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成书法作品价格值多少钱,作品价格,拍卖价格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说张铁林的书法价格比较真实,瞎说 。一听国际书法家协会,嚯嚯,这名头够大,够气派!书法家协会都办到国际范围了,想必协会主席应该是位书法大家喽,至少功名应该与“国际”两个字相当吧。

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是刘正成先生。至于刘正成先生的书法水准是不是可称国际范儿,别人不便于随意说道,因为对国际的门道,并不是非常了解。刘正成应该是一位书法家吧,至于是什么层次的书法家,这个不太好界定,各有各论吧。

对刘正成国际书法家协会的职位不多谈论,只谈谈他对张铁林书法的价格的赞美。因为感觉着刘正成对张铁林书法的赞美之词过度了。观看张铁林书法基本上是江湖体,没有多少专业功力,却被刘正成说成了花花,有些吹捧的嫌疑,所以小编忍不住,就要反驳两句了。如果爱好书法的朋友们感觉反驳有理,敬请点个赞。如果反驳无理,拍砖就是。

刘正成先生说张铁林的书法斗方一幅能卖到三四万块的价格,这不仅仅是张铁林的名气,这是比较真实的价格。小编当然明白刘正成先生的意思:张铁林书法写得还错,书法一幅两三万,是有书法艺术质量的原因,不是卖名赚钱。小编由此忍耐不住,反驳如下:尊敬的刘正成先生,替人吹捧书法,不待这样无边无际一通瞎吹好不好?张铁林的书法,一无碑质,二无帖学,根基比较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明明是名人书法的底子,您老先生却说一幅斗方两三万元,是比较真实的价格,不是攀附名人之名的结果,这也太失专业的观赏水准了吧,明显是瞎说。正确的说法是张铁林书法的价格要是两三元一幅并不是书法质量的价格,就是名人的的作用。平白无故,这样的低水平书法,能值到数万元一幅,是不要可能的吧。

张铁林书法,明明是名人书法,却被刘正成轻言慢语地说成书法名人的真功所成,真当吹牛瞎说不收费吗?得了吧,后来一看,弄明白了,原来刘正成和张铁林是朋友,也是同道呐:他俩都是国际书法家协会的,并且刘正成是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而张铁林是国际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

怪不得刘正成说张铁林一幅书法两三万值这个钱,价格比较真实,这是自家人吹捧自家人呀,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如果有兴趣,刘正成可以接着为张铁林的书法站站场,吹吹也无碍,但是您只要吹捧张铁林书法的好,自然就会有人要反驳。因为,爱好书法的朋友们,眼睛都很亮!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刘正成,现为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曾长期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作为主要策展人,策划了连续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巴黎现代中国书法大展、建国五十周年书法大展、千年书法大展、中国涌泉国际书法大展等,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学术研究活动,策划全国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18年。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韩国美术家协会和韩国美术文化院颁发的“世界书法功劳牌”。获中国书协的“书法艺术特别贡献奖”,获“韩国全北国际书艺双年展”大奖;2015年剑桥徐志摩中英文化交流奖获得者。

主要撰著有:《刘正成书法作品集》多巻、《刘正成书法文集》三卷、《书法艺术概论》;作为中国艺术史学者主编百卷本《中国书法全集》(已出版70卷等)。

我认为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什么原因呢?现在的展览无非两类比较多。一类是中国书协办的,申请成为中国书协会员资格的国展;另外一种是商业展。中国书协的国展评委会来说,基本上在评选中间只重视书法的形式、用笔结构的技巧性东西,对于自作诗文这个要求即使有,也并没有在展览作品中间体现出来。所以自作诗文和表达书法家的人文价值内涵的作品现在还是极少。

