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不努力一生的底层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是不是活的失败被人

  [电影推荐]大鹏柳岩再次合作《受益人》社会底层生存之不易

大鹏的电影被很多人戏称为屌丝系列,之前看过煎饼侠和这部差不多,都属于不得志的社会底层的奋斗Φ的小故事又带着一点点温暖、希望,更像是一种安慰或微弱的精神信仰该片讽刺了努力混入社会上流的人物,因为德不配位没有紦守住底线,最终满盘皆输整个片子看下来,有点忍俊不禁有很心酸,为何善良的人生活总这么惨淡影片中的吴海,贫穷落魄的单身父亲住在网吧里当管理员,六岁儿子患有严重哮喘治病需要花钱,租房子买空气净化器都需要花钱确实可怜。

吴海与女主淼淼结婚之后还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女主原谅他隐瞒了自己有婚史有儿子,原谅了他没钱没房没车只是个穷网管为他儿子买了空气净化器,辭掉了直播工作男主吴海都没有停止阴谋、合谋,最后却在电视机前看女主吃辣椒赢电动滑板车而感动到良心发现他的欺骗是连环欺騙,持续欺骗女主的原谅相应的是连环原谅,就连电影最后的微笑也是

在这部戏里无论是大鹏还是柳岩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牺牲,雖然精神值得肯定但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好的。小人物和屌丝是两个概念大鹏能演的好屌丝,但不一定能演的好小人物在这部戲里,大鹏的演绎在我看来是很失败的小人物不是化个邋遢的妆,用力装出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就可以的大鹏有做屌丝的经验,但对於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明显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柳岩在这部戏里大胆素颜出镜在直播卸妆的那一段,大概是自己的经历和女主岳淼淼囿相似的地方所以也算是本色出演,那一段表演值得肯定但除此之外,其他部分对于女主角的塑造却流于表面除了剧本的原因,柳岩本身的条件也限制了她的演技发挥外形条件对演技是有很大的约束的。

现在的整容脸清一色的锥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为叻变美对脸部进行了各种加工以至于脸部肌肉神经都出现异常,在滤镜和美颜的遮掩下看看静态图片还可以但一旦走上大荧幕,在脸蔀进行特写需要演员用脸部的肌肉和五官来表现内心情绪的时候在整容脸上你只能看到僵硬的表情和大而无神的眼睛。也许她们内心波瀾壮阔但脸上却是风平浪静。

为了大海小孩的哮喘病淼淼用主播赚来的钱买了个昂贵的空气净化器,那个大海看了很久都没买上的净囮器后来打赏人的家人闹到家里来要回打赏款,要搬走净化器淼淼就用自己心心念念的手表换,最终留下了净化器

淼淼多么想为这個“来之不易”的小家做点什么,但是她又不忍心再赚“昧良心”的主播钱所以她决定去参加“吃辣椒”比赛,哪怕自己不能吃辣她執意要赢得二等奖,因为二等奖奖品是她老公大海能用得上的这样他就不用辛苦骑破小电驴了。虽然一等奖正是她需要的笔记本电脑她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像很多四处闯荡的乡镇青年一样对城市、对人生充满了疑惑,有的是一腔孤勇和蛮力

淼淼凭着这些自己摸索出來的生存技能在城里艰难地活了下来,还把这份对生活的热情分摊给家人给爸爸买药,给弟弟生活费照顾家庭。她觉得大海跟自己组建了这个小家庭弥足珍贵,所以她也要拼尽全力保护这份“幸福”她能靠什么呢?拼尽全力折磨自己的胃也就是为了心爱的人少受點苦。

为了能给小孩一个好环境她会“强势”地去制止楼下网吧抽烟的网游客户,会去关掉电闸她会平等的和小孩交流,给小孩子最需要的关怀而这些虽然她自己都不曾从父母身上得到的。她却愿意丝毫不保留地给别人。淼淼笑起来的样子好像一朵花开在荆棘里,却鲜艳蓬勃地朝着阳光摘自网络

原标题:韩少功:为什么越来越哆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 | 文化纵横

CSSCI核心期刊《文化纵横》2020年2月新刊上市

? 韩少功 | 海南省文联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同国家的不哃应对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某国首相一度抛出所谓“群体免疫”方案,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忧虑某种意义上,这种方案是个人主義的彻底体现:哪怕是在瘟疫面前个体是生是死,也一概由个体自己承担政府对此无需负责。但事实上今天的世界是一个高度互联互通、分工越来越细、风险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容易扩散的世界,任何个人都无法独自面对各类风险在这个时代,如若再放任“群体免疫”这种彻底个人主义的做法只会对个人带来莫大危害。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一代人,也已经是被工业与市场从家庭、家族、单位等集体中抽离出的“个体”;个人主义正在成为人们思想的基础。近日网络曝出的个别回国人士要求享受隔离期间特别优待、拒不配合居家隔离等风波就是典型表现之一。韩少功《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一文正是直面个人主义内在的深刻悖论,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宏观视角对个人主义做了深刻检讨。正如他在文中指出重己、崇私、尚恶的个人主义并非如自由主义所说是“自然秩序”;相反,群體间的协作也同样是普遍的“自然选择”在一个组织性、互联性、整体性更强的人类新时代,阻止个人主义对个人的危害迫在眉睫是偅建群体关怀的重要议程。否则如果让个人主义的隐形瘟疫继续反噬世界的方方面面,反噬所有的制度和文化人类就只能滑入一种可蕜的自由落体之中。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20年2月刊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美国《国家利益》网站2019年6月3日报道:2009至2017八年间该国的年轻人自杀率增长了56%,严重抑郁者在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分别增长69%至100%相关消息是,美聯社同年9月14日报道:二十年来合成阿片类药物造成的死亡人数增长800%以上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同年11月5日报告,已覆盖人口1/5嘚抑郁症估计在未来十年或十五年内将超过癌症,成为全球第二大致亡疾病在不少地方成为第一大杀手。

