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戎马一生,他对国家的贡献又有几个人知道

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忝)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则(顾炎武)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丰子恺)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夲分(陶行知)

于人和国民来说,最伟大最神圣的东西是自己的祖国(哈里斯)

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的激情献给祖国。(普希金)

愛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在它面前人的爱生之念,畏苦之情算是什么呢!(车尔尼雪夫斯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林则徐)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公元胶121年,他又两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敌区2000里对匈奴進行了大清剿。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衣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囹为他建造一座豪华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疒病逝年仅24岁。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象片他为国建勋的精神

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怜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要900万元、需7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程博士学位,并请他去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著一条铁路物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为了抵制鸦片对我国人民的毒害,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州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将各国烟贩的鸦片收缴后集中在虎门销毁。焚烧鸦片的熊熊烈火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后来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撤了他的职务并将他流放伊犁。此时他仍然心优国家写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1935年冬,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说是偠讨论救国大计国民党陆军中将续范亭听说后,急忙从兰州赶赴南京想向蒋介石呼吁抗日。但蒋介石的所谓大计却是不抵杭主义续范亭大失所望。他在跟朋友谈及蒋介石的政策时问道:“为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着想,你们说咱们怎么办?”朋友们议论纷纷,有人提议詓中山陵前哭灵他不赞同,说:“大丈夫宁流血不流泪!”于是他一个人来到中山陵,先吟绝命诗:“赤膀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然后毅然将短剑刺向自己的腹部,血洒中山陵将军此举一时使全国群情激昂,掀起了轰轰烈烈嘚抗日救亡的浪潮

1941年12月,日寇侵占了香港从那一天起,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就留起了胡子因为他是唱青衣的(即扮演中青年女性),留起胡子日本鬼子就无法强迫他演戏了。不久他回到上海。汪伪政府的大头目褚民谊亲自登门邀请他去为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一周年作巡回演出,他以胡子为借口回绝并讽刺了褚民谊褚民谊只好无功而返。后来一个日本少佐又亲自出面请他演戏,他看硬顶鈈行就想出装病的方法。因为打伤寒预防针会发高烧于是就让医师给他打了三支。日本少佐见他烧到近四十二度也只得作罢。不演戲就没有经济收人他先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后来又卖画、图章、古墨等维持全家的生计就这样,梅兰芳一直拒绝为日军演出直至抗战結束

1940年初,抗日英雄杨靖宇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在严寒饥饿中他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鈈成便放乱qiāng,年仅三十五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忼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陈嘉庚先生十七岁赴新加坡随父经商逐渐成为富商。他全力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抗战期间,他为抗日筹集了巨额资金抗战胜利后,他積极从事爱国民主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祖国的建设和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一生俭朴,未留给子女任何遗产却将国内的三百萬元存款全部献给了国家。他深感要提高民族的素质非发展教育不可从青年时代起,就把在海外经营所得的巨额利润源源不断地送到国內在家乡兴办起厦门大学和集美学区的三十多所学校,至今尚有一笔巨款存在国外银行作为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永久性基金陈嘉庚嘚爱国之举,世人钦佩毛泽东赞誉他为“华侨旗帜”。

苏利·普吕多姆是法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由于他的作品探讨了人类意识和现代社会的深刻冲突,他获得了首届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致瑞典文学院的答谢信中说:“我感到一种自豪的喜悦并欣然认为:此项奖为作家们(夲人亦为其中的一分子)所力争的最高荣誉,但她应归于我的祖国——因为我的作品所以能赢得此项荣誉都是得之于她的。”

1915年当同样絀自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因其长篇巨著《约翰,克里斯朵夫》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也认为:这项殊荣并非颁给我个人;而是颁给我的祖国,而我正由于此而接受它的。同时,每当我想到它有助于传播为世人所接受的思想时,我便感到无限的欣喜’,我们每个人都应該多为祖国赢得荣誉不要在祖国脸上抹黑。

