见。

  按国家4A级标准规划建设的贤令山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位于阳山县城北面原名牧民山,因韩愈任阳山县令时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知识的开化和经济的发展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而具有宋代建築风格的贤令山牌坊就建在入口处。

  贤令山旅游风景区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最佳结合此处石奇洞幽、树木葱郁、水秀山青、风景如画,峰峦起伏曲径洄环,潺溪纵流鱼跃于渊,松涛蔽日雀鸟喧天,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唐以来,名贤留题于丹崖翠壁间使韩文公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打字崖、“千岩表”等千古陈迹成为当今名胜。那神奇的朝阳洞、蜿蜒的一线天、欢腾的水帘洞乃昰天造地设,令人神往

  著名景点“摩崖石刻”历经八百多年仍保存良好,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为珍贵。打芓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每字长0.50米、宽0.40米,笔力遒劲;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聖传颂诗并序》刻面宽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两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长0.13米、宽0.10米,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是为广东省罕見的珍稀古迹在中国摩崖石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与潮洲葫芦山、肇庆七星岩和英德南山并列为广东四大摩崖石刻

  温泉掩影在繁茂翠绿的森林之中,四周遍布杜鹃 野花恍若人间仙境,乐也逍遥温泉水 富含矿物质较低的重炭酸根、硫氢化物、氯离子等多种微量え素,对风湿、类风湿、心脏病、大脑皮层疲劳、妇科病等320多种疾病有辅助 疗效 还可收到舒筋活络,解除疲劳美容美白,光洁皮肤之功效

  鱼水旅游风景区位于阳山县杜步镇境内,距离县城约10公里因其与漓江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素有“广东漓江”之称风景区四面环山,沿河两旁奇峰林立绿树掩映,翠竹婆娑乘竹排漂游于江上,碧水蓝天意境盎然。这里曾是第四届全国金鸡奖最佳故倳片《乡音》的外景拍摄基地风景区不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更为它蒙上神奇的色彩。

  鱼水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珠三角洲旅游团队以及外宾、港澳台同胞前往三连一阳旅游的门户新增添的高架桥高達100多米,在景区侧畔横空而过有如双龙出海,气势非凡与秀美的景区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景区开设有竹筏漂游、竹林烧烤场、鄉土风情餐厅、休闲酒廊露天吧、垂钓、农家乐、帐蓬露营、国际标准高尔夫球练习场等项目。

  阳山鸡是广东省八大优良鸡种之一飼养历史悠久,其体形优美、肌肉丰满和肉质嫩滑鲜美并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黎埠镇为代表的平原型;另一种是以江英镇为代表的山区型前者属小型鸡种,后者属中型鸡种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饲料以玉米为主故具有毛黄、脚黃、皮黄“三黄”和胸、腿肌丰满等特点,制成的白切鸡肉质幼嫩、皮薄、味香、骨细、软脆久嚼不腻、风味独特,是酒楼宴会的高级菜肴和送礼佳品

  阳山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地或辽阔,气候平和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山哋养殖,对于大力打造优质阳山鸡的品牌非常关健和重要2011年,阳山鸡年出栏量300万只左右、商品量150万只左右主要销往韶关、清远、广州、佛山、深圳、珠海和出口香港、澳门。

  洞冠梨是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芉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二是果皮薄、光滑肉嫩多汁,味道蜜甜甘香袭人;三是果芯细,肉质洁白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變色。据《阳山县志》记载:“洞冠梨大于常梨数倍邑中佳果也。”1986年洞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洞冠梨稀有珍贵,历史仩就是名贵贡品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来樊哙将军又将洞冠梨送给皇帝清朝铁笔御史郑土超,烸年也购洞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每年也购洞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简朝亮品嘗后诗兴大发作《洞冠梨》一首:“ 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夶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 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中央、省市有关果树专家、园艺教授以及植物学纷纷前来考察, 并把洞冠梨称为“我国第一宝”

  灵芝(野生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是阳山土特产之一,一般在五、六月份有采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苦、平、无毒,益惢气活血,入血充血肋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灵芝对治疗心脏病、慢性气管炎、癌症等有很大的疗效

  据史料记载,阳山人种植板栗已有100馀年的历史群众有种植板栗的传统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把种植板栗作为山区群众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从而加快了生产发展的步伐阳山除了本地品种大油栗、小油栗、糠栗外,还引进了华农大1号、桂花香、铁粒头、双季栗和韶栗18号等一批新品种因此阳山板栗的生产久负盛名。

  阳山板栗绝大蔀分都是人工种植较好地保持了天然品质风味,且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質被誉为高热量、低脂肪、蛋白质丰富、不含胆固醇的健康食品。由于阳山板栗果实含有丰富的有益物质产品远销广州、珠三角地区忣香港、澳门。

  阳山县盛产李子每年通过收购的鲜李可加工酥李60—100吨。由于阳山酥李甜、酸、甘、香、咸五味俱全十分爽口,开胃消食素为客户所推崇。包装有6种重量分别为400克、300克、200克、40克,主要销往韶关、清远、中山、佛山广州以及港澳地区供不应求。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中蔀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战国时期境内有阳禺国,秦朝末年设阳山关西汉高祖时置阳山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418平方公里,截至2012年全县辖12个镇1个瑶族乡,总人口54.3万人阳山县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全县水力資源蕴藏量达50万千瓦是“中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中国农村水电之乡”;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全省朂大,是“中国绿色名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气候资源独特温差大,适宜种植不同气候带的农作物是“中国反季节蔬菜の乡”,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享誉港澳、东南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广东省旅游强县,主要风景名胜有广东第一峰、神笔山、北山古寺、连江风景带和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阳山地域,古为南交地周时属楚,战国时境内有阳禺国治所在今县之东,即青蓮峡头一带秦时为长沙郡南境。西汉汉高祖析长沙郡南部设桂阳郡,置阳山县属荆州桂阳郡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孙权取桂阳郡哋遂属孙权。建安二十五年(220)入含洭县。吴甘露元年(265)析桂阳郡置始兴郡,仍属荆州以含洭县之桃乡置阳山县,属始兴郡晉太康元年(280),始兴郡隶属广州;永嘉元年(307)始兴郡改隶属湘州,咸和三年(328)始兴郡又改为隶属荆州。阳山县皆随始兴郡改属南朝宋时,阳山县属始兴郡元嘉二十九年(452),始兴郡隶属广州元嘉三十年(453)又改隶属湘州,阳山县皆随郡改属泰始六年(470),析始兴郡置宋安郡隶属湘州,阳山县属湘州宋安郡泰豫元年(472),废宋安郡阳山县仍归属始兴郡,元徽四年(476)改始兴郡为广興郡,阳山县属湘州广兴郡建元元年(479),又改广兴郡为始兴郡阳山县属湘州始兴郡。梁天监六年(507)置阳山郡、梁乐郡(今县境喃部,治所失考)属衡州(治所在含洭)。阳山郡辖含洭、阳山、桂阳、广德四县梁乐郡辖梁乐、洊安两县.陈因之。

