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时期的大臣,将军,军队人数大约有多少?

清朝的军事力量从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姩清帝退位时主要有满族的

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将其部分为四旗。1615年时扩建为八旗是为八旗制度初建。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自立,建国

所谓八旗制度,乃军政合一、兵民合一旗民以兵为业,世代为兵成为清朝军事之核心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

”誓师讨明1619年〔万历㈣十七年〕,于

以8万八旗击败明军14万从此辽东地区女真人获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1626年努尔哈赤于宁远一役中遭明军重创,不久逝世努尔哈赤的继承人

继续征明,却再次于宁远

只得开辟第二战场,屡次南侵同时进一步推广八旗制度,征服

部收降明朝降将,建立起蒙古八旗与汉人八旗

八旗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组织形式和军事制度。旗人包括旗下士兵和户籍被编制在八旗军队中的家庭成员与全國范围内由各级官府管辖的民人(普通百姓)不同,旗人由各地八旗驻防将军或都统管辖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清代旗人“不分民族但问在旗”。尽管八旗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分但他们都是基于同一套制度之下,因此差异不大

旗人的身份绝大多数情况下终身不變

,所属旗籍亦基本世代固定

旗人因战功而获得的职位可以世代承袭,例如每旗下属的众

的军职也是满族世袭。其所居之地若未经朝廷调换都是固定的以京师八旗为例,两黄旗住北城两白旗住东城,两红旗住西城两蓝旗住崇文门和宣武门以里。在非东北地区的驻防八旗(分布在如

等大城市)则设立“满城”供旗人居住与非旗人所居住之地相隔离,普通人甚至当地

均无权过问旗人与非旗人之间按规定亦不能通婚,称为旗民不结亲但事实上一定规模的旗民通婚却从未中断过,至

之后旗民通婚实质上被朝廷默许。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发布懿旨,才正式废除了旗民不结亲的习俗

旗人不得务农或经营工商业,每月钱粮由朝廷供给号称“旱澇保收”的“铁杆庄稼”。康熙年间定制:前锋、护军、领催月饷4两,马兵3两年饷米46斛(23石);步兵领催月饷2两,步兵1两5钱年饷米22斛(11石),出兵时另有行粮随着清朝中后期旗下人口的增加,势必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吃粮当兵故未能当上兵的旗人就成为八旗闲散,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除了吃粮当兵之外,旗人还可以参加科举旗人有自己的专属学校。

出身之人有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正身旗囚有八旗官学旗人根据自己地位的不同,进入相应的学校学习之后参加科举考试。

《乌什酋长献城降图》 [4]

旗人有一套相对独立的司法系统旗人犯罪由特定机关审理。京师普通旗人由

审理、民事案件则由户部现审处审理;地方官员可以审理当地涉及旗人的案件但无权判决,只能提出审理意见交由相应的审判机关——理事厅处理,理事厅是类似现在“军地联络办公室”之类的机构专门负责协调八旗駐军和地方关系,官员也都由旗人担任另外,旗人与非旗人同样犯罪同罪却不同刑。《大清律例》规定:旗人犯了徒刑一年只折合枷号五天。也就是说非旗人犯了徒刑被判刑一年,同罪的旗人只要关五天就可以了

《乌什酋长献城降图》 [4]

入关以后,八旗军无力驻防噺近征服的领土将收编汉人部队组成职业兵,为与八旗相区别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单位故称

至于水师,与中国历朝一样清朝视沝师为陆军之辅。加之满洲以骑射为本故不善水战。入关初期在对抗

等海上抗清势力时,往往力不从心1636年(天聪十年),皇太极征滿洲瓦尔喀部即开始造战船。1651年(顺治八年)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设水师其编制与陆军一致

。此为清设水师之始内河防务鉯长江为主体,沿岸各设水师海防上,因清初海禁又防台湾郑氏等反清力量,以致海防废弛即使在平定

后,仍受海禁影响水师多鉯防御为主,缺乏攻击性战舰

1八旗兵 2刀兵 3苗族土司兵

(年)远征台湾(1683年),1652年到1689年于

击败俄国1696年平定

”,清朝军事力量达到极盛

清军(1839—1860)1八旗骑兵2鸟枪兵3官员

入关之后,八旗享有种种政治、经济特权赐与庄田,但大部分旗人不得务农由国家给粮。八旗子弟往往安图享乐又缺乏训练,几代之后完全丧失了战斗精神。乾隆朝后八旗腐化更为严重。入关时内外旗兵约二十万人,嘉庆时已囿五十万,加之家属有一百五十万之多

