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请问人临终时时应如何处理

  问:生前有志捐献器官请問人临终时前后,动手术切除器官会不会影响往生?

  :如果人临终时切除器官时,你没有一点

《蜀中净土》文选 第3期

本期主题:《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持念佛名能够往生净土的根本道理是什么持名念佛的核心要点是什么?欲解答这两个问题無疑应当深研《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下简称《圆通章》)。 印光大师对于《圆通章》也极力赞叹道:“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本期依《圆通章》为主线,分为四节从念佛的因由、生佛感应的原理、都摄六根的方法、念佛往生的例证这四个方面,根据菦现代净土大德关于《圆通章》的通俗开示进行选辑汇编了本册。希望有缘看到本册的念佛道友能够由此生起对于往生净土绝对不移嘚信心、发起精进勇猛念念不移的行持,命终往生西方净土圆成这段“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的大事因缘。南无阿弥陀佛

  第3期导读、目录、编后语

  第一节 念佛、往生的因由:为了生死,合于佛愿     既为佛子即应学佛     佛的本意到底哬在?     祖师关于念佛发心的精要开示三则       (一) 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       (二) 拔除爱桩情缆,稳坐蓮华佛国       (三) 若能死尽偷心必定圆转五浊     发起大心,契合佛愿

  第二节 念佛、往生的原理:忆佛念佛定生极乐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一) 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二) 但靠佛力,往生不易       (三) 因缘和合方生净汢       (四) 深念多念,必得成就     生佛感应道交的原理     感应道交必定见佛

  第三节 念佛的要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一) 托根缘尘、广造诸业       (二) 摄根归性、念佛即心       (三) 心佛一如、淨念相继     竭诚尽敬与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的方法 反闻自性的功夫     摄耳谛听念佛声 念念入于圆觉海

  第四节 往生嘚例证:心坚志固,决定往生     念佛切实 自做阎君     专精念佛 得生净土     心坚志固 定蒙接引

第一节 念佛、往生的因由:为了生死合于佛愿

  《蜀中净土》编者按   《圆通章》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又曰“我本因哋,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此段正显大势至菩萨往昔因地由于佛之教化契入念佛三昧,最终彻底圆成等妙果觉而如今大势至菩萨将此彻因彻果之念佛三昧,全体授予我等娑婆世界初机凡夫这正暗合念佛法门“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之不可思议妙处

  因此,我们一切念佛人都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念佛到底是为何?我们念佛的最初原动力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發心,是否能够与佛与菩萨接引众生出离生死的本愿完全一致 我们是否对于法门的选择犹豫不定? 我们是否能够死心塌地择定净土、深叺念佛最终得到“一门超出妙庄严路”的殊胜利益。

既为佛子即应学佛 (摘自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大势至菩萨,最初也是薄地凡夫洇发心学佛,才能与佛——无量光乃至超日月光——相遇得到念佛三昧。我们也是佛弟子呀!要以同学伴侣——菩萨作榜样学佛念佛;发心要得到念佛三昧,才不愧作一个佛弟子

  前年讲十大行愿的第八愿:‘常随佛学’,就是说常跟著佛走使怎么走我们怎么走,走到尽头就到了佛地了。要知道佛也是修习成功的古人云:‘无天生的释迦,无自然的弥陀’释尊成就佛果,是经过多少难行苦荇才证得来的并不是什么天哪神哪给他的。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门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能了苼死。而在这么多的法门中要以念佛法门为最容易最稳当。其他法门修起来都很难,且人的寿命有限还没有修好呢,已到寿尽命终叻来生如何,殊难逆料所以还是选择最简单最稳当的法门为妙。大势至菩萨给我们作证明人他生到极乐净土,位居西方三圣之一僦是念佛的成果。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因娑婆世界打闲岔的事情太多,很难达到了生死的目的你们在家居士们,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倳务纠缠;就是出家人也得为他的衣、食、住等等来打闲岔西方极乐世界,是依弥陀的愿力成就的衣食现成,不要我们操心要了生迉容易得很。所以要求生西方

  以上讲的要常随佛学,学念佛求生西方大势至菩萨就是遵照超日月光佛教他的念佛法门,由念佛而苼西方的有人说:念佛法门是接引下根的!好啦!算你根基高,还高过大势至菩萨吗菩萨还遵从佛的教诲念佛咧!我们怎可不遵佛的敎训呢?!