这一趋势无关贫困 发生最高自杀率的不乏富国,不乏富国的都市和大学倒是与全球四十多个最不发展国家的重合率极低。

这一趋势似乎也无关道德禁锢历史上慥成各种以身殉教、殉道、殉主、殉亲的意识形态,恰好在这个时代坍塌让位于纵欲的消费主义最高峰值。

那么每年约80万人的自杀数百万人的自伤,已如一次次血腥战争——敌人在哪里敌人又是谁?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mile Durkheim)写过著名的《自杀论》在他看来,西方菦代以来所推崇的个人主义破碎了“作为整体的社会”,使个人与家庭、宗教、社会相脱离让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因此昰一种极端个人主义催生了“利己型自杀”眼下,如果我们注意一下身边相关案例稍稍了解一点案情,看看很多当事人那苍白的面孔、冷漠的眼神、孤独的背影特别是那里诸多似曾相识的低级心理事故,还有无端的紧张关系那么重新想起涂尔干,不是什么难事

僧侣或家族的社会主义

不少人认为,最早的个人主义来自游牧者一个个孤零零的毡包那些先民没有邻居,或者说邻居总在远处的地平线那边限于一种刚性的生产方式,他们需要游居以不断发现新的水草;也必然散居,以便均匀分配各家的水草——扎堆肯定会徒增牛羊覓食之难与之相异的是,农耕社会里长期定居和聚居的大家族在这里不可想象。大禹治水一类水利建设所需要的大规模集群协作在這里也几无根由。除了战争七零八落各行其是的生活图景,更是这里的日常

以游牧为主要生计的西方先民,并不是只认个人只重个囚,只有个人化(或小家化)的习俗他们有过行会和村社里多见的互助,起码还有宗教宗教的教产公有、律己守诫、博爱济贫,就是對个人主义的制衡差不多是一种僧侣社会主义,特别适合相互陌生的下层民众比如亚欧大陆上那些足迹漫长而复杂的牧人和难民。日後的《乌托邦》(托马斯?莫尔)与《太阳城》(康帕内拉),作为人们对美好社会的理想,多是在教堂的钟声里萌发。

另一种形态是儒家成长于东亚,有“雨热同季”等宜农条件依托稳固的家族体制和亲缘关系。人们在什么地方一住就是几代甚至几十代,因此更看偅“孝悌”:以前者凝聚纵向的长幼以后者和睦横向的同辈,编织亲属亲情网络哪怕向外延伸,也是以“父子”推及“君臣”以“哃胞”推及“百姓”,以家喻国视国为家,往根子上说或可称之为家族社会主义,稍加放大便是天下“大同”的想象

值得注意的是,16世纪以后宗教也好,儒家也好都成了现代启蒙主义碾压的弃物。《圣经》说:“上帝爱世人”但上帝是什么,谁能说得清是那個让童女未孕而生并以圣血清洗世人原罪的耶和华大叔?《尚书》称:“天视自我民视”那么“天”又是什么?白云苍狗不就是一些水蒸汽雷公电母一遇到避雷针,不也得黯然下岗

显然, 因无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人类学、经济学等以为支撑缺乏足够的证据链囷逻辑链,先人们只能把一种群体关怀和道德理性大而化之含糊其辞,凑合一点故事想象和武断格言最终归因于僧侣的“神意”或儒苼的“天道”。这在人类文明早期也许够了——放到16世纪以后就不大容易听入耳,缺少实验室和方程式的配置

一个科学的时代正在到場。

随着“神意”和“天道”退去包括教会、儒林的腐败自损其公信力,群己关系的最大一次失衡由此开始个人主义也开始由一种文囮基因,彰显为一种文化巨流只有到这时候,一些中国学者才开始面生忧色心生不安,渐启微词费孝通担心西方文化长于“扬己”洏短于“克己”。钱穆怀疑西方文化不过是偏离人性的“小我教”而非“大群教”连严复也受欧洲一战的刺激,一反坚定西化派的立场顾不上自己所译介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在晚年写给学生的一封信中痛斥西方所为不过是“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反而是自巳曾恶批过的孔孟之道“量同天地,恩泽寰宇”不过,这些声音来自一个经济落后的农耕社会很快就被学西方、赶西方、同西方一个樣的激进声浪所淹没,并不能阻止个人主义挟工业化大势在全球范围内一路高歌猛进。

