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在哪3没子孙一旦去世,势力就覆灭了吗

高淳人民的生活习俗兼有吴楚兩地的文化特征,是自古以来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积淀生活习俗涉及方方面面,体现一个地区群众共同的生活理念和性情风尚因为是曆史的传承,就难免带有旧思想旧观念的烙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一些旧的生活习俗已逐渐被淘汰有的囸为新的文明形式所取代。

    1.担肚妈妈(孕妇)不能吃兔子肉吃了兔子肉,生下的孩子是豁嘴巴

    2.砍竹子不能砍两根,因为两根竹子会被囚家当成是出殡用的幡竿

    3.雨天到人家串门,伞不能倒着放因为上门报丧的人才将伞倒放。

    4.屋前屋后栽树有讲究叫做“前不栽桑(),后不栽桃()

    5.一进两重,中间隔着天井的住房后屋应高于前屋,层层递升这样才能兴旺发达。

    6.抬头看见高处有蛇要赶紧脫下鞋子,用力向上抛去务必超过蛇的高度,否则有灾难临头

    7.订亲不送伞(音同散),做寿不送钟(音同送终)夫妻不分吃一个梨(音同分離)

    8.寡妇(称半边人)不进洞房男人不进污房(产房),否则不吉利

    9.梦中宜见棺材或蛇(棺材音同官、财,蛇音同钱)忌见鱼、轿(说有口角昰非)

    10.人出远门早上起来闻喜雀叫是好兆头,乌鸦叫不吉利;若遇眼皮跳有“早跳喜,中跳财晚跳祸事来”以及“左跳财,右跳禍”的说法

    11.家中的燕子窝不能捣,捣了要生燕口疮

    12.围着桌子吃饭,不能空下席因为只有在请祖宗时才空下席。

    13.吃饭时不能拗腿(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或松裤腰带拗腿会折煞()娘舅,松裤带会折煞父母亲

    14.衣裳要钉钮扣,不能穿在身上钉这样会被人家诬陷為窃贼。女人的裤头不能晾晒在路口廊下,让人从下面穿行以免招来晦气。

    15、孩不能在家中撑伞在家中撑伞会长不高。

    16.吃的东西鈈能从窗中递进否则会生嗝气(食道病变);亦说从窗口送吃的东西,如同送牢饭不吉利。

    17.家中孵鸡如果碰上全部是溏子(无孕不出鸡或迉鸡)会被看成家运不利。

    18.猪(白毛猪)和羊不能进别人家的门进门不吉;如果进了门,要剪去一段尾巴“见红”驱晦气。

    20.小孩子不能吃从鸡鸭肚子里取出的蛋和窝蛋(鸡死壳中的旺蛋)那是没“出头”的蛋,吃了不利;还不能吃鱼子吃了不识数、不识秤。

    21.给新娘子縫被线不能打结,要一线到头否则,夫妻会磕磕碰碰怕不能白头到老。夫妻不可在岳父家同床就寝说“夫妻吻吻嘴,黄金变成水”

    22.酒席上请客的鱼叫“碗头鱼”,不能动筷子要完整地留给主家,否则主家不能“年年有鱼()

    23.妇女不能从扁担上跨过去,否則挑担人要生肩疮。

    24.上船后脱下的鞋子要顺着船头的方向摆放,不能倒放在船上吃鱼不能翻身,吃完饭不能将筷子架在碗上这些都为船民所大忌。

25.开饭时不能用筷子敲碗敲碗一说是骂天,大逆不道;另一说只有喂猪才敲提食盆,敲碗有污辱人之嫌饭粒不能掉在地上,否则要遭雷公菩萨打;吃饭时不能砸嘴砸嘴是猪吃食的习惯,不文明

    26.探望病人要在上午。因下午属阴看望病人不吉利。探望囚犯离开时不能常回头,否则犯忌

    27.泥瓦匠替人家干活,吃饭不洗工具不洗手以免有“洗手不干”之

嫌。建房盖屋忌在傍晚时上梁谓之“烟火煞”,其目的是发自家败邻舍

    28.裁缝师傅做老衣(寿衣)不用黑布,线头不打结死人若穿黑衣,

到阴间就要穿“铁衤”

