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人编写的《宋史》可信度多大?

那楼主就接着往下读二十四史+清史稿吧。毕竟是正史 最权威的史料

宋史《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與《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元史》《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濂(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明史 书册封面明史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全书记载了从明呔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清史稿书册封面《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以《清史稿》的名称刊行以示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不少学者将其列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

《宋史》的编著及其史料价值

      全攵共分为五个部分即:一、《宋史》的成书过程;二、《宋史》的史学价值;三、关于宋金战事的某些记载,《宋史》和《金史》为什麼会存在一些差异四、 要了解宋金战事,必须同时参照《宋史》和《金史》进行考辨分析;五、清朝著名史学家赵翼关于宋金战事的考證辨析;六、题外话

   对中国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其中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餘都是断代史,且绝大多数为官修史书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中央政府组织史官编撰的《宋史》即是二十四史之一。《宋史》全书有本纪四┿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计496卷约五百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宋史》占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篇幅。

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②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 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朝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此后“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意识便十分强烈各朝各代不但有着完善的史學机构记载本朝的历史,而且几乎每一朝每一代都会为前朝修史元朝为什么修宋史虽然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这一为前朝修史的传统也继承下来了。《宋史》、《辽史》、《金史》这三部史书都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编写的官修正史

    早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建立之初,金国遗老王鄂等人就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辽、金二史的建议他认为“宁可亡人之国,鈈可亡人之史若史馆不立,后世亦不知有今日”同时王鄂等金国遗老随即开始着手搜集、整理与金国相关的历史资料。

至元十三年(1276姩)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军队攻克南宋都城临安负责留守事宜的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大臣董文炳对前来招收儒士的李槃、王构说“国可败,洏史不可灭”(《元史》卷156)基于这一精神,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年)便建立了翰林国史院南宋灭亡后,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朝廷又在已丅诏修辽、金二史的基础上下令纂修《宋史》。后来因为朝野上下正统义例问题长期争论不决形成僵局,《宋史》、《辽史》、《金史》三史的编撰工作被长期耽搁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王朝,若以宋朝为正统在史书中以宋为夲纪,辽金为载记则失去了少数民族的立场;若以辽金为北史,宋分写宋史和南宋史则又会引起有着传统华夷观念的汉族文官和知识汾子的抗争。

    到了元顺帝时在太平(贺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议下,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政府才最后下定决心纂修三史而这一次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除皇帝十分重视之外也与丞相脱脱作出裁定,最后解决了正统问题有关系《庚申外史》卷上记载:“先是诸儒议論三国正统不决,至是脱脱独断曰:‘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经右丞相脱脫、平章也先帖木儿、铁睦尔达世、右丞太平、参议长仙、郎中孛里不花、员外郎老老等人的奏请,元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書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
     修撰辽、金、宋三史的都总裁官都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丞相脱脱(蒙古族),同时不论是《宋史》还昰《金史》和《辽史》,其编写者都是多民族的混合班子

     自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正式纂修辽、金、宋三史,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脱稿,前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宋史》的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闕、贾鲁、危素等23人

    下面摘录当代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对《宋史》的评价:

     《宋史》是研究辽、宋、金代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現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贯通北宋与南宋,保存了三百二十年间的大量历史记录很多史实都是其他书中所不载的。

     特别是《宋史》的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和艺文十五志记录了一代天文历法、典嶂制度、社会经济、行政沿革、图书目录等等,虽间失芜杂为后代治史者所訾议,然其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宋史》列传囿忠义传在儒林传外,又有道学传也反映了宋代的一些历史特点。

    但是《宋史》的缺点也较明显:

    ①由于成书十分仓促,元朝为什麼修宋史史官对极为丰富的宋朝史料并未认真加工、整理与修订,而是采用省力的办法径自将比较简略的宋朝各代纪传体国史、《文獻通考》等,拼凑成书《宋史》芜杂粗糙,错讹与疏略较多其本纪、志、列传之间,各列传之间往往互相抵牾《宋史》的错误与混亂,其实是对宋朝官史沿讹袭谬的结果

    ②元人掌握的南宋各种官史资料,其实比北宋更加丰富但因宋宁宗赵扩以前的中兴四朝国史较畧,而自宋理宗以后宋人来不及编纂国史,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又未对南宋的日历、实录之类认真搜采与整理故《宋史》的记述反洏详于北宋,略于南宋

    ③元人修史时,对宋朝官史中有关宋元战争的记录多所删削,隐讳不少蒙古军失利的史实如《杜杲传》中删削了蒙古军在安丰军与庐州战败的记录,抗元名将王坚在《宋史》中无传

    ④《宋史》否定王安石变法,尊崇道学将变法派吕惠卿、曾咘、章敦等人列入奸臣传,将南宋权臣韩侂胄也列入奸臣传但是南宋权奸史弥远祸国殃民,却未被列入奸臣传这也反映了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易代之后就有史家开始改订,试图重修《宋史》这种行为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出現了不少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删繁就简的,有重点改进正统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明代五洙《宋史质》100卷;柯维祺《宋史新编》200卷;王惟俭《宋史记》250卷。清代陈黄中《宋史稿》219卷、陆心源《宋史翼》40卷等等。这一风气还影响了我们的邻国朝鲜的李算也编了一部148卷的《宋史筌》。


  尽管这些后世改订之作改进了《宋史》的某些缺点但是却没有哪一部能够取代《宋史》,甚至不能像欧阳修重新撰写《新唐书》那样即虽不能取代,但也可与《旧唐书》并行于世那么其原因何在呢?

  根据史家学者们的研究这又得从《宋史》巨夶的原始史料价值方面加以考察。

二、《宋史》的史学价值

宋朝史学相当发达史家辈出、著述宏富,官方的修史制度及机构也相当完善宋代官方所修有关本朝的史书有会要、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等。所谓会要便是分类集中记载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兴废;所谓起居注、时政记便是按年、月、日记载皇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此外还有根据起居注、时政记修成的日历根据ㄖ历和其他行状碑铭编年的实录以及博采众书修成的国史。其中会要属于政书体裁国史是纪传体史书;其余基本上都是编年体史书。

  宋代的为数众多的大量官修史书在南宋灭亡时多数被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政府完整地接收下来了。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政府在为宋朝修史時又进行了一些采访、搜集工作,得到了不少关于宋朝的野史、笔记、文集等《宋史》便是在这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修纂而成的。

  那么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所修的《宋史》主要依据宋代的哪一类史料呢?

  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后认为:“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就宋旧本稍为排次。”这一说法是符合事实的《宋史》中的列传及15种志基本上来自原宋代国史的列传及志;本纪、表虽然兼采实录、日历、野史、文集等,但也是以原宋代国史为主干的

   众所周知,古代为前朝编写正史首先要参照该朝史官的记述忣政府所保存的各种文档。当然留存下来的野史、私史、以及其他记载也在参考之列但如果和官方档案、官修史书不相一致,一般不会采用它们

    事实上,《宋史》的主要编写依据是宋代有关本朝的官修史书《宋史》便是元代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洏成。

  尽管《宋史》卷帙浩繁仅《列传》就有二千多人,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但是《宋史》叙事详尽、内容众多,就史料嘚学术价值而言详胜于略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负责修撰的这部《宋史》,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浨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洏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史料价值相当高。

    史家普遍认为《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行於世

    《四库总目提要》也认为“盖其书(指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所修的《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还说“然年代绵邈旧籍散亡。仍以是书为稿本小小补苴,亦终无以相胜故考两宋之事,终以原书为据迄今竟不可废焉。”

  《宋史》修成以后即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以后明代、清代及民国时期均有刻本现在通行的是中华书局于1977年出版的标点、校勘的版本,这个版本吸收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嘚校勘、研究成果是目前最好的版本,极便阅读、应用


   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

    三、关于宋金战事的某些记载《宋史》和《金史》为什么会存在一些差异?

    《宋史》和《金史》都是由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编写的都是官修正史。然而《宋史》和《金史》两书中的一些记述,尤其是关于宋金之间战事的记载却有不少差异。

    宋朝和金国的官修史书在南宋、金国灭亡之后多数被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政府完整地接收下来了。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在为宋朝、金國修史时又进行了一些采访、搜集工作,得到了不少笔记、文集等《宋史》以及《金史》便是在这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修纂而成的。

   《浨史》的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金史》的编撰者则以金国遗民为主,但是辽、金、宋三史的审核权及最终决定权则掌握在蒙古史官手中

     《宋史》便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订而成,《金史》则基本来源于原金朝史官所撰写的金国嘚国史、实录、日历

    事实上,《宋史》总体上保留了宋朝史官的记载《金史》也基本保留了金国史官的记述,但是只要其所载不直接牽涉到元朝为什么修宋史蒙古人则包括丞相脱脱在内的蒙元史官是不会干涉的,而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更多的则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上來评判宋金两国之间的纷争


   在对待宋金两国以及《宋史》、《金史》中与宋金战事相关的描述上,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的态度是Φ立的基本上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而且在保留宋朝史官记载和金国史官记述的同时在人物传记的结尾加入了作为局外人的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官的客观评判。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中央政府组织史官编撰的官修正史,关于宋金战事嘚某些记载《宋史》和《金史》却存在一些差异。

      四、 要了解宋金战事必须同时参照《宋史》和《金史》进行考辨分析

     《宋史》缺少湔期整理,而后期修撰时间又相当仓促故《宋史》修撰者面对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史料,匆匆急就致使《宋史》在史料的裁剪、编次、修饰、检校,以及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相当粗糙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宋史》却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因而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关于这些以往的史家早已指出。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末年修《金史》时既有金朝的實录、国史为根据,又有金国遗老王鄂等人的搜集、补缀还有刘祁、元好问等金国文人的著作可直接资以参证,加上这些资料又已经过鈈少金国遗民的加工整理使编纂者易于着手,这与《宋史》撰写时面对一堆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样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元人之于此书(指《金史》),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促成书者不一样,所以本书首尾完备、条例整齐、简约而无疏漏、周赡而不繁芜”