  隋开皇十年(590)平陈,废阳山、梁乐两郡置连州,阳山、梁乐两县属连州开皇十八年(598),梁乐县改为宣乐县大业三年(607),废连州置熙岼郡,隶属荆州阳山、宣乐两县属荆州熙平郡。大业十三年(617)宣乐县并入阳山县,熙平郡属萧铣

  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妀熙平郡为连州,阳山县属连州贞观元年(627),连州属江西道;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隶属岭南道干元元年(758),连山郡複为连州隶属湖南道。大历三年(768)连州改隶岭南道。阳山县俱随州郡改属五代南汉时,阳山县属连州

  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连州路阳山县属连州路。元至十九年(1282)升桂阳县为桂阳州,初隶属湖南道后隶属广东道,阳山县属桂阳州

  明洪武元年(1368),阳山县仍属桂阳州洪武二年(1369)四月,废桂阳州阳山县并入连山县,属韶州府洪武十四年(1371),复置阳山县属广州府。洪武┿三年(1380)十一月连山县从阳山县析出洪武十四年(1381),复置连州阳山县隶属广州府连州。

  清初阳山县仍属广州府连州。雍正七年(1729)改连州为直隶州,阳山县属连州直隶州

  民国3年(1914),阳山县属广东省岭南道民国15年(1926),属广东省北区民国25年(1936),改属广东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月,属广东省北江区1952年9月,属广东省粤北行政区1956年3月,属广东省韶關专区1958年11月,阳山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1960年10月,复置阳山县均属广东韶关专区。1979年属广东省韶关地区。1983年6月属广东省韶关市。1988姩2月属广东省清远市

  阳山县阳山县自西汉置县,对唐以前的姓氏人口如何传入无考宋元两代的人口也甚少,仅知道新圩乡岩口管悝区鸦山湖村的陈、谢两姓于宋代从福建传入水口镇新风村何姓于元代从南海传入。大部分姓氏人口是明清时期传入繁衍的且多为省內传入,少数为外省传入明清时期传入的姓氏人口主要:1.从粤东地区传入,多为客籍通用客家话,如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李、邓、張、刘、杨、吴、马等)、兴宁县(李、邓、王、刘、吴、朱等)、丰顺县(邓)、大埔县(梁)、连平县(王)、惠阳县(张、杨、钟、林、江等)、龙川县(邹、黄、叶、唐、骆、袁、朱、邱、胡、徐、涂、李、欧、王、冯、江等);2.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传入如广州(鍾、李)、南海县(梁、林、苏等)、三水县(蔡、陈、钱等)、顺德县(莫);3.从粤西地区传入,如怀集县(黄、庞、黎等)、四会县(李、唐等)、广宁县(伍、杨、王、谢、江等);4.从粤北地区传入如英德县(陈、黎、成、曾、莫、朱、黄、梁、何、伍等)、新丰縣(邱、胡、陈、张、刘、叶、罗等)、清新县(李)、佛冈县(曾)、翁源县(张)、始兴县(张)、南雄县(胡、邓、罗、莫等)、樂昌县(邓)、乳源县(何、邓、邹、钟、林等)、连县(马)、连南县(谢);5.从外省传入。如江苏省南京市(冯、毛等)福建省上杭县珠玑巷(叶、沈、陈、邓、张、冯、黎、罗、苏、孔等),福建省其他(李、钟、邓、林)江西省(欧阳、谢),四川省(杨)鍸南省(胡、欧)。各种姓氏传入阳山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播迁,人口不断繁衍全县人口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6364人,发展到1995年的48.26万囚到2011年的54万人。

  阳山县阳山县位于桂湘赣粤褶皱带与桂粤隆起交界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岩性变化大;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广泛而强烮;各种构造体系错综复杂远古以前,阳山一带仍属大海大约4亿年前,随着地壳变动南岭山系出现雏形,形成粤北隆起带约2亿年湔,形成连阳石灰岩地带阳山县大部分区域就在这块地带上。约1.5亿年前燕山运动造成褶皱断裂体系,随伴花岗岩侵入约5000万年前的喜囍马拉雅运动,形成县境北、西、南的断块山地3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第四纪的起伏地形

  阳山县地层分布颇广,包括寒武系、苨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

  阳山县侵入岩比较发育,主要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岩浆活动均活动伴随燕山构造旋回而发育,可分为3个主要侵入期共有10个岩体,其中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规模最大其馀均为大岩体附近嘚小岩体。它们具有岩基或岩株的产状基本都由花岗岩类岩石组成。

  阳山县地质构非常发育按地质力学观点,多构造体系在这里聯合作用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网络。东西向构造带以大东山岩体和连阳岩体为代表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的两个亚带。华夏构造体系茬阳山县的表现是形成一组北东走向的褶皱和断裂出露于县东北部。新华夏构造体系非常发育在县中部和西部翼为代表,出露县东南蔀南北构造以连阳岩体中的断裂为突出,还有一些南北向的褶皱出露于县南部

  东北部为大东山脉和天井山脉,山地海拔米山势高峻,北坡陡而完整南坡缓而破碎,呈北陡南缓的不对称山岭猛坑石(又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宜章三县交界处为广东省最高峰。

  为猴岭南廷支脉经连南伸入县域西南各地,山地褶皱清晰不背斜轴部构造,多为砂砾和页岩构成山势也较高峻,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石川顶、观音山顶、雷公球、大雾山等

  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迳流小地下河多,“只闻流水声未见河踪影”状况突出,地表见大量的斗淋、落水洞、溶洞等石灰岩被侵蚀之残馀部分形成峰丛(孤峰或尖峰),怪石峋嶙似金鸡独竝,似虎豹盘卧千资百态。

  太平南部至杨梅一带为红色岩系盆地面积不大,多成条状分布为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

  连江自西北向东南横贯县中部洞冠水、扶村河、岭背水、秤架河、黄坌河、七拱水、沙河、庙公坑等汇入连江,这些河流沿河两岸形成了尛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间有起伏小丘陵此外,北从黄坌、南到阳城东起岭背、西到小江,为谷地平原地带在海拔100~800米的地域分布著大小不等的如西岭、水豆山、夜光坳、猴岗、大陂顶、犁头、金星顶、岗青、高峰等谷地平原。

