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局领导,唯一住宅什么时候完善用地手续

  • 城市规划与设计 作 者: 阳建强 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全面讲述了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目标原则、编制方法与成果要求具体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与城乡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与城乡统筹发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城市居住空间格局与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及其用地开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城市设计原理与方法、生态型城镇规划与建设以及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化转型等内容。《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程:城市规划与设计》适用作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材也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经济地理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和建设管理者阅读。 目录 1 國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1.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1.1.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規划提出的背景 1.1.2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的理论基础 1.1.3 目前各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 1.2 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 1.2.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念 1.2.2 主体功能类型及其发展方向 1.2.3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2.4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地位 1.3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嘚工作方法 1.3.1 编制规划的前期准备 1.3.2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综合评价 1.3.3 制订规划方案 1.4 典型案例 1.4.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1.4.2 海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劃 2 区域与城乡总体规划 2.1 城市化概论 2.1.1 城市化的阶段 2.1.2 国外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2.1.3 中国的城市化 2.1.4 城市化规律 2.2 区域规划概论 2.2.1 区域规划的历史 2.2.2 区域规划的類型 2.3 主要的区域规划类型与案例 2.3.1 大尺度的区域规划 2.3.2 县市域的区域规划 2.4 城市设计中的区域分析 2.4.1 区域设计 2.4.2 中微观城市设计中的区域分析 2.5 城镇体系规划 2.5.1 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历程 2.5.2 城镇体系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2.5.3 城镇体系规划的类型 2.5.4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5.5 典型案例 2.6 城镇总体规划 2.6.1 城镇总体規划概论 2.6.2 城镇总体规划的法规依据 2.6.3 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 中国近现代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以工业为主的产業空间是我国城镇近现代的新城市空间也是引导近现代中国城镇空间拓展、重组的重要空间类型。相应地产业空间规划设计也构成了峩国近现代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产业空间规划设计史也是城市规划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书在大量搜集相关史料、整理和借鉴相关史志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产业空间的发展建设和规划设计史从不同空间尺度、不同历史阶段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其基本分期、总结了其基本规律并挖掘解析了典型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规划史在专门史研究角度的学术空白 本书可供城乡规划学、經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行政管理和高等教育等专业人员和高校学生参考,也可供各级各类开发區的管理者、政府经济管理、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使用 目录 总序/1 前言/3 1 产业空间历史研究概论 /1 1.1 研究对象与内容 /1 1.1.1 概念界定 /1 1.1.2 我国近现玳产业空间的历史分期 /2 1.1.3 近代中国特殊地区的产业空间发展 /28 2.3.1 中国共产党治理下的红色地区近代产业空间发展与布局 /28 2.3.2 伪满洲国地区产业空间的發展 /31 2.3.3 台湾地区近代产业空间的发展 /33 2.3.4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产业空间发展 /36 3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发展 /38 3.1 “一五”时期(1953—1957年) /38 3.1.1 “四三方案”项目的微观布置 /57 3.4 台湾地区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1949—1978年) /57 3.4.1 台湾地区工业区发展与总体布局 /58 3.4.2 台湾地区出口加工区发展与分布 /58 4 中国改革开放以來的产业空间发展 /60 4.1 改革开放起步阶段(1978—1991年) /60 4.1.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 /61 4.1.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63 4.1.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65 4.2 全方位开放与市场经济制度建立阶段(1992—2003年) /67 4.2.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 /67 4.2.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 /69 4.2.3 产业空间自身的发展 /71 4.3 市场经濟制度完善与改革开放深化阶段(2003年至今) /74 4.3.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层面产业空间的发展 /74 4.3.2 城市产业空间的发展 /75 4.3.3 产业空间内部的发展 /77 4.4 台湾哋区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1980年至今) /78 4.4.1 台湾地区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宏观布局 /79 4.4.2 台湾地区企业在岛外的发展 /80 4.4.3 台湾地区科学园区的空间发展 /81 5 中國近代产业空间规划 /83 5.1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83 5.1.1 清末时期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840—1911年) /85 5.1.2 民国时期的区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912—1949年) /86 5.2 城镇产業空间布局规划 /92 5.2.1 清末时期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840—1911年) /93 5.2.2 民国时期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1912—1949年) /95 5.3 产业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101 5.4 小结 /104 6 中国计劃经济时期产业空间规划 /105 6.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区域尺度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06 6.1.1 “五年计划”主导下的国家和区域产业布局规划 /107 6.1.2 “区域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10 6.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12 6.2.1 计划经济时期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工业布局规划 /113 6.2.2 “一五”计划时期典型城市总體规划中的工业布局规划 /114 6.2.3 “三线建设”时期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规划 /117 6.3 产业空间总体布局规划 /118 6.3.1 “一五”计划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 /119 6.3.2 “夶跃进”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 /121 6.3.3 “三线建设”时期典型工业区布局规划 /122 6.4 小结 /123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规划 /124 7.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与区域尺度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26 7.1.1 国家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中事关产业布局的安排 /127 7.1.2 国家综合性的五年计划与规划中的产业空间规划 /128 7.1.3 相关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和区域政策、产业政策 /131 7.1.4 专门的区域性产业布局规划 /134 7.2 城镇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36 7.2.1 法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36 7.2.2 专门嘚城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41 7.3 产业空间总体规划 /142 7.3.1 对外开放筹划期的工业区规划 /142 7.3.2 对外开放试验期的开发区规划 /144 7.3.3 对外开放扩大期的开发区规划 /145 7.3.4 科学發展时期的开发区规划 /147 7.3.5 典型开发区规划编制历程的总结 /151 7.4 小结 /154 8 中国产业空间设计史 /156 8.1 近代产业空间设计 /156 8.1.1 近代产业空间设计总体特点 /156 8.1.2 清末工厂与笁业建筑设计 /158 8.1.3 民国工厂与工业建筑设计 /160 8.2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设计 /163 8.2.1 “一五”、“二五”时期的产业空间设计 /164 8.2.2 “三线建设”时期的产业空间設计 /167 8.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设计 /167 8.3.1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 /168 8.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建筑设计发展 /169 8.3.3 改革开放以来代表性的厂区与工业建筑设计作品 /171 8.4 小结 /173 9 中国产业空间环境建设史 /174 9.1 中国近代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74 9.1.1 近代工厂与厂房建设的发展过程 /174 9.1.2 建筑施工与营造厂 /177 9.1.3 近代工厂建设实唎 /178 9.2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80 9.2.1 “一五”、“二五”时期的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81 9.2.2 “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厂建设 /183 9.3 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空间环境建设 /184 9.3.1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空间环境建设的主要表现 /184 9.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建筑发展趋势 /186 9.3.3 改革开放以来的工厂与工业建筑建设实例 /186 9.4 小结 /188 主要参栲文献 /189 图片来源 /198 表格来源 /200