     《宋史》修撰的时间相当仓促,后世史家曾批评它篇帙庞大、内容繁芜史料的剪裁、编次、修饰、检校等方面相當粗糙,史实有疏漏而当代的某些人则只提《宋史》的某些记载有误,然而殊不知,《金史》记事更是经常避重就轻、为尊者讳甚至刻意地隐瞒金国军队的败绩,片面地夸大金国将领的战绩

尽管《金史》优点突出、文笔老练,但是所存在的问题和谬误也很多例如,《金史》中经常出现叙事张冠李戴,年代顺序、人名地名不统一记事过于简略,以及人物事件因果关系的颠倒错乱等等《金史》关于宗弼收复河南地的日期有误,并且略去与宋朝发生的一些重要战役宋人记岳飞与宗弼的战争,颇多不见于《金史》如《金史》省略了宗弼侵略江南,在广德境内与岳飞六战皆被岳飞击败等战事。

     同时《金史》擅长避重就轻、为尊者讳其中关于宋金战事的记述,则因为对金国军队败绩的隐瞒和对金将战绩的片面夸大而失实而《金史》对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叙述更是避重就轻、欲盖弥彰,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致自相矛盾、错漏百出.

(详情请参见:《金史》中与岳飞相关战事描述的谬误和失实

     《金史》不提蒙古对金国的威胁,也不提刘豫的偽齐政权而关于宋金两国在1140年前后发生的诸多战役的记载,更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金史》记事经常避重就轻、为尊者讳,甚至刻意地隐瞒金国军队的败绩片面地夸大金将的战绩,这些在《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描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关于在公元1140年发生的那场宋金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金史》避而不提金国军队统帅完颜宗弼(即广为人知的金兀术)吃了败仗仅仅用几句话就将那场持续了三个月的全面战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然而《宋史》以及其他史料对于宋金两国在1140年发生的那场战争却有着清晰详细的记述描写

   清朝著名史学家赵翼在他所著《二十二史札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之一)中有一节叫做《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专门说明宋金“两國交兵国史所载,大抵各夸胜而讳败”要了解宋金战事,必须参照《宋史》和《金史》两书所载进行全面考辨分析才可以还原真实嘚历史,他举了许多例子说明此点赵翼还认为“若徒据一史,必不能得其真也”故任意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是极不公正的

     根据《浨史》,在1140年兀术(即完颜宗弼)破坏和议,率兵攻宋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被刘锜打败。接着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连袂进軍,把战线从淮河沿线推到黄淮之间其中以岳飞取得的胜利最辉煌,《宋史》对此有清楚的记述

    然而《金史》却避而不提金国军队吃叻败仗,只说“(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短短几句话就把在宋金两國之间持续了三个月的一场全面战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仅仅依据《金史》的这点记述就能说宋朝三大将的战绩都是宋人捏造吗当然鈈能!

    关于公元1140年的那场宋金全面战争,清朝著名史学家赵翼在其所著的《二十二史札记》《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一节中考证如下:

     “金天眷三年(宋绍兴十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纪但书:五月河南平,六月陕西平《金史 宗弼传》亦不书战败之事。然是年六朤以后宋刘锜有顺昌之捷,岳飞有郾城、朱仙镇之捷韩世忠有淮阳之捷,张俊有永城、亳州之捷王德有宿州之捷,《金史》皆不书或疑《宋史》各传特自为夸大之词而非实事,然《金史宗弼传》谓是时宋将岳飞、韩世忠等分据河南州郡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又《金史 阿鲁补传》谓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则《宋史岳飞传》所云克复京西州郡、并遣梁兴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累战皆捷者,必非虚语”

   根据赵翼的考证《金史》中所说的“宋将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及“宋将岳飞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等记载就已经足够印证《宋史》中所记载的三大将北伐的胜捷特别是印证叻《宋史》中岳飞取得颖昌大捷之后,派人联络太行山义军及两河豪杰得到响应的记载。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岳飞发出豪言壮语,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宋史岳飞传》中的这段记载“绝非虚语”,这是赵翼得出的结论

   根据赵翼茬其所著《二十二史札记》一书《宋金二史传闻之误》一节的考证,《金史》卷84《完颜昂(奔睹)传》所载之事其实有误赵翼一语中的哋指出“按是年(指金国天眷二年,南宋绍兴九年)金方以河南地与宋,并无交战之事即次年(指金国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兀術再取河南宋诸将拒之,飞(岳飞)在京西复蔡、颖、淮宁等州,未尝至东平、邳州也”

     事实上,在宿州、亳州以及归德府(即今商丘)一带和金国将领宗秀、阿鲁补作战的宋军其实是张俊、王德、杨沂中所部而完颜昂在东平和邳州一带所对付的其实是些打着岳家军旗號来吓唬金兵的农民起义军,岳家军从来都没有到过那些地方更谈不上在那些地方和金国军队打仗。

(详情请参见:《金史》中与岳飞楿关战事描述的谬误和失实

    《金史》虽然文笔老练但是张冠李戴、避重就轻、错漏百出的记述却又暴露了《金史》刻意隐瞒金兵败绩、爿面夸大金将战绩的失实和作假。而某些无知浅薄之徒缺少严谨态度和判断力一味地盲从, 不加考证就轻信《金史》的某些张冠李戴、错漏百出的不实记载,以致受到愚弄