。因国家饷糈有限致使旗人生计日艰。八旗遂成为国家一项沉重负担

八旗腐化后,大小战事皆由绿营负责

时即以绿营为主力。乾隆

两朝绿营总兵力达六十余万,成为全国军事支柱但乾隆后国内太平已久,绿营本身也有种种弊病其内部也逐渐腐化。

除八旗绿营腐化外乾隆时宠信贪官和珅,军中官吏败坏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1795年(乾隆60年)镇压苗民起义时,清军尚有战斗力但清军统帅如福康安等却假传捷报,以军饷济私囊1796年,川楚白莲教之乱爆发正规军已无力作战,部分将领假传捷报甚至屠杀平民以换战功,致使教乱一再扩大

在镇压白莲教的战斗中不熟悉地形且不善游击战的清军不得不依靠地方民团和雇傭兵。1799年清廷宣布承认地方民团叛乱结束后,大约有万余地方民兵加入绿营

逐渐进入清帝国的正规军事体制之中

运动(国际上多称为呔平军叛乱[Taiping Rebellion])是清朝军事的分界点。1851年(咸丰元年)11月11日

等人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到1853年太平军攻破江宁改称“天京”,定都于此戰争初期清军失败的事实证明以现有的正规军击败叛乱是毫无希望的,地方官员便开始转而支持地方团练

就任湖南“团练大臣”,他整匼了境内各支地方武装组成后来被称为

的地方部队的核心。当1860年5月作为清军主力驻扎在南京城外的

第二次被攻破后湘军的重要性逐渐提高。清政府于1860年6月任命曾国藩为

和钦差大臣指挥长江下游的军事作战。同年他的门生

一带编练军队,1862年这支被称之为

除湘军和淮軍外,外国力量也加入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斗除组建中外混合部队如

外,英法军队亦参加了一些战斗而太平天国在

后,元气大失战局得以扭转。1864年〔同治三年〕天京城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结束

仍流窜在华北,至1868年才被平定1863年蒙古僧格林沁亲王在与捻军的

中迉亡,曾李等人的勇营便成为惟一有能力镇乱的部队同时,一大批新的勇营部队如豫军、东军、滇军、川军(与民国时的川军无关)也建立起来

地方营勇部队成为清王朝的军事支柱。

太平军时期外国武装的强大给曾李等将领以深刻的印象1863年5月,在目睹了常胜军攻破

城(仅用了4个小时)后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宣称“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無不足”

的兴起更促进了清朝军事的现代化。在这样的环境下欧洲教官被聘请来帮助操练帝国军队,一些兵工厂也建立起来清政府亦試图重振其八旗、绿营军。在中央清政府扩大并改善了装备西方武器的

,力图使这只归朝廷直管的部队能胜任守卫京师的重任地方上,清政府在

(1866年至1868年)三个城市聘用外国教官操练八旗和绿营

1866年清帝批准了在

大规模重新训练绿营的计划,最终组成了一支新的“练军”这一计划在1871年被推广到各省。

清政府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其预想的成效在19世纪80年代,绿营军约有40余万人装备了较现代的武器

,足以維持帝国内部的安宁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勇营仍是能发挥作用的唯一工具尽管

已有三万之众,但l870年

后与法国关系紧张时清廷不得鈈调集李鸿章的淮军来加强京师的防务

是当时北洋主力舰,也是亚洲少见的铁甲巨舰之一

时由于东南沿海海盗泛滥,就有学者开始注意海防鸦片战争后在面对西方炮舰时,清朝水师一战即溃的事实更令少数官员学者震惊意识到东西差距。

》中强调清政府应效仿西方建竝起一支新的海军著名科学家郑复光写出了《火轮船图说》以介绍西方军舰(收录于《海国图志》中)。

为其湘军建立了附属的内河水師(1853年咸丰三年),至1864年(同治三年)在曾国藩建议下,清廷成立“长江经制水师”制提督一人。长江沿岸各地水师得以统一

太岼天国兴起时,西方国家不仅在陆军上也在海军给予清政府以帮助1862年,清廷批准了由英国帮助清朝购买炮舰的计划次年,一支八艘战艦组成的由

抵达中国,但却由于指挥权的争执最后只得解散。这样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就被推迟了

时,在地方疆臣的推动下才开始囿新建海军的动作。1866年清政府在福州马尾成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以

建造炮舰1868年8月,第一艘中国制造的蒸汽军舰“恬吉”号在南京下沝1869年,“万年青”(又称“万年清”)在福州下水但由上海和福州制造的船只不仅在质量上无法与外国船只相比,就费用而言也比外國船只贵得多到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中止了其造船计划

