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对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你对清明节了解多少?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5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
我国清明节必备的活动之一便是扫墓,前往墓地进行祭奠祖先。但是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呢?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承袭自寒食的习俗,而在我国古代,清明节早前与墓祭无关,墓祭是贵族活动,百姓不举行墓祭,只举行家祭。大概从唐朝开始,清明节和寒食渐渐相融,清明扫墓形成了传统。
清明节作为24节气之一,最早与墓祭无关
在我国古代,只有贵族有墓,老百姓并没有墓。秦汉时期,封建等级不再那么严密,老百姓葬后开始有墓地,那时贵族的墓地称“墓”,有碑。平民的墓地叫“坟”,只是一个土包。开始时,墓祭是贵族活动,百姓不举行墓祭,只举行家祭。墓祭分春秋两祭,有春祈秋报之义。到汉代以后,墓祭逐渐形成风俗。
清明节为什么要扫墓?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承袭自寒食的习俗,大概从唐朝开始,清明节和寒食渐渐相融,清明扫墓形成了传统。
清明扫墓是承袭寒食的习俗
民俗学家认为“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
后来寒食与清明混为一体,清明节祭祀遂成习俗。清明节祭扫先人墓地,历来为百姓十分看重。如果不祭扫,就会被认为是“断后”。因此无论多穷困,这天都要到祖坟上去压一张黄表纸,以尽缅怀思念之意。
清明扫墓的由来
清明节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项目是扫墓。清明节的起源,有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被大众纷纷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民间传说中寒食扫墓的源头,则有两说。一说三国时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却没有为之盖庙,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间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当,正式附祭诸葛亮于先祖(刘备)庙,但寒食野祭的风俗却已经形成,并演变为各人祭扫先人的坟墓;另一说则称寒食扫墓的习俗与寒食节同时形成于春秋时期,都因纪念隐士介子推而起。
还有人认为,寒食扫墓来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时祭祀高禖的习俗。高禖即高母,在人们只认其母,不认其父的原始社会,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节的原本节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时间上与古时祀高禖的时节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为祀祖节。后世寒食节缩减成最后三天或两天,或者直接与清明节结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扫墓也就成为清明扫墓了。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根据至真道人讲述清明节是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优良传统,
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
唤醒家庭共同记忆,
促进家庭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然而,如果缅怀先人方式不当,
与父辈沟通不足,
反而会疏离亲情,冲淡家庭感情。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手机摄影、旅游方面知识,欢迎加入【手机摄影大全】官方QQ群:
【手机摄影大全】旨在为大家建立一个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摄影技术与旅游心得的平台,一起分享路上的风景。(ps:加群备注:手机摄影大全)
我是手机摄影大全的小编摄摄
欢迎在微信订阅号【摄影协会】分享作品
温馨提示:本文由手机摄影大全编辑整理,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存在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或撤销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清明时节为何雨纷纷,给你讲一讲传说的来历
清明时节为何雨纷纷,给你讲一讲传说的来历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仅造就了名酒“杏花村”,也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清明节前后必下雨。那为何清明时节爱下雨呢,今天就为大家说道说道。
