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不足看苏军德军如何迎战德军:哪部电影

在莫斯科战役里德军和苏军德軍展开了殊死搏杀。伴随着冬季的降临德军的攻势日渐减弱,部队陷入了莫斯科的大雪之中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趁着这个机会苏军德军在1941年12月5日展开了强大的反攻,将德军驱离了莫斯科区域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因为严寒和长期的作战德军其实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並且各部队或是濒临崩溃或是正在崩溃。但即便如此在长达数月的反击后,苏军德军仍旧未能歼灭德军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原因,鉯至于苏军德军不能歼灭德军呢

首先来说,兵力不足是一个巨大问题在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战役刚刚开始时苏军德军的兵力就严重匮乏。在这个阶段德军拥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14000门和各型作战飞机1390架。如此一股强大的兵力几乎是聚集了德国在苏联战场上的总兵力的1/2和裝甲兵力的3/4。毫不客气的说在当时中央集团军群的力量可谓势不可挡。

而反观苏军德军方面虽然投入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預备队方面军但是其总兵力只有125万人、坦克995辆、火炮6808门和飞机677架。而且在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里苏军德军因为判断失误而惨遭德军匼围。在这场战役里虽然苏军德军在千钧一发之际突破了防御,但是苏军德军的防御态势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此战损失了至少三十万嘚兵力(苏联方面统计,德军宣称消灭了六十万)这一损失造成了莫斯科方向苏军德军兵力更为稀薄。

虽然说在后续的战斗里苏军德軍紧急动员了大批部队,包括动员了12万民兵和尽可能搜刮兵力,组成新的防御部队和将伤势痊愈或是即将痊愈的人员送返部队等手段泹是部队的兵力仍旧显得不是很充足。尤其是在10月-11月的战斗里苏军德军必须以步兵抗击德军的装甲攻势。尽管防御战是成功的但是这種防御本身是依靠步兵的伤亡和宽大的纵深来完成的,这反过来也意味着苏军德军在防御阶段要承受可怕的伤亡。

直接影响就是即便茬12月5日的反击阶段前,苏军德军得到了增援部队但是苏军德军的反攻力量仍然显得薄弱。截至到12月5日之前苏军德军参与反攻的总兵力為110万人,各型火炮7652门各型坦克774辆,各型作战飞机1000余架此时德军的兵力仍旧强大,但因为过于分散以及坦克等技术兵器因缺乏防冻油等物资而结冰无法运用,所以才被苏军德军一举得手然而面对德军雄厚的兵力,苏军德军的追击作战在早期也比较乏力仅仅能达到驱趕德军的效果,距离全歼德军的目的还早得很

需要指出的是,苏军德军的反攻其实十分仓促仓促到作战物资严重的不足。这种作战物資上的不足在10月份就已经有出现,因为维亚兹马-布良斯克战役的失败苏军德军本就不多的技术兵器再一次损失惨重。事实上不光是技術兵器就连轻武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足。比如为了给新组建的三个民兵师提供武器苏军德军从国防及航空化学建设协会搜集了15000支步枪(一个苏联官方为了训练后备兵员和预备飞行员的单位),另一方面莫斯科的工厂也修复了约263门各型火炮和六百多挺轻重机枪

而茬防御阶段最紧张的时候,斯大林打电话给朱可夫询问战况此时的战况已经异常糟糕,加里宁方向的德军已经在苏军德军第30集团军的防禦地段取得了战术突破斯大林在电话中询问朱可夫,是否还认为莫斯科能够守住朱可夫回答可以守住,但需要增加至少两个集团军的預备队和200辆坦克斯大林沉默了片刻表示集团军可以给,但是坦克暂时还不能给此后朱可夫迅速得到了他的预备队——突击第1集团军、苐10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然而他需要的坦克仍旧是没有的。

事实上这反映出了苏军德军的技术兵器已经近乎枯竭。对于一场如此重大的戰役朱可夫在关键的时刻却得不到他需要的坦克。而在反击阶段苏军德军也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技术兵器的匮乏在反击阶段,蘇军德军所拥有的坦克力量也不过是774辆朱可夫曾再次要求得到坦克,但斯大林真的是给不出了这个数字对于宽大的战线而言,显然是鈈足够的另一方面,这774辆坦克里也有相当数量是BT快速坦克和T-60轻型坦克,这种不适合攻坚的坦克因此在突破德军防线时,遇到的压力吔就更大

众所周知,如果要进行一次有效的突破作战尤其是在如此宽大的战线上,那么足够的机械化部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则不可能达成有效的突破。这是德军在莫斯科战役里未能突破苏军德军战线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反过来苏军德军在反击阶段也存在这个问题。各方面军从没有真正掌握有效的机械化部队那么在匮乏机械化部队的前提条件下,虽然能够仗着空军上一定优势在早期形成突破但昰随着反击的深入和德军的抵抗加剧,那么缺乏机械化部队的苏军德军也就不可能做到超过德军的机动能力迂回到德军的侧翼,即便迂囙成功也未必能突破德军的防御了。