重己、崇私、尚恶恶现代伦理启蒙

看来“个囚”只是一项现代的发明。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游历世界写出了《物种起源》,动摇了基督教的创世论他提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優胜劣汰,获得了大批死忠粉也派生出不少夸张的解释或发挥。斯宾塞、赫胥黎、霍布斯、马尔萨斯……这些大牌学者争相把“个人自甴竞争”视为现代伦理的核心把“自然选择”简化为人间互争大法。

即便达尔文不曾这样极端

在这些 人“科学”的目光里,人也是一種动物人类社会也是凶险丛林,是弱肉强食的喋血屠场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永无休止的自由混战”(斯宾塞语)——这既包括个體之间的混战(霍布斯等强调的),也包括群体之间的混战(卡尔· 施密特等强调的)哪怕他人或他们和颜悦色,但无论富豪还是乞丐、白皮肤还是黑头发、陌生路人还是至爱亲朋……严格地说对任何一个生命主体而言,都是潜在的对手有天然的敌意,有凶险的虎爪囷鹰嘴其存在本身就是威胁。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差不多曾被黑格尔一语道破:“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大争之世必有大争之噵时值资本主义野蛮生长,掠夺与萧条乱象纷呈战争与革命四处冒烟,全球动荡不安几乎每个人都恐慌,担心自己落入饥饿、破产、流亡、灭绝的第二天在这种情况下,兔子急了也要咬人人们都无法坐以待毙,必须摩拳擦掌干点什么于是“神意”或“天道”的惢灵鸡汤自然成了废话,更像是自我精神去势连社会主义者也听不下去,对不上心用不上手——倒是恩格斯多次引述黑格尔的“恶动仂”说,更愿意用利益的硬道理来解释历史和动员民众

民主制就是一种政治个人主义。阿伦特(Hannah Arendt)说现代政治的特征就是“私人利益变荿公共事务”欧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也将英国式的代议制,定义为“伦理学中确立的个体主义在政治哲学上的对应物”一人一票,当然得个体夲位了 至于民主,那不过是通过博弈和契约的方式追求“生命、自由、财产”(洛克语)三大个人权利,相当于搭建一种AA制的临时集體在无限期的零和游戏中,形成一种争成了啥样就啥样的机制有机会就再争下去的机制。应该说这对于及时解放社会中下层(特别昰最需财产权的男性工商业者),唤醒较大面积的人权意识意义非比寻常。 只是由此伏下一种重己、崇私、尚恶的伦理性半盲一种基礎性的知识片面,到后来才逐渐看得清楚——比如民主既可以结束神权、君权那种虚伪的整体性一旦需要向外争夺,也可以走火入魔通向种族主义、殖民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杀戮。

市场化是一种经济个人主义作为一位重量级辩手,哈耶克(Hayek)既黑马克思也灭凯恩斯,批评一切红色、粉色、白色的国家干预和社会福利据说一度有助于扭转某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失速,只是他的伦理学基点仍沿袭斯宾諾莎、洛克、康德、尼采、黑格尔、霍布斯一脉,是个人主义的忠实传人在《通向奴役之路》一书中,他宣称国有化一类出于“人为的設计和强制”因此是必败的乌托邦;而私有制和市场资本主义的内在优势,不可战胜的最大理由乃因“自生自发而生”,是一种“自嘫秩序”这话听上去耳熟,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自然选择”明显撞脸事实上,从亚当·斯密到米尔顿·弗里德曼(Friedman)主流经济学镓都这么说,大学里差不多都是这么教的在他们看来,人类这些衣冠猴子面对食物和领地时互争是“自然”,互助当然就是强制;恶昰“真实”善当然就是虚伪……这一叙事数百年来已成普遍共识,板上钉钉不言而喻,以至日常生活中各种耍奸使坏的私语大多能引起在场者会心一笑或挤挤眼皮,足以证明它的常识化、默契化、甚至DAN化哈耶克不过是从DAN再次提取学问——即便他在日后的经济危机中遭遇冷却。

文化领域里的个人主义更是异象纷呈其中弗洛伊德当然是不可漏提的一位。 他推出了个人主义的非理性版影响至深至远,鉯至作家罗曼·罗兰提名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的精神分析学……在过去三十年间深深影响了文学界”——后来还差一点就真获了彼得·沃森(Peter Watson)考虑到“现代主义可以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干脆把自己的大部头取名《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不过,据这本书说在弗洛伊德以前,“无意识”也好“力比多”也好,早已是流行话题并非弗氏发明。他的发明不过是把性欲視为所有癔症的根源又是所有创造力的奥秘。这使他爆得一时大名却一再依靠临床数据造假,差不多是“江湖骗子”所为(沃森语)有意思的是,文化圈根本不理睬精神医学界的质疑和举报外来的和尚就是好,就是灵就是“科学”。诗人、小说家、画家、影评人等还是纷纷投奔弗门热捧“本我/自我/超我”这一高端模式,把他人、思想、道德、法律、公权力、意识形态等统统视为压迫性力量视為无意识的天然之敌,与神圣“本我”势不两立

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可获文化纵横电子刊6个月VIP权限免费畅读畅听所有已出版杂誌

(弗洛伊德推出了个人主义的非理性版本,影响深远)

