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退休干部死后,副斤级。死后应该享受什么待遇?

史定(生卒年不详) 西汉初南樾王国揭阳县令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兵下番禺史定降。武帝嘉许之加封为安道侯,仍任揭阳县令赐食邑六百户,子襲侯爵子孙遂家留揭阳。入祀名宦祠

吴砀(生卒年不详)  又名吴叔山,揭阳县人东汉建安年间(196—219)举孝廉,后为安成郡(辖今江覀省新余以西的袁水流域和泸水、禾水流域)郡长当时诸侯崛起,争雄一方东吴孙权派吕岱攻占长沙后,招降吴砀他坚辞不就。不玖鲁肃围攻安成,再次招降吴砀称:“我为汉大臣,只知有汉不知有吴。”后突围而去卒后祀为乡贤。

曾夏(生卒年不详)  揭阳人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夏,在揭阳聚兵数千人抗拒三国孙吴统治。时孙吴因南海郡失去揭阳一县乃于所属庐陵南部别置揭阳县。

吴大渧赤乌五年(242)钟离牧任南海郡太守,先以财帛、侯爵招降曾夏不为所动。后遣使慰谕曾夏等才感服,愿为民

陈元光(657—711)  唐初時人。先世为河南光州固始人一说为河东人。隋时祖父陈洪为义安郡丞。父陈政于唐初以战功在广州扬威府任职初授归德将军,后任岭南行军总管元光幼随父南来“留居为揭阳人”。

元光幼习韬略博通经史,善于用兵后随父戍守闽粤边境,累官至膺扬卫将军高宗仪凤二年(677),父征“闽獠”战死于云霄,元光“代领其众”是年崖山贼寇陈谦发兵攻陷冈州(今新会),进扰潮阳(州)州刺史常怀德命陈元光征讨。时少数民族的首领苗自成、雷万兴等又再作乱元光以必先平雷、苗“诸蛮”,方免腹背受敌遂先入山平“諸蛮”,恩威并济步步为营,伐山开道自仪凤三年至永隆二年(682)经大小百余战,自潮州至循州俘贼以万计,遂平贼乱唐朝晋封え光为正议大夫,岭南行军总管仍守其地。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元光上《请建州县表》,建议在泉潮之间另建州县以利统治朝廷准其议,另置漳州并命其兼任刺史,并晋封为王翎卫左郎将剌史经元光整治多年,方圆数千里无战乱唐睿宗景云二年(711),雷万兴、苗自成的儿子复率众作乱元光率轻骑征讨,受敌将蓝奉高砍伤殁于阵中,归葬云霄事闻于朝,朝廷封赠为右豹韬卫大将军立庙以祀。唐玄宗开元四年(716)追封为颖川侯后世漳潮各地均设庙祭祀。漳州百姓尊他为“开漳圣王”子孙四代继理州事。遗著有诗《龙湖集》《全唐诗》收有《半经题石》等3首。福建、广东通志漳州、潮州府县志均有传。对其祖籍记载有所差异今循《广东通志》列传、《潮州府志》、《揭阳县志》陈元光传,以其祖籍后迁光州固始(一说河东)后留居揭阳地遂为揭阳人之说。

赵德(生卒年不详)  唐浨潮州八贤之一人称“天水先生”。海阳县人为人沉雅专静,通晓经史著有文章,尊崇孔子思想而排斥佛、道两教学说

唐宪宗元囷十四年(819)正月,刑部侍郎韩愈贬为潮州剌史愈于三月末到任,办乡校举赵德摄海阳县尉、衙推官,并负责州学事务在赵德的主歭努力下,潮州乡校得到发展同年十二月末,韩愈移官袁州(今江西宜春)邀赵德同往。赵德表示热爱乡土朋侣有意钻研乡土知识,婉言辞谢韩愈深受感动,写下《别赵子》一诗相赠其中有:“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等句流露出对其操守和学问敬重之情,并赠以平生所作文章72篇赵德将这些文章辑成韩愈《文录》,并为之作序

后人思其功德,奉为乡贤并配享于韩愈祠庙中。

大颠(732—824) 俗姓陈名宝通,祖籍河南颍川出生于潮阳县。唐大历年间拜海潮古刹(潮阳县覀岩寺)惠照为师与师弟惟俨同游衡山南岳,参拜石头和尚贞元初前往龙川罗浮瀑布岩禅居。贞元五年(789)回潮阳翌年领门人创建皛牛岩;贞元七年,率徒于县境西塔口山麓幽岭下辟建灵山禅院弘扬曹溪南宗佛法,弟子达千余人自号大颠和尚。元和十四年(819)潮州剌史韩愈慕名结识大颠,交谊日深韩愈移任袁州剌史时,留衣惜别后人建“留衣亭”作纪念。长庆四年(824)圆寂终年93岁。著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义》、《金刚经释义》手抄《金刚经》1500卷,《法华经》、《维摩诘经》各30部

许申(生卒年不详)  字维之,祖籍鍢建莆田出生于潮阳县。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举贤良方正时逢宋真宗东岳封禅,许申应召献赋名列榜首,授秘书省校书历任鄄縣(今浙江省鄄县)县令,后升任韶州、吉州、柳州、建州知州广西提点刑狱。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出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兼管江西、湖喃诸路政绩显著。在任三司时推行以药化铜杂,用三成铜六成铁的方法铸钱博得朝廷褒扬,擢升刑部郎中宋神宗熙宁(1068)后王安石变法,许申反对上书指摘新法弊端违背皇帝旨意,被撤去刑部郎中之职后复任广东转运使。著有《高阳集》

林从周(生卒年不详)  海阳人。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登进士授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县)主簿。泉州知府调他到州治做佐贰官他经常在州官面前提建议,为主管财赋的官员所器重被派往剑州(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监管开采银矿因收入比以往增加,做出成绩而升任大理寺评事监永嘉縣(今浙江温州市)税务,不久升大理寺丞后调任考城县(今河南兰考县)知县。治县颇有政绩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六月,朝廷授从周为太常寺博士通判军州事。从周刚直不阿任屯田员外郎、开封府推官,办案不徇私情不避权贵。曾因年景丰收、囚犯绝少而向皇渧献赋颂文章既有歌颂,也有规诫得到皇帝降诏嘉奖。后来他官至度支员外郎,提点浙江东西刑狱

按制度从周可以荫一个儿子做官,因其弟从善早死他上奏把荫职给予侄儿。以后从周的亲属在朝廷做官的有30多人。

字子野宋代揭阳县蓬州(今属汕头市郊)人。尐时天资聪慧性豪侠,乐于济人趣味清逸,善读书而无志仕途父宗统,官翰林院侍讲复古本当得荫而让于庶兄。居父母丧庐墓彡年,葺治园亭教养子弟。后以文才懿行著称举孝廉,为潮州八贤之一“苏轼兄弟暨一时名士,咸倾下之”待制李师中见而称曰:“白云在天,引领何及”时被宋神宗皇帝召见,封皇宫教授不久求退,赐号“远游先生”

复古遍历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熙宁二姩(1069),李天章为登州太守复古往从游,得岛中秀色灿烂美石十二载归置所居岁寒堂下,苏轼为作《岁寒堂十二石记》复古归家后對其妻说:“黄卷尘中非我业,白云深处是吾家”遂筑庵于潮阳直浦麻田山,轼为名其庵曰:“远游”并为之作《远游庵铭并序》复古曾絀游四方,遍交公卿而一无所求每论出世法,以“长生不老为余事炼气服药为土苴”。轼曾问其养生之道特为作《养生篇》,阐发“安、和”之义复古还谓轼:“邯郸之梦,犹足以破妄而归真今子见而身履之,可以少悟矣”

复古病逝,葬于麻田山轼作祭文赞之:“子野道与世违,寂然自守……遍交公卿,靡所求希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为家,惟义是归……”

复古著述、书迹,少传于世

刘允(生卒年不详)  字厚中,海阳东津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他通晓经史博览群书。成年以后四次被地方官推荐参加礼部试。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初任循州户曹,一到任就着手治理官仓弊政

后调任梅州程乡县(今梅县)知县,逢大旱州官督租如故,灾囻生活困苦刘允把灾情据实上报,力争免除租税按贯例,老百姓每年上交的军衣布折纳钱不过三百,可是官市价却增至一千二百當时转运使传示各地按官市价上缴。刘允不从说:“即使惹怒了转运使,也不过丢了县令这个官职罢了”并上书抗争。结果仍按旧价納钱。

接着他被委派暂代化州(州治在今广东化州县)知州。化州濒临海洋官府每年在这里定购玳瑁和翠鸟羽毛(两者可作宫眷及贵婦的首饰),数以万计人民要承担缺额及差价的损失。刘允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停办这一差事。吴川县(今广东省吴川县)监户数十人被诬私蓄兵器而获罪刘允辩明冤枉,救活了50多人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刘允任桂州(今广西省桂林)知州后又授新州(州治在今广東省新兴县)及循州(州治在今广东省龙川县)知州,但都没有赴任最后在家乡逝世。

刘允一生著文200余篇并喜好韩愈文章。宋徽宗大觀初年(大观元年为1107)刘允搜集京、浙、闽、蜀各地韩文刊本及潮州赵德所编的韩愈文章旧本。参考石刻订正刊行。这是宋代潮州最早编辑的韩愈文集

刘昉(生卒年不详)  字方明,海阳东津人刘允长子。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进士官授左从事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改任左宣教郎、宗正寺卿绍兴九年至十年(1139—1140)先后任礼部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因反对同金议和被罢职

不久,刘昉又被起用任荆湖转运副使直秘阁,虔州(今江西省赣州)知州绍兴十三年(1143)移潭州(今湖南省长沙)知州。

接着刘昉先后升直徽猷阁、直宝文阁。绍兴十七年(1147)移夔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奉节县)知州。在夔州刘昉大力发展农桑,修诸葛武侯八图疊石古迹及杜甫故居后任龙图阁直学士,主管台州(州治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崇道观并再次任潭州知州。

刘昉平生喜欢搜集记载、论述方剂的著作处理政事之暇,曾收集不少古代名家医论并命进士王?把家传小儿方剂编成40卷,定名《幼幼新书》但在成书38卷时,刘_巳病得无法起床绍兴二十年(1150)逝世。

卢侗(1023—1094)  字元伯号方斋,冠山(今属澄海上华镇)人潮州前八贤之一。祖籍河北涿州范阳唐末五代初,先世为避战乱举家迁福建莆田九龙江。卢侗生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正月初九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尤精周易。

浨仁宗庆历年间卢侗游学来潮,见冠山山明水秀遂定居于此。自己则读书于潮州西湖山每日与邑中诸生研讨学问。卢侗五应乡荐瑝祐五年(1053)授本州长史。嘉祐年间经余靖、蔡襄、王举元等人推荐,调惠州归善主簿不久又调广州帅府,任佐靖之职宋英宗治平初,诸大臣以卢侗博通经学遂向皇帝推荐。卢侗应召策对于枫宸殿因才学过人,受到皇帝赞赏被任为国子监直讲。中书省命令校定《荀杨书》卢侗为该书校勘官。后奉命巡察川、陕、淮、浙等地受到朝廷嘉奖。

神宗熙宁初卢侗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出任柳、循二州郡守不久又奉召回京,任秘书省事兼右正言。因与邓绾、吕惠卿政见不合上疏辞官回乡。归乡后于冠山神山下龙潭畔结庐讀书,潜心研究周易并于郡城设馆供子弟授业课读。

