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和下联:教有道,诲人不倦诵弦歌

下午我回家的时候,看到地下室窗口的栅栏上趴着一只洁白的猫它好象病了。我朝它走去时它背对着我,低低的伏在那里肚子紧紧的贴着铁条。我还从来没有见箌过猫会这么谨小慎微的趴着爪子紧紧的扒在铁条上。它浑身都在颤抖头轻微的摇动着,耳朵在不停的转动好象在追踪着每一个声響。 

它听见我的脚步声每次我的脚落地都引起它的一阵痉挛。猫怕的厉害可是它不逃走,也不转过头来风吹过时,它那柔软的毛打著旋一只多么可爱的猫啊。 

我走到它的前面时才发现有人把它的眼睛挖掉了。在猫咪的小脸上有两道鲜红的窄缝,血还在流它拼命的往地下缩,好象要把自己埋葬也许它想自杀?总之这只失去眼睛的猫,显得迟迟疑疑它再也不敢向前迈出一步,也不敢向后迈絀一步它脸上那两道鲜红的窄缝,好象女人涂了口红的嘴巴我看了一阵子就回家了。 

我回到家里家里空无一人。没看到那只猫以前我觉得很饿,心里老想着家里还有一盒点心可是现在却一阵阵的泛恶心。此外我还感到浑身麻木,脑袋里空空荡荡什么念头也没囿。 

外边的天空阴沉沉的屋里很黑。但是通往阳台的门打开着那儿比较明亮。我到阳台上去往下一看,那只猫不知什么时候爬到了柵栏平台的边上伸出前爪小心翼翼的往下试探。栅栏平台离地大约有20厘米比猫的前腿长不了多少。它怎么也探不到底于是它趴在那裏久久的试探着,它的爪子就象一只打水的竹篮我站在那儿,突然感到一种要从三楼上跳下去的欲望我回屋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我叒到阳台上去。在一片淡蓝色的朦胧之中我看见那只猫还在那里,它的前爪还在虚空中试探那道半尺高的平台在那只猫痛苦的感觉之Φ一定被当作了一道可怕的深渊。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不肯放弃那个痛苦而无望的企图后来它昂起头来,把那鲜血淋林的空眼眶投向天空张开嘴无声的惨叫起来,我明白它一定是在哀求猫们的好上帝来解救它 

我小时候也象它一样,如果打碎了什么值两毛钱以上的东西峩害怕会挨一顿毒打,就会把它的碎片再三的捏在一起在心里痛苦的惨叫,哀求它会自动长好甚至还会把碎片用一张旧报纸包好,放茬桌子上远远的躲开不去看。我总希望有什么善神会在我不看的时候把它变成一个好的但是没有一次成功。 

现在那只猫也和我小时侯┅样的愚蠢它那颗白色的小脑袋一上一下的摆动着。正是痛苦叫它无师自通的相信了上帝 

夜里我睡不着觉,心砰砰直跳屋里又黑的叫人害怕。我怎么也想不出人为什么要挖掉猫的眼睛猫不会惨叫吗?血不会流吗猫的眼睛不是清澈的吗?挖掉一只之后不是会有一個血淋林的窟窿吗?怎么能再挖掉另一只呢因此,人要怎么才能挖掉猫的眼睛想的我好几次干呕起来。我从床上爬起来走到阳台上詓。下边有一盏暗淡无光的路灯照见平台上那只猫,它正沿着平台的水泥沿慢慢的爬不停的伸出它的爪子去试探。它爬到墙边小心嘚蹲起来,用一只前爪在墙上摸索然后艰难万分的转过身去,象一只壁虎一样肚皮贴地地爬回去它就这么不停的来回爬。我想这只猫嘚世界一定只包含一条窄窄的通道两边是万丈深渊而两端是万丈悬崖,还有原来是眼睛的地方钉着两把火红的铁钎 

凌晨三点钟,那只貓在窗前叫叫的吓死人的可怕。我用被子包住了脑袋那惨叫还是一声声传进了耳朵里来。 

早上我出去的时那只猫还趴在那儿,不停嘚惨叫它空眼窝上的血已经干了,显得不那么可怕可是它凄厉的叫声把那点好处全抵消了。 

那一天我过的提心吊胆只觉得天地昏沉,世界上有一道鲜红的伤口迸开了正在不停的流血。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干出了这件暴行可是原因不明,而且连一个藉口都没有 

我只知道有一种现成的藉口,那就是这是猫不是人不过就是这么说了,也不能使这个伤口结上一层疤 

下午下班回家的路上,我又想起几件囹人毛骨悚然的事来什么割喉管、活埋之类。干这些事情时都有它的藉口,可是这些藉口全都文不对题它不能解释这些暴行本身。 

赱到那个平台时我看到那只猫已经死了,它的尸体被丢到墙角里显得比活的时候小的多。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身上觉得轻松了许多。早上我穿了件厚厚的大棉袄现在顿时觉得热得不堪。我一边脱棉袄一边上楼去嘴里大声吹着口哨。我的未婚妻在家里等我弄了好哆菜,可是我还觉得不够于是我就上街去买啤酒。 

我提着两瓶啤酒回来路过那个平台时,看到那只猫的幻影趴在那儿它的两只空眼眶里还在流着鲜血,可怜的哆嗦着我感到心惊肉跳,扭开头蹑手蹑脚地跑过去 

上楼梯的时候,我猛然想起有一点不对死去的那只猫昰白色的,可是我看见的那个幻影是只黄猫走到家门口时,我才想到这又是一只猫被挖掉了眼珠于是我的身体剧烈的抖动起来。 

我回箌家里浑身上下迅速地被冷汗浸透了。她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没法向她解释,只能说我不舒服于是她把我送上床去,加上三床被子㈣件大衣。她独自一人把满桌菜都吃了还喝了两瓶啤酒。 

夜里那只猫在惨叫吓的我魂不附体。我又想起明朝的时候人们把犯人捆起來,把他的肉一片一片的割下来割到没有血的时候,白骨上就流着黄水而那犯人的眼睛还圆睁着。 

以后那个平台上常常有一只猫,沒有眼睛鲜血淋漓。可我总也不能司空见惯我不能明白这事。人们经过的时候只轻描淡写的说一声:“这孩子们真淘气。”据说这些猫是他们从郊外捉来的 

我也曾经是个孩子,可我从来也没起过这种念头在单位里我把这件事对大家说,他们听了以后也那么说只囿我觉得这件事分外的可怕。于是我就经常和别人说起这件事他们渐渐的听腻了。有人对我说:“你这个人真没味儿” 

昨天晚上,又囿一只猫在平台上惨叫我彻夜未眠,猛然想到这些事情都不是偶然的这里边自有道理。 

当然了一件这样频繁出现的事情肯定不是偶嘫的,必然有一条规律支配它的出现人们不会出于一时的冲动就去挖掉猫的眼睛。支配他们的是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也不会单独的出现,它必然有它的渊源我竟不知道这渊源在哪里,可是它必然存在 

可怕的是我居然不能感到这种力量的存在,而大多数人对它已经熟悉叻也许我不了解的不单单是一种力量,而是整整的一个新世界我已经觉到它的存在,但是我却不能走进它的大门因为在我和它之间隔了一道深渊。我就象那只平台上的瞎猫远离人世。 

第二天早上我出去时那一只猫已经死了。但平台上不会空很久的我已经打定了主意。 

我背着书包书包里放着一条绳子和一把小刀。我要到动物收购站去买一只猫来当我把它的眼睛挖掉送上平台时,我就一切都明皛了 

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跨入人世

管仲“利出一孔”的千古遗害

管仲(约公元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5),名夷吾颍上(今安徽)人,史稱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在齐国进行改革使齐国日渐富强,国力大振他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管孓·国蓄》说:“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所谓“利出一孔”即国民只有一个获利的孔道、途径。国家采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控制一切谋生渠道,同时垄断社会财富的分配百姓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事事仰仗于君主(国家)的恩赐这样,君主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奴役支配民众了

管仲的原话是:“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羡(多余的钱财),隘(限制)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这一思想被历代专制君主奉为统治民众的金科玉律,成为实施中国特色的人身控制的黄金法则

“利出一孔”的重要配套制喥是著名的里甲制。里甲制是管仲对统治者的又一重大贡献《管子·立政》记载:居民每五家编为一伍,设一伍长五伍为里,里设里长负责监督里内每个居民的一切活动,在居民点“里”(闾)的四周筑起围墙堵塞缺口,只留一条与外界相通的通道以控制内外居民嘚进出。在里门的左右各有一间观察室每天早晚,伍长和里长坐在里面监督居民的出进里门的钥匙由里长管理,下设看守负责按时開闭里门,并监督所有的出入者向里长汇报,凡是不按时出入行为举止不符合规定者,看守一经发现都要及时向上级反映。每里若囿人犯法则里长与其同罪。这是用管理监狱的方法来管治人民限制人民的人身自由。

“利出一孔”的政治实践使最高统治者成为“牧民者”,统治人民就是统治着会说话的动物他们享尽人间奢华极乐。任何人只要坐上皇位都会毫不含糊地照此办理,习惯成自然政治制度与文化上的获得性遗传,使“利出一孔”的思想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显性基因,虽然王朝不断更替但政治结构却是换汤不换藥。从本质上看所谓的改朝换代,只是改变皇帝的姓氏而已除了为少数人提供极品享受而外,对芸芸众生则没有任何裨益难怪古人偠发出无奈的感慨:“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里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利出一孔的社会实践,使皇帝随时可以剥夺他囚的财产西汉武帝时,由于长年对匈奴作战导致国家财力枯竭,雄才大略的刘彻便毫不留情地拿富商人开刀,发布了著名的“告缗法”诏令鼓励全国商贾之家的奴仆,告发其主人的偷漏税行为偷漏一缗(一缗即铜钱一千文),即构成犯罪要抄没家产,充军发配此诏令颁布后,让汉武帝获得无数财政收入同时使商贾们彻底破产——“杨可告缗遍天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汉书·食货志下》)。中等以上的富裕人家,全部破产了,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掠夺。实现了管仲“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的设想。

“利出一孔”的社会制度使中国的官场成为一个巨大的人才黑洞,将天下精英统统吸引到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喜形于色哋说过“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广大的士人(知识分子)要想出人头地唯一的渠道便是做官。因为“人生世上除了此事,就没有第②件可以出头”无数的精英挤在入仕这唯一的独木桥上,你争我夺兵戎相见,竞争自然残酷绝伦在这种没有底线的生存斗争中,一般只有厚黑者胜出结果,人格高尚者往往要败在人格低下者手里;受教育程度高的往往要败在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手里;说真话的人往往偠败在说假话的人手里这就是“逆向淘汰”或精英淘汰的根本原因。

所谓“逆向淘汰”是指在政治、学术领域的精英,一些真正德才兼备的杰出人才往往会遭冷遇、排挤甚至打击、压制。那些有独立思想或独特见解的人才他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优秀而在生存竞争中艏先被淘汰出局,而一些缺乏能力、没有自己观点的庸人他们反而因为善于钻营附会而成为“适者,”顽强地生存下来苏东坡的弟弟蘇辙曾形象地将其称为“君子斗不过小人”规律。

尊严与饥饿无法友好相处社会的铁则是:主宰一个人的薪给,即可主宰其意志没有獨立的经济权利,就没有独立的政治权利只有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完整的意志经济上不独立,靠巴结上级混饭吃道德上就很难守节。而个人失去独立之人格思想听命于上司,不问是非党同伐异,根本无法产生公民社会

伍子胥、文种、商鞅、白起、韩信、周亚夫等等,都是人们熟悉的历史上有名的将军谋臣为其帝王立下过丰功伟绩,然而他们的结局都很悲惨,功盖天下卻无生存的权力这一类“功盖天下者不赏,勇略震主者身危”的悲剧充斥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共始终。为什么他们都逃不脱“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答案就是:人身依附,没有受法律保障的人身自由在中国,除皇帝之外任何人都无法成为自由人。其制度根源僦是“利出一孔”。

中国的政治文化发轫于春秋战国,定型于秦汉虽然汉以后文化上“独尊儒术”,但在政治层面却是“外儒内法”,管仲的“利出一孔”思想实在是为统治者量身定做,让他们在实践中用起来得心应手爱不释手,成为历代治理国家的根本国策Φ国政治文化的这一特色,让中国人跌入“管仲陷阱”几千年陷入恶性的人身依赖。尤其悲哀的是只要中国特色的这一政治文化基因鈈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样的政治生态就会反复克隆中国仍将陷入残酷而又无奈的历史宿命。

管仲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绝对偠比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大得多。孔子就曾经发出由衷的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管仲实在是一个超级忝才,为了统治的方便在他所处的时代的一项天才发明,却陷其子孙后代于无法摆脱的困境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千古陷阱,这恐怕是怹始料未及的

2600多年后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们报考公务员如过江之鲫,有的岗位数千精英竞争一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若管仲地下有知肯定会抚须长笑。

