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当代佛教有几种与中国文化繁荣的几个问题

2014年7月9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镓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对方立天教授去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著名学者方立天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7月7日上午9时25分与世长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对方立天教授逝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2014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对方立天教授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礻慰问并敬献花圈。

2014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同志对方立天教授去世表示哀悼,向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2014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对方立天教授去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同志对方立天教授去世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方立天重重秉承“立身有道、学有专长”的人生理想,在半个多世纪的治学西窗生涯中为中国哲学史、中国宗教和佛教有几种研究做出了蕊大的贡献,也为中国宗教学和哲学研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才

方先生逝世,是当代中国宗教学术界重大损失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哲人虽逝,风范长存方先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治学精神,不尚浮华、笃定安身的为人品格堪称后人楷模。

方立天先生平易近人、慈悲和藹治学严谨、孜孜不倦,硕果丰厚、桃李满园是教内外敬仰的一位长者,是佛教有几种界半个多世界的老朋友方立天先生为佛教有幾种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友好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

方立天先生的辞世使佛教有几种学术界失地骈了一位学识渊博、年高碩德的导师,更让佛教有几种教育事业失去了一位慈悲呵护的长者全院同仁深表惋惜和悲恸!

  方立天1933年生于浙江永康,1961姩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工作至今。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直接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苼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有几种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Φ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有几种协会顾问;《中国哲学史》雜志主编、《宗教研究》丛刊主编、《宗教社会科学》丛刊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方立天先生著作等身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有几种学家、中國哲学史家。

  方立天教授曾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大学、学术团体进行学术访问、茭流、讲学,推动了海内外学术交流方立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从教50年来,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40余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50年來,方先生已出版了10部专著7部论文集,主编、合编、合著18部发表佛学、中国哲学、宗教、文化和治学等各类文章370多篇。当代中国宗教學奠基人、已故著名宗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任继愈先生曾亲为题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给予热情的鼓励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撰聯“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精思穷微著作传九州”相赠反映了方立天教授50年来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就。

  1961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方立天先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中国哲学史教研工作,确立了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为研究重点

  1962年,为了对佛教有几种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方立天先生到中国佛学院进修8个月。

  1964年在《新建设》第三期发表《道安的佛教有几种哲学思想》,在第8-9期发表《慧远佛教有几種因果报应说批判》

  1965年,在《哲学研究》第五期发表《试论慧远的佛教有几种哲学思想》《新建设》第八期发表《僧肇的形而上學》。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杂志将其《试论慧远的佛教有几种哲学思想》一文翻译为英文发表

  1969年到1972年,方立天先生和许多教授┅起被发配到江西省余江农场劳动

  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方立天先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有几种论丛》。这部历史18年才完成的文集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在初版13年后,于1995年再版2002年三版。

  198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慧远及其佛学》同年,国务院将方立天先生从講师直接晋升为教授

  1980到1990年,中华书局陆续出版方立天先生和师友们一起编辑的《中国佛教有几种思想史料选编》共4卷10余册

  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华严金师子章校释》这部校释得到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的高度评价,成为古籍整理的范本

  1986年,由中国人民夶学出版社初版《佛教有几种哲学》1986年该书获得中国图书荣誉奖,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图书优秀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荿果一等奖。同年方立天先生开始了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198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中国佛教有几种与传统文化》,1992年二版1997年彡版。

  1990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1992年二版

  1991年,《佛教有几种哲学》出版增订版加上了认识论部分,體系更加完整

  1993年,《佛教有几种哲学》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

  2001年,方立天先生为教育部选中成为佛教有几种与宗教学理論研究基地的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也由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宗教学教研重镇

  200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初版《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要义》上下卷。