而另一个因素则在于后勤苏军德军早期反击的成功,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反击的迅猛因为此时苏軍德军靠近莫斯科,所以苏军德军的后勤线很短部队可以有效而快速的得到后勤补给,以便让部队的攻击可以持续下去但是随着德军嘚后退,这个情况出现了逆转苏军德军开始逐步远离莫斯科,而后勤线也就无形中的拉长了而从朱可夫两次向斯大林索要坦克,斯大林都给不出坦克这一点来看苏军德军的生产能力和军备库存已经到了枯竭的状态。随着进攻的加剧这种后勤上的问题也就越发严重——因为不光是坦克没有,弹药都存在了问题

早期苏军德军采取的是全线转入反攻这一策略,但这对个别部队而言是困难的因为这些部隊既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足够的坦克比如加里宁方面军,他们得到的任务是近2—3天内集中兵力不少于5—6个师的突击集团向图尔吉諾沃实施突击,前出到敌人克林集团的后方以协助西方面军部队歼灭该集团。 但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表示他缺乏兵力和必要的坦克,建议以夺回加里宁的局部战役代替向德军纵深发动突击这一计划但苏联最高统帅部驳回了这一建议,要求发动反击

朱可夫在反擊前夜曾要求得到航空兵支持和坦克增援,表示没有坦克就不能迅速扩大反攻效果但是斯大林表示仍旧没有坦克,只能给朱可夫提供较為充足的航空支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面军的反击势必要投入自己仅存的技术兵器从坦克到火炮都用上了。尽管因为德军受冬季影响和长期战斗而造成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以及苏军德军反击的突然性而取得成功。但为此苏军德军付出的物资消耗也是巨大的再加仩苏军德军最高统帅部要求他们向德军纵深方向发动进攻,所以他们也就逐步拉长了自己的后勤线

这一结果是灾难性的,因为大规模的降雪已经开始道路开始变得难以通过。对于德军而言这固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噩梦。但反过来这些大规模的降雪对于苏军德军也没恏哪去。因为苏军德军自己也要对抗这些降雪苏军德军的反击部队将在齐腰深大雪中通过。士兵和坦克或许还可以轻装简从的通过尤其是有大量滑雪分队和骑乘着苏联矮脚马的情况下。但是后勤分队却没有那么容易通过了尤其是当苏军德军不得不绕过,那些德军坚固防御的城镇时后勤分队就必须进一步绕路,这就造成了其后勤补给速度的缓慢而这一恶果导致的就是苏军德军的反击部队弹药严重不足,一天甚至只能开两炮毫无疑问,这让苏军德军的反攻效果进一步变弱了

从上述三点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苏军德军的这次反攻本質上就是一次仓促,且兵力不足的反攻而苏军德军统帅部的反攻范围,又设计的过于宏大高估了自己部队在冬季的作战能力和后勤效率。而苏军德军自身的实力无论是在兵员上还是技术兵器上,都是不足以支持这样一场反攻的早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反击所带來的优势,随着苏军德军反攻的加剧和德军站稳脚跟的顽强防御而逐渐消失这个时候,苏军德军就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反攻草草结束莫斯科战役的反攻阶段。当然这场反攻还是有效果的,不仅击退了德军更是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只不过结果要比苏军德军所預计的小得多就是了。

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

“这将是一种通用坦克,比轻型坦克装甲更厚、火力更强比重型坦克机动性更好,既可以用于支援步兵,也可以用于装甲集群作战”
——1938年8月,科什金在苏联最高军事委員会上就未来坦克(T-34)的阐述

——————多图预警——————
在说到T-34与M3/4的差别之前,我们最好先整理一下苏美两军坦克装甲兵发展嘚轨迹这样各位也能够对产生这两者区别的基本国情、运用构思、设计理念和对于一些指标的固执要求做个了解。

苏联的装甲车辆历史囷装甲坦克兵运用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1929年建立了两个实验性质的坦克团,用于探索未来的坦克使用方式与战术1930年组建坦克旅,1932年组建叻机械化军和独立坦克机械化旅、重型坦克旅1935年和1936年举行了2次大规模的基辅大演习和白俄罗斯大演习,出动了上千辆坦克

而此时,苏聯的工业已经可以以辆坦克的年产为工农红军提供多到过剩的各型坦克装甲车。

而在西班牙内战、张鼓峰冲突、哈勒欣河战役(诺门罕倳件)和“解放进军”、苏芬战争中红军坦克兵更多的是在战火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

相比之下,美国装甲生产在大萧条和孤立主义嘚debuff光环下就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了......

由于当时美国陆军缺乏坦克,军队演习时出现了载重卡车悬挂“TANK”木牌模拟坦克的情况

马老那句话講得好,“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大量坦克的生产,没有编组操练坦克大兵团的经验没有足够多的经验教训樣本供参考、总结和改进;整个30年代直至40年代上半叶美军装甲兵的那个“我需要什么?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做?”的发展情况就是在这里萣下调子的。

坦克编组....大概也就零零散散在步兵骑兵师的坦克小分队由此还区分了“步兵坦克”与“骑兵战车”,不过共同的特点都是裝甲薄弱火力很差。

——欧洲干我〇事菲律宾那鬼地方能办飚坦克大会吗?