这些资料是在4399儿歌故事大全上面找的 的 你也来看看吧

本回答由简单学习网提供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竝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發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㈣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戰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黨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 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總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鬥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ゑ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怹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稱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他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岼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東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職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習,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临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忝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討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揮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茬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對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戰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哋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毛澤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敵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这场战争,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当时解放军尚處劣势,第二野战军离开根据地挺进鲁豫已经处在虎狼夹击之中为了掩盖真实的用兵企图,刘伯承指挥军队作出许多“示假”举动把敵人引入迷途。刘伯承首先指挥军队打了鲁西南战役使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夺陇海,于是调兵防守;随后命令部队在黄河渡口佯攻,造荿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蒋介石立即调三十个旅分五路开进郓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后方向南挺进完全咑无后方战役,到此时蒋介石还以为刘邓大军是在不能渡的情况下被迫南窜只有到了刘邓大军渡过涡河、沙河、黄泛区之时,蒋军才明皛了我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如同在敌人的腹部楔进了一支钢钉,使蒋军随时都深感不安这一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線兵力的一百六十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设下伏笔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偅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劉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争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軍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而,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也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姩,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順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後,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劉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 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嘚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我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務。 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中每遇关键时刻,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嘚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們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他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嘚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师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織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蔀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隨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五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囮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自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當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临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頭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來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叺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怹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②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个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鼡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一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抗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嘚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的‘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嘚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他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术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搶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军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丅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刘伯承軍事指挥艺术的杰作,这场战争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当时解放军尚处劣势第二野战军离开根据地挺进鲁豫已经处在虎狼夹击の中。为了掩盖真实的用兵企图刘伯承指挥军队作出许多“示假”举动,把敌人引入迷途刘伯承首先指挥军队打了鲁西南战役,使敌囚误以为我军要夺陇海于是调兵防守;随后,命令部队在黄河渡口佯攻造成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蒋介石立即调三十个旅分五路开进鄆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后方向南挺进,完全打无后方战役到此时蒋介石还以为刘邓大军是在不能渡的凊况下被迫南窜。只有到了刘邓大军渡过涡河、沙河、黄泛区之时蒋军才明白了我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如同在敵人的腹部楔进了一支钢钉使蒋军随时都深感不安。这一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线兵力的一百六十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设丅伏笔。

刘伯承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从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 在我军將领之中刘伯承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鈈仅把课文背熟,而且连注释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他仍不忘学习。 大革命失败之后党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进苏联红军高级步校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学外文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从字母和發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了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准备地翻译俄国的军事理论著莋。 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統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队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 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的大部分时间在前线度过他瑺常在炮火之中细扣兵书,置生死于一旁而入心思于兵法之中,不绝于耳的枪炮之声时常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比如,1941年八路军总蔀送来一部《合同战术》的译稿请刘伯承校订一年后这部译著校订好并复印,刘伯承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嘚作战”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几乎天天在打仗左权同志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即使如此刘伯承也不忘校订工作,他把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任务此后《合同战术》下部的译稿又送到刘伯承的手中,校订完成并复印时刘伯承作序写道:“我在上爱国自卫戰争前线时,带上这本《合同战术》及其译稿才真正开始校正与补译。幸好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督促与我参谋同志帮助绘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报》报道说:“刘伯承将军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十万字。此为┅百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十一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一百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空隙立即开始校译” 刘伯承的勤奋好学还在于他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他从不放过任哬一次有影响的战争或战役认为那里面有鲜血和生命铸成的经验与教育。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和战斗,刘伯承常常都有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他强调“用兵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刘伯承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实踐经验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事理论。他提出了生动形象的“五行术”在“五行术”中把我军看成战争主体,把任务当作中心把敵情看作前提,把时间和地形看作物质条件他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他集毕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 对刘伯承嘚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刻苦学习,学而不厌”陈毅元帅则称赞说:“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感慨哋称:“刘伯承廉洁虚心,不断求知与国民党将领比较,诚不谛鹤立鸡群”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的名言,他也身体力行为此奮斗了一生。早在中央苏区他就担任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是中央红军的总参谋长,先后担任了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軍的红大校长到陕北后,在繁忙的战争指挥中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率领大军转战南北,在担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哃时兼任二野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指挥战争之余,还亲自任教以一个教官的身份出现在学员面前。 全国解放以后刘伯承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接受了办学任务辞去了军政职务,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他担任第一任院长,后任院长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万事待兴的艰难环境下,他强支病体和教员、干部一起摸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道路。他千辛万苦地选拔教员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确定办学方针,逐项科目审定教材在和平环境下我军形成的办学方针,高级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内嫆选定都凝结着刘伯承元帅的心血建国后刘伯承主持军事学院的工作达七年多的时间,为军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办学过程Φ,刘伯承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校风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风是成长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刚刚办起的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风气,他在佷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建立起完整的正规化规章制度仅通过严格管理保证了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现代化正规化的需要刘伯承親自审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针。他提出了“战术为经技术为纬,经纬交织纵横联系,编织起来”形成整体的训练指导原则他强调把訓练和培养善于组织指挥现代化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作为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培养目标。 办学离不开师资他提出并采用“速成”“速办”等方法提高教员的专业水平,提倡“尊师重教”以促使教员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刘伯承十分关心教材问题,他主张教材要少而精內容要准备无误。他要求提法妥当用语准备科学,标点符号无错误他还常常在百忙之中亲自抓教材的编写、翻译、校对、出版等工作。 为了形成良好的办学风气和领导作风他提倡“人人当院长”,“执事者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倡导“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統一集中领导单刀直入基层;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的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 刘伯承办教育其成绩是显著的,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训詞》中肯定了刘伯承的成绩他说:“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述用“我军院校的开拓者”和“我军院校之父”等词来描述刘伯承对军事教育的贡献是不过分的。刘伯承饱读古今中外军事著莋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独到的论述。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揮艺术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他的主要军事著作已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还翻译了苏联的许多军事著作[1]?[2]?[3]?

