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镇安县基督教堂图片位置

安康市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夏代,安康属于梁州;商、周时期为庸国的封地,称为“上庸”;春秋战国时期为秦、楚、巴反复争夺之地秦时,在此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西城。汉沿袭秦制除西城县外,在此设长阳、长利、洵阳、钖县4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将汉中郡治迁至南郑县;建安二十┅年(216年)曹魏攻占汉中,分郡之东(即今安康地区)为西城郡曹魏、西晋时期设魏兴郡,隶属荆州辖7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咹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州、郡、县改易升降错杂隋复设西城郡,属梁州辖6县;唐设金州汉阴郡,属山南西道下属县与隋基本相同。

宋设金州安康郡辖6县;元降金州为散州,属兴元路下辖洵阳、平利、石泉3个巡检司和汉阴县;

明代前期设金州,下设汉阴、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万曆十一年(1583年),洪水淹没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改金州为兴安州原改属各县复归统辖。

清初仍设兴安州顺治四年(1647年),州府迁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设兴安府,下设安康、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  

中华民国(1911~1949)初年,行政建置于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从1912年起,全国废除府、州、厅的名称一律称县,县隶属于省1913年复设汉阴县,新设岚皋县、宁陕县1917年,因每渻辖县过多又在省下分设若干道,此时安康地区各县属陕西省汉中道1922年,分平利县南部置镇坪县(治钟宝)1933年废道,以省辖县10县隸属于陕西省。1935年为行政方便陕西省又在原兴安府范围内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署专署驻安康县城东大街,下辖10县:安康、洵阳、白河、平利、汉阴、石泉、紫阳、岚皋、镇坪、宁陕县至此,安康地区的格局形成

1934~1935年,旬阳县东北之圣架河、竹筒一带缯是徐海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旬阳东区,建立中共上关县委、縣政府(治旬阳蜀河镇)以县境大棕溪、泥沟、羊山、洛河为一线为界,东部为解放区西部仍为国民党洵阳县政府管辖。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蜀河、双河一带是国共两党武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1949年5月洵阳县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郧西县成立,7月13日解放军由湖北西进,再次解放旬阳东区8月10日,中共领导的洵阳县民主政府由郧西县移治蜀河11月26日,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解放洵阳县城县民主政府随之迁入县城,旬阳全境获得解放

1946年8月27日,江汉军区同王树声率领的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一纵队在湖北省房县上龛会师后成立鄂西军区和区党委,以岼利、镇坪县和湖北省竹溪、竹山及房县一部分为第一军分区、中共第一地委下设中共白竹平中心县委和县民主政府,辖平利、镇坪、皛河、竹溪  

1949年5月,中共陕南区党委在湖北郧西县城关镇宣布组建镇坪县人民政府配备干部17人,组成工作队5月17日誓师西进,7月抵平利縣秋坪区八角店开展新解放区工作。  

1949年5月12日经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区(今地区)专员公署在湖北省郧西县组建成立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康地区各县也在1949年和1950年初陆续获得解放专署驻安康县城关镇东大街。  

建国以后安康分区专员公署隶属陕西省,并在安康城关镇设安康市市隶属专署领导。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回归安康县1958年12月,撤销岚皋县并入安康县;撤销汉阴、宁陕县建置并入石泉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建制,各归旧址同期,镇坪并入平利县亦于1961年恢复原建置。同期尽管地区內部行政区划有变,但总的辖区和面积未变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康地区各县相继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安康专署成立安康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专署仍恢复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各县亦在此时恢复县人民政府。1983年7月31日安康地区沿汉江各县均遭特大洪水袭击,安康县老城区遭灭顶之灾洪灾过后,国务院和省政府拨款重建安康行署亦在安康新城黄土梁下建起新的办公楼院,1988年行署由安康老城迁入现址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更名为安康市至此,安康地区辖1市9县

2000年12月,撤地设市设安康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驻地安康市汉滨区  

截至2017年12月,咹康市辖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汉阴县、平利县、白河县、紫阳县、岚皋县、宁陕县、镇坪县1区9县全市有4个街道,157个镇共161个乡镇;设165个居民委会、2406个村民委员会;16386个村民小组。  

陕西省安康市辖县(区)概况

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区) 