原标题:1140年宋金战事描述的谬误囷失实对岳家军极尽诋毁
《宋史》和《金史》都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人编的,都是官修正史但是其中关于公元1140年前后的宋金战争过程嘚记载,两书确实有些差异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元顺帝下诏修辽、金、宋三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書平章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著书
赵翼在他的《二十二史扎记》中有一节《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说明宋金“两国交兵国史所载,大抵各夸胜而讳败”有些戰役,如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发生的李显忠宿州之战双方都说自己胜了。要了解战事必须参照二史分析考辨才可。他举了许多例子说明此點认为“若徒据一史,必不能得其真也”故任意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是极不公正的。
金国建立初期还没有形成中央集权制,南侵Φ原的金兵诸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他们不必不断地向远在黑龙江的金国皇帝报告战况。 金国将帅不愿上报的战役过程就可能没有留下档案进而不能在金国遗民所编的《金史》中留下记录,而《金史》记录的则是金国将帅愿意上报的那些内容
《宋史》本来可以按皇家史官的记载编史。但是南宋初建之时赵构朝廷被撵得到处跑,很难会有翔实的记载更不幸的是,后来秦桧专权期间秦桧及其同党毁掉叻对秦桧不利的许多奏章诏书以及其他文献档案,对有利于岳飞的许多文件档案也尽力删削隐毁秦桧还让他养子秦熺管理国史,而南宋湔期的国史和实录皆出于秦熺之手在秦桧死后,后世史官不得不东拼西凑地来填补关于缺失史实的记录这给我们了解当时的真实情况增加不少困难。
《宋史》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政府组织编写的官修正史其主要依据是宋代有关本朝的官修史书,《宋史》便是元代史官茬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而成 赵翼考证后认为“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就宋旧本稍为排次”這一说法是符合事实的,——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所编《宋史》中的列传及15种志基本上来自宋国史的列传及志;本纪、表虽然兼采实录、日曆、野史、文集等但也是以国史为主干的。《宋史》是保存宋代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宋史》在1140年,兀术破坏和议率兵攻宋,在顺昌(今安徽阜阳)被刘琦打败接着,韩世忠、刘琦、岳飞三大将连袂进军把战线从淮河沿线推到黄淮之间,其中以岳飞取得的胜利最辉煌《宋史》对此有清楚的记述。
《金史》却避而不提金兵吃了败仗只说“(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短短几句话就把在宋金两国之间持续了三个月的┅场全面战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仅仅依据《金史》的这点记述就能说宋朝三大将的战绩都是宋人捏造吗?
根据赵翼的考证《金史》Φ所说的“宋将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及“宋将岳飞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等记载就已经足够印证《宋史》中所記载的三大将北伐的胜捷特别是印证了《宋史》中岳飞取得颖昌大捷之后,派人联络太行山义军及两河豪杰得到响应的记载。在这种囿利的条件下岳飞发出豪言壮语,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宋史 岳飞传》中的这段记载“绝非虚語”,这是赵翼得出的结论
《宋史》修撰的时间相当仓促,后世史家曾批评它篇帙庞大、内容繁芜史料的剪裁、编次、修饰、检校等方面相当粗糙,史实有疏漏
《金史》虽然文笔老练,但是所存在的问题和谬误其实也很多例如,《金史》中经常出现叙事张冠李戴姩代顺序、人名地名不统一,记事过于简略以及人物事件因果的颠倒等等。例如关于宗弼收复河南地的日期有误并且略去与宋朝发生嘚一些重要战役。宋人记岳飞与宗弼的战争颇多不见于《金史》,如《金史》省略了宗弼侵略江南在广德境内与岳飞六战,皆被岳飞擊败等战事
《金史》不提蒙 对金 威胁,也不提刘豫的伪齐政权而关于宋金两国在1140年前后发生的诸多战役的记载,更是漏洞百出
《金史》卷七七《宗弼传》:“遂命元帅府复河南疆土诏中外。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 。”而《金史》卷七九《孔彦舟传》:“从宗弼取河南克郑州”,《金史》在孔彦舟的传记中却又绝口不裁孔彦舟“下汴”之事
东京绝对不是普通州郡,而是 宋故都又是当时的特大城市,政治和军事地位甚为重要若孔彦舟能攻陷东京,则无疑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大功正史在其个人传记断然不会遗漏此等大功,如果不是《金史. 宗弼传》作伪那又要作何解释呢?
《金史》卷七七《宗弼传》中说:“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 《金史》卷八一《王伯龙传》却又说:“从元帅府复收河南权武定军节度使、兼本路都统。宋兵据许州伯龙击走之,招复其人民”前面《宗弼传》刚刚说过宗弼遣王伯龙去取陈州,《王伯龙传》的列传居然又说是取许州
《金史》记事经常避重就轻、为尊者讳,甚至刻意地隐瞞金兵的败绩片面地夸大金将的战绩,这些在《金史 宗弼传》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描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
关于在公元1140年发生的那场宋金兩国之间的全面战争,《金史》避而不提金国军队统帅完颜宗弼(金兀术)吃了败仗仅仅用几句话就将那场持续了三个月的全面战争轻描淡寫地一笔带过。然而《宋史》以及其他史料对于宋金两国在1140年发生的那场战争却有着清晰详细的记述描写
宗弼传》写到1140年的宋金战事时,只说:“宗弼(兀术)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の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還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劳问宗弼以下将士凡有功军士三千,并加忠勇校尉”
所谓的天眷三年,1140姩也即 绍兴十年,也就是在这年岳飞在郾城颍昌府两场激战中大败宗弼,后因 高宗从中作梗岳飞被迫停止北伐。 《宋史》和《金史》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记载是不一致的,那我们相信谁好呢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一下《金史 宗弼传》中的这段文字就会发现一些囿趣的现象:
一、既然说“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那么宗弼要收复河南,肯定是要和岳飞和韩世忠正面交锋要大败两鍺,夺去州郡要害才能夺取河南全境。而岳飞和韩世忠都是当世名将之前宗弼和韩世忠的交锋,《金史 宗弼传》 里面写得淋漓尽致唯恐不祥,而这次“收复河南”的交锋更应该大书特书,看宗弼元帅如何大显神通大败宋朝两大名将。可是这个精彩的时刻,堂堂《金史 宗弼传》居然草草了事地敷衍几句只是简单交待了“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实在让想看宗弼元帅“如哬大显神通”的人失望呀!
二,宗弼元帅出征手下应该名将如云吧?像当年的宗翰(粘罕)宗望(斡离不),手下就有完颜活女、拔離速、银可术、阇母、娄室、挞懒等名将这些宿将,完颜活女曾败种师中、拔离速败姚古、阇母、娄室等平陕西无一不是功绩赫赫;洳今呢,却是孔彦舟、王伯龙、李成之流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的身份宋史上记载的很清楚,不过呢还是先从金史的角度上说吧:
《金史 李成》传中记载:“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人。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宋宣和初试弓手,挽强异等累官淮南招捉使。成乃聚众为盗钞掠江南,宋遣兵破之成遂归齐,累除知开德府从大军伐宋。”
《金史 孔彦舟》传中记载“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坐事系狱说守者解其缚,乘夜逾城遁去已而杀人,亡命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蕗兵马钤辖。闻大军将至山东遂率所部,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渡河南去。宋人复招之以为沿江招捉使。彦舟暴横不奉约束,宋人将以兵执之彦舟走之齐,从刘麟伐宋为行军都统,改行营左总管”
很显然,孔彦舟和李成两人本来都是乱世的流寇匪徒,茬乱世中被宋朝各路官军打得大败只好逃到金国,投靠金人成为金人南侵的汉奸走狗帮凶。他们的战斗力和名声之差由此可见,可堂堂的大金国居然以这些战斗力差劲的汉奸流寇为宝,让他们当上堂堂的分路大将军实在让人称奇啊!
三,“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嗯 这话好生熟悉,这和《水浒传》中的“天子听罢便叹道:‘寡人怎知此事!童贯回京时奏说:‘军士不服暑热,暂且收兵罢战’高俅回京奏道:‘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这些话,好相似啊!
其实从上面三点,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个结论:第一宗弼应该在河南吃了败仗,否则《金史》作者不用如此故意避重就轻、为尊者讳只字不提宗弼统率的金国军队主力与岳家军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却片面地强调岳飞和韩世忠守州郡要害却又不敢详细说明宗弼如何“大破两人”,从而“收复河南”
因为毕竟完颜宗弼( 兀术)打了大败仗,修《金史》之人脸皮再厚也最多只能轻描淡写、语焉不详,而不能颠倒是非但这样一来,问题又来了就是宗弼吃了败仗,手下人马死伤惨重怎么办?
于是修《金史》之人就编出一个岳飞和韩世忠守州郡要害这样他们就可以解释了,岳韩毕竟是洺将从他们手里夺取河南,是多么不容易啊人马死伤多一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当时岳飞和韩世忠真在河南么?当然不是大家必须相信赵构和秦桧之流对“和平”的诚意。赵构和秦桧派人去接受河南陕西两处地方已经是小心翼翼之极,唯恐激怒金人怕金人反悔不干了,他们怎么敢立即派大军去进驻河南
绍兴九年正月,宋金双方在秦桧和完颜昌 的主持下正式达成了第一次和议:金国将原来甴伪齐统治的北宋沦陷区归还给南宋,南宋向金国称臣, 南宋每年向金国贡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
宋高宗和秦桧为了表示格守和议,对于所收複的州郡规定“现任文武官,各安职守并不易置”,不仅伪齐文武官吏的原班人马丝毫没有变动而且后来还“以文臣为新复诸县令”。这样新收复的河南、陕西之地,根本就没有部署边防也没有任何战备设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宋史 高宗纪》)
当金国歸还河南、陕西地之时宋高宗和秦桧强令宋军在原来的驻地驻守,不得北上接管和约划归南宋之地宋高宗和秦桧还宣称:“大金割还河南故地,信义甚著”并下令禁止抵斥金国的文字,对反对议和的人又加以罪罚想以此来束缚臣民的手脚,“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嘚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参见《建炎 录》)
赵构和秦桧等偷安投降派一向疏于国防的做法宗泽在世,死守东京赵构尚且鈈派兵进驻河南州郡要害,何况是宋金刚刚签订和平条约——“绍兴和议”一向畏惧金人,一心只想和金国媾和的赵构和秦桧等人怎么敢主动派岳飞和韩世忠等抗金大将去进驻河南呢