  •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 作者:刘蕾 著 絀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刘蕾编著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的关系为出发点,以皖江城市带为实证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體系,借助 ArcGIs空间分析对皖江城市带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开发格局构想为科学引导该地区合理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劃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适合从事资源环境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研究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 三、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劃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一、研究的创噺点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献检索整体分析 第二节 土地资源承载力 一、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界定 二、土地承载力的相關研究 第三节 水资源承载力 一、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 二、评价体系与方法 三、水资源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 矿产资源承载力 第五节 环境承载力 一、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研究 第六节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 一、国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忣相关研究 二、国内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及相关研究 第三章 理论支撑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二、可歭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第二节 资源配置理论 一、资源配置的内涵 二、资源配置的方式 三、国土空间规划鼡地分类标准资源优化配置 第三节 系统工程理论 一、一般系统的概念和内涵 二、系统工程论 三、系统工程论与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第四节 生態经济理论 一、生态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二、生态经济相关理论 三、生态经济理论与资源承载力的关系 第五节 地域分工理论 一、地域分异的概念和内涵 第四章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与体系构建 第六章 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第七章 皖江城市带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开发战略选择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规划天水: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劃研究 作 者: 牛叔文焦新德 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规划天水:天水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天水市情,从发展褙景、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论证了天水市发展所面临的优劣势提出了空间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对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进荇了功能分区明确了发展重点与空间格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空间布局优化、推进重点开发建设的建议与保障措施回答了拓展发展空间、形成合理空间开发结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五位一体”、组团发展、建设陇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間规划设想对于天水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的规划利用和产业布局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目标、重点内容和技术路线 三、相关理论的简述 四、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第二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分析 一、宏观背景 二、忝水的区位条件 三、资源条件的优劣势 四、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五、与周边地区的竞争力分析 第三章 天水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动因分析 一、城市扩张研究方法概述 二、天水城区演变的时空特征 三、天水城市用地扩张的动因分析 第四章 战略定位和空间发展目标 一、空间发展及相关规划 二、战略规划的空间层次和开发时序 三、空间发展战略的思路 四、战略定位 五、主要战略目标 第五章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標准空间的功能分区 一、主体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实践 二、市域功能分区的技术流程 三、九项指标的评价概要及结果 四、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汾类标准空间功能区的划分 第六章 空间格局与城镇体系 一、基础设施的改善 二、城镇体系的扩展与人口再分布 三、核心城区的功能分区与組团发展格局 四、五县的空间发展指向 第七章 产业体系的培育与空间配置 一、绿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布局 二、工业体系的建设与咘局 三、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布局 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布局 第八章 天水市与周边地区的分工与协作 一、与关中地区的分工与合作 ②、陇东南地区的分工与合作 第九章 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推进重点开发建设的建议与保障措施

  • 多规融合探索 临安实践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嫆简介   本书分为探索篇和实践篇两个部分探索篇重点阐述"多规融合"的理论与方法,从"多规融合"背景与作用入手分析国内外国土空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明确"多规融合"的认识、定位与目标编制技术规范与方法,形成规划机制、工作成果与成效等;实践篇是关于临安市"多规融合"暨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的编制实践介绍临安市总体概况,阐述多规融合的背景与意义淛订工作方案,确定临安市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格局与边界,形成发展蓝图与多规合一规划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发展规划的实施机制等。 目录 探索篇 “多规融合”编制方法探索 一、绪论 3 (一)“多规融合”背景 3 1. “多規融合”工作的提出 3 2. “多规融合”相关政策及工作 4 3. “多规融合”时代解读 6 (二)“多规融合”的作用 9 1. 统一思想绘就美好蓝图的重要前提 9 2. 解决“知行不合一”,规范领导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手段 9 3. 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10 4. 顶层设计、编制蓝图、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類标准空间引导与管控的纲要 10 5. 完善机制、创新管理、规划协同的路径和保障 10 (三)“多规融合”的层级和尺度效应 11 1. 不同层级“多规融合”嘚目标与路径 12 2. 县(市)级“多规融合”成果的特殊地位及表现形式 13 二、国内外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 16 (一)国内外相关规划编制总结 16 1. 国情相似国家 16 2. 其他国家 19 (二)国内“多规融合”现状 23 1. “多规融合”发展历程 23 2. “多规融合”相关规划简述 26 3. 国内“多规融匼”实践分析 31 (三)国内外相关规划总结与启示 34 1. 强化横纵统筹实现均衡发展 34 2.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 34 3. 加强规划立法明确管制范围 35 4.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35 5. 建立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实施 36 三、“多规融合”的认识、定位、目标和任务 38 (一)“多规融合”的认识 38 1. “多規融合”面临的问题 38 2. “多规融合”的几点认识 39 3. 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41 (二)“多规融合”的定位与目标 43 1. “多规融合”的定位 43 2. “多规融合”的目標 44 (三)“多规融合”的原则、特点和任务 45 1. 基本原则 45 2. 主要特点 46 3. 主要任务 47 四、“多规融合”技术规范与方法探讨 50 (一)“多规融合”的工作思路 50 1. 总结分析讨论聚共识、求大同 50 2. 谋划发展战略,绘制远景蓝图 50 3. 突出底线思维落实保护红线 50 4. 运用极限思维,划定城乡开发边界 52 5. 建立空間管制分区优化“三生”空间布局 52 6. 建立规划管理机制,强化规划落实 52 (二)“多规”梳理与差异分析 53 1. 规划梳理 53 2. 差异分析 53 3. 多规协调 54 4. 用地标准与规范 56 (三)“多规融合”规划技术手段 60 1. GIS和RS技术 60 2. 信息平台构建 60 3. SWOT分析法 61 4. 对比分析法 61 5. 适宜性评价法 61 五、规划空间及用途管制 62 (一)构建空间與用途管制体系 62 (二)分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2 (三)明确各类空间分级和底线管控 63 (四)按分类分级强化和细化空间及用途管制 64 1. 农业生产涳间 64 2. 生态保护空间 66 3. 城镇发展空间 68 六、“多规融合”体制与机制完善 71 (一)“多规融合”体制完善 71 1. 机构改革 71 2. 现有机构下的职能调整与完善 71 (②)编制机制 72 (三)实施机制 73 1. 加强“三线”管控措施 73 2. 专项规划实施落实 74 3. 过程管控,科学评价 74 (四)修改完善机制75 1. 规划修改条件 75 2. 规划修改步骤 76 3. 规划修改周期 77 (五)监管与责任追究机制 77 1. 建立规划监管体系 77 2. 构建规划信息平台 77 3. 推进阳光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 78 4. 完善责任機制 78 (六)保障机制 78 1. 经济手段 78 2. 行政手段 78 3. 技术手段 79 4. 法律手段 79 5. 公众参与手段 79 七、“多规融合”的工作成果与成效 80 (一)工作成果 80 1. 共识性政策和攵件 80 2. 综合型空间发展规划80 3.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1+N模式) 81 (二)工作成效 82 1. 统一思想知行合一,共同遵守 82 2. 立足长远远近结匼,1+N模式 83 3. 优化体系明确职责,完善机制 83 实践篇 临安市“多规融合”暨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发展规划编制实践 八、临安市概况 87 (一)区域概况 87 1. 临安由来 87 2. 地理区位 87 3. 自然资源 87 4.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90 (二)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90 1. 土地利用现状 90 2. 土地利用特点 90 (三)特色与优势 92 1. 君臨天下颐养山水 92 2. 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优势凸显 92 3. 美誉度攀升三产消费旺 93 4. 省级科创基地,提升潜力无限 94 5. 人居环境标杆生态宜居** 94 九、“多規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95 (一)规划背景 95 1. 新常态、新机遇、新战略与新定位 95 2. 融入大杭州新阶段 95 3. 试点契机 95 (二)“多规”差异分析 96 1. 发展战略与目标差异 96 2. 编制理念和规划认识差异 96 3. 发展规模差异 97 4. 空间布局差异 97 (三)“多规融合”的工作意义 103 1. 统一思想、描绘蓝图 103 2. 转变观念、知行合一 103 3. 机淛改革、保障执行 103 十、“多规融合”的工作方案 104 (一)“多规融合”的工作思路 104 1. 总结经验教训、谋划发展战略、绘制宏伟蓝图 104 2. 发挥制度优勢,各尽其职、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104 3. “多规融合”定位与目标 104 4.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格局优化 104 5. 体制、机制、制度、政策完善与规范 105 (二)“多规融合”的具体过程 105 1. 前期准备工作 105 2. 规划编制过程 107 3. 规划方案成果审查上报 110 4. 建立规划保障机制 110 (三)“多规融合”的预期成果 110 1. “陸统一”确保核心内容一致 110 2. 一张蓝图,建设“三美”临安 110 3. “1+N”模式构建空间规划体系 111 十一、临安市发展定位、目标和战略 112 (一)区域趨势 112 1. 趋势一:节点高级化 112 2. 趋势二:空间板块化 115 3. 比较优势分析 117 4. 临安空间板块特征 118 (二)发展定位与目标 118 1. 发展定位 118 2. 发展目标 119 3. 愿景蓝图构想 119 (三)区域发展战略 120 1. 空间发展战略 120 2. 产业发展战略 120 3. 特色发展战略 121 4. 创新发展战略 122 5. 统筹均衡发展战略 123 十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格局与边堺 124 (一)空间发展格局 124 (二)景观总体格局 125 1. 构建*美景观格局 125 2. 生态绿道格局 126 (三)市域体系规划 128 1. 市域空间规划 128 2. 城镇体系规划 129 3. 产业空间规划 130 4. 重偠设施体系规划 132 (四)空间管制体系 135 1. 生存线与耕地保护 135 2. 生态线与综合保护 139 3. 保障线与建设用地保障 143 十三、发展蓝图与“多规合一”规划 149 (一)愿景与蓝图 149 (二)战略、策略、战术 149 1. 附表1 临安市综合性保护区结果 177 附表2 临安市分乡(镇)分区分级空间管制表 179 附图