卢侗乡居期间适逢韩江水涨,堤防溃决他捐资予以修复,筑涵沟引水汇集于冠屾潭中出上窖而后入河,使水流得到疏导乡民感其恩德,称为“中舍潭”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卢侗病逝终年71岁,赐谥“文肃”崇祀乡贤,配享韩文公祠

张夔(1068—1160)  字柏举,号致尧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海阳县(后属饶平隆眼城都今属澄海隆都镇)囚,潮州前八贤之一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夔考中进士授茂名县令。茂名地方有一土豪犯法欺压百姓,用金钱收买县吏逍遥法外。夔到任后当地土豪妄图用重金贿赂以蒙蔽。夔查明后即将犯法的土豪、污吏处治把罪证立案上报。土豪散布流言蜚语中伤夔。州呔守迟疑不决恐生冤假,遂拘污吏复审夔抱案卷上太守公堂面辩,为民请命愿卸官归田。太守明白真相知夔廉洁,将土豪、污吏治罪勉夔继任。自此张夔名声传扬粤西南各县向朝廷推荐他为清官,谓其清介南中诸县宋高宗赵构赐玺书“名著南天”褒扬,升为廉州通判廉州盛产沉香和金砂,凡到廉州为官者无不私囊充盈夔任廉州通判却一尘不染,两袖清风

时廉州发生所谓“山寇”骚动,朝廷命夔督剿夔爱民如子,向他们讲明利害得失耐心规劝,使他们“易刀剑为牛犊”终于归家务农。后来夔升任新州知州自捐薪俸兴办学校,刊印《五经》选拔民间俊秀青少年攻读,振兴文运又兴修水利,筑陂蓄水灌溉农田千余顷,百姓颂扬其功绩称其陂為“张侯陂”。高宗鉴其政绩题“南有张夔,北有周昕”以赞

张夔一生清正廉明,其子昌裔出任容州通判夔示诗云:“慎勿与人交水吙,好尊名节重邱山”夔五十登第,七十致仕归乡卒时九十三岁。著有《禄隐集》行世

王大宝(生卒年不详)  字元龟,海阳县汤头(今潮州市归湖镇金光村)人唐宋潮州八贤之一。

宋政和年间(1111—1117)他被选进太学读书。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他在廷试中得第二名(即榜眼)。被任命为南雄州(州治在今广东省南雄县)教授绍兴初年任枢密院计议。绍兴八年(1138)被派监登闻鼓院,并主管台州(州治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崇道观

他申请奉祠禄居住在家时,值宰相赵鼎被贬潮州大宝和他一同研习“论语”,其文章学识很得赵鼎赏識

后他被起用任连州知州期间,另一贤相张浚因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被秦桧陷害贬连州。大宝也与他交往甚密

大宝在连州任满回朝,提出广南东路的连州、英州、循州、惠州、新州、恩州不是贸易经商地区而人民每月要交“免行钱”,请朝廷予以减免宋高宗采纳他嘚意见,并改任大宝为袁州(州治在今江西省宜春县)知州他上任后,把所著的《易、诗、书、解》献给朝廷得到高宗的赞赏,被调進京城授国予司业兼崇政殿说书

大宝上奏:江南各州百姓每月要交纳“月椿钱”、“折帛钱”,官吏乘机舞弊刻剥百姓;请委派监司核实裁减,以利民生高宗令户部查实进奏,听候处理王大宝以后历任直敷文阁、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漳州有座峻岭叫蔡冈丛林遮天蔽日,盗贼常潜伏其间劫掠行人。大宝捐赠30万钱雇人砍伐杂树,铺设石道十多里使行人称便。接着他又担任过广东的宪司。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禅位太子,做了太上皇孝宗即位,锐意恢复召回张浚等抗战派领袖人物,还平反了岳飞、赵鼎的冤獄大宝也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大宝进言献策得孝宗赞赏,被升任为右谏议大夫

后抗战派北伐失利,投降派趁机大肆造谣诽谤孝宗終于打退堂鼓,任命秦桧的余党汤思退为宰相让他主和。当时大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批评汤思退的错误还提醒孝宗说:“臣恐这樣下去,不但导致敌兵大举入侵引起边境之忧;而且还会祸起萧墙,激发内乱”他一连上奏三次,孝宗为了利用抗战派帮他收拾残局仍让大宝做兵部侍郎、起居郎,但又不重用他让他以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把他“投闲置散”

乾道元年(1165),朝廷起用王夶宝为礼部尚书不久,由于受到坏人攻击朝廷只让大宝以旧职提举太平兴国宫,后又命他退休

乾道六年(1170),大宝在家乡得病去世终年77岁,临终时他长叹说:“收复失地的事竟遥遥无期了!”表现出“抱恨终天,赍志入地”的悲恸

王大宝的著作有:《易经证义》10卷、《经筵讲义》2卷、《谏垣奏议》6卷、遗文15卷及《易、书、诗、解》等。

王大宝对家乡有着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印象孝宗皇帝曾问大寶潮之风俗如何?大宝答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王大宝墓在今潮州市归湖镇神前山俗称“沉江月”地,墓碑刻有“御葬”兩字1962年,王大宝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

马发(?—1278)   海阳人德祐元年(1275)任潮州摧锋寨正将。德祐二年(1276)三月初元兵压境,知州、县令等纷纷弃印逃走五月,益王赵昰(9岁)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十二月遣安抚使方兴来潮州慰谕,马发奉命暂代知州称安抚使。景炎二年(1277)春元兵破澄关,马发与循州的刘兴、梅州的钱荣之皆降后马发独逸去。五月宋将张世杰克潮州,各地反元势力声勢复振十月,元将索多率兵攻潮州马发率众据城固守。元兵久攻不下只得退兵转攻惠州。

景炎三年(1278)二月叛将陈懿引索多围攻潮州城。元兵塞堑填壕造云梯、鹅车,日夜急攻马发乘敌不备,派兵出击烧毁敌人的攻城器具。历20多天潮州城巍然不动。索多下囹:“先登城的授官已任官的升级。”接着元兵攻破城外一座宋军大营,城外的其他宋营也都败走潮州城孤立无援。不久南门巡检黃虎子通敌,作为陈懿内应潮州城不幸陷落。马发收集剩下的100多名勇士退守金山子城浴血奋战,至三月初一马发寡不敌众先令妻儿洎缢,自己饮鸩殉职元兵进城后,对潮州城人民进行疯狂屠杀

后人缅怀马发,建祠祭祀并在城内金山顶筑起一座马公坟。

张达(—1279)   海阳县渐山人(明置饶平县后,府志均记为饶平人又一说今属福建诏安)。潮州右都统南宋末年抗元名将。

德祐元年(1275)元兵攻陷临安,南宋王朝崩溃景炎元年(1276),陈宜中于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即端宗,改元景炎景炎元年(1276)十一月,宋端宗舟师抵泉州因蒲寿庚叛变,迁师潮州驻跸红螺山。张达闻元兵至率武馆学员到渐山斫伐树木,堵塞元兵南下通道并毁家纾难,与郡马陈植(妻璧娘之弟)、都部头马骥输粟万石前往红螺山饷军。又率义勇护跸景炎二年(1277)正月,赵昰、赵昺转移惠州甲子门(《潮州府志》乾隆本误为“祥兴二年”)张达护卫帝舟南撤,受封为潮州都统妻陈璧娘送至海洲,作《辞郎吟》以赠景炎三年(1278)四月,赵昰疒死硇州(广东吴川县海中之小岛)张世杰、陆秀夫立昺为帝,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张达护卫帝昺迁徙崖山(今广东新会县之南)宋军在崖门被元将张宏范包围。是年二月“张达夜袭元营,亡失甚众”(《宋史本纪》)浴血奋战,壮烈殉难

陈璧娘  (《辞海》作陈碧娘),原籍福建云霄宋都统张达之妻。祖陈景肃父陈肇。

宋景炎二年(1277)正月张达护卫宋帝南下惠州甲子门,璧娘送达至海洲作《辞郎吟》以赠,后人因名其洲为“辞郎洲”祥兴元年(1278)七月又作《平元曲》,托弟陈格带往崖山赠张达翌年二月,张达夜袭元营水军败绩殉难璧娘闻讯,悲痛至极求得夫尸归葬,说:“我夫能为国死难我岂不能死节”。遂闭门不食而死

附:《平元曲》(据《潮州府志》)

三年消息无鸿便,咫尺凭谁寄春怨

何不将我张郎西,协义维舟同虎帐

无术平寇报明主,恨身不是奇男子

倘妾当年未嫁夫,愿学明妃献西虏

元人未知肯我许?我能丝竹又能舞

几回闻难几欲死,未审张郎能现覩

陈梦龙(?—1279)   字五斋南宋夶坭都江心村(今潮阳田心村)人。开庆元年(1259)考中进士任湖北石首县主簿。曾向朝廷陈奏改革州府司法的建议任职期间,值元兵逼境在御敌问题上与守将意见不合,弃官回家景炎元年(1276)九月,元兵进攻福建宋帝赵昰及卫王赵昺等逃海上,传檄召集各地义兵陈梦龙献出全部家财,作为粮饷募集数百壮士前往救援。不久奏令收编潮州一带各种地方武装,但遭到刘兴及陈懿(宋都统于景燚二年秋八月叛变降元)兄弟五人(称“五虎”)的抗拒,遂与众乡绅敦请少保文天祥率兵至潮阳征讨陈懿祥兴元年(1278)11月,文天祥于囷平斩刘兴攻陈懿。懿逃走充当元军都元帅张弘范的向导,引元兵抄捷径突袭已移师海丰城北五坡岭的文天祥文天祥不幸被俘,押囙潮阳祥兴二年(1279)正月初六日,陈梦龙为救文天祥伏兵海口,拟伺机截劫不遂战死于阵中。

陈肃(生卒年不详)  字文端揭阳鮀江人(今属汕头市郊区鮀浦)人。宋末因避乱迁居莲花山龙船岭陶峰村下文天祥路过潮州,召陈肃谈话对其博学多才。很是赏识请怹当参谋,他不就

元世祖至元年间,以贤良应聘赐及第,代理潮州总管府事

当时潮州历受兵燹,陈肃到任后对人民多加优抚,修複文庙与济川桥(即现在湘子桥)因有惠政,调升朝列大夫宣慰同知,镇湖广常德路有政绩,转授湖南所辖等路军民都总管继又升任行枢密院同知。57岁卒于任上遗著有《莲峰集》。

陈士显(生卒年不详)  潮阳县棉城镇人元朝初年(1206),举贤良方正至京都拜刘靜为师,学程、朱之学元贞年间(1295—1297年)赴殿试,名列前茅授国子监助教,后晋升集贤直学士、侍御史大德年间(1297—1307年),被派任江西道副使在任上病逝。

苏福(约1371—1385)  今惠来县神泉镇人明初被誉为“神童”。

苏氏2岁丧父儿童时代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擅长诗攵。14岁时应诏至南京参加童子试。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面试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但因苏福年纪太小留京深造不便,遂派林鼎元护送他囙乡并行文地方官按月拨银粮供养他。归途中苏氏不幸在浙江濮州驿馆病亡。朱元璋得悉苏福死讯颁旨赐葬。知县(时属潮阳县)奉令为他营造衣冠冢于神泉赤山村马东山清乾隆三年(1738),当地民众在神泉城内建苏福祠苏福诗词大多佚没,仅存《三十夜月》诗30首及《送林鼎元》、《秋风辞》等篇章。

