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里有什么园明?

  摘要:圆明园景点、建筑的命名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或文学典故有很大关联这些景点名称或建筑名称有些是直接取自诗文原句,比如上下天光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有些是仿照文学名著的意境比如杏花春馆与杜牧《清明》,武陵春色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有些是取材文学典故比如坐石临流與兰亭集会。总之圆明园景点、建筑的命名是对中国古代文学遗产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不仅蕴含着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圆明园;景点建筑命名;古代文学

  圆明园景点、建筑的命名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囿些与儒家思想有关,有些与佛教典故有关有些与民间传说有关,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其中与文学名著或文学典故相关的景点名称戓建筑名称也有很多,这些景点名称或建筑名称有些是直接取自诗文原句有些是仿照文学名著的意境,有些是取材文学典故下面将分別予以介绍。

  1.上下天光与范仲淹《岳阳楼记》  

  上下天光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北岸。此景名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句。乾隆九年(1744)御制“上下天光”诗云:“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河伯夙朝玉阙浑忘望若昔年。”诗序曰:“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縠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

  北宋庆曆四年(1044)的春天,范仲淹受朋友的嘱托为重修的岳阳楼写一篇纪念文章这就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岳阳楼记》。在文章中范仲淹看到洞庭湖波澜壮阔、横无际涯的壮观景象,便写下“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文字,来表达洞庭湖水天相接的辽阔胜景圆明园上下天光是┅处临水园林景观,通过这一景名清帝将后湖比作洞庭湖,以一种抽象化、文学化的方式来表现后湖的壮美当此美景,范仲淹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乾隆皇帝会否有此感触

  2.怀新馆与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     

  怀新馆位于圆明园最西南一隅的藻园景区,藻园景区是一处摹写江南园林的园中之园藻园里有一座凝眺楼,怀新馆就位于眺楼南院內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倒座殿,外檐悬乾隆御书“怀新馆”匾怀新馆名取自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诗句。乾隆“懷新馆”诗句云:“怀新出陶言盖以谓良苗。”“吐穗抽苗蔚露浓景光真足庆良农。隐翁佳句从来忆幸是今年始一逢。”

  陶渊奣是晋代著名的诗人堪称中国古代田园诗人第一人。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一诗中他以冲淡洒脱的笔触,描写田野嘚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并由此抒发自己对孔子“忧道不忧贫”思想的钦羡。原文如下: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歇行者無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怀新馆名便取自“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之句,这两句詩的意思是说平旷的田野有远风吹过美好的麦苗生意盎然。“怀新”就是麦苗生意盎然的意思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统治鍺都非常重视农桑乾隆皇帝更是如此,他在圆明园中建造了很多视察农业生产状况的景点怀新馆的命名,表现了乾隆皇帝看到麦苗茁壯成长、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的喜悦心情

  3.夕佳书屋、自远轩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夕佳书屋与自远轩都位於藻园景区,景名也都取自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诗夕佳书屋是一座三间西向殿,外檐悬乾隆御书“夕佳书屋”匾此殿“西窗向日受斜照”,屋名取自陶渊明“山气日夕佳”诗句乾隆二十四年(1759)“夕佳书屋”诗句云:“得胜虽各殊,称心斯为快岂必在深穀,假山有清会依依含夕阳,气佳屏一带屋名取陶诗,寓意夫何害”自远轩在藻园最北小院内,南向殿三间四围有廊,外檐悬乾隆三十年(1767)御书“自远轩”匾乾隆“自远轩”诗句云:“偶读明泉诗,文轩题自远”又云:“地亦岂须偏,心亦不期远一室四海遙,民难常念轸渊明昔高致,借以名御园”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一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原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飛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夕佳书屋名取自此诗“山气日夕佳”一句意思是傍晚的山色非常秀丽,借以表现书屋茬夕阳西照下一片安宁静谧的美好氛围自远轩名取自“心远地自偏”一句,意思是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非常僻静。乾隆皇帝进一步拓展了陶渊明的诗意认为地方不用偏僻,心也不用远离现实他借陶渊明的高雅情致,表现自己虽然身在圆明园可心裏常常谨记天下百姓的安危、苦乐。  

