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使尨也吠吠,燕于飞”中的"也"如何理解?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解读】———————————————声对色,饱对饥

声对色 声音和颜色,引申义则有语气和脸色,如声色俱厉、歌舞和女色,如[汉]·司马迁《货殖列传序》:“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chú huàn,牛羊猪狗等牲畜)之味。”

延伸阅读:朱门的酒肉到底啥味道?

饱对饥,这一句本来直白如水,无须赘述。但表达此意的诗句,有唐代诗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于是就值得略加啰嗦两句。

由于“臭”字有两种读音、两种含义,因而这诗句也就有两种读法、两种注释。

第一种:读作“朱门酒肉臭(chòu),路有冻死骨”。《中国古代文学辞典》注释为: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

第二种:读作“朱门酒肉臭(xiù),路有冻死骨”。这样读有《现代汉语词典》为证;其次在《杜甫诗选译》的脚注中也注明:“臭,一说读xiù,气味。‘酒肉臭’是酒肉香味。”按照“臭”字的这种音义,该诗句的注释就应该是: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却有冻死的骸骨。

一水选择采信后者。何故?杜诗号称“诗史”,素以客观之笔入诗著称,众所周知的常识是,酒,一般是不会变质发臭的,朱门大户也绝不至于让腐肉存于家中,令府邸散发出如鲍鱼之市般的恶臭。如果说是情绪化的唯心表达,鄙视于富家酒肉的味道都是臭的,则未免失之于酸葡萄的心理。所以,客观描述出一边是天堂,一边是炼狱,这对比本身已经够具有批判的力量,实在没必要再人为加工这酒肉的味道……虎节对龙旗

虎节 古代使节出使所持的符节。《周礼·地官掌节》云:“凡邦国(指周朝各诸侯国)之使节,山国(山地之国)用虎节,土国(平原之国)用人节,泽国(水乡之国)用龙节。”

龙旗 古代画有龙形图纹的旗子。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对龙的崇拜自古一以贯之,龙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到宋代龙旗已有12种之多,如黄龙旗、青龙旗等。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

杨花即柳絮。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柳絮会漫天飞舞。[宋]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诗云:“杨花著水万浮萍”。其中苏轼自注:“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从这里看,这个诗文中的“杨花”,自注中说的就是柳絮。至于“柳絮入水化为浮萍”,则是中国古代文人感性胜于理性的误传,或是因为二者都给人以漂泊无根的共性印象,因而被感性地作了跨物种的文学捆绑。

又如,唐代诗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云: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杨花的出现,一方面既是时令的交代,另外一层深意,也有对王昌龄遭遇贬谪的漂泊之伤。实乃情景交融,因时起兴的妙笔!

还有一层引申义是美女的一种眉形。如[唐]李贺《恼公》诗云:“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唐]江妃《谢赐珍珠》亦有:“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此处和杨花对应,应该只是简单的春秋时令植物之对,应该与美眉无关。不宜过度解读,只是做个引申介绍。

白简 简本为竹片或木片制成的书写工具,后纸质书笺亦通称“简”。古代御史上弹劾奏章,道教祭告神祇的文书,皆用白简。[宋 ]陆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诗:“白简万言几恸哭,青编一传可前知。”

朱衣唐宋时期,四品、五品官穿绯(红色)服,因此穿朱衣,意指指入仕﹑升官。

延伸阅读:朱衣点头 考生所求

朱衣点头,这一成语就是被考试官看中的意思。出自明·陈耀文《天中记》中的《侯鲭录》。

传说,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任翰林学士、主持贡院举试时,每次拿起朱笔批阅考卷时,总觉得有一个穿着朱色服装的人站在他后面,严肃地注视着他手中的朱笔。

起初,欧阳修以为是侍从站在他身后,但回头看时,又无一人。这朱衣人头一点,他批阅着的文章便是合格的;否则,就不合格。因此,欧阳修觉得非常奇怪。

后来,欧阳修把这件事告诉给同僚,同僚们无不感到惊异。欧阳修还为此留诗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

朱衣人在欧阳修身后点头的这件事传开后,那些参加考试的人,心里常暗暗祈祷:“唯愿朱衣一点头”,就是希望自己的考卷合格,被录取。

因为这个传说,民间又以文昌五帝君中的第三位塑造成朱衣人形象。

现在,知道这个典故成语之后,再遇到家有学子面临高考的,大家不妨祝一声“朱衣点头”,这就很有文化的腔调了。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