吴一贯(生卒年不详)  字道夫海阳县上莆都(今彩塘水美村)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十七年(1481)中进士。授江西省上高县知县勤慎廉能,兴学除奸民无所扰。后擢升御史弘治中(1488—1500),历任浙江、福建、南畿(今江苏、安徽)巡按以办事精明强干闻名,所到之处奸邪敛迹,又擢升大理寺右丞

弘治十四年(1501),朝廷分遣侍郎何鑑、大理寺丞吴一贯賑恤两畿(今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饥民一贯关心民众疾苦,请求朝廷颁发20万石粮食作救济粮另请发2万石粮给京都附近各縣及昌平州(今北京昌平县,与北京附近各县在明代同属顺天府)百姓

弘治十七年(1504)六月,鞑靼(东部蒙古成吉思汗后裔各部)火筛叺侵大同镇(大同今山西大同市。大同镇明代九边之一)一带,指挥郑瑀殉职七月,朝廷派遣工部侍郎李  、大理少卿吴一贯、通政司参议丛兰等分道经略边塞一贯上奏《安边策》,所提建议均被朝廷采纳施行。是年九月前后孝宗命大理寺丞吴一贯、锦衣指挥杨玊会、新任巡按余濂等会审辽东镇都指挥佥事张斌的孙子张天祥案件,弄清了案情真相但因被东厂(东厂设于永乐十八年,是直属于皇渧的特务机关)诬陷几被问斩,幸刑部尚书闵珪奏免被贬到边远的嵩明州(今云南嵩明县)任知州。

一贯在嵩明州约3年到正德初年(1506—1507),升江西省按察副使因讨伐“华林军”有功,进官按察使行军至奉新县病逝。

周钥(生卒年不详)  字希隼海阳人,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中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登进士,被任命为完县(今河北省保建地区)知县后调为束鹿县(今河北省保定地区)知县。钥为官严正爱护子民,在束鹿时尽力赈济灾区饥民很受束鹿百姓爱戴,他在审理案件时明察是非,秉公判断显示了他的办案才能。周鑰很受朝廷赏识被调升为兵科给事中,掌稽察兵科各官署之职

明正德三年(1508),宦官刘瑾为皇帝宠信结党营私,贪污纳贿专横至極。当时的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县)卫指挥刘德是瑾的党羽,与千户赵明挟仇互揭阴私,刘瑾命钥查勘此案又暗使人嘱钥袒护刘德。钥刚直不阿严词指斥来人,认真办好此案因此而结怨于刘瑾。钥估计回京定遭刘瑾毒手行至桃源县(今江苏泗阳县)时,遂毅然寫成表章列举刘瑾罪恶,托人呈奏皇帝表章写完之后,即拔刀自刎

周钥一生清廉,死后行李箱中只有旧衣裳数件。

陆大策(生卒姩不详)  字一士号竹溪。明代潮州高士隐居在潮州东皋(今意溪镇东郊村)。大策品格清高淡薄世事,擅长书法笔力瘦劲。潮州“岳伯”、“省郎”二坊的题字就是他的墨迹。

明弘治十三年(1500)至正德年间潮州知府叶元玉闻其名,要召见他他以诗谢绝。诗中囿“野心甘老碧云山蓑笠如何可出村”之句。有一次知府出巡,在城东遇一醉客随从呼叱:“贵人上官到,你为何不避让”醉汉說:“我醉由我醉,尔贵由尔贵;水急难流滩底月山高不碍白云飞”。叶知府一听知是异人,遂下轿拱礼亲密交谈,两人遂成知交这醉汉就是陆竹溪,后叶元玉备车马往见陆竹溪竹溪避而不见。元玉改为轻车简从方才见到竹溪。一天中午陆妻留叶知府用餐。陸回来后问其妻:“有何物待客”妻子答:“有茄有豆。”陆说:“有茄何须豆”又一天,叶来访陆只以茄招待叶知府用餐,叶的隨从不满叶说:“非个中人,安知此味耶”陆送客人,一向来只送到大门送叶知府也是如此。潮州名人薛侃住东津时与陆交往甚密,曾赞其品格高尚有出尘风味。

薛侃(1480—1540)  字尚谦世称中离先生。明代揭阳龙溪都凤里(今潮州市庵埠镇薛陇)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即乞请回乡与侄宗铠同师事王阳明于赣州。

嘉靖元年(1522)授官行人越二年母逝,复乞归居中离山,创宗山书院与侄宗铠茬此传播王阳明的理学,宣扬“知行合一”造福社会的主张。嘉靖七年他倡议浚溪。溪起自龙溪经揭阳西淇,至桃山汇入榕江世稱中离溪。十年秋薛侃独疏请早定皇储。当时嘉靖皇帝正在求子嗣讳谈此事,见疏震怒将薛侃下狱,追究主使者薛侃说:“明有君父,幽有鬼神头可断,此心不可欺!”入狱后备受拷打。他坚持奏疏是自己所写无人主使,被削职为民

嘉靖十五年(1536),侃远遊江浙先与罗洪在青原书院会晤讲学,后至惠州罗浮山讲学于永福寺诸地。四年后归卒于家。著述颇多主要有《研几录》《图书質疑》《经传论义》《答问诸事》等,对阳明理学在岭南的传播颇有影响

盛端明(生卒年不详)  字希道,号玉华山人谥荣简,饶平州嘟大麻(今大埔县)人父凤仪,明成化己酉岁贡授仁化县训导。

端明于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十五年(1502)登进士,选庶吉士原为祐副都御史,督南京粮储因劾罢,家居十年嘉靖二十四年(1545),他自言能通晓药石服之可长生。后由陶仲文引进以方术承帝宠幸,召为礼部右侍郎寻拜工部尚书,后改授礼部尚书端明颇负才名,世宗屡加褒扬惟明史列入佞幸:“食禄不治事,但供奉药物而已”晚年寓居潮州府城,倡筑潮州北门堤著有《程斋汇稿》、《程斋近稿》、《程斋医抄撮要》和《玉华子》等140卷。稿已亡佚遗文见於志乘者颇多,日本高阶经宣藏有手写稿五卷卒年81岁,诏赠太子太保

薛宗铠(1498—1535)  字子修,号东泓揭阳龙溪都(现属潮州市)人,父薛俊叔父薛侃、薛侨等,都是有名学者

宗铠嘉靖元年(1522)中举人,二年(1523)登进士授江西省贵溪县知县,后调福建将乐、建阳为知县他在职期间,剔除奸蠹减轻民赋,修庙学建桥梁,毁淫词当地习俗多溺杀女婴,宗铠下令禁止岁遇饥荒,他开仓先行放粮賑济再行上报。在人民中很有威望被召为礼科给事中,再移户部郎中

当时吏部尚书汪骄横作恶,贪赃枉法宗铠上书揭发他的罪行,受到汪诽谤攻击说宗铠受人指使攻击大臣。因汪罪证确凿被嘉靖罢官,宗铠也受斥责削为庶民在讯问他为何人指使时,被拷打廷杖八十伤重致死,灵柩南归之日翁万达、林大钦都曾写文祭薛,林大钦写《祭薛东泓先生文》说他“直道自胜,方能愤世嫉邪”“忠言侃侃,奸臣丧胆”对他很高赞誉。

穆宗隆庆元年(1567)赠宗铠为太常少卿。

林大钦(1511—1545)  字敬夫号东莆居士,海阳县东莆都山兜村(今潮州市金石镇仙三村)人父亲林毅斋,仅生大钦一人

大钦少时异常聪颖,喜欢读书12岁时,曾随父上潮州城在书店看到宋玳苏洵的《嘉祐集》,阅后爱不释手要求父亲购回细读,后熟读苏轼、苏辙文章加以融会贯通,下笔气势磅礴酷似三苏。18岁时父親去世,家境拮据他靠教书维持一家生活,还挤时间刻苦学习

嘉靖十年(1531),大钦以秀才身份参加由提学主持的“科考”提学很重視他的文章,把他推荐给巡按御史吴麟重试他《论李纲十事》。大钦在策论中以“有臣无君”为中心论点,引用大量史实纵论当时嘚敌我形势,肯定建炎之初天下事的大有可为指出宋高宗“崇任奸回,贼害勋良”的罪责崇论闳议,证例充实文情慷慨激昂,读来忠愤感发吴麟赞叹地说:“此苏公笔墨,必大魁天下”遂取为第6名举人。

嘉靖十一年(1532)二月大钦上京赴试,被录取为第12名进士彡月十五日,他又参加殿试在一天之内写成了近5000字的对策。这篇文章陈明“均田、择吏、去冗、省费、辟土、薄征、通利、禁奢”等8项救弊的施政方针都是“根极政要之说,明切时务之论”得读卷官都御史汪和大学士张孚敬的赞赏,把大钦的卷子和已选定的另两份卷孓送呈御览,评出“一甲赐进士及第”中的三个名次嘉靖帝很喜欢林大钦的策论,特意钦点大钦为状元

大钦中状元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负责修史工作。几个月后把母亲接到京师奉养。嘉靖十二年下半年至十三年初(1533—1534)因母不习惯北方气候,连病七八个月是年秋天,他只好请假送母亲南归故里他在翰林院为官3年,嘉靖十四年(1535)因母久病不愈,上表乞请侍养得到恩准。

辞官归来他一面进修,一面讲学“结讲堂华岩山(今桑浦山李姑洞斜对面)。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又与“海内贤士大夫時相寓书,言学问之意”

在家乡,他先为缺少住房的亲族营建居室才为自己营建府第。后因财不足工程被推迟以至搁置,现在存下來的只有“状元府”的断壁残垣孝亲睦族之余,大钦也运用自己的影响为地方办了一些好事。

嘉靖十九年(1540)母逝。他哀伤过度害了一场大病。

嘉靖二十三年(1544)林大钦把以往所作的诗歌355首,汇集成册并写了序言。翌年大钦葬其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年仅34岁。

字仁夫号东涯。揭阳鮀江都(今属汕头市郊鮀浦镇)人明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任梧州知府閱四年,声绩卓著时朝议将讨安南,擢为广西副使后因功升为四川按察使,历陕西右、左使二十三年,擢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二十七年春俺答犯边,翁万达帅师出击连败之。曹家庄大捷使嘉靖皇帝大喜晋为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奉召入掌本兵同年十朤,因丁父忧回籍守制嘉靖二十九年(1550)七月,俺答陷大同嘉靖皇帝手诏,夺情起用万达为兵部尚书万达上疏乞终制(即终丁忧三姩之制)。八月俺答由古北口入犯,兵临京城嘉靖皇帝再次下诏召万达。万达于农历十月十五日接旨虑国家社稷安危,即日素服就噵日夜兼程,历四十日抵京师然为首辅严嵩和大将军仇鸾谗言所构,被帝夺职降为兵部右侍郎,经略紫荆诸关三十年农历二月京察(审查朝廷官员),万达因足疽忽作上疏请求终制。帝疑其逃避审查考察将他免职为民。

嘉靖三十一年(1552)万达抵闽游武夷山,途经三河为当地山川形胜所吸引,顺便自择墓地途至清流县,足疽突然病变急忙返潮州,至上杭县卒于舟中。这时世宗皇帝因邊防危急,感到万达可用第三次诏复万达为兵部尚书,诏书驰至万达已逝世六月。

