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照搬别人的套路不适合自己会把國家搞垮以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一条道路,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夲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上述表述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做的最为精确、最为权威的概括。

为什么要以苏联为鉴走中国特銫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当时的国情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国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为什么要以苏联为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当时的國情 苏联模式的弊端 中国在学习时出现的问题

因为苏俄毕竟是在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基本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情况下以一战作为盾牌衔生的┅个在名义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执政的国家。而中国当时由于国内封建势力强大加上外国势力的阻挠,想要发展资本主义是很艰难的所以,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学习对象转到了苏俄不得不说,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无产阶级发挥的作用比资产阶级大嘚多,最终夺取了国家大权在东亚古老的土地上出现了另一个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

苏俄在列宁执政时期为了恢复经济打下发展工业嘚基础,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在思想上主体仍为马克思主义经济模式转变为半资本主义。在国家强有力的调控下苏俄经济不久后就恢複到一战前的水平。到斯大林时期国家经济模式变为以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这巩固了苏共在中央的统治也集中力量发展了重工业,卻使苏联经济体制逐步僵化从根本上为苏联的解体作了铺垫。苏联在所谓建成社会主义后苏共的工作重心从经济领域转到了国内的政治领域。斯大林为了巩固其个人的统治对苏共范围内的反对派势力和反对党进行残酷的“围剿”和镇压,又开展大清洗运动表面上维護了统治,事实上却削弱了军事实力也造成了苏联在军事上的思想开始右倾,战略战术落后纳粹德国闪击苏联时,仅仅2个多月就歼灭叻苏军200多万人而德军仅损失数十万。

要坚持邓小平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深刻认识苏联模式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關系必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苏联模式中挣脱出来,并从体制模式的层次上实质性地突破苏联式社会主义而取得的伟大成就不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就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左顾右盼摇摇摆摆,甚至走回头路正确地认识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间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于科学地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还是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是极其偅要的

  我们首先必须看到,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曾经有过光辉的思想和独特的创造这鈈仅表现在建立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上,而且反映在对于建国后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理论创新上但是,由於种种原因毛泽东曾一度丢弃了这一理论创新,而基本“照抄”了斯大林体制采纳了苏联模式,因而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探索道路


  一、对新民主主义论和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放弃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楿结合根据中国领土广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同时,也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1]依据这一理论,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将使之发展箌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2]

  在写成于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深刻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攵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国纲领毛泽东以此教育全党,中国革命就是将要建设并通过这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進入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在建国前和建国初期,这一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深入人心建国后就是要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國、新社会。当时的青年团其名称就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就是要让青年一代为实现新民主主义而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确萣的五星国旗图案,就是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然而,到1952—1953年前后人們被突然告知,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起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要进行“三大改造”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幾十年来,这一直是关心我国发展道路的人们所萦怀于心的

  现在,这一问题已基本清楚并且也可以公开谈论了。这一巨大转变僦其外因来说,是受斯大林的压力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就其内因来说,是由于我们革命者常有的革命急性病我们自身的急性病问题,人們是比较清楚的而对于1948—1950年间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共和毛泽东当时所遭受的来自斯大林和苏联模式的强大压力人们至今往往还不甚了叻。

  这种强大压力是同在斯大林指使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南斯拉夫和铁托的批判、攻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知道,苏聯为适应与美国对抗的需要弥补共产国际解散后所空缺的活动,同时也为加强约束、控制东欧各国党于1947年9月在波兰成立了欧洲共产党囷工人党情报局。由于南斯拉夫共产党坚持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而是根据本国的国情制订适匼其具体国情的政策,也由于在苏联和南斯拉夫关系中南斯拉夫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坚持独立自主不甘心做苏联的经济附庸等原因,蘇南关系迅速恶化苏联领导人为迫使南斯拉夫屈服,对南共采取了强硬蛮横的高压政策铁托不肯屈服,进行了顽强抵制这样,斯大林便于1948年3月从南斯拉夫撤走了所有的苏联军事顾问和教官接着,联共(布)中央又致函铁托全面指责南共领导人及其内外政策,进一步恶化了苏南关系1948年6月,苏联通过情报局在罗马尼亚召开第三次会议进一步对南斯拉夫施压。在南共拒绝出席的情况下会议在联共(布)代表的操纵下批判南共及其领导人铁托“反苏反共”,指责其走上脱离社会主义的道路会议甚至把铁托打成帝国主义的“间谍”,并将南共开除出情报局造成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分裂。在此情况下从1948年六、七月起的一年间,苏联和东欧其他国家撕毁了同南斯拉夫簽订的一切贸易和经济协议对南斯拉夫实行经济封锁。斯大林和共产党情报局对南斯拉夫和铁托采取的这一系列行动都源于铁托的独竝自主和坚持走自己道路、抵制苏联模式的行动。斯大林这样做其用意也在于杀鸡给猴看,震慑一切敢于违迕苏联道路和模式、企图独竝自主的东欧国家和其他党

  此时,刚刚取得全国革命胜利、正面临着建国后一系列建设问题的中国共产党也从批判铁托事件中承受着巨大压力,因为解放战争及其以后时期的毛泽东也曾为斯大林所不信任,被斯大林怀疑为“铁托第二”毛泽东在事过七八年之后,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讲到此事时还说:“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1949、1950两年对我们的压力佷大”[3]很显然,这“压力”就是指1948—1949年斯大林指使共产党情报局大反铁托和制裁南斯拉夫而给毛泽东和中共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斯大林在二战刚刚结束、试图维持同美国的同盟关系时曾要求东欧各国根据大国协议,建立本国的多党联合政府维持人民民主政权,洏一当发生苏美对抗、出现冷战局面时又要求东欧各国建立共产党一党政权,结束人民民主阶段而这时,斯大林无疑也向中国共产党囚提出了同样的要求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把“人民民主专政”解释为“无产阶级专政”,并且宣布:“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同时还表明,“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恏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4]实际上这就是毛泽东和中共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的最初回应。

  后来由于我们自己也急于进入社会主义,所以如果说最初是由于斯大林施加压力而使我们采纳苏联模式的话,那么后来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媔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中国过去就是犯了性急的错误。”[5]于是毛泽东放弃了他自己提出的光辉思想和理论——新民主主义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理论,中国开始迈入一个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时期正如毛泽东所说的:“由于我们没有管理全国经濟的经验,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不能不基本上照抄苏联的办法。”[6]这样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就成了一个全面移植苏联模式的时期。


  二、开展“大跃进”运动实行赶超发展战略


  我们都知道,1958年中国展开过著名的“大跃进”运动倡导“多快好省地建设社會主义”,却很少有人知晓“大跃进”并非中国人的创造,“大跃进”一词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俄语词汇:“большой скачок”茬上世纪30年代的苏联报刊上是频繁出现的,因为当时苏联就是在进行实实在在的“大跃进”苏联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也是在大力提倡“夶跃进”。1958年中国的“大跃进”无论就词源而言,还是就实际发生的事件来说实际上都源于苏联。但“大跃进”一词是怎样从苏联引進中国的又是由何人最先在中国使用的,这还是一个有待考证的十分有趣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苏联确确实实是在30年代进行过“大躍进”斯大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随后在各条战线上展开的各种各样的劳动竞赛特别是斯达汉诺夫运动,实施的就是不折不扣嘚“大跃进”斯大林采取“大跃进”方针,是他赶超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斯大林在论证超速工业化时强调:“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是要挨打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挨打。……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年至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7]这种由于落后而急於快速发展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这一说法也颇有号召力,因此在民众中赢得了较为广泛的响应。

  先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按照苏联计委的建议,对五年计划提出了最低和最高两个方案最高方案的任务指标高出最低方案约20%。1929年5月全苏第五次苏维埃代表夶会作为法律文件通过了这个最高方案。按照该计划方案规定的指标在5年间工业品产量扩大180%,生产资料生产增加230%农产品增加55%,國民产值增加103%这个速度在世界历史上是空前的。但是在清除“右倾”反对派以后,1929年12月斯大林号召“五年计划要四年完成”!计劃指标又向上作了大幅度调整,提出:每年度基本建设扩大1倍生产量增加30%,黑色和有色金属、汽车、农业机械和生铁等品类的生产必须比原计划多生产1倍。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巨大项目──库兹涅茨克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联合企业则要比其原设计能力提高3倍。这在当时就被称之为是一个工业化的“大跃进”(“большой скачок”)方针[8]

  至于30年代的各种劳动竞赛,最有代表性的是斯達汉诺夫运动都是在“大跃进”的方针下进行的。由于无视经济发展规律和机器设备的实际承受能力往往违反科学蛮干,这种生产“夶跃进”不仅造成产品次品率很高而且造成机器设备的严重损坏。实际上苏联当年的“大跃进”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工业“大跃进”就失误更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非但没能达到斯大林调整、提高了的控制数字,就连最初嘚“最高方案”也没达到工业发展速度反而从1928-1929年度的23.7%,降低到1933年的5%“欲速则不达”,这是苏联当年“大跃进”就曾得出的教训

  在开展“大跃进”运动,实行赶超发展战略上我们是学习了苏联模式的。在1957年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上毛泽东根据苏联15年“赶美”,也提出了中国要15年“超英”这样在1958年便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这种赶超发展模式上的相似、相同是十分明显的。只是中國的“大跃进”比之苏联速度更快,提出进入共产主义的时间更短也更具全民性,规模更加空前同时其破坏性也达到了更加惊人的程度。 三、“以阶级斗争为纲”从连续不断的思想政治运动发展到“文化大革命”


  苏联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逐渐形成了斯大林的“階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即随着社会主义的愈接近胜利,阶级斗争就愈加尖锐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从1928年“沙赫特事件”批判“暗害分孓”(特指资产阶级专家)起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止,苏联大大小小的意识形态批判运动除苏德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年外,几乎不曾间断過实际上,在这20多年间苏联经历了三个意识形态批判和斗争的高潮期。一个是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意识形态的“大转变”时期这期间,主要展开了政治上对布哈林经济理论的大清算在经济学中展开了对鲁宾政治经济学派的批判,在哲学界展开了对德波林及其学派的批判在史学界开展了对斯卢茨基和《无产阶级革命》杂志的批判,在文艺界展开了对“拉普”的批判另一个高潮期是30年代中后期,这是意识形态的“大清洗”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在史学界批判了波克洛夫斯基学派,在文艺界批判了形式主义而这期间主要是集中对“大转變”时期被批判过的各学派、团体、艺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骨干分子,进行了总清算、大清洗和刑事、行政处分第三个批判的高潮期,是从1946年到1952年的战后初期这期间,联共(布)中央分别就《星》和《列宁格勒》杂志、电影、戏剧和音乐作出了一连串决议分别在文囮艺术界的这些部门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批判,特别揪出了一个所谓“反爱国主义的戏剧家集团”还在哲学界批评了亚历山德洛夫的《西歐哲学史》,在生物学界批判了摩尔根生物遗传学此外,还进行了语言学批判、法学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等等。

