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科技奖到现在不给对现怎么办

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为什么不颁给屠呦呦_百度知道
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为什么不颁给屠呦呦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2015年国家科技奖初评结果公示 首次公布会评专家名单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余晓洁、王聪)经过推荐、受理、初评,共有299个项目通过了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初评结果6月24日起公示。其中通用项目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简称奖励办)网站公示,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内部公示。
  在24日举行的公示发布会上,奖励办主任邹大挺介绍了初评的情况。截至目前,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与往年相比有两个“首次”。一是首次与初评结果一起,公布了参加初评会议的54个通用项目专业评审组的全部专家名单。二是,首次开展了经济效益真实性核查试点。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随着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评审工作公开透明、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是一个趋势。是否公开专家名单、如何公开最科学,奖励办前前后后研究了三年。今后公布会评专家名单将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实施。”邹大挺说。
  此外,针对科技界反映的部分项目应用情况不实、经济效益虚高等问题,奖励办开展了经济效益真实性核查试点,采取先自查后抽查的方式。
  “6月2日前,全部完成自查,相关材料全部上传至评审系统,供会评专家审阅。有1个项目因自查结果与推荐材料差异较大,推荐单位主动撤回,放弃会评。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对高等级奖项目和异议项目进行抽查。”邹大挺说。
  公示发布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姚建年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天初院士、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受评审委员会委托,分别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初评结果。
  据悉,会评结束后,奖励办将组织专家对通过初评的高等级奖项目和部分异议项目进行现场考察。此外,对项目是否符合本行业学科发展方向,是否具有先进性、代表性等,按行业学科分类咨询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的意见。
  根据现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产生,要经历9个阶段和3次公示。分别是:推荐、受理、初评(包括网评和会评)、考察和异议处理、评审、审定、审核、批准和颁奖;推荐公示、受理公示和初评公示。
[责任编辑: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
当前位置:
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
日期:日&&&&&
&&&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召开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发布会。奖励办主任邹大挺介绍了2015年国家科技奖励初评工作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姚建年院士、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天初院士、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受评审委员会委托分别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初评结果。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委员、驻科技部监察局局长贺振福出席会议,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孙玉明主持会议。&&& 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程序,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以下简称三大奖)共受理878项,其中自然奖135项、发明奖192项(含专用项目42项)、科技进步奖551项(含专用项目114项),经公示、网络初评、会议初评,共产生初评通过项目299项,其中自然奖 46 项、发明奖67项(含专用项目17项)、科技进步奖186项(含专用项目45项)。6月24日起,初评通过的通用项目将在科技部网站和奖励办网站公布,初评通过的专用项目将在委托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公布。同时还将一并公布54个通用项目专业评审组的全部会评专家名单,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奖励办主任邹大挺在介绍2015年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情况时说,今年网评工作继续坚持异地封闭、长短名单随机产生、工作人员交叉换位等做法,重点在规范工作流程、重申评审纪律、改进评议方式、完善管理手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重新修订了初评工作程序等制度文件,确保每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出台《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规定》、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纪律》,重申明确评审活动组织者、推荐方、评审对象和评审专家等四个行为主体的纪律要求。发明奖和进步奖引入了审读机制,评委要对项目撰写审读意见,为量化评价作有效补充。扎紧评审信息保密的“篱笆”,专家名单以随机编号代替,帮助专家树立保密意识,网评结束封网后将数据与系统物理隔离,邀请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和驻科技部监察局现场监督,全程录音录像,可记录、可查询、可追溯。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从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最大限度杜绝了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增强了监督的实效性。&&& 邹大挺在谈到初评会议评审时说,会议初评是奖励工作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科技奖评审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改革创新:实施网络视频答辩,推行一天评审制度,扩大海外专家函审,探索社会公众旁听,开展行业咨询试点,加强痕迹管理,规范异议处理程序,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强化会议保密等等。在此基础上,今年改革继续稳步推进:一是,完善评审组长库。以学术水平高、行业公认度高、为人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为遴选原则,从评审经验丰富的专家中,按照每个专业评审领域动态择优选出部分专家,进一步补充专家数量,形成评审组长库,并完善了组长随机遴选机制。二是,开展经济效益真实性核查工作。针对科技界反映的项目应用情况不实、经济效益虚高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年组织开展了对项目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的核查。截至到6月2日,287个项目全部完成自查,相关材料全部上传至评审系统,供会评专家审阅。有1个项目因自查结果与原推荐材料存在较大差异,推荐单位主动申请撤回,不继续参加会评。三是,加强评审流程精细化管理。为便于会评专家有更多时间熟悉项目材料,今年提前两天向会评专家开放评审系统,供专家会前详细查看项目推荐书,提高答辩评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专家报到时,发放《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会评专家工作手册》,明确会评须知、奖励标准、评审纪律、专家职责等内容,帮助评委尽快了解奖励政策和评审程序,使评审环节更加严谨,会议更加高效。&&& 初评工作结束后,按规定程序,对初评通过的项目,奖励办将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科技背景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经济效益真实性抽查;就是否符合本行业学科领域发展方向,是否具有行业领域的先进性、代表性,以及是否存在获奖后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还要按行业、学科分类咨询相关部门、社会学术团体的意见。同时还将组织专家对初评通过的高等级奖项目和部分异议项目进行现场考察。经济效益抽查结果、行业咨询意见和专家考察组结论都将提交相关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您怎么看?2015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 官方回应“屠呦呦未获奖”
我的图书馆
您怎么看?2015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 官方回应“屠呦呦未获奖”
  在回应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时,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表示“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
&&& 今天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
  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家科技奖共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受瞩目的自然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奖金就少得多:一等奖为20万元,二等奖为10万元,特等奖为100万元。
根据《条件》第八条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授予两类科技工作者——
一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是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条例》规定,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的人数不超过2名。
  自2000年至2014年,共有25位科学家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包括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金怡濂、叶笃正、吴孟超、吴征镒、闵恩泽、谢家麟,等。
  其中,2002年度、2006年度和2014年度,都只有1位科学家获得最高科技奖;2004年度,最高科技奖首次空缺。
  ◎2015年度最高科技奖为何再次空缺?
“对此我们只能表示遗憾。”据负责评审具体事宜的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介绍,“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来的。”
  据介绍,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制不同,国家最高科技奖采取的是推荐制,有推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认定的符合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其他单位和科学技术专家。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其中有的就差“一两票”。
  “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该负责人介绍,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表示,今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空缺”可能会成为常态。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最高奖?
  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日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时间里,她还参加了青蒿素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充分证明了抗疟疾的有效性。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年9月,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当年的年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拉斯克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屠呦呦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她荣获拉斯克奖后,不仅蜚声国际,在国内也引发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致贺信: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赵永新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当前中国科技奖励政策的问题与影响 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当前中国科技奖励政策的问题与影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科技奖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