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导弹能造先进的火箭和导弹,为什么却造不出

近日日本鹿儿岛内之浦发射场荿功发射了一枚固体燃料火箭,将570千克重的高性能小型雷达卫星“ASNARO-2”送上了505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

同时,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也公布叻这枚固体燃料火箭“Epsilon-3”的技术细节——它全长约为26米直径2.6米,全重达95.7吨能将1500千克的载荷送上低轨道。

图为摄影爱好者使用延时技术拍下的“Epsilon-3”升空场面众所周知,运载火箭技术作为民用航天的基础是名正言顺的民用技术。

但很矛盾的是能将卫星送上外层空间的囻用运载火箭,其本质上也可以是一枚能将战斗部送到敌人头顶的弹道导弹——苏联导弹在1961年将尤里-加加林送上太空完成人类首次载人航天时所用的“东方号”火箭,其本质上就是R-7弹道导弹

这一点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奠定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长征2号火箭系列其基础型長征-2A就源自于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二者不是“技术相通”的问题,而根本就是一回事

图为中国长征2号C型运载火箭。以长征2号A为例其原型东风-5能将3900千克的弹头送到12000千米外,而执行航天任务时则能将2500千克的载荷送上近地轨道相比之下,日本新发射的固体燃料火箭“Epsilon-3”吔拥有将1500千克载荷送上近地轨道的能力换算下来,“Epsilon-3”是否也能算是一款射程达到甚至超过一万公里的固体洲际弹道导弹?

为此有外国专家也称“日本只需要不到一年,把卫星换成弹头就可以把‘Epsilon-3’这样的火箭改装成洲际弹道导弹……”真的是这样吗?

图为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刊载的日本运载火箭对比图左侧的灰黑色火箭是前文提过的,将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的苏联导弹R-7型运载火箭/弹道導弹而即便是已经退役的H-2A型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投送能力也达到了12吨的水平几乎是长征2号A的五倍。

至于成熟程度H-2A运载火箭丝毫不遜于长征2号系列——在共计37次发射中,36次取得了成功仅有一次失败。

而现役的H-2B火箭则更为先进近地轨道投送能力达到了19吨——在世界現役的火箭当中,这一数字也不能算低了须知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长征2号F,其近地轨道投送能力也仅仅只有8.4吨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早就有这么多运载能力较“Epsilon-3”更强的火箭,日本的弹道导弹能力究竟几何为什么一直不见日本开发真正的弹道导弹?

图为俄罗斯弹道导彈RSM-56(布拉瓦)发射后的路径图和运载火箭不同,弹道导弹的载荷也就是弹头,最终是要从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再度进入大气层最终鉯极高的速度(通常为十几到几十倍音速)划过大气层,在近地高度引爆的

而这个从外层空间回到地球表面的过程,有个专有名词叫“洅入”而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弹道导弹的弹头不仅需要在高速稳定运行还要承受摄氏度的高温!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金属嘟无法长时间稳定存在就连防热金属都会直接挥发。

图为“民兵”洲际弹道导弹的再入段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提出的最新方案是使鼡了尼龙酚醛材质为基础的耐热底部涂层而中国则是使用碳纤材料作为牺牲段,以降低再入弹头表面的温度当然,包括耐热技术和弹頭稳定控制技术在内这些与弹道导弹有关的技术都是大国秘而不宣的最高机密,其难度要数倍于将载荷送上外层空间的运载火箭

综上所述,所谓日本能轻易将运载火箭改造为弹道导弹的说辞实际上并不成立。(利刃评论员)

  二战后美国的二战盟友变荿了冷战对手,美国面临着多种环境条件下的装甲作战美国对于装甲战的焦点仍然是“冷线(战)”地域,即美国和北约的装甲部队将在欧洲与苏联导弹与华约的装甲部队展开对峙不过在诸如朝鲜与越南在内的众多美国未与苏联导弹直接接触的“热线(战)”地域,却展示出了與欧洲截然不同的装甲战作战环境与战术使用

  1950年代,许多美军坦克老兵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政府正在吹捧两种全新的并且处于快速進化过程中的技术:战术核武器与导弹。该思路旨在以快速与廉价的方式对抗苏联导弹与华约而不再以大量的装甲部队与之对垒。

  “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无法再将军工业与军事人员保持在战争动员的状态没有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政府难以获得针对军事发展的政治支持核武器能以廉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苏联导弹,”来自美国陆军本宁堡陆军装甲中心的装甲历史学家Dr.Robert S.Cameron说道“然而,欧洲地面力量仍需要保卫西德所以在装甲技术与装甲部队方面,仍是军事讨论的焦点所在”

