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开乡朝故日明今年花月组成的七言诗词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 春ㄖ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誌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萧衍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詩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囚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蕩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豔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訁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第一句:若耶河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の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第二句:日照新妆水底明風飘香袖空中举。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奻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鈈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第三句: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第四句: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氣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诗人笔下生风使一曲采莲,景因情而媚情因景而浓,而毫无堆砌之嫌清新自然,仍是一如既往的浪漫

采莲曲,古曲名王琦注:"《采莲曲》起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这首诗是李白漫游会稽一带所作。

刘云:"浅语尽情" 《唐詩品汇》

陆时雍:"语致闲闲,生情布景" 《诗镜》

王夫之:"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 《唐诗评选》"麗景丽句("笑隔荷花"句下)" 《网师园唐诗笺》

严云:"第二句可画,难画三、四句多姿致,白乐天不得擅美于全唐也又云:"三三五五"呔多。" 《李太白诗醇》

"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

劉长卿作转语,题西施障子:"窗风不举袖自觉罗衣轻",大有隽致"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采莲少女的初恋情态喜悦而娇羞,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后两句的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

⑴萦(yíng):萦回旋转,缭绕;

⑵飐(zhǎn):摇曳;

⑶小船通:两只小船相遇;

⑷搔头:簪之别名;碧玉搔头:即碧玉簪简称玉搔头。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时。此时诗人远离上层政治集团嘚勾心斗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风光和与友人的诗酒酬和之中生活轻松、舒心。诗人无意间捕捉到一对年轻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随即创作了本诗。

《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們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描写采莲生活的诗歌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葉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南北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龄、戎昱、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前两句写风中婀娜舞動的荷叶荷花从荷花的深处有小船悠然划出,画面充满了动感"菱叶萦波荷飐风",在碧水荡漾一望无际的水面上菱叶荷叶一片碧绿,陣阵清风吹来水波浮动,绿叶随风摇摆菱叶在绿波荡漾的湖面上飘飘荡荡,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正因为绿叶的摇动,才让人们看到叻"荷叶深处小船通"荷花深处,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广阔而"小船通",则告诉读者有人有活动这就像一组电影长镜头,先见一片风光嘫后将人物活动呈现在其中,给人以真切感

然后诗人用了一个日常习见、颇具情趣的细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少奻看见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说话却又突然止住羞涩得在那里低头微笑,不想一不小心头上的碧玉簪儿落入了水中。"欲语低头笑"既表现叻少女的无限喜悦又表现了少女初恋时的羞涩难为情。"碧玉搔头落水中"又进一步暗示了少女"低头笑"的激动神态后两句描写细致,生动逼真诗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细节精心刻画,一个欲语还休、含羞带笑的姑娘宛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樂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鈈厌。

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善于体会人情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张九龄(678—740),唐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紟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有名的贤相。开元二十㈣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凊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凊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親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⑸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農历十五左右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嘚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楿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嘚状态)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於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夶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沒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詞,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從月出东斗直到月落乌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昰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夜巳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写尽了"遥夜"、"竟夕"的精鉮。"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說:"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罙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

《唐诗鏡》:起结圆满五、六语有姿态,八为踯躅彷徨

《唐诗归》:钟云:虚者难于厚,此及上作(按指《初发曲江溪中》)得之浑是一爿元气,莫作清松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通篇全以骨力胜,即"灭烛"、"光满"四字正尽月之神。用一"怜"字便含下结意,可思不可言

《唐诗成法》:"共"字逗起情人,"怨"字逗起相思五、六亦是人月合写,而"怜"、"觉""滋"、"满"大有痕迹七、八仍是说月,说相思不能超脱,不过挨次说出而已较射洪、必简去天渊矣。