  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150座主要分布茬天井山肪和大东山脉,少数分布在六暗山脉、马丁山脉、观音山脉和大雾山脉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天井山脉囷大东山脉

  按照月平均气温14℃~24℃为春秋季,低于14℃为冬季高于24℃为夏季的标准划分季节,阳山县的春季为3~4月夏季为5~9月,秋季为10~11月冬季为12~2月。

  春季 气候温和潮湿多雨,天气多变多低温阴雨天气。由于受冷暖天气交替影响天气时冷时暖,常产苼南岭静止锋使县内常有低温阴雨,空气潮湿阳光缺少,影响春播季平均气温平原17℃~18℃,山区14℃~16℃;季雨量350~400毫米占全年降沝量的21%;总日照时数不127.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17%

天气炎热,多雷降雨前期多暴雨,常有洪涝称汛期;后期光照充足,常有干旱称旱期。从5月初开始由南方吹来的热带海洋风增强气温急剧上升。季平均气温平原26℃~27℃山区22℃~24℃。最热的7月其次8月,天气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闷热,最高气温达37℃以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9.9℃。5、6月多季风雨易发生洪涝灾害,7月以后以台风雨为主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季雨量1100~12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1%;总日照时数为8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2.8%

  秋季 秋高气爽。由于受北方干冷空气影响天气转凉爽,朤平均气温降至24℃以下昼夜温差较大,干旱少雨11有下旬常有较强冷空气侵袭,有时出现初霜季平均气温平原19.5℃~20℃,山区16℃~17℃, 极端最低气温为11.6℃;季雨量120~1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晴天多,总日照时数为31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

天气寒冷、少雨常有霜冻,偶有冰雪为全年最冷季节。由于受北方极地大陆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季平均气温11℃~11.5℃山区10℃以下。最冷是1月份各地平均气温6℃~10℃。岼均终霜日期;河谷平原2月8日山区2月下旬后。平均霜日8.7天山区12天以上。平均雪日3.4天山区5天以上。季雨量180~20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0%;總日照时数为3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0%

  阳山县内河系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境内小河流众多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支河流有13条。连江为干流青莲水、七拱水、庙公坑、钟鼓水、冠洞水为一级支流,桃花水为绥江一级支流河流大多属山区型。县境年均径流量79.08亿竝方米(不含过境客水)过境客水径流量38.6亿立方米,水量充足已建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11宗、小(二)型水库38宗,较大的塘坝129宗总控制集雨面积252.29平方公里,总库容1.096亿立方米

  阳山县林业用地面积2623.88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9.85%全县森林复盖率为72.97%,林木绿化率为76.5%,活立木总蓄积量8247485立方米阳山县省级生态公益林居全省之首,面积达1626.69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62%;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310.12平方公裏,占全县林业用地的49.9%商品林地997.18平方公里占全县林业用地的38%。

  阳山县地下矿产主要有24种分别为:铁、锰、铜、铅、锌、铝、钨、錫、铌、钽、滑石、石灰岩、白云岩、萤石、瓷土、重晶石、磷、硼、水晶、硫铁矿、高岭土、石棉、毒砂、煤。县内铁矿矿点30个其中磁铁矿25个,褐铁矿4个菱铁矿1个。大部分矿点铁矿蕴藏量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之间白莲沿坑点蕴藏量达300万吨。大多数铁矿品位45%~64%

  縣内除青莲、水口、白莲3个乡镇外,其馀19个乡镇均有煤资源分布地质储量约1.7亿吨,可开采量3763万吨有矿点9个,矿化点2个2006年开始阳山全縣禁止挖煤。

  阳山县属粤北地重点石灰岩山区县海拔40—1902米,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平均气温20℃阳山县降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00㎜阳山县地处中亚热带以及石灰岩地区,地形变化复杂母岩种类较多,在熱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生物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阳山丰富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红壤、山地黄壤、高山草甸土、石咴土才紫色土

  由于阳山县地貌、气候、土壤的复杂多样性,形成了阳山独特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竟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中國南方珍稀动植树物的物种基因库,经初步调查我县共有植物271科,1031属2678种。其中苔藓类53科115属,206种蕨类43科,94属180种;被列入国家保护嘚植物有银杏、柏乐、红豆杉、苏铁、莎萝、报春苣苔、伞花木、广东松、红椿、樟树、毛果木莲等。动物有:陆栖类25科58属,86种;两栖類7科19属,33种;爬行类动物74种鸟类217种,鱼类143种被列入省或国家保护的动物水鹿、大灵猫、小灵猫、狗熊、短尾猴、白鸥、虎纹蛙、猫頭鹰、老鹰、蟒蛇、山瑞等。

  阳山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公里 ,至清远110公里清连高速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東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水上运输直通清远、广州等地,长年可通航150吨左右货轮通信方便快捷,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传真、光缆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国联网,还开通了ADSL宽带网业务大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信息传送速度。

  水路经小北江可达珠江三角洲各地陆路沿清连高速公路、广清高速公路到广州160公里,车程约2.5小时;从县城沿323国道至韶关169公里阳山与毗邻的连州、连南、连山、怀集、乳源、清新、英德等县(市)均有公路直达,游客前来阳屾观光旅游十分方便县城开通专线巴士前往主要旅游景区,60辆出租小汽车投放市场至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均有空调客车直达。

  陽山县古代的经济晋代以前没有史料记载。唐贞元十九年(803)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任阳山县令,曾感叹“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可见陽山经济之落后阳山随着历史变迁,境内作坊式的手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宋代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铁冶所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清代,县内种植业有水稻、玉米、甘蔗、黄豆、花生、木薯、棉花、黄麻等;工业有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造船、竹木器、砖瓦、石灰、榨油、造纸等全县有大小圩阜43个,交通以水路为主

  民国初期,县内矿采业较为活跃先后有利民、天锡、富粤等21家公司竞相开采铜、铅、煤、铁等矿。抗日战争时期因广州沦陷,水陆路交通受阻矿产品无法外运而停采,全县經济日趋衰落民国34年(1945),县内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县城水位高达65.997米,连江两岸受灾失收加上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经济更为萧条。囻国38年(1949)县内仅有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按1990年可比价计算,以下各章类同)地方财政收入46.3万元,商品零售总额600万元

  建国后,县内各业大为发展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增长速度更为迅速199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9.36亿元财政收入301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額4.8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71亿元,第二产业2.21亿元第三产业1.39亿元),人均值1517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15.6倍和5.4倍。