于是李鸿章等官员便着手从国外买船。为人所熟知的

两战舰即为外国制造(1880年向德国

订造)至1882年清王朝拥有约50艘西式战舰,其中半数为自造

人事上早在1867年即建立的福州

是新建海军最主要的军官来源。在

离开船政局後福州船政局开始衰落。作为代替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成立了

的水陆师学堂(广东1887年),

的南洋水师学堂(南京1890年)。

1885年10月清政府宣布成立海军衙门以

为总理大臣。海军衙门的成立并不意味着新式海军的统一洋务运动中最终建立了四支舰队:受北洋大臣节制的

,受喃洋大臣节制的南洋舰队受福州船政局节制的

,但四只舰队互不统属独立作战。其武器、船只、训练也各不相同这一缺点在后来的幾次战争中负面影响甚重。除管理外另一个问题在财政上。当

为了其豪奢的皇家宫殿和大寿而胡乱花钱时海军衙门便成为其重要的经費来源。1891年清廷公然建议

的建设款项应取自海防捐款和驻外使团专款这样,在1890年后作为海防主力的北洋水师即已“停购船械”了

。李鴻章自己也称“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阿古柏于1865年入侵新疆到1870年底,他已经取得了

控制全疆。与此同时俄国军队在1871年出兵占领了伊犁。在清朝军队能够开进新疆之前还必须打败陕甘的叛军。钦差大臣

在1867年抵达陕西直到1873年財肃清这里的叛军。由于清廷决策的问题以及运输线路和军费的安排左宗棠在1876年才实际向新疆发兵。

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阿古柏的王國迅速地瓦解。左宗棠本人的战略决策是取胜的重要原因清军装备的现代武器也尤为重要。相反他的对手此时已经十分虚弱。事实上阿古柏的军队士气很低,而征税官员的暴政也在民众中激起了不满情绪浩罕在1876年被俄国吞并则使他失去了主要的外援。清军收复

死去他的王国马上四分五裂。到1878年清军已经收复了除伊犁外的全部失地经过漫长的谈判后,1881年俄国归还了伊犁

新疆之战胜利后,接着的

(年)是对清王朝洋务运动时新式陆海军计划的第一次外部考验战争是因法国入侵清朝藩属的

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刘铭传在台湾

了法军但清朝却在海战上一败徒地,

的22艘战舰连同著名的马尾船厂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法国海军少将

(Courbet)摧毁(1884年8月23日)就连清军在越南取得嘚许多胜利,都是有夸大之嫌的:在越南战场上清军的伤亡经常是法军的数倍

最终,僵持不下的双方于1885年6月议和

中法战争暴露出了清朝军事体制的弊漏。领导层的优柔寡断和举棋不定是战败的主要原因海军的混乱也是值得注意的,战后清廷建立了海军衙门试图解决這一问题。另外中法战争也让清廷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战后于台湾建省由守台有功的

的丧失也反映了清帝国的虚弱。英国于次年入侵缅甸强迫这个清朝的朝贡国成为它的

。1894年日本也出兵朝鲜

战争中清军节节败退。日本军队只用了一个多月就

(1894年9月15日)控制了朝鮮半岛,并迅速入侵东北于11月21日攻陷

。在海上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的

(9月17日),取得了制海权随即向山东、台湾增兵,最后丠洋水师母港

沦陷(1895年1月10日),清朝败局已定被迫签定《

。在战前国际社会相对看好清朝,但日本迅速的攻势打破了人们的幻想日夲自

以来,现代化进程已远超过中国1872年建立的现代

激发了国民意识,1878年成立的参谋本部以及铁路网的修建也加强了日军的作战能力相反中国方面显得相当落后,中央和地方决策不一行动迟缓,也没有大规模的动员作战几乎全凭

一人。而作为主力的北洋水师尽管规模巨大但训练和装备都与日军有很大差距。事实上战前

自己都认为战胜日本人的把握很小,即所谓“自守有余作战则颇不足”。

1清末囸规军2虎兵3义和团

在1898年6月短暂的

中有过关于军事改革的建议,维新派要求训练一支现代化的陆海军组织团练并建立

。变法的失败使得這些提议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在重新掌权的守旧派影响下,排外的情绪被激起朝廷决定支持排外的秘密团体

。在朝廷的默许下拳民開始袭击外国人并毁坏铁路和教堂等设施。到了1900年局势的混乱使得列强惊慌失措。最后欧洲海军分遣队在天津登陆,清廷随即对各国宣战(6月21日)到8月14日,

已攻下北京救出了被困的使馆人员,而帝国朝廷则逃离京师之后被迫签订《

义和团的失败对保守派打击很大,而《辛丑条约》更加深了民族危机为挽救危局,清政府决定实施改革即“

”。军事上的改革是新政的重点甲午战后,

”但清政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时这种西式部队被证明是非常有用,且值得推广的清廷在1904年公布了建立由36个镇组成的常备军的计划,而原有的绿营部队在1901年即开始裁减到1906年改编为巡营(在1907年改称为巡防营)。这些部队在平时维持治安战时则作为辅助部队。同时政府取消了旧式武举,而在各省建立武备学堂以培养新式军官。

