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观佛经佛观我,禅修我骨我修禅与禅修的区别。回文!

  现前有许多禅修的人说他往常在修行傍边有许多觉受,其中有好的觉受也有坏的觉受。当感触自个的禅修十分酣畅的时分心里就会十分高兴;但有时禅修又会囿令人不悦意的觉受,贪嗔痴烦恼十分沉重此刻内又十分沮丧,觉得自个的修行十分不好

  要记住,不管你的觉受是好仍是劣都闡明你现前的见地并不满足,也不清明从修行角度而言,不管贤劣出现觉受都是见地增上之进程,可是从觉受自身出现来说他并不昰最了义的见地,所以并不值得咱们去固执

  咱们从前说过,漂泊轮回的根本是执着因而尽管觉受是见地增上之进程,但此刻若固執觉受又如何脱离轮回而成办脱节呢,所以要放下悉数固执关于修行人来说,分外不要执着自个的觉受

  当然,要放下对觉受的執着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作业从前有人对我说,他并不是一个执着的人往常也没有啥可执着的对境,可是他前两年从前有一个感触昰不是能够请上师开示一下?

  前两年刹那间而出现的感触在两三年往后还耿耿于怀,这难道还不叫执着么我想假定觉受有一个具體形象的话,恐怕他会把这个固执放在巩固的铁桶里边锁起来等待上师来的时分再把它出现给上师,但觉受是无形无相的因而无法把覺受放在铁桶或铁架子里,仅仅把它牢牢地执着在心中

  咱们再举个比方,假定你走进一间佛堂看着佛台上的佛像和曼扎盘,心里鈈由地开始分别:“为啥佛像与曼扎盘有必要以这个次序摆放换一个方向是不是能够?”当你不断执着于此的时分这尊佛像和这个曼紮盘就开始影响你的身心。 假定毕竟他们没有依照你的主意摆放的话你或许还会一向烦恼下去。尽管他们并没有主动招惹你仅仅静静嘚被摆置在那里,可是由于你自个去耽着他的原因佛像和曼扎盘就变成你心境飘动的一个缘。

  因而咱们面对各种觉受也相同一个噵理,咱们的觉受不管是好是坏都是见地增加之进程,但假定对觉受过于固执的话那么觉受反就变成烦恼,变成轮回之因与脱节也樾来越遥远了。因而修行傍边不管出现何种觉受都不要去执着。

原标题:止禅与观禅略说通过實修体证涅槃

文字来源 | 帕奥禅师2013年4月于中国佛学院佛法讲座及问答

今天,我要为大家开示上座部佛教的止禅与观禅在上座部的教法里有兩组禅修方法——止禅与观禅。

在止禅里有四十种禅修业处包括:

十遍:地遍、水遍、火遍、风遍、褐遍、黄遍、红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

十不净:青瘀相、膨胀相、脓烂相、断坏相、食残相、散乱相、斩斫离散相、血涂相、虫聚相、骸骨相

十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死随念、身至念/三十二身分、入出息念、寂止随念。

四无色: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無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四梵住:慈心禅、悲心禅、喜心禅、舍心禅。这四梵住又称为“四无量心”

四十业处总览表(点击可放夶)

来源:摄阿毗达摩义论表解

在这四十种止禅业处中,

如果一个人修学十种遍处定他可以修到八定。

如果修学入出息念可以修到四禪。

如果修学慈心禅可以修到三禅。

如果修悲心禅可以修到三禅。

如果修喜心禅可以修到三禅。

如果修舍心禅可以修四禅。

在帕奧禅林里对于那些有足够时间修学的人来说,我们都会给他指导十种遍处定修到八定;修入出息念,修到四禅;不净观修到初禅等等。这些禅法都会给他们指导。

在这四十种止禅业处里我要给大家简单地介绍入出息念。

如果你要修学入出息念你就要专注在呼吸嘚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呼吸专注在接触点上的呼吸。

什么是接触点接触点就是我们的鼻孔、口唇上端、人中的那个部分,在鼻孔跟口脣上端之间就是我们的接触点

我们要专注在接触点上的呼吸。当你专注呼吸的时候如果呼吸是长,你要了知呼吸长如果呼吸短,你偠了知呼吸短这个长短,就是你呼吸的时间如果你慢慢地呼吸,那它就是长息如果你呼吸很快、很急促,那就是短息了你不应当囿意或刻意地,去让你的呼吸变长或变短你应当自然地专注在呼吸上。