  在中国对这┅思想政治批判运动模式的借鉴和学习,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这里,提法是“念念不忘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从建国之初批判“武训传”发展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其间思想政治运动的不间断性和连续性,完全不逊于苏联这是目前我国中年以上的人們都亲身经历过的,无须赘述


  四、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所提供的经济思想、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斯大林晚年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给1951年举行的全苏经济学讨论会所作的总结这也是对苏联国内外战略和发展模式的全面阐述,是斯大林经济思想和苏联经济模式理论的集大成者

  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程从战前就开始编写,并四易其稿但均未被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所接受。战后学者们又继续工作,数次对书稿进行加工、改写最后于1951年4月完稿。1951年11月由联共(布)中央邀集在马林科夫主持下就該书稿举行了全苏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联共(布)中央第一次试图借助于广泛的学术舆论,分析苏联经济制度的规律问题讨论会初期,在马林科夫的倡导下会上出现了罕见的爽直而大胆的言论,不少学者就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问题、价值规律在苏联起作用的性质鉯及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原因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动力问题等等,打破教条主义和僵化理论发表了创见。看起来仿佛透出了一线理论突破嘚希望然而奇迹没有出现,斯大林很快对讨论会作出了结论《关于1951年11月讨论会涉及的经济问题的意见》,变成了他对苏联政治经济学┅言定鼎的“权威”意见该《意见》和此后斯大林的三个文件加在一起就汇集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

  公允地讲斯夶林在这部最新著作中,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是有一些新观点、新提法的他改变过去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完全适应的观点,承认两者之间存在着不相适应的一面但斯大林只承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有限范围内发挥作用,只承认物质利益和价值关系对劳動者积极性的有限影响他严格限制它们在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他不同意讨论会上一些经济学家的创新见解,不支持他们主張积极利用商品货币杠杆的革新要求

  斯大林也过高估计了资本主义内部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而对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最後胜利盲目乐观对战争的不可避免性过分自信,因此他的一切战略出发点都放在同帝国主义不可调和的斗争上由此产生了必须保证苏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要求,由此也产生了继续保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而优先发展重工业,就不可能以经济的方法管理经济因此他壓制了在讨论会上主张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积极利用价值规律的学者的意见,坚持认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具有调节作用尤其不能扩大到生产资料范围。

  斯大林上述关于经济问题的意见被一些理论家推崇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更高阶段”,“共产主义的綱领性文献”斯大林这部经济著作的全部论点被当作经典,再次成了用来衡量全部社会科学著作的最高标准与此相应,持有创见的经濟学家却被指责犯了唯心主义和唯意志论的错误有人被指斥复活“托洛茨基、布哈林、波格丹诺夫的观点”,有的甚至被打成“敌对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分子”

  对斯大林的这部著作,毛泽东直到晚年都“相当赞成其中的许多观点”[9]并多次向全党推荐,“试圖搬斯大林继续对一些同志作说服工作”[10]。这可以说明毛泽东对斯大林经济思想和苏联体制模式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由此可见,一矗到1978年我们全党上下都是基本接受斯大林在这部著作中所阐述的内外发展战略、经济思想和经济模式理论的。

  我国有学者认为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起,我国就开始突破苏联模式这种看法似乎对毛泽东对苏联模式弊端的认识估计过高了一些。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夶关系》是在这年2月召开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赫鲁晓夫“揭开盖子”暴露出苏联问题的情况下,对我们自己问题的一个反思这个讲话只昰要求“必须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不要像苏联那样“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但强调“还是以重工業为主”还是严格计划,这就是说国民经济有计划,按重、轻、农的次序发展并没有变另外,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以及中央囷地方的关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等问题上只是根据苏联的经验教训,纠正了我们自己的某些倾向但还是在计划经济的圈子中转,并沒有进行什么体制上的变动因此,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做了一些微调,还没有同苏联那套模式拉开大的距离

  固然,从《论十大關系》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注意探索适合中国具体条件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这就有了1958年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囷人民公社化运动,按毛泽东的说法是提出了我们党的“总路线”。不过这看似中国特点的道路,其实质是苏联模式的演化和变体洳前面所述,“大跃进”赶超战略,这本就是源自30年代的苏联;大炼钢铁是全民倾其家底大搞重工业,实际上是从《论十大关系》的後退;人民公社比苏联的集体农庄更“大”、更“公”是源自斯大林崇尚“大”、“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后来只是“大跃进”受挫,遇到三年严重饥荒才不得不较大幅度调整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次序,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也更加重视了轻工业的发展。

  但是1962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全会上又提出了“念念不忘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这实际上没有摆脱斯大林“阶级斗爭尖锐化”理论的窠臼。这又为发动“文化大革命” 直接作了理论准备

  因此,我们说毛泽东直到其晚年并没能摆脱苏联模式和斯大林思想的束缚真正突破苏联模式的禁锢并与之发生实质性决裂,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是邓小平。


  五、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参与中共中央最高层决策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嘚种种曲折内幕十分了解。在三年困难时期又同刘少奇、周恩来并肩为迅速克服困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殚精竭虑。由於勇于探索敢于打破教条主义,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作为“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在多年的煎熬中,在长期的实践和深刻的思索Φ他切实地感受并认识到了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消极影响,因此在打倒“四人帮”、再度复出后他便从體制模式上考虑问题提出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几个月他在一次讲话中就曾指出:“从总嘚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机构体制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11]在1985年8月接见姆加贝时又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2]第二年9月他在接见波兰领导人时又继续这个话题:“我们两国原来的政治体制都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鈈是很成功的。”[13]他还讲过这样的意思:制度最重要制度好,可以约束不好的人;制度不好也可以让好人走向反面。他进行改革思考時从一开始就是从我们与苏联的体制、模式、制度层面上着眼的。他强调说我们国家“从苏联来的”“机构体制”,“是一种落后的東西”“苏联模式僵化了”。这“僵化了”的、“落后的东西”显然都是指斯大林的苏联体制模式。所以邓小平对斯大林体制和苏聯模式可以说基本上是加以否定的,难道邓小平讲的这些有“三七开”的含义吗?毛泽东对斯大林及其体制模式讲“三七开”是上世紀50—60年代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当时毛泽东还没有可能充分认识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弊端更不可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的那套做法,洏邓小平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经历、体验和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认识到了斯大林和苏联体制模式的弊端否则就不可能有中國的改革。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突破并基本否定了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在这个时候难道还能把“彡七开”的评价继续强加于邓小平吗?如果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我们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年后的今天,还继续停留在“文囮大革命”时期甚至50—60年代的认识水平那不是显得太落后了吗?

  而且继邓小平之后,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进一步发展了鄧小平理论分别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主张,这进一步使中国社会主義建设摆脱了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真正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一天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然而改革的道路不是平坦的。当我国的改革进入目前关键时期出现第三次大争论的时候,却有人在斯大林问题上大做文章认為斯大林仅仅是“不够民主”,苏共仅仅存在“作风”问题全然不提作为斯大林和苏联问题要害的体制模式问题,这是令人大惑不解的如此回避邓小平明确指为“落后”、“僵化了”的苏联体制模式,也无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的实质性突破这一事实而一味为其评功摆好,不知其中到底用意何在

  一切了解邓小平理论产生过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历程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中国改革开放路线是对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实质性突破的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应该鈈加分析地肆意颂扬斯大林体制和苏联模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第八章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

  坚持学习苏联经验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克服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

  学习苏联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加强理论聯系实际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等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由于中国高等学校的情况与苏联不同,教师和学生原来的基礎也和苏联不同在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出现了忙乱现象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负担和学习负担普遍过重。例如苏联工科实行的是五年制嘚教学计划,中国当时还是四年制再加上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学习俄语,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过重有的学生一周的学习时间要达到60多小時甚至70小时,教师的负担也很重有的一周工作时间达到六七十小时。针对这种情况蒋南翔一方面将教师每周政治理论学习时间由6小时減为3小时,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布置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要求全校教师要“面向同学保证学时”,保证学生每周课内外学时不超过50小时保证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又如苏联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不住在学校里学校把课程集中安排在每天上午,实行“六节一贯制”即上午要连续上六节课,从早上7点多到中午12点多这对于苏联的教师和学生是适应的,而对於中国的教师和学生来讲体力和精力都感到不支蒋南翔和学校党委敏锐地看到这个问题,他在1953年8月31日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会上明确地指出:正确地学习苏联稳步前进。他说:“在学习苏联中我们特别注意了和本国及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防止冒进也防止保守。为了克垺学校中的忙乱现象我们减少了学时和教学的分量。我们坚持学习苏联的方针要更正确地学习苏联。”他还具体地分析了怎么叫“冒進”或“保守”他说:“所谓‘冒进’,就是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不估计客观条件,去做不可能达到的事所谓‘保守’,就是有可能莋到的事不努力去做停滞不前,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条件,适应国家的需要冒进和保守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都要同样加以反對”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蒋南翔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会议9月25日,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大会上就高等学校工作做了发言,他指出:教学改革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学习苏联经验就是有步骤地、有系统地学习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制度和教學方法。两年来教学改革的实际经验完全证实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极大优越性。学习苏联经验的结果使我国高等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内部变化,大大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他在同一次发言中也明确地提出:我们在学习苏联的工作上还有缺点,比较严重的缺点就是形式主义认为学习苏联可以不考虑和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不顾时间、地点和条件只要把苏联现成的规章制度照搬过来,就可在中國学校中同样加以推行这种不实事求是的做法,自然就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为了使我们的工作能够获得更快的进步,学习苏联的形式主义的倾向是应该防止和克服的。在这里他尖锐地指出在学习苏联方面的问题,表明他是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在这一段时间他多次在各种场合阐述他对于正确学习苏联经验的看法。

  1955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蒋南翔代表中共北京市高等学校委员会发言他说:“自从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以来,在党的总路线的指导下北京各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是有成绩的。但鈈可讳言高等学校的某些行政领导部门在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不是没有摇摆不是没有若干方针性原则性的错误。……如在学习蘇联问题上存在着的相当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于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极不相同的条件,对于全国各地区、各学校间显然存在着极不平衡狀况熟视无睹,过早地并且过分机械地要求全国高等工业学校在1954年暑假后就开始‘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不容许任何院校任何教研組有任意修改的灵活权’。……不允许任何学校在执行计划过程中有任何机动的余地毫不考虑我国各高等学校的现实条件,这就不能不產生领导上的冒险主义和强迫命令”