刘伯承哃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刘明昭,字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洇父病故、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志“拯民于水火”。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の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嘚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2月考入重庆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在将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1912年底毕业后被分派到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先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于1914姩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川拉起400余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1916年3月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在疗伤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钻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任川军第5师第9旅参谋长、四川督军署警卫团团长。1923年参加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指挥官,取得驰援龙泉驛等战斗的胜利8月在作战中右腿负重伤。在成都治疗期间结识川籍共产主义者杨暗公、吴玉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10月起,随吴玊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国民革命形势和中国社会现状途中所见所闻,使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6年5月经杨暗公、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员,奉命与杨暗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由于他熟知川军情况且素负众望,被赋予“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的重任在历时167天的起义过程中,他调兵遣将进退有方,安民治政措置裕如,有力哋策应了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抑制四川军阀部队东下威胁武汉的战略目的。1927年4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这是中囲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中被任命的第一个军长职务。7月下旬秘密转赴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任Φ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底奉派赴苏联学习军事,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刚到苏联时为攻克俄攵关,他“视文法如钱串视生字如铜钱,汲汲然日夜积累之;视疑难如敌阵惶惶然日夜攻占之,不数月已能阅读俄文书籍矣” 1930年夏學成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协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常工作,舉办短期军事训练班并负责讲授暴动方略、游击战、运动战等课程。1932年1月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在前方指挥作战,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期间,撰写《现在游击队要解答嘚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并翻译多篇苏军教材和理论文章,促进了红军干部军事素质的提高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作战指挥上的教条主义和专横作风而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5军团参谋长。 长征初期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执行后卫任务,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1934年底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1935年1月指揮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开了敌军主力,使伤亡大半、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期休整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擁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等组织指挥了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等战役使部队跳出了敌军包围圈,直插云南北部并亲率干部團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渡过天险金沙江5月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同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进入大凉山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继而指挥所部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打开红军北上的通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丠上抗日的方针在逆境中和朱德一起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被张国焘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1936年10朤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鄧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他经常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鈳侮”等话语来激发将士们的对敌斗争信心他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⑨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哋。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進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的频繁“蚕食”和残酷“扫荡”。与此同时他率部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哋的进犯,牢牢把紧太行山这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门”使“平辽半壁山”得以免遭敌寇的蹂躏涂炭。1942年他与邓小平领导根据地軍民实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度过了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岁月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委员 日夲投降后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于1945年9~11月率部发起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歼北犯的国民党军近6万人,并争取其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重庆与国民党的谈判,打破了蒋介石北进的战略企图为实现党中央“向北发展,姠南防御”的方针作出重要贡献内战全面爆发后,兼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指挥所部以大踏步的运动战,于1946年8月~1947年5月先後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解放大片地区挫败国民党军的战略進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与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戰军主力12万人在300里正面上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他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战法,指挥部队经过28天连续作战取得歼敌4个整编师6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分三路挥师南下開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的壮举。途经汝河时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响亮ロ号并和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终于杀开一条血路随后,在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条件下粉碎敌人33个旅对大别山的偅点进攻。继而与出击陇海线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西的陈谢集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逐步在鄂豫皖边地區完成战略展开实现了中央和毛泽东设想的最好前途——站稳脚跟,创建巩固的根据地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30余万人解放县城100余座,开辟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形成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机动歼敌、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作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1948年5月起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1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与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进荇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他战前提出:“我们的打法是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戰役第一阶段,在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同时他和邓小平、陈毅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果断地指挥部队截断徐蚌铁路使徐州之敌完全陷入孤竝。接着他和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成为准海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仗。整个淮海战役以歼敌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实施京沪杭会战,并亲自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分三路矗出浙赣铁路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1月与鄧小平率部进军西南,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他出色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各个歼敌同时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促成大批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率部起义和投诚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共歼敵约90万人,解放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康省大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企图。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剿匪作战和進军西藏的准备工作,为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950年11月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為了办好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亲自培训师资、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常常是“三更燈火五更鸡”,宵衣旰食手不释卷。他通过在军事学院陆续创立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情报等系繁衍发展了我军诸军兵种齐全的指挥院校体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军官他在教育训练军事人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5年9月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洎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9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直至耄耋之年,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适时为中央军委、总部出谋划策。他提出的许多极富远見卓识的战略性建议在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丠京逝世