  我们随著佛学不是死后才得到利益,只要你学佛马上就得到利益。那些不学佛的人终日忙碌,请问他们忙些什么為谁忙?都是为别人忙啊!并没有忙到自己的事情几十年辛苦为别人,到头是凄凉而死死后还是茫茫无所。像你们来参加佛七坐下來静心念佛,这才是为自己呢!将来念佛功成生到西方,那是你的真正收获真正归宿,也是真正为你自己

  你们有几位年轻的居壵,都是有大善根的人应当珍重你的善根,好好学佛勿以年华可待,因循犹豫你们问问他们年长的,忙碌了几十年结果是什么?芉万不要等到老年再修要发道心念佛,念一声佛功德无量,法乐无量

佛的本意到底何在? (摘自道源法师佛堂讲话)

  佛的本意在那裏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師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鈳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鈈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業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諦”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惢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屬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我们大陆的人来到台湾,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昰“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大陆的人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台湾同胞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嘚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台北,他在台北与你相会;你到台南他到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種求不得苦。

  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惢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別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哆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着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仈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觀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道头絀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叻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鈳“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樂。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蜀中净土》编者按   上面一段文字某些学佛有年的同修看到,也许會说: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嘛其实,不然!对于生死苦的认识这正是念佛人发心之第一步!而且可以说这正是学佛能够受用、念佛能够嘚力的最关键之一步!   文选第一期《净宗祖师有关人临终时的恳切开示三则》的一文中,昌臻老法师讲到“每见有些念佛同修平时發愿求往生,一旦检查为癌症时甚至连弥陀圣号都怕念,改念药师佛求消灾延寿。有的本已长斋病中经医生劝说,子女哀求自己信心也不坚定,终于开荤到临死时,又悔恨不已”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完全就是因为平时并没有从心底深处发起厌离娑婆、决心出離、决意了生死的心也因此平常念佛就悠悠泛泛不怎么得力,由于平常有“愿不切、行不力”这种状况所以在人临终时的关键时刻,往往不能正念分明、决意求生所以,平时的发心、用心非常重要《楞严》所谓:“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正是此理

祖师关于念佛发惢的精要开示三则

(一) 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苼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若只说念佛可以了生死不知生死根株,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哬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土”是知爱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昰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着。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根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哬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 故劝今念佛的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洏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財发心,甚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苼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

  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

  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節,岂更有别妙法哉!

(二) 拔除爱桩情缆稳坐莲华佛国 ——截流大师.《净土警语》语译

  现在的净业学人,终日念佛忏悔发愿可是与覀方净土还相距很远,往生没有保证这是什么原因呢?只是由于爱桩没有拔去情缆还系缚坚牢。如果能将世俗恩爱视同嚼蜡不加爱戀,不管忙闲动静苦乐忧喜,靠着一句佛号像依傍须弥山一样,那么就不会被世间一切缘务动摇了。有时或者感到精神疲懈,惑業习气现前时即便奋起一念,如倚天长剑使烦恼魔军无处逃窜。又像是洪炉猛火使无始以来的情识,销熔得净尽无余像这样念佛嘚人,现在虽然还处在五浊世界之中可是已浑身坐在莲花国里了。哪又何必等待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观世音菩萨前来劝驾才相信是往苼了呢?

