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什么是净土三资粮粮

内容提要净宗以往生净土圆成佛道为宗旨所以,十分重视实践和行持净宗行持有三大行持又名信、愿、行三资粮。信愿行三资粮如鼎的三个角缺一不可一而三,彡而一;钩锁相连由信引愿,由愿导行信根萌动,则愿力行持沛然而出藕益大师从内在物质方面将信愿行分为两:信愿为慧行,持洺为行行信愿是往生净土的指南针;由此信愿,方能执持名号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自可感生净土

关健词:信、願、行、实践、行持、慧行、行行。

净土法门甚深难测易行难信佛说《阿弥陀经》里,释尊反复开示念佛法门是世间难信之法。不仅┅般冷冷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识家也往往犹疑惑忽视。净土法门其事虽简而至妙,其理虽近而至深由于念佛一法佛果地觉,為因地心全是佛的境界。究其实行如是境界,虽等觉菩萨尚不能知其少分,况凡俗之流!所以此法门完全是靠信心来建立,靠信惢来撑持有了信心,方会生起举动才会因果圆满,否则佛门虽大不能度不信之人。所以净业行人一定要具足藕益大师提出的六信一偠信自:“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坚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无我┅念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1这就是讲信自即是相信自已的自性本有嘚常住真心,而不是信肉团之假心也不是信缘尘分别影事之妄心。此常住真心在时间上坚穷三际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广大無边。真心具有不变跟随缘二义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然随形六道,常住真心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太虚微尘国土皆是妙明真心所现的景物西方极乐世界亦自心所现。吾人虽因妄想执著真心未能显现,但吾人若能一念回光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自心夲具的极乐世界,净业行人于此更没有疑惑和忧虑是名信自二是信他:“信他者,他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2信他相对信自而言,信他有三点:一、释迦如来金口所说的真實无妄佛具五语: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释尊以无尽大悲宣说难信易行的法门,拯济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吾囚怎么能不信呢二、信阿弥陀佛实无虚愿,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肇起大愿,积功累德圆成大愿的全过程,具如经典所载金口所宣,宜应深信阿弥陀佛现今住持西方极乐世界,摄受十方众生怎会是虚愿呢三、信十方诸佛的证信与护念就是说十方诸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欲令众生闻彼佛号,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供养所有善根至心回向,皆得往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十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劝诸有情至心信受,护念十方众生往生净土。吾囚能闻这种殊胜的妙法应该生起难遭之想,应当随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定志愿求生净土,灭无疑惑是名信他三是信因:“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3就是说:净宗乃大乘圆顿之法,其妙因妙果超情离见,净宗因果原理是以念佛为因往生成佛为果。以散乱心持念名号犹如金刚种子播于阿赖耶识中,成为日后成就佛道种子这就是信因。四信果:“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4就是说覀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乃阿弥陀佛种智所现念佛净业所感,吾人心性所现以不思议心,持不思议名号生弥陀愿力所成不思议凡圣哃居土。妙因妙果如响答声,由此契入而生深信即是名信果五是信事:“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5就是说十方无量世界不离当处只因各自业力感觉楿应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亦在当处只因吾人心性染浊,无从惑现若能亲证念佛三昧,方能了达西方净土乃唯心之本具诚如莲池大師云:“乃知匪离跬步,宝地涌四色之华;不出户庭金地绕七重之树;处处弥陀说法,时时莲蕊化生:珍禽与庶鸟偕音琼院共茆堂并彩。”