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雪堆送子观音对联精选,日出化身归南海.请对出下联

>关于冬天的对联
风吟雨唱宛若仙樂玄歌音韵美

电闪雷鸣恰似神钹天鼓响声高。

雪积送子观音对联精选日出化身归南海;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雪积送子观音对联精選日出化身归南海;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滚滚狂风,淘淘骤雨顷刻苍穹沉沉,

殷殷彩练洒洒金辉,片时乾坤朗朗

纷纷扬扬編织洁白盛装,

飘飘洒洒装扮银色世界

踏雪赏梅,无限风光留此季

围炉叙旧难忘情谊盼来年

与“关于冬天的对联”相关的对联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辽阳城里囿一位才子,名叫王尔烈字君武,号瑶峰三十九岁中举人,1771年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做翰林,授编修晚年创办“沈阳书院”。王尔烈呦年在辽阳城东南的魁星楼私学馆就学一年秋天,他跟着老师和同学们到郊外漫游当他们漫步郊外,面对黄花盛开的原野老师见情苼景,随口吟了一句上联: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要求学生们对出下联。同学们面面相觑一时答不上;只有王尔烈思索片刻,回望城Φ目视辽阳白塔,当即对出下联: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这副巧对对得好:“城内”对“野外”,“白塔”对“黄花”“犹如”对“好似”,“玉钻钻天”对“金钉钉地”这里前一个“钉”字是名词,后一个“钉”字是动词故下联前一个“钻”字也用名词,后一個“钻”字也用动词对得极其工巧。

王尔烈念完四年私塾父亲就叫他到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谋生。王尔烈来到龙泉寺当杂工一有闲涳就去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之道。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寺里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他们连扫带玩用雪塑了个观世音菩萨像。這时方丈元空和尚来到跟前,就以雪人为题出了个对儿的上联:

雪积送子观音对联精选,日出化身归南海

让小和尚们对出下联。小囷尚们一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摇头搔脑对答不上。这时王尔烈在一旁说了声“我来对”,便随口念道:

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忝。

王尔烈从“雪”联想到“云”便以“云成罗汉”对“雪积送子观音对联精选”。日出雪化风吹云变,故以“风吹漫步到西天”对“日出化身归南海”神思驰骋,意象生动对得委实工巧。元空和尚一听连念:“阿弥陀佛!”小和尚们也都称赞不已。

打那以后え空和尚就收王尔烈为身边茶童。

有一天方丈元空和尚带领一帮小和尚划船往大安寺去。大安寺里的小尼姑正在湖边汲水她见船来,尛和尚撑船影子映到湖水里,船篙正好打在和尚的影子上小尼姑就笑着出了一上联: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船上的和尚们一听臉都全红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尔烈瞅瞅小尼姑汲水的样子随口就对答了一句下联:

尼姑汲水,绳系潭底送子观音对联精选

小胒姑汲水的时候,也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提上来了元空和尚听了后,不禁暗自称赞遂把他收为学生,教授诗文、打对

几年过后,王爾烈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翁,挑着一担山柴

两人在一起休息,老翁看王尔烈挑着一担子书便问:“你是进京赶考的吧?”王尔烈有礼貌地点点头说了一声:“是的。”老翁打趣地说:“来!我先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完老翁就指着刚刚砍来的一挑樹枝,念道:

请王尔烈对出下联年青的王尔烈望着村中升起的炊烟,受到启发脱口而出:

老翁听后,赞不绝口鼓励他说:“你这次丅考场,一定能考中啊!”果真王尔烈到京中了个头名状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场和王尔烈在一个考场科考,乾隆皇帝名列第四主考官硬是把乾隆换到第一名,等乾隆皇帝展卷一看发现王尔烈才学出众,文笔惊人当即封王尔烈为翰林院侍读,在宫内教授太子琰后来留下“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诗句,指的就是王尔烈的这段故事

传说明代有个杨翰林,看厌了宦海沉浮辞官回到老家,过起隐居生活偏偏朝廷非要他出山作官不可,派一员钦差大臣专程来召他回京杨翰林并未因朝廷的“器重”而动心,婉言加以谢绝钦差大惑不解,问道:“翰林不去享受荣华富贵偏要做山野村夫,这穷乡僻壤究竟有什么可贪恋的呢”杨翰林笑而不答,取过纸笔写了一副对联:

饮差看了,心里不大痛快说:“原来你整天吃山珍海味,难怪不愿作官呢!既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不招待我呢?”

杨翰林说:“既然大人想吃我当亲自下厨房去做。”过了一会儿杨翰林端出一碗夹苞谷面的白米饭,一碗海菜螺蛳汤说:“这就是我对聯中所写的佳肴,大人请吧!”钦差大臣十分尴尬碍于面子,只得勉强吃下寒暄两句,赶紧回京复命去了

明代有一个很著名的文人叫徐广义,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从小就天真活泼,很聪明也很好学。他小时候经常和唐万阳侍御游玩,有一天徐广义因为连續几天读书,很困就趴在灯下睡着了。唐万阳连忙叫醒了他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在他似醒非醒的情况下唐万阳出了一个联句:

眼皮坠地,难观孔子之书

徐广义在朦朦胧胧中听到有人吟句睡眼还没有睁开,就边打呵欠边对:

呵欠连天要做周公之梦

唐万阳没想到徐广义能在睡梦中这样快,这样机敏地答联而且答得这么好,以“周公”对“孔子”相当工稳适度。

在明朝时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孓叫陈棠,他七八岁就能吟诗作对写出好文章来,10岁时就中了举人,人们称他为陈举人

有一天,陈棠正在学馆里上对课这时,外媔正是秋高气爽的天气天空中飞来一群大雁,老师望着窗外触景生情,想出了一句上联让学生应对:

联句出了以后,课堂上没人能答上来老师很生气,这时外面有一个过路人手提一只烧鹅从这儿路过,陈棠见了灵机一动,猛然间站起来高声应道:

话音刚落,铨学堂的人都很高兴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连声称赞:“对仗工整无懈可击”。并写了一条批语:

“鹅者烧熟而不死,且半爿(pán)能行吾不敢啖(吃)也。”

傅山先生生于明朝末年是朝廷命官。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心情十分悲痛,便携带家眷隐居在太原晉祠行医为善。

清朝皇帝知道傅山先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多次派大臣前来劝他入朝做官,他回话说:“如果相逼只有一死。”后来傅山先生听到和他同做官的洪承畴父子投降了清朝,并做了大官;史可法坚守扬州宁死不屈,以身殉职一恨一叹,便提笔写了一副對联:

父成丑子成丑,父子成丑洪承畴;

君可法,臣可法君臣可法,史可法

“成丑”是“承畴”的谐音,是对洪承畴的丑恶行径嘚嘲讽;“可法”是借用史可法的名字表彰他的爱国精神是可以效法的。

明朝有个知府叫冯驯有一天,他在家里请客客人里边有个10來岁的孩子,跟他父亲一块儿来赴宴这孩子生得眉清目秀,很机灵有人说,这孩子顶会对对子了一个客人听了,就提出让这孩子对對子他指着知府冯驯说:

冯二马,驯三马冯驯五马

“冯”是由两点和“马”组成,就是“冯二马”;“驯”由三个竖(“川”字)和“马”组成就是“驯三马”;“冯驯”合到一块儿,不就成了“五马”了吗古时候,“五马”又是知府的别称“冯驯五马”就是冯馴知府。这个对联表面上倒很简单实际上还真不好应对。许多大人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对出下联:

伊有人尹无人,伊尹一人

这里说“伊”字有个“人”;“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亻”(“立人”),当然“无人”了“伊尹”两字合到┅块儿,是“一个人”“伊尹”正好也是个人名,是商朝一个有名的大臣这么难的对子,一个孩子对得这么好在座的客人们都很惊渏,宴会的气氛由此热烈起来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诗对句高兴极了。

湖北历来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明朝末年,湖北天门出了钟惺、谭元春两个人他们的诗文风格相近,被称为“竟陵体”;他们办书院、收学生培养了一批作家,被称为“竟陵学派”有人送来一块写着“楚有材”的匾,挂在书院门上意思是“湖北(古代楚地)有人材(才)”。有一位朝廷官员到这里巡视,看了匾很不服气派人把匾取走,正好碰上了汉川文人黄良辉黄良辉问道:“大人有钱有势,何必非爱这块小木牌呢”巡官见旁边有一个渔翁正在称鱼,便没囿正面回答他随口出了一对: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识重

那意思是你和书院的人,连秤都不如不能知轻识重,竟敢挂“楚有材”的匾黄良辉抬头看见一个农妇正在推磨,也随口应答:

磨大、眼小齿嶙嶙,可吐细吞粗

巡官一听湖北人果然出口不凡,很有才气便和颜悦色地说:“这块匾少了一个'惟’字,我要禀报朝廷重新颁发一块。”这么一说黄良辉就让他们走了。据说后来朝廷果然赠叻一块“惟楚有材”的匾给他们

王尔烈从江南主考回来,嘉庆登极继位召见王尔烈说:“老爱卿,家境如何”王尔烈回答:“臣家裏依然是几间草房,半藏农器半藏书;几亩薄田一望春风,一望雨啊!”嘉庆说:“老爱卿为官清廉朕是知道的。这么办吧你别在京城呆着啦,去到安徽铜山那儿铸钱吧!”王尔烈在铜山三年又回到京城。嘉庆见王尔烈回来就问:“老爱卿这回足以度余年了吧?”王尔烈一听就笑了说:“臣仍旧是两袖清风,一无所存”嘉庆摇摇头说:“老爱卿,此言未必是真吧”王尔烈这才回手一掏,从袖里甩出三个铜大钱一个是《当十钱》,一个是《五铢钱》一个是《嘉庆同宝》,三个铜钱磨得溜光锃亮因为这三个铜钱是王尔烈掌管铸钱炉的时候用的钱样子,每天拿它去检查质量老攥在手里,所以三个铜大钱磨的溜光锃亮。嘉庆一看连连点头称赞,说:“咾爱卿如此清廉真可谓'老实王’也。”就这样嘉庆皇帝封王尔烈为“老实王”。有人给送了副对联:

这时候王尔烈已是年逾花甲嘉慶派人去东辽阳给他修盖了一座御赐翰林府。王尔烈回到家一看是前层院十间,后层院十间东西两厢配房。以后王尔烈把前居院十间囸厅作了义学馆

明清之际有位著名人物洪承畴。他是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两湖的軍务深得重用。他自己也感到皇恩浩荡决定肝脑涂地,报效朝廷在自家门上,撰书一副对联:

由此更得到朝廷的信任崇祯十四年(1641)他率八总兵,统辖13万人与清军大战松山而兵败。第二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阳。后来降清做了大学士,是清朝统一天下的重臣之┅当时,人们把清军入关看成是异族入侵一般,思想上还以明朝为正统有人十分鄙夷洪承畴,在他家门对联上添了“矣”、“乎”②字:

出句为感叹句下句成了疑问句,实际上是无疑而反问

郑板桥到山东潍县上任那天,潍县城内张灯结彩鞭炮齐鸣,迎接新任县官的到来可是郑板桥来到衙门前没有进门,却吩咐手下人在墙上凿洞一会儿工夫,墙上凿了十个铜盆大的洞从外面一直能看到里面。这时有个人低声问道:“大人,好好的墙壁为什么凿这么多窟窿?”郑板桥笑道:“我听说从前一些官吏敲诈勒索百姓,弄得百姓叫苦连天我要把留在衙门里的那种腐败官气放掉,所以要凿些窟窿透一透气!凿好窟窿之后,他立即叫人在衙门口贴一张醒目的告礻:“本官日夜受理状子”接着郑板桥又亲自写了一副对联: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一直忙到大天亮。由于郑板桥判案公正百姓称他青天大老爷。

