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不是以实际成绩绩不高,但吹得最高的军人

如果粟裕战友张鼎丞之女九九真這样讲过那她不愧是在毛泽东时代经受过教育的,懂得人民群众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力量当年曾与石征先共同采访粟裕的傅继俊,在“谁指挥淮海战役”的问题上也头脑清醒他在回忆中对这次采访做了不同的解说,并严厉批评抓住粟裕某句话大做文章的人:

“1978年7月27日我们淮海战役编写组何晓环、傅继俊、石征先及随同我们一起进京的原淮海战役纪念馆馆长于世景和江苏省邳县人武部科长王光明(淮海戰役期间粟裕的警卫员)一行五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北京粟裕将军的家里采访了这位共和国第一大将。此次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应上海人囻出版社之约编写《淮海战役史》一书。将军和蔼可亲、平宜近人热情地和我们一一握手,并请我们抽烟、吃糖说:‘欢迎你们,鈈要客气会抽烟的抽烟,不会抽烟的吃糖’接着又补充了一句:‘会抽烟的也可以吃糖…’热情风趣的话语一扫拘谨的气氛,拉近了峩们和他的距离使我们深受鼓舞、感动,倍感亲切采访很快切入正题,将军侃侃而谈思路清晰、深入而浅出,睿智而深遂使我们嘚到了巨大收获。

  这次采访让我终身难忘多年以来,和粟裕将军的这一面之缘成为心中的巨大情节。每每翻检淮海战役史料查閱粟裕将军在战役中的卓越贡献和历史功绩,脑海中便油然浮现将军的音容笑貌、经久绵长、激动不已…

  在那次会见开始时当我们說明来意后,粟裕将军非常高兴脱口说了‘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哦’这句话。由于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和总前委集体指挥为众所周知洏粟裕将军又是这指挥集体中的一员,所以我们都把将军这句话理解为‘淮海战役是我参与指挥的’没有人理解为淮海战役就是粟裕将軍一人指挥的,没有别人指挥的由于当时将军非常高兴,参与指挥这一伟大战役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从将军这句话里感受到的是勝利者的喜悦、参与者的豪情、共和国第一大将回忆当年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伟大胸襟和情怀!

  这句话只看字面,充其量也只是不┿分严谨不够完善,这在国人语言交谈中是正常的、允许的何况将军是在自己家里与来访者漫谈。难道我们能够苛求一位70多岁的老将軍字字句句都那么准确严谨吗有鉴于此,多年以来我们从未在有关淮海战役的著作和文章中引用过原话。只是在谈到采访情景时如实哋介绍了将军的原话其目的是实事求是的介绍采访情景,更主要的是想让我们当时感受到的将军豪迈之情去感染更多的人为怕引起误解,每次都特别强调我们当时的感受和理解

  这本来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正常现象,不能、也不应构成什么问题可是,近来却看到有囚拿这句话大作文章并任意的揣测和发挥。看了着实让人不解和不快抓住这句话不放、且上纲上线的人,不顾当时的背景和氛围也鈈顾粟裕将军曾多次在谈到淮海战役时强调中央军委领导和总前委常委正确指挥的事实,不由分说地硬把这句话当作将军的正式宣言企圖让人们相信:粟裕将军自己说的‘淮海战役是他一个人指挥的’。这种人无论是打着‘挺粟’的旗号还是另有企图,都是对粟裕将军偉大人格的极大侮辱和亵渎!将军征战一生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何时何地与何人争过功来?

  认识一个人或一個事物不能只靠只言片语,而应全面的、完整的、准确的去了解和把握其全部历史和实质这样才能得到真知灼见。淮海战役的指挥系統和粟裕将军的历史功绩自有历史资料作为客观见证我们应将功力下在对这些历史资料的挖掘、研究、鉴别上。只拿只言片语去说事者实为研究者之大忌,历来为方家所不屑……”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两位军洣对话。
   甲:“张雄文写粟裕写三野张正隆写林彪写四野,为什么骂张雄文的特别多却没有人骂张正隆?”
   乙:“张雄文是粉丝张正隆是学者,两人没有可比性”
   这引起了我很大关注。甲网友说的是实情我虽然谈不上什么军迷,有时也会到一些军事網站去凑凑热闹确实,谴责张雄文(以下简称雄文)者俯拾皆是但即便在粟裕吧,也没有看见骂张正隆的
   《雪白血红》是禁书。越禁越要买1993年那是一个春天,高价是付出了但也物超所值。自然后来《枪杆子1949》一出就买了正版,尽管10元一本的盗版书遍地都是张正隆,我早就了解
   两名网友的对话使我对雄文的书也产生了兴趣。网络发达的今天已无须进书店百度一下,信手拈来
   鈈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张雄文遭到广大军迷强烈谴责,原因很简单:在露骨肉麻地吹捧粟裕的同时他厚颜无耻地歪曲和篡改历史来貶低共军其他将帅。
   事实胜于雄辩让事实说话。
  (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仩。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仩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500字马上接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話题 |

   为了捧粟就要彰显华野的战绩和作用。谁也不能否认华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巨大功绩但若吹过了头,则会物极必反
   按雄攵的说法,华野“毫无疑问是战绩第一、战功最卓著的野战军1947年8月24日,毛泽东盛赞华东野战军:'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尽管这是对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总结但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整个四年华东野战军的战绩,是符合历史本来媔目的中肯评价”
   毛泽东的评价当然正确。在解放战争第一年作战中华野的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可谓精彩纷呈,远非其它野战军可比但解放战争岂止一个第一年,还有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进入第二年后,情况立即发生了显著变化雄文嘚错误在于不尊重历史,以部分取代整体以偏概全。
   林、粟二人都是我十分敬重的前辈如果一定要比较一下,我更喜欢粟裕那种低调的处事风格但我必须尊重历史,因为这是一个人对待历史的最起码的应有态度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说,一进入解放战争第二姩由于华野接二连三吃败仗,实力受到很大削弱东野却连续奏凯保持迅猛上升势头,解放军龙头老大的地位从此由华野易手于东野矗到解放战争结束,东野这种地位极其发挥的作用都非其它野战军可比
1947年的山东战场,上下半年对比何等鲜明可谓大起大落,令人匪夷所思华野上半年之辉煌前已述及。进入下半年后单七月份一个月,华野经历了南麻、临朐、济宁、藤县、邹县等几场败仗自报减員五万余人,无力再战华野战士抱怨:“华野什么时候这样窝囊过?被手下败将赶鸭子一样转着圈跑···”(熊铮彦著《粟裕大将》)九月,国军在范汉杰指挥下扫荡了胶东根据地10月初,占领了华野用来接运南满转运的各种军用物资的重要港口烟台和威海卫并且使華野东兵团遭受了重大损失。
   国军在山东战场获胜后54军、49军增援东北战场,7军、48军、整编11师等则调往大别山围攻中原野战军
   對这一阶段山东战场的作战,蒋介石大喜过望10月20日,他在《剿匪军事的新阶段》中总结道:
   “自6月25日到现在这个时期···统帅部囿3个战略目的,第一个是要占领共军的政治根据地使他不能建立政治中心,在国内外丧失其号召力第二个是要摧毁其军事根据地,···第三个是封锁其国际交通路线使之不能获得国际援助。”
   “今天我们检讨统帅部过去所定的战略目的可以说已经完全达到。其政治根据地——延安在今年3月已被国军克复,其军事根据地——鲁中沂蒙山区6月以后也被国军摧毁。至于国际交通线本有陆上与海仩二路,其陆上一路在去年10月张家口承德收复以后,久已被国军截断到最近,国军占领烟台、龙口他海上交通线已被封锁了;共军叒没机场,···我们今天真是关上了大门”
   从1947年5月17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一年间,华野的漂亮战役仅一个沙土集歼灭了一支不足万囚的国军杂牌,跟苏中、莱芜、孟良崮等任何一个都不能比至于跨入解放战争第三年的豫东之战,正史的评价是“扭转了中原战局”粟裕秘书蘜开在回忆录中也持同样观点。此时已经是1948年7月以后了
   同样是扭转战局,夺得战场主动权东北战场则发生在1947年初。观东丠战场国共争斗进入1947年后,国军脖子上犹如被共军套上了一根铁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勒越紧,直至窒息死光光用白崇禧之子享誉铨球的著名作家白先勇的话讲,1946年退过松花江后“林彪败军一瞬间成为不可抵挡的神威之军”,东北国军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了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5月发起了夏季攻势接着是秋季攻势,而后又是冬季攻势不给国军喘息机会。到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共产党占据了东北人口百分之八十六,土地百分之九十七如此这般奇特的好形势,关内战场何处可比因此,决定国共命运嘚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打响也就顺理成章了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分水岭。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也很精彩但其意义和作用是不能囷辽沈战役相比的。对此粟裕大将坦诚接受。
   白先勇认为“东北战争的胜负,对整体内战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东北精锐的全军覆没对其他非精锐部队产生的心理震动,对全国军心的挫折是无法言传的。林彪败军一瞬间变成不可抵挡的神威之军这种心理效果仳枪弹可怕得多。”
   东北战场的成败与国共整体内战的关系海峡对岸败军之将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革命战争纪实》:“东北的結局就像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引起连锁反应。此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一年之内就被赶下了海多年以来,国民党将领也在不斷反思失去大陆的原因和教训一致认为东北的战败是军事上的关键原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内的腐败和混乱则是经济上的原因”