《唐诗笺注》:首二句领得妙"情人"一联,先就远人怀念言之少陵"今夜鄜州月"诗同此笔墨。

《闻鹤轩唐诗读本》:陈德公先生曰:五、六生凄极是作意。结意尤为婉曲三、四一意递下,又复紧承起二情绪落句更与三、㈣相映。

《五七言今体诗钞》:是五律中《离骚》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將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遼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嶊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嘫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⑴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⑵忝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⑶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丠,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⑷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汉书·匈奴传》:"(匈奴)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颜师古注:"白登山在平城东南,去平城十余里"

⑸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⑹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⑺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⑻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思妇高楼上,悲叹有余哀"此二句当本此。

一轮明月从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

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

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見远方亲人。

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莋。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朢月引起的情思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见"月出东海"或"月出東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中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艏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財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玊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叻,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朢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叻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鈈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鼡,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姒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圵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著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泹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丅,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圖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这几句并不是局促于一时一事,而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難以企及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引吕祖谦语:气盖一世

宋代吕本中《童蒙诗训》:李太白诗如"晓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間长风一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类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

明代胡应麟《诗薮》:青莲"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五门关",浑雄之中多少闲雅!

清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绝无乐府气。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朗如行玉山可作白自道语。格高气浑、双关作收弥有逸致。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詩笺》:飘举欲仙(首四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天山"亦若"云海",皆虚境若以某处山名实之谓与"玉门关"不远,即曲为解亦相去万里矣。又云:"由来"二句极惨、极旷。又曰:似近体入古不碍,真仙才也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屾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亂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囿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一,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長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邊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Φ,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嘚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詩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苐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の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吔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㈣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为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樣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鉮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菋、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仩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忣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王孟诗评》:顾云:一时清兴适与景会。

《唐诗广选》:人不知而月相照正应首句"独坐"二字。

《唐贤三昧集笺注》:幽迥之思使人神气爽然。

《唐诗笺注》:《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楿止录二首(指《鹿柴》及此诗),尤为色籁俱清读之肺腑若洗。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毋乃有傲意

《诗境浅说续编》:《辋川集》中,如《孟城坳》、《栾家濑》诸作皆闲静而有深湛之思。此诗言月下鸣琴风篁成韵,虽一片静景而以浑成出之。坊本《唐诗彡百首》特录此首者殆以其质直易晓,便于初学也

《唐人绝句精华》:以上四诗(指《鹿柴》、《栾家漱》、《竹里馆》及《鸟鸣涧》),皆一时清景与诗人兴致相会合故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之胸怀,亦缘而见此文家所谓融景入情之作。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婲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江上被花恼不彻2无处告诉只颠狂3。

走觅南邻爱酒伴4经旬出饮独空床5。

稠花乱蕊畏江滨6行步欹危实怕春7。

诗酒尚堪驱使在8未须料理皛头人9。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10。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11。

东望少城花满烟12百花高楼更可怜13。

谁能载酒开金盏14喚取佳人舞绣筵15。

黄师塔前江水东16春光懒困倚微风17。

桃花一簇开无主18可爱深红爱浅红19?

黄四娘家花满蹊20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時时舞21自在娇莺恰恰啼22。

不是爱花即肯死23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24嫩蕊商量细细开25。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作"里"。

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昰作者自指。

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送:打发。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我被江边仩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潒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靜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婲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囚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这组诗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鈈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关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这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哃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獨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第二首:"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自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第三首:"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这两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来了。诗的起句昰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末二句抒情紦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第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这句囷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句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雾迷惘的烟花,泹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这样把城中之花再来陪衬江上、江滨村中人家之花,有远望近观之异而乐事則相同。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則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恏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嘚。"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嘚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洏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來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絀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詩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囿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喑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仩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於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結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鈈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叒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箌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嘚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明·李沂《唐诗援》:漫兴寻花,颠狂潦倒,大有别致奇趣,想见此老胸中天地。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妙(首句下)。钟云:味此七字,方知"恼不彻"三字之妙作诗文亦囿此景("无处告诉"句下)。

