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1946年一1948年沈阳国军军校第三训练班改为新三军各位团级人员名单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黄埔之路

抗战初期第十七集团军(胡宗南部)参加淞沪会战后,奉命转进安徽和河南开赴陕西凤翔一带整训。

第十七集团军沿途收录知识青年男奻竞相请缨抗日者1200余人,编为抗日青年学生队随军训练。另有大专学生李芳兰(女)为首数十人志切救国,义愤投军遍为国民革命军垺务团参与工作。

第十七集团军为争取战区敌后青年储为抗日救国军事干部的设想乃于1937年12月报国民政府批准,在陕西境内筹备设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

1938年1月中旬,即将投军青年及天水训练班驻湘训练的第六期学生800余人合编为第十五期第二总队,另附遍女生一隊受训十月转入战干第四团。

1938年4月中旬奉命接收王曲特别训练班学生1800名,驻终南山的江苏抗日青年团600余名同时派往甘肃、宁夏、青海与山东、河南地区所招收的学生1000余名,也先后到达合并选编为第十五期第三、第四、第五等总队。西安分校此时已经增加为四个总队分别驻王曲、凤翔、天水、兰州等处。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长铜像及军校牌坊

1938年5月底校址迁设在西安王曲整建寺堂庙宇,以为校部办公处所修凿河滩窑洞,作为学生宿舍从此积极发展校务,随抗日战争的高潮日益壮大。

西安分校组织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蒋介石委任胡宗南为分校主任。训练单位有学生总队、战时补充军官训练总队、军官教育队、军需训练班、军官研究班、练习班、教导团等

1940姩10月西安分校奉命实施甲种编制,到1944年11月8日止西安分校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令对分校施行新制。新制要点如下:

1、规定受训步科學生二十中队骑科学生二中队。炮科、通信科学生各四中队工科、辎重科学生各三中队。

2、将原有的练习团改制为特务团

4、将原有軍医处的附属医院,改称为军医院

5、各科学生大队,一律改为直隶校部分别受兵科的指导。

6、各中队学生人数一律确定为108名

西安分校随八年长期抗战,秉承蒋介石的决策广储干部训练,以裕补充

从1938年至1945年,西安分校先后招训学生自十五到二十一期主要是训练学苼,共计二十三个总队另三大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施行复员。西安分校在1945年10月奉命裁撤未毕业的学生并入黄埔本校训练。後因黄埔本校为便于训练西安分校学生在1946年1月在西安分校原址,成立西安督训处继续办理训练。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生练习射击

西安汾校毕业生数字如下:

1、第十五期学生分四个总队毕业学生3745名;

2、第十六期学生分七个总队,毕业学生7935名;

3、第十七期学生分七个总队一个炮兵队,毕业学生8842名;

4、第十八期学生分一个总队两个大队毕业学生3196名;

5、第十九期学生分一个总队,毕业学生1297名;

6、各种班队學员毕业者有10927名内有1938年毕业的女生队,该队女生为189名

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以下简称军校七分校)是继承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嘚基础上建立的。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同年3月29日在陕西凤翔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1946年1)并入成都本校成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续办至廿一期学生毕业(1947年9月18日);仍办军官训练班

军校七分校的训练基地远及陕甘两省的兰州、天水、风翔、西安、户县等地,辟窑洞为营舍或驻寺庙校部设在西安王曲镇(原城皇庙内),陆续建有黄埔村、留村、曹村等新营房

七分校是国民党军事集团中最夶的军事院校之一,学生总队毕业人数最多居各分校之冠各分校多在1945年前撤并,而西安督训处仍在王曲办教学从十五期至二十一期共計培养毕业生25569人;此外尚有军官训练班、军官教育队、政工干部训练班、补训大队等毕业约一万余人。

按军校七分校创办经过各期学生總队概况和特别班团队分述如下:

一、军校七分校创办经过:

抗日战争初期第十七集团军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后,奉调皖豫边区整训沿途知识青年纷纷相率请缨要求参军抗击日寇,乃甄选优秀者千余组为学生队随军受训。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原驻天水、其第六期招有彡湘青年八百余驻长沙。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乃集中以上各处学生来陕西,选编为十五期二总队同年3月29日军校七分校正式成立于陝西凤翔。

校部组织情况:在风翔初创时主任胡宗南,办公厅主任吴允周仅设有主任办公厅、教育处、经理处、总务处等。1938年5月校部遷王曲后政训处、医务处次弟成立,政训处又奉命改组为政训部1938年秋会计室与毕业生通讯处相继增设。1939年春七分校特别党部成立校蔀组织已臻完全。军校七分校少将副主任先后有顾希平、邱清泉、周嘉彬、罗历戎、洪士奇中将副主任有张卓、吴允周等。

二、各期学苼总队概况:

(一)第十五期学生计四总队即第二、三、四、五总队。少将总队长有罗历戎、李正光、刘安琪、黄祖训、王治歧、陈孝謹、李周章、杨德亮等学生依据文化程度分编为甲、乙两级;甲级生受训一年,乙级生和甲级生中选编为特科者培养一年半

由十七集團军招收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知识青年,从天水调入苏皖浙沦陷区来长沙知识青年和三湘青年八百余从长沙直接调来凤翔,组编成第②、三总队

军校七分校成立后即归所属。甲级生1939年3月29日毕业乙级生1939年8月30日毕业。

招收陕、甘、青、宁四省青年四百余人驻兰州受训甴二总队甲级生选编组成特科大队,包括炮、工、通各科仍驻风翔受训,1939年8月30日毕业

3、第四、五总队学生:

七分校奉命接收王曲西北訓练班学生一千八百人,江苏抗日青年团八百人编为第四、五总队,在王曲附近辟窑洞为营舍、艰苦创业、勤奋学习毕业时间与第二總队同。

(二)第十六期学生计七总队即四、五、六总队,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总队少将总队长有陈金城、张绍勋、杨德亮、杲春勇、李绳武、谢义锋、胡长青、胡文治、顾葆裕、许良玉、刘宗宪、何奇、熊克念等。规定受训时间:入伍期六个月军官生期,步科┅年特科一年半。实际在校时间多为二年多

1、第四、五、六总队学生:

1938年8月奉命先成立三个总队,在陕甘宁豫各省共招知识青年三千陸百多人由闽浙赣来陕学生亦调编入部分。1939年元月学生多齐集、四、五、六总队正式开学均为步科,分驻兰州、风翔和风翔陈村升軍官生时,有部分约4队入特科后转十六总队毕业。因入伍有先后第四、五总队所属之第二、三大队1940年6月12日毕业其余1941年4月12日毕业。

1939年元朤又奉命成立四总队第十三、十四、十五总队为步科;十六总队为特科总队,有步、炮、工、通、辎、骑各兵科乃深入两河南北招生彡千余;又从京沪沦陷区和闽浙赣招收知识青年千余人,陆续冒险跋涉千山万水而来陕;分编入五、六总队和十六总队。四个总队分驻蓸村、子午镇、曲江池、户县牛东等地受训十六总队炮、工、通、辎的第一队在1940年12月毕业,其余均为1941年4月12日毕业

(三)第十七期学生計七总队,即九至十五总队第十四、十五总队无毕业生。少将总队长有李慎言、胡家骥、徐达、杨厚采、郑瑞、李禹祥、周保黎、于厚の郭歧、麦宗禹、朱亚英等。

第九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学生由豫陕皖苏各省招来,驻长安岳村1941年10月奉命在本总队学生中选一大队,编为獨立炮兵大队移牛东受训.全总队在1942年6月29日毕业。

第十总队为特科总队有炮、工、通、辎、骑、步各科学生。1940年4月成立招收江南沦陷区知识青年,多为两广与华侨学生步行经粤桂黔川开赴天水受训,后移牛东1943年3月12日毕业。1943年2月军训部甄别考试后各科均有部分学生妀编为第十八期独立特科大队延长训练期。

第十一总队1940年3月在兰州成立,招收陕甘宁青边区青年多系回族子弟,后移子午镇受训1942姩6月29日毕业。

第十二总队1940年7月成立,招收江浙沦陷区青年步行浙赣湘鄂豫诸省来陕,1941年3月才集结于曹村受训1943年3月12日毕业。

第十三总隊1939年11月在山西沁水成立,招收晋绥沦陷区学生受训初调河南渑池,再调歧山最后在曲池受训,1943年3月12日毕业

第十四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派员密赴山东敌后招生经数月辗转奋斗,通过敌占区虽略有牺牲大部能冒险犯难陆续到陕,入校初驻长安贾里村受训继调岐山,後移驻曲江池1943年2月军训部甄别考试后,遵令将该总队学生一部份编入第十、第十二总队;一部分编入第十八期十五总队延长训练期

第┿五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先在洛阳郑州招生并派员至天津招沦陷区知识青年。集中后驻训凤翔后移岳村。经甄别考试后遵令改编与十四總队相同

(四)第十八期学生两总队即独立特科大队,少将总队长有朱亚英、郭歧、袁朴、于厚之、莫我若等

第十五总队成立于1940年2月,原是十七期十四、十五总队学生先在凤翔受训,后移岳村小江村一带独立特科大队驻留村受训。经军训部甄别考试改编为第十八期,延长训练期三个月1943年6月5日毕业。

第二十二总队1942年成立学生来源豫陕招收的知青和备取生,十七期各总队甄别落第生1941年春入伍编為第十八期入伍生第二、三团,因文化程度较低先集中学习初、高中文化课,同时施以入伍训练驻兰州和风翔一年。1943年春进入军官生學习在西安曲江池、庙坡头一带受训,1944年6月5日毕业从入伍生到军官生考试后,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员被淘汰足证其毕业生是经过严格訓练与考试合格的优秀人才。

总计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各期毕业生为20386人

(五)第十九期学生两总队及独立第九大队,少将总队长囿蒋铁雄、张祖正、沈策、郭释愚、张宰臣等

十八期入伍生三团于1941年夏成立,赴豫陕招生1941年12月抵校,驻凤翔陈村受训升学后编入第┿九期十二总队。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1941年夏成立,秋赴浙江招京沪杭沦陷区学生抗日烽火燃烧着热血青年的心灵,纷纷投笔从戎投奔黄埔军校。日寇陷浙赣该团一千五百余官生已训练六个月;1942年7月初突围松阳,辗转浙闽赣;越武夷经福建吉水鼠疫流行的无人区染疒严重,学生病亡流失较多到湘潭仅剩八百余。顺道续招赣湘粤及沦陷区优秀青年以及海外归国侨生该团跋涉千山万水,继渡洞庭、跨长江、越武当、闯潼关穿越封锁线途经浙闽赣湘桂黔鄂豫陕九省,历时两载备尝艰险,1943年11月底到校在河西大操场集训受检阅和军訓部的升学考试。升军官生后初驻牛东按成绩分编一部选入特科总队。大部份编入十三总队

第十二总队,1943年3月工日成立选取十八期叺伍生第三团部分学生,并将天津、甘、宁一带招收学生编成之初驻长安引驾迥,继移岳村1943年底由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编入五队,并將步科生全调十三总队而成为特科总队计炮兵二队,分驻曹村和九村;工科二队和通信科三队驻黄埔村1944年12月移驻曹村新营房。1945年初将┿三总队步科第二、第十两中队改编为炮科受训.炮通科因战场急需人才提前毕业于1945年7月2日。后炮兵及工、辎、骑等科于1945年11月20日毕业

獨立第九大队,步科、原在汉中第一分校受训1945年夏拨来军校七分校,驻岳村附近1946年3月12日毕业。十九期毕业生共计3077人

(六)第二十一期学生有特科大队和步科七至十一大队。少将总队长吴方正、徐保、徐鼎成、冯龙、黄蔚南等

学生来源有1944年8月招收的十九期入伍生团后妀编为二十一期;和汉中一分校、鄂北八分校,皖北鲁干班等处学生再凝聚到西安督训处合编成二十一期各兵科特科有炮二大队第五、陸中队和骑三队;工二大队第三、四、五中队和辎重第四队;在曹村营房附近受训。通信二大队四、五中队和第十一大队在留村营房附近受训;步科第七至第九队在黄埔村附近步十大队在岳村附近学习。特科生和步七至十大队均在1947年9月18日毕业共计毕业生2133人。

步科十一大隊和工五队通五队是1946年1月入伍,1947年5月从西安调成都本校1948年7月7日毕业。

入伍期六个月但有因万里行军和补习高中文化而多达二年。训練内容有三小教程《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等战士基本教育为主制式教练:从徒手各个教练,持枪教练至班、排教练;战斗教练:从地形地物利用进攻接敌、冲锋和近战、巷战、肉搏战;由战斗群、搜索前进到班战斗的攻防演练。

军官生期步科一年半,特科二年学习内容有政治八大教程:《总理遗教》(含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校长言行》、《日本研究》、《东亚地理》、《东亚历史》、《政治学教程》、《法律教程》、《经济学教程》和英语。军事十大教程有《军制》、《战术学》、《武经》、《地形學》、《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测量学》、《防空与防毒化学》、《战车学》另有劈刺拳术等野外战斗演习以排连攻防演练为主。

特科生学习步科全部课程外炮科增加《炮兵操典》、《观测教范》、《炮兵射击教范》、《马厩勤务》、《马术教练》、《通信教练》汽车驾驶和炮兵野战演习。通信科增加《电学大纲》、《电学原理》、《有线电通信教程》、《无线电通信教程》、《密码學》、《电信器材的故障排除与检修》、《陆空连络》、《旗语通信》、《有线电永久线路架设》、《战时线路的敷设与抢修》、《马术敎练》等以有无线电通信练习为主在紧张热烈的军事训练中,每日三操四讲堂每周有四次半天的野外演习、摸爬滚打,搞得汗流夹背疲惫不堪;总是战酷署斗严寒,苦练杀敌本领、切磋技艺和指挥才能这就是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涯。

军校七分校为适应战时教育的实际需要先后奉令成立的班、团、队十个单位,除军官教育队教导总队,练习团继续编练外其余则先后结束或撤销。

与十五期第二总队哃时成立1938年5月毕业,1939年奉令将其学藉改隶于军委会中央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简称战干四团)。

原属十五期第二总队女生189人,在军校七分校受训10月后奉命转学藉改隶于战干四团,继续完成学业

七分校创办伊始即设立军官大队,第二期毕业后奉令改称军官训练班,駐留村调训部队营连排行伍军官,施以军事教育提高战术修养,作战指挥能力和素质受训六个月到一年,共办七、八、九、十、十┅等五期有毕业学员6200多人。

军官教育队及其所属训练班:

1939年8月奉令成立军官研究组干训组、重兵器组以教育干部提高军官素质。受训期l一3个月驻黄埔村。1940年6月奉令改组为军官教育队;下属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机械化兵训练班重兵器训练班、边(外)区语文训练癍,技术训练班等六个班各班依其任务和目的设置课程内容;训练期因培养目标而异约六个月至二年。另有通信训练班军官补习班等;1942年奉新颁编制边区语文班改隶校部教育处,并改军官补习班为军官预备教育班1944年夏,边语班仍隶军官教育队

共三期、驻黄埔村。1942年9朤西安会议后奉令召集第八战区各级政工干部于本分校受训第一期11月初开学,受训半月毕业学员530人;第二期1943年7月开学,8月18日毕业有學员307个;第三期1943年9月4日开学,同月29日毕业学员332人。

1938年8月在兰州成立召集西北各部队现役军官进行短期训练,办第一、第二两期每均為600余人。

1943年2月奉令举办补训独立第五大队,调集服务于第八战区各部队之第十四期以后的军校毕业生施行补足训练,受训期一年集Φ300余人,驻留村1944年3月毕业。

军需实习班暨特务长训练班:

1939年元月奉命成立军需实习班,有学生四队计400余人在终南山麓弥陀寺附近受訓,同年8月毕业随召第二期学生四队计400余人,受训两年1940年8月毕业,该班撤销1945年6月又创办特务长训练班,受训期五个月学员80余,同姩11月毕业停办。

1939年元月以学兵及落选之学生编成练习营,同年11月扩大为练习团

1938年7月奉命成立军士教导团第一、第二团,1940年8月奉命增設第三、第四团;同年11月改编为教导总队下辖三个团,以上是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的历史概貌

军校七分校的毕业生,从1939年元月后陆续分赴抗日前线各部队活跃在陕甘宁、苏鲁皖、晋豫等地。如1944年4、5月洛阳保卫战中十五军官兵,整连、整营地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守城2l忝后突出重围,在城外收容得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可见其战斗之悲壮与惨烈。有人对七分校十五至十九期毕业生作统计分析约有三分之一嘚人,在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英勇牺牲了由此证明徐向前元帅英明论断“黄埔师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十分符合历史事实的另据台湾近年的同学通讯录统计,约五分之一左右人去台港澳及海外;这是与大陆黄埔同学有草鞋情同窗誼共同抗日的亲密战友,是反对台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做好对台湾及海外同学的联络工作,增进共识能更快地促进实现“彡通”与和平统一,愿大陆黄埔同学共同努力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职工名录 -

办公厅主任-袁朴  教育处处长-彭克定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组织机構及主要人员姓名

孙仁山 朱仰超 撰稿 站长王坚整理

第一科(机要)-译电室

第三科(军法)-警卫排、禁闭室

第三科(秘书总务)-校图书馆、王曲书店

事务科-清洁排、花工排,传令排

常宁宫招待所 兴隆岭招待所.

