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和责任的区别、责任,区别是?

欢迎来到作文网!
作文网订阅号
(www_zuowen_com)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
家庭教育家长帮
& 关于责任的作文:使命与责任_350字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关于责任的作文:使命与责任_350字
  人生如同一次旅行,有时会遇上突如其来的灾难,而责任如同负重石,令我们牢牢站稳脚跟,跨越灾难。
  使命是责任的前提条件,因为有了自己的使命,就必须担负起这份责任,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因此军人就必须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老师的使命是教育下一代。因为他就必须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医生的使命是救死扶伤,因此他就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我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责任是好好读书,孝顺长辈,要知道为自己读书,而不是为了父母而读书。父母的的使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抚养我们长大,教育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不好好读书,学习知识,做个有用的人,以后怎么担负起赡养父母的使命。以后怎么担负的起为社会做贡献的使命,以后怎么担负的起保卫祖国的使命。
  &背上责任是辛苦疲惫的,但人因责任而成为强者。放弃责任是轻松却又无知的,如果不能承受生命之重,就不复有生命存在。&
不够精彩?
我要点评:关于责任的作文:使命与责任_350字
写作达人推荐您所在位置: >>
责任是一种使命
[日期:]& & 来源:本溪市看守所
&&& 责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或者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会失去自己的信誉和尊严,失去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甚至失去社会对自己的认可。
&&& 责任是永恒的职业精神。如果说智慧和能力像金子一样珍贵,那么勇于负责的精神则更为可贵。一个民族缺少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一个组织缺少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个组织就难以让人信任;一个人缺少勇于负责的精神,这个人就会被人轻视。
&&& 爱默生说过 : &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的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
&&& 只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扛起它,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清贫,但我们不可以没责任。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 肩负责任,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责任也让我们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当我们对别人负有责任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有的责任担当起来很难,有的却很容易,无论难还是易,不在与工作的类别只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的更好。
阅读: 次&
设计维护:本溪市公安局网站管理处
联系电话:024-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公安机关备案号:辽公网安备68号
技术支持:作为当代中国人,历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作为当代中国人,历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09-04-01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史使命 &br&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br&&br&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四化”大业。那么,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全面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生产力呢?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及时地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以此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br&&br&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 “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1998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开放。而与外国人打交道,还得学会竞争,并且在竞争中努力取胜。 &br&&br&中国在经历了14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2001年成功地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WTO,是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强国地位作为支撑条件。一个国家对高科技的拥有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在WTO的游戏规则中的强势和弱势。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在经济全球化和WTO中无疑处于强势。它们除了资本的优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掌握了世界的大部分高科技资源,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高科技;有了高科技,就能赢得在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人才不是凭空得来,人才的获得主要是靠教育培养。现在,“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全民族的意志和共同目标,而高校又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全面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大责任。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使自己成才,将来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这是我们成才的根本方向和既定要求。 &br&&br&那么,如今的大学生又怎样才能成才呢?近些年,在一些高校乃至全国许多行业和部门,考“托福”、考GRE几乎成了一种社会时尚,成了许多有为青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谈到底,有些人的学习目的无非是为了出国。走出国门开阔知识视野,其实并不是件坏事。但不少人却是“一去不复返”,宁愿在西方国家低人一等,也不愿回国效力。国内有项统计,八十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6名赛手,当今除一人仍在上海,一人不知去向,其余4人全在美国。