如果你能够专注得好就用不着数息了。如果不能专注呼吸有佷多妄念干扰,巴利经典的注疏建议我们使用数息法。比如说当你在吸和呼的时候,你要去留意、去注意它注意点,是在呼吸上

┅吸一呼,你数一;吸-呼数二;吸-呼,三;吸-呼四;吸-呼,五;吸-呼六;吸-呼,七;吸-呼八。然后你又再重复一到八、又一到仈。当你在这样数的时候你要决意:在这一到八之间,心不要溜走!下这个决心后你要努力地尝试持续地专注在呼吸上。

当你能够持續地专注呼吸你的入出息念的修行,将会进步在连续两坐或者三坐,如果你能够持续专注呼吸一个小时那时你可以把数息法舍掉,洏只是很单纯地关注在呼吸上

这时,你应当尝试去了知整个呼吸身——由始至终注意整个呼吸就是呼吸的开始到结束。当你吸气的时候你要注意整个吸气的呼吸身,从开始到结束当你呼气的时候,你要注意整个呼吸身从开始到结束。你要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定点上那就是口唇上端和鼻的那个部分,自始至终地注意整个呼吸身

有些时候你的呼吸也许长,有些时候也许短这些都不是问题。如果是呼吸长你就要如实地了知整个长的呼吸。如果是呼吸短你也要了知整个短的呼吸。当你能够如此专注一个小时或超过一个小时的时候一般来说你的呼吸会变得微细。这个微细的呼吸是比较好的因为当定力增长的时候,呼吸本来就会变得微细而且你借着这个微细的呼吸,能够让定力再进一步地增长

有些时候,这个呼吸会慢慢地转成禅相过后,你就可以专注禅相了有些时候,当你专注禅相时呼吸又变粗了,那你又转向专注呼吸了时而专注呼吸,时而专注禅相这种情形是不好的,因为心在两个目标徘徊

如果心专注两个目標,定力就不容易增长所以在这个时候,只专注微细的呼吸是比较好的你不要尝试让那个微细的呼吸变粗或者变得更清楚。当你注意整个微息身的时候它长、你知道它长,它短、你知道它短如果你能如此地连续专注呼吸两天到三天,渐渐地呼吸就会变成禅相

当你洳此专注在入出息念的时候,有四个层面要稍微留意

首先,是你不应当用眼睛去专注呼吸如果你用眼睛去专注呼吸,随着呼吸渐渐地變得微细你就会更努力地用眼睛去跟随微息。等到呼吸变成禅相的时候你专注在禅相的过程中,禅相慢慢就变成清澈晶莹明亮如果繼续用眼睛,这时明亮的禅相就会射向眼睛有些人眼泪就会流出来。发生这个情形的时候定力就会退失。

第二种普遍的困难和问题是当呼吸变得很微细的时候,你的专注点不应当跟随呼吸进到鼻孔里面也就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在鼻孔里面。因为在鼻孔里面你会感受到嶊动推动是风界,风界在鼻孔内部会比较明显当你注意推动的时候,硬感也会跟着来硬是属于地界的特征。如果你专注在推动、硬很快的压力感也会生起。

这个压力感属于水界如果你专注在这个推动、硬和压力,那么整个脸都会紧起来本来是修入出息念,禅修嘚目标却变成四界差别的目标了如果你真的要修四界差别,你不应当只是专注在脸部你应当专注整个身体的四界,或者四大

所以当伱在修学入出息念的时候,当定力增长呼吸变得微细的时候,不要把注意力转向鼻孔内部专注力不要跟着呼吸进到鼻孔的内部,应保留在口唇上端

第三个普遍出现的困难是,你不应当专注在口唇上端的皮肤以下你应当专注在稍微离开皮肤一点点的皮肤表层的呼吸。甴于皮肤一直都有四界的现象不只是在口唇上端,我们全身都有四界(又称四大)如果没有地、水、火、风四界,我们会死掉

在修习入絀息念时,你不应当专注在四界因为如果你专注在皮肤或者皮肤的内部,那就会变成专注四界了这个四界的特征是什么呢?比如它涵盖了推动、硬、热、冷、支撑等等。如果你注意在皮肤的内部你就会注意到这些。

如果你注意皮肤表层上面的呼吸那就很好。你应當只专注在呼吸上若我们在修入出息念的时候,不知不觉转成修四界差别我们的心也会跟着转变,变成我们不是在修入出息念而是修四大(四界差别)。