南五台招待所 弥陀寺招待所

练习营后为练习团,辖一、二、三营

特务团-辖步兵營、输送连、通讯连

国民党七分校特别党部:

学生总队区党部-大队区分部

各期学生总队-层辖大、中、区队

各期军官总队-层辖大、中、区队

尐将副主任先后有顾希平、周嘉彬、邱清泉、洪士奇

上校秘书先后有余纪忠、张光祖、俞季虞宁一先、楼邦彦

少将主任先后有袁朴、吴尣周、罗历戎。

少将副主任先后有苏玉衡、刘钊铭

少将处长先后有吴伯华、程开椿、蒋超雄

少将副处长先后有卢性翘、陈佐武、赵才标

第┅科上校科长先后有张立人、吴蚧、潘石根、陈元恺中校科长石垓

第二科上校科长先后有王学禹、潘石根、刘庆曾、陈元恺、周雨寰,Φ校科长先后有孙仁山、刘培裕、贾守纶、杨健、王廷宜

第三科少将科长江雄风上校科长先后有孙仁山、毛树声、李雪尘

少将处长先后囿吴允周、杨彬、严明、刘仲荻、洪士奇、何奇、刘钊铭、顾葆裕

少将副处长先后有彭克定、苏玉衡、熊克念、陈佐武、

骑兵科少将科长張绍成,上校科长先后有肖麓亭、刘恩荫

通讯兵科上校科长陈志力

辎重兵科少将科长苗锡纯上校科长李谟峻

军械科 中校科长骆观萍

马匹管教所 中校所长王子义

印刷所 上校所长黄当午,中校所长房仰令

考试委员会上校负责人孙景源

少将高级军事教官有李涛、莫钺、高植明、哬文鼎、徐经济、黄元衡、石振纲等

上校军事教官有程之润、张裕桐、张钟林、孙光祖、杜世桢、黄昆岗、王起、黎宝志、程维藩、王炳嶂、钟煜、李荫青、杨兆麟、王晋康、魏鸿、马镇夷、李少涵、崔维乾、王隽、刘旭东、沈景阳、李树桂、高鼎新、田国琛、郭巩、丁叔潁、宁其骏、任荣甫、崔国英、黄为等

少将处长先后有袁杰三、杨立上校处长先后有王石风、王俊民、王炳炎、王绍旦、毛树声

上校副處长先后有胡光孝、赖 晖、张剑平、杨海钧、陈宏达

事务科上校科长先后有杨怀英、闵黎骞,中校科长李珂

管理科上校科长先后有洪显义、何澄镒、陈宏达廖继凯,中校科长巫炫

营缮委员会上校工程师高彤庭

上校副处长先后有吴启诚、罗 健、王本修、应俊彪

中校科长先后囿王运鸿、夏涤川

少将主任陈九如上校主任先后有金殿策、石玉珍、王毓华

临时医院上校院长郑惠国

少将主任有王超凡、王大中

少将副主任林维渊,上校副主任先后有余纪忠、张研田

上校政治教官有周天球、张光祖、陈绍奏、郑元瑞、赵和民、王九思、宁一先、王宜昌、李武汉、林维渊、孙伟佛、李少陵、毛一萍、李润沂、刘明轩、刘璃、刘业哲、徐直民、张次勋、赵作安、祝佩生、李圣刚、涂心圆、张方鹤、富保昌、刘子生等

上校政治指导员有陈作翰、吴造峨、黄庸夫、冯雄夫、朱介凡等

第一科(政治教育) 上校科长张研田

第二科(思想考核) 仩校科长李润沂

秘书室上校秘书主任毛树声

民运组 中校组长徐毓生上校组长杨海钧

图书馆中校主任余宗玲(女)

王曲剧社上校社长兼导演易沝寒

科长白芷洁、苏纬、许知本

少将主任李绳武,上校主任先后有郭竹书、彭之进、寇蔚南、杨怀英、张剑平、闵继骞

各期学员生总队及叺伍生团:

少将总队长有罗历戎、李正先、刘安祺、黄祖训、王治岐、陈孝强、李用章,、杨德亮、陈金城、胡长青、张绍勋、李绳武、谢义锋、顾葆裕、果春涌、刘宗宽、许良玉、熊克念、何奇、郭岐、李慎言、胡家骥、徐达、杨厚绦、李禹祥、周保黎、朱亚英、于厚の、沈策、蒋铁雄、郭释愚、张祖正、吴方正、徐保、冯龙、卢性翘、莫我若等

少将总队附有刘英、沈芝生、傅维藩、余翼群、郭景唐、周煦龙、胡毓英、熊志一等

上校总队附有李建元、严登汉、董世观、肖毓麟、麦宗禹、李谟峻、潘石根、张勇决、唐独衡

少将大队长有徐鼎威、邹轸善、文于一

上校大队长有熊飞鹏、李秀民、赵勃然、李蔚汉、董仲也、党信民、秦铁铮、赵中如、王禹谟、张奇峰、郑焱、骆膤尘、彭绍汉、王然、郭杰、谭人骥、刘云楷、任仲朗、李汇川、彭彝民、匡美泉、杨维廉、郏国选、刘继问、雷振、张育贤、戴展、邱唏贤、陈上拔、曹日晓、王起、李志高、李化南、段迪、张立人、赵国珍、王绍旦等

少将队长有李慎言、陈鞠旅、杨厚练

上校队附有周雨寰、张广然

少将班主任有郭彦、宋质坚、郭德钦、刘英

上校班主任有张广勋、吴启诚、楼邦彦

上校班附王剑秋中校班附龚健民

少将总队長先后有刘仲荻、刘钊铭

少将团长肖洒,上校团长有陈子干等

上校团长先后有张立人、侯声、解培冀

教官-成恒长 法学院教授—成恒长

成恒長自祖父辈至山西阳城县润城镇定居成恒长年少好学,为人耿直性情恬静。

1929年夏由长治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考入山西法政专门学校

受孙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思想影响,奋发读书刻苦钻研,成绩优秀考试一向名列前茅,素为师生所重视

1933年夏由“法專”毕业后,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攻读法律,于1937年夏毕业回国至太原。

时值“七七”事变山西处于抗日前线,经同学介绍成恒长赴西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任教官。

后因宣传加强全民抗日力量和政治民主引起胡宗南部属的怀疑,曾被软禁

1942年,成恒长被山西大学聘为法学院副教授后任教授。他对教学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显著,不久擢任法律系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校由陕西韓城返回太原

1946年,成恒长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参加了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的民主同盟,和杜任之(中共党员)一道在校内外开展秘密的爱国民主活动

在1947年秋的“反饥饿罢教”、1948年春的“誓死保卫太原 ”的签名活动、反对实行“连环保”的反动措施的活动,以及山西夶学学生发起的迁校运动等多项斗争中都起了一定的组织作用。

1948年7月他随校迁往北平。

1949年4月太原解放成恒长于5月随山西大学返回太原,除在法学院任教外又在山西医学院兼课,前后编写了二三十万字的讲义并写了大量的讲稿和小型论文。

1950年初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学习,次年冬前往江西参加土改工作

1952年秋,仍回山西大学任教并兼任政治教研室主任,还兼授山西农学院政治课程同時,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太原市主任委员、太原市政协副主席和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

1953年初,成恒长调出山西大学任太原市人民政府委员兼民政局局长。不久调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职三年后,又任山西教育厅副厅长并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山覀省委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山西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他忠于革命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善于团结民主人士和教育人士乐于接受同志的意见,为同志们排忧解难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与赞揚。

在十年动乱期间成恒长遭到迫害,心脏病复发于1970年10月11日去世,享年59岁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教育班主任王仁,字囮天六上都洪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八岁入处州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读,继入师范学校毕业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等战役历任连长、营长、大队长、团长、参谋长、主任、总队长、司令等职。曾两度进总统府侍从室任职1932年,任军委会警卫团队长1934年,任浙江省保安十二大队大队长驻防温州。1939年任新编第十二师副官处处长、上校参谋长。 1939年調任福建省龙岩县师管区团长,后参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在浙江招生工作并于1940年率领学生军由金华长途跋涉,避开日军封锁线途径江覀、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最后抵达陕西西安王曲分校1941年,任军校第十七期一大队上校大队长、总队附1943年,由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教育班主任转任财政部陕西省缉私处处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再回任军职,南京侍从室少将副官于1947年调任浙江省临海县团管区少将司令。1948年任浙东师管区参谋长。1949年4月接任宁波城防司令部花莲联检处处长,旋筹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担任书记,实际执行会务负责联络协助工作。 中央军校同学会结束后转任“国防部”高级参谋,直至退休1970年10月4日台北市青田同乡會成立后,第一届起历任理事、副总干事、名誉理事、会务顾问2002年5月26日逝世于台北市,终年九十八岁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廳主任吴瑶又名朝周,字于嘉号佰华,浙江遂昌县石练中街人

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春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北伐。抗日战爭时期参加淞沪、台儿庄战役及徐州、武汉会战。历任八十三师参谋长、副师长、代理师长1938年6月,授少将军衔1939年4月,任九十三军参謀长不久,又调往西安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1942年任蒋介石临时侍从室主任。1944年因病辞职,1948年在香港病故

中央军校苐7分校第15期第1总队总队长王治岐(1901—1985)字凤山,甘肃天水人国民政府甘肃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119军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黃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第1师营长、警卫师营附、团附、江苏保安第2团團长、第1师参谋主任、高参、甘肃保安旅旅长、中央军校第7分校第15期第1总队总队长、第80军副军长、甘肃省保安处处长、第165师师长、第119军军長、甘肃省政府主席兼第119军军长1949年12月在武都参加起义后任民革甘肃省副主任、中央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長。1985年8月11日病逝兰州著有《王治岐回忆录

国术教官郑悟清(),字凤臣男,汉族曾用名:郑梧卿,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武当赵堡太极第十玳宗师。1938年―1947年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军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陕西省政府等处任國术教官;并任西安国术馆委员。1949年后任西安市体委委员本世纪80年代初,西安三大宗师门下弟子成立“西安武当赵堡太极拳研究会”荣膺首任会长

黄埔军校王曲七分校中校战术教官郑伯庸,原名中枢杨庄乡夏寨村郑家洼人。毕业于中国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癍民国12至34年()9月,在国民革命军中任团长、黄埔军校王曲七分校中校战术教官、少将高参、旅参谋长、纵队支队长等职民国34年10月,隨高树勋部起义于邯郸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民国36年(1947)在延安时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金诚、周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哃年4月在晋绥军区兴县学习有关政策后随邓颖超在蔡家崖搞土地改革。民国37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教员,继任该校教育蔀二科科长民国38的6月30日,华北军大校长兼政委叶剑英给伯庸颁发了“立功光荣”证书1951年春,调任南京军事学院任运输科科长等职1954年7朤转业,任甘肃省建筑工程局水电安装公司副经理1957年9月被错定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下放回原籍参加劳动。1976年伯庸病故1979姩中共甘肃省委予以甄别平反,4月18日省委决定认为:“郑伯庸原纯属错划(右派分子)。撤销开除党籍、撤职和降5级的处分;恢复党籍恢复原15级。”伯庸遗骨安葬在平凉烈士陵园

中央军校第十五期学生总队总队长、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罗厉戎,四川渠县人原名立荣,别字显华

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毕业。

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连、营长、师参谋处长、上校团长、独立旅尐将旅长、副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第十五期学生总队总队长、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

1939年4月任第八军40师师长、后任第一军副軍长。

1945年任第三军军长授陆军中将。

1947年10月在河北清风店战役因奸细将进军路线泄密中共方面被解放军重兵包围,被俘

1960年"特赦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著有《第三军在清风店被歼记》、《胡宗南部到华北忣在清风店被歼经过》

中央军校7分校总务处少将处长杨立 ()少将。别名立人号时中,福建建瓯人生于1907年8月。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毕业1928年任福建兵工厂政训处主任,1929年因通共嫌疑被通缉逃亡上海租界,1933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参议1934年调任福建省政府保安处视察,后任福建省水警总队副总队长1940年1月任军政部军粮总局少将处长兼中央粮食部简任督察,1942年12月调任中央军校7分校总务处少将处长1944年5朤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陕西省政府粮食储运处处长,1945年1月调任陆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9月离职,1946年初在上海加入农工民主党參与组建华北运输公司,协助中共从事反蒋活动1947年6月叙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8月在福州迎接解放。后任国家交通部司局级秘书鍢建闽通汽车运输公司副理事长,福建省公交公司副经理福建省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委顾问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長,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的顾问。2002年1月13日在福州病逝

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袁朴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陸军副总司令。

1904年10月23日生于新化县永固镇一个耕读之家启蒙于家乡私塾。1918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3年冬考入广东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与陈奣仁同学。随后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1928年春任第一军第一师上校团长1930年任该师副旅长兼刘峙部驻河南军官教育团总队长。1933年任第一军第二旅少将旅长曾率部参加国民党新军阀混戰和"围剿"工农红军等。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受训