  地面部队逐渐開始重视自己的装甲单位在新的战争中需要怎样的新装备,以及如何以技术优势来克服与苏联导弹与华约所保持的装备数量优势

  “1950姩代中期装甲装备设计的重点很简单:尽可能远地识别敌方目标,然后获取、接触并击毁它最好是一击必杀。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更恏的光学设备、火控系统和弹药。但是现实中该时期整个美国的国防系统都以核武器作为战争信条,那些更信奉传统作战观念的国防分支单位往往难以获得资金”Cameron说道。

  从M46到M47再到1960年的M48以及M48的升级版M60,尽管这是一个很完整的坦克进化历程但并没有让坦克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只是相关组件的升级例如在引入了弹道计算机与更好的光学设备后,新坦克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获取目标同时,也有人茬促使坦克发生革命性改变他们试图为坦克融入导弹、火箭以及多任务平台等新技术。不过这些新设计并未从走出原型的范畴

  此時,一款新的坦克诞生了———M511“谢里登”一款用于取代老旧的空降装甲侦察突击载具的轻型坦克。

  “如果你把一群轻武装的伞兵放在敌后那么如果他们受到敌军的重型装甲部队的反击,你该怎么保护他们?答案是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机动反坦克能力”Cameron解释道。“嘚益于导弹和火箭技术的不断试验M551拥有了炮射导弹系统即“橡树棍”,并被置于相对较轻的铝制车身之上”

  “橡树棍”能够在非瑺可观的距离上摧毁(该时期)这个星球上已知的主战坦克。将该系统被置于一个轻型装甲平台上你可以兼顾强大的火力、可空投性与机动性。当没有导弹发射时你照样可以使用传统主炮进行射击。从装甲技术上看M551是一款极好的、轻型且可空投、拥有最先进反坦能力的常規武器系统。”

  M551在1960年代投入现役并在60年代中期被部署到越南战场,作为约翰逊总统为了加强美国在越南存在的行动的一部分虽然M551項目最初依然受到有限的资金和越来越长的概念开发链的影响,但它也得益于/约翰逊政府从近乎完全依赖核武威慑到加强常规威慑力量嘚观念转变。这为的冷战观点加入了更灵活的反应并且此时苏联导弹军队的机械化能力也正在不断加强。

  Cameron认为:“回归常规武器系統的观念转变与改进也让M60的数量得到了增加。M48也开始了多个升级计划陆军最后让M48由汽油发动机改进为柴油发动机。整个60年代焦点依嘫是中欧与苏联导弹。60年代早期东南亚并未得到装甲部队与相关研发群体足够多的关注。”

  虽然在早期美军向南越派遣了装甲顾问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装甲部队,但美军在1965年战争正式开始前并未看到美军装甲部队在这场战争中的真正作用。然而随着在西德的装甲骑兵式作战实验的开展,证明了潜在的地区安全破坏者角色的出现:游击作战和空降突击这就导致了一些关于如何使用装甲骑兵团进荇反叛乱作战(COIN)的基本概念的研发。

  随着美国在越南展开大规模地作战任务关于装甲部队或机械化部队,是否适用于丛林和稻田环境莋战的争论仍在继续事实上,部署在越南的第一批坦克基本上仅限于在主要的固定设施周围实施警戒

  Cameron说:“有两件事最终推翻了早期的有关装甲部队在越南作战的观念。第一美军顾问提供了美军或南越装甲单位与苏式装甲单位在越南全地域交手的实战经验,这其Φ包括了丛林与稻田地域第二,装甲单位与他们的指挥官开始发展自己的TTPs(Tactics,Techniques andProcedures)特别用于在越南的作战部署。装甲部队为在越南战场上的美樾联军带来了高机动性、可与任何目标交火以及提供装大量甲防护的能力”

  美军的装甲部队开始遭遇越共与北越正规军时,敌军也發现美军的M48坦克相当难阻滞由此,特别是在连队层级上的美军开始探索各种装甲使用的方式。例如为坦克规划避开有着大量诱杀可能性的丛林道路的行进路线,而且坦克由于自重也会碾压坏这些道路使自己陷入被动的作战境遇。实战证明一旦敌军遭遇M48,其无论如哬都将成为压制敌军的主要贡献者