如果你真的要修学四界差别你要正确地修,而不只是观照部分的特相需要观照所有十二组特相。根据《清净道論》的记载修四界差别要注意十二组特相。

比如地大有六种特相:硬、粗、重、软、滑、轻;水界有两种特相:流动和黏性;火界有熱和冷两种特相;风界有支撑和推动两种特相。总共就有十二种特相你要去观照全身四大的十二种特相,这个才算是正规地修学四界差別

当你修学入出息念的时候,不应当把四界差别跟入出息念混在一起为了避免这两种禅法被混在一起,我们修入出息念的时候只把惢,专注在口唇、人中上端的呼吸上如此就可以避免这种混乱。

第四种普遍遇到的问题就是当呼吸变得微细的时候,你不要咬着牙齿有些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咬牙齿这时我们整个脸都会紧起来。脸紧起来的时候四大的特相就变得明显,而入出息念的目标——呼吸就变得不明显了所以,专注在呼吸上的时候牙齿要避免碰触,更不要咬着它

如果你能够连续两、三个小时专注在微息上,而且能够如此维持两天到三天很快你的呼吸就会变成禅相。

什么是禅相呢禅相就是禅定的因。如果你只是专注在呼吸上是不会证得禅定戓禅那的。要证得禅那你必须能够专注在禅相上。

如果专注在禅相你就能够入定。所以禅相就是我们证得禅定的因,这种因叫做所緣缘是这个目标(禅相),让禅定生起呼吸变得微细的时候,定力能够进一步增长你会看到呼吸渐渐地变成禅相。

开始的时候禅楿会显现成像灰烟一样的颜色,接着定力会变得更深、更稳定当呼吸变得深、定变得深而稳定的时候,像灰烟一样的禅相也会变得更稳萣禅相的现象有赖于我们的定的层次。定深而稳定禅相也变得深而稳定。

开始的时候是灰烟的颜色那个禅相叫做预备相。当你能够專注在预备相的时候定力就会进一步地增长,禅相会进一步变成像白棉花一样这称为取相。当你专注在取相的时候定力因为进一步哋深化,禅相慢慢就从取相变成似相

似相的光明,就好像是晨星那样的明亮清澈如果你专注在似相上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戓四个小时,能够连续、系统地专注下去你将可以证入禅定。可以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也就是说,用你的心去专注呼吸然后專注禅相,就能够入禅定如果你依着佛陀的教法修学,是可以得到禅定的如果没办法跟随佛陀的指示去修学,就无法证得禅定

禅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方法呢?当我们在专注心的时候所有依靠心所依处色而生起的心识,都会产生遍布到全身的心生色法

如果你有系统哋修学四界差别,你将能够看到究竟色法将能看到这些过程的生起——所有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心所产生的心生色法。

根据佛陀的教法所有的色法都是依组合而生起的,这个组合就叫做色聚是比原子还要小的物质单位。你去辨析这些色聚的时候会看到这些色聚最尐有八种色法:地、水、火、风、色、香、味和食素。

在这八种色法里其中一种就是颜色。一个色聚的颜色跟另一个色聚的颜色,一個紧接着一个连续不断。当你纯粹专注在呼吸的时候呼吸本身也是依心所依处而生起的心识所产生的,心会有这种力量促成呼吸

其實,呼吸或气息纯粹就只是色聚而已每一个色聚都有颜色,当你专注在这个颜色上的时候因为定力的缘故,颜色会变成更明亮定力強,这个颜色就会变得明亮你就会看到呼吸的颜色。

心生色法是在身体里面生起不会延续到身体外面。所以当你在修入出息念的时候因为颜色的生起,禅相就生起了当我们专注在似相——清澈晶莹的禅相的时候,我们的心生色法就在体内生起但是不在体外。体外嘚色法我们叫做时节生色法。

时节生色法有赖于心生色法或心生色聚(色聚就是色法的组合)。每一个心生色聚本身有火界(时节或溫度)火界的亮度也有赖于定力。为什么呢一颗专注的心有 34个名法(这34种名法是什么呢?你要学习一下阿毗达摩)

在这34种名法里,其中一个就是一境性心所它是构成我们定力的主要成分。一境性伴随着慧根而来简称慧,慧根的力量有赖于定力当慧根因为有定力嘚缘故,也变得很有力量的时候就会产生许多的心生色聚。

由于心生色聚里火界的缘故进而产生许多由火界所生起的时节生色聚,这僦造成很明亮的效果而心生色聚只在体内生起,到外部的时候心生色聚就没有了产生的仅仅是时节生色聚。所以在我们鼻孔外端的那些色聚就是时节生色聚。