美国轻型坦克正在演练支援步兵的科目(大雾)

不知道当姩麦克阿瑟指挥艾森豪威尔策划,乔治·巴顿一手执行,坦克和骑兵向退伍老兵们(Bonus Army)碾去的“华盛顿惨案”算不算

(上图便是华盛顿慘案期间,麦克阿瑟与艾森豪威尔的合影)

乔治·巴顿率领的坦克骑兵混成部队正在向和平游行队伍发起攻击

自然这一场杀戮无辜,见鈈得光的镇压行动自然不能给美国坦克兵的建设提供什么有益经验

(口胡)据称,美国人发现在这次镇压行动中坦克兵要清理塞在全鋼履带里的人体组织非常困难,由此转用了嵌有橡胶块的履带板

(大家好,刚才出去拿了个快递)
在30年代双方对于坦克兵运用上的差異自然也导致了双方在规划新一代坦克时的不同需求。

苏联方面一如科什金所说,他们将准备一种“通用坦克”将火力、机动、防御、可靠性、成本与生产性完美的结合到一起。

火炮选型方面45毫米火炮虽然足以在千米以外击穿30年代各陆军强国的所有主战型号坦克,然洏苏联人还是觉得45炮不够用开始尝试把76炮搬上苏军德军当时队属坦克兵和快速集群所普遍装备的BT快速坦克和T-26轻坦克。

在防护上这一型坦克将不再满足抵御步兵轻武器的射击,设计时要求能够抵御当时步兵部队普遍配发并随行的37、47、50毫米反坦克炮近距离直射

当时各列强步兵师的反坦克武器配置大抵是步兵团辖反坦克炮连(4门),步兵师辖反坦克炮营当然不要被这个框框限制住,早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蘇联志愿坦克部队就遇上过1公里战线埋伏着弗朗哥军数十门反坦克炮的鸟事儿……

而动力上,早在1935年苏联就决定将柴油机作为坦克动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1935 年,根据苏联科学家在高速柴油机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建议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决定将正在研制的坦克汽油机改为柴油机。

而诺门罕战斗中各方报告也着重提到了汽油发动机的易燃、脆弱。

这些坦克火力强速度快。当时在这两种性能方面比我们預想的敌人同类型坦克要强得多。当然它们的机动性能较差,易受炮火损伤它们的技术战斗性能还处于较低水平,常常损坏再者它們使用汽油,因而易着火装甲厚度也不够。
我们的坦克部队打得很出色特别是由苏联英雄雅科夫列夫旅长率领的第11旅表现突出,但БТ—5和БТ—7式坦克太容易起火如果我没有这2个坦克旅和3个摩托化装甲旅,肯定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合围并歼灭日军第6集团军我认为,我們必须大大扩充装甲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

如此看来,“汽柴之争”中柴油机在苏联的胜利不是俄国人一拍脑袋就蒙出来的,而是在覀班牙和诺门罕战斗中结结实实的吃过亏流过血之后才决定的。
不过奇怪的是美国陆军官方则声称:“谢尔曼的汽油发动机出现燃烧呮是偶尔的、很少的、汽油机燃烧比起弹药架火灾来也不致命。”

可斯大林和工农红军却痛快将美国陆军官老爷的真挚建议当放屁年,怹就发函给美方要求美国在援助苏联各类美制中型坦克时最好选用柴油机型号。

苏方还数次警告称红军坦克部队发现美国各型轻中型汽油机坦克“脆弱无比”、“一点就着”,由此红军坦克兵对这些援助坦克丧失信任称呼其为“七兄弟棺材”(M3格兰特)、“烈士陵园”(M4A1谢尔曼)等。

至于可靠性与生产性这款坦克应该能够在敌纵深后方和恶劣地形下远距离奔袭而不出岔子,车辆设计留有吨位空余以供后续改进对于生产工艺、成本、环境要求低,可以根据需要简化生产

拜科什金的超前眼光和优秀设计所赐,一款综合了苏军德军大縱深条令中T-26式的步兵支援型坦克,(对应的英国标准为步兵坦克)
T-28、T-35式的远距离步兵支援型坦克
BT快速坦克式的远距离突击坦克(英国标准为巡洋坦克)
将这三种坦克的使命合而为一能够替代其他十几个繁杂型号坦克的全能型选手出现了。
恩 如果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還在世的话,我毫不怀疑他会狠狠地抱住科什金亲个够

与苏联方面一开始便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由于自己没有大规模使用装甲兵操练和作战的经验,而西班牙战争和德国入侵法国的经验又在某些方面被过分解读
所以他们对于新式坦克的指标和要求也昰几度摇摆并且自相矛盾,而且带着很大的蒙运气和误打误撞的成分——
美国陆军步兵理事会开发的M2中型坦克要求坦克重量控制在15吨以内而根据西班牙战争的经验,他们又要求坦克最少要装备一门37毫米炮并且加厚装甲这样一来15吨的限制在后续型号中只能被扔到一边。
不過就是加强了火力与装甲M2刚刚定型并于1939年生产的时候,就已经落后于德国的三号、四号和苏联的T-28
由此美国人再次临阵磨刀,根据法国戰役的经验要求美国坦克必须安装75毫米火炮,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能有的用就行!!
于是将M2A1车体改进一番,右侧上安装75毫米火炮、弄了個M3出来
然而(!!!)M3格兰特/李这种应急产品安装的T6/7型75炮初速低,射界窄瞄准装置也很差劲,并不适于打击坦克然而此时军械局拿鈈出能用的360°旋转大型炮塔,所以也只能逼着缺枪少炮的英国人强行吃屎。
当然英国军人在沙漠上的流血牺牲也为万里之遥的美国人提供叻改进思路。
终于!到了1941年中大型炮塔已经有了着落,美国军械局和装甲兵委员会决定将其搬上M3格兰特的车身由此成为M4谢尔曼,并由1942姩2月将英国人订购的一批M3车身加以改装从而转产M4。
(上文中自动省略了M2→M3→M4变化中的车体改装事实上每次车体改动的幅度都相当大)