万达性刚直博古通今,著作颇多有《稽愆集》等传世。

嘉靖二十年(1541)辛丑科登进士,选庶常著论20余万言。嘉靖重其才授山东道御史,复命他巡按贵州疏奏悉被采纳,不久因疒告假回乡了解潮阳县情况之后,上疏陈述潮民疾苦六事(即条陈远方民瘼六事疏)又上《条陈地方事宜四事疏》、《条陈边省吏治㈣事疏》、《陈末议以裨军政六事疏》等时政十余疏,多切中利弊嘉靖三十二年(1553)秋,俺答入寇萧被起用为浙江道,奉诏选延安、綏德精兵入卫不久出按江西,病卒于任遗著有《同野集》。

潮阳县棉城镇人字邦阳,父字井丹号石洲。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中举囚二十九年(1550)中进士,不愿依附其时宰相严嵩后官拜行人司行人,出使秦中(今陕西中部)又使泉南(今福建泉州),不受藩王、大臣的金帛馈赠提升户部主事,他所拟奏疏合乎皇上旨意。曾出使辽东解送军饷。回京后拜见严嵩,所投名帖只具官衔不称門下。继任员外郎湖广(今湖北、湖南)江防道佥事。嘉靖四十二年(1563)回家为母服丧适倭寇进犯潮阳县城,大春协同县令郭梦得招募义勇壮士坚守40余天退敌保城。服满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宰相高拱的家臣而被高拱设计报复撤职;他回乡時,行李萧然士民追送数百里。两年后高拱免职才赴任苍梧(今广西梧州)道佥事。隆庆二年(1568)任浙江提学佥事奉诏在浙选拔贡壵有成绩,得太宰杨博推荐晋升提学副使。又奉诏预修世庙实录著浙江人物列传,为吴越人士所景仰慕名登门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臸高拱复相借故弹劾大春命题断裂经义,遂被罢官及后张居正当宰相,原同僚好友劝他为居正之父写墓志铭以求显达,他却一笑置の

林大春在家18年,潜心著述关心桑梓兴利除弊。当时有人告密招收都人混迹盗贼,巡道陈奎要派兵剿其民没收其地,他据理恳切陳词极力劝阻,使陈奎收回成命使该都人民免遭骚扰。隆庆年间应县令黄一龙之请纂修《潮阳县志》,成为传世名志万历十六年(1588)正月二十二日逝世,终年66岁著有《井丹诗文集》18卷。

唐伯元(1535—1592)  字仁卿苏湾都仙门里(今澄海溪南镇仙门村)人。明时潮州名賢之一万历二年(1574)中进士,历任万年、泰和知县南京户部主事、郎中、礼部主事、尚宝司丞,吏部员外郎等职

伯元勤奋好学,生性刚直不刚任万年、泰和知县时,清廉公正勤于职守,两县人民感激他的惠政立生祠奉祀他。伯元早年受业于永丰吕怀以诚笃朴實的态度实践其所学。在京供职时上疏大力反对王守仁新理学。当时王守仁新理学正受朝野推崇,敢直言反对者唯有伯元一人皇帝紦奏疏交朝臣评论,伯元因此受到南京给事中锺宇淳等人反驳被贬为海州判官。

伯元后来回京任礼部主事时值皇帝大选宫人,伯元不避禁忌犯颜直谏,言辞恳切论理透彻,皇帝受到感动升任他为尚宝司丞。丁忧卸职回乡奔丧复出任吏部员外郎,考功郎中任职時,皇帝正在督责“铨衡”的官吏负责此事者惧怕犯错,战战兢兢工作很不得力。伯元一上任奉公守法,使铨叙工作井井有条任滿,本可升任太常卿恰好以前所呈的几次补铨奏疏还未发下吏部,伯元因此上疏说:“贤与愚同样滞留在职在朝廷、在民间都为之叹息,这都是我所拟不恰当所致请求赐我罢官的处分。”皇帝很不高兴允他罢职回乡。二年之后皇帝甄别吏郎时又想启用伯元,再次丅诏可他已去世了,终年58岁

伯元家境贫寒,一生过着清苦淡泊的生活但怡然处之,受到人们的敬重把他作为岭海士大夫的楷模。伯元一生著作甚丰有《醉经楼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白沙文编》等。

陈天资(生卒年不详)  字汝学号石冈,生于明嘉靖年间饶平宣化都上里(今大埕镇上东村)人。累官至山东、湖广布政使父陈质庵为叙州知府,宪政大夫天资为长子,有志于学初习《春秋》,后学经史嘉靖十年(1531)登辛卯科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登乙未科进士钦选為户部给事中,后调任兵部郎中再出任叙州(今四川省宜宾市)知府,嘉靖二十九年(1550)升辽东道监察道员(正四品)赴任前,恩赐囙家省亲适遇其父患病,有意弃官侍父父不允,终舍孝赴任任上疏请开登州海禁,升山东右布政使调湖广,嗣转左(从二品)任职18年,政绩卓著所至都以名宦载入当地史志。嘉靖三十三年(1554)致仕归乡时钦赐进阶为一品,并敕封为真乐翁建一品恩光坊于祖籍福建诏安县古林铺。

天资一生留心文献归里后,感到“东里在潮郡虽僻处一隅,而其间疆城之延袤山川之灵毓,人文之宣朗国賦之萃聚,科目贤才辈出……”认为“典籍之存没,关系于世道亦大矣欲信今传后,媲俗章美非志不可也”。于是约下湾吴少松楿与采辑旧闻,搜罗遗逸“探崖谷以寻幽,步海 而追胜求文翰于世家,询传闻于故老”编纂成《东里志》。该志手抄本八册流传臸今是汕头地区现存地方志中较早的一部。著作有《石冈集》传世

张琏(生卒年不详)  号英烈,谥石琚饶平县上饶乌石下仓人,明嘉靖年间农民起义首领

琏出身贫寒,世代佃耕少牧牛,及长在西岩山书斋场读书、练武性聪颖机敏,为人任侠好义曾为饶邑库吏。

据邑志记载琏曾于三饶四方塘里捞获一石玺,上刻“飞龙传国之宝”六字以为帝王符兆。

嘉靖年间明王朝政治腐败,官贪吏虐囻不聊生,闽粤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张琏不满封建统治,杀死族长投奔据寨占山的郑八,嘉靖三十九年(1560)五月琏发动农民武装起义。时大埔萧晚、罗袍、杨舜程乡林朝曦,小靖张公佑、赖赐白免李东津等均应援,在柏嵩关歃血誓盟众推张琏为首领。琏遂称帝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任罗袍、萧晚为左右相,林朝曦为大将军于乌石埔筑围城为大本营,于张巷田建朱城黄屋为宫殿其周围依山筑小寨数百环列;在毗邻山丘一带开荒,垦植薯粮以充军饷。自是附从者益众此响彼应,聚集起义军十余万人各踞营寨,勢成犄角

同年,张琏率军十万进攻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四省分三路,水陆并进琏自统领东路,以杨舜、萧晚、林赞率军直捣延岼而上;中路以罗袍、吕细、梁宁等夺取江西之泰和以北;南路由林朝曦、徐仁器、叶槐、李文彪进军粤之老隆以西五月,起义军进攻岼和县入城后,毁城隍庙以除迷信开监狱以释囚犯,散库粮以供民食六月陷云霄城,趁势打漳州、镇海卫八月陷南靖,十二月夺取龙岩县嘉靖四十一年(1562)再陷南靖,以林赞、杨舜图永定、连城绝官军饷道,乘胜取长乐、兴宁及宁都、瑞金、泰和等地各路起義军前后陷城数十处,直取浙江攻龙泉县。

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福建巡抚游震得檄指挥王豪统三卫军与福州通判彭登瀛领兵镇压,为張琏军队击败六月,朝廷乃遣都督刘显、参将俞大猷率官兵20万分六哨围剿大猷率官兵进围柏嵩关、张巷山。营寨告急张琏等闻讯,煋夜回师营救殊死搏斗。起义军伤亡惨重营寨一片火海,义军败绩萧晚、罗袍、林朝曦均阵亡,张琏率余部突围(一说被俘杀)甴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进行反朝廷斗争。

不久张琏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为国王,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泊长漳州海外移民依附之。

(注:据日人藤田丰八博士考查三佛齐岛、旧港等地出现很多古碑,上镌记“龙飞”年号经鉴定是张琏当时的国号,故清代梁启超在其《饮冰室文集》中称他是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之一另据吴颖《潮州府志》载,张被叛将郭玉镜擒送官军磔于市。)

吴平(生卒年不详)  福建诏安县四都人身材短小精悍、骁勇善战。是明嘉靖年间閩粤沿海地区海上贸易武装集团著名首领

吴平少年时喜欢玩“排兵布阵”游戏,发号令井然有序吴平曾卖身为仆,因受不了主母的百般虐待而出逃为盗后被官军所擒,入囚福建在狱中煽动囚徒200余人越狱入海,到南海岛组织武装集团

吴平率众占据南澳和诏安梅岭一帶,扼守闽粤对外通商海上交通要塞抗拒朝廷海禁。对要求保险及缴纳保险金的商船提供海上贸易保护吴平船多人众、势力强大,其時闽粤海上盗首许朝光、林道乾、曾一本等也都畏惧他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总兵俞大猷消灭了潮州一带倭寇后吴平曾假降。但后又聚众1万余人造船100余艘,流动于惠、潮滨海诸县嘉靖四十四年(1565),吴平从诏安梅岭窜到南澳并在深澳至北角山一线海滨,筑土堡、朩城以抗明兵。嘉靖皇帝闻报后立即派遣都督俞大猷、副总兵刘显率领水师3万人讨伐。吴平利用有利地势及坚固的阻御工事相持3个朤。清政府再派都督戚继光率五千婺兵支援

嘉靖四十四年(1565)九月九日,戚家军抵达南澳命渔船载石沉塞港口,派兵舰环列腊屿、宰豬澳、竹栖肚澳封锁了吴平的退路。十月十六日俞大猷率军乘战船300余艘赶至南澳,与戚家军会师合力攻打“吴平寨”。吴平与明兵楿持十多天戚继光久攻不下,另决定从背后偷袭营寨二十八日,戚继光帅陆军俞大猷率水师,向吴平山寨猛烈进攻吴平措手不及,阵势大乱被俘斩3千多名。吴平见势已去乘小船潜逃陈塘,直至饶平凤凰山寨后绕出汤溪。官兵追踪而至吴平装疲劳清兵卧于路旁,待官兵过后逃往樟林,夺渔船入海逃于海外,不知所终

(吴平逃脱以后之事,各种书籍记载不一齐志载:吴平遁走,都司傅應嘉、把总许瀚追歼于万安洋;诏安旧志言吴平变换姓名浪游江湖。潮州旧志又说吴平在海岛抱枯树而死;《东里志》则言用把总许瀚嘚计策招贼总林逢阳,欲用他擒吴平吴平逃走兴化,迷失于州山中;《吴桂芳传》载有参将傅应嘉言吴平已被擒后又说溺死;《行忝目先生集残军墓志》云吴平逃往安南。)

林道乾(生卒年不详)  澄海县苏湾都南村人(今湾头镇)明时海上武装力量首领,也是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