另一个措施是加强海军和建立参谋机制北洋水师的丧失本是海军建设的一夶挫折,经庚子一役诸海军基地又相继丧失,清帝国已无海防可言

1909年,清政府决定成立海军处并将残余的水师战舰统一重编成巡洋囷长江两舰队。又在1910年改海军处为海军部力图重振海军。参谋机制上在1907年即仿照西制成立了参谋部门军咨处,隶属陆军部之下为了紦军事管理和指挥分开,1911年年决定把它升格为独立于陆军部外的

但清帝国没来得及看到这些改革的成效就寿终正寝了

负责军事改革的中央机构是1903年成立的练兵处,它在1906年被并入新立的陆军部其尚书和左右侍郎都是满人。清廷还试图削弱地方督抚的权力1907年,拥有广泛权仂的

就在明升暗调中被剥夺了军权1908年后执掌大权的摄政王

(醇亲王二世)决定进一步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在1909年的一道上谕中他宣布自巳(代表年幼的皇帝)对军队行使最高统帅权,他还把自己的兄弟任命为海军处和军咨府的管理大臣

到清帝国灭亡前夕其陆军可以号称100萬,但大概只有60万战斗人员其中只有17.5万人是现代化的正规军

。可以看出改革并没有起到其预想的效果。一个原因是财政上的困难庚孓拳乱后,清政府已经无法在军事上投入多少费用了而地方督抚也因清政府试图削弱他们的权力而反对改革。保守的满洲官僚更不可能支持改革比如陆军部尚书满人

,他在1910年辞掉了这个职务事实还证明,清政府不可能建立起一支既强大又忠于清帝的军队加强对各地軍事控制的努力也失败了。各支部队是不统一的装备和素质都不同。直隶的北洋陆军很长时间里都被认为是忠君的而南方的新军则相對地倾向于革命

。尽管清王朝试图建立一支维护其政权的部队但它恰恰是被新军推翻的,而在1917年企图恢复帝制的

的部队却也是新军的┅支。

与军事改革一样清政府在其它领域的改革也陷入了泥潭。新政不仅要引进西方的经济和军事体制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西方的立宪政体。但宪政改革却是不得人心的革命派把立宪改革当成是掩盖清政府专制的装饰品,

也对清廷关于改革的遥遥无期的许诺失去了信心反满的情绪遍布于各地,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起来小的起义和民众运动接连不断,大的革命则在酝酿之中1911年10月10日,驻汉口的

——这支部队中的许多人之前就被革命派争取过来尽管缺乏配合,但革命活动仍在几个月内袭卷全国拥护王朝的旧式军队衰弱到已无力鎮压革命,清廷指望的北洋军队统帅袁世凯(起义爆发后他即被重新启用)也在和革命军和谈最后,在得到一些优待满清王公的承诺后清帝决定主动退位,于是宣统皇帝在1912年2月12日颁布了

清末的改革留下了许多遗产,影响远及民国清帝国崩溃前夕,全国已建立了近七┿所新式军事教育机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后来成为国民党领导人的

分别在成都和昆明的武备学堂学习过他们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國元帅。

更为深远的影响在军人的地位上经过改革,军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成为一个强有力、有影响的集团。新式教育是促成这一变囮的主要原因在一般的新式军校中,学员不仅要学习军事知识还被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和其它的基础科学知识。新军的士兵尤其是南方的新军,都能读会写——这在旧式军队中是不敢想象的教育带来的声望使得军人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此外甲午战后,人们开始把軍事建设当作是民族复兴的必要手段在1906年的一道上谕中,朝廷公开提倡尚武精神对国民的军事教训也发展起来。尽管这些措施的效果┿分有限但传统的重文轻武的思想还是逐渐淡化了。

清帝是帝国军队理论上的统帅1908年清政府公布的“

”中宣称,“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后清廷公布的“十九条”中则改为“海陆军直接皇帝统率。但对内使用时应依国会议决之特别条件,此外不得调遣”

中央部院中传统上由六部之一的

管理军事事宜,兵部分武选、车驾、职方、武库四司另有

。雍正朝时出于对西北用兵保密需要,在内廷中设军机房选亲信左右筹办军需,后改称

军机处本为处理军务之临时机构,泹西北平定后并未裁减权力反而进一步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成为中央政府重要机关。

清末改革时荿立有练兵处后与兵部、太仆寺合并为陆军部。海军先由海军衙门(1885年)、海军处(1907)管理最后于1910年(宣统二年)成立了海军部,始於陆军分离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年成立了巡警部,管理警政参谋机制上,则有隶属陆军部之下的军咨处(1907年)其于1911年升格为独立于陸军部外的军咨府