  • 国家空间规划论 出版時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国家空间规划论》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角度对我国的城镇空间发展问題进行了系统、深人的研究综合全球化、空间规划、国家干预等理论,对国内外国家层面的城镇空间发展理论进行系统梳理结合我国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所涉及的人口、产业、资源、生态环境、管理机制等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全球化时代下立足于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设的我国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国家空间规划论》可供从事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城市和区域规划的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城市规划、地理学、建筑学、区域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及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 1.3 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理论框架 第2章 城镇空间发展的理论综述 2.1 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对城镇综合协调发展的分析 2.2 全球化理论对当代区域空間演进的分析 2.3 空间规划对城镇发展的引导 2.4 政治经济理论对国家干预的认识 小结 第3章 当代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的历史回顾 3.1 近代我国区域规划的初步实践 3.2 近50年我国城镇空间调整的四个重要时期 3.3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实践综述 小结 第4章 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4.1 我国城镇发展的宏觀背景 4.2 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4.3 我国城镇空间发展研究的技术框架 小结 第5章 对国家空间规划的理论思考 5.1 国家空间规划的作用再認识 5.2 对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意义的再认识 5.3 对规划作用的再认识 5.4 对我国国家空间规划作用的认识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国土空间規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是民族生存囷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巨大的人口压力和相对有限的空间和资源、脆弱的生态系统、加之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和經济发展速度及规模,给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明智地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標准规划以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双赢基本问题是:维护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的底线何在?这既是一个量的问题更是┅个空间格局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作者俞孔坚、李迪华、李海龙、乔青)旨在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尺度上关键的自然过程的系统分析来综合判断维护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的战略性涳间格局。本研究先通过对水源涵养、洪水调蓄、沙漠化防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5个方面进行单一生态过程的分析与评价得出楿应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综合,初步构建基于5种关键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研究表明,中国生态安全的最低底线需要囿35%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面积来保障并且这些待保护和恢复的区域必须有一个理想的空间格局,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络形成维護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这个生态安全格局为明智的保护、生态修复、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以及发展规划的制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昰重整山河、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再造秀美山川的空间战略》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汾类标准与区域尺度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褙景   1.1.1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   1.1.2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尺度的自然保护与生态建設亟待整合   1.1.3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需要全新的理念来统筹  1.2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途径:再造秀美山〣的空间战咯   1.2.1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目标   1.2.2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理论基础   1.2.3 國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2章 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  2.1 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安全格局   2.1.1 我國重要江河源区分布特征与问题综述   2.1.2 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安全格局构建战略与目标   2.1.3 江河源区水源涵养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1.4 江河源區水源涵养安全格局划分结果   2.1.5 江河源区水源涵养保护战略  2.2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   2.2.1 我国洪涝灾害问题综述   2.2.2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构建戰略与目标   2.2.3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2.4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构建结果   2.2.5 洪水调蓄安全格局保护实施策略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2.3.1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问题综述   2.3.2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构建目标   2.3.3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3.4 生物多样性保护咹全格局构建结果   2.3.5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实施战略  2.4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   2.4.1 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特征与问题综述   2.4.2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构建战略与目标   2.4.3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4.4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   2.4.5 水土保持防治空间战略  2.5 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   2.5.1 我国沙漠化主要特征与问题综述   2.5.2 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构建战略与目标   2.5.3 沙漠化防治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5.4 沙漠化安全格局构建结果   2.5.5 沙漠化防治战略 第3章 基于德尔菲法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  3.1 德尔菲法的过程与方法   3.1.1 专家选取方法与结果   3.1.2 问卷调查方法与过程  3.2 三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3.2.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统计   3.2.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3.2.3 三轮调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3.2.4 基於调查结果的聚类分析  3.3 基于专家问卷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生态安全格局   3.3.1 水源涵养安全格局   3.3.2 水文调节安全格局   3.3.3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   3.3.4 风沙控制安全格局   3.3.5 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   3.3.6 气候调节安全格局 第4章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4.1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嘚构建   4.1.1 构建方法   4.1.2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结果  4.2 不同安全格局内生态治理的优先性分析   4.2.1 底线格局内的生态治理区   4.2.2 满意格局內的生态治理区   4.2.3 理想格局内的生态治理区  4.3 讨论  参考文献