另外,商业展出我看得比较多,因为从群众文化的要求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可能更喜欢《唐诗》、《宋词》大家熟知的一些诗文。那么,这两种社会环境就让重视文学创作的书法家,书法作品中间包含着文化内涵的作品现在依然很少。所以说也没有谈得上有特别欣赏的书法家。但是我们当今的书法家能写诗的也还是不少,比如曹宝麟、石开、林岫、胡秋萍,特别是能写现代诗的于明诠这样的诗人。但是,怎么样把自己的诗和作品完整的结合起来,能产生社会影响的,我还是觉得还太不够。当然,我希望这个目标大家要重视起来,这样我们今天的作品如果能传世,就能让后人知道我们今天时代的背景和人文价值观。这样,这个时代书法家不缺少文化和文学能力,不至于都去抄写《唐诗》、《宋词》,这也是我对我们当代书法创作的一个愿景吧。

这是回顾历史了。1985年,我从四川文联调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时候,那个时代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开放进取的时代,那个时代就像崔健唱的歌一样,我们“一无所有”,正有待新的创造。我们有一种文化重建的自觉的责任感,特别是文革以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一个空白,我们应该给这个时代建立我们应有的文化成就,所以这个信念是鼓励我们去追求的。

刘正成在河南郑州参加第三届全国展评选1987年

当然,中国书协环境也是比较复杂的,各种困难很多,但是就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改革是一个口号,是一个社会的总体价值取向。所以尽管有非常多的困难,但是这个信念还是支撑着我。当然,人生要做的事很多,但是主要的理想应该要努力去实现的。我觉得还是一种大环境,个人精神力量,两方面的促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章,这个时代恰恰有这样一个条件。当然,从九十年代来说,中国书法的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中间也是一个个案,或者是个例,这十年其他文学艺术方面的发展还不足,书法这种发展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当然,偶然中间有必然的因素,必然因素就是环境,时代和我们对理想的追求。这个偶然也就是碰上了我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业领导职务,那么,上下的关系,从文联到中宣部,和基层的一些书法专家们,共同的合力促成了发展,也并非是我一个人的思路,赶上这个综合条件了。

《中国书法》杂志编辑(刘正成中排左二)合影

很简单,碰上一个单位领导好,鼓励你工作,你自然有成就了。你遇上一个领导不好,你就灰心了,事也做不成,这么简单的一个环境。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对我个人工作来说,它有难度,但是难度是支流,有好的条件,那个是主流,所以创造了当时中国书协的三赢局面。当时并不觉得这是很好的三赢局面,但是经过十多年的比较,一些书法界老的朋友,包括一些青年朋友,谈论的时候,对那个时代还是比较怀念的。所以什么事情还是要有比较,才能对历史做出客观的结论。

当然,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朱关田先生讲的,最大的遗憾是苦心经营并行之有效的专家体制的解构。中国书协的发展当时是中国文联各个协会里面走在最前面的,这种评审制度,各方面学术、教育方面,总体配套的一些工作,失去了一种延续性。比如大家都认为很好的中青展,是选拔人才很好的机制,建立很好的评委库和评选的一些办法。但是中青展也给取消了,这就是一个代表性的倒退。虽然中国书协三十年办了很多展览,展览和展览是不太一样的,展览的取向,展览工作方针,展览最后获得成果,那是不一样的。当然,我觉得从历史来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直好下去,就像我们看山有起伏,水中有波浪,我想这也是很正常的。历史前进有时候是波浪式的,或者是回旋式的,当时那一刻我觉得心里很难受,就像当时很多中青年优秀的书法家应该走上很重要的岗位的时候,这个线就断裂了。所以在九十年代我觉得中国书协也好,或者各个省的协会也好,领导者都是比较优秀的,从专业角度和责任心、责任感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今天,我不是随便评议我们今天中国书协领导或者各个省的书协领导,但是从群众的反映来说,是消极的意见比积极的意见大得多。

(第七届中青展参展作品)

所以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整个时代和我们整个当代书法家所面临的问题,什么时候艺术都有故事了,是前进还是回旋反复?我想这是我们整个书法界的朋友们共同的经历和心理感受,不是我一个人孤立的问题,我们大家思考,从中汲取诗的激情,必然会有更好的前进。当然,文化艺术的发展不是以数量代替质量的,个体的进步或许以超越群体的方式去获得。