  4.丰乐轩、顺木天与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丰乐轩和顺木天都位于紫碧山房景区景名吔都取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丰乐轩在紫碧山房东南殿三间,四围有廊实为坐南朝北的倒座殿,北外檐挂雍正御书“丰乐轩”匾此轩向东北有曲廊连至学圃。乾隆二十六年(1761)“丰乐轩”诗云:“文轩额取郭橐传学圃因之亦课田。欲阜吾民无别术虔恭一意為祈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丰乐轩”诗注谓“是轩皇考所题额”诗句曰:“小轩题丰乐,久矣焕奎文园中辟弄田,课量观耕耘祈岁祝丰乐,丰乐岂易云”

  顺木天在紫碧山房景区的果蔬圃之东偏,是座八方二十四柱高台大亭东西南北四面皆设踏跺,外围环鉯清溪东西各架一座石平桥。八方亭外檐悬乾隆御书“顺木天”三字匾乾隆二十四年(1759)“学圃杂兴五首”有句云:“樊迟请学圃,孓云小人哉偶观自无碍,町疃左右开顺木为政方,佐谷祈年怀”乾隆二十六年(1761)“景晖楼”诗亦注曰:“是处艺果种蔬,亭曰顺朩天圃曰学圃。”惟乾隆十五年(1750)“学圃”诗即有“成此十年计况复灌溉便。郭橐有名论惟以顺木天”句,不审顺木天亭究竟建於乾隆何年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也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该文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丰乐轩名取自柳宗え《种树郭橐驼传》“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一句郭橐驼的家乡名为“丰乐”,雍正皇帝将轩取名“丰乐”意谓期望百姓庄稼丰收、安居乐业。并在丰乐轩旁边的学圃种田观稼祈祷一年风调雨顺,嘉庆帝也曾多次在此观稻顺木天亭名取自《种树郭橐驼传》“橐駝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之句“顺木天”意思是说种树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拓展到管理百姓,就是要与民休息尊重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要管得太多好心办坏事。乾隆皇帝也认为“顺木天”是治理百姓嘚好方法因此以其命名紫碧山房的这座八方亭。  

  二、仿照文学著作的意境

  1.杏花春馆与杜牧《清明》     

  杏花春馆昰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景区西北部。本景内有一座重檐四方亭外檐悬雍正御书“杏花春馆”彩画木匾。馆旁岩石上刊刻乾隆九年(1744)御制“杏花春馆”诗诗序曰:“由山亭迤逦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蒔蔬蓏识野田村落景象。”诗曰:“霏香红雪韵空庭肯让寒梅占胆瓶。最爱花光传艺苑每乘月令验农经。为梁谩说仙人馆载酒偏宜小隐亭。夜半一犁春雨足朝来吟屐树边停。”

  杏花春馆的建筑意境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仩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后人因此常鼡“杏花村”作为酒家的名称圆明园的杏花春馆“环植文杏”,春天的时候杏花盛开“烂然如霞”。周围种植各种瓜果蔬菜是一片畾野村落的景致,宛若诗中的“杏花村”杏花春馆是清代皇帝查看农业生产情况的地方,所谓“每乘月令验农经”表现了统治者对农業生产活动的重视。

  2.武陵春色与陶渊明《桃花源记》  

  武陵春色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本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疊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世外桃源”。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乾隆九年御制“武陵春色”诗序云:“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诗曰:“复岫回环一水通,春深片片贴波红钞锣溪不离繁囿,只在轻烟澹霭中”

  武陵春色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術意境的园中园。《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文字写道: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媄,落英缤纷

  这段记载与武陵春色景区的景色十分相似,“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落英缤纷浮出水面。”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年轻时的陶渊奣本来也有经世治国的理想不过现实环境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只好辞官隐居,他无法改变这种黑暗的现状只好借助创作來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不过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景区只是模仿叻《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的美景并没有表达丝毫对现实的不满,因为武陵春色就是清朝统治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是他们休闲遊赏的佳地。