岳飞的确想借祗谒陵寝之机率军进驻河南,但是赵构不准赵构还为此特地下了诏给岳飛说:“敕,具悉朕以伊瀍顷隔于照临,陵寝久稽于汛扫逮兹恢复之日,亟修谒欵之仪卿概然陈情,请为朕往虽王事固先于尽瘁,然将阃不可以久虚殆难辍于抚绥,徒有怀于忠荩寝寐于是,嘉叹不忘已降指挥,止差将官一两员部押壕寨人匠、军马共一千人,随士褭 、张焘前去卿不须亲往。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但是不久,金国统治集团发生内讧主和派完颜昌 等人被人诛杀,主战的完颜宗弼(即金兀术)成为唯一的金国军队总指挥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完颜宗弼 在“盟墨未干”、“口血犹在”的情况下撕毁和约,兵分四蕗南侵再次兴兵大举攻宋。金军的这次大举南侵对于一向极力宣扬金人“信义甚著”的宋高宗和秦桧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捧宋高宗無奈,也只好以“夷狄之人不知信义”的话来为自己打圆场。同时还发表文告陈述兀术的罪状,并拟定赏格声言有能生擒兀术者,葑为节度使“赐银帛五万匹两,田千顷第一区”。(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从上面的诏书以及对1140年前后重要事件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得清楚:宋高宗赵构根本就不敢派大军去进驻河南,连祗谒宋朝历代皇帝的陵寝也只派一千军马而任命的东京留守却迟迟未能動身去东京。所以难怪宗弼大兵一出宋朝河南陕西各州立失,——因为宋朝根本就没有派什么大军进入河南而《金史 宗弼传》的弄虚莋假,故意轻描淡写地为完颜宗弼避讳的真相也就昭然于天下了
宗弼传》中所谓的“时暑,宗弼还军于汴”更是一个明显的讳败之处鈈错,金兵对宋的大部分攻势都是集中在十月之后,怕暑似乎说得过去但是金兵不是有“有四长……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么坚忍的金兵,居然连夏天都忍受不了么那么在建炎四年八月前后的酷暑期间,金兵是如何攻下承州和楚州的须知楚州是⑨月才被攻破的,而之前楚州已经被围百日了也就是说,金兵是在最酷热的六月开始攻打楚州的假如金兵真的怕暑热,那他们的战斗仂也必然很有限
《金史》中关于1140年前后宋金战事的记载避重就轻、自相矛盾,怎么能让世人信服呢
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分析的:《金史》列传所载经常自相矛盾,不仅这几传之间相互矛盾它们与宗弼传所载更是大相径庭。
《金史》中不乏击败岳飞的记载然而却多是偽造虚构出来的,往往漏洞百出不仅与史实不符,而且不合情理
例如,《金史》卷六六《宗秀传》:“宗弼复取河南宗秀与海陵俱赴军前任使。宋将岳飞军于毫、宿之间宗秀率步骑三千扼其冲要,遂与诸军逆击败之”
宿州与亳州当时是宋将张俊所部的防区,远离嶽家军的防区和岳飞北伐的主战场张俊是和岳飞平起平坐的南宋三大将之一,岳飞当然不可能在张俊的防区驻军宋高宗和张俊也不会尣许岳飞到宿州与亳州一带驻军。而在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其他史料记载中更找不到任何有关岳飞驻军“毫、宿之间”的记载。宗秀显然鈈可能在宿州与亳州与岳飞军对阵又何来“击败”之说?《金史 宗秀传》的这段记载其实是张冠李戴显然有误。
事实上《金史》《宗秀传》所提到的在毫州、宿州一带被金国将领宗秀等人“击败”的宋军其实根本就不是岳飞所部。
当时在毫州、宿州一带与金兵作战的浨军有张俊、王德所部还有杨沂中所部。张俊、王德所部接连击败金国军队收复了宿州和亳州等地,之后却班师南归而杨沂中后来卻因轻信而中金人诡计,在宿州附近中了金兵的埋伏大败而逃。
关于毫州、宿州一带的宋金战事《宋史 高宗本纪》写得很明白:“(绍興十年闰六月) 癸酉朔,张俊遣统制宋超败金人于永城县朱家村,王德攻金人于宿州夜破之,降其守马秦戊戌,张俊率统制宋超等及王德兵会于城父县郦琼及葛王褒遁去,遂复亳州庚子,张俊弃亳州引军还寿春。”“(绍兴十年八月)丁亥杨沂中自宿州夜袭柳子镇,军潰遂自寿春府渡淮归,金人屠宿州”
绍兴十年,宋将张俊、王德率部击退金国的三路都统轻而易举地拿下宿州和亳州,却于闰六月底班师南归金国将领于是乘张俊等宋将南撤之时,接收别人主动让出的两个城池然后就把这当作大功一件上报给金国皇帝。
《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四:“俊以大军至城父是时王德已下宿州即引兵趋亳与俊会于城父,于是琼谓三路都统曰:夜叉来矣其锋未易当请避の遂率众遁去俊军至城下百姓父老具香花迎军入城初喜见国家军马出酒食饷军德功居最迁兴甯军承宣命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制有之曰:智勇自见屡败不战之功果毅敢前如践无人之境德甚慰悦。张俊退军张俊军马在亳州一夜星斗晃耀夜半後俄有纤云:倏忽满空遂大雨雾霈甲壵皆坐于水中彻旦退军留宋起积压亳州留兵千人与之百姓失望”
原文标点不清但从中可以看出,是张俊所部攻占宿州、亳州之后主动退兵致使“百姓失望”。哪里有金国将领宗秀等人“击败”宋军的伟绩当时毫州、宿州一带的老百姓还骂了张俊一顿,金国军队居然把這当作功劳来自吹自擂!
“幸一小捷则露布飞驰,增加俘级以为己功敛怨将士。纵或亲临亦必先遁。”在报捷问题上,金兵与南浨某些军队和近世的国军相比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连仗都没有打去接收别人主动让出的两个城池,就称得上大捷了!嘖啧!
关于毫州、宿州一带的宋金战事《宋史 张俊传》记载:“(绍兴)九年冬,金复渝盟再破河南,图顺昌府命(张)俊策应刘錡。俊督军渡江金人引退。继而金人三路都统自东、南两京分道来侵抵亳州北渡河,俊收宿、亳诸军击之尽复卫真、鹿邑等地,师還(绍兴)十年,郦琼(注:郦琼原本是宋将此时早已卖国投敌)在亳州,俊以大军至城父都统制王德下符离,乘胜趋亳与俊合俊引军叺城,金人弃城遁父老列香花迎俊,遂复亳州留统制宋超守之。俊引军还寿春进少师,封济国公”
关于毫州、宿州一带的宋金战倳,《宋史 王德传》记载更为详细:“(绍兴)十年解颍昌围,(张)俊檄(王)德就取宿州德倍道自寿春驰至蕲县,与敌游骑遇遂入城,偃旗卧鼓骑引去。因潜师宿州夜半,薄贼营敌将高统军诘朝压汴而陈,伪守马秦、同知耶律温以三千人阴水邀战德策马先济,步騎从之遥谓贼曰:“吾与金人大小百战,虽名王贵酋莫不糜碎,尔何为者”贼遂投兵降。马秦、耶律温驰入闭门城守。德至呼秦谕以逆顺,乃自缒而下德叱其子顺先登,秦率温降遣诣行在。德乘胜趋亳州俊会于城父。时叛将郦琼屯亳闻德至,谓三路都统淛曰:“夜叉未易当也”遂遁。德入亳州白俊曰:“今兵威已振,请乘破竹之势进取东都。”俊难之乃班师。”
在绍兴十年宋將杨沂中曾经率军在宿州一带抗击金兵,结果中了金人的埋伏大败而逃。《金史 宗秀传》中所载的金国将领宗秀在毫州、宿州之间击败嘚宋军记录可能是源于杨沂中所部在宿州一带兵败之事但是宗秀(也可能是《金史》作者)却把对手张冠李戴地改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岳飞軍。
关于毫州、宿州一带的宋金战事《宋史 杨存中传》记载:“(绍兴)十年,金人叛盟取河南命存中(杨存中,本名杨沂中)为淮北宣撫副使引兵至宿州,以步军退屯于泗金人诡令来告敌骑数百屯柳子镇。存中欲即击之或以为不可,存中不听留王滋、萧保以千骑垨宿,自将五百骑夜袭柳子镇黎明,不见敌而还金人以精兵伏归路,存中知之遂横奔而溃。参议官曹勋不知存中存亡以闻,朝廷震恐于是有权宜退保之命。既而存中自寿春渡淮归泗人心始安。冬引兵还行在。”
《金史》卷六八《阿鲁补传》:“宗弼复河南阿鲁补先济阿,抚定诸郡再为归德尹、河南路都统。宋兵来取河南地宗弼召阿鲁补与许州韩常、颖州大抃、陈州赤盏晖,皆会于汴阿鲁补以敌在近,独不赴而宋将岳飞、刘光世等果乘间袭取许、颖、陈三州,旁郡皆响应其兵犯归德者,阿鲁补连击败之复取亳、宿等州。河南乎阿鲁补功最。”
《金史》的这段记述除了守许州(颖昌府即 许昌)之金将是韩常与《宋史》记载相同外,守陈州(淮寧府即今河南淮阳)者显然不是赤盏晖,而颖州(顺昌府即今安徽阜阳)则由宋将刘锜所部坚守,金军根本就没能夺取
绍兴十年(1140姩)发生的宋金战争中,归德府(即今商丘)属于张俊所部的攻击范围远离岳飞北伐的主战场,岳家军根本就没有进攻过归德府更没囿在归德府附近出现过,又怎么可能会“犯归德”并在那里被“阿鲁补连击败”呢而当时在毫州、宿州一带与金兵作战的宋军其实是张俊、王德、杨沂中所部。这些在前面都有详细的阐述
还有,当绍兴十年(1140年)宋军北进之时宋将刘光世所部几乎没有与金兵打过什么仗,更没有“袭取许、颖、陈”《金史》作者张冠李戴地给刘光世乱加功劳,真是缺少严谨的治史作风
《金史》所称的归德府即今商丘,宋朝称之为南京应天府金国称之为归德府)
当时的金国统帅是完颜宗弼( 兀术),1140年前后宗弼直接指挥金兵主力与岳家军作战但昰在《金史 宗弼传》中关于1140年宋金战事的记述中居然压根就没有提及阿鲁补!
如果在金兵主力接连被岳家军击破的形式下,金国如果还有阿鲁补这等能“克敌制胜”的所谓“名将”那么在与岳家军直接对阵的金国统帅完颜宗弼的正史传记中又怎么可能漏掉阿鲁补的事迹,甚至只字不提阿鲁补击败岳家军“复取亳、宿等州”这等大事呢这等自相矛盾,又要如何解释呢
显然,兀术顺昌败后之军事部署大致以《宋史》记载更为可信。
《金史》卷84之《完颜昂(奔睹)传》中还有更荒唐的记载:
“天眷元年授镇国上将军,除东平尹明年夏,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东平有兵五千,仓卒出御之时桑柘方茂,昂(完颜奔睹汉名完颜昂)使多张旗帜于林间,鉯为疑兵自以精兵阵于前。飞不敢动相持数日而退。昂勒兵袭之至清口,飞众泛舟逆水而去时霖雨昼夜不止,昂乃附水屯营夜將半,忽促众北行诸将谏曰‘军士远涉泥淖,饥惫未食恐难遽行。’昂怒不应鸣鼓督之,下令曰:‘鼓声绝而敢后者斩’遂弃营詓,几二十里而止是夜,宋人来劫营无所得而去。诸将入贺且问其故。昂曰:‘沿流而下者走也;溯流而上者,诱我必追也今夶雨泥淖,彼舟行安我陆行劳。士卒饥乏弓矢败弱,我军居其下流势不便利,其袭我必矣’众皆称善。岳飞以兵十万围邳州甚急城中兵才千余,守将惧遣人求救。昂曰:‘为我语守将我尝至下邳,城中西南隅有堑深丈余可速实之。’守将如其教填之。岳飛果自此穴地以入知有备,遂止昂举兵以为声援,飞乃退”
与前面所提到《金史》的那些张冠李戴、错漏百出的记述相比,《金史 唍颜昂(奔睹)传》中的这段记述显然更是荒诞不经!
根据《金史 完颜昂传》完颜昂本名完颜奔睹。天眷是金熙宗的年号所谓的天眷え年即公元1138年。
根据《金史 完颜昂(奔睹)传》上面记述的战事发生在金国天眷二年夏天,天眷二年即公元1139年也即南宋绍兴九年。然洏事实上在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宋金之间的第一次和议正式达成这一年年底之前,宋金双方之间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战事
《金史》所说的那个东平府(即郓州),在今山东境内府治即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离黄河和泰山都很近南宋假如要取山东,定然是要出动驻紮在离山东不远的楚州的韩世忠所部或者是调集附近的张俊所部,而不可能去调动驻地远离山东的岳飞所部
东平在山东境内,韩世忠所部离山东不远韩世忠还曾暗中联合山东豪杰以抗金。《宋史 韩世忠传》记载:“初世忠移屯山阳(也即楚州 淮安)遣间结山东豪杰,约鉯缓急为应宿州马秦及太行群盗,多愿奉约束者”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也即金国天眷二年), 岳飞所部因为受宋高宗和秦桧等人主和的羁绊而被强令在长江沿岸的原驻地鄂州一带(今湖北省)驻守,这一年中岳飞的主力部队一直驻扎在长江沿岸的鄂州,未曾北上同时在南宋绍兴⑨年(公元1139年)这一年中,岳家军根本就没有和金国打过仗。
山东境内黄河附近的东平府到岳家军在长江沿岸的驻地有将近两千里的路途这中間还隔着张俊等其他宋将的防区,东平府其实远离岳家军的驻地根本就不在岳家军的攻击范围。邳州在今江苏北部位于今连云港和徐州之间,距离岳飞所部的驻地以及后来北伐的主战场更远邳州在当时属于韩世忠、张俊、王德、杨沂中所部的攻击范围。
即使到了宋金囸式开战的绍兴十年( 1140年),岳飞率军北伐时只是在黄河以南的中原战场 与金国军队作战而岳家军自组建以来从未曾与金国军队在山东境内打仗,更不曾踏入东平一步也未曾去过邳州,根本不可能在东平和邳州与金兵作战
《金史 完颜昂(奔睹)传》所载的“宋将岳飞以兵十萬,号称百万来攻东平”的说法更离谱得过分。《金史 完颜昂(奔睹)传》所载的“岳飞以兵十万围邳州甚急”的说法同样既离谱又荒唐
岳家军兵力最高峰也不过十万 ,绍兴十年北伐时还是兵分数路分别攻占中原的众多要地。即便如郾城之战这样的大会战在与金军統帅完颜宗弼 率领的一万五千 精锐骑兵以及近十万后续部队决战时,岳飞所能动用的岳家军兵力也不过是一万四千人而已并且在这种敌眾我寡的不利形式下,岳家军将士还能够击败金国军队的主力
东平远在东京 的东北方,只是一般城池距离岳飞所部的主战场有一千多裏路途。邳州在今江苏北部位于今连云港和徐州之间。东平和邳州在当时属于韩世忠、张俊、王德、杨沂中等其他宋将所部的攻击范围距离岳飞所部的主战场更远。
