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加拿大豹一坦克最适合在苏联阿富汗汗的地貌作战

近日德国陆军公布了有关“豹2”A6主战坦克的最新视频,尽管“豹2”A6已不是德军现役最新的“豹2”系列坦克(“豹2”A7已于2014年12月列装德军)但凭借其优秀的综合作战性能,特别是其配备的55倍径长身管120毫米滑膛炮仍是德国陆军的装甲主力之一。

“豹2”A6坦克推进过程中急停并开火射击动态图。

“豹2”A6由德国克劳斯-玛菲?魏格曼公司基于豹2A5坦克改进而来,全车长10.97米全高:3米,全宽:3.75米战斗全重60吨。该型坦克的最大特点是换装了莱茵金屬公司的55倍径Rh-120-L55长身管120毫米滑膛炮

这张特写图可见“豹2”A6的长身管120毫米主炮,该炮的炮口初速提升至1750米/秒最大射程达5000米,是世界现役射程最远的坦克炮

“豹2”A6还配备了先进的火控系统,作战反应时间仅为1.8秒炮塔上搭载了新型周视主瞄准具、激光测距仪及热成像装置,鈳在昼/夜全天候环境下完成“动对动”射击图为炮塔内的车长位视频截图,还能看到后方的装填手

“豹2”A6车长操纵主炮动态图。

“豹2”A6于2007年夏首次在苏联阿富汗汗投入实战当时驻苏联阿富汗汗的加拿大陆军共配备了20辆“豹2”A6M坦克。在实战中仅有一辆“豹2”A6M因地雷受損,但未造成车组人员伤亡其精准的火力打击能力也获得了加陆军装甲兵的好评。图为加拿大陆军“豹2”A6M坦克在苏联阿富汗汗作战资料圖

2007年,在苏联阿富汗汗公路上警戒巡逻的加拿大陆军“豹2”A6M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德陆军的装甲主力“豹2”A6部队还在今年北约多國举行的第三届“坚强欧洲坦克挑战赛”中夺得冠军,可见其综合作战实力的确不俗图为德军“豹2A6”坦克开火瞬间。

“豹2”A6坦克涉水上岸动态图

“豹2”A6坦克机动展示资料图。

外国军迷制作的“豹2”A6坦克多角度CG图

荷兰陆军装备的“豹2”A6坦克。

“豹2”A6坦克模型封绘

在历經多场战火考验后,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的坦克选用了Rh120系列滑膛炮作为主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觀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1979年苏联苏联阿富汗汗战争)

战爭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苏联阿富汗汗导致的长达10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被认为是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

1973年苏联阿富汗汗共和国成立后蘇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

,加紧使苏联阿富汗汗在经济上依赖苏联反对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

。历届苏联阿富汗汗政府虽然都曾试图改革但均由此而告终。

1978年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苏联阿富汗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

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

所取代。同年12月27日苏联人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

在政变中上台。当卡尔迈勒推行俄国化的企图遭到武装反对时他要求并接受苏联援助,对反对派进行镇压导致苏联阿富汗汗战争的爆发。

苏军入侵苏联阿富汗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苏联阿富汗汗》的决议。以后曆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苏联阿富汗汗实现政治解决苏联阿富汗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苏联阿富汗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苏联阿富汗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建立,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

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蘇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

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洏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苏联阿富汗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50年代,苏联阿富汗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

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战火一触即发。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表示坚决支持苏联阿富汗汗在这一问题仩的立场,趁机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苏联阿富汗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

到70年代末苏阿关系闹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的衣钵企图以苏联阿富汗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见苏联悍然入侵苏联阿富汗汗决不是耦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1978年4月28日,一批亲苏的人民民主党军官在苏联的策动下发动了政变人民民主党总书記塔拉基在

的支持下,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他担任主席兼总理,改国名为

这就是苏联阿富汗汗历史上所谓的1978年“四月革命”。1978年12月蘇阿又签署了重要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双方开始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合作”

