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概花了7万元.是否steam游戏能退款吗.或者要求补偿

花130元网购衣柜莫名丢失 退款后竟倒贴6.7万!
11:12  本文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今报 作者:英男
  网购一个130元的衣柜,物流信息几天没有更新,这时接到&快递理赔&的电话称货物丢失,可办理退款,结果不但退款没有收到,自己还倒贴了6.7万元,而这笔钱,还是通过透支和各种借贷而来。近日,从外地来柳的女子小吴遭遇了这样一起电信诈骗。
  网购衣柜莫名&丢失&
  小吴今年25岁,是钦州市浦北县人,此前在深圳打工,因男友黄先生是柳州人,最近她辞掉了工作,于4月1日来到柳州,打算和男友一起在柳州工作生活,以便商量婚事。因家具装饰衣柜空间不够,她于4月2日网购了一个130元的简易衣柜。
  两天后,小吴看到物流信息一直没有动静,于是向卖家反映,卖家答应帮她联系快递公司,有什么情况会给她答复。4月7日晚7时许,回到老家过清明的小吴接到一个155开头,显示来电为陕西的电话。
  电话那头非常嘈杂,像是处于一个繁忙的办公环境,一名男子在电话中告诉小吴,他是专门负责快递理赔的客服专员,吴的快递在运输途中不慎丢失,由他办理退款。对方准确报出了小吴的姓名、手机号码、收货地址和订单号码,小吴便信以为真。
  退款要给游戏充值?
  接着,该&客服&要求小吴用支付宝,通过&蚂蚁借呗&按最大额度,将钱转到她自己的银行卡上,小吴的&借呗&额度为1.2万元。针对小吴的疑问,对方解释说,他们不能在原订单直接操作退款,而是要生成另一个订单,提供订单号给财务才能提款出来退给小吴。
  小吴信以为真,用&蚂蚁借呗&支取1.2万元借款到自己的银行卡,随后,&理赔客服&又说,要把1.2万元充值进他们公司一个游戏客户端才能生成订单,小吴便按指示分批将钱转了进去,转账金额达到1万元的时候,便达到了她银行卡每日转账的上限,还有2千元转不过去了。
  &理赔客服&说,如果金额不够,退款流程无法继续,之前的1万元也提不出来,问小吴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继续转账。小吴急了,忙说自己还有信用卡。&您的信用卡额度是多少?&得知小吴的信用卡额度高达8万元,该&客服&很高兴,称使用信用卡的话又是另一种方式,得按最高额度再生成另一个订单,也就是要继续充值8万元。
  于是,小吴又按照指示继续充值,谁知只充了8000元便提示透支额度已用完。原来,&马大哈&的小吴记错了信用卡额度,本来只有8000元,她却记成了8万元,如此一来,只得东拼西凑,搭上了自己的积蓄3000元,又利用各种网络借贷平台继续借款,一直忙到当晚9时许,充值总金额达到6.7万元后,就再也借不动了。
  钱已被分两次转走
  &还不够8万元,建议您立即向亲戚朋友借钱。&一听这话,小吴终于猛然醒悟,意识到自己遭遇骗局了,于是立即要求对方给她退款,交涉几次后,对方挂断了电话,随后再也打不通。
  当晚9时30分,小吴赶往当地派出所报案,在此过程中,她也联系了衣柜的卖家,对方称完全不知道此事,物流信息未更新,可能是受到节日放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就在当晚10时4分,物流信息更新了,显示快递已到达柳州。
  次日,小吴查询到她充值到该游戏账号的6.7万元,已被人分两次全部转出,而在柳州这边,快递公司也把衣柜送上门了,令她欲哭无泪。小吴对记者说,她在充值过程中也多次提出质疑,但对方总是恐吓她说不完成订单,已经充值的钱也退不回来,于是便抱着侥幸心理越陷越深。
  小吴说,之前她看到过不少骗局的报道,但关于快递的却没看到过,加上是在物流信息停滞时,请卖家找快递公司给答复期间接到了诈骗电话,而自己防范意识太低,又犯迷糊记错了信用卡额度,从而扩大了损失。她也向银行和各种网贷平台咨询,因这些借贷都是她本人办理,只能按期偿还。
  如今,小吴只能向亲友东拼西凑借钱抵债,然后继续返回深圳打工存钱来还给亲友。目前,警方正对该案作进一步调查。
责任编辑:英男
相关阅读:
大家都爱看
中国消费网新闻热线:010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8号 邮 编:100048
中国消费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90 中文域名(中国消费网.中国,中国消费网.cn)
Copyright (C) 中国消费网 版权所有 网站统计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丨 粤ICP备号-10 丨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
(C) Joyslin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保留所有权利代理退款产业链调查:宣称直播、游戏都能退,有人手机被锁钱被偷
代理退款产业链调查:宣称直播、游戏都能退,有人手机被锁钱被偷
原标题:代理退款产业链调查:宣称直播、游戏都能退,有人手机被锁钱被偷
“游戏充值、直播礼物专业退款。无论是您想退坑,还是小孩误购,我们都能退!”