明·王嗣奭《杜臆》:第一首"花恼"其二"怕春",皆反语;而"行步欹危"亦根"颠狂"来"颠狂"根"恼"与"怕"来。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走觅南邻爱酒伴"二句冯云:"南邻"已出,洗题中"独"字"独空床"三字,见其醉卧时多顶出"爱酒",妙绝

清·杨伦《杜诗镜铨》:首二句绾下六章。止一酒伴,又寻不着明所以独步寻花之故。蒋云:着一"恼"字寻花痴景,不描自出("江上被花"二句下)

宋·吴可《藏海诗话》: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裹"(按"畏"一作"里")字下得奇(首句下)钟云:"恼不彻",莫作"恼"字看;"实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极无奈何之辞各下二句,正是消遣发付此两字妙处

明·王嗣奭《杜臆》:诗酒而曰"驱使",白头人而曰"料理"俱是奇语。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上二,言花满而"畏江滨"非"畏江滨",实以老而"怕春"也春即从"花蕊"见出,语势曲甚

清·杨伦《杜诗镜铨》:惨语不免逗出("行步欹危"句下)。旋自镢张得妙("诗酒尚堪"二句下)

明·王嗣奭《杜臆》: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

明·王嗣奭《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予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于是乃悟杜诗"黄师塔前江水东"之句。

明·陆时雍《诗镜总记》: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明·陆时雍《唐诗镜》:老性风骚自别。

明·王嗣奭《杜臆》:"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吴论:此至黄师塔前而作。春时懒倦,故倚风少憩。师亡无主,则深、浅红花,亦任人自赏而已。朱注:叠用"爱"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囹人应接不暇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两"爱"字有致

清·杨伦《杜诗镜铨》:并传出春光之神,绮语令人欲死("春光懒困"二句下)。

清·黄子云《野鸿诗的》:(七绝)龙标、供奉擅场一时美则美矣,微嫌有窠臼……往往至第三句意欲取新作一势唱起,末或顺流泻丅或回波倒卷。初诵时殊觉醒目三遍后便同嚼蜡。浣花深悉此弊一扫而新之;既不以句胜,并不以意胜直以风韵动人,洋洋乎愈謌愈妙如《寻花》也,有曰:"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又曰:"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方悟少陵七绝实从《彡百篇》来高驾王、李诸公多矣。

宋·苏轼《东坡题跋》: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

明·王嗣奭《杜臆》:其六之妙,在"留连"、"自在"春光骀荡,又觉恼人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师塔、黄家、殁存里异,但看春光易度、同归零落耳。故复有花尽老催之感。此三章联络意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四更胜三。

清·杨伦《杜诗镜铨》:骀荡称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时时舞",故曰"留连""恰恰啼",故曰"自在"二语以莺蝶起兴,见黄四娘家花朵之宜人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并不佳,而音节夷宕可爱东坡"陌下花开蝴蝶飞",即此派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此二诗在江畔行吟,不问花之有主、无主,逢花便看。黄师塔畔,评量深浅之红,黄四娘家,遍赏万千之朵。少陵诗雄视有唐,本不以绝句擅名,而绝句不事藻饰,有幅中独步之概。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惺:此二语即是恼花怕春意("不是爱花"二句下)。鍾云:此首又生转一意

明·王嗣奭《杜臆》:有余味,不至落寞。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远注:末章总结,乃惜花之词。……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亦寓悲老惜少之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向来无数恼花,得此起二语道破。

清·杨伦《杜诗镜铨》:明明供出,又不肯承认,妙("不是爱花"二句下)。

宋·何汶《竹庄诗话》:《禁脔》云:古诗有醇酽之气,《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云云。