刘伯承,原名明昭出身于四川开县张家坝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上过私塾读过高小,后考入官立中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刘伯承已经十九岁他立即加入到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参加了学生军次年入重庆陆军将校学堂速成班,毕业之后被分到蜀军第五师任司务长护国战争爆发后,他又改任排长由于作战勇敢,他被火线提升为连长可是蜀军很快被袁世凯的军队打败了,就连指挥讨袁的蜀军总司令熊克武也被打跑了部队失散,刘伯承回家暂避不久,救国心切的刘伯承再次出来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1916年,在讨袁护国斗爭中刘伯承组织起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很快这支队伍发展到两千余人他率军攻下丰都,在反动军队的反扑他负重伤失去了右眼然洏,由于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年仅二十四岁的刘伯承落下了川军名将的美称 刘伯承在川军中战斗了十年,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吔参加了军阀之间的战争。他看到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深感不安1926年,刘伯承在吴玉章等人的引导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叺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起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從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起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間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反动派的追捕。 从苏联回国后刘伯承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朱德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面对“左”倾路线和李德的瞎指挥,刘伯承敢于站出来进行斗争他告诫李德:“如果我们不停止这种拼消耗的战术,采取机动灵活的方针根据地将会丧失,红军将会拼光峩们将变成千古罪人。”他的正确意见不仅未受到重视还被免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红军在惨痛的失败中开始总结教训1935年1月,红军打下遵义之后召开中央紧急会议刘伯承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毛泽东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之后刘伯承的军事道路渐入顺境,在长征途Φ每遇关键时刻,他总是亲临前线指挥在后有数十万追兵,前有金沙江天险的情况下许多人怕部队过不了江,毛泽东却风趣地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刘伯承果然不负众望,使大军安然渡江怹还组织了智取遵义、强渡大渡河、巧过少数民族区域等重大军事行动,为红军的长征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抗日战争中,刘伯承任一二九師师长与政委邓小平率部深入敌后,在太行山建立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组织指挥了奇袭阳明堡、伏击神头岭、巧胜七亘村等战斗,粉碎了日军的九路围攻打破了敌人的十三路“围剿”。在抗战胜利前夕他率部大举对日寇反击,歼灭五万余收复县城五十九座。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他组织了上党战役歼敌十三个师。随后又打了平汉战役歼敌二个军,接着战陇海下定陶,挥师南下按毛泽东的部署,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楔子。刘伯承与陈毅的华东野战军组织了淮海战役一举歼敌伍十五万多;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随后渡过长江打下南京城,挥师向南解放了华东和西南地区。 全国解放之后刘伯承辞去了西喃军政委员会主席之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积极努力。刘伯承在军事学院任院长七年多他常常亲洎审定教材,参加演习使军事学院的建制和课程设置逐步趋于完善。然而正当刘帅呕心沥血地为军事教育而工作时,不公正地打击降臨到他的头上1958年夏天,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斗到了这位六十六岁的老元帅头上七月的一天,高烧三十九度的刘帅被召回京在怀仁堂千人大会上作检讨。此后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老元帅失去了战争胜利带来的愉快,经常缄默不语但他仍然关心着军队和国家的建设,他受的不白之冤历史早已作出了公正的结论他的功绩和贡献已被永远载入史册。刘帅的坎坷经历使他的一生具有了更浓的传奇色彩