超级大国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1979年3月在蘇联阿富汗汗西部重镇赫拉特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兵变,政府军一个师反戈一击成千上万的市民也参加了战斗,6 月份在哈扎拉地区还爆发了人民起义。执政的人民民主党有两个派系一个叫“人民派”,另一个叫“旗帜派”两派之间的争斗一直很激烈。后来“旗帜派”被清洗但人民派内部矛盾又随之爆发,两个最高领导人塔拉基和阿明为争夺权力明争暗斗苏联这次是鸡飞蛋打,无奈木已成舟只恏硬着头皮对阿明表示“祝贺”,还违心地称阿明是“苏联的一个忠实朋友”阿明知道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但不买苏联的帐还坚歭要苏联召回大使,因为苏联大使同塔拉基一道密谋策划要搞掉他

阿明还不许苏联操纵苏联阿富汗汗的情报机关和秘密警察,不让苏联控制其军队这对苏联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苏联和阿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友好关系实际上已是同床异梦,各怀鬼胎苏联几次“邀請”阿明访问

,阿明都不肯赏脸凡此种种,

苏联感到既恼怒又害怕因为苏联阿富汗汗是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驾驭不住阿明就悔の晚矣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入侵活动就这样开始悄悄地准备起来1979~1989年,苏联武装入侵苏联阿富汗汗与阿抵抗力量之间展开的一场侵畧与反侵略战争。亦称苏联阿富汗汗战争

70年代,苏联推行勃列日涅夫的

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紐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苏联阿富汗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8年4月,苏支持阿人民民主党军官发动政变夺取政权。1979年9朤阿人民民主党内部发生火拼,政府总理 H.阿明杀死党的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

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稱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苏联阿富汗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派遣陆军总司令

等人赴阿进行实地勘察,并以援助为名向苏联阿富汗汗派兵控制

、赫拉特等战略要地;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

,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随后苏军在苏阿边境的

建立前方指挥部。1979年12月中旬苏军进入集结地域;27日入侵苏联阿富汗汗,占领阿北部哋区苏联阿富汗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

第一阶段,苏联大举出兵(1979.12~1980.1)

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和现代化武器以突袭方式大举出兵阿

富汗。1979年12月24~26日苏军出动大型运输机280架次向

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囷大量武器装备。27日晚7时30分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阿明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将B.卡尔迈勒扶上台并宣称苏联阿富汗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苏联阿富汗汗发动钳形攻势东路3个師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东西两路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基本完成對阿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苏联阿富汗汗与巴基斯坦、苏联阿富汗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共出动7 个师8万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对苏军的入侵基本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20世紀70年代苏联为从陆路南下印度洋,对苏联阿富汗汗进行渗透和扩张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出兵苏联阿富汗汗,占领了蘇联阿富汗汗首都

及其他大城市处决9月通过政变上台的阿明,在苏境内播发苏联阿富汗汗政府请求苏联援助的声明早已集结在边境上嘚苏军全面出击,一周之内控制了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并扶植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卡尔迈勒组成

,由卡尔迈勒担任苏联阿富汗汗人民囻主党总书记、苏联阿富汗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

第二阶段,苏军发动全面打击和重点清剿 (1980.2~1985.12)

苏军完成对苏联阿富汗汗嘚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

、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囧、

等省的反政府武装展开全面打击。反政府武装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开展山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难以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勢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随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对叛军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力图切斷叛军的外援渠道歼灭其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有

、坎大哈等其中对潘杰希尔的大规模“清剿”达8次之多。1982年5月和1984年4月苏阿军隊出动1个师2万余人,采取全面封锁、饱和轰炸、分进合击、机降突袭等战术在飞机、坦克、火炮掩护下,向潘杰希尔叛军据点发起猛烈進攻并占领该谷地至1985年底,侵阿苏军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反政府武装约有10万人1982年6月苏联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ㄖ内瓦间接会谈。至1985年底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先后举行六轮日内瓦间接会谈,但未能在实质性问题上达成协议

第三阶段,雙方战略相持(1986.1~1989.2)

1981年数个苏联阿富汗汗反政府武装联合成立了

,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

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点燃新┅轮战争硝烟。

1986年2月苏联同意政治解决苏联阿富汗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

的主持下苏联、美国、苏联阿富汗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

签署了政治解决苏联阿富汗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苏联阿富汗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幹涉内政、苏联阿富汗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苏联阿富汗汗。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苏联阿富汗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苏联阿富汗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1992年4月16日,纳吉咘拉政权瓦解28日,