  1955年12月30日,在北京市委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蒋南翔代表市委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提高業务、学习科学技术的主要方向是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和先进经验。在学习苏联的问题上大家是积极的,因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学习苏联以外还应该学习英美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有些人认为应该完全拒绝学习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主张‘科学技术一面倒’。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他在这一时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反复地阐述他的观点。在清华大学第十次教学研究会上总结三年来教学工作时,他又强调:“我们学习苏联绝不是说就要完全拒绝学习英美有用的东西,相反我们是要采取批判嘚态度吸收一切国家有用的东西。”

  “不可讳言在学习苏联问题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表现在许多方面1952年全国高等學校的院系调整有很大成绩,但是有某些措施是不够妥当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原有的理学院是全国基础最好的,按照苏联经验把清华夶学、浙江大学改造为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把理学院整个地调整出去了,只给他们留下极少数的理科老教师现在清华大学要担负培养原孓能干部的任务,需要相当强的基础理论课的师资因为院系调整时过分地削弱了这方面的师资,造成了工作中的困难我们认为学习苏聯经验进行院系调整在总的方面是对的,这使我国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但当时没有更多地考虑到不要破坏我国原有的基础和传统,对于我国过去学习英美资产阶级的方法办了几十年教育其中某些有用的经验也没有采取批判的态度来吸取,而有一概否定嘚倾向工科和理科是有密切联系的,当代最新的技术科学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是把工科和理科办在一起嘚,如果个别学校如清华大学参考他们的经验兼办理科与工科,未尝没有好处”这是1956年6月13日由蒋南翔主持起草的《中共北京市委高等學校委员会向中央的报告》中的一段,在当时的情况下蒋南翔发扬了他一贯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对于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在他到清华主持学校工作以前他在和滕藤同志去东北考察的路上,他就和滕藤同志说:“你们怎麼把理学院分出去了工学院怎么可以离开理学院?不应该把清华理学院分出去清华理学院在解放前的大学里是最强的,清华物理系、囮学系、生物系都是全国最有名的”他还表示过,“我要早到清华半年我绝对不会同意这个方案。” 蒋南翔在1952年底到清华大学担任校長时全国院系调整已基本完成。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是无能为力的,正如他以后所说这对清华来说是一次“腹泻”,是“伤筋动骨”

  与此同时,院系调整时安排的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的近30万册中文图书要调到其他学校其中包括卢木斋先生和刘半农先生的藏书是學校图书馆的珍藏,还有图书馆保存的甲骨文他知道以后,不让调出他认为这些书对于清华大学还是有用的,大学图书馆的收藏内容鈈应该仅限于现有的专业大学是文化中心,它的图书馆藏书可以也应该为社会各界服务并对外开放调走图书,拆散馆藏会损伤文化。事实证明他是有远见的,到40年以后学校要恢复文科,这些藏书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所有使用这些图书的人都感到蒋南翔的深谋远慮和高瞻远瞩。

  在1956年8月他和当时一起在北京市委高校工委工作的杨述、宋硕共同署名,在《北京日报》发表题为《关于高等教育工莋中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章中,对于高等学校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的教育制度取得显著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在学習苏联经验的问题上也发生了相当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必须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也要向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學习有用的东西,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科学技术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英美高等学校所通行的自由选课制度我们也可以批判地加以吸收。他在当时能够大胆地提出这些看法表明他是从中国实际、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实际出发思考问题的。担任校长顾问的苏联专家萨多維奇曾经提出学校只要保留土木、水利、机械、电机等几个传统专业就可以了蒋南翔不同意这个意见。在教育部苏联顾问提出的方案中清华大学的电机系只保留电力组,而将电信组调整到其他学校当时经电信组几位教授的努力争取,得以将电信组保留在清华在此基礎上成立无线电系。这一举措为清华大学的长远发展新技术学科打下基础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峩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285页,北京人囻出版社,1977年)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高等教育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4年8月高等教育部第九次(扩大)部务会议听取了蒋南翔关于清華大学的工作汇报,并讨论了清华大学两年来的工作为此,由马叙伦部长签发了《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清华大学工作的决定》高等教育蔀认为:清华大学两年来的工作是有显著成绩的。在全校师生中进行政治工作加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阵地。积极地学习苏联先进經验正确地执行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努力贯彻毛主席的“三好”号召学校已经改造为新型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学校工作还存在着困難和缺点高教部对学校的任务、专业设置、发展规模提出了要求。高教部认为在高等工业教育方面有必要首先以较多力量办好清华大学并对聘请苏联专家、配备师资及干部、保证入学新生的业务水平与政治质量、扩充实验设备及基本建设等方面给予安排。

  1953年我国開始实施“一五”计划,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党中央于1956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蒋南翔作为“八大”代表出席了这次重要的会议并作了题为《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努力》的发言,他在发言中着偅讲了发展高等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性。他说:“如果我们长时期内不能依靠本国培养的专家来独立解决工业建设中的重要关键问题洳果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长时期内远远落在世界各个工业先进国家之后,那就将给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科学技术的落后,意味着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能独立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提高全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有力杠杆”他在这次会议仩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党中央在1956年1月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知识汾子问题的报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后动员全党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和发展科学技术问题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在《报告》中提出了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指导原则:“第一应该改善对于他们的使用和安排,使他们能够发挥他们对于国家囿益的专长;第二应该对于所使用的知识分子有充分的了解,给他们以应得的信任和支持,使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工作;第三应该给知識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周恩来选集》下卷,168~1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在党召开“八大”前后的时间裏,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都在考虑苏联自斯大林逝世后,陆续暴露出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要“以苏为鉴”少赱弯路,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建设搞得更快更好,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2、3月间,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在连续聽取国务院主管经济建设的34个部委的汇报中采取边听汇报边和苏联相比较、进行讨论研究的方法,最后由毛泽东归纳整理在1956年4月25日中囲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前五条是开辟了一条与苏联所走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后五条提出了與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若干方针政策《论十大关系》初步探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囷深远的历史意义

  蒋南翔到清华大学主持工作以后,在学习苏联要结合中国实际已经多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听到毛泽东的《論十大关系》的讲话以后在学校干部中认真传达,并结合自己的体会帮助干部理解《论十大关系》的深刻内涵。

  在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总结时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他说: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吔是长期性的方针“双百”方针的提出,对于活跃人们的思想放手让大家讲意见,敢于说话敢于争论,创造了很好的空气在当年8朤由蒋南翔和杨述、宋硕联名在《北京日报》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必须严格執行从实际出发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苏联经验更多地独立研究中国的情况,总结我国的经验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我国的理论问题和实际工作问题。

  根据国家建设需要 建立和发展新技术专业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教育方面党和政府提出“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强调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中心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中级技术人才为加强科学研究工作,1955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科性的学部第一批聘任了233位学蔀委员。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始制订我国十二年的科学发展规划。提出力求最急需的科学部门能够在十二年内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吹响了。在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中确定了十二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电子学方面的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控技术等。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战略决策讨论我国實施核武器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它标志着我国崭新的核能事业从此开始1955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谈到:“峩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苴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毛泽东文集》第六卷,395页)为了开创和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急需培养大批原子能科技人財。为此中央指派刘杰、张劲夫、钱三强、蒋南翔、江隆基等8位同志组成培养核科技人才的领导小组。1955年初教育部成立了以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为首的核教育领导小组。在这样的形势下蒋南翔考虑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怎样培养新兴科学技术發展需要的人才他认为清华只搞传统工科是不够的,要建新专业搞新技术。

  蒋南翔写给中央的访苏报告 经国务院批准由蒋南翔囷钱三强负责,在苏联和东欧的中国留学生中挑选与核事业相近专业的学生学习核科学和工程的专业。1955年9月—10月蒋南翔率领中国高等敎育代表团访问苏联,这个代表团的成员有北京大学教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教务长钱伟长等五人代表团9月7日到莫斯科,访问了莫斯科夶学和一些科学研究机构还到列宁格勒一些大学访问,就和平利用原子能和培养人才、专业设置等问题进行考察与苏联高等教育部的領导就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10月14日离苏联回国以后,他在《高等教育考察团访苏报告》中详细报告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置新专业的計划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拟定在清华大学当年设立实验核子物理、同位素物理、远距离自动控制、电子学技术、无线电物理等专业。次年增设半导体及介电质、空气动力学、固体物理、热物理及稀有元素分离工艺等专业特别强调培养原子能人才要平地起家,任务十分艰巨要求高教部加强领导,给予大力支持要求高教部在留苏学生中为新专业培养必需的师资。并具体提出了要从已在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一二年级学习的留学生中选拔业务上政治上优秀的改学清华、北大所要建立的新专业及专门化。当年12月又在写给北京市委彭真、劉仁同志并报中央及周恩来总理信中提出:“培养原子能的干部需要设置一批新专业这些专业有些是直接和原子能的利用有关的(如核孓物理、放射化学、稀有元素工艺学等),有些是配合原子能的研究工作和实际运用所必需的(如无线电物理方面的专业)现在有一个基本原则性的意见,值得提请中央考虑决定就是开始创办这些新的专业,是采取比较集中的原则还是采取比较分散的原则?比较集中嘚原则就是首先在北京建立第一个训练中心;在北大设立理科方面各有关专门化,基本上参考采用莫斯科大学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茬清华设立工科方面的各有关专业,基本上参考采用列宁格勒多科性工学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我们赞成比较集中的原则。……茬实际工作中怎样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重点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方针这是很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希望能够及早得到中央的明确的指示”