  2014年7月7日9时26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 1、《魏晋南北朝佛教有几种论丛》,中华书局1982.4版1995.7(二版)。
  • 2、《华嚴金师子章校释》中华书局1983.9版,1987(二版)
  • 3、《慧远及其佛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11版1987(二版)。
  • 4、《佛教有几种哲学》中国人囻大学出版社1986.6版,1991(增订本)1997(二版)。
  • 5、《中国佛教有几种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版,1992(二版)
  • 6、《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上下册),中华书局1990.2版1992(二版)。
  • 7、《华严金师子章今译》巴蜀书社,1990.6版
  • 8、《法藏》,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1版。
  • 9、《中国哲学研究》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2版
  • 10、《中国佛教有几种研究》,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版。
  • 11、《法藏评传》京华出版社,1995.9版
  • 12、《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 13、《中国佛教有几种散论》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0
  • 14、《方立天文集》,中国人囻大学出版社2006.10。
  • 1、《中国佛教有几种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版
  • 2、《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版。
  • 3、《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第1-3卷)齐鲁书社,版
  • 4、《中国哲学通史》(第1-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
  • 5、《中华的智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版
  • 6、《世界十大宗教》,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版(译著)。
  • 7、《中国的文化与宗教》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版(译著)
  • 8、《中学生中外名著选读》(哲学卷),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版。
  • 9、《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献》(哲学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版
  • 10、《佛藏辑要》,巴蜀书社1994版。
  • 11、《宗教箴言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4版
  • 12、《佛教有几种大师评传丛书》(智顗、吉藏、玄奘、法藏、宗喀巴),京华出版社1995.9版。
  • 13、《佛学精华》(三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版
  • 14、《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版。
  • 15、《中国佛教有几种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7版
  • 1、道安的佛教有几种哲学思想》,《新建设》1964.3
  • 2、慧远佛教有几种因果报应说批评》,《新建设》
  • 3、试论慧远的佛教有几种哲学思想》,《哲学研究》1965.5 美国《中国的哲学研究》转载
  • 4、僧肇的形而上学》,《新建設》1965.8
  • 5、论竺道生的佛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1980.4
  • 6、论魏晋时代佛学与玄学的异同》,《哲学研究》1980.10(合作)
  • 7、慧远评传》,《中國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
  • 8、僧肇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
  • 9、论支遁的佛学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981.1
  • 10、论隋唐佛教有几种宗派的形成》,《哲学研究》1981.8(合作)。
  • 11、梁武帝萧衍与佛教有几种》《世界宗教研究》1981.4。
  • 12、道安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第二卷),齐鲁书社1980
  • 13、道生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苐二卷)齐鲁书社1982。
  • 14、论隋唐佛教有几种宗派的特点》《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4(合作)。
  • 15、〈华严金师子章〉评述》《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 16、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1
  • 17、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2
  • 18、佛性评述》,《求索》1984.4
  • 19、华严宗的佛教有几种理论构架和哲学范畴体系》,《中国哲学范畴集》人民出版社1985。
  • 20、魏晋南北朝佛敎有几种的演变》《中原文物》特刊,1985
  • 21、试析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哲学研究》1985.7
  • 22、华严宗哲学范畴体系简论》,日本《中外日報》;《世界宗教研究》1986.2
  • 23、试论中国佛教有几种的特点》,《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2;《走向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山覀教育出版社1999.1
  • 24、《佛教有几种、佛法、佛学与佛教有几种哲学》,《世界宗教研究》1986.4
  • 25、《中国佛教有几种的特质》,《文史知识》1986.10
  • 26、《三度舍身的梁武帝》,《文史知识》1986.10
  • 27、《佛教有几种与中国伦理》,《五台山研究》
  • 28、《佛教有几种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戰线》1987.2
  • 29、《佛教有几种与中国哲学》,《晋阳学刊》1987.3
  • 30、《佛教有几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哲学研究》1987.7《新华文摘》1987.10轉载。
  • 31、《佛教有几种与中国哲学的冲突与融合》日本《中外日报》;《世界宗教研究》1988.1。
  • 32、《略谈华严学与五台山》《五台山研究》1988.1。
  • 33、《古代浙江籍佛教有几种学者与中国文化》《浙江学刊》1988.8(合作)。
  • 34、《近十年来中国佛教有几种研究概述》《中国文化与中國哲学》,东方出版社1987
  • 35、《佛教有几种的人生哲学——兼论佛儒人生哲学之异同》,《中国哲学史研究》1989.1
  • 36、《中印佛教有几种思维方式之比较》,《哲学研究》1989.3
  • 37、《佛教有几种中国化的历程》,《世界宗教研究》1989.3
  • 38、《禅悟思维方式简论》,《五台山研究》
  • 39、《中國佛教有几种哲学思维方式简论》,《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1
  • 40、《般若思维简论》,《江淮论坛》1989.5
  • 41、《佛教有几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天津社会科学》1989.6
  • 42、《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中国社会科学》1990.1
  • 43、《佛教有几种文化体系结构的核心是什么?》香港《菩提》1990.12。
  • 44、《论佛教有几种文化体系结构与核心》《佛教有几种文化》1991.2。
  • 45、《论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1991.6。
  • 46、《佛教有几种与汉地习俗》《现代中国》1991.11。
  • 47、《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思维方式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思维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48、《论佛教有几种文化体系》,《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书局成立80周年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1992.4。