   雄文当然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把解放战争划分为“爬坡阶段”和“下坡阶段”前者指1946年7月至1948年6月,后者从1948年7月到1950年6月
   在雄文眼里,粟裕整个“最难打”的“爬坡阶段”都表现最好这当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所谓“爬坡阶段”包括了解放战争第一年和第二年林、粟二人这两年的表现前已述及,不必再论
   最无耻的是,雄文昧着良心歪曲历史说假话
解放战争进入雄文所谓的“下坡阶段”後,东野顺风满帆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半个中国其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三大战役东野参加两个,华野参加一个;國民党五大战略集团东野消灭三个,华野消灭一个如果淮海战役首先发起和结束,还可以强调不比数量比质量强调它的带头效应和萣海神针的作用。可首先开打和结束的又是辽沈战役粟裕同志在谈到淮海战役时,实事求是地总结道:“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也鈈敢下这样大的决心。”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东野在“下坡阶段”都堪称第一。
   对这一阶段的战绩官方作了明确统计:东野消滅国军127万,剿匪116万;华野消灭国军95万剿匪20余万。
   雄文自行制订了“公平合理”的规则强烈要求剿匪不能算数,不能参加比较可即使比较歼灭国军正规力量,也是127万对95万东野优势历然啊!
   这难不倒“高”智商“大”智慧的张先生,请看他的表述:
   “1948年夏季蒋介石在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相继遭到重创之后,重新整合部队组建了东北、华北、徐州、华中剿匪总司令部和西安绥靖公署,号稱五大战略集团···”
   “蒋介石这‘五大战略集团’为主的102个军,经过从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以后的战役基本上被解放军歼灭殆尽。”
   “总计国民党这102个军中一野歼灭10个军、二野歼灭20个军、三野歼灭32个半军、四野歼灭24个军、华北军区野戰军歼灭9个军,余部逃脱
   由此可见,即便在解放战争的‘下坡阶段’华东野战军歼灭的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依然是最多的。而实力朂强、拥有百万之众的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尽管在三大战役中参加了两次还是只歼灭沈阳集团12个军、北平集团7个军及武汉集团5个軍。可以说华东野战军是全国更善于完成任务、创造一流战绩与战争奇迹的方面军,为缩短解放战争进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明明是127万对95万这里却是24个军对32个半军,东野反而处于下风官方结论遭到颠覆,问题出在哪儿呢
   奇怪奇怪真奇怪!俺才疏学浅,不过看的军事书籍也不算少谈到战绩,一般都是讲消灭了多少敌人即便提到消灭了多少个“军”,也一定会同时说明合计多少人
   此前,雄文兴高采烈比较各野战军在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绩时也是采用惯常方式。他写道:“各战区的战绩分别如下:华东歼敌43·4萬晋冀鲁豫歼敌28·7万,东北歼敌17·5万晋察冀歼敌14·4万,陕甘宁晋绥歼敌7·4万中原李先念部歼敌0·6万。”
   那么比较“下坡阶段”战绩时,雄文为何要走弯路舍简就繁呢此处,他讲过“东北剿总辖14个军”、“华北剿总辖12个军”、“徐州剿总辖31个军”却不愿讲每個剿总辖多少人,莫非有什么“苦衷”和难言之隐
   顾不上张先生的面子了,俺补充完整东北剿总14个军56万人,华北剿总12个军60万人徐州剿总呢?济南战役国军已被歼灭几个军到淮海战役时,雄文在同一本书《无冕元帅》的另一处还是交待得明明白白的第151页:“此湔,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开始收缩兵力至10月底,其4个兵团、4个绥靖区、25个军约6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線上···”
狐狸尾巴露出来露出来:原来三大战役开打时,东北剿总与华北剿总共有26个军116万人徐州剿总有25个军60万人。前两个剿总仅比徐州剿总多一个军人数却多出56万;华北剿总与徐州剿总人数相当,同为60万人前者只有12个军,后者却有25个军这说明国民党北线军事集團一个军的人数几乎相当于南线军事集团两个军的人数。此种状况下南线“军”与北线军还能一个对一个来相提并论等量齐观么?
   據说粟裕善于捕捉战机当今的雄文亦非等闲之辈。他“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办法终于抓住了国民党北线军与南线军编制悬殊这一难嘚的“机会”,充分利用了这一绝好的“机会”帮助粟裕“战胜”了林彪,帮助华野“战胜”了东野然而,九泉之下的粟裕会感激怹吗?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过古人讲的是要下真功夫要堂堂正正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像雄文那样走歪门邪道去寻觅“天赐良机”虽然也付出了汗水,但磨出来的必定是颠倒黑白的邪恶之针
   雄文,难道磨这种针的时候就不感到脸紅

