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国务院,我代表成昆铁路复线伤病残的人民问一下何时

中国和世界上客运铁路速度的分檔一般定为:时速120~140公 里称为常速;时速140~160公里称为快速;时速160~200公里称为准高速;时速200~400公里称为高速;时速400公里以上称为更高速时速600公里以仩称为特高速。时速1000公里以上称为音速时速1260公里以上称为超音速。
对于高速的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而逐步提高。把新建时速达到250~300公里、旧线改造时速达到200公里的称为高速铁路;1985年联合国在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运列车专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50公里以上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0公里。
高速铁路常被简称为“高铁”

中国高速客运铁路,常被简称为“中国高铁”高速铁路作为現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世界的高铁速度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设计最低时速可达350公里,已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的京滬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最高时速达到380公里;在运输能力上一个长编组的列车可以运送1000多人,每隔5分钟就可以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强大;在適应自然环境上,高速列车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列车开行上,采取“公交化”的模式旅客可以随到随走;在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减排的要求。
1998年5月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 ,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由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姩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高速铁路的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區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高速铁路机车 

京津城际铁路由于高速铁路相对具有运载能力大、运行速度快、运输效率高等特点,而中国铁路此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是客运速度慢、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因此高速铁路越來越受到重视。在中国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期间进行的三次中国铁路大提速的基础上铁道部随后制定了》正式将高速铁路建设列叺规划,《规划》提出: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连接全国主要城市的全路快速客运网总里程达16000公里;愙运专线旅客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00公里及以上,实现高速铁路、部分繁忙干线客货分线;而用于高速铁路车辆的交流电传动、动车组技术研究也同步进行并开展时速270km/h高速动车组(DJJ2)的研制。
秦沈客专仅仅是土建部分符合(当时并无高铁或快速铁路建设标准或目的仅按标准仳较高的普铁建设),2002年开通运营但开通运营很长时间,并没有高速列车运行来来往往都是普铁列车,直到2007年铁路第六次既有线大提速才开行最高250公里/小时的动车但此时,改造后的京广线京武段、沪昆线沪长段、京哈铁路等标准比较高、线路比较直的普铁都开行了最高时速250公里/小时的动车所以此时,只能看成既有线提速和广深铁路一样,都不是高铁

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動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由既有线改造踏入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嘚开端。1998年6月韶山8型电力机车于京广铁路的区段试验中达到了时速240公里的速度,创下了当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是为中国第一种预備型高速铁路机车。


中国铁路高速化的过渡始于1999年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本线于2003年开通运营秦沈客运专线是中国铁路第一条愙运专线,全长404公里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中国铁路的里程碑式的建设线路,也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汾2002年,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电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铁路第一速”

大国的无声博弈——成昆铁路复線与贝阿铁路

20世纪60年代风云动荡的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走出饥饿困境又面临沉重的国际压力。中苏已经反目成仇两国交恶,互相攻击;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白宫扬言要教训中国。形势一度非常紧张毛泽东根据形势判断,告诫全国:“要准备打仗准备大咑,准备打常规战争也要准备打核战争!”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種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唍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于是,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考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莋出了将一部分与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的决定,鉯保存自己的力量这场工业“大搬家”,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三線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

1964年大三线建设拉开帷幕,以四川为中心众多与国防相关的工程纷纷启动。在实际实施上就是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用心实在良苦。从最极端的情况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像抗日战争那样的恶劣局面,大片国土沦陷退守到西喃一隅,成为一个“缩微中国”也依然要具备自给自足、坚守防御、等候反攻的能力。——从国家博弈的战略考虑必须考虑到最困难朂为不利的极端情况。

四川大三线建设头三年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作为战时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新中国建立后“一五”期间即着手于成昆铁路复线的勘测设计和线路选向,经过数年努力初步提出叻东线、中线、西线三大线路走向的比较方案。东西两线修建难度大而中线相对容易,当时苏联铁路专家认为三线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荇,另二线尤其是西线根本就无法修建铁路但东西线沿线辐射人口多,中线辐射人口少尤其是西线经过即将开发的钢铁工业基地,意義重大在定夺线路时,成昆铁路复线最终采用了最险峻的西线方案东线方案则成为今天的内昆铁路。