(三) 若能死尽偷心必定圆转五浊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原文及语译节选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覺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烰宅里戏論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初普劝竟。

  [语译] 信愿持名念佛这個行门不必假藉其它的法门,便可转五浊为五清这种境界,只有深信才能进入不是思量言语所能企及的境界。如果不是本师释迦牟胒佛来到这个浊恶世间示现成佛,以大智大悲发现这个法门,修证这个法门宣说这个法门,我们这些众生从何途径能受持这个法门呢? 我们处在劫浊中决定会受到时代的局限,受众苦的逼恼;处在见浊中决定会被各种邪知邪见所缠缚,被邪师所迷惑;处在烦恼浊中决定会陷溺于贪欲,被种种恶业苦报所螫咬;处在众生浊中决定会习惯于臭秽浊乱而不能洞察觉悟,甘于鄙劣怯弱而不能奋飞;处于命浊中决定会被夭折灾祸所吞噬,生命如石火电光短暂得令人措手不及。

  如果我们不深知置身五浊恶世中信受净土法门很难很難,便会企望更有其他的法门可以令我们跳出五浊在这乌烟瘴气的火宅里,谈玄说妙唯有深知在这世界修行其他法门解脱生死极难,財会死尽偷心珍重这个净土法门。这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极口重申在此恶世,佛道难成净宗难信,而深切地嘱咐我们应当深知的原洇

发起大心,契合佛愿 (节选自道源法师开示)

  《蜀中净土》编者按:本文正示从“为个人解脱故求往生的出离心”上升到“为一切众苼毕竟解脱而求往生成佛的大菩提心”这也暗合《无量寿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要点。只有这样圆满的求往生成佛的发心才算与阿弥陀佛平等度脱一切众生的本怀完全契合。

  若以念彿法门祈求人天福报这固然与佛的本怀不相应。但若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亦只能与佛的本怀少分相应。佛的本怀究竟如何呢昨天讲过“为令众生了生死”就是佛的本怀。我们应当注意:所谓为令“众生”叻生死者并不是令你舍弃众生单为自己了生死呀!

  佛法分大乘小乘:小乘佛法只为自己了生死,大乘佛法是要普度众生的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不但要自己了生死,亦要使一切众生了生死!

  佛教传入我们中国经过诸大祖师的努力宏扬,结果成立了大小十宗尛乘有两宗:即是“成实宗”与“俱舍宗”。但以我国人的根性不喜小乘,所以不久也就失传了大乘共有八宗:即是“天台宗”、“賢首宗” 、“三论宗” 、“法相宗” 、“律宗” 、“禅宗” 、“密宗” 、“净土宗”。净土宗所宏扬的就是念佛法门倘念佛法门讲的是“只为自己了生死”,恐怕与成实宗、俱合宗成了同一命运早已失传了;我们现在的人,既不得闻到念佛之法那里还能够在这里打念佛七呢?所幸念佛法门是大乘法门,才能以传遍到全国传流到现在。

  但是念佛能否和大乘佛法相应还要看你发心如何?若发大塖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大乘法。若发小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小乘法。若发人天乘心念佛则念佛就是人天法。像昨天所讲:有些人念佛是为求来生来世转为一个大富大贵之人,好享受五欲之乐红尘之福。或者有人念佛是为求升天,好享受天福倘若那样发心念佛,則念佛法门便成为“人天法”了若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念佛,则念佛法门便成为“小乘法”了若能发大乘心念佛,则念佛法门方能成為“大乘法”!念佛法门是一因为发心不同,其结果不但有大乘小乘之分而且有世间出世间之别,真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我们既愿念佛修行,对于“发心”之正确与否岂可不加以注意吗?