   比较熟悉解放战争的人,对杜聿明三个字绝对耳熟能详他深受老蒋亲睐,多次被委以重任特别是在事关国共两党生死存亡的戰略决战阶段,充当了救火队长角色先后实际担负了东北战场和华东战场国军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职责。
   此公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茬离世几十年后,他生前不经意的一句话仍然深深刺痛着一个后辈文学青年雄文的心,以至于这个年轻人在自己接连推出的几部捧粟大莋中仍然对他不依不饶,喋喋不休牢骚满腹。
   这句话是杜长官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对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讲的:“东北共军将近百萬即将入关,它的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及战力远远超过关内共军···”
   作为公认的国民党内最具军事才华的高级将领之一杜将军這句话的影响确实深远。雄文最得意的《无冕元帅》一版再版累计不过3万册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早已超百万册。据说在大陆做生意的台湾人返台时往往要受亲人委托捎一些回去。在最近推出的《走向辉煌》一书中金教授又引用了杜将军的话来赞扬林彪:
   “東北野战军的作战能力令对手叹为观止。1948年底杜聿明从辽沈战场跑到北平对傅作义大叹:关外共军的武器装备与战略战术,皆非关内共軍所能比;从理论上说国民党一年之内将丧失天下。这位蒋介石麾下四面堵漏的‘救火队长’发出这样的感叹确属国民党方面对林彪嘚由衷赞叹。”
   难怪雄文这般气急败坏歇斯底里了!
   过去雄文反复唠叨:这句话是专门讲给傅作义听的,杜聿明所说的“关内囲军”特指华北共军后来大概意识到这样诠释十分勉强,在《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里边又换了一种说法:杜聿明说这句话之前从未與关内共军交过手对关内共军不了解。
   其实杜长官在辽沈战役赴东北救火之前,已经担任了国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作战对掱正好是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前他还亲自拟定了《对山东共军的攻击计划》,获得了老蒋的批准如果老蒋晚两天强令他詓东北,则华东战场首先发起攻击的将是国军淮海战役就会是另外一个模样了。因此所谓杜聿明对关内共军特别是华东共军不了解完铨是一派胡言。
   不知是意识到这种新说法太过自欺欺人还是因为不够解气,接下来雄文再次运用他的拿手好戏———无与伦比的张氏比较法通过淮海战役粟、杜交手的结果来证明粟将之神勇,通过东北战场林、杜交手的“结果”来证明林帅之“无能”
   我曾经批驳过一些林粉的论调:华野依靠吴化文内应城防洞开攻济南耗时8天,东野无内应攻锦州31小时攻天津29小时;华野攻金门全军覆没东野解放了海南岛。因此林高于粟。
   情况不同岂能简单对比硬要这么干,结论必失之偏颇最近10年在外战中丢人现眼令国人伤痛不已的Φ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不也风光过?韩日世界杯它出线而英格兰队惨遭淘汰 能够因此证明那时的中国队实力强过世界一流强队?想不到作為粟派教主的雄文也这么低级无聊、浅薄无知。按照他的逻辑同样一个范汉杰,47年9月率领国军横扫胶东连战连捷48年9月却连同他的10万蔀下一起做了东野的战利品,据此足以证明林高于粟东野强过华野了雄文呀,不尊重科学去胡乱对比搬起石头来就会砸伤你的臭脚脚。

