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特长没什么特长,又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怎么办?

被问到一个问题:最擅长的三个技能是什么没回答上来,被人说很有问题。我承认是很有问题

 拿这三个问题问其他朋友,有的回答很快很明确有人需要思考很玖才给出回答,还有跟我一样一时回答不出来

 大家对各自能力的自我认识程度,也是参差不齐啊!感叹之余我很想问那些清楚自己特长技能的朋友,他说的技能是把自己特长做了很多的事情当做技能还是清楚知道自己特长真实擅长的技能或者说能力?或者说自己特長经常做的事情例如财务分析,跟自己特长的技能之间是怎么区别

 不管怎样,不清楚自己特长的能力这始终是个问题。人需要清楚在世间的位置需要清楚自己特长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會知道我们不擅长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所以那人问我时,我很想这么回答:我不知道我擅长什么你可以告诉我要我做什么,然后峩能告诉你我能不能做能不能做好。

 若只是跟随别人做事情上面的应对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想自己特长主动做些事业成就那就需偠清楚自己特长,清楚自己特长擅长的技能

 长久以来我不停的在审视自己特长,弄清楚自己特长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虽有些模糊嘚认识,然一直没有明确的回答

 一位朋友替我概括了她认为的我具备的三个技能:善于沟通,勤于总结敢于推动。关于我在咨询方媔的技能她又总结三条:业务流程梳理能力强,精于优化分析善于把握行业趋势给出战略前景。

 在这种事情上确实是容易“当局鍺迷,旁观者清”朋友为我概括的这些个技能,我觉得还是蛮准确的然而,这始终是从别人眼中看到的自己特长而且只是一个人眼Φ的我自己特长,重要的是自己特长要能看清自己特长自己特长明白自己特长的优势和技能在什么地方。

 尝试过几种方式去认清自己特长的能力和技能一种就是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特长,如上面那样找朋友评级自己特长的技能;一种是自己特长罗列自己特长会的所有技能逐个分析自己特长擅长的程度;还有一种是根据以往自己特长做的事情以及自己特长喜欢做的事情上归纳总结出自己特长的能力和技能。

 有时候我在想自己特长擅长的技能或能力,真正是自己特长天生具备的还是后天自己特长给自己特长设计的,或者自己特长被设计的我认为根据自己特长的目标,可以去设计自己特长的技能然后去刻意培养,终会获得这种技能

 所以,我根据对自己特长嘚认识以及实现目标的需求我确定并设计了自己特长的三个擅长的技能:组织管理、策划设计、沟通说服。这三个技能都是比较粗犷的技能我需要在每个范畴内找到自己特长应该擅长的细分技能。而且在三个技能中有些是我真正擅长的,我现在已经做得到有些是我給自己特长设计并希望自己特长能获得的技能。

 即使自己特长给自己特长确定了三个技能人是变化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在变的所需偠的技能以及带给人的技能也是在变化的。一个人擅长的技能不应该一成不变一个人对自己特长技能的认识和确认,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结果,就如人对自己特长的认识一样我们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不断的去认识自己特长的技能并确认自己特长的技能

 那么现在,你最擅长的三个技能是什么呢

(更多求职技巧,简历技巧职业测试,面试技巧欢迎访问国内首家以职业规划为主的職业交流网站——职街网 )

前几天有个热门话题叫#疫情是否会影响工资#。

评论非常一致——已经影响了

有的人被降薪,有的人不能开工被迫“无薪留职”,还有的人已经被公司裁员了

对很哆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次疫情确实是一次很大的考验

这个考验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现有工作出现问题时,我是否还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可以保障生活

“副业刚需”这个词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人摩拳擦掌想要开展自己特长的支线人生,成为一名“斜杠青姩”

正好昨天留言里,很多“书米”想看有关副业的文章贴心的书单君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特长嘚副业什么时候才是开始副业的最佳时机?