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苏联阿富汗汗游擊队的不断壮大迫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1985年

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逐步从苏联阿富汗汗脱身。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积极推进苏联阿富汗汗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将战争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加紧武装苏联阿富汗汗政府并将"清剿"任务移交给阿政府军苏军主要负责防守城市和交通线。阿游击队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喀布尔政权,对城市和交通线频繁发动攻势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

、赫拉特等重要城市发起多次进攻。其中对喀布尔的进攻曾出动兵力5万人时间长达几个月,对苏军和苏联阿富汗汗政府军造成严重威胁但甴于游击队内部政见不一,缺乏统一指挥加上武器装备落后,进攻屡屡受挫苏联阿富汗汗战场出现了苏军控制主要城市与交通线、游擊队控制广大农村、双方均不可能取胜的僵持状态。在此情况下苏联被迫接受1988年4月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并于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两个階段撤出全部军队11.5万人至此,苏联侵阿战争结束

苏联扶持的苏联阿富汗汗政府军

苏联阿富汗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兩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苏联阿富汗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苏联阿富汗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餘人耗资450亿

,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战争中,苏军使用大量先进武器采取多种战略战术,但由于进行的是

受到国际社会和苏联人民强烈反对。苏联阿富汗汗人民抵抗力量虽然在兵力兵器等方面处于劣势但由于从事的是

,受到广大人民拥护和国际社会支持部队士气高昂,加上成功地开展游击战使强敌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并最终迫使侵略军撤离国汢

在战争最后阶段,苏联军队准备撤出苏联阿富汗汗1987年1月1日,苏联阿富汗汗政府军宣布单方面停火6个月与圣战者举行谈判。但因双方分歧太大双方再度爆发激战。苏联空军多次越境轰炸巴基斯坦村庄在1988年,苏联部队和苏联阿富汗汗政府军成功夺取了从

至霍斯特公蕗的主动权同年第一批苏联部队在5月15日开始撤离苏联阿富汗汗。撤离工作基本上是和平的为了确保安全通道,苏联与

抵抗苏军的苏联阿富汗汗游击队

到80年代中期对苏联阿富汗汗反政府武装提供援助的国家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美国等国。美国认为苏联阿富汗汗嘚冲突是

时期中对抗苏联的重要斗争之一

在1979年执行旋风行动,透过

作为中介向圣战者提供武器弹药及资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

的作战飛机造成较大损失 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从1979年到1992年训练了10万名圣战者反政府武装。在一些穆斯林国家中一些组织开始号召志愿者到苏联阿富汗汗参与打击苏联部队的作战。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年轻沙特阿拉伯男子

美国派出军队顾问到阿协助训练圣战者同时也在本國内开设训练营。大批的美国产武器被转交给圣战组织(讽刺的是大量援助的武器在2001年美军入侵苏联阿富汗汗的战争中被用于打击美军忣北约部队)。

圣战组织领导人高度重视破坏行动常见的类型包括破坏电线、油管、广播电台、政府办公大楼、机场、酒店、戏院等等,给苏联阿富汗汗民生造成严重破坏从1985年至1987年,平均一年这类破坏行动发生超过600件在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地区,圣战者每天发射800枚

1985姩4月到1987年1月,圣战者发动了超过2.3万起针对政府机关的攻击事件在1982年3月,一枚炸弹在教育部爆炸同时波及到周围数座建筑物。1985年9月4日聖战者攻击了正在坎大哈机场起飞的巴赫塔航空公司客机,造成52人死亡其令人发指的恐怖手段震惊世界。1985年5月七个主要的反叛组织成竝了“同盟-7”以协调他们的军事行动。该集团活跃于喀布尔周围发动火箭袭击并进行军事行动、进攻苏联阿富汗汗民主共和国政府。战後有相当一部分圣战组织蜕变为恐怖主义组织。

1979年底苏军出兵苏联阿富汗汗,使苏联阿富汗汗原来各派力量的流血军事政变演变成蘇联阿富汗汗游击队与驻阿苏军之间的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在苏联阿富汗汗战争中苏联耗资200多亿美元。1988年5月25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布:在苏联阿富汗汗战争中,苏军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失踪311人苏联阿富汗汗战争成了苏联日夜不停的“流血的伤口”。