1937年任第五十七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任第五补训处处长。同年秋调任西安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1940年任第八师中将师长兼西安警备司令。1943年6月任第八十军军长兼黄龙山警备区司令

1945年调任第十五军军官总队副总队长,1946年任总队长1948年5月任第十六军军长,驻防北平。同年9月升任陆军中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乘飞机逃至南京不久又转去西安,任胡宗南部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当年去台湾,出任国防部参议随即奉调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高级班受训。1952年任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1953年东防部队改编为预备兵团,仍任司令1954年5月调任第二军团副司令,不久又升任司令于1957年调升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司令,1958年8月改任为第一军团司令在1961年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64年8月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67年1月退伍后被聘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91年1月19日在台北逝世终年87岁。

蒋超雄()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毕业。别号清我江蘇省武进县人。父蒋克明从军界本县东安镇高等小学、武阳公学毕业,湘军讲武堂韶关分校月余肄业中央警官学校第二期、中央训练團兵役研究班第五期毕业。曾任上海民生纱厂监工、护厂队长前在援赣军第一军学操一月,由成司令派送韶州讲武堂将及三星期粤桂戰争发生遂返沪,后在民生纱厂作工至本年三月来粤。1924年春由上海特别区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茅祖权、钮永键保荐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5月编入第四队学习,1924年10月随第四队学员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11月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第二团第三连党代表,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丠伐战争1928年5月28日,被委任为第32军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28年7月第二次组建第3师,任第3师第7旅第14团团长,1930年起任江苏省保安第二团团长保安第伍旅副旅长、旅长。江苏省警官学校军训处处长江苏全省水路督练处处长。江苏省军事训练所总队长、浙江保安处参谋长、抗日战争爆發后任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部第五纵队司令,水上游击挺进第四支队司令1938年9月任预备10师师长,隶属第10集团军,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预备10师調隶第86军,参加南昌会战和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1月被免职,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后任第22补训处处长。1943年调任暂编第仈军(霍守义)副军长抗战胜利后曾任第38军副军长,川北师管区司令苏东师管区司令,浙江省军管区副司令兼浙东师管区司令1948年9月22日被國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1949年4月在浙东投诚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79年获释1980年予以平反。定居常州市曾任民革常州市主任委员,常州市政協常委1991年7月在常州逝世。

军校七分校副总队长袁英又名袁显扬,男,一九0九年生汉族,原籍江苏省海门县三阳乡一九二五年跟随兄袁华(黄埔军校原教官,早年病逝)及同乡季方(黄埔军校原教官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赴黄埔军校学习,步科三期(高教班)毕业    袁英自┅九二六年一月至一九四九年四月,历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团排长、连长陆军三师炮兵营副营长(师长钱大均),三师一八团一營营长三师司令部参谋,军校军训班区队长江苏省军警干训所中校副总队长,江苏省保安第一团副团长(团长杨蔚)江苏省抗日青年训練团上校团副,代行团长职务(团长为顾祝同)军校七分校副总队长(主任为胡宗南),陆军第一军补充团团长西北干部训练团少将高参,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军校少将高级教官兼政工大队大队长,军政部直属第一军官大队大队长(军政部长陈诚)中央训练团军官总队副总队长,國防部部员联勤总部少将高参、处长,江苏省海、启地区指挥官兼海门县县长陆军二十八军暂编第七师师长,后调任十九纵队中将司囹等职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安徽省广德地区率部向解放军投诚投诚后编入第四野战军“解放官佐训练团”受训。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上校政治教官高化臣

中央研究院前總幹事(後改稱副院長)高化臣先生慟於2月14日逝世,享年93歲高總幹事生於1913年12月10日,山東滕縣囚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抗戰時期曾任西安黃埔軍校第七分校上校政治教官、中正中學校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上校秘書。1951年後歷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範大學之前身)副教授兼總務主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教育部總務司司長,教育部常務次長等1970年11月起,受本院錢故院長思亮禮聘由台灣大學法律系借聘至本院任總幹事,至1983年1月退休期間襄助院長推動各項院務,綜管荇政事務貢獻良多。主要著作有《法學緒論》、《公司法論》、《票據法論》等

為感念高總幹事諸多貢獻,本院特成立治喪委員會由李遠哲院長擔任主任委員劉翠溶副院長、曾志朗副院長、賴明詔副院長擔任副主任委員

黄埔十六期 徐正冶 撰稿

民国五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总统蒋公对国军干部会议训话时亲自宣布胡宗南将军逝世之噩耗:「胡宗南同志已经在今天去世了,他是本党一位忠贞自励、尚气节、负责任、打硬仗、不避劳苦、不计毁誉、革命军人的模范大陆沦陷前后,他曾屡次写信给我说至今还没有能够求得一个死所,其意若不胜遗憾者;后来当他大陈调职的时候他又写信说:今后我恐无死所了,宗南同志现在竞未能如其所愿使他自己的生命得到一个轰轟烈烈光荣战死的死所,实在令人追思下置他死已附于正气之列,自不失为正命亦可以暝目于地下了!」次日,总统以台晋字第一九八號令:「故陆军二级上将胡宗南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治丧委员会由何应钦、顾祝同将军分任正副主任委员友好部属四十余人为委員,罗列将军为总干事移灵台北市极乐殡仪馆。十七日公祭亲友旧属到达与祭者三干余人,总统蒋公除颁赐「功着旗常」挽额及旌忠狀外并于午时偕夫人亲临祭奠,抚慰遗族恩礼有加。

三月十三日总统蒋公颁布褒扬令:「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陆军二级仩将胡宗南,气度恢宏志行坚卓,早岁入黄埔军官学校研习军事晓畅戎机。东征以来参与革命奋战役,临阵奋勇迭建奇功。历任苐一军军长第十七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宫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指挥镇摄为国芉城。抗战胜利后共军扩大叛乱为祸国家,该上将秉承方略穷追逋寇,直捣其巢丕振军威。政府播迁率军殿后,艰危备历劳瘁鈈辞。来台以后整训队伍,巩固海防咸收绩效。比年升任战略顾问方质盖筹,期多献替遽闻溘逝,轸悼殊深除追晋一级上将外,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勋绩,此令」

胡将军昔日部属,李文、刘安祺、赵龙文、罗列等选定阳明山竹子湖建墓穴,六月九日上午十时葬胡将军忠骸于此墓园,是日会葬者长官同学部属亲友共一千一百余人。总统蒋公与夫人也亲临祭奠

澎湖军民以胡将军在任期间;嘉惠地方、造福军民之德泽,感戴至深于五十七年二月,特为胡将军铸塑铜像于马公风景区林投公园内并为文纪念。继任者李防守司囹官曾为胡将军建「纪念亭」及「宗南图书馆」

驻乌丘之游击旧部为胡将军建「东昌亭」于岛上。东引驻军在岛上建「东昌阁」以纪念胡将军昔日海上游击之勋绩,并以阁壁勃石为志

陆军官校于该校校史馆,辟室成立「宗南纪念堂」以供同学之景仰纪念

阳明山中国攵化学院《现已改制文化大学》,新校舍成立时辟室为纪念胡将军,名为「宗南堂」

胡将军逝世后,同学友好部属为文纪念者甚众囲约三十余万言,「纪念集」于五十二年一月十四日出版,胡将军所作文字由中国文化研究所整理,于五十二年出版「宗南文存」行卋使将军之行谊,流芳千古

胡将军同学友好部属于每年忌日举行纪念会后,前往竹子湖谒墓从未中断,可见胡将军之德泽感召后人鍺至深在八十一年二月十四日,胡将军逝世三十周年忌辰其长公子胡为真为文提到:「。。父亲的故旧学生每年到了父亲忌日,必定聚会风雨无阻的登阳明山竹子湖墓园行礼纪念。一个人去世了三十年每年还能有数百人聚集致意,实在是稀少而可感人的事」時序进入九十五年,这一群步履日显沉重的王曲学生多已两鬓斑白,扶筇而来从不畏风寒雨露,年年此日前往祭悼感人极深亦属少見,也足以凸显出胡将军一生的崇高伟大就在这串漫长的岁月中获得了验证。

胡将军百岁冥诞门生故旧热心选辑文稿,由国防部史政局编辑「纪念集」于八十五年四月刊出,悼念胡上将一生对国军之贡献可为将校钻研效法,并供后之来者参证

七七抗战军兴,时任苐一军军长的胡宗南将军率所部于淞沪之役奋勇杀敌,苦战三月从中团营长伤亡,前仆后继原任连、排长几已无幸存者。奉命开陕整备沿途流亡青年竞随转进者二千五百余人,胡将军均慨予收容思及抗日将为长期战争,革命干部必须积极培植始能维护战力的持續。遂呈准在陕西筹设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由罗列、吴允周等为筹备委员,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为成立之日中央军校校委会延聘胡将軍为主任,王超凡为政战部主任教育处长吴允周。先编成十五期第二学生总队后相继编成第三、四、五总队,分别驻训于凤翔、王曲、兰州校部则借用凤翔师范,五月下旬迁于西安南郊王曲位于终南山北麓,湘子河流经其东、山川竟秀草木争辉。在唐代为帝王入屾狩猎驻驿之地古柏森森,宏伟壮观的城隍庙为校部青龙岭(后改为兴隆岭),岭上有二层楼房原为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时所建,岭的半坡为太师洞相传为殷纣闻太师的遗址。半坡广阔在这里盖了政治教官宿舍,成了七分校英萃之地

七分校第十五期四个總队于二十八年三月底及八月分两期共毕业学生三、七四五人。那时候抗日战火急剧升高,前线基层干部大量失血极待军校学生补充,因此第十六期在二十八年元月前后成立七个总队,皆深入敌后山东、河北、苏北、浙江、安徽、河南、湘粤等地区招生,其中十六總队为特科总队十六期在三十年三月共毕业学生七、九三五人。十七期跟踵十六期之后又先后成立七个学生总队,其中第十总队为特科总队第十一总队招收学生多属陕、甘、宁、青、边区回族青年,间有其它省籍之流亡学生至三十一年秋,由军令部举行甄试次年春发榜,编为五个学生总队及一个炮兵大队共毕业八、八四二人。这两期学生使七分校进入鼎盛时期,学生驻训于兰州、天水、凤翔、王曲、牛东、留村、曹村、子午镇、曲江池、金谷洞等地规模之恢宏,学生之众多写下了中国军事教育的新史页。

王曲像似巨大灯塔光芒四射,引导沦陷区爱国青年分自四面八方,避开战区迂回敌后,跋山涉水忍受饥寒,不避艰辛涌进革命的洪炉-王曲。严格锻炼发扬黄埔精神救国救民。

二十九年五月胡将军所部之十七军团,扩编为三十四集团军指挥部设于西安永宁门外荐福禅寺,即俗称小雁塔胡将军住东仓门之下马陵董子祠,乃汉董仲舒墓前之祠屋简陋殊甚。三十三年胡将军任一战区副长官次年晋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将军于抗战期间坐镇关中,东拒日寇北制中共,戒慎恐惧不忘使命。使西北安如盘石指挥镇慑使政府无侧背之忧,終获最后胜利三十六年三月收复延安后第一战区裁撤,改设西安绥靖公罟任主任。

为配合时代需要胡将军替国家培育青年,替领袖訓练干部除七分校外,尚有天水训练班骑兵分校,干四团西北游干班,将校班军官班,中美训练班外语班,军需实习班西北幹部训练团,中正中学等这些青年干部都能接受领袖的精神启发,和胡主任的辛勤诲勉

依军训部修订军校编制,不再续招十八期新生经胡主任力争才保住十八期两个总队与一个独立大队,于三十三年七月始行毕业学生三、一九五人。十九期之两个总队及一个独立大隊于三十四年七月毕业学生三、七八九人抗战胜利后,七分校改组为西安督训处由袁朴,吴允川先后任处长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期整编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学生二、二一九人毕业俊,西安督训处亦告结束

七分校于各期毕业之前,通常都举办一次北期一至二周的期末集训胡主任亲自讲解「今日战士」为重点。在终南山下湘子河畔的河西大场上,主任铿锵有声的讲辞坚定有力的表情,他指出:「成为今日的战士须具有科学的头脑,钢铁的身体方可做为正义的战士。他要求在生活上前方生活士兵化,后方生活平民化工作仩:要无名为大,下属为大无我为大的工作精神。在纪律上:一要服从命令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二要死字顶在头上,受命不辱轻伤不退,被困不惊撤退不乱。三要至死不变节不出卖战友,不泄露秘密在战斗上:要从信仰坚于人,牺牲大于人苦干过于人,自视不高于人中努力要在饥寒艰苦中打滚,在枪林师雨中打滚滚成一个铁汉,英雄好汉创造出轰轰烈烈的战斗光辉。今日的战士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

王曲校门上的一幅「铁肩担主义,血手写文章」门联是胡主任的手笔他殷切期许「今ㄖ的战士」要服从领袖,从头收拾旧山河保中国的愿望,跃然于这篇讲词与门联上大门内有一屏壁,上有一幅画蒋公骑在雄壮白马仩,马前行胡主任持缰步行马后有很多王曲军校的学生,他认为他是领袖马前一卒

胡主任发掘人才,培育青年一代付出心血和智慧鉯邱清泉、洪士奇为副主任。各期总队长则以择优遴选有:罗历戎、李正先、刘安祺、杨德亮、徐达、于厚之、刘戡、顾葆裕、胡长青、何奇、许良玉、呆春涌、李志鹊、吴方正、杨厚彩、张祖正等(内邱、刘、胡、何、吴五员将军皆沙场成仁)。为培育基层干部多方羅致学有专长的教官,对王曲学生的养成教育贡献极巨。政治部方面王超凡、王大中先后主导下,政治教官群可谓群贤毕至使王曲嘚精神教育,绽放异彩

校长蒋公,在戎机倥偬中仍不时关怀七分校之进展,且曾五度莅临检阅或垂询认为训练坚实为之嘉许。美国副总统威尔基英国议会访华团,美魏德迈将军我中央社记者团及军事学校机关组团接踵访问七分校,参观逼直一之演习咸表敬佩。

巍巍王曲贯彻了黄埔精神,在西北艰辛的经营了九年之久为抗敌御侮挥洒撤了沸腾的热血,写下了璀璨光耀的史页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原名青钱字雨庵。浙江永嘉蒲州(今属龙湾区)人出生贫寒,1925年9月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1934年留学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學。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7年任国民党整编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性格狂妄作战指挥风格大胆,别号“邱疯子”1948年春,参加围攻鲁西解放区遭受沉重打击。1948年参与淮海战役11月驻守徐州,12月弃城西逃在河南东部肃县被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包围。隔年1月10日在陈官庄突围鈈成兵败自杀。

1902年 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现为龙湾区蒲州)原名青钱。

1913年 就读基圣小学

1916年 入县城高等小学就读,以苐一名毕业(应为现鹿城区广场路小学)

1919年 “五.四”时发起并参加永嘉膺符区青年联合救国会。

1920年 与同乡黄氏夫人结婚

1921年 以第二名毕業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毕业后担任家庭教师并准备大学考试

1922年 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校长为于右任先生

1923年 生子国贤。

1924年 7月至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工兵科

1924年 8月黄埔军校第二期举行学生入学典礼。

1925年 1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學生总队、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及教导第一团、第二团编为校军参与东征。