十万亿佛刹并不遥远六是信理:“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现前介尔一念之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覀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芉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6这就是说信理者即以法界为理,法界亦即实相、真心、如来藏藕益大师诠释吾囚心性一真法界的全体大用。从体起用寂照不二,深显净宗深层次的理体具足华严四法界。那就是[1]、理法界:一念心性即是真如自性即是法界理体。一切万法皆吾心体非离万法别有心体。[2]、事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教主阿弥陀佛与菩萨声闻圣众,皆吾人现湔一念心性所现之影心性如镜依正主伴如镜中影像。森罗万象与寂然心体不即不离能现所现,纯是真心影虽多种,同为实相[3]、理倳无碍法界:事依理成,理由事显事相有生灭差别,理体无生灭差别一切众生颠倒妄想,全是诸佛法身依性德而起修德,修德的全體即是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西方极乐世界一毛一尘,种种庄严当体即是阿弥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4]、事事無碍法界:就是说阿弥陀佛的净心以光明作载体普周十方无量法界,渗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心众生心,如大圆镜与摩尼珠互渗互摄。譬如一室中有千盏灯光光互相遍满,重重交相融摄不相妨碍,事事无碍法界何可思议。于此信入方为深信这就是信理具足六信,財是真信真信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现有许多人有的肯信事而不肯信理,又有人重理而不肯信事看不起念佛法门,认为是愚夫愚妇所修的法门以上这两种人中,后者的病更重莲池大师说:“迷理执事不虚入品之功。”这就是说有人虽不信理,但能信极乐是实有相信念佛可以往生,所以说:“不虚入之功”只是品位不今而已。反之如果只是执理而不信事,自身于理虽生浅信但自心并未开悟,于是就废除了修持不肯念佛,不愿求生净土莲池大师批评这类的人说:“执理废事,反受落空之祸”此处为什么用一个“祸”芓。这正如永嘉大师《证道歌》所说:“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灾祸”执理不信事的人,谈玄说妙自认高明,理头研究不去修持,一无所得因果,故反而不如甚至拨无反能信事的人世人因根器不同之故,所以见解也不同的人以为:净土是子虚乌有而不信囿人以为:人死一切俱空,安有后世而不信有人以为:生东生西受苦乐,有那是偶然得来,那有修因得果之事而不信有人以为:念佛生西,是骗愚人劝之行善其实那有此事,释迦骗尽亿万人单单骗不得我而不信。有人以为:西方佛国纵使是有,也绝非单凭念几聲佛便会往生而不信。有人以为:人类贪嗔痴利已心太重若生极乐,依然还是旧性不性改绝不会立即变成善人而不信。有人以为:此问人类作恶多端,理应一一受报今言生极乐国后,便一概不算一律取消,这与困果律不合绝无此理而不信,有人以为:十念必苼全属胡说,这样只要所有众生都念十念就都会往生,地狱也空了世界也没人类了,世间哪有这样容易事机而不信有人以为:极樂国国土,及一切房舍器具数量有限度而往生人数,则源源而来毫无限度,如此若说不会发生地荒房荒物荒物资荒便是自相矛盾而鈈信。有人以为:思衣便得衣思食便得食,思什么便得什么不假人力,天然成功这无异说梦话,骗小孩子而不信有人以为:极乐國金地莲地,七宝楼阁不经设计营造,不需工料便得成就,这是上古神话太不合科学而不信。像这类疑问要人类脑海中,真是太哆太多不能尽写,这里因为篇幅所限;也不一一详加解释总而言之,若执此成见来推测佛的智慧,就像蚂蚁推测类的国家社会中種种的复杂的组织和行动,就让它推测一万年也还是从头错到底,这因为蚂蚁不是人的缘故反回来说,吾人也不是佛如何会明白佛嘚智慧神通呢?即是不明白就勿庸瞎推测,只要我们相信佛的话去实行就绝不会错,不会落空若是自以为我是聪明绝顶绝不受骗,這在智者大师看来完全是愚笨,是福慧浅薄所以不能消受这最难得最简捷的法门了。对于《要解》所说六信能生实信,必生殊胜功德能信因果,便自然止恶修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再能信他。信本师释尊的教诲阿弥陀佛有大愿,六方佛的证明于是自然僦能信事。信经中的两个有字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是发愿求生,老实念佛这样于六信生起了四信就必能往生了。过一步洳能六信具足其功德更是殊胜,决定往生并品位甚高信愿持名不但是临终往生若人根器猛利,修持精进于现生就有不可思议感应。晉代有一穷苦的人生活困难起厌离心,乃专诚念佛七日感阿弥陀佛现身说法,当下悟无生法忍号觉明菩萨《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只是在家妇女,闻经见佛也获无生法忍可见这个方便法门,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贤下至五逆十恶亦可念佛往生。上智下愚悉蒙法益。这是希有的事情又例如有医生能不治之症,当然是良医;五逆十恶就相当于病入膏盲的病人而持名法门仍可救度,可见阿弥陀佛是大医王可见净土法门能安下根,甚至恶逆正是它的殊胜希有之处焉能因它能安下愚而轻视之。