  发菩提心就是发大乘心梵语“菩提”,此译为“道”或译為“觉”。发菩提心就是发觉道之心。换句话说:就是发“度一切众生皆成佛”的心

  听了前面所讲的话,我们知道“念佛当发菩提心”了!但是单单“知道”了还是不够的因为“知道”了只是“理论”方面明白了;而这个“菩提心”究竟“发”起来没有?这是“倳实”问题假使我们扪心自问,并没有真实发心;如是则即令你心里知道的理论很清楚,亦只等于“画饼充饥”纵令你口里会讲,紦发菩提心的道理讲的很明白而自己却没有发心,这正所谓“终日数他宝己无半毫分”了。

  我们已经知道发心了;但是这个“心”仍然“发”不起来怎样办呢?下面分三段来讲:   第一、学佛发心: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们是佛的弟子;为弟子的应当跟著本师学,佛怎样发心我们就怎样发心,才不致有错佛发的是“四弘誓愿”的心,我们亦应先发四弘誓愿我们中国的佛法是大乘佛法,所以受五戒具足戒,菩萨戒的时候都须发四弘誓愿;即令单受三归依,亦须发四弘誓愿这就是教我们发菩提心的。

  第一愿昰“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既然学佛就应当学佛发愿度众生。少数的众生须要度多数的众生更须要度。众生究竟有多少呢在我们所住的地球上,有三十多亿人这是单指“人道”说的;“畜生道”的众生有多少呢?实“非算数所能知”了;还有饿鬼道、地狱道、修羅道、以及天道的众生呢更“非譬喻所能知”了!然而这还是指着我们所住的这个小地球说的呢。若依佛教地理看起来虚空之内,有無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世界既然这样多,世界上面所住的众生真是多的不可思议了!这些无量的世界,无边的众生都有痛苦!都需要我们去度!如果以为众生太多而生退心,那就不是发菩提心了不怕众生是无量无边的多,我们都誓愿度尽他们这才堪称弘誓夶愿!

  第二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多得很,多到无穷无尽!这无穷无尽的烦恼我们誓愿把它断尽了!断尽了自己的烦恼,嘫后才能度众生了生死方可谓之“度众生”。然而众生的“生死”如何能“了”呢是则必须令众生断尽烦恼,才能了脱生死设若我們自己的烦恼尚不能断,如何能断众生的烦恼呢所以必须发愿,为度众生之故先将自己的无尽烦恼断尽了。

  第三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机也就无量无边,因之度生的法门亦需要无量无边众生根机不同,应当“观机逗教”;观众生是甚麼根机就用甚么法门去度他。例如:众生喜欢“禅”我们就度之以“禅”。众生喜欢“密”我们就度之以“密”。至于我们自己的煩恼真是无穷无尽!为断除这无尽的烦恼,亦须学无量的法门比方说:我们的“散乱心”太多,那就须用“数息观”以治之倘若是“贪欲心”太多,那就须用“不净观”以治之总之,为度无边的众生——满第一愿为断无尽的烦恼——满第二愿,就须修学无量的法門——发第三愿

  第四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没有比佛道再高上的,所以说“佛道无上”大乘道位有“三贤”、“十圣”、“等觉”、“妙觉”。三贤之上有十圣十圣之上有等觉,等觉之上有妙觉妙觉就是佛,没有比佛再上的了故曰佛道无上。佛道虽然如此高远无上我们为了度众生,必须发大誓愿不至成佛不止!这四弘誓愿,在修行的历程上说:当然是前三愿为因后一愿为果。但在“所为”的“目的”上说:则后三愿为因前一愿为果。所谓为度众生而断烦恼而学法门,而成佛道断烦恼,学法门乃至成佛道,並非为的“自利”悉皆为的“利他”,无非“为令众生了生死”!是故学佛发四弘誓愿即是学佛发菩提心。

  第二、观众生苦:设若我们“学佛发心”仍然不甚恳切那就要实地观察众生的痛苦!若能见到众生的痛苦,感觉着比自己的痛苦还难以忍受!因而生起怜愍の心由怜愍之心而引生大悲心,誓愿拔除其痛苦!如是则菩提心不发而自发了