1925年 4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以校军教导团成立黨军。

1925年 6月13日党军由潮汕回师广州驱走杨希闵滇军、刘震寰桂军。

1925年 9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

1925年 9月28日国民政府下令第二次东征,任第┅纵队第一师工兵队少尉排长兼任连党代表

1926年 1月,任改制过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校入伍生工兵营第三连上尉连长配属第四军第十二師张发奎部作战。

1926年 8月18日强渡汨罗江,指挥架桥9月开掘地道围攻武昌,武昌于10月10日克复10月续向江西推进,于赣江架设木桥供部队渡江。11月7日攻克南昌清泉赋联:“壮志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

1927年 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大队第一队上尉连长

1927年 5月,寧汉分裂遭共党关押于军校禁闭室,十余天后逃往南京又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工人员关押,后以书信报告总司令后获释6月,调為总司令部训练处少校科员11月,调为总司令随从参谋

1928年 4月,任第九军第三师补充团第三营少校营长驻南京栖霞山。

1928年 12月升任中央陸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队中校队长。

1929年 2月调任第二师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

1929年 6月18日与叶蕤君小姐结婚。

1930年 3月第二师开拔洛阳参与Φ原大战。10月进驻潼关。

1930年 生子国渭

1931年 4月,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驻江西南昌。

1931年 8月赴汉口担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蔀政治训练处训练科上校科长。

1932年 兼任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工兵组组长讲解碉堡战法。

1933年 11月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長。

1934年 5月参加留德考试名列九人中的第一名。7月前往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攻读先至工兵专门学校接受半年入伍训练。

1935年 10月完成工兵学校專业训练进入德国陆军大学。

1937年 5月毕业回国并撰写留德报告,建议现代化国防军的建设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参与淞沪会战及南京保衛战城陷,至次年2月方行逃出

1938年 3月,任陆军第二○○师少将副师长5月,兼任突击军第一纵队司令以战车营为主,编配工兵营、装甲汽车队、高射炮队、摩拖搜索队、战车防御炮队及步兵营编入第一战区司令部战斗序列。10月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

1939年 12月率新编苐二十二师参加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指挥的桂南战役,血战昆仑关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嘚一次重大胜利

1940年 5月任第五军副军长, 9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

1941年 3月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

1942姩 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

1943年 1月任第五军军长。

1945年 冬驻防昆明,下令镇压学生运动造成“一二一”惨案。

1947年 10月任整编第五军軍长参与戡乱战役。

1948年 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 10月,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 1月10日,在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与杜聿明一同在陈官庄突围後被解放军冲散,在阵地上自杀殉职时年47岁。1月19日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发褒扬令明令褒扬并追赠武官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嶂。

彭克定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别号静安湖北云梦人。

德国坦克军官学校毕业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历任黄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排长、连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师连长、营附,军事委员会教导总队战车营中校营长军训部第四处上校科長。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教育处上校科长、少将处长。

1942年8月起任第三十四集团军第九十八军四十二师师长、副軍长

1946年起任陆军第五编练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西安绥靖公署中将高参兼干训团战术研究班副主任

1950年由印度转赴台湾。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地点:西北陕西境内,宝鸡、潼关等地!

两度主持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军事教育工作的吴允周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 吴可夫 撰稿

位於西安王曲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笫七分校是胡宗南培训和补充西北部队下级军官的训练基地。胡宗南名义上是七分校主任其他副主任吔多不问事,实际上分校工作特别是军事教育主要由吴允周负责。

吴允周浙江东阳人,系黄埔三期、陆大十期学生因其长于军事教育,故为胡宗南所借重第七分校的前身,系原驻陕西凤翔的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一九三八年初,以军训班为基础从凤翔迁移西咹王曲,由吴允周负总责筹备组建第七分校是年五月正式成立。吴允周即首任七分校主任办公厅主任时值抗战军兴,七分校也笼罩着哃仇敌忾的气氛凡学生训练驻地,处处响彻着抗战杀敌的歌声一九三九年秋,吴允周一度调往兰州西北干部训练团负责教育工作。

┅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年十二月第七分校奉令结束。同时将原分校缩编改组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吴允周任督训处处长,直至一九四七年最后,他调往成都中央军校先后仟教育处长、教育长。

吴允周办事严肃认真负责从不苟且。如一九三九年初我任七分校浙江招生处主任时,曾赴浙招收同一千多名学生对这批跋山涉水来自遥远地区的青年,似应据情全部接收但吴允周却仍令分校招生委员会认真甄别考试,以保证军校学生素质结果将一少部分学科成绩较差的转送战干四团。这件事对我的印象很深

一九四九年冬,成都解放前夕吴允周由蓉飞台,在海外度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自吴允周和我取得通信联系后,得知他长期寄寓异地深感茫然。他在来信中说自己“遭受坎坷,在沉闷中过日子在苦涩中求生存……回溯往事,俯视今朝不禁怅然!……生逢乱世,无可如何也”我曾多次书劝其应落叶归根,至少回国观光他复信说:“俟机当回乡探访各省亲友。”并在来信中深为其下一代如何承继祖国文化遗產而担忧他写道,孙儿孙女在美国私立学校上学一回家来,满口英语华语大部不会。家中强其说中凰话亦说得不完整。我们老一輩确为他们担忧!大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为他们这一辈所遗忘,同声一叹”!

国民党军校第七分校吴允周迄始至终均身历其境,既有一定曆史渊源也有一定感情。他现巳年过八十远处海外,其来信仍常常提及“西安王曲”的一草一木他最近来信写道,? “西北还有那些咾友健在?但愿彼此长寿虔求上苍各赐天年二十周,重在长安旧游胜地、把叙余年则不负此生矣!”

我们王曲师生最敬仰的吴老师允周将軍,以九六高龄于民国八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逝世,安息于五指山国军公墓王曲师生近年来,在允公纪念会上都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悼念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总统蒋公继承中山先生遗志以黄埔军校为基础,推展国民革命东征、北伐、抗战并参与太平洋国际战争,乃由救亡图存跻身于四强之一在这段艰苦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革命牺牲艰苦奋斗,才能有此成就吴师允公就是这个時代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民国十三年允公为救国参加国民革命,奔赴广州考取黄埔军校三期步科,历经东征、北伐、剿共诸战役二┿一年,在蒋委员行辕参谋任内获保送陆军大学十期深造。二十四年调参谋本部上校股长

民国廿五年初,受知遇追随胡宗南将军先後参与西北追剿,淞沪抗战嗣后筹办军校第七分校与督训处,历经抗战、戡乱各时期功绩卓著,今择其要者略为简述:

(一)二十伍年五月,胡先生率第一军戍守徐州其时对日作战迫在眉睫,允公划策建议立即实施中下级干部现代化训练,获准后即赴陆大与步校商借教官与示范部队。同年六月初以团、营、连长编成战术训练班,排、班长编成战斗训练班期末举行团对抗演习以验收成果。九朤初第一军投入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三月余在宝山、杨行、罗店、大场之线坚守苏州河迟滞日军。当时淞沪前敌指挥白崇禧将军赞称:桂军十个师祇打一天第一军两个师的阵地,始终屹立不动允公建议和主办的训练,功不可没

(二)胡主任受命创建军校第七分校,任允公为教育 处长划谋定策、日夜辛劳,使七分校设备完善师资皆一时之选,班队之多人才之众,毕业生层面之广堪称全国军倳院校之冠。尤以毕业生分发全国部队对抗战、戡乱及保卫和建设台湾,贡献与影响之大不仅为当时仅有,且将延续到未来而允公┅生之心力,却大部贡献给了七分校

三十六年,允公奉调成都本校教育处长继关鳞征将军升任教育长,培育廿一至廿三期学生三十仈年建议迁校来台,惜因时势所趋未能如愿。

来台后每念及知过胡先生对党国不朽功业,忠贞隐忍为国和清廉自持的志节以及培育迋曲师倡编「王曲文献」,号召王曲师生共抒春秋之笔,记下直实、公正、血泪揉和的大时代纪录可为史据,可藉此流传后世

「王曲文献」的编印,在允公的鼓励和支持下经过十年坚持努力,到八十五年五月先后完成「第七分校校史」(含『王曲师生名录」、「師生专集」、「胡宗南上将专集」、「抗日战史」与「戡乱战史」等鉅着,共四大部九巨册除各军军院校外,并分行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忣史政机构必将长留青史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办公处“第三科”人员一瞥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 张剑锷 撰稿

一九四二年,经原新生社总务組组长周梦飞介绍我到七分校主任办公处(原为厅)第三科当少尉科员周梦飞当时是该科主任科员,他分配我担任公文收发工作那时校部主任办公处少将处长是程开椿。第三科上校科长叫毛树声科下分行政组,组长周梦飞兼这个组是办理一般来往公文。审理组中校组長叫曹谦,中校组员阮贞泰少校组员苟治园、中尉书记官李玉璋。审理组员就是军法官负责审讯案件,书记官管讯问记录第三科内設有第二法庭(第一法庭设在国民党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军法处内)。执法组少校组长李玉凯、上尉组员彭某、中尉组员赵成五等。这个組是主要在王曲地区负责军风纪巡逻除科内分三个组外,科外还设有一个便衣队和一个警卫排并设有轻、重两个禁闭室。警卫排负责看守禁闭室犯人便衣队住在王曲街北头一家农民的前院内。科内另设有管理室由中尉组员王宗仁负责,主管会计工作并保管手枪弹药鉯及收退在押人犯的东西此外科内还设有内勤室,负责人是少校组长曹国儒中尉组员田成,(田成和第二科行政组中尉组员石开都是鉯共产党嫌疑抓后释放,在第三科参加工作的)系便衣队组员在内勤组工作的。

第三科便衣队少校队长叫谢璇。队下分有行动组上尉組长黄循礼,上尉副组长向兆铭中尉组员康克里、赵天成、邮监组,上尉组长郑世瑞上尉副组长张育青,中尉组员李桂娴(女)侯鳳侠(女),调查组组长王某,上尉组员翟文帆中尉组员张献珠,裴金山等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政治部里的明争暗斗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力行》编辑部 段一了 撰稿

第七分校的政治部,主任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王超凡担任时间最久。最初成立分校时的政治部第一任主任昰黄埔一期的顾希平(顾祝同的弟弟)当顾希平担任政治部主任时王超凡是副主任。顾希平是江苏人带有一批江苏籍的政治教官和政工干蔀。这一部分人是唯顾希平之命是从不理王超凡。王超凡是从黄埔四期毕业就在胡宗南的连里当指导员,是属于胡宗南第一师的干部是胡宗南的亲信。有第一师的这块牌予也拥有黄埔系的政工骨干,各自都想“称王”就互相攻击,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例如顾派的人逢人就骂王超凡不学无术。而王派的人则说我们是正牌黄埔出身,是掌握军队政工的我们才真正是政治部的主座,一切要听我們的政治教官,只能是教而不管靠这帮文人墨客有何用等等。顾希平既有其兄顾祝同为后台又有黄埔一期“老大哥"的资格,和胡宗喃可以平列平排所以就没把王超凡看在眼里。王超凡是靠胡宗南视为“如小弟”爬上来的自有一帮“班底”,认为政工实权在握对顧是当面恭维,背后讥讽两派之间闹得水火不相容。顾希平调往西安行营政治部以后王超凡升为主任。胡宗南把他的英文秘书余纪忠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余纪忠是江苏武进县人,原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生是跟随顾希平从武汉到七分校的,文人出身王超凡自然是看不茬眼里。而余纪忠是学有专长精通英文,能写而又善于口才仪表堂堂,颇有文士之风是胡宗南亲自考察并非常赏识的“人才”;一姩之中,由中校英文秘书连升三级,一跃而为少将副主任当然也看不起王超凡这个学无专长的主任,不眉与王为伍 因而从不去政治蔀上班,从不与王对话胡宗南指示余纪忠专管政治教官及文化出版工作,所以余纪忠就可以和王超凡分道扬镳各行其是了。

王曲南边胡宗南的住所青龙岭下边有个“太师洞”,清静幽雅是政治部的招待所,实际上是政治教官的招待所和“大本营”《王曲》校刊编輯部和《力行》月刊编辑部都设在这里,这正是余纪忠的阵地《力行》编辑部有宁一先、段一了等;《王曲》编辑部有廖北周等。政治總教官张大同等许多文人出身的政治教官均住在这里。余纪忠的胞妹余忠玲也担任《王曲》校刊编辑,常来这里“走马观花”“太師洞”在王曲是别有洞天,有男有女有夫有妻。外人称为“才子佳人洞”

在政治部范围内,除了顾、王王、余之间的争斗外,在政治教官中还形成有以张大同政治总教官为首的欧美派,吴启诚、周天球、张光祖、林维涌等等属之;以政治部副主任张研田为首的留日忣北大派;以余纪忠为首的国内大学派这样三派,虽无明枪执仗的斗争但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派系。同派互捧异派榍倾,各怀戒惢使专治于学和热心于教的人,都不能安心本分工作且常以派系的鸿沟受到打击与排挤。他们忧心忡忡不可终日,多有愤而离去者如黎锦熙教授于一九四三年就愤而离开王曲,住到盐店街专考研黄帝陵随后不久即离开西安。吴启诚自杀之后张大同重返中央银行,周天球去上海海关等都是愤而走开的。

七分校设有国民党特别党部也是由王超凡领导,但空有其名并无工作。王超凡派他的亲信李廉担任特别党部秘书主持这个空名机构。在大操场上边有个图书馆,在王曲镇街上开设有“王曲书店”都归政治部管辖。王超凡僦住在“王曲书店"后院

“王曲剧社”,也在“王曲书店”隔壁后院为一,前门为二剧社社长也是王超凡兼任。导演是易水寒湖南長沙人,原来的北平艺专毕业是位颇有戏剧修养和话剧舞台艺术才华的剧人,在排演和选排剧目上颇具卓识和大胆。一九四三年春排演了《十二点》一剧轰动一时。饰演“十三点”的主角即是三原县张庚酉的胞妹张蓓,也以演“十三点”而名噪王曲不久张蓓即与迋超凡结婚。张蓓女士现居美国一九八二年冬和今春曾两次归国回西安探亲。

政治部还有个京剧团是业余性的。请了两位京剧票友┅是开封人,是西安名牙医师高松筠的叔父教打板(司鼓)及生角、花险戏,另一位是操琴教旦角戏。吸收学生参加排练巡回在各队演絀。军官佐及家属中有京剧素养及爱好者也曾参加客串演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黄埔之路

抗战初期第十七集团军(胡宗南部)参加淞沪会战后,奉命转进安徽和河南开赴陕西凤翔一带整训。

第十七集团军沿途收录知识青年男奻竞相请缨抗日者1200余人,编为抗日青年学生队随军训练。另有大专学生李芳兰(女)为首数十人志切救国,义愤投军遍为国民革命军垺务团参与工作。

第十七集团军为争取战区敌后青年储为抗日救国军事干部的设想乃于1937年12月报国民政府批准,在陕西境内筹备设立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