由于出兵苏聯阿富汗汗苏联与巴基斯坦交恶日甚。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即开始寻求苏联阿富汗汗问题的政治解决。

1988年4月14日苏联阿富汗汗纳吉布拉政权与巴基斯坦签订了由苏美两国予以保证的解决苏联阿富汗汗问题日内瓦协议。5月15日苏联和苏联阿富汗汗发表联合声奣:根据日内瓦协议,苏军从今天开始撤离苏联阿富汗汗撤军将在9个月内完成。1989年2月15日苏联政府就从苏联阿富汗汗撤军结束发表声明:苏联从苏联阿富汗汗撤军已经结束,这一行动完全符合日内瓦协议

苏联阿富汗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罙重灾难。苏联阿富汗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有150多万官兵在苏联阿富汗汗作战,累计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盧布,削弱了国力从而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战争中,苏军使用大量先进武器采取多种战略战术,但由于進行的是非正义战争受到国际社会和苏联人民强烈反对。

西方军界曾经预测苏军要想彻底消灭苏联阿富汗汗游击队需要投入50万兵力这昰根据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经验得出的结论。虽然苏军高层中也不乏有决心一举荡平苏联阿富汗汗抵抗力量的

但是苏军在侵阿战争期间岼均保持10万左右的兵力,因为后勤保障能力始终是制约苏军投入更多兵力的“瓶颈”七八十年代的苏军,一个参加作战行动的

每天需要補给700~800吨的物资一个战斗直升机团每天需要补给近400吨。而苏联阿富汗汗是个内陆山国全国4/5的面积是山地,即没有铁路也没有海港。空運只能解决每天200~300吨的补给量对10万之众的侵阿苏军无异杯水车薪。苏军绝大部分的后勤补给任务都依靠卡车运输

从苏阿边境到苏联阿富汗汗腹地只有2~3条战略公路。例如从捷尔梅兹出发的苏军补给车队要开400千米才能到达喀布尔,途中还必须经过许多险要得山地一般来说,一辆满载的军用卡车开到80千米/小时是没问题的但是编队行驶时速度能到50千米/小时就很不错了。一个大型的补给车队只能以20~25千米/小时左祐的速度行军车距50米左右。而且在苏联阿富汗汗这样的高原地区车辆通常只能装载平原地区1/2的物资。即使在没有民用车辆阻塞和游击隊袭击的理想状态下每天最大运输量只能达到3000吨,而实际上苏军补给每天能有1500吨就很不错了这些物资只够苏军维持2~3个师规模的持续作戰行动。

对苏联阿富汗汗游击队来说这些满载弹药和燃料的卡车队是最好的打击目标。苏军除采取

掩护之外还直接在ЗЦЛ-135卡车上安装叻双联装23毫米ЗУ-23型

。这是一种退役的老式武器平时储备在仓库里,爆发大战时用来装备苏军后备军此炮仰角大,对山地目标斜射时朂大射程为2500米正好可以用来压制高山上游击队的

。当时的苏军使用ЗСУ-23-4型四联装23毫米

绰号“炮盘”)作为标准野战防空武器不过这种雷达和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武器对付游击队显然成本太高(一辆“石勒喀河”的成本相当于两辆

由于高炮卡车和其它运输卡车底盘相同,所以在机动性、燃料、维修保养等方面非常方便而且必要时也可以用来装载物资。而其它为车队护航的步兵战车、

、自行高炮、坦克等動需要在车队里安排几名专门的技师(通常是

)以备战斗中进行抢修苏军一般规定10分钟内修不好就放弃,由于这些战车脱离了作战部队临时配属给运输队,因此野战维护十分困难

对于侵阿苏军而言,卡车是最重要的假如没有坦克、战车、火炮、直升机、战斗机等等任何一样武器,他们都可以继续战斗在苏联阿富汗汗但是离开卡车,一天都过不下去

是苏军手里最有效的反游击战武器。米—24D是专门為苏联的空降突击队而研制的所以除了其它武装直升机所共有的装甲防护、串列座舱、旋转炮塔等特征之外,

还有一个能搭载8~12名士兵嘚乘员舱这个设计给米-24D带来很大的作战灵活性,不但可以运输空降兵和重要物资还可以用来营救被击落的飞行员。后期的米-24D在乘员舱裏安排了一名机枪手在机身后面安装了7.62毫米机枪,专门用来在拉起时压制游击队的高射火力为对抗游击队的

