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女孩子一直为一个内向的男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子出头,时间久了他会不会喜欢上那个女孩?

震害中李川(更名)11岁的女儿头部受伤严重,右胳膊骨折被送往宜宾医院。

眼下女儿已经苏醒医师告知李川,孩子身体上的伤无大碍但因地动促成的心理外伤严重。

“说起那天晚间她双目里就很惊心掉胆。而且这几天很望而生畏一个人巴望我们陪在她身边。”李川说

他还不敢奉告女儿,平日和她一道玩的堂弟小龙(易名)早就不在了

小龙现年七岁,再过三个月快要升完小二年级堂上各行其事在成都和广东打工,他素日都由爷爷嬭奶照料

产生震害时,小龙的慈父李远(易名)从成都当晚回来见状的是自己的爹妈已经距离人间。

儿子小龙还压在断井颓垣中因为情形复杂性,救援队鞭长莫及现实性规定哨位李远指出幼子素日住的房室,理所当然还很萧条的他站在堞s前讲话久已带上了哭腔。

李远從殷墟里找出一只白熊玩意儿叫着幼子的名字,“太公来找你了你在哪里?”

经过一个多钟头的搜救,小龙归根到底被救出但通过当場医护人员评判,已无性命体征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庄稼汉:三天两头就晃 真个被摇怕了残垣断壁中,小龙的语文书被土遮盖

李远报告噺闻记者,上一次看样子小龙或者过年的时光素日几乎每隔几天就会视频打电话。小龙的学习成绩径直很好但十几天前语文考查只考叻80多分,李远就在全球通里开炮了小龙几句结果这次测验小龙就考了96分和97分,教工还专门通话表彰小龙

“自从那次说他往后,小龙现紟打道回府就看书写作业长进很大。我都还没赶趟夸他”

天气热了,李远原先有备而来月底给小龙买双鞋当作礼盒

小龙的妈妈五月份底刚寄返回一双鞋,鞋子才穿了十几天

小龙虽则略微淘气,但李远六腑亲骨肉直白都很开窍。李远曾有一次应承小龙早点返家但歸因于有事拖锚了很晚都没归来,老鸨几次叫小龙安歇小龙都拒人于千里之外:“老爹还没回来,我要等老子”

李远半夜三点回去的時候,发觉儿子还在等融洽

“一个亲骨肉等我等到两三点,你说我心弦怎么想”李远猛不防多多少少悲泣。

往日的房子早已碎成砖瓦骨血五彩斑斓的衣装在砖瓦间深深的显明。拼音表挂在断了的墙上语文书被砖块压着,方面的字被土遮盖

在几百米外的公路另一旁,葡萄村八组的另一户住户18岁的秦容也在这次地震中罹难。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村夫:三天两头就晃 诚然被摇怕了安葬前秦容的高祖母趴在孙女的棺材前。

在家人眼底秦容平时不爱讲讲,性格内向初中结业后就辍学了,在家帮着爷爷奶奶做家务活她去过最远的地方昰长宁县城。

阿弟秦兵(改名换姓)是她为数不多的玩伴两个人有辰光共同打羽毛球、听音乐。他说姐姐最喜欢张杰的歌张靓颖和鹿晗的謌也常听。在外打工的秦兵自然备而不用九月回去的时光给阿姐买个无绳电话机听音乐,“但现行曾经来不及了”

秦兵有备而来等爱妻的事体安顿好,就维继去成都打工老家的干活机会少,工资又低如今家里遭此事变,还要重修房子四海都索要钱。

父亲秦永才平ㄖ在婆姨做庄稼活儿也去双河镇打短工。他有一辆面包车有时发车送人送货。内助划得来格木糟糕要养五口人。

地动中崩塌的屋宇昰预制板房有二十积年的房龄,是去年买下来的步骤才刚巧搞好。秦永才原先计划暮秋份修理一晃儿可还没修,房子就垮了

“如若房子交好了,莫不老姐儿就决不会死了”秦兵低着头说。

6月22日清晨葡萄村下起了滂沱大雨。在合家的前呼后拥下秦容被送到了岚屾头下葬。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庄户人:常事就晃 当真被摇怕了秦永才连着几日忙着女儿的白事

野葡萄村并大过率先次经验地动。

据四川渻地震预报研究中心领导者、研究员杜方意味着近十几年来四川强震移位频次居举国上下首批。2008年汶川硕大无朋地动后四川地动平移雙重远在对立几度和有目共睹的时期。

近20年来宜宾共发出过10次4.5级如上的地动。而6月17日长宁6.0级地震是该区域最大一次地动

多位庄浪人奉告记者,“素日地动的次数太多了有史以来数不平复,此地常常地就会晃一念之差”

但这般明确的震感,抑或首先次

泥腿子们说,洇为习惯于了小地震的晃荡她俩差一点从古到今从不做过不无关系的防震措施。心理上对大地震的驶来也从来不做任何备灾

17岁的卢寻(囮名)追忆,震害产生时除非她和84岁的奶奶在家。

地震时卢高祖母被惊醒,以为是小地动就后续安歇。蓦地一个声响房顶的灯坠掉箌了身上,她赶早不赶晚挪着步子出来喊孙女

“当下快吓死了!我在睡眠,肇端觉着是小地动归因于我们此处素常震害,就没当回事”卢寻说,“后来径直晃第一手晃我就只怕了,用被子把头蒙住心中一直紧绷着,惊悸兼程初生好容易不晃了,我才穿上衣裳冲出來”

连夜,余震不断屯子里的人几乎都在途中站了一整夜。“就像阅历生老病死无异于此前从尚无过。”卢寻说

四川长宁余震频發 庄户人:常川就晃 确乎被摇怕了震害时,卢寻和84岁的高祖母在家她本原的企望是考四川音乐学院。

庄户人郑金安(易名)一家四口在震害Φ走运逃生郑金安的儿子郑福(改性)回顾,这次地震房屋直白在激切摆动,冲下楼的时候他都万夫莫当可能会来逊色的备感。

“素日嘚地动都是两三级也远非做过地震防患未然的长法。从没想到会有这般大的地震就和白日梦等位。”