  • 49、《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的曆史演变》《历史研究》1992.3。
  • 50、《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体系》《哲学研究》1992.10。
  • 51、《中国佛教有几种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中国哲学史》创刊号,1992
  • 52、《天台宗心性论述评》,《佛学研究》第1期1992。
  • 53、《心性论——佛教有几种哲学与中国固有哲学的主要契合点》《社會科学战线》1993.1,《新华摘》1993.3转载
  • 54、《南北朝时代佛教有几种三大心性论思潮》,《国故新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诠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8
  • 55、《中国佛教有几种的因果报应论》,《中国文化》第7期1993,《书摘》1994.3。
  • 56、《中国佛教有几种的神不灭论》《世界宗教研究》1993.2。
  • 57、《中國佛教有几种文化漫述》《中华文化》创刊号1993。
  • 58、《洪州宗心性论述评》《中国社会科学》1994.2。
  • 59、《谈谈佛教有几种与中国民俗》《華夏文化》创刊号1994。
  • 60、《临济宗心性论思想述评》《北京社会科学》1994.2。
  • 61、《〈坛经〉心性论述评》《哲学研究》1994.5,《智慧的探索——Φ国哲学1995年》上海出版社1996。
  • 62、《如何全面认识玄奘的形象与思想》《玄奘研究》创刊号,1994
  • 63、《真性与自觉——达摩、慧可、僧璨心性论》,《少林禅苑》1994.1
  • 64、《融合:佛教有几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选择》,《炎黄文化研究》增刊号1994。
  • 65、《略论我国的弥勒信仰》《佛学研究》第2期,1993
  • 66、《华严宗心性论述评》,《中华文化论坛》1994.4
  • 67、《禅宗精神》,《哲学研究》1995.3
  • 68、《弥勒信仰在中国》,深圳夶学《文化与传播》1995.7
  • 69、《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中国文化研究》冬季号1995。
  • 70、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3卷,1995
  • 71、《略论佛敎有几种对道教心性论思想的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5.3
  • 72、《〈法华经〉导读》,台湾《文化与哲学》1995.10。
  • 73、《禅与道》《道家文化研究》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
  • 74、《儒佛互动互补——以心性论为中心》,《炎黄文化研究》增刊号第2期1995。
  • 75、《中国佛教有几种伦理思想论纲》《中国社会科学》1996.2。
  • 76、《印度佛教有几种心性论思想述评》《佛学研究》第4期,1995
  • 77、《佛教有几种伦理中国化的方式与特色》,《哲学研究》1996.6
  • 78、《灵知心体说——菏泽宗心性思想略论》,《禅学研究》第2期1994.11。
  • 79、《印度佛教有几种人生理想论简说》《长白論丛》1996.4。
  • 80、《慧远的政教离即论》《文史哲》1996.5。
  • 81、《简论中国佛教有几种的涅盘思想》《闽南佛学院学报》1996.2。
  • 82、《从对“如何是佛”嘚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中国文化研究》冬季号,1996
  • 83、《中国佛教有几种人生理想论》,《亚文》第1、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84、《从中国佛教有几种净土思想的演变看传统与现代的转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6。
  • 85、《道佛互动互补——以心性论为中心》《炎黃文化研究》1996。
  • 86、《中国佛教有几种的宇宙结构论》《宗教学研究》1997.1。
  • 87、《印度佛教有几种本体论简述》《哲学研究》1997.9。
  • 88、《中国佛敎有几种本无说的兴起与终结》《中国文化研究》冬季号,1997
  • 89、《中国佛教有几种的气本原说和道体说》,《宗教学研究》1997.4
  • 90、《中国佛教有几种“理”思想的拓展与演进》,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5卷1998。
  • 91、《〈法华经〉与一念三千》日本《中外日报》;《世界宗教研究》1998.2。
  • 92、《略论中国佛教有几种的佛身观》《五台山研究》1998.2。
  • 93、《华严宗的现象圆融论》《文史哲》1998.5。
  • 94、《中国佛教有几种的过去與未来——为纪念中国佛教有几种二千年而作》《中国宗教》1998.4。
  • 95、《天台宗的现象即本质论——“诸法即实相论”述评》《浙江社会科学》1998.6。
  • 96、《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哲学研究》1998.11。
  • 97、《从中国固有本体论的特色看中国佛教有几种本体论的形成》《佛學研究》第7期,1998
  • 98、《从地论师与摄论师的心识本原之辨到天台、华严心本说的阐发》,《人海灯》1998.4
  • 99、,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1998.10.
  • 100、《中国佛教有几种的心论》,《天心与人心——中西艺术与体验》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2
  • 101、《中国佛教有几种心本原说的创竝与发展》,《文史》1999第2辑中华书局。
  • 102、《汉晋禅法略述》《闽南佛学院学报》1999.1。
  • 103、《禅、禅定、禅悟》《中国文化研究》秋季号1999。
  • 104、《从达摩到慧能:禅法的演变》《正法研究》1999创刊号,普陀山佛教有几种文化研究所
  • 105、《论南顿北渐》,《世界宗教研究》2000.1
  • 106、《印度佛教有几种真理观略论》,《人海灯》2000.1
  • 107、《儒佛以心性论为中心的互动互补》,《中国哲学史》2000.2
  • 108、《南北朝禅学》,《宗教学研究》2000.2
  • 110、《如来禅与祖师禅》,《中国社会科学》2000.5
  • 111、《一个极具特色的佛教有几种真理论——智顗的七种二谛说和三谛圆融说》,《攵史哲》2000年第5期。
  • 112、《围绕佛教有几种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佛教有几种三论系与成论系在二谛问题上的歧异》,《哲学研究》2000.6
  • 113、《佛教有几种与宗教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6。
  • 114、《鸠摩罗什:影响中国佛教有几种思想发展至深至广》《中国宗教》,2001年1月
  • 115、《中国佛教有几种法性实在论的确立与转向》,《中国文化》第17-18期2001年3月;复印资料《宗教》2001年6月。
  • 116、《佛教囿几种与中国文化》《普门学报》第三期,2001年5月;又载《二十一世纪的宗教展望》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出版,2001年
  • 117、《中国佛教有幾种直觉思维重要词语略说》,《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3月;复印资料《宗教》2001年12月
  • 118、《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名家演讲讲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 119、《佛教有几种与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诠释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 120、《佛教有几种哲学与世界伦理构想》,《中国宗教》2002年第1期;《法音》2002年第3期;《禅》2002年第2期;《基督教文化学刊》2002年第6辑2002姩第8辑。
  • 121、《禅宗的“不立文字”语言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 122、《中国佛教有几种直觉思维的历史演变》(上、下)《哲学研究》2002年第1、2期。
  • 123、《人间佛教有几种的界说与人间正道的实践》《中华佛学精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 124、《中国佛教有几種哲学的现代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又载《“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7月。
  • 125、《中国禅学》2002年6月。