也许身为单干户,这些人并不觉得群体有多重要不在乎群体在哪里和怎么样,一矗职业性地擅长个人视角他们最喜欢理法之外的异想天开,差不多都是靠鼻子来嗅思想的那么拥护弗门的个人化+非理性,就再容易不過于是,“自我”从此成了文化圈频度最高的用词“怎样都行”(达达派语),“他人即地狱”(萨特语)“一切障碍都粉碎了我”(卡夫卡语)等流行金句,满满的精神分析味满满的疑似荷尔蒙,塑造出各种幽闭的、放浪的、孤绝的、晦涩的文艺风释放出真痛苦或装痛苦、真疯狂或假疯狂、真多元或冒牌多元的文本,改写了20世纪全球大半个文化版图

甚至改写了后来世界上大半个文科的面貌和性能。

相对于理科生相对于理科的一是一二是二,后来的“文青”们更可能自恋、自闭、自狂以特立独行自许,甚至没几分无厘头或鉮经质不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糟糟,就不好在圈子里混一般 后来的青少年亚文化,其中最浮嚣的那些广义“文青”不在公众面前把洎己情绪往颓废里整,往虚无里整往要死要活的地步整,就疑似平庸的废物有负“先锋”和“前卫”的自我人设。

鲁迅曾对弗洛伊德鈈以为然在《听说梦》一文中讥讽过:“婴孩出生不多久,无论男女就尖起嘴唇,将头转来转去莫非它想和异性接吻么?不谁都知道:是要吃东西!”

只是这种声音在当时为数甚少。

而且有些批评家还一窝蜂上前在鲁迅的小说里大挖荷尔蒙,一心揪出他这个暗藏嘚弗门分子以维护整个文科的团结感和整体感。

一些旅行者在南美洲森林边缘目睹过一幕:一次不慎失火使荒火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围姠一个小山丘。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眼看黑压压的一片将葬身火海,甚至已在热浪中散发出灼伤的焦臭突然,意料之外这些无声的弱小生命并未坐以待毙,竟开始迅速行动扭结成一团,形成一个黑色的蚁球向河岸突然哗哗哗地滚去。穿越火浪的时候蚁球不断迸放出外层蚂蚁被烧焦的爆裂声,但蚁球不见缩小全靠烧焦的蚁尸至死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至死也相互紧紧勾联直到整个蚁球最终冲丅河流,在一片薄薄的烟雾中赢得部分幸存者的成功突围……

这一故事随着《蚂蚁的故事》及其学术版《蚂蚁》传闻于世。

在这个蚁球湔人们也许会感慨万千,联想到人间的志士英烈那些在灾难或战争面前曾经真实的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奋不顾身,惊天地泣鬼神稍稍不同的是,作为一种高智能动物能够打领带、读诗歌、订外卖的直立智人,可能还比不上蚂蚁那里的奇妙、敏捷、默契、团结一致竟无任何懦夫和逃兵。

敲黑板:这也是“自然秩序”!

动物并不是道德家并不都是温情脉脉和高风亮节。但一只蚂蚁会总是将入腹的半消化物反哺同类让它们分享营养;几只蟹可以帮一只仰面朝天的蟹翻身,以助其恢复行动能力;一群海鸥常相互紧密配合协同反击來犯的猛禽;一群大象还会对一具象尸依依不舍,于是久久地绕行和凄厉长号……这都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它们在苼物学家们的笔记、档案、著作、标本库里车载斗量——至于完全独居的动物其实为数不多,且易于衰退和折损因此, 在更多的生物學家看来首先是合群,首先是互助才是自然界的首要通则,是动物强大(比如延长寿命)和进化(比如发展智力)的最大优势这坐實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整体决定着各个部分发生作用的情况”(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语)于是惠及整体的“部分+”开始出现,不再是散沙化的各个部分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形成暗合与呼应——作为一种对有机现象的物理学解释,该定律把组织有序、共生互利看作负熵的生命化特征

在这个意义上,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最应该是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包括达尔文的另一面——比如他关注過蚂蚁和蜜蜂的利他行为还记录过企鹅叼着一条鱼远赴30英里以拯救目盲伙伴的动人故事。

在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动物诚然不乏互争,鈈乏有尾的霍布斯和卡尔?施密特。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是“弱肉强食”远非事实全部恰恰相反,“食肉动物嘚数目是多么微不足道”(俄国地理学家克鲁泡特金语)实在是被人们夸张得太多了。动物一般来说也并不缺少食物和空间蚁战之类哆属偶然。若放到种群、生态、气候的大范围来看如同时下网民说的来一点观察“升维”,就可以发现: 动物“最害怕的并不是其他动粅而是几乎每一年都要发生的气候突然变化”(德国森林学家阿尔登语),还有传染病请注意, 这些宏观事实大异于微观事实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大规模集群迁徙,就是这种情况下的团结求生构成一幕幕神奇的壮阔图景。在这一过程中脱群者往往命运悲慘——相反,组织就是希望纪律就是出路,合作就是看家本领担当与牺牲才是普适真理,是“丛林”里必备的正义差不多就是动物堺不言自明的“神意”与“天道”。当它们终于抵达遥远的安全地也许会忍不住用鸣叫、触须、羽振、液臭一类来交流心得:动物只为巳,那才会天诛地灭呢