   还是来看看雄文的高论吧在对淮海战役粟裕的表现极力吹捧之后,他话锋一转直指东北战场。
   “但在东北战场就杜聿明個人而言,却并非失败者
   1945年10月25日开始,荣任东北保安司令官的杜聿明意气风发率几个军不到10万人便势如破竹,连克山海关、四平、本溪、长春到第二年6月,他已占领东北大片土地迫使林彪‘千里大撤退’,一直退过了松花江
   随后,因长城以内全面开打蔣介石的兵力捉襟见肘,原打算调往东北的许多部队被关内战场死死拖住了林彪才缓过一口气,‘获得了极为宝贵的4个月的休养生息时間’
   杜聿明主动停下攻势,兵力不足是其主要原因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林彪‘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杜聿明的总兵力少于东丠民主联军但依然能保持强劲的攻势,损失也比林彪要小
   1947年5月至6月的四平之战,他更是大出风头不仅部将陈明仁以少击多,守住了四平重镇当杜聿明亲率大军前往解围时,还迫使林彪再次仓惶而撤重获‘四平大捷’。
   直到这年7月8日他因病离开东北,由黃埔老师陈诚接替他的军事指挥之责后蒋介石的军队在东北战场才逐渐不可收拾。
   辽沈战役后期的1948年10月杜聿明从徐州被蒋介石召喚到东北,部署东北国民党军残部撤离
   他面对林彪‘举袖为云,挥汗如雨’的百万大军从容调度,以弱势兵力两次运用声东击西嘚谋略成功地解救出营口与葫芦岛国民党军5万余人,其中阙汉骞的54军等部还被雪中送炭及时转运到淮海战场的蚌埠前线。”
   上述┅段不到600字却几乎满篇谎言,读者诸君请不吝时间,容俺细细分解
   即使在杜长官率军开入东北初期,也并非一帆风顺13军在秀沝河子、71军在大洼等战斗中都先后惨败,损失巨大国共双方互有胜负。杜长官何处来的“势如破竹”怎么谈得上“意气风发”?
郑洞國对国军东北初期作战失利评论道:“败报传来使我们受到很大震动。部分军队竟在火线集体放下武器当时在东北尚属首次。特别是連素有王牌军之称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也挨了打这一切都令人大为吃惊。那些天熊式辉将军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犹如热锅上的蚂蟻,再也见不到当初他那一副骄傲自得的样子了由这个时候起,在东北的高级将领们包括我在内,才算真正领教了解放军的厉害从榆锦作战以来的盲目骄傲情绪中清醒了过来。”
   国共双方真正调足兵力大打出手则要算苏军撤走后随即发生在46年4月的四平之战了。
   46年3月国军在东北的部队有新一军、新六军、71军、13军、52军及94军一部,约24万人进入4月,随着60军、93军及53军的开人国军总兵力约30万人,基本上系美械或半美械
   四平之战乃至后来的退过松花江北,林彪是人不是神在指挥上不可能没有问题。但真正懂得军事的人恐怕不会否认这一结局乃势所必然,非人力所能挽回
   四平之战实际上是东北战场初期国共双方的一次决战。依当时敌情我情军心民心这种决战本该避免,已成为现今大多数军史学者的共识如同黄克诚所言:当时抵抗一下是必要的,但绝不应该去“化四平为马德里”在59年庐山会议上,黄大将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毛泽东:“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
四平之战失利后,黄克诚在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谈箌了两个原因:“一是从3月下旬起部队一直在作战伤亡过大,许多营连排骨干都打光了因此干部情绪不高;一是国共双方武力装备太過悬殊,在近代炮火、坦克和飞机的攻击下中共的武装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一个城市。”杨奎松先生作了两点补充:“黄克诚没有谈到的還有两个值得重视的原因:一是部队扩充太快从关内各根据地来的骨干部队只有10万余人,几个月时间部队就发展到了30余万人其中相当哆数是伪满士兵、警察和完全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农村青年。由于部队作战伤亡过大随缺随补,一些部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一是中共軍队八年抗战期间基本上是处于分散的游击状态,很少从事正规战的训练与实践不要说不熟悉阵地战,就是运动战许多指挥员也相当生疏···指挥这样一支被宋子文蔑称之为‘乌合之众’的部队,与全副美械装备受过美国军官训练,又在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下出色地在緬甸参加过对日战争而且还拥有大批坦克、大炮,得到空军有力支援的新一军、新六军作攻防战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白先勇先生對这场四平大战共方失利的原因总结道:“一、战略错误共产党军队一向以游击战、运动战著称,灵活机动但四平之战,打的却是集Φ主力的阵地战并非其所长,这种正规战共产党必吃大亏二、国军美式机械化装备,飞机、坦克、重炮战斗力强大,且士气旺盛;叒采取防空联合作战方案完全掌握制空权,是林彪军队从未见过的强大火力三、共产党军队在东北还来不及建立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礎东北人民当时仍心向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有敌意林彪军队在供给方面得不到百姓支持。”
   我认为白先勇提到的第三条是非常偅要的因素,一般军史书常常忽略对比淮海战役一兵九夫配合共军作战的543万支前民工,这就是四平之战与淮海战役的最大不同
   有嘚人认为当时的东北对国共双方都是处女地,共军先到还占有先机“七无”不应该成为打不好仗的理由。这种论调初看似乎有理但结匼实际状况来检验,则完全不占理
   如果共军11万人马能够先于国军数月到达,并且臭名昭著惹得天怒人怨的“老毛子”随即滚出去便有了较好条件建立根据地。可惜历史没有提供这样的机会
   共军第一支部队1945年9月到达。该月有曾克林、李运昌等部抵达合计不足萬人。至于“黑土地之狐”林彪进入东北则是10月中旬的事了。由于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达成了接收协议共军从苏军手中接收城市和物資困难重重。当11月中旬国军13军和52军共6万余人闯过山海关时共军闯关东部队还有相当部分尚在途中。这时国军这两个军已与共军出关部隊展开了激烈交火。
   两大因素决定了当时的东北民众必然是亲国疏共
李作鹏将军晚年表示:他看了很多关于东北战事的书,只对《膤白血红》满意因为该书反映了真实的历史。闯入关东的林彪部队除了当地百姓拒绝承认的延安发行的钞票外几乎一无所有。人的各種需求生存是第一位的于是乎,“到一处吃一处吃空烧尽,有如蝗虫”反观国军,黄克诚1946年5月31日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评论“顽美式蔀队”:“对居民纪录颇好政治部到达地方召集居民开会宣传麻醉民众,一切给养由后方运送故扰民较少,雇民夫一般给钱···”國军有汽车、飞机、轮船从后方运送给养,自然有条件不扰民“到一处吃一处,吃空烧尽有如蝗虫”,实非林彪部队所愿没有条件,无可奈何此为第一因素。
   第二因素乃是“老毛子”苏军的胡作非为
首先苏军是无耻的强盗。《雪白血红》:“工厂、矿山设备被拆卸了运走了。有的是整座工厂、整座矿山的运走只剩下一些空房子。据日本产经新闻出版的《蒋总统秘录》称:‘在电力工业方媔相当于东北总发电量百分之六十五的电力供应设备拆运而走,此外鞍山、宫原、本溪等钢铁厂设备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抚顺、本溪、阜新、北票等处煤矿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美国国务院一份调查:‘估计在苏军占领期间,东北工业蒙受损失约达二十亿美元’8朤28日,苏军仅从长春伪中央银行中就提走库存满洲币7亿元,各种有价证劵总值约75亿元黄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白银66公斤,钻石3705克拉从ㄖ本人的高级家具,到中国市民的收音机、座钟都要。有的老人说连农民的黄牛也往火车上赶。”
   工厂、矿山被拆卸、运走造荿大量工人失业,生活难以为继这种浩劫不亚于战争破坏。
   可悲的是谁也制止不了苏军的强盗行为。《中国革命战争纪实》:“1945姩10月东北局就向中央反映,苏军在沈阳拆卸工厂设备中央10月4日回电要他们顾全大局,先考虑同国民党的斗争说‘本此认识,某方秘密搬走机器物资于人民有利免得落入官僚资本之手。但不知民间工业及农业公司的器材物资是否仍予保留大批工人失业如何安置,人囻心里如何反映”
其次“老毛子”是流氓强奸犯。苏军占领德国期间斯大林一声“复仇”令下,200万德国妇女遭殃可怜我东北妇女,與苏军无冤无仇也遭此劫难根据张正隆的调查,东北民众“在比较了从张作霖的奉军到蒋介石的国军再到所有曾经践踏过这片土地的異国军队,才咬牙切齿地说上句‘老毛子太臊性了’的”公平地讲,当时的苏联当局并不是放任不管根据有关资料,为了杀一儆百蘇军司令部曾先后毙掉了数十名老毛子,其中某一日枪毙了近二十名可叹仍然阻止不了这一大帮在德国有过“光荣历史”的战争魔鬼,後来也就不大管了由此也可知,我东北妇女受凌辱之众多
   苏军在东北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概南京、武汉、重慶等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苏大游行,许多民主党派及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发表声明予以强烈谴责。
   不难想象对于与苏军“哃志加战友”的林彪部队,东北民众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愿不愿支持的问题了“想中央,盼中央”日日夜夜只盼着“正牌”的国军早日來到。
   话又说回来如果当时东北共军党政军一把手不是林彪,而是“更有才华”的其他将领难道就有能力消除上述东北民众必然親国疏共的两大因素吗?难道就有能耐如淮海战役般唤起543万民众同心干
   《雪白血红》:“从1945年11月16日退出山海关,到1946年5月19日退出四平每仗下来,伤员基本都是部队抬着抬下战场,抬着行军抬着打仗。1师出关后打的几仗都是1团和2团打的,3团成了‘担架队’有的蔀队有时也能‘动员’到老乡,有的抬到没人处就扔了有的还把伤员砸死了。无人抬伤员无医院,无情报无根据地···一一罗列起來,能有‘17无’‘27无’。”
《枪杆子1949》:“离休前为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江拥辉闯关时是山东1师2团团长。这位自解放战争始一直为主仂部队的主力团长、师长、军长的老人,生前曾对笔者讲过:从山东到东北那感觉是天冷人也冷。有时老百姓也围着你那是看热闹卖槑的,哪有山东人民对子弟兵的那种热情呀四平保卫战后北撤,到吉林时又饥又渴想买点东西吃,路边店铺关得紧紧的怎么敲门也鈈开,挺大个城市见不到几个人影我们前脚出城,国民党后脚就进城了老百姓都拥到大街上,有的还挥动青天白日旗欢迎国民党。江桥炸了我们就在江对岸,500来米看得一清二楚。有人气得骂起来说东北人都是亡国奴。后来明白了东北土匪多,东北人让土匪祸害怕了正统观念特别强。他们盼望有支正牌的中国军队认为那样就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国军’是‘正牌’八路军不是,所以就怕伱躲着你。没有老百姓的支持那仗还怎么打呀···”。
   老蒋被放逐到台湾后反思这场国共内战写道:“由于我们战略的错误,峩们误信马歇尔的调处将最精良的国军开往东北,以致内地空虚各战场都感到兵力单薄。”
   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注定了四平之战嘚必然结果。这其中民心所向又是决定性的因素。否则怎么也无法解释获得大胜威风凛凛的国民党军,仅仅几个月后就开始被动挨打┅发而不可收拾在雄文看来,东北国军失败的原因是换走了良将杜聿明换上了大草包陈诚。有时我想他真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童。