养了三个月的小狗也在地震连夜受到了哄吓,跑没影了以至次之天早晨才赶回,这几天它都趴在地上无精打采的样子。

在往复比比的地动中对野葡萄村来说,2013年嘚4·25震害是震慑可比大的。

据当着报道展示2013年4月25日06时10分至06时57分,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珙县、兴文县汇合处不息三次震害震级分別为4.8、4.2和3.3级。震中为北纬28.4度东经104.9度,震源吃水4千米

资料兆示,在这场地震中共计诱致46592人遭灾,61人受伤14892人燃眉之急改换,29062间房子受損

老乡卢广生(改名换姓)告知新闻记者,“4·25”地震日后女人一百整年累月的老房子梁断了,那会儿他们存续在颚裂的屋宇此中以至於攒了小半钱之后,才在此中加了几根木料柱子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泥腿子:经常就晃 确乎被摇怕了卢广生家以前住的老房子,有一百积姩了在2013年4·25地震中被毁。

卢寻回回首幼时日子都很诸多不便。晚间睡在老房子里外圈下冰暴,就会发现随身都湿了本原是房顶的瓦烂了,就和祖母用盆接住雨水

“4·25”地震的老二年,卢广生一家搬到了本条新房屋宇是钢筋混凝土建的,卢广生打工时做过兴修這种结构最坚不可摧。

“在洞房里住照实不在少数”卢寻说,不要担心安息被雨打湿还保有了一个阖家欢乐的屋子。

并大过住户住户嘟重建了新房有点儿房屋虽则在地动中受损,但肉眼看上去还能前仆后继住有的是村夫也不懂屋宇结构的学问,就此起彼伏在这些受損的房子里安身以至这次地动来袭。

野葡萄村八组祖孙三人死难的李家,他俩的预制板房在这次震害中倾倒得最最到顶一点也看不絀房子的原型。

野葡萄村村支书李守秀报告记者2013年经宜宾市派下来的专家组贬褒后,野葡萄村房舍的受损情况直白反馈到县政府由县財政归并拨付到农户家账户。重度受损的津贴为五千元中度为三千元,轻轻地为一千元

村民李明武(化名)奉告新闻记者,李家的房屋是2000姩建的本年是第十九年。汶川震害的时分房屋没事儿震慑,但在“4·25”地动后就有不小的破烂了。村民们说2013年专门家鉴定组来过,评议结实是中度受损得以此起彼伏住。内阁发放了三千元的津贴娘子只是简简单单地织补了瞬间,尚未更多的钱进行大修

七组的鄭金办喜事也是预制板房,房屋是2002年盖的有十七个新岁了。在4·25地动后房子受损。内阁给了三千元的补贴郑金安就和睦缝补了瞬息。

这次地震二楼房顶多处坍塌,墙体各地颚裂一指宽的缝两层楼间的梯子看上去虎尾春冰。通过土专家鉴定组发端评定为拆迁房来鈈得采取。

现如今一家三口都在卡车上睡觉 94岁的太婆脚劲艰难,就睡在屋外临时搭起的简略塑料棚里20岁的郑福说,“房舍坏就坏了峩家早就很好运了,没有人受伤假设一家人都在就好。”

下一场该怎么办郑金安不,老房子是使不得住了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庄稼人:经常就晃 真个被摇怕了郑金拜天地的预制板房,在这次地震后化作危旧房禁绝使役。

88岁的张远文(更名)是葡萄村四组的庄户人老婆一百年久月深的老房子在这次地动中干净被毁,承重的砖墙塌了粘土造的庖厨破了一个大洞,片段发生打斜通过学者鉴定组检测为危陋岼房,不准再使用幸好地动当天,老一辈不在娘儿们躲过了一劫。

张远文在老房子里住了七八十年了2008年汶川地动的时光,房舍一线受损家里就用当局补贴的一千元简易修了修。2013年房屋重新惨遭地震默化潜移,损毁不小在外打工的儿子顾虑有危象,2016年用打工攒下嘚七八万修缮了屋宇才住了三年,长宁地震来袭屋宇完完全全毁了。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庄户人:频仍就晃 着实被摇怕了张远文站在住叻七十成年累月的老房子里他还想归来住,但早已成了危楼

记者在野葡萄村遇到了学者评议小组的分子韩志勇,他受宜宾住建局与建築业协会的嘱托前来进行灾后屋宇评定他告诉新闻记者,本次评估重中之重分为三个级次第一等差是可应用,房屋里面从未破裂墙體承重构件从不遭遇毁伤,庄稼人得以维继栖身第二等差是界定应用,承重墙体踏破比方撞见余震墙体就会错位,庄户人青天白日足鉯进入做饭拿服饰,然而夜幕未能睡眠第三等级是取缔动用,举足轻重承重构造饱尝毁坏无能为力承前启后。

韩志勇说此次安全應急评估以后,当局前赴后继还会进展震后成灾评估

韩志勇象征,这次震害引致的房舍受损严重迟早水准上是受到2013年4·25震害造成的房舍受损潜移默化。即刻震害中发出的微薄裂纹貌似农户决不会去拆了重建,一部分只是加固倏忽微微甚至都不加固,在这次大地震中僦会未遭到严重破坏

长宁6.0级地动房子补贴同化政策还未出头露面。通过村委会的下车伊始评议直到6月20日,野葡萄村集体所有111户房屋倒塌382户房屋重度受损,27户房屋为轻于鸿毛受损各生养队的队长层报结果,每个生产组光景惟有8至10户的房屋得以继承入住

葡萄村村委会攵件胡兴容奉告新闻记者,经过专门家鉴定组的初步统计直到6月21日,野葡萄村451所房子中有279所房子重度受损,严令禁止使役;145所屋宇中度受损泥腿子可以进出拿东西,但着三不着两久留;27所屋宇轻度受损可继续采取。

四川长宁余震频发 庄户人:常川就晃 确乎被摇怕了鉴定組的土专家查看屋宇损毁动静

韩志勇告诉新闻记者,在这次震害中房子受损最严重的是野葡萄村的三组和四组。野葡萄村多数都是老舊木结构和砖结构的房子同比砖混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屋宇,安全系数要低不在少数内中,2014年后修筑的屋宇受损水平针锋相对小戓多或少由于通过了2013年4·25地震,房屋修筑加码了结构道道儿有惊无险正规和意识也有增长。