当初,微软要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一下就用高薪网罗了国内该领域最顶尖的十几名科学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往往只落得“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结局。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如何能迅速发展? &br&&br&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大力培养政治和业务全面发展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据报道,前几年北京四中有位学生会主席,学习成绩很好,工作能力也强。在高三复习期间,有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派人与他联系,为他提供免费到美国波士顿某大学留学的机会,条件是学成后需为该公司服务。尽管答应这个条件即意味着他可以不用参加当年残酷的高考,而到美国直接接受良好教育,还意味着他可以为自己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一大笔开支,并且他未来的事业也可能一帆风顺,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邀请。这名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考入了名牌大学,并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安全部门工作。可以说,他就很好地做到了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统一,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光荣典范。 &br&&br&“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而是兴国、强国。当代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家间的较量日益转向科技创新能力的制衡,一个国家的技术单凭模仿、引进已不能保证经济的真正优势,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担负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重任,努力使我国尽早地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 &br&&br&&br&社会责任 &br&“当一名志愿者,到西部去,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br&&br&&br&&br&“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br&&br&&br&&br&“把青春和智慧贡献给我们的时代,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尽的义务。” &br&&br&&br&&br&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启动连日来,首都各高校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br&&br&&br&&br&“去西部,将使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它将磨练我的意志,培养我的品格。”6月15日晚10点50分,面对记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莫锋由衷地说。那首《丝绸之路》乐曲,曾唤起出生在广东清远、今年23岁的莫锋对西部那种纯净大自然的向往。“我能想象那里的贫瘠,但作为大学生,参加建设西部,责无旁贷。”今年2月份以来发生的非典疫情给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更坚定了他服务西部的信念。为此,5月中旬,莫锋还给有关中央领导写去了一封信。信中他建议国家能制定更多的政策为西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他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使他有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机会。为此,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已和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成了的就业协议。他表示:“能到西部去做一名白衣战士,传播知识、播洒文明、奉献爱心,是我人生中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br&&br&&br&&br&面对服务甘肃贫困县的抉择,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华伟兴致勃勃:“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社会能给我们些什么。”“我是学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鼓励、帮助更多的西部孩子成长、成才,用他们的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来自江西革命老区、今年23岁的华伟对未来信心满怀。 &br&&br&&br&&br&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校年仅21岁的管锋已不是第一次当志愿者了。 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就有幸当上了“彩虹志愿者”。“父母对你志愿服务西部支持吗?”“当然,儿行千里母担忧啊!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共产党员大学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责任,是模范带头作用。”管锋说,他的父母都理解他,并表示了支持。 &br&&br&&br&&br&“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比起我们的父辈少了很多吃苦的机会,我的父母就经常跟我讲,只有经过磨难,才会知道生活的甘甜。我想拥有了服务西部这样一段经历,经过这样一种锻炼,培养起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这样,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23岁的徐彩峰真诚地表达了他当志愿者的心情。 &br&&br&&br&&br&做志愿者,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在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经有许多有志青年学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br&&br&&br&&br&引导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举措。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赵勇认为,现在的青年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受到的磨练,经受的艰苦并不多,对他们来讲,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西部去,了解国情、磨练意志、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自身素质,既为祖国建设作出了贡献,也是一种十分需要的锻炼,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过去参加过团中央发起的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他们在各方面经受了锻炼,许多人完成志愿服务后,回到原来工作岗位都成为业务骨干。完全可以预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将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br&&br&&br&&br&面对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们说,他们只是在做当代大学生应做的事情。