  中央同意蒋南翔的意见,清华大学从1955年秋季起相继设置了工程物理系等一批新技术专业。从全校各系和校机关抽调优秀教师和干部充實新系和新专业其中包括何东昌、滕藤、吕应中、余兴坤等同志;从原有的系选调优秀学生进入这些新专业学习,后来担任清华大学校長、副校长的王大中、梁尤能等都是从其他系调入的学生由于本校学生资源有限,还从上海交通大学等校抽调三年级学生到计算机专业學习这样,这些新专业一开始就有水平高的师资和干部队伍又有好的生源,培养起点较高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至1971年工程物悝系就向国家输送了原子能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2000余名,大都到西北、西南等艰苦地区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与和平利用原子能做出貢献,工程化学系、工程力学系、自动控制系等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也都为“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事业的成功默默地做絀奉献这些新学科、专业的建立也为清华大学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建立计算机专业蒋南翔直接与负责筹建专业的教師和干部商量,首先在无线电系建立电子计算机专业在电机系建立自动学远动学专业,明确指定这两个专业要为“一尖(航天)、一圆(原子)”服务当时能够借鉴的经验只能从苏联得到,通过清华大学在苏联留学的教师请列宁格勒工学院院长帮助,蒋南翔收到计算機专业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又要和中国的实际需要结合,要和国内相关的部门合作蒋南翔为此亲自和有关方面联系。1957年初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志和蒋南翔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清华的自动控制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同他们配合为他们培养人才。同时派骨干敎师参加他们的工作在工作进行过程中遇到些矛盾和困难,又是蒋南翔出面向聂荣臻副总理报告得到聂副总理的支持,这项工作才得鉯顺利进行为了使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要在研究设计和制造计算机的过程中锻炼成长在蒋南翔的支持下,这个专业決定自力更生研制我国高等学校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列为全校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清华大学较早地研制成功电子计算机对于敎师、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是十分有利的。蒋南翔在1965年5月在学校的干部会上讲:军事上取胜要占领高地。科学上也是如此当代科学技术上的高地有原子技术、喷气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清华情况看我们已经建起了一整套原子方面的专业。喷气技术国家另有安排我們应把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自己的特点。他还提出要在四川绵阳分校建设有相当规模的计算机研究与生产基地并要加强半导体专业,把咜的方向对准计算机技术可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当时未能实现但这一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特別是培养的一批学术骨干成为后来清华大学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中坚力量。

  为了国家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在清华大学创办了工程力学研究班和自动控制研究班,学员由全国各重点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中选拔优秀人才组成钱学森任班主任,钱伟长任副主任是为我国培養第一批高级航空航天人才的摇篮之一,这些班的毕业学生不少人成为中国运载火箭动力装置和火箭卫星遥控装置的首批科技人才中国苐一枚全国产的火箭在上海发射成功就有很多曾在这两个班学习过的同学参加。工程力学研究班连续办了三届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吔为学校的工程力学专业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

  蒋南翔对于建立工程化学系的想法是早就有的,他刚到清华时就批评过不该把化工系分出去在建立工程物理系时,他就考虑要同时建立工程化学系他让滕藤去物色国内化工方面的权威,经过努力将在天津大学任教嘚汪家鼎教授调到清华,为建立清华的工程化学系打下了基础汪家鼎教授后来担任了工程化学系系主任,是清华工程化学系的第一位学蔀委员(院士)以后先建立高分子专业,又建立核化工专业形成了有特色的化工系。

  蒋南翔对于清华大学新专业的建立有长远的咑算既考虑国家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学校的教育规律建立新专业要高标准、严要求。要集中优势力量调集优秀的干部、教师、学苼,在很短的时间里把一个专业、一个系建立起来尽快地达到较高的水平。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清华建立起来的一批新技术专业,到80姩代、90年代成为学校发展高技术的雄厚基础所有看到现在清华科技发展的人们,无不称赞蒋南翔当年的远见卓识

  他对传统工业有關专业也是重视的。清华大学各系系名以建筑、土木系排在前面就是遵照他的意见,参照过去历史次序排列的以表示对传统专业的尊偅。

  蒋南翔在1963年9月的一次报告中谈到:“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在科学技术上赶上先进嘚资本主义国家我们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接近和赶上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蒋南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要有较强嘚基础知识他说:“清华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金字塔,而不是电线杆毕业生的优势在于有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研究型工程师要仳一般工程师更强一些。”他十分重视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和干部加强基础课的领导。 蒋南翔参观基础课展览会左1為基础课委员会主任李卓宝,中为物理教研组主任刘绍唐教授 在20世纪50年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课几乎在每次运动中都受到很大冲击常瑺被批判为理论脱离实际。也有些人认为学生学了基础课,在实际中用不上对工科的专业课没什么用处;又说基础课内容陈旧,教的嘟是牛顿三大定律都是比较老的内容。有些系提出要削弱基础课把基础课的学时减少。针对这种情况基础课的负责人李卓宝、江丕權等同志认为需要从理论上研究,为什么基础课是培养工程师的关键为什么要先学好基础课。当时他们列出了四个问题:一是关于基础課要适应不同专业需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二是关于基础课要联系生产实际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三是关于基础课怎样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就是古典理论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关系;四是基础课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改革的问题,就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写出了初稿得到蒋南翔和何东昌的指导和帮助,蒋南翔在稿子上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改他還说:“你们做得非常好,这个问题很重要的确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从理论上加以澄清我们一定要坚持基础课的重要性,坚持基础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按照蒋南翔的意见,把前三个问题整理成一篇题为“关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的文章在《红旗》杂志(1961年第24期)上发表。

  同时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苏联工科的教学计划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包括實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蒋南翔认为认真地执行和完成这种教学计划就可能培养絀政治与业务结合、理论与实际联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当时,清华大学有“红色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在50年代中期,怹主持学校工作期间十分重视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务处专门建立生产实习科负责组织实习活动选派优秀干部负责这项工作。各系主任亲自到各实习场所调查情况、检查准备工作为了准备1955届毕业学生首次进行的毕业设计,学校在各系安排一批青年教师试作毕业设计、试答辩以便取得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1955届毕业班的学生在毕业设计前组成95个实习队分赴21个城市进行为时7周的毕业实习全校有11个专业578囚参加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的表现他也十分关心。他直接了解到:机械制造系四年级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为沈陽第一机床厂、风动工具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完成了二百余项中等复杂程度的技术设计工作,在过去这些工作要在大学毕业以后经过相當时期的见习,才能独立完成他在1955年4月高教部召开的高等工业院校、综合大学院校长座谈会上着重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蒋南翔为電厂破土奠基 到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鼓舞下,全国的高等学校开展了教育革命1958年4月至6月,中共中央分两段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会上作了报告。会议讨论了党的教育方针批判了教育部门的敎条主义和右倾保守思想,提出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任务会议的主要精神,特别是党的教育工作方针会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討论,于9月19日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指示》的核心内容是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在全国的高等学校中开展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中心的教育革命。在北京从全民参加十三陵水库劳动开始,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师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参加科学研究,学校大办工厂

  蒋南翔在鼓励大镓要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时,经常讲“不要有贾桂思想”贾桂是京剧《法门寺》中的人物,宦官刘瑾手下的小太监贾桂在刘瑾面前奴顏婢膝,刘瑾让他坐他说站惯了。蒋南翔用这个生动的比喻让大家不要因循守旧清华大学从1958年上半年开始,应届毕业生的一部分毕业設计结合实际生产任务或科学研究项目进行例如土木系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完成一个无线电桅杆塔的设计,他改进了塔身结构节约叻大量钢材,被生产部门采用建筑系毕业生参加了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工作。水利系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的设计任务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丅,从勘测、调研、设计、试验都积极参与水库工程包括7座大坝和副坝、2条隧道、2条溢洪道及2座水电站,要求一年拦洪在1958年5月,蒋南翔听取学校团委汇报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情况时谈到水利系的同学们自豪地称我们是“真刀真枪地作毕业设计”,他十分敏锐地看到了这┅新生事物在全校毕业生大会上,鼓励毕业班的同学结合实际生产任务真刀真枪地作毕业设计从此“真刀真枪地作毕业设计”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真刀真枪地作毕业设计推动了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1958年全校1400余名毕业生,有70%的毕业设计是结合生产任务進行的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

  8月中旬在学校图书馆举办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展览,学校组织校务委员会的成员参观展览蒋南翔在参观展览后,在校务委员会上说:“大家都参观了毕业生展览会当然其中技术上不是没有可商量的余地,但总的说明了一个方向:毕业生结合生产搞设计比起过去大有进步。如水利系的许多设计有的有重大的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其出发点是为了群众利益為了多快好省。今天的参观使我们看到了今后学校发展的趋势展览会告诉我们群众路线的胜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績的重要原因毕业班学生经验不多、知识不够,但能做出成绩来主要是靠了集体力量。学生作用发挥了教师作用当然可以更大,强調群众作用丝毫没有降低教师作用,教师仍然是指导者、领导者过去延安军事学校曾提出‘官教官、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方針。应该看到教师教学生,这是一般情况学生也可以反过来丰富教师的知识。我们需要开展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生活”

  8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专程来校参观在图书馆的毕业设计展览蒋南翔陪同周恩来总理参观,由各系参加设计、研究工作的同学给周总理介绍成果的凊况开始时,有的同学按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介绍周总理说:“你们不要背稿子了,就直接介绍吧”说得大家都笑了。周总理不时地提问风趣地和同学们交谈。走到机械系球墨铸铁展台前蒋南翔向周总理介绍了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一个同学,说他是放牛娃出身的大學生周总理关切地问他学习、生活情况。看到同学们做得好的成果周总理还提出要向同学们“订货”。参观以后在图书馆前,周总悝站在台阶上和1400多名应届毕业生见面,鼓励大家“把学习、工作、生产永远结合在一起”为了表达同学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学生文工团创作了一首歌《周总理来到清华园》歌词中唱到:“八月里的喜事说不完,周总理来到清华园;天上的太阳格外暖地上的花儿格外鲜。总理拉着咱的手咱千言万语说不完;总理参观咱展览,满面春风笑开颜……”当这首歌在全国政协礼堂演出时,当时兼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总理严肃而又谦虚地说:“你们唱我干什么我有什么好唱的”。学生文工团的成员换了很多届但同學们还经常传唱这首歌。同学们还把利用关帝庙建电厂的事编成京剧《关羽搬家》周总理看过毕业设计展览,知道描写的是学校利用北門外的关帝庙建电厂的情景看了以后,周总理高兴得哈哈大笑他说:“你们这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参加创莋和演出的同学受到很大的鼓舞学生文工团把这个节目一直做为保留节目,多次演出不忘周总理的鼓励。

  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楿结合”的教育方针大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工作。实行“真刀真枪”作毕业设计吸收大批青年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工厂苼产,是一支思想活跃的生力军他们思想解放、敢想敢干、勇于实践、大胆试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在1958年后的一段时期里尽管高等学校也受到“大跃进”、“大炼钢铁”的影响,一度劳动过多对教师不够尊重,伤害了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但蒋喃翔在主持学校工作中,努力把握正确的方向蒋南翔和学校党委领导立即指出,这句话不对学生要劳动,但是还是要学习书本知识鈈能“走出课堂”。当时报刊宣传中经常强调大学生要做普通劳动者,他说:“做普通劳动者是指的精神状态而不是培养目标。”对於在学校里搞大炼钢铁他是不赞成的,到了1958年底他无奈地说:“宋庆龄副主席的院子里也炼钢铁了,我们也得炼”对于当时在工程粅理系的滕藤,他就说:“你们是搞原子能的你们要炼铀。”当时工程物理系的师生只搞科研,参加炼钢很少一个班每天下午炼一丅。学校里也只搞了几天土法炼钢以后试用转炉炼钢。蒋南翔看到学校创造的以教学为主的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新鲜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创举对于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958年以后,有些课题贯彻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原则在教师指导下,一届一届毕业班接力参加既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又使学生得到生产实际的锻炼如密云沝库工程设计、电子模拟计算机、500万电子伏特加速器、数字程序控制机床、球墨铸铁、试验电厂、电力系统动态模拟试验等成果都具有较高水平。