近年来,“熊孩子”用父母手机打赏网络主播或为游戏充值事件频被爆出,监护人想要追回损失遇到难题。
与此同时,有人瞅准“商机”,做起苹果手机“代理退款”生意,月销量上万笔。
支付三四成手续费,就能拿回所充金额,还能保留游戏中已购装备?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有人因此隐私被泄露,银行卡被盗刷,手机被锁屏需付费解锁。其背后,更有一条恶意退款灰色产业链。
在淘宝可找到大量提供“apple问题解决”服务的商家,实为代理退款。
“代理退款”月销破万,每笔抽三四成佣金
2月28日,南都独家报道《11岁女孩打赏快手主播9万难追回,家长被要求证明消费无人监管》,引发关注。之后,自称专做“APP退款”的小岩(化名)联系南都记者,愿为女孩家长提供帮助。
得知女孩家长使用的并非苹果手机后,小岩表示无法操作。“因为我们是向苹果公司申请退款,不通过消费平台。”他透露,自己做“APP退款”已有大半年,像他这样的“职业代退人”还有很多。
南都记者以“apple 退款”为关键词在淘宝搜索,找到大量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月成交额在几千到数万笔不等。这些店铺通常只售一样商品,名为“apple问题解决”、“ios修复”等模糊字眼,不写商品详情。但只要与客服联系,对方便会主动询问:退什么游戏?30天内充值多少?苹果账户创建至今总充值多少?是否第一次办理等问题。有的商家还对30天内及历史充值金额设立门槛,月充值低于1000元的单不接。
这些商品大多标价1元,实则根据具体退款到账金额按比例抽取佣金。南都记者询问多家店铺,苹果手机通过AppStore进行的游戏充值、直播打赏都可退,“首退”报价大多为30%,“二退及以上”为35%-40%,“不成功不收费”。
一家月成交量破万的店铺客服告诉南都记者,“不用游戏账号密码,只要苹果ID账号密码,30分钟搞定。”
该客服还称,选择退款后,游戏中的已购装备不会消失,也不会被封号,因为“这是苹果给你的一次性特例补偿,不是游戏公司把钱还给你,苹果并不会告知游戏方你退款了。”
有的商家月成交量过万。
兼职“代退”称一天收入抵一个月工资
南都记者在百度和新浪微博搜索“APP退款”,“ios退款”,也找到大量提供“代退”服务的商家和个人。除了退款,他们还招“学徒”和“代理”,“学徒”可学“最新退款技术”,学费从几百到上千不等,“代理”只需负责接单,可拿返点。
小岩告诉南都记者,退款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苹果公司AppStore(应用商店)90天内可以申请退款的条款,只要提出的理由充分合理,无论APP本身还是APP内购,苹果公司都允许退款。退款成功率和额度取决于用户苹果ID一直以来的使用情况、订单选择等。“首退几乎百分百成功。”
小岩说,“代退”大多选择电话与苹果客服人员沟通要求退款,关键是要编造一个合理的退款理由,“充错了”、“内购未到账”、“孩子误购”等都是成功率较高的理由。具体操作时,还需要掌握一套话术和沟通技巧。“比如苹果客服会询问孩子年龄等细节,通常我们都会说11岁,听上去可信度比较高。语气也要尽量自然。”他笑言,这个理由因用得多不如过去有效了,“我们现在找到了新的理由,想学要收费。”
小岩告诉南都记者,除了“学徒费”和电话费,做“代退”没有其他成本,收入颇丰,“我其实有别的工作,但做‘代退’有时一天赚的就抵一个月工资了。我接过最大的一单,是一款网易游戏,客户得到228400元退款,我收了8万元报酬。”
有网友将苹果ID密码和密保问题告诉“代退”后,手机被锁,被要求支付300元解锁。
隐私裸奔,有人手机因此被锁遭敲诈
南都记者咨询的多家淘宝“代退”商家表示,退款需要提供苹果ID和密码。一位客服告诉南都记者,“密码必须要给,这是对你负责任。如果不要也可以,但(苹果)客服问日期和细节,我们答不好或者不能及时回答,人家就不会帮我们退,造成的后果就是再无退款可能。”
和不少商家一样,小岩也承诺“先退款,后收费”。当被问及是否有人退款成功后不缴费,他笑言自有应对方法,“‘代退人’从来不吃亏”。
小岩告诉南都记者,他曾帮一位顾客退款,钱到账后对方把他从微信拉黑,“我有他苹果ID,能看到他通讯录等所有用户资料,都提前备份了。我挨个给他爸妈打电话,可以随便说。他不付款,我还能改密码锁他手机,或是直接把款扣回。”
小岩说,最终那位顾客“求着要付款”,而他则将抽成涨到50%作为惩罚,“那他也得给啊,总比换手机划算吧。”
小岩坦言,“代退”这一行有很多骗子,“虽然不用交押金,但你把苹果ID和密码都交出去了,只要你开通了免密支付,他就能把钱划走。”但他强调,自己很讲“职业道德”,“只要按约定给钱,就不会搞你。咱们是双赢嘛。”
网友“娜可丽丽”就曾遭遇被“代退”锁住手机要求付费解锁的情况。她将苹果ID密码及密保问题都告知“代退”,不但没收到退款,对方还将她的ID锁定,要求支付300元解锁。“由于我的手机证件齐全,通过售后已经成功注销ID,手机没有变‘砖头’。”