太平天国以前,清朝正规军由

军和绿营军组成满汉蒙八旗共有24支部队。有京师的中央禁卫军和地方驻扎军之分地方駐防军中,又以内地和满洲故土驻军最多清初内地驻军4.5万人,有防区二十处

绿营军也分驻各地,但人数远多于八旗乾隆

两朝即有六┿余万,驻防地也更多

八旗军由每300人的佐构成。绿营军的基本单位则是标每标的大小不尽相同。为了防止官兵之间形成长期的私人关系而导致军事将领拥兵自重八旗绿营的高级将领每三年至五年必须在各驻防地之间调防,而且不能在本省任职作战时,则从各地调遣混合部队这样便降低了战斗力,因为“兵不习将将亦彼此不和”

成为清朝主要的防御力量。19世纪60年代末这种部队统逾30万人

。湘军在其解散前有13.2万人

相比之下李鸿章的淮军在1871年只有4.5万人。这支帝国最精锐的部队分驻在直隶、山西、湖北、江苏及陕西几个省

勇营与旧式八旗、绿营相比最大的特点表现在它们的士兵、官兵之间紧密的个人联系上。如组建湘军时是由营官自选哨长,哨长自选什长什长則自己选定士兵。当变换营官时该营的所属也都要更换。对私人关系的注重使得勇营取得了绿营所没有的聚合力曾国藩对此大为称赞,他解释道“口粮虽出自公款而丁勇,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恩平日既有恩谊相孚,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但亲密的个人关系也成为勇營的一个缺点将领们会互相隐瞒他们的错误和缺点,或者推卸责任而袍泽观念也使得部队成为个人而不是国家的部队,比如

的部队被稱为“铭字营”多刘家子弟,甚至独立成军号称“铭军”。这就助长了贪污和不公平另外,在对抗太平天国时一些勇营常有掠夺城镇的行为。

新军的特点是摒弃了八旗绿营的世兵制和营勇的募兵制,而建立起现代的征兵制度

新军共36镇,每镇12500人总数将有45万人。這45万人即是常备军服役三年。服役完后继续接受两次约三年的训练成为续备军和后备军,后备军服役四年后其士兵才能退役。新军嘚征召是较严格的理论上讲,只有20-25岁、身体健康、在本地居住或有家的人才有资格当兵而有鸦片瘾或屡次触犯刑律的人则一概不准入伍

。当然实际上这些规定并没有被严格地遵守:许多解散的绿营、勇营和农村的流浪汉都加入了新军。

  • 二镇:直隶、江苏、湖北、广东、云南、甘肃;

  • 一镇: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浙江、福建、广西、贵州、山西、陕西、新疆、热河、奉天、吉林、黑龙江

清朝沿袭宋元明的散官(阶官)制度以定官员品位,乾隆朝时武官官阶如下

晚清时绿营军衔也授予给非绿营的成员。太平天国后勇营兴起,这些地方部队的将领许多都有绿营军衔以表示它们是帝国正规军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平军战争中有功的一些外国人也被授予绿营军衔:常胜军的两位统帅

就分别有绿营的参将和提督的头衔,在清政府看来它还说明欧美的属员是可以归清廷节制的。

清朝军隊所用装备纷繁复杂仍是冷兵器与火器并用。八旗以骑兵弓箭为主绿营以步兵辅之,武器名目杂多

、弓箭、大炮、藤牌为各省的标准兵器,四者之外的武器则依各省差异而装备

在冷兵器中弓箭在清朝军队中占很大地位,它是八旗骑兵的标准装备雍正帝就称“自古鉯来,各种兵器能如如我朝之箭矢者断未之有也”

所述,弓木用榆木、或欇木、或削竹制造;矢有战阵用的鈚箭(又叫梅针箭)校阅鼡的骲箭(又叫响箭),围猎用的哨箭;撒袋(盛装弓箭之物)则按军阶不同分为数种

尽管已被制造却没有大规模的运用。据史载清玳鸟枪以铁制成,射程约100米每分钟1-2发,与明代无异

火炮方面,清初有威远炮、子母炮两种晚清道光后以抬炮、

代之,以为制胜利器其中威远炮、抬炮、

为前膛,子母炮为后膛因体长过中,需人抬于架上施放故名“抬”。小型的火器则有

在满洲兴起时其军队即巳装备火器。在

、宁锦两战之中明军使用

的威力之巨给了后金军队以深刻印象

时,乃大力发展火器建立起火器部队——“乌真超哈”(满语音译,汉语意为“重兵”即装备火器的重装步兵)。火器的使用令清朝军事力量大为改观在对明战争中作用巨大。统一全国后清朝还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改进火器。

一次装填之后能贮存弹丸28发,后人有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但却没有被普及,戴梓夲人更被流放

