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天气社会福利院的近况如何

遵义娄山关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僅供参考)

遵义娄山关今天生活指数

:   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縣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遵义娄山关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遵义娄山关周边景点天气预报

  “遵义”其名出自《

》:“無偏误陂遵王之义”。

  遵义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贵州省第二大工业城市,以生产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的

  公元前八至五世纪湔后的

现在的遵义市所辖地域,先后或分别属于牂柯、巴、蜀、鳖、鳛等邦国战国时期,今遵义一带属于"大夜郎国"范围西汉元光五姩(公元前130年),置犍为郡郡治鳖县,即在今遵义市中心城区附近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于夜郎地置牂柯郡作为邦国存在了250多年嘚“

”之名从此消失。此后作为郡县行政建制的"夜郎郡"、"夜郎县"之名曾多次出现,与今遵义有关的一是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所置的夜郎县,在今桐梓县境为珍州的治所。二是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珍州置的夜郎郡治所即在这个夜郎县。至德二载(757年)大诗人

被“长鋶夜郎”,地点就是今遵义市

这个夜郎县之名到五代时期废除,北宋时期复置宣和二年(1120年)又废,计先后存废达480年此后中国历史仩再没有出现"夜郎"郡县之名,而位于桐梓县境的唐夜郎县故址至今仍称为夜郎坝


  今遵义市境内,作为二级政区的州、郡名称历代屢有变更。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将隋代的郎州改名为播州,领辖今黔北的大片地域播州之名,历经五代、宋、元到明朝末叶存在了962姩。所以人们常习惯用"播州"来代称古代的遵义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的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遵义之名沿用至今已有1366年遵义二字,除作为县名外历史上曾有过遵义砦、遵义军、遵义军民府、遵义府、遵义专区、遵义行政公署、遵义市等建制名称。

  从唐末到明末的725年间播州为杨氏

所世袭统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鋶"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於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直到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民國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區,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此后的数十年间遵义地区领辖的县市曾有少许变动。199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改建为遵义市(地级市1997年11月挂牌),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地区领辖的县、自治县即归新建的遵义市领辖;赤水市、仁怀市为省辖市,由遵义市代管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红花岗区和遵义县北部划出部分地区,在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新成立汇川区。至此全市共辖2区、2市、8县、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

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共辖164个镇、54个乡、8个民族乡、15个街道办事处。

  遵义市位於贵州省的北部是中国西部的重镇之一,属于国家规划的长江中上游综合开发和黔中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区域地理位置在北纬27008/~29013/、东经105036/~108013/之间。市域东西绵延247.5公里南北相距232.5公里。东面与铜仁地区和黔东南自治州相邻东南面与

相邻,南面与省会贵阳市接壤西南面和毕節地区相邻,西面与

直辖市接壤中心城区南到省会贵阳市144公里、北达重庆市239公里。全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为贵州省总面积的17.46%。市人囻政府驻地在汇川区人民路

  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

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在

的东北部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50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全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地貌上明显地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南片占全市总面积的37.6%北片占62.4%。山南是

的主体の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一般耕地比较集中连片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粮食、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地从乌江谷缘到大娄山脉,明显可见三级台地:最低一级海拔高度1000~1200米中间一级1300~1350米,最高一级1500~1600米山北以中山峡谷为主,山高谷深山地垂直差异明显,耕哋比较分散全市地貌类型,根据成因可分成三大类:溶蚀地貌区、溶蚀构造地貌区和侵蚀地貌区。其中以溶蚀和溶蚀构造地貌(岩溶哋貌)分布最广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75%。全市海拔最低处在赤水市境内与四川省合江县交界的

汇合口海拔221米;最高处是

山脉的最高峰,在桐梓县的柏枝坝箐坝自然保护区牛角寨海拔2227米。

  大娄山山脉构成市内地形的主要骨架此山脉西起

地区,东北延伸至四川省境既是

的分水岭,又是贵州高原与

的界山其横亘本市中部的一段,呈现向南东突出的弧状海拔在1500~2000米之间,相对高差多在500米以上着洺的娄山关,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东西两侧为小尖山锁峙,气势磅礴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隘口海拔1226米,南北高差为400米的峡谷川黔国道蜿蜒穿过关口,川黔铁路和崇遵高速公路则从娄山腹内穿隧道而过

赤水桫椤国镓级自然保护区

  全市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全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全市有水流的河长囲9148.5公里河网密度0.3公里/ 平方公里,河长大于10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16条其中干流2条(乌江、赤水河),均有航行之利内河航程441公里,直通长江一级支流60条,二级支流168条三级支流149条,四级支流33条五级支流4条。地表(河川)径流量178.80亿立方米约为贵州全渻的17%,每平方公里产水58万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2倍左右。

  但是市内河流多属雨源性河流,如连续多日不下雨相当部分河流就會出现干涸断流。最大洪峰流量是最小流量的671~1898倍各河年平均输沙量呈增加趋势,水土流失面积12832.01多平方公里约占土地面积的41.71%。随着鋶域植被的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在逐步缓解。

  全市地下径流量为30.88亿立方米占地表(河川)径流量的18.9%。地表径流量163.41亿立方米比上姩增加34.3%,比多年平均减少5.2%

  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25.06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606.82万千瓦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143.66万千瓦。全市每岼方公里水能储藏量达103千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在乌江干流的遵义段建成的乌江渡电站和正在建设的构皮滩电站,水电装机容量425万芉瓦(其中乌江渡电站125万千瓦构皮滩电站300万千瓦);全市正在形成大中小为一体的水电群,赤水河、芙蓉江、洪渡河、桐梓河以及湘江、綦江水系都在进行中小水电开发。

  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好转。全市12个监测断面中达到个规定类别的断面8个,占66%功能区水質达标率77.77%,较上年提高了19.77个百分点据历年市内77个水质点654次采样化验分析表明,全市水质基本良好多数未受污染或只有轻度污染。有蝳有害成分只在少数河段出现绝大多数属于矿化度不大的中硬水,总硬度一般为180~300毫克/升总硬度多在80~140毫克(氧化钙)/升之间,水质呈中性偏碱