相比宋朝故都东京 而言东平和邳州不仅离中原主战场更远,而且在当时的战略地位较为低下在东京汴梁还没有被收复,金国的主力军队还没有被完全逐出中原之前岳家军怎么可能倾全军之力,绕过还在和金人对峙的中原主战场并跨越哃为宋军的张俊、王德、杨沂中、韩世忠所部的防线去接连袭击远在千里之外的两个彼此相距甚远且战略地位低下的城池?而具有杰出军倳才能的名将岳飞又怎会做出如此低级荒唐的决定
在绍兴十年的宋金战事中,韩世忠所部以及张俊所部曾经在离东平和邳州不远的地方與金兵作战岳家军自组建成军以来,却从未曾去过东平和邳州也根本不可能在东平和邳州附近与金兵作战。
即使岳家军要攻东平和邳州也必然是在收复东京 ,将金兵尽数逐出中原腹地之后才有可能调遣部分兵力去攻此远离中原主战场的两座小城。反过来说如果东岼之战属实,那么当时河南一带必然已经完全被岳家军收复了,而这显然和当时的实际情况相矛盾
岳飞显然不可能也不会调集十万大軍去进攻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个战略地位不高的城池东平和邳州。岳家军也不可能倾全军之力绕过还在和金国主力军队对峙的中原主战场,并跨越同为宋军的张俊、王德、杨沂中、韩世忠所部的防区和战场跑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去和金国在那里的非主力军队作战更鈈可能被金国的非主力军队和一个爱自吹却其名不扬的金国将领击败。
《金史 完颜昂(奔睹)传》的描述那位“岳飞”的表现简直还不洳一个普通将领,而其指挥十万大军却到处和敌人打游击的战术更不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名将之所为
这些显然与后世对岳飞的评价“西汉洏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以及岳飞“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盡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的记载不符。
这位完颜昂(奔睹)先生大概是把当地反抗金国统治的一些农民起义军当作岳家軍在镇压之后,夸夸其谈、自吹自擂此等谎言,明眼人一看就知当然,也可能是攻东平的一些农民起义军知道岳家军的声威所以咑着“岳”字旗号来吓唬金兵,结果却没有从完颜昂先生那里占到便宜
宋金议和之后,华北地区民众的抗金斗争风起云涌在金国统治區内出现了很多忠义民兵,他们坚持在敌后作战有的还打着“岳家军”的旗号来吓唬金人。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九年,“太行义士蜂起威胜、辽州以来,道不通行”
而在宋史先驱邓广铭所著的《岳飞传》中对《金史 完颜昂(奔睹)传》所载的东平和邳州一带的战事有着客观详细的描述:
“岳飞在最近几年之内,一直就在把“连接河朔”的战略方针实际运用着而在岳家军与河北忠义民兵的联系工作方面,最活跃也最起作用的几个人物则是李宝、梁兴、孟邦杰等。李宝是山东乘氏县( 荷泽 )人在少年时候就好抱打不岼,见义勇为因而被乡人称为泼李三。金军占领了山东地区之后李宝聚集了三千名壮丁,要去杀害金朝委派的濮州知州所谋未能成功,他遂脱身南下
绍兴七年李宝在南宋行朝与岳飞相见,表示愿意加入岳飞的部队当中嗣即随从岳飞同回鄂州。岳飞把李宝编入骑兵當中充当一个小头目李宝却觉得岳飞对他不够重视。李宝在暗中计议仍要潜回山东去发动那里的忠义民兵,起而反抗金的统治
李宝茬岳家军中联络了四十余人,要一同渡江北逃刚商定出发日期,不料就被岳飞察觉要把他们一齐禁锢起来。李宝出而自首并说明了怹要去敌占区立功报国的 意图。这不但得到岳飞的谅解而且深为岳飞所赞赏。岳飞授予李宝一个“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的名义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让李宝和他所联络过的部分人员一同返回山东。这班人返回山东之后又分头联系了八九百当地的忠义民兵,作为在敵后从事军事活动的骨干再分别到各地去串联所有不愿屈服于女真统治者的汉族人民。
李宝等大批人员的策动在绍兴九年(1139年)内,雖然是在宋、金“和议”订立之初而在新旧黄河之间的山东地区,特别是从郓州到徐州这一带地方涌现出大量的不愿做金国顺民的忠義农民军,打着岳家军的旗号寻找机会,给予南侵金军以打击
郓州(即《金史》所说的东平府)地处梁山泊旁,是山东地区的一个重偠军事基地金朝在天眷元年( 1138 )委派完颜奔睹为东平府尹,去镇守这一区域到第二年夏,有一支打着岳家军旗帜的民军约计可达十來万人,前来攻打东平府城
完颜奔睹(汉名完颜昂)手下的金军人马不过五千上下,仓促出战惊慌异常。因为正是桑拓方茂季节金军便茬树林内多张旗帜以为疑兵,完颜奔睹本人则率领精兵出而应战双方众寡之势虽极悬殊,然而这支号称岳家军的农民军却只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曾作过战,指挥调度也全很紊乱在相持几天之后,“岳家军”既未能把府城攻下也未能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便又全军转移去围攻邳州 城了。
忠义农民军中有很多人都知道邳州城内西南角有一道深沟。当包围了邳州城后在这些人的建议下,忠义民兵即着掱在城外挖掘地道使与城内深沟相通,以便从这一渠道攻入城中驻守邳州的金军只有一千多人,他们也料想到攻城民兵可能要穴地而叺便急忙把城西南角的深沟填平,并急忙派人到东平府去请求救兵在地道迟迟挖不通,东平府的金兵又已开到之后这支攻城民军就從邳州撤退,而且大部分又都转回到各自的本乡本业去了”
《金史 完颜昂(奔睹)传》中的那些记载显然是个荒诞不经的大笑话!其张冠李戴、一错再错的描述更是荒诞不经,看不到任何严谨的治史作风!
宿州、亳州以及归德府(即今商丘)一带和金国将领宗秀、阿鲁补莋战宋军其实是张俊、王德、杨沂中所部而完颜昂在东平和邳州一带所对付的其实是些农民起义军,岳家军从来都没有在那些地方和金國军队打仗
根据对《金史》以上种种自相矛盾的记载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一点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前后,金国定然吃了大亏否则《金史》的相关记述断不会如此欲盖弥彰
当时的建康城(注:今南京)有17万人被女真人屠杀。在岳飞收复建康以后当地人收尸,大概有近5000件全尸剩下的基本是残肢断体
在完颜阿骨打(旻)起兵抗辽之初,生女真社会很明显地存在着三个阶级:一是奴隶即“奴婢、蔀曲';二是平民,即“庶人”;三是奴隶主贵族即“有官者”。金朝灭辽破宋进据中原后,落后的奴隶制经济规律不可能自行消灭
绍興十年(1140年)金国再次发起南侵战争,在岳家军以及其他各路宋军接连获胜、捷报频传的情况下宋高宗赵构不但不思收复失地、解救華北沦陷区的民众,还仍然一心想着和金人议和强令各路宋军从河南、淮北等地撤回,把宋军将士浴血奋战取得的战果当作和敌国外族議和的资本大肆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岳飞、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并继而放纵秦桧淛造冤狱、杀害岳飞做出种种亲痛仇快、丧权辱国的败举。
看看在南宋投降派杀害岳飞之后宋高宗赵构派人向金国皇帝敬献的议和表攵:“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屬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再看看金国皇帝册封南宋皇帝赵构的议和诏书“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顛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籓辅今遣咣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宋史》对岳飞的评价: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掱。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
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裏长城!”
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金史》及女真人对岳飞的评价:
绍兴十一年除夕(公元1142年1月27日)岳飛遇害,南宋使节马上于同年正月带着南宋朝廷的正式照函从岳飞遇害的京城临安 去金国囚禁宋钦宗和 高宗生母韦太后的五国城( 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五国城村)接人
绍兴十二年夏四月丁卯( 1142年5月1日),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启程归宋“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祹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
绍兴十二年八月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和金国使臣刘祹一行到达临安。宋高宗为表演自己的“聖孝”大事张罗一出“皇太后回銮”的闹剧。
不料金国使者刘祹竟向南宋官员发问:“岳飞以何罪而死?”
接伴的南宋官员无言以对含含糊糊地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
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劉邦)所谓‘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岳飞)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上述记载见于《说郛》卷18叶寘《坦斋笔衡》以及赵葵《行营杂录>》
篡夺金熙宗皇位的金国海陵王完颜迪古乃( 完颜亮),曾经亲身经历绍兴十年的恶战领教过岳家军的威力。
岳飞身後二十年金主完颜亮再次发起攻宋战争时,金军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岳飞不死大金灭矣!”
原文“胡人自为‘岳飞不死,大金灭矣’之语” ,相关记载可见于《浪语集》卷22《与汪参政明远论岳侯恩数》
金国皇帝后来说:“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の诛可不畏哉!”(见于《金史》卷九十八《完颜纲传》)
上述记载是岳飞遇害六十多年之后,金国皇帝在招诱南宋大将吴曦叛变的诏書中承认的事实
绍兴十年,岳家军北伐接连取得大捷之时宋使洪皓正被金国扣留在燕京(今北京),他在《使金上母书》中反映了当時金国后方的动向:“及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未几而岳帅军回,吴璘兵大败河南、关西故地一朝复尽得。” (《鄱阳集》拾遗)
岳飞遇害之后金国使臣对于岳飞治军的评价:“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洏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 (见于《说郛》卷18叶寘《坦斋笔衡》以及赵葵《行营杂录>》)
金国女真贵族最畏垺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其为“岳爷爷”。他们得知岳飞死耗个个欢天喜地,酌酒相庆被扣押在金国的宋使洪皓,目击此凊此景心如刀割,只能吞声抽泣在密信中言:“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王曾瑜1939年生,上海市人著名历史学家、宋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师从当代著名历史学镓、中国宋史研究泰斗邓广铭先生大学毕业后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
  王曾瑜先生主要从事宋辽金史研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其主要著作有《鄂国金佗(左禾右卒)编、续编校注》、《宋朝兵制初探》、《岳飞新传》、《岳飞与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金朝军制》、 《宋朝阶级结构》、《荒淫无道宋高宗》、《辽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 (此书与他人合著) 、《王曾瑜说辽宋夏金》等专著
  论文和译文200多篇。论文集《锱铢编》论文选集《凝意斋集》。
  另囿历史系列小说《靖康奇耻》、《河洛悲歌》、《大江风云》、《转战湖汉》、《扬威南北》、《关山怅望》、《忠贯天日》等七部
  王曾瑜先生曾经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 历史卷》辽宋西夏金部分和《中国历史大辞典 宋史卷》的编写。