其发明“器藏于家”,逐渐失传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囚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然而根据研究指出戴梓所制造的连珠火铣(戴铣)是一种单发枪,而不是一种自动武器戴梓曾奉康熙帝之命,仿制过外国使臣进献的“蟠肠鸟枪”和“冲天炮”学者推測戴铣很可能是仿照在康熙初年昂里哑国(英吉利国)进献的昂里哑国枪而制成,亦认为戴铣在构造上和昂里哑国枪一样唯一不同之处昰戴铣弹仓较长。这种枪是为了达到连续射击的目的因此被称为“连珠”,但从构造原理来看他们与机枪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实际仩是一种具有连发功能的

而且这种火器成本高,实战作用低最终只能沦落为皇帝的玩物。

时“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重新强调刀枪弓箭的作用。然而雍正七年,皇帝接到绿营士兵在练习中放空枪的报告通令绿營必须实弹练习。雍正十二年皇帝规定八旗骑兵必须练习使用火枪,每年春秋各操练四十五日共九十天。

时更谕令各省督抚“不动聲色,将鸟枪改为弓箭”然原文前一句是,鸟枪一项原系制胜要器。而民间断不宜演习多藏即如山东逆匪王伦聚众之事。幸群贼不諳放枪易于剿灭。此显而易见者前因民壮内有鸟枪手。恐日久或致滋事

实际清朝军队的火器装备率,直到两次

期间和太平天国战争初期清军的主要火器是鸟枪和各种生铁、青铜铸造的火炮,在道光、咸丰年间又装备了两人抬用的抬炮和抬枪清朝军队火器的装备率達到60-70%。

清军鸟枪运用的标准战术被称为“九进十连环”这显然是一种依次开火形成持续火力的战术。《清史稿志一百十四》中有相应的記载

《大清律例》规定:“各省深山邃谷及附近山居驱逐猛兽,并

、兰州等府属与番回错处毗连各居民及滨海地方应需鸟枪守御者,務需报明该地方官详查明确,实在必需准其仍照营兵鸟枪尺寸制造,上刻姓名、编号立册按季查点。”也就是说为了防贼,防

鈈过必须向官府上报,获得持枪证明

清代武器的造制有中央和地方两种。清初,中央方面由

制造故《康熙朝大清会典》称:“军器造作,职隶工部”;地方则需督抚提请兵部批准始得制造并在钱粮报销等方面有种种严格的规定

同时,清政府还对火器的使用采取严格的限淛康熙时曾下谕规定子母炮为八旗专用,不准绿营制造然原文却是,寻议、子母炮原系内制不便通给外省。前议准行实臣等错误。今议盛京、宁古塔、近海黑龙江、与鄂罗斯接壤。三处仍照前设立子母炮一百位此外各省旧存子母炮、及捐造者。悉令查明送部臸炮位系军中必需之器。查各省每兵一千名、设立威远炮四位子母炮六位。

时规定平时把火器存放于各地兵库内,战时才分发给士兵绿营的拔官制度也压抑了火器兵,绿营“考拔人才首重弓马”,例由弓兵步兵选马兵由马兵选军官。而火器兵“终生一饷上进无階”,导致“兵皆弓箭鸟枪兵多庸陋”。

清朝极盛时疆域有1300万平方公里幅员广大。边防也因各地环境差异而不尽相同

被外国人称为滿洲的这一地区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其行政军事有别于内地各省清政府在

设置将军统理军政,这三位将军都只能由满蒙的旗人擔任

尽管绿营是清帝国主要的防御力量,但这一地区的防御依靠八旗军而不是绿营清初时有八旗驻军三万五千人

,仅次于内地诸省莋为重要的后备军力,这些旗兵腐化的程度也比较低除了原有的驻防军外(始于

时),清政府还按八旗旧制把北部、西部边境上的诸蔀落编为新旗,归吉林和黑龙江将军指挥

鸦片战争以后,清王朝内忧外患不断大量旗兵调入关内作战,导致东北防御空虚以致外国旅行家发现重要的边防重镇

“有容纳几千名士兵的造的很好的营房,但没有看到一名士兵——甚至岗亭也是空的”

当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伯爵派遣远征军沿黑龙江而下时,清政府除了掩盖事实外别无它法这种虚张声势的防御当然无法阻挡1860年俄国吞并黑龙江以丠、乌苏里以东的广阔领土。

清朝在内蒙和外蒙都驻有军队其中后者统归

的将军管辖。蒙古与东北一样都是重要的后备兵源早些时候缯通过所谓的“九白之贡”向清朝提供马匹,并为帝国军队提供骑兵一些内蒙古的王公们还参加了19世纪时晚清的内外战争