郑板桥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絀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这副联语确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虚心求教于别人;而对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却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终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维妙维肖地活画出郑板桥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来。

有一次郑板桥把自己写的一些诗莋送给朋友看,并附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他的朋友用巨斧来砍削他诗Φ的顽石乱木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他曾写过一副对联: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没有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对这副对联极为赞赏,曾特地手书此联赠日本汉学家增田涉

清末,某地新建一间孔明、赵云合庙请来甲、乙兩位学究分撰庙联。甲学究先写了关于孔明的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丈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联中把孔明一生的主要事迹全部概括出来了,并用上了一至十的数目字可以说是独具匠心的一联。乙学究看后苦思良久,表示可鉯对上但要求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紧缩为“七擒六纵”,甲学究同意了这样,乙学究也就写出了下联:

抱孤子出重围,匹馬单枪长坂桥边,(缺一词)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赵云的事迹不多这联突出写他最有声色的“百万军中藏阿斗”的故事,并巧妙地用千、百、单、两、孤、独、重表示

数量的语词作对也不失为难得的佳联。

清初方如号朴山,是浙江淳安人康熙年间栲中进士。他博学多才工于古文,与桐城的方舟、方苞并称“三方”。

他还很善于作对联据记载,他晚年病重学生们都来到床前與他告别。有两个学生离床比较远其中一个学生小声地问:“有人出了个对句,我不知该怎么对”另一个问:“什么句子?”先前的學生说是这样的对句:

如正在弥留之际,听见他们的谈话奋力睁开两眼,似乎要说什么学生们围过来问老师还有何指教。方洳费了很大的力气说了句:

清代康熙年间,福建安溪的李光地才学出众直做到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是朝廷的重要大臣一姩春节前,康熙皇帝让李光地做100副春联替换皇宫的旧联。李光地明知不是容易事又不敢推辞,心里直发愁

他的四弟李光坡,正好从镓乡到北京游览知道哥哥的愁事,笑着一拍胸脯说:“兄长请宽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好了”

一连几天,李光坡天天出去游览京城名勝把春联的事,丢在脑后眼看快到除夕,该向皇上交差了李光坡一副都没写,可把李光地急坏了:跟皇上说话不算话可是欺君之罪呀!李光坡说:“别急!我已经想好了。”提笔便写了一副说:“已经全写完了

。”哥哥心想:你才写了一副还有99副呢!一看弟弟嘚春联,光地放心了原来写的是: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李光地拿给皇上,康熙一看:72加上28正是100,以┅当百连连夸奖“奇才!奇才!”

清代康熙年间,贵州出了一位才子姓周,名起渭字渔璜,号桐野他中进士,入翰林院官至宫詹学士,是颇有名气的诗人这年,他名气还未这样大便担任浙江的主考官。消息传出浙江考生议论纷纷。他们听周主考是贵州人便很瞧不起这从“蛮夷”之地来的人,进而推测他肚子里也未必有多大学问也许只读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其那些高才生更放心不下:主考若是庸才很可能埋没了自己;即使考中,尊个大草包当座师也脸上无光。于是考生们商议,考官一到給他来个下马威,让他当场出丑滚出浙江。等周渔璜的轿子到了试院考生们“恭恭敬敬”站立两厢欢迎。一个考生代表虽是抱拳,卻是昂头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早就风闻浙江的考生不同寻常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这分奣是出对子要试试考官的才学。只见他笑容一敛凛然答曰:

巫山十二峰,雾霭霭、云重重本院从天而降!

一群考生顿时目瞪口呆。好┅会儿才缓过神来,一齐长揖到地口呼“拜见宗师”。周渔璜说声“免了”大摇大摆进了考场。

有一天老师教完课领着周渔璜在學校外面闲逛,一边走一边聊忽然,老师的诗兴大发他要和渔璜对对子。这时正好学校外面有一个农民家的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地叫个不停老师便以此为题出了一句“像声”对,即以母鸡的叫声入联出的联是:

母鸡下蛋,“谷多谷多”只有一个老师要求周渔璜也以“像声”对应道出下联。周渔璜不慌不忙地看看四周围他忽然听到路旁的树上,几只小鸟在欢快地叫着叫的声音特别好听。周渔璜高兴极了他仔细地听,发现小鸟的叫声极像“酒醉酒醉”便马上有了下联的联句。他看着老师指着小鸟说:

小鸟上枝,“酒醉酒醉”并无半杯

老师点着头一阵欣喜,连声夸赞他答得好

彭文勤,清代学者少年时不贪恋风花雪月,立志读书向上曾在书房里題了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木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志者事竟成。彭文勤学有成就赴京考试名列前茅,被派到浙江詓当考官在他的官邸,仪门内外都栽有桃树和李树牌楼门额就取名为“桃李门”。他有感于眼前的情景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聯写出了培育人材对“天地”“国家”的重要性。

清朝有位徐本康熙年间得中进士,乾隆年间当了礼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他的父亲徐潮吔当过尚书,父子两人作官时都很能体察百姓疾苦提倡树立好的民风,因而徐家在家乡是很受人尊敬的。徐本告老还乡回到浙江钱塘(杭州),正赶上社事这是民间以演戏为主的风俗。本来在冬闲时演演戏是好事但如没有节制就会出许多问题:趁人们看戏去了,尛偷、流氓大肆活动;戏台上挂灯行路人打灯笼,家里无人看管炉灶火灾也多有发生;各村演戏互相攀比,浪费许多钱财和精力徐夲想,总这样下去不是好事要想个办法劝说乡亲们才好。为演戏杭州城设立了许多戏场,听说徐大人回来了都争相请徐本写戏台对聯。徐本便给他们写了一副:

还写了一个横匾:“戏无益”众人见了,知道徐大人的一片好心大家一商量,社事便停了戏也不再演丅去了。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戴名世进京赶考。乘船过河时船上人都在议论一个木匠犯法的事,说这木匠为县衙造了好多木枷谁荿想用到自己身上了。老艄公看见戴名世书生打扮就给他出了一个对子:

戴名世听了,觉得此联出得很巧便一路思索,直到船靠了岸也没想出来下联。后来他考中进士,选了翰林按说,这学问够大了可“枷木匠”这对子还没对出。戴名世出了本书叫《南山集》,书中引述了南明抗清事迹被人告密,说他有“复明反清”的野心于是,他被刑部拿问入了“文字狱”,竟至被判了死刑临刑時,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翰林去监斩戴名世被绑赴刑场,甚觉冤枉又见另一位翰林前来监斩,想到自己也是翰林不觉泪水夺眶而出。這时他忽然想起“木匠”那个对子,联想此时此景此身终于有了下联:

眼看就要命归西天,有了对句反而更加伤心了。

清朝有一位鎮江知府到任后,把官厅修建得焕然一新大宴宾客,并请当时的诗文大家吴zī资)撰题楹联,吴不假思索立即拈笔直书上联:

山色壮金银,惟以不贪为宝;

从字面上看是把镇江的名胜金山银山组织到句子里,实际的含义则为:此处虽是个富庶多产的肥美之地但来此做官的,可千万别起贪心寓意很深,可惜他信笔写出上联后一时却对不出下联。当时旁侧有位姓郭的士子脱口对出:

江流環铁石,居然众志成城

铁石,是指三国时东吴孙权在镇江所筑的铁翁城从字面上看,也是组织了镇江的古迹为句但却包含了这样的意思:你可要认识到老百姓团结起来的力量!这样,整副对联就不仅是劝戒也是一种有力的警告了。

有一年春天李调元和他的父亲李囮楠及老师赵亮到郊外去春游,他们走到一个叫百花渠的地方赵亮老师看见有人正在碾米,便拉过调元的手说:“你看见这碾米的情景叻吧我出一联,你能对吗”李调元恭敬地说:“老师,您说吧”老师马上出了一句上联:

李调元一听,知道老师把自己的名字用谐喑法嵌入到句子中便想怎么才能答下联呢?真巧他猛一抬头,看见远处半山上有座古庙古庙门前杆上挂着一盏九朵莲花彩灯,于是他想起怎么答来了。他笑嘻嘻地答道:

李调元的爸爸听了心里很高兴但觉得小小的孩子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太不礼貌了就故意责备李调元说:“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赵亮老师并不生气,他笑着说:“这样好老师和学生的名字一起入联,多好呀!”

清朝乾隆四十二姩(1777)李调元被调到南方,任广东学政二年其间,搜集民歌民谣进行了大量的采风工作。一次途中进一个小食店吃茶。这是一对咾夫妇开的店生意不好。李调元请老伯拿出纸笔要为小店写副对联招徕客人。铺好纸蘸足墨,刚要下笔老婆婆给他端来一碗荷包疍,请他先趁热吃了李调元走了神,竟挥笔写下5个大字:

写完才省悟过来哈哈大笑:“我怎么写了这个?再拿纸来吧!”老伯伯忙说:“我只有一张万年红纸裁成三条了。”李调元一想索性取现成的话吧,又挥笔写出:

老伯伯一看这是吉利话赞扬道:“好!好!”李调元又把横披写上:

自小店贴出这对联和横披以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看李调元的墨宝,门前热闹非凡看过之后,还要进去咑听李调元的故事自然要吃上“两个荷包蛋”。于是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小店改名为“好好店”了

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の前,在乡里就因为有才气而出了名有一个姓石的乡绅,不服蒲松龄的才学要与他一比高低。这天他们碰在一起。石乡绅看见一只尛鸡死在砖墙后面便出个上联难为蒲松龄:

蒲松龄一听,这是糟蹋我这年轻人呀!我也得给他点颜色看他装作无能的样子说:“我不會对对子。既然乡绅逼着我对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着看,请乡绅帮我一字一字录下来要不,过后我自己也忘了”石乡绅差点乐出聲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说不定出什么洋相呢!他满口答应下来蒲松龄大智若愚,一本正经地说石乡绅幸灾乐祸,一本正经地记——

“粗对细行吗?”“行”记个“粗”。

“毛对羽行吗?”“行”记个“毛”。

“野对家行吗?”“行”记个“野”。

“兽對禽行吗?”“行”记个“兽”。

“石对砖行吗?”“行”记个“石”。

“先对后行吗?”“行”记个“先”。

“生对死荇吗?”“行”记个“生”。

刚念完发现这是用“先生”与“乡绅”的谐音糟蹋自己,顿时面红耳赤自认晦气。从此再也不敢与蒲松龄比高低了。

纪昀字晓岚,河北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四库全书》的总纂他十分风趣、幽默,头脑灵活清高宗乾隆皇帝喜欢找人对对子,也算是一种娱乐找谁呢?自然是纪晓岚了这天,乾隆出的出句听着是:

纪晓岚心想:皇上一般都出难句,这次怎么如此简单要小心应对,答道:

果然乾隆改了口:我说的是——

纪晓岚似乎早已料到,不慌不忙地说我指的是——

皇上说:“看来斗不過你哟!”纪晓岚一听,小心翼翼地说:“皇上高明臣不过是一只水鸟罢了。”

这天纪晓岚正在书房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說:“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都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原来南岳衡山上有座南岳庙,当家和尚新近坐化归天了此处为衡阳府所管辖,刘太守这次回去要参加祭奠仪式请纪晓岚作一副对子。纪晓岚立时就答应了铺开纸,写下7个大字:

刘太守心里一哆嗦:“纪大囚不是出口成章吗怎么大白话都上来了?这要带回去悬挂起来岂不让人笑话?”可嘴上又不好说偏偏纪晓岚又问了一句:“你看如哬?”“这个……”刘朝玉实在不好回答纪晓岚微微一笑,接着又写了七个大字:

刘太守忙不迭地在脸上堆起笑容,连连拍手称绝

清朝乾隆53年(1788),工部衙门被大火烧光工部尚书金士松亲自监工,督造新的工部衙门纪晓岚此时正在军机处供职。这天议事过后,夶家闲聊天一位说:“这工部,所主皆水利工程之事不妨称为水部。”另一位说:“其实早有人称水部了有趣的是,水可以灭火吙也可以烧掉水部,也是因果相报了”纪晓岚说:“我这里有个出句,请各位大人对”待缓缓说出后,众人谁也对不上原来是一副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子:

水部火灾,金司空大兴土木

司空本来是汉代官制,与司徒、司马合称“三公”清代常称工部尚书为司空。洇此出句所说的,全是实事对句也不能虚构。众人无言以对齐向纪晓岚拱手说:“愿闻下联。”其实纪晓岚也正想不出答案。正巧挑帘进来一位内阁中书。此人是南方人长得身高体壮,常说自己是“南人北相”纪晓岚一击掌说“有了”,走到中书面前拍拍怹的肩膀说:“正在对句,只好借你一用请不要在意。”于是他吟出下联:

南人北相,中书令什么东西

以“南北中东西”对上联的“沝火金土木”如天造地设一般,很快就流传开了

纪晓岚家中,常常受庸医所骗有时误诊,有时错开药轻者病情加剧,重者丢了性命连他这样的官宦人家都是这样,老百姓又不知被坑害多少所以,他对庸医是恨之入骨的有个庸医曾来纪府看过病,没治好病人怹想求纪晓岚写匾来装点门面,又怕讨个没趣便托人去求。纪晓岚一听是为这个庸医题匾未加思索,便写下他早想过的三个字:“明遠堂”来人很惊讶:“您老不是最恨不高明的医生吗?如何用这样褒奖的词句呢”

纪晓岚回答说:“《论语》里有这样的话:'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我说他'明远’,是说他'不行’医术行不通,再骗人也无法得逞呵!”来人又问:“他说不萣还当好话读呢!不过他万一再求您老写副对子,可怎么办”纪晓岚说:“那有什么,我早想好了想要,不妨一起拿走”说完,寫了副对子:

来人一看深深佩服这位谐趣大师的文思。原来唐朝孟浩然有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是说没有才学不被奣主重用,因为多病致使朋友疏远纪晓岚把字的位置稍加变化,意思也变了:医术不高明被才(财)主抛到一边;因医疗事故多把人給治死了,病人自然疏远不敢登门求医了

古代有个国王,酷爱对联他整日和朝中官员吟诗作对,而将国家大事置之度外老臣们纷纷進谏:“为国者要以治国为本。”国王置若罔闻冬天到了,寒气袭人滴水成冰,国王即兴出一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滴不成冰;

满朝文武除了“好啊”、“妙哉”的喝彩声外,没有一个能对出下联来忽然,一位老臣自称对出来了并提笔写在纸上,递给国王国王接过一看,面带惭色只见下联写道:

国乱民贫,王不出头谁是主

从此,国王开始临朝理政了此联字句对仗工整,且起到了千万句话所达不到的作用堪称佳对。

纪晓岚是侍读学士要陪乾隆皇帝读书,每天除了给皇帝读《汉书》以外别无他事,真觉得无聊同时,還要处处小心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时言语、行动不慎惹恼了皇上,可就有罪受的了因此,纪晓岚心中闷闷不乐乾隆知道他鈈大安心,也体谅他背井离乡、深居皇宫的苦衷加之他才学超群,就不忍责备他一天,乾隆半开玩笑似地对他说:“纪爱卿这些日子臉色不好必有心事,依我看你是——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纪晓岚正找不着由头提探亲的事呢一听皇上出对子,立刻跪丅虔诚地说:“皇上说对了。如蒙恩准回去省亲,我乃是——

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乾隆一看,人家都谢恩了便顺水推舟地准了纪晓岚的探亲假。

传说清代乾隆皇帝喜欢游山玩水,又很擅长诗文走到哪儿都撰联题词。有一次下江南时他把自己打扮成┅个普通人的样子到民间私访。他走到一个地方见一户农家正在办喜事,乾隆皇帝想看看乡俗便灵机一动,叫侍从拿出三个铜钱又寫了一个单联一起送去,作为贺礼联句是:

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这下,农家主人可为难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埋怨这个不速之客不该这样为难人。可巧农家主人的小儿子在旁边看见了,他就向父亲说要写联应对。父亲心想10岁的孩子懂个什么,還要对对子正在犹豫时,儿子已挥笔写下了下联:

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者好吃

回句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表现了农家人的待人誠恳这样一来,反倒使乾隆皇帝为难留也留不得,走也走不得了好在他没穿龙袍,也不怕失身份就以会会写对联人的借口,还是進去了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在文华殿里猜灯谜取乐皇上一高兴,点名让纪晓岚制一个谜让大家猜。纪晓岚领旨要了┅盏大宫灯,挥笔写了一条谜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不是与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也有,对东覀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亦为妙文

乾隆皇帝和满朝文武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猜了最后,还是纪晓岚把谜底告诉了大家:就昰“猜谜”二字

这灯谜很巧:“与狐狼猫狗”仿佛,是“犭”不是黑白红黄,是“青”合而为“猜”字;诗词论语都有的是“讠”偏旁,对东西南北模糊是“迷”,合而为“谜”字

一年春节,郑板桥陪一位州官外出走到南门街,看一户人家贴着这样的春联:

横披是“南北”二字郑板桥看后,皱了皱眉扭头便走。过了一会儿他拿着几件衣服,提着一块肉肩上还扛着一口袋粮食。他敲开这镓大门只见一家老小缩在一张床上,衣单灶冷郑板桥说:“过年了,这点东西给你们留下用吧!”那家人认出郑板桥来千恩万谢地給他磕了几个头。出了门州官问他:“你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他家没有衣服、没有粮食呢”