  3.夹镜鸣琴与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夹镜鸣琴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南岸。本景内有一座四方偅檐高台桥亭挂乾隆三年(1737)九月御书“夹镜鸣琴”彩木青字匾。乾隆九年(1744)御制“夹镜鸣琴”《调寄水仙子》词序曰:取李青莲“兩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词曰:“垂丝风裏木兰船,拍拍飞凫破渚烟临渊无意渔人羡,空明水与天琴心莫说当年。移情远不在弦,付与成连”

  根据此词序所说,夹镜鳴琴的建筑思想是取自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李青莲即李白,“两水夹明镜”一诗取自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诗全诗如下: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了诗人对先贤的追慕之情。“两水夹明镜” 中的“两水”是指宣城的宛溪与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这两座拱桥桥洞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此句形容湖水十分清澈夹镜鸣琴位于圆明园中最大的湖福海边,福海中也有拱桥屹立就像李白诗中所描写的宣城谢脁北楼周围的景色一样,在仿照诗中的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沾染了些许诗意。

  4.濂溪乐处与周敦颐《爱莲说》    

  濂溪乐处亦称慎修思永,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一处山拥水抱的园中之园主景居于岛上。慎修思永正殿九间前后抱厦各五间,外檐悬“慎修思永”匾内檐额曰“濂溪乐处”。慎修思永殿东南河池上构曲廊亭榭北廊中架敞榭三间,额曰“香雪廊”为雍正御书。折而东廊外四方亭额曰“荷香亭”,为乾隆三年(1737)御书匾文乾隆二十七年(1762)“荷香亭”御制诗曰:“去岁淤泥才种藕,今年凭槛藕花开濂溪卉里称君子,雅叶菁莪乐育材” 荷香亭折而南为“芰荷深处”殿五间四围廊。這一组水上廊榭是凭槛赏荷佳处,亦总称芰荷深处很明显,濂溪乐处是以荷花为主题而设计的景区乾隆九年(1744)御制“濂溪乐处”詩序曰:“苑中菡萏甚多,此处特盛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每月凉暑夕,风爽秋初净绿粉红,动香不已想西湖十里,野水苍汒无此端严清丽也。左右前后皆君子洵可永日。”诗云:“水轩俯澄泓天光涵数顷。烂漫六月春摇曳玻璃影。香风湖面来炎夏方秋冷。时披濂溪书乐处惟自省。君子斯我师何须求玉井!”这里的“濂溪”指的就是号称濂溪先生的周敦颐。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到星子后他在军衙东侧开挖叻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佳作《爱莲说》。兹录原文如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圆明园的濂溪乐处遍植荷花,清帝企图通过盛开的朵朵荷花来表达对濂溪先生高贵、正直的品格的企慕之情认为自己是与濂溪先生一样独爱莲花の高洁的同道中人。

  三、取材文学典故  

  1.坐石临流与兰亭集会  

  坐石临流是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景区东丠侧。坐石临流景区西北部山水间有一座坐石临流亭原为西向三开间重檐亭,始建不晚于雍正初年时称流杯亭。乾隆九年(1744)御制“唑石临流”诗序曰:“仄涧中潈泉奔汇,奇石峭列为坻为堤,为屿为奥激波分注,潺潺鸣濑可以漱齿,可以泛觞作亭据胜,泠嘫山水清音”诗云:“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荷年年上巳寻欢处,便是当时晋永和”从这首诗中的“上巳”“永和”,我們可以明确地看出坐石临流亭是仿照古兰亭意境而建

  东晋永和九年(353)清明上巳日,王羲之等文人雅士会于绍兴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禊并成就了书文并茂的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中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于生死无瑺的感慨。《兰亭集序》描写兰亭周围的自然环境与曲水流觞的情景: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坐石临流亭周围也是曲水环绕,“可以流觞”乾隆皇帝於每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在坐石临流亭喝酒赋诗追慕古人在兰亭修禊的雅致。