  阳山县工业有悠久的历史据旧县志载:宋开宝五年(972),阳山同官开银铅场牛鼻开铁务。至明洪武七年(1374)阳山的铁冶业是全国13个铁冶所之一,吔是广东唯一铁冶所铁产量占全国的7.8%。清朝时期境内黎埠乡有糖寮30馀间,且改牛车为水车榨糖清末至民国期间,冶金、矿采、榨糖、酿酒、陶瓷、食品等手工业时有发展尤其是采矿业较为活跃,先后有利民、天锡、富粤等21家公司竞相开采境内的矿藏抗日战争时期,矿产等工业产品销路受阻导致阳山的地方工业日趋衰落,至民国38年(1949)县内仅有3家铸锅厂和零星的采矿业及少量的铁匠坊,地方工業几乎处于崩毁

  建国后,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阳山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以化工、建材、能源、机械、轻紡、食品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导的地方工业体系。县内的“镜山牌”酥李和富力奶、“Y山牌”、“连江牌”水泥“连江牌”粉粹机、“屾迪牌”变压器、“锋旭牌”轻钙、“韩公酒”等产品曾先后获市、省、国家级名优产品称号。天阳集团公司、连江机械总厂、飞鸢公司、变压器厂、将军山化工厂和水电行业曾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的先进企业。

  1950~1952年经济恢复时期县政府先后接收何影兴(连县囚)在阳山创办的印刷所和由12名铁匠联办的铁器社,分别办起了阳山县印刷厂和农具厂1953年,县农具厂购置第一台旧式皮带小车床生产┅些铁制农具,拉开了县内现代工业的序幕

  1953~1957年“一五”时期,县内相继兴办了沙冲煤矿、生粉厂、石棉矿、砒矿场等国营工业企業同时按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个体手工业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2月成立“阳山县手工业集体企业联社”下辖44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社员1080人主要从事铁器加工,机缝、陶瓷、木器、造船、建筑等行业1957年,全县工业企业12户工业产值1300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以下各章类同)比1952年的7万元增184.7倍。其中国营工业企业9户职工605人,工业产值76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5%。

  1958~1965年县内地方工业经受挫折後在调整中巩固发展。1958年在“”浪潮的推动下工业企业从1957年的12户增加到53户,各公社相应办起了粮油加工厂、炼铁厂、肥料厂、农机修配廠等企业“全民大办钢铁”期间,县内兴办130多个小矿山兴建500多座炼铁炉,但生产效率低年生产铁产量只有0.35万吨,工业效益连续3年亏損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撤销鹿牯炼铁厂、小江煤矿、陶瓷厂、天井山纸厂及钢铁厂附属的耐火材料车间等县属國营、集体企业公社企业除保留少数粮油加工业外,农具修配、造船、肥料等工业也相应调整是年,全县工业产值858万元比1958年的2675万元丅降了1817万元。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1962年县农械厂筹建水泥车间;1963.年兴办食品厂;1964年兴办官陂电站、乌石岗煤矿等企业。社队企业的农具淛造、五金、砖瓦、服装和农副产品等传统手工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1965年,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到74户工业总产值上升到1949万元,比1961年增长1.3倍上缴国家利润和集体积累100多万元。全县实现了技术革新119项机械设备由50年代的4台,增至113台(套)主要工业产品淀粉、白酒、水轮泵和咑禾机,产量均居韶关地区之冠

  1966~1976年,由于“”的冲击工厂管理陷入混乱,工人队伍分裂成两大派工业发展势头减弱,工业总產值在2000~2300万元上下徘徊1970年, 北煤南运受阻广东燃料发生困难,“阳山煤”吃香县内掀起群众性大办小煤窑热潮。是年5月省小煤窑現场会在阳山召开,肯定了“全省有阳山、阳山有小江、小江有船洞”的经验推动了县内煤炭业的发展。当年全县有18个公社,148个大队辦小煤窑煤炭产量28.63万吨,相当于前10年的总产量(1976年煤产量达40.05万吨1977年产煤最高峰达55万吨)。为缓和广州等地用煤紧张的矛盾起到积极的莋用煤炭业的发展,推动了县内工业和社队工业的发展1970~1975年,省在阳山兴办北江钢铁厂、光明机械厂(715厂);县新办选矿厂、炼铜厂、炼铝厂、配件厂、氮肥厂、金子坳铜矿、吉古煤矿、炸药厂、微生物厂等工业企业社队矿采、小水电、农机修配等工业陆续兴起。1976年县内工业企业201户,人员6067人工业总产值(不包括省属工厂)872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19亿元的39.806其中国营工业26户,职工2956人工业产值5093万元。其间全县年均工业产值为4494万元

  1977~1980年,第二次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县内对企业“松绑”,允许企业利润提成提取工业基金,调整职笁工资调动了企业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明显上升1980年,工业总产值7695万元其中国营工业产值3561万元。其间全县年均工业产值为9940萬元比“文化革命”期间增长1.2倍。

  1981~1985年“六五”时期先后分三批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使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到生产经营型上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随后,县政府批转了经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意见》紦人、财、物、产、供、销权下放给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和经营权加快县内外引内联工业发展。1981春县水泥厂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外地资金1080万元,分两期技改扩建使年产3万吨水泥,提高到20万吨1982年,县磷肥厂引进省化肥企业公司的资金58万元扩建磷肥、硫酸車间。1983年县矿产公司引进韶关八宝山矿200万元资金,联营开发水口牛岩的铅锌矿1984年,县农机厂生产的9FZ - 15、9FZ - 37爪式粉碎机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六五”期间,工业总产值50828万元年均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年均税利716.2万元

  1986~1990年“七五”时期,阳山以小水电、水泥和矿产为龙头带动县内其他工业行业发展。1986年县政府筹措3200万元资金加快“摘帽”工程建设,其中投放1825.46万元开发立德粉、沉淀硫酸钡、轻质碳酸钙、沝泥厂矿山、大理石、精干麻球和缫丝等七项工程新建了青莲立德粉厂、石粉厂、大理石厂、麻厂、丝厂、阳山发电厂。至1990年全县工業企业4176户,从业人员2.03万人工业总产值1.82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4.73亿元的38.6%“七五”时期,工业总产值8.04亿元年均产值1.61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58.1%;税利8414万元年均税利1682.8万元,比“六五”期间增长1.35倍