3月8日,南都记者拨打苹果客服电话,账户账单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苹果ID和密码非常重要,特别是关联了支付方式,一旦泄露会对账户安全和个人隐私造成威胁。苹果官网也强调,“切勿向任何人提供您的密码、安全提示问题、验证码、恢复密钥或任何其他帐户安全详情。”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所有用户退款申请将被提交至系统,“最终能否退款成功,能退多少笔,完全由系统判定,无法人为决定。”
一些“代充”卖家以折扣价向玩家出售道具。
恶意退款存灰色产业链,涉嫌诈骗需负刑责
事实上,“代退”只是恶意退款灰色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其客户未必都是真实玩家,还包括一批“做号人”。
“做号人”通过撞库、非法购买等方式掌握大量苹果ID,用来给不同游戏充值、购买道具;由“代退”与苹果客服沟通,完成退款;由“代充”卖家以折扣价向玩家出售道具。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分工明确,有时角色之间也会有重合。
南都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2015年10月,浙江金华就曾侦破全国首例苹果平台恶意退款诈骗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判决书显示,2015年,被告人徐某了解到利用手机在苹果公司AppStore账号购买游戏币首次申请可以无条件退款后,在利用上述方式多次购买“天天炫斗”、“全民奇迹”等手机网游游戏币,编造虚假理由向苹果公司申请退款,并通过在网上开设淘宝网店将骗来的各种游戏币卖给别人。经金华市价格认证中心鉴定,涉案游戏币价值人民币8432元。法院审理认为,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五千元。
南都记者在淘宝搜索发现,目前,多款热门游戏都有“代充”。以手机游戏《恋与制作人》为例,游戏中售价最高的钻石礼包官方售价为648元,而在淘宝代充店里约花435元就能买到,相当于6.7折。
一位客服告诉南都记者,只需提供游戏账号、密码、区服和角色名,即可提供充值服务,“10-30分钟内完成”。上述礼包在该店铺月成交量近2500笔。
对此,3月7日,南都记者从该游戏官方获悉,近期接到多起玩家反馈,因寻求第三方代充导致财产被骗。该游戏官方不支持第三方代充,“第三方平台资金来源不明,造成的法律风险无法控制;第三方充值监管不善,容易导致骗子假借代为充值的方式骗取隐私信息和财产。”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熊孩子玩游戏花掉1.7万 家长申请退款遭拒(图)|红包|投诉|熊孩子_新浪新闻
  原标题:“熊孩子”玩游戏花了妈妈1.7万元 游戏客服:不能退钱
朱女士向记者展示儿子手机上的扣费记录
  “俺家10岁的孩子在手机上试玩游戏时不停地被扣钱,等我发现时银行卡已被刷走1.7万元。”昨日上午,漯河市民朱女士告诉大河报记者,如今她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讨说法,想请大河报记者帮忙咨询。
  银行卡上突然少了1.7万元
  “2月21日上午,我的一个客户往我的工资卡上打了1000元后,给我发来信息询问我是否收到。”昨日上午,家住漯河市源汇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打开自己的手机银行,看到虽然客户打来的款已收到,自己卡里的钱却少了很多。
  “银行卡上本该有2万多元钱,现在只剩3000多元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卡上的钱被盗了。”朱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银行卡是工商银行的,发现不对劲后她和老公立即来到附近的工商银行营业部询问情况。“银行打出了我的借记卡账户历史明细单。”朱女士说,她打开单子一看,有29条POS交易记录。
  记者在朱女士提供的明细单上看到,交易记录从2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21日。其中2月17日一天内被刷了7次。“我算了算,其中刷走998元共16次,498元1次,198元1次,其他被刷走的都是60、30、20等不等钱款。”朱女士告诉记者。
  孩子玩手机网游,巨款被刷走
  朱女士银行卡钱款莫名减少的事情,引起了该银行营业部工作人员的重视。“营业部的大堂经理看过我的明细清单后,对我说肯定是家里的孩子玩手机游戏时钱被扣除了。”朱女士对记者说,听到大堂经理的话,她和丈夫都不相信。