尨也吠 尨,多音字,此处读 máng:杂色长毛狗。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云:“无感(通“撼”)我帨(shuì,佩巾)兮,无使尨也吠。”写的是男女幽会,女子劝男子不要动手动脚,怕引起狗叫。

燕于飞 这是诗经里一首写亲人送别的诗。见《邶风·燕燕》,全诗四节,每节六句,反复吟唱,仅摘录首节如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子啊飞来飞去,带着剪刀一样的尾羽。

我妹妹就要回娘家了,我把她远送到郊野才分离。

我翘首以望直到目力不及,顿时悲从中来泪流如雨。荡荡巍巍荡荡,广大。巍巍,崇高。形容功业崇高而伟大。《后汉书·皇后纪》云:“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

春暄资日气 春天的温暖是凭借着日光的热气。暄:暖和。资:凭借;依靠。日气:日光散发的热气。

[唐]白居易《春寝》:“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

秋冷借霜威 秋天的寒冷是源于霜寒之威力。霜威,寒霜肃杀的威力。

[唐]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出使振威冯奉世西汉宣帝时,冯奉世以卫侯使身份,持节赴大宛国处理莎车人杀害汉朝官员事。他率兵击破莎车叛乱,威震西域,巩固了汉朝在该地区的统治。(见《汉书·冯奉世传》)

典故详解: 强汉之使,强悍至斯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很受后世华人追捧的牛气宣言不是冯奉世说的,但这样的事儿,却是他在这句话还没出现之前,就已经做到了的。

汉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西域地区莎车国人发动政变,杀掉了汉朝所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还杀了汉使者奚充国,并扬言说北路诸国已经归属匈奴,与他们歃血为盟背叛汉朝,从鄯善国向西都断绝了与汉朝的交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都被困在北路诸国之间。

其时,冯奉世正以卫候的身份持使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宾客回国,刚好就赶上了这趟子事儿。冯奉世和他的副手严昌商议后决定,应该立刻给予叛汉的莎车国以迅猛的军事打击,以免其势力坐大,危及汉廷对于西域的掌控。

于是冯奉世持大汉使节假托汉皇旨意通告西域诸位国王,严令他们认清形势,站对立场,西域诸国正在左右摇摆观望风向,慑于冯奉世传达出的大汉天威,于是纷纷集结军队,共征得南北道一万五千人进攻莎车平叛。大汉朝廷的军事打击来得如此迅速,远远超出莎车国人预期,慌乱失措之下,本就人心不稳的莎车军队一触即溃,国都城池转瞬失守,新立的莎车王畏罪自杀,冯奉世就将他枭首示众,并将首级传到长安报捷。西域诸国因此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西域。

冯奉世平定莎车之乱,并完成出使使命后回到长安。汉宣帝对其此行立下的功勋很高兴,就下令议论封赏事宜。众官都认为应当加封爵位赏赐土地,独有萧何的六世孙萧望之有异议,他认为冯奉世奉旨出使有其任务,却擅自假托皇令,征发诸国兵马,虽有功劳,但不可大力封赏树为榜样。以免今后出使之人争相效法,动辄发动军队,邀功求赏于万里之外,为国家滋生事端。汉宣帝从之,所以仅封了冯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令冯奉世也遗传了其祖父冯唐仕途难以得意的宿命(唐代诗人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名句)。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完,“太阳底下无新事”,29年之后,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类似的“强悍的强汉使者”剧情又上演了一回。这一回领衔主演的,正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一宣言的原创首发者陈汤。

当时西域的情况比较复杂。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实力日益强盛,还囚禁了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护送其为质长安的儿子回国的汉朝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欣赏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杀人掠货。乌孙不敢还击,只得远避,于是郅支拥有了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郅支单于这要作死的决心,真是穷尽西域的骆驼都拉不住。他根本想不到,他命中的克星陈汤此时正随甘延寿一道,踏上了收割其脑袋的征途。

要说陈汤此次出使,本来使命也不是征讨郅支单于,所率士卒也仅为一支护卫军队,而非征讨大军。但在分析时事后,身为副校尉陈汤向主将校尉甘延寿建议,不能坐视郅支单于坐大,祸乱西域,应该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立刻攻伐郅支。甘延寿还在犹豫要不要报请朝廷同意时,坚持认为应当断则断,兵贵神速的陈汤却已在甘延寿染恙缺席之际,效法冯奉世假托圣旨(很可能冯奉世就是陈汤的偶像,陈汤不仅在军事行动上拷贝了冯奉世的成名之战,而且陈汤的两个儿子一名陈冯,一名陈勋,也大有追慕前贤的意味),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等国的兵员4万余人,强行把甘延寿带上了建功立业的战车。