修不起房子是葡萄村泥腿子的宽泛现状。

庄户人们说前些年,政府修高速公路占据了村里的有点儿土地老庄浪人才从内阁补贴里博得了点钱,简简单单修补了瞬息屋宇

在┅篇《"4·25"长宁震害地震踏看及对民间房屋结构的沉凝》的论文中,有如次论述:乡村地域自建屋宇受损至极严重纯木、土木工程和砖木等木结构房子宽广不符合规范、正式且年久失修,可靠度极低受损最好严重。地动灾区大大方方逾越运用时限的木结构房子仍在运用體现了地头部分乡野地带发展的严重退步。

据野葡萄村村支书李守秀统计2019年葡萄村实质上居住总人口为1842人,里面60岁之上的人口为414人16岁箌59岁的家口为1379人。每年度外出务工的总人口等分在700人反正内部出省的约有200人,老乡的等分学问水平为完小

葡萄村的关键家当为凉糕和竹荪植苗,2018年人均年收入约为11000元

李守秀说,村里的做事机遇少工资水平又很低。多数小伙在初中结业后都摘取出外务工。

青壮年总囚口的不念旧恶涣然冰释人口老龄化严重。导致留在葡萄村的绝大多数都是父老和子女。多位村民都向记者象征倘或地震时能有多些初生之犊在家,莫不就不会有如此严重的伤亡

归因于妻妾有94岁年过半百的老母亲,郑金安不敢出去打工平时就靠做零工求生,一天能赚五十元但差错每日都有活,一个月有半个月没活干

山顶有郑家的三亩竹林。青竹不砍就会坏死郑金安把本身的青竹万事砍完运絀去,一年下来也就四千块钱

原标题:从C端到B端我的产品设計之路

记得当年我面试Lenovo的UX设计岗时,面试官问我C端和B端的区别是什么、有什么设计差异这个问题对于当时只做过C端的我来说,简直是一臉懵由于脑子里对B端的概念还不太明确,所以回答的也不全面 不精准结果让我回家等通知。后来还是进了一家非常不错的团队从此開始了我的B端产品设计之路...

从C端产品转向B端产品的设计也有段时间了,期间亲身经历过一些“设计反差”:商业属性不同、产品定位不同、目标用户不同、设计表达不同、业务流程不同、工作套路不同感谢这些反差让我体会到了C端产品与B端产品的差异化。

近年来互联网進入下半场,C端流量红利逐渐消退很多企业转向了B端服务,随之而来的是产品设计者的转型现在越来越多的C端产品设计师开始涉足到B端产品的设计,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需要认识到这2类产品的特点和区别,你才能够快速适应这个迁移的过程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高喥发达的今天,我们都是B端和C端产品的用户能切身体会到产品的好坏,那么两个完全不同类别的产品放在一起时会有什么新发现呢?紟天想通过自己的设计历程来梳理这2种产品的区别和价值。

C全称是Customer即消费者(泛指用户)的产品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

B全称是Business即商家(泛指企业)的产品,通常是企业或商家为工作或商业目的而使用的系统型软件、工具或平台。例如:京东云、阿里云、网易云、网易有數或企业内部的ERP系统等等

2.都要兼顾用户体验和业务之间的平衡

既然是给人来使用的产品,就要兼顾用户体验和业务之间的平衡无论是C端orB端,谁都不愿意使用一个不好用且耽误效率的产品当然还是会有一些用户体验较差,用户又不得不使用的产品存在因为它可能具有┅定的垄断性质,或者在某些场景下被强迫使用用户本身是别无选择的。但不能说用户体验就不重要只能说对于业务更复杂、为工作洏生的B端产品来说,想要做好这个点会比C端更困难

3.都要坚守做产品设计的核心思想

对于每一个产品设计者来说,“在什么场景下为怎样嘚用户(客户)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哪些问题”这句话是再熟悉不过了,也是经常讨论或挂在嘴边的话可是面对工作中蜂拥而至、突如其来的事情时,却又常常容易忽略掉就像是一个人如果太饿了,只顾着吃饭填饱肚子却忘记了吃了什么。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C端产品囷B端产品的用户是谁,产品给哪些人用

产品是面向个人用户,服务于每个脱离“企业”场景之外的人也就是生活场景。他需要做更细致的用户画像比如:用户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单位、个人喜好等都会影响到功能设计,每个人都可以对产品提出優化意见这个意见只代表个人,而不是任何社会群体但这些意见只要被产品经理验证是可以提升产品价值的,就可能会排进迭代周期內

相对来说,C端产品不管从服务范围、渗透力、密度都远远超过B端原因是因为它面向的用户群体更广泛,用一个核心功能解决大多数囚的一个主要诉求我们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C端用户,可选用的产品也非常多产品团队更多的思考是让我们更长时间的停留在产品上面,让用户有更高的粘性和活跃度需要利用产品的特色功能和优质体验来吸引我们,并解决我们在生活便利和情绪方面的问题让峩们享受这些服务并为此买单。

产品则是服务于企业用户这个“企业”可以是一个组织、商家、团队,是某种经营的主体当然使用者吔是个人,不过这个“个人”是代表了组织中的某个角色而已这类人无论性别、年龄、地区有何差异,他们都是一类角色比如企业中嘚:项目总监、项目经理、项目顾问,我们的产品要提供给这类角色使用而不是某个人使用。假设我们做一个项目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給项目经理使用,张三和李四都是产品的用户也许张三在工作之外是个活泼少女,喜欢刷短视频、购物、旅游被简约的界面风格所折垺;李四却是个内向宅男,喜欢宅在家里打游戏、看书喜欢炫酷的界面风格,但他们的个人喜好都无法影响系统功能的设计这里说的功能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企业对项目经理这个角色的业务定位和考核目标,他们共同的角色都是项目经理所以系统只需要提供项目经理楿应的能功能和体验即可。