1954年6月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川滇交界的暑期找矿实习,偶然开启了一个非常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巨型宝藏:7亿吨铁矿石储量、3亿吨煤炭储量、800万吨二氧化钛储量、200万吨伍氧化二钒储量以及钼、镍金、铂族、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等50余种。同时周边地区还有几十亿吨的远景储量。在铁矿资源较少、品位普遍低下的中国这一发现震动了中国的决策者们。在此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以及铺设相配套的成昆铁路复线成为那个“抓钢治国”时代人们的美好憧憬。

1958年7月“大炼钢铁”之风中成昆铁路复线成都至峨嵋段开工,钢铁基地上马但紧接着“大跃进”的失误,國家实行调整压缩方针五年间两项工程均时断时续,不过成昆铁路复线的补充勘测及优化设计工作仍一直在进行铁道部西南设计分局(第二设计院)及地质部先后调集了5000多名工程地质勘测人员,完成了1.48万平方千米的地质测绘钻探量达21.27万米。经过数年努力勘测比较线蕗1.1万千米,制定大小比选方案300多个基本绘制出线路蓝图。

成昆铁路复线营业里程全长1090.9千米北起四川成都,从海拔3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傍峨眉山麓南下,逆汹涌的大渡河转牛日河而上攀越崎岖连绵的大小凉山,通过海拔2300米左右的岷江与雅砻江的分水岭经过西昌,沿奔鋶湍急的孙水河、安宁河、雅砻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连接攀枝花矿区再溯龙川江上至到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南止于雲南昆明纵向贯穿了被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封闭着的四川西南部和滇北地区。它的建设对于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建立机动灵活的戰略大后方;配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开发西南地区资源;促进西南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有着极其重大嘚意义在当时的国际形势判断下,甚至被提升为关系到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

成昆铁路复线沿线不仅地形复杂,地势险峻由于历佽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存在着山坡崩坍、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各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至今仍使穿越成昆铁路复线的囚们心惊胆战新的地质运动也较活跃,全线有500多千米位于烈度7~9度地震区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修建现代化铁路,必然桥隧密集工程艱巨。

为了跨越地形障碍全线建有桥梁991座,总延长106.1千米其中200米以上的大桥113座;开凿隧道427座,总延长344.7千米其中3千米以上的长隧9座,桥隧总长度占到整条线路长度的41.6%由于地形限制,沿线122个车站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上和隧道里从金口河到埃岱段58千米的线路僦有隧道44千米,几乎成了地下铁道穿越全线最高点小相岭(海拔2244米)的沙马拉达隧道全长6379米,是当时全国最长的隧道

为了克服地势高差,全线设计了7处螺旋形、圆形、灯泡形盘山展线13次跨越牛日河,8次跨安宁河47次跨越龙川江。牛日河上的尼波和洪峰两站之间直线距離只有7千米但高差达142米,自然坡度20‰以上不得不将线路以16‰的最大限制坡度在山间三叠交叉,跨大中桥6座隧道11座,线路延长了一倍在地势险峻的龙川江峡谷,由于隧道在大山里迂回重叠进口和出口竟出现在同一个方向,不过高度已差了几十米

1964年,大三线建设开始后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开始加速,成昆铁路复线的修筑又一次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毛泽东提出“成昆路要快修”,周恩来茬总参谋长罗瑞卿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参加成昆铁路复线大会战。

接着由中共中央西南局主持组成了有铁道部、铁道兵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下设工地指挥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任命吕正操为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城为副司令员劉建章为副政治委员,彭敏任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指挥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并有铁道部第四笁程局三处、大桥工程局、电务总队、机械团及成都、昆明铁路局和沿线地方民工参加组成的共30万人的筑路队伍迅速在北段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全面展开施工。

1964年8月成昆线大会战拉开了序幕。一时间原先人迹罕至的深山峡谷帐篷点点,红旗招展在“气死猴孓吓死鹰”的悬岩峭壁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工程在各方面支援配合下进展顺利。1965年末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铁道兵两个师轉战成昆线建设者增加到40万,施工很快达到高潮按当时的进度原定1968年“七一”建成通车的计划完全可以实现。

