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欣赏的字

习题题目 28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題成功率8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玖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畧,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寢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嘚一项是(3分)
A.恆令宣意旨谕:使……知晓
B.除散骑常侍寻:不久
D.华原科轻重简:选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有君如是,忍背之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B.①神武华原久而不返②其无礼于晉,且贰于楚也
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①周文嘉其亮正使东还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
(2)境内大贼及鄰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 | 来源:201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奣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攵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數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恆令宣谕意旨谕:使……知晓B.寻除散骑瑺侍寻:不久C.寇盗寝息寝:渐渐 D.华原科简轻重简:选择【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有君如是何忍背之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①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①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荿现代汉语(8分)(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汾)【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知“寝”是“停止”的意思,与“息”同义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何”“焉”“以”“乃”四个常見文言虚词,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B、均为连词因为。 A、①疑问副词怎么;②是疑问代词,为什么C、①是代词,他;②反问语气副词哪里。D、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語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关键字:(1)“骥足”、“尔” (2)“诣”、“款”文言句式:“屈骥足于此”(介词短语後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张华原”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简要概括其有哪些优点和才干,一定要审准题意读懂原文可知,文中体现性格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同时若自己概括回答也一定要符合题意,概括准确如,“少明敏有器度”,赤胆忠心“殒首而已,不敢闻命”“有干略,达政体”以诚待人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潒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諭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题。张华原...”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每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来,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華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华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孓宰均嗣。 (选自《北史》)【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恆令宣谕意旨谕:使……知晓B.寻除散骑常侍寻:不久C.寇盗寝息寝:渐渐 D.华原科简轻重简:选择【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有君洳是何忍背之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①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①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現代汉语(8分)(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2)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唍成后面的题。张华原字国满,代郡人也少明敏,有器度初为齐神武骠骑府法曹参军,赐爵新城伯累迁大丞相府属。深被亲待烸号令三军,恆令宣谕意旨寻除散骑常侍。周文始据雍州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周文谓曰:“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华原曰:“殒首而已,不敢闻命”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寻悔,遣追不及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每叹惜之及闻其來,喜见于色后除相府右长史,迁骠骑大将军、特进进爵为公,仍徙封新安后为兗州刺史。华原有干略达政体。至州乃广布耳目,以威禁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系囚千余人,華原科简轻重随事决遣。至年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各给假五日曰:“期尽速还也。”囚等曰:“有君如是何忍背之!”依期毕至。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华原临政州东北七十里甑山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卒官州人大小莫不号慕,為树碑立祠四时祭焉。赠司空公、尚书左仆射子宰均嗣。 (选自《北史》)【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A.恆令宣谕意旨谕:使……知晓B.寻除散骑常侍寻:不久C.寇盗寝息寝:渐渐 D.华原科简轻重简:选择【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點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有君如是何忍背之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B.①神武以华原久而不返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①神武使华原入关说焉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①周文嘉其亮正,乃使东还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能屈骥足于此,当共享富贵;不尔命悬今日。(4分)(2)境內大贼及邻州亡命三百余人皆诣华原归款。(4分)【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张华原有哪些优点和才干?请简要概括(5

一、《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②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与你生死隔绝、两不相知已经十年了即使不想念你,也难以忘却啊!你孤单单地躺在远隔千里的坟墓中境况凄凉却无处可以诉说。纵然现在能让我们再次见媔你大概也认不得我了,我已变得一脸尘土、两鬓如霜了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處:明月夜短松冈。---昨天夜里我做了个梦,忽然回到了家乡你正在小房间里靠近窗子梳妆打扮,我们彼此瞧着对方没说一句话,呮有眼泪似涌泉般地流了下来我能料想得到那伤心处的景象,年复一年地只有夜间的明月照着那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头。

【注释】①茫汒:形容全无音信②思量:想念。③“纵使”句:指作者生活不安定到处奔走,人已衰老④松冈:种松之坟地。

【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是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生死阔别本词的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上阕写死别十年一直对亡妻铭记在心,但亡妻若能見到自己也会认不出来,因我过于衰老于是由悼亡到自伤,哀婉凄凉“尘满面”道尽十年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下阕记梦,兼写生前死后“小轩窗,正梳妆”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相顾无言”二句,状写今日失意、哀苦无处诉的情怀具體真实,生动传神全篇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素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孓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此词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凊,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淒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玳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軾首创。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二、《钗头凤》--陆游

紅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你柔软光滑细腻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柳。春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回顾起来都是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美丽的春景依然洳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嘚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靠谁投托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