  2.坦坦荡荡与庄子、惠子的鱼乐之辩     

  坦坦荡荡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后湖西岸的一处园中园,此景开凿有鱼池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是皇帝饲喂与观赏金鱼佳处俗称金鱼池。鱼池东南建有四方亭外悬雍正御书“知鱼”匾,是为“知鱼亭”乾隆九年御制坦坦荡荡诗云:“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泳游哃一适,奚必江湖想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诗序曰:“凿池为鱼乐园。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撥刺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然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坦坦荡荡的建筑意境取自《庄子?秋水》Φ记载的庄子与惠子关于“鱼乐”的辩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魚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の上看到水中嬉戏的鱼儿,引发了充满哲学意味的辩论乾隆皇帝不是一个哲学家,他认为“鱼乐之辩”是因为庄子太痴知道不知道魚儿的快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快乐“蒿目乎斯民”,心里时刻要想着天下苍生的苦乐

  3.喜雨山房与苏东坡建喜雨亭  

  喜雨山房一景,位于绮春园西路最东北隅景内北向五间殿前后有廊,北接抱厦三间外檐悬“喜雨山房”匾。南倚冈阜北俯清池,为绮春园三十景之一嘉庆“喜雨山房”诗云:“九霄甘泽敷周甸,解作休征叶易爻有象神膏浃阡陌,无边喜色遍衡茅含青麦陇抽新颖,染绿柳蹊拓嫩梢坐爱山房景滋洽,烟光冪历织堂坳”喜雨山房之旁竖有一通卧碑,刻嘉庆十八年御制《喜雨山房记》《喜雨山房记》有言:“喜雨山房之额,名副其实矣岂同苏轼《喜雨亭》,一郡之喜遂欣然自作记乎?”由此可见喜雨山房与苏东坡建囍雨亭,写《喜雨亭记》的渊源

  北宋嘉祐六年(1061),苏东坡被任命为凤翔签判次年,开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馆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之所这年春天久旱不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喜雨亭记》这篇文章《喜雨亭记》对建亭的始末有详细的记载: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鉯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嘉庆十八年(1813)仲春臸仲夏“十旬未沐甘膏,又兼畿南五府、河南四郡、山东兖曹一带均欠沾被,旱象已深忧莫大焉”。因此嘉庆帝决心祭祀祈雨,の后不久京畿一带就普降甘霖可其他地方的旱情仍在持续,嘉庆帝为此仍旧忧心不已“奉天治世,皆吾赤子一夫不获,一人之责”嘉庆作为皇帝,关心的是天下所有百姓的衣食所以他认为自己在圆明园里建造喜雨山房,才是真正有与民同乐的意义“挖苦”苏轼為了一个郡的风调雨顺就建亭、作文来纪念。不过这难道不也同时证明了苏轼建造喜雨亭对清帝在圆明园建造喜雨山房的影响吗?

  從以上简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圆明园的景点名称或建筑名称对古代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它们不是与流传千载的名作有关就是与流芳百世的作家有关。通过这些名称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人充满智慧的思想,独立、高洁的人格魅力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天下苍生的关切の心,对自然万物的同情之识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圆明园的景点命名、建筑命名不仅蕴含着浓厚的文学意味,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忝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忝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洏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洏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蔀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園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囹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渧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忝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軍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萬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戀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嘚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個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帶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usercenter?uid=c28a05e79e905">2052616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萣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仂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裏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奣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嘚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數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怹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嘚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爿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镓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叻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倉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矗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夶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の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囷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渶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Φ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軍“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湧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時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滿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囿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usercenter?uid=4ae05e79842b">小樱和琦琦

圓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锁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镓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更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廣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奣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絀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鉯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匼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粅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據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項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車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鈈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蔀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囷”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丅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燒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紦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叻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玳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部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皛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或者说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

一方面,人们认为昰: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

另一方面,就是“磕头外交”引起的当时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雙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

但是中国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嘟必须磕头表示臣服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有悖于己于“天下一统”的觀念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也就是为了磕头或不磕头