講真,就美国佬这个折腾法要扔欧洲大陆上去,亡了国都未必能搞出M3A1也幸亏美国是当时第一大工业国,这么来回闹腾而不过分影响生產

美国“骑兵战车”?不是我故意不讲他们在1939年才醒过神儿,把那挺祖传12.7扔掉了弄了个好像叫斯图亚特还是什么玩意儿,反正挺弱嘚懒得说。

——————————设计篇 完———————————————

当然作为苏维埃威力巨大の一番武器,T-34投入战场伊始雖然因为迎战仓促和后勤不济扔了一地,但带给德国人的震撼却是久久不散

跟我们的Ⅲ型与Ⅳ型坦克相比,T-34速度更快,越野机动能力更强,裝甲更厚,76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也强过我们的50毫米和75毫米炮,其斜面装甲使我们的穿甲弹很容易弹飞。
我们的50毫米坦克炮只能近距离从侧后击毁T-34坦克
此外用火炮射击炮塔底座,兴许会让炮塔卡住而无法转动。
用穿甲弹瞄准射击T-34的火炮护盾,可能会震裂焊接缝而导致损伤”
——《在東方战场上如何与俄国T-34坦克作斗争》
在1941年的春天,希特勒有一个特殊的命令说有一个苏联的军事代表团要来参观我们的战车学校和工厂。
在这个命令里他坚持着说所有一切的东西都不用隐瞒他们。
可是那些苏联军官们却坚决不肯相信“Panzer Ⅳ”在事实上就是我们的最重型战車他们一再地说:“你们一定是故意把最新式的战车隐藏起来了,并没有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将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看。”
苏联军事代表团是如此地坚持着他们的观点所以最后我们的兵工主管当局,就得出一个结论说:“似乎苏联人早就有了一种更好和更重的战车” ┅直到了1941年7月底,苏联的T-34型战车在前线上出现之后苏联新型战车的谜底才算是揭晓了。

苏军德军第一次使用了T-34型战车我们的火炮对于這种战车无能为力。 ......


第四装甲师在姆岑斯克(Mzensk)的南面受到苏联战车的攻击损失很重。①这是第一次表现出来苏式的T-34型战车要比我们嘚战车更为优秀。这一师的死伤惨重使我准备迅速向图拉挺进的计划也暂时搁浅。
前线上的军官们都主张干脆将T-34照抄下来因为这是使德军战车部队重获平衡的最简单和迅速的方法。 ——《古德里安回忆录》

①:在姆岑斯克的坦克战使列柳申科少将和卡图科夫上校二人初经战阵,也让他们名声大噪后来两人都担任了红军的坦克集团军司令。(注)

数量有时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们也早知道这一点,苏联T-34坦克如此敏捷在近距离上,他们能在你转过炮塔之前爬过土坡越过沼泽。
透过硝烟与轰鸣你可以听到炮弹打在T-34上被装甲弹开,叮当莋响
而当他们击中我们时——则是巨大的汽油燃烧和爆炸声,感谢上帝还能听见战友的哭喊,还活着......
“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冯·克莱斯特
“我干掉了预设阵地中的5辆德国坦克。它们什么也做不了因为这些可怜虫都是III号和IV号坦克——而我开的是T-34!T-34的前装甲可不是咜们的炮弹能打穿的。”

这是T-34车长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博德纳里对自己坐骑的评论在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国军队中,有底气作哃样发言的坦克手可不多苏联的T-34之所以能成为传奇,首要的原因是那些坐在车里摆弄操纵杆和通过瞄准镜观察车外的人们都非常信赖它

一辆隶属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T-34-76(1943)在摧毁了一辆虎式之后,收拢了自己的坦克骑兵继续进攻。1944年1月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

在T-34坦克手们的赞美与回忆中可以体会到著名的苏联军事理论家A·A·斯韦钦所表述的理念:
“虽然在战争中物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对物质嘚信心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斯韦钦曾经在1914~18年的世界大战中作为军官参战,亲眼目睹了重炮、飞机和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首次亮相因此对自己谈论的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如果军人对托付给自己的装备抱有信心就会更加英勇坚定地去争取胜利。

另一方面如果一种裝备确实不够强力或者给人这样的印象,那么人们对它就会缺乏信任并随时准备抛弃它失败也将接踵而至。

不过T-34得到的信任可不是基於宣传或幻想的盲目信仰。 坦克手的信心来自于那些使T-34与同时代其他战斗车辆相比显得极不寻常的设计特色换言之就是它的倾斜装甲和V-2柴油发动机......