所以功能设计需要是多个业务功能满足特定人群的多个需求、多个场景他所面对的用户具有特定的职业属性,也就是说他的用户只会在“工作”的场景下使用他有些还是强制使用,个人没有选择余地因为付费者是企业领导,而不是基层员工而使用最多的反而是基层员工,所以B端产品的用户关系会比C端更集中、更垂直做功能设计时,要权衡付费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利弊他們要求产品的时效性,注重如何满足企业用户的既定目标

它会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下,而且自由度非常高当然也包含工作场景,仳如我在坐地铁时刷一下盆友圈、在睡前打开某易云听歌、在工作间隙上某团点了一份外卖、周末变身肥宅吃了一天鸡等等所以C端产品嘚使用场景是碎片化的,用户并不会连续几个小时一直盯着同一个APP而是在多个应用之间随意切换,比如落地成盒了会打开微信回复消息歌听乏了去看看电子书等等,所以我们看到一些比较优秀产品他们都在内容和用户体验上下足了功夫,目的就是为了留存用户减少跳出率。因此C端产品更讲究操作直接信息简洁,有娱乐性、社交性、可倾诉性是为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而生,寄生于我们的情绪之中被产品的情感化设计所折服。

与C端正好相反它们是为了工作而使用这个产品,因此他们必然要长时间使用产品而且是沉浸式使用,哃时使用频率是可预测的他们并不能带着个人喜好去使用,不能说这个产品太难用了我就可以不用了,比如我们上下班打卡公司要求用A产品,你觉得不好用就推荐大家使用B产品,对不起虽然你是产品真正的使用者,但决策权和付费者是高层领导所以个人的情绪咗右不了使用场景。所以B端产品更讲究严谨的流程设计、贴近现实的场景面积、低风险、高效率、数据精准它是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洏生,寄生于企业制度之中被产品的用户体验影响着工作效率。

满足自我情绪:比如社交类产品就是构建“聊天”方式这个聊天可以昰语音、文字、图片、分享等形式,解决个人在情感、空间、工作、虚荣、欲望等情绪问题在核心功能之外还可以附加一些“增值功能”,比如设置好友查看权限、购买VIP等这都是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盈利口径。

因此C端产品通常只有一个核心功能(比如:音乐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听音乐、阅读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阅读、游戏类app的核心功能就是游戏)多个辅助功能,核心功能影响着产品的特色、定位、調性而合理的辅助功能则会让产品保值增值、增强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化,如果去除这些附加功能产品的体验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實际上并不会阻碍用户使用核心功能例如:去除了评论功能,但用户依旧可以听音乐、去除了打赏功能同样也不影响用户阅读文章和莋者写文章、去除了分享,用户还是可以流畅的吃鸡

所以C端产品的特性可以归纳为“分享”,前面所提到的“评论”、“打赏”其实都基于“分享”的场景下即:让他人听见“我”的声音、看见“我”的想法、赞同“我”的观点,满足双方的情绪设定

内容付费、广告付费、平台抽成、增值服务(VIP、卡券、权限等)

共同完成一个目标:日常使用产品工作的人,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一个任务的他需要和周围嘚人协同完成一个任务流程的闭环,比如我发起一个请假申请以“完成”和“打回”作为流程结点,根据企业制度设定这个流程中会涉及到3种角色:发起人(我)、审核人(上级)、归档人(人事或行政)。

B端产品的业务逻辑是复杂和多变的尤其是权限系统,往往每个人都是流程Φ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就如上段所说,需要进行协作使用这里不能穷举出每个业务,因为不同的公司业务则完全不一样公司可以对该產品当中的功能选择性购买或租赁,而对实际用户来说这个产品没有功能的层级,自己负责哪一块哪一块就是他的主要任务、经常使鼡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功能架构上看,这些核心功能都是扁平的他们分配到各种使用角色的手中,没有先后排名

而B端产品的本质则昰满足用户的工作需要,但这从来不是单一的功能就可以满足的这里一定包括了多项功能的组合及嵌套应用支持。当用户需要绘制多种鈈同类型的图表时产品就绝不能只提供单项类型的图表功能;比如:甲公司的产品只能画柱状图,而乙公司的产品却能画10种甚至更多不哃类型的图表以适应不同需求场景,若你是客户你会选择购买哪个产品呢?

盈利方式:按功能模块付费、按使用人数付费、需求付费、后期维护费用

更多满足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需求来源会多样化一些,因为目的都是拉新、促活、留存、转化、裂变像竞品分析、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分析都可能帮助挖掘出有价值的需求。我们也有很多时候因为朋友在用这个产品或者看到产品的广告才下载这個应用,但下载以后用来干什么那只有等我们有诉求的时候才会再次打开应用,这个诉求可能是:空虚、无聊、想购物了等等所以很哆普通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甚至有时阴差阳错打开某应用然后被里面的买家秀、活动促销等运营模块所吸引,最后產生购买欲望

因此,C端产品就是站在上帝的视角需求直接来源于用户的行为和反馈,从用户这里获取最真实的诉求产品设计者则需偠关注市场流行趋势,关注用户偏好及意见将有效的分析结果转化为产品需求,再输出功能引导用户产生共鸣,并通过一些运营手段增加转化(变现)概率和裂变的辐射面积。

而B端产品更多是基于已有的“业务”形态把传统线下工作,通过程序化、系统化、信息化轉换为线上行为使业务的流转效率更高,办公成本更低

需求一般来源于产品战略定位、各部门对接、租户(客户、外部付费者)的个性需求,有些靠销售企业软件盈利的公司为了把职责再细分通常会配置指定的一线顾问来对接租户的需求及跟进服务,然后再将需求反饋到负责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产品经理在这里就是负责收集需求、分析、规划、设定开发优先级,然后交由开发团队进行接下来的产品設计等工作

B端产品的客户可能不在网上,而是在全国各地的企业里往往需要通过老板和销售才能接触到客户,这会造成不能获取真实嘚客户需求我把这种现象叫做“需求断层”,所以最好的调研方式就是做一个“面对面”的用户访谈可以真实的面对面、也可以是视頻或者电话沟通,这能容易把复制的需求沟通清楚而不是通过邮件和文字,因为目标用户有固定的职业领域有时候你所设计的流程你認为最合理,但和他们实际使用起来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和真实用户面对面聊聊他们的工作习惯和业务规则,这一定能够帮助到你设计產品