  “当时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我10岁的儿子宝宝(小名)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也不爱说话,遇到亲戚邻居也是如此。”朱女士告诉记者,宝宝的奶奶经常对她的孙子说,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花钱买东西了,也不知道宝宝啥时候能学会花钱。“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网上花1万多元呢?”朱女士说。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下,随后就给孩子的班主任请了假,将孩子接出了校园。”朱女士向记者回忆说,在她和丈夫的再三追问下,孩子终于承认他确实偷偷在手机上试玩了网络游戏,但对扣钱的事并不知情。打开孩子的手机,朱女士发现20多笔交易记录是在玩《火线精英》这款网络游戏时被扣除的,收款方为“九游游戏”。
  游戏客服表示钱款无法退回
  “给孩子配备手机,是因为平时给孩子报的有跆拳道班和英语学习班,老师每天都会将教学视频和语音用微信的形式发给孩子。”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进入一些学习群时因人数过多需要绑定银行卡,当时她就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了儿子的手机上。“至于银行卡密码,我估计是孩子在看到我发红包时偷偷记下的。”朱女士说。
  “事后宝宝对我说,一次无意间他将游戏下载到了手机上,进入游戏试玩体验时,他一步步按照游戏提醒点击,最后蹦出来一个框框需要输入密码,他就将心中记下的密码输入进去,然后就可以再次玩游戏了。”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就是这样在每次玩不成的情况下,就会按照提醒进行POS交易。
  昨日中午,记者按照朱女士提供的数据在网上查到,这款《火线精英》游戏的运营商是广州爱九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认为孩子只有10岁,对钱财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游戏公司应该将钱退还。”昨日,当着记者的面朱女士拨通了该公司客服电话。对方回复说,他们公司无法确认是否为孩子玩网游被扣费,所以无法将被消费的钱款返还。
  没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可要求返还钱款
  “事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派出所报了案。”朱女士告诉记者,民警说这属于监护人监管不力造成的事件,不属于诈骗无法立案。“对于我们提出是否能求助网警帮助,该民警说钱款数没有达到一定金额也是不能立案的。”朱女士说。
  “随后,在派出所民警的提醒下我来到漯河市源汇区法院和漯河市的司法部门寻求帮助,法律援助律师说他们也是首次遇到这种情况。”朱女士对记者说,由于不知道被告所在位置,后期调查取证将很繁琐,同时这期间还要花费不少钱,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能胜诉,案件会非常麻烦。
  “《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到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二者的消费行为,须经过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昨日下午,河南长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文奇告诉记者,朱女士的儿子宝宝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期间孩子玩网游被扣费1.7万元,显然已经超出了孩子的智力和经济范围,没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是无效付款,可以要求其返还。
  “如果对方游戏公司不予还款,在向法院起诉的同时,可以到该游戏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督促其尽快还款。”刘文奇对记者说。
  核心提示相关链接
  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家长维权难
  日,湖南浏阳市澄潭江镇洲田村一位村民老王去银行取钱时,发现账户上莫名其妙少了3万元。老王回家问儿子,这才知道是儿子玩手机时把这些钱花掉了。原来,齐齐在爸爸手机上下载了多款游戏,瞒着大人花钱充值、升级会员、购买游戏装备。