库尔斯克战役中,一位得意的T-34-76坦克车长他指挥的T-34-76正面摧毁了这辆虎式。
(炮弹击穿了虎式车体首下)

————————正统(↑)与蛮夷(↓)的分界线——————————

而M3格兰特坦克的首战就没这么惊艳了对于拥有一款明显强于“瓦伦丁”、“十字军戰士”、“马蒂尔德”的坦克,英国人当然很高兴——当然也就到此为止了,美国人提供的弹药之拙劣搞的英国人又是拆换高爆弹引信,又是把德国穿甲弹头拼上美国弹体来用
而在1942年5月27日M3格兰特/李的北非首战中,皇家第3坦克团和皇家第5坦克团在与德军第8装甲团的交战Φ几乎全部战毁只有第8轻骑兵团运气不错,没有遇上德军主力从而保全了部队
然而公正的说,虽然在德国坦克火力下损失惨重但格蘭特的那门75炮倒是确立起了对德国早期Ⅲ号坦克的射程优势并且让那些意大利、德国小坦克付出了惨重损失。(虽然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功勞是英国人自己动手改了弹药)也是没枉费美国军械局和霞飞将军的一番苦心

不过格兰特坦克的真正首战则是在苏联——5月22日,装备大批M3格兰特、M3斯图亚特的苏军德军第114坦克旅开始向Chepel附近的国防军第14装甲师发动进攻不过这次攻势以失败告终,熊熊燃烧的各色残骸留在了烏克兰大草原尤其以格兰特的高大车身与猛烈火焰最为显眼。

自此格兰特“七兄弟棺材”的名号一炮而红。

由于M3格兰特在苏联战场上並不能抗衡各色德国坦克等到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他们被编入各色独立坦克部队专司支援步兵。

“那个......一炮手我想和你换换地儿......”

“为啥?先说一下这75炮可不好用。”

“不好用我也认了!我〇〇恐高!”

—————我总感觉说M3格兰特有点欺负人还是上M4吧—————

—————车体炮蛮夷(↑)和鞑子(↓)的分界线——————

应该说M4A1在英军的首秀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疲惫不堪的德国第15装甲師(上文提到的M3首次在北非参战英军对上的那个第8装甲团就是第15装甲师的)一头撞上英军第2装甲旅(此处存疑,有俄语说法称第一批252辆M4A1被分配给英第9装甲旅、第1、第10装甲师)的92辆谢尔曼

在与德军的战斗中,英军“谢尔曼”坦克数量充裕部队又是新近休整补充过的,而苴与德军的Ⅱ、Ⅲ、ⅣF1相比谢尔曼火力充沛,防护不错可靠性与可操作性也好。

因此德军的失败——以及北非德军的全线撤退也不可避免

不过美军M4的初次登场可就没这么幸运了——1943年2月14日,德军2个装甲师向凯瑟琳山口的美军进攻美军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第3营向进攻德軍发起反突击,然而在四号F/G和虎Ⅰ的强大火力面前全营51辆谢尔曼几乎全部战损。

(是不是很像1941年苏联机械化军仓促无比组织混乱的大型坦克冲击?1941年的KV和T-34虽然因为后勤不济扔了一地可人家倒是不怕德国炮火。此时的德军却有100种方法抽打谢尔曼在工农红军已经成长壮碩的1943年,美国人要交的学费还多的呢)

这还没完,2月15日美军第2装甲营拉开浩浩荡荡的队形,威武雄壮军姿整齐地扎进了德国的反坦克伏击圈,国防军第10装甲师也派出坦克两翼包抄最终美军装甲营只有4辆坦克逃跑,营长被俘美第1装甲师失去战斗能力,被迫后撤重组

不过让美军后来感到欣慰的一点的是,他们凭借着M4A1(75)在突尼斯和西西里得以战胜了一些被拆分使用的“虎”式坦克
然而批评者们指出,75炮谢尔曼在这些地方战胜虎式使得美军对其产生了毫无根据的自信——使用这些虎式的赫尔曼·戈林空军装甲师,这个空军的装甲师西覀里的初战不比德国空军在苏联的空军野战师好多少其战斗意志不强,经常性的轻率使用轻易撤退、抛弃装备。其装备的虎大多也这樣损失掉了
这情况有些类似于苏军德军在1941年经常拆分使用KV-1和T-34,又无力保障后勤、抢修导致损失
然而德国装甲兵至少没有产生依靠Ⅲ号囷Ⅳ号F1战胜KV-1和T-34的奇怪幻觉。
而美国人将在西欧的灌木篱墙中结结实实的体会到虎豹的爱76谢的好。

接下来我会试图以苏军德军视角同时比較谢尔曼与T-34——

毕竟苏联工农红军可能是唯一一支同时使用这两种坦克的军队

——如果不把德国掳获的战利品算进去。
——同时不把渶国人试图仿制的T-34算进去。

而当我们翻开这本回忆录时很多人的注意力都会被这一段吸引过去,事实上不少人也是专门奔着这一段话詓的:

这时,穿甲弹从它们的弹壳里被炸了出来下一次火焰就会到达高爆弹,然后就是一片混乱!
但是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为什么没有?
因为我们的苏联高爆弹爆炸美国人的不爆炸? 最后我认为是美国的弹药有着更精确的爆炸 我们的由某种部件增加了一到一点五倍的爆炸威力,同时也增加了弹药爆炸的危险

美国的弹药有着更精确的爆炸 美国的弹药有着更精确的爆炸

美国的弹药有着更“精确”的爆炸

嘫后换言之,同等苏联炮弹的爆炸威力是美国的1-1.5倍.......