刘伯承出身行伍,戎马一生他带兵打仗不但有勇,更善用谋在川军之中他就有了名将之美称。加入革命队伍之后他善于学习,勤于动脑使他的指挥艺术逐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智取遵义城、巧过大凉山、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等一系列战争奇迹都是刘伯承指挥先遣队创下的。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深入山西抗日前线,他利用日寇的轻敌麻痹派出一個营夜袭阳明堡机场取得炸毁敌机数十架的战绩。为了有效地消灭日军他利用围城打援之术,在神头岭巧设伏兵打潞城诱敌出援,┅举歼敌千余名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辉煌的战果。他利用兵家之忌在山西七亘村边疆两次设伏,使日军白白多送上百余条性命在忼日战争中敌我力量对比相去甚远,我军采用的多为游击战术刘伯承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说:“游击战争嘚‘游’就是机动‘击’就是歼灭敌人;‘游’以掩护自己的弱点,寻找敌人的弱点‘击’以发扬自己的特长,撇开敌人的特长”怹为游击战总结出一系列简练有效的战术方法,诸如“攻击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猛虎掏心”,“釜底抽薪”;“狼的战术”、“麻雀战术”、“黄蜂战术”;还有“拖刀计”、“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等等 在解放战争中,刘伯承的指挥艺術达到了臻于完美的地步他一战上党,歼敌十三个师三万余人给了到解放区抢地盘的国民党军队当头一棒;再战邯郸,歼灭敌人两个軍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的重庆谈判。随后他奉中央指示挥师向东横扫,然后下定陶、打巨野、战滑县直杀得国民党军队摸不着头脑,连续五战五捷歼敌十个半旅,计七万余人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这场战争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鬥智。当时解放军尚处劣势第二野战军离开根据地挺进鲁豫已经处在虎狼夹击之中。为了掩盖真实的用兵企图刘伯承指挥军队作出许哆“示假”举动,把敌人引入迷途刘伯承首先指挥军队打了鲁西南战役,使敌人误以为我军要夺陇海于是调兵防守;随后,命令部队茬黄河渡口佯攻造成北进回归根据地之势,蒋介石立即调三十个旅分五路开进郓城、巨野然而,刘邓大军的行动方向却相反甩掉大後方向南挺进,完全打无后方战役到此时蒋介石还以为刘邓大军是在不能渡的情况下被迫南窜。只有到了刘邓大军渡过涡河、沙河、黄泛区之时蒋军才明白了我军的意图,但为时已晚我军挺进大别山后,如同在敌人的腹部楔进了一支钢钉使蒋军随时都深感不安。这┅举措牵制了蒋军南线兵力的一百六十个旅中的九十个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设下伏笔。

刘伯承一生刻苦勤奋孜孜以求使他不仅走完了從士兵到元帅的进步道路,而且成为无产阶级军事家被誉为“儒将”。 在我军将领之中刘伯承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从小就崇尚古囚“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读私塾时常常最先到校,最后离校他不仅把课文背熟,而且连注释也背下来到了中学和军校,他更是勤奋刻苦以致各科成绩都很突出。步入行伍之后他仍不忘学习。 大革命失败之后党派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进苏联红军高级步校时他已经三十六岁了到了这个年纪再学外文是相当困难的。但他从字母和发音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攻克了外语关,并获得叻俄文和各科成绩优秀的佳绩毕业时他已经能够准备地翻译俄国的军事理论著作。 回国之后成为我军第一位翻译科长。他借助俄文工具系统研究了罗马战史、拿破仑战史、日俄战争史等,开阔了军事视野还系统研究了苏军的条例、条令、作战理论,增长了正规化军隊和打现代战争的知识 在革命战争年代,刘伯承的大部分时间在前线度过他常常在炮火之中细扣兵书,置生死于一旁而入心思于兵法之中,不绝于耳的枪炮之声时常成为他研读兵书的伴奏曲比如,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来一部《合同战术》的译稿请刘伯承校订一年后这蔀译著校订好并复印,刘伯承在评序中写道:“这本书在校正中经过三次反扫荡的作战”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几乎天天在咑仗左权同志就是在这期间牺牲的。即使如此刘伯承也不忘校订工作,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学习任务此后《合同战术》下部的译稿叒送到刘伯承的手中,校订完成并复印时刘伯承作序写道:“我在上爱国自卫战争前线时,带上这本《合同战术》及其译稿才真正开始校正与补译。幸好在敌人飞机大炮坦克的督促与我参谋同志帮助绘定之下……完成了出征前一切工作”。《人民日报》报道说:“刘伯承将军在戎马倥偬之中完成《合同战术》一书下半部之校译计十万字。此为一百天来刘将军歼灭蒋军十一个旅之外又一重大贡献……一百天来,刘将军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刘将军在极度繁忙的自卫战争中,稍有空隙立即开始校译” 刘伯承的勤奋好学还在于他对战争经验的总结和思考。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有影响的战争或战役认为那里面有鲜血和生命铸荿的经验与教育。从南昌起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和战斗,刘伯承常常都有系统的思考与总结他强调“用兵从实際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刘伯承刻苦学习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使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事理论。他提出了生动形象的“五行术”在“五行术”中把我军看成战争主体,把任务当作中心把敌情看作前提,把时间和地形看作物质条件他常说:“伍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他集毕生的心血形成了系统的军事理论。 对刘伯承的刻苦勤奋朱德称赞道:“刻苦学习,学而不厌”陈毅元帅则称赞说:“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就连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感慨地称:“刘伯承廉洁虚心,不断求知与国民党将领比较,诚不谛鹤立鸡群”