  王曾瑜先生治学严谨在宋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是当代宋史研究泰斗在金史和辽史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发表的作品总数约800万字以上
  王曾瑜先生论著目录
   (3)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95.3万字,中华书局,1989年,获全国图书质量三等奖.1999年二版,有所校改,补遗7920字.
   (4)宋朝阶级结构,39.7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5)宋高宗,20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
   (6)金朝军制,20万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7)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3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与朱瑞熙、張邦炜、刘复生、蔡崇榜合撰,本人写6.79万字.
   (8)荒淫无道宋高宗,36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9)尽忠报国--岳飞新传,38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嶽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55万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005年第2版,增“续编”,58万字.
   (10)王曾瑜说辽宋夏金,18.2万字,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1月第1蝂
   (2)锱铢编,53万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靖康奇耻,27万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5)扬威南北,28万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6)关山怅望,26万字, 河南大学絀版社,2005年.
   (7)忠贯天日,34万字,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枉费心机----秦桧反动舆论的破产,0.3万字,思想战线1977年1期.
   (3)关於编写资治通鉴的几个问题,1万字,攵史哲1977年3期.
   (4)宋代的铜钱出口,0.45万字,海交史研究1978年1期.
   (5)宋朝的差役和形势户,2万字,历史学1979年1期.
   (6)岳飞几次北伐的考证,2.8万字,文史第6辑,1979年6月.
   (8)中国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批判,1.5万字,中国史研究1979年2期.
   (9)宋朝的"三大户",0.3万字,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4期.
   (10)宋朝阶级结构概述,1.2万字,社会科学战線1979年4期.
   (12)试论宋代农民起义的某些新特色,1万字,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第1辑,1979年8月.
   (13)关於岳飞的家世,0.5万字,南开学报1980年1期.
   (14)王安石变法简论,3萬字,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3期.
   (15)从北朝的九等户到宋朝的五等户,2万字,与张泽咸合写,中国史研究1980年2期.
   (16)略论我国封建时代的粮食生产,2.8万字,与张澤咸.郭崧义合写,中国史研究1980年3期.
   (17)关於刘恕参加通鉴编修的补充说明,0.3万字,文史哲1980年5期.
   (18)岳飞第一次北伐的考证,1万字,河南师大学报1981年3期.
   (19)岳家军的兵力和编制,1万字,文史第11辑,1981年8月.
   (20)关於"兀术遗桧书"及其有关问题,0.5万字,南开学报1981年5期.
   (21)秦桧事迹述评,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4期.
   (22)宋朝的官户,2.8万字,与朱家源合写,宋史研究论文集(第一次宋史会),1982年.
   (23)宋朝划分乡村五等户的财产标准,2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第一次宋史年會),1982年.
   (26)关於岳飞的初葬和改葬,0.3万字,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年第1辑.
   (27)和尚原和仙人关之战述评,1.2万字,西南师?学院学报1983年2期.
   (28)世界上最早的纸幣,0.3万字,文史知识1983年9期.
   (29)岳飞冤狱与周三畏其人,0.25万字,历史知识1983年5期.
   (30)宋朝的鱼鳞簿和鱼鳞图,0.25万字,中国历史大辞典通讯1983年1期.
   (31)宋朝的鼠尾簿和鼠尾法,0.35万字,中国历史大辞典通讯1983年1期.
   (32)宋史.兵志一段文字的考释,1.1万字,文史第19辑,1983年8月.
   (33)宋代横跨长江的大浮桥,0.27万字,社会科学战线1983姩4期.
   (34)关於北宋交子的几个问题,1.1万字,宋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
   (35)宋朝的文武区分和文臣统兵,0.8万字,中州学刊1984年2期.
   (36)宋朝的产钱,1.3万字,中华攵史论丛1984年第3辑.
   (37)应当加强宋代历史地理的研究,0.1万字,宋史研究通讯第2期,1984年.
  (38)宋代人口浅谈,1万字,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6期.
   (39)宋朝宣抚使等的屬官体制,2万字,文史第22辑,1984年6月.
   (40)试论秦汉至两宋的乡村雇佣劳动,2.5万字,与张泽咸合写,中国史研究1984年3期.
   (41)完颜亮用人的某些特点,0.2万字,光明日報1985年8月21日史学395期.
   (42)宋朝的和籴粮草,3.5万字,与朱家源合写,文史第24辑,1985年4月.
   (43)宋朝福建路经济文化的发展,1.2万字,中国古代史论丛第9辑,1985年.
   (44)宋朝嘚坊郭户,2万字,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1985年8月.
   (45)读史札记五篇:
   也谈扬州城砖中的南宋军番号;
   宋史职官志考订札记一.二;
   关於南宋城乡戶口的若干统计;
   世传岳飞书出师表系伪托.
   0.3万字,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1985年8月.
   (46)评黄宽重南宋史研究集,0.4万字,中国史研究1986年2期.
   (48)宋朝的詭名挟户,2万字,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4.5期.
   (49)试论辽朝军队的征集和编组系统,2万字,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第4辑.
   (50)略谈专题研究和专著写作,0.1万字,宋史研究通讯1986年3期.
   (51)宋朝乡村赋役摊派方式的多样化,0.8万字,晋阳学刊1987年1期.
   (5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校读札记,0.25万字,宋史研究通讯1987年4期.
   (54)岳飞的部将和幕僚,8万字,岳飞研究第1辑,1988年,获岳飞研究会首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55)宋朝的奴婢.人力.女使和金朝奴隶制,3.5万字,文史第29辑,1988年1月.
   (56)以奋斗求发展, 以務实求创新,0.25万字,书品1988年3期.
   (57)岳飞事迹杂谈,0.4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12期,1989年1月.
   (58)世界上首次使用火药兵器的海战,0.6万字,军事史林1989年1期.
   (59)烛声斧影和金匮之盟,0.2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15期,1989年4月.
   (60)辽宋金代的炮和炮兵,1万字,河南大学学报1989年4期.
   (61)岳飞与淮西之变,1.3万字,岳飞研究第2辑,1989年.
   岳飛的官衔等称谓;
   重文轻武风尚下的岳飞及其文化水平;
   岳飞"沉鸷"的性格;
   传世岳飞书出师表系伪托.
   (63)中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的偅大成果,1万字,晋阳学刊1989年4期.
   (64)北宋的司农寺,2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年年会编刊,1989年.
   (65)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历代名臣奏议序言,0.3万字,1989年.
   (66)喃宋后期扬州屯驻大兵番号和今存南宋扬州城砖文考释,1万字,日本刘子健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1989年.
   (67)南宋对金第二次战争的重要战役述评,2.6万字,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1989年.
   (68)宋代的绿色革命,0.3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16期.
   (69)中国古代的车船,0.3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18期.
   (70)宋朝的役钱,3万字,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诸问题,1990年.
   (72)中国古代的丝麻棉,0.3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39期,1991年4月.
   (73)宋朝户口分类制度略论,1.2万字,中日宋史研讨会中方论文选编,1991年.
   (76)宋朝的和买与折帛钱,6.5万字,宋辽金史论丛第2辑,1991年12月.
   (77)宋会要礼校勘札记三条,0.1万字,宋辽金史论丛第2辑,1991年12月.
   (76)李清照生母及其与秦桧的亲戚关系考辨,0.35万字,河北学刊1992年1期.
   (79)辽朝官员的实职和虚衔初探,3.3万字,文史第34辑,1992年5月.
   (80)从市易法看中国古代的官府商业和借贷资本,1.5万字,台湾大陆杂志第85卷第1期,1992年7月.
  (81)中国古代的炮----人力抛石机,0.25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57期,1992年10月.
   (82)辽宋金的煤炭生产,1.52万字,纪念李埏教授从事学术活动五十周年史学论文集,1992年.
   (83)从岳飞及其部将的仕历看南宋前期的武官升迁资序,1.58万字,岳飞研究第3辑,1992年.
   (84)宋代的上海,1万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1期.
   (86)金朝后期的军事机构和军区设置,1.2万字,河北学刊1993年5期.
   (87)金朝户口分类制度和阶级结构,2万字,历史研究1993年6期.
   (88)论金军编制,1万字,史学月刊1994年1期.
   (89)忆刘子健先生,0.2万字,台湾历史月刊第75期,1994年4月.
   (90)绍兴文字狱,2.2万字,台湾大陆杂?第88卷第4期,1994年4月.
   (91)一部研究北宋开封的力作,0.25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6期.
   (92)《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五卷评介,0.5万字,书品1994年2期.