故事的情节就和冯奉世主演的前作相似。强汉天威所至,郅支单于战不敌,逃无路。仅两天时间,汉军破城,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

功成凯旋,陈汤向汉元帝上书,表明诛杀郅支单于的功绩,写下了这段霸气宣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应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地方,让他们知道,敢于冒犯强大的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虽然在陈汤、甘延寿一行凯旋回朝后,类似针对冯奉世功勋争议的话题再次出现,又有人用相同的论调认为不宜大加封赏,但在主赏派的据理力争之下,汉元帝最终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延寿为长水校尉。

充满正义感的主赏派又乘胜追击,再次翻出29年前冯奉世那完成难度更高的功绩争取追封。然而,虽然此时冯奉世已经辞世数年,但其老冯家乏善可陈的官运宿命仍然未有改变。汉元帝推说这是先皇汉宣帝的事儿了,犯不着为个不在人世的老家伙有悖先帝之意,于是,冯奉世终究还是如“李广难封”……治民异等尹翁归西汉名臣尹翁归,少年成孤,擅长击剑,无人能当。原为狱小吏,继而任东海太守,后升右扶风。他公正明察,尽知奸邪;清廉自守,死时家无余财。汉元帝制诏称:“扶风尹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见《汉书·尹翁归传》)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

与我的弟兄一起宴饮,于是一起吟咏棣棠(dì táng)诗篇。

燕:通“宴”,宴饮。《诗经·小雅·常棣》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韡韡(wěi wěi,光明盛大的样子)。诗写棠棣花之艳丽,比喻兄弟宴饮亲近之乐。“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命令尔等将帅,唱起杨柳依依的歌。

杨柳依依出自《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写的是戍边将士从奉命出征到回归故乡所经历的艰苦生活。上一讲亦曾经讲到。

【原创不易,觉得内容尚可的朋友,有空不妨评论两句,略增人气。一水拜谢!】

茶对酒,赋对诗1,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2。

四目颉,一足夔3,鸲鹆对鹭鸶4。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5。

几阵秋风能应候6,一犁春雨甚知时。

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7。

————————注释————————

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是用铺陈的方式来写景叙事,盛行于汉魏六朝。

2落絮:飘落的杨柳花絮。游丝:在空中飘荡的蛛丝。

3四目颉(音jié):颉指仓颉(亦作苍颉),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据说他“四目灵光”,创造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一足夔(音kuí):此典故有两种说法。其一出自《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夔为一种怪兽,似牛,青色的毛,无角,只有一只脚。另一说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夔为人名,是尧(一说舜)的乐正(管理朝廷音乐的官员),鲁哀公听说“夔一足”,以为夔只有一只脚,就去问孔子,孔子就说“夔一而足,非一足也”(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以将音乐的事管理好了,不是说他只有一只脚)。但传说既久,慢慢也就衍生出夔是只有一只脚的音乐之神的说法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士的漆器上就绘制有一只脚的夔的图形。从对仗的角度来看,此处理解为“一只脚的音乐之神”较好。

4鸲鹆(音qǘyǜ):鸟名,俗称八哥。

5菡萏(音hàndàn):荷花。荼蘼(音túmí):也写作酴釄、酴醾,又名木香,一种藤类植物,晚春开白花。

6候:气象学名词,五天为一候,一年七十二候。这里是节气、时令的意思。

7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智伯是春秋末战国初人,晋国的权臣,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权利的分争,被赵襄子联合韩、魏诛杀。此前,他曾以国士的待遇对待一位侠士豫让,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立意替智伯报仇。他将生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生疮,剃掉眉毛头发,吞下烧红的木炭改变自己的声音,使别人认不出自己,多次谋刺赵襄子。下联出自《晋书·羊祜传》。羊公,对晋人羊祜的尊称。羊祜主管荆州军务诸事,在任十年,勤政亲民,深得百姓皮子下爱戴,死后襄阳百姓痛哭流沸,为之停止市场交易以悼念他。后来,其部下在羊祜生前游玩休息的地方岘山立碑建庙纪念,每年祭祀,见碑者无不堕泪。后人便称此碑为堕泪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1。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2。

汾水鼎,岘山碑3,虎豹对熊罴4。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5。

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6。

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7。

————————注释————————

1围棋:此处不是名词,而是动宾结构,所以能与“舞剑”构成对仗。

2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一种竹片(也有用木制的),一般都是编连成册使用。毛锥:毛笔,因为毛笔的笔头以毛制成,形状像锥子,故得此名。此名称出自于《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史弘肇曾经说:安定国家、平息动乱靠的是长剑大韩,像“毛锥子”有什么用处呢?