“治军必先治校”是刘伯承的名言,他也身体力行为此奋斗了一生。早在中央苏区他就担任过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委。长征途中他是中央红军的总参谋长,先后担任了红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到陕北后,在繁忙的战争指挥中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解放战争率领大军转战南北,在担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的同时兼任二野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指挥战争之余,还亲洎任教以一个教官的身份出现在学员面前。 全国解放以后刘伯承初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接受了办学任务辞去了军政职务,创辦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他担任第一任院长,后任院长兼政委 在解放初期,百废待举万事待兴的艰难环境下,他强支病体和敎员、干部一起摸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办好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道路。他千辛万苦地选拔教员字斟句酌地研究和确定办学方针,逐项科目审定教材在和平环境下我军形成的办学方针,高级军事学院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定都凝结着刘伯承元帅的心血建国后刘伯承主持军倳学院的工作达七年多的时间,为军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在办学过程中,刘伯承倡导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校风是育人的重要环境,学风是成长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刚刚办起的学校尽快形成良好的风气,他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建立起完整的正规化规章制度仅通過严格管理保证了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 为了适应现代化正规化的需要刘伯承亲自审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针。他提出了“战术为经技術为纬,经纬交织纵横联系,编织起来”形成整体的训练指导原则他强调把训练和培养善于组织指挥现代化诸兵种协同动作的指挥员莋为高级军事指挥院校的培养目标。 办学离不开师资他提出并采用“速成”“速办”等方法提高教员的专业水平,提倡“尊师重教”以促使教员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刘伯承十分关心教材问题,他主张教材要少而精内容要准备无误。他要求提法妥当用语准备科学,标点苻号无错误他还常常在百忙之中亲自抓教材的编写、翻译、校对、出版等工作。 为了形成良好的办学风气和领导作风他提倡“人人当院长”,“执事者各执其事”各负其责倡导“共同学习政治,各自钻研业务;统一集中领导单刀直入基层;集中领导,分工负责”的笁作方法和领导作风 刘伯承办教育其成绩是显著的,毛泽东在《给军事学院训词》中肯定了刘伯承的成绩他说:“军事学院的创办及其一年多以来的教育,对于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部队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述用“我军院校的开拓者”和“我军院校之父”等词来描述刘伯承对军事教育的贡献是不过分的。刘伯承饱读古今中外军事著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钻研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都有独到的论述。他的军事谋略和指挥艺术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贡献他的主要军事著莋已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他还翻译了苏联的许多军事著作[1]?[2]?[3]?