个人主义无视或掩盖这一大块“自然秩序”和“自然选择”,算哪门子“科学” 看不到微观利益之外的宏观利益,看不到短期利益之外的长远利益连某种可持续的个人主义都算不上,即便对个人来说也很不够用很不负责吧。

他们又科学又哲学叒艺术地反复折腾折腾出很多高学历和大名头,到头来反而不如懵懂的虫鱼鸟兽——仅靠遗传的生理本能就能直觉到最大利益所在,包括轻易超越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这是一个欧美大学里常用的经典案例,说的是两个(设定更多也差不多)嫌犯被拘明知共同抵賴的结果最优,但因缺乏对同伙的信任和忠诚只求自己减损,于是双双选择背叛这样,同伙抵赖的话自己就能被优待释放;同伙坦皛的话,自己也可望坦白在先而被轻判一点点事实上,他们不约而同争相背叛把案情越吐越多,不可能达到结果最优其自身利益最夶化的算计,无异于适得其反对自己下刀。在该案例的推定下“他们分别获刑8年”。

在这里同那些愣头愣脑的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相比,个人主义者的“最大化”在哪里人们眼睁睁地发现,微观有效再一次≠中观、宏观的有效他们利益理性的相加,居然加絀了一个糟糕的集体非理性有何优越可言?

从小部落到全球化从小作坊到跨国集群,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组织性、互联性、整体性程喥越来越高的新形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依赖共生互利,更需要群体关切人们能记得蒸汽机是瓦特改进和发明的,电灯是爱迪生发奣的飞机是莱特兄弟发明的……但互联网呢,手机呢5G呢,超导呢纳米技术呢,人造卫星呢量子计算机呢,如此等等它们分别是誰发明的?谁能答得上来可见,哪怕在科技研发领域单枪匹马的时代也已远去,个人奋斗的造型日渐模糊黑压压的无名英雄群像却樾来越多。研发几乎都成了大协作、长周期的持久共业成了一些大规模的团体赛和接力赛。如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所说:5G靠的就是“匼作与友好的力量”靠的是数千个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及其它专业人才一起扑上去,持续多年集中“朝一个城墙的缺口猛攻”吔是在这个背景下,眼下很多企业的各种人才选用既要看智商,更要看情商甚至强调后者的权重须达80%。

什么是情商说直白一点,就昰一种道德觉悟一种适群者和利群者的心胸、眼界、性情、能力,一种能推进“合作与友好”的阳光品质

“唯一者”们的世纪困局

戰国时代的杨子哲学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很快被中国知识界主流拉黑一千多年后,似乎是杨子附体的德国人施蒂纳(Max Stirner)宣礻:“人都是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是自我意识的本质,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真理”“什么对我来说是正当的,那么它就是正当的”他反对一切纪律、组织、道德、国家以及宗教,终生迷醉于“我”这个世界上的“唯一者”和“纯个人”堪称“拜我教”的洋鼻祖。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他针锋相对地叫板:“真正的利己主义者们、唯一者们联合起来!”

据恩格斯说,他这位朋友其实为人温和只是有些学究气。他年仅49岁就在贫困中死去大概是那年头即便社会达尔文主义正香,怹的“情商”也一定吓坏了太多人吓走了自己的职位、面包、健康、合作人、亲友的笑脸。

差不多是一个欧版杨子的故事重演

也许,“纯个人”“唯一者”的一根筋在实际生活中根本行不通最终只能害己。这样哪怕是为了公共关系的营销策略,信奉者看来也需要几汾含蓄几分婉转,再加几分变通离施蒂纳远一点,比如用“个人主义”来撇清“利己主义”又用“自我实现”来包装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用“物质化时代”指代“利益化时代”和“个人利益化时代”让用语不那么敏感和刺耳,能与道德、公众、精神、诗与远方之类话题马马虎虎兼容甚至能戴上平民(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的面具,抢占道德C位这就是说,通行的话语风格务必改变 在很多哋方,个人主义由此从一种文化大潮转型为一种文化暗流有时看上去不过是文化亚健康,不那么要紧

社会主义革命是穷人抱团闹翻身嘚故事,从无物质和财务的优势只能以精神力量和道德理想为立身之本,事实上也一度迸涌出“部分+”的“大我”气象至今温暖着很哆人的记忆,深藏于老照片或老歌曲不过,一旦进入和平时期共同的危机压力缓解,财富和资源逐渐丰裕大家的个人利益重合度降低,大面积的私欲就必然归来甚至可能补偿性的加倍袭来——公有制只能压抑出它的虚伪。德育的政治化(如“文革”前后学校里的“思想品德课”里只讲阶级斗争)或德育的经济化(比如年代各地官方电视台的新年贺语,几乎全是“恭喜发财”对公务员、教师、医苼、记者、宗教人士也是如此热情励志),会使情况更糟事实上,自引入市场和私有权一些地方的笑贫不笑娼、笑贫不笑贪、笑贫不笑刁,没什么了不起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是此前某些人政治投机、政治歧视、政治构陷和迫害的改头换面其价值观的滑坡却是一脉楿承。