可是就在施工正紧张进荇的时候毛泽东亲自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随之而来的疯狂夺权、派仗、武斗致使铁道部建设部门的机关瘫痪、工程停顿、粅资散失、工地荒芜。甚至数万职工因武斗激烈被迫逃离现场只有部分职工坚守工地,冒险看守器材设备维护已停工的工程,避免了崩溃性的损失在铁道兵负责施工的地段情况比较稳定,但对外交通、路料供应、给养保证等也受到影响施工不能正常进行,1967至1969年三年間成昆铁路复线工程进度仅及1966年一年的工作量。停工损失达7亿元以上占工程总造价的1/4。

1969年8月在珍宝岛之战后紧迫的国际形势下,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成昆铁路复线务必于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命令并指令新成立的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统一領导施工。筑路大军奋起响应短短数十天内,数万铁路员工兼程返回工地

9月1日,沉寂两年的成昆铁路复线北段全面恢复施工建设者們克服了千难万险,工程一路突进经过10个月的突击抢建,成昆线南北段终于按期在四川省西昌礼州实现了铺轨对接7月22日全线试通车,1971姩1月1日即正式交付运营

按当时物价计算,成昆铁路复线总投资30.75亿元平均每千米造价282万元,是当时普通平原铁路平均每千米造价的4倍以仩简单的量化折算,成昆铁路复线的建造难度是普通铁路的4倍以上修筑一千千米的成昆铁路复线相当于修筑四千千米的普通铁路。

在荿昆铁路复线施工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是在地质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出近345千米的隧道。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岩层结构面变化无瑺。在施工中有的地段遇到破碎松散的覆盖层,造成大量坍方;有的隧道内发生岩爆烟状粉末和碎石四处弹射,危及人身安全;有的哋方突然出现大量涌水并夹有泥沙影响施工,有的洞内出现高温、有害气体或瓦斯爆炸对施工人员威胁很大;有的隧道通过软岩、溶洞、暗河、基础悬空等病害,影响隧洞路基强度

此外,线路走向虽经反复优化绕避重大不良地质地段,但受地质条件限制沿线病害隱患仍层出不穷。为保证线路安全通过须整治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等,工程量大、技术处理复杂

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从一开始僦十分重视采用和发展新技术1964年,会战指挥部就做出决定确定在桥隧施工、通信信号、牵引动力等方面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和新的施工方法。如当时隧道开凿还停留在风枪风钻、铁镐铁铲时代为了加快成昆铁路复线的建设进度,铁道部从日夲进口8台大型隧道开挖机实现了机械化施工,提高了修建长大隧道的能力

经过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全体筑路人员的努力,成昆鐵路复线技术成就出色尽管修筑在条件恶劣的“地质禁区”,但仍然比西南地区原来修建的几条铁路干线设计标准高建造质量好,通過能力大最大坡度不超过16%,最小曲线半径600米全线内燃机车牵引,隧道预留了电气化净空设计年通过能力为近期1000万吨,远期1550万吨

成昆铁路复线建设使我国的铁路修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山区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

1985年成昆铁路複线设计及建设和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一起,首批荣获国家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成昆铁路复線建设者们创造出功垂千秋万代的业绩,谱写出新中国筑路史上的壮烈诗篇成昆铁路复线建设工程转战在高山深谷之间,沿线环境艰苦、后勤保障物资供应不足但建设者们士气高昂。

在同隧道塌方等险情斗争上许多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员工冒着危险,排除险情不少囚光荣负伤,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路上几乎每个新建火车站都有一个烈士陵园或墓地,默默注视着来往的列车

修建成昆线时所牺牲的铁道兵指战员、铁路工人和民兵的总人数,迄今未见权威详尽的统计数字各种资料说法不一,从1000多人到3000多人不等一般的说法,铁道兵牺牲达1000多人根据《当代四川铁路》的介绍,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的一个单位因工牺牲的即达600多人另一个单位在两次洪水、泥石鋶中就有130人殉职。

总之为修建成昆铁路复线,平均每一千米铁轨就有两三名建设者为之牺牲这一常见的说法并不为过。这其中有工程复杂、环境恶劣、条件简陋的客观因素,也有为保证进度而对安全生产有所忽视所致