3汾水鼎:据《史记·武帝本纪》记载,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古鼎,因此改换年号为“元鼎”。岘(音xiàn)山碑:即堕泪碑,参考前注。

4罴(音pí):一种野兽,俗称人熊。

5琉璃:天然形成的各种有光的宝石的统称。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汉书·王吉传》。王吉宁子阳,西汉人,品行高洁。东邻的枣树越过院墙伸到了王吉家,其妻摘树上的枣子给王吉吃。王吉知道枣子的来历后,认为妻子这是偷盗,便将其妻赶出了家门。邻居知道原因后,就要砍掉这株枣树。后经邻里再三劝阻,坚决请求,王吉才让妻子回来。去,离开,此处是“让……离开”,即休弃的意思。下联出自《前汉纪》。公仪休,春秋时鲁国的相。他很喜欢吃其妻在后园所栽种的葵菜。后来又看见妻子亲自织布,忽然想到这是与靠种菜织布谋生的人争利,便拔掉自家菜园的葵菜,并休弃了他的妻子。出,让……出去,即休弃的意思。葵,冬葵,一种蔬菜,子可入药。

7咿轧(音yīyā):摇槽的声音。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1。

三弄笛,一围棋2,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3。

张骏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4。

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5。

————————注释————————

1李苦:李子很苦。《世说新语·雅量》说,晋王戎小时候,曾和一群小孩在大路边玩耍,看见道边一株李树上果实累累,但无人摘取。小孩们都争着去摘,只有王戎不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李树长在大路边,果实还没被路人摘去,这一定是苦李。小孩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苦涩不能入口。青眼:瞳孔是黑色的,正视对方时眼球是黑色的,称青眼,表示重视对方;其旁为白色,斜视对方则白色出现,表示轻视对方。《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晋书·阮籍传》说,晋人阮籍不拘于世俗的礼法,看见才干普通的人,就翻着白眼对着他。只有当时的名士嵇康去见他,阮籍才青眼相对。白眉:三国时蜀人马良(字季常)有兄弟五人,都以“常”字排行,其中马良的才学在兄弟当中最为突出。马良眉有白毛,当时有俗语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见于《三国志·蜀志》。)后世便称兄弟中才干最突出者为白眉。

2三弄笛:这是一个典故,见于《世说新语·任诞》。晋人王徽之(宇子献,王羲之之子)曾听说桓伊(宇叔夏,小字野王)善吹笛,但互不相识。有一天,王徽之乘船出城,桓伊正驾车从岸上经过,别人告诉王徽之:这个人就是桓伊。王徽之便叫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当时桓伊已经担任过淮南太守、豫州刺史等高官,但久闻王徽之的名气,便下车替王徽之吹了三支曲子,吹完以后,未交谈一句,使各奔东西了。弄,本为双手把玩宝玉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双手持笛演奏,有一支古笛曲名便为《梅花三弄》。

3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太真外传》。唐明皇(玄宗李隆基)在沉香亭召见杨贵妃,而杨贵妃宿醉未醒。明皇叫侍女将杨贵妃扶至沉香亭,杨贵妃带醉补了一下妆,但不能下拜。唐明皇笑着说:“岂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怎么是醉了呢?是海棠花还没睡够呀!)后来宋朝苏轼的《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银烛照红妆”,用的就是这个典故。下联出自《三辅故事》,据说汉朝宫苑中有株柳树,树形像人,称之为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清历鹗的《台城路·蚕》词中写养蚕人“守定芦帘,三眠三起似人柳”,用的就是这个典故。

4张骏句:据《太平御览》卷 124《偏霸部·西梁》李暠所云,从前河右地区(今甘肃酒泉一带)无楸树槐树,东晋后期割据于河右地区的前凉国张骏曾从陕西一带弄来一些树种移栽,都死了。前凉于公元376年被前秦灭掉之后,李暠逐渐占据河右,于公元400年建立西凉。有一天,忽然在酒泉宫西北角上长出了一棵槐树,李暠认为是吉兆,便有感而作了《槐树赋》。原注引自《凉录》说《槐树赋》为张骏所作,与原文所言相合。疑原文及原注均误。杜陵:指唐代诗人杜甫。宋人王禹偁《诗话》说,杜甫的母亲名海棠,杜甫为避讳而从不作吟咏海棠的诗。