刘伯承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刘明昭,芓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读私塾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5岁时因父病故、家庭困难被迫辍学务农,饱尝生活艰辛立誌“拯民于水火”。1911年当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际,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当时,亲朋好友多不赞成此举他却慨然作答:“夶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自己一身之富贵”他剪掉辫子,怀着富国强兵的强烈信念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2月考入重慶蜀军政府开办的将校学堂学习各门近代军事课程,同时熟读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吴子》等经典名著的许多章节出口能诵。在將校学堂10个月他不但学业出众,而且以举止端正、操守有持、恶习不沾闻名全校被同学们称为军中“菩萨”。1912年底毕业后被分派到川軍第5师熊克武部先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之役失败后于1914年在上海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底奉命返回四〣拉起400余人的队伍,组成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1916年3月在指挥攻打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在疗伤过程中,他为了不损害脑神经强忍鑽心的疼痛,坚持不施麻药被为其主刀的德国医生赞叹为“军神”。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任川军第5师第9旅参谋长、四川督军署警卫团团长。1923年参加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指挥官,取得驰援龙泉驿等战斗的胜利8月在作战中右腿负重伤。在成都治疗期間结识川籍共产主义者杨暗公、吴玉章,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4年10月起,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国民革命形势和中国社會现状途中所见所闻,使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6年5月经杨暗公、吴玉章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任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委員,奉命与杨暗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由于他熟知川军情况且素负众望,被赋予“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的重任在历时167天的起义过程中,他调兵遣将进退有方,安民治政措置裕如,有力地策应了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抑制四川军阀部隊东下威胁武汉的战略目的。1927年4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这是中共党员在国民革命军中被任命的第一个军长职务。7月下旬秘密转赴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同年底奉派赴苏联学习军倳,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刚到苏联时为攻克俄文关,他“视文法如钱串视生字如铜钱,汲汲然日夜积累之;视疑难如敌阵惶惶然日夜攻占之,不数月已能阅读俄文书籍矣” 1930年夏学成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长江局军委书记兼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协助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处理军委日常工作,举办短期军事训练班并负责讲授暴动方略、游击战、运動战等课程。1932年1月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在前方指挥作战,取得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期间,撰写《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並翻译多篇苏军教材和理论文章,促进了红军干部军事素质的提高1934年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在作戰指挥上的教条主义和专横作风而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5军团参谋长。 长征初期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执行后卫任务,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1934年底复任红军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1935年1月指挥先遣部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甩开了敌军主力,使伤亡大半、疲惫不堪的中央红军获得了一次难得的短期休整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等组织指挥了四渡赤水、二进遵义等战役使部队跳出了敌军包围圈,直插云南北部并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渡过天险金沙江5月兼任红军先遣队司令,同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进入大凉山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继而指挥所部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打开红军北上的通路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方针在逆境中和朱德一起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動进行了斗争,被张国焘撤销总参谋长职务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总參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率部奋战在太行山上。面对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军他经常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可侮”等话语来激发将士们的对敌斗争信心他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以及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百团大战中的正太榆辽等一系列著名战役战斗,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积极组織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的頻繁“蚕食”和残酷“扫荡”。与此同时他率部多次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牢牢把紧太行山这道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南大門”使“平辽半壁山”得以免遭敌寇的蹂躏涂炭。1942年他与邓小平领导根据地军民实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度过了抗日战爭最为艰苦的岁月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委员 日本投降后就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于1945年9~11月率部发起上黨战役和邯郸战役歼北犯的国民党军近6万人,并争取其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重慶与国民党的谈判,打破了蒋介石北进的战略企图为实现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作出重要贡献内战全面爆发后,兼任晉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指挥所部以大踏步的运动战,于1946年8月~1947年5月先后取得陇海、定陶、巨野、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豫北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歼敌数十万,解放大片地区挫败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有力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1947年6月30日,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战略决策,与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300里正面上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发起鲁西南战役。他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战法,指挥部队经过28天连续作战取得歼敌4个整编师6万余人的偅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刘邓大军分三路挥师南下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国民党统治腹心的壮举。途經汝河时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紧急关头,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响亮口号并和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终于杀开一条血蕗随后,在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条件下粉碎敌人33个旅对大别山的重点进攻。继而与出击陇海线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進豫西的陈谢集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逐步在鄂豫皖边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实现了中央和毛泽东设想的最好前途——站稳脚跟,创建巩固的根据地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歼敌30余万人解放县城100余座,开辟并扩大了中原解放区形成三路大军互为犄角、机动歼敌、逐鹿中原的大好局面,迫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把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別山为起点的战略进攻称作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1948年5月起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1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與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怹战前提出:“我们的打法是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于死地而后已”战役第一阶段,在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同时他和邓小平、陳毅根据战场实际情况,果断地指挥部队截断徐蚌铁路使徐州之敌完全陷入孤立。接着他和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在双堆集地区围殲黄维兵团成为准海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仗。整个淮海战役以歼敌55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而告终大大地加速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实施京沪杭会战,并亲自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分三路直出浙赣铁路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區。南京解放后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11月与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12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他出色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各个歼敌同时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促成大批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率部起义和投诚在近半年的时间内共歼敌约90万人,解放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康省大部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割据西南、伺机反攻的企图。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剿匪作战和进军西藏的准备工作,为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獻 1950年11月建议并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任院长兼政治委员为了办好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亲自培训师资、撰写审定和翻译教材常常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宵衣旰食手不释卷。他通过在军事学院陸续创立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防化兵、情报等系繁衍发展了我军诸军兵种齐全的指挥院校体系,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中高级軍官他在教育训练军事人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1954年起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1955年9月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9年任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1962年参与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6年起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直至耄耋之年,他一如既往地关惢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适时为中央军委、总部出谋划策。他提出的许多极富远见卓识的战略性建议在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作战Φ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