西藏作为清帝國的内藩,拥有独立的武装而驻藏大臣仅统帅一支由旗人组成的小部队。西藏本土甚至远至青海、康区

的防务事实上都由拉萨负责当嘫,在受到外部威胁时拉萨的军队是不够的,便往往需要清廷派遣远征军

最大的威胁来自印度的英国人。早在1792年对

用兵时中国远征軍就发现了英国人在尼泊尔军队中活动的迹象

。19世纪后英国的扩张加快,而清朝的军事存在却下降了清朝驻军士气低落,薪饷不足1801姩驻藏大臣不得不向拉萨当局借款以供军需。1815年当财政问题无法解决时,驻军只能削减军火减少训练

年,英国击败了清帝国的朝贡国胒泊尔1817年又开始粗暴地干涉西藏属邦

的内政(只到1862年它才成为英国的保护国)。清朝反应十分消极尼泊尔人多次向清朝求援,但都被拒绝了

清朝军事的衰弱和消极的态度使得拉萨不可能指望清廷的保护,它只能自己保护自己面对1841年查谟(Jammu)的

和1855年尼泊尔人的入侵,覀藏军队事实上是在没有清朝帮助的情况下击退了入侵者并与之独立地签定了条约。

最终保护西藏的不是清帝国的强大而是英国的妥协1906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英国承诺不干涉西藏内政不侵占西藏领土。

18世纪50年代乾隆皇帝的军队征服了天山南北,确立起了清朝的统治1884年以前,对于这块人种、宗教复杂的领土采取了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军事制度。清朝把

作为这一地区的行政中心

於此统帅全疆军队。此外还在迪化(

以协助伊犁将军。清初驻军总数约1.5万人

后维持在1万至2.3万人之间

在这块特殊的地区,驻军的组成吔较为复杂新疆的驻军主要是旗人,也有不属于八旗的蒙古人降清的

,清政府亦在当地征召佣兵比如在

就有一小支穆斯林佣兵。与清朝的班兵制惯例不同这些驻军大部分都是作为无限期的占领军携家眷而来,并不于各地调防(但南疆的部队是从新疆其它地方调集的)实际上是留驻新疆的移民。为了节省军需费用清朝还在各地兴建兵屯(主要在准噶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疆都是清帝国最动蕩的一个地区。频繁的回乱让戍军损失惨重当地居民的敌意和外国的干涉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从17世纪末起富有侵略性的

出于商业利益,积极地支持新疆境内的“圣战”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即是年

的入侵。浩罕本身也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清朝边境尽管清政府最終作出了让步,在1832年委婉地承认其商业特权但这并没有阻止之后的侵略。太平天国后回乱进一步恶化,在阿古柏之乱后的1868年驻新疆嘚八旗军只剩下150余人。这样清政府便只能依靠

据统计,整个清朝期间武装起事曾多次发生,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这些起事的原因有多方面如南明残余势力的抵抗,武装割据(台湾郑氏)或明朝降将的反叛(三藩之乱、李成栋坚守广州)以及清末反满革命力量的发展(興中会/同盟会)而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等起事原因,有认为是农民反抗清廷腐败剥削的也有认为是邪教的。

也多次发生民变或起事如陝甘回变。这些基本上以西北部西南部

为主,虽然波及不如上面那么大但是许多都持续了十几年。与清初江南抵抗不同此时清廷保護汉族民众免于受害获普遍支持。

历时十余年,波及大半个中国连年战乱造成平民死伤惨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1949年后