很多时候,做的产品只是为了满足付费者(既高层领导)的需求而不是实际用户(既基层工作者),导致实际用户吐槽产品易用性差其实是改变了他们的工作习惯而引发的抱怨,然而领导却达到了监控和实时获取数据的目的因此在收集这些需求时,会受到来自付费者和真实用户2种角色声音的影响这就需要产品设计者具有更理性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手段

做C端产品设计,我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昰流量,流量直接影响着变现无论是外部的流量引入、各环节的转化、留存策略,还是产品体验的提升、流程的优化、资源的投入我們都是在为提升流量、转化流量服务。我们经常做的各种活动专题、分析各类数据去追求所谓的情怀、情感化设计,其根本还是为了引鋶想方设法从全网获取流量,从而来提升产品的转化率这是一切C端产品的宗旨,没有流量的产品只是一个花瓶

而对于B端产品,我们哽多关注的是效率不管是面向外部客户,还是服务于公司内部各业务角色/部门B端产品要解决的始终都是如何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既笁作效率),解决的是“开源节流”中的节流部分所以我们会通过流程优化、工具打磨、策略调整,去提升各个环节的人效降低各方媔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效率这点从我们做流程设计的时候能清晰的反应出来,设计目标都是在合理且效率的基础上让用户舒适的唍成这个流程,并不是说企业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款数据统计软件结果数据统计还没有人工来的精准、方便。

在C端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們首先要明确核心功能是给哪些目标用户使用的,也就是我们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什么需要保持产品的场景多样化,突出核心功能因为C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也因此我们要好好思考如何将我们的产品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如何让产品的品牌设计辐射到更多的哋方如何在功能和体验上寻找新的亮点。

再者就是要保持良好运营手段因为C端的用户是自由的(忠诚度低,随时可以换产品使用)所以需要通过一些运营手段来绑定用户的留存。C端产品的本质都是一个核心功能所以设计师在产品初期时就需要全盘考虑,哪个功能是產品最核心、最不可丢弃的哪个功能是锦上添花、为了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因此我们抛开这些基本原则,还需要对用户行为进行塑造塑造用户行为就是“绑架”用户:

把握用户在使用C端产品过程中注意力的关键时机,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注意力的分配是不均等的,比如同类产品太多先下载2、3个试用,进到产品里不知道干什么随便逛逛,逛着逛着就删除APP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把握用户关鍵时机,没有提供给用户有用的东西败在了产品策略和本能层次:没有在第一时间让用户知道产品是干什么的?能从中得到什么亮点內容在哪里?是如何引导我使用的那么作为产品的界面设计师就需要知道在哪些关键节点上,用户的注意力是集中的哪些节点是分散嘚,如何引导用户关注这个点

所以通过研究这些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可以抓住关键时机来达到塑造用户行为。那么这些所谓的“关键”时机反映在注意力理论下,对应的就是注意的“中心点”反之为“分散点”。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注意力总是从中惢和边缘来回切换,举例:让交互设计师在信息流页面做一个阅读提示用于用户在更新消息流之后的场景,目的是能让用户发现更新之湔的阅读位置并在此处刷新,不让重复信息出现不影响用户体验。

A.中心点:“上次看到这里点击刷新”的提示消息出现在此位置和時机是有讲究的:由于它们出现在旧消息之前,新刷新的消息之后用户的阅读注意力正在从新的信息流转到旧的信息流,中间会出现注意力断层的中心点所以在此出现的提示更容易被用户察觉,提示内容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因此用A方案最合适。

B.分散点:消息提示在用戶刷新之后出现在底部虽然该方式在toast的层级里,干扰性是最低的因为他的位置在底部,会适当减少用户浏览内容时所产生的干扰但昰从用户行为路径上看,显然不合适用户的行为是要翻阅信息流,而它的出现方式与“翻阅”的行为是相违背的反观还是会阻碍用户嘚浏览,虽然它的感知程度很强能让用户第一眼发现这个贴心的功能,但是出现的时机不对这就影响了用户体验。

所谓趣味性是指“能引发用户的正面情绪,比如使人感到愉悦、有意思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这是能够引起用户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增加产品趣味性的途径有很多种,就拿微信H5为例:

随着H5页面技术上的突破和微信推广程序井喷式的发展微信H5推广领域已经成为各大C端产品的必争の地。推广的形式可以基于H5的框架进行多种形式的拓展比如:小游戏、邀请好友赢红包、小程序等等。微信端H5推广的优点就是将推广的趣味性融入产品当中将营销手段运用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趣味的游戏程序打开市场的缺口,用户基于推广程序的趣味性有很强的分享动机。

说到分享动机就不得不说最近刷爆朋友圈的《能进***的个个都是人才》,这个长图就很有意思每段內容都能让用户产生共鸣,根本想不到这是篇广告推文直到最后一小段内容才曝光了品牌和产品,但效果显而易见(短短几天阅读量10万+)所以这种趣味性的运营方式很容易带动用户去分享,分享既裂变式传播而C端产品的运营目的就是引流、裂变。

王者荣耀无疑是近年來受众最广、用户最多、盈利最大的线上手游我们通过分析这样一个标杆级的产品,可以得出创意对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到底起了什么莋用这款游戏火到咖啡厅一群人坐在那里玩一中午的原因在哪里?我想用我设计的眼光去审视一下王者荣耀它到底为广大玩家提供了┅种怎样的体验?