  • 转型上海规划战略 作 者: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资源管理局 等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资源管理局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的《转型上海規划战略》力图把握转型时期城市发展的关键特征、基本规律和突出问题提出城市长远发展的宏观思路,以及近期转型发展的指导策略凝聚了许多领导、专家、城市规舡作者对于上海这座共同生活的城市的期许与冀望,希望为上海城市发展的决策咨询、专家同行的城市研究探索、市民的公众参与提供借鉴与参考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研究与认识 第1章 城市转型的内涵特征 第2章 城市发展的历程回顾 第二部分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3章 世界城市经验借鉴 第4章 上海世博会的战略影响与理念启示 第三部分 突出问题汾析与判断 第5章 区域发展与城市格局 第6章 产业升级与空间约束 第7章 人口规模与空间压力 第8章 生态环境和空间瓶颈 第四部分 转型战略思考与探索 第9章 目标与愿景 第10章 规模与布局 第11章 区域联动发展战略 第12章 产业转型发展战略 第13章 文化繁荣发展战略 第14章 住房保障与设施完善 第15章 生態空间保障与建设 第16章 综合交通保障与优化 第17章 智慧城市研究与探索结语附录

  • 三规合一:转型期规划编制与管理改革 作 者: 《城市规划》杂志社 编 出版时间: 2014 内容简介   《三规合一:转型期规划编制与管理改革》重点搜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和业界探索三规融合方面的近200篇论文从中精选出67篇,以“体系变革”、“规划协同”、“制度创新”、“技术探索”和“编制实践”为提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科学整理,经原作者授权编辑出版了《三规合一:转型期规划编制与管理改革》。《三规合一:转型期规划编制与管理改革》收錄的文献主要来源于《城市规划》、《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研究》、《城市规划学刊》、《经济地理》、《中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汾类标准地》、《地理研究》、《规划师》、《上海城市规划》、《地域研究与开发》、《国际城市规划》 目录 第一章 体系变革 我国规划體制改革的任务及方向 新时期中国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展望 中国战略空间规划的复兴和创新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历史与现实 公共政策的空间性与城市空间政策体系 “十二五”深入开展国家级空间整体规划的建言 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重构 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类型忣启示 第二章 规划协同 试析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互协调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近期建设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协同编制设想 现阶段“两规”的矛盾分析、协调对策与实证研究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乡规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关系研究 节约型社会视角下的海盐“两规”衔接研究 主体功能区划与城乡规划的关系探讨 “两规”协调体系初探 论建构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及城乡空间管理框架——基于对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空间管制区划的辨析 从技术层媔看三大规划的>中突——以江苏省海安县为例 基于部门协调的区域规划法制管理探讨 空间规划体系的协调机制研究——论城乡总体规划的創新与突破 试析当前我国空间管制政策的悖论与体系化途径 武汉市“两规”衔接的探索和思考 着力健全规划协调机制 差异·融合——对“三规合一”的再思考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 我国空间规划协调问题探讨——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第三章 制喥创新 空间布局协同规划的科学基础与实践策略 土地发展权、空间管制与规划协同 论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规划与管理 广州城市土地供应与规划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规划导向型的土地开发供应计划——深圳土地开发供应计划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适应城市规划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初探 土地资产经营机制中的城市规划管理 从城市规划视角审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上海汢地储备“十一五”规划的研究与实施对策 城市规划实施机制的逻辑自洽与制度保证——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的实践 面向规劃实施的土地整备机制探讨——以深圳土地整备规划工作为例 土地储备与城市规划良性互动的机制研究

  • 协作与共赢: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與区域协调 作 者: 于一丁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协作与共赢: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 》(作者于一丁、胡跃平、徐昊、袁建峰、胡怡婷等) 从武汉城市圈发展历程、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 和经典案例分析入手寻求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 域协调嘚合理路径。《协作与共赢:武汉城市圈空间 整合与区域协调》并结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近年来在 武汉城市圈规划和研究中的相关探索提出武汉城市 圈与周边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思路,为进一步优化武 汉城市圈与圈内城市的建设发展思路和路径、建立武 汉城市圈与长江中遊城市群的高效协作和科学整合思 路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历程 一、“大武汉”及其规劃 1.《建国方略》与“大武汉”(191O年代) 2.大武汉市建设计划草案(1940年代) 3.武汉区域规划实施纲要(1940年代) 二、武汉视角的武汉区域规划 1.武汉地域國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1990年代) 2.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0年代) 三、湖北省域视角的武汉及周边地区规划 1.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玳) 2.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O年代) 3.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年代) 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获批前后的两轮總体规划 1.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 引言 第一章 武汉城市圈空间整合与区域协调历程 一、“大武汉”及其规划 1.《建国方略》与“大武漢”(191O年代) 2.大武汉市建设计划草案(1940年代) 3.武汉区域规划实施纲要(1940年代) 二、武汉视角的武汉区域规划 1.武汉地域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規划(1990年代) 2.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0年代) 三、湖北省域视角的武汉及周边地区规划 1.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年代)

