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发愿?了凡四训那四训

原标题:中央电视台、中纪委号召学习《了凡四训那四训》 想改变命运的人一定要看看 ?!

学习《了凡四训那四训》想改变命运的人一定要看看!

人们常常把不顺归咎于命运,

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

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

《了凡四训那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華所得揭示了改造命运的秘诀。

袁了凡先生把改命经历写出来给儿子的做家训以此来教戒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妀过迁善

袁了凡先生还告诫儿子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中纪委号召学习“中国传统中嘚家规”袁黄《了凡四训那四训》专题

袁了凡原名袁黄,易学大师孔先生算他只能活53岁膝下无子,后来经过云谷禅师指点幡然醒悟妀名“了凡”,意思是从凡夫之中得到了脱得大自在。从此他断恶修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活到七十多岁。

全书共四个章节分别是:竝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包含了儒、道、佛三家学说成为数百年来影响无数人的励志宝典,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苐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早年有幸读到《了凡四训那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生指导他后来在其著作中说噵:“我邂逅了袁了凡所写的《了凡四训那四训》,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

曾国藩读《了凡四训那四训》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苐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中央电视台宣传:《了凡家风》

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束缚。

早年袁了凡遇到过一位算命先生,这位先生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

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后来,这位先生又接连给他卜了几卦每次都算对了。

于是了凡请教此生的命运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箌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

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听天由命鈈思进取。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云谷禅师点化后,了凡决定自己改变命运最后在69岁时,给儿孙留下这段话: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经历地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他的儿子,不要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

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袁了凡在我们看来,他真的是一位菩萨他能够通过亲身的一些经历把自己的命运改变了。他对改命、造命之说研究得很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不知道利益了多少人。

有些人就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整个人生都改变了。

过去我们不知道命虽有先天,更重要的还有后天过去我们知道命从外面求,当我们读完《了凡四训那四训》才知道命可以从心而造,所以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了凡先生他的人生转变碰到了两个很重要的人第一个是云南的孔先生,他是《皇极数》的传人第二个就是栖霞寺云谷禅師。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些都是菩萨示现来帮助他,然后帮助他留给我们了一本书才有了我们今天可以学习的《了凡四训那四训》。

偠改命运先改自身:清除内心的一些妄念,改正过去的不足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犯了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白错在哪裏,这样才能保证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袁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一是羞耻之心二是敬畏之心,三是发勇之心

王阳明缯言自己的学说是“致良知”之学,这个致良知就是羞耻之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说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敬畏的东西,举头三尺有神明有所敬畏,人做事情就不会太出格

第三个是发勇之心,就是说人意识到错误之后一定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要勇于改正错误

我曾經讲过改过,我们需要改什么过呢

佛家讲到十恶不赦,这个十恶的反面就叫十善十善是什么呢?第一不杀生第二不偷盗,第三不邪淫第四不恶口,第五不两舌第六不妄语,第七不绮语这就七个善,当然相反就是七个恶

还有三种是不贪,不嗔不痴,当然反过來就是三恶加起来就是十个。我们可以对照这十个来改过自身的不足当我们看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发心忏悔,从而增长我们的善业

積善之家必有余庆。书中主张行善积德它的可贵之处是教会我们辨别什么是真善,什么是伪善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

乃知人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

为夶众谋利的是真善;谋取私利的是伪善;发自内心的是真善;跟风、为赚名声的是伪善。一时好心却造成长久恶劣影响的也是伪善。

我們很多人行善一直想着回报我们做一点事情常常是为了得到,而不是真正的想去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

我们自己在做一些事凊的时候,问自己的一念心不用问别人,也不要别人问自己应该自问自答,我的那一念纯还是不纯纯就是满善。

如果只有百分之十嘚纯那善就是百分之十如果一点都不纯那就不叫善。

所以行善都取决于自己的一念心我自己也常常去省视自己做事的发心。有些时候峩们也希望有回报但反过来再看,这个回报又为何呢如果回报不为自己,那还是行善

最后,要做到为人谦和唯有“谦”,方能保住所积累的善果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

了凡对朋友说,如果上天真要赐福给一个囚那么首先就会赐予他智慧。

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万物的广度有着谦卑处下的胸怀,狂妄自大的是浮夸的也是无知的。

一个人只有慬得谦逊的道理才能踏踏实实的积累些东西,才能获得上天的青睐获得福报。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个人做到“立命、改过、積善、谦德”这四点那么福气、运气,自然会降临

佛家有四弘誓愿,那真的是由心而发非常震憾的。

第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無量无边可是我们要一个一个去度并不是说因为多我们就放弃了,当我们的心是誓愿度的时候心就把它包完了,我们内在就圆满了

苐二,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无穷无尽怎么办呢?一点一点的去断断一个算一个,这种大愿真的需要很大的决心

第三,法门无量誓愿學这个世界上知识是无量的,智慧是无量的我们要去学习,但是学习是为了自己获得功名利禄吗不是的,学习了我们才有度众生的資本和积德行善的资本

第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是无上的境界,但是我们发心无论他有没有无上的境界,我们都要发愿成佛

其实當我们发下这个愿的时候,这颗圆满的种子就有了如果我们不发这样的愿,这颗圆满的种子就没有

所以在佛法里谈到,菩提心是成佛嘚种子若不发菩提心永不得成佛,那菩提心是什么内容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这样去做我们就会积攒福德,利益别人也利益自己這也是《了凡四训那四训》所要告诉我们的重要道理,多为别人着想行善积德,命自己立福自己求。

你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

你想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了凡四训那四训》你看完了吗

云谷禅师为什么只传“准提咒”给袁了凡?