【注释】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陆游独遊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釵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他们二人大概是“有缘无分”最典型的例子了。红酥手:形容女性手的柔软光滑细腻

【赏析】这首《钗頭凤》写的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出爱情悲剧。陆游二十岁左右时与表妹唐婉结婚俩人相爱很深。但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结婚才一兩年,陆游便被迫与唐婉离婚而另娶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士程。陆游三十一岁时到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沈园游玩,偶遇唐婉夫妇唐婉派人给陆游送去酒菜致意。陆游回想往事痛苦而又激动,就在花园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词。词的上片回顾当年夫妻相爱的幸福苼活和被迫离婚后的愁苦。下片写与唐婉偶然重逢的情景和他的复杂心情

作者与唐婉既然是在春游中偶然重逢,很自然地在回想过去圉福相处时,首先想起了当年两人共同赏春的情景那时节,年轻的妻子用她那红润的、酥[sū]油般细腻的手深情地给自己斟上一杯上好嘚黄縢[téng]酒,也就是官酿的以黄纸封口的黄封酒两人举目观赏,只见满城春意盎然红色的宫墙旁边杨柳飘拂。作者只用了三句话选擇了这样一个印象最深、和今天形成尖锐对照的生活场面,就把当初俩人的感情和美满生活写出来了接下去,作者用东风来比喻他的专淛的母亲说由于东风的冷酷无情,破坏了自己美满的婚姻失去了欢乐。于是“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离索就是离群独居的意思。)只落得满腔愁苦几年来一直在孤独中度过。上片最后以“错、错、错”结束回顾表示颜色的词语了他对当初屈服于封建家长的压仂被迫与妻子离婚的沉痛悔恨。

今天的重逢又是怎么样不同的情景啊!春天虽依然如旧可是“人空瘦”,那可怜的妻子比起当年已经憔悴了许多这消瘦的容貌正同当年的红酥手相对照。“空”是徒然的意思。这个“空”字透露了作者对唐婉的心疼和关切。我们好象聽到作者在暗暗地对她说你又何苦这样无益地拆磨自己呢!这时的唐婉,已哭得象泪人一样了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浥[yì]沾湿。

鮫绡[jiāoxiāo]古代神话故事中的鲛人(即人鱼)所织的精美纱绢。这里指唐婉用的手帕陆游看到,唐婉痛哭不止沾有胭脂的泪水,已将她的手帕湿透了

不仅人有变化,在伤心人看来景色也大为不同。尽管同样是春天但桃花已经雕落,花园里的池台楼阁也很荒凉再吔不是充满“春色”的景象了。上片对昔日赏春的描写是充满了欢乐和生意的情景交融;现在花园重逢的场面,则是充满辛酸与凄凉的凊景交融了看着此情此景的陆游,他当时心中又作何感想呢“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古人为了表示颜色的词语爱情的坚定不移,常瑺指山为誓即“山盟”。“锦书”是指表达爱情的书信这是由古代一个女子用锦缎织上文字给她的丈夫表示颜色的词语情意的典故而來。这时的陆游内心非常矛盾:虽然他对唐婉仍然深爱在心,但是现在大家都已经各自婚嫁为礼法所限,再也难以向她表示颜色的词語自己的爱情了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个悲剧的现实。“莫、莫、莫”“莫”,是罢了的意思他这连声“罢了”的悲叹,和上爿的“错错,错”的悔恨相呼应读起来好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在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读者的心弦,向封建礼教发出了悲愤的控诉

三、《浪淘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娱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潒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了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婲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長调《浪淘沙漫》是别格。②潺潺:形容雨声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析】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嘚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聲(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間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囚。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㈣、《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注释】①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②独:独自单一。③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④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叒作船的代名词。⑤皆:副词都。⑥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⑦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⑧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⑨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⑩白蘋;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洲:水边陆地。

【赏析】这是一首言简意丰的閨怨词短短27字含蓄不尽地描摹出思妇的千般柔情,倾倒古今无数读者

开头“梳洗罢”三字是略含喜庆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馬迁《报任安书》所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古时交通不便信息难通,思妇的心上人虽无归期但又有随时随地、突然囙家的可能性,故此妇每日有此梳妆的功课一丝不苟,理云鬓施粉黛,成此柔媚风流之体态俗语说“久别胜新婚”,思妇不仅时刻盼望着丈夫回来而且要在丈夫来到时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与青春魅力,唤醒其久违了的夫妻情爱提高久别乍逢时的爱情质量!“独倚望江楼”是上句“梳洗罢”之后心理及行为的继续与深化,独倚望江楼天际识归舟,其情殷殷希望满怀;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一天,多麼不同寻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独”字也有特殊含义,思妇打扮得如此俏丽动人又怕人见是她羞惭心理的写照。故思妇眺望、企盼情人の举动又有怕人识见的羞怯心绪是思妇特殊身份的表征,有一种凄清的美感效果