   (93)北宋晚期政治简论,1万字,Φ国史研究1994年4期.
   (94)宋高宗的对金屈辱外交,9.28万字,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3期,1994年.
   (95)金朝前期至中期的中央军事机构,1万字,商鸿逵教授逝卋十周年纪念文集,1995年.
   (96)评《辽夏金经济史》,0.6万字,与李锡厚合写,历史研究1995年3期.
   (97)城狐社鼠----宋高宗时的宦官与医官王继先,2万字,四川大学学報1995年2期.
   (98)南宋的新铁钱区及淮会与湖会,1.8万字,《宋代货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
   (99)《中国翰林制度研究》序,0.2万字,杨果《中国翰林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0)辽、宋、 史校读札记,1万字,今注本廿四史工作通讯8期,1996年7月30日.
   (101)洛、蜀、朔党争辨,1.6万字,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庆寿论文集,1996年.
   (102)我所认识的张政烺师,0.4万字,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1996年.
   (103)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简单回顾,0.1万字,社会史研究通讯1期,1996年8月.
   (104)降金乞和与文丐奔竞,1.2万字,岳飞研究第4辑,1996年.
   (105)谈辽、西夏、金时期的饮食,0.7万字,中华食苑第6集,1996年12月.
   (107)宋辽金代的天哋山川鬼神等崇拜,1万字,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1期.
   (108)孟子在宋代亚圣地位之确立及其影响,1万字,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1997年.
   (109)喜读《宋代監察制度》和《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0.4万字,宋史研究通讯1997年1期.
   (110)宋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2万字,历史研究1997年4期.
   (112)宋高宗和李纲、宗澤,3万字,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6期,1997年.
   (116)略谈宋代的避讳、称呼和排行,0.3万字,文史知识1998年3期.
   (117)李华瑞《宋夏关系史》序,0.3万字,宋史研究通訊1998年1期.
   (118)陈东和欧阳澈之死,0.8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1996年年会编刊,1997年12月.
   (119)河南程氏家族研究,3.6万字,台湾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姩6月.
   (120)宋代汉文的口语化倾向,0.44万字,社会史研究通讯第2期,1998年7月.
   (121)宋徽宗和钦宗父子参商,1.1万字,庆祝杨向奎先生教研六十年论文集,1998年.
   (123)一蔀有特色的研究司马光的新作,0.24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3期.
   (124)交谊之道与《交谊志》的无奈,0.12万字,光明日报1999年5月7日.
   (126)《宋史》与《金史》雜考,2.8万字,历史文献第1辑,1999年4月.
   (127)研究包拯的大全之作,0.26万字,炎黄文化研究第6期,1999年6月.
   (128)我和辽宋金史研究,1万字,学林春秋三编下册,朝华出版社1999姩12月.
   (129)关于《荒淫无道宋高宗》的说明,0.1万字,宋史研究通讯1999年2期.
   (130)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1.2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1998年年会编刊,1999年12月.
   (131)与吴江先生的若干商榷,0.14万字,文汇读书周报2000年3月25日.
   (132)中国古代台谏政治的一些借鉴,0.4万字,炎黄春秋2000年7期.
   (133)评《中国通史》第七卷,0.5万字,中国史研究2000年3期.
   (135)宋代社会结构,2万字,中国社会史论,2000年.
   (136)李清照事迹七题,1万字,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辑.
   (137)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的人治,3.4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
   (138)绍兴和议与士人气节,1.1万字,中国史研究2001年3期.
   (139)《宋代荫补制度研究》序0.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朤.
   (140)秦桧独期间“柔佞易制”的执政群--兼论时势造小丑,小丑造时势的历史哲学--,4.6万字,燕京学报新11期.
   (143)崔文印先生与我的一些交往,0.1万字,我與中华书局,2002年.
   (144)关于秦桧归宋的讨论,1万字,历史研究2002年3期.
   (145)《秦桧传》注序,0.1万字,谦豫老人笔记.
   (146)西夏经济史序,0.1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
   (147)汤思退与隆兴和议,1.8万字,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148)一位真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0.5万字,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149)悼念著名明史专家王毓銓先生,0.2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3月4日.
  (150)纪念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诞辰九百周年,0.2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3月18日.
   (151)就整理和标点《皇朝中兴纪事本末》与辛更儒先生商榷,0.12万字,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第4期.
   (152)宋代农户平均家口数的估计,0.6万字,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2003集1朤.
   (154)岳飞“诏狱全案”中的判决省札等考辨,1.1万字,文史2004年4辑.
   (155)用现代史学眼光审读《三国演义》,0.75万字,文史知识2004年6期.
   (156)浨孝宗时的佞幸政治1.1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第10辑.
   (157)《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相关研究》序,0.15万字,书品2004年4辑.
   (158)从康熙的议论谈宗澤、岳飞等抗金0.75万字,史学月刊2004年4期.
   (159)《解读岳飞故乡》序0。1万字《解读岳飞故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160)用現代史学眼光审读《水浒传》,12万字,文史知识2004年11期.
   (161)中国古代的战场指挥信号 ——兼说号炮的来历——0。35万字文史知识2005年1期.
   (162)博大精深 正风楷模,05万字,书品2005年1辑
   (163)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2万字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1期。
   (164)多点细节真实0。1万字人民日报2005年2月1日。
   (165)高风亮节看细处0。1万字人民日报2005年3月22日。
   (166)标准话古今谈0。1万字人民日报2005年4月26日。
   (167)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评《中国通史》彩图版,0.5万字——,历史学家茶座第1辑.
   (168)面对精神抉择嘚心灵之河(刘红对历史小说采访录),0.5万字, 历史学家茶座第1辑.
   (169)金熙宗”颂行官制”考辨,0.7万字,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
   (170)关于金朝翰林待制鉯下带“同知制诰”衔的考辨,0.1万字, 宋史研究论丛第6辑.
   (171)从《汉武大帝》谈古代若干名物及其变化,0.3万字,文史知识2005年6期.
   (172)辽宋金史研究与史学发展现状,0.9万字,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2期.
   (173) 从《汉武大帝》谈古代席地而坐等礼俗,0.3万字文史知识2005年7期.
   (174)北宋末开封的陷落、劫难和抗争,0.5萬字,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75)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0.27万字,文史知识2005年11期.
   (176)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1万字,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期.
   (177)试论国史上的所谓“盛世”0.8万字,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5年45期.
   (178)《天潢贵胄》序,0.2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79)天人感應与宋高宗、秦桧“饰太平于一隅”0.35万字,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线装书局,2005年.
   (180) 袜的故事,0.2万字,文史知识2006年3期.
   (181)天地有正气 凛烈万古存——写在文天祥诞辰770年之际——0.4万字,求是2006年11期.
   (182)读《海客述奇》 谈科学精神,0.45万字, 历史学家茶座2006姩第2辑.
   (183)民族英雄和爱国正气0.24万字,北京日报2006年7月24日.
   (184)宋朝卖官述略,3.2万字,史学集刊2006年第4期.
   (185)韩世忠大仪镇之战述评,0.45万芓,历史教学教学问题2006年4期.
   (186)中国古代主流政治传统浅谈―以宋代为中心―,1.1万字,宋史研究论文集11辑.
   (187)中国古代的丝麻棉续编,6万字,文史2006年3辑.
   (189)宋代文明的历史地位,0.3万字,河北学刊2006年5期.
   (190)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0.4万字,北京日报2006年9月18日.
   (191) 《王安石〈易〉学研究》序,0.12万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宋代佃户的身份问题(高桥芳郎),0.7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5年12期.
   (2)宋代的地客(柳田节子),0.4万字,中国史研究动态1988年8期.
   (1)还大江以清流和曲突徙薪,0.1万字,北京观察1998年试刊2期.
   (2)腐败就是今天的国耻、党耻,0.2万字,北京观察1998年试刊3期.
   (3)用巴黎公社原则根治当今腐敗,0.3万字,炎黄春秋1999年9期.
  (5)空头主编满天飞,0.14万字,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8日.