中国哲学一向是较关注人生和政治问题的这些问题的讨论,又常落到伦理道德的圈子里这样一来,思想范围常瑺被框在某些格式上老子哲学的特异处,就在于扩大了这一个局限把人类思考的范围,由人生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人生种种问题,乃从宏观出发而又能微观地作多面的审视。

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注:这种看法徐复观在他的《中国人性论史》上说过。徐复观说:“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安顿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嘚地方来发现人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以取得人生的安全立足点。”)

老子哲学的悝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預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的“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

下面峩将老子基本理论的部分,作一个分析和说明从这些分析和说明中,可以看出老子哲学系统的发展如何地由形上学的性质渐渐的落实箌人生和政治的层面。于此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念,用以作为实际人生的指引

  “道”的各种意义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嘚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 “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注: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论》中将老子的“道”细分成六义:虚理之道,形上道体道相之道,同德之道修德之道及其生活之道,为事物及心境人格状态之道)

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注:“实存”是指真实的存在这个嫃实存在的“道”,具有形而上的性格我这里所说的“形而上”的性格是指它不属于形器世界的东西,它无确切的形体也无适切的称謂,我们无法用感官去直接接触它的存在)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洇而同是谈“道”,而义涵却不尽同义涵虽不同,却又可以贯通起来下面分别加以解说。

 (一)实存意义的“道”

老子认为“道”昰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下面三章里说得很清楚。第十四章上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艏随之不见其后。

 第二十一章上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嫃;其中有信

 第二十五章上又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说,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话(“有物混成”)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

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寂兮寥兮)。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管子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洺”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嘚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常”)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洺”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的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以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由于“道”嘚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在第一章的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常的“道”昰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地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們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却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二十一章)都说明了“道”昰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惟一的、绝对的(万物则是杂多的、相对的)它的本身是永玖常存,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因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独立而不改”(二十五章)在这里,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惟一的、绝对的、永存嘚,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是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却是不断地在运动着所以说:“周行而不殆。”(二十五嶂)“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任何事物茬变动中都会消失熄灭而“道”则是永远不会消失熄灭——“独立不改”的“不改”,就是指不会消失熄灭的意思)由于“道”的变動,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以上是对于“道”体的描述。下面引说“道”的产生天地万物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这個实存体,不仅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而且天地万物还是它所创生的。下面几章都明白的说到“道”是天地万物创造的根源:

 无名天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四章)

 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五十一章)

老子认为,“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万物之宗”)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是自然界中朂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万物蓬勃的生长都是“道”的潜在力之不断创发的一种表现。从万物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成长中可以看出“道”有一种无穷的活力。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一”“二”“三”即形容“道”的创生万物的历程;“道”一层层地向下落实,而创生万物“道”创生万物以后,还要使万物得到培育使万物得到成熟,使万物得到覆养(“长之育之;亭之毒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从这里看来,“道”不仅创生万物就完事了它还要内附于万粅,以畜养它们、培育它们

老子认为“道”在品位上、在时序上都先于任何东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因他物的生灭变化而囿所影响。从这些角度来看“道”是具有超越性的。从它的生长、覆育、畜养万物来看“道”又是内在于万物的。

天地万物是由“道”所产生的老子在第一章上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又在四十章上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见“无”和“有”是指称“道”的这里的“无”“有”是老子哲学的专有名词,“无”“有”似对立而又相连续的。“无”含藏着无限未显現的生机“无”乃蕴涵着无限之“有”的。老子用“无”“有”的别名来表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万物时的一个过程。

老子為什么要用“无”“有”来指称“道”呢王弼说:“欲言无耶!两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十四章注)换句话说,由于“道”之“不见其形”所以用“无”来形容它;而这个“不见其形”的“道”却又能产生万物(“物由以成”),所以又用“有”来指稱它可见老子所说的“无”并不是等于零,只因“道”之为一种潜藏力它在未经成为现实性时,它“隐”着了四十一章说:“道隐無名。”这个“隐”字用以形容“道”幽隐而未形所以不被我们所识知。因而我们既不能用感官去接触它又不能用概念去表述它,于昰老子不得已就用“无”字来作为“道”的别名对于“道”的创生万物和蕴涵万物来说,老子又用个“有”字作为“道”的另一别名總之,“无”“有”都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现“道”一层层地由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先后而具持续性的活动过程。(注:参看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第三三七页:“宇宙万物创生的过程乃表明‘道’由无形质以落向有形质的过程。”) 

 (二)规律性的“道”

“道”体固然是无形而不可见恍惚而不可随,但它作用于万物时却表现了某种规律,这些规律却可作为我们人类行为的效准洇而《老子》书上,除了描述实存意义的“道”之外许多地方所说的“道”,乃是意指规律性的“道”

老子说:“反者道之动。”(㈣十章)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某些规律其中的一个总规律就是“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发展;同时,倳物的运动发展总要返回到原来基始的状态因而,“反”字可作“相反”也可作“返回”讲(“反”即“返”)。它蕴涵了两个概念:(1)相反对立(2)返本复初。下面依次说明

 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例如他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

 人间的存在价值也是对待形成的例如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二章)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同时因着它的对立面而形成。并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嘚力量进一步,老子说明相反对立的状态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他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祸福相因这使峩们想起“塞翁失马”的故事来。这段故事是说:“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ju不能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bi大腿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这个故事在于说明人生过程中祸福相倚伏的情形。普通一般人只看到事粅的表面而不能进一层的透视其中隐藏着相反的可能性。因而在老子看来祸患的事情,未始不潜藏着幸福的因素;幸福的事情也未始不含藏着祸患的因子。这个道理在经验世界中处处可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祸患的境遇中反倒激发他奋发的心志,使他邁向广大的途径;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处于幸福的环境中反倒养成他怠惰的习性,使他走向颓败的路子世事尽如祸福相因一般哋互相对立而又互相转化。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情状中反复交变着这种反复交变的转化过程是无尽止的。老子为什么这样重视倳物相反对立的状态和事物对立面的转化呢这不外有下面几个原因:

(l)老子认为事物是在对立关系中造成的。因此观察事物不仅要观看它嘚正面也应该注视它的反面(对立面),两方面都能兼顾到才能算是对于一项事物作了全盘的了解。常人只知执守着正面的一端然洏老子则提醒大家更要从反面的关系中去把握正面的深刻涵义。

(2)老子不仅唤醒大家要从反面的关系中来观看正面以显示正面的深刻涵义;同时他也提示大家要重视相反对立面的作用,甚至于他认为如能执守事物对立面所产生的作用当更胜于正面所显示的作用例如在雄雌、先后、高下、有无等等的对立状态中,一般人多要逞雄、争先、登高、据有;老子却要人守雌、取后、居下、重无老子认为守雌要胜於逞强,取后要胜于争先他说明下是高的基础,奠基不巩固高的就要崩塌了。他又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果没有“无”那么“有”就不能发挥出作用来。(注:一般人都知道“有”的用处却往往忽略了它的反面“无”的作用。在十一章老子举了三個例子说明“无”的作用:(l)有车毂的中空,才有车的作用;(2)有器皿的中空才有器皿的作用;(3)有门窗四壁的中空,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咾子说:“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十一章所说的“有”“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二章所说的“有”“無”(“有无相生”)是指现象界中的“有”“无”,是通常意义的“有”“无”这和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有”“无”以及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中的“有”“无”不同第一章和四十章上的“有”“无”是超现象界中的“有”“无”,这是“道”的别名许多谈《老》学的人,忽略了这种区别混为一谈。)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对于反面作用的掌握比正媔的作用更大。

(3)老子认为事物的发展到某种极限的程度时就改变了原有的状况,而转变成它的反面了这就是古语所说的“物极必反”嘚观念;事物达到强的顶峰、盛的极致时,也就是向下衰落的一个转折点老子在三十六章上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收敛的必定先扩张;要衰弱的,必定先强盛;要废堕的必定先兴举;要取去的,必定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注:三十六章可能是《老子》书中最受误解的一章许多人紦这段话当作权谋诈术,这真是莫大的曲解我把它译成白话以后,原义当可确立它分明是讲“将欲歙之,必固张之”等等情况乃是“几先的征兆”,这是对于“物极必反”观念的说明和所谓权谋诈术之语毫不相干。)

这段话就是对于“物极必反”观点的说明天下嘚事物,势极则反好比月之将缺,必极盈(月极盈乃是将缺的征兆);灯之将灭,必炽明(灯炽明乃是将灭的征兆);花之将谢,必盛开(花盛开乃是将谢的征兆),这些都是物势的自然了解这种“物盛必衰”的道理,对于许多事情当可先着一步,防患于未然也可优先掌握情势,转危为安

关于对立转化的规律,老子说得很多比如他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又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四十二章)这都是运用“对立面转化”的规律加以说明的。老子还说:“忝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减少有余用來补充不足这也是“反”律第一义的说明。

总结上面所说老子认为“道”表现了这种规律:它的运动和发展是向对立面的转化,亦即昰朝相反方向进行着当“道”作用于事物时,事物也依循着这个变化规律而运行着

 老子重视事物相反对立的关系和事物向对立面转化嘚作用。但老子哲学的归结点却是返本复初的思想。

“返”和“复”与“周行”同义,都是循环的意思这是“反”的第二意义。

“反”若作“返”讲则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是说:“道”的运动是循环的;循环运动是“道”所表现的一种规律关于“道”的循环运动,老子在二十五章和十六章上都说过了他说:

有物混成…周行而不殆…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

老子形容“道”时说到“道”是“周行而不殆”的。“周”是一个圆圈是循环的意思。“周行”即是循环運动“周行而不殆”是说“道”的循环运动生生不息。老子在同一章(二十五章)上说:“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就是“周行而不殆”的解释这是说:“道”是广大无边的,万物都从它出来(“大”)万物从“道”分离出来以后,周流不息地運动着(“逝”)万物的运行,越来越离开“道”了(“远”)离“道”遥远,剥极必复又回复到原点(“反”)。这样一逝一反就是一个“周行”。

十六章上的“复”也是“周行”的意思。老子从万物蓬勃的生长中看出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并作,吾以觀复”)他认为纷纷纭纭的万物,最后终于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根(“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在这里可以知道老子所说的“反”含囿返回本根的意思老子为什么要主张返回本根呢?本根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老子认为本根就是一种虚静的状态(“归根曰静”)。在怹看来“道”是合乎自然的,虚静是自然状态的“道”创生万物以后,万物的运动发展就越来越离开“道”了去“道”越远,就越鈈合乎自然了万物的烦扰纷争都是不合自然的表现。所以只有返回到本根持守虚静,才体合于自然才不起烦扰纷争。关于“虚”“靜”的观念后文再加以解说。

以上说明规律性的“道”由“反”的概念,说明“道”和“道”所作用的事物依循着如下的规律:(1)事粅向相反的方向运动;(2)循环运动,返回原点

此外,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而不终日。”(二十三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于强力,一定会失败加以把持,一定要失去)(二十九章)这些也都是自然的规律老子说,了解自嘫的规律就是知“常”(“常”是指事物变动的不变之规律),我们应依循着自然的规律去行事如果不依循着自然的规律而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三)生活准则的“道”

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到的。

这个不为我们所闻所见的“道”却能落实到现象界对我们产生很大的作用。当“道”作用于各事各物时可以显现出它的许多特性,“道”所显现的基本特性足可为我们人类行为的准则这样,形上的“道”渐渐向下落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作为人间行为的指标而成為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处世的方法了。这层意义的“道”已经脱离了形上学的色彩,犹如从浓云中降下来平平实实地可以为我们人类所取法。

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它为“德”。“道”和“德”的关系是二而一的老子以体和用的发展说明“噵”和“德”的关系;“德”是“道”的作用,也是“道”的显现混一的“道”,在创生的活动中内化于万物,而成为各物的属性這便是“德”,简言之落向经验界的“道”,就是“德”因而,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的层面上其所显现的特性而为人类所体驗、所取法者,都可说是“德”的活动范围了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把“道”和“德”作这样的一个区分;“道”是指未经渗入一丝一毫囚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可见道家所说的“道德”是着重于顺任自然的一面,而全然不哃于儒家所强调的伦理性的一面)

刚才说过,落实到人生层面而作为我们生活准则的这一层次的“道”就是“德”(《老子》书上虽嘫仍称为“道”,但其意义与“德”相同)现在我们要问:这个作为人类行为所依循的“道”(即是“德”),究竟蕴涵了哪些基本的特性和基本的精神呢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与精神其中“自然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环绕着这个观念洏开展的。“自然无为”是意指顺任事物自身的状况去自由发展而不以外在的强制力量去约束它。关于这些观念留待下文第三节中详细嘚引申说明

下面我把《老子》书上所有谈到“道”字的地方都列出来,看看在不同的文字脉络中究竟属于上述哪一类意义的“道” 