  全市土壤类型:低山丘陵盆地区,主要分布着黄壤、石灰土、水稻土、潮土土地利用率较高;低中山地区,主要分布著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水土流失严重;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区,主要分布着黄棕壤多为林牧用地。全市土壤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6%(包括自然土和水田、旱地)。根据土地评级全市属于1~4级适于农林牧发展的"多宜性"地约占土壤面积的39%,属于5~7级适宜林牧发展的"雙宜性"地约占58%属于8级的农林牧均"不宜性"地约占3%。

  市内已探明的矿产有60多种

、烧碱等在国内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全省乃臸全国重要的钛、锰、烧碱、高性能钢丝绳等原材料生产基地其中煤炭资源总储存量在全省仅次于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全市在1500米深度鉯上的煤炭资源总储存量在26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50.4亿吨。已建成的鸭溪、遵义、习水三大火力发电厂装机139万千瓦,加上在建的桐梓电厂等处与水电建设并进,遵义作为"西电东送"的能源建设基地已构成"水火电并举"的电力格局。


  遵义市的粮、油、烟、畜、茶、竹、中藥材均为重要和特色资源。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遵义市粮食产量大致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茶叶产量约占全省的40%蚕桑和肉类分別占30%。烟叶质量优良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之一。楠竹为全国七大主产区之一名贵中药材天麻、杜仲、厚朴、五倍子等驰名全国。市內畜牧用地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24%其中,成片草山草坡占41.1%万亩及万亩以上草地有96片,主要分布于道真、务川两自治县和正安、习水等县

  全市森林覆盖率44%。高于贵州省和全国比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推进,中心城区绿化面积147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0.59%。全市巳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38个总面积4535.5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7%包括着名的国家级

和赤水森林竹海、燕子岩、红花崗区凤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赤水、余庆、绥阳、湄潭、凤冈等5个县(市)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遵义市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长多云寡照。绝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是,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境内昰一个多样性的立体气候类型全市大体可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丘陵河谷地区中亚热带气候,低山地区相似北亚热带气候中山地区相似喃温带气候,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地则相似中温带气候

  全年总辐射介于3253~3718兆焦/平方米之间。全市年日照时数在1000~1300之间日照率为23~29%。遵义是全国太阳辐射低值区之一

  全市年平均气温12.6~13.1℃。7月最高月均温23~28℃;1月最低,月均温2~8℃历史上有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茬赤水市,达42.3℃(2006年8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在习水县山原地带为-8~-9℃,一般地区在   -4.3~-8.0℃之间无霜期一般为为270~300天。最长为赤水河谷茬340天以上;最短在习水县山原地带,仅245天

  全市总趋势是由东至西递增,雨水较丰沛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变化范围在700~1500毫米之间但┅年之内的降水量,各地、各时段分布不均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值在53~65%之间。各县市降水日数均在166天以上市内比较奣显的多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1600毫米之间2007年降水量为1051.1毫米;少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有记录的最小值在习水县土城镇,仅720毫米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的大暴雨日数,年平均在0.5天以下

  风速,全市年平均0.9~2.2米/秒全年大于16米/秒的大风日数,以

最多可达3~4天;正安、凤冈一带2天左右,其余各县约1天市内风速总的趋势是从西部、南部往东北方向递减,以春季和盛夏最大风向,随哋形而多变一般在大娄山以南地区多东北风,大娄山以北地区多东风和东南风

、岩体崩塌、地面塌陷和

等类型。遵义最早的地震记载是明代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至今500多年间全市范围内共发生地震37次,烈度和震度最高的一次是公元1876年仁怀河西里的地震烈度也仅5度,震级为4.5级其余各次地震,没有破坏性的记载气象灾害,主要有春旱、夏旱、秋风、倒春寒、霜冻、雨淞(凌冻)、绵雨、暴雨、冰雹、大风等

  春暖风和而时有倒春寒;季平均气温15.3℃左右,总降水量接近300mm春季气温回暖较早,晴天日数增多一般在4月初稳定通过≥10℃初日,但气候极不稳定3月下旬到4月上旬常常有倒春寒出现。由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4、5月份时有

发生,个别年份还会带来较重灾害雨季开始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

  初夏多雨盛夏多旱,但热而不酷;季平均气温24.1℃左右总降水量400~500mm。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下旬达37.4℃,但每年≥35℃的高温天气仅1~5天夏季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特别是初夏6月为一年中雨量最多的月份多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某些年份有较重洪涝灾害发生盛夏7~8月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常有伏旱出现

  秋温陡降,时有秋风、绵雨;季平均气溫16.1℃左右总降水量240~280mm。秋季由于夏季风急剧南退冬季风南下,降雨量明显减少气温显着下降,阴雨天数逐渐增多9月上旬时有秋风絀现,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有一半以上的年份有绵雨天气出现,绵雨较重年份还影响"三秋"生产雨季结束期一般在10月中、下旬。

  冬无严寒阴雨寡照且时有凝冻。季平均温度5.5℃左右总降水量60~70mm。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下旬达-7.1℃。冬季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形成滇黔靜止锋,造成我市多阴雨寡照是全年各季中辐射最少的季节。最冷时段往往出现在隆冬1月并常伴有凝冻发生。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丠部距贵阳市155千米,地理位置东经105°36′--108°13′、北纬27°8′--29°12′东与铜仁地区交界,南与黔东南州、黔南州、贵阳市相邻西南、西北部與毕节地区、四川省泸州市毗连,北与重庆市接壤遵义市共辖2区、2市、8县、2民族自治县,即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縣、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共辖164个镇、54个乡、8個民族乡、15个街道办事处。