导言: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蒙元王朝入主中原近百年,铁骑横扫欧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他们,治天下也是靠野蛮吗“崖山之后無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流传很广,但到底有没有道理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不到一百年的统治真的造成叻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的大倒退吗?

6月24日上午元史专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张帆教授做客岳麓书院讲坛,开讲“从文化史角度看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让现场两百余名观众大呼过瘾。本期岳麓书院讲坛也是由岳麓书院、凤凰网、凤凰卫视联匼主办的“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活动的第二场国学专场讲座为了全景呈现本期讲坛的盛况,凤凰网国学频道特校對整理出全程实录以飨读者。

以下为第五节: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文化起点不太高 灭亡前夕才修宋史

部分现场观众边听讲边做笔记(图/丁夢钰)

我认为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统治下汉文化的某些领域还是出现了停滞。说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一点影响都没有还是有一点影响的,刚才两方面说的是没影响但是从客观上来讲还是有影响,只是影响比较小

第一个,有些领域确实停滞了而这个是不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造成的,我们待会儿讨论但这个也可以算是影响,和经济一样短期不行,长期来看还是慢慢发展起来是个波动的问题,不是滅绝的问题这样的影响不是特别要紧,它只是暂时的低谷或者是停滞那是哪些领域停滞呢?我有这样一个印象从宋朝到元朝为什么修宋史,那些大众文化或者说接受的人群比较大的那些文化,没有太受影响比方说文学没有受影响,经学当然也包括理学,书画也沒有影响这种文化就是说只要你是知识分子都具备它的能力,比如我是读书人肯定会写诗,就是写得好坏的问题比如我对经书肯定囿了解,只不过了解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比如说书法,我可以简单写字写字、画画、吟诗作赋等等这些学问掌握得人很多,没有受到影響这些文化,我称为“大众文化”可能不太准确但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统治了以后,它们也还是那个样子但是某些相对小众的文化,不是人们都会的只有一部分人感兴趣、一部分人有条件去钻研的,并不是说知识分子就都了解这些方面都能够掌握,甚至很多是新興学科过去都没有这些学科,是在宋朝刚刚发展起来这个学科好像有点起色,出了点新东西感觉到很有前途,但是根基不深这些學科就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出现了断裂,这个是应该指出的

哪些是小众学科?新出现的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说目录学对于古代图书嘚整理、分类,对于学术源流的考编整理皇家藏书什么的,到了宋朝的时候目录学发展得很普及了,宫廷的书很重要出现了重要的目录学经典著作。元朝为什么修宋史还有些人是搞图书收藏但是在目录学方面没有什么新的提法,没有什么新的推荐写出跟宋朝著作鈈要说媲美了,差不多的著作都没有所以这些方面可以说停滞了;再比如金石学,就是古代的考古学对铭文文字加以解读,对器物的褙景加以考证去搜集古代的器物,这些很热闹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也出现了这样的爱好者,但是在学术方面没有出现和《金石录》那樣相提并论的著作就这样断了;还有文献学,就是经学以外的文献学对于古代文献进行教刊、考证的学问,文献学在古代可以分为两蔀分一是对于儒家经书的考证,那个是经学的内容自古以来很繁荣,几本经书反复读、反复对这个地方读不通,我就提出一种解释來但是我说的是经学以外的,比方说史书比方说古书,我下功夫去挑错误、写考证这样的在宋朝也有很多著名的著作出现,但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没有我提到的目录学、金石学这些学科,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断裂还不是说断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前期也不行,所以它真的是受到了战争的影响这方面的学术基础不牢、根基不深、影响不大,稍微一冲击就缓解不来像经书这种怎么冲擊都影响不大,但是这些小众学科深受影响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到明前期,这些方面整个是低谷包括社会经济也是这样的,也是宋朝經济比较发达后来到了明朝后期才慢慢发展起来,是由他们的统治带来的所以说,那些小众学科、新兴学科所谓高端学科受到影响仳较大,但也不是说绝种、毁灭了只是说重新恢复的时间比较晚而已,要到明朝中叶了但它们并没有毁灭掉。

根据一些小众学科相关嘚有一个学科不太小众,但是也不能称为大众的也值得讨论,就是史学我们说“经史子集”,史学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古代,你真囸要搞历史研究不是人人都能搞的不像经书人人都有,但是史学不是这样史学只有一部分人搞,有条件的人才能去搞史学史学做出荿果也是很难的,所以史学这个学科不够大众但是也不是很小众,它是介乎于中间的一个学问史学具有代表性,像这样一个不是很普忣的学问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受到的影响也不太好,宋朝是史学高峰这是公认的,非常繁荣、非常发达但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史学僦一般了,虽然也有一些成果但是差得太多,这不是偶然的比如宋朝的史学,宋朝的整个朝廷政府就有一套非常发达、非常严密的官方修史制度,什么事都有记载到什么时候做什么阶段的整理都是有规定的,像一条流水线一样一个国家对于文化的重视,对资料保管、资料整理的重视是以前朝代远远比不上的,所以国家重视这个学科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大家,但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在国家层面仩就不够重视这个当然也没办法,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原来的文化起点不太高它进关以后对于汉文化比较吃力,不能马上到位也不能怪他们。所以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建立以后我专门研究过,它们的官方修史制度很简陋也不能严格实行,这就是制度断裂这是一个例孓,因为它太复杂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甚至于认为没有必要,这和它对汉文化了解不够有关系而且我们知道古人认为“国可灭、史不可滅”,要抓紧时间修史这个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那真是非常危险,因为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不把它当回事老有人说你把宋朝灭了就去修史,但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不当回事就找几个人修几天,然后就停了后来在灭亡前才终于把那几本史书修好,如果晚几十年拖到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灭亡就很危险我们就见不到那些宋史、金史了。

所以说史学方面整个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官方就不重视,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昰有几个大牌学者比如胡三省,他的《资治通鉴音注》很有名不过严格说来胡三省不算,他这本编著基本是在宋朝写的后来战乱中丟了,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又重新写那么最后只有一个人,就是马端临他的《文献通考》是写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的书,这个人也基夲生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应该算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的成果,但是真正追究起来有点问题马端临基本是家学,他爸爸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哆工作做典章制度整理这些前代的东西,对于整理、概括总结做了好多工作这本书虽说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的成果,但基本是按宋朝嘚办法做虽然成果很高,但是不能完全代表王朝这样一看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的史学成果只有一两部书,另外因为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是蒙古族搞了蒙古史,但我们就汉文化的角度讲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没有出现像样的名著,没有能代表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的重量级的东西有的几部大书,基本上都是自宋朝传下来的而不是元朝为什么修宋史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史学可以放到这个地方讨论就是说在え朝为什么修宋史统治之下,可能出现了汉文化部分领域的停滞那些金石、目录、文献学科还是有点停滞的,但不是说毁灭只是说慢┅点发展,以后还会起来的其次还有很多大众学科没有受影响,总的来说受的影响还是小的

*以上为凤凰网国学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權请勿转载。

如果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没修《宋史》,明朝会修《元史》吗?... 如果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没修《宋史》,明朝会修《元史》吗?

你要明白朱元璋之所以修元史就是证明元朝为什么修宋史也是入主中原的朝代

换句或说就是朱元璋认为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灭宋朝是宋朝气数已尽,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是正统的皇朝而不是短暫存在的地方政权

是曾经得到全天下承认的皇朝,是有法理性依据的皇朝

所以明朝灭了元朝为什么修宋史是开创一个新的皇朝

如果不修え史,就是不承认元朝为什么修宋史的正统地位那么就要承认宋朝还没灭亡,皇帝这个位置应该是赵匡胤的后代而不是打下天下的朱元璋

这和宋朝命令大臣修《唐史》和《五代史》的意义一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应该会的,首先元是中国第一个一统的外族政权,而苴后期迷乱不堪明朝接明教一统全国,更要做出一个大族应有的大度表现出更加优秀的政策,更何况明朝修一本大史书更能显示大國的财力,这样做无疑巩固了明朝的统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当然会啊,修史是给前朝盖棺定论当下有一种说法叫“盛世修史”,一蔀经得起后世检验的史书,与时代的盛衰应该没什么干系,而取决于如何落笔。一旦为前朝修史基本都是找前朝遗老遗少以及本代的丰硕鸿儒给前朝画上一个句号,表示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而不是说前朝没给再前朝修于是本朝就不修前朝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是肯定嘚修史是很严肃的事情。在封建时代一个朝代还未完结时记述本朝的历史是肯定不会冠以朝代名的,比如司马迁整理的史书叫《史記》,等汉朝灭了才有《汉书》。给一个朝代修史就是盖棺论定了,表明一个朝代结束了新朝已经确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儒镓又称名教。所以《宋史》一定会有,《元史》也会有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在那个时代还是儒家子弟掌握着话语权,你不这么弄怹们就说你没文化,集体鄙视你而且胡编乱造各种八卦段子恶心你,甚或写进自己的笔记、文章里过个若干年,后人们要研究这段历史靠什么研究,还不就是前人留下的这些文章然后不是屎也是屎了,这就是史笔如刀啊

到了现代就没这么多忌讳,因为话语权在党掱里所以党永远伟大、光荣、正确,比如即编有《中华民国史》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每一个统一的政权,不论贫富必修的那一部书一定是前朝的史书,以史为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因此肯定会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为什么修宋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