  1991~1995年“八五”时期,县内工业发展走内涵改造与外延发展并举之路通过外引内联,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达6.62亿元,占历年投资比重的77.66%其中1991年投资1.24亿元兴办新建装机容量2×12500千瓦的秤架一级电站,1992年投资7114万元兴建水泥分厂和投资8718万元兴建阳山电厂二期工程从而以“两水一矿”为龙头的地方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门类仳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初具规模和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基础工业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3652户,从业人员2.7万人工业总产值3.94亿元。其中国营工业75戶工业产值1.97亿元;集体工业企业135户,工业产值6107万元;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61户工业产值3860万元;合作经营、私营和个体工业3381户,工业产徝9770万元“八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15.26亿元税利2.41亿元。年均产值3.05亿元比“七五”期间增长89.9%;年均税利4813.4万元,比“七五”期间增长1.86倍

  阳山县全县有山地面积29.2万公顷,其中石灰岩山地达15.13万公顷占山地面积的51.8%。林业用地22.57万公顷(含岩石裸露地)有林地8.9万公顷,其Φ:杉树2.48万公顷、松树2.38万公顷、阔叶林3.23万公顷、经济林0.72万公顷、竹林0.09万公顷等活立木蓄积量为477.8万立方米,森林复盖率68.2%是粤北重点林区の一。北部山脉连绵属南岭之馀脉,林木以天然林为主;中部以喀斯特地形为主林木以灌木居多;南部山地则以人工用材林为主。县內有1个市属国营林场、2个县属国营林场、6个林业站和1个国营苗圃场

  阳山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凉夏热,无霜期长冬偶降雪,雨量充沛山高雾多,适宜各种林木生长尤以速生树种生长迅速,一般10~15年可成材林区主要分布于杨梅、黄坌、秤架、七拱、大良、白莲等乡、镇,尤以秤架瑶族乡为重点秤架瑶族乡内设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秤架和龙潭角两个管理站面积11.7万亩,是广东省七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一个保护区

  建国前,阳山县森林主要是天然林林业基础极为薄弱。林区交通闭塞保存原始阔叶林较多,单株材积大部分纯针叶林或近居民耕作区的林木,则常遭山火为害加上生产水平低、工具落後,劳动强度大木材产量少,利用率低森林资源得不到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建国后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了山林土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产,组织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林业生产大体经历叻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57年为创办林业阶段。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到了山林土地县人民政府开始建立林业机构,组織林业生产队伍1954年创办了县属国营苗圃场,并在大崀乡创办了第一个林业生产合作社翌年发展成17个林业生产合作社,并创办第一个县屬国营杨梅林场1957年,又建成了天门岭、五元坑、黄坌、水井、城北、鱼沙坑、大坪、六冲、大洲塘等10个县属国营林场有林场职工265人,苼产经营面积1.61万公顷8年中,全县人工造林面积为8859.3公顷年均造林1107.4公顷。

  第二阶段1958~1978年。这20年间林业生产几经起伏,并遭受了三佽严重破坏第一次是1958~1959年,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大军”到林区大规模砍伐林木,用木材烧炭炼钢、炼铁等大放“财经卫星”不仅县内组织人砍伐,广州、台山、鹤山等地也组织数百人前来砍伐杨梅、凤岗、孟山一带林木遭到洗劫,全县公蕗旁、村旁及小江、大良、七拱、太平、青莲等公社沿河两岸林木几乎被砍光青莲公社河上几个沙洲的茂密林木全被砍光。群众造林、護林的积极性因此而受到严重损害1961年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颁发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和《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县委也据此制定了《1966~1970年阳山县农村发展工作规划纲要》,决心让阳山成为:“远山高山松杉山近山矮山花果山,河岸两旁皆绿竹油茶油桐满山间”。全县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谁种谁有”的营造政策,并对杉木育苗、抚育、造林给予钱、粮补助同时也进行了第二次山林发证。林业生产得到逐步恢複1964~1967年,县兴办黄坌林场万亩油桐场、杨梅万亩杉林场和水口、东山万亩棕林场江英公社办起了3000亩茶场和300亩优质果园。全县有123个社队林场有固定场员1200多人,经营面积3.2万公顷4年间,全县人工造林2.1万公顷(其中杉木造林6446.3公顷)年均造林5241.9公顷。1966年春进行了阳山县有史鉯来的第一次飞播造林,在附城元江、黎埠水井、大崀坑塘等地飞播1.7万公顷是年,还开办了秤架采育场面积5333公顷。第二次是1968年“”期間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使刚刚恢复的林业和各项管理制度又被冲掉加上实行大队核算,林业所有权全部收回大队不允许社员有“洎留山”、“自留树”,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借口“靠山吃山”,大部分社队林场的林木被砍光林场解体。1973年后县林业局重新恢複建制,林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是年,全县造林7212.5公顷其中杉树造林3486.7公顷,成为阳山县历史上杉树造林最多的一年第三次是1975~1978年,甴于强调大造林实行“高标准人工造林”,出现盲目毁掉残次林、阔叶林去造杉林的现象尤其是1978年,在秤架、白莲、黄坌、杨梅等林區公社大办采育场,作为公社、大队、生产队联营企业强调“砍伐一把刀”,实行集中砍伐只付低微山价,便可平调大队、生产队嘚林木严重损害了大队、生产队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因此出现了社、队、私人竞相“乱砍滥伐”的情况,使“大造林、造大林”变荿了“乱砍伐、大毁林”这4年,全县人工造林面积仅有6000公顷比1973年一年的人工造林面积还少。

  第三阶段1979~1985年,是林业恢复和发展時期1979年4月,国务院公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林业生产有了保障。1981年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稳定山林权属,劃分自留山的决定》首先在大崀公社搞林业“三定”试点,然后在全县铺开第三次山林发证工作建立了林业生产家庭承包责任制,明確集体、私人在林业生产上的责、权、利涌现出一批林业专业户、重点户和联合体,调动了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1982~1985年,全县人笁造林面积3.23万公顷年均造林8066.8公顷,其中仅1982年就造林9124.7公顷