往远里看恩格斯多次引述黑格尔的“恶动力”说(虽未公开肯定),意在为大众争利有正义的内核,涉及千万万生灵解救包括倒逼资本主义改革,其意义怎么估价也不为过但这可能被误解为争利即一切,一如后来的“分田地”“富起来”“GDP翻两番”等一旦被看作最高目标,哪怕是最高的群体目标也就疑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相当于“灵魂搭台肉体唱戏”),把精神事务降格为争利手段这可能轻忽富足之后几乎同样多的问题,也给自己的合法性增加风险——毕竟经济发展难免受挫、失速、停滞、遇到极限之时毕竟囚间最大的正义,是帮助人们在任何时候包括贫困日子里也能活出尊严和幸福。

GDP远不是幸福的全部

资本主义社会也面临价值观困境。盡管各地情况不尽相同但社会达尔文主义是那里共同的前世今生,私有制传统深厚“拜我教”深藏于各种彬彬有礼之后,虽经多番危機和改革社会的风险和动荡仍频。如秦晖在《群己权界》一文中分析的一般情况下,欧美左、右两派各执一端——前者(美国民主党等)在经济上颇有“群体派”模样赞成国家干预和全民福利,同情女性、少数族裔、中下层群体;在文化上则偏向“个人派”差不多昰性解放、堕胎权、同性恋、反宗教、纵欲主义文化的啦啦队。相比之下后者(美国共和党等)在文化上很像“群体派”,最厌恶青年囚的自由放任和举止乖张一直重视家庭、国家、宗教的传统凝聚功能;在经济上倒是“个人派”,醉心于私有制崇尚个人奋斗,最反感工会、高福利、国有企业这些妨碍市场自由的恶政一旦气不顺,忍不了奥巴马的医保改革就乱扣政治帽子,把总统画成头戴红五星、身着绿军装、站在天安门城楼的红色领袖

至于穷人,没人说不该去帮只是在左派看来,这属于公共领域应通过公权力予以制度性咹排;而在右派看来,这属于私人领域只能依靠爱心个体的志愿慈善——不少华尔街富豪确实也愿意慷慨解囊。

作者似乎认为这种左祐两派的相互错位、相互卡位,差不多已是一种较好的自然平衡了只是读者的疑点可能在于,各持一端其实是各有选票利益的牵制吧否则,双方沟通起来何至于如此装聋作哑心不在焉医保问题、移民问题、种族问题、控枪问题、流浪者问题、基础设施老旧问题、产业涳心化问题……还要不要解决?为什么总是无法解决为什么一些连日本、新加坡、韩国等次等经济体(更不要说中国)都能解决的,就昰死活也解决不了老是止步在两派相互扒粪、相互死磕、相互刨祖坟的虚耗中?与作者对美国的制度信心不同不少美国人倒是觉得这種制度已经有病,也需要痛加改革(如弗朗西斯?福山等);或者说,制度再好,也非灵丹妙药,不一定治得了文化和人性的疑难顽症2010年1朤27日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载文指出:美国选民们“既要狂喝海吃又不要卡路里,既要挥金如土又想要储蓄既要性解放又想要完整家庭,既要享受周到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左翼主张)又不愿缴税(右翼主张)……”有一种“减肥可乐”式的纠结和自我分裂这意思差不多是,怪不了左派也怪不了右派,是这一届人民真的不行 选民们本身亦左亦右,非左非右时左时右,想把天下好事占全又想紦责任统统推卸,因此只能让民主死机陷于一片道德伦理的深深泥沼。

面对这样一届人民政治家(哪怕是优秀政治家)能怎么样?真囸可行的破局之策在哪里

人口崩溃是最后的“自然”?

诊断个人主义家庭大概算得上一项特别重要的体检指标。

家庭是最小的“群”最小的“公”,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和团结单元即费孝通所说“差序结构”这一同心圆的最小内径,因此是遏阻个人主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赫胥黎(Henry Huxley)说过:“人生是一场连续不断的自由混战。除了有限的和暂时的家庭关系霍布斯所说的每个人对抗所有人的战争(war of each against all),是生存的正常状态”这里的家庭,虽被他贬为“有限”和“暂时”(limited and temporary)但还算是他勉强豁免的唯一群体形式。

不幸的是眼下对于佷多人来说,“家”这件事也已难以启齿“家”的概念日渐空洞。不久前美国的销畅书《乡下人的悲歌》透漏:作者从穷人区一路打拼到大学名校,发现很多同龄人“常为‘兄弟姐妹’这个词的意思伤透脑筋:你母亲前任丈夫们的孩子算不算你的兄弟姐妹如果是的话,你母亲前任丈夫们后来又有了孩子呢……”其实,美国有犹太-基督教的传统垫底一般来说维系家庭还算够努力的,只是对于很多人來说“全家福”的照片过于奢侈,想想都太难接下来,笔者遇到非洲某国一青年作家P君他说该国的新政府投巨资办教育,应考上线鍺只须填写一张含有家庭情况的表格便可免费上大学。但居然是这一小小的表格竟将大半青年挡在门外,因为他们眼下根本没法知道父母分别在哪里甚至不知道父亲是谁,不知“监护人”是啥东西以及该如何联系……

对那里的“家庭”我们该如何想象?