传说古代山东即墨(也有说山东栖霞的),一户姓李的农家,夫妻俩辛勤劳作,家境殷实,就是人到中年,还没有一儿半女。这一日,女主人外出,看到一个大如鸡卵的李子,吃了之后,没过多久就有了身孕。可把老两口乐坏了。
所谓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终于等到临盆的日子,李老汉焦急的等待着,满怀欣喜。可是随着一声啼哭,生下来的不是一个婴儿,而是一个肉球(像哪吒),李老汉一时气愤,看不得这个怪物,一斧头下去,劈开了这个肉球。里面蹦出了一条小青龙,小青龙出生之后,就盘在房梁之上。李老汉更是气愤,又是一斧头,把小青龙的尾巴砍断了。
不管是人还是妖,都是娘的心头肉啊。看着孩子的尾巴在滴血,当娘的心疼。抚摸着孩子,给孩子搽拭伤口。小青龙在娘的怀抱里待了三个时辰,见风就长。没多久就长大了。由于母亲刚临盆,受到惊吓,几个时辰之后,小青龙的母亲就去世了。小青龙给母亲磕了头。由于李老汉把小青龙的尾巴砍断了,小青龙不愿待在家里,离开了山东老家。
小青龙先过黄河,再过渤海,来到了东北黑龙江。小青龙在投胎之前,就知道这里有一条无恶不作的白龙。当时江边住着很多山东人。小青龙就打算为山东老乡除掉这条恶龙。
他托梦给当地的山东人,他跟白龙打斗时,如果翻白色的浪花,就是那条白龙,就往里扔石头。如果翻的是黑色的浪花就是他,就往里仍馒头。沿岸的百姓受够了这条白龙。家家户户做馒头,准备石头。第二天来到江边。
果然,看到江里两条龙在打斗。按照约定,白色浪花就扔石头,黑色浪花就扔馒头。就这样一直打了三天三夜。小青龙吃了馒头之后越战越勇,在百姓扔石头的帮助下,战胜了这条白色的孽龙。从此,风调雨顺。这条江也因为这次打斗而得名“黑龙江”。据说,在山东人在黑龙江里撑船那是一帆风顺。其他地方的人就不好说了。只因为这条江的龙是山东的。
这条没了尾巴的龙,因为父亲姓李,因此也得了个绰号:秃尾巴老李。
好了,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下面解释为啥“清明时节雨纷纷”吧。秃尾巴老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每年清明节都会回山东老家给母亲上坟。龙只要一动,那就要携风带雨,因此,没到清明节,都会因为秃尾巴老李给母亲上坟的缘故而下雨。
春雨贵如油,农人们也是格外期盼这个秃尾巴老李给母亲上坟的日子。
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的解释。清明是春天的倒数第二个节气,距离立夏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正是热气上升,冷热气流交替频繁的季节。冷热交替自然就容易下雨啦。
今年的北京是特例啊,别的地方都是雨纷纷,北京是雪纷纷。这个季节下雨是难得的,欢迎来北京看雪。“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底有多准?55年数据揭秘_凤凰资讯
“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底有多准?55年数据揭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底有多准?55年数据揭秘 山东省气象台今晨6点发布最新天气预报显示,今天
原标题:“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底有多准?55年数据揭秘
山东省气象台今晨6点发布最新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我省相当一部分地区还有小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又被古人言中了。
据预报,清明节三天假期,我省绝大多数地区最低气温只有2℃-3℃,最高气温也不会超过15℃,霜冻这种深秋常见现象也将出现。加上清明节当天,山东天气很“配合”清明节的情绪,相当一部分地区有小雨,其余地区天气阴郁,所以出门扫墓可要穿暖和些。
4月5日清晨雨后的济南街头。
以下是具体天气预报:
今天白天到夜间,鲁中的北部、鲁东南和半岛地区天气阴有小雨转多云,其他地区天气阴转多云。北风,半岛地区4~5级阵风6级,鲁西北和鲁中的北部地区3~4级增强到4~5级阵风6级,其他地区3~4级。
夜间最低气温:鲁西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2℃左右,有霜冻;其他地区4℃左右,有轻霜冻。
6日白天到夜间,鲁西北地区天气阴转多云,其他地区天气多云转晴。北风,半岛地区6~7级阵风8级减弱到5~6级阵风7级,其他地区5~6级阵风7~8级减弱到4级阵风5~6级。
夜间最低气温:鲁西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2℃左右,有霜冻;其他地区3℃左右,有霜冻。
7日白天到夜间,全省天气晴到少云。半岛地区北风5~6级阵风7级转南风4~5级阵风6级,其他地区北风转南风4级阵风5~6级。
夜间最低气温:鲁西北、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3℃左右,有霜冻;其他地区5℃左右,有轻霜冻。
延伸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底有多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气,这句流传千年朗朗上口的诗便又出来刷存在感了。这个最深入人心的清明天气标签到底有多准?在哪里最准?