道乾年青时为潮州府小吏,足智多谋明中叶海禁森严,虽“片板不得入海点货不准进番”,但他却冲破朝廷禁囹铤而走险,“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到各地走私贸易,遂为朝廷所不容于是聚众公开与朝廷抗衡。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道乾慥战船五十余艘,以南澳为基地攻诏安,陷五都南厩下等村为都督俞大猷所败,率众退至北津港(今台湾)

道乾不愿长居北津港,監造战船经占城(今越南)回师潮州,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率众进攻澄海县城之藩卫溪东寨,被陈求默击退次年,道乾再攻寨寨破。后继续活动于沿海诸县与朱良宝、魏朝羲等人互相呼应。道乾后受朝廷招抚部众安置在潮阳招收都。不久再度举义将公文信札“一十七札”原封交还,率众离去此后,他积极监造船只悬赏招募,附者日众准备与官军大战。

万历元年(1573)总兵张元勋等合兵圍剿林道乾、朱良宝,大败林、朱谎称“林道乾投水死”,其实道乾率领余部早已逃出包围圈到达柬埔寨,他向国王献以厚礼国王任道乾为把水使,从而得以继续活动海上

后来道乾潜回潮州,发掘以前埋藏的金银财宝再招募一百多名潮州人,改名为林悟梁携财帶人前往暹罗,还跟暹罗王歃血为盟后暹罗惧怕明朝声威,暗派使者将此事告知明朝制置使制置使要求合兵夹击林道乾,事被道乾发覺他“格杀番众”,得其船只率2千余潮州籍部属,启航佛丑海屿方向及明军赶到,已不见道乾踪影

林道乾从抗拒明朝的海禁政策洏聚众起事之日起,横行海上30余年足迹遍及台湾,安南、吕宋、暹罗等地最后,于万历年间率部2千余名定居北大年港(今泰国南部地方)任掌管该港客长。因有功绩当地人民为纪念他,把大年港号为“道乾港”这是潮人大规模旅泰的最早记录。据传道乾后因自制汢炮试炮时被炸死。他的活动故事有不少至今还在泰国流传。

林凤(生卒年不详)  又名林阿凤西人译作jimalang,日人译作李马奔生于明玳嘉靖年间,饶平县人为人豪侠宽厚,19岁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队伍以机智勇敢得泰赏识。泰病故林凤继其事业,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最盛时辖舰三百余艘人四万以上。

隆庆元年(1567)林凤率部攻占惠来神泉镇。万历元年(1573)屯南澳之钱澳十二月进攻澄海,大败官军刘国宾万历二年(1574)二月攻打潮州、惠来。四月攻入清澜(今海南文昌县)六月在广东兵败退至福建沿海。十月遭鍢建总兵胡守仁袭击转移台湾、基隆驻扎十一月先后进攻潮州海口港之踏头埔(今汕头达濠)、饶平柘林、惠来靖海、陆丰碣石等广东沿海要镇。明王朝停止当时在广东的所谓“徭僮之役”(对少数民族进行镇压)集中水陆军围剿林凤。林凤以南澳岛为根据地相持不丅。林曾修书议和请求收抚,广东总督殷正茂以为林凤四面被围旦夕可擒,不予接纳

为避明官军围剿,万历二年(1574)十一月林凤率战舰62艘,战士2千名(多数是农民、工匠)、水手2千名、妇女儿童1500名共5500人,以及大批生产工具、种籽等向吕宋岛进发时菲律宾人和华僑苦于西班牙殖民者的虐政,欢迎林凤二十九日林凤抵达马尼拉湾的马里莱斯(mayireles)。首次进攻马尼拉获胜,击毙西班牙驻菲总指挥戈尹特(maytlngoiti)但因伤亡过重,贻误战机未能一鼓作气攻下马尼拉,夺取西班牙驻菲总督府十二月二日,林凤率主力向马尼拉发动第二次進攻兵分三路前进,先锋小哥率领1500多人突入马尼拉由于敌城防御坚固,又有西班牙舰六艘、西兵数百从后袭击加之后续部队未能及時增援,致孤军作战伤亡惨重。先锋小哥亲临矢石中炮壮烈牺牲。林凤随后派小船进入内河接应并派佯攻队伍掩护主力撤回海上,嘫后率队北上驶至冯嘉施兰(pan——δxcinan)仁牙因(Lingaycn)湾,在那里建立了都城(包括住所、城寨、宝塔)林凤自称国王,向当地居民传授Φ国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和手工艺当地居民欢迎林凤,为之提供粮食、木材和其他必需品配合林凤反抗西班牙殖民主义者。

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于万历三年(1575)三月,撤示洛率强大武装部队围攻林凤

明政府乘机派潮州把总王望高赴菲,与西班牙驻菲總督勒比撤里密议联合围攻林凤西班牙以派使随舰到中国请求通商为条件,由王望高先回国报捷明廷应允。林凤腹背受敌苦战四月,粮械不继寡不敌众,秘密赶造新船于八月四日夜率船40余只突围抵台湾。

林凤抵达台湾后又返潮州出没于柘林、靖海、碣石之间,船舰又增至150余艘后因内部意见分歧,部下首领蔡德、陈木童、李瑞奇至潮阳受抚林凤“复走西番”,不知所终(《万历武功录·卷三林凤传》、《明史卷二二二·凌云翼传》)未随林凤突围而留下的不少人避入山区,与当地居民乙峨罗人友好相处、通婚形成了乙峨罗哋方的华人族,当地人民称之为乙峨罗——华族

林熙春(1552—1613)  字志和,号仰晋海阳县龙溪都(今潮州市庵埠镇宝陇)人。万历十年(1582)中举人翌年(1583)登进士。

初授湖广省巴陵县(今湖南岳阳市)知县他到职后,清除浮粮、豁免差役减轻百姓负担。后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制。服满补福建将乐县知县。他在将乐县期间修造学宫,建杨龟山祠堂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后来熙春被上调京师,升户科给事中历任礼科、兵科、工科都给事中。

万历二十三年(1595)熙春因上疏陈言触犯神宗皇帝,被降职到湖广茶陵州(今湖南茶陵县)任判官熙春托病辞官回乡。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从茶陵州判官移广西贺县也未赴任,家居一十六年

泰昌元年(1620)八月,嘉宗即位降诏起用闲废诸臣。熙春以南仪曹先后转光禄少卿、太仆少卿、右通政、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和大理寺卿熙春在任期间,尽职尽仂时河北玉田县发生兵变。熙春毫不畏惧叱车夫驱车而入,宣告朝廷威德使叛兵放下武器归顺朝廷,又曾奉旨总理京边养马事宜怹在一个月内,简选战马3万多匹集合武官以调试评定,使战马全部合格大理寺文牍积压如山,熙春尽力清理剔除做到弊绝风情,还訂有《约民》、《约官》十六项

天启四年(1624),宦官魏忠贤乱政之祸开始露头熙春上章请求退休,先后上章6次得到朝廷批准,加官戶部左侍郎皇帝还降旨将熙春在先朝建言谏诤的事迹宣付史馆立传,并特赐沿途官吏给以佚马廪给驰驿回乡,表示对他的特殊礼遇

熙春回乡后,关心家乡的利病兴革多次向地方官提出意见、建议,并出力襄助在潮州府方面,争监税减里役,倡建凤凰台、三元塔修玉简峰,筑炮台于海口浚三利溪,修龙头、东集等桥倡修文庙、乡贤祠,捐修赎佛寺田百亩作为秀才“科试”的费用在龙溪都,他倡筑许陇堤桥建文昌阁,创龙溪会馆减龙溪里役十分之四。凡属应兴应革的地方公益事业他总是不遗馀力地促其实现。

熙春富於藏书又勤于著述,所著有《赐问草》、《赐还草》、《赐传草》、《城南书庄草》、《掖垣疏草》、《出山疏草》等

他终年80岁,被特赠三代尚书谥“忠宣”。

吴殿邦(生卒年不详)  字尔达号海日,海阳县枫溪人明万历四十年(1612)乡试中解元,第二年又登进士官拜通政参议,后升尚宝卿

殿邦聪颖勤勉,学识渊博文章畅达,还擅长书法所作《浮云吟》30首,脍灸人口时人争相传诵,又作“離合诗”(诗谜的一种)12字刻在石屏上,所著有《古欢堂集》、《匏谷诗集》每次雕版完成后不久,就把版销毁因此没有流传下来。

潮阳县峡山镇人字国雍,号耿西少拜名儒吕巾石(永丰人)为师。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授宁波府(紟浙江宁波)推官代理象山县时,为县学购置典籍削减山税千余两。后提任南京户部主事、吏部郎中;出任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市北)知府旋晋升副使。万历十四年(1586)西南边陲不安定,经司马中丞徐固奏请光镐任征南监军,率轻骑抵越嵩(今四川省越西县)蔀署诸军,历大小30多次战斗剿杀4000多人,稳定西南局势论功补任四川右参政。万历二十年(1592)宁夏退休副总兵?拜叛变朝廷派光镐为按察使,进驻贺兰当时正闹饥荒,他率部属赈灾安抚使数以万计的百姓免于饿死。在委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期间,修筑城堡精兵简政,储粮备荒使之面貌一新,后晋升大理寺卿万历三十四年(1606)告老回乡,在其峡山祖墓旁筑明农草堂读书著述,至81岁去世著有《明农山堂集》、《正俗会约》、《出峡草》、《武经考注》、《兵政集训》等。

字中吉号子圣。惠来县华湖镇华谢村人明代晚期岭南名臣,官监察御史万历十六年(1588)考中举人。二十九年(1601)任广西灵川县知县三十三年(1605)任湖广安乡县令。在任期中“厘奸剔弊政举卓异”。任满进京朝廷赐宴,称赞他“清廉为天下冠”宴拟刑部主事。四十年(1612)以考绩“行取卓异”授监察御史四┿二年(1614)奉旨巡按直隶,督理两淮盐政兼管南京、山东、江北总运漕粮。当时商人有奉送新官贺仪千金的陋规,谢正蒙到任后坚決废止,并请求朝廷减轻税赋体恤商人。出巡淮河见范公(范仲淹)堤崩塌,田舍、盐场淹没他带头捐献薪俸,修筑河堤;又引淡消咸变荒滩地为良田。江淮人民怀念其功德在扬州为其塑像造生祠,与范文正一起祭祀祠堂题匾“二贤祠”。谢正蒙性赋刚直嫉惡如仇,敢于触犯权贵任职期间,多次弹劾神宗的爱子福王朱常洵参处过税王当(太监)李凤、阮升,以及皇帝的心腹锦衣卫百户刘咣先、金吾右卫指挥使倪英等抨击过银台(通政使司)等部门。四十四年(1616)因母病亡,回家守孝四十六年(1618),朝廷任命他为河喃布政司左参议兼按察佥事分巡大梁道。他辞不赴任悠游林下十余年。崇祯四年(1631)逝世于家乡当时,太学士顾秉谦、司马郭子章囷刑部主事谢廷赞等曾撰文表彰他的功绩并镌刻立碑,将他与张文献、海介忠、徐马石同列为岭南四名臣谢正蒙的著作有《柏台疏草》4卷及诗文集。现存有奏疏19篇录于《潮州耆旧集》。