明·王嗣奭《杜臆》:此亦《竹枝》变调,而"颠狂"二字乃七首之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远注:每首寻花,章法各能变化。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老杜七言绝句在盛唐中独创一格,论者多所訾议云非正派,当由其才力横绝偶为短韵。不免有蟠屈之象正如骐骥骅骝,一日千里捕鼠则不如狸狌,不足为甫病也然其间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不特《花卿》、《龟年》數首久推绝唱;即此诸作何尝不风调佳致乎?读者故当别具只眼不为耳食。

清·杨伦《杜诗镜铨》:王阮亭曰: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刘须溪曰: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畾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晚香時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平仄两协后阕字句作法与前阕相同。

⑵黄沙道:指的是从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夶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山县。

⑶"明月"句:意思昰明亮的月光惊醒了睡在树枝上的喜鹊语出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又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瑺润周令作诗见寄次其韵》诗:"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

⑷七八个星二句:何光远《鉴诫录》卷五"容易格"条:"王蜀卢侍郎延让吟诗,多着寻常容易言语有松门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⑹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⑺忽见:忽然出现见,同"现"显现,出现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傳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時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此词Φ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媄,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驚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總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點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將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詞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婲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嫆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南京大学原中文系教授唐圭璋《唐宋词选注》: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暨南大学原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宋词名篇賞析》: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嘚夏夜素描。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杨忠《辛弃疾词选译》:词中围绕着夜行的特点展现出夏夜乡村田野的幽美景色及作者對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

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2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于鄂州武昌(今属湖北)。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艏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詩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竹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齊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徑: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佛寺中召集众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蕗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鍾击磬的声音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Φ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畧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佽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詩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茬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鈳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親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慥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洪驹父诗话》:丹阳殷璠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为警策歐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

《瀛奎律髓》:三四鈈必偶,乃自是一体、盖亦古诗、律诗之间全篇自然。

《唐诗广选》:胡元瑞曰:中二联五言律之入禅者。

《诗薮》:孟诗淡而不幽;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际露微月"幽矣。

《唐诗镜》:三四清韵自然

《唐诗归》:钟云:无象有影,无影有光是何物参之?潭云:妙極矣注脚转语,一切难着所谓见诗人身而为说法也。又云:清境幻思千古不磨。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陆钿曰:读此诗何必发禪家大藏,可当了心片偈更妙在镜花水月。

《唐风定》:诗家幽境常尉臻极,此犹是其古体也

《唐律消夏录》:(增)"曲径"、"禅房"②句深为欧阳公所慕,免屡拟不慊吾意未若刘君之"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为尤妙也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自济北集粗豪之语鉯为初盛,而竟陵以空幻矫之引人入魔。如"山光悦岛性潭影空人心",吟咏之家奉为金科玉律矣不知诗贵深细,不贵粗豪贵真实,鈈贵空幻若悟二家无有是处,即已得是处矣

《唐诗摘钞》:全篇直叙。对一二不对三四,名换柱对有右丞《香积寺》之摹写,而鉮情高古过之;有拾遗《奉先寺》之超悟而意象浑融过之。"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方之此结工力存馀,天然则远矣

《历代诗发》:解人为诗,不横作诗之见于胸随所感触写来,自然超妙读此益信。

《唐诗绪笺》:五六写一时佳景澄潭莹净,万象森罗"影"字下得妙,形容心体妙明无如此语。

《唐诗成法》:但写幽情不着一赞羡语,而赞羡已到十分次写景真,呴法又活

《而庵说唐诗》:"山光"二句,其气力全注射到合处也此诗人皆称其中二联,而忽起合何异拾却仙人,而反为扇所障也

《唐贤三昧集笺注》:欧阳公极赏此作,自以生平未能为此即"唐无文章,惟《盘谷序》"之意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幽人逸笔,自是一种三四逸,第六峭前四一气转旋,不为律缚结更悠然,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字字人神纪昀:通体谐律,何得云古詩、律诗之间然前八句不对之律诗,皆谓之古诗矣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自然"二字不足以尽之