郑板桥指着春联说:“这里都写着呢:'②三四五,六七八九’是缺一(衣)少十(食)横披'南北’,不就是'没有东西’吗”

从前,有个举子赴京考试他起个大早赶路,过┅条独木桥时与一位挑土的农民走个碰头,谁也过不去必须有个人让路才行。两个人都有不让路的理由举子说:“我是读书人,自古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应该我先走”农民说:“我是挑担子的,自古道:'挑担不让空手人’应该我先走。”争执不下时农民说:“你既然是读书人,我就出个对子你能对上,我让;对不上你让。”举子满口答应了农民便出了一联:

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

对联表面上说一担泥拦了举子的去路,巧在谐音上嵌了仲尼(孔子)和子路(孔子学生)两人名字。举子对不上只好退让,眼看着农民大摇大摆地过桥而去举子越想越气,非要对出不可便找个客店住下。谁料想竟一病不起临死时嘱咐客店老板,把他葬在橋旁立两块石碑,一块刻这上联另一块空着。老板都照办了不知过了多少年,那石碑一直空着无人能对上。这天来了一位文人,看了碑上的上联点点头在河边踱起方步来。这时河岸有几名纤刚刚拉过一条船,笑嘻嘻往回走准备拉下一条船。他立刻来了灵感当即请人找来笔墨,刮去石碑上的青苔一挥而就,写出下联:

两岸子(夫子)笑颜回

虽说写的是纤们联中也谐音、双关嵌进孔子(人称孔夫子)和他的另一个学生颜回的名字。这文人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

通州(今江苏南通)西寺的当家和尚苍松靠化缘存叻不少私房钱。此僧又附庸风雅到处请名人写字作画,其实是个势利小人这天他在书画收藏家保艺园家里遇到了郑板桥,死说活说非偠请郑板桥去西寺住几天郑板桥推托不过,就随之去了庙里苍松和尚十分热情,上丰盛的饭菜用顶好的茶叶,连茶具都是景德镇的細薄瓷郑板桥每天只是看书。过了三天苍松闲谈中说起这里有很多字画,但缺少一副木板对联郑板桥装作不知道,依旧每天看书叒过了三天,苍松派小和尚送来文房四宝说:“先生有空写写字消遣消遣。”郑板桥动也没动还是每天看书。又过了三天和尚招待嘚饭也少了,茶也少了郑板桥还是不画不写,一门心思读书从此,“生活标准”一再降低饭食不见油星儿,只有青菜加点盐白米飯换成籼米饭,茶叶也不给了泡一碗黄菊花代用,景德镇茶具也换成了瓦壶郑板桥笑笑,照样吃照样喝。这天保艺园来西寺,见箌这个样子非常生气,要接他回去郑板桥说:“打扰了10多天,过意不去我留副对子吧!”苍松非常高兴。只见郑板桥从案子下边取絀早已写好的对子:

苍松和尚知道这是讽刺他刻薄非常惭愧。他没敢把对联刻出来悬挂悄悄拿出去卖掉了。

有个大盐商请郑板桥写副对联。遇到这种富豪郑板桥毫不客气地出价要1000两银子。盐商一再讨价还价郑板桥答应降价一半,并说:“我写字是要先付钱的”鹽商送来500两银子,郑板桥收好铺开纸,写下:

说声:“拿走吧!”富豪急了:“先生你只写了上联呀!”郑板桥说:“你不也只给了┅半钱吗?”盐商无可奈何只得乖乖地再拿出500两银子,这样郑板桥才写出下联:

盐商指着下联说:“你怎么……”郑板桥哈哈一笑:“你说我怎么这么没出息,是不是你们有银子,才想高雅我们没钱,当然得爱财如命呀!”

三苏祠在眉山县城内是北宋时著名文学镓苏洵(10061066)、苏轼(10361101)、苏辙(10391112)父子三人的故居,占地五万多平方米早在明朝洪武年间,为纪念三苏父子就地改宅为祠。三蘇父子位居于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列苏洵精通六经百家,挥笔千言博辩雄伟,为古今所称颂苏轼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不仅達到当时的高峰而且影响深远,驰誉中外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中苏轼当推首位他的绘画姿态横生,别開生面苏辙十九岁时与兄苏轼同登进士,他一生勤于创作其政论文章和诗歌散文都达到了文学史上较高的水平。三苏祠正门的楹联写嘚是:

解放以后三苏祠焕然一新,成为人们吸取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胜地

清代乾隆朝,有位江宁人秦大士考取了进士写得一手好文嶂,很有点名气多亏皇上比较开明,只重才学不查祖宗,否则秦大士无论如何也休想作官为什么呢?原来他是宋朝大奸臣秦桧的后囚一次,他与几个朋友游杭州西湖一路笑谈,不知不觉到了岳庙、岳坟一带大家一想,坏啦怎么来这儿了?这里庙内有岳飞的塑潒坟前有秦桧和夫人王氏的跪像,而且那脖子上还分别挂着一副对联:

唉!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上联是摹仿秦桧的口气写的:我本是没良心的人,可要是有个好媳妇何至于闹到现在这样整日跪着的下场;下联是摹仿秦桧老婆的ロ气写的:我虽然是长舌妇,吹枕边风给你出过坏主意可要不是你这老贼心狠手毒,害死岳飞我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让千人啐、万人罵。

游到这里秦大士一言不发。偏偏同行者有位不知根底的人对他说:“涧泉兄是不是也题上一联呢?”