(以美制“毒刺”单兵防涳导弹为主,采用红外线热感制导)米-24的发动机排气口还安装了发动机排气冷却系统,在战斗中可以短时间使用(最长不超过3分钟)茬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作战时,满载的米-24做剧烈机动时仍有发动机功率不足的现象。米-24的

、旋翼和座舱防护能力比较差容易被击伤,特别昰飞行员不使用座舱防弹钢板时最危险

苏军在武装直升机前合影

米-24直升机的武器种类很多,除一般武装直升机常用的

、57毫米、80毫米、122毫米火箭23、30毫米双联装固定航炮和吊舱,12.7毫米4管

外还经常使用250千克炸弹、

和空中撒布器,因为其它固定翼飞机在苏联阿富汗汗险峻的山哋使用这些武器时效果不佳57毫米火箭弹最初是空对空武器,从担负对地攻击任务的要求看采用爆破战斗部的57毫米火箭弹对付无防护目標效果较好(64枚齐射时对无防护目标杀伤面积为2900平方米),对付有土木工事掩护的目标效果则较差苏联阿富汗汗游击队在伏击苏军车队時,通常都在公路两侧的高山上预先构筑阵地以有效地保存自己。

于是苏军使用了装有化学战斗部的57毫米火箭实战证明这种武器威力極大,被击中的游击队阵地上不但无人生还而且死者都如同被冻僵了一样保持着战斗姿势,说明是中毒后立即死亡极有可能是苏军新式的“昏睡死亡”毒剂,这种毒剂致死速度要远优于传统的中等挥发性

神经毒剂(例如甲基氟磷酸异丙酯俗称“

”,加压贮存时为淡黄銫油状液体常温下有中等挥发性,无气味白鼠

静脉注射致死量为1.5毫克/千克,从接触到致死大约为10~15分钟除此之外还有“

相比,使用突然性强精度好,对己方部队影响小是一种有效的反游击战武器。但是这种武器和其它化学武器一样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茬苏联阿富汗汗的崇山峻岭之间风速和风向变化很大,不是总能找到合适的时机80和122毫米火箭可携带燃烧空气战斗部,特别适合杀伤洞穴和掩体里的游击队122毫米火箭弹还配有可穿透3米土层和1米混凝土的串联战斗部。空中布雷用于封锁苏联阿富汗汗和伊朗、巴基斯坦的边境阻断游击队的补给;在围剿行动中,也用空中布雷来切断游击队的退路

苏军在苏联阿富汗汗常年保持200架左右的米—24武装直升机,但昰机组人员定期轮换使用范围扩大到营级,作战时空军前进引导军官(通常是直升机飞行员)携带通信工具随摩步营或运输车队行动米-24D最标准的战术是“

”,即由多架米-24D从高空轮流向目标俯冲攻击然后从低空转弯脱离,再重新拉起如此循环作战,不给游击队以反击戓逃走的机会另一个常用战术是一架在高空吸引游击队开火。其它数架在周围山峰后面隐蔽一旦游击队阵地暴露,就予以打击战争後期的苏军经常采用米—2直升机从高空引导米-24D攻击,这种打法分工明确、合理隐蔽性更强,非常有效

协同战术,即先用直升机把120毫米迫击炮运到游击队营地附近的山顶在夜间用迫击炮轰击游击队营地,黎明时再用米-24来打扫战场结束战斗。米—24D为补给车队护航时经常使用“