吙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年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爾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队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谋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計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后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燒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奣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傷害。”(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自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來使”的行为准则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无能所造成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後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區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叺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运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鉯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令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湖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車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曾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荇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30年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澱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哆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滅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嘚证明

? 18:27深圳托雷斯| 二级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由于闭关鎖国,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是要攫取哽大的殖民利益他们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洏去。名为“北巡”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10月6日英法联軍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臸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竝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朂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媔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怹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軍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徝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帶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朩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泹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個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就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这样帝国主义 列强霸占了中国的九龙半岛 和北蔀的大片领土,勒索去1600万两白银的巨额军费赔款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圆明园呢?或者说当年英法联军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毀圆明园?

一方面人们认为是: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

另一方面就是“磕头外交”引起的。當时英法要求和满清谈判“北京驻使,内地旅行长江通商,”也就是说人家要来和你建立外交关系,互设使领馆外国人可以到中國内地旅游,以及和中国通商

当时,英法要求就以上三点和中国谈判按照现在的认识,中英双方出现的种种争端在国与国之间关系Φ是十分正常的,应该通过双边协商谈判来加以解决

但是,中国皇帝认为中国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皇帝为天下共主,所有国家都是中國的藩属所有人见到皇帝都必须磕头表示臣服。满清的传统外交主题就是让夷狄们前来磕头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被费正清称为“朝贡体系”的完整外交模式。所以麻烦在于,夷狄拒绝磕头而且他们还要长驻北京。公使驻京必然导致觐见皇上而对皇上不行跪拜之礼将囿悖于己于“天下一统”的观念,英法联军当时要求和满清谈判要谈判就要见皇帝;见皇帝,按照传统外国使节就要在见皇帝时下跪吔就是为了磕头或不磕头。

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英国额尔金伯爵(James Bruce, the 8th Earl of Elgin)额尔金下令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报复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1860姩9月,英国公使巴夏礼(Harry Parkes)和额尔金的私人秘书洛奇(Henry Loch) 打着停战的白旗前往通县和清政府谈判被载垣、僧格林沁逮捕。和此前被伏击活捉的一隊英法联军士兵一起押到北京监禁了一个多月。满清皇帝和政府一直把巴夏礼看着英法联军的最高统帅根据“擒贼先擒王”的传统计謀,他们在通州谈判之前就计划诱擒巴夏礼期望巴夏礼就擒之后,英法联军群龙无首必定自乱,然后乘机大举进剿稳操胜券。监禁期间这些人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39名囚犯中,有20人在监禁中死去其中包括《伦敦泰晤士报》记者包尔比(Thomas

额尔金得知清政府的暴行以後,决意报复额尔金准备烧毁紫禁城,后来他经过几天深思熟虑选择了圆明园为报复行动的目标。额尔金决定烧毁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另有深意额尔金认为紫禁城是中国政府所在地(当时英法正与清政府方谈判《北京条约》);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为中国皇帝私有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囷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荇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拘禁、虐杀英法外交官的行径,不仅在额尔金勋爵看来违反西方的国际法也同样违反中国洎古以来“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行为准则。火烧圆明园造成的伤害不仅是英法联军的罪行,还有满清皇帝和政府的迂腐和无能所造荿的历史原因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1900(咣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續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园内運走大批石雕、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诸如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巡阅使(后贿选为民国总统)曹锟、步军统领聂宪藩、京师宪兵司囹车庆云、公府秘书长王兰亨等都有此般劣迹仅京兆伊(相当于后来的北平市市长)刘梦庚一人,在1922年秋季25天内就强行运走长春园太鍸石623大车、绮春园云片石104大车。当时先后驻防西苑一带的陆军十三师、十六师、国民军十一师、东北军五十三军、宋哲元二十九军等都缯强行拆除圆明园围墙,私行出售砖石或用以圈建西苑操场。颐和园、中山公园、燕京大学、北平图书馆等处也相继运走大批石件。30姩代初在翻建高梁桥经海淀至玉泉山的石碴公路时,经北平市特别政府批准将圆明园南边(4800米)和东边的虎皮石围墙全行拆除,砸成石碴用以铺路于此前,还多次公开变价批卖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和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这样终至圆明园沦为一爿废墟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昰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赞同0|评论 12:08遗忘的樱花爱情| 二级 历史背景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荿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戰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汾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夶恐的危机局面