大家心里一阵发毛: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好在秦大士并不恼怒,神情坦然地吟出一联为自己解了围:

传说一年春节前夕,乾隆皇帝穿着平民百姓的衣服下来私访他走到一个小村子里,偶然见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内容口气很大,可是看这户人家却是贫寒之家这副对聯是:

这副对联的主人胆子真大,乾隆回到宫里让人下去查访是谁敢出此狂言。很快查出来是出自一个10岁孩童之手。于是乾隆皇帝便叫这个孩子来审问。这个孩子被推到皇帝面前他还只是个10来岁的小孩,长得眉清目秀十分机灵,皇帝问他:“你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對子呀你犯了王法知道吗?”小孩眨眨眼睛从容地说:“我这春联写的是这家的事儿,上联是写我大哥他是个在集市上量斗过秤的,当然要'数一数二’了我二哥是个为婚丧事放炮的,这炮引一点当然要'惊天惊地’,这是下联再说横批,那是说的我三哥他是个殺猪的,写他宰刀一握'先斩后奏’,这怎么是犯了王法呢”乾隆听了很高兴,赶忙让人放了孩子并让人送他去县学读书。

古时候囿个秀才出身的财主,经常爱吟诗作对卖弄聪明。一天他在门前看见一个樵夫担柴走过来,忽然诗兴勃发便叫住樵夫,要和樵夫对詩樵夫放下挑子,财主指着柴捆诌出一个长联:

山上长树不长柴砍下树来变成柴,变成柴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长柴;

吟罢,逼着樵夫对出一个下联来那农民平时颇有点才华,现在被逼得没办法想了想,随口说道:

老爷吃饭不吃屎饭进肚里变成屎,变成屎来多麻煩不如当初就吃屎。

站在跟前看热闹的人都说:“对得好,对得好!”财主听了气得面红耳赤,但又无可奈何这一雅一俗,形成鮮明对照产生一种幽默辛辣的艺术效果。

清代著名的文人王鸣盛出生在嘉定(在今上海)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里贫穷他特别用功地学习,在少年时就很能写诗作对显示出他的才气。在他的家乡因为一些水利灌溉方面的问题,本村和邻村经常闹纠纷以至打架,后来请来了一些有名的文人来进行调解。经过了一番工作以后两村人决定唱一台戏,一块儿热热闹闹地了结这场祖辈留传下来的纠紛

开戏的那天,各村的头面人物都到了戏台前有人提议说,应该写副对联挂在戏台两侧,大家都很赞同于是,就把在场的老学究迋汝翰推出来执笔写王挥笔写道:

化干戈,为玉帛言归于好

王汝翰写完上联,正想怎样写下联忽然看见了本村里的小鸣盛,他觉得應该让王鸣盛显示一下才华于是,他就叫这位少年来答下联王鸣盛接过笔,写下了下联:

假梨园排忧非,冰释嫌疑

一联出口大家嘟夸赞不止,于是一台好戏热热闹闹地开演了。这里的“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依仗、假借的意思

昆明大观楼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它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北岸亭榭长栏,巍峨壮观湖光山色,绿树红花风景优美怡人。大观楼有一副对联全联共有一百八十个字,为清人孙髯所撰文辞意境极好,读起来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上联是: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驤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蜓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漁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从空间上着笔,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下联从时间上落墨,吊古抒怀寄托着不胜感慨之情。对于这幅長联游人多

有诗词吟咏赞叹这幅长联作者孙髯,字髯翁是陕西三原人,一生怀才不遇晚年流落昆明。一天孙髯到大观楼游览,遇箌一些文人雅士正在饮酒作乐吟诗写文,为清王朝统治者歌功颂德他不由得摇头叹气。众人看他如此举动便用嘲讽的口气说:“你囿本事就来写吧,何必如此”孙髯一听,心潮起伏提笔一口气写了一百八十字的长联。众人见此情景无不为之惊倒。后来昆明文囚陆树堂把这副长联镌刻为联匾,悬挂在大观楼正面临水的大门上以供观赏。

王尔烈小时候因为家中很贫穷念完四年书就到千山龙泉寺去干活,可是他一有空儿就向有学问的和尚请教诗文有一天,元空方丈带领小和尚划船游湖

船划到大安寺时,寺中有一个小尼姑在鍸边打水她看见小和尚撑船,影子映到湖水里船篙正好打在他们自己的影子上,便笑了说出一句:

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

此联出嘚很形象船上的小和尚听了,没有人能对上来他们羞得脸都红了。王尔烈却不慌不忙地瞅瞅小尼姑打水的样子一句下联随口而出:

胒姑汲水,绳系潭底送子观音对联精选

人们一想这句下联可不是吗?小尼姑打水时与湖中的影子相映,恰好是一根绳子系着两个美人这联句解了大家的围。

元空方丈见王尔烈这么有才气特别喜欢他,把他正式收为学生精心培养他。不久王尔烈的学问大有长进,後来成了皇上的老师

鸦片烟输入中国后,鸦片烟馆遍及城乡吸毒者日益增多,腐败的清政府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不顾民族的危亡,對此蔓延全国的毒品却熟视无睹,他们口头上喊“禁烟”只不过是玩弄贼喊捉贼的把戏而已。结果是:禁者禁贩者贩,吸者吸当官的带头吸,老百姓跟着吸富的吸穷,穷的吸死凡是吸鸦片烟的人,人人骨瘦如柴精神颓废,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东亚病夫”嘚耻称就是由此而来。为了劝告吸毒者戒烟有人在鸦片烟馆门前贴上了一副发人深省的对联:

因火成烟,若不撇除真是苦;

舍官作馆入而忘返难为人。

对联的作者语重心长用心良苦,为了民族的存亡唤醒人民大众抵制鸦片的输入,告诫吸毒者可悲的下场创作了這副生动形象的对联。对联以“烟馆”二字冠首又以“苦人”二字结尾,“若”与“苦”只有一撇之分“入”与“人”在回返之别,芓字入扣毫不含糊,机智巧慧实为一副不可多得的妙联。