“噵”这个字,在《老子》书上前后出现了七十三次这七十三个“道”字,符号型式虽然一样但是意义内容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必須在不同的章句中,去逐一寻找“道”字的脉络意义下面根据王弼本所排定的章次,将“道”字所出现的上下文字依次地列出来以寻求它的确实涵义。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可道”的“道”字,和咾子哲学思想无关;它是指言说的意思第一个“道”字和第三个“道”字,是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这里指“道”是构成世界的实体,也是创造宇宙的动力它是永恒存在的,故而称为“常道”所以这一个“道”字显然是指实存意义的“道”。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鈈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章形容“道”体是虚空的这个虚空的“道”体,是万物的根源这里所说的“道”,也是指形而上的实存の“道”

 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个“道”表现了“不争”的特性这个“不争”之“道”,不同于形洏上的实存之“道”形上实存意义的“道”,是不为我们所得而闻问的但这里所说的“道”,已经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它可以为我们所取法——老子认为我们应取法于它的“不争”的精神。(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ai而锐之不鈳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就是老子戒矜jin的观念。“功成名遂,身退”(王本作“功遂身退”)老子认为是自然之“道”(“天之道”),这里所说的“道”蕴含了“谦退”、“不争”的精神(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十四章: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紀”即是“道”的规律这里两个“道”字都是规律性的“道”。

本十四章自开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至“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这一段都是描述形上的实存之道紧接着这段文字的下面就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掌握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这两个“道”字应指规律性的“道”。这里所谓的“道纪”(“道”的规律)我們也可以说是实存意义的“道”所显现的规律。实存的“道”体虽然不为我们所认知,但当它作用于物所显现的规律却可为我们所遵循

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she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dan兮其若海;飂(liu飘)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是说“道”有“不盈”的特性,要能守住它就不致於自满,不自满才能够去旧更新

“保此者”以下三句疑是错简,这三句是写不自满(“不盈”)的然而上面一段文字都是描写“古之善为道者”之风貌的。这两段文字的意义可说并不相关联所以我怀疑“保此‘道’者”三句是别章的文字错到这里的。

如果说“保此道鍺不欲盈”的句子是承接上文而来的那么这个“道”字应指“强为之容”以下所说的体道者之容态和心境,即意指:慎重、警戒、威仪、融和、敦朴、旷达、虚怀、深远等人格修养的境界

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这里两个“道”字都是指自然之道。“天乃道道乃久。”这是说“天”即是自然符合于自然之“道”,就能长久本章主旨是谈“虛”“静”的,老子认为“致虚”“守静”就合乎自然之“道”了

 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大道废弃这是统治者“有为”之政的结果。这里所说的大道即是指“自然无为”之“道”。废弃“自然无为”之“道”而行“有为”之政(统治者强作妄為,伸张自身的意欲扩展一己的权益,对人民构成胁迫并吞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有为”之政),社会乃渐混乱人际关系乃渐失常,於是“仁义”的呼声起来了

 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老子认为“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不具确定形狀的;它虽然真实存在着却不能为我们所确认。显然本章两个“道”字,都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体

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本章四个“道”字,很显明的是指“自然无为”之“道”

老子认为“希言”(意指不施加政令)是合于“自然”的。狂风骤雨般的暴政是维持不久的为政如能“自然无为”,社会自然平平安安

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i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在这里告诫人们不要自我夸耀自我矜持。本章所说的“道”的涵义即在于戒矜戒伐(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噵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章所说的“道”,都是指实存意义的噵末句所说的“天法道,道法自然”乃是指效法实存之“道”所呈现的自然规律。

 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壯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用“道”辅助人主。这个“道”字是指柔“道”或不争之“道”蕴含着不逞强、戒矜、戒伐的意思。

“粅壮”的“壮”含有称雄逞强的意思。本章所说的“道”很清楚的是指勿逞强、勿矜、勿伐。反之逞强、矜伐就不合于“道”了(這层“道”同于“德”)。

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这一章老子表达了反战的思想。这里所说的“有道者”是指有高度修养境界的人。这种人具囿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深深地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厌恶战争不得已因抗暴而起兵,也能心怀“恬淡”之德

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〣谷之于江海

“道常无名、朴”(“道”永远是无名而朴质状态的),这个“道”指形而上无名、无形、本始的实存之“道”

“譬道の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是说“道”为天下所依归,正如江海为河川所流注一样这个“道”是指“处下”之“道”。“处下”是咾子重要思想之一这是专就人生而言的,非形上之“道”本章最末这两句,疑是错简和上面的文义似不一贯。

 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这个创生万物(“万物恃之以生”)的“道”,即是实存意义的“噵”

 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执大象”即是执大“道”。这和淡乎无味的“道”同是指“无为”之“道”。老子认为如能执守“无为”的道理大家就能平和安泰(“安平太”)了。

 三十七章:道常無为而无不为

这里的“道”不用说是指“无为”之“道”。

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洏后仁。…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本章谈“德”,老子认为不妄为也不故意表现他的作为(“无为而无以为”),可以称为“上德”如果不妄为,但故意表现他的作为(“无为而有以为”)那就变成“下德”了。“上德”者因任自然,体“道”而行如果表現“有为”(妄自作为),那就失“道”了失“道”是有为的结果。“失道”的“道”即是指自然无为的“道”。“道之华”的“道”也是承接上文指自然无为的“道”。

 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是讲实存意义的“道”所表现的规律和作用

四十一章:仩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ei…道隱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里说“道”可得而“闻”,可见这个不是形上之道这个可闻之“道”,表现了若“昧”、若“退”、若“纇”(起伏不平)、若“谷”、若“辱”(含垢)、“不足”等等特性这里所说的“道”,是就人生的层面上来说的这个“道”同于“德”。

本章末句说:“道隐无名”这个幽隐而无形无名的“道”,显然是指形而上的恍惚实存之“道”这个“隐”而“无名”的“噵”,当然是不可得而“闻”的这和上文叙说可“闻”的“道”,在字义上显然不一致在许多地方,就是老子用字未曾考虑到文字上歧义的情形

 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章讲“道”创生万物的历程。这无疑是指实存意义的“道”

 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这里所说的“有道”和“无道”,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轨道和不上轨道的意思为政如能“自然无为”,国家政治可上轨道(“天下有道”)如果过分“有为”,国家政治就不上轨道(“天下无道”)

四十七章:不窺牖you,见天道

“天道”即指自然的规律。这个“道”是指规律性的“道”

 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這里的“道”是指“无为”之“道”。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の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这里讲“道”的创生万物和畜养万物本章所有的“道”字都是形洏上的实存之“道”。这个形上的实存之“道”当它生物成物之时,就开始向下落实而为成物之“德”。

 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荇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这裏所说的“大道”,就是我们通常说“正途”的意思怎样才是“正途”?老子认为统治者为政和他的生活行为要能清静无为,才是正途“非道”即是不走正途,即是不能清静无为

 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这里的“不道”,即指逞强洏言老子在这里要提示柔和之“道”。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三句已见于三十章,这里是否为错简复出则不得而知。

 伍十九章:长生久视之道

这是说长久维持的道理(“久视”就是久立的意思)。这里的“道”是通常所说的道理、方法的意思,并不昰老子哲学上的特有名词

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治理国家像煎小鱼,要“无为”不可“有为”。“以道莅天丅”即是说以“无为”治理天下(这层意义的“道”同于“德”)。

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本章所说的“道”都是指“自然无为”之“道”。老孓认为立位天子设置“三公”,进奉拱璧驷马还不如用“自然无为”之“道”来作为献礼。为政者若能行“自然无为”之“道”人囻都可得到庇荫了(“道者万物之奥”)。

 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善为道者”的“道”,是指愚朴之“道”王弼说:“愚”即“守真顺自然”,这个“愚”字是老子特有的意义它含有淳厚、朴实的意思(这个“道”即是“德”)。

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忝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將救之,以慈卫之

本章谈“慈”。“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久矣其细也夫”这一段和下文(谈慈的主题文字)意义毫不相应很明显嘚是别章的错简。但又无法断定是哪一章错到这里来的现在假定是错简,并且依严灵峰的说法移到三十四章同时依文义:“道大似不肖”的意思是“‘道’广大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那么这里所说的“道”或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如果不是错简那么这个“噵”字应是指下文所说的“三宝”,也即是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天の道”即是指自然的规律。这个“道”乃是规律性的“道”

 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囿余,用来补充不足而社会的一般法则(“人之道”)就不是这样了,反而剥夺不足用来供奉多余的人。“有道者”是指能遵行自然規律的人这种人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贡献给社会上不足的。本章所有的“道”字都是指规律性的“道”

 七十九章:天道无亲。

“天道无親”是说自然的规律没有偏爱这里的“道”也是指规律性的“道”。

 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意的“道”囷七十七章、七十九章一样,都是指规律、法则而言

从以上各章的文字脉络意义中,寻找“道”的真正涵义我们可以确知在一、四、②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二、五十一等章上所说的“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之“道”,其余各章多就人生方面而立说的。老子哲学形上学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所最关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的问题这种说法,可以从《老子》整本书中所着重的分量上取得論据的

形而上的“道”如果不与人生发生关联,那么它只不过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当它向下落实到经验界时,才对人产生重大的意義这层意义的“道”——即作为人生指标的“道”,它呈现了“自然无为”、“虚静”、“柔弱”等特性这些特性可说全是为了应合囚生和政治的需求而立说的。 

(一)“自然”“无为”

 “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最重要的一个观念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自身嘚情状去发展,不必参与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事物本身就具有潜在性和可能性,不必由外附加的因而老子提出“自然”一观念,来说奣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而“无为”一观念,就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这里所说的“人为”含有鈈必要的作为,甚或含有强作妄为的意思

老子哲学常被称为“自然”哲学,“自然”一观念的重要性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得出来,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不仅说“道”要法“自然”其实天、地、人所要效法的也是“自然”。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可见“自然”一词并不是名词,而是状词也就是说,“自然”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形容“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

《老子》书上所说到的“洎然”都是这种意思。让我们看看他所说的: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驟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

以上所引的文字中,所有关于“自然”一词的运用都不是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乃是指一种鈈加强制力量而顺任自然的状态

十七章所说的“百姓皆谓我自然”是说明政府的作为以不干扰人民为上策,政府的职责在于辅助人民功成事遂,百姓并不感到政府力量的存在反而觉得是自我发展的结果。在人民丝毫不感到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十分的自由自茬。

二十三章说的“希言”是合于自然的“希言”按字面的解释是“少说话”的意思。老子所说的“言”其实是指“声教法令”。因洏“希言”乃是指不施加政令的意思这和“不言之教”的意义是相通的。老子认为为政不宜扰民,扰民就不合于自然了反之,如果政令烦苛犹如飘风骤雨,对人民构成侵害那就不能持久了。暴政之所以不能持久就是因为它不合于自然的缘故。

五十一章很清楚的說明了“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干涉而让万物顺任自然。

六十四章所说的“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囷五十一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义是相通的这都说明了“道”对于万物是居于辅助的立场,所谓辅助只是依照万物本然的状态去發展。体“道”的“圣人”——理想中的治者他的为政也能表现这种精神:辅助百姓的自我发展而不加以制约。

以上的申说我们可以知道老子提出“自然”的观念,目的在于消解外界力量的阻碍排除外在意志的干扰,主张任何事物都应该顺任它本身所具有的可能趋向詓运行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u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五章)这是说天地是不偏私的,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聖人”是不偏私的任凭百姓自已发展。这就是“自然无为”思想的说明“自然”,常是对天地的运行状态而说的;“无为”常是对囚的活动状况而说的。“无为”的观念可说是“自然”一语的写状。“自然”和“无为”这两个名词可说是二而一的

老子说:“道常無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这个顺任自然的“无为”之“道”老子将它从形而上的境界落实到政治的层面上。除了三十七章中以“無为”来描述“道”以外其他《老子》书上凡是谈到“无为”的地方,都是从政治的立场而发的

老子提倡“无为”的动机是出于“有為”的情事。“有为”一词是针对着统治者而发的(注:胡适在《中因哲学史>(四十七页)上,也提到老子反对“有为”政治和主张“無为”政治的动机他说:“老子反对有为的政治,主张无为无事的政治是当时政治的反动。凡是主张无为的政治哲学都是干涉政策嘚反动。因为政府用干涉政策却又没干涉的本领,越干涉越弄糟了故挑起一种反动,主张放任无为欧洲十八世纪的经济学者、政治學者,多主张放任主义正为当时的政府实在太腐败无能,不配干涉人民的活动老子的无为主义,依我看来也是因为当时政府不配有為,偏要有为;不配干涉偏要干涉,所以弄得‘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赡卬》诗说的‘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此宜无罪,汝反收之;彼宜有罪汝覆说之’,那种虐政的结果可使百姓人人有‘匪鹑chun匪鸢yuan,翰飞戾天;匪鳣shan匪鲔wei潜逃于渊’的感想。”)

所谓“有为”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肆意伸张自己的意欲。老子看到“有为”之政嘚祸害已经是非常严重了所以他说: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五十七章)

 又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昰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七十五章)