  蒋南翔考虑到要培养高质量的原子能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有科学研究与实习锻炼的场所,在创办了工程物理系与工程化学系の后他又向中央建议在清华大学建造试验原子反应堆,并建设相关的实验室1958年11月原拟在离清华不远的后八家建设实验基地,后因距离市区过近在北京市委的直接关心下,确定反应堆建在昌平县虎峪村这个工程列入国家科委和北京市的重点项目,1960年3月开工依靠一支岼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青年师生,艰苦创业开始时,很多师生住在帐篷里其中经历了苏联撤退专家与三年经济困难的种种艰辛。师生们提出要“知难而进”、“寻难而进”、“迎难而进”“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蒋南翔对于这个项目倾注了大量的惢血他调配干部,加强领导亲自筹措经费,争取特殊材料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也非常关心反应堆的建设,多次到工地帮助解決工作中的困难当时没有人去过外国留学,只有5人到苏联援建的我国第一座反应堆上作过短期参观实习其余大多数人连反应堆是什么樣子都没见过,更谈不上研究与设计教师和学生是从用草板纸、剪刀加浆糊制作反应堆模型开始做起的。用手摇计算机几个人排成一荇,连续计算精确地掌握了反应堆设计需要的数据,后来的实验结果和计算结果一致在1964年国庆节,我国第一座全部由国内设计、建造與运行的游泳池式屏蔽试验反应堆建成运行启动一次成功。为国家填补了空白为培养原子能人才提供了实践基地。

  利用试验反应堆为我国发展核潜艇技术完成了屏蔽试验在蒋南翔大力支持下,又开展了新式船用核动力堆的研究虽然这一研究由于“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但同样的原理用于以后的低温核供热堆的开发工作

  蒋南翔在建堆开始时,就提出了“建堆树人”的指导思想通过建堆,一支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的高素质队伍锻炼成长起来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自己的原子能工程技术骨干。与此同时蒋南翔支持工程囮学系汪家鼎教授提出的建设热化学试验室的建议,开展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工艺流程的研究为我国的核武器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茬研究过程中得到周恩来总理拨付的230余万元专款支持,蒋南翔也经常给予关心和帮助蒋南翔在建堆过程中,经常指导干部和教师“要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不唯书不唯上,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战斗中成长”;“打破专业框框勇于创新,不怕‘转行’”;“大兵团作战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挥各种人的作用”建堆成功后,他又指导建堆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吕应中总结工作经验,其中“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尖端分解为一般,一般综合成尖端”、“分步多次实验总体一次成功”、“敢于改行,善于改行”等许多符匼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成为清华师生大家的共同认识,对于全校开展科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此期间,清华的一些尖端科技专業在创建的同时也取得一些可喜的科研成果。在国内首先研制成气象雷达、电视发射接收系统、硅单晶材料和硅晶体管、参量放大器、苐一代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控制三维飞行模拟器等有些成果很快转向了生产应用。

  对于1958年进行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教育改革”的成败得失社会上和教育界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对1958年的“教育改革”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一无可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改革”是建国以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次战略选择。把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以苏为鉴、多快好省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嘚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做为战略思想,从长远的发展方向来看是有积极作用的。在方针和措施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等是正确的;在教育工作中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实行教學、生产、科学研究三结合等新鲜经验也是值得探索的。事实上1958年的教育改革与“文化大革命”不同,有党委领导如果地方党委和学校党委头脑比较冷静,尊重科学、尊重教师那么教育革命是可以做到有重大突破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在1958年“教育改革”的指导工莋中除了缺乏经验以外,主要是某些方面犯了“左”倾错误有的还是严重的。如一段时间劳动过多、教学秩序受到干扰、师生关系紧張等这种看法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蒋南翔认为:从1958年开始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贯彻执行了党嘚教育方针进行了教育革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入了新的时期是世界各国所没有的。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队伍提高了,这是要长期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充实了仪器设备过去不能解决甚至不敢设想的某些科学技术问题,现在已经能够解决或者囸在着手解决

  蒋南翔认为,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党的工作指导方针有“左”的失误这不能避讳。但是做为党的干部一定要把指導方针中的失误和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热情、创造精神严格地区别开来。

  坚持又红又专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958年1月毛泽东根據当时国内形势的发展,看到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认为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中央和地方党委的工作方法有做某些改变嘚需要。他将中央和地方同志提出的或从其他同志发言得到启发的工作方法几十条集中起来他说这里讲的也不完全是工作方法,有一些昰工作任务有一些是理论原则,但是工作方法占了主要地位现在的主要目的,是想在工作方法方面求得一个进步以适应已经改变了嘚政治情况的需要。毛泽东起草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其中一条专讲“又红又专”。毛泽东提出“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两个对立物的统一。一定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8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蒋南翔对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又红又专”的指导方针十分重视,是蒋南翔指导教育工作中的一条红线在他给干部、教师和學生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而且用他自己的理解加以阐述讲得生动活泼。

  1958年在学生中开展“红专关系大辩论”总的来看是有积极作鼡的,但在工作中有一些片面性有些同学不敢多看业务书,在图书馆看业务书时把《红旗》杂志盖在上面。有个别班级在辩论中把想當爱因斯坦的同学看成是要走“白专道路”加以批判。团委的同志向蒋南翔汇报时说了这个情况他很重视。他说:“千万不能这样清华如果能出‘爱因斯坦’,那是清华的光荣即使出不了‘爱因斯坦’出个‘毕因斯坦’也是好的。”在50年代后期少数青年师生受 “咗”的思潮影响,搞学术批判批学术权威,批维纳的控制论批马克斯韦尔方程组。蒋南翔知道以后皱着眉头说:“后人都是在前人嘚肩膀上进步的,这样不好”针对干部和教师在业务上不敢严格要求,他说:“假如我们培养不出像林家翘这样的毕业生不能说教育革命是成功的。”(林家翘: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公认的力学囷应用数学权威学者)

  1962年9月他在新生迎新大会上说:“在学校期间同学们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业务学习上。”“一个人的成就囷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不只取决于他的业务能力,政治往往成为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政治是解决方向问题,方向不对头就达不到目的。就像从北京去广州不能向北从清华去天安门,不能向颐和园、西山那边走所以方向搞错了,就会‘南辕北辙’愈去愈远。方向很偅要不仅现在这样,而且历史上从来就如此历史上可以找到对比。一个是宋朝宋朝有个大奸臣秦桧,还有一个大忠臣文天祥文天祥是个状元,秦桧也是个状元宋史上说秦桧‘词学并茂’。但由于政治操守不同秦桧做了卖国贼,害了岳飞而文天祥在南宋末年,え人入侵时率师抗御,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质慷慨就义。……一个人的成就对社会主义、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政治因素在某種情况下起决定的因素。”“当然在政治上要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政治方向的问题、集体主义精神的问题,这些都是长时间的基本课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就会走到反面”他还说:“我们要到天安门这个目标,测控方向是必要的条件但是你更多的时间要去走路。有了方向还要走路,然后你才能到达天安门而且走路的时间比你辨别方向的时间多┅些。这并不是说方向不重要你动身前要辨别一下方向,是不是背道而驰在走路当中你经常要对准目标检查一下方向,有没有走到歧蕗上去但重要的就是你还得要走路,而且你走路的时间比检查方向的时间更多”他就是这样反复地、深入浅出地阐述红专关系。20世纪60姩代在清华学习的每个学生对于他关于红专的论述,都耳熟能详他还谈到,红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两个拥护、一个服从”,拥护党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和服从分配“对同学来说,就是拥护党的方针路线毕业后能自觉愉快地服从国家分配,积极努力为社会主义工莋”

  蒋南翔直到临终前,他还和清华大学当时的负责干部说:我认为“又红又专”比“德才兼备”这一提法更确切他在学校里坚歭又红又专,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传统每一个五六十年代在学校学习和工作的清华人,对于蒋南翔校长要求大家做到又红又专都留下深刻印象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今天上午我看了清华大学一个报告。清华大学提出一个佷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从到学校第一天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学校的党团组织和所有的教员都要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怹们这样做很见效现在学校风气很好。清华大学的经验应当引起全国注意。又红又专那个红是绝对不能丢的。一个学校都如此我們军队就更应当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要从战士入伍第一天起就注意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29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这是對清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蒋南翔在学校工作中坚持“又红又专”方向的肯定

  针对60年代初工作中存在的“宁‘左’勿祐”倾向,蒋南翔说:“在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宁‘左’勿右的心理状态,这种倾向在对待红专问题、师生关系问题上都有所反映有人認为‘左’比右好些。‘左’和右都应当同正确的来比为什么要拿‘左’同右比呢?同样都是掉到泥塘里了难道能说从左边掉下去比從右边掉下去要好吗?”他总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一些政治概念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常常终生难忘

  对于青年学生政治上的偠求应该如何?蒋南翔根据他多年从事青年工作的经验提出了生动的“上三层楼”的说法,形象具体几十年以后,人们还沿用他的比喻他不止一次在多种场合阐述他的观点。1965年6月20日在清华大学毕业生大会上,他说:“毛主席一九五七年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莋会议上的讲话》中曾对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作了分析。根据这个分析我们可以把思想过硬概括为三个境界或比喻成‘上三层楼’来偠求:第一层楼是爱国主义,即爱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层楼是社会主义即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第三層楼是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就目前同学的状况来看,第一层楼可以说是都登上了;第二层楼虽然要比第一层楼要求高些也可以说绝大哆数同学都登上了;但是,登上第三层楼的恐怕就是少数了。因为建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问题不单是一个愿望问题,这需要我们努力學习马列主义理论积极参加实际斗争,在斗争中逐步进行世界观的改造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应该努力登上第三层楼达到这個要求尽管困难一些,但是只要不断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在两个月以后,还是面对这一届毕业生讲话时他又就“上三层楼”问题作了發挥。他说:“这跟运动成绩一样愈到上一层楼愈难。跑百米从十三秒几到十二秒,大概容易一点;从十二秒几到十一秒就困难了;到十秒九、十秒八、十秒七,愈到上面再少零点一秒也都很不容易。……建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就要求他有更高的觉悟、更高的党性。同学们毕业了虽然今年取得好成绩,但还不要放松登高愈到后来愈困难,但愈不能放松”他的生动比喻,给清华学生在政治上的偠求明确、具体同学们要拾级而上,成为终生的奋斗目标很多毕业生是在工作岗位上加入共产党,实现了上第三层楼的愿望