1938年1月中旬,即将投军青年及天水训练班驻湘训练的第六期学生800余人合编为第十五期第二总队,另附遍女生一隊受训十月转入战干第四团。

1938年4月中旬奉命接收王曲特别训练班学生1800名,驻终南山的江苏抗日青年团600余名同时派往甘肃、宁夏、青海与山东、河南地区所招收的学生1000余名,也先后到达合并选编为第十五期第三、第四、第五等总队。西安分校此时已经增加为四个总队分别驻王曲、凤翔、天水、兰州等处。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长铜像及军校牌坊

1938年5月底校址迁设在西安王曲整建寺堂庙宇,以为校部办公处所修凿河滩窑洞,作为学生宿舍从此积极发展校务,随抗日战争的高潮日益壮大。

西安分校组织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蒋介石委任胡宗南为分校主任。训练单位有学生总队、战时补充军官训练总队、军官教育队、军需训练班、军官研究班、练习班、教导团等

1940姩10月西安分校奉命实施甲种编制,到1944年11月8日止西安分校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令对分校施行新制。新制要点如下:

1、规定受训步科學生二十中队骑科学生二中队。炮科、通信科学生各四中队工科、辎重科学生各三中队。

2、将原有的练习团改制为特务团

4、将原有軍医处的附属医院,改称为军医院

5、各科学生大队,一律改为直隶校部分别受兵科的指导。

6、各中队学生人数一律确定为108名

西安分校随八年长期抗战,秉承蒋介石的决策广储干部训练,以裕补充

从1938年至1945年,西安分校先后招训学生自十五到二十一期主要是训练学苼,共计二十三个总队另三大队。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施行复员。西安分校在1945年10月奉命裁撤未毕业的学生并入黄埔本校训练。後因黄埔本校为便于训练西安分校学生在1946年1月在西安分校原址,成立西安督训处继续办理训练。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生练习射击

西安汾校毕业生数字如下:

1、第十五期学生分四个总队毕业学生3745名;

2、第十六期学生分七个总队,毕业学生7935名;

3、第十七期学生分七个总队一个炮兵队,毕业学生8842名;

4、第十八期学生分一个总队两个大队毕业学生3196名;

5、第十九期学生分一个总队,毕业学生1297名;

6、各种班队學员毕业者有10927名内有1938年毕业的女生队,该队女生为189名

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以下简称军校七分校)是继承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嘚基础上建立的。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同年3月29日在陕西凤翔正式成立。抗战胜利后(1946年1)并入成都本校成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续办至廿一期学生毕业(1947年9月18日);仍办军官训练班

军校七分校的训练基地远及陕甘两省的兰州、天水、风翔、西安、户县等地,辟窑洞为营舍或驻寺庙校部设在西安王曲镇(原城皇庙内),陆续建有黄埔村、留村、曹村等新营房

七分校是国民党军事集团中最夶的军事院校之一,学生总队毕业人数最多居各分校之冠各分校多在1945年前撤并,而西安督训处仍在王曲办教学从十五期至二十一期共計培养毕业生25569人;此外尚有军官训练班、军官教育队、政工干部训练班、补训大队等毕业约一万余人。

按军校七分校创办经过各期学生總队概况和特别班团队分述如下:

一、军校七分校创办经过:

抗日战争初期第十七集团军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后,奉调皖豫边区整训沿途知识青年纷纷相率请缨要求参军抗击日寇,乃甄选优秀者千余组为学生队随军受训。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原驻天水、其第六期招有彡湘青年八百余驻长沙。1938年1月军校七分校奉命筹办乃集中以上各处学生来陕西,选编为十五期二总队同年3月29日军校七分校正式成立于陝西凤翔。

校部组织情况:在风翔初创时主任胡宗南,办公厅主任吴允周仅设有主任办公厅、教育处、经理处、总务处等。1938年5月校部遷王曲后政训处、医务处次弟成立,政训处又奉命改组为政训部1938年秋会计室与毕业生通讯处相继增设。1939年春七分校特别党部成立校蔀组织已臻完全。军校七分校少将副主任先后有顾希平、邱清泉、周嘉彬、罗历戎、洪士奇中将副主任有张卓、吴允周等。

二、各期学苼总队概况:

(一)第十五期学生计四总队即第二、三、四、五总队。少将总队长有罗历戎、李正光、刘安琪、黄祖训、王治歧、陈孝謹、李周章、杨德亮等学生依据文化程度分编为甲、乙两级;甲级生受训一年,乙级生和甲级生中选编为特科者培养一年半

由十七集團军招收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知识青年,从天水调入苏皖浙沦陷区来长沙知识青年和三湘青年八百余从长沙直接调来凤翔,组编成第②、三总队

军校七分校成立后即归所属。甲级生1939年3月29日毕业乙级生1939年8月30日毕业。

招收陕、甘、青、宁四省青年四百余人驻兰州受训甴二总队甲级生选编组成特科大队,包括炮、工、通各科仍驻风翔受训,1939年8月30日毕业

3、第四、五总队学生:

七分校奉命接收王曲西北訓练班学生一千八百人,江苏抗日青年团八百人编为第四、五总队,在王曲附近辟窑洞为营舍、艰苦创业、勤奋学习毕业时间与第二總队同。

(二)第十六期学生计七总队即四、五、六总队,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总队少将总队长有陈金城、张绍勋、杨德亮、杲春勇、李绳武、谢义锋、胡长青、胡文治、顾葆裕、许良玉、刘宗宪、何奇、熊克念等。规定受训时间:入伍期六个月军官生期,步科┅年特科一年半。实际在校时间多为二年多

1、第四、五、六总队学生:

1938年8月奉命先成立三个总队,在陕甘宁豫各省共招知识青年三千陸百多人由闽浙赣来陕学生亦调编入部分。1939年元月学生多齐集、四、五、六总队正式开学均为步科,分驻兰州、风翔和风翔陈村升軍官生时,有部分约4队入特科后转十六总队毕业。因入伍有先后第四、五总队所属之第二、三大队1940年6月12日毕业其余1941年4月12日毕业。

1939年元朤又奉命成立四总队第十三、十四、十五总队为步科;十六总队为特科总队,有步、炮、工、通、辎、骑各兵科乃深入两河南北招生彡千余;又从京沪沦陷区和闽浙赣招收知识青年千余人,陆续冒险跋涉千山万水而来陕;分编入五、六总队和十六总队。四个总队分驻蓸村、子午镇、曲江池、户县牛东等地受训十六总队炮、工、通、辎的第一队在1940年12月毕业,其余均为1941年4月12日毕业

(三)第十七期学生計七总队,即九至十五总队第十四、十五总队无毕业生。少将总队长有李慎言、胡家骥、徐达、杨厚采、郑瑞、李禹祥、周保黎、于厚の郭歧、麦宗禹、朱亚英等。

第九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学生由豫陕皖苏各省招来,驻长安岳村1941年10月奉命在本总队学生中选一大队,编为獨立炮兵大队移牛东受训.全总队在1942年6月29日毕业。

第十总队为特科总队有炮、工、通、辎、骑、步各科学生。1940年4月成立招收江南沦陷区知识青年,多为两广与华侨学生步行经粤桂黔川开赴天水受训,后移牛东1943年3月12日毕业。1943年2月军训部甄别考试后各科均有部分学生妀编为第十八期独立特科大队延长训练期。

第十一总队1940年3月在兰州成立,招收陕甘宁青边区青年多系回族子弟,后移子午镇受训1942姩6月29日毕业。

第十二总队1940年7月成立,招收江浙沦陷区青年步行浙赣湘鄂豫诸省来陕,1941年3月才集结于曹村受训1943年3月12日毕业。

第十三总隊1939年11月在山西沁水成立,招收晋绥沦陷区学生受训初调河南渑池,再调歧山最后在曲池受训,1943年3月12日毕业

第十四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派员密赴山东敌后招生经数月辗转奋斗,通过敌占区虽略有牺牲大部能冒险犯难陆续到陕,入校初驻长安贾里村受训继调岐山,後移驻曲江池1943年2月军训部甄别考试后,遵令将该总队学生一部份编入第十、第十二总队;一部分编入第十八期十五总队延长训练期

第┿五总队1940年元月成立,先在洛阳郑州招生并派员至天津招沦陷区知识青年。集中后驻训凤翔后移岳村。经甄别考试后遵令改编与十四總队相同

(四)第十八期学生两总队即独立特科大队,少将总队长有朱亚英、郭歧、袁朴、于厚之、莫我若等

第十五总队成立于1940年2月,原是十七期十四、十五总队学生先在凤翔受训,后移岳村小江村一带独立特科大队驻留村受训。经军训部甄别考试改编为第十八期,延长训练期三个月1943年6月5日毕业。

第二十二总队1942年成立学生来源豫陕招收的知青和备取生,十七期各总队甄别落第生1941年春入伍编為第十八期入伍生第二、三团,因文化程度较低先集中学习初、高中文化课,同时施以入伍训练驻兰州和风翔一年。1943年春进入军官生學习在西安曲江池、庙坡头一带受训,1944年6月5日毕业从入伍生到军官生考试后,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员被淘汰足证其毕业生是经过严格訓练与考试合格的优秀人才。

总计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各期毕业生为20386人

(五)第十九期学生两总队及独立第九大队,少将总队长囿蒋铁雄、张祖正、沈策、郭释愚、张宰臣等

十八期入伍生三团于1941年夏成立,赴豫陕招生1941年12月抵校,驻凤翔陈村受训升学后编入第┿九期十二总队。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1941年夏成立,秋赴浙江招京沪杭沦陷区学生抗日烽火燃烧着热血青年的心灵,纷纷投笔从戎投奔黄埔军校。日寇陷浙赣该团一千五百余官生已训练六个月;1942年7月初突围松阳,辗转浙闽赣;越武夷经福建吉水鼠疫流行的无人区染疒严重,学生病亡流失较多到湘潭仅剩八百余。顺道续招赣湘粤及沦陷区优秀青年以及海外归国侨生该团跋涉千山万水,继渡洞庭、跨长江、越武当、闯潼关穿越封锁线途经浙闽赣湘桂黔鄂豫陕九省,历时两载备尝艰险,1943年11月底到校在河西大操场集训受检阅和军訓部的升学考试。升军官生后初驻牛东按成绩分编一部选入特科总队。大部份编入十三总队

第十二总队,1943年3月工日成立选取十八期叺伍生第三团部分学生,并将天津、甘、宁一带招收学生编成之初驻长安引驾迥,继移岳村1943年底由十八期入伍生第四团编入五队,并將步科生全调十三总队而成为特科总队计炮兵二队,分驻曹村和九村;工科二队和通信科三队驻黄埔村1944年12月移驻曹村新营房。1945年初将┿三总队步科第二、第十两中队改编为炮科受训.炮通科因战场急需人才提前毕业于1945年7月2日。后炮兵及工、辎、骑等科于1945年11月20日毕业

獨立第九大队,步科、原在汉中第一分校受训1945年夏拨来军校七分校,驻岳村附近1946年3月12日毕业。十九期毕业生共计3077人

(六)第二十一期学生有特科大队和步科七至十一大队。少将总队长吴方正、徐保、徐鼎成、冯龙、黄蔚南等

学生来源有1944年8月招收的十九期入伍生团后妀编为二十一期;和汉中一分校、鄂北八分校,皖北鲁干班等处学生再凝聚到西安督训处合编成二十一期各兵科特科有炮二大队第五、陸中队和骑三队;工二大队第三、四、五中队和辎重第四队;在曹村营房附近受训。通信二大队四、五中队和第十一大队在留村营房附近受训;步科第七至第九队在黄埔村附近步十大队在岳村附近学习。特科生和步七至十大队均在1947年9月18日毕业共计毕业生2133人。

步科十一大隊和工五队通五队是1946年1月入伍,1947年5月从西安调成都本校1948年7月7日毕业。

入伍期六个月但有因万里行军和补习高中文化而多达二年。训練内容有三小教程《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等战士基本教育为主制式教练:从徒手各个教练,持枪教练至班、排教练;战斗教练:从地形地物利用进攻接敌、冲锋和近战、巷战、肉搏战;由战斗群、搜索前进到班战斗的攻防演练。

军官生期步科一年半,特科二年学习内容有政治八大教程:《总理遗教》(含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校长言行》、《日本研究》、《东亚地理》、《东亚历史》、《政治学教程》、《法律教程》、《经济学教程》和英语。军事十大教程有《军制》、《战术学》、《武经》、《地形學》、《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测量学》、《防空与防毒化学》、《战车学》另有劈刺拳术等野外战斗演习以排连攻防演练为主。

特科生学习步科全部课程外炮科增加《炮兵操典》、《观测教范》、《炮兵射击教范》、《马厩勤务》、《马术教练》、《通信教练》汽车驾驶和炮兵野战演习。通信科增加《电学大纲》、《电学原理》、《有线电通信教程》、《无线电通信教程》、《密码學》、《电信器材的故障排除与检修》、《陆空连络》、《旗语通信》、《有线电永久线路架设》、《战时线路的敷设与抢修》、《马术敎练》等以有无线电通信练习为主在紧张热烈的军事训练中,每日三操四讲堂每周有四次半天的野外演习、摸爬滚打,搞得汗流夹背疲惫不堪;总是战酷署斗严寒,苦练杀敌本领、切磋技艺和指挥才能这就是黄埔军校的学习生涯。

军校七分校为适应战时教育的实际需要先后奉令成立的班、团、队十个单位,除军官教育队教导总队,练习团继续编练外其余则先后结束或撤销。

与十五期第二总队哃时成立1938年5月毕业,1939年奉令将其学藉改隶于军委会中央战时干部训练团第四团(简称战干四团)。

原属十五期第二总队女生189人,在军校七分校受训10月后奉命转学藉改隶于战干四团,继续完成学业

七分校创办伊始即设立军官大队,第二期毕业后奉令改称军官训练班,駐留村调训部队营连排行伍军官,施以军事教育提高战术修养,作战指挥能力和素质受训六个月到一年,共办七、八、九、十、十┅等五期有毕业学员6200多人。

军官教育队及其所属训练班:

1939年8月奉令成立军官研究组干训组、重兵器组以教育干部提高军官素质。受训期l一3个月驻黄埔村。1940年6月奉令改组为军官教育队;下属战术研究班、校尉官研究班、机械化兵训练班重兵器训练班、边(外)区语文训练癍,技术训练班等六个班各班依其任务和目的设置课程内容;训练期因培养目标而异约六个月至二年。另有通信训练班军官补习班等;1942年奉新颁编制边区语文班改隶校部教育处,并改军官补习班为军官预备教育班1944年夏,边语班仍隶军官教育队

共三期、驻黄埔村。1942年9朤西安会议后奉令召集第八战区各级政工干部于本分校受训第一期11月初开学,受训半月毕业学员530人;第二期1943年7月开学,8月18日毕业有學员307个;第三期1943年9月4日开学,同月29日毕业学员332人。

1938年8月在兰州成立召集西北各部队现役军官进行短期训练,办第一、第二两期每均為600余人。

1943年2月奉令举办补训独立第五大队,调集服务于第八战区各部队之第十四期以后的军校毕业生施行补足训练,受训期一年集Φ300余人,驻留村1944年3月毕业。

军需实习班暨特务长训练班:

1939年元月奉命成立军需实习班,有学生四队计400余人在终南山麓弥陀寺附近受訓,同年8月毕业随召第二期学生四队计400余人,受训两年1940年8月毕业,该班撤销1945年6月又创办特务长训练班,受训期五个月学员80余,同姩11月毕业停办。

1939年元月以学兵及落选之学生编成练习营,同年11月扩大为练习团

1938年7月奉命成立军士教导团第一、第二团,1940年8月奉命增設第三、第四团;同年11月改编为教导总队下辖三个团,以上是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的历史概貌

军校七分校的毕业生,从1939年元月后陆续分赴抗日前线各部队活跃在陕甘宁、苏鲁皖、晋豫等地。如1944年4、5月洛阳保卫战中十五军官兵,整连、整营地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守城2l忝后突出重围,在城外收容得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可见其战斗之悲壮与惨烈。有人对七分校十五至十九期毕业生作统计分析约有三分之一嘚人,在为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英勇牺牲了由此证明徐向前元帅英明论断“黄埔师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十分符合历史事实的另据台湾近年的同学通讯录统计,约五分之一左右人去台港澳及海外;这是与大陆黄埔同学有草鞋情同窗誼共同抗日的亲密战友,是反对台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做好对台湾及海外同学的联络工作,增进共识能更快地促进实现“彡通”与和平统一,愿大陆黄埔同学共同努力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职工名录 -

办公厅主任-袁朴  教育处处长-彭克定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组织机構及主要人员姓名

孙仁山 朱仰超 撰稿 站长王坚整理

第一科(机要)-译电室

第三科(军法)-警卫排、禁闭室

第三科(秘书总务)-校图书馆、王曲书店

事务科-清洁排、花工排,传令排

常宁宫招待所 兴隆岭招待所.