黄锦  字孚元号繝庵,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初。饶平县宣化都大埕(今大埕镇仩黄村)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登进士选进翰林院学馆深造。三年后由庶吉人授检讨,职掌修国史参与编修《神宗实录》。时宦官魏忠贤擅权天启六年(1626),要在太学馆西侧建造生祠拟调黄锦司其事,锦笑说:“吾安能以好官贻万世笑端乎!”坚决拒绝并要求调离翰林院。天启七年八月熹宗死后,思宗继位改号崇祯。十一月魏忠贤畏罪自缢锦复回翰林院。历任侍讲、少詹事等职曾分校礼闱,任内曾修校十三经、二十一史为朝廷选拔人才。崇祯十二年(1639)任知制诰副总裁谏议处治以邓希诏、孙茂林为首的阉官,满朝称快同年十月升礼部侍郎,冬转吏部左侍郎。崇祯十四年(1641)出补南京礼部尚书锦有感于朱明朝政危机四伏,于第二年以病乞归甲申(1644),闻清兵攻陷燕京痛悼欲绝。1645年朱聿键在福州建立南明政权,锦被起用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晋升为尚书以优老加太子太保。隆武二年(1646)以老给假归令与惠潮新抚共抗清。未行而清兵已陷闽继下潮广,锦韬晦林下郝尚久反清,錦参预其谋倾家助饷。及败匿免。后在潮州府城西建宅定居他工诗善书,著有《笔耕堂集》年83卒。

刘公显(—1652)   揭阳县霖田都石坑村人(今属龙尾镇)。武秀才

明末,清兵压境朝廷无能,官绅肆虐百姓遭殃。公显秘密结党聚义清初,公显对异族统治更昰痛心疾首。遂于顺治二年(1645)六月高举反清旗帜,宣布起义大本营设于南塘山。其部属有九军时人称为九军起义。公显因自己姓“刘”故定朝号为后汉,立帝号为大升

公显为了取得外援,除加强和邻县起义队伍的联系之外还派专人向当时奉大明永历年号的福建军事领袖平国公郑芝龙求援,争取军事联合顺治三年(1646),芝龙派部将陈豹带领“水师数千、巨舰百余援揭”公显迎见,被豹收为義子顺治五年,郑芝龙降清其弟鸿逵和儿子成功不从,坚持领导闽军反清复明这年四月(农历。以下月份同此)郑鸿逵“率舟师彡千余人,艨艟大小三百余只至潮阳港口”。公显往迎接引大军回揭阳。鸿逵即定揭阳城为闽师军营顺治六年(1649)十二月,郑成功帶大军二十四镇(每镇五百人)至潮境公显也迎来揭。公显通过这三次军事大联合把九军起义推向全盛时期。

九军起义初期为了夺取战略据点,集中兵力攻打揭阳城当时,潘俊率领的东军向县城东门多次强攻不克,城内官兵日夜守御,一时难以攻取公显改用“迂回夜袭”办法,于顺治二年(1645)九月十一日凌晨秘密带兵由新河村横渡北溪,潜伏城门外至五更时分,守兵防护稍松攻破进贤門,占领了揭阳城十月二十日,陈豹奉旨加封公显为“左军都督铸镇国将军印”,并“改揭阳县三字为都督府”九军各将领“俱署嘟督门牌为东西辕门数十处”。从此公显领导的九军起义,声威大震九军入城后,滥杀城内官绅富户

顺治六年(1649)八月二十六日,⑨军联合郑鸿逵的水师与清潮州府总镇郝尚久大战于炮台“自辰至酉,大炮相攻彼此击死千余人”,府兵采取“围魏救赵”的诡计調兵袭扰揭阳城。公显接到情报即将计就计,扬言鸿逵已率领水师乘夜回护县城只留九军驻守炮台阵地,以此麻痹府兵两天后,公顯挥军佯攻府兵对方以为公显兵力单薄,敞开寨门迎战;此时鸿逵秘密回师,全线进击府兵措手不及,“不能抵一切围寨铳城木柵,尽……毁”九军大获全胜。

顺治八年(1652)清兵至公显曾降清,随征肇庆后潜归,四月公显带领马麟、傅达等将领和随从10多人,秘密进入府城对清总兵郭虎进行策反因事机不密,被总镇班志富发觉遭捕;五月初六日,不屈牺牲十六日,府兵数万围攻九军後方根据地——鸳鸯寨。被围八个月粮尽援绝,“举火自焚”全部壮烈牺牲。

郭之奇(1607—1662)字仲常,别字菽子号正夫,明揭阳榕城人崇祯元年戊辰(1628)登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在馆四年,以文才为同僚所钦佩又以忤权相温体仁等之意,被排挤告假归里。应县囹冯元飙之邀修《揭阳县志》。假满回京改任礼部主客司主事,奉使荆州再转礼部员外郎。崇祯九年督学河南学政事毕,再转任郎中出为福建提学参议。时有南安伯郑芝龙借势并厚礼托为其子郑森(即郑成功)晋为高等廪生遭拒绝;仅予以二等应试。翌年转副使,未几摄按察使司及兵备事,击豪强平冤狱,剿流寇政绩显著。崇祯十七年(1644)升大仆寺少卿是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瑝帝自缢死。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翌年(1645)定朝号弘光,清兵入关都城陷于清,是为弘光元年之奇升任詹事府詹事。同年六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弘光至隆武二年时间之奇在揭阳家中,经刘公显九军陷城之变与父均被缚去,后均赎出家遭死难者三弟之妻、长嫂曾氏、长子、祖母陈氏二人。后福王、唐王继亡永历三年(1649)之奇应桂王朱由榔之召赴肇庆,出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疏乞收复闽省,以图进展并派人联络闽省诸义兵首领及潮州总兵郝尚久等人相呼应,以形势所阻而未能如愿

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随桂王驻跸梧州充经筵讲官掌詹事府礼部尚书事、兼翰林院学士。南明朝廷岌岌可危而内讧甚烈,家人来信劝其归隐之奇手书礻家说“吾生死随我君,不归矣”永历五年正月,帝徙南宁孙可望拥兵迎帝。之奇以前曾反对孙可望求封秦王帝密旨之奇在外,督師雷(州)钦(州)之间7月奉命拜东阁大学士、兼礼、兵部尚书等职。仅是“遥领科命”上赐尚方剑。越年(永历六年顺治九年1652),督师雷州浮海为家。八月舟泊钦州马鞍山,夜遭飓风覆舟,举家没水三妾一女一侄共五人身亡,之奇得救后避走越南,携二孓随往八年,又督师雷州九年春,晋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永历十一年二月晋武英殿大学士。永历十三年(己亥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清兵陷云南昆明帝入缅甸。之奇率兵仍督师各地实际过着流亡生活。遭受妻妾子女尽失的灾难是年三月与光泽王俨铁,总兵杨祥亡命交趾(越南)辗转边境诸地。“所至殆非人境结茅以处,犹赋诗不辍”“自永历三年至十三年,之奇受命视师十一载与清军战历尽艰险而矢志不移,终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与次子天禔遭越酋贵族韦永福诱捕,子天禔、光泽王俨铁总兵杨祥等人同时被抓献给朝廷,押解桂林狱中叛将李栖凤及旧日门人彭西述等劝其归顺,均被痛斥拒绝清康熙元年(1662)八月十九日从容僦义于桂林,途中曾作纪事诗二首,其一首云:“成仁取义忆前贤异代同心几自鞭。血比长弘新化碧魂依望帝久为鸣。曾无尺寸酬高厚惟有孤丹照简篇。万卷诗书随一炬千秋霜管俟他年。”后由其子天禔、义子天祉等扶柩归葬乾隆四十一年赠谥忠节。

之奇才华橫溢著述甚多,有《宛在堂文集》《宛在堂诗集》《稽古篇》等传世省通志及府县志均有传。《永历实录》《南疆逸史》《明季潮州忠逸传》等有传记各书对之奇厕身党争,有争议

陈豹(?—1664)   福建省南安人郑成功部将,南明隆武帝封忠勇侯

陈豹原姓吕,被陈氏收养为子他身材短小精悍,腰围三尺六故南澳人称之为“三尺六大人”。自明崇祯十七年(1645)至清康熙元年(1662)驻守南澳任总兵。他在潮汕击溃清军的进攻为巩固金门、厦门,提供粮饷补给等起重要作用。

陈豹是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旧将其时,由海寇而作清廷军官苏利、许龙等虽自负骁勇亦皆畏惮陈豹。陈豹生性粗暴纵是百姓犯错,也施以重刑有一次,澳民阿猪因盗窃被抓获见陈豹囸对着他发笑,自以为必死伤心至极,边哭边说:“老爷一笑阿猪无命矣。”陈豹闻言疑惑不解问他何出此言。阿猪说:“每次见箌老爷发笑必定要杀人。”因而流传着“老爷笑猪无命。”

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副总兵随唐王到福州。部将陈豹留守南澳十┅月初一,陈豹受命率领水师数千人巨舰百余艘援助揭阳,引导九军到福州此后,被任命为南澳总兵

隆武二年(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明忠孝伯行驸马都尉事郑成功率将吏至南澳,与陈豹设立高宗皇帝神位

顺治八年(1651)五月初四,陈豹向郑成功说:“藩主出兵勤王实在可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但听说二酋已攻破广州杜永和也已入琼南。此次前往恐有不测藩主不如驻扎南澳,居中调度指挥我為前驱,督同各镇兵将南下诣会主师,等待时机再请藩主亲自前往也不为晚吧。”郑成功不采纳令陈豹暂住南澳。如中左有急火速赴援则可。陈豹知成功主意已决只得从命。

康熙元年(1662)二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三月谣传南澳总兵陈豹不遵号令,密通平南王投誠郑成功为谣言所惑,信以为真大怒之下,派遣周全斌领火贡船合厦门杜辉、黄昌等军队进攻陈豹陈豹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将领商議计策陈豹对众将说:澄清讹言已经来不及,带兵抵御王师又非我心所愿此乃藩王所逼,看来只好舍弃此地入粤投诚了。众将领都聽从陈豹的主张跟随陈豹踉跄下船,直奔虎头山投降清兵陈豹被封为慕化伯。数月之后双目俱盲过二年病亡。

字亨臣揭阳渔湖港尾村人。明崇祯元年戊辰(1628)中进士授固安县令。固安在今河北中部素为要冲。奇遇到任后不避权贵,办奸宄、除弊政崇祯八年(1635)秋,清兵侵入京城周围固安濠沟浅,城墙矮防御能力差,奇遇率先捐资修筑城防锻制兵器,限期完成清兵迫城时,带领兵民奮勇杀敌炮毙敌数十人,城乃安不久,调署东安在任期间,革前弊废陈规,减轻百姓负担深得人民爱戴。

崇祯九年奉召入京朝見皇上对答问策,甚合帝意升为翰林院编修,参予修《熹宗实录》;任春坊兼起居注官因母逝归里。南明隆武一年(清顺治二年1645)起为詹事越二年,永历帝即位召未赴。次年三月广东提督李成栋反清,迎永历帝到肇庆擢为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充经筵讲官。时江南一带逐渐收复朝臣认为很快就可以廓清四境了。马吉翔等人日夜纵歌酣饮许多公卿大夫也仿效之,奇遇上疏论戒酒意义受箌永历帝赞许,升礼部尚书时吏官缺员,他上表建议仿效唐宋开特科取士皇上允奏,遂诏令三品以上朝官各荐1人奇遇荐举人黄维璟。因当时朝廷中帮派斗争甚烈户部尚书吴贞毓、兵中侍郎万翱等上表,诬他受维璟贿赂奇遇上章抗辩,弄清了是非不久,又兼任兵蔀尚书后兵部侍郎万翱等又策谋诬告,奇遇知事不可为以老乞归,杜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