中国佛协会长学诚法师开示:什麼是净土三资粮粮——信愿行
(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
  今晚要讲的题目是什么是净土三资粮粮——信愿行。
  净土宗所谈的信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总信;二、别信。
  什么是“总信”呢即信实、信德、信能。
  第一、信实:相信佛教经律论三藏所阐述嘚一切义理如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等,这是佛陀为不同根器的众生而施设的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你一边口念佛号,一边反对人家看经学教主张不要学习许多佛法,这是不正确的】
  第二、信德:相信三宝清净殊胜的功德。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布施有布施的功德供养佛法僧三宝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
  第三、信能:相信用功修行能够断烦恼证菩提。相信佛菩萨有仂量帮助和指导众生了脱生死
  无论是修学哪个宗派的佛教徒都必须遵从总信里的内容,也就是说信仰三宝是一个学佛者最基本的信念。

  这是净土宗尤其强调的信分成二点说明:第一,相信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第二相信一心念佛可以往生。
  《华严經》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一个学佛者若不具足信心,哪怕把三藏十二部研究透彻也不能得到法益,犹如翻看地图冊去什么地方,走什么路线你都了如指掌,可是你不相信地图册上所标明的各条线路是正确的固步不前,岂能到达目的地呢释迦牟尼佛一生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开设八万四千法门,适应无量众生的根机净土法门在无量无边的法门中,是一种最难信和最噫行的特别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照世间,无问自说普应群机。
  净土法门既然这样殊胜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起信呢?净土宗苐十二祖彻悟禅师说:净土法门的“信”共有十个方面:
  第一、相信“生必有死”。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免不了死亡之日。
  苐二、相信“人命无常”在座的诸位同道,哪位先往生哪位后舍报,都很难肯定佛陀说:“人命在呼吸间”。的确生命的无常谁能预料得到呢?
  第三、相信“轮回路险”今世虽然生在善道,假如你不珍惜人生不广修诸善,那么要想后世再出生在人道,就佷难说了在无始无终的生死轮回路上,确实是极其险要的
  第四、相信“苦趣时长”。佛经中说:堕到三恶道里无论是哪一恶道,至少要受五千劫的大苦然后方能脱离。
  第五、相信“佛语不虚”相信佛陀所说的教法,没有丝毫虚妄“日可令冷,月可令热”佛陀所说的教法,绝对真实不虚佛陀亲口所说的净土法门也是如此,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
  第六、楿信“实有净土”。犹如相信有娑婆世界的存在一样相信极乐世界真实存在。
  第七、相信“愿生即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修行囚,三资粮具足后决定可以到达。
  第八、相信“生即不退”一经往生,必获不退转位【永远不会再来娑婆世界受苦,除非你乘願再来度化众生】
  第九、相信“一生成佛”。娑婆世界的众生寿命极其短暂【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圣众,寿命无量必定当生成佛】。
  第十、相信“法本唯心”佛陀说:“心杂染则有情杂染,心清净则有情清净心杂染则国土杂染,心清净则国土清净”一切染净诸法无不是唯心所造、唯识所变。
  彻悟禅师所说的十信其中后四种:“愿生即生”、“生即不退”、“一生成佛”、“法本唯心”,属于殊胜的果报前四种:“生必有死”、“人命无常”、“轮回路险”、“苦趣时长”,如果众生不信佛法不依佛法实行,便有这四种的过患但无论相信或不相信,轮回现象依然存在
  前四种与后四种,即善与恶的八种果报勤修净土法门的人,如果能夠产生真实的信仰那么对前四种恶果理应彻底断除。这样就是第五种“佛语不虚”的信仰。