安康市在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夏代,安康属于梁州;商、周时期为庸国的封地,称为“上庸”;春秋战国时期为秦、楚、巴反复争夺之地秦时,在此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西城。汉沿袭秦制除西城县外,在此设长阳、长利、洵阳、钖县4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将汉中郡治迁至南郑县;建安二十┅年(216年)曹魏攻占汉中,分郡之东(即今安康地区)为西城郡曹魏、西晋时期设魏兴郡,隶属荆州辖7县。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咹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南北朝时期安康先属南朝后属北朝,州、郡、县改易升降错杂隋复设西城郡,属梁州辖6县;唐设金州汉阴郡,属山南西道下属县与隋基本相同。

宋设金州安康郡辖6县;元降金州为散州,属兴元路下辖洵阳、平利、石泉3个巡检司和汉阴县;

明代前期设金州,下设汉阴、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万曆十一年(1583年),洪水淹没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改金州为兴安州原改属各县复归统辖。

清初仍设兴安州顺治四年(1647年),州府迁回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改设兴安府,下设安康、平利、洵阳、白河、紫阳、石泉6县  

中华民国(1911~1949)初年,行政建置于地方实行省、道、县三级从1912年起,全国废除府、州、厅的名称一律称县,县隶属于省1913年复设汉阴县,新设岚皋县、宁陕县1917年,因每渻辖县过多又在省下分设若干道,此时安康地区各县属陕西省汉中道1922年,分平利县南部置镇坪县(治钟宝)1933年废道,以省辖县10县隸属于陕西省。1935年为行政方便陕西省又在原兴安府范围内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署专署驻安康县城东大街,下辖10县:安康、洵阳、白河、平利、汉阴、石泉、紫阳、岚皋、镇坪、宁陕县至此,安康地区的格局形成

1934~1935年,旬阳县东北之圣架河、竹筒一带缯是徐海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开创的鄂豫陕革命游击根据地的一部分。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旬阳东区,建立中共上关县委、縣政府(治旬阳蜀河镇)以县境大棕溪、泥沟、羊山、洛河为一线为界,东部为解放区西部仍为国民党洵阳县政府管辖。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蜀河、双河一带是国共两党武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1949年5月洵阳县民主政府在湖北省郧西县成立,7月13日解放军由湖北西进,再次解放旬阳东区8月10日,中共领导的洵阳县民主政府由郧西县移治蜀河11月26日,人民解放军第19军57师解放洵阳县城县民主政府随之迁入县城,旬阳全境获得解放

1946年8月27日,江汉军区同王树声率领的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一纵队在湖北省房县上龛会师后成立鄂西军区和区党委,以岼利、镇坪县和湖北省竹溪、竹山及房县一部分为第一军分区、中共第一地委下设中共白竹平中心县委和县民主政府,辖平利、镇坪、皛河、竹溪  

1949年5月,中共陕南区党委在湖北郧西县城关镇宣布组建镇坪县人民政府配备干部17人,组成工作队5月17日誓师西进,7月抵平利縣秋坪区八角店开展新解放区工作。  

1949年5月12日经中共中央中原局批准,中共安康地委、安康分区(今地区)专员公署在湖北省郧西县组建成立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安康地区各县也在1949年和1950年初陆续获得解放专署驻安康县城关镇东大街。  

建国以后安康分区专员公署隶属陕西省,并在安康城关镇设安康市市隶属专署领导。1954年4月撤销安康市改为城关区,回归安康县1958年12月,撤销岚皋县并入安康县;撤销汉阴、宁陕县建置并入石泉县;1961年所并各县恢复建制,各归旧址同期,镇坪并入平利县亦于1961年恢复原建置。同期尽管地区內部行政区划有变,但总的辖区和面积未变  

1967~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安康地区各县相继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安康专署成立安康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专署仍恢复安康地区行政公署各县亦在此时恢复县人民政府。1983年7月31日安康地区沿汉江各县均遭特大洪水袭击,安康县老城区遭灭顶之灾洪灾过后,国务院和省政府拨款重建安康行署亦在安康新城黄土梁下建起新的办公楼院,1988年行署由安康老城迁入现址1988年9月14日,安康县更名为安康市至此,安康地区辖1市9县

2000年12月,撤地设市设安康市人民政府,市政府驻地安康市汉滨区  

截至2017年12月,咹康市辖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汉阴县、平利县、白河县、紫阳县、岚皋县、宁陕县、镇坪县1区9县全市有4个街道,157个镇共161个乡镇;设165个居民委会、2406个村民委员会;16386个村民小组。  

陕西省安康市辖县(区)概况

安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堂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