他们说:“没有优惠政策鼓励,我们也会去!”他们共同的心声是: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相联,努力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他的那个时代,生命才有意义,青春的岁月才会更显生动、精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全党上下热烈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纪念上海师大党校成立10周年。此时此刻,对党校10年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作若干思考,以期牢记党的历史使命,继往开来,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无疑的具有重要意义。一、 党校10年工作的回顾和基本经验总结1、党校的机构沿革与功能职责中共上海师范大学委员会党校正式成立于日,她的前身是1986年4月建立的上海师大业余党校。日,按照党的“十四大”精神,根据市教委党委的要求,我校在原业余党校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委的直属机构校党校。最初,党校由校党委书记兼任校长,由党委分管副书记兼任副校长,并选配一名处级干部担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党校的日常工作。2000年3月,在我校机关改革中,党校设置作了相应调整,由党委分管副书记兼任党校校长,组织部部长兼任党校常务副校长,分管党建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兼任党校副校长,还设了秘书长。2003年5月,为贯彻“十六大”后中组部加强干部培训的意见,党校又增设了专任副校长。尽管10年来党校机构屡有变动,但党校作为学习、宣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阵地这一地位没变,作为肩负培训党的人才的职责这一历史使命没变,作为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这一身份没变。正因为此,10年来,党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党校10年来取得的成绩10年来,在校党委直接领导下,在党校专、兼职干部努力下,在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关心、热心参与下,党校不辱历史使命,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下几个数据,大致能反映党校成绩的一斑。——党校初成立时,一年办班仅3、5期,现在,通常每年办班10期左右,10年中共办班75期。——党校最初一年培训人数不到300人,现在,每年培训1000人左右。一些学习班的每期培训人数也大幅上扬。如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班1993年的一期为73人,2003年的一期为339人,增长了3、6倍;支部书记班1993年的一期为70人,2003年的一期为140人,增长了1倍。10年中,党校共培训9618人次。——从结构比例看,中层干部班共办了25期,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预备党员班共办了16期,占总数的21、33%;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班共办了20期,占总数的26、67%。经党校培训后发展入党的师生超过3千人。——10年中,党校编印刊物《希望》17期,总字数约60万字。最初每期仅十几页,现在每期篇幅已达四十页以上。——党校10年间组织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党课,一系列很有成效的参观、访谈活动,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开展了难以计数的孜孜不倦的谈心。3、党校10年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培训计划安排富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10年来,党校和组织部一起,总是认真的研究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这些计划既有五年的宏观性思考和构想,更侧重年度计划、学期计划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党校工作做到胸怀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又切合学校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扎实而有效地完成了党委交付的任务。——培训格局呈现广覆盖、多层面的状况。我校在过去10  年中,学生规模数,教职工数,专业数和硕士、博士点数,以及办学的校区数前所未有的有了增长,标志着我校的竞争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学校发展面临着新的课题,内涵提升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成为我们必须正视必须解决的急迫任务。内涵提升的重点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强。这方面,党校有责无旁贷的职责,而且已经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现为党校10年间为提升我校各条线骨干力量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这批骨干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广覆盖、多层面的培训格局。如教职工培训方面,党校覆盖了中层正副职干部、支部书记、党员教授、中青年学术骨干、工会干部、团干部、思政干部、辅导员、离退休干部等校内各条线的同志,又形成了以中层党政正职为重点,兼及中层副职,新上岗的处级,挂职锻炼的同志等多层面;学生培训方面,党校不仅建构起一个从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成体系的培训系统,还对校三级培训网络中的班级党章学习小组、院业余党校,派出富有经验的同志,在办班形式、办班内容、教学辅导资料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可以说,党校已成为我校轮训和培训领导干部的熔炉,成为培训党员师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重要阵地。——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专、兼职相结合。党校的同志不仅自己坚持上党课,还充分利用我校文理科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同志关心热爱党的事业的资源优势,甚至凭借上海乃至全国各方面的优秀师资,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他们中有校党政领导,有长期关心支持党校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有研究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有各学院各部门党的专职干部和行政领导,有社会各界的领导干部和知名学者,还有南京路上好八连、上海铁道大学陈瑞生烈士事迹介绍组等。这些同志有求必应,甚至主动请战,积极奉献。正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党校的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学内容趋于丰富。许多学员事后写信撰文表示,党校的报告使他们终身难忘,成为人生征程中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培训内容设计突出时代特色、学校特性、学员特点。党校培训以对象明确、时间短、针对性强为自己的显著特征,由此形成了培训内容上的三个特。        