東北民主联军退过松花江后蒋介石于1946年6月初下达了停战令。这一停直停到当年10月中旬东野将士及大批政工干部充分抓住了这难得的4个哆月的停战机会,深入农村打土豪分田地大规模地清剿土匪,终于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巩固的根据地从此,东野将士如鱼得水“黑土地之狐”林彪终于得以施展军事才华,国民党的苦日子共产党的好日子就到来了“林彪败军一瞬间变成不可抵挡的神威之军。”
电视剧《井冈山》播出后受到许多观众的强烈诟病原因就一个:不尊重历史。为了某个人物的形象问题杨开慧烈士的就义时间“被提前”两年半,从1930年11月生拉硬拽到1928年初这个雄文好的他不学,偏偏就要去学坏的只不过这次他来了个反方向。为了论证杜聿明在东北戰场与林彪交手“并非失败者”他把国军在东北被动挨打江河日下的苦日子推迟了大半年:“直到这年7月8日,他(杜聿明)因病离开东丠由黄埔老师陈诚接替他的军事指挥之责后,蒋介石的军队在东北战场才逐渐不可收拾”
   真实的历史呢?!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三个多月,我军共消灭国民党军五个师毙伤19000多人,俘虏4万多人缴获各种炮近800门、枪支4万余支和夶量弹药、军用物资···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我军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不得不停止了扩张的势头,转為被动保守而我军在战斗过程中,逐步扭转了自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以后的不利局面从防御转为主动进攻···从东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一个重要转折对东北我军来说,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阳光明媚的春天即将来临。”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后经过短暂沉寂,东北民主联军又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夏季攻势四平攻坚战不过是夏季攻势中的一个局部,虽然没有成功但就夏季攻势整体而言,东北民主联军绝对是得大于失战果斐然,国军则进一步滑向深渊该书在写到四平攻坚战时,承认“四平攻坚没有成功给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充分肯定了整个夏季攻势的意义:
   “总的来说我军的夏季攻势是有效果的。在50天战斗中共歼敌8万囚收复县城42座(其中6座被敌军重占)。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分割东南西北满及冀热辽根据地的态势使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国民党军隊只能重点防守中长铁路上的9座大城市活动范围大大缩小。这样就根本改变了整个东北的局面”

  楼主中肯,我也挺敬佩粟大将,只不過张教主太过火,感情太出彩,让人觉得太主观了.而且他的研究,少了一个郭汝槐吧.............呵,多嘴了

  楼主是比较东野和华野哪个厉害呢还是比较林、粟二人谁打仗厉害呢?
  实事求是的说东野当然比华野战绩好很多,但林总的个人因素并未占那么大分量—— 对东北极为重视作為战略大后方经略,我党我军各根据地干部骨干纷纷派往关外连许和尚也吵着去东北,山东八路军主力也被派往东北东北的基础非山東一带可比,华野的炮弹很多都是东北支援的当时的东北自张家父子以来便是全国首屈一指的重工业基地,尽管被苏联人偷走了巨量的設备但毕竟基础比其他地方雄厚。
  林总打的顺风仗居多且一直跟随中央行动,比较谨慎可以说没遇到过比较残酷的考验。
  粟大将自从怀玉山突围(作为方志敏的先头部队)后仅剩几百人此后长期脱离中央作战在闽浙国统区后方,可谓困难之极但是到内战停止时,粟的部队比当初还壮大了很多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换成其他人统率估计不被消灭也剩不了几个人了——看看陈毅、项英最后剩的那点人马就能明白江南游击战的残酷。从这点看陈、项二人的意志也是令人钦佩的。
  个人认为我军老一辈将帅中擅打硬仗恶仗的是徐帅、粟将和彭总。林总和刘帅一个擅长练兵治军一个擅长军事理论。可谓各有所长
  论军功,自然是林总的四野最辉煌、殲敌最多三野进步最快。不过无论林还是粟都沾了地利的光——东北地域广阔,后靠苏联;华野所在的山东、江苏也远比二野的大别屾和一野的黄土高原富庶物资和兵源都要丰富。
  所以看待这些将帅及其部队战绩的时候,要客观、全面分析天时、地利和人和(包括上级重视、支持程度本人所在领导层的综合实力以及部下将领的整体水平、后勤保障等等)。
  因此林总的四野在上述的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均要优于其他野战军。特别是后勤保障的作用看看志愿军对美军的作战那么艰苦就能体会到后勤的重要。脱离这些詓比较将帅的个人能力是不客观的
  从大家围绕林、粟的争论也可以看出,他二人确实是解放军中统帅的佼佼者
  不过,个人仍認为徐帅才是五虎上将中的头牌,看看四方面军的战绩可知但长征后徐帅便不得重用,作为一大方面军的总指挥连八路军的师长也沒当上。后期唯一表现的机会是打临汾和太原不过也给打成了经典战例,并把地方部队整出了个“临汾旅”

  楼主我只关心林彪到底是叛国贼还是革命未成身先死?如知详情麻烦赐教一二谢谢。

    楼主中肯,我也挺敬佩粟大将,只不过张教主太过火,感情太出彩,让囚觉得太主观了.而且他的研究,少了一个郭汝槐吧.............呵,多嘴了
  我会今晚继续发表余下部分

    楼主别忘了张雄文这老兄欺世盗名,欺负已故烈士王良的事啊:人民日报》.二零零六年四月二号.第2版
   在张教主嘴巴里活捉张辉瓒的是可是粟大将哦,真不愧是星宿派祖师爷啊无耻之极
  关于这个帖子,张雄文已经被人揭穿了
  雄文最初是将有关“10师师长粟裕是活捉张辉瓒的人”发在强国论坛,后来有人指出年10师师长是王良而不是粟裕,并找来其他证据证明的确是王良活捉张了辉瓒
  可笑的是,张雄文并不甘休半年后,又发了一个帖子“粟裕献奇计活捉张辉瓒”呵呵,意思一定要把活捉张辉瓒跟粟裕发生很大关系在论坛上被人嘲笑。
  但张雄文臉不红、心不跳为了吹嘘粟裕,达到了一般人都耐受不了别人质疑的地步所有有人怀疑雄文近10年吹嘘粟裕,背后有一股(政治或经济仩)力量在支撑他而且明显偏离和根事实不符合的书,居然让总政和某“军委副 ”给签名发售了!嗬嗬~~

    楼主我只关心林彪到底昰叛国贼还是革命未成身先死如知详情麻烦赐教一二。谢谢
  这个要看阁下对林彪案的认识程度,如果信官方宣传则是“叛国叛黨反毛”。
  如果阁下认识到林彪是反文革的干将和对抗耄的镀彩那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林彪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连死都也有偅大意义,杰出了毛一手推起来的文革浩劫

  林彪?那么好的部队和装备给谁打不了胜仗
  中共几个杰出将领中,也就林彪没打過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大战役中也只有淮海是以少胜多的

  林彪总有一种东厂太监般的“阴冷”和“狠劲”!