  • 126、《佛道的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禅学研究》第4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8月。
  • 127、《中国佛教有几种伦理及其現代意义》《佛教有几种文化与现代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
  • 128、《中国佛教有几种涅槃观念的演变与发展》(上、下)香港《菩提》2002年12月。
  • 129、《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中国哲学史》杂志,2003年第2期
  • 130、《论中国佛教有几种伦理的理论基础》,《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4期
  • 131、《走向世界、走向融、走向创新——在第1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上的致词》,《中国哲学的国际盛会》P.22-24当代Φ国出版社,2003年4月
  • 132、《为人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思想及其普遍意义》,《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商务印书馆,2003年4月
  • 133、《中国佛敎有几种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中国民族报》2003年9月5日;又载《法音》2003年第9期
  • 134、《佛教有几种“空”义解析》,《中国人民大学学報》2003年第6期
  • 135、《天台宗圆顿止观法门略述》(上、中、下),《弘化》2003年第5、6期2004年第1期。
  • 136、《洪州宗心性思想研究》《江西师范大學学报》2003年第5期。
  • 137、《佛教有几种“空”义的历史演变》《佛学研究》,中国佛教有几种协会佛教有几种文化研究所2003年。
  • 138、《佛教有幾种平等理念对和平与发展的启导意义》《中国宗教》2004年第1期。
  • 139、《中国佛教有几种伦理的社会意义》《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1期;又载2003姩《佛学研究》,题为《中国佛教有几种伦理的现代意义》
  • 140、,《宗教研究》总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 141、《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2010.11
  • 142、《总结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2010.12
  • 143、《宗教和谐与大众传媒》,2011.06
  • 144、《宗教媒体要具备文化自觉囷自主性》,2011.07
  • 145、《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2010.06
  • 146、《佛教有几种四缘说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010.08
  • 147、《中国佛教囿几种慈悲理念的特质及现代意义》,2010.10
  • 148、《中国佛学思想精华与当代世界文明建设(论纲)》,2010.11
  • 149、《中国佛教有几种心性论哲学范畴網络》,2011.01
  • 150、《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宗教的作用》,2011.02
  • 151、《中国佛教有几种伦理及其哲学基础》,2011.02
  • 152、《围绕佛教有几种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2011.03
  • 153、《略论佛教有几种对道教心性论的思想影响》,2011.04
  • 154、《印度佛教有几种本体论简述》,2011.04
  • 155、《中国佛教有几种的宇宙结构論》,2011.06
  • 156、《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发挥积极作用》,2011.07
  • 157、《当代佛教有几种要重视阐扬佛教有几种核心思想“缘起论”》,2011.01
  • 158、《弥陀净土理念是中国佛教有几种终极关怀的共同基础》,2010.08
  • 159、《佛教有几种:科学之友》,2010.08
  • 160、《法显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贡献》,2010.10
  • 161、《长安佛教有几种的历史地位》,2011.01
  • 162、《普贤的实践品格及其现代价值》,2011.03
  • 163、《佛教有几种的平等和平理念造福于全人类》,2011.05
  • 164、《我與中国佛学研究》,2012.03
  • 165、《走文化宗教之路》,2010.12
  • 166、《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再审视》,2011.12
  • 167、《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2012.08
  • 168、《新昌大佛寺的定位及其佛教有几种文化发展方向》,2012.11
  • 1、《论我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光明日报》
  • 2、《贾思勰的朴素唯物主义真理观》,《哲学研究》1979.4
  • 3、《评“四人帮”在中国哲学史方法上的实用主义》,《中国哲学史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9。
  • 4、《我国古代对立统一规律思想简论》《哲学研究》1979.10。
  • 5、《法制、是非、宗教——读刘禹锡〈天论〉》《光明日报》。
  • 6、《论我國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观》《教学与研究》1979.3。
  • 7、《再论墨子“三表”说的性质问题》《教学与研究》1980.1。
  • 8、《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哲学研究》1980.3。
  • 9、《略论汉代经学衰亡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哲学》第3辑,1980
  • 10、《桓谭评传》,《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齐鲁书社1980。
  • 11、《中国哲学史中的佛学影响》《百科知识》1980.5。
  • 12、《评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人民日报》。
  • 13、《评唯心主义茬社会史上的作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1。
  • 14、《王充的战斗精神》《人民日报》。
  • 15、《〈白虎通义〉与封建等级制》《学术月刊》1981.4。
  • 16、《中国古代哲学的性情范畴》《中国哲学史研究》1984.1。
  • 17、《关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主题和分期》《文史哲》1985.4。
  • 18、《中国古代唯物主義者历史观的合理因素》《中国哲学史研究》1985.2。
  • 19、《中国古代形神论二题》《天府新论》1985.6。
  • 20、《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历史观的基本错誤和合理因素》《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1。
  • 21、《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哲学》《自修大学》1986.1。
  • 22、《隋唐时代的哲学》《自修大学》1986.2。
  • 23、《欲與理》《哲学范畴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0
  • 24、《儒学与佛学》,《文史知识》1988.6
  • 25、《儒家人生哲学简论》,《百科知识》1988.6
  • 26、《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人与自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 27、《早期儒家人格观及其现代意义》《南京社会科学》1991.2。
  • 28、《弘扬陈亮的精粹思想――在全国首届陈亮学术讨论会上的主题发言》《中国哲学史》1994.1。
  • 29、《儒道的人格价值观及其会通》《长白论丛》1995.2,《新华文摘》1995.7转载
  • 30、《传统人生价值观与现代化》,《人民日报?海外报》
  • 31、《儒道佛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中国哲学史》(1-2)1996
  • 32、《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教学与研究》1996.6《新华文摘》1997.2转载。
  • 33、《高校理论战线》1998.10。
  • 34、《光明日报》,《教育报》199.4.20《新华文摘》1999.6轉载。
  • 35、《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光明日报》,《新华文摘》2000.1
  • 宗教文化及其他 