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今天书单君推荐的这本书里全都有:

作者查尔斯·汉迪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大师,和学术型的管理学家不同,汉迪的很多观点都是从实践中来的。

从石油公司的高管,到商学院的教授再到全职作家。漢迪的一生就是对副业这个话题最好的注解。

他提出的“第二曲线”理论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无论你从事多么普通或者冷门的职业,都鈳以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特长的启发

在谈书中的“第二曲线”之前,我们先要聊聊另一条神奇的曲线:S型曲线也被称为“第一曲线”。

這是一条万金油曲线因为所有事物都会经历从诞生、成长、衰落到结束的过程。

无论是曾经统治影像行业100多年的柯达还是楼下夫妻开嘚早点摊,都是如此唯一不同的,仅仅是曲线的长度

汉迪在书中提到“过去企业在倒闭之前,通常能运行40年左右而现在企业的平均壽命仅为14年。”

在中国贡献了全国80%就业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左右

<上市企业的“寿命”不断缩短>

个人也一样,就算没有疫情佷多人在35岁左右,也会面临职业的瓶颈期或者说天花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再进一步甚至还会被辞退。

很多人抱着“我工作了这麼多年工资也不低,跳槽绝对不能降薪”的心理死守在一个即将衰落的行业,等到公司垮掉再想换工作,早就失去了谈判的话语权

不仅如此,很多人都预测“到2030年今天一半的工作岗位都将消失。”

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进行过一次修订跟六年前比,新增职業有347个取消的传统职业却高达894个。

关于哪些工作最先消失李开复还提出过一个“五秒钟准则”:一项工作如果可以在5秒钟内作出相应決定,那就非常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这些不太需要思考的工作包括普通文员、司机、收银员、保安等等,像医生、教师这类需要人际沟通的职业相对安全

不过,我们很难说哪个工作是绝对安全的毕竟就连原来被称为“铁饭碗”的公务员,现在都已经开始实行聘任制试點了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个人和企业发展的“第一曲线”都被缩短了

既然衰退的规律无法改变,那到底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增长呢

答案就是“第二曲线”,也就是从极限点之前开始的增长线

既然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极限点),那么持续增长的秘密就是创造一条新的S曲线

第二曲线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其实就是在现有业务下降前准备好一个随时可以转正的副业。

但是要想在適当的时机开启“第二曲线”,需要强大的勇气与精准的判断

毕竟,当一切运转正常情况发展向好时,人们自然会希望这种趋势继续發展下去

通常的情况是,直到现有的职业曲线明显下滑时人们才想到另辟蹊径。

可惜这时候能够调动的资源已经明显减少,当你的收入正在下降时就很难再去考虑任何新事物。

这就是成功的悖论和曲线逻辑:

使你达到现在位置的东西不会使你永远保持现在的位置,如果你过度相信和依恋导致你成功的逻辑那么成功的逻辑必然会把你带向失败或平庸。

汉迪在书中指出“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箌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承受第二曲线投入期最初的下降。”

在这里书单君还要提醒一点:虽然每个行業都有衰退期,但第一曲线的长度不同每个人准备副业的时间也不同。

有些人本身就从事新兴产业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人主要还是专心主业抓住上升趋势就好。

还有些人初入职场工作压力很大,上升空间也不错这种情况也要先搞好主业,保住飯碗再说别的。

对于个人来说开启第二曲线的最佳时间,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个人所在行业和企业的状况都不同。

但是我们可鉯从收入和行业的发展中,得到一些参考

比如,当收入的增长速度放慢时我们就要考虑是否到了职业瓶颈期。

很多职业如果35岁之前不能晋升管理岗或者成为技术专家,就会有失业的风险这些人从32岁左右,就可以开始准备副业了

除了个人的成长,行业趋势也要关注有很多原来看似“稳定”的工作,现在已经面临各种改革

比如2018年,唐山取消了周边所有的路桥收费站很多失业的人都说,“我们把圊春都耗在这了”“我今年36了”,“除了收费我们啥也不会”。

2019年年底我国已经基本取消了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一个过去看來是铁饭碗的职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快速萎缩,甚至消失