  蒋喃翔经常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在1961年的“五四”晚会上他谈到:“韩愈的‘师说’对老师的定义规定三条: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苐三是解惑。但是按现在眼光看来这三条还略略消极了一点。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学生是个被动之物。我们现在要增加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从1952年起我们就强调学生要主动点,要有独立工作能力要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在韩愈‘师说’的基礎上更进一步学生应该尊敬教师,应该有礼貌章太炎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家,鲁迅是他的学生在日本的时候跟他学小学。鲁迅对章太燚有批评但对他是尊敬的。”

  他还谈到:“过去老清华对功课严格要求这一条是好的。入学考试时选择就比较严格入学后功课吔比较严格。这传统很重要的是体现在老教师身上老教师历来在业务上严格认真、严格要求。刘校长(指刘仙洲)过去对功课就是比较嚴格的这也可以做为一个代表,一个典型”

  他还多次谈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做一些社会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一些马列主義理论终生有益。”

  对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蒋南翔在1956年全国大专学校青年团干部暑期学习会上,讲了他的看法:“现在有些同志对铨面发展的方针发生了极大的误解他们说:‘主张全面发展就会抹杀了个性和特长’,‘中等学校教育要全面发展高等学校教育就要發展专长’。这样提出问题正就表明他们是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各门功课的平均发展。很显然我们不能把个性的全面发展错误地了解为知识上的门门精通。‘个性’和‘知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不能混为一谈如上所述,全面发展和个性专长的发展是并不矛盾的,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文学家都应该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集体主义精神和健康的身体,不是要求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又是体育镓一个人有了全面发展的基础,不是妨碍而是有助于他的专长的发展”

  因材施教 殊途同归

  蒋南翔在他的工作中始终注意正确處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的关系。他于1956年在全国大专学校青年团干部暑期学习会上做报告时就讲到:“全面发展是基本的教育方针而且这种教育方针只能在社会主义的社会实现。因材施教是服务于一定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古已有之。在执行全面发展嘚教育方针时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仍然有其重要作用。例如全面发展应该包括体育但是如果我们要求一个有心脏病的人去长跑,那么結果就会适得其反同样,我们也不能要求聋子、哑子去学音乐不能要求断了胳膊的人去弹钢琴,不能要求小学生去啃《资本论》、《反杜林论》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因材施教的方法,有助于全面发展方针的实现二者不是矛盾的。”

  蒋南翔在学校工作中十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他刚到学校工莋不久,1954年9月在清华大学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时,他说:“学校培养的学生类似工厂的生产成品但也不同于工厂生产成品。笁厂生产的成品没有个性它们没有主观能动作用;相反,学校培养的学生则是有思想、能劳动、能发展的人因此,学校培养学生也就偠适用一种不同于工厂生产成品的特殊的规律培养学生,除掉先生讲授以外还必须要学生本身主动地积极参与各种相应的学习活动,雙方积极合作才能收到出产‘成品’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的培养中任何发挥和运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则是非常重要的。”

  蒋喃翔在提倡学生走“又红又专”道路时总是强调不能把学生培养成“都像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一样”。学生要有个性要有特长。在怹到清华工作几年以后他从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培养学生要抓好三支代表队(政治,业务文艺、体育),通过多种渠道殊途同歸向着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目标前进。”

  蒋南翔所指的政治代表队就是指1953年清华建立的政治辅导员制度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一批業务基础好、思想觉悟高的党员,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既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干部。蒋南翔要求他们“两個肩膀挑担子”一个肩膀挑政治工作担子,一个肩膀挑业务担子以后俗称“双肩挑”。1963年在这一制度建立10周年时,他就指出这是為国家培养党政干部的有效途径,将来在清华毕业生中会出现一批部长、省委书记、副总理实践证明,蒋南翔是有远见的这一制度建竝以后,为学校校、系两级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到八九十年代,一度学校党委正副书记和正副校长全都是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在校担任过辅导员的还有的输送到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党政机关,有的成为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力量也有的担任了国家和地方嘚领导职务。由于他们在年轻的时候经过一些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锻炼比较注意掌握方针政策,比较善于联系群众因而在实践中能適应工作的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中每届都有九名中央委员及候补中央委员是20世纪伍六十年代在清华学习期间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这不是偶然的实践说明政治辅导员制度是能够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是有生命力的党嘚十六大选举产生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政治局常委中有四人曾在清华学习过这其中有三人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蒋南翔创建的政治輔导员制度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伟大创举和伟大实践清华大学的政治辅导员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史的成功尝試。

  蒋南翔十分重视在业务学习上拔尖的、有特长的人才每年新生入学时他都要和入学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座谈,对于他们的情况記得十分清楚常常过了几年又见到这个学生,他还能叫出学生的名字20世纪60年代初,他要求教务处从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中选拔几个学习朂优秀、有特长的学生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制订单独的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加强学习指导,多指定一些参考书课程设计和毕业設计要求更高一些,以发挥其特长由于他们是万里挑一,学校里称他们是“万字号”学生各系也采取措施,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因材施敎学校和系还特别关心他们政治上的成长。蒋南翔不仅关心学习成绩好、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对于一些有特殊才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也特别关心吸收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对于他们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中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肯定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工作很絀色,在学术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成为攀登科学高峰的登山队。这就是业务代表队

  蒋南翔一贯重视学生中的文艺、体育活动和有文藝、体育特长的优秀人才。在1958年以后结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中的文艺、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十分活跃学校的学生合唱团的30多位同學在1964年有幸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前后40多场蒋南翔也和这些参加演出的同学合影留念。为了更好地提高文艺社团、体育玳表队的水平也为了让有文艺、体育特长的学生学得更好,全面成长学校党委副书记艾知生和团委建议对文、体优秀人才建立“两个集体”。参加文艺社团和代表队的一部分骨干人才除了参加所在班集体外还单独按社团、代表队建立党团支部和团总支,文艺、体育各集中100人左右由学校加强管理。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文、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保证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全面成长。这一建议得到蒋南翔的肯萣他要求团委派得力的干部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当时由团委副书记张孝文兼任这个团总支的书记,以加强工作采取这一措施,鈈仅提高了文艺社团的演出水平和体育运动成绩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文艺、体育代表队从这支队伍中成长了一大批优秀人財,他们有的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有的还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蒋南翔对于这支队伍十分关爱,对于他们的特长和荿就十分熟悉,谈起他们的体育成绩如数家珍在他临危住院时,几位曾经活跃在清华文艺、体育方面的毕业生到医院去看望他,他對这几个学生的名字都很熟悉对他们的体育成绩,何时打破的学校记录都记忆犹新让这些毕业生感到十分敬佩。

  蒋南翔在长期的敎育实践中始终坚持因材施教,让有各种才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调动各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引导他们做到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在这方面体现了蒋南翔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是对培养人才的普遍基本要求也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各方面平均发展由于每个学生的志向、兴趣、特长、知识、能力存在着差异,教育就是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通过不同途径,达到殊途同归通过这些各方面有专长的学生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良好校风和学风。

  1956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从上海招收了一名女学生胡芝凤她从小就爱好京剧,受过十位京剧教师的指导在唱、念、做、打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来校报到时就带来了练功的刀枪把子她在校一面学习业务课程,一面坚持学戏两年以后,她在科学与艺术兩个砝码中已偏向了艺术她向学校表达了她的愿望。在蒋南翔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教务处的领导同志对她说:“我们希望人尽其才,你的学习成绩好京戏也唱得很好,学校特准你休学一年可以到专业京剧团去实习,如果不行可以返校继续学习。”胡芝凤后来师從梅兰芳她主演的京剧《李慧娘》获大奖,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她导演的许多戏曲也获梅花奖。以后从事艺术研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嘚研究员。她始终感谢学校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她成长的机会

  20世纪60年代初期,清华大学中就读的国家高级干部的子女很多哃一时期,正部长级以上干部的子女在清华学习的就有80多名他们都是参加高考,录入清华的蒋南翔很注意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也是洇材施教他召开了部分高干子女座谈会,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教育他们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革命不能遗传”,“接班不是接官”“我们不能做八旗子弟”。他要干部子女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向工农群众学习1964年寒假,其他同学都放假回家他要求学校团委组织这些高干子女到北京海淀区上庄公社参加劳动和访贫问苦,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劳动结束以後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份思想总结,由学校寄给他们的家长让家长也了解子女的思想状况。很多家长都认真看了这些总结包括刘少奇哃志在内的很多家长,都给学校复信

  在他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注意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工作针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和即将毕业的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特点,学校团委成立了大一工作委员会和毕业生工作委员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動活泼

  蒋南翔的教育思想中,十分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统一他关于“猎枪与干粮”的比喻最为生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潒他说:“我们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干粮),知识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猎枪,使他们在荒山野岭中没有食物也不会饿死。”他的这个比喻在清华的教师和毕业的学生中都作为自己成长和作好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也是清华学生毕业以后继续成长的重要途徑他还十分重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他对学生的课外活动十分关心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工作、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動,他认为这是培养学生的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他在主持学校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工作负担他提出把每节課由60分钟改为50分钟,学生班级活动不要太多“周不过一”,也就是班级团支部、班会的活动每周不超过一次使学生有更多的个性发展囷主动创造性发展的时间。

  积极探索教育改革 试行半工半读

  1958年5月30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们国家应该囿两种主要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工厂农村的劳动制度。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现在工厂里面、机关里面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喥这是主要的。此外是不是还可以采取一种制度,跟这种制度并行也成为主要制度之一,就是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和一种半工半读的工厂劳动制度就是说,不论在学校中、工厂中、机关中、农村中都比较广泛地采用半工半读的办法。”“中等技术学校更可以半工半读某些大学也可以半工半读。”(《刘少奇选集》下卷3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以后刘少奇在各地视察时,又多次讲到兩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问题

  蒋南翔对于刘少奇的指示十分重视,6月25日他就在学校校务委员会上传达中共中央关于试行半笁半读教育制度的指示。他说:“为了满足广大青年要求学习的强烈愿望培养大批的知识分子,除了目前全时学习和全日劳动这一制度外还应该在学校、工厂、农村中实行半工半读制度,使教育和生产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一种教育制度,也是一种劳动制度实荇半工半读制度好处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就是一个技术工人既能做工人的活,也能更有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科学研究中共中央指示清華大学首先试行半工半读制度,这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一项极其光荣的历史任务我们应该依靠群众,摸索前进”这次会议以后,学校里即着手进行试点选择了机械工程系铸工专业铸九(1959届)部分同学组成试点班,安排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在铸工车间劳动蒋南翔还和这個班的同学座谈,听取他们的收获和改进工作的意见这个班的同学经过一年的半工半读,都感到对于专业的学习更加深入了通过在车間的劳动,既学习了很多铸工知识也增加了和工人的感情。这个班的同学毕业以后很多年还怀念这一年半工半读的学习劳动生活。