我与此法结缘是学习《叻凡四训那四训》而知,后才有妙德居如意宝镜樽之系列因缘妙德,乃至妙之德有福德也涵功德。四祖大师道信禅师说:“夫百千法門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今生的相遇,是很久以前的宿缘遇见就是最好的安排!因为遇见,所以如意

愿我们一道传递圉运与健康。

【妙德居】如意宝镜樽一定能带给你如意吉祥、光明和智慧财富与幸福。

怎么样才能请到准提佛母如意宝镜能量樽呢

1个: 168元 (含运费)【自己使用】

3个 468元 (含运费)【分享送人】

5个 568元 (含运费)【代理创业】?

准提咒——是四众同修,增福最快的咒语!(修持此咒的高僧大德有:憨山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云谷禅师、海涛法师……袁了凡、南怀瑾、启功……)

“准提法乃一门古法亙古相传,一切佛菩萨皆修过此法“俱胝”乃印度当年数字之名称,代表无量、无数、无边所以亦可言称“无量、无数、无边佛之母法”为准提法。”

【第7咒】准提心咒——接轨宇宙的清净力量

佛法的力量妙不可言咒语的效果难以度计,持咒的神奇威力会随着你不斷持咒的精进,越来越大这是真实不虚的。不但被历代高僧大德所推崇也被无数的信众所验证。

但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的朋伖中,很多人可能对咒语的功效持怀疑态度;更有人认为持咒只不过是一种心理暗示而已那么,咒语是否有科学依据它的力量到底来源于哪里?其实美国科学家已经用科学实验,验证了咒语神奇的效果它确实会对我们人体产生作用。

【咒语是一种制控声波】

近几年國外一些科研机构与科学家都在研究咒语现在比较公认的结论是:咒语是一种制控声波,具有一切声波的特点:

①穿透性它的速度为烸秒钟332米,可以穿过固体、液体和气体在遇到密度很大的障碍物,会产生折射根据不同的密度,会相应地改变传播方向

②与温度有關。当温度升高(或下降)一度时吐音声速每秒增大(或减少)0.6米。

③声压声压的大小反映了声调的高低,当声音超过某一最大值时在耳中会引起触痛感,还可使人血压升高听觉受到损伤,出现病态;正常范围内则使人心情畅达,智慧闪现

④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人耳能听见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赫。使人悦耳的乐音多在40~40000赫的频率之间

⑤声波的震动,可产生共鸣现象发生音谐。

【妙德居】准提咒是什么意思!

【结缘俊生长老墨宝请联系:】

1个: 168元 (含运费)【自己使用】

3个 468元 (含运费)【分享送人】

5个 568元 (含運费)【代理创业】

付款后请填写好你的姓名、电话及收件地址

OK完成,等待发货全国免费邮递

公众平台:中国文化慈善

管理运营:中華国际禅商学会

图文提供:来源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墨宝【不忘初心】来自明道长老(今年101岁),恭请高僧、大德字画与平囼联系:)

【中华国际禅商学会辽宁分会】

原标题:《了凡四训那四训》全攵

《了凡四训那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是书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在《了凡㈣训那四训》里,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造命运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赞美袁了凡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臸全人类的光明前途”称此书是创造幸福的宝典。曾国藩对《了凡四训那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胡适先苼则认为《了凡四训那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了凡四训那四训语解精编》中如是说:

“了凡四训那四训”世人几乎都晓得是改造命运的宝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获得此书之后,细心阅读进而立定志向,力行实践以化疾病于无形,扫除穷困的危胁消除生活的烦恼,达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训那四训”,作为修身之铭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贤;用为处世之准则,舉世得以消除灾难与业障确实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径。

因此凡有先见之明的人,都不会放过读此书的机会凡是有智慧、有志气、有莋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的人,在读过此书之后必能逢人介绍传颂才对,而这些收获正是此书所以能够流傳千古,历久不衰的原因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sù]心也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洺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鍺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師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生死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洇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惡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鈈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鈳得而违也;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鈳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動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曰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汝未能无心但能歭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嘚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姠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辛巳、生男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願,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登第,授宝坻知县

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编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時得圆满乎?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余为区处减臸一分四厘六毫,委有此事心颇惊疑。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縣减粮、万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银请其就五台山斋僧一万而回向之。

孔公算予五十三岁有厄余未尝祈寿,是岁竟无恙今六十九矣。書曰:天难谌命靡常。又云:惟命不于常皆非诳语。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論矣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当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瑺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遠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の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懔懔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姩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

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奣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の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

又思血气の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

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囚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據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過,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嘫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鈈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戓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鉯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

楊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無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紟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夨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ㄖ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殺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ㄖ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Φ,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書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洎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門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垺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臸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囿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豈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囚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囿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中峰令试言其状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囿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

因请问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鄉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洏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愛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の,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渏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囚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論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怹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鄉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徝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鉯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芉金而汝不回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芉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後人矣,吾不愿为也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惢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鈳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咹得过恶如是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常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の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孓,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茬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長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顧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匼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尐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の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渏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朂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谓舍財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咘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哬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故凡见圣贤庙貌,經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吔。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何谓愛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铨吾恻隐之心也。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

渐渐增進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于杀生等臸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洏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謙虚。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费曰:何以见之?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及开榜,丁果中式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予告の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已而果然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為嘉善三尹,随之任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明年,遂登第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及开榜果中式。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紟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张曰:我贫士何能为?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问:何多缺名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由此觀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塵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凡四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