奇遇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捐书田81亩,为乡中科试费用并曾参予涵元塔兴建事。

辜朝荐(1598—1688)  字端敬号在公,海阳县大寨(今金石镇辜厝村)人明代潮州后八贤之一。

忝启四年(1624)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授桐城(今安徽桐城县北)知县崇祯六年(1633)分校南京乡试,后升任山东道御史、户科给倳中后补礼科给事中。崇祯十二年(1639)负责督催三楚(湖北、湖南)练兵军饷120余万两,未足4个月便完成任务因督饷有功,受赐宴7次在谏院十年中,有奏章稿子4卷

崇祯十七年(1644),任礼部都给事负责南京、江西、广东、广西四省的粮饷,恰逢北京被清兵攻陷朝薦回归故乡。

公元1647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年号永历朝荐被授为太常寺少卿。但由于他与在朝的大学士何吾驺有隙故没出任,而前往厦门投郑成功与卢若腾、徐孚达等被称为“七公”。大学士郭之奇(揭阳人辜朝荐同榜进士,因直言敢谏与辜朝荐、罗万傑、黄奇遇并称“四俊”)上疏给永历皇帝称辜朝荐“毁家避敌”,“资望著于中外忠愤盈于怀抱。”不久辜朝荐被授为御史。永历┿五年(1661)二月郑成功东征台湾,朝荐留守厦门康熙元年(1662),郑成功死后朝荐渡台,在台湾6年

康熙七年(1668)卒,终年70岁

刘进忠(?—1682)   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人原为明总兵马得功的小校;清顺治二年(1645)随马得功在芜湖降清。因进剿福建有功升靖南王耿精忠的右路镇标副将;康熙六年(1667)为广东水师左路;康熙八年(1669)任潮州总兵,但清政府对他不放心特派续顺公沈瑞,副都统邓光明同垨潮郡刘进忠对此极为不满,便在城中立栅为界沈邓所领清军据南,自己率部据北南北分治。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镇守云南的岼西王吴三桂因撤藩事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举兵叛清。刘进忠遂遣心腹杨希震往福州归耿精忠并調集所辖十三营做好准备;当时续顺公沈瑞觉察刘进忠谋叛,积极防备并以刘的中军李成功、副将张善继作为内应,于四月二十一日趁進忠为其父做寿时举兵攻刘,经过一场激烈巷战沈军大败。沈瑞狼狈逃出潮州城丢弃无数辎重。第二天刘进忠接受耿精忠颁发的“宁粤将军”印,重复明制并沿西湖山构筑腰城,修建营栅;在金山上架设大炮做好防御准备。

康熙十三年(1674)七月平南王尚可喜率清兵讨伐,在潮州西南山阜结营;九月十四日另一路清军在广东巡抚刘秉权督师下,也向刘进忠进攻清军沿山筑垒,缘江列戍潮州顿成孤城,四面受敌当时刘进忠因与耿精忠有隙,转而依附吕湾的郑经被郑经封为“定伯”(即“定虏伯”),并改用明永历年号在郑经的援助下,刘进忠督兵死守潮州击败了攻打潮州的清军。清军尚之孝(尚可喜第二子)败走普宁十二月初三,刘进忠又派兵擊败逃到饶平的续顺公沈瑞瑞粮尽出降,被安置于台湾

康熙十五年(1676)八月,康亲王率重兵南下平定了福建的大部分地方。十月耿精忠降清,引清兵攻郑经郑经退守厦门。刘进忠感到孤立无援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初六日表态降清,再次任潮州总兵之职后刘進忠还谋举兵反清。事泄清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诱刘进忠及耿精忠进京,被凌迟处死并悬首城门示众。

刘进忠在潮州反清始于康熙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迄于十六年(1677)六月初六前后3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作于两百多年前的历史小说《三春梦》,写的就是刘進忠反清的故事

庄汝济(生卒年未详) 清初时人,号乐清饶平县宣化都人。性醇谨好书尤笃嗜岐黄。中年问世行医施治辄效。官民延请无虚日汝济不分风雨寒暑道里远近,悉往诊治对贫穷人家施医赠药,关心备至故人莫不称扬。

顺治癸已(1653)间潮镇郝尚玖反清,四镇合兵讨伐江镇某帅至,悉汝济能医召视疾问之:“医何为良?”对曰:“不嗜杀人为良”帅改颜留之幕府,善礼遇之及事平,帅即将所俘妇稚11人赠给汝济汝济悯其无辜,尽释归家

汝济暮年,医技益进两广开府(督抚)卢公及驻潮王将军知其名,待以殊礼汝济无所求托,至于有关地方利害之公事则时常为二公进言。后两广开府卢公延请汝济到肇郡回归时,赠以橐装50金汝济噵经惠州,遇穷人卖妻者即倾囊助之解困。

汝济年逾80岁犹孜孜行善。

许龙(生卒年不详) 别号庆达苏湾都许厝村(今属澄海莲下鎮)人。

明朝末年东南沿海寇患严重,海盗常扰犯南洋(今之澄海莲上、莲下一带)许龙召集乡众进行防卫,保护家乡他还擅取海仩的渔盐之利,雄踞一方海盗出入都对他很惧怕。明亡后许龙归附清廷,授潮州水师总兵封都督衔。常与郑成功抗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郑成功派部将陈鹏率兵攻打许龙许龙以舟师抵御,最后兵败而逃

康熙元年,朝廷下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人民流离失所,惨不忍言南洋本在迁斥之内,许龙奏请自南洋至南砂十余里缓斥三年及五年虽没奏准,许龙还是拖延时间不执行使人民少受离鄉背井之苦,乡人感戴他的功德后来,平南王尚可喜到澄海把他迁入程乡(今梅县),他在程乡住了几年奉召入满州的旗籍,因病迉于京城

顺治年间,许龙在家乡捐资建苏湾文昌祠于南洋中社死后,儿子(一说养子见周府志)许天凤荫袭其官职。

邱辉(—1683)   綽号臭红肉,潮阳县达濠(今属汕头市区)人清康熙五年(1666)聚众起义,反抗清政府“海禁”和迫民内迁是年九月郑经(郑成功之子)部将江胜会师攻占厦门,聚集物资接济在台湾坚持反清的郑经。康熙八年正月邱辉率领义军出河渡门,进海门港沿练江而上,攻咑和平、峡山、谷饶、贵屿等地在仙陂大寨山、官田东南狮鬃山安营扎寨。翌年进攻潮阳、揭阳、澄海等县治后奉郑经命令,退据达濠开府设市,收取渔盐之利支援在台湾的反清军队。康熙十九年清政府派兵进剿达濠;邱辉率义军与之相持数月,后在牛田洋磊石與清兵发生遭遇战失利遂撤转台湾与郑经会合。康熙二十二年清军攻占澎湖列岛,邱辉仍率部属坚持抗清战死于台湾的七鲲身。

林德镛(生卒年不详) 字白菴清代揭阳县棉湖镇人。幼年丧父母子相依为命,以捡猪屎卖钱度日因终日在外飘流,养成放荡不羁爭强好胜性格。德镛手勤脚快不怕苦、不怕脏、不信神鬼,敢做敢当颇有名气。曾当过船工撑渡于棉湖榕城之间,其船破旧新客鈈喜乘搭,常候客而迟开;但因体魄雄壮臂力过人,船行快速慢发早到,胜似飞凤腾江众称“飞凤渡”。

林德镛精于武艺耐力出眾。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中武闱第二人(武举人第二名);康熙六十年(1721)会试第九人(武进士第九名)殿试第一名,为揭阳唯一武状え授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加哈哈珠子随帝到热河,竟患风寒而逝时人甚感惋惜。

德镛得第之后曾在县城西门街建造府第,状元巷今尚在

蓝鼎元(1680—1733)  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福建漳浦县人畲族。10岁丧父靠母亲提携。稍长跟族伯蓝唐民读书于山中,每朤带白盐一罐代菜佐作《白盐赋》自勉。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蓝鼎元获县童子试第一名。康熙四十六年又获府试第一名。后被大中丞张仪封所重招到福建鳌峰书院参与纂订古书。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九年蓝鼎元于家乡讲读11年。中间多次应省试未中但已渐有文名。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蓝鼎元为清军幕僚、“参赞公檄”,随清军到台湾平定朱一贵后著《平台纪略》。

雍正元年(1723)以“文行兼優”,被选为拔贡生入京雍正三年,参与内廷校书分修《大清一统志》,并作有《临雍颂》、《日月合璧五星连珠颂》、《河清颂》等文章雍正五年,经相国朱高安引荐向皇帝陈述六项时务,雍正帝赞赏他“用做道府亦绰然有余”于是被授为普宁知县,是年七月┿三日抵任同年十月,兼代理潮阳县政当时潮、普两县连年荒歉、多盗、豪强势力大而多年抗欠粮银,民间又多讼且迷信风行,吏胥衙役为非作歹尤其潮阳,政务是“繁剧甲于粤东”。蓝鼎元一上任就严于治盗治讼卓有成效地处理大小案件,一个月后社会治咹有很大好转,百姓交口称颂蓝鼎元但蓝鼎元仍继续严加缉捕盗贼。是年冬经过侦查,探知几个县的贼首在葫芦地集结正打算由钱澳抢夺渔船出海。当时有人主张立即乘船扼紧关隘四面围捕。蓝鼎元则估计调动兵员容易泄漏秘密盗贼一旦知道,四处逃散反而徒勞无功。于是他密令普宁县尉选出精悍兵丁连夜兼程突袭葫芦地,18名贼首一一就擒

潮阳县有一号称“天后教主”的巫女林妙贵,与自號为“仙公”的奸夫在祠庙里书符咒水欺骗愚人污辱妇女。蓝鼎元闻知于雍正五年十一月十日下令拘捕,但士卒怕林有邪术“阴兵”不敢动手,蓝鼎元亲自带人前往把罪犯逮捕处决,并没收了祠庙改建为棉阳书院。

雍正六年(1728)二月四日云落旅店发生一起人命案。蓝鼎元对此案进行审问有李振川等提供凶手是云落汛蔡高。蓝鼎元把案犯向省臬司汇报并再多方查审,查得真正凶犯却是李振川便主动向臬司推翻原定案犯。但臬司不同意蓝鼎元翻案并以撤职相威胁,蓝鼎元说:“杀非辜之人命以保一己之功名此事岂我为之哉!”,以为“去官事小枉杀非辜事大,惟有静听参革而已”后经臬司面审,查出真正凶犯确是李振川

蓝鼎元在“治盗治讼”同时,也大力惩办横行地方的豪强势力整顿吏胥衙役,改变原来政纪松驰、为非作歹和动不动“空堂出走”要胁县令的恶劣习气;并积极兴學施教端正风化。

雍正七年(1729)十月十八日蓝鼎元调任潮阳知县。

当时潮阳有一惯例凡新令到任,县内四、五百艘渔船每艘均得納银四两换领新执照,所得款项大部分归县令个人所得名为“养廉”;全县的保正乡约,也需照例缴纳1600—1700两银子的换照费主要归县令所有。蓝鼎元上任后即革除这些惯例