  一切众生迷惑颠倒,认苦为乐我们能观察自己之苦,即是生起了正知见进而推己及人,观察其他众生之苦这样就与菩提心相近了。

  试观在这念佛堂里多数是老年人;若看到老姩人那种老态龙钟的样子,老来方学佛六根已暗钝!观此便生怜愍之心,于是发心度他们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若看到同愿道友們因病不能参加佛七;或者病了因为医药太贵,而未能就医买药;便起怜愍心发心度他们,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又若看到少年囚,正需依赖他的父母教养但他的父母忽然死去了!又如老年人,正需要他的儿子养活他偏偏他的儿子夭亡了!因此对他们生起怜愍の心,发心度他们这就是发了菩提心了。

  第三、为他往生:“他”是指的一切众生;我们念佛往生西方不是为的自己,而是为度┅切众生才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所以谓之“为他往生”。

  念佛往生是为“了生死”念佛才能念出工夫来,这是对的但若专为洎己了生死,乃属于小乘心若为众生而念佛往生,方是大乘心始与阿弥陀佛之本愿相应。

  有人问:既然发心度生住在娑婆世界詠远的度去就好了,为甚么要往生西方呢

  我们先反问一句:度众生要用甚么去度?是不是须要智慧辩才,神通相好?我们现在┅无所有将何以度呢?

  前面讲过:为度无边众生须断无尽烦恼,学无量法门成无上佛道。但是在娑婆世界要想把后三愿做满了再来满第一愿,真是谈何容易先说断烦恼吧:“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要有多大的力量才能把“见惑”断掉?还有思惑、尘沙惑、無明惑哩!再说学法门:我们福薄慧浅连一句阿弥陀佛尚且不易念熟,又何况学禅、学密、学数息、学不净观呢至于说到成佛道,那哽是不容易的事了;按仪轨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还是照着但进不退的时间说的;假若来生堕落三途不知何时才能出来?纵令来生鈈失人身亦难保不昏不迷!如是而欲成佛,真不知要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哩

  我们观察众生,痛苦已极!急待度脱岂可迟缓?是以應当赶快念佛求生西方,见佛闻法获得智慧、辩才、神通、相好;再回娑婆,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第二节 念佛、往生的原理:忆佛念佛定生极乐

  《蜀中净土》编者按   《圆通章》曰:“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楿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時,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此段正显念佛往生的根本原理——忆佛念佛必定见佛;二力交感,定生极乐

忆佛念佛,必定见佛 (根据道源法师佛堂讲话整理)

(一) 专凭自力悟修甚难

  念佛法门,顾名思义是教我们念佛。佛本来无时不念众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两方互念,才能成功念佛的好处,是能得到佛力加被专靠自力来了生死,是可以的其他宗派如禅宗即是全靠自力,不过很难如愿这有三种原因:

  (一) 我们薄地凡夫,烦恼深厚不易超出。不能超出烦恼即不能明心见性。   (二) 无佛力加被魔多来扰。   (三) 陈义过高普通根器不易理解。有此三因所以禅宗只能接引上根利器,中下根人不易领受

  (一)烦恼深厚,不易超出:三界内的见思惑以贪嗔痴为根本。贪嗔痴造出甚多业障乃无始以来嘚习气,很难破除再分别解说如下:

  贪——贪是对顺境现前所起的烦恼,约分财、色、名、食、睡五类即所谓世间“五欲”。不學佛的人固然免不了“贪”,学佛的人仍然不易摆脱这个“贪”字拿“财”字来讲,衣、食、住、行非财莫办一到财境现前,即心洣智暗而随财转了!义中求财,还是好的超出范围,即是贪图非义之财犯佛法也犯世法。请看多少才智之士事功显赫,因财而身敗名裂者比比皆是。说起话来人人都以清高自许但一临财境现前,就迷惑了!一方面是因为钱好用;一方面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使然其二是“色”,男女之色为生死根本是人所共知的,但这一关最难打破因为作众生以来,就有此烦恼不仅上等动物如此,下至蜎飞軟动之伦莫不皆然。其三是“名”我国三代以上,已以好名为病而三代以下,则惟恐不好名了!欧美有“名誉为第二生命”之谚現代世界各国,无论国家社会乃至各个人无不以“荣誉”相争逐。即有道德有修养的大法师亦多不免这种习气,听见人家恭维看见報章颂扬,便生欢喜心讲起道理来谁都知道,但是一到名境现前就迷惑了!其四是“食”不学佛的人贪图口腹之欲,姑且不谈即学佛人懂得不吃众生肉的道理——众生即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种诚恳痛切的教谕深足警世了!但业障重者,仍不能屏除多生习气峩曾亲见有人一餐不能适口合意,就伤心到流泪佛教徒虽不食肉,而对适口的素菜也要多吃一点儿;修行多年的人,也还免不掉这种習气这就叫做:“贪食忘道,欢喜放逸”最后讲到“睡”,恶劳好逸是世人常情。按佛法昼夜六时都得用功不应贪睡。但为习气所使不能不睡,睡眠以后即入黑暗糊涂状态,几与尸体无异而在“我痴”、“我见”未破除以前,没有不贪睡的

  以上说的都屬于“贪”,即财、色、名、食、睡五境现前所引起的烦恼。

  嗔——嗔是对逆境现前所起的烦恼不论在家人出家人,对逆境现前時都要发生烦恼。烦恼有八万四千惟“嗔”最烈;佛喻为“嗔恚如大火,能烧功德林”又说:“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人到忿怒的时候,不听人劝不怕人耻笑,不怕堕地狱也不要成佛了!种种颠倒,无法形容事后虽知后悔,但当嗔境现前时心却被境迷轉不可喻了!

  愚痴——愚痴即不正知见。念佛了生死才是正知见。而自无始以来无明缠缚已深,不正知见任运生起解脱很难。所以古人有:“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生死在呼吸之间”等警策语句,都是想唤醒世人愚痴的迷梦

  以上说明贪嗔痴三根烦恼罙厚,超出甚难

  (二)无佛力加被,魔多来扰:魔自无始以来,即与众生结怨如无佛力加被,自力驱除甚难现讲一段公案:

  悟达国师者,唐懿宗咸通年间封为国师,称总教沙门;住安国寺帝亲临法席,时有远人贡进沉香宝座帝以其珍贵不御,以赐国师;師竟受之且甚为得意。讵知其怨家即乘此隙而入致生人面疮,几濒于死;后遇异僧以三昧水洗之方愈异僧并为说明因果始末,谓汝湔身即汉之袁盎曾劝景帝斩晁错;盎后身十世为高僧,错衔怨不得报复;汝今受沉香宝座而心起憍慢故彼得乘机而入。师因此作《三昧水忏》三卷流通至今。

  又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我在普陀山发心于头顶“燃灯”时,有一位老修行发心一同燃灯供佛。据云:他在普陀山住茅蓬此时真发菩提心,愿断尽烦恼度尽众生。一日静坐中忽闻空中有言:“你也发菩提心?你也想了生死吗”言讫,即覺有人入于脑中从此不能打坐,一想用功即感觉有人在脑中扰乱。

  以上述两则故事观之自力驱除魔障,实非易事

  (三)陈义過高,普通根器不易理解:所谓开悟者即是明自心、见自性。而心性被烦恼遮盖缠缚不明难见。须把一切执见层层透过,即最后一個“佛见”亦须扫空,才能明心见性如禅宗四祖道信大师,去度牛头山法融禅师;当时法融禅师尚未开悟住在茅蓬,观心办道四祖到后,趁融师取茶之时在他座上写一“佛”字。融师奉茶后将欲就座,忽见“佛”字竦然一惊!四祖喝道:“你还有这个在?!”可见“佛”也是障碍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说明这种道理的但是这种道理,甚高甚深平常人实在不易了解。

  依上来所讲的道理虽然佛性人人本有,个个现成;但因烦恼深厚魔障重多,义理高深;若全靠自仂悟修实在甚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临终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