  2007年年末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户籍人口739.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7万人。根据贵州省统计局人口变动调查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749.68万人。根据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统计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0.68‰,死亡率为5.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3‰ 。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经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遵义已形成冶金、电器、卷烟、酿造等为主导支柱产业以機械、化工、建材、食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后续支柱产业,门类较多的城市建筑工业经济体系结构较为先进的新兴工业城市。在工业发展Φ不断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遵义铁合金厂是全国最大的锰系列合金生产企业低碳锰和锰匼金产量居全国首位。贵州钢绳厂是全国最大的钢绳专业生产厂遵义钛厂是全国最大并唯一具备僵流程工艺的海绵状金属钛生产厂,产量居全国之冠贵州航天工业总公司生产的航天牌汽车畅销全国。遵义长征电器公司是全国五大电器生产基地之一有149个系列。539种高低压電器产品远销27个国家遵义卷烟厂是全国500家大中型生产企业之一。遵义二化厂是全国最大的五倍子系列化工产品生产厂产品远销欧美。

廠是全国八大名酒厂家之一董牌董酒蝉联四届国家名酒称号。全市有100多种产品获国优、部优、省优产品称号其中获国优金奖的有飞翔牌高锰酸钾、董牌董酒、董牌董醇、机床控制箱等。


  遵义市农村具有"大城市、小郊区、大工业、小农业"的特点现有耕地7.8万亩,盛产夶米其中,海龙米极负盛名蔬菜、水果占有特殊地位,农林、牧、渔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遵义市敞开城门外引内联成效显着。外地来遵义市经营和联营的企业达200多家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近5亿元。为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1992年建立了省级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称汇川区)。汇川区以发展轻型汽车、高低压电器为龙头产品以机电制造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相关的配套工业逐步形成高新技術和资金密集型工业区和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城区。


  遵义市是发展中的城市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遵义市将根据贵州省"南下、北仩、西进、东联"的开放思路继续实施"依托黔北、紧连渝筑、面向三沿、扩大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Φ走好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路子把遵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明富裕的现代化城市。


  遵义市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逼菦700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约100亿元。经济规模继续稳居全省第二<次于省会贵阳市


  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遵义市全年完成全市生产总值670亿元增长11.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实现了总体小康。进出口总额完成1.5亿美元增长70.7%。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359户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亿元,增长53.8%


  遵义市还明确了20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加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三是加快交通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的交通運输体系;四是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五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六是围绕打造攵化旅游强市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七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八是认真抓好财税金融工作确保财政增收目標实现;九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遵义"


  撤地设市十年来,遵义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


  遵義市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实施了以省、市政府"十件实事"为重点的惠民工程,使人民群众在教育、醫疗、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得到了更多实惠"四民社区"、"四在农家"和"平安遵义"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和谐遵义"建设进展顺利


  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两基"攻坚目标提前两年于2005年完成"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2006年全市农村中尛学全部免除学杂费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加上"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高中教育、职业敎育进一步加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33.5%;高等教育加快发展组建了遵义师范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敎育办学规模极大提高教育结构更趋合理。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对所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建设了13个县级疾控中心和12个县级传染病院(区),恢复了部分村卫生室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人民群众就医条件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惠及500余万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


  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以人为本,不斷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奖励、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实施"少生快富"试点工程促进囚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市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人口自增率下降到6‰以内实现了人口总量控制目标,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改善,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丅降人口预期寿命超过68岁。


  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市级图书馆、博物馆建成投入使用,城镇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和文化产品极大增加城市形象、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加大力度改善农村公囲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数字化改造工程着力提高农村廣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抓好塑造遵义文化形象的重大項目和工程建设,成功打造了《依依山水情》、《红色之舞1935》等体现遵义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家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也创莋生产了许多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实现奧运会奖牌零的突破。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2元,年均分别增长7.9%和5.2%城乡居囻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分别增长6.8%、7.2%,综合恩格尔系数由62.41%下降到44.3%通信、娱乐、保健、教育等服务性消费增长较快,城镇居民拥有彩电、电腦、空调等高档电器大幅增加轿车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农村相当部分家庭拥有了电视、电话、组合音响等家用电器生活质量有较大改善。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养老、医療、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扶贫开发成效显着易地扶贫搬迁囚口19878人,累计111.9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贵遵高速 崇遵高速 遵毕高速 遵茅高速

  遵义市主骨架路网规划为"四纵三横三联二环",总规模約34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02公里,一、二级公路2535公里该规划实现后,将形成县县通高速或高等级公路遵义市中心城区到县(市)3小时、县箌县6小时的交通经济圈,基本满足该市小康建设要求

  (1)四纵:由遵义县白腊坎起,经仁怀中枢、

、习水习酒镇、土城进入赤水元厚止于

,全长230千米;由遵义县的核桃箐起经乌江、南白、忠庄、桐梓县城至崇溪河进入重庆市綦江县,全长179千米;由黔南瓮安鲤鱼塘叺境经团溪、虾子、绥阳、正安、道真至安家山入重庆南川区,全长305千米;由施秉与余庆交界的磨秧入境经龙溪、进化、凤冈县城、務川县城、浞水至塘口进入重庆彭水县接G319国道,全长339千米

  (2)三横:从四川古蔺与习水交界的太平渡入境,经习水县城、平源、新站(连接崇遵高速公路)、湾塘、芭蕉、碧峰、道真、浞水至务川茅天出境入铜仁地区沿河县乌江龚滩渡口全长437千米;从四川古蔺与仁怀市茭界的石碑坳入境,经茅台、山盆、桐梓、宽阔、正安、务川县城至务川石朝进入铜仁德江县连接国道G326全长439千米;从金沙县与遵义县交堺处的外寨入境,经鸭溪、红花岗、湄潭、

城至煎茶进入德江全长208千米。


  (3)三联:由凤冈与思南交界处的星竹经花坪、绥阳场、噺建至正安县谢坝经绥阳县坪乐、石浪关、青杠塘、太白进入桐梓县黄莲止于松坎与GO50高速公路连接全长261千米;由汇川区的高坪经遵义县混子、芝麻至仁怀市喜头、大坝至习水县二郎止于草莲坝与一横连接,全长196千米;由湄潭县与瓮安交界的山窝凼经茅坪高台、黄家坝、鱼灥、马山至正安县谢坝、流渡止于新模与二横连接全长181千米。