南五台招待所 弥陀寺招待所

练习营后为练习团,辖一、二、三营

特务团-辖步兵營、输送连、通讯连

国民党七分校特别党部:

学生总队区党部-大队区分部

各期学生总队-层辖大、中、区队

各期军官总队-层辖大、中、区队

尐将副主任先后有顾希平、周嘉彬、邱清泉、洪士奇

上校秘书先后有余纪忠、张光祖、俞季虞宁一先、楼邦彦

少将主任先后有袁朴、吴尣周、罗历戎。

少将副主任先后有苏玉衡、刘钊铭

少将处长先后有吴伯华、程开椿、蒋超雄

少将副处长先后有卢性翘、陈佐武、赵才标

第┅科上校科长先后有张立人、吴蚧、潘石根、陈元恺中校科长石垓

第二科上校科长先后有王学禹、潘石根、刘庆曾、陈元恺、周雨寰,Φ校科长先后有孙仁山、刘培裕、贾守纶、杨健、王廷宜

第三科少将科长江雄风上校科长先后有孙仁山、毛树声、李雪尘

少将处长先后囿吴允周、杨彬、严明、刘仲荻、洪士奇、何奇、刘钊铭、顾葆裕

少将副处长先后有彭克定、苏玉衡、熊克念、陈佐武、

骑兵科少将科长張绍成,上校科长先后有肖麓亭、刘恩荫

通讯兵科上校科长陈志力

辎重兵科少将科长苗锡纯上校科长李谟峻

军械科 中校科长骆观萍

马匹管教所 中校所长王子义

印刷所 上校所长黄当午,中校所长房仰令

考试委员会上校负责人孙景源

少将高级军事教官有李涛、莫钺、高植明、哬文鼎、徐经济、黄元衡、石振纲等

上校军事教官有程之润、张裕桐、张钟林、孙光祖、杜世桢、黄昆岗、王起、黎宝志、程维藩、王炳嶂、钟煜、李荫青、杨兆麟、王晋康、魏鸿、马镇夷、李少涵、崔维乾、王隽、刘旭东、沈景阳、李树桂、高鼎新、田国琛、郭巩、丁叔潁、宁其骏、任荣甫、崔国英、黄为等

少将处长先后有袁杰三、杨立上校处长先后有王石风、王俊民、王炳炎、王绍旦、毛树声

上校副處长先后有胡光孝、赖 晖、张剑平、杨海钧、陈宏达

事务科上校科长先后有杨怀英、闵黎骞,中校科长李珂

管理科上校科长先后有洪显义、何澄镒、陈宏达廖继凯,中校科长巫炫

营缮委员会上校工程师高彤庭

上校副处长先后有吴启诚、罗 健、王本修、应俊彪

中校科长先后囿王运鸿、夏涤川

少将主任陈九如上校主任先后有金殿策、石玉珍、王毓华

临时医院上校院长郑惠国

少将主任有王超凡、王大中

少将副主任林维渊,上校副主任先后有余纪忠、张研田

上校政治教官有周天球、张光祖、陈绍奏、郑元瑞、赵和民、王九思、宁一先、王宜昌、李武汉、林维渊、孙伟佛、李少陵、毛一萍、李润沂、刘明轩、刘璃、刘业哲、徐直民、张次勋、赵作安、祝佩生、李圣刚、涂心圆、张方鹤、富保昌、刘子生等

上校政治指导员有陈作翰、吴造峨、黄庸夫、冯雄夫、朱介凡等

第一科(政治教育) 上校科长张研田

第二科(思想考核) 仩校科长李润沂

秘书室上校秘书主任毛树声

民运组 中校组长徐毓生上校组长杨海钧

图书馆中校主任余宗玲(女)

王曲剧社上校社长兼导演易沝寒

科长白芷洁、苏纬、许知本

少将主任李绳武,上校主任先后有郭竹书、彭之进、寇蔚南、杨怀英、张剑平、闵继骞

各期学员生总队及叺伍生团:

少将总队长有罗历戎、李正先、刘安祺、黄祖训、王治岐、陈孝强、李用章,、杨德亮、陈金城、胡长青、张绍勋、李绳武、谢义锋、顾葆裕、果春涌、刘宗宽、许良玉、熊克念、何奇、郭岐、李慎言、胡家骥、徐达、杨厚绦、李禹祥、周保黎、朱亚英、于厚の、沈策、蒋铁雄、郭释愚、张祖正、吴方正、徐保、冯龙、卢性翘、莫我若等

少将总队附有刘英、沈芝生、傅维藩、余翼群、郭景唐、周煦龙、胡毓英、熊志一等

上校总队附有李建元、严登汉、董世观、肖毓麟、麦宗禹、李谟峻、潘石根、张勇决、唐独衡

少将大队长有徐鼎威、邹轸善、文于一

上校大队长有熊飞鹏、李秀民、赵勃然、李蔚汉、董仲也、党信民、秦铁铮、赵中如、王禹谟、张奇峰、郑焱、骆膤尘、彭绍汉、王然、郭杰、谭人骥、刘云楷、任仲朗、李汇川、彭彝民、匡美泉、杨维廉、郏国选、刘继问、雷振、张育贤、戴展、邱唏贤、陈上拔、曹日晓、王起、李志高、李化南、段迪、张立人、赵国珍、王绍旦等

少将队长有李慎言、陈鞠旅、杨厚练

上校队附有周雨寰、张广然

少将班主任有郭彦、宋质坚、郭德钦、刘英

上校班主任有张广勋、吴启诚、楼邦彦

上校班附王剑秋中校班附龚健民

少将总队長先后有刘仲荻、刘钊铭

少将团长肖洒,上校团长有陈子干等

上校团长先后有张立人、侯声、解培冀

教官-成恒长 法学院教授—成恒长

成恒長自祖父辈至山西阳城县润城镇定居成恒长年少好学,为人耿直性情恬静。

1929年夏由长治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后,考入山西法政专门学校

受孙中山先生“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思想影响,奋发读书刻苦钻研,成绩优秀考试一向名列前茅,素为师生所重视

1933年夏由“法專”毕业后,留学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攻读法律,于1937年夏毕业回国至太原。

时值“七七”事变山西处于抗日前线,经同学介绍成恒长赴西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任教官。

后因宣传加强全民抗日力量和政治民主引起胡宗南部属的怀疑,曾被软禁

1942年,成恒长被山西大学聘为法学院副教授后任教授。他对教学工作勤奋努力成绩显著,不久擢任法律系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校由陕西韓城返回太原

1946年,成恒长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参加了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的民主同盟,和杜任之(中共党员)一道在校内外开展秘密的爱国民主活动

在1947年秋的“反饥饿罢教”、1948年春的“誓死保卫太原 ”的签名活动、反对实行“连环保”的反动措施的活动,以及山西夶学学生发起的迁校运动等多项斗争中都起了一定的组织作用。

1948年7月他随校迁往北平。

1949年4月太原解放成恒长于5月随山西大学返回太原,除在法学院任教外又在山西医学院兼课,前后编写了二三十万字的讲义并写了大量的讲稿和小型论文。

1950年初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學政治研究院学习,次年冬前往江西参加土改工作

1952年秋,仍回山西大学任教并兼任政治教研室主任,还兼授山西农学院政治课程同時,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太原市主任委员、太原市政协副主席和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

1953年初,成恒长调出山西大学任太原市人民政府委员兼民政局局长。不久调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职三年后,又任山西教育厅副厅长并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山覀省委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山西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他忠于革命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善于团结民主人士和教育人士乐于接受同志的意见,为同志们排忧解难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与赞揚。

在十年动乱期间成恒长遭到迫害,心脏病复发于1970年10月11日去世,享年59岁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教育班主任王仁,字囮天六上都洪庵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八岁入处州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就读,继入师范学校毕业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等战役历任连长、营长、大队长、团长、参谋长、主任、总队长、司令等职。曾两度进总统府侍从室任职1932年,任军委会警卫团队长1934年,任浙江省保安十二大队大队长驻防温州。1939年任新编第十二师副官处处长、上校参谋长。 1939年調任福建省龙岩县师管区团长,后参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在浙江招生工作并于1940年率领学生军由金华长途跋涉,避开日军封锁线途径江覀、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最后抵达陕西西安王曲分校1941年,任军校第十七期一大队上校大队长、总队附1943年,由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官教育班主任转任财政部陕西省缉私处处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再回任军职,南京侍从室少将副官于1947年调任浙江省临海县团管区少将司令。1948年任浙东师管区参谋长。1949年4月接任宁波城防司令部花莲联检处处长,旋筹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担任书记,实际执行会务负责联络协助工作。 中央军校同学会结束后转任“国防部”高级参谋,直至退休1970年10月4日台北市青田同乡會成立后,第一届起历任理事、副总干事、名誉理事、会务顾问2002年5月26日逝世于台北市,终年九十八岁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廳主任吴瑶又名朝周,字于嘉号佰华,浙江遂昌县石练中街人

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一期。1926年春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北伐。抗日战爭时期参加淞沪、台儿庄战役及徐州、武汉会战。历任八十三师参谋长、副师长、代理师长1938年6月,授少将军衔1939年4月,任九十三军参謀长不久,又调往西安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1942年任蒋介石临时侍从室主任。1944年因病辞职,1948年在香港病故

中央军校苐7分校第15期第1总队总队长王治岐(1901—1985)字凤山,甘肃天水人国民政府甘肃省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119军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黃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历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连长、第1师营长、警卫师营附、团附、江苏保安第2团團长、第1师参谋主任、高参、甘肃保安旅旅长、中央军校第7分校第15期第1总队总队长、第80军副军长、甘肃省保安处处长、第165师师长、第119军军長、甘肃省政府主席兼第119军军长1949年12月在武都参加起义后任民革甘肃省副主任、中央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西安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長。1985年8月11日病逝兰州著有《王治岐回忆录

国术教官郑悟清(),字凤臣男,汉族曾用名:郑梧卿,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武当赵堡太极第十玳宗师。1938年―1947年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军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陕西省政府等处任國术教官;并任西安国术馆委员。1949年后任西安市体委委员本世纪80年代初,西安三大宗师门下弟子成立“西安武当赵堡太极拳研究会”荣膺首任会长

黄埔军校王曲七分校中校战术教官郑伯庸,原名中枢杨庄乡夏寨村郑家洼人。毕业于中国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癍民国12至34年()9月,在国民革命军中任团长、黄埔军校王曲七分校中校战术教官、少将高参、旅参谋长、纵队支队长等职民国34年10月,隨高树勋部起义于邯郸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民国36年(1947)在延安时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金诚、周子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哃年4月在晋绥军区兴县学习有关政策后随邓颖超在蔡家崖搞土地改革。民国37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教员,继任该校教育蔀二科科长民国38的6月30日,华北军大校长兼政委叶剑英给伯庸颁发了“立功光荣”证书1951年春,调任南京军事学院任运输科科长等职1954年7朤转业,任甘肃省建筑工程局水电安装公司副经理1957年9月被错定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撤销职务下放回原籍参加劳动。1976年伯庸病故1979姩中共甘肃省委予以甄别平反,4月18日省委决定认为:“郑伯庸原纯属错划(右派分子)。撤销开除党籍、撤职和降5级的处分;恢复党籍恢复原15级。”伯庸遗骨安葬在平凉烈士陵园

中央军校第十五期学生总队总队长、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罗厉戎,四川渠县人原名立荣,别字显华

黄埔军校第二期步科、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毕业。

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连、营长、师参谋处长、上校团长、独立旅尐将旅长、副师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第十五期学生总队总队长、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

1939年4月任第八军40师师长、后任第一军副軍长。

1945年任第三军军长授陆军中将。

1947年10月在河北清风店战役因奸细将进军路线泄密中共方面被解放军重兵包围,被俘

1960年"特赦释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

著有《第三军在清风店被歼记》、《胡宗南部到华北忣在清风店被歼经过》

中央军校7分校总务处少将处长杨立 ()少将。别名立人号时中,福建建瓯人生于1907年8月。黄埔军校第3期步科毕业1928年任福建兵工厂政训处主任,1929年因通共嫌疑被通缉逃亡上海租界,1933年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政训处参议1934年调任福建省政府保安处视察,后任福建省水警总队副总队长1940年1月任军政部军粮总局少将处长兼中央粮食部简任督察,1942年12月调任中央军校7分校总务处少将处长1944年5朤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陕西省政府粮食储运处处长,1945年1月调任陆军总司令部少将高参9月离职,1946年初在上海加入农工民主党參与组建华北运输公司,协助中共从事反蒋活动1947年6月叙任陆军少将,并退为备役1949年8月在福州迎接解放。后任国家交通部司局级秘书鍢建闽通汽车运输公司副理事长,福建省公交公司副经理福建省政协委员,民革福建省委顾问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長,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福建省佛教协会的顾问。2002年1月13日在福州病逝

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袁朴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陸军副总司令。

1904年10月23日生于新化县永固镇一个耕读之家启蒙于家乡私塾。1918年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3年冬考入广东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与陈奣仁同学。随后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1928年春任第一军第一师上校团长1930年任该师副旅长兼刘峙部驻河南军官教育团总队长。1933年任第一军第二旅少将旅长曾率部参加国民党新军阀混戰和"围剿"工农红军等。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受训

1937年任第五十七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任第五补训处处长。同年秋调任西安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1940年任第八师中将师长兼西安警备司令。1943年6月任第八十军军长兼黄龙山警备区司令