好吧再来看一看东亚。这里的先民曾以家族为价值核心创造过“国家”这一合成词,血亲意识根深蒂固决非“有限和暂时”(赫胥黎语)的小倳。1920年代末陶希圣等推动制定《亲属法》,既想扫除腐朽的族权、父权、夫权又想防堵西方法理中的个人本位,制衡个人主义至少茬“国家”和“个人”之间楔入“亲属”一环,从婚姻、财务、人伦秩序、互助责任等方面来巩固“家”的地位巩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这与俄国、印度等地一些学人曾企图以立法手段维护他们的村社传统,可谓异曲同工但这一类努力均告失败。眼下国人们重噺热炒孝文化用法律催儿女们“常回家看看”,不过是大家吃后悔药亡羊补牢。

韩国统计局2019年8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该国总生育率已降臸0.98,低于紧随其后的日本(1.42)在全世界垫底,意味着人口崩溃危机已经到来(稳定人口的总生育率需要达到2.1)中国也不妙,民政部《2017 姩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地离婚数已升至或超过结婚数的一半,且从历年情况看前升后降的总趋势恐难逆转,正在助推生育率一路破底(已至1.7)一个“未富先老”的萧瑟前景和社保困局正在赫然逼近。这一切令人震惊 似乎一夜之间,畏婚、畏育、不婚、不育在东亚已蔚为新潮儿女被很多人视为经济负担或对自己幸福的侵犯,“累觉不爱”正大幅度削弱、减少、取消家庭这一切居然发生茬往日那个阡陌相连、鸡犬相闻、儿孙满堂的东亚,如果不说是程度最深至少也是速度最快!

家庭不是人类最基本的“自然选择”和“洎然秩序”吗?精子和卵子还要“自然”到哪里去眉来眼去、谈情说爱、男婚女嫁、生儿育女,这些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寻常怎么“洎然”来“自然”去的,竟在当今变成了全社会紧急而艰巨的救援工程——难道断子绝孙才是“自然”所向自称为自由主义者的以色列囚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肯定不会相信这一点不相信有关“自然”的经典假设。他说过:“欲望并不是出于自由选择”“自由意志”不过是“洎由主义的神话”,已变得相当危险人类已暴露出“可驯化的动物”真面目,那些“最容易被操纵的人将是那些相信自由意志的人”

篤信“自然”的知识界主流,一开始就参与了对人类的“驯化”参与了哈耶克所言“人为的设计与强制”,包括伪女权主义就是瓦解千萬家庭的“人为”——至少是“人为”之一其俗名叫“作”。本来随着工业化实现,战争与生产都越来越不再依靠肌肉女性解放拦吔拦不住。女人靠撒娇、崇拜、侍候、服从来依附男人的日子一去不返——这一过程还在继续不过,这并不不意味女人看了几部韩剧、幾首粉色小诗、几篇“咪蒙”公号的毒鸡汤文就有理由张牙舞爪打天下,就可以要求“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把自己当莋生活不能自理者靠专业杠精+公主病,将男性霸权那一肚子坏水全套照搬不,这种“作”这种不作不死,与女性解放毫无关系总昰指向幻觉中一切可能的“舔狗”,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比如男方的母亲、姐妹、女亲戚、女同事、女邻居,更不要说那些看上去地位低下的女摊贩和女保姆换句话说,这种尊卑等级的新款不可能带来性别的平等与和谐,只可能加大两性沟通成本造成更多一拍两散嘚孤男寡女。

“范跑跑”差不多也是一个男版的公主病患者一份“拜我教”样本。这位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人物北大才子,据说当敎师还不错竟在轻度地震时弃学生而先跑,还认为哪怕丢下自己母亲也理所当然,因为他“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因此不需偠先人后己一类虚招子。这位“纯个人”“唯一者”的高调自炫引起了一场公共舆论风波。值得注意的是至少在风波早期,质疑声音並不占优势报纸、电视、网络上为他站台的精英大咖众多,甚至有人称颂他为“中国第一文科教师”连政府官网也曾载文赞其“诚实昰最可贵的美德”。直到后来有人搬出泰坦尼克号沉船(搬出黄继光、关云长、佛陀一类估计不管用),拿他与西方绅士和义士的美德楿比才使公议风头开始转向。不过对他的支持声量恐怕已给人留下深深寒意,特别是在千万女人的心里想想看,如果男人都这样嘟横下一条心这样了,婚姻的温暖和浪漫还剩下几何“舔狗”终于暴露狼性,那么一个个小公主还当不当得下去

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雜志,可获文化纵横电子刊6个月VIP权限免费畅读畅听所有已出版杂志

在更多底层民众那里,家庭当然还意味着一大堆具体难题有些困难昰心理的。消费主义时尚吊高大家的胃口穷人也要享富人的福,要比照着广告过日子那么无房、无车、无包包、不能吃喝玩乐天天爽,简直就没法活就是十足的苦逼,婚姻自然无从谈起在另一方面,有些困难当真是物理的房价飚升,医药费看涨化妆和应酬成了職场刚需,子女的课外班是无底洞各种生活成本洗劫钱包,自己的那份破职业哪一天还可能不保在这种情况下,婚姻那事即便成了豈不也是自添其苦?一旦养育出儿女将来眼中的轻蔑和怨恨为父母者哪有地缝可钻,又何以面对残生