时代特色即党校培训内容始终奏响着时代主旋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东剧变时,党校开设了“苏联解体以后”的时势讲座,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三讲”专题学习班和“面向新世纪的理性思考”的报告,进入新世纪,2001年党成立八十周年时,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5、31”讲话及“十六大”召开后,党校都及时安排了学“七一”讲话、学“5、31”讲话、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等内容。        学校特性即党校培训内容始终环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设计。1995年学校出台党建3年规划,党校配之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干部队伍建设”等培训内容;学校创建二级学院后,党校对中层干部的培训多次以二级学院的任务、班子的职责、建设与发展思路为内容;2000年校部机关改革后,党校对新上岗同志进行培训,将重点确立在转换角色,形成勤奋务实的作风、团结进取的精神方面,如此等等。由于党校根据学校的工作重心和建设思路设计培训内容,学员普遍感到,这样的培训富有实效,能有力的推进各自的工作。        学员特点即党校培训内容注意区分层次,因材施教。如党校设定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内容为净化入党动机,了解党的优良传统和任务、宗旨,明确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辅导员培训探讨的则是思想教育和教学的规律,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支部书记的培训定位在坚持组织生活制度,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新上岗干部培训的主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院、部、处正职培训重点是怎样团结一班人,当好一把手。分层设计由于切合了学员特点,大大提高了培训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日趋灵活多样、丰富多姿。这在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中体现得尤其鲜明,具体可用六个结合加以概括。(1)党校教育与访问身边的共产党员相结合。党校要求入党积极分子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的共产党员。党校还制定了访谈操作书,明确了访谈要求。(2)党校教育与参加文明校园建设活动相结合。党校不仅重视理论教育,还经常组织学员参加植树、消灭卫生死角等义务劳动,培育学员树立知和行、思想上入党和行动上作表率统一的意识。(3)党校教育与走出去接受优良传统教育相结合。党校确立了“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毛泽东旧居、周公馆、鲁迅纪念馆、宋庆龄故居、邹韬奋纪念馆等十几处基本教育阵地,利用上海及周边的优秀历史精神教育学员。(4)党校教育中课堂报告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党校初成立时,教学手段是单一的面对面授课式,尔后,逐渐利用录音、投影仪、电化和多媒体手段上课。2003年5月抗SARS期间,党校利用网络对22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在非常时期很好地完成了培训任务。(5)党校教育与亲切的交心、交流活动相结合。党校教育有严肃的一面,如计划性强、纪律要求严。但党校工作者的态度是十分和蔼的。他们组织学员开展联谊活动,经常与学员个别谈心,解疑答难,其效果是课堂教育不能替代的。(6)党校教育工作与党员发展工作相结合。每期入党积极分子班结束时,党校都和各学院党委(总支)一起,给部分优秀分子发入党志愿书,这一举措对学员有很强的激励作用。历史的回顾说明,党校已成为培训干部、党员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阵地,锤炼党性的熔炉,汲取知识的课堂,耕耘希望的园地,其作用和意义是很大的。党校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党委的领导、支持密不可分,与各方面的倾力相助密不可分。他们不仅包括前面已经介绍的党校诸多兼职教师,也包括校办、宣传部、纪委、老干部处、工会、学工部、后勤等部门的同志。这些同志或者提供场地提供服务,或者为党校活动拍录象、布置会场、开车,牺牲了无数个双休日。还包括各学院的党员同志,他们或者每学期认真推荐学员到党校培训,或者自己克服困难到党校学习,或者不辞辛劳到党校作报告,或者投入地对待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每次访谈,为薪火相传作了很多工作。上述同志的鼎力相助、忘我奉献,使党校的炉火正越燃越旺、越燃越红。二、牢记党的历史使命    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回顾历史是为了开拓、创造美好的未来。未来的任务更光荣、也更艰巨。党的十六大提出,建党一百年时,我国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证。它要求党解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要求党与时俱进,完善、加强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要求党把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而我校制定的十五发展纲要和2003年提出的十五发展纲要实施要点,也提出了“明确目标、统一认识、提升内涵、应对挑战”的建设新思路。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根据这一要求,党校拟从三方面开展下阶段的工作。1.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灵魂,抓住两支关键队伍,深化三个第一的认识,把一、二、三当作一个工程来抓。把握一个基本灵魂。党校姓党。党校的灵魂,首先是抓学员的党性锻炼。党校要按照“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把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树立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改革、讲发展的使命感,作为培训学员的最基本的党性锻炼内容。这样做,不仅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干部能顺利成长和有所作为的前提。因此,把握了灵魂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未来,抓住了我们事业的发展前景,也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抓住两支关键队伍。从我们党取得的成绩中,可以总结出许多经验,其中一条基本的经验,就是党要管干部,党要管人才。在党校广覆盖、多层面的培训格局中,党校培训的重点是谁?根据学校的功能和各类培训对象的地位,我们以为,关键就是要抓两支队伍。一支是中层干部,尤其是院、部、处正职,他们是学校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管理领军人物。他们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思想意识,不只关系到一个部门的运行状况,也关系到学校的大局;一支是学术骨干队伍,包括教授、中青年优秀学术骨干。他们是学校今天和明天的学术领军人物。他们不仅代表了学校的学术水平,也是学校各级管理层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也关系到学校的大局和未来。同时,兼及党、政、工、团各条线,兼及中层副职、支部书记和处级后备干部,兼及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我们以为,抓住了这两支关键队伍,一方面可以提升我校的整体水平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影响和带动几千名教职工、几万名学生提高素质。深化三个第一的认识。作为高校的党校,要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化三个第一的认识。