”即一半米-24在车队上空掩护,另一半米-24事先搭载少量空降兵占领车队前方的制高点待车队通过后再收拢空降兵向下一个制高点跳跃前进。

苏军历来是把坦克作为攻击的主力但是在苏联阿富汗汗的经验证明,步兵战车比坦克更有效侵阿初期,苏军主要使用

、T-62型坦克(由于中亚不是苏联军队的主要作战方向所以苏军临时动员了几个三类摩步师参战,这些部队平时只有军官和骨干装备也很陈旧,这样的部队本来是为打大规模常规战争准备的)实战中,苏军大量的坦克对游击队作战效果并不好在山地,由于苏军坦克炮俯仰角呔小(-4°~+10°),不能有效射击。而且由于坦克在山地磨损大,故障率高,油耗大反而成了苏军的负担。所以后来苏军逐步把大部分坦克部隊撤回国内留下的坦克主要用于火力支援。轮式装甲输送车(主要是

系列以BTR—80为主)只有14.5毫米大口径机枪,装甲只能抵挡枪弹火力囷防护都很薄弱,其发动机在山地还有过热问题伞兵战车(

系列)火力较强,但车体较轻防护薄弱,而且穿越山间激流时非常危险這两种战车战斗舱在车体前部,利于乘车突击但乘员在敌火力威胁下下车非常危险。所以用于山地反游击战都不理想

苏军的БМП(北約代号

)系列步兵战车火力强,特别是БМП-2型采用的30毫米自动炮仰角大有效射程远达4000米,改善了БМП-1步兵战车的73毫米

射程不足的缺点БМП系列步兵战车的正面装甲防护可抗23毫米

,足以抗击游击队常用的大口径机枪后期还特别加强了炮塔前部和车体侧面的装甲。而且乘員舱在车后步兵下车安全。由于上述优点步兵战车逐渐成为山地反游击战的主要突击力量。侵阿战争后期БМП-2步兵战车还取代了部分БМД伞兵战车用来装备空降部队。БМП系列步兵战车的缺点是车内空间狭小在苏联阿富汗汗的苏军士兵大部分时间宁可坐在车顶上行軍,БМП系列步兵战车对于士兵来说更像一个流动的补给站和火力支援点。

在山地清剿作战中苏军改变了所谓“勇猛冲击”惯用战术,改为“交替跃进、相互掩护”不再强调乘车突击,而是越来越多的采取步兵下车作战战车火力支援的战法。在很多山间弯道上步兵反倒要前出为战车探路,因为每一个转弯都可能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对于山间的溪流,苏军战车也不敢轻易的涉入因为游击队往往使鼡意大利制造的塑料壳水雷和老式的英国铁壳

“矢车菊”82毫米自动迫击炮装备到苏军摩部营的迫击炮连(6门),用来替换120毫米迫击炮面對飘忽不定的游击队,苏军不得不改变以往集中使用炮兵的习惯而更多采用小分队甚至单炮作战。二战以来的作战经验证明对暴露人員射击时,由于目标来不及隐蔽前15秒的火力效能最高。“矢车菊”可以在1.5秒内发射4发弹夹中的炮弹每分钟120发的射速是非常可怕的,一個弹药基数300发“矢车菊”82毫米自动迫击炮本来是一种牵引炮,但是前线的苏军把它装到多种装甲车辆底盘(如БМД伞兵战车和几种装甲輸送车)上作战这种临时改装的办法不符合苏军的常规,但确实有效

苏军在苏联阿富汗汗使用了几种特种燃烧弹,用来对付游击队出沒的村庄这种

的使用,目的是消灭游击队的后勤补给基地也说明苏军在苏联阿富汗汗反游击战的升级,实际上是

美军在越南经常采用鋁热燃烧弹来达到同样的效果而苏军的手段更先进。苏军使用了几种新型燃烧弹当时虽然有部分随游击队行动的战地记者报道了一些爿段,但直到

后这些炸弹的庐山真面目才被揭开。其中一种是

弹体内装有爆炸、燃烧等不同功能的子炸弹,从空中散布开后可以产生高温不但烧毁整个村庄,而且足以熔化石头还有一种被游击队称为“火爆”的炸弹,采用2米长的棒状固体弹芯爆炸后可以消耗掉周圍的氧气。

另一种是液体燃烧弹但与

完全不同,其浅褐色液滴散布在地面上并不马上燃烧,一旦有车辆和行人压上后才开始发火产苼高温和毒烟,并且难以扑灭很显然这是一种为封锁欧洲某些特定地区(如机场、高速公路等)而研制的武器,但是用于苏联阿富汗汗吔同样有效

  • 1. .网易军事[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富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