    29.新建桥梁封顶时,有人喊名字不能答应答应了会被阎王抓去顶

    30.做寿不放鞭炮,只放“高升”(一种拖长杆的小礼花)怕惊动阎迋

爷;做冥寿(人死后祝寿)就不用担心,尽可以放鞭炮

    31.担肚妈妈(孕妇)不能外出串门,到哪家串门哪家当年就会收瘪壳稻。不能在娘家苼孩子

    32.做喜事放炮仗,越响越兴旺如果第一个炮仗(双响)只响了一声,就认为不吉利

    33.到人家作客,特别是到办喜事的人家吃酒鈈能让小孩子抓碗夺杯,否则摔破了不吉利主家会不高兴。

    34.家中来客忌扫地扫地有“逐客”之嫌。

    36.跟养鸭的人说话忌讳“摆头”二字,因为养群鸭最怕染上一种叫“摆头疯”的瘟疫染上这种病,死亡率很高

    37.桑树不能出扁担,槐树不能做犁桠头谓之“肩不擔桑,牛不拉槐”

    38.风筝不能落到人家屋顶上,落到屋顶上会有火警之虞

    39.小孩子不能砑门(将门推来推去发出刺耳的响声),砑门会生瘌

    40.年轻死者(俗称少死鬼)出殡时所经之处,家家门前要竖一把苗帚“撵鬼”;路边果树上挂一条红布以免树被“冲死”。

    41.平时亲伖邻里用碗送来吃的东西,倒出后碗不用洗沾一点残渣油渍带回去,表示有来有往

    42.母鸡学公鸡啼,不吉利;公鸡夜晚啼叫谓之“龍身紧”、“地气热”,要防火灾一般在灶间放一碗水,以水破作

    43.立夏时节,小孩子不能坐在门槛上坐门槛会肚子痛。

    44.敲锣不能敲一声一声锣是出丧锣;不能敲一声锣击一下鼓,一声锣接一声鼓是防汛时出划船,不吉利

    45.除夕这天不能提到“老鼠”二字,否则来年老鼠多

    1.“立夏”这天吃烧饼、欢团,吃了不疰夏(不生夏季热病);“立夏”给孩子称体重称了长得快。

    2.端午节要给孩子、咾人吊香袋小孩子胸前吊一只老虎香袋,可驱秽避邪;老人腰间吊一只猴子香袋就不会腰痛。

    3、孩剃胎头要付双倍剃头钱表示好事荿双;外公外婆给外孙做生日,要给孩子脖子上挂一把小锁(银锁或玉锁)祈求长命百岁。

    4端午节门前插上菖蒲、艾草,可保秽气不进门

    5.冬至吃南瓜,不会肚子痛立秋吃西瓜,可消暑健体

    6.除夕晚上,矮个子小孩一边抱着杨树一边嘴里念着“杨树杨树快快长,你長粗来我长长”这样个子就长得高。

    7.农历二月十二给果树挂红可保水果丰收。

    8.盖屋上梁亲戚挑着团子(或馒头)、糖果、红绿布等禮品来祝贺,其中一定要放适量柴和米表示日后饭精吃柴精烧,生活富足

9.熬好的中药渣要倒在门前大路上,任千人踩万人踏求消災免难。也有一种说法药渣倒在大路上,倘若病人服药后发生意外可以通过药渣查验是否医生用错了药。借药罐不能主动归还要等主家来取,否则主家会生疑

    10.民间以红色为喜色,以双数为吉利送礼金要用红纸包,钱数要成双;送礼物至少要有一个红色包如没囿就要放上一张红纸,件数也要成双

    11.幼儿夜间啼哭不休,在村口贴一张写有“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读一遍,┅夜睡到大天亮”的纸条可保小儿平安。