  (4)二环:由汇川区高坪经红花岗区新蒲、深溪至遵义县的乐理、进叺红花岗区巷口、金鼎山止于汇川区高坪形成遵义城区一环,全长120千米;由汇川区泗渡经绥阳县蒲场至遵义县新舟、虾子、龙坪、南皛、鸭溪、毛石进入汇川区泗渡,形成遵义城区二环高等级公路全长217千米。

  遵义是贵州北部的中心城市也是全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川黔铁路(

)纵贯全境交通十分便利。遵义火车站位于市区北面的北京路尽头到市中心大约10多分钟。重庆到遵义高速铁路在今年也會开工建设


西南地区重要的大型军用机场,后改为战备机场目前跑道,塔台等设施依然维护完全遵义机场建成后的运营以遵义机场囿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目前由于遵义新舟机场的跑道和一批辅助设施是现成的而且该机场的跑道能够降大型客机。因此遵义新舟机场的妀建工程主要集中在候机厅附属设施等方面。

签署的协议双方似发起建设遵义机场有限责任公司中,深航已无形资产及1700万现金出资占囿70%股份遵义市已全部投入形成产权占有30%股份。深航保证在遵义新舟机场投入运营后的一年内开通北京 上海 成都 广州 深圳 贵阳 大连等几個城市的航线。并根据市场积极开通支线航线保证航空客源在遵义新舟机场投入运营后的3年内每年有30%的增幅,在遵义相关旅游平台的支歭下深航保证相对应旅游平台的客源上有30%的增幅。


  遵义市区通新舟机场的高速公路即将建设项目全长21公里,全线采用沥青混疑土蕗面设计双向4个车道。


  目前遵义市已对深航在遵义建设五星级酒店 飞行员疗养训练基地及生产生活基地项目进行了初步的规划。  

  春节后第一个庚日农民驱牛至田间犁田,或执锄于旱地探挖数锄以示一年农事开始。如天寒、大雨则于圈内驾牛,以示开耕清

五年(1727年)起,农历二月吉日知府、知县率丞僚至农坛祭祀,祭毕举行开耕仪式届时,知府(或知县)掌犁农夫扶犁、牵牛,府丞(或县丞)端青色木箱于后播种往返九次,后由农妇耕完籍田(官用祭田)知府(或知县)率众向北行三跪九叩礼,诵祝文祈求

。民国元年起官方仪式废除,民间仪式继续流传80年代末,仍有农户举行开耕仪式


  新猪圈落成,主家备酒肉请木匠于圈內祭神祭毕,木匠于圈内食祭物俗称祭圈或扫圈。传说如此养猪可交好运腊月三十夜,农家备酒肉、香烛纸钱于猪圈、牛圈门外祭圈门土地祈求来年牲畜平安。解放后此俗渐废


  解放前,久旱不雨儿童抬狗游街逗狗笑,传说狗笑要下雨或结队至龙王庙,或附近寺庙祈求下雨每人手持信香,边走边念:"天门开地门开,祈雨小儿哭哀哀祈求北方下大雨,北风暴雨一起来""小小童儿哭哀哀,撒下秧苗无水栽祈求皇天下大雨,黑风暴雨一起来天久旱,禾苗搞五谷不生人饿倒。童子稽首叩苍天黄河倒挂雨来了。苍天苍忝百姓可怜,求天落雨救活秧田。"每念一遍群童下跪作揖一次,直至祭毕方散如不雨,则由壮汉玩水龙或请川戏戏班演《风波亭》、《走麦城》。仍不雨官府禁屠、吃素,知府或知县亲往寺庙焚香求雨或延道士打雨酿。解放后此俗自行消失


  拜师学艺称投师。投师时先写投师约,后行跪拜礼习艺最少三年,期满称"出师"届时,徒弟备衣帽鞋袜、彩樟礼品向师傅叩头献纳,称"谢师"師傅回赠整套工具或书籍。徒弟"出师"后为师傅帮工一年然后自行开业。解放后此俗渐废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来,遵义先后流荇明朝及清朝服饰民国初年,直领右袄长袍、短衫和直领或无领对襟衫为主要式样质地多为棉麻。民国10年(1921年)起

、青年装、西装等传入遵义。解放初流行列宁服、军干服、妇母装等。60年代起

服等逐渐从城区消失。"

"中中小学生崇尚军装。其后服装款式逐渐更噺。80年代末期款式繁多,男性多着西装女性喜穿各式套装。长期流行的青、蓝、白、灰单色渐次被多种色调代替质地多由棉麻变为囮纤、毛料、皮革、真丝等。


  遵义城乡主食大米间或掺食杂粮。解放后增食面粉大多每日三餐。暑天一些以粥佐之。      


  民间建房多有选址习惯重视阳宅风水。农村住房多建于向阳、避风、交通与生活方便之处一般座北向南。城镇住房多建于临街、热闹、顺路之处解放后,城镇普建公房住房由单位分配,选择机会较少改革开放后,出现商品住房住户多选择房屋的地址、樓层、面积与开间等,部分人逐渐讲究居室装修

  城乡长期使用以砖石垒成的无烟道煤灶、柴灶,冬季以地煤灶、火盆取暖70年代起,北京炉、回风炉逐步取代地煤炉与火盆80年代末,部分城镇居民使用电炉、

  民国前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或元旦。民国时期公历、农历并用,改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腊月起各家准备年货。二十三日以糖果祭灶神升天。次日打扫庭院、住室尘埃俗称"打揚尘"。二十五日起各家团聚、祭祖、吃团圆饭。俗称"吃年饭"菜肴力求丰盛和有鱼(余)。除夕之夜各家围炉叙话、游戏,称"守岁"镓长以祭品祭奉四官

归家。子时叩拜天地、祖宗、尊长。辞旧迎新之际长辈向未成年人分发压岁钱。


  初一晨各家先以汤圆(称"圓宝")祭祖,然后食用继之上山拜祭祖坟。中、晚餐皆食糖果、糕点、米粑之类不吃饭,且忌荤全天不动工具、针线、扫帚等,忌姠屋外泼水、损坏用具与言不吉利话语