南方多数“雨纷纷” 偶尔“雨哗哗”
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踏青扫墓的节日,它还是个节气。从节气上来说,一般清明节气在4月5日-4月19日前后,正是4月中上旬。
为了验证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底有多准,数据帝扒出了年期间南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清明节气期间的降雨数据。在每年的清明节气这15天里,把当天降雨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的日子作为一个雨日,来看看南方在清明节气期间的雨日概率。
可以发现,除了正处于干季的云南之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在清明时节的雨日普遍过半。代表江南地区的长沙、南昌出现雨日的概率更是超过60%,清明时节经常是“淫雨霏霏,连日不开”的场景。代表华南地区的福州、广州也不甘示弱,因为4月份往往是华南前汛期的开始,下雨天会逐渐多起来。看来清明时节多雨是南方的普遍特点。
在南方这个期间的雨天里,小雨和中雨又占了大多数,雨势不强,很符合古诗中描述的“雨纷纷”之景。但是有些地方偶尔也会下大雨或暴雨,雨势较强,像南昌、长沙、广州等地大雨或暴雨占比达15%左右。清明期间也正是华南前汛期开始的时候,华南前汛期的平均开始时间为4月6日,恰逢清明。
从暴雨日数统计来看,南昌大概2-3年在清明节气期间会遇上一场暴雨,长沙、广州大概是5年一遇,出现的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在这偶尔来一下的暴雨天中,最厉害的时候一天可以下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这样的雨下起来绝对是“雨哗哗”了。
北方几乎“雨歇歇” 有的还会“雪纷纷”
在北方,清明时节雨日的概率明显比南方小,每个雨日的降雨量也相对少一些,在清明节气期间我国北方出现“雨纷纷”的情况并不多,好多地方的概率不到20%。
所以,对于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几乎是“清明时节雨歇歇”,这与北方在这个季节晴暖干燥的气候状况相吻合。比如,对于北京来说,这个时候雨并不多,但此时有可能开始出现雷雨。
当然,对于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更加偏北的地区,还有可能在这个时节遇上四月飞雪,也就是“清明时节雪纷纷”了。
清明时节暖洋洋 早晚还会冷飕飕
清明期间北方虽然“雨歇歇”,但气温的回升往往很快,甚至是很多地方一年中气温上升最快的时段,如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和江南等地,可谓是“清明时节暖洋洋”。
以北京为例,春分期间平均日最高气温15.3℃,清明期间达到20.3℃,升幅达5℃。但此时白天升温快,夜间气温仍然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4月中旬通常也是北京一年之中温差最大的时候,恰恰处于清明节气当中。北京清明期间平均最高气温20.3℃,平均最低气温8.3℃,温差平均12℃。
今年4月初,北方多地将迎来一轮大回暖,清明假期期间北京最高气温将达到20℃以上。但温差很大,清明假期北方大部昼夜温差可达15-20℃,比如北京2日温差可达18℃,沈阳3日温差可达20℃,兰州4日温差可达19℃,春捂不能忘。
从古诗中寻找最符合“雨纷纷”的地方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如果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就叫“泼火雨”,也就是“清明雨”。唐朝诗人杜牧写下《清明》的时候,应该就是这样的日子。
数据帝通过深扒《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发现了记载唐朝气候特点的内容。隋唐年间,中国东部季风区呈现“四湿”夹“三干”的特点,四个湿润期为公元590年~640年、710年~740年、810年~820年、880年~900年。
小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生于803年,卒于852年,828年二月在洛阳中进士,走上仕途。可以说,他年轻时处于中国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数据帝推测他从小就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他做官以后中国的气候总体变得干燥。
《清明》一诗,被解读为他政治上受到排挤,公元842年外放以后而作。842至852年,他基本都是在湖北东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一带度过,也就是江淮南部到江南北部地区。根据《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隋唐时期的江南地区在620年~840年整体上处于湿润状态。杜牧那时或许赶上了这个湿润期的尾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不是所有清明时节都能用“雨纷纷”形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南方还蛮准的,尤其是湖北、安徽、湖南等地,偶尔还会碰上“雨哗哗”。至于北方,基本上是“清明时节雨歇歇”,天干物燥还需要特别防范火灾。
(综合自山东省气象台、中国天气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31124
播放数:36428
播放数:39920
播放数:167245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为什么清明节总会下雨?一句话找出答案
时间: 21:27&&&来源:今日头条&&&责任编辑:毛青青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为什么清明节总会下雨?一句话找出答案 清明节总是会下雨,而我们从小就熟背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也让我们知晓了古人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但详细的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可能指南方地区说的。毕竟北方地区春雨贵如油。 原因一:清明是农历二十
& & 原标题:为什么清明节总会下雨?一句话找出答案
& & 清明节总是会下雨,而我们从小就熟背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也让我们知晓了古人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但详细的来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可能指南方地区说的。毕竟北方地区&春雨贵如油&。
& & 原因一: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春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清明时节雨纷纷&在全国范围都会出现。因为4月初处于早春时节,刚刚过去的冬天,以暖气团为主;即将到来的夏季,又以暖气团为主。春季为冬夏之交,冷暖气团都很活跃,频繁互动,互相&斗争&,导致天气有点变化无常。
& & 原因二:每年的清明节都在四月五日前后,盛行来自海洋的夏季风,这将会带来大量的雨水。
& & 原因三:清明前后,江南一带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由于这些原因,因此清明时节下雨的天气特别多。
&&&投稿邮箱: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
>>相关文章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什么清明时节雨纷纷呢?这句古诗的由来是什么?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明时节雨纷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