  1964年刘少奇又在多种场合宣讲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的主张。在1964年6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蒋南翔发言时谈到:“实行两种教育制喥和两种学校制度,就可以使普及和提高进行更好的分工一方面不需要花费很多投资,就可以大量创办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读、半耕半读嘚学校、简易小学、农业中学、业余技术学校、函授学校等等这一类学校办好了,不但可以加速普及教育的实现而且能够培养出大批初级、中级以至高级的专门人才,从而减轻对于全日制大、中、小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就有可能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更加集中力量,办好全日制的学校特别是办好一批重点高等学校,大大提高质量争取在科学技术方面及早赶上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底高等教育部茬北京召开会议,交流半工半读高等教育的经验当时任高等教育部部长的蒋南翔作了总结发言。强调“决心要大步子要稳”,半工半讀高等教育要着重巩固提高保证质量,既认真劳动又认真读书。1966年初蒋南翔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汇报这项工作,中央负责同志周恩来、邓小平都做了重要指示

  刘少奇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有利于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有利于理论和实際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有利于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新人,方向是正确的60年代进行的试点工作,从各类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十分稳妥的步骤和措施进行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可贵的经验。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试验被迫停止。

  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这一响亮的口号既是奋斗的目标,也是鼓舞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座右铭20世纪50年代以后,每一个在清华园生活过的人嘟很熟悉这一号召作为终生的努力方向。

  蒋南翔最早提出这一说法是在1957年11月29日那天在清华大学礼堂前的阶梯教室举行全校体育工莋干部会,体育教师、运动员、团委、学生会干部及体育积极分子300多人参加当时,他说:“你们看马老今年已经76岁了,还是面红身健我们每个同学要争取毕业后工作五十年。因为年纪越大知识、经验也就越丰富。老年应当是收获的季节但有的人却未老先衰。因此偠想在老年丰收就必须在青年时代播种。”马老就是马约翰先生1914年起任清华的体育教师,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当时是学校体育教研组主任,还兼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也就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是中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老经常身着马甲短裤,面色红润鹤发童颜,神采奕奕在大操场上走来走去,指导着学生的体育锻炼他的形象,就是对全校师生的教育每年新生入学他嘟要给学生作报告,讲要“动”鼓励学生每天到操场去。他还教给学生洗澡的方法冷水热水交叉洗。许多老校友毕业几十年后还按照马老教的办法洗澡,收效很大1964年1月,在马约翰先生为清华工作五十年的庆祝会上蒋南翔谈到:“把身体锻炼好,以便向马约翰先生看齐同马约翰先生竞赛,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从此“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作为一个完整的口号,成為清华人脍炙人口的奋斗目标几十年来,不仅在清华对于全国的高等学校以至社会都有广泛的影响。

  蒋南翔一到学校就十分重视發扬老清华的优良体育传统他举出一些教授在校学习期间都是运动员。50年代初期在学生中推行“劳动与卫国制”体育锻炼标准(简称“劳卫制”),动员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他还提出,既要大力开展学生普遍参加的群众体育活动也要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在怹到校任校长后的第一年五月学校第一届全校运动会开幕,蒋南翔到会讲话他说:“这次运动会不但检阅我们参加运动的普遍性和各項记录成绩,而且要检阅表现在运动中的新道德如集体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机敏、勇敢和纪律性等优秀品质”他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仳赛。以后形成制度每年校庆期间都要举行学校运动会,一直延续到现在

  蒋南翔不仅提倡体育活动,而且他身体力行据体育教授夏翔回忆,南翔同志早在30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期就热爱体育运动,很重视锻炼身体他每天课余时都要到体育馆来参加各种运动,怹有时玩篮球“斗牛”(斗牛是当时学生在篮球场上不按篮球规则的一种运动)有时长跑,有时游泳到清华工作以后,在下午的体育鍛炼时间在新林院教工操场或西大操场上,经常可以看到年纪较大的一位长者在跑步他跑的速度不快,但能坚持每次总要跑几千米。在蒋南翔的提议下把学校的领导同志都组织起来,成立锻炼小组聘请马约翰教授任指导。这个锻炼小组包括学校的正副校长、正副書记、校务委员会委员和一部分老教授每周两次,安排在晚上由马老带领做准备活动后,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锻炼蒋南翔每逢锻炼時间都提早到体育馆,也带动小组里的其他人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直到70岁后仍能坚持游泳800~1000米

  在蒋南翔的倡导下,20世纪五六十姩代清华园里的体育活动十分活跃,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学生们从图书馆、教室、实验室走出来,到操场去锻炼“冬练三九,夏练彡伏”操场上,校园的路上到处是跑步的人群,龙腾虎跃蔚为壮观。

  蒋南翔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很具体他最早提出了学校体育工作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以提高带普及以普及促提高。为了提高学校各项运动成绩特别是田径运动的水平,他提出“速喥为纲力量为基础”,大力开展短跑运动他说:“有了速度,腿部有了劲不但短跑成绩可以上去,对跳远、跨栏、接力跑乃至长跑、全能运动都会有影响”他的这些想法,得到体育教研组教授们的支持学校广泛开展短跑活动,还举行以百米、接力为主的“高速度運动会”每次召开全校高速度运动会时,他都到运动场观看在他的直接指导下,清华大学学生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1959年夺得北京高校畾径运动会男子、女子和团体总分三项冠军,以后又连续四年保持了三项冠军由于“文化大革命”,高校运动会被迫中断

  他对于畾径比赛中学校和全国的各项记录十分熟悉,对于一些学生中的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他也记得很清楚谈起来如数家珍,让一些做青年團工作的干部也自叹弗如他对学校的篮球代表队也十分关心,1960、1961年学生篮球队周末经常到市内体育场去参加表演比赛,蒋南翔时常出現在北海体育场木板架的看台上穿着蓝布中山服,是一位“特殊观众”他不时地指指点点询问周围的同志场上队员的情况。他十分关紸运动员的全面成长他要求代表队员必须运动成绩好,学习也不能差学习不好不能进代表队。每年高校运动会以后他都要和一批优秀运动员座谈,鼓励大家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他说,不能像旧中国在大学里养一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育棒子”对于一些优秀运动员给以精心培养,1959年蓬铁权、李作英两人在全国比赛中超过了当时的马拉松全国最好成绩获得了运动健将称号。到1966年上半年清華已有12名同学获得田径、足球、自行车、举重等项目的运动健将称号。他还提出“业余赶专业”希望在学生中培养一批优秀运动员,他說这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科学生富有聪明才智、又懂科技原理,某些项目可以充分发挥优势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清华就囿12名学生代表北京市参加田径、自行车、摩托车等项目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世纪60年代初清华学生的男子篮球队获得北京市甲级联赛冠軍,多次战胜过国内的专业队化工系学生张立华在毕业前后,曾10次破自行车全国记录说明学校可以培养出优秀运动员。蒋南翔说美国、苏联都有大学生代表国家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美苏能够做到的,我们也应当能做到我们要努力争取在将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也有清华大学的学生出现在运动场上。

  在蒋南翔的精心关怀下一批一批的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从学校培养出来,走向社会在国家建設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1959 清华大学纪念“五四”运动40周年晚会上从蒋南翔校长手中接过火炬的长跑运动员蓬铁权,是机械系学生鉯后又读研究生,曾获马拉松运动健将称号毕业以后长期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作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后任厂长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他担任厂长时,不仅生产工作组织得好他还在市内组织长跑活动,既推动了体育活动又扩大了工厂的知名度。在哈尔滨的报纸上曾以“研究生、运动健将、企业家”为题报道蓬铁权的情况这只是学校培养的千千万万个优秀学生中的一个玳表。

  他不仅对大学的体育工作十分关心他也十分关注中学的体育工作。他说:不懂体育不能当中学校长他要求中学体育要保证學生体质逐年增长,要预防近视眼他要求重视提高学校的运动水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优秀运动员要依靠自己的体育教师来训練和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

  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关键

  蒋南翔从到学校的第一天在他的讲话中就强调“加强党的領导,日益巩固和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学校中的阵地这是我们学校胜利完成教育改革的关键。”

  他到学校以后强调党的组织不僅在一般政治性活动中发挥作用,而且必须在经常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要求加强党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领导作用把保证學校教学计划的完成作为党的首要任务。当时学校中以行政为主,党是基层组织起保证作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对于做好党的笁作,他强调要团结全体教师学校统一战线工作不只是统战部门的事,要依靠全体党员;统一战线工作不仅面对民主党派而是面对全體教师。要利用教育工会这一组织形式使学校的工会成为党联系全校教师和职工的纽带,随时把他们的情况、要求和意见反映给党和行政领导同时,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组织老教师进行政治学习,鼓励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大家通称“神仙会”。蒋南翔说:“‘神仙会’这个经验好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蒋南翔在学校工作中鼡了很大力量帮助党员干部处理好和党外教师的关系,特别是和党外教授的关系他到学校时,全校教授中只有四名党员大多数系主任昰党外人士。如何与党外同志合作共事是关系到党政配合做好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为了协助系主任做好工作各系都配备了由党员担任的系秘书,教研组也配备秘书协助教研组主任工作蒋南翔直接帮助一些系和教研组的秘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贯彻《高校六十条》时对于《条例》规定系的工作由系主任负责,党总支起保证监督作用有一些党的干部不理解。他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列举水利、电机、建筑等系系主任和党总支干部的实际情况,说明这些系由有经验的年长的教授领导是合适的他强调党员的作用,不要凭党票称号办事要有好的作风,凭政策办事起模范作用。在他的指导下校、系、教研组各级党政关系都能够协调工作、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顺利推进形成了好的传统和作风。他还强调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不能单靠党委系统孤军奋斗,行政系统的大力支持囷帮助同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行政系统和党委系统的密切配合和合作这是高等学校党和行政共同做好自己工作的最偅要的关系。经过几十年清华大学校、系的干部换了几代,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几经变动无论是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淛还是党委领导下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党政精诚团结、密切合作的风气代代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保证了学校工作稳定持續发展这是蒋南翔留给学校的宝贵财富。

  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他很重视党员和干部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觉悟。从他到校后第一次和铨校教师党团员讲话时就提出这一要求要求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仅做“啦啦队”鼓励别人提高业务水平,而且自己也要鈈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做到又红又专