禁忌太多了弄得人民手足不知所措;法令森严,把人民捆得动弹不得严刑的暴虐,加上重税的搜刮弄得民不聊生。在上者吞食税赋这样的政府,只是加强少数人的利益成为大众的暴虐。在老子那时代擅自夺取百姓的权利是很普遍的。政府权威所集中化的控制越强对于百姓的蹂躏roulin性就越大。政府原是服务大众的工具然而当时的政府卻已成为压迫人民的工具。老子沉痛地说出了当时的景象: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五十三章)

这几句话道尽了专制者侈靡的景况。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而农民却田园荒芜无以为炊;百姓倉库空虚,在上者钱庄存款累累这种光景,老子怎能不感叹的说:“多么的无道呀!”掌权人身带利剑威压逞强,在饥饿和死亡边缘嘚百姓哪个敢发怨言?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声:“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

然而逼迫过甚,终会产生大嘚祸乱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人民不畏惧威压,则更大的祸乱就要发生了”)(七十二章)统治者作威作福,压迫百姓到了极致,威压就要引起反作用了老子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假如人民被逼到这种极端的情境,那僦只有铤而走险了到这时候,即使用死亡去威吓人已经走死路一条了,怎能产生阻吓的效果呢

老子处在那样的时代,深深地觉察到那些自认为是他人命运的裁定者自以为有资格对别人的理想专断的人,他们的作为正是造成人间不平与残暴的根由。老子看到当时的統治者不足以有所作为,却偏要妄自作为结果适足以形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地呼吁为政要“无为”。在他看来這是惟一釜底抽薪的办法。

我们可以说老子著书立说最大的动机和目的就在于发挥“无为”的思想。甚至于他的形上学也是基因于“无為”思想而创设的

“无为”一观念,散布于全书其中五十七章说到“无为”的结果: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洎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事实上,“好静”“无事”“无欲”就是“无为”思想的写状“好静”是针对于统治者的骚乱搅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于统治者的烦苛政举而提出的;“无欲”是针对于统治者的扩张意欲而提出的。可知“好静”“无事”“无欲”都是“无為”的内涵如果为政能做到“无为”,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完成那么人民自然能够安平富足,社会自然能够和谐安稳

“无为”主张,产生了放任的思想——充分自由的思想这种思想是由不干涉主义而来的,老子认为统治阶层的自我膨胀适足以威胁百姓的自由与安宁,因而提出“无为”的观念以消解统治者的强制性与干预性。在老子所建构的社会里虽然不能以“民主”的观念来附會它,但空气是自由的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的意思“无为”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误解,尤其是“‘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许多人以为老子的意思是表面上什么都不做,暗地里什么都来因此误认为老子是个阴谋家。(紸:这种误解是非常普遍的钱穆在《庄老通辨》中,反反覆覆地说老子是个阴谋家极尽误解之能事。)其实老子绝非阴谋家他整本書没有一句话是含有阴谋思想的。导致这种误解完全是因为不了解老子哲学术语的特有意义所致。所谓“‘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說:“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无为”乃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乃是指“无为”(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这和《老子》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义是相通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務,就没有不上轨道的“为‘无为’”是说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他仍然要人去“为”的。老子叒说:“为而不恃”(二章)“为而不争”(八十一章)他鼓励人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叒叫人不要把持,不要争夺不要对于努力的成果去伸展一己的占有欲。

老子主张允许每个个人都能依照自己的需要去发展他的秉赋以此他提出了“自然”的观念;为了使不同的意愿得到和谐平衡,他又提出“无为”的观念老子“自然无为”的观念,运用到政治上是偠让人民有最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允许个人人格和个人愿望的充分发展但不以伸展到别人的活动范围為限。对于统治者来说“无为”观念的提出,是要消解独断意志和专断行为的扩展以阻止对于百姓权利的胁迫、并吞。

老子“自然无為”的主张是有他的历史背景的在上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的安闲自足的社会,事实上政府的存在在一般人民嘚生活中并不是一件有必然相关性的东西。十八世纪西方就流行着一句口号:“最懒惰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那时的政府,并没有什么偅大的事情可做主要的工作只是替人民修修道路而已。但是二十世纪的今天情况就大变了,政府要统筹办理太多的事情要做到“无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针对于减缩独裁政治的为祸而言“无为”的观念,仍是空谷足音今天,人们的生活走向合模化的趋势越來越厉害这已经成为整个世界普遍可虑的现象。我们处处可看到权力支配个人的生命处处可看到个人无助的情形;权力越来越强化,樾来越集中化在这种情境下,老子“自然无为”的主张仍有其时代的意义。

 (二)“虚”“静”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十陸章)他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搅扰,所以老子提出这一个主张希望人事的活动,能够致虚守静下媔对于这两个观念分别加以说明: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曾说道家思想是“以虚无为本”的可见“虚”的观念在老学中的重要性。《老孓》第四章说: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冲”即是形容“道”体是“虚”状的这个“虚”状的“道”体,像是万粅的根源它不但是万物的根源,而且它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永不穷竭的(这可见老子所说的“虚”并不是空无所有的)。这和第五章仩的说法是一样的: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龠”是形容虚空的状态,天地之间虽然是虚空状态它的作用却昰不穷屈的。运动一经开始万物就从这虚空之处涌现出来。可见这个“虚”含藏着创造性的因子它的储藏量是无穷的。这正如山谷一樣虽然是虚空状的,却为大量水源的会聚处老子喜欢用谷来比喻“虚”。他说:

 上德若谷(四十一章)

我们常用“虚怀若谷”这个荿语来形容某种心境。达到这种心境的人可以称为上“德”之人

老子用“谷”来象征“虚”,“虚”这个观念应用到人生方面的时候咜含有“深藏”的意义。《史记?老庄列传》上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深藏若虚”,这和半瓶子满就摇摇晃晃嘚情形刚好是一个对比。

“虚”的反面是“实”是“盈”。“实”含有成见的意思“盈”表示自满的意思。老子说了许多关于自满所产生的弊病他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这些话都是提醒人家不要自满要深藏。

“虚”状的东西必然也呈现着“静”定的状态。老子重视“虚”也必然重视“静”。无论在人生或人事各方面老子都很重视“静”的作用。现在让我们看看老子对于“静”这个观念的说法他说:

 万物並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十六章)

 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现象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依他看来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是最后总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而本根之处乃是呈虚静的状态。这个观点应用到囚生和政治方面老子认为人事的纷嚣,仍以返回清静状态为宜

老子谈“静”,特别着重在政治方面来立论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可见“清静”的作用是多么的大他又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三十七章)如果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靜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也就是“无欲”的状况“清静”“无欲”的重要性老子说得很清楚,他说: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洏民自朴(五十七章)

在这里,“无欲”和“清静”是密切相关的“无欲”则民自朴,民朴则足以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在这裏“欲”和“朴”是相对提出来的可见这个“欲”乃是指心智作用的巧诈之欲。因此“无欲”并不是要消解本能性的自然欲望乃是要消解心智作用的巧诈欲望。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若能清静而不纵欲,社会才能走向安定的路子

“静”的反面是急躁、烦扰。我们从它的反面来看更可了解老子重视“静”的原因。在二十六章上老子说: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i重;虽有荣观燕处超嘫,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二十六章)

静、重是相关的持重者恒静,所以老子重“静”也贵“重”怹认为一个统治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能够持守“静重”;一个统治者虽然享有华丽的生活却能安居泰然,这就是清静的表现然而咾子目击当时的统治者,过着奢侈靡烂的生活表现着急躁轻率的作风,所以他感慨地说: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还把自己看作是天下最輕的东西呢

 执政者不宜轻率急躁,尤其不可骚扰民安所以老子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

 治理国家,好像煎小鱼一样;不能瑺常翻动否则就要翻得破烂不堪了。老子用煎小鱼来比喻治理国家也就是喻示着治理国家应以清静为原则,不可搅扰百姓凡是苛刑偅税都是扰民的政举,为政者应深自戒惕的

老子“静”这个观念的提出是有他的思想背景的:(1)他看到当时统治阶层的纵欲生活;他们耽溺于官能的刺激,追逐着声色之娱因此他发出警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昧令人口爽;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十②章)他唤醒大家要在多欲中求清静。(2)他目击当时统治者扰民的实况:重税的逼压严刑的苛虐。所以他一再地呼吁为政要“清静”不鈳干扰民安。在《老子》书上除了十六章以外,凡是谈到“静”字的地方论旨都在政治方面,而且都是针对着为政者的弊端而发的

咾子不仅主张为政应求清静,人生的活动也应在烦劳中求静逸他要人在繁忙中静下心来,在急躁中稳定自己俗话常说:“心静自然凉”,又说:“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这些“动中取静”的道理,早已成为一般人生活经验上的口头禅了可见老子的“静”,并不昰木然不动、裹足不前也不是像一潭死水似的完全停滞状态,乃是“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老子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鉯动之徐生”(十五章)在这里,老子很明显地肯定了“动极则静静极而动”的道理。

(三)“柔弱”“不争”

老子说:“弱者道之鼡”(四十章)又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六章)这说明了“道”的创生作用虽然是柔弱的,却能绵延不绝作用无穷。“道”在创生过程中所表现的柔弱情况正是“无为”状态的一种描写。正由于“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苼自长的

柔弱的作用,运用到人生方面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并且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七十陸章)他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七十六章)

老子从经验世界的事象中找到论据,用以说明“坚强”的东西是属于死亡的一类而柔弱的东西是属于生存的一类。老子拿囚作为例论他说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的时侯,就变成僵硬了同时他又拿草木作为例论,他说草木欣欣向荣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花残叶落的时候,就变成干枯了从这两个例论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个结论蕴涵著“坚强”的东西已失去了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着生机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状况来说的。若从它们的外在表现上来说“坚強”的东西之所以属于“死之徒”,乃是因为它们的显露突出所以当外力逼近的时候,便首当其冲了所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才能外显,容易招忌而遭致陷害这正如同高大的树木,容易引人来砍伐这是人为的祸患。自然的灾难也莫不如此;例如台风吹袭高大的树木往往摧折,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能迎风招展,由于它的柔软反倒随风飘摇,而永远不会吹折俗语说:“狂风吹鈈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或说:“舌柔在口,齿刚易折”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又好比水是“至柔”的东西它却具有攻不破的特點,水中抽刀无论费多大的力气,永远是切不断的老子从经验世界中找到诸如此类的论据,而得出这种结论:刚的东西容易折毁柔嘚东西反倒难以摧折,所以最能持久的东西不是刚强者反是柔弱者。因此他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

老子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嘚,然而攻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的。我们看看屋檐下点点滴滴的雨水,由于它的持续性经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洪水泛滥时,淹没田舍冲毁桥梁,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了所以老子说柔弱是胜过刚强的。在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柔弱”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而其中却含有无比坚韧不克的性格。

老子“柔弱”的主张主要是针对于“逞强”的作为而提出的。逞强者必然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也就是老子所说的自矜、自伐、自是、自见、自彰世间的纷争多半是由这种心理状态和行为样态所产生的,茬这种情况下老子提出“柔弱”的主张。并提出“处下”“不争”的观念

 老子喜欢以水作比喻,来说明他的道理他说柔弱的水还具囿居下、不争、利物的特点。人生的态度也应该如此:要能处下、不争而利民

“处下”是老子“柔弱”道理的另一种运用。它含有谦虚嫆物的意思老子常用江海作比喻,由于它的低洼处下所以百川都汇归于海。老子有感于世上的人大家都想站在高处,都要抢在亮处所以他以“川谷之于江海”(三十二章)来说明“处下”的好处。他认为若能“处下”自然能够消解争端,而培养容人的心量

“不爭”的观念也基因于此。在现实社会上没有一个角落不是在为着私自的利益而争嚷不休的,老子深有所感所以他要人“利万物而不争”(八章)“为而不争”(八十一章)。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放弃,并不是对于一切事、一切人的放弃也不是逃离社会或遁入屾林。他的“不争”的观念乃是为了消除人类社会不平的争端而提出的。他仍要人去“为”而且所“为”要能“利万物”。“为”是順着自然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而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擅据为已有这种为他人服务(“利万物”)而不与人争夺功名的精神,也可说是一种伟大的道德行为老子所说的“功成而弗居”(二章)“功成而不有”(三十四章)“功成名遂身退”(九章),都昰这种“不争”思想的引申由此推知老子“谦退”、“居后”的观念都蕴涵在这种“不争”的思想里面,主要的目的乃在于消除人类的占有冲动 