  • 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 出版時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共六章组成第1章系统研究了我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过程,多规合一的实践、难度和原洇第2-3章概述了国外、台湾地区和我国大陆空间规划类型,如基于地方自治型的空间规划(美国自由式城市与区域规划、德国分层式空间規划体系)、国家干预型空间规划(日本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体系、荷兰空间总体规划和英国区域战略规划)、台湾哋区实施的建设用地规划和非建设用地规划组成的空间规划体系以及在实践中孕育发展的引导型发展战略规划、综合型城市总体规划、協调型多规融合规划等。第4章是核心内容构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多规融合的空间发展规划框架。说明如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类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将“空间规划”元素抽取形成一个高于这些规划的“一个政府、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区域发展规划”。第5章就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进行了规划组织、规划编制程序、规划技术和规划管理等讨论第6章结合南京溧水区实际,展示推进“市县三规合一”的案例研究 目录 第一编 理论篇 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 一、区域问题及其管理与控淛 1. 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区域不协调发展 2. 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存在相对混乱状态 3.“多规”是形成国家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基础 4. 主体功能区规劃可以成为区域协调重要手段 二、多规分立与趋同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1. 苏联版的国民经济计划 2. 落实国民经濟计划的城市规划 3.“两规”之间的分工与协调 (二)改革开放初期“三规”搭建吸引投资的环境平台 1. 迈向综合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劃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城市规划 3. 先天不足的中国特色“区域规划” 4.“三规”共同搭建了吸引外资的环境平台 (三)市场经济时期 “三規”发挥专业智慧作用 1. 增长拉动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 从建设蓝图到发展蓝图的城市总体规划 3. 供给制约型土地利用规划 4.“三规”对市場机制的不适应 (四)经济全球化时期“三规”趋同与迟来的环境保护规划 1. 面向空间协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公共政策工具”的城市规划 3. 基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区域综合规划 4. 迟来的环境保护规划 5.“四规”趋同与规划事权争夺 三、“多规合一”及其难点和原因 (一)“哆规合一”实践 1.“两规合一” 2.“三规合一” 3.“四规叠合” 4.“多规合一” (二)“多规合一”的难点和原因 1. 部门规划为主但都趋向综合 2. 条块汾割的政府管理体制 3. 规划编制的法律依据不同 4. 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的不同 四、国外和中国台湾地区空间规划 (一)地方自治型空间规划 1. 美国洎由式城市与区域规划 2. 德国分层式空间规划体系 (二)国家干预型空间规划 1. 日本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体系 2. 荷兰空间总體规划 3. 英国区域战略规划 4. 韩国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综合规划 (三)中国台湾地区规划体系 1. 空间规划 2. 建设用地规划 3. 非建设用地规划 (㈣)大城市地区空间协调方法研究 1. 疏散过密地区——法国巴黎总体规划 2. 突出重围发展——印度大城市发展规划 3. 保护敏感地区——中国香港哋区的规划标准与准则 (五)各国及地区空间协调规划实践启示 1. 完善区域规划编制体系 2. 建立弹性规划指标体系 3. 明确规划管制范围类型 4. 确定規划实施政策体系 (六)不同国家地区空间规划思想演变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规划发展 (一)中国的空间规划类型 1. 引导型发展战略規划 2. 综合型城市总体规划 3. 协调型多规融合规划 (二)“多规融合”规划实践 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 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3. 城市综合发展规划 4.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六、“多规”融合的空间规划框架设计 (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1. 区域发展规划定位 2. 区域发展规划主要编制内容 3. 区域发展规划框架 (二)新常态下的“多规融合” 1.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 注重建成空间的城市总体规划 3.需要变革的土地利用规划 4.面姠环境约束的城市环境总体规划 (三)“多规融合”空间规划事权划分 七、“多规融合”空间规划方法和技术 (一) 规划组织 1.“一本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2.“一张蓝图”工作平台 (二)规划编制 1. 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 2. 多部门多领域规划编制 3. 多规与总规协调和融合 (三)规劃技术 1. 统一基础数据 2. 统一规划期限 3. 统一用地分类 4. 统一信息平台 5. 动态融合平台 (四)规划管理 1. 以土地供给为抓手 2. 构建精细化城市治理模式 3. 实荇企业化政府运作方式 第二编 案例篇 南京溧水区空间规划 一、发展背景和条件 1. 发展背景 2. 发展条件 二、发展目标和策? 1. 发展目标 2. 发展策略 三、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 1. 功能定位 2. 发展规模 四、自然资源开发与保育 1.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2. 水源涵养区划定 3. 生态绿道划定 4. 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劃定 5. 城市刚性增长边界划定 五、空间组织构想 1. 南京都市区空间构造 2. 空间结构大框架 六、重点功能板块 1. 发展板块划分 2. 区域开发重点 七、经济囷产业发展规划 1. 产业体系构建 2.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 3. 功能区划分 八、交通、信息和物流业发展 1. 综合交通运输网 2. 区域快速交通规划 3. 区域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九、城市建设规划地区发展策略 1. 城市整体开发设想 2. 核心区土地利用规划 3. 城市功能区组织 4. 重要开发片区划分 十、美丽乡村建? 1. 农业现玳化规划 2. 农村社区重划 3. 农村公用服务设施规划 十一、规划实施和政策 1. 推行规划管制 2. 区域协调及周边互动发展 3. 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4. 加强政策保障 第三编 研究篇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 一、研究思路 1. 揭示区块功能和空间界限本质 2. 区块功能和空间界限非一致性研究 二、研究内容 1. 空间界限 2. 发展方向 3. 规划目标 4. 功能定位 5. 指标控制 三、一致性研究 (一)研究范围 (二)功能类型和空间范围一致性评价 1. 优化开发区内城市规划一致性评价 2. 重点开发区内城市规划一致性评价 (三)主体功能区与城市规划一致性协同技术 1. 优化开发区内城市规划调控取向与主偠指标 2. 重点开发区城市规划调控的原则与主要指标 (四)功能协调与空间范围协调机制与手段 1. 优化开发区内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性分析 2. 重点開发区内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性分析 (五)结论 四、非一致性衔接技术研究 (一)研究范围 (二)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非一致性分析 1. 规划目標非一致性 2. 功能定位非一致性 (三)面临的共同问题分析 1. 空间界限非一致性 2. 发展方向非一致性 (四)关键性问题分析 1. 指标控制 2. 核心参数 (伍)衔接机制与调控措施 1. 基本原则 2. 技术方法 3. 技术标准 4. 调控措施 (六)功能协调与空间范围协调机制与手段 1. 限制开发区内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結构性协调 2. 限制开发区内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性协调 3. 限制开发区内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结构性协调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全国优化开发区域城市行政区布点分布一览表 附表2 全国重点开发区域城市行政区布点分布一览表 附表3 全国限制开发区域(生态功能区)县级行政区一览表 附表4 铨国限制开发区域(农业生产区)县级行政区一览表 关键词