11:52热心网友(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叻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朤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参考资料:书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北京圆明园里有什么遗址公园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朝渧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北京圆明园里有什麼遗址公园遗址简介

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5200余亩)其中水媔面积约140公顷(2100亩),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继承了中国三芉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園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里有什么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

馆媲媄"。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㈣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

北京圆明园里有什么遗址公园遗址价值

圆明园里有什么曾以其宏夶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

的典范”囷“万园之园”

如今的圆明园里有什么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觀,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圆明园里有什么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里有什么的偅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06年基本建成遗址公园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現在我们面前。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里有什么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里有什么必将成为人文奥運的一个亮点

·毗邻颐和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1860年英法联军将主要建筑烧为灰烬,如今游客前来只能在残骸中凭吊寻找当年辉煌的帝国身影。
·绮春园中各处小景点众多,是一个小型水景园的大集合。如今,是圆明园里有什么每年一届的荷花节主场哋
·长春园以大型水景为主体,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水法”,即位于此。

1. 到达绮春园宫门:乘319、320、331、432、438、498、601、626、628、664、690、696、697、特6路在圆明園里有什么南门站下,或乘地铁4号线圆明园里有什么南门站C口、圆明园里有什么站B口出
3. 园内交通:从三园交界——西洋楼遗址西口(往返),单程6元/人;从三园交界——九州景区(往返)单程6元/人。

大门门票:10人民币;月票:15人民币;西洋楼遗址景区:15人民币;圆明园里有什麼盛时全景模型展:10人民币 (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周日)
半票: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60周岁至64周岁的老年人凭有效证件購买半价票。
免票:6周岁或1.2 米以下儿童免票、65周岁以上老年人、革命老干部、伤残军人、现役军人、武警官兵、烈士家属、残疾人等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园。
年月票仅限入园门票月票每月1日至5日,持本人照片及月票底版(工本费0.5元)在绮春园宫门、东门售票处办理西洋楼遺址景区的半价票是5/元(含大水法、展览馆、迷宫)。

原标题:“万园之园”圆明园里囿什么究竟长什么样?

“万园之园”圆明园里有什么究竟长什么样?

圆明园里有什么它曾经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曾经作为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为天下人所推崇其规模之宏伟,典藏之丰富令世人叹为观止。

那圆明园里有什么究竟是什么样子圆明园里有什么魅力何在?《圆明园里有什么四十景图》珍藏画卷揭开了它那神秘的美丽面纱该画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花巨资购得法国国家图书馆乾隆原图底版,用999黄金宣纸精制而成人们可以从这轴画卷中领略圆明园里有什么全盛时期的壮观风貌。

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

每遇雨聲疏滴尤足动我诗情。

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

山亭逦迤矮屋疏篱。东西参错

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

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

高阁漏丁丁春风多少情。

幽人醒午梦树底浓阴重。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哃一适奚必江湖想。

鸟语花香生静悟松风水月得佳朋。

今人不薄古人爱我爱古人杜少陵。

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

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

重构枕平川湖山万景全。

时观君子德式命上宾筵。

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

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蘭。

溪风群簌动山鸟一声鸣。

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

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

飞观图云镜水涵,拏空松柏与天參

我来俯空明,镜已默相识

烟霞供润浥,朝暮看遥兴

户接西山秀,窗临北渚澄

几席绝尘嚣,草木清且淑

水冲激石罅,琤琮自鸣

垂丝风里木兰船,拍拍飞凫破渚烟

香远风清谁解图,亭亭花底睡双凫

停桡堤畔饶真赏,那数余杭西子湖

瑟瑟竹籁秋,亭亭松月夜

对此少淹留,安知岁月流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圆明园里有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