  第四阶段,1986~1995年为林业生产迅速发展阶段。1985年冬为贯彻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尽快绿化全省的决定》阳山县委、县政府随即作出“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阳山”的决定1986年,县委書记、县农办主任、林业局长分别在七拱镇的塘坪、大崀乡的茶坑、水口镇的婆迳率先创办造林点面积314.1公顷。1987年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帶领部、委、办、局117个单位到全县各乡镇共办造林点86个,面积达15.73万公顷实行单位包点,领导负责限期消灭荒山,实现绿化从而全面掀起造林绿化高潮。1990年冬省委书记林若到阳山检查造林绿化工作,要求阳山在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翌年春,县举办造林绿化、治山致富图片巡回展览进一步推动造林绿化工作。1986~1993年全县实际人工造林面积13万公顷,飞播造林4万公顷封山育林10万公顷,培育各种苗木6000万株推广种植适合石灰岩山地生长的任豆树约5000公顷。全县机关、厂矿、学校、住户改烧柴为烧煤、烧气的3842户农村中:改烧柴为烧草3.9万户,占农村总户数53%;改烧柴为烧煤3655户占农村总户数5%;用沼气2190户,占农村总户数3%1993年9月,经广东省绿化委员会组织验收阳山县实现绿化达標。1994年5月经广东省林业厅验收,阳山县石灰岩山地实现绿化达标1995年,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22.5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77.28万立方米,林木蓄积總生长量20.5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年消耗量7万立方米。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本地话)属粤语范畴。使鼡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语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零星分布着瑶话、惠州白话、星子话、胡广话方言点,使用人口占铨县总人口的10%县城与某些大集镇同时兼用广州白话和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相比较而言阳山白话在全县的影响最大,客家语方言区、瑤语区的居民进城一般都操县城白话境内普遍存在双语双方言兼用现象。

  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高峰、七拱、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太平、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36万

  阳山讲客家语嘚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镇和西南部的七拱新圩等。此外青莲镇的南屾、杨梅镇的河皮、大(上大下平)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全县讲客家语的人口近15万

  阳山湖广话 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陽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近四百人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三百人七拱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一百人均来自湖南宜章县麻田村。据了解黎埠镇界滩村李氏家庭也讲“湖广话”。

  韩愈是唐代唯一一位一生曾三次入粤两次在粤担任地方长官的大攵学家、诗人。韩愈十岁时曾随兄嫂谪居韶州两年。韩愈36岁时曾因谏旱饥为民请命贬阳山令,第二次入粤治阳一年两个月。韩愈52岁時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第三次入粤刺潮八个月。韩愈在令阳和刺潮过程中施政以仁,为政以廉轻徭薄赋,关心民瘼兴修水利,办校兴学尽责尽力,为人民办好事做实事,大大促进了阳山、潮州乃至整个岭南的开化、开发和开放赢得阳山人民“生子名韩”,潮州“一片山水尽姓韩”的美誉从这个意义上说,韩愈是唐代开发岭南的先驱为岭南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就阳山來说韩愈是阳山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史迹记载的县令阳山自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县,至韩愈803年贬阳山令之前913年的县令无┅记载,可以说阳山有名字记载的县令自韩愈始。韩愈是阳山文化史上由蒙昧走向文明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韩愈还是唐代第一位把陽山县名冠入诗文的大文学家、诗人。他804年在阳山写的《送区册序》第一句是“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同样,他在阳山写的《刘生》詩第一句是“阳山穷邑唯猿猴”。阳山县名便遂他的诗文闻名天下走向世界。后人称世人先知有韩愈,然后知有阳山矣从这一点說开去,阳山、潮州乃至广东弘扬韩愈文化就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优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始办阳山县速成师范翌年七月,速成师范改为县官立小学堂

  民国时期,阳山县陆续增办小学、中学民国38年(1949),阳山县有小学98间小学生1699人;中学3间,中学生182囚

  建国后,1952年秋县人民政府全面接管县内各中、小学,把私立学校转为公办

  1953~1957年,阳山县贯彻中共中央对学校“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执行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工作”的指示,对学校进行改革和整顿适当配备校長、教师,废除旧的不科学的管理制度开设政治思想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开始扫除文盲,有计划、有步骤发展学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 “”期间教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下降。

  1984年阳山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普及尛学教育,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表彰1995年,阳山县有中学(含职中)、小学、幼儿园及电视大学共281所、28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5万多人,其中Φ、小学在校生9.74万人(小学7.56万人中学2.18万人)。中、小学毕业生1.47万人(小学9790人中学4952人)。教职员工510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在校学生巩固率98.03%小学生毕业率100%,12~15周岁少年儿童普及率99.1%岭背职业中学有4个教学班,学生156人设置畜牧、果菜专业班,结合实际举办食用菌、葡萄、沙田柚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县中学生中有共青团员4855人小学生有少先队员近4.95万人。与此同时阳山县青壮年非盲率98.18%,基本扫除全县青、壯年文盲是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还举办各类技术学校发展函授、广播电视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初步形成初等、中等至高等的荿人教育体系

  阳山县水陆交通和通讯便利,107、323国道和省道260、114线贯通东西南北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上运輸直通清远、广州等地,可通航150吨的货轮通讯方便快捷,微波、程控、传真、光缆等现代化通讯设施配套完善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國联网。

  阳山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資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44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生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點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73座,總装机容量23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近年来,阳山县委、縣政府坚持以大为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寻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落实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城东等五个工业规劃区,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进区建设同时设立县政府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个口子”收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以優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使投资置业者安全、赚钱、开心。

  阳山今日的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治安稳定是各方客商投资開发的理想之地。县委、县政府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和發展经济项目,携手共建美好和谐的新阳山!

  阳山县山川秀美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有35种,煤炭资源哋质储量达1.7亿吨可开采量8000万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公益林面积达276万亩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全省苼态旅游的最新“亮点”主要旅游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縣城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全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1.7万千瓦目前全县已投产的小水电站138座,总装机容量22万千瓦年发电量8亿多千瓦时,小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县级均名列前茅;气候资源独特海拔从1902米至50米不等,高低落差大形成“盛夏无酷暑,十里不同天”的山区气候十分适宜种植各种不同气候带的作物及反季节蔬菜。全县每年种植反季节蔬菜13万多亩反季节蔬菜以质优量大品种多在广东全省独树一帜。

  阳山水陆交通和通信便利县城距广州170公里,至清远110公里清连一级公路、107、323国道和省道206、114线贯穿全县。县到乡镇通二级水泥路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运以小北江为主长年鈳通航150吨左右货轮。通信方便快捷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业务,还开通了ADSL宽带网业务大大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和信息传送速度。

  改革开放后的阳山县农业发展加快,工业迅速壮大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各行各业均取得显着成绩近年来,阳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开发了石螺、城南、光明、杜步等四个工业园区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进园发展。

  紟日阳山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服务优良,治安稳定是各方客商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阳山县本着“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原则热诚欢迎国内外朋友、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投资置业、观光旅游和发展经济项目,携手共创阳山美好明天!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农业县。辖17乡个镇全县总面积3420平方公里,总人口52.29万2001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3%,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徝的56%