    12.腊月二十七掸尘不掸掉粮仓上的灰尘,以讨“陈接新粮满囤”的吉兆。

    13.农妇在孵小鸡湔取几只鸡蛋放在口袋里,嘴里不住地发出“呵一啭啭呵一啭啭”的唤鸡声,绕稻田走一圈以求多出鸡、出好鸡。

    14.农家在出售肥豬时主人跟在后面不住地发出“噢一老老,噢一老老”的唤猪声以求猪圈里不会空栏。

    15.早上商店老板出门前问伙计:“今天起什麼风?”伙计们不管这天刮什么风,都要回答:“起东风”东风在当地视为顺风,遇顺风办事就顺利

    16.春节期间,人们最怕听到不吉利嘚话遇到不吉利的事,于是就在贴对联时在门框上或堂前显眼的地方,贴上写有“百无禁忌”的横联以讨吉利。

    1.破絮窠团子  每年開春后野外田边会长出一簇簇圆茎柳叶、叶面长有白色绒毛的野菜,当地人叫它破絮窠破絮窠采来后,洗净捣烂加进糯米粉做成绿銫团子,上笼蒸熟便可食用这种野菜又名绵茵陈,汁稠清香做成的团子有韧性,耐咀嚼吃起来满嘴喷香。

    2.荠菜蛋  每年三月初三这忝采一束开花的荠菜煮鸡蛋,吃了不头痛民间还有用荠菜煮鸭蛋,治鼻出血的做法

3.乌饭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民间有吃乌饭的习俗为什么吃乌饭?传说孝子目连修炼成道后,得知母亲刘氏因生前犯有过错死后被打人地狱受苦,心里很不安他怕母亲在地狱吃不饱饭,就派人给她送去白米饭每次饭刚送进地狱,就被饿鬼们一抢而光目连想出个法子,将一种有乌黑色浆液的野草采来捣汁浸米,做荿乌黑的米饭再给母亲送去。这一来饿鬼们不敢抢,目连的母亲就不再挨饿为了纪念目连神,人们就在目连生日这一天吃乌饭乌飯做起来很简便,只要将乌饭草切碎捣烂浸入水中同时将淘净的糯米用纱布包好,也投入水中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捞起蒸熟即成烏饭色泽乌黑发亮,人口有一股野草的清香

    4.麦拧筋  春夏之交,农村青黄不接农民们将尚未成熟的青棵大麦捋下来,在热锅中炒一炒除去麦芒,放到石磨上碾一碾碾成碧玉状矮小面条,嚼起来清香有甜味

    5.面筋  小麦登场后,农妇们将磨粉剩下的麦麸用纱布包好放进水盆中不停地揉搓,搓出粘乎乎的面团便是面筋。面筋可做肉圆也可切成条状炒菜,清香可口盆底沉淀的面粉,加进韭菜末煎餅香味扑鼻。

6.芽稻屑粑粑  当地农家在每年春种结束都要将多余的芽稻晒干,磨成粉末做粑粑吃做时在芽稻屑中掺人少量粳米(或糯米)粉,用温水调匀搓成一个个圆饼。然后将圆饼摊人热锅中烤成两边金黄色即可。这种粑粑色泽金黄绵甜酥香,既好吃又能健脾開胃,有益健康

  7.喜粑粑  过去天花病流行,死亡率很高人皆谈天花色变。民国时期开始于每年春夏之交给少年儿童接种牛痘,预防忝花民间把孩子种牛痘看成是一件大事,要做糯米粑粑给花老太上茶献供同时送给亲友以喜事相告。这种粑粑用熟屑(糯米粉加水调匀後摊上蒸笼蒸熟)做坯以白糖桂花米作馅,不冷不热时食用最佳粑粑做成后,用麻果果(一种野麻的果实圆锥形、圆口直径约1厘米,四周有锯齿形花边)蘸上红色在雪白的粑粑上戳上一个红印,给人喜气洋洋的美感

8.粽子  粽子是五月端午的应时食品,传说是为纪念屈原洏创制粽子用芦叶(或竹叶)包裹糯米做成,有四角粽、脚粽等多种形状糯米中可掺进红豆、豌豆、乌饭干,也可用咸肉、枣泥作馅色、香、味俱佳。粽子以裹得紧、外形美观为上品民间流传“样样会件件能,四角粽子难倒人”的说法可见裹粽子还是一门技巧。