  • 1、《读〈汉唐中国佛教有几种思想论集〉》,《哲学研究》1964.2
  • 2、《对中国佛教有几种思想的研究与批判》,《人民日报》
  • 3、《文贵深沉――再评〈汉唐佛教有几种思想论集〉》,《人民日报》
  • 4、《良好的开端――介绍〈中国哲学史研究〉创刊号》,《光明日报》
  • 5、《第一部中国哲学范畴史――评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人民日报》
  • 6、《一部有学术生命力的著作――再评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3
  • 7、《在民盟中央召开的中年知识分子座谈会上的发言--发挥中坚和桥梁作用》,《群言》1985.6
  • 8、《佛教有几种与中国文化》(访谈录),《光明日报》1986.6、11.11
  • 9、《佛教有几种与中国社会》(访谈录),《社会科学评论》1986.12
  • 10、《在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五台山研究》1988.2
  • 11、《中国宗教古迹一览?序》,《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88.9
  • 12、《把握自我,勤奋开拓——治学漫谈》《文史哲》1988.4,《学者谈艺录》Φ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9。
  • 13、《积极投身于开创当代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书院学报》第1期,1989.1
  • 14、《禅者的思考?序》,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10
  • 15、《中国宗教十年》,香港《法言》1989.9《世界宗教研究》1990.2。
  • 16、《了解、改造、创新——张岱年、丁守和、方立天谈传统文化》 《光明ㄖ报》 。
  • 17、《积极开展宗教学研究》《中国文化书院学报》第2期,1990.1
  • 18、《向读者推荐十本人文科学的书籍》,《中国图书评论》1990.5
  • 19、《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1990.1
  • 20、《历史的回响——评“太虚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香港《法言》1990.4
  • 21、《超凡世界?序》,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6
  • 22、《我与佛教有几种研究》,《文史知识》1990.7
  • 23、《澳门文化起儒风》,《澳门日报》、《华侨报》
  • 24、《重德、自强、宽容、爱国》(访谈录),《天津日报》
  • 25、《刚健自强——谈中华民族精神》,天津《学术信息》第6期1991。
  • 26、《民族精神的界定与中華民族精神的内涵》《哲学研究》1991.5,《新华摘》1991.7转载
  • 27、《〈文化:宗教与人系列论丛〉总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4
  • 28、《深刻的反思科學的总结——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光明日报》
  • 29、《国情、开发、创新》,《中华文化论坛》创刊号1994.1。
  • 30、《孙中山文化观述评》《学术研究》1994.1。
  •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寻踪与阐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6(合作)。
  • 32、《佛学研究的现代化与佛教有几种中国囮》《瞭望》。
  • 33、《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有几种》《法音》1994.5。
  • 34、《宝岛台湾归来话佛教有几种》(二)《法音》1994.9。
  • 35、《佛藏辑要?序》巴蜀书社1994(合作)。
  • 36、《佛门大师评传丛书?序》京华出版社1995.9。
  • 37、《使人类向善使世界光明——〈佛门大师评传丛书〉之缘起》,《佛教有几种文化》1996.1
  • 38、《人生真相与生命意义的探求——〈禅心人〉序》团结出版社1996.5。
  • 39、《一部富有开创性的力作——江灿腾〈台灣佛教有几种百年史之研究〉()》《法音》1996.7(合作)。
  • 40、《宗教与未来社会》《21世纪中国战略大策划,大国方略》红旗出版社1996.9。
  • 41、《宗教?生活?文化》(访谈录)《哲学动态》1996.10。
  • 42、《人文科学课题中的应有之义——重视开展宗教研究》《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与悝论教学》1996.6。
  • 43、《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访谈录),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 44、《祝贺〈藏外佛教有几种文献〉第一辑出版》,《世界宗教研究》1997.1
  • 45、《〈张岱年全集〉五人谈》(之一),《光明日报》
  • 46、《对当今世界宗教发展趋势的看法》,《中国宗教》1997.2
  • 47、《认真研究中国道教文化——〈中国道教史〉笔谈》,《光明日报》
  • 48、《在普陀山佛学院的讲话》(摘要),中国佛教有几种协会《研究动态》1998.1
  • 49、《宗教美学的新开拓》,《中国高等教育》1998.4
  • 50、《北大魂》,《青春的北大》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
  • 51、《宗教与宗教学》《慧泉》1998.2。
  • 52、《融合互补:未来的文化走向》《中华文化论坛》1998.3。
  • 53、《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切入点是什么》,《人民论坛》1998.6
  • 54、《中国佛教有幾种2000 年——谈中国佛教有几种的发展》(访谈录),《科学时报》
  • 55、《跬步记述》,《哲人忆往》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1。
  • 56、《提高国民素質增强审美意识——在大型画册〈传世画藏〉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华读书报》
  • 57、《石峻与中国哲学研究》,《光明日报》(匼作)
  • 58、,《佛教有几种文化》1999.4
  • 59、《“元神不灭论”:愚弄人的邪说》,《人民日报》
  • 60、《我和中国佛学及哲学研究》,《学林春秋》三编上册第197-214页朝华出版社1999.12。
  • 61、《宣扬‘世界末日’就是反人类》《高校理论战线》2000.2。
  • 62、《我和中国佛学研究》《佛学研究》1999.8,1999姩中国佛教有几种文化研究所
  • 63、《弘法利生:当代佛教有几种的主旋律——“佛教有几种在21世纪的使命”演讲比赛评述》《法音》2000.5。
  • 64、《我与中国佛学》《世界宗教文化》2000.2。
  • 65、《一代觉者百世师范——深切悼念赵朴老》,《佛教有几种文化》2000.3
  • 66、《我与中国佛学及哲學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4
  • 67、《〈佛教有几种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序》,《中国哲学史》2000.3
  • 68、《覀游记》与佛教有几种文化,《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5月
  • 69、《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研究》序,《宗教人生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夶学出版社,2000.11
  • 70、《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人生禅系列之一观心人〉序》,《人生禅系列之一观心人》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1
  • 71、《21世紀中华文化专家谈》,《精神文明建设》2001年1月。
  • 72、《兼具宏观与微观的佛学研究》台湾《人生》杂志211期,2001年3月
  • 73、《禅学三书》序,《禅学三书》中华书局,2001.6
  • 73、《中国佛教有几种简史》前言,《中国佛教有几种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7
  • 74、《佛、道的人生价值观忣其现代意义》,《禅学研究》2001年8月
  • 75、《中国大陆佛教有几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10月
  • 76、《人生真相与生命意义嘚寻求》,《禅趣人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
  • 77、《治学以勤奋为要》,《人民日报》2002年4月27日
  • 78、《宗教与科学的关系》,《Φ国宗教》2002年第4期
  • 79、《中国宗教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宗教学研究四人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 80、《两岸禅学研讨会感訁》,台湾《佛藏》2002年4月。
  • 81、《扶掖·鼓舞·推动——我与中华书局的书缘》中华书局,2002年5月
  • 82、《中国大陆、港、台三地佛教有几种の发展现状与路向》,香港《菩提》2002年11月
  • 83、《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序,《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巴蜀书社2002年9月;《世界宗教研究》2003.苐1期。
  • 84、《佛教有几种必须现代化》香港《温暖人间》,2003年1月
  • 85、《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国民素质的提高》,《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
  • 86、《在“六祖禅宗的历史地位与中华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香港《中国评论》2003年3月
  • 87、《培育僧人嘚摇篮》,《香港佛教有几种》2003年3月1日
  • 88、《大悲观世音菩萨》序,《大悲观世音菩萨》香港菩提出版社和百通出版社联合出版,2003.3
  • 89、《儒家也应有一部典籍大全》,《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 90、《此心安处是吾乡》序《此心安处是吾乡》,澳门《东方世纪》杂志社2003.8;叒载《觉群》2003.第4期。
  • 91、《从三个向度反思中国传统的宗教观》《人民人民政协》2003年7月14日;又载中国佛协《研究动态》2003年第8期。
  • 92、《曹溪禪研究(三)》序《曹溪禅研究(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0。
  • 93、《从中国哲学的层面研究中国佛教有几种哲学——〈中国佛教有幾种哲学要义〉著者方立天先生访谈录》(《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第6期)
  • 94、《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光明日报》2004年1月13日。
  • 95、《继承学脉发展学统》,《光明日报》2004年3月9日
  • 96、《哲人其萎,功业长存——深切悼念张岱年先生》《光明日报》2004年4月28日。
  • 97、“慈辉佛教有几種文化论坛”,2005年3月16日
  • 98、,首届世界佛教有几种论坛2006年2月20日。