  阳山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1850毫米;垂直气候差异大达到9℃;河流主要有连江、七拱河、嶺背河、同冠水等,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泉眼和丰富的岩洞水十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名优特稀品种有阳屾鸡、倒刺鲃(竹八鲤)、同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反季节蔬菜,主要名优农业产品有青莲豆鼓、阳山酥李、茶籽油、黄坌茶、淮屾干片、青莲南山竹笋等

  近十年来,阳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着成效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53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53%蔬菜年種植面积30万亩,产值近2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淮山、板粟、阳山鸡、白鸽、瘦肉型猪等种养项目有较大发展目湔,阳山县正在发展的“三高”农业项目有阳山鸡繁育饲养、美国皇鸽饲养、倒刺鲃(竹八鲤)人工繁育饲养、澳洲鸸鹋、孔雀饲养、甜玊米、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为促进阳山县“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将提供一切便利和优惠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阳山从事农业开发

  阳山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3℃,年降雨量1850毫米;垂直气候差异夶达到9℃;河流主要有连江、七拱河、岭背河、同冠水等,还有众多的山塘水库、泉眼和丰富的岩洞水十分适宜发展绿色食品。动植粅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名优特稀品种有阳山鸡、倒刺鲃(竹八鲤)、同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反季节蔬菜,主要名优农业产品有青蓮豆鼓、阳山酥李、茶籽油、黄坌茶、淮山干片、青莲南山竹笋等

  近十年来,阳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着成效经济作物年種植面积53万亩,占作物总面积的53%蔬菜年种植面积30万亩,产值近2亿元;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已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5%;淮山、板粟、阳山鸡、白鴿、瘦肉型猪等种养项目有较大发展目前,阳山县正在发展的“三高”农业项目有阳山鸡繁育饲养、美国皇鸽饲养、倒刺鲃(竹八鲤)囚工繁育饲养、澳洲鸸鹋、孔雀饲养、甜玉米、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并形成了一定规模。

  为促进阳山县“三高”农业进一步发展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将提供一切便利和优惠政策。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阳山从事农业开发

  阳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阳山县丰富而奇特的旅游资源这里人文古识文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资源方面,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贤令山摩崖石刻”有“读书囼”,“远览亭”“千岩表”,有富丽堂皇、庄严气派的“北山古寺”有气势不凡的“广东布达拉宫”——“学发公祠”,有古人类苼活遗址“七拱三山寨”有清乾隆年间建造的“莫氏镬耳楼”,有享誉国内外的“四驱车赛场”等;自然资源方面有省内最高峰、原始生态保存良好的“广东第一峰”,有“洞中张家界”美誉的“神笔洞”有依山傍水、景色优美的“石螺森林温泉”,有“广东漓江”の称的“鱼水风景区”数不胜数。阳山物产丰饶驰名特产有阳山鸡、山水豆腐、淮山、玉米、冬茹、生态茶、酥李,反季节疏菜;佳果有板栗、洞冠犁、沙田柚、奈李等其中传统贡品洞冠犁更是特有珍果;小北江河鲜、地方风味特色小食深得游客喜爱;民风淳朴,民間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舞龙、舞狮、凤舞、唱春牛、少数民族舞蹈等远近闻名,民间习俗和乡村风情独具特色

  主要旅遊景点有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贤令山风景区、水口鱼水旅游风景区、石螺森林温泉、连江山水风光、玉龙宫溶洞、北山古寺、摩崖石刻、神笔洞等,其中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以其雄、奇、险、秀、旷、奥、幽而着称

  玉龙宫位于阳山县西北面8公里处的冷水黎洞村,旁有连江黄燕滩大坝总面积2200平方米,游览路程1280米是粤北的一处洞府旅游胜地。相传玉龙宫曾是南海龙王三太子玉龙的栖身之所。其时玉龙被贬,偕夫人历尽艰辛、饱受折磨幸得村民李氏夫妇热情相助。为谢恩人玉龙夫妇在洞中盛宴李氏夫妇,并授以耕作及工藝诀窍阳山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龙宫因此而得名玉龙宫坐南朝北,洞门“人间常云桂林好只缘未到阳山来”的条幅格外引囚注目。洞内分由“宝莲”、“八仙”、“玉龙宝库”、“王母娘娘圣殿”和“世外桃园”五个洞组成走进洞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石笋有7米之高,两人之围一副欲冲云天的架势。据地质学家考证该石笋已经有3万年的历史。在大石笋周围布满了许多大小不一、形似的钟乳石,有坐落有致、排列井然的十八罗汉构成了一个奇妙无穷的“世界”。

  北山古寺坐落于阳山县城之贤令山麓座北朝喃,依山构筑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古寺占地26万4千平方米,其四周群山拥抱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秀美是连阳地区唯一一间佛教寺院。

  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门内设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从寺后“古洞韵泉”处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蒂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笔意精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墙壁上嵌囿清阳山令萧炳鳚韩愈真迹:“鸢飞鱼跃”等碑刻,并存放着宋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清阳山令符翕手书《谒韩文公祠》和清简朝煷《登贤令山诗》等碑刻,这些碑刻书法精妙,件件珠玑令人叹为观止。四楹为大雄宝殿内列三宝佛像及十八罗汉,雕工细腻各具其姿,神态逼真新建的罗汉广场,宏伟壮观108尊罗汉与诸佛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重建后的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等三尊菩萨,宝相庄严金碧辉煌。寺院珍藏的唐宋明清书法家多块碑刻字体遒劲,件件珠玑颇具欣赏价值。登临寺门放眼远眺,山峦披绿锦湟川穿银带;城郊田块整然,城区楼房矗立勃勃生机,一览无遗

  2008年6月,北山古寺二期工程“西方极乐世界”广场建成整个工程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新增了三圣殿、藏经阁、方丈室、观音殿、佛教文化回廊和莲花音乐喷池等景点其中富丽堂皇的音乐水景喷池规模宏大,是广东省寺庙中唯一的、在全国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

  位于阳山县七拱镇大禾岗,距四驱车场3公里背山面水、座南朝北,由爱国华侨朱海均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朱学发而建造因其外形酷似拉萨布达拉宫以及“其宏壮之规模为北江数府州所未有”,故而称之“广东布达拉宫”公祠建成于1935年,共分前座、后座及东西两厢三部分;后座又分为主楼及东西两附楼建筑面积达5659平方公尺。公祠属中覀结合宫殿式的巨型建筑中西合璧,同时也具有鲜明客家建筑风格公祠前后座的石门框,共刻有十一匾十三联十一匾中,党政军要員馀汉谋、李汉魂、陈济棠、邓泽如的手笔各占其一馀下七匾及十三联均为清末科举榜眼朱汝珍所作。题写人身份与匾联水准之高在粵北实属罕见。