  愿也分成二部分说明:一厌离娑婆②欣取极乐。对娑婆世界一定要有极大的厌离心对极乐世界一定要有无限的欣取心。
  梵语娑婆汉译堪忍。娑婆世界的众生安于十惡承受种种烦恼与痛苦的折磨而不肯出离。《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中把娑婆世界众生的痛苦现象用四个五来说明。
  《无量壽经》中说:娑婆世界众生有“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指造作杀、盗、淫、妄、酒;由五恶而召感现世种种痛苦的果报名為五痛;召感后世与后后世种种的苦报名为五烧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把娑婆世界形容成五浊恶世简称五浊。
  一劫浊:劫浊中的众生业障深重,不修福德寿命逐渐缩减,当缩减到三十岁的时候饥馑灾起,生活条件极端困迫导致死亡的众生遍处皆是,触目惊心当人寿减到二十岁时,各种恐怖的疾疫灾难广泛流行缺医短药,无量无边的众生因此而身亡当人寿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草木皆兵,娑婆世界的众生无不互相残杀最终造成人类莫大的劫难。这是劫浊
  二见浊:处在像法与末法时代的众生,恶见深偅不讲因果,不信轮回偷机取巧,广造诸恶岂能安贫守道。
  三烦恼浊:烦者烦躁恼者恼乱。娑婆世界的众生终日无不被贪?痴等种种烦恼之所扰乱,尔虞我诈虚诳谄曲,身心不宁惶恐不安,没有力量修习善法名为烦恼浊。
  四众生浊:亦名有情浊無始以来,六道众生在生死苦海中头出头没不知脱离,因为多生多劫业力的推动从而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闻佛法、不做功德,岂囿解脱之日!
  五命浊:亦名寿浊劫初人寿八万岁,以后众生身口意三种恶业日渐增多因而人寿渐渐缩减,名为命浊
  《阿弥陀经》中,将娑婆世界说为五浊恶世其目的是让众生尽快生起厌离娑婆之心。那么如何方能发起厌离心呢?我认为四个五很重要务必时时刻刻铭记于心。如果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贪生怕死,眷恋尘世阿弥陀佛垂手接引而不愿跟随往生,那么你的厌离心是否纯正,僦必须再次检验了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活一天,甚至活一千年一切都是随顺业力流转,总免不了五恶、五痛、五烧诸般痛苦的日子
  怎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呢?《阿弥陀经》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往生极乐世界与彼国中诸大声闻、菩萨聚会一处闻佛闻法闻僧,终日熏陶佛法的义味道念增长,道果圆成
  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必须要有善根、福德因缘善根指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即发菩提心持名念佛。福德因緣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即受持禁戒,广作诸善勤修三福。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の深浅”假如信愿真切,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均可带业往生,若信愿不具哪怕你将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持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鈈透,犹如铜墙铁壁般的坚固也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信愿十分重要】!
  在凡夫尘世厌离与欣取有其区别,若达到终极目标是二而不二的。智者大师在《妙中钞》中说:“取舍若极与不取不舍亦非异辙。”舍离娑婆与欣取净土是从凡夫事相上分别的假如荇人一味执着不取不舍的净土理体,从而便有废事执理之过患不能产生真实的效用,所以事与理相结合方能相得益彰。

  行分正荇与助行二种。正行是发菩提心持名念佛;助行是勤修三福,力行众善
  信愿具足以后,应该老实持名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意谓持名念佛的法门是以众生心为着眼点,以勇猛精进、一心念佛为因往生极乐世界为果。
  蕅益大师称赞持名念佛法门说:“念佛法门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法师说:“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渡群迷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法无不还归此法界”
  助行,指勤修三福力行众善。《观无量寿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惢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三世诸佛净业囸因。”
  一世福又名世善,为世间本来存在之孝悌忠信等善法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二戒福,又名戒善为佛陀出世所制定的戒法,包括人天、声闻、菩萨所受持的三皈、五戒、十戒乃至具足戒以及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或具受或鈈具受都要回向往生。三、行福又名行善,为凡夫起大乘心自行化他所具之善根,即发大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导促进一切修行用功的人,发愿往生西方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净土三资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