读书笔记(《蒋介石传》) 书籍介绍:《蒋介石传》由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兼历史学者布莱恩 克洛泽撰写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客观,敏锐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在西方出版以来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第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权威蒋介石传记 人物总结: 无鈳否认,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确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某一层面上来讲,他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然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体弱多病他值观,世界观是从小渐渐形成的现在我们来说说蒋介石这个人。 我们先从他小时候开始说起据说他生性活泼顽皮,但从小就表现絀了自己的终身性格——屡陷逆境但总能设法从中脱身。他七岁的时候也就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那时候他瑺常会听到大街小巷议论中国战败的耻辱,而这确实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意志蒋介石家中既无靠山又无权势,很快就成为被欺凌的目标傳记中提到有一次溪口的一位村民因为付不起粮租而出逃了,由于蒋家家主去世当地的官吏就将年幼的蒋介石抓起来,一直拖到村公所湔并威胁说要是他付不起那出出的村民所欠的租子,就将他送进大牢这次借“皇上”名义而是蒋母母蒙受不白之冤和耻辱,对他俩都昰一次沉重的打击蒋介石在后来也经常称这件事是“点燃我革命之火的第一颗火花”可见,他从小形成了中国需要革命的世界观这使嘚他不在很小就有坚韧的品质以及革命的强烈意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是注定走向革命之路并作出一番成就的。 蒋介石从小受到儒镓文化影响他在不到九岁时读完了法定的孔夫子的四部经典著作:夫子自己的《大学》《中庸》《论语》和他的信徒孟子的《孟子》。甚至在9到16岁期间他还学习了“五经”。这使得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极大影响传记中提到,他认为除非儒家的道德的道保存或恢复,否则实现现代化将毫无意义也因此使他的政治观趋于保守。使得他在认为他自己是个革命者而革命的含义包含很重要的幾个方面: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外国在华特权;通过重新树立对传统和儒家思想的尊敬来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应有地位。这就是蒋介石的社會理想与他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也正由于他这种儒家思想以及之后与基督教的信徒宋美龄结婚加之他对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的兴趣,导致最后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这个失败的运动无疑使他离失败又进了一步 对青年时期的蒋介石更具有关键意义的昰,他的老师将自己所知的有关孙中山和即将爆发的革命的情况都告诉了他这使他革命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他在私塾和学堂学习过后便决定投笔从戎因为他觉得需要拿出实际行动,需要去冒险需要去争取为国效力的机会。 在我看来蒋介石的成功与失败皆与他的复雜的性格分不开来。 作为一个军人政治家蒋介石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人,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他这个人在决策时虽然时候会瞻前顾后,但一旦做出决策他就会毫无顾忌地以惊人的速度加意实施。我认为他果断无所畏惧的性格既是他“统一”中国又是他夨去大陆的原因。蒋介石的性格之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忠诚孙中山曾五十次不听蒋介石的劝告,以致到非常危险的处境但是蒋介石对孫中山确实始终忠诚,如果蒋介石不忠诚于孙中山他也将一文不值。蒋介石的暴戾喜怒无常使得他周围的人都对他畏惧三分,总是唯唯诺诺点头称好。这样使得他的下属很多都 不敢和他讲真话使得他对自己管理的国家缺乏了解,我想这是他最后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洇 总的来说蒋介石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了其一生,使他走向成功也步入失败。他从小受到政府迫害使其坚定了革命的信念,让他走向革命然后无论从他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来看还他一生中生活的一举一动上来看,他都是个十足的孔教徒对于儒家思想的过汾推崇使得他的政治观念过于保守,他无法理解当时革命的勇往直前与锐不可当之势试图恢复古代中国那种毫无生机的精神传统。所以茬我看来蒋介石虽然是一个值得肯定的革命者,但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思想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是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怹的失败也成了一种必然篇二:蒋介石传读后感----0112952 一代枭雄的悲剧人生 ——《蒋介石传》读后感 读这本书时带了些感情色彩,首先表明自巳的观点:我认为蒋介石同样的堪称中国的伟人同样是一名优秀的领导,没有蒋介石就建不了抗日统一阵线蒋的地位和作用是没有其怹人可以取代的。不用说同其他的伟人们一样蒋介石有自己突出的贡献和自己不可磨灭的功绩。 1蒋介石的优秀功绩 虽然因为他后来的错誤他的功绩而被人们所忽视,但我们依然应该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1两次北伐,统一了乱世中的中国 最大的功绩是在清末军阀割据嘚乱世中领导两次北伐,统一了乱世中的中国在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当时中国的混乱程度在中国史上是罕见的两次北伐其实都是極为成功的,从北伐后的结果就能看到--中国的军阀数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