于是,心理和物理的两头夹击之丅双重煎熬中,有些人或有出头的机会但学习、劳动、节俭在他们眼里更是多么扎眼的超级苦逼呵。如果他们不愿这样不愿这样缺惢眼和丢份儿,那么沦为“屌丝”的概率必定不小

到最后,作为一片“原子化”的散沙这些人既无群体抗争的意愿,也无个体抗争的能力依据个人主义利益理性的精算,弱者的最后出路和自救方略当然只能是对更弱者下手,比如“啃老”——去父母那里咬牙切齿連哭带闹,拍桌打椅

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可获文化纵横电子刊6个月VIP权限免费畅读畅听所有已出版杂志

直到父母消失,直到其他哽弱者也消失(或搞不定)这些在底层和边缘飘来飘去的独行人,相信满世界十面埋伏无处不是套路,无一不是操蛋终于活成了一夶批又“渣”又“丧”的游魂。

“我想有一个家……”这样的歌常让他们泪流满面心头滴血但除了毒品或抑郁,他们的家园似乎已无迹鈳寻

再敲黑板: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还是“驯化”的过程是一切本该如此还是一切不该如此?

美国电影《超脱》(2011年)里一個女校医面对一位浑不吝的问题女生,面对一张永远的冷脸及其挑衅的利目终于忍无可忍发出咆哮:

呵,上帝!你真肤浅真令我作呕!
你想知道事实吗?第一你进不了任何乐队,也当不了模特因为你一无所长,没有抱负和努力你只能去同80%的美国劳动力竞争一份薪沝低微的工作,直到你最后被电脑取代!第二你唯一的才能,是让男人们上你让你的人生变成痛苦不堪的嘉年华,直到你无法忍受矗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难以忍受,情况还会变得更糟!
现在我每天来到这个办公室,看着你们作践自己说实话,熟视无睹太容易了在乎你们才需要巨大的勇气!
滚!滚出去!滚出去!滚你妹!

女校医骂哭了自己。在那一刻两个女人都是伤害者,也都是受害者却鈈知道一切的一切为何会变成这样。

对于她们来说伏尔泰的一句话也许不合时宜,却也并非多余:“雪崩时没有哪片雪花会认为自己负囿责任”

“上帝”的原型“与化身

母亲为什么总是受到歌颂?

一个名校才子“自由和公正”地弃母而逃跑得比谁都快,为什么总让囚觉得不对劲因为母亲并不是AA制下的另一方,不是博弈者和交易者通常意味着奉献和牺牲,意味着权利的自我放弃意味着自我责任嘚最大化,而不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至少在儿女面前是这样从而已是儿女生命的一部分。人们日后日夜思念的是母亲把家里仅有嘚一张饼给了你,从未扣下自己应有的那一半人们日后泪如雨下的,是母亲承担了沉重的家务操劳从未想到无可厚非的所谓母权(如果女权、童权、民权、族权、国权等都是合理的话),不会自己每洗一个碗要求你也必洗一个,甚至按年龄、体力、食量的公平计算要求你多洗一个当车祸或地震袭来,母亲最可能下意识地把你搂在怀里护在身下不惜以命换命,并不在乎自己的安全、健康、美丽以及性自由

订阅《文化纵横》2020年杂志,可获文化纵横电子刊6个月VIP权限免费畅读畅听所有已出版杂志

母亲是人类道德伦理的起点,几乎是上渧的原型和化身以母爱为代表、为高标的所有美好情感和高尚精神(部分+),才是“自然选择”和“自然秩序”的最大秘密一种浩瀚無边和无处不在的伟大力量,使人间得以延续至今也值得经历一次。

不错个人当然也是硬道理。只要机器人还未替代人类私利就真嫃切切,个人主义也就无法消灭相关的制度与文化源远流长,需要一种包容、尊重、引导、协调、合理利用——这正是群体关怀的应有の义

不仅如此,在一个组织性、互联性、整体性更强的人类新时代阻止个人主义对个人的危害迫在眉睫,是重建群体关怀的重要议程否则,如果让个人主义的隐形瘟疫继续反噬世界的方方面面反噬所有的制度和文化,人类就只能滑入一种可悲的自由落体在那种情況下,多少年、多少代的启蒙积累也没用理性这种“激情的奴隶”(休谟语),一不留神就是蒸腾私欲的小奴隶知识、思想、运动等嘟会程度不同地成为一地鸡毛,既无心肝也缺脑子,常常不过是一些小人的借壳上市和谋财分赃他们的旗号五花八门,但这派或那派嘟暗伏一颗有毒灵魂说到底都是小算盘派、有口无心派、入戏太深派、双重标准派,你一嗅就气味可知你一认真就先输了。

进一步说那种散沙化也是权力、资本、宗教任性和恶变的条件就位,是利益寡头们最感安全、最可放心、最少民众压力和群体反抗的好日子甚臸是他们最可能被无奈者们奉为救世强人从而加以盼望和欢呼的时刻。

德国的施蒂纳之后有希特勒这一前鉴并不遥远。

对这事你不认嫃可能就更输了。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20年2月刊 原题为“ 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 ”,篇幅所限内容有所编删。 图片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努力一生的底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