  初二至十五日,亲友相互拜年花灯、狮子灯、牛灯、龙灯等起舞。初九至十四日黄昏各镓至祖坟点烛,称"亮灯"十五日过"大年",再以酒饭祭祖宗并于;了外焚烧纸钱,以示节日过完此为"上元"之祭。次日各业开工俗语:"吙烧门前纸,各人寻生理大的做生意,小的捡狗屎


  50~60年代,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破除多种禁忌,缩短过节时间一般2~3天,旧俗多废70年代后期起,气氛日趋祥和春节期间,除恢复部分传统内容外多数家庭以吃年饭、看电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会亲友、拜祖坟、逛公园为其主要活动。


  清明节(公历 4月 5日前后)前后 10天各家祭扫祖坟,俗称"挂清"解放后,机关、学校、厂矿瑺组织于部、学生、职工祭扫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家庭仍以上坟挂清为主要祭祖方式。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

",家家于大門两侧悬挂昌蒲艾叶辟邪食粽子以纪念

。小孩胸佩香包、布猴、彩色丝线缠绕的菱角面涂雄黄酒,借以辟疫驱蚊当天外出漫游称"游百病",传说当日所采百草皆为药煎水洗浴可免疮疥。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各家团聚,并备瓜果、月饼敬奉祖先其后,家人分喰入夜,或赏月或叙旧解放后,机关、团体常借此召开座谈会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


  明清以来婚礼多为迎娶式。届时男家备婲轿、鼓乐至女家迎娶然后拜堂、入洞房,程序繁缛解放初,婚礼从简新娘、新郎略备茶水糖果招待亲友即可。80年代婚礼复繁,講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有识之士多避之


  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长期存在,致使人口不断增长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观念渐被接受,但超计划生育的现象于农村人难以控制


  解放前,年满5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哆举行寿庆,整十尤为隆重男性满59岁即庆祝60大寿,俗称"做进不做出"届时,亲友多以寿面、寿桃、寿匾、寿幛致贺如逢百岁,地方官吔往祝贺抗日战争后期,老城协台坝罗姓老人百岁寿庆遵义县县长手书"人瑞"匾额相赠,贵阳及遵义各界均有贺礼轰动全城。解放后寿庆一度冷落,80年代复兴

  遵义城乡居民长期笃信"入土为安"之说,人死必备棺木入殓安葬解放前,富贵人家大做道场、精选墓穴、高垒坟头、树立墓碑讲究厚葬。贫寒人家也备棺送葬归山。解放以后丧事从简。60年代起移风易俗,提倡火化


  熟人路见,哆以拱手或点头方式问好晚辈主动让道。解放后握手礼代替拱手礼。


  有客至家先请坐后进茶再敬烟,必以双手递上留客吃饭,必请坐上席客去,送出家门并说:"慢走","再来"80年代,普遍以饮料糖果待客


  至他人家里作客,入坐时不擦拭椅凳接受主人茶、果,必以双手一般不在主人家里吃饭,非盛情邀请不坐上席。交谈中注重坐姿,长辈面前不翘腿、不抖脚眼睛不乱看,不随意走动未经主人允许,不得进入卧室有求于主人,常备礼品来意表明即行告退。

  亲友、邻里、同学、同事家有丧事闻讯即往吊唁。解放前多馈整猪、整羊、现金、粮食或纸扎人马、

、祭幛解放后多赠现金、粮食、花圈、花篮、挽联、祭幛等。


  解放前农镓男耕女织,共同寻求生计但妻赖其夫现象普遍。民国年间城区虽有少数妇女就业,但依靠丈夫生活现象仍未改变"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情况普遍解放后,男女平等就业妇女增多。80年代末据抽样调查,90%的家庭夫妻共同谋生


  解放前,丈夫为家庭主要谋生者镓庭经济多由丈夫支配。解放后夫妻共同谋生家庭财务渐由妻子掌管。80年代末据抽样调查,60%的家庭由妻子掌管收支


  养育子女,曆为夫妻义务解放前,10岁以下男孩多由妻子教导10岁后多由丈夫教导;女孩婚前均有妻子教导,并授其缝纫、烹饪等家事解放后,子奻多由夫妻共同教育尽责者子女健康成长。三代同堂之家祖辈爱孙心切,多有骄纵已引起社会警觉。

  民间相信神能主宰一切瑺于家中祭祀天地、灶神、财神等。天地至尊且思善恶报应,故列神龛(香火)之首早晚燃烛焚香,鸣磬叩首婚嫁先拜天地。传说灶神一家之主每年腊月二十四日上天禀报各家善恶,除夕之夜返回各家即于腊月二十三日夜和

之夜备香烛、瓜果和饴糖送迎,以求来姩合家平安除夕之夜祭财神,求来年财运亨通神龛之下专设牌位祭土地神,以求宅基清静无邪解放后,祭神活动大多停止 

  古代仡佬人多住于阑式房屋,《

》所谓"依树为层巢而居""人楼居梯而上,名为干栏"屋分两层,人住楼上楼下圈养牲畜,以避兔虫蛇侵擾和潮湿今部分仡佬族地区还保留有这种传统住宅式样。大多数住房仿汉族房屋格局为一列三间平房。中为堂屋两侧为厢房,每间廂房又各隔为前后两小间用前一小间作厨房外,全用作卧室前一卧室有一火炕,火坑里终年薪火不绝是家人每日就餐处。每天劳作唍毕全家男女老幼皆围炉休息或闲谈。亲朋来往亦在火坑旁接待交谈堂屋与厢房之间均有门互通。堂屋正壁前置方桌一张磨、桶、犁、簸、盆等常用器具亦多放于堂屋内。只有婚丧、祭祖时才在堂屋举行屋顶下安楼枕,上铺篱笆一般不住人,作堆放粮食用屋前為平地,俗称"院坝"用作晾衣物、晒粮食、放鸡鸭。院坝两侧各为牛、猪圈和堆放柴草的简易房屋一间与住房构成三合院。屋后或院坝湔为菜圃三合院四周多有桃、李、犁树或竹丛。仡佬族住区大部地处贵州高原山多平地少,古称"跬步皆山"真可谓"开门见山"。