5晋士句:这句的意思是说,晋代的文士才具奇特,外人只能观察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就如同从竹管中看金钱豹,只能看到它身上的一块花纹一样。此语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说王子敬(即王献之)小时候看人玩一种棋,能看出双方的胜负。游戏者看他年龄小,轻视他,说:“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五总之龟:龟被古人视为长寿的灵物,千年五聚,因而称博学多闻的人为五总龟。《新唐书·殷践猷传》说,殷氏学问淹通,贺知章“尝号为五总龟”。五总,聚集了五次,即经历了千年。

这里有必要对几个问题说明一下。

首先,四支这段典故很多,其中有一些典故是荒谬的,我们自然可以判断出来,没有必要恪守。毕竟《声律启蒙》是古代人写的东西。

第二,第二段的注1提到了所谓“动宾结构”,这是个什么概念,大家以后就会学到。蓝田种玉老师已经开贴,相信不久大家就能够开始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进而掌握这些概念。

最后,对第三段的注4疏通一下。从“据《太平御览》卷”到“便有感而作了《槐树赋》”这是《声律启蒙与诗词格律详解》的考订,认为《槐树赋》是李暠所作。后面“原注”是指《声律启蒙》的原注,并且说那个注解和《声律启蒙》的说法一致,都认为《槐树赋》是张骏所作。但是,从《太平御览》的记录看来,《声律启蒙》原文和原注都错了。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1。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2。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3。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4。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5。

————————注释————————

2矶(音jī):水边的石滩或突出的大石头。

3朝(音zhāo):早晨。珠玑:珍珠的统称。圆者为珠,不圆者为玑。

4欹(音qī):不正、倾斜,这里是斜靠着、斜倚着的意思。念:想着。边衣:供戍守边防的战士穿的衣裳。古代军队战士的衣服(特别是寒衣)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5莎(音suō):草名,即香附。其块茎叫香附子,呈细长的纺锤形,可入药。

宽对猛,是对非1,服美对乘肥2。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3。

桃灼灼,柳依依4,绿暗对红稀5。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

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6。

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注释————————

1宽对猛:宽指政策宽缓,猛指政策严厉,《左传》昭公二十年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宽缓的政令和严厉的政令互相补充调剂,国家的政局就能上下和谐。)

2乘(音chéng):乘坐,动词,此处指乘坐的马匹,做名词用。这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

3珊珊:海洋中一种腔肠动物的骨髓形成的树枝状的东西,颜色多样,可作装饰品。玳瑁(音dàimào):海洋中的一种动物,形状似大龟,背壳有花纹,四肢为鳍足状,甲片可作装饰,亦可入药。

4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上联出自《国风 ·周南 ·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呀,它的花开得像火焰一样。)。夭,盛貌;灼,鲜明,灼灼,鲜明光盛貌。下联出自《小雅·采薇》,原文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前我动身去打仗的时候,杨柳随风飘动)。

5“绿暗”指绿叶颜色变深,“红稀”指红花凋谢变少,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绿和红分别代指绿树和红花,是修辞中的借代手法。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见一东注。下联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说周朝“一戎衣,天下大定”,传统的解释是:周武王一穿上打仗的服装(戎衣),就消灭了商纣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臻(音zhēn):至、到。

声对色,饱对饥1,虎节对龙旗2。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3。

尨也吠,燕于飞4,荡荡对巍巍5。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6。

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7。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8。

————————注释————————

1声:特指音乐。色:特指女色,此处指歌女、舞伎等。

2虎节:即兵符,古代军队中调兵遣将的凭证。一般为铜铸,虎形,上有相应的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在中央,左半归统兵者掌管。调兵时由使者持右半虎节与统兵者验合,方能发兵。节,符节。龙旗:上面绣有龙的旗子。

3白简:古代御史谏官弹劾的奏章称白简,也可用来代指御史等主管监察的官员。朱衣:官员所穿的一种红色的官服,也可代指有资格穿此类服装的官员。汉代祭宫、唐宋四品五品的官员都穿朱衣。

4此联两句均出白《诗经·国风》。上联出自《召南·野有死靡》,原文为:“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不要揭动我的围裙呀,不要让你的猎狗叫起来。)尨(音máng),多毛狗。下联出自《邶风·燕燕》,原文为:“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在飞翔,羽毛参差不齐。)于飞,飞翔;于,词头,无义。