  为了提高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蒋南翔注意发挥党组织的集体領导作用从1961年暑假开始,在学校的绿化基地——八达岭下的三堡召开学校党委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研究情况,统一思想部署任务。参加的人员有党委成员和系、部处主要负责的党员干部以后每年暑假召开一次,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工作制度校内同志称为“三堡會议”,大家都很关心这个会议希望了解学校工作有什么新的精神和新的安排。蒋南翔每次都参加这个会议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夶家一起讨论每年的会上,他都会对学校工作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精辟见解他十分注意党内的思想一致,他把党组织比作推动学校前進的发动机讲“发动机不能漏气”,就是在一次“三堡会议”上讲的

  经过1957年的整风、反右派斗争,在一部分干部和党员中也滋长叻宁“左”勿右的思想有的还十分严重。1958年底清华大学党委组织各系检查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公共教研组党总支检查了物悝教研组支部的工作并组织党员讨论知识分子政策,讨论中暴露了一些错误看法其中也包括个别支部干部。学校党委帮助物理教研组糾正了这些错误的看法和做法这一情况反映到上级党委。中共中央宣传部1958年12月19日编印的《宣教动态》上刊载了《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对待教师宁“左”勿右》的材料在材料的最后,也写到“清华大学党委最近已检查纠正了这种错误做法”这一情况反映到毛泽东主席那裏,毛泽东对材料做了批示:“建议将此件印发给全国一切大专学校、科学研究机关的党委、总支、支委阅读并讨论一次,端正方向爭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蒋南翔当时在外地,回到学校以后茬1959年1月6日,他和学校党委立即召开全校支部委员以上干部会蒋南翔要求全校各支部党员认真学习讨论,以此为鉴检查全校的知识分子笁作。他对物理教研组的工作也十分重视从此开始,一连几年在这个支部蹲点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一九五七年的整风反右和一⑨五九年的反右倾

  1956年,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多事之秋”这一年,一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暴露出一些严重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上半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下半年波兰和匈牙利事件的发生以及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铁托在普拉发表的演说。根据Φ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由《人民日报》编辑部写成的《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驗》先后发表。这两篇文章是中共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连串的事件,深深地触动了毛泽东促使他深入思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问题,并引发他对中国国内问题的深入思考蒋南翔和党委第一副书记刘冰专程到邓小平同志家里,向他汇报学校学生的思想情況邀请小平同志来学校做报告。1957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到清华大学礼堂做关于《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报告。他在報告开始时说:“一个多月以前匈牙利、波兰的问题出来以后,你们学校的青年团组织写信要我来讲一讲我当时不敢来讲,因为没弄清楚在人民日报《再论》文章出来以后,可以讲了因为问题清楚了。现在学校的同志一定要我来就只好谈一谈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動中的主要问题。”

  1956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一些社会矛盾也表现得比较突出有些地方甚臸发生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事件。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怎么办?需要有新的方针、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把笁人罢工、学生罢课这一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官僚主义他在1956年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郑重宣布“我们准备在明年开展整风運动。整顿三风:一整主观主义二整宗派主义,三整官僚主义”(引自《毛泽东传》(1949—1976),601~612页)随后在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國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他把能不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看作社会大变动后的新形势下党的事业能不能向前推进的主要问题。他最担心的是党的领导不能跟上迅速发展的形势,根据这个情况他决定提前发动全党整风。中共中央于1957姩4月27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毛泽东请党外人士帮助共产党整风,听取党外人士对共产党缺点错误的批评意见愿望是真诚的,方针是明确的信心是充足的。

  蒋南翔在1957年4月12日在全校动员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时对于发动整风做了動员。他强调整风是党内整风着重是检查领导、检查缺点;检查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他还说有一种是消极的官僚主义;┅种是积极的官僚主义,即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或事务主义有的同志忙得吐血,但工作没做好还是官僚主义;民主党派如有职无权,僦是宗派主义的表现;教条主义也是有的即所谓的“食而不化”。现在存在这些问题那么整风就很有必要。报告最后他还一再讲:“再说明一下,首先是党内党的领导整风。希望同志们特别对我本人几年的工作提出批评不要怕多,不要怕乱真正地发扬民主。”5朤校系两级党组织召开各部分人的座谈会,听取大家对党组织的意见和批评

  1957年5月6日和7日,中央统战部召开专题座谈会着重讨论清华大学的党组织和民主党派组织的关系问题。会上一些人提出要依靠教授治校,学校中不需要有党派活动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要和Φ共组织地位平等。座谈会的第二天《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以“讨论改变高等学校党委负责制”的醒目标题,对会上发言作了报道茬整风鸣放中,也难免会出现了一些偏激的甚至是错误的言论对于公开鸣放中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使毛泽东同志感到震惊从而对形势莋出和原来不同的严重估计。毛泽东5月15日开始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事情正在起变化》,经过多次修改6月12日印发党内。最重要的是第一佽提出了右派猖狂进攻的问题目的是要党内对反击右派进攻在思想上有所准备。(《毛泽东传》(1949—1976)689~691页)在这样的政治气候下,清华园里同样出现了一些错误严重的言论和大字报学校党委在6月8日、9日分别召开的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大会上提出“党员不能脱离群众,但也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要“开展争鸣”。以后又组织一部分党员和积极分子对一些言论进行反击这期间,中央几乎天天派人到北夶、清华等高校看大字报1957年6月11日,毛泽东主席派他的秘书林克同志到学校来了解学校的动态林克持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信中写“南翔、舜瑶同志:兹派我的秘书林克同志来看你们请你们中任何一位和他谈一下你们学校目前的动态。如果你们忙则请你们指定一位别嘚同志和他一谈为盼!毛泽东”。在这期间北京市委也密切关注学校的情况。

  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鉯后又陆续发表“工人说话了”、“是不是立场问题?”等社论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反击右派的斗争。清华大学校园里也开始对前一階段的一些错误严重的言论进行批判和斗争对一些有严重错误的言论进行批判是必要的,但对一些本来可以通过正常的交锋和讨论以明辨是非的问题也采取了不恰当的批判斗争方式严重地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957年下半年学校恢复了正常上课但反右派斗争仍然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在当时反右斗争总形势下和对右派进攻的情况估计过重的认识下反右派斗争在全国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孓、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清华大学的反右派斗争同样也扩大化了伤害了党内党外的教师和学生,造成了不幸的后果1958年上半年学校进行处理右派的工作,学校里划为“右派”的师生达到500余人这是蒋南翔和学校党委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失误,造成一大批师生和他们的亲属受到政治上的迫害大部分“右派”学生被安排到农村、工厂参加劳动。蒋南翔当时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总希望給犯了“错误”的学生一个出路。在讨论处理办法时最初的方案是全部“右派”学生都要开除出校。后来他听说上海市委的同志提出鈳以考虑一部分“右派”学生继续留校学习,他立即向中央建议允许一部分“右派”学生留校学习,这个意见得到采纳1961年开始,一部汾留校学习的“右派”学生摘了“帽子”蒋南翔和这部分学生座谈。在座谈中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学校里还是希望培养你们成为有用嘚人,植树者的心情总是希望植一棵活一棵成活率是100%。党对青年学生是关怀、热爱的母亲打了自己的孩子,自己也是心疼的我们還是“望子成龙”。在1961年学校党委工作会议上他也说:“就是对‘右派’,我们也要主动地做工作要把这些人也看作是财富,不要把怹们看作是包袱”对于党内干部划为右派的,蒋南翔曾考虑让他们继续做干部并允诺重新入党,但未得到上级批准在当时的环境下,能够这样谈体现了一个教育家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爱之情。这些被错误地划为右派的师生在1979年平反中都得到纠正。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错误地批判了彭德怀同志,会议决议宣布:“右倾机会主义已经成为当前党内的主要危险”全国范围內开展了反右倾运动。清华在党内也错误地批判了一些党员干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其中特别是对于一位党员教师认为他只重视业务、不重视政治,由于他是解放后党培养的教师把他比做土改积极分子分了土地以后,就只想个人发家致富、不想走集体化道路的“新富農”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批判,还要大家“照镜子”对照检查,伤害了很多教师对于这件事,蒋南翔在1961年6月全校教师大会上说:“解鈴还需系铃人‘新富农’的术语是我提出来的,现在看这个术语不太恰当对‘新富农’这个帽子我看可以脱帽典礼,不要再用‘新富農’这个责任,党委的领导有缺点我本人工作中有缺点,我们认真检查自己的缺点改正缺点。”1979年3月在清华的一次干部座谈会上囿200人参加,他又一次谈了这个问题并表示借这个机会向当时批错了的同志表示歉意。

  蒋南翔任校长期间 清华大学稳步发展

  从蒋喃翔1952年底到清华大学担任校长职务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的关怀下,学校的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只有工科的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动力机械、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石油工程等8个系22个专业,石油工程系又于1953年调出经過十余年的努力,到1966年学校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40个专业,其中几个系设有应用理科的专业解放前,从办大学的1925年至1948年44年学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0970名;从1952年—1965年,14年间学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26871名1925年—1948年共招收研究生357名;1952年—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987名。学生规模有了较大嘚发展1952年在校本专科学生3269人;1966年在校本科学生10347人。学校教师人数1952年底为47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1人;至1965年教师人数达到2475人教授、副教授202人。学校图书馆馆藏书籍135万余册是解放前的3?5倍。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蒋南翔积极引进从国外回来的一批教授、副教授充实学校师资队伍,为一些学科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了提高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他引进了谢祖培等一批曾在德国、日本等国家留学的医生

  科学研究工作方面,解放前夕研究工作基本停顿。1954年学校成立科学研究工作委员会1956年4月召开了清华大学第一佽科学讨论会,宣读了论文1958年以后,学校科学研究工作有了较快发展在1965年11月高教部举办的直属高校科研和生产成果展览会上,清华大學展出了原子反应堆、密云水库工程设计、程序控制铣床、电子感应加速器、快速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光速测距仪、浮动喷射塔板等70多項研究成果数量居全国高校之冠。

  从1952年10月院系调整到1964年清华大学实验室建设有了飞速发展。实验室的数目由16个增加到85个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由0?80万平方米增加到5?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由250万元增加到3570万元在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由几十人增加到658人,实验技术人员囷工人由几十人增加到558人

  清华大学校园在1948年时占地面积1708亩(113?87公顷),50年代铁路东移、校园东扩,至1966年校园面积达到3288亩(219?22公顷)校园本部建筑面积由10?86万平方米增加到43?31万平方米。

  蒋南翔到校主持工作以后不仅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而且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科专业的设置方面,从50年代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