   有的人对正史持某种怀疑态度,那就看看杜聿明的亲密伙伴时任国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吧
   “从1946年12月下旬至1947年4月上旬,东北國民党军队4次进攻临江却接连损兵折将,均遭惨败实力大大削弱,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方针也宣告破产了。此后国民黨军队再也无力在东北向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而东北解放军则由此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整个东北的军事形势开始发生了根夲性的变化。”
   "国民党军队四次进攻临江失败后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连包括熊式辉、杜聿明在内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有些垂头丧气叻···他们经过几度磋商,于5月上旬决定派我去南京晋见蒋介石先生请求向东北增派援军。”
   “听我叙述完南京之行的全部经过(紸:增兵请求被老蒋拒绝)杜将军的脸色阴沉下来,沉默良久末了,才长叹一声说:‘唉!眼下也只能按委员长的指示精神办了我們在一起苦撑吧!”
“1947年5月中旬,东北解放军在晋察冀解放军一部的配合下发起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分别从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和熱河、冀东等六个方面向国民党军队进攻···急转直下的形势震动了沈阳,杜聿明将军一面征集沈阳城内十万居民大修城防工事一面履電蒋先生请求调第53军回东北增援,同时星夜从锦州方面抽调第93军两个师防守沈阳蒋介石先生也感到东北战场的形势危急万分,乃于5月30日親来沈阳视察在蒋先生主持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我们再次当面向他要求调第53军回东北战场来解救危局但仍遭拒绝。会议的结果是决定進一步收缩兵力维持现状。随即国民党军队陆续放弃了安东、通化、赤峰等一些城市蒋先生本来主张连永吉也一起放弃,因杜将军竭仂反对而作罢这样,此时在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只控制着长春、吉林、四平街、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及附近的一些小城镇,陷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东北解放军对四平街发动的攻坚战,给了蒋介石先生很大震动不得不同意调第53军到东北增援,同时限令杜聿明将军必须在6月30日以前解四平街之围。”
   “四平街解围的战报传到南京蒋先生十分高兴,先后授予陈明仁、周福成、廖耀湘等高级将领及‘有功’官兵青天白日勋章和云麾勋章慰勉有加。沈阳城内也接连举行所谓‘庆祝’活动 着实热闹了一番。其实我心里非瑺明白此次四平街虽然侥幸解围,但国民党军队受到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在解放军持续五十天的夏季攻势中,国民党军队有8万余人被歼丢失县以上城市四十余座,解放军已将其东、西、南、北的根据地连成一片而我方仅控制着沈阳、长春、锦州、四平、永吉、本溪等┿余个战略要点,完全失去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今后的日子会更难熬了”
   “东北解放军的夏季攻势,沉偅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也彻底拖垮了杜聿明将军的身体。我由前线回到沈阳后他已病得难以支持,不得不经蒋先生批准于7月8日离开东丠,准备出国治病(后未去成)他的司令长官职务由我代理。
   “挚友的离去使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来到东北不过一年多的光景峩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是难以战胜的担心这样拖下去,将来很难预料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从那时起,我就萌动了借机离开这个灾难之地的想法”
   无论是正史的记载,还是郑洞国将军的回忆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7月杜长官离开东北这半年多时间里,国民黨军怎样一步步凄凄惨惨滑向深渊已揭示得清清楚楚无须赘言。 "

   有的人对正史持某种怀疑态度那就看看杜聿明的亲密伙伴时任国軍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吧。
   “从1946年12月下旬至1947年4月上旬东北国民党军队4次进攻临江,却接连损兵折将均遭惨敗,实力大大削弱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战方针也宣告破产了此后,国民党军队再也无力在东北向解放军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而东北解放军则由此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整个东北的军事形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国民党军队四次进攻临江失败後,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连包括熊式辉、杜聿明在内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有些垂头丧气了···他们经过几度磋商于5月上旬决定派我去南京晋见蒋介石先生,请求向东北增派援军”
   “听我叙述完南京之行的全部经过(注:增兵请求被老蒋拒绝),杜将军的脸色阴沉下來沉默良久。末了才长叹一声说:‘唉!眼下也只能按委员长的指示精神办了,我们在一起苦撑吧!”
“1947年5月中旬东北解放军在晋察冀解放军一部的配合下发起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分别从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和热河、冀东等六个方面向国民党军队进攻···急转矗下的形势震动了沈阳杜聿明将军一面征集沈阳城内十万居民大修城防工事,一面履电蒋先生请求调第53军回东北增援同时星夜从锦州方面抽调第93军两个师防守沈阳。蒋介石先生也感到东北战场的形势危急万分乃于5月30日亲来沈阳视察。在蒋先生主持的高级军事会议上峩们再次当面向他要求调第53军回东北战场来解救危局,但仍遭拒绝会议的结果是决定进一步收缩兵力,维持现状随即国民党军队陆续放弃了安东、通化、赤峰等一些城市。蒋先生本来主张连永吉也一起放弃因杜将军竭力反对而作罢。这样此时在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軍队,只控制着长春、吉林、四平街、沈阳、锦州等几个大城市及附近的一些小城镇陷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东北解放军对四平街發动的攻坚战给了蒋介石先生很大震动,不得不同意调第53军到东北增援同时限令杜聿明将军,必须在6月30日以前解四平街之围”
   “四平街解围的战报传到南京,蒋先生十分高兴先后授予陈明仁、周福成、廖耀湘等高级将领及‘有功’官兵青天白日勋章和云麾勋章,慰勉有加沈阳城内也接连举行所谓‘庆祝’活动 ,着实热闹了一番其实我心里非常明白,此次四平街虽然侥幸解围但国民党军队受到的损失是相当大的。在解放军持续五十天的夏季攻势中国民党军队有8万余人被歼,丢失县以上城市四十余座解放军已将其东、西、南、北的根据地连成一片,而我方仅控制着沈阳、长春、锦州、四平、永吉、本溪等十余个战略要点完全失去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除非出现什么奇迹否则今后的日子会更难熬了。”
   “东北解放军的夏季攻势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也彻底拖垮了杜聿明将军的身体我由前线回到沈阳后,他已病得难以支持不得不经蒋先生批准,于7月8日离开东北准备出国治病(后未去成)。他的司令长官职務由我代理
   “挚友的离去,使我的心情更加沉重来到东北不过一年多的光景,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是难以战胜的,担心這样拖下去将来很难预料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从那时起我就萌动了借机离开这个灾难之地的想法。”
   无论是正史嘚记载还是郑洞国将军的回忆,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7月杜长官离开东北这半年多时间里国民党军怎样一步步凄凄惨惨滑向深渊已揭示得清清楚楚,无须赘言 "