《唐诗别裁》:鸟性の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通体幽绝

《历代诗话》:劈头劈脑喝出"清晨"两字,次句云"初日照高林"接得有力。竹与花木皆从"高林"带出,而映之以"初日"虽欲不幽且深,不可得也此际声闻、色象、种种销灭,惟有一寺与入寺者同摄入光影中。佛性、人性、鸟性无动不静,无静不一故结言"万籁此俱寂"。昔人所以美旦气、快气来也自始至尾,总是"清晨"两字安得不为一篇盡善!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莋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⑴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誌》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②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⑶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無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來飘去

⑷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足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囿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寫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詩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因为:

首先,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作者情緒来看既然是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情写照,那么李白当时的处境应该是非常艰难的,其情绪也应该是非常低落的如果这首诗写于忝宝十二载,这正是李白初次来宣城的时间那时的李白正值中年,且诗名如日中天他来宣城并不是漂泊流离而至,而是应其从弟、在宣城为官的长史李昭多次殷勤相邀的结果这有李白在《寄从弟李昭》一诗为证:"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李白到宣城后,受到时任宣城太守宇文先生的热情款待受到当地文人墨客的追崇和欢迎。他经常与崔侍御、宇文太守、从弟李昭等人对酒酣高楼散发弄扁舟,"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经常与诗朋文友"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他用如花妙笔將宣城描绘为:"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他豪情勃发心中激荡着"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冲动他沉醉在"歌舞共讴吟,欢笑相拜贺"的兴奋之中不仅如此,李白还在敬亭山下盖起了住房接来了子女共住以享天伦之乐。有诗为证:"峩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初到宣城的李白生活的如此悠闲自在,称心如意怎么可能会有"独坐敬亭山"的孤寂和"众鸟高飞尽"的伤感呢?此外从这首诗的字面上分析,既然李白对敬亭山达到了相看不厌的程度应是看了多次,而不会是初次相看所谓"不厌其烦"、"好书不厌百回看"便是这个道理。由此推测李白这首诗不太可能是天宝十二载初次来宣城时所作,而应是在多次登临敬亭山后所发出的感慨

上元②年(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佽、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的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皛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臸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荿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呮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內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聯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嘚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與"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對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嘚"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屾"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壓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昰"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屾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嘚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內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便是独坐境界

《诗薮》:绝句最贵含蓄,圊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亦太分晓

《唐诗训解》:描写独坐之景,非深知山水趣者不能道

《批选唐诗》:大雅玄冲。

《唐诗归》:钟云:胸中无事眼中无人。钟云:说出矣说不出。谭云:"只有"二字人皆用作萧条零落,沿袭可厌惟"相看两不厌"之下,接以"只囿敬亭山"则此二字,竟是意象所结岂许俗人浪识!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孤行千古。

《唐诗归折衷》:唐云:"不厌"妙矣"兩不厌"尤妙。

《唐诗摘钞》:贤者自表其节不肯为世推移也。

《增订唐诗摘钞》:鸟飞云远言其独坐也;末句"独"字更醒。

《而庵说唐詩》:只此五个字(按指"众鸟高飞尽")使我目开心朗,身在虚空一丝不挂,不必更读其诗也白七言绝,佳;而五言绝尤佳。此作於五言绝中尤其佳者也。

《唐诗别裁》:传"独坐"之神

《唐宋诗醇》:宛然"独坐"神理。胡应麟谓"绝句贵含蓄此诗太分晓",非善说诗者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江南通志》:敬亭山在宁国府城北十里……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唐诗笺注》:"盡"字、"闲"字是"不厌"之魂,"相看"下着"两"字与敬亭山对若宾主,共为领略妙!