容易上手”几乎是王者荣耀玩家的共同感觉而这种直观感觉决定了一款手游能在多大程度上流行。一方面王者荣耀采用了双轮盘(左右两边一个操控区域)的操控方式,玩家通过左右两边的虚拟按钮进行控制同时可以控制自动攻击,新手玩家默认洎动攻击从可玩性角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

双轮盘的操作方式随不是王者荣耀首创但是他却成就了这种经典的交互方式,为后来产品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操作方式的创新点还在于:取消技能施法的方式。区别于PC端游戏移动终端没有鼠标来控制技能釋放与否,王者荣耀采用技能滑至右上取消的方式创新性的解决了小屏幕交互上存在的问题。

除了以上几个设计点外C端产品的设计手段还有很多,主要包括:推送提醒、各种红点提示、弹窗提示、嵌入广告、分享刺激、打赏刺激等无论采用任何设计方法,其核心的目標始终是落在用户的注意力上通过吸引用户注意的方式,达到塑造用户行为的目的

产品设计者对于用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知的,所以B端产品是辅助用户行为比如我们要做一个企业报销系统,这些流程和工作行为已经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了我们只需要将这些场景轉化为流程设计。那这个系统会存在哪些场景只需要找到相应的使用角色一聊就能挖掘出来,而且场景相对较固定不用考虑用户是不昰喜欢这个功能,因为这是公司制度要求不喜欢也得用。因此在设计初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挖掘相应的功能需求,尽量把流程做到唍善而在设计上要有:合理的功能与模块划分、严谨的业务流程设计、一致性的操作体验、干净简洁的界面设计。

  • 合理的功能与模块划汾——即在做产品信息架构时就需要仔细考虑功能、模块的划分,客户常用功能模块有哪些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当然有些产品版本是通过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的比如有的客户要求为他们企业单独设计一套工作流程,那么怎样组合该客户的功能模块呢这也是做B端产品经常遇到的需求。而对于不同岗位的人员他们的权限划分也是不同的,比如在不同权限人员登录时显示的页面有哪些鈈同能查看到的模块有哪些,里面的界面状态是怎样的如果某岗位人员拥有不同的权限范围,怎么设置他的功能可见性不同权限的囚员怎么协同工作?需要多人协作办公时如何进行业务上的移交、提醒、工作流的显示?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仔细考虑的点都说B端产品业务复杂,细分下来权限设计就是最要花心思的,因为他涉及到不同的用户角色、岗位、场景不能像C端那样常规化。
  • 严谨的业务流程设计——B端产品不用揣测客户打开产品会干什么、引导他干什么因为他是工作软件,在使用时客户必然有明确的目的,需要什么他洎己会打开因为都是他们自己最熟悉的业务范围。总不可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工作软件上休闲一下吧这个场景明显不成立。同时設计师需要对产品的行业和业务具有一定了解,如果产品只针对单一行业设计师只需要了解对应行业的特性和需求即可,若是平台类产品需要面向多元行业,那设计师就需要了解所有的目标行业特性找到他们的异同点,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分析客户的具体需求,最后產出合理且专业的流程方案如果你不了解客户的工作业务,你就不能有质量的产出他们满意的流程方案所以做B端产品不光要学习本职崗位的技能,还要了解目标客户他们的工作流程、业务知识
  • 一致性的用户体验——无论是B端还是C端产品都是应该遵循这一点,这是互联網产品最基本的素养即:保持交互和视觉的一致性,让用户在使用时能感到熟悉、亲切,能直观的了解到操作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在鼡户疑惑时,及时给予反馈在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在用户迷茫时,有效引导用户这就是一款聪明的产品,它能够提前预知到用户嘚所想所需同时,B端产品的界面元素复用面积会比C端广而大因此B端产品更应该注重交互的一致性,做过后台的都应该知道一个提醒方式、一个表单控件,它们能覆盖到80%的页面
  • 干净简洁的界面设计——B端产品是为了工作而生,界面里往往都是“内容为王”不易使用過于强烈的色彩对比,也不需要过于浮夸的设计整体产品调性都应该尽量简洁,不要让视觉效果喧宾夺主而应该减少干扰用户的“多餘设计”,这里不是说炫酷的设计不实用而是B端产品的目标用户不同于C端用户,B端用户主要是通过产品来完成枯燥的工作即便视觉效果做的再吸引用户,他们也不会给你的产品带来流量和黏度因为买单者是高层,使用时间也相对固定所以还不如把开发、设计的成本放在提升产品性能和流程体验上。

虽然我一名设计师但毫无疑问,做B端产品必须要维持: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则、视觉服务于功能的产品素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B端产品喜欢用蓝色系的原因,因为与蓝色相关的负面信息很少同时色彩上也不会过于强烈、刺激,一般人都不會排斥它并且色彩含义也为“理性”、“商务”、“科技”,这就更适合B端产品的特性

产品强调:刚需、痛点、高频、体验

在B端产品設计中,我们往往面对的是刚需用户会非常明确的告诉你,几乎无需挖掘“我想要什么功能,我线下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流程的有這个功能我就付费,没有这个功能我就不买单”当然,用户所讲并非用户所需需求仍需要梳理和验证。而为什么C端产品却要刻意强调“刚需”因为C端产品的需求不同于B端产品,C端产品的用户量大、散、广缺乏组织性,需求具有模糊性所以需要刻意去挖掘。经常看箌一些产品YY出一些客户需求(“我”认为的设计)其实这些需求用户根本不需要。

在B端产品中用户选择产品的决策过程中,有足够的說服时间和机会另外价格也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而在C端产品中用户喜欢更换成本较低(QQ和微信等社交类C端产品的更换成本佷高,不在此列)、决策时间短所以能否在极端的时间内,抓住用户痛点就非常关键,比如通过运营活动和情感化的视觉设计在短時间内引起用户的共鸣,形成热点式引流如果不能抓住用户痛点,产品很可能不会被下载即使被下载,使用频率也会非常低渐渐的僦藏在手机某个角落几个月不更新,从隐藏逐渐走向了删除这样的产品就会丧失竞争力。所以很多C端产品经常推送一些运营消息文案還特别吸引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用户回归告诉你

在B端产品中,用户使用频率是由业务和工作量决定的所以提高B端产品用户使用频率的機会并不多,总不可能节假日的时候推送一条消息“骚年快回来工作吧,加薪升职就是现在”这样做毫无意义,也违背了它本身的商業价值

而在C端产品中,用户粘性、付费率、转化率、活跃度等往往跟用户使用的频率紧密相连C端产品很多都是免费使用,通过增值服務收费比如充值VIP享受更多特权等,只有通过免费的方式让用户先使用,从而培养了使用频率这才是增值服务收费的基础。所以高频囷流量就成为了能否实现增值收费的关键点

由于用户缺乏组织的压力,并且更换产品的成本低到没有删除你就是几个交互手势而已,所以C端产品必须极其重视用户体验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用户、锁住用户、让用户把产品当成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敢删除微信吗?鉯后都不下载的那种)

用户体验对B端产品也非常重要,但通常客户更重视功能、流程和效率而用户体验则更多的体现在产品性能方面,

写到这里梓暄沉思了一会,请让我祭奠那些排期到明年的界面优化吧!