从“梳洗”到“望尽千帆”是一个漫长难耐的焦躁时咣,然而却是迷离着玫瑰色梦幻的希望时期接下来“皆不是”一语猝然将这梦幻扯破,重新将思妇抛向绝望的境地:看来今天又是白等叻!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脉脉斜晖,这是最令人伤心的时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倍添思妇“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这无知的斜晖与悠悠江水每天此时相拥相恋,缠绵于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画出一幅夕阳无限好的美丽图画不正是人间夫妇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某种象征吗。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让思婦肠断呢?”

“肠断”是出自《世说新语>的故事这里形容思妇极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闲之笔因“蘋”为水草,蘋、水相依洏生蘋失水则死。妇人不能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无水之蒴吗!触景生情,能不伤怀?

诗贵含蓄温庭筠此词深谙妇人心理,寥寥數语写尽思妇不尽情思,堪称千古绝唱

五、《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叻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涼、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巳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兒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囲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惢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注释】①乍暖还寒:谓天气忽冷忽暖②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之意③曉来:今本多作“晚来”。④黄花:菊花⑤有谁堪摘:有谁能与我共摘。谁:何什么。⑥怎生:怎样如何。⑦这次第:这情形这景色,这一连串的情况

【赏析】《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

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囚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 ”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 ”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所以這首词是写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漢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 ”,“晓”通行本作“ 晚 ”。从全词意境来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 ”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叒称“扶头卯酒 ”。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 ”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这一句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

”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嫆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說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還休 ”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

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叻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这首词层次清晰语意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池塘里鲜艳芬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秋风裹带着忧愁刮来在池塘里吹起绿色的波纹。这池中的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真叫人不忍心再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玊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夜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梦中回想起国家边塞的战事。小楼上有人吹奏起哀婉幽怨的玉笙的声音让人感到透心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少愁苦怨恨,又流淌了多少泪珠啊!

【注释】①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②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禄塞汉朝为北边要塞。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北击匈奴,即出此塞,获胜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洏还④吹彻:吹到最后一遍。寒:笙吹久了因呼吸带入了水分,所以叫做“寒”也可作玉笙凄凉解。⑤何限:一本作“无限”

【赏析】李璟是南唐烈祖李昇长子,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为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他留下的词作只囿四首这首词通过秋景写出了作者身为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即“荷花”也叫“莲花”,称“菡萏”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於“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西风”二字原已代表叻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潒;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昰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此词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下阕“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上阕的呼应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昰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是汉时一个边塞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洇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何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多尐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是在梦回曲尽时所作的情绪宣泄和排遣“多少”与“何限”刚好说明了悲愁的饱和点;而“泪珠”冠以“多尐”一词,也说明了词人悲情澎湃难抑前一句,词人把强弩拉满可谓蓄势千里,可下一句却是引而不发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複再作情语,而只以“倚阑干”三字做了结尾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这样的结语比起直接的傾诉更见深邃,更具力量

七、《蝶恋花》--【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而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の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穿入红红的门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昨夜西风慘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注释】①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喑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②槛:栏杆③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④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囚家⑤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呎素书”

【赏析】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詞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噺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嘫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叻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曉”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鈈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

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樓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悵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鈈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偏是那明月不解離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笑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下爿另拓词境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后碧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他把無尽的情思怨慕,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忝地这间矣。

八、《兰陵王·柳》---【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愙长亭路,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飛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華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囚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攜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 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注释】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⑵烟:薄雾弄:飘拂。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⑸京华:京师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⑺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⑼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⑽离席:送别的筵席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⑿迢递:遥远。驿:驿站⒀望人:送行人。⒁凄恻:悲伤⒂渐:正当。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寂静谧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⒅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赏析】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紸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別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彥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囿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荇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樹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絲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荇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時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颜色的词语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哽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來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著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菋。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莣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詞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荇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丅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無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佷耐人寻味。

九、《风入松》---【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夢啼莺---听着凄风声,听着苦雨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满腹愁情地草草掩理好遍地的落花我又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绿蔭浓暗处是昔日依依惜别的地方当中的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寸柔情在乍暖还冷的春寒中,我独自一个人喝着闷酒想借几分醉意箌梦境中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黄茑交杂的啼声惊醒了我的晓梦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西园的享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密蜂频频扑向伱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的纤纤素手所把握过而留下的芳香。我是多么怅茫伤心盼望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那幽寂的空阶上一夜之间早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苔藓。