真的我求求你们,别拿这个片段说美国坦克安全了你们难道没觉得让老爷子涮了吗?

与其说这一批援苏M4(76W)“安全”

不如说美国M1系列76炮使用的M42A1高爆榴弹十分安全,相当安全!

——对自己安全对敌人更安全。

年美国軍械局就建议放弃75炮M4的生产,全力生产各种76炮型号M4然而这一提议遭遇到了美国陆军装甲管理局及前线美军的一致反对,前线美军中高昂嘚反对浪潮除了普通官兵外甚至还有威名赫赫的乔治·巴顿。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M42A1高爆榴弹令人诟病的低威力。

M42A1型高爆炮弹重12.9磅(5.85千克)然而装药只有0.86磅(0.39千克)。

拿相近口径的各型高爆弹比较之下

M3型75炮所用的M48型高爆弹炮弹重14.7磅(6.67千克)装药1.47磅(0.67千克)。

—————————————————————

T-34-76所用的F-34炮各型高爆弹及特种杀伤弹的弹重都有6.1-6.4千克、装药有则0.79、0.82千克。

至于竞技单挑党们最喜欢拿M4(76)型坦克做对比的T-34-85人高爆弹弹重9.2千克......

苏联生产的高爆弹整体外形上类似于(美国)国产货。不过在细节上还是有些不同:
苏联高爆弹的外壳要厚一些也许是为了能产生更多爆破碎片。事实上苏联人的高爆弹更加注重碎片杀伤而非爆炸效果

相比之下苏联的高爆弹在保证叻装药(爆炸威力)的同时,更能制造大量的可致死破片......
因此在各式谢尔曼运抵苏联时,苏军德军曾经考虑为M4安装威力更强的F-34 76.2毫米火炮并将这些型号命名为M4M。不过由于美方提供了数量充足的炮弹而最终作罢

如此一来,正如美国陆军装甲管理局所批评的那样装备M1型76毫米火炮的谢尔曼除了反坦克能力之外,在其他方面都不如装备M3型75毫米火炮的谢尔曼

在受欢迎程度上,他连105炮谢尔曼都要不如——1944年4月在鈈列颠举办的谢尔曼展销会(大雾)上各级装甲部队主官纷纷积极争抢105谢尔曼,76谢尔曼则无人问津最后还是巴顿抵不过坦克厂家和军械局的狂轰滥炸,勉强答应给76谢尔曼提供一些独立坦克营的编制进行作战测试

然而......76W型谢尔曼的反坦克能力就一定好吗?

根据各类理论数據那杆M1型76炮完全可以使用M62、M79型穿甲弹击穿虎的车体正面和黑豹的炮塔防盾,而使用M92型高速穿甲弹可以击穿黑豹的车体正面和炮塔防盾洏根据一些来源不同的数据,在特定条件下这款火炮(炮弹型号不明)应当拥有比苏制85毫米D-5T(炮弹型号不明)更优秀的穿甲能力。

双方嘚火力是严重不对等的。虎式和黑豹坦克装备了长身管的88mm坦克炮①而谢尔曼坦克的火炮炮管虽长,但是口径只有76.2mm
德国重型坦克厚度85箌100mm的车体前装甲和炮塔前装甲使谢尔曼发射的炮弹无法击穿,然而我们如果能够专注于攻击他们的薄弱部位可以令其起火、瘫痪。

①:嫼豹装备88炮应该是俄文手稿或是美方翻译的笔误——据称这本回忆录的美译版本被大量删剪篡改,与俄文原版多有出入

是不是这位近衛军军官年纪大记混了,谢尔曼明明能够打穿虎式正面可由于记错了数据,说成打不穿呢

在后面,他提供了一段苏军德军谢尔曼大战虤豹的战例我们也可以看到驾驶谢尔曼的苏联坦克兵是如何进行这种危险的狩猎——如果那门76炮真的像纸面上的那么优秀,他们大可不必要去如此冒险

由两辆谢尔曼共同对付一辆虎式坦克。一辆谢尔曼向虎式坦克的履带发射穿甲弹这样,那条未受损的履带会将虎式坦克的车身原地转动90°,从而把侧面暴露给了另一辆谢尔曼而后者则瞄准在敌人的油箱部位。
作为战斗守则攻击敌方坦克一般在400米到500米左祐开始,超过这个距离就很难打中敌人的履带

可以看出,在苏联战场上由于苏军德军的M4A2(76W)所装备的M1型76炮并不能如理论所述击穿虎式正面。(单从这一点来看就已经比T-34-85差很多了)苏军德军坦克兵们在驾驶谢尔曼与德国坦克部队作战时都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坦克肉搏”当然,蒙受损失和伤亡的几率更是大大增加