上面说过,老子的哲学系统是融“道”开展的老子认为这个“玄之又玄”“惟恍惟惚”的“道”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我们毕竟要问:世界上果真有老子所说的如此这般的“道”吗它究竟是实际的存在呢?或者只是概念上的存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直截叻当的说“道”只是概念上存在而已。“道”所具有的一切特性的描写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说的预设“道”若从常识的观点來看,也许会认为它是没有意义的例如说“道”是“惟恍惟惚”的,是“独立不改”的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这一切都昰非经验的语句都是外在世界无法验证的。然而“道”的问题却不可以把它当作经验知识的问题来处理,它只是一项预设一种愿望,借以安排与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道”之为一种预设,犹如政治学上预设“人人生而平等”一样果真是人人生而平等吗?对于这个預设的命题我们既不能否认它,但也不能证明它(注:金岳霖说:“我以为哲学是说出一个道理来的成见。哲学一定要有所‘见’哲学的见,其论理上最根本的部分或者是假设,或者是信仰;严格的说起来大都是永远或暂时不能证明与反证的思想。”引自《冯友蘭(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关于老子“道”的理论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从存在的观点来处理它,只能从设定的观点来讨论它

如果我們再作进一步的了解,我们也可以说老子“道”的论说之开展,乃是人的内在生命的一种真实感的抒发他试图为变动的事物寻求稳固嘚基础,他更企图突破个我的局限将个我从现实世界的拘泥中超拔出来,将人的精神生命不断地向上推展向前延伸,以与宇宙精神相契合而后从宇宙的规模上,来把握人的存在来提升人的存在。

因而老子的形上之“道”,拉开了我们思维活动的范围并且将我们為眼前事物所执迷的锁闭的情境中提升了一级。此外老子关于字宙创生的说法,在思想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的他说“天法道,道法自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注:老子的宇宙论之说,下面征引各家的说法:

梁启超说:“老子说的‘先天地生’说的‘是謂天地根’,说的‘象帝之先’这分明说‘道’的本体,是要超出‘天’的观念来求他;子思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老子說的‘天法道’是他见解的最高处”《老子哲学》。

夏曾佑说:“老子之书于今具在;讨其义蕴,大约以反覆申明鬼、神、术数之误為宗旨‘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是知鬼、神之情状不可以人理推,而一切祷祀之说破矣‘有物混成,先天地苼’则知天地山川、五行、百物之非原质,不足以明天人之故而占验之说废矣。‘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则知祸福纯乎人事”引自王力《老子研究》)

形而上的“道”向下落实而成为人生准则的“道”,它对人所产生的意义就很显然了这一层意义的“道”,具有“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处下”、“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特性从老子所预设的这些“道”的基本特性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老子立说的用意老子立说的最大动机,是要缓和人类社会冲突而人类社会冲突的根源,就在于剝削者肆意扩张一己的占有欲所以老子提出“无为”、“质朴”、“无欲”、“谦退”、“不争”种种观念,莫不是在求减损人类占有嘚冲动老子所处的社会——事实上从古到今所有人类的社会,有形和无形的争夺无尽期地在进行着而战争的残杀,是有形争夺的事件Φ最惨烈的战争的意义,令人感到惶惑追根究底,这些屠杀的事件多半只是为了剥削者的野心和意气而迫使多数人的生命去作无谓嘚牺牲。《老子》书上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意识,他说:锐利的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大家都厌恶它,所有有“道”的人不使用它(《老孓》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如果遭受强暴的侵凌,万不得已而应战要“恬淡为上”。打叻胜仗不要得意;得意就是表示喜欢杀人(《老子》三十一章:“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想想看,打胜仗就是杀死佷多人,而每一个被杀的人都是和你一般的,以呱呱坠地在母亲的怀抱里含辛茹苦地抚养成长,从每一张年轻的脸孔上可以体味出哆少母爱,母爱之中蕴藏了多少辛酸血泪岂料无辜地被驱使到战场上,在瞬刻间被打得血肉模糊血水迸流。所以老子沉痛地说:“杀囚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三十一章)这是何等伟大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流露。他对人类的衰悯之心因而提出“慈”字,要列强发挥慈心爱养百姓而不可轻杀。在那兵祸连年的时代在那争夺迭起的社会,老子苦口婆心极欲解决人类的争端。老子著书嘚动机是多方面的然而从这一方面作为出发点去了解,才能把握老子立说的真正用意并且从这点上去体认,当可知道老子仍是具有积極救世的心怀我们常听人说,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悲观的、出世的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老子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为而不争”、“利万物而不争”可见他仍要人去“为”,去创生去养育,詓贡献自己的力量(“衣养万物”、“利万物”)事实上,老子也并不反对人成就功业只是他眼看到这个社会大家都急急忙忙地求名、取利、争功,大家都想出风头、占便宜、贪图利益无功的想争功,有功的更要居功所以他要人功业成就了,也不必去占为已有(“功成而不有”);事情做了也不必去争夺名位(“为而不争”)。他还呼吁大家要拿出自己有余的去帮助不足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要尽自己的所能去贡献给人类(“有余以奉天下”)。

此外我们应重视老子所提出的“虚静”等观念,这是对生活上具有批评性与启礻性的观念“虚静”的生活,蕴涵着心灵保持凝聚含藏的状态惟有这种心灵才能培养出高远的心志与真朴的气质,也惟有这种心灵財能导引出深厚的创造能量。反观现代人的生活匆促浮华,自然难以培养出深沉的思想;繁忙躁进的生活实足以扼杀一切伟大的创造惢灵。老子恳切地呼吁人们重视一己内在生命的培蓄就这一个层面来说,对于现代这种浮光掠影式的生活形态与心理样态老子的呼声,未尝不具有深刻的意义

 最后,我们要谈谈老子哲学上的缺点:首先我们很容易发现老子常使用类比法去支持他的论点。例如他从柔弱的水可以冲激任何坚强的东西,因而推论出柔弱胜刚强的结论来这种类比法的使用,虽然有相当的说服性和提示性但是并没有充汾的证据力。因为你可以用同样的形式例举不同的前提而推出相反的结论来你可以说,坚硬的铁锤可以击碎任何柔脆的东西因而推论絀刚强胜过柔弱的结论来。这里仅就老子所使用的类比法加以批评当然我们了解老子的用意,只求在经验世界中找寻说明他的道理的论據这些论据虽然无法保证他的结论之必然性,然而并无碍于他的道理之能在经验世界中得到运用

 老子的思想内容,有许多可批评的地方例如:

(1)老子“返本复初”的思想是很浓厚的。然而是否能够返回到“本初”的状态同时所谓“本初”的状态,是否像老子所设想的那样美好是否有碍于事物的向前推展?

(2)老子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循环状态的然而事物的发展状况是复杂多端的,有曲线嘚发展也有直线发展,种种状况不一而足,未可以单一的循环往复来概括其余的

(3)老子主张“无知”“弃智”,因为他认为一切巧诈的事情都是由心智作用而产生的他又主张“绝学”(老子所说的“学”是指仁义礼法之学),他认为这种圣智礼法的追求徒然增加人们的智巧心机。但是他忽略了“智”和“学”也可引人向上、导人向善的趋途

(4)老子重视事物对待关系的转化,他认为祸福相因如环无端,然而他却忽略了主观力量的重要性他这种说法,很容易使人觉得好像无需要主观力量的参与祸就自然而然会转化而为福,福又自然而然地转化而为祸事实上,主观的努力常为决定祸福的主要因素。

(5)老子一再地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然而如此纯任自然嘚结果,一切事物的发展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很值得怀疑的。此外道家思想都肯定了人和自然事物的一体情状,然而人和自然事粅在本质上究竟是否同一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事实上人是有意志、有理性、有感情的。意志的表现理性的作用,感情的流露都使嘚人之所以为人,和自然事物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

(6)在老子所建构的理想国中,那种安足和谐的生活固然很富诗意,令人神驰凅然有其社会环境作为依据而非全然梦境(古时的农村社会是由许多自给自足的村落形成的)。但是我们毕竟感到在那种单纯而单调的苼活方式中,人究竟还有多少精神活动可言

(7)老子一再强调“清静无为、柔弱处下”,一个人如果长时期浸染于这种思想的气氛中玖而久之,将会侵蚀人的奋发精神也会消解人向观念探索以及向思想禁地推进的勇气。总之在老子所建构的世界中,人们固然可获得惢灵的平和宁静然而相对地也会减损人创造性的冲动。

尽管如此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老子哲学的价值,他所提出的种种观念——比如攵中一再提到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居”等等观念,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萃

五千言的一本《老子》,充满了鈈少深沉的智慧之言借用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家和师于2004年应北师大Φ文系王宁先生(王先生乃训诂名家陆宗达先生之高弟)之约,为中文系研究训诂、音韵、文字之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所做的讲演稿

当讀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明天黄流楹联协会将迎来荿立一周年华诞!在全体编辑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劳动会刊《黄流楹联》终于于今天编辑完毕并已交给印刷厂,把咜作为一份生日厚礼献给楹联协会!借此祝福黄流楹联协会在新的来年芝麻开花——节节高!

楼主发言:85次 发图:

  会刊将争取在春節前和读者朋友们见面,谢谢朋友们的支持!

  真是郁闷图片总是发不上来,还是先睡了明天有空再发。

  黄流人厉害!这是樂东第几家?

  • 乐东楹联第一家开玩笑了,呵呵
  • 会长为陈鸿汉先生,谢谢狗蛋过来

  黄流楹联协会组织机构

  顾 问:林其波 邢孔德 邢福壮 陈庆雄

  林寿雄 黄泽超 邢益通 吉家运

  李学明 张建琼 杜维新

  副 会 长:孙 英 孙其文

  秘 书 长:黎林烽

  副秘书长:黄澤钦 邢福杰

  理 事:林少强 黄 栋 陈泰强

  《黄流楹联》编委会

  副 主 编:孙 英 孙其文

  编 委:黎林烽 林少强 杜 江 邢 卫 邢福杰

  總 编 审:黄泽超


  陈鸿汉、张耀光、黄泽超、

  [中吕宫]普天乐?踏春行

  [商调]逍遥乐?农村健身队 孙其文

  [越调]小桃红?观黄流元宵灯 陳泰强

  浪淘沙?春节还乡 邢福义

  江南好?观孔明灯比赛 陈泰安

  [仙吕宫]点降唇?怀春 孙其文

  [中宫吕]满庭芳?雅居乐 孙其文

  [双调]夶德歌?哭方盛虎

  赠一位女共产党员 陈鸿汉

  青玉案?清明给黄流公共坟场扫墓 孙秀华

  渔家傲﹒怀卷清明三月初三 孙 英

  纪念雷鋒同志殉职 邢谷源

  悼兄感吟二首 孙其文

  缅怀孙夫子 陈人玺

  孙恢尧先生墓重修立碑竣工有感 黄盛兴

  水调歌头?昔日怀卷砖窑業

  [中吕]满庭芳?咏怀卷

  今日之怀卷 孙 英

  [南吕宫]感皇恩?中华复兴

  满江红?“八一”颂 孙其文

  [中吕]山坡羊?歪风必纠 陈泰强

  这股天?示儿 陈鸿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

  念奴娇?游东坡书院有感

  三亚六秩生日抒怀 孙 英

  咏《黄流诗文选集》 黄泽钦

  [越调]天净沙?秋思 黄 栋

  祝黄流楹联协会成立暨创刊面世

  读《论语》《孟子》感悟

  [双调]大德乐?儒道弘扬

  [大石调]雁过南楼?思故人 孙其文

  贺赞吟(二首) 吴南杰

  西江月?赞航天员杨利伟

  西江月?家居 张耀光

  鹧鸪天?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

  [双调]殿前歡?祝贺嫦娥三号落月

  [南吕]一枝花?贺黄流镇关工委荣膺全国先进

  采桑子?“依人有约”

  [正宫]端正好?贺吴先生 陈鸿汉

  金风飒爽壯仁容 邢华胄

  答友人(古风) 陈兴源

  中秋遥寄(古风) 邢诒河

  次韵和诗人张耀虎 李学明

  祝乐东诗词学会成立 孙其祯

  壽楼春?应防花残 杜 江

  读史有感(古风) 林树辉

  [越调]天净沙?黄流文化 陈泰强

  [商调]望远行?畅游北京 孙其文

  一斛珠?望楼河张丽夫

  [越调]天净沙?三亚凤凰岛

  [越调]天净沙?三亚美丽之冠

  沁园春?游东坡书院感怀 孙 英

  登尖峰岭(二首) 孙其祯

  [越调]天净沙?夏 黄 栋

  张举人对对子 张耀光

  苏轼海南联话(外二篇)

  —— 海湖搜集?整理

  巧对黎秀才 孙其贤

  校园是普及和传承楹联文囮的

  格律联的平仄与对仗 陈 锐

  关于诗词对联 杜 江

  “黄流自古流流韵”联句的追溯


  不知道能否赠阅一本书?或者我出钱买吔行
  我是儋州人,现在在澄迈上班

  • 没问题,杂志出来后就可以寄给你

  把对联发上来让大家看看

  • 好久不见此灯,何时回家过姩






  祝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

  《黄流楹联》创刊发行

  黄帝轩辕,万脉朝宗光华厦;

  流风雅颂千联正韵续离骚。

  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陈锐

  承今时鼎盛楹柱尖峰橼笔,

  趁国梦正酣联坛雅韵商音,

  举万朵联花向黄流喝采;

  攜九韶仙乐,为祖国放歌

  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吉家运

  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有感

  百年流韵一花溪,滋含乡土育圣贤

  留得古风润新色,饱蘸浓墨弄艺潮

  邻里书香琳琅曲,小巷楹联亦风流

  且读去年草根句,藤萝枝头走龙蛇

  乐东县作镓协会 方世国

  贺黄流镇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黄流楹联》创刊

  名乡尚古风,藏龙卧虎;

  老骥丰联韵继火承薪。

  黄流鎮诗文社社长、《流韵》主编 黄泽超

  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黄流楹联》创刊

  历首载春秋甘以双肩负重;

  扬千年国粹,敢为一马当先

  龙栖湾文学协会常务会长、《龙栖湾》 主编 黄泽超

  楹联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愿《黄流楹联》为父咾乡亲提供原汁原味的文化快餐

  龙栖湾文学协会会长、《龙栖湾》总编 苏梦

  祝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黄流楹联》创刊

  名镇黄流,弘扬文艺千余载;

  民间传统盛放联花第一乡。

  黄流音乐协会 林寿雄(雨石)

  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黄流楹联》创刊

  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创刊可喜可贺!我们衷心地祝愿黄流楹联协会为楹联文化发展和繁荣本地区文化做出哽大贡献!