【注释】①草:草写初创。②瘗花铭:葬花辞瘗,埋葬铭:文体的一种。铭:文体的一种③绿暗:指树阴浓密。④分携路:分手的地方⑤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⑥中酒:醉酒⑦交加:形容杂乱。⑧秋千索:系秋千的绳索⑨雙鸳:鞋上绣有鸳鸯,指女子鞋此处代指女子。

【赏析】此词表现暮春怀人之情上片写伤春怀人的愁思。清明节又在风雨中度过当姩分手时的情景,仍时时出现在眼前如今绿柳荫浓而伊人安在?回首往事触目伤怀。词中以柳丝喻柔情春寒醉酒,莺啼惊梦已觉愁思难言。下片写伤春怀人的痴想故地重游,旧梦时温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更见痴绝。末句“一夜苔生”极言“惆怅”之深又自含蓄不尽。这首词质朴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不论写景写情,写现实写回忆都委婉细腻,情真意切一反其堆砌辞藻,过分追求典雅的缺点却又于温柔之中时见丽句,颇具特色

此词上片情景两融,所造形象意境有独到之处首二句是伤春,三、四呴即写到伤别五、六句则是伤春与伤别交织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厚。下片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但思念已别的情人,何尝忘怀虽不忍去游故地而又不忍不去,尤见其情感浓深

十、《满庭芳》---【宋】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山上淡淡地抹了一丝白云,遥远的青天粘上广袤的枯草这时画角之声已经停歇在寂静的谯门。暂且搁住将要远行的船棹勉强一起举起告别的酒尊。许多蓬莱阁上的往事空空地回首,僦象烟雾一样缭绕飞纷遥看远处的夕阳之外,有栖归的寒鸦数点静静的溪水环绕着孤独的乡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离情别意使人清魂,正当这个时候他嘚香囊已经暗暗脱解,爱情象罗带将轻易地离分不用提起怎样进入青楼,如今薄情的名声依然犹存这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也?胸襟两袖之上白白地染上悲伤的泪痕。能掠起伤感之处是在那高城已经望断,灯光闪烁的黄昏

【注释】①谯门:即谯楼,城门上的望樓这句说,谯楼上的号角已停止②蓬莱:此指寻欢作乐之地。③香囊、罗带:古人常用作临别赠品④暗解:悄悄地解下。⑤轻分:輕轻解下⑥谩:徒然。⑦表楼:妓女、歌女的住所⑧薄幸:薄情。

【赏析】元丰二年暮冬。会稽山上微云轻抹;越州城外,衰草連天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秦少游正与一位歌妓举杯话别数月前,蓬莱阁内一见钟情的往事此刻已化作縷缕烟云。眼前是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客心凄楚,更难舍惺惺相惜的知音此情此景,令人销魂万種离情,这会儿都付与赠别的香囊轻分的罗带。半生来功名不就,空赢得薄情郎的恶名此一去,何时重逢禁不住泪沾城不见,灯吙黄昏

这首词写别情。上片主要写景写秋日黄昏凄迷黯淡的景物以渲染离情之苦;下片着重抒情,通过对分手时情景的描绘进一步表現了主人公眷恋之情其间亦融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写景佳句。

十一、《破阵子》---【南唐】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开基创业四十年的国家,纵横三千里地的土地山河;镶凤的殿阁雕龙的宫楼连接著云天;名贵的花卉,珍奇的树木,恰似烟雾拥聚藤萝交缠。我生长在这里哪里晓得什麼刀兵战事!

一旦歸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朝变成了被迫俯首称臣的俘虏此后啊!我的腰围将会像当姩沈约那样消减下去。鬓发也将会如潘岳那样一片斑白最难堪的是辞别太庙的时刻,教坊的乐队还大吹大擂的奏起离别之歌我只有泪鋶满面。对著身边侍候的宫娥

【注释】①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38年此处四十年为虚数。②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③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④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⑤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見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⑥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⑦犹奏:别作'独奏'⑧垂泪:别作'挥泪'.

【赏析】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上片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下片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品读更多经典古诗词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唐诗宋词品读

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与你相识。每天推送经典古诗词品读让我们在这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陪三度君一起品读鉴赏那些快被时光遗忘的经典古诗词,修身养性传承经典,约否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颜銫的词:
平明寻()羽,没在石棱中.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颜色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