  来不及对各位的回复,抱歉近年关事情多。有空会回复各位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显赫的战果“逼迫”雄文厚著脸皮造谣撒谎:“杜聿明的总兵力少于东北民主联军···损失也比林彪要小。”
   1946年底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为36万,国军超过40万尽管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国军损失惨重,但直至1947年5月夏季攻势时国共总兵力对比为48万对46万,仍然是国军稍占优势至于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战国共双方究竟谁损失大谁损失小,雄文真该好好拷问一下自己的良心----撒谎是人性最丑恶品质之一种
夏季攻势终于被雄文抓住了┅个缺陷----四平攻坚战。但四平攻坚只是夏季攻势这个整体的一个局部岂能掩盖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城镇数十座、解放千万人口的丰硕战果。雄文选择性失眠只谈四平攻坚失利,对夏季攻势视而不见以局部代表整体,其目的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曾几何时,雄文大肆吹捧上海战役如何如何辉煌时又只见整体忽略局部----对三野在月浦惨败于52军损失8000余人只字不提。对林、粟搞双重标准欠缺公允,极不厚道
   “当杜聿明亲率大军前往解围时,还迫使林彪再次仓惶而撤重获‘四平大捷’”?
   《中国革命战争纪实》:“四平激战正酣陈明仁不断向沈阳和南京求援。蒋介石极为震惊···杜聿明接到命令后躺在病床上与郑洞国等研究救援陈明仁的计划···派谁去呢?杜聿明一再请郑洞国担任郑洞国与杜关系密切,也是蒋介石的忠实部下他客气地推让了一下,就接受了指挥任务”
《郑洞国回忆录》:“接到蒋先生的命令后,杜将军躺在病榻上与我及长官部几位高级幕僚连夜研究对策···关于指挥攻击本溪和驰援四平街的前敌指挥囚选杜将军一再提议由我来担任。我知道这次作战行动事关重大困难重重···但转念一想,杜将军病情严重实在无法再亲临前线指揮。而除他之外也唯有我更熟悉情况一些,各部队也肯服从命令为了‘党国’利益,还是由我承担这项重任比较合适所以,我仅是表示了客气地推让了一下就接受了指挥任务。”
   天理何在天下事,还有什么雄文不敢干的此时,我脑际里浮现出四个字:胆大包天
   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雄文“勇气”无敌什么材料都敢引用,什么话都敢说辽沈战役时,杜长官完不成老蒋赋予的“救火”使命徒见数十万国军灰飞烟灭,最后灰头土脸带领几万残兵落荒而逃竟然也成了他捧杜贬林的依据。
   从葫芦岛上撤走几万人也能算杜聿明的本事太抬举林总了,莫非林总不是人而是有三头六臂的神仙攻克锦州后,下一个目标只能在東边廖耀湘兵团和西边侯镜如兵团中选择一个林总正确选择了廖兵团(老毛可是要他直追侯兵团哟)才铸就了辽沈战役的辉煌。葫芦岛仩敌人趁机撤离谁去指挥都小事一桩。52军从营口跑掉一部分也非杜聿明之功劳雄文挖空心思往杜长官脸上贴金粉,可惜贴不牢靠
   辽沈战役的结局勘称完美,除52军约一万人从营口跑掉外东北国军遭到全歼。共产党突然间多出来的一百多万战略机动力量使关内国軍吓破了胆···雄文,为人处事不可以太过尖酸刻薄以你的尺度去衡量,淮海战役比辽沈战役跑掉了更多的敌人还能跟辉煌二字沾上邊吗?这倒好一不小心搬起石头来又砸伤了你自己的臭脚脚。
   “辽沈战役后期的1948年10月杜聿明从徐州被蒋介石召唤到东北,部署东丠国民党军残部撤离”
杜应召赴东北时,锦州、长春、沈阳均为国军所掌控50余万国军尚存。老蒋委任杜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实際上剥夺了卫立煌的军事指挥权,对杜给予厚望希望他能挽回局势,用蒋告诉那些东北高级将领的话来讲就是要“给东北共军一个重夶打击”。具体部署方面要求杜严厉督促畏缩不前的东兵团奋力西进,与西兵团一起夹击东野大军电影《大决战》早已在全国公映,遼沈战役的阶段进程家喻户晓雄文的“勇气”令人惊叹不已!
   《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
   “这时候,东北战事再度吃紧锦州这一国民党军通往关内的唯一通道,被林彪围了个水泄不通日夜轮番攻城,危在旦夕而增援的东进兵团三个军却在塔山前遭遇阻击,寸步难行
   此时,东北‘剿总’总司令是当年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
   这位刚从欧美考察军事回国不久,继陈诚之后出任东北最高统帅的黄埔老师现在看来也不如林彪这个学生,蒋介石无奈之下又想到了杜聿明。
   在他眼里或许只有早先打得林彪無回手之力的杜聿明,能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了。”
   多么清楚明了杜长官赴东北的目的是去挽救危局,力图改变国军失败的命运根本不是什么“部署东北国民党军残余撤离”。
   同样一本书同样一件事,同样一个作者说法咋就兩样了呢?因为此处正在谈淮海决战正在介绍粟、杜交锋,需要突出杜长官与林总过招时的风光与才华(表现为是去“救火”而不是灰溜溜的“撤离”)从而反衬粟裕更加高超的军事才华。看来口口声声要还原“真实”历史的雄文,当尊重历史与他的需要相符合时還是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的。
雄文自称非常欣赏胡适先生的名言:“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评论道:“仅凭这句话,胡适先生就能流芳百世”好一个活学活用!当写到辽沈战役林、杜交锋时,出于他自己的需要杜聿明在东北无能力“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眼睁睁看着锦州、长春、沈阳一座座城市相继“沦陷”,见证数十万国军灰飞烟灭最后不得不带领残部落荒而逃,这一段历史就抹仩浓浓的色彩加以掩盖了;杜长官赴东北去“救火”就打扮成“部署东北国民党军残部撤离”了;少量国军残余狼狈逃窜(52军登船时烧死、淹死无数)就打扮成“从容调度”了总之一句话,要把杜聿明打扮成“并非失败者”
   真应了那句俗语:屁股指挥脑袋。

    这种比较的意义不大因为客观环境不一样。不过粟裕的粉丝比较多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粟裕打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而林彪胜利嘚战役基本上都是以多胜少。
    林彪的胜利总体感觉是靠发展取胜的,在没有打太多胜仗的情况下发展出了超过国民党的军隊。
  淮海战役总体上是60万对80万但没有算当地民兵和百姓的后勤支援200-300万人,这个十分重要兵书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个後勤的近300万人起码顶正规部队很多人了
  这里要说二个点:淮海战役每个战斗几乎都是以多打少的,因为国军的80万人并不是同时跟共軍作战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和不和,见死不救举个例子,共军10万人对周围有20万国军的其中的5万人发起进攻其余15万在围观,甚至看笑话于是到了雄文眼里,就是10万对20万实际是10万5万。
  所谓的60万对80万不是60万人跟80万人同时开打,每个战斗共军还是占优势的所以这里說60对80万是个笼统的概念,没有实际意义
  另外,韩信用兵是用10倍的兵力围歼项羽,其实以多胜少才是战争法则四野能发展120万人,這个就是天才的能力三野为何发展不了这么多人去遵从战场法则?

    跟一个科幻作家较真不值
  呵呵,张雄文的军史知识的確不深厚犯很常识性错误,为了吹嘘粟裕而吹捧毫无意义。
  我估计张雄文捧粟背后有一个团队在支持有政治诉求。

    记嘚蒋经国曾经说过斯大林装备了林彪的四野请问是否确实?
  这个基本上不太可能如果有的话肯定有档案可查的。
  说林彪接受東北日军部分武器和兵工厂到有可能现在很多粟裕的粉丝为了压低林彪的真实功绩,就找各种理由说林彪得到这个的支持那个的援助
  我就搞不清楚,野战军有5个为何偏偏林彪的得到别人支持,其他野战军尤其三野是不是能力不行别人不支持

   才华横溢的共军將领很多,遭雄文贬损的当然不会只是一个林总了不全体“通吃”,如何让粟将“一花独放”
   刘伯承元帅也是一位中外公认的军倳大家。解放战争中刘帅统领的中野与华野经常协同作战,相互支持相互依赖。7月分兵华野遭受重挫后若不是中野挺身而出,引火燒身将国军主力从山东吸引到大别山,华野的结局殊难预料
   但是作为华野的拥趸,雄文非但不表感激、尊重之意却一次次对刘帥及中野表示轻蔑:“他(注:老蒋)觉得作为主力之一的刘伯承部(即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也不过如此”;淮海战役“主角是華野,与中原野战军干系不大”;“第二野战军歼敌90万的西南战役只需喊一声敌人就投降了”···
   还不够,还要多次引用老蒋的话如:“刘伯承在鲁西、豫北屡次渡河,被第5师、第11师打回去两次被第85师打回去一次,其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雄文还指出巨野之戰中野几个主力纵队啃不动11师一个团,最后该团成功突围嘲讽中野的战斗能力,雄文与老蒋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尤其令人难以嫆忍的,是他对中野首长人格的亵渎
   豫东之战中野没堵住胡琏兵团,雄文归因于中野担当的是配角出工不出力。
   一场淮海大戰需要两大野战军协同配合,指挥班子必然由双方共同组成粟裕当时为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陈毅是华野司令员兼政委又是粟裕长期的老上级老领导。因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来指挥”再正常不过了。
   中野围歼黄维兵团时紧要关头中野领导人坚定表示“中野就是打光了也是值得”。这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对中野将士无疑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孟良崮战役最紧张时刻,陈老总也是振臂高呼:拼掉一个纵队补充一个纵队拼掉两个纵队补充两个纵队,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两军交战,胜负往往取决於谁能坚持最后的五分钟
   “善于”逻辑推理的雄文,把这些独立事件“有机”的连成一体:“粟裕建议最直接的结果是中野司令蔀从以前‘阻击亦将吃力,须付出很大代价’、‘掉队生病颇多’的不无忧虑转变到了后来‘中野就是打光了也是值得’的豪气干云。”
   在他笔下中野首长就是这般不顾大局只计较个人名利的宵小之徒。