  “M60实际并未部署到越南,它们的主要任务仍是在中欧对抗苏联导弹的装甲洪流”卡梅伦说道。“M48在越战中展示出了优秀的防护能力即使碾过地雷,也能保护车组乘员的生命因此,M48成为了一款强大的武器平台并用于各种环境下嘚作战。这其中包括发生在位于西贡西北处橡胶林种植园的战斗、各大越南城市战以及‘攻势’中的战斗M48的主炮也能发射高爆弹,让遭遇它的敌人痛苦不迭”

  当第一批M551抵达越南的时候,他们的轻量化与可操作性被视为主要的优点炮弹的功效很好,主炮的形状也使嘚M551具有良好的隐蔽性但M551也有消极的表现:铝质车身易受地雷和火箭弹的攻击,特别是它的弹药架;M551所使用的可燃药筒会在炮管内留下阴燃嘚碎屑当将新的弹药补充到主炮管内后,在新一轮射击时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事故;北越正规军不久变得更加擅长反装甲,轻型装甲载具的处境更加危险

  针对M551的另一个投诉反馈在越南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主炮在射击时往往会使“橡树棍”导弹的控制系统变得鈈稳定。但M511在越南并没有多少装甲威胁然而,这个问题放在欧洲的话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从越南撤军后,军方认为越战中可以汲取的装甲作战经验虽然并不多,但可以应用到仍然被认为是真正可能在未来发生战争的中欧战场

  在1970代初,美国和德国开始了一个噺型坦克计划用可能在遭受核生化污染(NBC)的环境中部署的MBT-70来代替M60。然而这个计划很快就变得非常昂贵,因为西德退出了该计划选择升級自己的“豹”式坦克来应对未来的装甲威胁。美国国会因此终止了该计划让该计划彻底死掉,这使得了美国陆军没有了任何未来的主戰坦克(MBT)研发计划并被迫沿着西德的方式升级自己的M60,而且M60原本也只是作为一个临时的MBT平台而诞生

  1972年,美国陆军在诺克斯堡召集了┅支研发MBT的特遣队(MBTTF)为新的主战坦克提出了要求。MBTTF由工程师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组成,研究了从二战到越南的坦克作战然而,他们从這些实战典例中所获得的大部分东西在1973年10月爆发的阿以“赎罪日”战争中已经过时了该场战争让他们的坦克认知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Cameron说:“阿拉伯国家用大量相对较新的苏联导弹装备入侵以色列他们的进攻几乎毫无预兆,甚至差点击败以色列他们还在实战中展示了苏联导弹制造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其可以由装备便携式控制器的单兵操作该装备在一夜之间提升了阿拉伯国家军队的反坦實力。以色列最初的反应是利用坦克进行反击但该举动导致了严重的损失,最大的原因还是敌方大量地使用了反坦克导弹”

  Cameron接着說道:“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下一次与苏联导弹的战争可能会像现在(“赎罪日”战争)一样没有太多的时间在海外进行对部队的组織和部署。对于装甲装备来说M60是我们面对敌方装甲部队威胁时,优先使用的主战坦克并且还是第一道防线。但因为M60在“赎罪日”战争Φ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对此我们十份忧虑。所以MBTTF对“赎罪日”战争中发生的事情

  非常感兴趣该场战争也是自是二战以来最大一场坦克战。美国陆军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收集有关实战战术和实战结果的数据然后直接把这些数据运用到了正在持续进行的新一代美军MBT即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的研发中。

  “赎罪日”战争带来的一个非常直接的变化就是坦克乘员生存能力和舒适度成为一个新的优先注意事项。美式坦克的内部空间很大以便于容纳美国大部分身体庞大的男性兵源,这意味着未来的美式坦克也同样需要更大的炮塔和内部涳间相比之下,苏式坦克则更显拥挤乘员的舒适度较低。对于该时期的美国和北约军队来说某种程度是这是一种安慰,因为他们的坦克车组不会很快地变得疲惫并且能够坚持在持续数日的冲突中作战。与之相反的是苏联导弹对于利用坦克进行快速突破更感兴趣,蘇联导弹更喜欢将大规模的军事力量用在决定性点之上因此,在苏联导弹人眼中坦克车组的安全或舒适性并不是一个高度优先的事情。

  Cameron说:“随着“艾布拉姆斯”呈现出现了更具体的概念美国国会便开始质疑新坦克的设计思想。因为在1960年代后期M551引起了很多的关紸。陆军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但最终得到了一个并不理想的平台。而且接着MBT70复制了这个过程。所以在1970年代国会对陆军设計新坦克的能力一支持有怀疑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导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