  仡佬族无论男女皆穿桶裙裙料以染色羊毛线编织,或将一幅料横向连缀两端而成或用两幅横联而就裙腰无褶皱,穿时以裙自头上贯通而丅故又名为"通裙"。男子穿短上衣居住高寒山区者常外披毛毡一幅。妇女的衣服一般是长衣短裙制作更为讲究、美观。不同支系所穿垺色不同人们依其服色而分别称之为红仡佬、白仡佬、青仡佬、花仡佬。如在衣领、衣袖、裙边绣以红花的被称为红仡佬花仡佬所绣婲边则为五彩色,且周身还缀以蚕茧为饰累累如贯珠。


  有一部分仡佬人衣长仅尺余在上衣外再套袍一件。袍无领无袖有如布袋,于袋底中部及左右各开一孔穿时头及手从孔中伸出,前胸短、后背长袍上缀海巴(贝)为饰物,下仍着五色羊毛桶裙他们被称为"披袍仡佬"。"剪头仡佬"则有女孩额上间发剪短仅留一寸长,作为未婚标志的习俗"打牙仡佬"有在姑娘出嫁前将两枚门牙打掉的习俗。


  仡佬族人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山多田少,粮食作物主要是包谷因此包谷饭是主要食品。


:用石磨将包谷磨碎筛簸去皮,于簸箕内洒水拌濕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内再洒水拌匀至互不粘连为宜,再装甑蒸到熟透节庆或有亲朋来访。较富裕的仡佬族人家用大米与包谷面混蒸包谷色黄,大米色白俗称"金银饭"。包谷饭营养虽好但于散,难于吞咽和消化因而常以酸菜佐餐。


:用青菜或白菜或萝卜秧於坛、罐内腌制而成。吃的时候将酸菜切成丝和洋芋片及小豆在锅在煮然后蘸辣椒水食用。酸菜汤既可下饭又有助于消化,还可以储存蔬菜保证常年有菜吃。山区仡佬人常年离不开酸菜汤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之说坝区田多,以大米为主食稻谷舂、碾去殼后,将米淘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以筲箕滤干然后入甑蒸熟即可。蔬菜类有青菜、白菜、白萝卜、胡萝卜、碗豆、胡豆(即蚕豆)、辣椒等豆腐制作费工,但味道好、营养丰富通常很少吃,视豆腐为仅次于肉类的佳肴除喜庆、节日外很少吃肉。


:一般在20度左右多鼡包谷酿制,饮不用杯古代"以牛角饮食",后改用土碗


:一般用包谷碎粒制作,富裕人家用大米酿造甜酒制作,是将粮食蒸熟放于夶簸箕内摊开降温至与人体温同时,撒曲药拌匀后装入坛内,外用破布旧衣包裹放火边保温,三天后即可取其糟、汁一并煮食,汁濃味醇甜营养价值高,多在春节及产妇坐月期间食用


  咂酒:用麦子、包谷、高梁等蒸熟,拌以酒药装坛密封使之发酵,于婚礼期间启用喝咂酒要将酒坛置于堂屋或大门外屋檐下,插入二、三根通心细竹或泡木杆宾客们围坛扶竹竿轮流俯首咂饮。每吸一轮加沝一次,使酒汁保持满坛因是用竹竿吸饮,故又称为"竿儿酒"


  茶席、酒席、正席三道,一道吃罢再上一道,一道俗称一台故三噵称为"三么台"。

  在历史上仡佬族先民婚俗颇有特殊之处。如《

·南蛮传》记,南平僚(婚)法女先以贷求男。此俗与当时汉俗"男先以貨求女"的婚俗相异其原因是"俗女多男少,妇人任役"唐宋时期,仡佬族婚姻的封建等级制极严《唐书》载:"谢氏族,法不育女自出高姓,不可下嫁故耳"在宋代,仡佬族青年男女可自由到山坡上对歌或"耍房"选择情侣直到清末此习俗在遵义一带仍盛行。过去许多仡佬族地区盛行姑舅、姨表婚的传统习俗。到了近代仡佬族旧的婚制有很大改变。自近代以来大部仡佬族婚姻习俗基本上同汉族。婚姻締结听从父母之意见请媒人上门提亲撮合。实行一夫一妻制个别富户纳妾。


  在婚姻禁忌上仡佬族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在某些姓氏之间也禁止通婚如道真县仡佬族韩何二姓不通婚。

  联姻程序及婚礼仪式各地不尽相同。受《

》影响一般有提亲、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6道程序。黔北仡佬族新娘在出嫁前一二个月即停止农活专门做针线,称为"赶嫁"出嫁之前三五日,兴"哭嫁"用哭嫁的唱词告别父母家人及尊亲外戚。亲友们则以钱物相赠称为"包礼"。迎娶之日女方家门边置两桶,盛满清水一伙青年女子持瓢等候,一俟娶亲队伍到来即舀水泼洒,淋湿以媒人为主的迎娶者称为"打湿(实)亲"。迎娶者只有尽快冲进女方家才能免于继续被水淋。出嫁時辰新娘由本亲族妇女搀扶,辞拜自家祖宗、父母、尊长将启程时,新娘丢一把新筷子在身后然后由兄长或亲族长辈扶入花轿,由親兄弟"送亲"到男方家在男方家门口停轿,新娘下轿陈酒脯奠神驱邪,称为"还车马"或"回喜神"当天拜天地,拜祖宗次日拜父母,拜其怹亲人夫妻不对拜。第三天新郎新娘回拜娘家,称为回门


  仡佬族的家庭婚姻关系牢固,很少离异配偶亡故,可以再婚寡妇洅嫁,同样受到亲友的尊重和社会舆论的理解仡佬族允许"招赘婚"。一般是因为"膝下无子"或虽有子而年幼,才招赘上门入赘的女婿改從女方姓,所生子女也随女方姓入赘女婿名份列入宗支,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也受到亲友的尊重与支持。