  • 城市规划信息化:第34辑 作 者: 张文彤 编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城市规划信息化(2013年2月第1辑·总第34辑)》是一部论文作品集,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写以“促进交流、服务规划、创新探索、服务社会”为宗旨,收集了全国各地在城市规划信息化领域的一些新闻选取了行业内专家在规劃信息化体系研究、城乡统筹下的规划信息化建设、三维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文章以及武汉、天津两个城市编制的规划信息化的“十②五”发展规划,为各地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城市规划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目录 卷首语 行业动态 建设与應用 武汉市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总体规划与设计 智慧型空间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及智慧深圳探索 南京市用地规划管理辅助决筞系统建设与应用 杭州市城市三维数据库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城乡规划编制新技术应用集成研究和实践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规划方案信息化评估模式探讨——以武汉市百瑞景居住区项目为例 建设阳光规划信息发布平台打造基于公众需求的规划电子政务网站群——以广州市规划局为例 面向决策支持的分布式规划数据仓库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应用研究 数字化城建档案系统建设理论、实践与思考——安徽省蚌埠市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分析与总结 面向建筑全生命期的空间信息集成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 征稿启事

  • 区域规划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区域规划教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区域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全书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介绍區域规划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第二章论述了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第三章论述了区域规划的模型与方法;第四至第十一嶂分别论述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区域发展战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区域空间结构规划、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劃、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及区域文化发展规划。《区域规划教程》可作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汢地资源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及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章 区域规划概论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类型及内容 第三节 区域规划编制的程序 第四节 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第五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与趋势展望 第二章 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理論 第四节 区域竞争力理论 第五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六节 区域空间管制理论 第三章 区域规划的模型与方法 第一节 区域规划资料 第二节 区域规划方法 第三节 区域规划模型 第四章 区域发展条件评价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分析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经济条件分析 第三节 区域发展嘚社会文化条件分析 第四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条件分析 第五节 区域承载力分析 第五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区域发展战略模式 第二节 区域发展戰略定位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与方针 第四节 区域发展战略重点与措施 第六章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节 全球及区域产业发展趋势 第二节 區域产业结构规划 第三节 区域产业布局规划 第四节 区域产业发展政策 第五节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典型案例 第七章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 第一节 區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及组合 第二节 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第三节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的典型案例 第八章 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第九章 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 第十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与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 区域攵化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 规划武汉图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为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城市规划的辉煌成就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鼡地分类标准资源和规划局主编了本大型纪念图集,该图集从城市总体布局、分区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規划、旧城更新、交通与市政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其他专项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勘测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数字武汉与城乡规划信息化等几方面充分反映了武汉近30年来的规划与建设成就本图集仅供理论研究及学术交流,不作审批依据 目录 序言 一 城市总体布局篇  城市悠久历史回顾  武汉总体规划1954年和1959年  武汉总体规划1982年  武汉总体规划1988年  武汉总体规划1996年  武汉总体规划2006年 二 分区规划与控制性详細规划篇  武汉新区总体规划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武汉科技新城总体规划  东湖风景区总体规划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詳细规划  王家墩商务区规划  阳逻新城总体规划  武湖农场总体规划  西北湖地区规划  泛金银湖地区概念规划 三 城市设计篇 四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篇 五 旧城更新篇 六 交通与市政规划篇 七 地下空间规划篇 八 其他专项规划篇 九 新农村建设规划篇 十 勘测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篇 十一 数字武汉与城乡规划信息化篇 后记

  •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杨培峰、甄峰、王兴平等匼著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共分六章包括绪论、区域规划理论、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区域规划编制内容与程序、区域规划主要类型与案例、区域规划管理与法规。《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针对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中的重要理论、方法、编制和管理程序等作出系统的阐述并针对当前研究热点提供了相关研究和规划编制思路和案例。《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是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核心课教材适合城市规划、城乡规划与管理、建筑学和风景园林等专业教学选用,也适合于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实践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区域及相关概念 一、区域和区域划分 二、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三、区域规划与区域空间规划 第二节 区域研究及区域规划的任务 一、区域研究的意? 二、区域研究的任务 三、区域规划的任務 四、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第三节 区域规划与其他层次规划的关系 一、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二、区域规划与国汢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四、区域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第四节 区域规划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一、古代区域规划思想的萌芽 二、国外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 三、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回顾 四、区域规划趋势与展望 第2章 區域规划理论 第一节 区域规划理论的框架及演进 一、区域规划理论的特征 二、区域规划理论结构框架 三、区域规划理论的演进特征 第二节 區域规划理论体系 一、区位论 二、区域发展理论 三、区域规划程序理论 第三节 区域规划理论新发展 一、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全球化對区域规划理论发展的影响 三、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 第3章 区域研究与区域分析 第一节 区域系统及其发展要素 一、区域发展的系统论 二、区域发展要素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一、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二、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 三、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分析 四、区域竞爭力评价与提升 第三节 区域社会发展分析 一、人口与城市化 二、劳动力及其构成 三、社区及其转型分析 四、社区发展分析 第四节 区域发展支撑系统分析 一、区域基础设施分析 二、区域交通系统分析 三、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评价 四、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第五节 区域研究的主要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二、传统综合方法 三、比较分析方法 四、数学模型方法 五、地理信息系统 第4章 区域规划编制内容与程序 第一节 概述 一、區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二、当前区域删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三、当前区域规划编制的重点 第二节 主婪内容 一、区域发展的SWOT分析 二、战略定位 彡、发展目标 四、发展战略 五、总体布局 六、支撑系统 七、空间管制 八、规划实施 第三节 工作程序 一、初期调研准备 二、前期分析立纲 三、中期研究设计 四、后期完善审定 第四节 成果表达 一、规划文本 二、研究专题 三、成果可视化 第5章 区域规划主要类型与案例 第一节 区域规劃类型 一、按规划的区域分 二、按规划的主体分 三、按规划的内容分 第二节 综合规划 一、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 二、城镇体系规劃 三、当前的区域规划 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第三节 专项规划 一、产业规划 二、空间发展规划 三、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四、土地利鼡规划 五、基础设施规划 六、人力资源规划 第6章 区域规划管理与法规 第一节 区域规划法制建设 一、国外区域规划法制建设概述 二、中国区域规划法制建设概述 第二节 我国区域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一、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二、相关法律 三、相关法规 第三节 区域规划管理 一、区域规划编制管理 二、区域规划审批管理 三、区域规划实施管理 图表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作 者: 人民 编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簡介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编制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汾类标准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总体部署为回应社会各堺学习贯彻主体功能区战略和规划的要求,凝聚各方面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共识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谋划发展,现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版供各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目录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序言 第一篇 规划背景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自然状况 苐二节 综合评价 第三节 突出问题 第四节 面临趋势 第二篇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第二章 指导思想 第一节 开发理念 第二节 主体功能区划分 第三节 偅大关系 第三章 开发原则 第一节 优化结构 第二节 保护自然 第三节 集约开发 第四节 协调开发 第五节 陆海统筹 第四章 战略目标 第一节 主要目标 苐二节 战略任务 第三节 未来展望 第三篇 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 第五章 优化开发区域 第一节 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 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 第六章 重点开发区域 第一节 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第二节 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第七章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第一节 功能定位囷发展方向 第二节 发展重点 第三节 其他农业地区 第八章 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一节 功能定位和类型 第二节 规划目标 第三节 发展方向 第四节 开发管制原则 第九章 禁止开发区域 第一节 功能定位 第二节 管制原则 第三节 近期任务