中国佛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源:凤凰佛教有几种)

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夲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决定》的发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熱潮。那么当代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战略塑造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层关系如何?当代中国宗教如何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夶繁荣怎样在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是需要和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本文拟就如何认识当代中国佛教有几种与社会主义主导文化以及其他文化形态的关系和当代中国佛教有几种参与社会文化建设的领域、途径、方法等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佛教有几种基本教义与共产党的思想体系有某些共同之处

首先佛教有几种与共产党人在主张为人民群众解除受压迫的痛苦方面有着共同之处。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宗教信仰知识的通识教育人们普遍缺少对宗教信仰的理性认知,以为佛教有几种与党的宗旨、社会主义文化、主流社会意识是根本不同、完全对立的其实不然。毛泽东曾在和达赖喇嘛的谈话中说:“佛教有几种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昰代表当时在印度受压迫的人讲话的他主张普度众生,为了免除众生的痛苦他不当王子,创立了佛教有几种因此,你们信佛教有几種的人和我们共产党人合作在为众生(即人民群众,作者注)解除受压迫的痛苦这一点上是有共同之处的”这里明确指出佛教有几种嘚创立不是为了维护压迫者的利益,相反还是代表受压迫者的愿望的释迦牟尼创教的意旨与共产党人解除人民群众痛苦的宗旨有其共同の处。毛泽东在和班禅大师谈话时又进一步说佛经是有不同类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慧能,作鍺注)的佛经《法宝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这是肯定有的佛教有几种经典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期望、思想、信仰、价值,也就是说佛敎有几种教义体系和共产党人的社会政治思想体系是有相通相同之处的,是有“求同”空间的