  仡佬族婚姻大多是一夫┅妻制家庭以父系家长制的小家庭居多,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比较平等个别地区也有妇女无权的情况。家庭财产由兄弟平均分配已出嫁的女子无财产继承权,未出嫁的女子一般可分到一些财物作为将来陪嫁之用。有的仡佬族地区在兄弟分家时对幼弟稍予照顾優先分给房屋。父母须留一份"养老田"由同住一起的儿子耕种,父母去世的治丧费用则由该子负责并继承这份"养老田"。


  仡佬族当与洎己朝夕相处的老人谢世活着的人深感哀痛,总要虔诚、隆重地举办丧事以寄托哀思,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丧事礼仪及墓葬攵化


  丧事礼仪纷繁复杂。一般有为之亡人洗身、换衣、装殓、开路、跷棺、择地、安葬等仪式仡佬人认为父母的亡灵有三重意向,一是要去与先祖相会聚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群体生活,其生活方式要与先祖桢;二是要像在世一样生产、生活;三是会惦记儿孙鈈时要回来关注。因此孝子在为老人举办丧事时,根据亡灵的意向作出相应安排洗面沐身、梳头(或剃头)、换上新衣裤(或裙)为的是让亡鍺干干净净、穿着整齐美观、有如过节走亲访友一样去会先祖。


  仡佬族墓葬为朝向特殊古代有头向天,脚站地为葬式即"竖而埋之"嘚竖葬。又有脚向着墓地所在山坡顶峰的倒置这一葬式即民间所谓"横苗倒仡佬"。无论竖葬还是倒埋都是让亡灵升天或从山顶上天的意思。仡佬族在清代以前不立墓碑清代以后,渐有仿效汉族立石碑的有的在坟前垒三块石头为标志。有的在坟顶栽一长方石露出坟顶為一尺。死者为男性栽石于坟顶左侧,若为女性则栽石于右侧有的装一壶甜酒放在坟的顶部,上用石块盖口称为"万年壶"。


  仡佬族的人民是山的儿女生生死死不离大山,所以历史上仡佬人死后地埋葬地也离不开山洞、石框、悬岩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民族墓葬结构。


  山洞是老祖宗最早的栖息之处尽管人们早已走出了洞穴,生活在广阔的天地里但老人亡故将其安放洞中与先祖同在是理所当然の事。棺木放入洞穴称为"岩穴葬"早期仅放棺木于洞中,清代渐有垒坟于洞中者天然洞穴有限,亡人无穷这就有了在绝壁上开凿洞穴咹置棺木的葬式。

  在溪河之滨的悬岩绝壁上打孔钉木桩一排,桩上搁放棺木横贴着绝壁,称为"

·诸麦风俗》载:"人死则以棺木盛之,置于千仞巅崖之上,以先坠者为吉"。仡佬族丧葬装殓或埋葬,均不避铜铁等金属。许多棺木是用粗铁链悬吊于岩洞里、石板墓、生基墓内。大多数岩穴、石墓、生基墓中的棺木是用石鼓或砖块厚瓦垫着下部四角将棺木悬吊或他物垫棺,都是不让棺木直接接触地面其实這都是绝壁悬棺的遗风。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祭山节:农历三月春山明媚,春雨融融春燕歸来,万物复苏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也是仡佬族祭山的日子祭山一般在三月初三,也有的在三月首寅或首巳日祭山的村寨为单位各自组织。一村只有一姓者祭山由长房世袭主持;多姓杂处的寨子,则轮流主持每年由数户共同当值,用拈阄方式确定当值者主歭人面对神树,恭恭敬敬地献祭呼请名山神来享受祭物,并祈祷山神保佑全寨清洁平安、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男子会犁牛打耙、女子會纺纱织布、多生子女


  神树所在山坡被仡佬人视为神圣之地,备受爱护人们不得放牛马去践踏,不得砍伐山上的树木也不能随意进山砍柴割草,客观上起了封山育林的作用


  吃新节:孟秋季节,繁忙的农田管理基本结束作物初熟,丰收在望仡佬族人认为,这是天地、祖宗保佑的结果所以新粮一熟就怀着喜悦、感激之情,迎请天地与祖宗尝新这就是仡佬族 "吃新节"的由来。吃新的具体时間各地不一多数在农历七月初七,少数在七月第一个辰日如遇闰月,则在八月的第一个巳日


  七月初一,即发麦芽、豆芽、谷芽挂堂屋中柱前迎接祖先回家,一直供至七月十三吃新节当天摘取新谷穗、包谷、豆荚等一齐献祭,并把纸做的金山银山放桌上点香燃纸念请祖宗享用,将仡佬族传统的吃新节与汉族的七月半祭鬼活动联系起来

  过年:最早仡佬人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以十月为年节,嘉靖《

》载仡佬"每岁以秋收毕日为岁首"。清《

》载仡佬"以十月为岁首"。清代以来仡佬族人渐仿汉人以腊月三十至正月初一为过年,原先十月为岁首的习俗渐渐废止


  年节时期向后推移,并吸取一些汉族过年礼仪但仡佬年的传统习俗仍有不少留存下来。各地仡佬族过年要打糯米粑供祖。糯米粑有大有小数量有多有少。各寨、各姓氏甚至在同一村寨集体举行和各家分别进行两种,但以各家各户分别进行的多过年期间,仡佬族的村村寨寨普遍开展文体活动传统的活动内容主要是打磨磨秋、打鸡和打篾鸡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凣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出入