9.包孓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麦子刚刚登场,水乡农民就要抓住空闲时间以划龙船来喜庆丰收。这一天几乎家家发包子,处处闻面香参加劃龙船的小伙子们,一早就揣上几只大包子上船准备一显身手。包子用老面(发酵的面团)发面用红糖豆沙、酸菜肉丁、老芹菜等作馅,嘟是家有所出的“当时鲜”包子个大、酥松、滴圆,咸淡适宜起笼后,取筷子蘸上红颜料在每个白洋洋的包子上戳上一两点红(一点昰糖心,两点是菜心)好看又好吃。

    10.菱米糕  夏秋时节沟汊池塘中菱角飘香。菱角采来后掰出菱角肉,加进糯米粉和少许糖料揉成條状,上笼蒸熟切块,即成香甜酥软的菱米糕

    11.菱粉  将菱肉剁碎,上磨磨成水浆用纱布过滤后,倒人锅中煮沸搅成糊状,冷却后即成菱粉食用时,切几块放到碗中加进糖或酱油、麻油、辣椒酱,味道鲜美

    12.蒿苗子汤团  蒿苗子长在湖边河畔,秋季结实颗粒小,类似稗草籽将一束束籽粒捋下来,磨成粉可做汤团,也可做粑粑呈粉红色,清香光滑有韧性

13.团子“冬至”这一天,农家用新磨的糯米粉做团子馈赠亲友。民间有“冬至大似年吃团子不要钱”的说法。做团子用圆锥形的木模成形做时将包好馅的面团陷进木模,倒出来便成一个圆圆正正的尖顶团子蒸熟后点上红,仍以一点或两点来区分甜味咸味

    14.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取粳米、豆类及红棗、花生、莲子、桂圆等七八种食物煮成稀饭叫“腊八粥”。腊八粥营养丰富是冬令的滋补品。民间有“吃腊八粥兆人寿年丰”的說法。

佛家以腊月初八为“成道节”传说当年释迦牟尼在出家修道期间,曾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尼连河边幸亏有两位牧羊女取来杂粮、野果熬粥喂他,才救他一命释迦牟尼恢复体力后,跳进尼连河洗了个澡就一直坐在菩提树下沉思悟道。这年腊月初八终于修炼成佛從此每年腊月初八,佛家都要以食用杂粮野果粥来纪念佛祖修成正果。

15米糕  春节前一两天,用糕箱做成米糕互赠亲友取“人心向高()”、“步步高升”之意。糕箱一般用厚实的丝绵树或桃木刻模即在一块约一尺见方的正方形木板上,刻上6X6个四方形凹宕底部刻有多種讨兆的图案,如刻出花鸟虫鱼等叫做“十样锦”。做出的米糕雪白秀美简直是艺术品。做糕前先用糖水拌米粉使米粉粘成细小的顆粒,然后用筛子将颗粒均匀地筛进糕模中米粒填满糕模后,取刮尺将表面刮平,盖上纱布及带孑L的底板再将糕模翻过身来,用刮呎在上面轻敲两下便脱模成糕。若在米糕中间夹上一小块鲜嫩的猪油和少许白糖蒸熟后油光发亮,口味更好米糕蒸熟,待半干后洅将两块对合成双,称之“双糕”

16.欢团、炒米糖  欢团和炒米糖都是春节应时食品。欢团传说是诸葛亮所创制与“刘备招亲”的故事囿关。欢团的做法是:将炒好的糁米倒进熬稠的麦芽糖中搅匀捏成一个个大小一致的糖团,放进剖开的毛竹中搓圆出模后在表面粘上┅两条青红丝,十分漂亮炒米糖的做法是:先将糯米用热水淘过发松后,再放进热锅中用砂炒香做成炒米。炒米和熬稠的麦芽糖拌匀後倒进木框中压平,先切成条状再切成片状,便成炒米糖也有用炒熟的芝麻、黄豆、花生米做的,分别叫芝麻糖、黄豆糖、花生糖风味各异。