5荡荡:很宽广的样子。

6暄(音xuān):温暖。资:借助。藉:借助、依靠。

7这是两个典故,均出自《汉书》。上联出自《冯奉世传》。冯奉世为西汉武帝宣帝时人,奉命出使西域大宛国时,遇上莎车国杀了汉朝使者,他便劝说西域诸国,发兵大破莎车,杀莎车王,威名远扬,得到西域各国敬重。下联出自《尹翁归传》。尹翁归为西汉宣帝时人。曾任东海郡太守,因为政绩卓著而调迁右扶风(官名),为官清廉严正,死后家无馀财。异等,与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别人一等 。

7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小雅》。上联出自《常(棠)棣》,原文为:“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树开的花呀,外观不是明艳照人吗?所有现在的人呀,没有人能赶上亲兄弟。)据说这是周公为宴饮兄弟而作的诗。燕,通“宴”。载,发语词,无义。棣棠,树木名,即郁李,也写作棠棣、唐棣。文中将“棠棣”写成“棣棠”,是因为服从对仗平仄的要求而改的。韡韡(音wěi),光艳茂盛的样子。下联出自《采薇》,据说周天子派军队征伐入侵的西方少数民族猃狁,戍卒们在征途中作此诗。参见前注。伊,代词,你、你们。

第二段注2,对“乘”的解释,个人以为可以商榷。这句话可能出自《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如此,则“服”和“乘”都应该是动词,而“美”和“肥”才应该看做借代,分别指“美丽的衣服”和“肥壮的马匹”。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1。

伯乐马,浩然驴2,弋雁对求鱼3。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4。

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5。

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之渔6。

————————注释————————

1户:门。宝马:配有用珍宝装饰起来的马具的马。香车:即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车,古有两读,此处的“车”属鱼韵,读jū;本韵内另两处“车”亦读jū。

2伯乐: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于相马闻名。浩然: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喜骑驴,曾说,我的诗都构思于灞陵风雪中的毛驴背上。

3弋(音yì):也叫弋射,一种用系有细丝绳的箭射猎飞禽的射猎方式。

4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吕氏春秋》(《史记·管晏列传》下《索隐》所引)。鲍叔即鲍叔牙,春秋齐人,与管仲为知交。两人曾在南阳合伙经商,分利润时,管仲私自多取,鲍叔知道管仲家有老母且家境贫寒,不认为是管仲贪财。下联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音lìn)相如,战国时赵国的大夫。秦昭襄王说要用秦国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主动请求奉璧前往。秦王收下璧而不给赵国城,蔺相如设计取回和氏璧,终于完璧归赵。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晋书·孙楚传》。孙绰,晋朝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其友人范荣期读了以后,盛赞说:您试着将它扔到地下,必将会发出钟磐那些乐器一样的声音。金石,指用青铜铸造的钟和美石雕制的磐,都是乐器。下联出自《晋书·列女传》。窦滔,东晋末人,在前秦苻坚朝作秦州刺史,被调往西北的沙漠,其妻苏蕙(字若兰)就用锦织成一首回文旋图诗(顺读反读皆能成文的诗)寄赠给他,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据说其诗“词甚凄婉”,“凡八百四十字”。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殷本纪》。傅说(音yuè)本为犯人,在傅岩服劳役替人筑墙,后来殷高宗武丁做梦得到一个贤臣,访得傅说,正与梦中之人相貌相合,便让他作了商朝的相。傅说竭力辅佐武丁,商朝因而得以中兴。殷宗,商朝的殷高宗。胥靡,连绵词,小的、地位卑微的,此处指服劳役的刑徒傅说。下联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故也叫姜太公、姜尚、吕尚、太公望,周朝的贤相。传说太公在渭水钓鱼,周文王打猎正好路过,与之交谈,大喜,便同车而归,立为师。既,已经。后,天子、皇帝、国君:周后,周朝的天子。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1。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2。

千字策,八行书3,有若对相如4。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5。

爱见人长, 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已吝,谁知阮裕竟焚车6。

————————注释————————

1短褐:古代平民穿的粗毛或粗麻织的衣服。华裾(音jū):华美的衣裳。裾,衣袖和衣襟均可叫裾,此处代指衣服。

2六朝:有南六朝(指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均建都于今南京)和北六朝(指魏、晋和北朝的后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它们均建都于北方)之分,今一般泛指三国至隋这段时期内南北两方的各个朝代。天禄、石渠:均为西汉长安皇宫之内的殿阁名,都是用来收藏国家图书典籍的地方。