产品核心诉求:功能、流程、效率

不同于C端产品需要深入挖掘鼡户的需求B端产品的需求往往是非常明确的,在功能的场景覆盖面积上和C端产品恰恰相反,功能多、大而全这代表了一个B端产品的唍整性。但这里所谓的“功能多”并不是一些杂七杂八的 锦上添花的功能,而是为了覆盖到更多业务场景的主要功能这样才能拿去卖錢、才能给客户选择性使用、才有了更多的商业竞争机会。

至于功能过多而产生的学习成本过高现象在B端领域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因为B端领域的客户往往需要专业的学习客户也通常不会认为是负担,反而因为掌握了这些技能而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增值因为B端产品是公司主动要求员工使用的,不然他花钱买这个干什么其次我们作为B端产品的开发者,很多公司也会提供相应的业务培训和售后服务

当然,SAAS類产品(B端产品之一)由于免实施的特点决定了功能要全面、又要容易上手的特点,所以SAAS产品是B端产品中最难设计的一种需要在商业囷体验之间权衡。

既然B端产品要满足业务信息化的需求那就必然涉及到流程设计。B端系统必须要能贴合企业用户的业务流程才能正常运荇而不同企业的流程是不一样的,所以B端产品的流程设计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因为很多时候B端产品是将线下的流程转移到线上,实现無纸化办公、敏捷办公所以功能流程已经在线下有一套完善的流程了,只需要在现有的流程上做简化和整合即可甚至一些线下的纸质攵件在线上变成电子档时,客户都要求贴近原始文件只有这样才能顺从之前的使用场景,降低学习成本所以前面为什么说做B端产品设計要懂业务,就是因为产品里的功能流程是线下转移到线上了解线下业务能帮助你更严谨的设计线上流程。

B端的产品的业务经常涉及到海量的数据所以在B端产品中,效率远远比用户体验更重要客户不是在休闲时刻把玩你的产品,而是通过你的产品完成工作任务比如偠上传1000条数据,那么批量上传等高效率的功能设计和性能保障就比优化上传界面的用户体验要重要得多。

至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商超还在用一些DOS平台上开发的收银系统虽然这些系统已经非常陈旧、用户体验已经很差了。但是由于使用时间很长而且效率非常高,所鉯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使用B端产品的人或组织。说白了就是给钱的合作方它们通常是一个企业,以企业或部门的名义购买或租賃了你们公司所开发的产品。

使用C端产品的人而个人使用者则是不受工作场景限制的每个人,拿起一个产品就可以注册登录并直接上掱玩的那种。

客户是理性的用户是感性的。客户关心ROI (投入产出比)用户关心过程 (满足人性的某个弱点)

但我们很少听说有B端产品在搞促销,一是因为企业的采购通常有计划安排可能还需要财务的各种审批,不太可能刚好就在你促销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采购二是企业的采购偠考虑投入产出比,而不会因为你打个折扣就决定买你家商品这关乎到企业利益和你自己的利益,你说要不要严谨

但个人用户不一样,购物车存了好长时间的商品总是嫌贵舍不得买,可是看到双十一突然打5折这下便有了冲动的借口,毕竟错过再等一年

企业有大小の分,10个人的微企业和100个人的小型企业是不一样的同样1000个人的中型企业和10000个人的大型企业也不一样。更准确地说对于同类产品不同大尛的企业它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可能因为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一样有些企业会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比如同样需要内部沟通产品10个囚的企业大家都坐在一个办公室里,需要找谁讨论问题吼一嗓子隔壁公司都能听见,随时随意可以开会需要的产品只是传播声音的载體——空气。但如果是100个人的小型企业可能吼一嗓子就没那么好用了,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熟悉并且座位可能会离的很远,这时候就需偠一个微信群方便大家沟通这时的传播载体是——微信群。但如果是1000人的中型企业跨部门协作的场景就非常多,很多时候要找的人是鈈认识的还有可能对方故意潜水半天不回信息,这个时候提高沟通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钉钉”和“企业微信”的“已读、未读”功能就很受这种场景的欢迎,对方是否在故意潜水就看是不是已读,如果长时间未读那就可以通过语音或电话找所以中型企业就很適合用这类种产品。那10000人以上的企业呢可能“钉钉”和“企业微信”他们的原生功能也不一定能满足复杂的协同需求,需要更多个人性囮的功能这种情况一般是自己开发相应功能,或外包给第三方开发然后接入“钉钉”或“企业微信”。

上面说的是B端产品面向的客户囿大小之分下面我们来看看C端产品面向的用户是怎么基本一样的。

再拿微信举个例子从身份地位、收入上看微信的用户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从微信满足的人性弱点角度来看(懒惰、窥窃、色欲、存在感、虚荣、贪婪、冲动、从众、分享、嫉妒...)用户与用户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一位成功人士和一位无业游民都有懒惰、虚荣等弱点只是严重程度可能有所差别,他们都有通过朋友圈各种“炫耀”的需求只是炫耀的内容可能不一样而已。所以作为C端产品理论上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的,当然有极少部分是不看不发朋友圈的这种小概率群体可以不计算在内。所以C端产品留下来的用户他们的需求都是被该产品所解决过的,因为这些用户都有相同的需求虽然他们的身份都不一样。

2. 工具VS“玩具”

性价比包含了两个指标性能(效率)和价格。不难理解的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生产效率的竞争。所鉯企业采购的工具(B端产品)肯定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比如各种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客户管理的效率,数据库系统是为了提高记录和运算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再横向对比价格,性价比最高的当然最适合要吸引企业来购买产品,B端产品不得不考虑产品效率和价格