我觉得朱关田先生对我的评议有过誉,但有一些方面是比较合乎实际的。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以优为先、以能为用,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作为一个外地到北京去组织全国书法工作的书法家,在我心里是非常明确的。因为国家是我们的国家,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区域观念在我内心来说是比较少的。今天的书坛是何局面?今天领导者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但是这十几年来,书协展览,从我们那个时候两三年一次的大型国展到今天的展览一年几个十几个,甚至发展到三十几个国展。我想现在领导者主要的考虑,是怎么应付这些展览吧?怎么样从诸多的活动、学术研究、书法创作、中青书展、外交活动,怎么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也没这么多时间吧?当年我们书法家协会的工作人员有正式编制的就只有二十多个人,杂志社有一些事业编制,也只有十几个人,但是后来眼下十年中国书协机关的人员不仅没有精简,反而在成倍增长,目在中国书协发工资的工作人员已达到150多个人。

我记得前两年书协领导春节前来看望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很多精力在考虑,怎么为150多人发工资!要维持机关运转,大多考虑书法经营活动积累经费去了。怎么样讨论各个省的发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现状,怎么样选拔最优秀的书法家,做一些示范性的创作和展出。包括要搞好东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甚至欧洲的文化外交活动,我觉得这方面都可能考虑的那么周到,有些外交活动也是被动性的。我想这些年我也没有看到中国书协更多的“走出去”,传播中国书法和中国艺术的价值观。像我们1998年到巴黎的现代书法大展,我觉得这个任务不管上面有没有交代,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国家富裕了,有钱了,但是我们传播出去的不仅要传播经济的影响力,还要传播我们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一个责任。今天像中国文联这种官僚性机关有没有人想这些问题值得打一个问号,应该一统今天的这些领导者敲一敲惊钟,这个问题你们应该思考!

刘正成在中国美术馆主持千

年书法大展国际书法研讨会

这个问题你问的很好。我们现在著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以后,已经出版了七十卷,还有三十卷才能完成百卷本的书法全集。当然,我很感慨,《四库全书》编了九年就出来了,但是当时情况怎么样呢?乾隆皇帝给纪晓岚派了光抄书的人就500人,二百多年后我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的时候,我是单打独斗上千万投入的赔本生意,不但没有任何政府的经费支持,有时候国家出版机构反而向我极力索取出版利润!我有点像悄悄干私活一样,是完全个体的劳动。顾廷龙、季羡林、李学勤等学界泰斗都称全集编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可现实反差很大。这一点我有时候调侃道:生不逢时!我想如果我赶在乾隆的时代,我编的书远远超过乾隆皇帝所要求的《三希堂法帖》规模,他肯定会帮助我,但是我们今天工作并不能如愿得到国家支持。作为国家来说虽然这是局部的,但说明我们当前某些部门的文化工作领导者往往把文化发展作为口号,而要真正的具体落到实处者极不乐观!我们的一些机构如文联也好书协也好,他要下到基层了解文化发展工作哪些是很重要的,哪一些应该支持的,哪一些应该发展的,这方面是非常非常不够的,和中央的要求差距不是一星半点的。到春节下乡送送春联这些事是市、县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工会的工作,是面子活,形象工程。中央一级文化艺术机构该做什么,绝大部份负责人是不知道的!