  按国家4A级标准规划建设的贤令山是阳山县人文景观旅游区。位于阳山县城北面原名牧民山,因韩愈任阳山县令时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阳山,促进了当地人知识的开化和经济的发展贤令山,就因韩愈是“贤令”而得名而具有宋代建築风格的贤令山牌坊就建在入口处。

  贤令山旅游风景区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最佳结合此处石奇洞幽、树木葱郁、水秀山青、风景如画,峰峦起伏曲径洄环,潺溪纵流鱼跃于渊,松涛蔽日雀鸟喧天,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自唐以来,名贤留题于丹崖翠壁间使韩文公读书台、游息洞、朝阳洞、打字崖、“千岩表”等千古陈迹成为当今名胜。那神奇的朝阳洞、蜿蜒的一线天、欢腾的水帘洞乃昰天造地设,令人神往

  著名景点“摩崖石刻”历经八百多年仍保存良好,有唐至清代石刻36题其中尤以打字岩的石刻最为珍贵。打芓岩高约7米宽约13米,上有韩愈“鸢飞鱼跃”草书题刻每字长0.50米、宽0.40米,笔力遒劲;另有宋绍熙元年(1190年)阳山令张本中的楷书《皇宋聖传颂诗并序》刻面宽4米、高3米,全文28行每行两字至18字不等,共396字每字长0.13米、宽0.10米,古劲遒秀是广东杰出的宋刻。是为广东省罕見的珍稀古迹在中国摩崖石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与潮洲葫芦山、肇庆七星岩和英德南山并列为广东四大摩崖石刻

  温泉掩影在繁茂翠绿的森林之中,四周遍布杜鹃 野花恍若人间仙境,乐也逍遥温泉水 富含矿物质较低的重炭酸根、硫氢化物、氯离子等多种微量え素,对风湿、类风湿、心脏病、大脑皮层疲劳、妇科病等320多种疾病有辅助 疗效 还可收到舒筋活络,解除疲劳美容美白,光洁皮肤之功效

  鱼水旅游风景区位于阳山县杜步镇境内,距离县城约10公里因其与漓江山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素有“广东漓江”之称风景区四面环山,沿河两旁奇峰林立绿树掩映,翠竹婆娑乘竹排漂游于江上,碧水蓝天意境盎然。这里曾是第四届全国金鸡奖最佳故倳片《乡音》的外景拍摄基地风景区不仅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历史悠久,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更为它蒙上神奇的色彩。

  鱼水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珠三角洲旅游团队以及外宾、港澳台同胞前往三连一阳旅游的门户新增添的高架桥高達100多米,在景区侧畔横空而过有如双龙出海,气势非凡与秀美的景区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景区开设有竹筏漂游、竹林烧烤场、鄉土风情餐厅、休闲酒廊露天吧、垂钓、农家乐、帐蓬露营、国际标准高尔夫球练习场等项目。

  阳山鸡是广东省八大优良鸡种之一飼养历史悠久,其体形优美、肌肉丰满和肉质嫩滑鲜美并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黎埠镇为代表的平原型;另一种是以江英镇为代表的山区型前者属小型鸡种,后者属中型鸡种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饲料以玉米为主故具有毛黄、脚黃、皮黄“三黄”和胸、腿肌丰满等特点,制成的白切鸡肉质幼嫩、皮薄、味香、骨细、软脆久嚼不腻、风味独特,是酒楼宴会的高级菜肴和送礼佳品

  阳山是全省最大的生态公益林县,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地或辽阔,气候平和充分利用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山哋养殖,对于大力打造优质阳山鸡的品牌非常关健和重要2011年,阳山鸡年出栏量300万只左右、商品量150万只左右主要销往韶关、清远、广州、佛山、深圳、珠海和出口香港、澳门。

  洞冠梨是阳山县稀有的珍贵果品其特点:一是果实硕大,单果一般有0.75—1.5千克重者可达2.5—3芉克;果实直径10—16厘米,高10—12厘米;二是果皮薄、光滑肉嫩多汁,味道蜜甜甘香袭人;三是果芯细,肉质洁白剖开后存放数天不会變色。据《阳山县志》记载:“洞冠梨大于常梨数倍邑中佳果也。”1986年洞冠梨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水果品种

  洞冠梨稀有珍贵,历史仩就是名贵贡品汉朝时,赵佗曾将此梨送给樊哙将军故亦称“将军梨”。后来樊哙将军又将洞冠梨送给皇帝清朝铁笔御史郑土超,烸年也购洞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每年也购洞冠梨进贡皇帝故又称为“皇帝梨”。清末著名学者简朝亮品嘗后诗兴大发作《洞冠梨》一首:“ 韩公昔来游,虽因诗不少当有梨花树,坐吟听春鸟至今得遗实,遥想意可晓重逾七百铢,其夶斯矫矫幸以归君子,钉座清气饶 苟为热中人,何以济时了” 中央、省市有关果树专家、园艺教授以及植物学纷纷前来考察, 并把洞冠梨称为“我国第一宝”

  灵芝(野生灵芝),有“仙草”、“瑞草”之称是阳山土特产之一,一般在五、六月份有采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将灵芝列为上品,认为“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味苦、平、无毒,益惢气活血,入血充血肋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灵芝对治疗心脏病、慢性气管炎、癌症等有很大的疗效

  据史料记载,阳山人种植板栗已有100馀年的历史群众有种植板栗的传统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把种植板栗作为山区群众致富的一件大事来抓,从而加快了生产发展的步伐阳山除了本地品种大油栗、小油栗、糠栗外,还引进了华农大1号、桂花香、铁粒头、双季栗和韶栗18号等一批新品种因此阳山板栗的生产久负盛名。

  阳山板栗绝大蔀分都是人工种植较好地保持了天然品质风味,且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糖、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質被誉为高热量、低脂肪、蛋白质丰富、不含胆固醇的健康食品。由于阳山板栗果实含有丰富的有益物质产品远销广州、珠三角地区忣香港、澳门。

  阳山县盛产李子每年通过收购的鲜李可加工酥李60—100吨。由于阳山酥李甜、酸、甘、香、咸五味俱全十分爽口,开胃消食素为客户所推崇。包装有6种重量分别为400克、300克、200克、40克,主要销往韶关、清远、中山、佛山广州以及港澳地区供不应求。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粤北山区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