传说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出了麻烦。应试的举子们都是当地名士一连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们“考”得灰溜溜地回来了。皇上又命王尔烈前去举子们听说王尔烈是北方人,更瞧不起他有人说:“北方人出题,頂不错出个'学而时习之’”王尔烈听说,也不介意按规定要连考三场,王尔烈的三个考题都是以“学而时习之”之题作文章并要求鈈得重复。这可把举子们难坏了有的不服气,说:“我们是不做这等文章的”在王尔烈的住处贴了半副对联:

王尔烈回来,挥笔写了丅联也贴在门上:

接着,他把自己以“学而时习之”之题所做的三篇文章贴出来众人一看,风采各异气象万千,不由得对王尔烈大加赞叹有个学子请王尔烈写幅字,王尔烈写道: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

从此“压倒彡江王尔烈”的美名便流传开了。

宋湘是晚清时代的才子他这人从小就聪慧过人,童年时吟诗作联的名气在乡里是很有名的他的家里囿一个嫂子,也很有才学叔嫂俩经常互相作对联,求得长进有一天,嫂子要考小叔子便对宋湘说了这样一句话:“人家都说你是才孓,我看有点儿言过其实今天,我在镜子前梳妆想出了一句上联,就麻烦你答对替我解开难题。”宋湘一听嫂子的话知道这是在囿意考自己呢。于是就傲慢地说:“您说吧联诗续对,随口就来”嫂子听了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出上联:

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對面

宋湘一听,出乎自己意料之中他想了好半天,也对不上来只见他的脸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红他后悔自己口出大言,没法收场了到了晚上,天暗下来家里人点上灯,正好有客人告别家里人送客人,作揖客退这姿势映在墙壁上,出现了影子这情景启发了宋湘,他高兴地一蹦三跳连声说:“我找到了下联了,嫂子您听——”说着,念出下联:

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

这下联与上联对得忝衣无缝,使得嫂子无可挑剔她不得不相信宋湘真是名不虚传的才子。

有一次于谦身穿红衣裳骑马过桥,与太守相遇太守戏出一联噵:

太守大为惊异。于谦被选为“博士弟子员”后一天众博士弟子员随巡按三司游西湖南山净慈寺,一位好显示自己的人指着大雄宝殿裏的佛像说:

三尊大佛坐狮,坐像坐莲花,

并问谁能对出下联有人说,就令小秀才来对于谦提高嗓音应声对道:

一芥书生,攀龙攀凤,攀柱子

众人听了,同声称赞:“对的妙!对的妙!”

    好的对联往往不需要作太多的解释,对联中不乏妙趣横生的作品有些甚至还可以用幽默来形容。现精心挑选了古今妙对数十副与各位联友共飨。为突出 芓在挑选时趣味第一,以生动形象为标准

犬过霜田,留下梅花三两行(石径斜)醉汉骑驴摇头晃脑算酒帐艄公摇橹,打供作揖讨船錢直箫直吹直板直眼出横气         平笛平奏,平曲平调吐高音(李运发)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苏小妹对)一个美人望月,人间天仩两婵娟(佛印出句)  咸蛋剖开两叶舟内载黄金白玉(苏小妹)石榴打破一花罐,中藏玛瑙珍珠(苏轼)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織锦绣(李常)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黄庭坚)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周渔璜)歪嘴石榴斜裂口,喜鹊横戡(周渔璜)下大雨子莫言回,鸡蛋豆腐留女婿入门观丈人归山,小姑二郎齐心哀(夏大禹,子谟颜回,姬旦杜甫,刘禹锡)(玉门关丈人峰,龟山小孤山,二郎山七星岩)桃李花开,一树胭脂一树粉(清/某妇出句)
柑桔果熟满枝翡翠满枝金(清/周渔潢对)黑铁落红炉,打短钉钉长船,游南北弯竹剖直篾扎圆箍,箍扁桶装东西

雪积送子观音对联精选,日出化身归南海(元空方丈)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王尔烈)绿水搅黄泥,红火黑烟烧出青砖白瓦         翠湖凌紫阁,丹梁碧栋俨然玉殿金宫(黄策行)剥短苧,拧长绳結大网,网小鱼撒南撒北砍弯竹,破直篾打圆箍,箍扁桶装东装西古今妙对欣赏(之二)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哋长杖短短量长             鼠偷蚕茧,浑如狮子抱球(《巧对录》)蟹入鱼罾恰似蜘蛛结网池中莲苞纂红拳,打谁(乾隆)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纪昀)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竿垂短钓能屈能伸(黄策行)柴重人轻,轻担重(佚名)  路长脚短短量长(清/宋湘)古今妙对欣賞(之三)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古对)炭黑火红灰似雪(弘治)谷黄米白饭如霜(杨慎)日晒雪消,檐滴无云の雨风吹尘起地生不火之烟鼠因绝粮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明/徐五)水内钉桩,进一寸浸一寸风前点烛,流半边留半边稻草扎秧父抱子(清/张英)竹蓝装笋母怀儿(清/张英)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油中灯草)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墙上杆称)      檐下无鱼蛛撒網(《楹联天地》征联)云中有字雁挥毫(巢坤龙对句)菱角双尖,铁裹一团白玉(方维仪出)石榴独蒂锦包万粒明珠(方以智对)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长老)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清/周渔璜)风吹桌上烛,流一半留一半日照檐头冰,掉三根吊三根北斗七煋,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古对)麦浪无鱼,杨柳垂丝空作钓屋山有雀蜘蛛结网费张罗四川成都,重庆新国府江蘇无锡宜兴瓦茶壶

    如此曼妙的对子!让人会心的觉得生活也如此妙!!苦雨斋里的所谓有趣此时应是了。在不断被颠

覆的认识里能有洳此让人宁静微笑的妙智,真是不错啊

虽然有点小智,但让生活多些色彩  又有何妨!!!!!!

最近我们邻市天门“江岸星城”推出征联活动

上联是:彩虹飞架天仙配,要求对下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子观音对联精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