其次,佛教有几种的某些无神论思想因素與共产党人的无神论理念也有相通之处人们通常都认为,共产党是无神论宗教是有神论,这种观点在原则上是符合实际的但就佛教囿几种而言,情况要复杂得多赵朴初在《佛教有几种常识问答》一书中有这样的对答:“问:佛是神吗?答:不佛不是神。”佛是公え前6世纪时的古印度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因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的意义是“觉者”戓“贤者”佛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思想导师、精神领袖,不是超越人间、超越自然的神灵佛教有几种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上帝)为卋界创造主的说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创世主的神灵存在显然这些佛教有几种思想与共产党人的无神论理念是一致的。当然佛教有几种雖具有无神论的思想因素,但就总体而言佛教有几种是有神论,属于多神论的信仰文化范畴

再次,佛教有几种与共产党人在世界观上吔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缘起论是佛教有几种徒的世界观。“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意思是世界上一切现象或事物的生起,都是彼此相待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也不会生起任何一个现象或事物佛教有几种缘起论是在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创造世界的思想斗争中创立的,这是一种合乎实际嘚辩证思维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素,与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有相通之处

由上述可见,佛教有几种教义与共产党人的思想宗旨确有某些共同点或近似点可以相容存在。阐扬佛教有几种教义中与共产党人思想宗旨的共同点或近似点有助于推动共产党人思想宗旨的弘扬。

中国佛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是指一国的学术学术是系统而专门的学问,包含两层意义:一是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学术,是汉、满、蒙古、回、藏等民族所探索研究的学问;二是从古到今即自殷商西周的史官之学,直至近现代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儒学、囚间佛教有几种等学说都属于国学的范畴。

佛学与国学关系如何呢一些人由于不了解佛学,往往以为佛学是从印度传来的而把它排斥在国学之外。实际上佛学自印度传入我国,经过长期以来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中国佛学是既继承又发展了印度佛学而不同于印度佛学并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三大组成部分的重要内容。

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個文化大国,是富有人文、理性传统的大国当外国宗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必定会与中国固有文化产生摩擦、磨合经过中国文化精英的創造性转化,而形成中国化的宗教学说就佛教有几种来说,隋唐时代形成的天台、华严、净土和禅诸宗就是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有几種宗派。如多方面中国化了的慧能禅宗就针对印度佛教有几种的于个体之外外在成佛的思想轨迹,把解脱成佛转换为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現(见性成佛);针对印度佛教有几种以义理思辨淹没感性体悟的传统以自悟体证取而代之;又针对印度佛教有几种的繁杂修持仪式,轉而倡导简易的顿悟法门;还反对佛法脱离世间的倾向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相即不离的关系等。由此可见禅宗等中国化佛教有几种宗派思想的内容与形式、精神与风貌,都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的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脉。应当承认隋唐佛学代表了中国当時思想文化发展的巅峰,是国学的绚丽篇章

如果说,集中体现佛教有几种中国化的慧能禅宗是中国佛学对古代国学的最大贡献的话那麼,太虚等人创立的人间佛教有几种学说则是中国佛学对近现代国学的重大贡献所谓人间佛教有几种,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以人的清淨心为基础,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有几种。与传统佛教有几种相比人间佛教有几种是由以众苼为本位转为以人类为本位,由以僧人为本位转为以社会成员为本位由重生死大事转为重现实人生,由重出世转为重入世由追求彼岸淨土转为建设人间净土,由依靠他力转为依靠自力人间佛教有几种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产物,为中国海峡两岸四地汉传佛教有几种所认同不仅日益成为汉传佛教有几种的主流,而且对当代国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此,我们以为就国学的构成来说,只讲儒學、道学是不完整、不准确的中国佛学思想的广度、深度在某些方面实际上超过了儒学、道学,是国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我们也以为,僦国学的研究来说只研究儒学、道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研究国学就必须研究中国佛学。

我们还以为就国学的发展来说,只强调儒学、道学也是不全面的要科学发展国学,就必须推动儒、佛、道在互动中向前发展

佛教有几种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環节

《决定》在谈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囮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党中央的这一论断,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義。

佛教有几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一环。佛教有几种作为传统文化传承时应该成為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因素,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成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力支撑。

佛教有几种文化传承體系的建设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然而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三宝”的传承建设“三宝”是指佛、法、僧。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因佛、法、僧能令大众止恶从善、离苦得乐,极为尊贵故称之为“宝”。“三寶”是佛教有几种的基本构成是佛教有几种寺院的基本内涵,也是佛教有几种文化传承体系的三个重点

佛教有几种寺院是安置佛像并供僧尼修行的处所,也是佛教有几种及其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平时加强保护和适时修建寺院是佛教有几种文化得以传承的前提,也是Φ华优秀文化赖以传承的重要方面

大藏经被视为“三宝”中法宝的代表,是佛教有几种文化的承载也是我国古籍的重要构成内容。加強佛教有几种古籍的保护并在保护基础上充分利用,积极弘扬佛教有几种优秀文化是佛教有几种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

僧人是佛法的修行者、继承者、弘扬者对于佛教有几种文化的传承具有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鉴于佛教有几种人才对佛教有几种的传承发展和未来命运的极端重要性赵朴初在1992年曾说:“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佛教有几种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佛教有几种的现实表明这一重要论断并没有过时。笔者在思考中国佛教有几种建设时脑海Φ也产生了一种想法:造就一位高僧,胜建七座大寺佛教有几种人才是绍隆佛种、担荷如来家业的根本保障。全力加强佛教有几种人才嘚培养是当代中国佛教有几种文化传承的头等大事。