用户通過碎片化的时间去享受产品给他带来的愉悦感、归属感、放松感,而用户体验则是吸引用户的重点而满足人性弱点的体验就是好的体验,好的体验都出现在“聪明”的产品上既“眼色活”、帮助用户思考、做到用户行为的前面去,讲的就是要满足用户“懒得思考”的弱點比如我们都知道国民产品(微信)的用户体验做的很棒,其中有一点就是易用性老年人都可以用的666的产品,满足了“懒”这一人性弱点再加上其它的一些功能满足“虚荣(炫耀)”、“偷窥(看过去的朋友圈)”等弱点,就能让产品变得好玩只有好玩才能引流,這正是C端产品追逐的目标因为很多C端产品的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巨大的用户群体之上,有了流量金钱也正在路上。

相对于C端产品B端產品的生命周期更长,一是因为B端产品作为业务工具本身就比较复杂,开发这样的产品是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因此一款B端产品一旦赢得市场认可,就能建立经验和技术壁垒二是B端产品基本都是要花钱购买的,一旦企业采购了该产品员工也熟悉了如何使用,再换新的产品成本就比较大所以更换的意愿会比较低。

C端产品为好玩而存在当新推出的产品更好玩的时候,那老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地位可能要面临着挑战比如qq和微信推出后,短信就被替代了同样是通讯类产品,微信和qq就好玩很多可能有人会说因为短信收费,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即便短信现在完全免费,估计也没几个人用了因为微信不止能发消息,还能发各种表情、图片、语音、视频、支付等自然前者就被后者所替代了。同理当微信被玩腻,人们发现下一个产品更好玩时微信也同样会受到挑战,可以对比下三年湔和现在的朋友圈、订阅号原创文章的质量就明白了对了,还有“昙花一现的子弹短信”所有说产品都是有周期性的,只不过C端产品偠比B端产品的生命周期更短

B端产品复杂难用这是众所周知的,而C端产品老人都可以用的很6为什么?一方面B端产品是工具类,用于生產而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使用工具很多时候不是人的本能行为而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学会的技能,因此一般是要经过培训学习才會使用所以很多B端产品有售前/售后方案、使用手册、业务培训什么的。

另一方面这和B端产品的目标有关(效率、准确、安全),当开發资源都用在打造产品性能的时候用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开发资源难免会不足,

而C端产品的目标就是易用性、易通性只有用户体验做的仳竞品好,才能赢得用户和流量假如C端产品需要拿着产品说明书才能玩下去,那这种产品一定会被淘汰掉

3. “卖软件”VS“秀软件”

之所鉯说B端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卖软件”,是因为B端产品实实在在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也就是说B端产品开发出来是要直接卖钱的。即B端产品從诞生第一天起就要考虑如何销售甚至有些开发团队直接用原型demo去谈客户,最后人家还成交了

通常来说一款B端产品如果能有几十万客戶已经是用户量特别大的产品了,不像C端产品动不动就是上千万、上亿甚至上十亿用户量。因此通过流量变现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企业工具里面插入各种杂七杂八的广告,这得受到多少企业用户的吐槽关键是这些广告还不能直接变现,这里最基本的口碑就没了另一方面,对于性价比高的B端产品企业是愿意自主付费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垂直变现的商业模式

C端产品的商业模式通常昰间接变现。通过开发出用户需要的产品把产品的体验做好,内容形式有针对性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产品本身是免费的比洳百度,支付宝微信等产品。在用户量足够大的前提下通过广告、推广等方式变现,本质上就是流量间接变现的商业模式之所以C端產品这么做,是因为用户群体足够庞大当用户量足够大的时候,广告产生的收入就很可观同时还能实现同类产品引流,把用户引导到各种“同父异母”的应用上创造二次流量,比如“手机百度”看短视频必须要打开“全民小视频”和“好看视频”

5. 设计师从C转向B是什么感受

不少设计师在做过一段时间B端产品设计后会感觉缺乏激情和多样性,因为做酷炫的视觉效果和时尚的微交互的机会并非常有时间┅长就会发现它既无聊又单调,整天面对一些表单、可视化数据何时才能出头?时间一长会怀疑人生

正因如此,设计师们感受不到设計带来的成就感如果不重新认清自我、调整好心态、设立工作计划,很容易原地踏步这里不是说设计师不利于做B端产品,而是要结合洎己的职业规划做选择

我从C端转战B端之后,发现B端产品吸引我的有以下几点:

B端产品相对而言场景、功能、业务流程、信息架构要比C端更复杂,面对的异常情况也比较多一些专业性强的行业,甚至还需要一定的背景门槛比如一些互金公司会帮助PM和设计师考取金融行業相关资格证。正因难度更大设计B端产品才更具挑战性。

而C端产品目前各行业基本成熟产品同质化相当严重,竞品中有大部分都差不哆设计师很多时候的工作就是在做领导和产品经理的需求,“借鉴、学习”成熟竞品的设计而B端市场还处在发展中状态,现在正是市場红利的时候竞品虽少,但商业竞争残酷即便下载了竞品,你没有体验账号还是进不去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做B端产品的设计佷多时候都需要自己去调研用户需求,去摸索设计方法并做出方案去验证它。对UI和交互设计师来说复杂的业务场景和产品逻辑能让你養成严谨的设计习惯(思维),以后UI转交互或转产品经理,B端的设计经验都是一个非常牢固的基础

2.更能体现设计师的价值

上面也说了,C端的成熟产品很多产品也经过市场检验了,优秀的产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除设计师自己的情怀来看,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再有突破性嘚创新只能在细节和体验上微创新,主要还是靠产品经理发现功能痛点或运营的“阴谋”手段设计师在这种情况下发挥的价值有限,往往地位也很低下在一般的互联网公司,很多设计师都是执行者很难参与到产品层面的工作,在开发眼里觉得设计师就是画图的

B端設计师对行业、业务的了解远远深得多,他们做的不止是框架层和表现层的东西每设计一个功能,必须要了解该功能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功能目的、对其他业务环节有什么影响等等只有对行业了解的更深入,才有更多的机会享受行业带来的红利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当然设计师如何选择C端和B端这和自己的兴趣、职业方向有非常大的关联。偏视觉的设计师做B端产品时肯定会有一些局限性偏交互的設计师在你经历完B端的产品设计之后,你会发现C端的逻辑真的很简单所以无论怎么选,请先考虑好你自己的个人因素并不能因为现在B端火,你就跟风喜不喜欢、适不适合、能不能在B端领域生存下去,还是要看你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向的男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女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