3策:策论,一种文体。宋代庆历之后考试有策论,字数限为一千字。八行书:旧时笺每页八行,故称书信为八行。

4有若:人名,字子有,孔子弟子。相如:人名。战国时有蔺相如,事迹参见前注。西汉有司马相如,文学家,以善作赋闻名。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孔子家语》。孔子将出门而天要下雨了,学生们劝孔子向卜商(字子夏,孔子学生)借车盖,孔子说,我听说,要长久地与别人交好,就要表现他的长处而避开他的短处。卜商不富裕,我向他借车盖,他如果不肯的话,就使他吝啬的短处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不向他借。见(音xiàn),表现、显示。长(音cháng),长处、优点。服,叹服、心服。宣尼,孔子字仲尼,西汉平帝元始元年追溢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故可简称为宣尼。假,借。下联出自《晋书·阮籍传》所附之《阮裕传》。阮裕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只要有人来借,他总是高兴地答应,从不吝啬。有个人想借车给母亲办丧事,因忌讳不吉利而不敢开口。阮裕听说了,感叹地说:我有好车而使人不敢借,还要这车子干什么?便烧掉了它。彰,使……明显。竟,竟然。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1。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2。

犀角带,象牙梳3,驷马对安车4。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5。

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6。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7。

————————注释————————

1内史:官名,各朝设置略有差别,其职责一般是处理朝廷政务。中书:官名,中书省的首长中书令、属员中书监等均可简称为中书。

2耒耜(音lěisì):一种较为原始的翻土用的农具。耒形如木叉,是柄;耜形如铁锹,装在耒的下端,用来掘土。畎(音quǎn):田中排灌用的水沟。据《尚书·益稷》注,水沟深一尺宽一尺为畎。浍(音kuài):田中排灌用的大水渠。据《周礼·地官》注,浍宽一丈八尺、深一丈四尺左右。郊:城外曰郊;墟:村落、集市。

3犀角带:用犀牛角作装饰的衣带。

4驷马: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故驷马既可指车,也可指拉车的马。此处是指车。安车:一匹马拉的可以坐乘的小车。乘驷是站在车上,乘安车是坐在车上,较为舒适,故称安车。

5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白孔六帖》。前秦的苻坚独自在房中起草赦免罪人的文书,有一只青蝇围着书桌飞来飞去,赶也赶不走。赦书尚未公布,外人都传说开了,荷竖追问来源,人们说,有一个穿青衣的人在市场上大声呼喊此事。苻坚说,这个人就是那只青蝇。下联出自《晋书·陆机传》。晋人陆机在洛阳为宫,其家在吴中,久不通音讯。他有一只爱犬名黄耳,他开玩笑似地问黄耳:你能否替我传信到家里去呢?狗摇着尾巴叫了几声,好像在回答“能够”。于是陆机写了一封信系在狗脖子上,狗奔跑了数千里,将信送到吴中他家,并将回信带回洛阳,送到陆机手中。解,能够。书,信。

6这是两个典故。上联出自《史记·荆柯传》。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为报仇,想谋刺秦王,用优礼重金聘得刺客荆轲。荆柯便借向秦王献地图的机会,用匕首刺杀秦王,未中,被杀。下联出自《汉书·贾邹枚路传》。西汉初期,各诸侯王都招聘贤人治国,齐人邹阳投于吴王刘濞麾下。吴王因不满西汉中央政权的政策,图谋造反。邹阳使上书劝阻,文中解释自己之所以投奔吴王的原因时说,是因为“说大王之义”(仰慕大王您的高义)才来投奔的,我如果用尽我的才智,则无论哪个地方都能去求得一个职位,“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哪个诸侯王门前不能让我拖着长袍走来走去呢?)此联是反用其义,说因为王不贤明,故门前没有贤人来投奔。曳,拖。

7骇:使……受到惊吓。乐:使……享受快乐。

第一段注1,关于“车”的读音。《声律启蒙和诗词格律详解》(一下简称《声诗》)说应该读作“jū”,这是用现代汉语语音的观点来看待古代汉语的说法。如果为了求得押韵的效果,我们不妨这么处理。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字在古代就读作“jū”,中古语音实际的读法我们现在还不能定论。

第一段注5,孙绰是孙楚的孙子,所以他的传记附在孙楚后面。

第二段注6,“见”的意思应该也是使动,也就是“使……显现”的意思。

车万育(年),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甲辰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性刚直,直声震天下,至性纯笃,学问赅博。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注:霜菊:傲霜的秋菊。宋苏轼《甘菊》诗:“越山春始寒,霜菊晚愈好。”