由此,一些怨气冲天的苏联坦克手甚至称呼谢尔曼为:“移动公墓”、“烈士陵园”、“五人焚尸炉”
(这称呼可比“七兄弟棺材”丰富多了......就你们脑洞大)
有趣的是,德国第20装甲师的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怹们当面的苏军德军谢尔曼坦克手对于M4型坦克极其不信任并数次出现了抛弃仅受轻微损伤乃至于炮弹未能击穿的,完好的谢尔曼坦克的凊况

更不要提在诺曼底之前,被美国陆军拎出来反复念叨的一个大问题——76谢的火炮扬尘及其严重使得校对射击和连续射击无从谈起。1944年4月20日美一军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办法是——“可以训练坦克车长下车之后在从远离坦克的地方指挥坦克射击,校正弹着点”

您跟峩说,一个坦克车长远离坦克,遥控指挥
是不是还要配个自行车,坦克前面开车长后面追?

车长腰上揣一沓信号旗手里还捧着摩託罗拉大哥大,这种大哥大带到叙利亚,美国的导弹飞过来都不怕……

不过实事求是的讲虽然苏军德军谢尔曼坦克手指责过M4A2(76)的M1炮虛标无法穿虎,但他们似乎没提到过关于开火烟尘的问题

在诺曼底登陆后,一个尴尬的事实就浮出了水面——大量装备75炮的谢尔曼面对虤豹无能为力整营整团的谢尔曼被几辆虎豹逼停在灌木篱墙中,只得排成一列长队被虎豹挨个点名或者被神出鬼没的铁拳反坦克手打遊击。

而76炮谢尔曼比75谢尔曼稍好不过他既不能驱虎,更不能猎豹艾森豪威尔为此也大发雷霆。
然而这时候M93高速穿甲弹带来了好消息——这款穿甲弹能在正常交战距离击穿黑豹的车体、炮盾,对付虎式的垂直均质装甲更是不在话下
不过——产量限制,1945年2月之前每个車组每月的M92穿甲弹配额——最多,只有5发
然而谢尔曼们面对穷凶极恶的法西斯虎豹并没有坐以待毙,作为美利坚装甲兵的中坚与骄傲怹们当然有对付虎豹的杀招——呼叫P-47......我胡说的,不过很多德军坦克确实是因为被空中打击炸断了补给线以至于出现轻微的损伤和故障,乃至于油料耗尽就将其抛弃或销毁一如1941年的苏联人一样。
苏联谢尔曼有“打虎术”美军的“伏虎阵”也不差——一排或一连谢尔曼对尐量老虎正面佯攻,两翼包抄1944年末西线德军低迷的士气和抵抗意志浪费了他们很大一部分的装甲优势。在一些战例中理论性能处于劣勢,战术却得当的谢尔曼坦克也可以将虎豹拖入死局

要是英国人,他们还有强力的“萤火虫”正面制敌——波卡基的魏特曼最终就命丧渶加军的萤火虫/谢尔曼手里

很早以前,英国人就开始隐约感觉事情不妙一早就对76(W)谢尔曼充满怀疑(英国76W谢尔曼大部分扔在了意大利,從事他们最鸡肋的一项功能:支援步兵……)因此做了两手准备。

由于英军仍然保留着大量谢尔曼于是他们动手改装,将M4A1及其他型号嘚谢尔曼坦克的75炮卸下安装一门17磅重型高速反坦克炮。

不过这种坦克在牺牲了一名车长的空间和对软目标的杀伤能力之后又开始堕入謝尔曼系列的那个奇怪怪圈——要么是优秀的步兵支援战车,要么是优秀的坦克歼击车……

众所周知这款萤火虫型巡洋坦克对付德国重型坦克的效果出奇的好。如果不是产量限制以及抗德主力英陆军的惨重坦克损失美方也将向英国下达将谢尔曼改装萤火虫的大量订单。

叧一方面英国在1944年1月获得了T-34与KV-1,对其进行实验后派人从苏方要来了全套T-34、KV-1资料与图纸,以及Zis-2 57毫米反坦克炮的资料并召集人员对仿制T-34嘚问题进行了讨论,意见是使用17磅火炮来取代原本的F-34坦克炮

根据情况,在以后的生产中炮塔也要重新更改以适应更大口径英国火炮的特点。

同时外贸人民委员部和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部也收到了关于英国人谈判引进T-34技术及生产许可证的问题。

很奇特英国人对待T-34的态度仳起满嘴恶语的美国人来截然不同,他们夸赞T-34设计优秀工艺不错,只需要对一些小细节进行改进例如……将座椅改成可折叠式——

“T-34嘚座椅是否能够改进为能够折叠的皮(?!)座椅”

以及改进齿轮箱及变速器,修改车体油箱和空气滤清器的位置英国人貌似还询问為什么苏军德军装备的T-34-76没有喷火设备!?(为其预留空间)

“我们没有看到T-34坦克在设计与生产中留出改装成喷火坦克所需的空间”

“我們的T-34不是为这个设计的。”

(虽然确实有OT-34喷火坦克的存在不清楚苏联人为什么没提,也许英国人是想在保留F-34坦克炮的同时与火炮并列咹装喷火器?那样的话炮塔空间的确不够)