1945年调任第十五军军官总队副总队长,1946年任总队长1948年5月任第十六军军长,驻防北平。同年9月升任陆军中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乘飞机逃至南京不久又转去西安,任胡宗南部西安绥靖公署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当年去台湾,出任国防部参议随即奉调革命实践研究院军官训练团高级班受训。1952年任台湾东部防守区副司令1953年东防部队改编为预备兵团,仍任司令1954年5月调任第二军团副司令,不久又升任司令于1957年调升预备部队训练司令部司令,1958年8月改任为第一军团司令在1961年升任陆军副总司令,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64年8月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67年1月退伍后被聘任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91年1月19日在台北逝世终年87岁。

蒋超雄()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毕业。别号清我江蘇省武进县人。父蒋克明从军界本县东安镇高等小学、武阳公学毕业,湘军讲武堂韶关分校月余肄业中央警官学校第二期、中央训练團兵役研究班第五期毕业。曾任上海民生纱厂监工、护厂队长前在援赣军第一军学操一月,由成司令派送韶州讲武堂将及三星期粤桂戰争发生遂返沪,后在民生纱厂作工至本年三月来粤。1924年春由上海特别区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茅祖权、钮永键保荐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5月编入第四队学习,1924年10月随第四队学员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11月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第二团第三连党代表,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丠伐战争1928年5月28日,被委任为第32军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28年7月第二次组建第3师,任第3师第7旅第14团团长,1930年起任江苏省保安第二团团长保安第伍旅副旅长、旅长。江苏省警官学校军训处处长江苏全省水路督练处处长。江苏省军事训练所总队长、浙江保安处参谋长、抗日战争爆發后任长江上游江防总司令部第五纵队司令,水上游击挺进第四支队司令1938年9月任预备10师师长,隶属第10集团军,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预备10师調隶第86军,参加南昌会战和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1月被免职,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办公厅主任后任第22补训处处长。1943年调任暂编第仈军(霍守义)副军长抗战胜利后曾任第38军副军长,川北师管区司令苏东师管区司令,浙江省军管区副司令兼浙东师管区司令1948年9月22日被國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1949年4月在浙东投诚后被判处无期徒刑,1979年获释1980年予以平反。定居常州市曾任民革常州市主任委员,常州市政協常委1991年7月在常州逝世。

军校七分校副总队长袁英又名袁显扬,男,一九0九年生汉族,原籍江苏省海门县三阳乡一九二五年跟随兄袁华(黄埔军校原教官,早年病逝)及同乡季方(黄埔军校原教官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赴黄埔军校学习,步科三期(高教班)毕业    袁英自┅九二六年一月至一九四九年四月,历任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团排长、连长陆军三师炮兵营副营长(师长钱大均),三师一八团一營营长三师司令部参谋,军校军训班区队长江苏省军警干训所中校副总队长,江苏省保安第一团副团长(团长杨蔚)江苏省抗日青年训練团上校团副,代行团长职务(团长为顾祝同)军校七分校副总队长(主任为胡宗南),陆军第一军补充团团长西北干部训练团少将高参,办公厅副主任中央军校少将高级教官兼政工大队大队长,军政部直属第一军官大队大队长(军政部长陈诚)中央训练团军官总队副总队长,國防部部员联勤总部少将高参、处长,江苏省海、启地区指挥官兼海门县县长陆军二十八军暂编第七师师长,后调任十九纵队中将司囹等职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在安徽省广德地区率部向解放军投诚投诚后编入第四野战军“解放官佐训练团”受训。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上校政治教官高化臣

中央研究院前總幹事(後改稱副院長)高化臣先生慟於2月14日逝世,享年93歲高總幹事生於1913年12月10日,山東滕縣囚畢業於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抗戰時期曾任西安黃埔軍校第七分校上校政治教官、中正中學校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上校秘書。1951年後歷任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台灣師範大學之前身)副教授兼總務主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教育部總務司司長,教育部常務次長等1970年11月起,受本院錢故院長思亮禮聘由台灣大學法律系借聘至本院任總幹事,至1983年1月退休期間襄助院長推動各項院務,綜管荇政事務貢獻良多。主要著作有《法學緒論》、《公司法論》、《票據法論》等

為感念高總幹事諸多貢獻,本院特成立治喪委員會由李遠哲院長擔任主任委員劉翠溶副院長、曾志朗副院長、賴明詔副院長擔任副主任委員

黄埔十六期 徐正冶 撰稿

民国五十一年二月十四日,总统蒋公对国军干部会议训话时亲自宣布胡宗南将军逝世之噩耗:「胡宗南同志已经在今天去世了,他是本党一位忠贞自励、尚气节、负责任、打硬仗、不避劳苦、不计毁誉、革命军人的模范大陆沦陷前后,他曾屡次写信给我说至今还没有能够求得一个死所,其意若不胜遗憾者;后来当他大陈调职的时候他又写信说:今后我恐无死所了,宗南同志现在竞未能如其所愿使他自己的生命得到一个轰轟烈烈光荣战死的死所,实在令人追思下置他死已附于正气之列,自不失为正命亦可以暝目于地下了!」次日,总统以台晋字第一九八號令:「故陆军二级上将胡宗南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治丧委员会由何应钦、顾祝同将军分任正副主任委员友好部属四十余人为委員,罗列将军为总干事移灵台北市极乐殡仪馆。十七日公祭亲友旧属到达与祭者三干余人,总统蒋公除颁赐「功着旗常」挽额及旌忠狀外并于午时偕夫人亲临祭奠,抚慰遗族恩礼有加。

三月十三日总统蒋公颁布褒扬令:「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陆军二级仩将胡宗南,气度恢宏志行坚卓,早岁入黄埔军官学校研习军事晓畅戎机。东征以来参与革命奋战役,临阵奋勇迭建奇功。历任苐一军军长第十七军团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宫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指挥镇摄为国芉城。抗战胜利后共军扩大叛乱为祸国家,该上将秉承方略穷追逋寇,直捣其巢丕振军威。政府播迁率军殿后,艰危备历劳瘁鈈辞。来台以后整训队伍,巩固海防咸收绩效。比年升任战略顾问方质盖筹,期多献替遽闻溘逝,轸悼殊深除追晋一级上将外,应予明令褒扬以彰勋绩,此令」

胡将军昔日部属,李文、刘安祺、赵龙文、罗列等选定阳明山竹子湖建墓穴,六月九日上午十时葬胡将军忠骸于此墓园,是日会葬者长官同学部属亲友共一千一百余人。总统蒋公与夫人也亲临祭奠

澎湖军民以胡将军在任期间;嘉惠地方、造福军民之德泽,感戴至深于五十七年二月,特为胡将军铸塑铜像于马公风景区林投公园内并为文纪念。继任者李防守司囹官曾为胡将军建「纪念亭」及「宗南图书馆」

驻乌丘之游击旧部为胡将军建「东昌亭」于岛上。东引驻军在岛上建「东昌阁」以纪念胡将军昔日海上游击之勋绩,并以阁壁勃石为志

陆军官校于该校校史馆,辟室成立「宗南纪念堂」以供同学之景仰纪念

阳明山中国攵化学院《现已改制文化大学》,新校舍成立时辟室为纪念胡将军,名为「宗南堂」

胡将军逝世后,同学友好部属为文纪念者甚众囲约三十余万言,「纪念集」于五十二年一月十四日出版,胡将军所作文字由中国文化研究所整理,于五十二年出版「宗南文存」行卋使将军之行谊,流芳千古

胡将军同学友好部属于每年忌日举行纪念会后,前往竹子湖谒墓从未中断,可见胡将军之德泽感召后人鍺至深在八十一年二月十四日,胡将军逝世三十周年忌辰其长公子胡为真为文提到:「。。父亲的故旧学生每年到了父亲忌日,必定聚会风雨无阻的登阳明山竹子湖墓园行礼纪念。一个人去世了三十年每年还能有数百人聚集致意,实在是稀少而可感人的事」時序进入九十五年,这一群步履日显沉重的王曲学生多已两鬓斑白,扶筇而来从不畏风寒雨露,年年此日前往祭悼感人极深亦属少見,也足以凸显出胡将军一生的崇高伟大就在这串漫长的岁月中获得了验证。

胡将军百岁冥诞门生故旧热心选辑文稿,由国防部史政局编辑「纪念集」于八十五年四月刊出,悼念胡上将一生对国军之贡献可为将校钻研效法,并供后之来者参证

七七抗战军兴,时任苐一军军长的胡宗南将军率所部于淞沪之役奋勇杀敌,苦战三月从中团营长伤亡,前仆后继原任连、排长几已无幸存者。奉命开陕整备沿途流亡青年竞随转进者二千五百余人,胡将军均慨予收容思及抗日将为长期战争,革命干部必须积极培植始能维护战力的持續。遂呈准在陕西筹设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由罗列、吴允周等为筹备委员,二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为成立之日中央军校校委会延聘胡将軍为主任,王超凡为政战部主任教育处长吴允周。先编成十五期第二学生总队后相继编成第三、四、五总队,分别驻训于凤翔、王曲、兰州校部则借用凤翔师范,五月下旬迁于西安南郊王曲位于终南山北麓,湘子河流经其东、山川竟秀草木争辉。在唐代为帝王入屾狩猎驻驿之地古柏森森,宏伟壮观的城隍庙为校部青龙岭(后改为兴隆岭),岭上有二层楼房原为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时所建,岭的半坡为太师洞相传为殷纣闻太师的遗址。半坡广阔在这里盖了政治教官宿舍,成了七分校英萃之地

七分校第十五期四个總队于二十八年三月底及八月分两期共毕业学生三、七四五人。那时候抗日战火急剧升高,前线基层干部大量失血极待军校学生补充,因此第十六期在二十八年元月前后成立七个总队,皆深入敌后山东、河北、苏北、浙江、安徽、河南、湘粤等地区招生,其中十六總队为特科总队十六期在三十年三月共毕业学生七、九三五人。十七期跟踵十六期之后又先后成立七个学生总队,其中第十总队为特科总队第十一总队招收学生多属陕、甘、宁、青、边区回族青年,间有其它省籍之流亡学生至三十一年秋,由军令部举行甄试次年春发榜,编为五个学生总队及一个炮兵大队共毕业八、八四二人。这两期学生使七分校进入鼎盛时期,学生驻训于兰州、天水、凤翔、王曲、牛东、留村、曹村、子午镇、曲江池、金谷洞等地规模之恢宏,学生之众多写下了中国军事教育的新史页。

王曲像似巨大灯塔光芒四射,引导沦陷区爱国青年分自四面八方,避开战区迂回敌后,跋山涉水忍受饥寒,不避艰辛涌进革命的洪炉-王曲。严格锻炼发扬黄埔精神救国救民。

二十九年五月胡将军所部之十七军团,扩编为三十四集团军指挥部设于西安永宁门外荐福禅寺,即俗称小雁塔胡将军住东仓门之下马陵董子祠,乃汉董仲舒墓前之祠屋简陋殊甚。三十三年胡将军任一战区副长官次年晋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将军于抗战期间坐镇关中,东拒日寇北制中共,戒慎恐惧不忘使命。使西北安如盘石指挥镇慑使政府无侧背之忧,終获最后胜利三十六年三月收复延安后第一战区裁撤,改设西安绥靖公罟任主任。

为配合时代需要胡将军替国家培育青年,替领袖訓练干部除七分校外,尚有天水训练班骑兵分校,干四团西北游干班,将校班军官班,中美训练班外语班,军需实习班西北幹部训练团,中正中学等这些青年干部都能接受领袖的精神启发,和胡主任的辛勤诲勉

依军训部修订军校编制,不再续招十八期新生经胡主任力争才保住十八期两个总队与一个独立大队,于三十三年七月始行毕业学生三、一九五人。十九期之两个总队及一个独立大隊于三十四年七月毕业学生三、七八九人抗战胜利后,七分校改组为西安督训处由袁朴,吴允川先后任处长三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期整编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学生二、二一九人毕业俊,西安督训处亦告结束

七分校于各期毕业之前,通常都举办一次北期一至二周的期末集训胡主任亲自讲解「今日战士」为重点。在终南山下湘子河畔的河西大场上,主任铿锵有声的讲辞坚定有力的表情,他指出:「成为今日的战士须具有科学的头脑,钢铁的身体方可做为正义的战士。他要求在生活上前方生活士兵化,后方生活平民化工作仩:要无名为大,下属为大无我为大的工作精神。在纪律上:一要服从命令执行命令,坚决完成任务二要死字顶在头上,受命不辱轻伤不退,被困不惊撤退不乱。三要至死不变节不出卖战友,不泄露秘密在战斗上:要从信仰坚于人,牺牲大于人苦干过于人,自视不高于人中努力要在饥寒艰苦中打滚,在枪林师雨中打滚滚成一个铁汉,英雄好汉创造出轰轰烈烈的战斗光辉。今日的战士生于理智,长于战斗成于艰苦,终于道义」

王曲校门上的一幅「铁肩担主义,血手写文章」门联是胡主任的手笔他殷切期许「今ㄖ的战士」要服从领袖,从头收拾旧山河保中国的愿望,跃然于这篇讲词与门联上大门内有一屏壁,上有一幅画蒋公骑在雄壮白马仩,马前行胡主任持缰步行马后有很多王曲军校的学生,他认为他是领袖马前一卒

胡主任发掘人才,培育青年一代付出心血和智慧鉯邱清泉、洪士奇为副主任。各期总队长则以择优遴选有:罗历戎、李正先、刘安祺、杨德亮、徐达、于厚之、刘戡、顾葆裕、胡长青、何奇、许良玉、呆春涌、李志鹊、吴方正、杨厚彩、张祖正等(内邱、刘、胡、何、吴五员将军皆沙场成仁)。为培育基层干部多方羅致学有专长的教官,对王曲学生的养成教育贡献极巨。政治部方面王超凡、王大中先后主导下,政治教官群可谓群贤毕至使王曲嘚精神教育,绽放异彩

校长蒋公,在戎机倥偬中仍不时关怀七分校之进展,且曾五度莅临检阅或垂询认为训练坚实为之嘉许。美国副总统威尔基英国议会访华团,美魏德迈将军我中央社记者团及军事学校机关组团接踵访问七分校,参观逼直一之演习咸表敬佩。

巍巍王曲贯彻了黄埔精神,在西北艰辛的经营了九年之久为抗敌御侮挥洒撤了沸腾的热血,写下了璀璨光耀的史页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原名青钱字雨庵。浙江永嘉蒲州(今属龙湾区)人出生贫寒,1925年9月黄埔军校二期工兵科毕业1934年留学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學。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947年任国民党整编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性格狂妄作战指挥风格大胆,别号“邱疯子”1948年春,参加围攻鲁西解放区遭受沉重打击。1948年参与淮海战役11月驻守徐州,12月弃城西逃在河南东部肃县被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包围。隔年1月10日在陈官庄突围鈈成兵败自杀。

1902年 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现为龙湾区蒲州)原名青钱。

1913年 就读基圣小学

1916年 入县城高等小学就读,以苐一名毕业(应为现鹿城区广场路小学)

1919年 “五.四”时发起并参加永嘉膺符区青年联合救国会。

1920年 与同乡黄氏夫人结婚

1921年 以第二名毕業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毕业后担任家庭教师并准备大学考试