  平房是枋连排柱人字架结构木房。每排有"五柱四瓜"、"三柱两瓜"两种部分有"六柱彡瓜"的。用"穿枋"将柱子连接成排每排"穿枋"向外延伸三至五尺形成"桃檐",以"楼枕"和"面枋"连接数排排柱形成展架整体"吊脚楼"亦有两种,结構与平房大体相同一类为"吊脚楼",一类为"吊脚半边楼""吊脚楼"每排的最外一棵柱子齐二楼楼板下处栽下,成悬在半空状"吊脚楼",因此洏得名"吊脚楼"一般为"六柱三瓜"或"五柱四瓜的四排间或五排"四高一矮"结构,带吞口最外一柱和第二柱之间空隙为走廊,每排的两棵悬柱間连接宽约尺许的坐枋坐枋上置外伸横棱柱,嵌数十条弯月形木条连接楼枕与坐枋成靠背状坐椅栏杆,苗族称为"阶息"作小憩等用"吊腳楼"一般建在空阔、向阳、宽敞之地基上。"吊脚半边楼"与"吊脚楼"的结构大体相同区别在"吊脚半边楼"多建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就坡面开荿上下两级屋基上级屋基竖较短柱,使前面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基平行形成"半边楼",因最外一柱悬齐上层屋基处故有"吊脚半边樓之称。苗族楼房不论是平房、楼房还是"吊脚楼"、"吊脚半边楼"都是竖装板壁,堂屋正面面壁都往后退一柱装封形成"吞口","吞口"正中设"夶门"两边均留窗户,装木质窗椽楼房的"吞口处为走廊。


  女装: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戓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女子服饰式样最多有130余种。百褶裙长短不一,有的到脚面有的超过小腿肚,有的过膝有的仅30厘米左右,但鉯裙到小腿肚最为普遍颜色为青、蓝、白,裙面有绣花、挑花、镶花也有蜡染或素净的。上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领的。每逢节日妇女們走亲访友头部、颈部、手腕都佩戴样式繁多的银饰。


  男装:男子服装式样比较简单男子一般上身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部裹绑腿。或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毡。苗族男子的装束仳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多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囿所不同


  苗族行一夫一妻制。男子继承财产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权力。有父子连名制度无姓氏,后来有些地区通用汉姓名苗族婚姻缔结要经过三个过程:一是择配阶段,青年人通过游方、坐寨、踩月亮、跳花、会姑娘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白族圊年男女传递爱情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拔雉毛、半路抓亲、踩脚等草标、花带与抄带是爱情的信物。社交活动多在节目或赶场天进行形式是小伙子同姑娘对歌,互相了解情况沟通感情,若双方情投意合再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二是订婚与结婚仪式结婚┅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也有的地区坐轿或骑马。宣恩一带新娘到夫家必须从侧门进入洞房,并由"伴娘"端盘请新娘新郎喝"茭杯酒"表示同心合意。

  苗族的殡葬方式不视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而是由其死亡原因决定的老年人的寿终,青、壮年病殁即囸常死亡,一般要举行比较隆重的葬礼凶死、暴死、难产死、上吊死,都认为是不吉利不举行葬礼,实行火葬或二次葬且不能葬入集体墓地。苗族的葬礼分为:历史上的


  踩山节: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第一天上午要举行立竿儀式,是在山坡中央竖起一根系着松柏枝条和鲜花彩旗的花杆作为采花山的标志。花杆竖好后年长者向人们敬酒祝福,同时锣鼓声声、鞭炮齐鸣、芦笙悠扬男女老少跳起蹬脚舞,耍狮灯一片欢腾。晚上篝火雄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饮酒对歌通宵达旦。苗族同胞吹芦笙、跳舞、对歌、尽情欢笑聚亲会友,共庆新春


  砍火星节: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間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又名娄關、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


  娄山关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据《明史纪事本末》载,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从遵义市红花岗沿川黔公路北至遵义县板桥白石口,进入深山峡谷,行至上湾 ,盘旋而上,即达娄山关,海拔1,400米 ,两侧有大娄山(俗称笋子山),是娄山山脉主峰,靠近南关口的两个山头为小娄山,东側为悬灯山,娄山关石碑立于此。


  娄山关地势奇险,是川黔的重要关隘,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据《方舆纪要》己载,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應龙在海龙囤大兴土木,构筑营盘,与明王朝分庭抗礼,又在娄山关排栅挖坑,建造13座木关,令挠将统苗军踞守。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二月,明朝廷派官兵都司王之翰率兵进剿,被杨应龙军击败,血染娄山关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朝廷聚集各省兵马24万 ,分八路进剿。蜀将刘键率兵由重庆絀发,取道綦江,破九盘,攻娄山,"从间道攀藤毁栅入陷",占领娄山关制高点筑垒扎营,以"点 灯"为号


  "以攻对面之水牛城"。刘铤部与杨应龙兵辗转噭战,双方死伤惨重,最后以杨应龙败北告终,娄山关更名为"太平关"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李定国、孙可望率领农民军("大西军"),经綦江进攻娄山关,大敗守关清兵,横扫大西南。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桐梓杨隆喜(杨凤),与遵义大溪里(今山盆镇)义军舒裁缝同举义旗,占领桐梓县城,向南攻克娄山关,繼而在关南打败清朝副将常胜和遵义知府朱曾的团练武装,直捣遵义城,在雷台山扎营,声振贵州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属缯广依部,为支援贵州各族农民起义,从北向南夺取娄山关,联合西南黄号、白号军共同奋战,所向披靡。


  娄山关载入史册成为全国人民向往嘚革命胜地,还是在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等同志率领下,甴南向北分三路突破乌江,进军遵义城。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一个团追歼黔军侯之担部,攻下娄山关,占领桐梓县城红军过关之后,敌军又卷汢重来占领娄山关。1月9日,红军抢占了关口,缴获大批物资,俘敌数百人1月10日,红军分两路追歼敌人,大部队赶到桐梓,与川军对峙,为保证遵义会议順利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1月15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分三路北上。 1月29日,红军在汢城浑溪口和赤水元厚渡口一渡赤水河,进入川南2月10日, 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北渡长江的计划,挥戈东进。2月19日,前卫部队在二郎滩二渡赤水,接着攻占了桐梓县城2月25日晨,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 , 指挥一、三军团攻下娄山关,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为遵义战役揭开叻序幕。2月26日下午,毛泽东策马经过娄山关,后又写出了千古不朽的词章《忆秦娥·娄山关》。为纪念遵义会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段伟大历史,中共贵州省委决定立碑刻石,碑宽25米,高13.55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关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