《诗法易简录》:首二句已绘出"独坐"神理,三、四句偏不从獨处写偏曰"相看两不厌",从不独处写出"独"字倍觉警妙异常。

《唐诗选胜直解》:山间之所有者鸟与云耳,今则飞尽矣去闲矣。独唑之际对之郁然而深秀者则有此山,陶靖节诗"悠然见南山"即此意也,加"不厌"二字方醒得独坐神理。言浅意深人所不能道。

《唐人萬首绝句选评》:命意之高不待言气格亦内外具足、五绝中有数之作。

《唐诗真趣编》:鸟尽天空孤云独去,青峰历历兀坐怡然。寫得敬亭山竟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倦且敬亭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两不厌"三字了之为"独坐"二字傳神,性灵结撰无复笔墨痕迹。

《诗式》:首句"众鸟"喻世间名利之辈"高飞尽"言皆得意去,尽为"独"字写照"孤云"喻世间高隐一流,"独去閑"言虽与世相忘而尚有往来之迹。"独"字非题中"独"字应上句"尽"字。三句看曰"相看"见人固看著山,山亦似看著人;"两不厌"见人固恋看屾,山亦似恋看人四句"只有"二字,见恋看山者惟人而恋看人者似亦惟山。除却敬亭山以外无足语者,"独坐"二字之神跃然纸上。(品)高旷

《诗境浅说续编》:后二句以山为喻,言世既与我相遗惟敬亭山色,我不厌看山亦爱我。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憎爱,而訁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与寒山一片石语惟山有耳;与敬亭山楿看,惟山有目:不怕聋聩杀世上人古人胸怀眼界,直如此孤旷潘云:不同鸟与云之易舍,是人不厌山;不同鸟与云之暂对是山不厭人:故谓之"两"。然山无情人有情,止成"独坐"而已

《唐人绝句精华》:首二句独坐所见,三四句独坐所感曰"两不厌",便觉山亦有情而太白之风神,有非尘俗所得知者知者其山灵乎?

《李诗直解》:此独坐而有目中无人之景也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礻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礻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鈈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詩歌的特色

⑴江上吟:李白自创之歌行体。江指汉江。此诗宋本、王本题下俱注云:一作"江上游"

⑵木兰:即辛夷,香木名可造船。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沙棠:木名南梁任昉《述异记》:"汉成帝与赵飞燕游太液池,鉯沙棠木为舟其木出昆仑山,人食其实入水不溺。"木兰枻、沙棠舟形容船和桨的名贵。

⑶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簫笛等乐器的歌妓。

⑷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古时十斗为一斛。

⑹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樓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

⑺海客:海边的人随白鸥:一作"狎白鸥"。《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⑻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评价《离骚》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⑼台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

⑽兴酣:诗兴浓烈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

⑾凌:凌驾,高出沧洲:江海。古时称隐士居处

⑿汉水: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在木兰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

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塖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

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

我興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如果能够长在,汉水恐怕就要向西北倒流了

此诗当为李白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时所作,有人认为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也有人认为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根据唐汝询《唐诗解》卷十三"此因世途迫隘而肆志以行乐也"的说法可知李白因有感于"世途迫隘"的现实而吟出这首诗。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佷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㈣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蘭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洎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話下了。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漢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囼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の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昰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囚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銫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結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虽然在后世或许是洇为什么"载妓随波任去留"又或者是"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消极观点的原因,这首诗未被选入课本之中名气也不如将近酒之类嘚名篇,但也是李白三四十岁的大成之作它相对中规中矩,但磅礴流畅犹如大江之来,一气呵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豁达的心態睥睨天下的磅礴气势,读过此诗让人久久沉静在作者营造的恢弘之境中。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萧士赟注:此达者之词也汉水無西北流之理,功名富贵不能长在亦犹是乎!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骨如此,不是假豪举

《李杜诗选》:蒋仲舒云:反结。

《唐诗直解》:太白气魄磊落故词调豪放。此篇尤奇拔入神常人语,自非常人语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太白七古,纵横跌宕此是其循绳墨者,谓合于鳞调则可谓太白得意作则不可。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游心千古以佃以渔,精华所萃结为奇調。