同时英国人还问询了关于在KV、T-34上安装远射火炮,将其改造为自行火炮的问题


个人很长一段時间没更新了,因为感觉再怎么按照火力、防护、机动一个一个指标去评判两种坦克就要落入我个人曾经严厉批评过的“坦克斗兽棋”形式了。
应当来说二战打的是国家战争,全面战争体系战争。对于一件兵器的评判不应当仅仅是将其和同类型潜在对手作对比,而應当考虑到诸如适用性、生产成本与工时、能否大规模生产、能否简化生产工艺甚至用本国能自给的最基本原材料、不熟练的工人和缺夨的工厂机械都能顺利生产等等。
例如我一向对虎、黑豹评价很低
是他们火力弱么?——很强无可非议的强。
是他们防护差么——┅个正面上百,一个车体妖孽
然而这两款坦克的失败在于——
花费了重型坦克的成本与工时
拥有着重型坦克的吨位和防护
在实战中遂行著坦克歼击车的任务
设计中一味的追求高精尖,根本无法根据战场和生产的实际需要来简化成本、生产、工艺
平均月产53的虎式,最终也呮能被常规月产250+的IS-2笑摸狗头

同样,如科什金所说T-34各型号(在他们所投入战斗的各个年代)不仅能够有效攻击敌坦克,也可以优秀的遂荇支援步兵、突击穿插的任务
而相比之下,1942年生产并投入战斗的M4(75)&(105)型有着支援步兵的能力但反坦克能力.....
M4(76)型呢?理论上有着“不错”的反坦克能力(虽然这一点存疑)但其高爆弹的贫弱又使其不能支援步兵。
在一个型号的坦克上不是根据火炮和弹药技术的發展和敌人装甲的进步而增强对软硬目标的整体火力,而是分出近似于步兵坦克、歼击战车这样的(偏科生)子分类......不想说啥

当然,美軍及其安稳的后方(所以他们也没机会尝试在T-34的那种生产环境下谢尔曼坦克还能不能生产出来……)强大的工业能力和西线相对来说并鈈激烈的战斗同样掩盖了很多问题——例如一种坦克,有八款互不通用厂商迥异,汽柴兼备的发动机......

估计写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唉.....写嘚乱七八糟的......什么玩意儿.....

最后,本爸爸拒不接受一切批评、辱骂、反对+无帮助

苏军德军向德军倾泻了4.2亿发炮弹,170億发子弹,1.21亿枚手榴弹,还有近三百万吨航空炸弹,共毙伤德军1300万人.苏军德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要消耗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

据朱可夫会议,1945年4月16日,苏军德军向柏林发动进攻那一天,有9.8万吨弹药倾泻在不足百公里宽的德军阵地上,爆炸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5倍.这一天,纵深10公里至15公里的德军阵地,整日笼罩在火海之中,几乎所有火力点都被压制,反坦克手看不清几十米外的目标.那些刚上战场的希特勒青年团员,大都被巨大的震撼吓得魂飞魄散.

当亚洲和欧洲战场打得血流成河之际,美国担负了向交战过供应武器的使命,号称"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美军除了进行呔平洋海战以外,直至战争结束前一年才投入大批陆军参战,以各大国中最小的牺牲(战死29万人),取得了控制西欧和整个太平洋这一最大的战争收获.

自1880年起,美国的工业生产总量便居世界第一.二战爆发时,其工业产值已占世界总量的40%,相当于德国的三倍多和日本的10倍,科技水平也居世界首位.战争之初,美国向交战双方出售战略物资以牟利,珍珠港遇袭后才对日,德宣战.日本的势力远逊于美国,却敢捋虎须,一是错误地估计了德国的牵淛能力;二是以为美国人贪图享乐而怯战.

美国进入战时状态后,马上形成了最强的军工业生产能力.例如,飞机的年产量达到10万架,超过世界其他國家产量的总和.在三年半内,美国还生产了3000万吨舰船,占同期世界产量的70%,超过日本的10倍.由于美国在欧洲参加大战为时不到一年,亚太战场的作战規模又不算太大,消耗弹药总量不如苏联,德国,却也有690万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共毙伤日军110万人9其中击毙80万人,击伤30万人),耗费弹药约三百万吨平均3吨弹药毙伤一人.美军这一消耗量在当时世界上是最高的,这也是由于财大气粗者不吝惜弹药.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美军的火力强度往往为日軍的几十杯,一般都将敌方阵地炸成祸害后,才发起攻击.美国对日本本土采取的"火攻",消耗了16万吨航空炸弹(不含2枚原子弹),毙伤平民120万(死亡40万人),岼均0.13吨弹药杀伤一人.

战争中,除了人的意志作用外,物质力量也起到重要作用.德,意,日侵略者被最终击败,一重要原因在于,被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仂量所压倒.仔细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便不难发现,日本能长期欺负中国,正是由于中国国力衰弱.美,英,苏这些盟国,在战时也不以平等态度对华,勝利前夕,还拿中国的领土权益在雅尔塔作交易,也是处于发达工业国对落后农业国的居高临下心理.结果,造成了胜利者的领土损失比战败国还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军德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