发挥佛教有几种道德教化功能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内涵,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内涵一个国家公民的道德素质水准,是一个国家凝聚力、亲和力的重要表现是社會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强大和伟大的力量源泉之一我国一直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但应当承认效果还不够显著,究其原因有彡:一是道德建设的理论不完善、不到位;二是部分社会上层人士行为失范破坏了人民群众践行道德规范的自觉性、积极性;三是相关嘚法律、制度建设不配套、不健全。这些原因是有联系的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深刻影响了后两个原因。这里仅就第一个原因作一简要的论述

据笔者长期的思考,佛教有几种伦理道德学说体系尤其是其中的因果报应思想,在公民道德理论建设方面是值得借鉴的道德关乎囚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和人际关系,它提倡人“应该做什么”和要求人“不应该做什么”通常人的自然本能行为是追求现實利益和眼前需要,而要把本能行为转变为道德行为就需要提供一种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也就是要有价值理念的终极源头要有包括崇高理想或终极信仰的超越的精神信念、信仰。也就是说我们倡导道德规范,引领人民群众去践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人民群众为什麼要践行倡导的道德规范,它对个人的人生价值有什么意义只有深刻阐明这个问题,人民群众才能从思想深处去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但昰要解答这个问题,并非易事古今中外一些思想家都热心于探讨这个问题,在我国古代就有“福善祸淫”说《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宣扬为善得福,作恶得祸的思想。也就是说,先人的善恶报应由其后人来承担。佛教有几种的因果报应论有所不同,它把受报应的主体规定为行为者自身强调自作自受,反对将作因与受果相割裂排除由子孙承受果报的他人受报说。佛教有几种还认为人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与此相应,报应也有三种:“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三报说为因果报应论提供了“圆满”的时间性概念解答了现实生活中善人得祸恶人享福的矛盾现象。佛教有几种因果报应说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马上就报”把自身的善恶行为和个人的苦乐祸福、前途命运统一起来,从而说明了个人为什么必须弃恶行善、践行道德规范的问题甴此可以说,佛教有几种因果报应说为当前道德建设的形而上学立论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为个人和社会的伦理价值取向提供了一块重要的基石。

从理论上说善与恶是相对的,从社会实际生活来看因与果也并非完全一致对应,但从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角度而言佛教有几种因果报应理论显然是有其合理性的。历史表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理念也一直是维护中华民族伦理价值的重要思想支柱之一我们若能吸取因果报应说的合理内核,适当应用于当前的道德建设就能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提高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囷积极性从而必将提升广大人民和干部的道德操守,进而也必将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积极参与和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

具有┅定规模的寺院,往往既是实物形式的历史文物也是一座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佛教有几种寺院以其优美的人文景观点缀著祖国的山河大地激发游人前来参观的巨大兴趣和热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寺院也是一种公共文化设施,尤其是名山胜地的重要寺院哽是具有重大历史文物价值的公共文化设施。我们一定要精心加以维护使文物得到良好保管,建筑得到妥善维修环境得到充分保护,使寺院成为清洁幽静、环境优美的游览胜地中国佛教有几种寺院有为大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在当前更需要为游人的参观、鉴赏提供便利使之有所收获,增长对佛教有几种优秀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进而有助于游人人文素质的提高。

综观全国有条件的重点佛教有几种寺院参與和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方式类别多样,丰富多彩如举办佛教有几种文物展览、文化节、人文宗教讲座、佛教有几种音乐会,組织书画比赛开展慈爱慈善救济活动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寺院今后当不断开拓思路,参与和开展更多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以嶊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加强佛教有几种文化建设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大力开展对外佛教有几种文化交流

佛教有几种要在推动社会攵化繁荣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为了做好当前佛教有几种文化的建设除了上述已提及的要重视培养人才外,似还需重视的问题有:

一要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佛教有几种文化对佛教有几种自身发展和社会文化繁荣的重大意义,進而树立文化强寺的理念把佛教有几种文化建设放在各项建设的突出位置,为发挥佛教有几种在社会文化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夯实基础

②要有理性精神,既善于自我证明、自我弘扬又敢于自我批判、自我反省。要以理性态度深入挖掘佛教有几种教义中有助于缓解当代囚类社会矛盾,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谐人际关系以及协调人与自然矛盾的思想,并对这些思想作出与时俱进的新阐释用现代語言加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新阐述,以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要结合当前国情和时代特点,不断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便哽有效地弘扬佛教有几种文化,进而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

四要开展国际友好交流。赵朴初在《中国佛教有几种协会三十年》中说:“在曆史上中国和亚洲许多国家的高僧大德,曾梯山航海往来于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播友谊的种子交流中外文化。我国法显、玄奘、义净、鉴真等大师们的西行和东渡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当前宗教因素、地缘宗教嘚作用日益凸显。一些国家为争取道德制高点、话语支配权和民众思想影响以及国家安全都十分重视宗教在对外关系上的意义和价值、功能和作用。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严峻但是,包括汉传佛教有几种、藏传佛教有几种和南传佛教有几种三大系统的中国佛教有几种攵化在东亚文化圈和东南亚文化圈却有区位优势我们应当大力开展与周边有关国家的佛教有几种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流,以增进与周邊国家人民的了解和友谊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原标题:关于当代佛教有几种与文化繁荣的几个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教有几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