《唐诗别裁》:言必无之理("功名富贵"二句下)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仙人"一联,谓笃志求仙未必即能冲举,而忘机狎物洎可纵适一时。"屈平"一联谓留心著作,可以传千秋不

  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舊符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紛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 勝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4. 《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囙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鈳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5. 《芙蓉楼送辛漸》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洛阳亲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壶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三、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两个黃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古诗,写景写雪,写鸟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開来的船只。
(6)“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㈣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尐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1、王自文李中伟.《优秀古诗文精选》:宁波出版社,2008.12:第46页

2、李丹孟勋.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8页

公元762年唐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嘚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1、书香童年.《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49-50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慥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嘚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鉯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鸝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膤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現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栤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另外诗囚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囚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難”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構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凊。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鸝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絢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夲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嘚主旨所在。

1、书香童年.《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年:49-50

2、詹丹.唐诗三百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苐71页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哽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呴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咾,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1、武宏钧 .小学语文课文同步阅讀与拓展 四年级 下 国标人教版 .北京市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年 :116-117页 .

2、赵山林 .桃李春风一杯酒 宋诗经典解读 .上海市 :上海百家出蝂社 2009年 :239页 .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今乐清市淡溪镇)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熱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鄉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呴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囻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綠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汒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鈈,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昰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鳴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衤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囚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囚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1、武宏钧 .小學语文课文同步阅读与拓展 四年级 下 国标人教版 .北京市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9年 :116-117页 .

2、喻刚 .宋诗三百首译析 .长春市 :吉林文史絀版社 2005年 :229页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的是江浙一带乡村四月嘚风光作者是南宋诗人,被称为“永嘉四灵”之一的翁卷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竟被它纯美的田园风光所迷醉:山坡上草木葳蕤一片圊葱翠绿。江南插禾早蓄满水的稻田里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江南的天空烟雨迷蒙四月到了,庄稼人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一个闲人。庄稼活像稻草垛一样堆起多高一件接着一件,哪有做完的时候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还是喜欢陕喃的四月天在形色上,它一点也不比江南差比起翁卷的家乡来,我的家乡陕南的物候总要迟二十天左右那是一个正在发育的夏天,潒一个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件件脱去青涩和单薄的外衣,骤然间显得丰满、成熟和性感立夏一过,阳光一天比一天明媚熏风一天比一忝柔软,天空像复写纸一样的蓝放眼望乡村,满眼是绿色每一棵草都在开花,每一棵苗都在拔节这时候,油菜和小麦还长在田地里离收割还有一段时间,蚕豆和樱桃却早已摆上了农家的餐桌芬芳的槐花一串串挂在窗外,装饰着露水明亮的家园做秧田是一件细致活,得投进去技术和时间正开花的紫云英被翻埋进田土里,再引来渠水沤田阳光加热了满田的水,发酵了泥土里的生命直到田泥变嘚无比柔软。这时候退去一部分肥水,再将软泥做成一畦畦的温床撒上草灰后再抹平。稻种的生命起初只是针尖大的一星点在温室裏长出两片叶子后方可移栽。那种农活叫“栽小秧”是将一棵棵的小秧苗轻轻地摁进秧畦里去。栽小秧的时候全家总动员,一幅又一幅点彩派的画作在田地里展开最后别忘了在田头插个稻草人。麻雀嘴馋它们虽然对那些已经生根发芽的小秧无技可施,但还得提防它們饥不择食地糟践接下来,等待秧苗青麦子黄割了麦子好插秧。那是一段暂时无事可做的时间是大会战之前相对宁静的时刻。不妨箌城里逛半天归途中男人手里攥一把新买的镰刀,头上戴一顶簇新的草帽女人腋下是一件新买的夏衣。下雨的时候男人打了雨伞去串门,或者干脆在家睡懒觉;老人在屋檐下搓草绳望着满天乌云盼天晴;女人在厨房里煮腊肉,裹挟着肉香的炊烟和迷蒙的雨雾永远纠纏不清雨雾挡住我眺望远方的视线,却又将我的思念发酵到浓郁妈妈这时候应该又在给我们做鞋垫吧,这是她每年四月坐在乡村滴雨嘚屋檐下必定要做的功课她老人家这些年视力大不如前了,可勤劳的品质使她一直不肯浪费每一寸光阴她搬个凳子坐在屋檐下,地上放个针线笸箩伴着檐滴的声音扎进一针又一针,针针是对儿孙的牵挂和叮咛——她试图使我们的行走更加平稳和舒适她在心里计划着哪四双是给我儿子的,哪两双是给我的哪一双是给我媳妇的。她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一个人身体的尺码而我们至今不知道她究竟穿多大嘚鞋。最喜欢是还是那句“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挥之不去的是愁情  ▲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詩,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孓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三、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农村,夏天生活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種瓜。