客路:指旅途。唐戴叔伦《江干》诗:“予生何濩落,客路转辛勤。杨柳牵愁思,和春上翠裙。”宋苏轼《次韵孙巨源见寄》之三:“应知客路愁无奈,故遣吟诗调李陵。”元方回 《江行大雨水涨》诗:“客路由来但喜晴,山湥何况舟更行。”明徐熥《寄弟》诗:“春风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当春。”

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唐戴叔伦《过故人陈羽山居》诗:“峯攒仙境丹霞上,水遶渔磯緑玉湾。”清曹寅《胡静夫先归白门即席同用依字》诗:“吴船快于马,迟我坐渔磯。”矶:水边突出之岩石或石滩。

注:锦绣:色彩鲜艳,质地精美的丝织品,比喻事物的美好。

珠玑:宝珠;珠宝。玑:形状不圆的珠子。

注:欹(音七):通“倚”,斜倚,斜靠。

石枕:石制的枕头。《西京杂记》卷六:“復入一户,亦石扉,开钥得石牀方七尺……石枕一枚,尘埃朏朏甚高,似是衣服。”唐方干《寄石湓清越上人》诗:“寺处唯高僻,云生石枕前。”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诗:“纸屏石枕竹方牀,手倦抛书午梦长。”

边衣:征边战士的衣服。汉唐以来,四边多事,故从怔者众,当秋寒之时,妇念其夫则寄征衣。

注:清草岸边渔父去:青草在这里指青草湖,在湖南岳阳市西南。唐张志和《渔父》: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还。巴陵就是岳阳。

注:猛:严厉。比如“宽以济猛”。

服美:意为华丽的衣着。

乘肥:意为肥壮的马,乘: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在这里指马。

注:珊瑚:许多珊瑚虫的骨骼聚集物,树状,供玩赏。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说文》。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音狼甘)。

玳瑁:从玳瑁龟壳上取得的玳瑁片。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玳瑁筵:亦作“瑇瑁筵”。谓豪华、珍贵的宴席。唐太宗《帝京篇》之九:“罗綺昭阳殿,芬芳瑇瑁筵。”前蜀尹鹗《金浮图》词:“繁华地,王孙富贵,玳瑁筵开,下朝无事。”元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规劝侍婢》:“玳瑁筵中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清孔尚任《桃花扇?传歌》:“温柔纤小,纔陪玳瑁之筵;宛转娇羞,未入芙蓉之帐。

注:灼灼:耀眼,光亮。《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绿暗:绿叶暗淡。比如北宋晁补之《临江仙》:“绿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

红稀:花儿稀疏。比如北宋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注:汉致太平三尺剑:汉高祖刘邦曾说:吾提三尺剑取天下。

周臻大定一戎衣:《尚书.武成》:周武王伐纣,一戎衣,天下大定。臻:达到之意。

吟成赏月之诗 只愁月堕

斟满送春之酒 惟憾春归

注:虎节:古时使节所持之虎形信物。《周礼》山国用虎节,注山多虎,故多铸虎于节。

龙旗:绘有龙纹的旗帜,古时王侯用作仪卫。《诗经》龙崎千乘。

注: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宋陈偕《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桂叶:桂树的叶。唐王勃《白鹤寺碑》:“鏘鏘櫩鐸,声传桂叶之风;焰焰山炉,气结松阴之蔼。”

白简:古时御史若有要向皇帝弹奏,一般使用白色竹简书写。《晋书》傅元性急,每有奏劾或节日,暮捧白简,坐以待旦。

朱衣:古代官服颜色。唐时四、五品官员身穿红色官服,即为朱衣。《欧阳公诗》: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一点头。昔公知贡举,每阅卷,觉旁有朱衣人点头,然后合格。

注:尨(音忙)也吠:《诗经.野有死麇(音均)》: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本是热恋女子劝告情人不要过于冒失的话。尨:一种长毛狗。

燕于飞:《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本借燕子双飞,比喻女子出嫁。

荡荡:这里指水奔突涌流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往来。”吕延济注:“荡荡,流貌。”《晋书?孙绰传》:“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

巍巍:这里指山高大壮观貌。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注:出使振威冯奉世:西汉冯奉世曾出使西域,率军击破莎车,后封为关内侯。

治民异等尹翁归:汉代尹翁归曾先后为东海、扶风守令,他治民有方,赏善刑奸,除盗罢税,政绩卓然。

注:棣棠韡韡(音尾):《诗经.棠棣》为宴乐弟兄之篇,有“棠棣之花,鄂不韡韡”之句。棠棣,果实似李但略小,古时用以形容兄弟。韡韡:灿烂的样子。

杨柳依依:《诗经.采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描写出征边士艰苦生活的情况。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使尨也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