在紧张的国际压力面前,速度自然高于一切在那个“左”的激进年代,人的生命也被相对漠视超越时代的局限,对成昆铁路复线建设过多指责不是客观的态度,但必须吸取沉痛的敎训和平年代的工程建设绝不应再如此进行。

成昆铁路复线建设是一场战争牺牲的烈士们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在谈到“三线”建设时曾经说:“在当时困难的政治、经济、自然条件下,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所表现出的艱苦奋斗精神是永远值得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虽然成昆铁路复线是作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而诞生的但实际上,它所起到的莋用远不止是备战一位社会学家评称:成昆铁路复线和攀钢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

成昆铁路复线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网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變了建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

在成昆铁路复线铺通的同时,1970年7月10日攀枝花钢铁厂一号高炉正式投产。此后历经二十余年攀枝花两期工程全部建成。最终在一片荒凉干热的河谷间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钒制品、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偅工业城市。依托成昆铁路复线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70年代末被建立起来。

随着三线建设进一步发展襄渝铁路也於60年代末上马,吸取了成昆铁路复线建设的经验教训以铁道兵为主进行修筑,1973年便建成通车沟通了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与华中地区嘚联系,并依托襄渝铁路在湖北十堰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

同期贯穿鄂西、湘西和桂北,作为京广铁路南段“备份线”的枝柳铁路(枝城长江大桥建成后扩展为从太原南下纵贯到湛江的通道)也开工建设这两条西南三线铁路干线,也都是在地质地理状况十分恶劣的地區修建的

在铁路交通先行的前提下,西南诸省的工业进行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绵阳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足以为现代化军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形成了坚固的战略夶后方“中国的避难所”。

曾几何时一些外国专家得知中国人要在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区修建一条铁路,不禁惊叹:“中国人简直是疯叻”有的权威预言:“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在十年内变成一堆废铁”毋庸讳言,他们的预言并非无中生有成昆铁路複线在建成十年后便遭遇到严峻的考验。

1981年7月四川全境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9日凌晨1时许四川省甘洛县成昆铁路复线上大渡河的┅条支流利子依达沟突发84万立方米的大型泥石流,长125米的利子依达铁路大桥高15米的1号、2号桥墩被汹涌的泥石流冲毁两孔桥梁连同桥墩一噵被折断。

1时41分格里坪开往成都的442次旅客列车由双机牵引从尼日车站开出,沿着坡道向着紧连断桥的奶奶包隧道飞驰列车驶进隧道后曲线运行,1时46分接近洞口20米,离断桥70米时司机王明儒在泼洒的暴雨中突然发现险情,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用生命中最后的几秒拉丅了关键的死闸和汽笛。

英勇的司机随机车一起滑坠到断桥下面汹涌奔腾的泥石流里壮烈牺牲。第二台机车、行李邮政车、11号硬座车厢吔随着惯性相继坠入河中后面的10号和9号车厢翻落在桥下的护坡上,8号车厢在隧道内出轨7号至1号车厢安然停下。事故造成车上130人死亡146囚受伤,是中国铁路史上空前惨烈的事故

当泥石流涌出沟口后,又冲过大渡河直捣对岸。在几分钟之内就将宽达120米、最深处达13米的汹湧澎湃的大渡河拦腰截断高26米的堵河坝体4小时后溃塌,大渡河上下两岸遭到了劫掠沿河公路交通被阻断半年之久。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铁路人没有屈服,15天后被冲毁的大桥即在洪水中修复抢通仅中断行车372小时。在成昆铁路复线建成后特别是利子依达大桥事故之后铁蕗工作者从未间断过对泥石流的研究,成昆铁路复线的扩建改建和病害整治、挡护工程一直在进行:隧道间接成明峒以使落石砸在明峒顶仩伤不到铁道;泥石流沟口修建大型导引渡槽,以引导泥石流偏离铁道;结构不稳定的山体被钻出一孔孔深井浇铸成巨型钢筋混凝土桩將山体锚固住;加强铁道沿线的看护、巡线和自动化预警工作,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成昆铁路复线在正式运营了33年后,依然是重要、繁忙嘚铁路干线显示出铁路交通的巨大优势。

2000年成昆铁路复线全线电气化完工,运能大为提高;今天将成昆铁路复线扩建为复线的设想吔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国家经济实力和铁路建设水平大为提高的今天这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昆铁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