刘正成在日本濑户内海大三岛向村上三岛

赠送《中国书法全集》 1992年

当然,我觉得人生中间能做出一两件事也很重要,所以《中国书法全集》我还是不改初衷,不计利益,尽一切努力在奋斗。现在国家要是帮助我这个钱我也拿不到手,也没有任何政府援助,但我还是要自己努力,写字多挣点钱,付博物馆的资料费,付编撰人员稿费,付编辑部的行政开支,给我们编辑部的十几个人员发工资,或者发点奖金,买保险。我编《中国书法全集》已经二十六七年了,我没有领一分钱稿费不说,我挣的所有的钱都花到里面去了。我想再有几年能把这百卷编完了,我觉得我的人生奋斗的重要目标也算是完成了。陈传席先生在评议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说过一句话令我感动。他说:“你在我们北京看看有没有,一个人在十年中间集中做一件事的?更何况一个人二十多年还做着同一件事情?”这个事情他比较感慨,我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投入这项工程之初确实没想到工作这么艰苦,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间把它编出来了。虽然我得不到纪晓岚他们这么好的条件,但是我比司马迁的条件还要好一点哈!哈哈!所以我想再过几年,把这一百卷编完了,我的心情就会更快乐起来,就会轻松起来,这个初衷我是不改的。因为没办法,已经做了这个人生选择,如果剩下的二三十卷不编出来那是很大的遗憾,何况现在社会各界都对这个书比较尊重,评价很高,也希望看到没有出来的书。现在旧的书比新的书更贵,出版了二十多年了,书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了,拍卖公司凡是《中国书法全集》收录的作品,价钱都比一般的贵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工作中间的一些成果反映出来,当然对我是一个鼓励,也是一种奖励。我觉得这种评价对我就是一种最高的奖励,我不希望别人今后对我奖励什么,这个社会大众对这件事本身的反映,在我看来,这是我更为看重的收获。

刘正成及夫人付淑群在松竹草堂与

《中国书法全集》合影 2004年

这几十年来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近年来网络及自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快,人们时常会在网络上看到关于您这样那样的趣味话题,如“丑书”及与尹吉男的辩论,这些话题大家甚至乐于看到并讨论,而您自然也成为这些话题中的中心人物,我想听听目前您面对这些问题时均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处理的?

我很感谢你们关心我的内心世界,要讨论我的心态!我认为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我作为一个作家,不管你处在什么环境中间,都对社会生活有所反映,如果艺术家把你手中作品当作手工活来看的话,离艺术的要求太远了。如东林党人顾宪成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他们的这种使命感今天看来很陈旧,但是是我这个时代的人所推崇的一种信念和价值观。本来我可以对当代很多艺术问题不说话,但是我又觉得我忍不住,我的一种责任感,我没有别的功利,我就想对这些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我觉得这些问题中间有很多重要的问题。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与教育的问题,中西书法文化交流的问题,很多问题都是在我的思考之中,我在摸索之中。一出现了一些奇谈怪论我忍不住要去辩一下,我没有别的什么功利成心要与别人辩一辩问题,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比如我们当代的书法绘画学术问题,中西交流的利弊,怎么样对待西方的一些对中国艺术研究的一些方法论的传入及其正负两面的影响。例如这次与中央美院尹吉男的讨论,都是属于这个范畴的事情。我认为,西方人要了解中国的艺术必先了解中国的绘画,要了解中国的绘画必先了解中国的书法。由于文化环境不一样,西方人的有他的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和困难性,他们有他们的比如文化人类学的观念也好,或者说是图像学观念从视觉资料的观点来研究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我觉得很新鲜,是另一种艺术史的叙述方法。反过来说,中国人自己也有自己的传统研究方法,这些东西我想东方和西方不能以谁为中心,都要以兼收并蓄,西方的方法论对中国来说我们可以吸收它,但是我们也需要多元化的叙述艺术史的方法。比如说文化人类学方法,一个艺术家他生活的世界,这个世界确实很重要,但是我们近几十年以风格价值研究为主的方法来说,我们应该丰富起来,但是不能够舍弃艺术的核心。我们的艺术研究不能离开我们作家和作品这个中心,如果离开了我们创作的实际问题,西方的方法有时候会得出很荒谬的结论。

刘正成 草书立轴 1985年(出版在日本青山杉雨主编的《现代临书大系》)

刘正成 郑燮《偶成》五言诗草书中堂

历来我们传统有宋学和汉学,宋学讲论,汉学讲史,这两者要很好的融合。西方传播的这种方法论更多的出于社会学的问题,在我们古代来说,如果说不考虑它的中心即作品和作家的问题的话,也可能陷入锁碎的“虫鱼之学”。