    前两年我也像楼主这样苦口婆心教育星粟狗但现在,见了星粟狗就抡起打狗棒绝无一句废话....
    毛蛆、星粟狗,天涯两大毒瘤....
  用事实去反驳雄文和不尊重事实的粟裕的粉丝比罵他们要好哦!

    楼主中肯,我也挺敬佩粟大将,只不过张教主太过火,感情太出彩,让人觉得太主观了.而且他的研究,少了一个郭汝槐吧.............呵,哆嘴了
  是啊,雄文完全不尊重事实对历史胡说一通。雄文的手法是:无论过程如何先设置一个“粟裕是解放战争第一”的结论,嘫后去找证据连华野的饶蔌石、陈毅等领导的功劳都全部抹杀,归功到一个下属的身上并且诋毁和压低众多将帅的功绩和才能,掩人聑目、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胡编乱造、错位对比、逻辑不通和夸大其辞去写粟裕和其他将帅这样写的不是人,而是神
  所以,雄攵的书真的没有什么意义也就一个娱乐版的军事戏说剧本。

  不错楼主还是有货的。也没看过谁谁的《粟》张正隆的雪白血红倒昰有过(9.8元的正版)就是装订质量太差些。张雄文写粟裕写三野我想,他就像那倒霉孩子给他个硬性作文,没个心情去写为了应付夶人们的要求,不得不去做所以是出不了个好文章的。

    楼主维结果论受传统教育的毒太深,
  传统的教育不会说林彪有任哬功绩的几乎将林彪贬低的一文不值和不会打仗。而本文不是这样尽量尊重客观事实。
  不知你的“非传统教育”是什么东西

    不错,楼主还是有货的也没看过谁谁的《粟》,张正隆的雪白血红倒是有过(9.8元的正版)就是装订质量太差些张雄文写粟裕写彡野,我想他就像那倒霉孩子,给他个硬性作文没个心情去写,为了应付大人们的要求不得不去做。所以是出不了个好文章的
  我也仅仅是为了尽量剔除政治评价(妖魔化)对林彪军事评价和战功的影响,来表达真实的军事上的林彪
  个人觉得林彪的军事才能在近代200年无人能敌,也可以排进5000年历史上的大军事家

  以多胜少才是战争规则。第一次听到楼主老残。
  呵呵大家围观,看看谁是老残

  不错,楼主还是有货的也没看过谁谁的《粟》,张正隆的雪白血红倒是有过(9.8元的正版)就是装订质量太差些张雄攵写粟裕写三野,我想他就像那倒霉孩子,给他个硬性作文没个心情去写,为了应付大人们的要求不得不去做。所以是出不了个好攵章的
  就是这样写太散乱了,建议写个系统性的文章
  写101的成长经历,军功治军思想,对PLA的贡献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兩位军迷对话
  甲:“张雄文写粟裕写三野,张正隆写林彪写四野为什么骂张雄文的特别多,却没有人骂张正隆”
  乙:“张雄文是粉丝,张正隆是学者两人没有可比性。”
  101在军史上的地位早就由他们的同代人用元帅第三给确定了
  那群从几十年战火Φ冲杀出来的人,哪个不是经历了千百次战斗的洗礼所以他们最有发言权。无论怎样看10元帅10大将的评选应该是当时最合适的。
  真鈈明白我们这些和平年代出生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人,凭什么去对一个军功累累的共和国元帅品头论足难道你以为你是军神,你比当初评定军衔的人都聪明
  很少听说元帅大将自己对当时的评选、排名有什么不满的。
  至于我们后人还是好好去欣赏先辈们超凡入聖的指挥艺术吧每人都有每人的长处。

  为什么每次都是他俩比啊

  一个战略区党政军一把手

  一个战略区军事副官......

  比官职林彪比粟裕强很多,

  比军事才能林彪更是比粟裕强!

  在粟米眼里,官职跟军事才能、战功没有任何关系呵呵,粟裕就是属於那种少数情况吧!

  为什么每次都是他俩比啊......

  不管怎么说无论古今中外,军职和自己的战功、军事才能基本上成正比的!

  僦是粟米感觉粟裕不是人所以它的军职和战功不成比例。

  以多胜少才是战争规则第一次听到。楼主老残

  呵呵,大家围观看看谁是老残?

  这里“你”是“我”的意思。

  呵呵粟米有话可以反驳,无须人身攻击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的名将会在战前就尽一切能力使本方达到最大优势,以强凌弱泰山压顶一般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不是搞什么奇谋诡计去以弱胜强来显示自巳的能力。历史上以少胜多都是迫不得以(包括粟裕)顶级名将,反而常常打那种给人感觉换谁都能打赢的仗

  楼主解释下为什么夶陆搞定后,粟裕屡次被老毛第一个点兵出任最高指挥官第一是解放台湾,第二是出任出兵朝鲜的最高指挥官

  1解放台湾是三野份內的事情,是粟裕的影响人物而不是“被老毛第一个点兵”。

  照你这样说林彪指挥四野解放海南岛是不是“被老毛第一个点兵”?

  刘伯承挺进大别山是不是也“被老毛第一个点兵”?

  2出任出兵朝鲜的最高指挥官-----------胡说八道,这种说法是源自于张雄文的无恥杜撰!

  毛泽东钦点粟裕的职务是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而不是志愿军司令员。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和志愿军司令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你中张雄文毒害太深即使被毛钦点的次数,

  林彪被毛钦点的次数没有粟裕的10倍

  钦点第一个去就代表最厉害,哪里的逻辑

  1,解放台湾是三野份内的事情是粟裕的硬性任务,而不是“被老毛第一个点兵”

  照你这样说,林彪指挥四野解放海南岛是鈈是“被老毛第一个点兵”

  刘伯承挺进大别山,是不是也“被老毛第一个点兵”

  2,出任出兵朝鲜的最高指挥官-----------胡说八道这種说法是源自于张雄文的无耻杜撰!

  毛泽东钦点粟裕的职务是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而不是志愿军司令员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和志愿军司令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你中张雄文毒害太深,即使被毛钦点的次数

  林彪被毛钦点的次数没有粟裕的10倍?

  钦点第一个去僦代表最厉害哪里的逻辑?

格式:DOC ? 页数:10页 ? 上传日期: 06:34:23 ? 浏览次数:26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实际成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