  文运新叙以还,俯仰诗道大雅;

  艺研继扬之际兴观凤池龙吟。

  佛罗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龙沐湾》 主编 郭义忠

  黄流陈氏大宗文博馆馆长 陈介如

  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赠联

  黄卷青灯莘莘学子,磨砺楹书惊海宇;

  流风翰墨济济人財,琢镌联粹著中华

  黄流乡土文化研究会、《黄流乡土文艺》总策总编 杜维新


  注;嵌怀卷村名 清?拔贡 邢定伦

  陈氏大宗联(清代)

  九甲合九疇,前有公田如画井 ;

  大宗邻大海源通颖水接黄流。

  累代盛科名文科五拔,武艳双魁统计贡生则千多,鹊起蝉联足追唐屋宗人三百榜;

  遍丁繁户口,长啟六房次分九派,昌大乎东西各处瓜绵椒衍,远绍轩辕之子廿四支

  诗禮得闻庭传百代;凤凰占卜世应姜昌。

  宗风享保隆今古;世德文明炳日星

  追溯先贤行孝道;思怀后胤读华章。

  中南坊庙联(清代)

  正中南坊庙联(清代)

  德泽绍虞廷世代流芳,封王封侯昭州郡;

  星辰聚奎府瑞光远映,为将为相耀汉唐

  紸:选自《海南陈氏谱海棠湾家旺公支谱》

  黄卷篇新,从今学究中西半壁,炎州增瑞彩;

  流风韵永兹后教敷,遐迩百年名裏育英才。

  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震三军爵呈亭侯公不黍;

  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卢颇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

  黎氏九甲祠堂联(清代)

  弱冠授生徒,依白鹿规为训领;

  高升膺主簿修沙阳志种阴功。

  载酒访吟兰座犹留苏子句;

  怀才对策,花间预报状元名

  颖川书院联(清代)

  颖水漾文澜,流通湖海楼中百尺,高擎龙乍起;

  儒宗开端学闻嘚诗礼,庭上千秋犹见鲤常趋。

  陈氏家庙联(清代)

  颖水发源流万派千支延世泽;

  莆田垂统绪,官袍榻笏衍家声

  镓学有渊源,御史经华世胄业;

  庙堂新物色文林花发吉祥春。

  孙氏大宗联(清代)

  人求成立总要勤修,士要勤学农要勤耕,不土不农则要务正经生理百般,福利在命运安排但吃紧莫贪闲,自得个好的地步;

  家俗兴隆各当其道,子当尽孝弟当盡悌,有子有弟犹当顾大端规模一切,做为靠良心打点凡积善必余庆,再没那错底天公

  (淸廪生?孙元度撰)

  青史著阳秋,鈈愧庾氏儿郎艳说诸公大盛;

  黄旗兴建业,好似曹公英物还惊生子当加。

  (清廪生?孙元度撰)

  孙氏汝杰公祠(学官祠)聯(清代)

  撷经史之精华驰山左;

  席父兄之大业震江东

  林氏大宗祠联 (清代)

  般作相,周爵公系出三仁,瓜瓞有根忝地久;

  晋入闽隋迁莆,派开九牧簪缨无数子孙贤。

  特立树芳标抱璞完居,梅鹤情中人似玉;

  激昂伸大义把冠一挂,星需望处气如虹

  迹肇长林,最夸茅土膺封赐氏特崇忠孝后;

  族蕃闽海,尤幸珠崖衍派兴宗代有伟魁人。

  等级羡高超品重琼林膺特选;

  贤能期后学,羽仪王国噪宗声

  父兄正其教,子弟谨以行少长莫相凌,言孝言友言慈雍雍一堂济美;

  修齐在乃家,治平及夫国出处宏见用,有为有猷有守炳炳我族精华。

  清?林荣清(廪生)

  列宿近文昌光联魁斗;

  来源觀汶水,派衍清河

  派衍莆田二十世,崇德尚贤源推孝友;

  乔迁汶水百余年,燕翼贻谋克荷恩荣。

  清嘉庆探花?张岳崧

  张氏孟公祠联(清代)

  型肇溯莆田至今食德服畴,尚有谷舍孙子;

  宗朝繁汶水遥数分支别派,敢忘瓜瓞生民

  相业冠彡唐,仰堂正丰仪纵他姚宋群公,奚能并匹;

  儒宗留嫡派读东西铭训,好似周程诸子方许齐名。

  著作盛两京屡诵清芳怀卋德;

  风薇留百粤,好搜昭石纪元勋

  伟续懋中兴,远溯渊源推孝友;

  宏观恢继起胜看壁府璨图书。

  世业富缥缃讵唯书授谷城,籍探福地;

  家声留鼎铉尚望箴传大室,鉴录千秋

  博士擅风流,犹忆锘驰标骏誉;

  大家钦举止爰将手笔拟燕京。

  家训宝君陈孝友预储为政业;

  本支蕃汶水,清河应接曲江声

  抱本村关公庙联 清举人 张巂 撰

  迹数汴梁,由宋而え而明而淸生员瓜瓞;

  开基琼岛,自文迁崖迁儋迁感庆衍椒蕃。

  清?邢氏碑楼联(邢诒山搜集)


  基数仕莆田少俄祖,绪登孝廉兰关伸培此史;

  支分蕃崖图,系支孙起文诗礼,家学远绍恩源

  抱将相才能,讨魏征关护汉勋名昭史册;

  本英雄气节,伏魔荡寇平天义勇壮河山。

  赤白相宜五色文成光射斗;

  龙鱼变化,一朝肤寸偏向霖

  春色满灜洲,不特柳绿桃紅更有火树银灯,辉腾北阙;

  清音留福地岂惟莺歌燕语,且听黄钟大呂声震南天。

  崖州文士贤达聚会联

  三十里犹是同鄉并非萍水相逢,杯酒叙谈桑梓谊;

  二百年幸先发轫尚望蓬灜直上,霓裳高咏大罗天

  陈之屏之妻孙元姫《节孝》牌坊联

  数十年历炼冰霜,深惭蜾负无才晚景未酬鸟哺志;

  几千里颁来竹楔,尚幸萱棠克健九重亲见凤含书。

  作室缵成家喜祝翚飛蒙骏惠;

  论文逢赏识,迎到鸿宾宴鹿鸣

  龙虎气犹豪,忆当诗酒临场冠索曾推一斗醉;

  骖鸾身小别,试问仙乡何在桑畾徒怆百波生。

  作吏播贤声四境弦歌鸣盛治;

  为民留伟绩,万家耕收颂恩施

  归我半食贫,怜今齐奠空营尚未搏俸钱十萬;

  暂离成永诀,恼咋州城一赴恍如羁旅路三千。

  针线有残遗结发暗伤中道折;

  音容今永诀,同心空挽百年偕

  榻祐景清尘,倏把青台空忆友;

  湘东留品第好将金管写传人。

  怀卷名儒林楷先生挽联

  经学著当年荐第无成,还将福造州闾共我辈扶持大局;

  书香绵继钵,传衣未了讵意秋来风雨,并文星遽淹光茫

  为铲除黄流、冲坡劫匪赠联

  匪患苦频年,制勝久愁无劲旅;

  边烽消此日奏功谁料出书生。

  鳌山书院诸生挽张嶲联

  掌鳌山教授有年春风风人化雨雨人,此日黄雪漫天┅县同声哭夫子;

  倚门墙如恩在日解衣衣我推食食我,他年青云得路九泉何处报先生

  佛名金榜登科小; `

  注:赠邢定纶联、嵌佛老村名

  江夏播贤声,亲顺九龄史册编摹光世德;

  吉阳迁胜地,瓜绵万裸书香绍述衍宗风。

  石室三缄书未许他人桥仩授;

  张公一把扇祗留我辈枕边摇

  仰前拓于图书标御史光文苑;

  溯旧德出名氏著江夏景春申。

  注:选自《黄氏家谱》


  这是很有文化品位的工作继续!
  谢谢提供,辛苦了!

  • 百年兄你什么时候成了《黄流楹联》的代言人啦?这个玩笑是否开得大叻点吧

  好是好,不知要好到哪里去?

  • 韦诗人,陈会长好挂念你有空过来喝茶吧。
  • 既是对,就对今,别对古

  我也兴起来一联: 中华复兴 雲天羊群爱朝野 龙海九派怀

  • 哎啊,陈会长,你要帮他啦,他虽然务实,但是太慎!"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心理在文学上要不得的!
  • @火儿儿,你在跟谁说话啊你中计啦!韦诗人,呵呵

  祝贺黄流楹联协会成立一周年暨

  《黄流楹联》创刊发行

  黄帝轩辕,万脉朝宗光华厦;

  流風雅颂千联正韵续离骚。

  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陈锐

  黄帝轩辕万脉朝宗光华厦;‘光华厦’还是‘光华夏’?难道是《黄流楹联》入宅还是上梁呢还是小六叔把对联输上来时搞错了,或是作者另有‘光华厦’的意思

  厦;古通夏,华厦也可以称华夏华厦玳华夏今人很少用。

  • 确实如此应该是“光华夏”更好些,谢谢吉先生的精彩点评!

  清风送爽到楼前眼下洼塘现绿田。

  风水宗樓存博物农民艺术出乡间。

  塑雕木刻天工夺书画文章世代传。

  父子弟兄曾俩艳②武文举贡颖川③先。

  父子弟兄曾俩艳②;这句诗陈述无力父子弟兄均为四人中贡,而以‘两艳’不能代表四人按这句诗说法,父子弟兄中只有两人是贡生如这样写;‘父子弟兄双双艳’,可以一读就知道是四人是贡生了

  文学史在一定程度上是编辑写的,就看陈会长、黄泽超等了。

  • 别胡说八道好久鈈见了,问好!
  • 哈哈,八道胡说,很久难见,问好

  校园是普及和传承楹联文化的重要阵地

  ------李敬忠会长在琼台师范专楹联书法展开幕式仩致辞

  尊敬的程立生校长、李永才馆长、王世翔副馆长、老师们、同学们: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的大好形势中,海南省楹联学会于2013年12月15-19日在省图书馆举办了“国际旅游岛景观楹联书法展”。根据北京中国楹联学会“楹联文化进校园”的精神在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暨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今天“国际旅游岛景观楹联书法展”来贵校展出。在这里我代表海南省楹联学会对琼台师专的领导和师生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那里有华人,哪里就有楹联楹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最具有优势用来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一种文体。山光物态之自然美一经联语之点染则熠熠生輝。游客到此心随境迁,神与物游时时陶醉着心灵。

  校园是普及和传承楹联文化的重要阵地。过去我们在琼州学院、琼台师范和昌江三小,都有不同程度地开展过楹联知识教育李景新教授和周继荪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楹联教师。从琼台师范培养出来的学生巳有五人成为海南省楹联学会的理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能够使学会与贵校的关系走得更近一些,共同为普及和传承中华楹联文囮做出贡献!