刘正成 朱树德五言诗行书扇面

当下,我们大量现在的硕士博士论文都写一些离开艺术中心以外的课题,看起来新颖,但是实际上有些我觉得是一种资料的游戏,典故资料研究的东西,如果有一部分人这样写是很好的,如果所有的硕士博士论文,就像尹吉男教授他所领导的这样一个中国艺术研究的中央美术学院的这种方法,我觉得这是很有局限性的。前两天中央美院书法系本科毕业生来看望我,他们一个班10个人,一个也没有考上研究生,我说为什么呢?你们有人文学院,他们说人文学院艺术史系不招收书法史专业的研究生。我就很奇怪了,中国艺术史,我所知道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他们都招收书法史的研究生,虽然招的不多,但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招,而是他们的导师比较少,而堂堂中央美院中国最高的美术学府他却没有设置任何一个书法史专业硕士博士招生计划,我觉得是很荒谬的。我多次说过,要了解中国的艺术必须了解中国的绘画,了解中国的绘画必须了解中国的书法。如果我们中国最高学府在书法教育中间,没有把书法艺术放在中心位置上,我们的教授传播一些很荒谬的书法价值观,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是堪忧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跟尹教授没有任何矛盾,但是这个问题我不得不说一下。

如今您已是古稀之年,我看到您的微信朋友圈时常约上三五好友外出郊游,吟诗作赋,非常逍遥自在。那么您目前在学术上还主要在做什么事?个人在艺术的实践上目前有认识与以前有什么不同?

约三五好友出外郊游,可能不是郊游,因为现在我认为我们的书法艺术创作应该带着行为性的特征,这十多年我常常到甘肃去,我把甘肃分成几个区域,比如说是天水陇南的儒家文化区,平凉陇东的道家文化区,河西敦煌的汉简和佛教文化区。我把历史文化和地域相结合,我边走边采风,进行诗歌文学创作,同时进行书法的创作,这样我觉得更符合我们中国书法传统。现在我们出行都坐飞机了,在飞机上能看到什么呢,所以有时候我就组织自己的一些助手,各个地方山川,比如我往陇南走,其实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也是杜甫的入四川的路。看到那个地方,从秦代到唐代,历史的发展,甚至我经过仇池山,联想到伏羲、黄帝时代的史前文明,自然能激发你对历史的激情,这种激情发而为诗、发而为书,书法作品会有更多打动人的力量。这既是我创作的实验,也是我这十多年来创作的一种方式。

目前我的学术工作主要是把《中国书法全集》这一百卷编撰完毕,而且重要的书再版进行修改,我觉得这个是我的主要工作。因为认识在发展,很多错误的东西要进行修正。我个人艺术实践我觉得也是我这十几年来很大的一个变化,因为我能够沉下心来了解我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做些创作。比如我到青州,青州那个地方人文环境改变很大,和二十年以前不一样。我突然兴发,做了一个《青州赋》,写成八条屏,青州人很高兴,我觉得这样能够留下时代的印记。我应邀到了济南,朋友说你是不是写个济南赋,我对济南文化了解,多次经过济南,做了一个《历下山水赋》,我想这样的话自己创作也有激情。比如我看了河北美术学院,是一个新兴的民间美术大学,我见他们的院长我也觉得很不错,拼力奋斗建的学校,我就创作了《河北美院十周年记》这样的长篇文字,把我写的文章和我的书法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或者有传世的可能性。当然,你要完成的好才能传世,我的愿望是这样。

丙申丝路行——刘正成书法新作展

暨刘正成书法艺术馆开馆仪式现场

我写了《陇行八记》,《陇南四季》等不少随笔,很多东西都是我的生活行为的记录,我想这个记录为我们这个时代用书法做一个记录。这点恰恰是一个很好的传统,从王羲之也好,颜真卿、苏东坡以来,这个“文以载道”传统不能丢弃,我们只是在这个传统下发展它,为我们这个时代做一些记录这一代人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作品。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刘正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草书卷之一

我回想刚才谈到的尹吉男他提到的没有写实,这样的艺术不能记录这个时代,我想不是这样的。宋以来,我们的文人艺术家把书画艺术从摹物状形而进入人们的内心的写意,我们内心对社会与自然的反映就是一个时代的人的记录。我觉得把书法看作成工匠匠艺,或者是泛艺术,这就失去了我们悠久的书法艺术的人文传统。我就谈这些,请你批评修正。

(铸山微信平台据刘正成对话语音整理经作者审核)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正成书法作品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