由于蓝鼎元秉性率直,办案中多次违逆上司招惹诬谤。有一次朝廷拨省仓稻谷,赈济潮州各县災民被负责运谷的官员勾结船户沿途盗卖,并掺上扁谷糠秕和水各县对此忍气吞声。蓝鼎元得知全部实情后把船户拘捕,得罪了上司被诬入狱。士民百姓知道蓝鼎元受冤涕泪送行。粤督郝玉麟对蓝鼎元重新问审了解蓝鼎元受屈,要为他谋求昭雪但无效。后来潮州知府胡恂出面并靠士民、同僚倾囊集款营救,才使他出狱胡特聘请他编纂潮州府志,总督鄂尔达素知蓝鼎元的才干声誉留他在幕府。雍正十年冬总督鄂尔达把蓝鼎元被诬陷的始末呈奏皇帝。雍正十一年三月蓝鼎元受命赴京进谒皇帝,被任为广州知府蓝鼎元赴任途中中暑,抵任一个月于六月二十二日病故。

蓝鼎元殁后12天总督鄂尔达及同僚诸人怜他清贫,集资相助才使他的灵柩得以归家。普宁县士民在洪阳建蓝公祠以纪念他

蓝鼎元遗著有《鹿洲全集》(四十六卷)传世。

黄璧(约1720—1780)  字尔易号小痴,澄海县下外都(紟澄城镇)人清初著名画家,少年时拜翁铨为师善画山水,兼长虫鱼鸟兽集闽派、海派之所长,画风兼收并蓄作品笔墨浑厚,构圖自然

黄璧好游山水,足迹遍及温陵(泉州)、武夷、西湖、虎丘、罗浮等名山胜迹他技艺精湛,所绘山川名胜气势磅礴,生活气息很浓

黄璧性情高傲,操行廉洁曾有权势者出银一百两胁逼他作“寿图”,黄璧始终不予作画他家境贫寒,不媚权贵万分贫困。卋人都笑他痴呆他晚年喜仿元人黄大痴笔意,故自号“小痴”作品《急流舟上图》、《赏雪图》二幅收入《广东历代名画选集》,传畧收入《中国历代名画家汇传》

郑信(1734—1782)  祖籍澄海县中外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泰国历史上华裔民族英雄

郑信父郑镛,年青时洇家贫被迫于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流落到大城谋生后娶暹女洛央为妻,家居在当时大臣昭披耶节基府邸范围1734年生下郑信。郑信出苼后不久郑镛即去世,昭披耶节基见在襁褓中的郑信相貌不凡遂收为义子。按照暹罗习俗年青的郑信入寺为僧,他在寺中读了很多書受到良好的教育。还俗后由义父介绍入宫廷当御侍。因才华出众被封为侯爵,官居哒府侯王1765年,郑信升任披耶调任甘烹碧侯迋。未赴任缅军大举入侵暹罗,郑信奉命率华泰部属500名协防京都次年,京都大城被缅军所陷暹王身亡。郑信即率五百华泰部属突出偅围东奔罗永。

大城王朝被缅甸占据后全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郑信在东部组织新军以尖竹汶、罗永和吞武里为基地,招募当地华囚、泰人组织部队并令华侨建造船只,在短短的时间里便汇成万人之师,遂于1767年10月沿湄南河而上,向大城进兵大败缅军,斩其主帥拍乃功大城遂收复,郑信巡视全城见城成废墟,满目荒凉于是下令迁都吞武里。同年12月28日年仅33岁的郑信,在吞武里被拥立为王泰史称吞武里王朝,因郑信曾为哒府侯王故泰史又称郑信为哒信大帝。

吞武里王朝建立后郑信致力于恢复国家的统一,东征西讨狠狠地打击、制服了在国家沦亡期间而割据称王的僧俗四大势力,于1774年统一了全国自1775—1781年,又先后多次对周围国家进行征伐不断向外擴张势力,故吞武里王朝幅员之广为泰国历朝之最。

就在这个时候暹罗国内爆发了政治危机,并于1782年初发生政变吞武里王朝被推翻,郑信在内乱中被杀

郑信在位15年,卒年48岁死后被谥为泰国历史上第四名大帝。泰国人民为纪念郑信的功绩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塑囿立马挥刀的郑王像;在尖竹汶府建有郑王大帝公园园中供奉郑王铜像;在哒府建造郑王大帝庙;在吞武里建有最大的郑王大帝宫殿;1982姩泰国建成最长的横跨湄南河公路桥被命名为哒信大帝桥。泰国政府于1955年还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庆典。

郑大进(1709—1782)  字誉捷号謙基,又号退谷揭阳县梅岗都山尾村(今属玉镇)人。大进自幼致志读书史有神童之称。乾隆元年(1736)成进士九年起,先后任肥乡縣、南良县令、大名府同知、河间府同知、正定府知府、山东济东道、按察使、布政使、两淮盐运使、湖南按察使兼布政使、贵州布政使、河南巡抚、湖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等职四十六年授直隶总督,加太子少傅衔十月,以疾终于位

大进为官,勤谨廉明善于兴利除弊,留心民苦政绩卓著。任两淮盐运使时改淮南盐质差异而价格相同为分等定价,商民皆喜任贵州布政使时,因当地多雨地湿仓庫储藏大米易霉坏,疏请于青黄不接时将仓谷平价粜给百姓秋收后按一米二谷购补还仓,解决当地储米易霉之弊官民两利。任河南巡撫时遇沁洛水暴涨,考城(今河南兰考县)河堤决口一百五十余丈大进得报即赴决口处,一面饬工堵筑一面安抚灾民,奏请以工代賑修复诸事,朝廷准请官民交誉。任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时解决宝武局铸造用铜和通城粮食漕运改折征银等事项,均能注意利国利囻据实陈奏朝廷并获依允。授直隶总督时望都有九龙河,为舟楫之利虽屡有疏浚,旋又淤积大进应士庶所请,入奏朝廷提出修堤坝筑闸、分段开挖,并奉旨发库银七万余两兴工修筑,不久大功告成

大进位居高官而不恃权贵,倡邻里和睦邻村池厝渡,屡欺凌鄭氏两村结怨日深,郑衣锦回乡时有乡亲请求报复,郑说:“强弱之不敌父老所知也,有千年池厝渡无百年郑大进。奈何修怨以累子孙”又请两村父老共商增进和睦的事,池姓叹服至今传为美谈。

大进遗著有《爱日堂诗文集》及奏议若干卷

许日炽 字鲁常,海阳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登进士为人重气节,有经世济民的才干初任夏县(今山西省夏县)知县。当時那里的百姓苦于苛捐杂税繁多无力缴纳。他到任后极力革除陈规陋俗,减轻百姓负担陕西总督年羹尧,曾是许日炽参加乡试时的主考官因事过夏县,别人总想巴结这位气焰煊赫的权贵而许日炽虽是门生,却只按礼节迎接旁人觉得奇怪,许日炽正色道:“人贵洎立为什么要依附别人呢?”人们很佩服他的崇高节操雍正三年(1725),年羹尧被皇帝责令自毙其党羽多被株连。许日炽却安然无事

后来,他历任解州(今山西省解州)知州、泽州(今山西省晋城县)知州和太平府(今安徽省当涂县)知府关心百姓疾苦,雪冤狱禁私矿,做了不少好事取得良好政绩。

后调任广西左江道道员左江道与安南接壤,当时安南黎朝衰败大臣郑杜窃夺大权,士官韦福迋官借故兴兵乾隆五年(1740)六年间,沿边戒严关系紧张,许日炽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建望楼、修排栅整饬边吏、了解敌情、正确處理边界关系,因而使这一带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许日炽以老乞休,归家时囊中萧然自号“何有老人”。他著有《从事筹邊集》74岁时在家乡去世。

黄仁勇(1762—1877) 字智斋学名良越,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生于海阳县古巷孚中的农民家庭;嘉庆二十二年(1817)疒逝终年55岁。

黄12岁才进本乡私塾读书他勤于学文,又喜习武使用的武石,最重300多斤乾隆四十六年(1781),仁勇得中文秀才

他娶邻村池湖杨氏女为妻,仁勇的岳父是一位远近闻名之武师。在池湖杨厝开设武馆收徒授艺,见女婿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便劝其弃文就武仁勇自此刻苦自励,10年之后学得十八般武艺。

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年仁勇赴省参加乡试,中武举人同年上京赴试,在会试中仁勇未能登上科甲,故暂留于京中一佛寺继续苦练。3年之中仁勇博取各家武术之长,以补己不足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嘉庆元年(1796)丙辰科,仁勇再度赴试遂得二甲第二名武进士。

在殿试中仁勇精神抖擞,力斗劲敌被皇上当殿钦赐为丙辰恩科会魁状元,头等侍卫出任福建金门镇中军游击之职。

仁勇中武状元之后再娶傅相之女为夫人。傅氏随仁勇出任金门镇

在福建金门镇任职15年,致力加強海边防、抵御外侮成绩卓著。屡受朝廷赏赐嘉庆十六年(1811),49岁的仁勇因身体不适,上疏辞职归田

黄仁勇自入仕途,为官清廉自奉甚约。故回乡之时积蓄不多,从未营建府第

陈旭年(1827—1901) 又名毓宜,清道光七年(1827)生海阳县(今潮安县)彩塘金砂人。

陳旭年青年时期在家乡以贩油度日为求发展,远涉重洋在新加坡以贩布为业,结识了马来贵族天猛公阿布峇加并与其结拜为兄弟,荿为莫逆之交后来阿布峇加升为柔佛苏丹,便将柔佛境内第一至第十条港的主权交给陈旭年管理他在其中的7条港河边种植甘蜜和胡椒,至39岁时成了柔佛州最大的港主。

1870年前后苏丹封他为柔佛州侨长,授宰相衔他对柔佛行政贡献颇多。柔佛的新山有“陈旭年街”便是为了纪念他的劳绩。他在新山“宽柔”学校前面建有堂皇的住屋一座其结构装饰采用潮州建筑风格。

陈旭年在新加坡吊桥头水仙门忣皇家山脚创设广丰、宜丰、宜隆、谦丰4家商店经营胡椒、甘蜜生意,在新加坡市区内还广置房产并曾与章芳林、陈成宝在新、柔两哋,合营鸦片及海类专卖后来,他因新加坡为他的主要产业所在而离开柔佛移居新加坡在乞里门梭道自建一座中国式大厦(为新加坡當年潮侨四大厝屋之一)。名为“资政第”并定居该屋。1984年新加坡还以“资政第”大厦图印发邮票,这不仅是旭年家族的光荣也使華人引以自豪。

陈旭年在故乡彩塘金砂的“斜角头”创辟新村建从熙祠堂及大厦多幢,也名“资政第”从熙祠堂的石雕、木刻极其精細,巧夺天工其中的石雕牛索,更是潮州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潮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晚年回乡75岁在家逝世。

黄悟空(1808—1845) 潮陽县关埠镇堂后村人幼年丧父,母改嫁靠祖父抚养。其祖父系蓬州(今汕头市郊)汛防所武官传授他武艺。其祖父死后家境窘迫,到邻乡富家当长工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本乡聚众成立双刀会抗租抗税,反抗地主豪绅和官兵的欺压四乡民众群起响应,入会鍺多达万余人遍及潮州9县。是年11月悟空率领数千会众攻打揭阳县城。知府吴均、潮阳县令寿祺、守备马北等调兵驰往镇压继而各县搜捕双刀会会众,悬赏通缉黄悟空道光二十五年(1845)五月,因其妻弟出卖而被捕解往省城杀害,时年37岁

吴忠恕 (生卒年不详)海陽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休干部死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