而一个禅修者如果入出息念修得好的话有赖于他的似相,他可以修到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有些禅修者發现他的智慧之光遍布全身,这些光是由时节生色聚组合而成的

如果依佛陀的教法有系统地修学,你将能够很清楚、很确定地以自己的體验去详细地了解整个过程,而不纯粹只是理论而已

继续修其他止禅业处,进一步培育定力

如果你修学入出息念已经达到四禅,那麼基于四禅的定力,你要修学其他的止禅业处(比如说十遍或八定等等)都是容易的如果要修遍处定,也都是很容易的

比如说,以叺出息念四禅为基础你可以依这四禅的智慧之光去观照身体的三十二身分。无论要观内在的三十二身分还是外在的三十二身分都会很嫆易。取三十二身分为目标你可以修学两类止禅和一类观禅。

通过专注三十二身分为不净的你可以修成不净初禅。

通过专注三十二身汾的颜色为目标你可以修成四种颜色的遍处定。比如以头发的褐色为目标,可以成就褐遍;以身体脂肪的颜色为目标可以修成黄遍;以血的颜色为目标,可以修成红遍;以白骨或头盖骨的颜色为目标可以修成白遍。所有颜色的遍处定你都可以修到四禅

基于这四禅嘚力量,你又可以修其他的遍处定

比如说,地遍你可以修到四禅水遍你可以修到四禅,火遍和风遍你要修到四禅也都是很容易的。洏且你要修无色界定也是很容易的。基于白遍四禅的定力修习梵住定即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能够在一个禅座的时间里就修成慈心禅萣这也是容易的。要修学悲心禅定、喜心禅定和舍心禅定也是容易的

接下来,如果要转修佛随念——忆念佛陀的功德、美德你也可鉯基于这定力的基础,很容易地专注在佛陀的一个或者更多的品质上如果你要以尸体为目标,而修习不净也是很容易的你若要修习死隨念,忆念自己未来的死亡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死亡,这也是可以的

为什么这时的禅修,会变得很容易呢这是因为先前的禅定,支歭了后来的定力也就是说先前的定力,是后来定力的亲依止缘一旦你已经成功地修学一种止禅业处,那再修其他的止禅业处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观禅的起点——四界差别:

如果你要以入出息念四禅来修观禅你要在每一座禅修的时候,重新培育自己的四禅定力以这奣亮的四禅智慧之光,有系统地修学四界差别当你的定力增长的时候,你会看到全身就像一个冰块一样

为什么会如此呢?根据佛陀的敎法有一种色法叫净色。净色分为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它们的特相,都是没有实体的不是扎实的,不是不变嘚是否真的如此呢?

比如说无论你碰触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你都会感觉到就是因为身净色遍布全身的缘故。眼净色就在我们的眼睛里耳净色就在耳朵里,鼻净色就在鼻子里舌净色就在舌头里,身净色就遍布我们的全身

在我们还没有打破色法密集的时候,我們的身体看起来就像一个明亮的冰块这时你可以去尝试辨析,这个像冰块一样的身体里的空间——空界

空界是围绕、凸显着色聚的一種色法,有了色聚跟色聚之间的空间你才会看到色聚。而每一个色聚最少都有八种色法有些有九种色法,有些有十种色法这些色法僦像是在空间中悬着的,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实修去体验

当能够辨析究竟色法之后,你又可以去辨析究竟名法辨析究竟名法之后,你又能够进一步地去修学缘起法也就是究竟色法、究竟名法以及它们的因。

你可以观到过去世的因产生了现在世的果。现在世的因产生叻未来世的果。这是否是真实的呢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实修去体证。当修到缘起的阶段你就能了知它。

佛陀的教法并不是纯粹用来做哲理研究的,它不是一种纯理论而是要透过实修来验证的。如果你通过巴利圣典的指示去修学的话你将能够看到这些真相。

接着你叒可以以究竟色法、究竟名法以及它们的因,为观禅观照的目标去观照它们的无常、苦和无我的真相。

你需要有系统地修学观禅当有┅天你的观智成熟的时候,你将会证悟涅槃就是非因缘和合、非因缘所生的法、非缘生法。

当你体证涅槃的时候你就是体证了灭圣谛,在巴利经典里我们叫做灭圣谛体证涅槃,就是我们上座部佛教教法里的终极目标

自己不努力,谁能替你负重前行

我观佛经佛观我禅修我骨我修禪与禅修的区别。回文!快... 我观佛经佛观我禅修我骨我修禅与禅修的区别。回文!快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徝)+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空见经文经见空法无定法定无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釜托寺禅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