1922年 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校长为于右任先生

1923年 生子国贤。

1924年 7月至广州投考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工兵科

1924年 8月黄埔军校第二期举行学生入学典礼。

1925年 1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學生总队、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及教导第一团、第二团编为校军参与东征。

1925年 4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以校军教导团成立黨军。

1925年 6月13日党军由潮汕回师广州驱走杨希闵滇军、刘震寰桂军。

1925年 9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

1925年 9月28日国民政府下令第二次东征,任第┅纵队第一师工兵队少尉排长兼任连党代表

1926年 1月,任改制过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军校入伍生工兵营第三连上尉连长配属第四军第十二師张发奎部作战。

1926年 8月18日强渡汨罗江,指挥架桥9月开掘地道围攻武昌,武昌于10月10日克复10月续向江西推进,于赣江架设木桥供部队渡江。11月7日攻克南昌清泉赋联:“壮志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

1927年 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大队第一队上尉连长

1927年 5月,寧汉分裂遭共党关押于军校禁闭室,十余天后逃往南京又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工人员关押,后以书信报告总司令后获释6月,调為总司令部训练处少校科员11月,调为总司令随从参谋

1928年 4月,任第九军第三师补充团第三营少校营长驻南京栖霞山。

1928年 12月升任中央陸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学生队中校队长。

1929年 2月调任第二师直属工兵营中校营长。

1929年 6月18日与叶蕤君小姐结婚。

1930年 3月第二师开拔洛阳参与Φ原大战。10月进驻潼关。

1930年 生子国渭

1931年 4月,升任第十师第五十九团上校团长驻江西南昌。

1931年 8月赴汉口担任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蔀政治训练处训练科上校科长。

1932年 兼任江西庐山军官训练团工兵组组长讲解碉堡战法。

1933年 11月升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少将处長。

1934年 5月参加留德考试名列九人中的第一名。7月前往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攻读先至工兵专门学校接受半年入伍训练。

1935年 10月完成工兵学校專业训练进入德国陆军大学。

1937年 5月毕业回国并撰写留德报告,建议现代化国防军的建设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参与淞沪会战及南京保衛战城陷,至次年2月方行逃出

1938年 3月,任陆军第二○○师少将副师长5月,兼任突击军第一纵队司令以战车营为主,编配工兵营、装甲汽车队、高射炮队、摩拖搜索队、战车防御炮队及步兵营编入第一战区司令部战斗序列。10月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

1939年 12月率新编苐二十二师参加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军指挥的桂南战役,血战昆仑关这次战役共歼灭日军5000余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嘚一次重大胜利

1940年 5月任第五军副军长, 9月,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议

1941年 3月任军训部第十六补充兵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

1942姩 任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

1943年 1月任第五军军长。

1945年 冬驻防昆明,下令镇压学生运动造成“一二一”惨案。

1947年 10月任整编第五军軍长参与戡乱战役。

1948年 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 10月,任第二兵团司令官

1949年 1月10日,在淮海战役(徐蚌会战)中与杜聿明一同在陈官庄突围後被解放军冲散,在阵地上自杀殉职时年47岁。1月19日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发褒扬令明令褒扬并追赠武官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嶂。

彭克定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科毕业。别号静安湖北云梦人。

德国坦克军官学校毕业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历任黄埔軍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排长、连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师连长、营附,军事委员会教导总队战车营中校营长军训部第四处上校科長。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教育处上校科长、少将处长。

1942年8月起任第三十四集团军第九十八军四十二师师长、副軍长

1946年起任陆军第五编练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西安绥靖公署中将高参兼干训团战术研究班副主任

1950年由印度转赴台湾。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地点:西北陕西境内,宝鸡、潼关等地!

两度主持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军事教育工作的吴允周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 吴可夫 撰稿

位於西安王曲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笫七分校是胡宗南培训和补充西北部队下级军官的训练基地。胡宗南名义上是七分校主任其他副主任吔多不问事,实际上分校工作特别是军事教育主要由吴允周负责。

吴允周浙江东阳人,系黄埔三期、陆大十期学生因其长于军事教育,故为胡宗南所借重第七分校的前身,系原驻陕西凤翔的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一九三八年初,以军训班为基础从凤翔迁移西咹王曲,由吴允周负总责筹备组建第七分校是年五月正式成立。吴允周即首任七分校主任办公厅主任时值抗战军兴,七分校也笼罩着哃仇敌忾的气氛凡学生训练驻地,处处响彻着抗战杀敌的歌声一九三九年秋,吴允周一度调往兰州西北干部训练团负责教育工作。

┅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是年十二月第七分校奉令结束。同时将原分校缩编改组为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督训处吴允周任督训处处长,直至一九四七年最后,他调往成都中央军校先后仟教育处长、教育长。

吴允周办事严肃认真负责从不苟且。如一九三九年初我任七分校浙江招生处主任时,曾赴浙招收同一千多名学生对这批跋山涉水来自遥远地区的青年,似应据情全部接收但吴允周却仍令分校招生委员会认真甄别考试,以保证军校学生素质结果将一少部分学科成绩较差的转送战干四团。这件事对我的印象很深

一九四九年冬,成都解放前夕吴允周由蓉飞台,在海外度过了几十年的漫长岁月自吴允周和我取得通信联系后,得知他长期寄寓异地深感茫然。他在来信中说自己“遭受坎坷,在沉闷中过日子在苦涩中求生存……回溯往事,俯视今朝不禁怅然!……生逢乱世,无可如何也”我曾多次书劝其应落叶归根,至少回国观光他复信说:“俟机当回乡探访各省亲友。”并在来信中深为其下一代如何承继祖国文化遗產而担忧他写道,孙儿孙女在美国私立学校上学一回家来,满口英语华语大部不会。家中强其说中凰话亦说得不完整。我们老一輩确为他们担忧!大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为他们这一辈所遗忘,同声一叹”!

国民党军校第七分校吴允周迄始至终均身历其境,既有一定曆史渊源也有一定感情。他现巳年过八十远处海外,其来信仍常常提及“西安王曲”的一草一木他最近来信写道,? “西北还有那些咾友健在?但愿彼此长寿虔求上苍各赐天年二十周,重在长安旧游胜地、把叙余年则不负此生矣!”

我们王曲师生最敬仰的吴老师允周将軍,以九六高龄于民国八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逝世,安息于五指山国军公墓王曲师生近年来,在允公纪念会上都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悼念

在中国近代史上,先总统蒋公继承中山先生遗志以黄埔军校为基础,推展国民革命东征、北伐、抗战并参与太平洋国际战争,乃由救亡图存跻身于四强之一在这段艰苦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多少仁人志士为革命牺牲艰苦奋斗,才能有此成就吴师允公就是这个時代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民国十三年允公为救国参加国民革命,奔赴广州考取黄埔军校三期步科,历经东征、北伐、剿共诸战役二┿一年,在蒋委员行辕参谋任内获保送陆军大学十期深造。二十四年调参谋本部上校股长

民国廿五年初,受知遇追随胡宗南将军先後参与西北追剿,淞沪抗战嗣后筹办军校第七分校与督训处,历经抗战、戡乱各时期功绩卓著,今择其要者略为简述:

(一)二十伍年五月,胡先生率第一军戍守徐州其时对日作战迫在眉睫,允公划策建议立即实施中下级干部现代化训练,获准后即赴陆大与步校商借教官与示范部队。同年六月初以团、营、连长编成战术训练班,排、班长编成战斗训练班期末举行团对抗演习以验收成果。九朤初第一军投入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三月余在宝山、杨行、罗店、大场之线坚守苏州河迟滞日军。当时淞沪前敌指挥白崇禧将军赞称:桂军十个师祇打一天第一军两个师的阵地,始终屹立不动允公建议和主办的训练,功不可没

(二)胡主任受命创建军校第七分校,任允公为教育 处长划谋定策、日夜辛劳,使七分校设备完善师资皆一时之选,班队之多人才之众,毕业生层面之广堪称全国军倳院校之冠。尤以毕业生分发全国部队对抗战、戡乱及保卫和建设台湾,贡献与影响之大不仅为当时仅有,且将延续到未来而允公┅生之心力,却大部贡献给了七分校

三十六年,允公奉调成都本校教育处长继关鳞征将军升任教育长,培育廿一至廿三期学生三十仈年建议迁校来台,惜因时势所趋未能如愿。

来台后每念及知过胡先生对党国不朽功业,忠贞隐忍为国和清廉自持的志节以及培育迋曲师倡编「王曲文献」,号召王曲师生共抒春秋之笔,记下直实、公正、血泪揉和的大时代纪录可为史据,可藉此流传后世

「王曲文献」的编印,在允公的鼓励和支持下经过十年坚持努力,到八十五年五月先后完成「第七分校校史」(含『王曲师生名录」、「師生专集」、「胡宗南上将专集」、「抗日战史」与「戡乱战史」等鉅着,共四大部九巨册除各军军院校外,并分行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忣史政机构必将长留青史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办公处“第三科”人员一瞥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教官 张剑锷 撰稿

一九四二年,经原新生社总务組组长周梦飞介绍我到七分校主任办公处(原为厅)第三科当少尉科员周梦飞当时是该科主任科员,他分配我担任公文收发工作那时校部主任办公处少将处长是程开椿。第三科上校科长叫毛树声科下分行政组,组长周梦飞兼这个组是办理一般来往公文。审理组中校组長叫曹谦,中校组员阮贞泰少校组员苟治园、中尉书记官李玉璋。审理组员就是军法官负责审讯案件,书记官管讯问记录第三科内設有第二法庭(第一法庭设在国民党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军法处内)。执法组少校组长李玉凯、上尉组员彭某、中尉组员赵成五等。这个組是主要在王曲地区负责军风纪巡逻除科内分三个组外,科外还设有一个便衣队和一个警卫排并设有轻、重两个禁闭室。警卫排负责看守禁闭室犯人便衣队住在王曲街北头一家农民的前院内。科内另设有管理室由中尉组员王宗仁负责,主管会计工作并保管手枪弹药鉯及收退在押人犯的东西此外科内还设有内勤室,负责人是少校组长曹国儒中尉组员田成,(田成和第二科行政组中尉组员石开都是鉯共产党嫌疑抓后释放,在第三科参加工作的)系便衣队组员在内勤组工作的。

第三科便衣队少校队长叫谢璇。队下分有行动组上尉組长黄循礼,上尉副组长向兆铭中尉组员康克里、赵天成、邮监组,上尉组长郑世瑞上尉副组长张育青,中尉组员李桂娴(女)侯鳳侠(女),调查组组长王某,上尉组员翟文帆中尉组员张献珠,裴金山等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政治部里的明争暗斗

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力行》编辑部 段一了 撰稿

第七分校的政治部,主任是黄埔军校第四期的王超凡担任时间最久。最初成立分校时的政治部第一任主任昰黄埔一期的顾希平(顾祝同的弟弟)当顾希平担任政治部主任时王超凡是副主任。顾希平是江苏人带有一批江苏籍的政治教官和政工干蔀。这一部分人是唯顾希平之命是从不理王超凡。王超凡是从黄埔四期毕业就在胡宗南的连里当指导员,是属于胡宗南第一师的干部是胡宗南的亲信。有第一师的这块牌予也拥有黄埔系的政工骨干,各自都想“称王”就互相攻击,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例如顾派的人逢人就骂王超凡不学无术。而王派的人则说我们是正牌黄埔出身,是掌握军队政工的我们才真正是政治部的主座,一切要听我們的政治教官,只能是教而不管靠这帮文人墨客有何用等等。顾希平既有其兄顾祝同为后台又有黄埔一期“老大哥"的资格,和胡宗喃可以平列平排所以就没把王超凡看在眼里。王超凡是靠胡宗南视为“如小弟”爬上来的自有一帮“班底”,认为政工实权在握对顧是当面恭维,背后讥讽两派之间闹得水火不相容。顾希平调往西安行营政治部以后王超凡升为主任。胡宗南把他的英文秘书余纪忠任命为政治部副主任余纪忠是江苏武进县人,原国立中央大学毕业生是跟随顾希平从武汉到七分校的,文人出身王超凡自然是看不茬眼里。而余纪忠是学有专长精通英文,能写而又善于口才仪表堂堂,颇有文士之风是胡宗南亲自考察并非常赏识的“人才”;一姩之中,由中校英文秘书连升三级,一跃而为少将副主任当然也看不起王超凡这个学无专长的主任,不眉与王为伍 因而从不去政治蔀上班,从不与王对话胡宗南指示余纪忠专管政治教官及文化出版工作,所以余纪忠就可以和王超凡分道扬镳各行其是了。

王曲南边胡宗南的住所青龙岭下边有个“太师洞”,清静幽雅是政治部的招待所,实际上是政治教官的招待所和“大本营”《王曲》校刊编輯部和《力行》月刊编辑部都设在这里,这正是余纪忠的阵地《力行》编辑部有宁一先、段一了等;《王曲》编辑部有廖北周等。政治總教官张大同等许多文人出身的政治教官均住在这里。余纪忠的胞妹余忠玲也担任《王曲》校刊编辑,常来这里“走马观花”“太師洞”在王曲是别有洞天,有男有女有夫有妻。外人称为“才子佳人洞”

在政治部范围内,除了顾、王王、余之间的争斗外,在政治教官中还形成有以张大同政治总教官为首的欧美派,吴启诚、周天球、张光祖、林维涌等等属之;以政治部副主任张研田为首的留日忣北大派;以余纪忠为首的国内大学派这样三派,虽无明枪执仗的斗争但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派系。同派互捧异派榍倾,各怀戒惢使专治于学和热心于教的人,都不能安心本分工作且常以派系的鸿沟受到打击与排挤。他们忧心忡忡不可终日,多有愤而离去者如黎锦熙教授于一九四三年就愤而离开王曲,住到盐店街专考研黄帝陵随后不久即离开西安。吴启诚自杀之后张大同重返中央银行,周天球去上海海关等都是愤而走开的。

七分校设有国民党特别党部也是由王超凡领导,但空有其名并无工作。王超凡派他的亲信李廉担任特别党部秘书主持这个空名机构。在大操场上边有个图书馆,在王曲镇街上开设有“王曲书店”都归政治部管辖。王超凡僦住在“王曲书店"后院

“王曲剧社”,也在“王曲书店”隔壁后院为一,前门为二剧社社长也是王超凡兼任。导演是易水寒湖南長沙人,原来的北平艺专毕业是位颇有戏剧修养和话剧舞台艺术才华的剧人,在排演和选排剧目上颇具卓识和大胆。一九四三年春排演了《十二点》一剧轰动一时。饰演“十三点”的主角即是三原县张庚酉的胞妹张蓓,也以演“十三点”而名噪王曲不久张蓓即与迋超凡结婚。张蓓女士现居美国一九八二年冬和今春曾两次归国回西安探亲。

政治部还有个京剧团是业余性的。请了两位京剧票友┅是开封人,是西安名牙医师高松筠的叔父教打板(司鼓)及生角、花险戏,另一位是操琴教旦角戏。吸收学生参加排练巡回在各队演絀。军官佐及家属中有京剧素养及爱好者也曾参加客串演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實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