  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市民汪女士到银行取款时发现卡里2万块钱没了。原来是汪女士的儿子亮亮用妈妈手机里绑定的银行卡来买游戏点卡。据亮亮讲,在用母亲手机玩游戏时出现了支付提示,他平时看妈妈发红包输入密码,看多了就记住了,然后每次支付时就输入该密码购买游戏点卡,并把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删了。
  目前一些家长对孩子玩手机都听之任之,由于孩子们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支付”的角色,但追回钱款时由于举证困难,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刘光博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陈先生收到腾讯方面的短信
   &才7岁的孩子,一个月内玩游戏买钻就花了3万多元。&6月23日,青岛市民陈先生告诉信网(1),孩子偷偷背下了微信支付密码,拿着家长手机玩微信手游,共有80条交易记录,最多的一次950元,最少的一次5.7块钱,共消费33240.5元。陈先生认为,孩子是未成年人,希望腾讯微信能考虑到这一事实退还部分金额,但这一要求遭到拒绝。
  孩子玩游戏一月天充值3万多
  陈先生整理的充值记录
  &我家熊孩子玩微信手游,前后花了3万多。&6月23日,青岛市民陈先生说,儿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平时会拿着大人的手机玩游戏,他也没在意。6月13日,陈先生忽然收到一条银行短信,提示储蓄卡有消费消息。他发现几万元的存款,如今只剩下几千元。
  他吓了一跳,赶紧翻看短信记录,最早追溯到5月13日,短信提示是微信支付,陈先生赶紧又打开微信查记录,从5月13日到6月13日,共有80条交易记录,最多的一次950元,最少的一次5.7块钱,累计消费33240.5元。而且所购商品不是&钻石&,就是&魔钻&。收款方则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全民精灵、全民打怪兽、全民英雄、天天水浒、天天传奇&,一看这些,陈先生明白了,这肯定是出自7岁儿子的手笔。
  家长要求退款遭拒绝
  但是,微信支付需要输入密码,7岁的孩子如何懂得微信支付?家长为何在一个月之后才有觉察?陈先生解释说,家里有多部手机,孩子玩的那部手机,是专门用来网购的。&大人网购时候输密码,孩子在旁边看一眼就记住了。他拿着手机自己下游戏,而且玩的时候调在静音上。按理说花钱买钻,会收到提示短信,静音状态下,大人也听不见。谁没事也不会翻看短信。&陈先生说。
  陈先生微信支付共绑定了2张银行卡,一张是信用卡,一张是储蓄卡。微信支付买钻,先是信用卡1万多的额度被透支,后来是储蓄卡见了底。考虑到金额太大,而且是孩子所为,陈先生希望腾讯方面在了解事实后,将钻收回去,把钱退回来。
  6月23日,腾讯公司拒绝了陈先生的要求。理由是&充值的钻石已经到账,而且正常消耗了,无法申请退款,建议以后不要把账号随便给小孩子使用。&
  信网几次联系腾讯部门求证此事,但尚未得到对方回复。
  如何举证孩子行为是难点
  对于这样的答复,陈先生接受不了。&首先我承认,作为家长,在这件事上存在监管失职,应当承担责任,但是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因为现在很多微信游戏设计本身有问题,点击买钻,输入密码,钱就被扣了,根本没有考虑到会被未成年人使用时的资金安全。&陈先生说,他希望腾讯方面能够考虑未成年人消费的事实,能够退还部分金额。
  对此,青岛诚远律师事务所郝华君律师称,7岁孩子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买东西需要经过监护人的追认。&未经家长同意,那肯定是不行的,对方应当退款。但是,如何举证是孩子行为而不是成人行为,是这事的难点。&(信报全媒体记者 丁一 图片由当事人提供)
&&&&编辑:张晓黎&&&&责任编辑:胡立荣
1、凡本网专稿均属于中国山东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中国山东网的作者姓名。
2、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山东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
3、因使用中国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中国山东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一切网民在进入中国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网站声明》并完全同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充值游戏能退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