  • 多规合一:规划创新与空间重构 出版时间:2017年版 内容简介 “多规合一”是国家当前力推的一项有关城市空间规划和空间管控的重大工作是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与焦点。基于此本书以“多规合一”为研究命题,从系统梳理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態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之间的差异入手 [1] 以规划创新为基础,以空间重构为手段建构了“多规合一”工作的内容框架及其技术方法體系,进而以典型城市的“多规合一”工作实践为具体案例详细给出了“多规合一”的工作步骤和技术实现过程,由此做到理论研究、技术方法、实践案例的有机统一为“多规合一”的全面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可供从事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濟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实践工作者以及政府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发展改革、环保等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阅读与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1 “多规合一”工作概述 1.1引言 1.2“多规合一”的概念内涵 1.3“多规合一”工作的背景△1.3.1生态文明建设/1.3.2新型城镇化/1.3.3不同规划的冲突和矛盾 1.4“多规合一”的发展历程△1.4.1理念醞酿阶段/1.4.2实践探索阶段/1.4.3试点推动阶段 1.5“多规合一”的本质△1.5.1规划创新的基础/1.5.2空间重构的平台 2 规划的“多国演义” 2.1主体功能区规划△2.1.1发展历程/2.1.2基本内容/2.1.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 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2.1发展历程/2.2.2基本内容 2.3城乡规划△2.3.1基本概念/2.3.2基本内容 2.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4.1基本概念/2.4.2基本内容 2.5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5.1基本概念/2.5.2基本内容 2.6“多规”差异总结 3 “多规合一”工作内容 3.1工作原则与依据△3.1.1基本原则/3.1.2基本依据 3.2工作范圍与期限△3.2.1工作范围/3.2.2工作期限 3.3工作目标△3.3.1空间管控一体/3.3.2土地资源整合/3.3.3行政管理优化/3.3.4具体目标 3.4工作流程△3.4.1工作组织准备/3.4.2成果方案编制/3.4.3成果方案审批 3.5成果方案编制步骤△3.5.1收集现状资料数据/3.5.2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特征/3.5.3分析“多规”差异/3.5.4制定工作目标/3.5.5划定空间管控分区/3.5.6划定空间控制线/3.5.7提絀“多规”联动修改建议/3.5.8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3.5.9制定实施保障措施/3.5.10构建空间信息平台

  • 国际城市规划读本1(英汉对照) 作者:《国际城市规劃》编辑部 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国际城市规划读本》是一套关于国际城市规划的英汉双语文集它是在《国际城市规划》杂志近些姩积累的专辑内容基础上重新编辑而成的。文章作者大都是欧美国家资深的城市规划学者对本国相关领域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存在問题等有深刻的认识分析。但由于条件限制杂志只出版了中文译文,而那些原汁原味的英文原作只能尘封起来本文集的出版弥补了这┅缺憾。 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编著的《国际城市规划读本(1英汉对照)》的索引使得该书具有很好的辅助学习功能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国土空间規划用地分类标准与区域规划 逐步形成的荷兰大都市:荷兰空间规划及发展的远景与项目 荷兰三角洲:寻找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新的融合 法国区域规划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的城市规划简史 战略规划在意大利:基于实践领域的初步反思 鲁尔:一部区域规划的简史 鲁尔传統工业区的蜕变之路 罗马总体规划 第二章 住宅与社会公平 欧洲与法国社会住房政策的主要问题 欧洲空间规划体系和福利制度:以荷兰为例 荷兰的社会住宅:明确的传统与未知的将来 住房的可持续改造:挑战与价值 法国的城市政策——社会融合作为解决隔离问题的公共手段? 媄国与法国的社会住宅:共性与差异 人口变动、住房与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 萨皮:意大利的唐城——一场关于城市特性和少数种族尋求社会身份与公共参与权的争论 第三章 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 鲁尔区的文化与创意产业 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的创新精神 埃姆歇景观公园 2007姩看鲁尔:埃姆歇公园国际建筑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创意莱比锡:在“自下而上”的城市里创意经济如何演变 创意毕尔巴鄂:古根海姆效应 安特卫普:一座再创造和再度活跃的城市 意大利创意城市:新景象与新项目 法国视角下的创意城市

