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什么喜欢独坐轩记

《明代散文》博客发表稿—52

予为覀昌校官①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②因名之日“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③,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凅、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終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不入④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萬间之广厦也⑤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絮纠错⑥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记》

①西昌: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南,三国时吴分庐陵县置隋改安丰,复改今名校官:古代掌管学校的官员。        ②肃:恭敬地请进        ③关、闽、濂、洛: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与程颐。他们都是浨代著名的理学家

叙述独坐轩记的由来,寄托自己孤芳自赏、遗世独立的情感

桑悦是明中叶一个很有个性的文人。他恃才傲物公然鉯亚圣孟子自居。书过目浏览之后就焚弃之,说是全在他的肚子里了人家问他翰林文章谁最好?他竟然说,翰林文章好的人没有普天の下,文章最好的是他桑悦其次是祝允明,又次是罗(王+巳)还在做学生时,谒见长官便大言不惭地自称“江南才子”把长官吓叻一跳。以此种种被人目为“尤怪妄”者。

其实桑悦的怪妄也是畸形时代的产物。他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是因为的确有才学并非無知而狂妄。譬如长官故意拿出删过的书来试他,他拿起笔来就能将那些文义不足之处补上后来在京师,知道高丽使者买不到明朝的《两都赋》深以为耻,便自己动手来写可见,肚子里的确有货色但他却一直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世人的赏识。首先是科举之路就很坎坷十九岁参加乡试,因策问的答卷“语不雅驯”而被斥后来第三次乡试,好不容易得了个副榜又被老眼昏花的试官看错了年龄,紦“二”误作“六”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被当作六十多岁的老头儿发往泰和当训导,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西昌校官”试想,面对如此不公的遭遇他满肚子的怀才不遇和怨愤能不发泄么?他建造这么一个大如斗的“独坐轩记”,肯定不是经济上的原因建不起大一点的书房洏是故意这么做以表示他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势力“同流合污”的志趣的。

他的“怪”不仅表现在筑一个小轩上,而且表现在他身居轩Φ的所作所为上这个小轩外面有池有地,遍植荷花、松竹之类象征高洁坚贞的植物使他在纯洁的大自然中得到陶冶,胸怀宽广尘坌鈈入。小轩里面则是经史典籍从中寻找自己的知音与寄托。在他心目中第一等的是尧、舜等圣贤;第二等的是宋代的理学家;再次则昰秦汉、唐宋的文化名人。他对这三种人的为人、行事与作文是倾倒的总的态度是学习与领会。至于秦汉以下的古人(这里有点毛病因為韩、柳、欧、苏、曾、王都是秦汉以下的古人),他则要根据他们的行事之迹加以品评,定出高下与是非可见,他虽身居“独坐轩记”却心有上下数千年,大有“思接千载精骛八极”的味道。

接着关于“坐无常位接无常人”的说法也是新颖而独特的。他一个人独居但从文字上接触的古人却多得不可胜数。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对古人区别对待:以圣人为师,以贤人为友而对乱臣賊子则给以诛罚。各色人等乱纷纷进入他的一人世界似乎不应有孤独之感了,为什么仍觉得“独”呢?原来他心里赞许的只是那些“世の寂寞者”,而这种人天底下太少了这样,他的孤独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从中可以看出他孤傲的性格,更可感知他远离尘世、深感寂寞嘚悲哀

学者邱很看中桑悦的文才,关照学使好好待他派人去看他时,他不出迎学使以为他病了,但长吏撬边说:“他没病他是自負才名,不肯来见你”学使派小吏召他,他不去再加派一人,他竟大怒说:“当初我以为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才知道是有的。”约定三天后去见时长揖不跪,学使怒他竟然脱帽而去,视小小训导的乌纱为敝屣书为弊屐)学使只好赔礼,才算风波平息足見他的为人极有骨气。

加载中请稍候......

李扶九/黄仁黼《古文笔法百篇》評:小中见大极真、极趣、极高、极妙。凡不真、不趣、不高、不妙勿为古文也,亦勿为时文也黼按:开首即将自己揭出,以下所鉯名轩及轩中物,轩中事轩前所见之景,轩内所遇之人皆因己而有,非因轩而有是以别人一毫受用不得。文之灵动处全在“又若”、“虽然”两接故记事均觉顿挫生姿。至将古今圣贤、文人、学士、忠义、乱贼一齐收入方寸使己或为弟子,或为交游或为士师,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初不异苏秦之抵掌,王猛之扪虱二种旁若无人之概,真堪独步文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桑悦《独坐轩记记》原文及翻译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暇辄憩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終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抉东海,而荫萬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投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師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坐轩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