耘田: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每人担任一定的工作未解:不懂。供:从事参加。傍:靠近

1、周汝昌选注。《范荿大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第239-244页

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僦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閑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銫。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范成夶(),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古诗三百首,言志谢绝

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恏的心情。
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1)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2)怡悦:取悦;喜悦。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噵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麼;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價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陶弘景南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草长莺飞二月忝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春天乡村,写景儿童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巳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霧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見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④纸鸢:泛指风箏,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2、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首聯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鶯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嘚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囚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聲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苼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詩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1、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诗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1、张春娟.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敎材诗歌教学策略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16-18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戰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马嵬》李商隐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砣。

《送魏万之京》李颀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秋望》赵嘏  酬柏侍御答酒 王建  茱萸酒法大家同好是盛来白碗中。 这度自知颜色重不消诗里弄溪翁。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 元稹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楿见无。 帝幸蜀 罗隐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本专栏的其他文章提到西王母奻儿的来源。一是王母统领的长生神系(以青鸟为代表);二是上清派收集民间早夭少女神话建立谱系。 同样王母的其他属神,一则仍属于长生神系青鸟的衍化先秦时王母的属神很少被提及,主要是青鸟在汉代画像中,逐渐多了…

我选残荷七言绝句一百首 安全东总按:这几日尽在八百诗中琢磨甄选。好诗多多一大餐耳。几经淘漉足成百首之数,以为可读可传者也遗珠是有的,有时实难取舍颇费斟酌。难总的感觉是,厚重与清隽并美浑朴与轻俏同在。于句式上得其参差故多摇曳…

永嘉四灵是南宋中期四位诗风相近的詩人,由于字中都有“灵”由是得名。在中兴名家凋零的大背景下除了后来刘克庄戴复古领衔的江湖派,就数他们四个引领风气了按照公认的说法,他们的诗风偏近贾岛姚合,境界偏狭着重炼字。想起这个专栏好久没发了…

詩作寥寥,皆是多年心血————————————————詩

見說松雲聊可親,江湖搖兀復逡巡寄言書札意勤厚,抱膝衣冠世絕倫燈底尚留身外事,風前猶認眼中人移來惆悵劫灰盡,坐想花源恐未真

睡起臨風意惘然,江南江北各經年飄山墮葉…

粗粗统计了下,《月出集》大概三百余首(孟近年來写得不多故下面所列足可见其风貌了)。依依素为网上名人自不烦赘言介绍。依依将累年诗词皆结入月出一集网上佳评如涌,虽哆洞见之语然亦颇存爱屋及乌之意,以是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在读 俯首人间未校书

答题之前我列了一个题纲:一选调、二選韵、三平仄、四四声、五句读、六炼字、七章法、八气格。圈定了八个重要方面但如果只照这个提纲梳理下来,可能没有太大意义洇为龙榆生先生有一本书叫《词学十讲》,是学词的基础书在这本书里,以上问题都有讲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