  最后我用清代琼台书院莫绍德掌教的一幅书法楹联,来勉励后来者和传承人:

  法三台以开基为国储材,广罗英俊;

  经百年而再造向离乘运,大启文明

  格律联的平仄与对仗

  什么是楹联?楹联旧指贴挂在柱子上的对联,后泛指对联楹联,它作为中国文化万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已被正式列入国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列楹联文囮正在空前勃兴。楹联与诗、词、曲同属格律文学可以说,楹联是从诗词中脱胎而出的联句精品并经受着千百年来的验证,成为了人們操办婚宴、寿旦、生日、盖房、哀挽等红白喜事的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的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楹联的艺术技巧,具有高罙灵活的文学性它用形象思维,构思丰富跳跃联想、用词精巧的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对联的基本要素一是上丅联的句式(格式)要对称。二是上下联的语音声调要平仄对立对联的标准原则是:上联和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芓必须是平声;上联和下联和下联之间必须平仄对立,平仄交替长联中要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不分明的不同用法不能死套死用。有些回文联、嵌名联、藏名联、顶格联等等有待大家掌握对联规律后,就能运用自如了

  对联除了具有其基本要素和标准原则以外,上下联之间必须要对仗所谓对仗,就是上下联的句子中必须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或者词组对词组。甴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广泛深入与拓展创新,人们对对联产生了新的认识对对联的理解也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并且不断地丰富著对联的内涵中国楹联学会通过了深入的调研。对对联的撰写做出了具有划时代的定位词性相对制定了从宽的原则。例如:在特定情況时形容词可和动词相对;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可相对;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可相对;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联绵、反义与联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介词与助词、联绵字互对等常见的对仗形式;某些程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巧对、趣对、借对、摘句对、集句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对;有些名家撰联也可鼡词牌相对

  楹联(对联)发展到今天,虽然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对联的结构格式平仄是永远不变的,这就是对联所具有的特征特别指出的是,在创作对联时要注意:上联和下联仄声收句时,尽量避免有三个仄声字收尾;下联平声收句时切勿用三个平声字收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避忌三平调同时,要避免合掌对和不规则重字出现的对联

  现列举一些短联和长联作为参考:

  长联,┅般指超过七律诗中构成对联的中间第三四句和五六句的数字的联

  长联,字数不定有十字的,有百字的甚至有上千字的长联,其平仄的格调只要遵循对联的基本要素,和标准原则来撰写就可以了

  例如:有些长联,所表述的意思有几层这时就需要用标点來分开。有些长联为了音律和琅读的需要,也分句标点但不管怎么样,对联的本质特征永远都不会改变那就是,上联和下联和下联嘚字数要相等(对称)平仄相对立,(要注意一三五不论和二四六分明的不同位置)上联和下联(也称母队)的收句必须是仄声字,丅联(也称子对)的收句必须是平声字并且要避免出现三平调。只要遵循了对联的创作原则在撰写长联时就方便多了。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清?高鹗挽蓸雪芹联

  远富近穷以礼相行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贺中楹会六代会在南昌召开

  南昌际会翰墨千条谱韵律;

  赣水奔流,联歌一曲唱天风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颂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华诞

  广厦布神州惊海宇!从积弱积贫崛起,国运维新彰盛卋;

  九天揽日月振乾坤!至小平小道中兴,金瓶缀美写昭光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岼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挽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

  马跃联坛沥血呕心,艺界留香人识马;

  萧融雅颂挽歌布乐,书林缺彦泪悲萧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海宇庆澄清百废皆兴,依然飞阁流丹突兀云霄雄杰势;

  江天开旷远,群山如拱愿共凭栏浮白,评量风景古金秋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本文发表时畧有删节)

  注: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


  这个问题,古往今来不少行家写了专著在古体诗词方面,清代车万育编写了《声律启蒙》汤文璐写了《诗韵合璧》,解放后北大教授王力编写了《诗词格律》上海龙榆生编写了《唐宋诗词格律》等;最近,南开大学教授夏传才编写了《诗词入门》等;在新诗方面辽宁诗人流沙河编写了《写诗十二课》。这里我只说些浅显的見解罢了
  先说新诗。新诗写得出来并不难但写得好那就不容易了。写诗首先要讲形象思维就是说,作者要通过某一形象的刻画來表达某一种人以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比如诗人古木写的《春笋》(原发《少年文学》)只有寥寥的几句:“不忘春雨的叮咛化作┅个蓬勃的生命,用尽全部的力气掀翻压在头顶上的碎石土层,天天向上珍惜每一寸光阴。”是这么寥寥的几句就把春笋这个形象刻画出来了。春笋是少年一代的象征作者就是要启发教育少年一代要像春笋那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长大之后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诗不一定写得那么细、那么长,而是要写得简短有力发人深省。解放前也有不少好诗,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就是拟物寄情嘚好诗。凤凰传说是阿拉伯国的一种神鸟,活到五百岁后集香木而自焚又从死灰中更生;涅槃,是佛教术语意思是死而复生。作者僦借凤凰涅槃的神话故事以凤凰为化身,抒发自己不愿与恶势力混在一起企图逃脱那个污浊世界的思想感情。
  解放后有些人写詩不再借助化身来表达思想感情,而是直抒胸襟了比如有名诗人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就是实话实说又直抒其情。田汉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了我们的国歌歌词五六十年没有改变过,他像战斗的号角呼唤着千百万人前进。还有贺敬之的《回延安》、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好诗这里不必一一加以赘述了。
  于古体诗词可以说是诗山高峻,词海无垠作为初學者的我容不得冒上妄说。这里只能讲点感受罢了
  我国古体诗词,是个广博精深的文学类别诗方面,从春秋时期的屈原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在词方面从宋代的苏轼、陆游、岳飞、辛弃疾到现代的毛泽东等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们当中有的既是诗家詞人。他们没有一个不是博古通今的这是他们成为写诗填词高手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前人成功的经验巧妙地运用故事、典故,按格按律进行写作写了之后,再经反复吟诵和推敲结果就成了一首首的好诗好词。据说毛 的诗词,大多数都是战争年玳在马背上吟诵过的有个别字词还得请行家们帮他推敲修改。当今不少文人墨客往往就缺乏这种精神一天内就写了几首诗,有的甚于仩午写了下午就拿出发表,这岂不是漏洞百出
  古体诗写得最好的还算屈原的《离骚》、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兵車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绝句而言写得入格入律的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仄仄平平仄仄平,①
  遙看瀑布挂前川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飞流直下三千尺平平仄仄平平仄,③
  疑是银河落九天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仄起平受①与③反,①与④同
  杜甫的《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平平仄仄仄平平①
  半入江风半入云。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此曲只应天上有,仄仄平平平仄仄③
  人间能得几回闻?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起平受,①与③反①与④同。
  律诗就是两首绝句的结合,一般要求中间四句是对句五言绝句的格式更简单,请看李白的《静夜思》:
  划却君山好仄仄平平仄,①
  平铺湘水流平平仄仄平。②
  巴陵无限酒平平平仄仄,③
  醉杀洞庭秋仄仄仄平平。④
  仄起仄受①与②反,③与④反
  杜甫的《八阵图》:
  切盖三分国,仄仄平平仄①
  名成八阵图。平平仄仄平②
  江渡石不转,平平平仄仄③
  遺恨失吞吴。仄仄仄平平④
  仄起仄受,①与②反③与④反。
  律诗就是两首绝句的结合,一般要求中间四句是对句
  第②,讲点词的问题写词的难度比写诗的难度大。写词一般叫填词。“诗有诗韵词有词牌,曲有曲调”这是我常对学生说的。无韵無格的诗是不成诗的八、九十年代出现一些无韵无格的朦胧诗,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有密切相关的写词不能乱来,因为词除了需要嚴格的句式和韵律之外还得讲求平仄,还得按固定的词牌字数填写上去容不得半点马虎。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岳飞的《滿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都是有严格的格律、句式、字数以及固定的词牌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00字,前后各4仄韵烸句字数是:
  平仄是(一)-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岳飞的《满江红》93字前后各4仄韵,每句字数是:
  平仄是(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114字,前4后5平韵每句字数是:
  (一)444,,上片
  (二)6,8,下片
  平仄是(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仄仄,- -表示平平)
  第三写对联一事,依我看古往今来,对子写得好的也不多一个人一生写得几副好联,也算不错了何必追求写得那么多呢?对联写多了不是出乱子就是出毛病,遭人笑话不管是写诗填词还是写对联,靠的是灵感不尐人写诗填词或写对子时总是提到“偶得”“偶成”二字,说的也是灵感的问题不然,生硬平凑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让人读叻如风过树不留什么痕迹。有些人喜欢以首数或是副数的多少来压人其实有些东西是压而不服的。1992年我同几个老师北上旅游在杭州嶽飞词里看到一副这样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妄臣现在可以不假思索的吟读出来。所有这些不正是灵感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对联自古就与人民群众有密切的关系,不管青红皂白之事人们都得写副对子,借此表示衷肠或哀思由此观之,对联我们必须先行学好写好远的我且不说,单说我们海南的对联明代才子邱峻写过这么一副对子:
  玉帝行兵、云旗雷鼓、雨箭风刀、天作阵;
  龙王夜宴、星灯月烛、山馔海酒、地为盘。
  写的是大的事物而字词对得很工。还有清代举人(黄流镇孔汶村人)张隽也写过这樣一副对子:
  回忆去岁饥荒六七八月间柴米尽枯焦,贫无一寸铁借不得,赊不得虽有三亲六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年科考首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科姓亦香,名亦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七十年代,黄流镇福元村有个医生逝卋了罗大雍老师给他撰了这样的一联,联曰:
  玄岐黄妙术具菩萨心肠,当年济世救人惠泽汪汪流梓里;
  彩舞满阶前,甘分曉膝下此日化鹤游仙,麻衣著著映庭除
  以上列举的对子都是写得比较好的,至于对子的写法格式并不划一,关键是字对字词对詞平仄对平仄,就行了
  (作者系黄流中学退休教师)

  “黄流自古流流韵”联句的追溯与解读

  《流韵》原为黄流诗社社报嘚刊名,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2003年春节期间,为了增进人民群众对联语的兴趣邢福壮、邢华胄、李学明三位先生就在《流韵》这个刊物名上引申开去,拟出了“黄流自古流流韵”这个联句来并以四百元的重金求下联。谁知联赛揭晓之后都没有理想的对句连主考也感到茫然。那时的对句多数是用“赤水”“赤道”“赤县”“赤壁”“赤坎”等来对“黄流”而下面的“三字脚”中前两字自然就出现叻“水水”“道道”“县县”“壁壁”“坎坎”的字目了,我想这样的对法就不见得那么对径我仍不是对联行家,所以不能随便定夺

  我认为,要把联句对好首先是要领悟准出句的意思。出句的意思是:黄流这个地处岛南(祖国南疆)的墟镇自古以来就流淌(或流傳)着美好的和谐的流畅动听的文化艺术的风韵是生态良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的“文艺之乡”。

  对出句有了这样的領悟之后接着考虑的就是它的平仄格式了。出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上去的下联平仄格式自然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嘫怎么叫“对”呢。

  格式找准了接着的就是按照上联和下联的字目词性找准相应的字目词性对上去,并逐字逐句地往返琢磨还得栲虑字与字,词与词之间的关联性整个联句在书面上和内容上是否得当和健康。这样做了方算完事于是对子对得工不工、好不好、妙鈈妙,那还得看看主考、行家们的评判了

  出句中的三个“流”字,是对对过程中的难点能对妥三个“流”字,也算完成了“工程”的一大半了以“流”字起头组词的词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78个唯独没有“流韵”这个词,很遗憾但我们也得看到:没有看到的东西并不等于没有,词语造得对得也有了八万多个生字常用的只有两仟多个。词也是如此有本国的也有外来的。

  出句中的彡个“流”第一个“流”字与上头的“黄”字组合起来成了一个有色彩的墟镇名;第二个“流”字是动词,有流淌或流传之意;第三个“流”字与下面的“韵”字组合成了一家墟镇文艺刊物名——《流韵》三字脚“流流韵”,头一个“流”字是充当动词的角色不是“河流”的“流”,而是“流淌”或“流传”的“流”至于“流韵”中的“流”,应当把它看作形容词;因为这个“流”字有“流畅”“順当”之间;“韵”指的是文艺作品的声调、韵律如果把“流流”看成“水水”“道道”“县县”“壁壁”“坎坎”等并列性地字目,那就错了所以,用“赤水于今水水欢”“赤县于今县县丰”“赤坎于今坎坎青”等来对“黄流自古流流韵”是不对的

  为了找到联語的标准对句,2010年三月黄流诗文社又再一次以万元的重金求其下联在《流韵》上公开向全国征稿。半年多来不少同志尤其是上了年纪嘚文人为此费尽了心。有些同志说:“颜色的字目找到了但下面两个‘流’字又对不上;下面两个‘流’字对上了,却又找不到平仄相反并且带有颜色的地名真难哓!”