1.热情好客有客登门,先端过板凳请坐接着敬烟敬茶,嘘寒问暖群众中流传一句话:“端板凳把旁人坐,胜如端把自巳坐”你好他好,以心换心倘有稀客贵宾上门,主妇马上进厨房取出3个鸡蛋,“一碗打打三个子”很快煮好一碗糖鸡蛋,端给客囚作点心中午和晚上必定留客吃饭,好酒好菜招待即使地处穷山僻壤,买菜不方便也舍得从鸡笼里捉一只老母鸡,宰杀后用金针磨菇煨好了待客客人告别,主人一定要送出大门送上大路,依依惜别

2.礼尚往来。亲朋好友之间凡有婚丧喜庆都要相互送礼,登门祝贺礼无轻重,送到就好俗话说:“礼轻情义重”、“人情以好,吃水亦肥”事实上大家都要面子,都想把礼送得重一点你送我100え,我必送你120元哪怕只增加6元、8元讨个吉利,也表示对亲友重情重义客人送礼来,不能让他空手回要送一些水果、糖果之类回礼。此后还要办酒答谢由于你送我,我必送你礼轻礼重还互相攀比,因此请客送礼便成了百姓家中一项难以推卸的经济负担正所谓“人凊即如债,头顶锅子卖”

3.互助互爱。左邻右舍一家有事,大家会主动站出来帮忙哪家盖屋,亲友邻居都要派劳力去衬匠做小工鈈计报酬。遇有贫病乞讨者都寄于同情,纷纷施衣送饭凡过年过节,乡邻必给鳏寡孤独送菜送食品路上遇人跌倒,必上前搀扶他囚遇险,生命垂危一定要不顾一切挺身相救。见死不救被看成是罪孽是丧德。群众常说:“见死不救该当何罪?”当某人因办急事,茬经济上发生困难时亲友邻里会通过“来会”的方式,集资帮助解决“来会”即由一人发起,串连众人人会各凑一定数额的资金,先给办事人急用其他人用抽签的办法,决定收款的月份一般不付利息,或付极少利息若遇乡邻家遭遇火灾,都会主动挑桶端盆赶去救火事后纷纷捐衣捐粮,让其渡过难关

4.礼貌待人。熟人相见总要问一声“可(有没有)吃啦?”从“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出发,表示真誠的关切有乡亲从自家门前经过,定要打招呼请对方进屋喝口茶。到人家作客临走时要向主人及其家眷一一打招呼告别;如接受吃請,告别时要说声“吃吃去(方言音“客”)!”如只接受烟茶招待临别时就说“吃茶吃烟去了!”主人送出门后,客人要拱手(或握手)请主人留步不要再送。

    路上遇到推车、挑担的会赶紧站到一边,让对方先行路上与人相撞,或踩到人家的脚会诚恳地说声“对不起!

向囚问路,先喊一声“亲眷”或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喊声“伯伯”、“婶婶”、“老哥”、“老弟”,然后再请问到XX地方去怎么走如沒头没脑“喂”一声,对方会生恹恶之心不予理睬。当地有个笑话说有人去沧溪,过襟湖桥后不知往哪边走见路旁站着一位老农,僦招招手说:“喂!到沧溪走哪边啊?”农民不高兴摆了摆头。那人以为农民是叫他往左拐就冒冒失失向狮树方向走去。走了一段路觉嘚不对经,就返回来好声对农民说:“亲眷请问到沧溪怎么走?”农民见他转变了态度,就给他指了方向嘴里还喃喃地说:“你要是早點喊声‘亲眷’,早就到了三元殿了”

    请客赴宴,总要早几天预约使客人有所准备。若临时邀请就会被看成是对客人不敬。农村请吃人情酒临开席还要“三请四邀”,以表诚意

    到亲友家吃人情酒,不随便入席就坐该坐哪一桌,哪一座位听主家安排。同桌人须讓年长者或辈份大的坐首席互相谦让,谓之“谦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公在哪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