那就是深入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深入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认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党校不仅应该牢牢确立三个第一的认识,而且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换言之,党校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要围绕学校发展的大局,通过培训起到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这作用主要应体现为促进学校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两支关键队伍的成长,并通过他们,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提升学校为上海基础教育服务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力度。        以上三方面的关系是:一个灵魂是核心,两支队伍是主要抓手,三个第一是党校培训工作的认识指针。只有抓住这三方面,党校工作才能体现时代性,才把握住了自身工作的规律性。        2、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突出重点又兼及全面三个基本的培训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原则。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学习上的基本要求,它又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贯彻执行起了保证作用。在今天,理论联系实际着重要解决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四个课题。党校要通过培训,使学员既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增添时代精神;既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校情,又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光;既交流信息、沟通情况,又产生他山攻错的效果。努力以好的学风培育好的工作作风,形成好的工作效果。        坚持学以致用的培训原则。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的区别之一是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党校的性质决定,学以致用方面,在党校里学什么、怎么学以及谁来学,她都有特殊性。党校1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来学的问题我们基本上是解决得好的;学什么的问题也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现在更要强调的是,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给学员“充电”、“加油”。要根据事业发展的要求,提高学员素质的要求,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党性锻炼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法律、党风廉政、科教兴校、城市精神、政治文明、文化修养、现代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训;怎么学的问题是学习的方式方法问题,党校应该采用授课、专题研讨、有目的的考察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着眼于学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突出重点又兼及全面的培训原则。这是适应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状况发生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决定的,也是不同的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负有不同的责任决定的。这些年来,我校干部队伍交替不断进行。新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学历和知识层次普遍有了提高,但也有些人由于经验、经历等原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党性锻炼、执政考验都显得不够,因此需要培训。党校要以前述的抓住关键、兼及全面的思路,做到重点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只有这样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我们的事业才能经久不衰、兴旺发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必须有制度、体制、机制、时间四个方面的保障。        十六大以后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为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就培养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做出部署,提出要“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争取5年内完成全体在职干部普遍轮训一遍的任务。学校党校也要按照这一精神,立足本职,做好工作。毫无疑问,完成多层面、大批量的培训任务极其繁重,为此,必须有制度、体制、机制、时间四个方面的保障。制度保障。党校要总结历史经验,拟定自己的工作制度,按照程序科学管理党校的日常工作。还要根据党委部署,拟定各层面培训对象的培训制度,保证部、处、院的党、政正职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教授等学术骨干每二至三年培训一次,中层副职、支部书记每一任期内培训一次,其它干部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培训,而且5年内至少培训一次。体制保障。党校不仅应和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学院党校形成构架关系更密切的既一体化又分层次的培训体制,更应该依托校中心组,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党校还要和宣传部、纪委、教务处、人事处、工会、学工部等部门以及各学院更紧密地协作,构成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的培训网络,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尽其长、形成合力。机制保障。党校要进一步物色高质量的兼职教师,形成“大师资”格局。还要建立考核制度,对培训对象进行纪律和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考核。参加党校培训,应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依据。时间保障。党校以往对干部的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今后,这仍然是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但考虑到培训内容和处级干部工作的实际情况,还要推广日常培训的形式。如根据学校工作规律,将日常培训的时间定在周二或周五,每学期预先通知参加培训的同志,以便于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战略要求。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我们做到可持续学习。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我们对党校工作只能更加重视,不能有任何忽视;只能进一步加强,不能有丝毫削弱;只能不断改进提高,不能止步不前。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党校工作,热情地献出智慧,为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一起努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命和责任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