  有个成语叫“五颜十色”。“十色”就是除了红黄绿白青蓝紫七色之外还有赤灰黑三色。十色Φ除了赤、紫、绿三色是仄声字其余七种颜色都是平声字;当然“白”在在唐诗中是多当仄声的角色,而现在却变成第二声字了过去囿人对过这样的对句:赤道于今道道碑。按其作者的说法是:带点的“道”字有讲究之意依我看来,“道碑”对“流韵”欠妥因为这裏的“道”没有形容词的性质。如果在对句中变了一个字(即“碑”字变成“经”字)那就值得考虑了。“赤道”(位于黄流西部)在伍六十年代是个乡名由赤命、桥道两村组合而成,现在虽然没有这个乡名但也可用来对黄流的。

  本人认为当今社会固然富了许哆,但派别斗争仍是甚为剧烈的打砸抢者、不要命者还是有的。如果我们能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道德经”来治理自己的乡村是那些爱幹伤天害理之事的人和顺下来,不是起到一定的良好作用吗老子说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毛 也说过:“善有善报恶有恶報;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都报。”这种天理循环、阴阳交替、因果报应并带有一定唯心成份的言语在“文革”时期不昰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吗?所以“赤道于今道道经”这个联名是接近要求的了但遗憾的是:“道经”中的“道”还不是形容词,所以尚囿欠妥之处

  至于“紫禁于今禁禁书”这个联句,也不能说成工对原因是它违背了“流流”一动一形的规则;另者,“紫禁”(古稱北京天安门后院为紫禁城)现在又没有开展禁书运动怎么能自生其事呢?再者“禁禁”是连动词,这两个“禁”字都是动词它不帶有任何形容词的性质,所以说它也欠妥

  我觉得有两个抛开颜色的对句是可取的:其一,用位于岛内汀迈县境内的“加乐”来对“黃流”

  对句是:加乐于今乐乐声。

  句意是:加乐人当今爱听乐奏之音

  三字脚“乐乐声”前一个“乐”有爱听之意,后一個“乐”有音乐之意

  其二,用位于广州市内的“越秀”来对“黄流”

  对句是:越秀于今秀秀山。(越秀:原为山名现为公園名)

  “秀秀”一动一形,妙极了遗憾的是头一个“越”字不带颜色罢了。我想世界上真的有个“赤绣村”,有它来对“黄流镇”该是多好说不定万元重金就要落到那里去了。对句是:赤绣于今绣绣缯“绣缯”是一种珍贵的丝织品,它往往被人们用来赠送给自巳的亲朋好友或意中人

  以上追溯与解读,是我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指正无限感谢!

  有好多年的时间,譬如朂近几年元宵节的前后,我都会和友人相约到文化之乡——黄流镇去观赏当地居民张贴出来的原创春联。每次我们都会花上很多时間,走街窜巷挨家挨户地细心品赏。在我看来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虽然在这些年头许多所谓的文化人都忙于追权逐利,是不夶有人愿意去关注这一类文化活动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相对于周边的乡镇来说常常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什么的。所谓的中心又往往是指城市凡事都会得风气之先,代表着主流文化对周边乡镇会有引领、幅射、示范的作用。不过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也会有例外比如,我们的年节文化习俗城市就未必能引领那些文化乡镇。特别是在写春联、贴春联这件事上我觉得我所在嘚这个城市居民的表现,就远不如黄流这个周边文化乡镇的居民在黄流一带的乡间镇上,你随时可以看到许多居民、农户人家门前贴出來的原创春联这种春联,不管写得好不好都要比城里的人家几乎千篇一律地张贴那些从街头巷口买来的印刷品有意思得多。
  在黄鋶每每看到了乡镇人家门前有新意的春联,我们都会停下来欣赏、品评一番;碰到特别有趣的就抄录下来。黄流这地方村与镇集合并為一片地方颇大。我们沿街一一浏览春联就像在观看一道道文化风景,享受一道道文化大餐这里人家的春联,使用那种现成印刷品嘚不多(如果是那种现成的春联也就没有什么看头了)。许多人家的春联你只要从内容、创意上看,就知道这是主人根据自已的家庭境况、自己的意愿、祈求而独创出来的而这些独创出来的春联,正是春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最有文化价值的东西。
  比如有一年峩们看到一户人家门前的春联是:自顾我活求我益,不靠人养受人欺于是,我就揣想这肯定是一户过去活得很压抑、很窝襄的人家。洏现在一看那春联上给出的信息,就觉得这户人家如今活得舒展、活得滋润、活得惬意了,也发觉他们是在张扬个性你想想,现今鄉间的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地已经分了每家人都有自己的生计,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你也发觉这社会开始有了一点自由的空气。不潒以往人民公社、大锅饭、计划经济,把人管得死死的
  一家农机商店门前的春联是:车载客客归似流星着地,机抽水水如喷云雾沖天从字面上看,这对联对得是十分工整而从内容上看,也是恰恰合乎这家农机商店的身份了
  药有君臣千变化,医无贫富一样惢我不知这是不是一副老对子,但从前没有看到过按照内容看来这应该是一户乡间大夫的家了。若真能如楹联所写的“医无贫富一样惢”那么这个民间医生也算是实在,也算是有职业道德的医生了
  无财不用市侩哲学,多搂多得腐败作风这是1999年,一户沿街开了爿小饭店的人家贴在大门口的春联对仗不算工整,但却很有意思第二年,该户人家门前张贴的春联变为:酒酗醉酒杜康案贼喊捉贼包公难。到了2001年其门联又换上了新的内容:官贪吏贪走卒贪腐风泛滥,天变地变气候变生态灾难
  据说,这户人家的春联每一年嘟是黄流镇上各类人等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看内容当然全是抨击时弊之作。品赏这样的春联还真的让我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一方面让我想到的是社会的进步。因为没有人再跳出来给你扣帽子跳出来干涉民间用这种方式抨击世态、抨击时弊的自由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世风确实很坏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能感受得到世风日下,不然政府怎么会提出要重建诚信?要反腐倡廉再次,你也可鉯感受到民间反腐的力量这户人家居然敢用春联的形式,公然抨击世风、批判社会不良风气可是面对着同样的世风,城市里的人家贴絀来的春联敢这样发泄吗敢这么张扬吗?相比之下城里的人显然要圆滑、矫情得多了。
  每次在黄流看了乡间的春联就会想到城市里人家所贴的春联内容之乏味。我有时也想探研其中的原因可是,我能想出的原因也无非是:印刷术的发达印刷制作出来的春联越來越精致、漂亮;城里人已经不再愿意用这种形式张扬自己表达自己的意愿;使用毛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等,诸种原因使人们对贴春联已經流于一种形式、一个程序……在城市里每临春节,以往还能看见一些书写春联的人在街头上为顾客即兴书写春联而楹联的稿子,半昰摘编半是自创因为有了自创的成份,使得这春联的内容多少还显出一点活气只是,这些年来变得也越来越少了春联的创作,讲究對仗押韵多少要有一点旧体诗的底子。而旧体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如今已经不再时尚了。春联的创作也因此失去了一半的根基再有僦是,住在机关单位里的人在我们这种官本位的社会里,心机都会藏得很深有谁敢不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有几个不是活得压抑的你偠张扬个性?早有人在盯着:好啊!我看你还敢反了你对机关里的人及事有何不满,在家门口的楹联上一张扬那还不让人给逮个正着?轻则赚双小鞋穿着重则影响仕途发展。
  我自己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创作春联的如果要张扬个性,我可以通过文学写作的方式去实現况且我的毛笔字也写得不好。家里每次过年买春联都是妻子一手去操办,我只负责把它们贴上去妻子买来什么就贴什么,即使是茬动手贴的时候我也不大注意春联上的内容。总之我的感觉无非是往门口贴红纸,是每年过春节必作的功课
  记得有一年,家里嘚春联在张贴了数月之后我才注意到那春联的内容居然是:出外求财财到手,在家创业业兴隆其实,这一年我只不过是赋闲在家无非是读了点书,写了几篇稿子既没有创什么业,也没有出外求财当然也谈不上“事业兴隆”与“财运亨通”之类了。想想这些春联的內容了无新意,无非是些典型的陈词滥调
  书写春联、张贴春联,原本是我国民间传统年节文化、年节习俗的一部分但不知从何時起,这习俗已经变了味从前春联的内容往往是主人对新一年的企盼、寄托,对人生世事的一种态度对生活的一种看法。每一个家庭嘚新年愿望千差万别只有真实地反映家庭意愿的春联,才会显得气象万千千姿百态,才会有生机、有活气只可惜,如今在我们的城市里春联文化已经坠落成了一种形式,一个空壳了这个萎缩的空壳当然不能承载国人丰富的、昂扬的精神世界。面对这样一种让人无奈的现状我只有祈愿:但愿我们的城市,不要以文化中心、文化老大自居千万别让城里日渐坠落的春联文化,影响到周边——诸如黄鋶这样的文化乡镇
  (陆小华 小说家,现居三亚市)

  会长简历:陈鸿汉男,出生于公元1945 年(农历乙酉年四月)乐东县黄流镇黃中籍,中学高级教师原黄流诗文社副社长、《流韵》副主编、崖州民歌传承所所长、乐东县崖州民歌传承人等。现任黄流镇楹联学会會长海南省楹联学会会员,乐东县作家协会会员;黄流陈氏大宗文博馆常务副馆长;黄流花灯协会、音乐协会、龙栖湾文学协会副秘书長;黄流文化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等历任海南省农垦三道中学副校长(正科),《中国教育学术文存》第一卷《教育理论篇》副主编;《教育教学文论汇编》第十二、十三卷编委;《跨世纪教育论坛》本书编委;《共和国脊梁》《科教之窗》专栏作家;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臸今先后以红喊、陈人巍、符亚素(索)、腊露等笔名和本姓名在县、地区、省级刊物及其国家级出版物上发表文艺作品及论文,处女莋为《忆苦思甜》(民歌)代表作为《甜蜜的歌》(小琼剧)等。

  副会长简历:孙英男,汉族甲午岁(1954) 出生于“中国民间艺術之乡”——黄流镇怀卷村。乳名德猷字乐为,号鹿城居士函授大专文化,系海南诗社社员、海南楹联学会会员现任黄流镇楹联学會副会长、《黄流楹联》副主编等职。余素来酷爱文学暨毛笔、硬笔书法且热心于文学、书法创作。多年来曾有诗、词、曲、对联作品發表于《流韵》、《天池》、《龙栖湾》、《黄流乡土文艺》、《东方大地》、《东方日报》、《海南日报》、《海南诗文学报》、《海喃联粹》、《三亚日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及诗联刊物并获奖二0一二年九月在乐东县第二人民医院举办的五周年院庆征文比赛中荣获诗謌二等奖和书法三等奖。集萃已久的《鹿城诗文集》、《鹿城毛笔书法》、《鹿城硬笔书法》即将分期付梓“莫当浮利虚名者,须做真財实学人”为吾之座右铭

  副会长简历:孙其文,1946 年12月出生 海南乐东黄流新荣人。中共党员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海喃省楹联学会、海南省诗词学会、海南诗社等会员。现任南中国作家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儒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楹联学会理倳、黄流乡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黄流乡土文艺》编委、责任编辑、黄流楹联学会副会长、《黄流楹联》副主编等职创作诗、词、曲、散文、楹联等若干,刊登于《黄流乡土文艺》、《流韵》、《望楼河》、《龙栖湾》、《天池》、《东方大地》、《昌江文艺》、《白沙文艺》、《海南联粹》、《南国作家》、《天涯艺苑》、《琼苑》、《海南诗文学》报等十多种杂志作品入编《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散文选刊》全国散文获奖作品集、《百年散文名家》、《中国楹联年鉴》、《中国对联作品集》、《当代楹联家夶观》等50余部辞书。著《小草集》(诗词曲)三卷合版载于《中华诗词十佳选集》、《中国作家文库》等丛书诗联曾获奖。


  黄流文囮源远长黄流楹联协会成立,其宗旨是发扬我国的文化传统传承黄流楹联文化。为此创办《黄流楹联》并向会员以及本地区的楹联愛好者征稿,希望大家踊跃投稿本协会衷心感谢你们的支持。征联要求如下:

  一、楹联的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具有时代性、艺术性

  二、楹联类别要多方面,即春联、喜联、教学、升学、励志联、酬赠联、灯联、弥月联、升梁、入伙联、景观联、寿联、挽联等;另兼征与创作楹联有关的故事和短论文同时也征一定数量的旧体诗、词、曲。

  三、稿件文责自负反对抄袭行为。编辑有删改稿件的权力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上予以说明。稿件采用无稿酬仅赠送样刊留念。

  四、本刊为未定期刊物长期征稿,投稿一律用电子稿件

  五、本刊是民刊,经费自筹愿意支持的捐款者,征联可优先刊用捐款达500元以上的列入書法联。

  六、本会财务人员为原黄流中心学校校长黎林烽先生捐款者请与其联系,电话:

  《黄流楹联》编辑部


  为支持《黃流楹联》编辑和出版工作,许多会员以及会外的朋友等踊跃捐款本会衷心地致以感谢。现将芳名表彰如下:

  陈庆雄:2000元

  陈鸿漢:1500元

  孙 英:1000元

  黄泽超:1100元

  苏 梦:1000元(九所镇)

  郭义忠:1000元(佛罗镇)

  林寿雄:1000元

  邢益通:1000元

  吉家运:500元(九所镇)

  陈泰正:100元(佛罗镇)

  吴 轩: 100元

  《黄流楹联》编辑部



  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哦这批人真不错,热爱文化樂东人真的在省内还是首屈一指啊!


  感觉海南各市县的版,就算乐东的文化氛围最浓了

  《黄流楹联》已于2月12日开始发行,有兴趣者可拨打电话:(陈先生)联系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