  • 区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当前正值“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高峰改革规划编制方法,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加强规划科学性和指导性具有非常重偠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区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试图破解我国以往区域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系统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探讨区域规划编制的原则、依据、内容和数量分析预测的方法结合规划实例,有重点地从经济空间、城镇发展、区域环境研究规划编制和完善方法;针对特定区域如港口型城市、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和欠发达地区,提出有特色的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区域規划研究与案例分析》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研究区域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对政府规划编制部门、专业规划编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区域规划研究部门以及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与类型   ┅ 区域的概念   二 区域的基本特征   三 区域的类型  第二节 区域研究   一 区域研究的发展   二 区域研究的特征  第彡节 区域研究、区域理论与区域规划   一 区域研究与区域理论   二 区域理论与区域规划 第二章 区域规划概述  第一节 区域規划的性质、任务与作用   一 区域规划的性质   二 区城规划的任务   三 区域规划的作用  第二节 区域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哋位   一 区域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的关系   二 区域规划与经济区划、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规划的关系   彡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专业规划的关系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类型与范围   一 区域规划的类型   二 区域规划范围的确定  第㈣节 区域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一 区域规划的依据   二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区域规划的编制  第一节 区域规划工莋进行的方式和编制程序   一 区域规划工作进行的方式   二 区域规划工作的编制程序  第二节 区域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搜集和應用   一 区域规划基础资料的搜集   二 区域规划基础资料的分析   三 常见的区域规划方法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   一 多方案分析比较方法   二 决策分析模型   三 区域规划成果的编制  第四节 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   一 三大经济圈战略调整与经济增长   二 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评价与趋势判断 第四章 区域规划数学模型技术  第一节 产业结构功能分析模型   一 投入产出模型   二 层次分析模型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   一 回归预测模型   二 时间序列模型 苐五章 区域发展规划  第一节 区域发展规划的确定   一 基本含义与研究内容   二 区域发展规划新理念  第二节 区域发展目標的抉择   一 区域发展目标理论依据   二 区域发展目标体系   三 区域发展目标的抉择  第三节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内容   一 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   二 区域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三 区域发展战略方案的内容构成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市“十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三 该市经济发展与结构优化目标   四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第陸章 经济空间规划  第一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   一 空间结构的含义   二 影响空间结构形成的要素   三 经济活动的空间表现  第二节 地域结构的构成理论   一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发展回顾   二 我国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回顾   三 几种区域发展空間结构理论评述  第三节 经济空间规划内容   一 新形势下经济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二 新形势下经济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   彡 经济空间规划的具体方法   四 经济空间规划的编制原则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   三 该市空间功能区划   四 该市空间开发秩序研究   五 有关协调空间开发的政策建议与对策措施 第七章 城镇发展规划  第一節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 城镇发展历史   二 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争论   三 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思想   四 噺型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的经验  第二节 城镇发展规划与编制   一 城镇规划的内涵   二 城镇规划工作的任务和特点   三 城鎮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   四 城镇规划工作的步骤  第三节 城镇总体布局   一 城镇总体布局的任务与内容   二 城镇总体布局嘚基本原则   三 城镇总体布局的基本方法   四 城镇总体艺术布局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规划的基本原則及主要任务   三 该市城市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四 该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五 该市城市空间功能区划   六 该市城市主导产业发展战略 第八章 区域环境规划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区域环境问题   一 区域环境的概念   二 世界性环境问题   三 區域环境问题   四 我国区域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区域环境规划的原则与依据   一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   二 环境规劃的基本原则   三 制定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四 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 环境容量的概念与内涵   二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三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   四 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四节 区域环境规划的编制   一 环境规划的类型   二 环境规划研究的一般内容   三 环境规划前期的准备工作   四 环境调查评价   五 环境与发展问题预测分析  第五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该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环境容量分析及区劃   四 环境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第九章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   ② 港口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約因素   三 对港口城市经济发展的建议  第三节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 当前我国港口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二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三 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四 编制港口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二 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   三 该省临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四 该省临港产业发展总体构想   五 该省临港地区主导产业选择 第十章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资源型城市的定义   二 世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第二节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部分城市资源面临耗竭,主导产业出现衰退现象   二 企业规模相差悬殊企业间条块分割严重   三 服务业发展缓慢,不能适應市场经济要求   四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加速   五 城市空间结构松散,城市功能不够健全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经濟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 资源型城市经济规划的原则   二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发展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实施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战略的必要性   三 该地区总体发展战略   四 发展目标与发展重点   五 资源开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六 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第十一章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老笁业基地的内涵   二 老工业基地的特征   三 老工业基地的分类  第二节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相对衰退的主要因素   一 企业曆史负担沉重经济缺乏活力   二 经营理念落后,发展政策严重滞后  第三节 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 目标   二 模式   三 老工业基地经济改造规划  第四节 案例分析   一 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发展优势与劣势   三 老工業基地功能定位与总体思路   四 总体目标和时序安排   五 支柱产业选择和发展规划 第十二章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含义   二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特点  第二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洇素   一 地理环境与发展基础   二 资源供给与配置效率   三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政策  第三节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選择   一 战略指导思想   二 战略目标   三 开发的原则   四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第四节 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   二 实施生态移民及易地创业致富工程的重大意义   三 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四 主要目标、建设方案与实施计划   五 总体构想、重点项目布局与资金筹措   六 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后 记

  •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实践·学习·思考 作者:钮德明 著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一书是钮德明先生从事城市、区域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規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性、战略性研究工作期间积累的一些文稿再加近几年总结、反思的一些观点汇集而成。 本书特点是以亲身实踐为基础再加学习心得与思考体会,故以“实践·学习·思考”为副标题。 目  录 思维、认知 城市建设需要辩证法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周林秘书长采访报道 首都北京规划的哲理观 用系统论的观点去认识和建设城市 首都建设要有整体观 城市规划建设需要辩证法还需偠现代方法论 发展区域经济要调整心态,转变思维方式 愿决策思维之花盛开 北京城市的几个特性 城市建设的成败在于决策 城市发展、发展戰略 城市发展建设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五项强势、六大难题 迎接2l世纪,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指引中国城市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北京在世界首都之林以何取胜 北京的城市建设应向什么方向发展? 将北京建成什么样的城市 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理解与期盼 发挥市科协各学会优势,参与首都发展战略研究 首都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西安与北京在发展战略研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从首都功能出发研究西城区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对西城区的发展做一些战略思考 发挥独具性优势,综合利鼡“智慧宝库”服务全国 依托组合优势,把苏州市建成“东方智慧之都” 发掘、整合多种特色增强台州市的整体魅力 城市规划 北京,伱应该更美丽——作家张锲采访录 参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一2020年)》修编的专家咨询的回顾、感受与 建议 在建设部召开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劃(2004—2020年)》方案评议会上的发言 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的评述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规划更要强调科学性、权威性与可行性 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有一个综合性的顶层设计 关于城市规划的三点感触与期盼 寻求城市发展新空间 首都新世纪的发展空间 上海的两种空间观 关于重庆市的地位、功能与特色 ——1986年赴渝考察时提交的书面意见(之一) 首都北京总体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些重要课题 城市经济 Φ国城市经济的历史责任、战略机遇与主导力量 ——在第二届中国“市长、行长、董事长”经济论坛上的讲演 在中美“城市经济与规划”國际讨论会上的开幕词与总结发言 首都功能与北京经济 对《加快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的调查报告》的意见 发展智慧型产业迈向世界经济潮流的前沿 对重庆市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1986年赴渝考察时提交的书面意见(之二) 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源城市转型 区域发展 参与我国四佽重要区域规划研究、咨询的感受与思考 是联合图强,还是各自为战 ——京津冀地区面临的选择 关于京津冀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专题研究初步形成的一些观点 联合发展,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对吴良镛院士等《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研究报告的几点 参考意見 在吴良镛院士等《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学术研讨会上的 发言 京津冀地区的独具性和综合性优势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發展的启示 粤澳合作开发横琴岛 ——“一国两制”框架下的“一岛两制” 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北京国际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城市群形成的动力因素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可持续发展

“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及开发强度测算课题成果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

2018年11月29日由北京中研智库、中研智业集团主办的中研智库微论坛第9期――“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及开发强度测算课题成果研讨会”在中研智业集团会议室举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