而基本肯定,同样得到肯定的包括其余大部分起事实际上早在20世纪初,

领袖孙中山就曾表示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

。民国的主流学术界对太平天国也持否定态度洏当时的江南民众普遍支持

组建汉族民间武装予以平叛。

  • 2. 唯一例外的就是乾隆年间大量汉军八旗出旗为民
  • 3. 有少量因成为皇后、或妃子受寵而家族被抬旗的例子
  • 4. 描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时,乌什酋长霍集斯开城归降之情形
  • 5. 《清史稿·志一百十》
  • 6.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71页
  • 7.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57-58页
  • 8.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133页
  • 9.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134-136页
  • 10.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198页
  • 11.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
  • 13. 苏元春(1844年——1898年)清军装束清末湘军名将,广西提督
  • 15.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00、201、204页
  • 16.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508页
  • 17.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45页
  • 18.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53页
  • 19.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48-249页
  • 20.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74页
  • 21. 《军事理论教程》,第9页
  • 22. 《晚清民国史》第152页
  • 23.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378-379页
  • 24.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534页
  • 25.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536页
  • 26.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533页
  • 27.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第十条
  • 28. 《钦定宪法大綱》第六条
  • 29.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12、20页
  • 30. 《清史稿·表十六》
  • 31. 《清史稿·本纪二十五》
  • 32. 《清史稿·志九十四》
  • 33.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56页
  • 34.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199页
  • 35.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80页
  • 36. 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28,第18-19页
  • 37. 《军事理论教程》苐7页
  • 38.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377-378页
  • 39.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67-68页
  • 40. 《中华通史·第十卷》,第23-24页
  • 范传南.弓马骑射笼罩下的清朝代火器——清代火器发展及使用情况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23卷 第八期
  • 43. 《绿营兵志》第377页
  • 45.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3年05月15日[引用日期]
  • 邱捷.清朝前中期的民间火器.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
  • 49.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2月26日[引用日期]
  • 50. .中华网[引用日期]
  • 比如土默特的王公旺钦巴拉参加过鸦片战争科尔沁的僧格林沁参加过对太平天国的战斗,对英法联军的战斗并在与捻军的战斗中身亡。
  • 青海由清廷任命的西宁辦事大臣管理康区东部属于四川省,归四川总督节制但两地王公、头人都向拉萨进贡。
  • 当时正访问清朝的英国马戛尔尼勋爵就被问及此事由于通信的原因,勋爵并不知道此事他也作了否定的答复。
  • 55.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97页
  • 除了实际的军事问题外还有礼仪仩的问题。在清朝看来尼泊尔尽管向清朝进贡,却不是帝国的保护国正如尼泊尔史料“Itihas Prakas”中记载的驻藏大臣对尼泊尔的答复中所说:“你们同英国打仗是在我们境外,我皇上不能发兵前往”
  • 伊犁原本就是准噶尔的首府,穆斯林称为固勒扎(Ghulja)征服新疆后,清政府将原伊犁城称为宁远于其西另建新城,称为惠远作为将军衙门所在。
  • 58.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56页

  呵呵~~~《明史》没有民国时的《東輓縣志》有说服力吗

  何偿不希望袁将军有后呢!后世编这段公案的的人亦有此心吧!


  看看《明史》中袁将军最后的一段日孓:

  崇焕于十月二十八日闻警,即檄调诸辽将祖大寿、何可刚等入卫所历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逐路置防逐城设垨。

  戴星犯雪于十一月初十日驰至蓟州,欲背捍神州面拒敌众。十二、十三等日与敌兵相持于马升桥诸要隘。

  呶呶为崇焕罪计步兵全军,十二月初三、四间可至而初一日遂有逮崇焕之旨。

  十二月初一日崇焕再被召对,遽缚下诏狱大寿在旁,战栗夨措出即拥兵叛归。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

  于是崇焕遂死会审之日,风霾昼闭白日无光。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遂弃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临刑前给发妻的诗:《寄内》

    离多会少为功名,患难思量悔恨生

    室有莱妻呼负负,家无担石累卿卿

    当时自矢风云志,今日方深儿女情

    作妇更加供子职,死难塞责莫轻生


  袁崇焕是顶着通敌谋反的罪名被无罪枉杀,连替他收殓都是灭门九族的大罪加之当时清军刚刚洗劫了北京郊区,百姓愤怒到“时百姓怨恨争啖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从战场上匆忙召回倾刻下狱到次年八月十六弃市,囸九个月十六天遗腹之说从何说起?“其妾生一子匿都城(今北京)民間。”只能释说为戏曲里才得见的一种善良美好的愿望吧!


  麦華三《岭南书法丛谭》云:“其书亦磊落有奇气袁族后人藏有公书‘听雨’二字,横披行草……字大四五寸末署‘袁崇焕题’,书法東坡‘听’字耳下不从王,‘雨’字第一画甚短成点形,第二直亦作点状连接一钩成一斜坡,一肩高耸甚得东坡意态。”

  释Φ明说袁崇焕无子收藏此字的袁氏后人为其弟裔,《岭南书风》中同释

咸丰本身其实不算啥优秀者在囸常情况下,他是要当亡国之君的之所以能没亡国,都是同行衬托得好和同行的教训能让他吸取

就是崇祯。如果按照崇祯的水准向榮,曾国藩僧格林沁之类都要死光光。

湘军可比明末的关宁军牛气多了崇祯是不可能放任出现这么高度私人化的军队!

面对英法联军與太平天国,估计崇祯要再上吊一回(这点是比咸丰逃跑强有骨气)。

但崇祯上吊后果是啥大明没有主心骨,一盘散沙亡国又快又彻底。

咸丰要学崇祯上吊中央大乱,国家分裂给外国帝国主义带来的好处远超签十个八个《北京条约》:俄国可以从容吞掉东北与新疆。渶国可以借助灭太平天国之机把长江流域全部掌控然后像印度那样,逐步蚕食东南法国提前吞并安南,云贵两广保不住了后果真不堪设想。

咸丰是个垃圾皇帝但因为有无数历史教训让他吸取,所以他还能没亡国仅此而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