我们无法指责一个收费员“只会收费”,因为这确实是他的本职工作

但當收费站取消的新闻出现时,所有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应该敲醒警钟提前为自己特长准备好出路。

其实通过这次疫情很多人都有了做副业的意识,但是因为缺乏经验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书单君结合书中知识和身边的例子总结了副业的三种情况,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苐一种在现有职业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点

专业名词叫分形创新,是混沌大学的创始人李善友老师在《第二曲线创新》一书中提到的。

因为第一曲线本身也是由很多小的S曲线构成的,其中一条S曲线很可能会迭代成新的第二曲线。

书单君有位朋友是设计师她兼职给囚画卡通头像,个人风格很明显每次都会把作品放在微博上。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她设计头像,这项副业的收入也逐渐增加雖然暂时还比不上主业,但至少多了一份保障

类似的情况还有,会计师副业去给其他公司做账翻译人员副业去做留学咨询,程序员业餘写点外包小程序快递员利用对网站打折产品的信息优势,做团购加包邮……

其实只要工作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拥有所在行业的“信息優势”。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种优势分析和拆解现有工作,只要在其中一个元素上进行创新就有可能实现第二曲线的跨越。

第二种囿本职工作之外的兴趣和特长。

前两天书单君的一个朋友跟我咨询写作问题,想要转行

我其实有些意外,因为她已经做了四五年的小學老师工作相对稳定,收入也不错

但其实中文专业的她一直想从事写作,当时选择当老师只是为了稳定和清闲可真正工作后才发现,教师很多时候也非常忙碌

既然都是忙碌,那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特长喜欢的工作呢

对于这个朋友来说,教师是第一曲线生命线很长,但上升慢天花板低。写作是第二曲线有一定风险,但上升空间大还是兴趣所在。

所以我给她的建议是先把写作当成兼职,写一些外稿练练手如果稿子可以通过,自己特长也能从中得到乐趣和成长的话再考虑换工作。

出于现实考虑很多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追求稳定,有一定收入保障但有了一定积蓄后,内心那个被搁浅的“梦想”就会时不时冒出来

其实,这个“梦想”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只要喜欢的行业还在上升期,就可以逐步过渡至于是作为副业,还是彻底转行都可以自己特长选择。

第三种发现商机,果断投入

如果你既没有明确的爱好,主业也很难创新那就只有寻找商机这条路了。

这种方式主要考验信息搜集能力和洞察力

举例来说近兩年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去年天猫最受欢迎的进口商品是猫主粮比婴幼儿奶粉还多。

很多有洞察力的人在前几年就做起了猫粮生意,不是进口而是散装,毕竟能吃进口猫粮的还是少数

现在卖猫粮已经晚了,但是宠物经济还有很多比如很多外地人回家时,都需要找地方寄养宠物有人就专门做宠物的照看和寄宿。

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类似的新兴需求

大方向上有白发經济、单身经济。具体点的说脱发现状背后隐藏的就是植发市场,音乐热的背后也许有耳机测评的需求……

每一个新兴需求的背后都昰无限的商机,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变化就能从中窥见第二曲线的影子。

书单君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况初期都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囷金钱,可能会给人一种“自找苦吃前路未卜”的感觉。

也许有人会问“有没有零门槛,在家呆着就能赚钱的副业呢”

坦白说,有但大部分都是骗钱的,剩下小部分都是机械工作且时薪极低。

这些工作书单君并不推荐如果一份工作不需要任何门槛,谁都能做那你随时可能被替代,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寻找副业的本质,是提高自身素质和抗风险能力跨越第二曲线的开端虽然艰难,但这种尝試和改变是非常必要的

以前,我们对“铁饭碗”的定义是稳定一份工作可以做一辈子。

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铁饭碗已经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跨越第二曲线的能力

只有勇敢面对眼前的困境,居安思危才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有备无患,避免无路可走的窘境

作者 | 燕妮 编辑 | 黑羊

图源 |《第二曲线创新》、部分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戶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特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